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技工院校工匠精神教育课教学实施指导建议

技工院校工匠精神教育课教学实施指导建议

技工院校工匠精神教育课教学实施指导建议
技工院校工匠精神教育课教学实施指导建议

技工院校工匠精神教育课教学实施指导建议

为贯彻落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技工院校工匠精神教育课教学大纲(试行)》(以下简称《大纲(试行)》),用好部编通用教材《工匠精神读本》,保障课程顺利实施、取得实效,特提出工匠精神教育课教学实施指导建议。

一、领会课程理念

1.2016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所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这是“工匠精神”这一概念第一次正式出现在政府文件中,必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制造”未来走向和人才培养模式产生深远的影响。本课程的开发是中央精神的体现,是我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的现实要求,是新时期技工教育不断提升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长久需要。

2.本课程以“弘扬工匠精神,打造技能强国”为宗旨,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重点通过对以当代“大国工匠”为代表的各条战线上普通劳动者故事的解读,培养学生自主认知、正确感悟工匠精神的能力,使之具有理解、践行、弘扬工匠精神的积极情感和自觉意识,进而为全面提升职业素质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3.本课程的最终目标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自己所学专业领域内能工巧匠的工作内容、真实生活乃至内心世界;引导学生立志成为一

名对国家、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优秀工匠、杰出工匠,乃至“大国工匠”。因此,本课程的整个教学实施过程,要求教师从备课到教学,学生从听课到实践,都应以工匠精神为指导,在教与学的各项活动中学习工匠精神、体会工匠精神、实践工匠精神。

二、理解课程内容

(一)课程结构及相互关系

本课程的内容载体《工匠精神读本》(以下简称《读本》)分为三个模块,采用“总-分-总”结构,各模块相互关系如下图所示:

第一模块,也就是《读本》的第一讲,具有课程概论的意义。通过本讲,主要让学生了解工匠这一庞大社会群体的历史渊源、发展历程及群体特征,使学生对工匠及工匠精神的概念形成初步的认识。

第二模块,也就是《读本》的第二、三、四讲,从三个方面阐述工匠精神的内涵构成,是课程的主体内容。没有“执着专注”的品质,就不可能做好任何事情;“精益求精”就是将事情做到最好的追求;“创新进取”是在不断提升自己的同时,推动所在领域、行业相关技

术技能和产品质量的水平不断提升。上述三个方面的内涵要素相互联系、相互融通,共同构成工匠精神的内核。

第三模块,也就是《读本》的第五讲,具有课程结论的意义。其要义是基于“知行合一”理论,通过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将工匠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进而培养学生将个人的工匠之梦融于中国梦的职业理想和家国情怀。

(二)课程模块内容的选择

本课程分三个模块共五讲内容,各讲下列三个并列的专题,但三个专题之间又不是完全的并列关系,或为递进,或为主次。教学过程中,教师须以各讲为单位进行备课、授课,同时突出各专题内容对各讲主题的诠释作用。

案例、故事是各讲内容的主要构成,其间用简要的议论、说明连接、过渡,并体现出一定的层次关系。需要注意的是,每个正面案例或故事都具有工匠精神的完整内涵,这是由杰出工匠的基本素质所决定的。但《读本》需要突出每讲主题,需要体现各专题基本观点,这决定了各讲所选案例都具有一定的侧重点,对案例的分析和阐述也都依案例在各讲中的作用进行。教学中,教师应以各讲主题及基本观点为线索,将相关案例串联起来,以此指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深入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要素。

三、教学实施建议

本课程一共10个课时,分5次授课,每次2课时,以课堂教学为主;融学生自读、教师授课、认知体验、效果测评为一体。主要教

学实施建议如下:

(一)第一讲工匠之道继往开来薪火传

1.教学目标:本讲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工匠这一社会群体从2万年前的陶工到高科技时代技能人才的演变过程,深刻理解杰出工匠在推进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初步激发学生对工匠群体及其精神世界的情感认同。

2.内容定位:本讲是针对新入校的技工院校学生在职业意识、职业情感、职业素质方面的启蒙。

3.教学方法:由于学生还没有关于工匠与工匠精神的任何知识背景和认知经验,所以本讲建议采用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辅以多媒体课件增强讲授的直观性、生动性和感染力。

4.教学准备:本讲需要教师具有较为丰富的知识储备,备课过程中教师应当以《读本》为线索,较为系统地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并进行消化,在此基础上,围绕教学目标对材料进行取舍组合,形成教案及多媒体课件。

备课时,需要突出两条并行的主线,就是“工匠之道”的两条“道”:一是外显之道——工匠的起源与发展;二是内隐之道——工匠精神的源头与传承。

就工匠群体的发展而言,要突出工匠群体的历史渊源:最早的古代陶工、建造古埃及金字塔者的石匠、青铜时代铸造青铜器的铜匠;进入农耕(铁器)时代我国历代杰出工匠的代表如李冰、蔡伦、毕昇、黄道婆等;进入工业(蒸汽)时代的瓦特、德国的技术工人;进入当

代高科技(电气、信息)时代“中国制造”所需的技能人才——此处要以“上海工匠”千人计划为例,强调“大国工匠”的基本素质构成及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就工匠精神的传承而言,要突出我国古代陶工的职业特点:一是对技术工艺的探索,二是对至善至美的追求。此后各个时期、各个民族、各个国家的工匠群体不管在哪个领域,不管做任何器物或工程,都或多或少地浸透了“尚巧”“求精”的内在气质——千万年中,工匠们就是这样将人类的各种奇思妙想变成现实的物质产品为人类社会所用,同时不断地创造价值、积淀文化、凝聚精神,推动着人类文明之旅不断前行。

依据上述线索和要点,教师应制作简约精美的多媒体PPT课件,准备好教学所需的相关资料。

5.教学过程:建议采用当代工匠精湛技艺展示或产品精巧制造过程视频(视频长度不超过5分钟)导入课程,在学生对工匠及其技艺有一个直观感受后,转入讲授环节。

讲授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讲授内容分解为若干相对独立的单元,各单元之间以启发性提问、引导学生质疑等方式进行过渡。根据情况,如果教师讲授时间控制在1课时之内,第2课时可进行“专题阅读”,并讨论后面的“思考题”;如果讲授时间达到1.5课时左右,则“专题阅读”可以作为课后作业。

教师应指导学生在课堂上填写本讲“学习效果评价表”(见下表,“描述”部分可简要陈述缘由)。

6.教学反思:根据学生所填“学习效果评价表”,回顾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教师需要对其中的典型环节或细节进行情境性描述。这种描述要能反映当时师生的直观情感反应,同时考虑该情境中道德伦理、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并运用相关教育学原理和个人执教经验进行分析、评价、推导,提出后续教学改进意见。

(二)第二讲执着专注一生只做一件事

1.教学目标:本讲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理解杰出工匠必备的基本精神品质——执着专注。通过对典型案例和经典故事的解读,深刻理解这一品质的构成要素:锲而不舍、专心致志、淡泊宁静,以及这些要素对杰出工匠取得成就的基础意义和决定作用。

2.内容定位:“执着专注”是工匠精神的内涵之一,也可以称之为作为一个杰出工匠或立志成为一名杰出工匠的人必须具备的基本品质。对新入校的学生来说,这是培养其技能立身的思想启蒙课和心理准备课。

3.教学方法:该讲主题及三个专题题名均为学生早已烂熟于心的成语,而开讲第一个案例和“专题阅读”第二篇的主角均是技工学校毕业生,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不会存在心理体验上的障碍。根据本

讲教学目标,建议借鉴案例教学法的基本原理,主要由学生根据《读本》自主对案例进行深度梳理,再就案例主题、观点运用张贴板教学法进行讨论,从而帮助学生将模块标题的词语含义和杰出工匠的职业活动、职业行为、职业生涯联系起来,进而将其转化、升华为一种品质、一种精神、一种境界而印象深刻。

4.教学准备:本讲需要教师对案例进行拓展了解,同时根据主题进行深度理解。前者是为了给学生补充必要的案例信息和背景知识,后者是为了指导学生从案例中体会到本讲主题和基本观点。具体说来,这种准备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第一方面,教师可以根据下表提示,设计符合自己教学需要的表格,目的是帮助学生对案例进行有效梳理,加深对案例的了解,为后面的主题讨论进行铺垫。

上述表格填写,需要注意的是:第一,“职业活动简述”应侧重人物岗位工作及其关键作用、绝技绝活及其领先地位,要突出重点、

高度概括。第二,“社会声望及成就”可以分职业资格等级、荣誉称号、口碑声誉三大类。以高凤林为例,他可以列入“社会声望及成就”的包括特种熔融焊接高级技师、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全国十大能工巧匠、全国劳动模范、航天系统焊工第一枪、大国工匠等。这里要求学生只填写自己喜欢的一项即可,不必暗示,更不用讲评,因为从学生的这种自主选择中,我们可以大体推测其一定的价值取向。

第二方面,教师要根据主题,设计相关讨论题。如:

(1)案例中人物的职业各不相同,但其职业生涯发展却有着相似的地方。说说哪些地方相似?

