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九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

1蝉则千转不穷“转”同“啭”,鸟婉转地叫.

2窥谷忘反:“反”同“返”,归,还,返回。

3具答之。“具”同“俱”,完全,详尽.

4便要还家。“要”同“邀”,邀请.

5谨食之“食”同“饲”,喂养.

6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具”同“俱”,全,皆

7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同“嘱”,嘱托

8发闾左者適戍渔阳九百人“適”同“谪”,因获罪被发配到很远的地方

9为天下唱“唱”同“倡”,倡导 .

10固以怪之矣“以”同“已”,已经。

11被坚执锐“被”同“披”,穿着。

二、古今异义

1一百许里古:用在数词之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左右、上下、大约

今:常用义为应允,或者,可能。

2鸢飞戾天者古:至,到达今:罪过,乖张

3经纶事务者古:治理,筹划今:政治规律,如“满腹经纶。”

4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古:鲜艳美丽。今:食物新鲜,味道好。

5欲穷其林。古:形容词用做动词,穷尽,走到尽头/今:资财缺乏(古时用“贫”) 6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古:交错相通。今: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7问所从来。古:从哪里来。今:从过去到现在。

8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妻子——古:妻子和儿女。今:男子的配偶。

(2)绝境——古:与外界隔绝的地方。今:没有出路的境地。

9无论魏晋。无古:不要说,更不必说。今:连词,表无条件关系的连词。

10辞去。古:离开今:跟“来”相反

11不足为外人道也。古:不值得今:不充足,不满

12既出,得其船。古;副词,已经,以后今:既然,后面常与“就”相连

13便扶向路。古:沿着,顺着。今:扶持。

14诣太守,说如此。古:像这样,即进出桃花源的全部情况。今:这样。

15闻之,欣然规往。

闻——古:听说。今:用鼻子嗅规——古:打算。今:规则,成例。

16汪然出涕古:眼泪今:鼻涕,鼻子里分泌的液体.

17则久已病矣古:困苦不堪今:疾病.

18往往而死者相藉也古:处处,到处今:常常

19虽鸡狗不得宁焉古:即使今:虽然,连词.

20以尽吾齿古:年龄今:牙齿.

21谪守巴陵郡古:做州郡的长官今:看护,把守

22增其旧制古:规模今:多指制度

23气象万千古:景象今;多指有关大气变化的现象和规律

24前人之述备矣古:完全,详尽今:准备

25薄暮冥冥古:迫近今:多指不厚的,浅显的

26则有去国怀乡去古:离开今:由某地到某地

国古:国都今:多指国家

27至若春和景明古:日光今:景色、景物、景观

28波澜不惊古:起,动今:指受惊吓

29沙鸥翔集古:栖止,鸟停息在树上今:多指集市、聚集、集合等30而或长烟一空古:消散今:指天空,某处没有某事物等

3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古:曾经今:品尝

古:多指思想感情等抽象事物今:多指心脏

32微斯人古:无,没有今:细小,小的

33伛偻提携古:搀扶,带领今:多指提拔

34或以为死,或以为亡古义:有的人今义:或者,也许

35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豪杰:古义:有声望和有地位的今义:才能出众的人

会计:古义:聚会商议今义:管理财务计算的人

36旦日,卒中往往语往往:古义:处处今义:常常

三、词类活用

1风烟俱净——净:形容词—动词,消净,散净。

2任意东西——东西:名词—状语,向东或向西。

3负势竞上——上:名词—状语,向上

4互相轩邈

轩、邈:形容词—动词,比高/比远(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向高处和远处伸展)

5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湍: 动词—名词,急流的水。奔:动词—名词,飞奔的马

6渔人甚异之渔:动词,捕鱼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奇怪

7复前行前:名词-状语向前

8欲穷其林穷:形容词用做动词穷尽,走到尽头

9才通人通:使动用法使……通过

10此中人语云语:名词—动词告诉

11处处志之志:名词-动词用符号做标记

12腊之以为饵腊:名词—动词,把蛇晾干

13可以已大风已:使动用法,使……离去,这里指治好(病)。

14岁赋其二岁:名词—状语,每年

15君将哀而生之乎生:使动用法,使……活下去

16 乡邻之生日蹙日:名词—状语,一天天地

17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动词—名词出:出产的入:收入的

18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守,名词—动词,做……太守

19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形容词—状语,先:在…之前;后:在…之后)

