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以学生为本构建和谐发展的学生工作体系_田波

以学生为本构建和谐发展的学生工作体系_田波

以学生为本构建和谐发展的学生工作体系_田波
以学生为本构建和谐发展的学生工作体系_田波

价值工程以学生为本构建和谐发展的学生工作体系

To Establish Students-oriented Work System of Harmonious Development

田波Tian Bo

(哈尔滨工程大学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哈尔滨150001)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Institute of Material Science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Harbin150001,China)摘要:在新形势、新环境的影响下,社会人才需求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给高等教育创新带来了更高的要求。新时期高校的学生工作,必须认清

当前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学生为本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高校中的体现,

如何把学生培养综合素质高,能适应社会建设需要的毕业生,对高校辅导员提出了新要求。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工作中,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是构建和谐发展的学生工作体系的根本,是高校为社会培养可靠顶用之才的关键。

Abstract:Social talents have undergone major changes in the new situation an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new environment,which has brought a

higher demand on higher education innovation.For students work in College in the new age,we must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asks,

emancipating the mind,seeking truth from facts,and firmly establishing the"student-centered"concept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Student-oriented is the

scientific concept of people-centered embodied in the college,how to cultivate students into graduate with comprehensive high quality and could adapt to

community-building needs propose new requirements on college counselors.Implementing the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 work and fostering

student-centered philosophy is the fundamental system of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student work,is the key for colleges to train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for society.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以学生为本;高校;辅导员;工作体系

Key words: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student-centered;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counselor;work system

中图分类号:G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3-0222-02

对策二:充分考虑职校学生实际,任务设计循序渐进。

进行任务型教学时,要充分考虑职校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设计的任务要符合学生实际,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用若干小任务组成阶梯型递进的“任务链”,并确保任务的可操作性和教学步骤的完整性,从而使课堂教学节奏有张有弛,教学容量不大不小。同时,教师应充分利用对子练习的活动形式,尤其对于人数较多班级的英语教学,对子练习的形式是一种简单易行、行之有效的教学活动组织形式。

对策三:积极尝试有效的评价方法,进行过程性评价。

针对小组活动的误区,应加强对小组活动的组织、管理和控制,积极尝试有效的组内和组际间的评价办法,对学生的口头问答,课堂上所表现出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合作精神等作出过程性评价,突出激励、反思总结的功能,从而真正激活学生的参与意识,保证学生的学习活动有效落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通过改变过去的以考试分数来评价学生的做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得到激励,建立自信,感受成功,并自觉地将其内化为继续学习的动力,从而提高职校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对策四:根据教学实际灵活机动地变更活动形式。

班级大小不一是普遍情况,教师备课时,要充分预见到大班多组汇报任务结果时可能出现的种种结果,并在教学实践中灵活机动地采取行之有效的变更措施,以确保汇报结果的有效和高效。在听取小组代表汇报时,教师可要求其他小组的学生将听和写结合起来,进行速记练习,让学生有事可做,教师可以对记录的情况进行抽查。当时间不足,难以让全部小组参与汇报时,教师可灵活采用点单号组、双号组,或临时抽号定组等办法来决定部分小组参与展示结果,也可让学生自主确定展示组别,从而调动组际间竞争和交流的积极性。

总之,任何新鲜事物的出现总是要经历一些误解和修正的,职校英语任务型教学也不例外。目前,职校教师对英语任务型教学的认识和实施存在一些误区,任务型教学不是“为了任务而任务”,不是简单地把教师支配的课堂时间还给学生,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只要职校教师加强学习与培训,针对误区积极思考对策,就能在实施英语任务型教学的过程中,注重任务的真实性、开放性和创新性,在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参考文献:

[1]Jane Willis.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M].Addison Wesley Longman Limited,1996.

[2]魏永红.任务型外语教学研究:认知心理学视角[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程可拉,刘津开.中学英语任务型教学理念与教学示例[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4]贾志高.有关任务型教学法的几个核心问题的探讨[J].课程·教材·教法,2005(1):53-57.

[5]程晓堂.任务的定义和类型[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4(6):27-29.

[6]罗路玲.任务型教学在基础英语教学中的误区[J].教育导刊,2006(9):63.

0引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高速发展,高校辅导员工作内容也相应发生了变化,由以前简单的做思想工作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生团学与党建工作、学生职业生涯设计与就业指导、贫困生帮助和心理辅导等一系列的内容。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也给高校辅导员工作带来很大的压力与挑战。面对新形势,既要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大学生真正成为具有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接班人,又要面对由于就业压力、学费压力带给学生心理上的冲击,解决学生面临的各种问题,帮助学生顺利度过大学生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学生工作理念,才能将辅导员工作做实、做细,才能构建以学生为本的和谐发展的学生工作体系。

1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统筹发展的工作理念

辅导员工作的对象是人,因此工作中也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确立学生是一切工作的重心、中心,这既是工作的出发点也是工作的目的和归宿。学生工作具有复杂性、综合性的特点,承担着教育学生、管理学生、服务学生的重任。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学生工作者应具备统筹发展的工作理念:

1.1管理教育过程中,注重服务。学生既是我们的教育对象、管理对象,又是我们的服务对象。他们有权要求学校提供相应服务,学校要维护他们的合法权利,满足他们的正当要求。在学生工作中,我们往往把“严管教”、“求稳定”作为基本工作准则,而没有从“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体贴人、温暖人”的角度去主动倾听学生的心

——

——

——

——

——

——

——

——

——

——

——

作者简介:田波(1977-),男,汉族,哈尔滨工程大学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辅导员,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生。·222·

Value Engineering

声,采纳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1.2服务要争取主动。服务学生是学生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实点,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最终都要落实到服务上。在学生工作中,我们习惯于从“铁打的学校,流水的学生”这种观念出发,没有摆正树立“学生是学校的生命线”这样一种意识,仅把学生视为应该听话、听从、服从的“孩子”,因而总是按部就班、循规蹈矩地做工作,缺乏服务学生的主动性,总是被学生提出的问题或学生中出现的问题牵着走,处于“消防队”的尴尬地位。学生工作要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成才,就要主动为学生提供成长成才的服务措施,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1.3管理方法上,注重指导。管理是学生工作最基本的工作职能,只有管理到位,才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服务。在学生工作中,我们习惯于按照“命令”与“服从”的基本管理思维、“一切行动听指挥”的基本管理要求、以及“保姆式”的基本管理方式,对学生进行管理、指挥和控制。这种“管而不导”的做法没有给学生个性发展预留足够的空间,没有贴近学生的思想、情感和生活,没有尊重学生的思想与行为的选择,也就无法建立平等、友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1.4教育方式上,注重身教。传达各种精神、布置各种学习任务经常是学校开“大会”、院系开“中会”、班级开“小会”,习惯于以会议的形式进行,学生疲于参加各种会议,对这种“大”而“空”的灌输式教育感到茫然和厌倦。对于学生工作者来说,其工作应该紧紧抓住学生的“崇偶”心理,加强各种示范群体建设,树典型、立标杆。

2构建以学生为本的和谐发展的学生工作体系的具体措施

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学生工作发展观,需要构建一个以学生为本的学生工作体系,以科学发展观来统筹学生工作的各个方面,建立“指导”、“助学”、“立志”、“预导”、“育才”、“创新”六位一体的长效机制,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成才。

2.1指导主要是指从学习、生活、就业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热爱工作。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求职应聘、学会自我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1学习指导。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自我学习的能力,是学生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最集中体现。采取辅导员、班主任、学习指导中心、学生本身,四维的立体指导学习机制,帮助学生树立“人不学,不知道”、“少不学,老何为”、博学报国以及终身学习的理念,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锲而不舍的学习精神,引导他们养成孜孜不倦的学习习惯。

2.1.2生活指导。大学阶段是学生对人生思考最多的成长阶段。他们都是刚刚步入成年,总体来说比较缺乏社会经验;他们有丰富的思想和情感,不甘于做“学习机器”,希望生活过得充实、丰富、多彩。可以说,他们正处于一个重要的人生选择期,对人生价值、专业、交友、职业等进行着选择、估量和评价。因此,我们有必要建立生活指导机制,对大学生进行生活上的指导。从内容上来看,这一机制应该包括恋爱交友指导、人际关系指导、生涯与职业设计指导等;从实施主体来看,辅导员、班主任老师应该作为学生的生活指导导师,承担起对学生进行集体指导和个别指导的责任。

2.1.3就业指导。一要坚持指导与服务相结合,积极搭建就业求职平台,为学生及时提供就业信息服务。创造各种就业机会。二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通过开设就业指导课,举办优秀毕业生座谈会和知名社会人士报告会等,帮助学生克服在择业中存在的待遇至上、随波逐流、好高骛远等问题。三要帮助学生树立就业信心,使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准确进行职业定位,勇敢地迎接就业挑战。四要引导学生掌握就业知识,提高求职应聘能力。

2.2助学机制是保障学生中的经济弱势群体顺利完成学业的学生工作机制。建立“助学”机制充分体现了对学生的关爱,是坚持以学生为本、为学生解决实际困难的大实事、大好事。按照国家关于“不能让一个大学生因经济贫困而辍学”的要求,各个高校都高度重视资助贫困生工作,开辟了国家助学贷款、勤工俭学、困难补助、减(免)学费等助学渠道。但是,现实中并不是所有的渠道都很顺畅,主要表现在:国家助学贷款申请程序复杂,审查严格,获批放款慢;获得减(免)学费的学生是极少数,受惠面小;困难补助额度不大,资助力度小。因此,我们有必要通过建立“助学”机制,对助学工作进行统

筹安排。

一是对交不起学费的学生,要突出国家助学贷款这个重点,密切与银行、企业的合作,为困难学生申请助学贷款及奖学金牵线搭桥,并对申请助学贷款的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完善证件抵押办法,有效规避学校作为担保人的经济风险;

二是鼓励学生以学助学。特别是贫困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学习,争取励志奖学金;

