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沁园春长沙学案

沁园春长沙学案

沁园春长沙学案
沁园春长沙学案

《沁园春·长沙》学案

一、学习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词的一般常识。

2、了解写作背景。

3、掌握重点字词。

4、学习以生动精炼的语言表达感情。

(二)能力训练点

1、训练学生的诵读能力。

2、训练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词中描绘的意象,

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领会诗歌宏阔的意境。

(三)德育渗透点

感受革命前辈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激发学生奋发向上,树立远大理想。

(四)美育渗透点

引导学生欣赏词作的语言美;

引导学生领会词作情景交融的崇高美(壮美)。

二、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领会诗歌宏阔的意境,感受毛泽东的博大精神和革命壮志。

难点:词人写的是寒秋景物,却毫无过去一般旧词里的那种萧杀、感伤的“悲秋“情调。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课前准备

提前布置预习(字词、大意、背景)

五、教学步骤

(一)导语

立志咏蛙

男儿立志出乡关,独坐池塘如虎踞,

学不成名誓不还。绿杨树下养精神。

埋骨何须桑梓地,春来我不先开口,

人生何处不青山。哪个虫儿敢作声。齐读,体会其气势

《沁园春雪》

齐背回味其气势

引出《沁园春长沙》

(二)齐读课文,初步感知

正音:舸(ɡě)怅(chàng) 寥(liáo) 遒(qiú)遏(è)

寥(liáo) 寥廓寂寥寥若晨星寥寥无几

廖(liào) 姓,如廖仲恺

蓼(liǎo) 蓼兰

(三)自己诵读,体会情感

(四)集体讨论,欣赏全词

第一组思考题

问1:词的1、2段各有一个“领”字,分别是哪个字?各领起了哪几句?

问2:词的1、2段主要写了什么?

问3:全词的“词眼”是哪一句?

第二组思考题

问4:1段中,描写了哪些意象?是从哪些方面、什么角度来描绘绚丽多彩的秋色图的?哪些词用得好?

问5:读下面两组描写秋景的诗句,试着说说毛泽东笔下的秋景和中国传统诗词中的秋景在感情色彩上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

(1)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采桑子.重阳》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清平乐.六盘山》

(2)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楚辞》

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曹雪芹《红楼梦》

问6:写景诗句和“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一问题的提出有什么联系齐读上阕,体味情感,努力成诵。

第三组思考题

问7:1段中提出“谁主沉浮”这一问题,下阕回答了吗?哪些话是回答?

问8:2段中哪两个字标志着诗人由眼前景转入了心中情?

问9:“同学少年”有何特点?

问10:“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击水”一词有何深意?

齐读下阕,体味情感,努力成诵

(五)总结全文

独立寒秋——一代伟人英姿雄发

万山红遍——一派壮丽秋景

风华正茂——一段峥嵘岁月

中流击水——一腔拿云心事

景中有情情中显志

齐背全词,要求读出感情补充文学常识

1、什么是词?

最早的词本来指的是歌词,是一种配合音乐可以歌唱的诗歌。后经过发展变化逐渐脱离音乐而独立,于是衍变为一种律化的长短句。所以,词又叫“长短句”,因为最初它是配合音乐而唱的,所以还叫“曲子词”“曲子”或“朵曲子”。渊源于两汉乐府民歌,形成于唐,盛行于宋

2、词的词牌

跟诗不同,每一首词都有他特定的调名,这个调名就通称为

“词牌”,最初只是表明填词时所依据的曲调乐谱,并不等于这首词的题目,当然也就不体现这首词的内容,后来词和音乐脱节,词调就只规定“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平仄)”(段落、句数、字数、格律------)

3、词的题目

词的题目才真正代表着词的内容,是词就有词牌,但不一定有题目。

如:《沁园春?雪》

没有题目的就用第一句来区分。

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4、词的分类

按字数:

小令(58字以内)

中调(59——90字)

长调(91字以上)

按段分:

单调双调三叠四叠

沁园春长沙问题详解导学案

第一单元 1 沁园春长沙 qìn jú màn ɡě chàng liáo kuò 1.问题导学: 1、本词开篇三句在有何作用?“独立寒秋”中的“独”有何意味? (试结合李白“独坐敬亭山”、柳宗元“独钓寒江雪”、晏殊“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王 维“独在异乡为异客”等体味“独”的不同内涵。) [对应考点:考查诗歌重要句子的作用及诗歌语言] 【答案】(1)开篇三句点明时间、地点、特定环境以及主人公形象,以此引起下文。(2)“寒秋”指有寒意的深秋。词人在深秋季节,独自伫立在橘子洲 头,看湘江水向北奔流不息,塑造了词人卓然独立的形象。 1.答案:(军阀通缉,身处险境,坦荡从容,显示了砥柱中流的气概。) 李白独坐敬亭山闲适、钟情 柳宗元独钓寒江雪孤高隐逸 晏殊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超脱孤苦 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惆怅 :“独立”一词不仅表明站在橘子洲头的是一个人,而且让读者想象词人面对滚滚 北去的湘江,在秋风中伫立,心绪起伏,神思翻腾的情态,状写了一个奋发青年 的坚挺沉稳的形象,表现出诗人中流砥柱的英雄气概。(联系诗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定。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苏轼《卜算子》】;“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 东兄弟》】。) 2、词的上片作者看到了哪些景物?景物有何特点? (试从描绘意象、营造意境、写景手法等角度分析景物特点。) [对应考点:考查鉴赏诗歌的意象及表现手法] 【答案】 写景角度及手法描绘意象营造意境精神情感 远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色彩绚丽,生机勃勃, 富有活力,自然万物在 秋日里竞相呈现自由的 生命状态。(万类霜天竞 自由) 博大的胸怀;积极乐观的 性格;冲天的豪情。 近观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仰视鹰击长空 俯视鱼翔浅底 6)关于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A “意象”,所谓“意象”是指在诗歌中,融人了词人思想感情的客观物象。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岁寒三友中的“松”,中国文化赋予它“坚韧