20山行六七里山:名—状语,在山上(间)

21名之者谁名:名词作动词,起名字,命名。

2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名词作状语,像鸟的翅膀一样

23弈者胜弈:下棋,这里用做动词,下围棋

24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乐

25大楚兴,陈胜王王:名词用作动词,称王,为王

26天下苦秦久矣苦: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苦

27尉果笞广笞:用鞭、杖打。

28皆指目陈胜目:名词用作动词,看

29夜篝火夜:名词用作状语,在夜间篝火:名词用作动词,燃起篝火

30置人所罾鱼腹中罾:名词用作动词,本义为捕鱼用的网,这里是“捕捞”的意思,与“所”一起作“鱼”的定语31将军身被坚执锐坚:形容词用作名词,坚硬的铠甲

锐:形容词用作名词,锐利的武器

32忿恚尉忿恚: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恼怒

四、一词多义

1绝:①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绝:独一无二

②猿则百叫无绝绝:停,断

2百:①一百许里许:用在数词之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左右、上下、大约" ②猿则百叫无绝许:数词,极言其多

3上:①负势竞上上:名词-状语,向上

②横柯上蔽上:上面

4直:①直视无碍直:一直②争高直指直:笔直地

5为: ①捕鱼为业为:作为②不足为外人道也为:对,向

③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为:介词,给

6舍: ①便舍船舍:舍弃,抛开,这里是"离开"的意思。(动词)

②屋舍俨然舍:房屋(名词)

7乃: ①见渔人,乃大惊乃:是,表示前后两个动作的关联,

②乃不知有汉乃:竟,表示出乎意料。

8志①处处志之志:名词-动词用符号做标记

②寻向所志志:做的标记(名词)

9寻①寻向所志寻:寻找②寻病终寻:不久

10是①吾祖死于是(代词,指捕蛇这件事)

②自吾氏三世居是乡(指示代词,这个,指“永州之野”)

③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代词,指上句之“犯死”)

④吾尝疑乎是(代词,指“苛政猛于虎”这句话)

⑤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指示代词,这种)

11为①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动词——作,制成)

②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向吾不为斯役(动词——做,干)

③故为之说(动词——写)

12已①可以已大风 [已:使动用法,使……离去,这里指治好(病)。]

②则久已病矣/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已经)

13赋①岁赋其二(征收、敛取)②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租赋)

14疠①可以已……瘘、疠(恶疮)②呼嘘毒疠(疫病,疫气)

15入①当其租入(交纳)②竭其庐之入(收入的)

16岁①岁赋其二(名词—状语,每年)

②积于今六十岁矣/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年,名词)

17甚①貌若甚戚者(很)②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厉害)

③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比,超过)

18若①貌若甚戚者/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②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好像)

③若毒之乎(你)④更若役,复若赋(你的)

19毒①若毒之乎/又安敢毒耶(怨恨、憎恨)②呼嘘毒疠(有毒的)

③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毒害)

20生①君将哀而生之乎(使动用法,使……活下去)

②而乡邻之生日蹙(生活)

21食①退而甘食其土之有(吃)②谨食之(通“饲”,喂养)

22观①今以蒋氏观之(看)②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考察)

23之

①永州之野产异蛇/募有能捕之者/永之人争奔走焉/ 吾斯役之不幸/乡邻之生日蹙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之:的

②代词。(代人,他)(代自己,我)(代事)(代物,蛇)(代话语)

(1)无御之者之:指被毒蛇咬后的伤毒

(2)腊之以为饵/太医以王命聚之之:指这种蛇

(3)问之,……吾嗣为之十二年之:指姓蒋的捕蛇人

之:指捕蛇以抵租赋这件事

(4)言之,……之:指这些话

(5)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之:指蒋氏

之:代捕蛇以抵租赋这个差事

(6)君将哀而生之乎之:指蒋氏自己,我

(7)谨食之之:指蛇

(8)今以蒋氏观之之:指“孔子之言”

(9)故为之说之:指“上述之事”

③悍吏之来吾乡之: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24以①以啮人,无御之者以:如果②腊之以为饵以:把,用来

③可以已大风”以:用来④太医以王命聚之以:用,拿

⑤而吾以捕蛇独存以:因为,凭借⑥以尽吾齿以:而。

⑦今以蒋氏观之以:根据

⑧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以:而,表目的。

25其

①其始(助词,无义,不译)②岁赋其二(指蛇)