答题要点:第一,他们从入职开始,就立足于本岗位,从来没有换过工作;第二,他们入职时的学历都不高,技校毕业已经算是科班出身,但都在岗位工作中成为高级技能人才甚至国宝级大师;第三,他们今天的成就,和他们入职时的立志和后来“一生只做一件事”的坚守密不可分;第四,他们一直都工作在生产一线,都是靠自己高超的技艺和出色的业绩获得了应有的社会声望及成就。

(2)上述案例人物之所以能够取得辉煌的职业成就,其精神层面也有共同的特质。请从三个专题中各提炼出一个双音节词,共同放到每个案例中,看看是否能够概括他们共有的精神特质。

答题要点:恒心、专心、静心。(双音节同义词、近义词亦可)(3)“执着专注,一生只做一件事”是不是意味着不能跳槽,不能换工作,不能追求名利地位?

答题要点:第一,“执着专注,一生只做一件事”的关键是“做

一件事”,所以只要是做同一件事,在哪里都一样,只是跳槽的动机应该是为了更好地做事,而不是其他;第二,求职之初,为求人职匹配,获得一份自己喜欢或虽然暂时不喜欢但有发展前途的职业,可以更换工作,但反对出于急功近利动机更换职业;第三,名利地位不应当成为理想的构成要素,工匠的志向应该定位于将事情做到最好,将技艺提到最高——名利地位只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而不是刻意追求的结果,如果将一定的名利地位作为志向,则是本末倒置、有害无益。

第三方面,教师要对学生的质疑有所准备,如果授课过程中学生没有对案例人物故事中的细节或某种观点提出质疑,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质疑。比如,淡泊宁静对于陶艺大家顾景舟来说,可以理解,但对于厨师王军或者挡车工刘沙来说,如何理解?这样的问题还有许多,需要教师通过备课,做出令人信服的具有正确价值导向的解释。

根据本讲教法设计,教师需要制作多媒体PPT课件、印制学生所用表格,同时准备好讨论用卡片纸等物品。

5.教学过程:建议采用“导入—新课—测评”三步课式。这里的导入视频,建议用高凤林或者方文墨。因为这两人都是技校毕业生,岗位工作和当年所学专业完全一致,且一直都是一线工人。然后自然转入新课环节。

新课环节再分三步进行:第一步,3人1组,完成案例梳理,填写表格。第二步,常规方法讨论第一个问题后,采用张贴板教学法讨论第二个问题——耗时较长,但很值得。一是能使学生充分表达意见,

在这个表达过程中,学生会再次回到案例中进行新的思考,有新的收获;二是学生能够学到一种思考讨论问题的方法,这对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很有帮助,同时也是工匠精神在学习中的一种应用、尝试和体验。第三步,启发学生对案例细节或模块主题、观点进行质疑。

课堂测评环节,由学生就本课学习心得填写下表(“描述”部分可简述缘由)。

6.教学反思:根据学生所填“学习效果评价表”,回顾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授课教师需要对其中的典型环节或细节进行情境性描述。这种描述要能反映当时师生的直观情感反应,同时考虑该情境中道德伦理、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并运用相关教育学原理和个人执教经验进行分析、评价、推导,提出后续教学改进意见。同时对上次教学反思中所提教学改进意见在本次课的落实情况进行批判性评估。

(三)第三讲精益求精要做就要做最好

1.教学目标:本讲教学目标主要帮助学生了解“精益求精”的具体内容和基本要求,深入领会和认同“精益求精”作为工匠精神重要内涵的意义和价值,激发其“要做就要做最好”的职业情感。

2.内容定位:本讲内容围绕“精益求精”工匠精神的三个层次而展开,即严谨求实、一丝不苟、追求极致。这三个层次既体现了“精益求精”的具体要求,也体现出了三者之间逐步提升的递进关系。本讲涉及职业活动的终极追求,以及实现这种追求所具备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行为习惯,对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增强其职业活动的责任担当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3.教学方法:学生虽然没有对职业活动的感性认识,但并不缺乏对各种产品的应用体验。从这种产品应用体验中,学生可以切身体会精益求精这一工匠精神的社会意义。由此建议本讲主要采用案例分析和产品使用体验相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紧扣“追求极致”这一关键要素来理解精益求精的本质内涵,并产生积极的情感倾向。

4.教学准备:教师首先要理清本讲主题及三个专题之间的关系,给出一个理论框架——要将事情做得最好,首先需要工匠对全部工艺有一个整体而深刻的理解和思考,包括材料性能、工艺标准、工具使用以及它们相互间的影响、与产品质量的关系。其次需要工匠在生产过程中对每个动作的技术规范、每个细节的质量标准都有着严苛的要求。最后,需要从两个层面理解“极致”的含义:一是行业领域内的质量标准和最高工艺水平,以及对这个标准和水平的挑战;二是在保证产品质量合格的基础上,自己所能达到的最高工艺水平和质量标准,并不断向着更高的标准努力。

本讲主题下,三个专题各自的要素内涵是:

一是严谨求实,这是“精益求精”最基本的表现和要求。教学落

脚点在强调这是优秀工匠的做事原则和工作态度,表现为工作过程中对自己的工作内容、工艺应用都有着客观精确的认识和细致周全的考虑,面对自己的工作有敬畏之心,三思而后行,用心做事。

二是一丝不苟,这是“精益求精”最主要的表现和要求。教学落脚点在强调这是优秀工匠的工作作风和行为习惯,具体表现为兢兢业业做事,一板一眼工作,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严格遵循作业规范和品质标准,始终在精、细、实上下功夫,精雕细琢,决不允许自己的操作有任何瑕疵,竭尽所能将产品做到最好。

三是追求极致,这是“精益求精”最高层次的表现和要求。教学落脚点在强调这是优秀工匠的工作追求和职业境界。具体表现为秉承“没有最好,只要更好”的理念,对于产品质量不满足于合格,不满足于当下,而是追求精品,放眼长远,力求在业内能长久地领先。这是杰出工匠最可贵的内生力量,也是工匠以自己的精神文化推动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和人类自身文明不断进步的动力之源。追求极致是一种不断改善自我的状态,人人均可践行。

根据上述理解,教师做出多媒体PPT课件,引导学生对相关案例进行具体解读,分别从案例中找出相应的证据支撑,同时补充反面真实案例进行对比,引导学生联系自己对某些产品的应用体验,加深对精益求精这一工匠精神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意义的理解。比如,我们用的文具、电脑、手机及各种日用品,包括学校各种教学设施、设备等。这些方面的资料非常多,教师需准备较为典型的、具有说服力的、最能为学生所直接体会的案例,体现在课件中。有条件的教师还可以准

备相应的实物,在课堂上供学生进行现场使用、比较,以增强学生对“精益求精”的直观感受和亲身体验。

5.教学过程:建议采用图片(视频)对比或产品实物对比导入。比如,堪称艺术的网络布线图和较为凌乱的网络布线图,这种对比非常强烈,能激发学生的即时情感变化。接着出示本讲主题及其构成观点的电子板书,用问题引导学生对《读本》案例进行解读,比如:(1)胡双钱的工作是制造零件,刘向前的工作是破拆零件,他们的工作任务相反但工作要求却完全一样。对此,你如何理解?

(2)管延安和关改玉的工作各有什么特点?这种职业特点是如何体现在他们的职业行为之中的?

(3)顾文霞的“五代猫”和潘玉华的“中国芯”是如何实现的?请用一句话形象地说明追求极致的内涵。

上述环节建议不要超过30分钟,教师应将主要精力放在学生的体验上。此处教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产品或案例,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对相关产品的使用体验,体会精益求精和得过且过、粗制滥造等不同制造理念对社会及个人的影响,引导学生通过对优质制造的良好体验增进对精益求精的思想认同和积极情感。

由于上述环节可能用时较多,建议将“专题阅读”作为课外作业并要求学生从文面的规范性、版式的美观性、文字表达的差错率等方面追求自己所能达到的极致,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采用电子文稿的方式公开展示成果,进行评比和现场点评。最后,进行本讲学生学习效果评价,填写下表(“描述”部分可简述缘由)。

6.教学反思:根据学生所填“学习效果评价表”,回顾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教师需要对其中的典型环节或细节进行情境性描述。这种描述要能反映当时师生的直观情感反应,同时考虑该情境中道德伦理、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并运用相关教育学原理和个人执教经验进行分析、评价、推导,提出后续教学改进意见。

(四)第四讲创新进取愿乘长风破浪行

1.教学目标:本讲教学目标主要是从“艺无止境、推陈出新、勇攀高峰”三个方面,让学生理解“创新进取”这一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以及这种精神品质对个人职业成长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具备初步的创新意识和较强的进取之心。