《沁园春长沙》课后习题答案

《沁园春·长沙》课后练习 1“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独立寒秋”是一个倒装性的句子。 B、从语意来看,第二和第三个句子的先后关系应该倒过来。 C、这开头的三个分句点明了时令、地点、人物,点明了特定的环境。 D、描写了湘江壮美的景色。 2对“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三句诗的意思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A) A、面对“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大千世界,诗人思绪万端;广阔无垠的大地呀,谁才是主宰你命运的真正主人呢? B、面对高而深邃的天空、辽阔无边的大地,诗人焦躁地思虑着:中国的革命由谁来掌舵呢! C、通过询问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应由谁来主宰的问题,表达出诗人愤恨不平的心情。 D、通过对湘江深秋景象的描绘,即景生情,提出了革命领导权的问题。 3诗词的朗读,对于理解诗词的内容十分重要。请用“∣”画出下面几个诗句的朗读停顿。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B、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C、万类霜天竞自由 D、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4对《沁园春·长沙》中的语句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层林尽染”是说山上一层层的枫树叶经霜变红,象是染

过一样。 B.“万类霜天竞自由”是说一切生物都在秋光中争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C.“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是说,读书人最讲意气,非常豪爽。挥洒自如,一点都不吝惜。 D.“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是说当年我们在江中游泳,激起的波浪,几乎阻止了飞快前进的船。 C.同学们意气奔放,还遒劲有力。 5对下列诗句所使用的修辞分析正确的一项 A.“粪土当年万户侯”,“万户侯”是比喻大军阀、大地主、大官僚。 B.“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是借代的修辞手法。江山代国家;激扬文字代评论国家大事,激浊扬清的文章。 C.“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是反问和拟人。 D.“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是对偶和借喻。 B.(A、“万户侯”与“大军阀”等是同类事物,不能形成比喻。C.是疑问句和拟人。D、“长沙水”、“武昌鱼”是借代) 6.对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词是我国古代的诗体,它可配乐演唱,句式长短不一,又名长短句、曲子词、乐府等。 B、“沁园春”是词牌名,它规定了一首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长沙”是词的标题,它揭示词的内容。 C、按字数的多少,词可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以是否分段来划分,词又有单调、双调、三调、四调的区别。 D、毛泽东常用旧体诗的形式来反映现代生活和思想感情。这类诗歌仍属古典诗歌。 D分析:采用旧体诗的形式来反映现代生活和思想感情的诗歌应属于现代诗歌,所以D项是错误的。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备课人:张伟 一、教学目标 1、品读诗歌,学习诗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背诵,领会诗人的革命豪情; 3、培养学生“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 1、通过品味诗中意象,领悟诗中意境; 2、感受诗人指点江山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 三、教学难点 1、从意象角度了解关于环境和人物的描写; 2、领会“浪遏飞舟”的深刻含义。 四、教学思路 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引导为辅,指导学生在诵读诗歌基础上,分析讨论诗歌中的意象,领会诗人思想情感。 五、教学方法 1、品读法。通过朗读、品读、诵读,感受诗中意象,领会诗人情感; 2、鉴赏法。通过分析意象,创设意境,把握诗中情感。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 秋风吹,秋叶落,万木开始萧条……大家在脑海中想象一下秋天的景象,然后说说“秋”会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受呢?(萧条、冷清、凄清、悲伤……)自古以来,文人关于“秋”的诗词创作就有很多,大家能想到哪些这方面的诗句呢?(调动学生的积累,如: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杜牧。可以看出“霜叶红于二月花”……)大家联想得很好(激励肯定学生)《山行》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古代文人常把“秋”和“悲”“愁”联系在一起,所以产生了诗歌史上常见的“悲秋”主题。那么今天我们来看一看我们的毛主席笔下的秋景又是怎样的?展现了他怎样的思想情怀?是不是符合“悲秋”这个主题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 (二)作家、背景介绍 作家介绍: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1893 年12 月26 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 年9 月9 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1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马鞍山中加双语学校 高一语文备课组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把握新诗与现代诗歌的概念,了解什么叫做意象,初步进行诗歌鉴赏。 2. 学习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3. 背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 反复诵读诗歌,体味诗人蕴涵于作品中的情感。 情感价值与价值观 感悟诗人博大的情怀,体会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方法: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时数: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导语:秋天是一个这样的季节?(收获,丰富,多愁,充满想象……)古往 今来的文人墨客写了许许多多的有关秋的诗歌, 以此来表达他们对秋的理解和感 悟,同学们你们了解的有哪些呢? 例如: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二、 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1、 学生齐读文章,初步感受。 学生自我评价,注意部分字的读音(橘,舸,遒,遏) 2、 播放多媒体课件一一配乐朗读 比较并评价。 3、 学生自读课文 (1) (2) (3) (4) 4、 分组讨论、交流自读情况。 诵读、讨论、探究 。 反复吟读,体会深秋意境,领会作者情感。 对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的分析。 2课时。 (忧国伤民) 清泉石上流。 (沉郁壮阔) (清净无为 本文上下阕各自写了什么?分别有何直观感受? 分别找到统领本文上下阕的关键字词。 (诗眼) 找出最能体现本文主旨的一句词,并体会它的作用。 提出一个自读时碰到的难题。