③当其租入(他们的,指能捕捉到蛇的人。)

④专其利三世矣(这种,指捕蛇以抵租赋)

⑤视其缶(那个)

26而

①黑质而白章(表并列)②然得而腊之以为饵(表承接)

27焉

①永之人争奔走焉焉:兼词,于此

②今其室十无一焉焉:语气词

③虽鸡狗不得宁焉焉:语气助词,啊

④时而献焉焉:代词,指蛇

⑤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焉:代词,指这篇文章

28乎

①君将哀而生之乎(吗)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介词,同“于”,在)

③吾尝疑乎是(同“于”,介词,对于)

④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语气助词,呢)

29于

①吾祖死于是(在)②余将告于莅事者(向)

③积于今六十岁矣(到)④苛政猛于虎也(比)

30以

①属予作文以记之(来)②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因为)

31观①予观夫巴陵胜状(看)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色)

32一①洞庭一湖(一个)一碧万顷(一片)

③长烟一空(全)

33开①连月不开(放晴)②开我东阁门(《木兰诗》)(打开)

③旁开小窗(《核舟记》)(开设,设置)

34则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就是)

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就)

③然则何时而乐耶(那么)

35极①南极潇湘[最远到达(某处)]

②此乐何极(穷尽)③感极而悲者矣(到极点)

36或①而或长烟一空(有时候)②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也许)

37空①浊浪排空(天空)②长烟一空(消散)

38通①政通人和(顺利)②北通巫峡(通向)

③初极狭,才通人(〈桃花源记〉)(通过)

④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通晓)

39和①政通人和(和乐)②至若春和景明(和煦)

40夫①予观夫巴陵盛状(指示代词,那)

②夫环而攻之(发语词,不译)③夫鼾声起(《口技》)(丈夫,女子的配偶)41去①去国还乡(离开)②西蜀之去南海(《为学》)(距离)

③委而去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逃离,逃跑)

42为①或异二者之为[这里指心理活动(即两种心情)]

②全石以为底(《小石潭记》(做,为)

43国①则有去国怀乡(国都,这里指朝廷)

②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国防)

③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国家)

44居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在)

②面山而居(〈愚公移山〉)(居住)

45旷①则有心旷神怡(开朗)

②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桃花源记〉)(宽广)

46秀①秀丽(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②草木茂盛(佳木秀而繁阴)

47临①靠近(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②在……旁(临溪而鱼)

48名①动词,给……命名(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②名词,名字(卷卷有爷名)

49 酿泉①名词,泉的名称(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②动宾短语,酿造泉水(酿泉为酒)

50乐①乐: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乐(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②乐趣,名词(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51意①情趣(醉翁之意不在酒)②打算(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

52谓①称作,叫作(太守自谓也)②为,是(太守谓谁?)

53绝①停止(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②与外界隔绝(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③到极点(以为妙绝)④极,非常(佛印绝类弥勒)

54而①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表顺接的连词

②而年又最高表递进关系,而且

③云归而岩穴暝表顺承的连词,就

④朝而往,暮而归连接时间状语和谓语的连词,表修饰关系

⑤而乐亦无穷也表顺承的连词,连接两个分句

⑥泉香而酒冽表并列关系,可不译

⑦已而夕阳在山表时间的连词,不久

⑧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表转折的连词,可是,却,

55也①与“者”连用,表示判断语气(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②用于句尾,表示肯定语气(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③表陈述语气,主要用于描述景物;表肯定语气,主要用于介绍人生;表感叹语气,主要用于直抒胸臆。

56之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舒缓语气,无实义)

②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都代乐趣)

③醉翁之意不在酒代(助词,的)

④名之者谁?(代词,它)

中考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及规范要求

1.文章体裁?诗歌小说(剧本)散文(抒情性散文叙事性散文)说明文议论文

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3.找主题句?找首段或尾端的议论抒情句

4.概括文章内容?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答: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

5.材料组织特点?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6.划分层次?(概括:什么人,什么事,怎样)

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按事件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总分宗(掐头去尾)

7.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人物,时间,地点,事件,情感,某物,题目,见闻,明暗两线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事有机结合起来,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结构紧凑