2.内容定位:“创新进取”也是工匠精神的重要内涵之一,既是“精益求精”的重要保证,又是“精益求精”的深度发展;既是个人职业发展所需的精神品质,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进步与发展的灵魂。对新入学的学生来说,这是其在初步具有职业意识、职业志向和职业精神等认知和情感的基础上,可以从职业角度进一步提振自己的进取之心,并获得不断进步的精神力量与方法指导。

3.教学方法:创新进取是使用频率非常高的词语,学生对此可能

会有说教感和距离感;对于创新进取的工匠精神,学生更是缺乏基本的认知和体验。因此,只有通过对杰出工匠职业活动的深度解读,学生才可能得到关于“创新进取”的新启迪、新感受。建议采用案例分析和行为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现有的学习环境中,将创新进取与自己的学习生活和未来的职业活动联系起来,从而增进教学效果。

4.教学准备:本讲主题下三个专题观点呈现为递进、因果关系,可以表述为:杰出工匠都有着艺无止境的学习理念,他们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新知识、新工艺,努力提升自己的操作技艺和专业思维水平;在雄厚知识和技能积淀的基础上,他们敢于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敢于面对挑战、质疑现状、推陈出新,不断实现自我突破,从而形成敢为人先、勇攀高峰的自信和气魄;他们勇于担当,实干巧干,将传统技艺与当代科技有机结合,将个人智慧和团队力量有机结合,发奋攻坚,默默前行,不断收获成功。据此,教师可对本讲三个专题6大案例进行抽象化梳理。比如下列梳理模式:(1)艺无止境

吕义聪的学习路径:拜师学艺—提升岗位技能—技能竞赛—钻研生产实际问题—针对性理论学习—吕义聪技能工作室—撰写技术总结报告、荣获技术创新奖。

翟筛红的学习路径:拜师学艺—提升岗位技能—技能竞赛—钻研生产实际问题—针对性理论学习—翟筛红创新工作室—鲁班奖、建筑工程装饰奖。

(2)推陈出新

鲁班的创新路径:遇到问题—研究问题症结所在—形成解决方案:改良发明工具—反复试验—解决问题。

鲁宏勋的创新路径:遇到问题—研究问题症结所在—形成革新思路:改良夹具及工艺—反复试验—解决问题。

(3)勇攀高峰

田志永的攀登之路:掌握成熟的岗位技术工艺—成为最优秀的岗位员工—善于发现生产实践中的问题—敢于优化改善既定技术工艺—引领行业领域技术工艺发展—不断实现自我超越。

许振超的攀登之路:掌握成熟的岗位技术工艺—成为最优秀的岗位员工—善于发现生产实践中的问题—敢于优化改善既定技术工艺—引领行业领域技术工艺发展—不断实现自我超越。

根据上述梳理,教师可以设计相应表式,要求学生从各专题两个案例中找出符合其共性描述的材料,以此让学生消化案例,获得相关知识和情感共鸣。同时,教师应设计制作多媒体PPT课件,特别是做好电子板书设计,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创新进取的路径、方法及其相互关系。教师也可以设计好必要的课堂讨论题,引导学生根据电子板书提供的理论框架,深刻理解案例中人物的具体职业活动及其所蕴含的精神品质。

5.教学过程:建议采用吕义聪视频导入(不超过5分钟),教师可根据“学习——创新——攀登”的逻辑顺序,对视频资料进行编辑。稍作讲解或提出要求后,出示电子板书,引导学生根据主题对案例进

行阅读、归纳,填写表格,然后就表格内容进行交流发言。这个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对案例中的一些细节进行探究或质疑。例如:(1)为什么案例中的人物(鲁班除外)都特别强调理论学习?他们的理论学习和学校的理论学习有何差异?

(2)遵守工艺规程是工匠的基本素质要求。鲁宏勋、田志永那样挑战工艺规程是否违规?所带来的风险如何承担?

(3)勇攀高峰是不是意味着一定要有发明创造?是不是一定要挑战国家标准或者争夺世界第一?

在探究质疑的过程中,建议将“专题阅读”作为讨论的素材,特别是两篇阅读材料各自所附的第二道思考题,探究起来,既有广度又有深度,对本讲主题既有补充诠释作用,又有总结陈辞作用,一定要用好。

本讲需要布置一道课外作业题。参考题目是:纸牌建构。

该作业为一个模拟项目。所用材料为一幅普通扑克牌,不得使用任何工具和其他材料。作品评判的标准是新颖性、稳定性、美观性和结构合理性。要求学生3人一组,先就建构进行设计,画出建构图,写出所应用的科学原理、操作工艺、工艺流程及其标准,人员分工及其职责,完成各项工作的时间等,然后进行建构操作、修改创意、完善工艺、反复练习,直至作品符合预期。

教师应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就该项目的实施编制合适的作业指导书发给学生,帮助学生较好地完成项目并从中获得相应的学习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同时能体会到本讲主题及其应用。

该作业完成后,建议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现场项目实施,现场评比、打分,教师现场点评。

布置完课外作业,进入本讲最后一个环节,就本课学习效果由学生通过填写下表进行评估(“描述”可简述缘由)。

6.教学反思:根据学生所填“学习效果评价表”,回顾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授课教师需要对其中的典型环节或细节进行情境性描述。这种描述要能反映当时师生的直观情感反应,同时考虑该情境中道德伦理、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并运用相关教育学原理和个人执教经验进行分析、评价、推导,提出后续教学改进意见。同时对上次教学反思中所提教学改进意见在本次课的落实情况进行批判性评估。

(五)第五讲匠心筑梦家国情怀铸人生

1.教学目标:本讲教学目标主要是启发学生将工匠精神内化为自己的信念,外化为自己的行为;培养他们立志将自己打造成一个具有家国情怀的优秀工匠的职业意识和积极情感。

2.内容定位:本讲是课程的第三模块,也是最后一讲。一方面,该讲综合体现了杰出工匠的工匠精神养成之道;另一方面,该讲呼应第一讲第三目,对激发学生认同技工院校学习生活,认同工匠价值及

其前景,并立志成为一名优秀工匠具有现实的行为指导意义。

3.教学方法:鉴于本讲主题的高度和深度,对于学生而言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建议采用讲读法或者讲授法,但要避免“满堂灌”。教师可以充分运用《读本》中的重点案例,如同仁堂张冬梅和圣保罗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选手实现金牌“零”突破等案例,引导学生在案例认知中领悟工匠之道。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从优秀工匠平凡的岗位工作之中、从劳动模范普通的行为举止之中、从先进人物朴实的语言之中,理解他们真实的内心世界和崇高的思想境界,拉近案例典型人物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践行工匠精神的积极情感和自觉意识。

4.教学准备:本讲的重点、难点在于如何启发、引导学生将工匠精神“内化于心”,使之成为一种职业信念、职业情感。这个问题解决好了,其他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为此,教师可从同仁堂的训条“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及其“安宫牛黄丸”的极致品质入手,让学生充分理解、体会什么是“内化于心”的工匠精神和充满工匠精神的企业文化。再以张冬梅为例,让学生理解这种工匠精神的内化对企业员工职业行为的自律作用,对企业服务社会、基业长青的保障作用,对企业员工造就美好职业人生的指引作用。特别是张冬梅在“同仁堂文化”的熏陶下,自觉将“药丸三克,责任千斤”“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作为自己的职业信条,发自肺腑地体现出一种对国家、对事业、对人民、对自己的忠诚品质。接下来,再对巡道工王庭虎的故事进行深度解读,再次提炼这种职业忠诚及其

内在的精神信念——诚实劳动,坚守初心。

将工匠精神“外化于行”比较容易理解,但需要正确处理技艺和精神之间的关系。韩丽萍的故事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过硬的技术技能、良好的职业行为、绝对的质量标准,这是成就优秀工匠、杰出工匠的必备要素,也是需要学生重点理解并努力践行的要素。一般来说,“内化于心”难以评估,但“外化于行”则可观察、可评价、可纠正、可提升。这里,教师可根据学生所学专业,出示相应的“行业(工种)职业行为准则”,既可以作为课程补充,又可以作为学生今后职业行为指南。同时解读戎鹏强的故事——突出“对工作充满敬畏”“心到、神到、手到”,起而行之、知行合一的“外化于行”之道。

技能报国要有强烈的家国情怀。这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李志强一家三代献身于国家的航空事业,自己也成为国宝级高技能人才;和松云和他的工友常年巡检在海拔最高的电力线路上,寒来暑往、餐风饮露,自己也被誉为海拔最高的光明守望者。家国情怀在这里实实在在地表现为:工匠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只有通过为国家、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才能实现;只有将“我的梦”与“中国梦”有机融合,自己的人生才能富有激情、充满价值。对技工院校学生来说,匠心筑梦,就是始于现在,就是始于进入技工院校的第一天。2015年8月,以技工院校毕业生、在校生为主的中国选手在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中首次夺金,开创了青年优秀工匠和优秀工匠后备军为国争光的历史先河。这里,建议教师根据学生所学专业,从世界技能大赛中国研究中心官方网站下载相关比赛项目资料,向学生进行介绍,让