明确:上阕:描绘绚丽多彩的湘江秋景。 主旨: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下阕:抒发慷慨激昂的革命情怀。 三、品味鉴赏上阕,体景悟情 1、赏析前三句 (1) 哪位同学能够通过合理的调整、 补充,把前三句的大意通畅的说一说? “独立”而 不孤单,“寒秋”却无冷意。 (2) 介绍背景,重温历史 (3) 比较鉴赏 毛泽东的“独立寒秋”与柳宗元的“独钓寒江” 附:《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明确:《江雪》是柳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永州,身处逆境时所写,表露作 者与恶势力决不妥协的心志。毛泽东的“独立寒秋”与柳宗元的“独钓寒江”意 境相似,但作者的胸襟境界又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2、赏析由“看”字领起的秋景 (1) 一个“看”字一直统领到哪?这里诗人都看到了哪些秋景? 学生代表朗读看到的内容 明确:(万)山 一一 ——红(遍) (层)林 ——(尽)染 (漫)江一― ——碧(透) 绿色给人以活力 (百)舸 一― ——(争)流 竞争给人以动力 鹰 一— ――击长空 鱼 ■ 翔浅底 (2) 讨论:写“看”的这几句词视角变换和写景顺序有什么特色? 山上: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远眺) 江中: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近观) 天空:鹰击长空 (仰视) 水底:鱼翔浅底 (俯察) (3) 想象、讨论此时正在饱览大好秋景的作者的神情、动作。同学表演。 提示:作者的“手”该怎样?倒背好,还是叉腰好?视角的转动快好还是慢 好? 评价,再表演。 (4) 体会语言的表达效果。戈y 出动词,他们用的好吗?为什么? 染、击、翔 (5) 比较鉴赏 毛泽东的“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与杜牧的“霜叶红于二月花” 附:《山行》?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明确:二者都着力写枫叶的火红,开朗的意境。 把秋景写的极富生命力。但 是,《山行》是优美的写景诗,抒发了作者热爱美好景物的感情; 而毛泽东的“万 山红 遍”则暗喻革命形式蓬勃发展。 古人笔下秋景多萧杀悲凉, 清冷凄惨,而毛泽东笔下的秋景为什么如此灿烂 多彩,充满生机? (看) (承上启下) (忆)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1

第一单元 第一课沁园春长沙 学习目标: 1、准确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和意义,了解词的有关知识,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品味词的语言,明确赏析“情与景的关系”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3、激情投入,体会词人豪迈的情感,意识到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的重要性。 4、限时15分钟,独立完成。 预习案 使用说明& 学法指导 1、依据预习案通读全词,有感情地朗读;借助“教材助读”,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 2、完成预习自测题目:所有题目都书面完成。 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 Ⅰ教材助读 一、走进作者 毛泽东,字润之。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二、、了解背景 这首词写于1925年。1925年是北伐战争开始的前一年。当时中国阶级斗争异常激烈。震惊中外的“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已经爆发农民运动也势如破竹,迅猛异常,在全国十几个省蔓延开来。毛泽东同志当时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村运动先后在韶山等地建了二十多个农民协会,成立雪耻会,并创立了湖南农村第一个党支部——中共韶山支部。随着革命高潮的到来,各党派对革命领导权进行激烈的争夺。国民党右派势力了想篡夺立功难道权利,而党内,陈独秀又提出了“一切权力归国民党”的错误主张。毛泽东等同志同国民党右派势力和党内右倾机会注义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军阀要逮捕毛泽东同志,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毛泽东秘密离开了韶山,前往广东创办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他在途经长沙时重游了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毛泽东回忆往昔的峥嵘岁月,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 三、文体知识 词:兴起于唐,盛行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长短句。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词也跟乐府诗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牌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某些词牌的命名,与创始之作的内容有关联,但后人倚声或依谱继作,则不一定受此限制,可以赋词牌本意,也可以撇开词牌本意自由发挥。词的标题和词牌有着严格的区别,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如沁园春是词牌,长沙是标题。词的分类: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这是依字数的多少来划分的。58字以内为小令;59至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四、整体感知 1、诗词诵读中的停顿和重音对准确、清晰地表意有重要作用,试用“/”标出句中停顿的地方,用“﹒”

沁园春长沙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教案

三、时代背景 这首词写于1925年,1925年是北伐战争开始的前一年,农民运动在全国十几个省开展起来。毛泽东同志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在韶山等地先后建立了二十多个农民协会,创建了湖南农民第一个党支部——韶山支部。1925年10月,毛泽东同志从韶山前往广州创办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回忆往昔的岁月,写下了这首词。 四、学生朗读、背诵课文,培养语感。 五、讨论分析: 1、结合注释,识记以下生字:舸峥嵘遒遏 强调:“粪土”的意动用法。 上阕: 2、学生集体朗读上阕诗词,思考以下问题: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这开头三句点明了什么? 明确: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 这三句的大意:深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橘子洲头,湘江水日夜不停地向北奔流。——独立寒秋图 3、提问: “独立”两字写出了什么意境?