答题规范:文章以……为线索,中间串写了……几件事,组成一种冰糖葫芦式结构,选材典型,脉络清晰,主旨鲜明

8.记叙线索:

顺序:按事件的发展先后顺序来写

倒叙:把事情的结局或后面发生的事情先写出来,然后再按事件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作用是为突出中心,使内容集中,对比鲜明,叙述有波澜,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插叙:在顺序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把叙述线索中断,插进有关的另一件事情,作用是补充交代或说明,使叙述更加充分,更周密,结构上更紧凑

9.叙述的详略——取决于主题需要

10.记叙文表达方式

叙述:陈述过程,即述说人物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交待清楚要素

描写:(能栩栩如生地展现人物事件和景物)

按描写对象的属性: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场面描写

人物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

人物描写(另一个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描写对象存在状态:静态描写,动态描写

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深化文章主旨议论:便于表达作者观点态度,揭示内涵,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深化文章主旨

11.常见表现手法

(1)常见修辞手法

比喻:把……比作……,形象生动地写出……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拟人:把……拟作……,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形象生动地写出……,表达了作者……情感

夸张:突出人或事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排比:一气呵成,使内容和语势增强

对偶:音节整齐匀称,韵律感强;凝练集中,概括性强

反复: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

设问:无疑而问,自问自答,以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问题

反问:加强语气

反语:正话反说,表达喜爱亲切赞誉戏谑等感情

反话正说:表达嘲弄讽刺憎恶蔑视等感情

通感:借助比喻拟人夸张等表达,以引起联想,获得具体生动的形象

呼告:表达激动的心情,加强感染力

双关:包括谐音双关和语意双关,前者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晴(晴实际上指情),巧妙地传递出句子内在的表意。后者如:夜正长,路也很长。路为语意双关,利用词语的多义性表达句子潜在的含义。综合

来讲是言在此而意在彼。

答题规范:这篇文章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如……(引用原文),使能……(套修辞作用),表达了作者对……(人或事物)的……(怎样)的感情

(2)常见写作手法

对比手法:通过对比反衬,突出事物特点,更好地表现主题

衬托手法(侧面烘托):以次要的人或事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如《紫藤萝瀑布》)

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欲抑先扬:为了否定表现对象,先褒赞,而后贬抑,可以使表现对象受到更为深刻更为彻底的否定,使文章表现出新鲜的含义

巧设悬念:在情节发生或发展的关键处,突出地显现情况不明的人事物,从而激起读者的关注,期待的心理。(如《台阶》)

白描:不加渲染烘托修辞的描写,简练质朴传神(如孔乙己的外貌描写)

渲染:对文章的环境和人物着意描写、烘托,以加强气氛,深化主题,渲染常用的方法是反复和烘托(如《故乡》开头对故乡冬景的描写,对人物凄楚的心理和作品的主题有渲染作用)

情景交融:指文艺作品中环境的描写、气氛的渲染跟人物思想感情的抒发结合得很紧密。

情景交融包括寓情于景和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指先抒情,后写景。借景抒情指先写景,后抒情,借助对眼

前的景或褒或贬的描写,表达出作者或喜或悲的情

虚实结合: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以虚写实,联想丰富,可以充实文章内容,引人遐想

动静结合:或以动衬静(用的最多,如《沁园春雪》),或以静衬动,或以动衬动(如《鼎湖山听泉》写钟声衬泉声),或动静相衬

点面结合:“点”,指的是最能显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特征的详细描写;所谓“面”,指的是对人事景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点面结合就是“点”的详细描写和“面”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的有机结合。既

有深度又有广度地反映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最充分地表现思想,抒发感情。(如《繁星》)正侧面结合:见衬托手法

答题方法:这篇文章采用……的手法,通过“……”(引文章相关内容),使文章写得……(效果),表达了作者……

的感情

(3)篇章结构:

总领全文:一般出现在开头,奠定全文情感基调

卒章显志:在文章结尾时,用一两句话点明中心、主题的手法,也叫“篇末点题”,可以增加文章的深刻性、感染力和结构美,有“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

开门见山(开宗明义)

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紧凑,浑然一体,中心突出

过渡(承上启下)

线索串联

12。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含义或作用或用意?