技工院校中工匠精神教育现状研究报告

技工院校中工匠精神教育现状研究报告 1工匠精神的理论综述 “工匠精神”的实质内涵大体包括爱岗敬业、精益求精、执着专注、创新进取等方面的内容。工匠精神是一种态度,它包含着对工艺事业的执着与坚守,更是对信念的坚定不移;工匠精神也是一种信仰,它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心中,需要我们不断地去认知、去感悟、去发掘、去践行。当前学术界对工匠精神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 一是对工匠精神的内涵界定。当前,对于工匠精神的解读,学者们大都以“工匠”为着力点,对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不同行业、不同层次的中外工匠进行分析,将对“工匠精神是什么”的本质探索转化为“什么是工匠精神”的具体体悟。如王小茉、王卫平《论工化化背景下的工匠精神》、姚先国《德国人的“工匠精神”是怎样炼成的》、汪中求《看日本工匠,悟“工匠精神”》、王佳《论“互联网+”时代学术期刊编辑的工匠精神》等。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是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董志勇教授的看法:工匠精神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精益求精、持之以恒、爱岗敬业、守正创新。 二是论述培育“工匠精神”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一些学者从行业和专业角度探讨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如杜桂枝《重视培养翻译人才的工匠精神》从分析中国俄语教学及翻译人

才培养的现场实困境入手,认为对翻译人才的培养,语言能力、百科知识和工匠精神三者缺一不可。一些企业家和有识之士从实践角度探讨各行业对工匠精神的需求,如重莲《中联重科:唤起“工匠精神”强健中国制造业》一文指出,中联重科引入美国质量大师克劳士比“零缺陷”质量管理的理念,并通过举办“创建零缺陷文化高层研讨会”和全员零缺陷质量文化培训,使得“零缺陷”质量理念在全公司得到了广泛传播,改变和提升了员工的质量观念和质量责任感。 三是分析当前中国社会缺乏工匠精神的原因。一些学者从史与现代、物质与精神、教育与社会等概念的张力中进行分析,试图寻找工匠精神缺失的主要原因。邓成在《当代职业教育如何塑造“工匠精神”》中认为,历史文化和现存制度是其原因:“主流的儒家观念注重人文教育,轻视专业教育,认为匠人们营营役役都是些奇技淫巧,君子应该修齐治平,不为物役”,“没有理想的教育环境与氛围,现行的教育体制却错误地引导全民争当大学生,裹挟青年人去实现经济白领化”。李宏伟《工匠精神的历史传承与当代培育》认为,近代工业的兴起造成了工匠精神的没落,“随着西学东渐近代工业兴起,工厂化机器化等近代工业制度削弱了传统工匠伦理,某些传统工匠技艺走向衰落乃至失传”。张博在《重塑“工匠精神”》指出,企业家快速盈利、追求速度的价值观,使得工匠精神难以在我国制造业中形成,“出于快速挣

大学生应如何践行“工匠精神”

大学生应如何践行“工匠精神”? 首先,我理解的工匠精神是将事物做到极致,对待所做事物有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态度和精神。今年的“两会”上李克强总理说到了“工匠精神”这一代表着耐心,专注,坚持,专业,敬业,严谨,一丝不苟,追求完美,极致等内涵的词汇!于是“工匠精神”也随之火了起来。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如何践行“工匠精神”呢? 总理为何要提工匠精神?因为这是我们的差距。我觉得现阶段的中国的确很是缺少这种精神。今年1月4日,李克强总理在参加一个有关钢铁煤炭行业产能过剩的座谈会时,举例说中国至今不能生产模具钢,比如圆珠笔的“圆珠”都需要进口。1895年圆珠笔就已经被发明了,高铁、飞机、大炮都造得出来,圆珠笔的圆珠竟然还不能生产!这实在是令人心寒啊。为什么需要工匠精神?就是因为缺少!据统计,全球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有3146家,为全球最多,德国有837家,荷兰有222家,法国有196家。这些长寿的企业扎堆出现在这些国家是因为他们都在传承着一种精神——工匠 精神! 而要改变现状,先要改变的是人们的思想,要将工匠精神这种思想深入的贯彻人心。作为大学生,我们能为此做些什么呢? “工匠精神”是一种精神,一种品质,一种态度。我们大学生可以做到“工匠精神”的,我们只需要将事物做到极致,精益求精,不苟且对待自己该做好的所有事情,并且能一直坚持下去!2016年5月,北大古生物专业毕业生薛逸凡于2014年拍摄的毕业照走红了网络,原来在这张“北大2010级古生物专业合影”里,只有她一个人。这一略显“奇葩”的合照,在网上引

发了热烈讨论。古生物学,这是一个连北大人都不一定知晓的专业。而若问曾不被看好出路的薛逸凡如今在做什么,答案是振奋人心的:她已经修完了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计算生物学硕士课程,目前被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的医学信息学博士专业录取,从下半年开始带薪攻读博士学位。而她最初选择古生物的原因也很简单——“我来元培学院不为别的,就是为了圆儿时对古生物喜爱的梦。”薛逸凡将自己的爱好变成专业,比起大多数的大学生,近乎是学到了极致、爱到了极致,这就是“工匠精神”在当代大学生身上的一种体现。 我认为现在的中国对工匠精神的缺失有一部分原因是大学生对工匠精 神的缺失!少年强则国强,大学生是未来高尖端行业的中流砥柱,是祖国的未来,大学生所以必须得践行那些应有的品质!大学里既然选择了自己喜爱的专业,那就将它学到极致。在日本人的概念里,将60%提升到99%和从99%提升到99.99%是一个概念!如果你的成绩从及格提升到了第一名,还不够好,那不叫极致,要做到极致,不是跟别人较劲,是跟自己较劲!大学生时期将这种思想贯彻到内心里去,以后一定能在所在的行业成就一番事业的! 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所以大学生要把工匠精神体现在学习上。第一,学习必须有正确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对待学习的事物要有将不懂得内容先学懂再学精的态度,要勇敢地攻坚克难,并且学习中注重方法,尽全力学好所学事物。第二,学习必须要专注。一天的认真学习很简单,一个月,一年也不难,但是能在整个求学生涯都保持这样的态度就不是一间简单的事情了,但是我们是可以做到的,并且做到了那就是一辈子的财富!把每一个平凡的事做好就不平凡,坚持下去才是“工匠精

践行工匠精神-做有匠心的好教师

践行工匠精神,做有匠心的好教师 唐小华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简而言之,就是一种认真精神、敬业精神,曾经我们认为工匠每天做着机器重复的劳动,没有技术含量。今天我们却不得不承认它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气质,坚定、踏实、精益求精。 敬业:首先我们应该爱自己的工作,这样才能享受我们工作,才能像工匠一样做出高品质的艺术品。教师是一个“平凡”的工作,如果确定做这个职业,就必须放平心态,拒绝浮躁,我们必须要有一定的信念和信仰。 专业:工匠首先是专业的,他必须有精湛的技艺,而作为老师的我们也同样应该如此:我们必须具备专业的教学技能和精湛的专业知识。 教学技能: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理论和方式都不断发生着改变,因此我们也必须创新我们的教学模式,丰富我们的教学技能,多让学生参与课堂当中,可以多以活动式、任务式、团体式的模式来分配我们的课堂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专业知识:当我们具备良好的教学技能时,我们必须要使我们传授的知识是用的,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意义的。工匠精神是李克强总理在产能过剩的市场环境下提出的,也就是说以前生产出的差品是低级的,粗糙的,已经不能满足社会需求了。我们必须创造是精华的产品,那同样对于我们教育而言,我们要是使我们培养出的学生是满足社会需要的,那么作为老师的我们就必须不断保持学习、进步,跟上时代的需求,多与社会和企业保持联系,知道社会和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品质和什么样能力人,采取目标教学和管理。

“精益求精”学生管理态度:我们所面对的是一帮特殊的学生,他们在初中是不被重视的,在学习和生活习惯上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在管理上做到细致和高要求,这样才能帮助他们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和社会价值观。作为班主任,学生管理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做好每个学生的信息档案,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家庭情况,做到真切、暖心的关怀到每一个学生。班主任每天进教室的的第一项工作,就是“数人、查仪容仪表、查卫生”,向班委了解班级问题,做到当日问题,当日解决,不过夜;学校领导、学生处安排的工作在系领导的管理和任务分配布置下能第一时间有效落实到位,做到不拖沓,不模糊,学生工作做到无死角,从根本上遏制了很多问题的发生。德育教育上,随时观察注意学生思想行为举动,做到及时沟通和思想教育,每天下午班会,开展思想教育工作,每天晚上准时观看新闻联播,并组织讨论,让学生每天学习国家政策,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利用晚自习时间进行国学经典教育,培养学生的国学素养,真正全面的做到了精细化管理, 坚持:工匠精神的另一个体现就是坚持,坚持把一件事做完,坚持把一件事做到极致。工匠做一件艺术品也许要几十年才获得成功,尤其在这种“快经济”时代,有时候人们只注重眼前的东西而忽略了一些根本,对于教师这个特殊职业而言,我们更需要求真务实工作态度,坚持自己内心的那份纯真。做这份职业我们要坚持,培养学生我们也要坚持和耐心,因为这是一个长远的事业。坚持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坚持对学生期望,坚持用自己的工匠精神去感染学生,那么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优秀的学生。 而今“商人精神”横行,快速获取利益是根本,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无论是社会还是个人,都需要那么一点实实在在的工匠精神,这是立足之根本。