明确: ⑴写出独自一人来此游览,远望、凝思的情状; ⑵与下阕开头“携来百侣曾游”相照应,说明今天是一人旧地重游。 ⑶联系“寒秋”的分析和注释⑴,可以看出这里更表现出了无产阶级伟大领袖在革命斗争的惊涛骇浪中昂然屹立的高大形象。 4、提问: “看”字领起下面哪几句?这些句子的内涵应怎样理解? 明确: ⑴“看”字领起内容:“万山红遍……万类霜天竞自由”,描绘了诗人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湘江秋景图。 ⑵诗人从山上、江中、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描写,由远及近,由上到下的空间顺序,很符合人观察事物的自然顺序。 5、提问: 你能找出这首词中主要运用了哪些意象吗?你能各用一个最具有表现力的词来说说各个意象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明确: 万山(红遍):红之广阔

【高中新教材】1.1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1)-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1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 1.了解词的有关知识和毛泽东同志的相关经历。 2.体会壮阔深沉的意境,感受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3.学会鉴赏诗歌的意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把握诗歌鉴赏的规律。 4.学习毛泽东同志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使命感和远大的抱负。 语言建构与运用:自读、品读与朗读相结合,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语言的鉴赏能力,培养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 思维发展与提升:理清诗歌写作思路,促进思维发展,培养思维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把握毛泽东词的意象,鉴赏词的意境,感受抒情主人公形象,培养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 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毛泽东词的特点,领略诗词的艺术美,积累名句,培养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 1.作者对湘江秋景的描写、融情于景的抒发,理解词中意象。 2. 抓住关键词语,赏析诗句的表现力,培养学生鉴赏评价能力。 【课前准备】 1.温故知新:回顾毛泽东生平及创作,体会毛泽东的伟大情怀;默写《沁园春?雪》。 2.利用网络查资料,了解词的相关知识。 3.自查资料,了解《沁园春?长沙》的创作背景。 4.自读《沁园春?长沙》,梳理字词,积累基础知识。 【学习过程】 一、预习自检: (一)文学常识填空: 1.词的知识: (1)词又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一种押韵的可以配乐歌唱的文体,句式长短不一。作为诗歌的一种,词兴起于_______,盛行于_______。 (2)词根据字数可分为_________(≤58字)、_________(59-90)、_________(≥91字)。

根据段落片数分,又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创作风格又可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大类。 (3)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________,它决定词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沁园春·长沙》中“沁园春”是词的________,“沙”是词的__________。 【答案】(1)长短句诗余曲子词隋唐宋。 (2)小令中调长调;单调双调三叠四叠;豪放派婉约派; (3)词牌;句数字数平仄;词牌题目。 2.作者及写作背景: (1)毛泽东,字。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理论家、杰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伟大的革命领袖。 (2)《沁园春·长沙》写于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的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该词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派,改造旧世界的战斗精神。 【答案】(1)润之革命家文学家 (2)1925 (二)基础知识: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 沁.()园春漫.()江百舸.()争流 怅寥廓 ...()岁月稠.()峥嵘 ..() 方遒.()浪遏.()飞舟万户侯.() 【答案】qìnmàn gěchàng liáo kuòchóuz hēng róngqiúè hóu 2. 理解下列字词在词作中的语义 漫江:舸: 争流: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万类: 霜天:怅: 寥廓:谁主沉浮 ... 峥嵘:稠: 恰: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 遒:激扬: 粪土:击水: 浪遏飞舟: 【答案】

