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课程理论试卷一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课程理论试卷一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个人收集整理 仅供参考学习
淮阴师范学院 ××级××专业《课程理论》课程考试卷(一)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学年 第×学期
一、填空题 (每空 1 分,共 20 分)

1.《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2.正式的课程、领悟的课程、运作的课程
3.博比特、泰勒
4.心理学、社会学、哲学 哲学
5.教育哲学 学习理论
6.行为主义心理学、认知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
7、对学生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对学科的研究

8、过程模式 实践模式
二、名词解释题 (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1.学科结构课程理论:学科结构理论认为,知识是课程中不可或缺的要 素,强调要把人类文化遗产中最具学术性的知识作为课程内容,并且特别重 视知识体系本身的逻辑程序和结构,因而通常把学术性作为课程的基本形式。 2.课程编制:指完成一项课程计划的整个过程,它包括确定课程目标、 线 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实施和评价课程等阶段。 3.表现性目标:是指学生在从事某种活动后所得到的结果。它关注的是 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某种程度上首创性的反应的形式,而不是事先规定的 结果。所以,它只是为学生提供活动的领域,至于结果则是开放的。 4.直线式课程组织:就是把一门课程的内容组织成一条在逻辑上前后联 系的直线,前后内容基本上不重复。 5.活动课程: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相对,它是打破学科逻辑组织的界限, 以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基础,通过学生自己组织的一系列活动而实施 的课程;它也常常被称之为“儿童中心课程”、“经验课程”。
三、简答题 (每小题 6 分,共 30 分) 1、社会学对学校课程的主要影响 答:第一,学校课程与社会经济有着生生不息的关系,社会政治、经济 制度制约着课程的设置以及课程编制过程。(1 分) 第二,学校课程总是离不开社会文化的。作为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课程既传递和复制社会文化,同时也受到社会文化尤其是意识形态的规范制 约。(2 分) 第三,关于学校课程的思想,总是与一定的社会背景联系在一起的。学 校课程或者是为了使学生适应某种社会环境,或者是为了引发某种社会变革。 (2 分) 第四,早期的思想家往往从社会理想出发,笼统地探讨课程设置与社会 构成的关系,而现代社会学家则较注重对社会结构、社会互动与课程标准、 课程内容之间关系的具体考察。(1 分)
2、简述“需要评估模式” 答:“需要评估”是目前确定课程目标时最常用的方式之一。需要评估是 一种收集信息、分析信息的过程,目的是要识别个体、群体、机构、社区或 社会的种种需求。在课程编制过程中,需要评估主要是为确定课程目标服务 的,所以,在课程编制中,就一般而言,需要评估模式,主要是通过有关人 员,特别是学校行政人员和教师、学生和家长,以及课程工作者,对学生的 教育需求进行调查、评估,以弄清学生特定的教育需求,并确定各种需求之 间的先后顺序 。(2 分) 其通常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一、系统阐述试验性的目标;二、确定优 先的课程目标;三、确定学生达到每一种课程目标的可能性;四、根据目标 优先程度的顺序编制课程计划。(2 分) 需求评估模式盛行原因有二: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都想以成本 效益最高的方式使用人力和物力;二、通过需要评估,使各方面人士共同参 与,从而使需要评估过程成为形成共识的途径,使大家能相互理解、相互支 持,这本身就具有教育作用。(2 分)
3、比较“传统教育”和“新教育”关于课程内容组织的差异 答:“传统教育”主张根据学科的逻辑顺序来组织课程内容,也就是说, 把课程内容的重点放在逻辑的分段的顺序上,强调学科固有的逻辑顺序的排 列,至于这种逻辑对学生有什么意义则不属考虑范围。(3 分)

个人收集整理 仅供参考学习
“新教育”则强调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以及他们的兴趣、需要、 经验背景等来组织课程内容。学生是课程的中心,是目的。对于学生的生长 和发展来说,一切学科的逻辑都处于从属地位。(3 分)
4、简述研究课程实施的意义 答:第一,除非我们直接分析和了解课程实施过程,否则就不知道实际 发生的情况。目前流行的做法是宣传新课程计划的好处,然后评定其结果。 实施过程成了暗箱。(2 分) 第二,研究课程实施有助于了解为什么有的课程计划会成功有的会失败。

通过直接了解实施过程,可以识别引起变化的主要问题在哪里。(2 分) 第三,不考察实施过程,就难以解释学生学习的结果。一些研究人员发
现,学生成绩与课程实施的程度有关。为了了解学习结果与各种可能的决定 因素之间的关系,考察课程实施过程是必需的。(2 分)
5、简述影响课程实施的主要因素
答:第一,课程计划本身的特性;(2 分)

第二,交流与合作;(1 分)
第三,课程实施的组织和领导;(1 分)
第四,教师的培训;(1 分)
第五,各种外部因素的支持。(1 分)
四、论述题 (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
1、评述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线
答:(1)目的游离评价是斯克里文针对目标评价模式的弊端而提出的。(1
分)(2)他认为,评价应该注意的是课程计划的实际效应,而不是其预期效
应,即原先确定的目标。在他看来目标评价模式只考虑到预期效应,忽视了
非预期效应。(2 分)(3)目的游离评价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
果”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上来。(2 分)(4)目的游离评价对目标评
价模式的批判是击中要害的,评价除了关注预期的结果之外,还应关注非预
期的结果。评价的指向不应该只是课程计划满足目标的程度,而且应该考虑
课程计划满足实际需要的程度。(2 分)(5)然而,目的游离评价也遭到不少
人的批评。其一,如果在中把目标搁在一边去寻找各种实际效果,结果很可
能顾此失彼,背离评价的主要目的。(1 分)其二,目的完全“游离”的评价 是不存在的。因为评价总是会有一定的评价准则。(1 分)其三,严格地说, 目的游离评价不是一个完善的模式,因为它没有一套完整的评价程序。所以, 有人把它当做一种评价的原则,这不无道理。(1 分)
2、论述课程编制的发展趋势 答:在未来的课程编制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加强课程研究者、决策者与教师之间的联系;(1 分) (2) 让教师、学生更多地参与课程决策、审议;(1 分) (3) 注意学科之间日益明显的融合态势;(1 分) (4) 拓宽课程的来源,进一步扩展课程的内容;(1 分) (5) 协调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和非正式教育的内容;(1 分) (6) 进一步密切各阶段课程之间的衔接;(1 分) (7) 加强课程的世界性、现实性、开放性;(1 分) (8) 进一步发挥隐性课程的作用。(1 分)
五、论述题 (15 分) 答:必修课和选修课是中小学课程结构中的两个重要板块。(1 分)必修 课是指所有学生都必须修习的课程,其主导价值在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共性。 为了保证学校教育的质量,必须设置一定数量的必修课。(3 分)选修课是指 导那些为了适应学生兴趣爱好和劳动就业的需要而开设的、可供学生在一定 程度上自由选择修习的课程。其主导价值在于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 和发展学生的个性。(3 分) 结合案例:美国和日本都是根据实际国情而定的。说明,两种课程形态 都是必不可少的。要正确的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不能过于偏向哪一方, 否则都是不利的。(3 分) 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我国中小学生长期以来只有必修课程没有选修课。 对学生个性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适应学生的兴 趣爱好,同时也是为了让学生将来顺利地适应就业,开设选修课已势在必行。 (5 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