(完整word版)聊城市技师学院工匠精神教育教学大纲

聊城市技师学院工匠精神教育教学大纲 总学时:10 一、课程性质:本课程的教学是中央精神的体现,是我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的现实要求,是新时期技工教育不断提升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长久需要。 二、学时分配:本课程一共10个课时,分5次授课,每次2课时 三、教材:(《工匠精神读本》,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出版社,2016年。) 四、教学目的及要求 1、目的:本课程以“弘扬工匠精神,打造技能强国”为宗旨,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重点通过对以当代“大国工匠”为代表的各条战线上普通劳动者故事的解读,培养学生自主认知、正确感悟工匠精神的能力,使之具有理解、践行、弘扬工匠精神的积极情感和自觉意识,进而为全面提升职业素质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自己所学专业领域内能工巧匠的工作内容、真实生活乃至内心世界;引导学生立志成为一名对国家、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优秀工匠、杰出工匠,乃至“大国工匠”。 2、要求:本课程的整个教学实施过程,要求教师从备课到教学,

学生从听课到实践,都应以工匠精神为指导,在教与学的各项活动中学习工匠精神、体会工匠精神、实践工匠精神。 五、教学内容:本课程的内容载体《工匠精神读本》(以下简称《读本》)分为三个模块,采用“总-分-总”结构,各模块相互关系如下图所示: 第一模块,也就是《读本》的第一讲,具有课程概论的意义。通过本讲,主要让学生了解工匠这一庞大社会群体的历史渊源、发展历程及群体特征,使学生对工匠及工匠精神的概念形成初步的认识。 第二模块,也就是《读本》的第二、三、四讲,从三个方面阐述工匠精神的内涵构成,是课程的主体内容。没有“执着专注”的品质,就不可能做好任何事情;“精益求精”就是将事情做到最好的追求;“创新进取”是在不断提升自己的同时,推动所在领域、行业相关技术技能和产品质量的水平不断提升。上述三个方面的内涵要素相互联系、相互融通,共同构成工匠精神的内核。

心得体会:新时代的工匠精神

心得体会:新时代的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乃现代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体现为产品的生产者或服务的提供者对与其工作相关的某一方面专业品质的不懈追求与顽强坚守,是工业文明高度发展的精神成果。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大学三年是高职院校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关键时期,也是伦理和职业素养形成的关键时期。如何在立徳树人根本教育任务的指引下,完善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体系,是新时代工匠精神培育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立徳树人为新时代工匠精神培育奠定了价值理性。立德涵盖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四位一体的道德体系,德之要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在个人层面表现出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不仅是工匠精神的内在价值要求,也必将提升工匠精神的人文价值。 新时代工匠精神培育离不开立德树人的德性范畴。立业树人必先立德,离开德性,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就无从谈起,没有以德性为“要件”的工匠精神也是不可持续的。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培育要始终坚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价值引

领,以树立敬业、诚信、理想主义的人文主义价值德性为着力点,引导学生寻求自我创新,建立起从立德到立业再到立人的、止于至善的工匠精神培育过程。 新时代工匠精神培育要坚持育人为本。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培育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将工匠精神的培育同学生的人生幸福、价值、尊严、发展有机统一起来。真正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基本规律,尊重大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充分激发大学生的主动创造性。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培育要以大学生的自由平等发展为立校和育人之本,摒弃传统匠人学徒制培养模式中不平等的人身依附关系,在自由平等的教育主体关系中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具有独立人格和创新精神的大写的人。 新时代工匠精神培育要坚持人的全面发展。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培育要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着力培育学生的专业品位和审美情趣。只有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坚持做到学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将学生培养成为一名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统一的、具有较高专业要求和审美品位的人,才能促进学生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成为一个精益求精、追求至美至善的大国工匠。同时,新时代的工匠精神的培育要赋予学生追求自身全面发展的广阔空间,并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培养对某一领域业余爱好的钻研精神,以正谊明道的、非功利的理想主义态度涵养出新时代的工匠精神。

培养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与学生职业道德培养浅谈 日前,“工匠精神”一词成为了高频词,那么何为“工匠精神”呢?下面让我们一同来学习一下“工匠精神”的概念吧!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要做到精雕细琢,精益求精、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使产品更加完美的精神理念。当今社会人们对利益的过分追求,对生产的产品一味要求“短、平、快”(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带来的即时利益,从而忽略了产品的品质灵魂。因此企业更需要工匠精神,精湛的工艺才能在长期的竞争中获得成功。当其他企业热衷于“圈钱、做死某款产品、再出新品、再圈钱”的循环时,坚持“工匠精神”的企业,首先他们先把心塌下来,依靠稳固的信念、信仰,用耐心细致的心态看着产品不断改进、不断完善,最终,通过高标准要求历练之后,成为众多用户的骄傲,无论成功与否,这个过程,他们的精神是完完全全的享受,是脱俗的、也是正面积极的。 企业的“工匠精神”得以传承,离不开企业里的每一代员工。我院是天津市机电工艺学院,是为各大企业输送员工的一所职业类院校,我院一直秉承“责任、良心、品质、服务”的学院文化与理念。对培养新一代蓝领接班人始终做好研究。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具有“工匠精神”的职业道德素养谈谈几个方面。 第一,学生在校期间职业素质的培养。 职业类学校的学生在校期间是进入社会的磨合期,也就是说技术院校是这类学生进入社会的跳板,看谁会利用这个跳板,在进入社会后走的更远,那就要看他在校期间做些什么了。有句话说:“未雨绸缪,高瞻远瞩。”胜利总是属于那些准备最多的人的。孙子兵法有云:“多算者胜,少算者不胜,而况于无算乎?”所以,我说学生在校期间应当积极培养自己各种能力。如:人际交往能

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763293367.html, 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研究 作者:金婵娟 来源:《青年时代》2018年第05期 摘要: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工匠精神”进行调查分析,提出在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养途径和方法,对提升高职院校办学质量,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后备军,促进地方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工匠精神”被反复提及,其为人类的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我们有必要探讨如何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工匠精神,以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养研究 “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工匠精神”被反复提及。工匠精神曾经为人类的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工业革命,工匠精神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而如今,德国提出工业4.0,美国提出工业互联网,我国提出中国制造2025,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促使各国实业界都呼唤工匠精神的回归,重新认识和发挥工匠精神的重要价值。但是,我国职业教育多年来重视技术学习、技能训练,而忽略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使得如何切实重视对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如何有效并迅速地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成为摆在所有职业院校面前的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和现实意义 “工匠精神”包括精益求精、严谨一丝不苟、耐心专注坚持、专业敬业等内容。 精益求精指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和极致,不惜花费时间精力,孜孜不倦,反复改进产品,把99%提高到99.99%。严谨、一丝不苟包括不投机取巧,必须确保每个部件的质量,对产品采取严格的检测标准,不达要求绝不轻易交货。耐心、专注、坚持是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因为真正的工匠在专业领域上绝对不会停止追求进步,无论是使用的材料、设计方案还是生产流程,都在不断完善。专业、敬业指工匠精神的目标是打造本行业最优质,其他同行无法匹敌的卓越产品。 “工匠精神”,不仅要求具有高超的技艺和精湛的技能,而且还要有严谨、细致、专注、负责的工作态度,以及对职业的认同感、责任感、荣誉感和使命感。本文依照“工匠精神”的内涵,从氛围营造、办学模式改变、课程设计、校企共同培养等方面开展研究。通过长期积极向上的思想和严谨环境的熏陶,提高大学生思想境界,改变大学生浮躁心态,促进大学生追求上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金钱观,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二、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调查和分析

工匠精神指导意见

技工院校工匠精神教育课教学实施指导建议为贯彻落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技工院校工匠精神教育课教学大纲(试行)》(以下简称《大纲(试行)》),用好部编通用教材《工匠精神读本》,保障课程顺利实施、取得实效,特提出工匠精神教育课教学实施指导建议。 一、领会课程理念 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所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这是“工匠精神”这一概念第一次正式出现在政府文件中,必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制造”未来走向和人才培养模式产生深远的影响。本课程的开发是中央精神的体现,是我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的现实要求,是新时期技工教育不断提升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长久需要。 2.本课程以“弘扬工匠精神,打造技能强国”为宗旨,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重点通过对以当代“大国工匠”为代表的各条战线上普通劳动者故事的解读,培养学生自主认知、正确感悟工匠精神的能力,使之具有理解、践行、弘扬工匠精神的积极情感和自觉意识,进而为全面提升职业素质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3.本课程的最终目标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自己所学专业领域内能工巧匠的工作内容、真实生活乃至内心世界;引导学生立志成为一名对国家、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优秀工匠、杰出工匠,乃至“大国工匠”。因此,本课程的整个教学实施过程,要求教师从备课到教学,学生从听课到实践,都应以工匠精神为指导,在教与学的各项活动中学习工匠精神、体会工匠精神、实践工匠精神。 二、理解课程内容 (一)课程结构及相互关系