沁园春长沙一等奖教案

沁园春长沙教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①把握课文内容,掌握词的上阙所描绘的两幅画面 ②品味关键词语,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感受毛泽东博大的情怀和革命的壮志。学习重点及难点: ①品味意象,感悟词中阔大的境界。 ②从词中关于湘江秋景的描写把握词作的形象性、抒情性。 授课方法:语言品读法,点拨法,比较法。 一、导入 古代有才学之士、有抱负之士,一旦登上高处眺望远方,必定生出很多感慨。曹操登上 碣石山,大发诗兴,写下《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几句表现出诗人吞吐宇宙的博大胸怀。陈子昂在幽州台上吟诵“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感叹宇宙之寥廓,人生之苦短,抒发了他怀才不遇的愁苦之情。那么,毛泽东重游橘子洲时又会抒发什么样的情怀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长沙》。(板书:题目、作者) 二、学 预习检测 1、知作者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和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主要作品 《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毛泽东诗词》 2、知背景 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理论家、杰出的文学家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面对如画的秋景,回忆在长沙的求学生活和革命斗争经历,不禁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词。 3、关于词 词:词兴起于唐,盛行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长短句。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词也跟乐府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牌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词的标题和词牌有着严格的区别,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如沁园春是词牌,长沙是标题。 沁园春:相传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园,后来被外威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此词牌由此而得名。 词的分类: 词按字数的多少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0字以上)。词的流派分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作家是苏轼和辛弃疾。婉约派作品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题材较狭窄,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人教版语文必修1阅读鉴赏第一单元第一课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广西贺州第二高级中学曾碧绿 【教材分析】 1.人教版语文必修1阅读鉴赏第一单元主要学习现代新诗。新诗是五四前后出现的,是相对古典诗歌而言的,用白话写的,摆脱古典诗词严整格律的束缚的,不断接受外来影响并努力融化在民族风格中的一种新诗体。五四之后对外国诗歌的大量翻译和介绍,促进了中国新诗的发展。这里在第一课选录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正好可以与新诗进行比照。 2.学习本节内容要注意以下几点:反复朗读;分析意象;发挥想象;感受真情;陶冶性情;学写新诗。 【学情分析】 1. 学生对作者有一些了解,知道毛泽东不仅是军事家、政治家,共和国的缔造者,还是一位诗人和书法家。学生小学、初中学过较多的诗词,并学习了小学、初中课本选录的毛泽东诗词及评价毛泽东的诗词,对耳熟能详的毛泽东诗词名句有一定的认知。 2.学生了解并掌握了一些诵读、背诵诗文的方法,已初步养成诵读学习的习惯,背诵能力比较强,对诗词比较感兴趣。 3. 学生对词的格律特点有一些了解,掌握了一些诗歌鉴赏的方法,比如抓关键词、分析意象、分析情景交融。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 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更多的毛泽东诗词,欣赏他的狂草书法,体会这位诗人兼书法家的风采。 2. 引导学生了解词的格律特点,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3. 引导学生积累并整合小学、初中所学过的词以及小学、初中课本选录的毛泽东诗词及评价毛泽东的诗词,以及耳熟能详的毛泽东诗词名句,并尝试进行诗词创作。 4.背诵本词。 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知进行个性化诵读,可采用个别读、合作读或小组读,用普通话读或用方言读,男生读或女生读,派代表读或集体诵读,自谱自唱读等方式进行激情诵读,感受课文内容及词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养成诵读学习的习惯。 2.引导学生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通过抓关键词语的方法,逐渐提高自己抓准关键词、分析意象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品味文中的重点词句,分析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鉴赏诗词作品的浓厚兴趣,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在诗词的熏陶下更加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2.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情感脉络,感受作者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和革命情怀,丰富情感世界和文化积累。学会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诗词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珍惜今日所有,激发自我奋发向上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及解决办法】

沁园春长沙学案2012版

《沁园春·长沙》教学案 课前预习 【知识衔接】 1、文体知识 词这种文学样式产生于隋唐,全盛于宋,又名“长短句”、“诗余”等。最初的词都是配乐歌唱的,写词时依据的乐谱叫做“词调”,各种词调的名称便是“词牌”,如“沁园春”、“满江红”、“西江月”等。有的作家在词牌下另标词题,如《沁园春长沙》。词可以分上下两段,叫做“片”或者“阕”。 2、诗歌鉴赏相关术语——意象 “意象”是我国古典美学中的一个术语,它包括“意”和“象”两方面的内容。这里的“意”是指创作主体的思想感情,这里的“象”指的是作为创作课题的客观物象。合起来看,“意象”是一个带有浓厚主观感情色彩的概念,体现着诗人主观情意(志)的具体物象,是诗人借以寄托感情的物象,是融入了诗人情思的形象,是“意中之象”。诗歌大多用意象组合成意境,从中蕴藏自己的思想感情。因而,利用意象来揣摩诗人的思想感情是诗歌鉴赏的主要途径。譬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将“意”立在“断肠人在天涯”,所选之“象”便自然是“枯藤”“老树”“昏鸦”“瘦马”等。 3、诗歌鉴赏术语——意境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和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是“意”与“境”的融合。常用的概括意境特点的词有:恬静幽美\闲适淡远\静谧清冷孤寂幽清\萧条冷落\怅惘凄迷\慷慨壮烈\悲壮苍凉\浩瀚广漠\壮美雄浑\绚丽多姿等 【课文预习指导】 1、本词写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1925年初秋,当时,毛泽东在韶山从事革命运动,后来为躲避军阀的逮捕,秘密离开韶山,南下广州开展革命斗争,路过长沙,重游橘子洲头,面对绚丽的秋景,回忆往昔的岁月,写下了这首词。 2.给下列加点字音 沁.()园春漫.江()寥廓 .. ..()遒劲 ..()峥嵘