“语句考察”的几种解体技巧:

(1)语句含义:除了理解语句字面本身的意思①,还应该注意语句间的前后关联和因果关系②。

(2)语句作用:除了理解语句本身的含义之外①,我们的思维方向应该指向语段“中心”或者文章“中心”②。因为形式是为中心服务的。

(3)语句鉴赏:比较常见的切入角度是修辞和用词。特别是那些动词、形容词、副词等修饰性词语①。所要鉴赏的语句价值也是指向“中心”的②。

(4)语句或段落用意: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答题,内容上揭示、凸现文章中心,表达……的情感或观点,结构上呼应前、后文,或串联前后文,或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使文章浑然一体

再如“词语考察”的几种解题技巧:

(1)词语含义:不存在单存的释词,一定是特定语境下词语的含义。所以在字面理解之后①,注意上下文的语境②。

(2)词语作用:在理解其含义的基础上①,思维仍然指向“中心”②。

上文所标①和②,是提醒大家,现代文阅读回答问题时,语言至少包括两个方面,我把它称为“1+1”模式。这样会促使自己把问题回答得完整一点。

答题规范:

A.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具体指代的内容,由表及里分析。答:……词在这里指……,表现了……的观点或情感

B.联系上下文语境,解释句子的言下之意(一般使用某种表现手法(修辞、写法、篇章结构)),和言外之意(指向中心,表达作者……的情感)

有时考卷上的分值常提示着我们需要回答几句话。比如《济南的冬天》中有这样一句话,“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问:如何理解这句话中的“秀气”?这样的题目如何回答取决于这道题的分值:是1分,回答“表现了作者对济南小山的爱怜”;是2分,前面再加上“作者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是3分,中间再加上“作者用了似贬实褒的语气……”等等。所以不要满足于一句话,一个意思,这是失分的主因。要知道语文考试需要大家展示自己的语言,追求的是“过程”而非“结果”。

13.小说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

14。情节由哪几部分组成?(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15。人物描写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环境描写作用

自然环境(景物描写):表现地域风光,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人物活动的空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渲

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情感等);突出、深化主题社会环境:交代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衬托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16。人物描写方法同上文第10点

17.说明文说明顺序及其作用?

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多用在建筑物的结构,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南西北中等

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

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多说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具体指: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总——分

作用: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18.说明方法?

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作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引用法:增强说服力。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使说明更有说服力;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引用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

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加具体生动形象

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加通俗易懂

19.说明语言

说明文语言的要求基本是客观、准确。可以表现为:精确处理(如列数据,对范围程度表述的准确)和模糊处理(用大约、估计一类词)两种情况。

根据科普性与否的区别,说明语言分为平实和生动两种特征。

答题规范:

结合说明方法:这里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结合具体内容: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参考前面的说明方法,明确其作用)

结合修辞手法:这里运用了……修辞手法,或这篇生动的说明文,大量使用了各种修辞手法,说明了……,使说

明形象生动

结合表达方式:记叙描写使说明更具体形象,抒情议论使说明更有感情,如这篇文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除了说明外,还有……(根据具体内容从记叙描写议论抒情里找),如……(具体举例),就是……

(表达方式)的运用,使说明更具体形象/充满感情等

20.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21.议论文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22.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首先”“然后”“接着”“最后”等表起承转合的词语,做这种题目,尤其要注意开头结尾的表述

开头:提出中心论点引出论题要具体回答出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论题的具体方式,有的是通过名人名言,有的是通过名人轶事,有的是通过趣闻笑话等

结尾:深化中心论点,提出……的结论强化……的中心论点发出……的号召或劝勉人们……补充论证了……23.议论文语言特点

根据具体题目:或简明平实、或形象生动(修辞的运用)、或幽默风趣、或含蓄委婉、或富有文采等,不管哪种,都富有议论文语体的一般特点即严密(限制词的使用)性

24.议论文写作特点分析

结合修辞:如比喻,形象生动;如排比,增强了文章论证的气势;如引用诗文,使文章富有文采等

结合论证方法:举例论证:用令人信服的典型事例来证明论点正确,起到形象具体以理服人的作用引用论证:引名人名言谚语警句等,能够深刻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巨大的说服力

比喻论证:可更形象生动地进行论证

对比论证:把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进行对比,可以突出中心论点

类比论证:把论证的事同另一类事进行比较,得出正确的结论结合写作手法:常见的是夹叙夹议做这种题目要有具体文句支撑,即文中的具体例句为例进行分析

不管做哪种文体的题目,都要回归原文,据从文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