本课程的内容载体《工匠精神读本》(以下简称《读本》)分为三个模块,采用“总-分-总”结构,各模块相互关系如下图所示: 第一模块,也就是《读本》的第一讲,具有课程概论的意义。通过本讲,主要让学生了解工匠这一庞大社会群体的历史渊源、发展历程及群体特征,使学生对工匠及工匠精神的概念形成初步的认识。 第二模块,也就是《读本》的第二、三、四讲,从三个方面阐述工匠精神的内涵构成,是课程的主体内容。没有“执着专注”的品质,就不可能做好任何事情;“精益求精”就是将事情做到最好的追求;“创新进取”是在不断提升自己的同时,推动所在领域、行业相关技术技能和产品质量的水平不断提升。上述三个方面的内涵要素相互联系、相互融通,共同构成工匠精神的内核。 第三模块,也就是《读本》的第五讲,具有课程结论的意义。其要义是基于“知行合一”理论,通过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将工匠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进而培养学生将个人的工匠之梦融于中国梦的职业理想和家国情怀。 (二)课程模块内容的选择 本课程分三个模块共五讲内容,各讲下列三个并列的专题,但三个专题之间又不是完全的并列关系,或为递进,或为主次。教学过程中,教师须以各讲为单位进行备课、授课,同时突出各专题内容对各讲主题的诠释作用。 案例、故事是各讲内容的主要构成,其间用简要的议论、说明连接、过渡,并体现出一定的层次关系。需要注意的是,每个正面案例或故事都具有工匠精神的完整内涵,这是由杰出工匠的基本素质所决定的。但《读本》需要突出每讲主题,需要体现各专题基本观点,这决定了各讲所选案例都具有一定的侧重点,对案例的分析和阐述也都依案例在各讲中的作用进行。教学中,教师应以

践行工匠精神感悟学生

践行工匠精神感悟学生 下面是整理的学生关于践行工匠精神的心得感悟,供大家参考!学生践行工匠精神的感悟篇1我们身边有许多1987年进厂的老员工,他们十几年如一日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为更好地做好工作,不辞辛苦地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他们中有保全队长,多年来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细心呵护每一台设备。 每当设备出现故障,他们总能快速地找到问题点,熟练地解决。 设备更新换代后,他们总能以最快的速度掌握新设备的性能、使用方法等,他们还悉心把自己总结的经验传授给新员工。 二十多年来,经过他们修理的设备不计其数,解决的各类故障数不胜数。 她们中有质检员,每天检验衬衣数千件,严格把好质量关。 她们说:“我如果漏掉一件不合格品,漏验率可能只有0.01%,但那件产品到了客户手中就是100%的疵品,要坚决杜绝这样的情况发生。 质检工作每天需要大量重复的劳作,她们认为只要用心,平凡的工作也会出彩。 她们常常告诉我们,“技多不压身,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持续进步。 从这些同事身上,我看到了对工作的热爱以及把工作做到极致的“工匠之心。 我想,正是因为有这样持之以恒、兢兢业业、精益求精的员工队

伍,才使棉花纺成结实的纱线、织成美丽的面料、染上漂亮的颜色、制作成精美的衬衣。 一丝、一缕、一针、一线,弘扬和践行“工匠精神打造出了公司高品质的产品。 老员工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要想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不平凡,就要有励志成为工匠的心,热爱本职,潜心钻研,把工作做得出色,做到极致。 工匠精神,就是追求极致的精神,并且专业、专注。 在这个“商人精神横行的年代。 个人和企业都面临巨大的生存挑战。 比如一些以山寨产品为主的企业,在外部环境好的时候,企业可以生存,一但外部环境变的恶劣,企业很容易马上倒闭。 企业的核心因素是人,而脱离了这种困境的途径是培养企业的“工匠精神。 工匠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他们在享受产品在手里升华的过程。 其他企业热衷于“圈钱—做死某款产品—出新品—圈钱。 而打造“工匠精神的企业却在从另一方面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看着自己的产品在不断改进、不断完善,最终以一种符合自己严格要求的形式存在。 工匠用的工作获得金钱,但工匠不为钱工作。

-“工匠精神”主题班会教案67862

“工匠精神”主题班会教案 开课班级14机电2班开课教师建德工业技术学校李云涛开课时间2017年5 月 18日开课地点14机电2班 班会主题弘扬工匠精神,追求卓越人生 主题背景 当前,中国正在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这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不仅仅需要大批技术过硬的工匠和技术工人,更需要努力培育工人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2016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所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这之后受到广泛关注和热议,引发很多人的思考。而技工院校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企业,所以在技工院校的学生中普及工匠精神势在必行。 主题分析 本次工匠精神主题班会响应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结合我校“求真、崇技、和谐、创新”的校训以及校十一届崇技文化节,开展一次有关工匠精神的主题班会,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教学目标1.理解“工匠精神”的涵义 2.结合日常的专业实训课,使学生对“工匠精神”有所感悟3.通过交流心得,希望学生在以后学习工作中将“工匠精神”作为一种信念,付诸实际行动 教学重点工匠精神在实际学习生活中的体现教学难点认可并弘扬工匠精神 教学准备1.班级团委提前完成以“工匠精神”为主题的黑板报。2.学生自己阅读《工匠精神读本》。3.教师收集有关工匠精神的资料,并制作PPT课件,积极动员全班同学重视并认真参与本次主题班会,形成良好的主题班会召开前的氛围。 教学形式小组讨论式、问答式、游戏互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 开场游戏:“我的核桃”,将全班分成4组,每组9人,每人发一个核桃,让学生认真观察自己核桃的特点,然后把核桃混在一起,看是否能找出自己的核桃。找到和找不到的都说出原因,并说出自己核桃的特点及活动给你的启发。 设计说明:通过这个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并同时考察学生专注力,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

大学生应如何践行工匠精神

大学生应如何践行工匠 精神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大学生应如何践行“工匠精神” 首先,我理解的工匠精神是将事物做到极致,对待所做事物有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态度和精神。今年的“两会”上李克强总理说到了“工匠精神”这一代表着耐心,专注,坚持,专业,敬业,严谨,一丝不苟,追求完美,极致等内涵的词汇!于是“工匠精神”也随之火了起来。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如何践行“工匠精神”呢 总理为何要提工匠精神因为这是我们的差距。我觉得现阶段的中国的确很是缺少这种精神。今年1月4日,李克强总理在参加一个有关钢铁煤炭行业产能过剩的座谈会时,举例说中国至今不能生产模具钢,比如圆珠笔的“圆珠”都需要进口。1895年圆珠笔就已经被发明了,高铁、飞机、大炮都造得出来,圆珠笔的圆珠竟然还不能生产!这实在是令人心寒啊。为什么需要工匠精神就是因为缺少!据统计,全球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有3146家,为全球最多,德国有837家,荷兰有222家,法国有196家。这些长寿的企业扎堆出现在这些国家是因为他们都在传承着一种精神——工匠精神! 而要改变现状,先要改变的是人们的思想,要将工匠精神这种思想深入的贯彻人心。作为大学生,我们能为此做些什么呢 “工匠精神”是一种精神,一种品质,一种态度。我们大学生可以做到“工匠精神”的,我们只需要将事物做到极致,精益求精,不苟且对待自己该做好的所有事情,并且能一直坚持下去!2016年5月,北大古生物专业毕业生薛逸凡于2014年拍摄的毕业照走红了网络,原来在这张“北大2010级古生物专业合影”里,只有她一个人。这一略显“奇葩”的合照,在网上引发了热烈讨论。古生物学,这是一个连北大人都不一定知晓的专业。而若问曾不被看好出路的薛逸凡如今在做什么,答案是振奋人心的:她已经修完了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计算生物学硕士课程,目前被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的医学信息学博士专业录取,从下半年开始带薪攻读博士学位。而她最初选择古生物的原因也很