苏教版-语文-高一-高中语文第一专题沁园春长沙学案

1沁园春长沙 学习目标 1.掌握字音、字形、词语,并背诵全文。 2.初步把握意象、意境的内涵,学会以词的意象为切入点来鉴赏词。 3.学习词作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4.感受革命前辈的博大情怀和凌云壮志,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树立远大理想。 自主认知 一、整体感知 (一)初读词作,读准字音。 (二)收集关于词的资料。 二、自练自测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伴侣.( ) 橘.子( ) 百舸.争流( ) 劲.风( ) 峥嵘 ..( ) ..( ) 气势磅礴 寥廓 ..( ) 方遒.( ) 沁.园春( ) 浪遏.飞舟( ) 2.默写下列名篇名句。 ①雄关漫道真如铁,。 ②天若有情天亦老,。 ③为有牺牲多壮志,。 ④天生一个仙人洞,。 合作探究 1.你能找出这首词中主要写了哪些意象吗? 2.请你用一个最具有表现力的词来说说各个意象的主要特点。这些意象的特点表明了什么? 3.讨论一下这些壮景与毛泽东的豪情构成了什么样的意境。 4.古人描写秋天多“怨秋”“悲秋”,把秋天写得萧杀凄凉、清冷惨淡,例如“自古逢秋悲寂寥”“万里悲秋常作客”“秋风秋雨愁煞人”等等,表现出“伤秋”“悲秋”的意绪,毛泽东笔下的秋为什么如此绚丽多彩、生机盎然呢? 5.词作是如何使用情景交融的手法的?请简要分析。 课堂练习

一、基础知识积累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峥.嵘(zhēng)携.来(xié)百舸.争流(gě) B.上阕.(juè)阻遏.(è)挥斥方遒.(qiú) C.寥廓.(kuò)惆怅.(chàng)沁.园春(qìn) D.橘.子洲(jú)百侣.(lǚ)慷慨.激昂(kǎi)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鱼翔浅底中流砥柱浪遏飞舟 B.谁主沉浮略输文采万户侯 C.书生义气层林尽染漫江碧透 D.激扬文字百侣曾游原驰蜡象 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人生苦乐并非纯粹由物质条件决定,百万富翁很可能不如身无分文的流浪汉生活得幸福,原因就在于感受生活的乐趣还需要艺术的眼光与悠闲的心境。 B.文化具有多向性与多面性:既有物质性,也有精神性;既是固态的,也是动态的;既有过去时,也有现在时、将来时;既要传承它,更要创新和发展它。 C.准确预报天气是一个难题,因为天气不仅受各种气团的影响,还受地形、水域状况等因素的影响,任何一个因素的改变都可能引起意想不到的天气变化。 D.要彻底改变“中国式过马路”的陋习,仅仅寄希望于运动式的治理并不现实,倡导交通文明,增强法律意识,完善道路设施,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在形式上以行为单位,分行的主要依据是节奏,而不是内容。 B.《沁园春长沙》,“沁园春”是词牌名,它从形式上规定了词的字数、平仄等,与内容无关;“长沙”是标题,揭示了有关内容。 C.词是我国古代一种可以配乐歌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名长短句、诗余、曲子词等,它始于唐盛于宋。 D.古人按字数把词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但无论多少字,都分为上下两阕。 5.下列词语中对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谁主.沉浮(主宰) 漫.江碧透(满) B.峥嵘 ..岁月稠(不平凡) 怅.寥廓(怅惘,失意的样子) C.浪遏.飞舟(阻止) 激扬 ..文字(抨击、褒扬;激浊扬清) D.挥斥方遒.(强健有力) 粪土 ..当年万户侯(以……为粪土,意动用法) 二、阅读下列两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答案)教学教材

厦门市大同中学师生共用导学案(高中语文) 课题:《沁园春·长沙》课型:新授课时:共1课时 执笔:游军培时间:2011年9月 备注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体会壮阔深沉的意境,感受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2.能力目标:学会鉴赏诗歌的意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把握诗歌鉴赏的规律。 3.情感目标:学习毛泽东同志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使命感和远大的抱负。 重点难点: 1. 作者对湘江秋景的描写、融情于景的抒发。 2. 抓住关键词语,赏析诗句的表现力。 导学案使用人: 使用具体日期: 学习过程: 一、了解知识 (一)词的知识。 词,又称长短句。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词有词牌,又称词调。词牌,是词的格式的名称。所谓“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是指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定。因为格式是固定的,所以写词叫“填词”,即按照词牌的格式把词填进去。 词以字数多少可以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8到90字)、长调(91字以上);以片数多少可以分为单调词、双调词以及三叠词、四叠词等。 词的流派可以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 “沁园春”是词牌名,“长沙”是题目。沁园:相传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园,后来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沁园春》词牌,相传由此得名。据《词谱》载,《沁园春》双调,114字;上片13句,四平韵;下片12句,五平韵。 (二)背景知识 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期间,重游橘子洲,写下了这首词。 二、预习导学 1.熟读课文,读准下列字音

1.1沁园春长沙第一课时导学案

1.《沁园春长沙》第一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词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2.体味词中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的语言。 3.感受词人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 【重点难点】 把握本词所描述的景物特点及作者所抒发的情感。 【学习过程】 一.整体感知 词,又称长短句。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词有词牌,又称词调。词牌,是词的格式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定。因为格式是固定的,所以写词叫“填词”,即按照词牌的格式把词填进去。今天学习的课文“沁园春”是词牌名,“长沙”是题目。 1.写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1925年,毛泽东时年32岁,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先后建立了20多个农民协会,创建了湖南农村第一个党支部——韶山支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工作,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站在橘子洲头,面对如画的秋色,展望大好的革命形势,回忆过去的战斗岁月,不禁心潮澎湃,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动人的诗篇 2.写出下列重点字词的拼音或字形 沁园春()jú子洲()湘江()百gě() 惆怅()浪遏飞舟() 廖阔()xié手()峥róng()qiú劲() 3.辨析下列词语 ①面对同伴的一次次冷嘲热讽,他再也(遏制遏止)不住内心的愤怒,大声叫嚷起来。(“遏制”和“遏止”怎样区别?) 遏制点拨:遏止,阻止。遏制:制止,控制。

②广大青少年朋友一定不要凭一时的哥们(义气意气)犯下令自己终身后悔的错误。 义气点拨:义气:指由于私人关系而甘愿替别人承担风险或作自我牺牲的气度。 例:重义气。意气:指志趣、性格、气概,也指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如“意气相投”“意气风发”“意气用事”等。 二.深入探究 1.阅读全词,诗人站在橘子洲头看到了怎样的景象?又想到了什么?试各为这些景象画面加个小标题。 看到了“湘江北去,橘子洲头,万山红遍……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的绚丽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秋色。想到了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 2.试分析“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中“万”“遍”“尽染”“透”“争”“击”“翔”“竞”等词的妙用。 “万”字写出了山之多;“遍”字写出了红之广;“尽染”刻画了枫林的红之深;“透”字则表现出了江水的碧绿清澈;“争”字勾勒出了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击”写出了鹰搏击天空的矫健迅猛;“翔”写出了游鱼在水中轻快自如的样子。“竞”字写出了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 3.诗人面对湘江秋色为何会惆怅,并发出“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疑问和感慨,这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试结合时代背景分析。 面对生机勃勃,绚丽壮美的大自然和广阔的宇宙,词人自然地想到了祖国的命运和革命的未来,提出了革命领导权的问题,这也表现了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和革命情怀。 三.拓展运用 1.试找出文中的动景和静景,并分析词中动静结合手法的使用。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是静景,“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是动景。将动景与静景有机结合表现出了湘江秋色的绚丽和生机勃勃。 1.《沁园春长沙》上阕中描写近景并使用动静结合手法的诗句是: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2.《沁园春长沙》中起到过渡作用的诗句是: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3.本词中总写所见景物特点的句子是:万类霜天竞自由。 4.本词中体现“书生意气”的诗句是: 指点江山 ,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5.本词的上下各阕各有一个领字,它们是:看,恰。 6.“七尺小屋,承载父母殷切希望”的下联可写为:一纸文凭,谱写儿女锦绣前程。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2)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预习本课诗歌内容,识记字词的音形义,熟读诗歌。 二、预习内容: 1.下面加黑字的音、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廖廓(liáokuò) 百舸(ké) 碧(bì)透橘(jú)子洲 B.苍茫(cāngmáng) 沉浮(fú) 携(xié)带竟(jìng)自由 C.峥嵘(zhēngróng) 遒(qiú)劲挥斥(chì) 岁月稠(chóu) D.惆怅(chóuchàng) 遏(è)阻激(jī)扬万户侯(hóu) 2.下列语句朗读节奏错误的一项是( )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B.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C.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D.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3.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夸张) B.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反问) C.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对偶) D.粪土当年万户侯(比喻) 4.词受格律的制约,与散文的句法有较大的差别,“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如用散文表述,其语序应是( ) A.寒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橘子洲头,凝望着滚滚北去的湘江 B.我独自站在寒秋之中,凝望着从橘子洲头流过的滚滚北去的湘江 C.寒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滚滚北去的湘江边的橘子洲头 D.我独自站在寒秋之中,湘江滚滚北去,从橘子洲头流过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分行的主要根据是节奏,而不是内容。 B.词是我国古代一种可以配乐歌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名长短句、诗余等。它始于唐,盛于宋。 C.古人按字数的多少把词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沁园春长沙》属于中调。 D.“沁园春”是词的词牌,它规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长沙”是这首词的题目,它揭示了这首词的主要内容。 6.词的下阕写同学少年,表现他们的精神面貌和活动志趣的句子分别是: 精神面貌:____ 活动志趣: 三、提出疑惑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把握意象,体会作者表达情感。 2、朗读、鉴赏课文。 3、积累掌握文中字词。 【学习方法】:朗读、自主、合作、探究 一、【预习检查】 (一)给下列加点字标注读音,写出括号内相应汉字。 橘()子zhōu()头层林尽r?n () 百舸()争流鱼xiáng()浅底万类霜天jìng()自由怅()liáo kuò()问cāngmáng()大地Zhēng róng()岁月稠挥斥方qiú() 万户hóu()màn()江碧透浪a()飞舟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漫江:舸:寥廓: 遒:苍茫:主: 峥嵘:激扬文字: 稠:风华正茂: 遏:挥斥:击水: 指点江山: 粪土当年万户侯:二、文本解读,探究问题。 (一)本词上阙写秋景,请找出上阕作者所描写的景物 (二)上阙描绘的景物有哪些特点? (三)上阕是如何来描写景物的?(请从描写手法入手探析) (四)请找出你学过的关于描写秋景的诗句,并比较它与本首词在秋景写作上的不同点? (五)上阕所描写的秋景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你在诗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六)“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七)下阕围绕“同学少年”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怀?