职业院校“工匠精神”的养成途径

职业院校“工匠精神”的养成途径 发表时间:2019-07-22T17:08:49.68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3期作者:余彤 [导读] 摘要:职业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努力培养学生成为未来的工匠人才。 黑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市 161000 摘要:职业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努力培养学生成为未来的工匠人才。工匠精神的培育是职业院校的兴学之基、强校之魂、育人之石,职业院校要担当起工匠精神培育的重任。本文分析提出,文化是学校的血脉和灵魂,也是发扬和传播工匠精神的重要渠道,在文化传承发展中守“匠心”的同时,注重在师徒心手相传中承“匠技”,是职业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职业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 引言 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实现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型,提升中国制造的含金量和竞争力,这正是当下强调工匠精神的意义所在。而要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职业院校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当然,职业院校不可能在短短几年内就培养出大国工匠,但至少应该搭建一定的平台,树立工匠精神教育观念,深化课程及教学改革,为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积极营造氛围,让“工匠精神”真正走入学生的心里,成为影响学生一生的习惯,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成为大国工匠奠定基础。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 1.工匠精神的历史传承 “工匠”一词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它是指有手艺专长的人。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涌现出了无数的能工巧匠,从古代的鲁班、蔡伦、毕昇到现代《大国工匠》中的胡双钱、高风林、宁允展、顾秋亮,一代又一代的工匠们孜孜不倦地追求“技道合一”,用智慧和双手创造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遗产。他们身上所体现的“工匠精神”被后人瞻仰崇拜,口口相传。然而,在社会快速发展进程中,对经济利益和发展速度的追求,让人们逐渐忽略了对品质的追求。在当代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我们需要创造出更多更好的精品,我们不但要效益,更要质量。因此,我们呼吁工匠精神的回归,重新审视、研究工匠精神的价值所在,工匠精神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2.工匠精神的现代解析 首先,工匠精神是要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一种高度认真负责的敬畏之心,心无旁骛,执著于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干好一件事。正如晚清著名学者郑观应在《盛世危言?技艺》中所说的:“泰西人士,往往专心致志,惨淡经营,自少而壮而老,穷毕生之财力心思,以制造一物”。拥有一流的技术,必须先有一流的心性,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用尽自己毕生的精力专心地做好一件事,这也是工匠精神的最高境界。 其次,练就精湛的专业技术,用严谨的工作态度和独特的专业视角审视工作,不允许有任何瑕疵,做到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在工作中注重每一个细节,对每个细节都给予精雕细琢,力求完美。 最后,还要具有开拓进取,不断发展创新的精神。古语云:“玉不琢,不成器”。工匠精神不仅体现了对产品精心打造、精工制作的理念和追求,更是要不断吸收最前沿的技术,创造出新成果。优秀的工匠要善于不断学习,在实践中不断钻研和探索,在技艺上不断精进,在认识上不断升华,突破自我,推陈出新。 二、职业院校培养工匠精神的途径探索 1.确立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核心指导地位 一直以来,职业院校更多地把培养目标放在了学生专业技能和知识方面,忽视了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造成学生职业精神层面的缺失,职业道德意识薄弱,最终培养出的学生不能适应企业的需求。工匠精神所强调的敬业、专注、精益求精等精神内涵,正是职业院校长久以来在培养学生方面所忽略的。因此,职业院校要充分认识工匠精神对于职业教育的价值,大力弘扬和继承工匠精神,将其作为学生职业素养的核心内容,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树立工匠精神的核心指导地位。让持续专注、一丝不苟,追求完美的理念渗透于整个教育教学中,在潜移默化中为学生注入“匠心”,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具备“匠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2.塑造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校园文化 要为学生们营造一个培育工匠精神的良好文化氛围,让工匠精神成为校园文化的核心,让学生们在此环境下接受耳濡目染的熏陶。 首先,要大力提倡和宣传工匠精神,让学生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以及与自身发展的重要关系。可以通过校园讲座、校会、班会以及素养课等形式让学生们了解工匠精神的由来以及精髓所在。通过讲解古今中外的工匠故事,让学生们深刻理解工匠精神对于中国制造、民族复兴的伟大意义,提高学生的工匠精神自觉意识。 再者,让工匠精神渗透到制度文化建设之中。要让学生了解、学习行业和企业的管理规章制度以及规范要求,张贴管理、操作规范,让学生适应企业的管理要求。制定严格的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让学生从日常行为小事做起,养成一丝不苟、严于律己、精益求精的习惯。通过学校制度建设,引导和规范学生工匠精神的内化和养成。 最后,通过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让学生时刻感受到工匠精神的感染力量。充分利用张贴宣传标语、条幅、开展板报、手抄报设计比赛、校园文化景观建设等形式,让学生随时都能感受到以工匠精神为内核的物质文化的熏陶。 3.在专业教学中切实践行工匠精神 “一切手工技艺,皆由口传心授”。匠人们在传授手艺的同时,也传递了耐心、专注、坚持的精神。要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切身感受合体验工匠精神的内涵所在。 因此,首先要通过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将工匠精神融入到课程体系结构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特点和自身特点,构建切实可行的课程体系。在日常的专业教学中,让工匠精神渗透到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以及教学评价的过程之中,让学生在充分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感受和体会工匠精神的核心所在,具备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职业素养。 其次,要加强实训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突出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注重学生基础技能的掌握,把基础技能学透学精。实训教学要结合专业特点,细化实训技能目标与评价反馈系统,让学生的技能学习有的放矢,潜心研究每一个最基础最简单的技能环节,把最基本的技能练细练精,让学生在最基本的技能学习中体验专注、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精神。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举办专业技

技工院校工匠精神教育课教学实施指导建议

技工院校工匠精神教育课教学实施指导建议 为贯彻落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技工院校工匠精神教育课教学大纲(试行)》(以下简称《大纲(试行)》),用好部编通用教材《工匠精神读本》,保障课程顺利实施、取得实效,特提出工匠精神教育课教学实施指导建议。 一、领会课程理念 1.2016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所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这是“工匠精神”这一概念第一次正式出现在政府文件中,必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制造”未来走向和人才培养模式产生深远的影响。本课程的开发是中央精神的体现,是我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的现实要求,是新时期技工教育不断提升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长久需要。 2.本课程以“弘扬工匠精神,打造技能强国”为宗旨,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重点通过对以当代“大国工匠”为代表的各条战线上普通劳动者故事的解读,培养学生自主认知、正确感悟工匠精神的能力,使之具有理解、践行、弘扬工匠精神的积极情感和自觉意识,进而为全面提升职业素质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3.本课程的最终目标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自己所学专业领域内能工巧匠的工作内容、真实生活乃至内心世界;引导学生立志成为一

名对国家、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优秀工匠、杰出工匠,乃至“大国工匠”。因此,本课程的整个教学实施过程,要求教师从备课到教学,学生从听课到实践,都应以工匠精神为指导,在教与学的各项活动中学习工匠精神、体会工匠精神、实践工匠精神。 二、理解课程内容 (一)课程结构及相互关系 本课程的内容载体《工匠精神读本》(以下简称《读本》)分为三个模块,采用“总-分-总”结构,各模块相互关系如下图所示: 第一模块,也就是《读本》的第一讲,具有课程概论的意义。通过本讲,主要让学生了解工匠这一庞大社会群体的历史渊源、发展历程及群体特征,使学生对工匠及工匠精神的概念形成初步的认识。 第二模块,也就是《读本》的第二、三、四讲,从三个方面阐述工匠精神的内涵构成,是课程的主体内容。没有“执着专注”的品质,就不可能做好任何事情;“精益求精”就是将事情做到最好的追求;“创新进取”是在不断提升自己的同时,推动所在领域、行业相关技

工匠精神大学生演讲稿

工匠精神大学生演讲稿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 工匠精神大学生演讲稿篇一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工匠精神与集体个人发展”。 很多人认为工匠精神意味着机械重复的工作模式,其实工匠精神有着更深远的意思。它代表着一个集体的气质,耐心、专注、坚持、严谨、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等一系列优异的品质。 工匠之行,在行动中体悟修行的乐趣,工匠精神不是口号,它存在于每一个人身上,心中。长久以来,正是由于缺乏对精品的坚持、追求和积累,才让我们的个人成长之路崎岖坎坷,这种缺乏也让持久创新变得异常艰难,所以,在资源日渐匮乏的后成长时代,重提工匠精神、重塑工匠精神,是生存、发展的必经之路。 看过一则报道,说的是:截止20XX年,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有3146家,为全球最多,德国有837家,荷兰有222家,法国有196家。为什么这些长寿的企业扎堆出现在这些国家,是一种偶然吗?他们长寿的秘诀是什么呢?研究者发现他们都在传承着一种精神----工匠精神! “在我们的生活中,取得某一方面的异于常人的成就,方能给你带来真正的满足感。而取得这种成就的唯一方法,就是去热爱这一部

分的工作。”不可否认,“工匠精神”是一种奉献精神。它可能默默无闻,无私地贡献着自己的光和热,从而确保了一个集体的正常运转。试想,若没有这种精神,一个集体将会怎样?作为你所在的集体中的一分子,我们都应认识到“今天我以我所在的集体为荣,明天集体以我为荣”,“我是这个集体中的一员,我应该对我的集体负责”。 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应该有工匠精神。比如:在学习的时候,我们要用一种执着、精益求精的工匠态度积极的面对学习,将学习中的任务当做工艺品去雕琢。在生活当中,不要再大费力气去寻找什么捷径了,承担责任,把自己当下的做好,捷径可能就来了。所以请大家在学习生活中做到精益求精,脚踏实地,传承工匠精神,做一个热爱集体的成员。 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 工匠精神大学生演讲稿篇二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弘扬工匠精神,打造世界强国。说到工匠精神,无外乎三点要求: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一以贯之。三个词,十二个字,数十年如一日,全心全力做一件没有尽头的事。这就是我认为的工匠精神。 昨日通过观看大国工匠的宣传片以及公司车间的大力宣传和弘扬,使我们了解了大国工匠的故事,并深深的被他们的故事所感动,大国工匠的故事也深深地触动了我,是我不禁反思我与他们的差距,不禁梦想向他们靠拢。 从古至今,中国从不缺少工匠精神。中国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原创

职业教育中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途径

第18卷第2期职业技术Vol.18No.2 2019年2月Vocational Technology February ,2019 DOI :10.19552/j.cnki.issn1672-0601.2019.02.007 职业教育中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途径 崔文芳,严海欧,陈 静,秦德志,王利平 (内蒙古农业大学,呼和浩特010019) 摘 要:目前职业教育所关注的“工匠精神”,是为了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带来的新人才观而提出的。文章对在职业教育大 学生中培养和弘扬“工匠精神”的必要性和培养途径进行了阐述,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角度介绍培养“工匠精神”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工匠精神;职业教育;培养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码:1672-0601(2019)02-0029-04 Cultivating Ways of “Craftsmanship Spirit ”for College Students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CUI Wenfang ,YAN Haiou ,CHEN Jing ,QIN Dezhi ,WANG Liping (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ohhot 010019,China )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craftsmanship spirit ”concerned by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proposed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new talent concept brought by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This paper expounds the necessity and ways of cultivating and promoting the “craftsmanship spirit ”among vocational students ,and introduces the effective ways of cultivating the “craftsmanship spiri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oretical teaching and practical teaching.Keywords :craftsmanship spirit ;vocational education ;cultivation 收稿日期:2018-06-10 基金项目: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团队项目:基于中国·敕勒川现代农业博览园为平台的农学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 研究与实践。 作者简介:崔文芳(1977—),女。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玉米高产氮高效生理基础研究。 0引言“工匠精神”的培育不仅是一个口号,更是一种对精品的坚持、追求和积累,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气质与精神。[1] 而作为教师, 工匠精神激励着教师心无旁骛,爱岗敬业,忠于内心,身正为范,不断追求卓越。培育大学生的工匠精神是一项伟大而又艰辛的长期工程,需要学生、学校、社会等多方努力。今年的“两会”上李总理指出:“工匠精神”代表着耐心、专注、坚持、敬业、严谨、一丝不苟、追求完美、极致等。作为当代的高职教育大学生,弘扬和践行“工匠精神”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总理之所以大力提倡工匠精神,是因为目前我们国家缺少工匠精神,尤其我们高职教育学生更为缺少。 据统计,全球“长寿”企业中日本最多,3146家,德国837家,荷兰222家,法国196家,这些长寿企业集中出现在这些国家是因为他们普遍具有工匠精神,工匠精神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 中国工匠精神缺失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当代大 学生自身工匠精神的缺失。作为青少年一代的中坚力量,大学生是最活跃的群体,是未来高尖端行业的中流砥柱,可以说,祖国的发展和当代大学生的素质紧密相关。1职业教育召唤 “工匠精神”1.1 教师要有“精益求精”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工匠精神要求人们对事物要有更高的追求。职业教师的工作并非如很多人认为的重复性的脑 — 92—

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方法与途径

Experience Exchange 经验交流 DCW 235 数字通信世界 2019.07 1 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 (1)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填鸭式教学时教师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填鸭式教学会影响学生个性发展,扼杀学生的创造力。传统教育方式单一枯燥,不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学生提供的是一个封闭的狭窄的学习环境,学生没有机会参与到课堂中,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成为创造性人才,学生也不可能具备“工匠精神”,满足不了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2)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只能看到功利的浮躁,看不到精神的升华;只看到知识的积淀,看不到对探索的渴望;只看到记忆与理解,看不到质疑与批判;只看到按成人对世界的理解被强行塑造,看不到创新的火花;只看到“学会”的成果,看不到“会学”的收获。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不知道什么是“工匠精神”,没有深入研究的意识。 2 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方法 2.1 加强优良校风建设 校风校训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质量的优劣,良好的校风是强大的教学力量,学生会受到优良校风潜移默化的影响,会形成弘扬“追求卓越、德技双馨”的理念,学校也会形成“崇尚匠人匠心、抛弃浮躁功利”的教育氛围。校训是师生都要遵守的行为规范,反映了一个学校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观念。学校想要有一个优良的校风,必然要有一套严格的校训。在建设校风校训时,一定要符合自己的办学理念,体现自己的教学特色,不应该粗制滥造,创立一个合适有度的校训。学校要对优秀毕业生、成功创业者、技能竞赛获奖者这些优秀的学生给予足够的奖励和殊荣,从而形成勤于实践、敢于创新、踏实务实的优良学风。这对培养学 生的“工匠精神”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2 优化人才培养标准 学校在教育过程中要摒弃传统的人才培养理念,要坚持现代 的职业教学观念,不能只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也要培养学 生的人文素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以人为本”和“工匠 精神”融合进课堂中,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同步提高。 把现代职业教育标准和学校人才培养标准结合起来,培养出综合 的应用型人才。现代社会不仅要求要有团结协作、敢于创新的能 力,更加看中是否有精益求精的品质,也就是所说的“工匠精神”。学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时,要尊重企业对于人才录用的标准,参 考这个标准来优化完善学校的培养标准,严格执行培养标准,培 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品质和精益求精的精神。学校要把“工匠精神”融入到学生的实践教学中,不仅让学生学到专业的课程知识,还 要提高学生的精神品质,改变学生原有的认知态度和思想行为,不断提高自身的实际能力。 2.3 发挥教师带头作用 教师的教学和示范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一 个优秀教师的言传身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水平,一个 和谐轻松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更好的开展教学活动,教师要充分发 挥自己的带头作用。教师要活跃课堂气氛,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 性,使学生乐于学习,积极的参与进来。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理 论知识,还要和学生有情感上的交流和沟通。教师要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给学生做一个良好的榜样。比如教师可以带着学生多做一些项目,认真钻研,把专业知识打扎实,以身作则,提高自己的项目实施能力。教师不仅要做好学业传授的工作,还要关注行业发展,在课余时间多了解一些有关行业的教育情况,不仅要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还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身教胜于言教,教师要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学生,达到言传与身教相结合的效果。教师还要在教学中带头践行“工匠精神”,给学生做好榜样,达到事半功倍的培养效果。2.4 构建培训体系 学校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要不断强化职业教育,让职业技术教育有更高的社会地位。学校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学习技能的同时,增强创新意,学校要加强学生的职业培训,构建科学合理的培训体系。通过这些系统的专业的的培训,有目的地提升学生的技能素质,使其成为实际动手能力高超的、有价值的“工匠”型人才。“工匠精神”是职业精神的核心,有明确的特征。如果仅仅依靠理论知识上的教诲和嘱咐,不能使学生真正具备这个精神,而是需要很多的职业实践才可以逐渐转化成从业者的职业素养。如果总是从理论上和字面上谈到职业精神,学生对于“工匠精神”的认识并不会很深刻,只是有一些浅层的认识,不会转化为自己的职业品质。要想让学生真正具有“工匠精神”,必须要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学校可以提供学生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能力,养成敢于创新,追求卓越的品质,在真正意义上具备“工匠精神”。 3 结束语“工匠精神”是一个人的积极的意识形态的总结,既是一种平凡的体现,也是一种伟大的升华。一个人无论在何时何地,只 要具备“工匠精神”,并且将其贯彻到底,便可以成为伟大的代 名词,“工匠精神”不是教条式的灌输,而是真诚的热爱。学生 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我们一定要在学生时期就灌输培养学生的 “工匠精神”,帮助学生理解“工匠精神”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培 养学生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品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 会培养出更加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1] 阳桂桃.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推进途径探索[J].中国培训,2016,12:15-16.[2] 张旭刚.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工匠精神的价值意蕴、战略诉求与创新转换—兼论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改革的推进策略[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3:171-176.[3] 舒锦蓉.“工匠精神”观照下以职业岗位为向导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研究[J].校园英语旬刊,2017(7):49-50.[4] 张旭刚.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工匠精神的价值意蕴、战略诉求与创新转换—兼论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改革的推进策略[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3:171-176.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方法与途径 唐贵英 (重庆财经职业学院,重庆 402160) 摘要:“工匠精神”包括专业精神、职业态度、人文素养三个方面,是从业人员的职业价值取向,与人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着密切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有利于为社会塑造更有价值的人才。“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的灵魂,如果没有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工匠精神”的人,人才培养目标就没有了核心,将会导致学生不具备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学生;工匠精神;培养方法doi :10.3969/J.ISSN.1672-7274.2019.07.193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示码:A 文章编码:1672-7274(2019)07-0235-0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