(八)探究:结尾句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三、巩固提升 1、下列各项中字词的注音或释义有错误的一项是() A、百舸(gě)橘(jú)子洲遒劲(强劲有力) B、峥嵘(zhēng róng)携(xi?)遏(a)制 C、漫江(满)寥(liáo)廊挥斥(斥责) D、惆怅(chàng)稠(chóu)密辟谣(pìyáo) 2、下列词语中字形无误的一项是() A、漫江碧透百舸寥郭 B、沉浮携带仓茫 C、挥斥酋劲峥嵘 D、遏阻惆怅激扬 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粪土 ..当年万户侯(作动词用,视……粪土)B、怅.寥廓(失意) C、挥斥方遒.(强劲有力) D、浪遏.飞舟(阻止) 4、下列诗句朗读节奏有错误的一项是() A、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B、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C、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D、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5、诗词讲究炼字。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就把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美景表现出来。选出本诗锤炼得精彩的字,并分析。四、课外迁移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相应的练习。 采桑子重阳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1929年10月) 注:1929年秋天,红四军在福建省西部汀江一带歼灭土著军阀,攻克了上杭。 1、本词的题目是,采桑子是这首词的。一首词必须有,题目不一定有。 2、“人生易老天难老”采用了何种表达方式?对“战地黄花”,作者从什么角度去描写? 3、“寥廓江天万里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二)高考链接: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画堂春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捻(niǎn):持取,捻弄 (1)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 (2)“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

沁园春长沙学案(带预习检测)

《沁园春.长沙》学案 高一语文组刘亭玉 2018.9.16 【学习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诵和背诵诗歌。(准确把握停顿、重音、语速、语调、节奏等) 2.抓住关键词语,梳理思路。 3.品味意象,感知诗歌中的形象美和境界美。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4.感受抒情主人公的博大胸襟,学习心系天下的人生大境界。 【预习导学】 一、背景知识 1.写作背景:《沁园春长沙》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在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同志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国共合作创造了蓬勃发展的大好革命形势。但是,革命应该由哪个阶级来领导,成为党内外斗争的焦点。这年深秋,毛泽东从韶山前往广州,途经长沙时,重游橘子洲,面对如画的秋景,回忆在长沙的求学生活和革命斗争经历,不禁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词。 2.走进作者: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逝世。中国人民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其著作收入《毛泽东选集》,其他已公开发行的著作有《毛泽东书信选集》《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选》《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和《毛泽东诗词选》等。 3.有关文学知识介绍 (1)词,又称长短句,产生于唐代,流行于宋代。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所以又称为“诗余”(2)词牌:又称词调。最初是特定的词乐曲调的名称,后成为特定词体格式的标题。词牌决定词的格式,与词的内容无关。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定。因为格式是固定的,所以写词叫“填词”,即按照词牌的格式把词填进去。 (3)词的流派:分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作家是苏轼和辛弃疾。婉约派作品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题材较狭窄,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等。(4)“沁园春”,词牌名。沁园: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后为外戚窦宪所夺(见《后汉书》)。有人咏其事,词牌“沁园春”,由此得名。“长沙”是题目。 二、预习检测 1.读课文,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给加点字注音。 沁.()园春橘.()子漫.()江百舸.()争流 怅寥廓 ..()..()岁月稠.()峥嵘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

《沁园春·长沙》同步练习 (一)阅读《沁园春·长沙》上片,回答后面问题。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1)从这片词中选出四个动词,标出这片词写景抒情的思路走向:、、、。 (2)对上片的第一个整句(即“独立……头”)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独立寒秋”是一个倒装性的句子。 B、从语意来看,第二和第三个句子的先后关系应该倒过来。 C、这开头的三个分句点明了时令、地点、人物,点明了特定的环境。 D、描写了湘江壮美的景色。 (3)对“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三句诗的意思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 A、面对“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大千世界,诗人思绪万端;广阔无垠的大地呀,谁才是主宰你命运的真正主人呢? B、面对高而深邃的天空、辽阔无边的大地,诗人焦躁地思虑着:中国的革命由谁来掌舵呢! C、通过询问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应由谁来主宰的问题,表达出诗人愤恨不平的心情。 D、通过对湘江深秋景象的描绘,即景生情,提出了革命领导权的问题。 (4)诗词的朗读,对于理解诗词的内容十分重要。请用“∣”画出下面几个诗句的朗读停顿。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B、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C、万类霜天竞自由 D、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5)摘出这片词中的对偶句。 (6)词比诗更讲求押韵,试摘出本片词中押韵的字,并指出押的什么韵。 (二)对《沁园春·长沙》中的有关语句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层林尽染”是说山上一层层的枫树叶经霜变红,象是染过一样。 B.“万类霜天竞自由”是说一切生物都在秋光中争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C.“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是说,读书人最讲意气,非常豪爽。挥洒自如,一点都不吝惜。 D.“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是说当年我们在江中游泳,激起的波浪,几乎阻止了飞快前进的船。 (三)对下列诗句所使用的修辞分析正确的一项() A.“粪土当年万户侯”,“万户侯”是比喻大军阀、大地主、大官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