三是调整助学金的分配等级,扩大助学金的覆盖面;

四是以勤工俭学为主渠道,为家庭困难学生赚取生活费和部分学费提供完善周到的服务,大力开辟校内勤工俭学岗位,积极创造校外任职机会,并对参加勤工俭学的学生进行科学管理、安全教育和任职教育;

五是建立“爱心基金”,采取公开募集、严格管理、受助公示(不公开受助者姓名)的办法,为家庭困难学生解决部分经济困难。

2.3立志就是培养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志向、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主要是指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和事业观。但是要克服过去思想政治教育中一味讲大道理、输而不导的弊端,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起点放在学生的理想追求、兴趣爱好上,把重点放在启发、引导上。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贯穿立志这一主线,如果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为学生所“内化于心”,也就不能看到“外化于行”的效果。

2.4预导机制是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学生工作机制。大学生正处在一个由学生角色逐步向社会角色转变的人生阶段,面对学习、考试、就业、交友等问题,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障碍。调查显示,大学生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考试焦虑、就业焦虑、社交恐惧、情感失落、上网成瘾和强迫症等心理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将严重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所以,必须建立院级心理咨询员、辅导员、班主任、班级心理委员、寝室心理联络员全方位的预防干预体系。

2.5育才就是培育学生的才能、才干。育才机制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学生工作机制。是实施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工作机制。建立育才机制,就是依靠学生工作部门和学生组织,广泛搭建校园文化活动(主要包括文艺体育类、学术科技类等)、校外社会实践活动、校外志愿服务活动、校外义工活动等素质拓展“舞台”,为尽可能多的学生创造“出演”的机会,让广大学生在健康文明的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我们要充分发挥育才机制的作用,全面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6创新是构建和谐发展的学生工作体系的不竭动力。辅导员工作应该不断创新工作理念,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力,敢于否定旧的工作经验,从条条框框中解放出来。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批批有新思想、有超前意识的当代大学生,要敢于否定常规,要敢于否定自我,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其次就是要创新工作内容,逐渐由管理型向研究型过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理论水平、知识结构、管理能力、思想观念跟上新形势,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效性。

高校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高校辅导员工作是高等教育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承担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方方面面,坚持以学生为本,才能构建和谐发展的学生工作体系。

参考文献:

[1]胡国宝.论高校辅导员如何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学生成长[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2):10-12.

[2]吴敏英.科学发展观: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指针[J].高校理论战线,2010(1):42-44

[3]田向阳.高校学生工作的和谐发展策略探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

[4]胡锦涛.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到新的水平[J].党政干部文摘,2008(10).

[5]何雅丽.以学生为本的学校管理理念在高校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8(26).

[6]王麓雅,鲁良.论生本理念观照下的高校学生工作[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7]赵玉宝.高校学生人本管理理论及实践探讨[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

[8]朱健.高校“以人本为”柔性管理探索[J].理论界,2005(8).

·223·

以学生为本

以学生为本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思路 [摘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工作理念,是实现高校培养目标的需要;是建立和谐、平等的人际关系的需要;是对传统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变革的需要。因此,我认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思路是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在教学管理中就是要以学生为本,要求管理者要一切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的意识,一切要从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出发,真正代表学生的利益,为学生服务。本文首先分析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然后探讨了现行高校学生管理体制面临的问题和挑战,阐述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坚持“以学生为本”思想的必要性,最后提出了贯彻“以学生为本”思想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高校;学生管理;自我管理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竞争的时代,所有的竞争都归结于人才的竞争,人及其知识能力真正成为社会运作的主体和核心,成为全社会的第一资本和创造生产力的第一资源[1]。因此,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能力、竞争能力等各种素质综合发展的人才,成为现代高校的教育目标和责任。学校的教育和管理越发注重挖掘人的潜力和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现在的大学生是一个生理、心理基本成熟,人生观、社会观逐步形成,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自觉性的成人群体,学习压力较大,追求功利,要求学习的内容“有用”,但是有时会显得学习的目标不够明确[2]。现代教育的特征和新时代大学生的特点要求作为学生管理者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观念,增强服务意识,把学生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做好管理育人工作。 1、“以人为本”的内涵。

早在19世纪,马克思就指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主体性、能动性是由人的社会属性决定的,因此,要从社会性的角度去激发人的首创精神,并最终为人类服务。以人为本的基本内核,就是要充分认识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和首创性。以人为本作为一种价值观,归根到底就是要突出人的发展,以人为基础、以人为前提、以人为动力、以人为目的[3]。这就要求:首先要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千方百计地弘扬人的主体性,充分发挥人的能动作用。其次要尊重人的需要,把人当作人,凡是涉及到人性展示的方面,都是值得理解和尊重的。再次要肯定人的价值,一切为人的发展服务,想方设法实现人的更大价值。 “以人为本”具体运用到高校学生管理中就是“以学生为本”,即要确立学生在高校中的主体地位,坚持依靠学生办学校,以为学生成才服务作为办学宗旨,切实保障学生的利益,高度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2、现行高校学生管理体制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使学生管理体制面临新考验。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原来单一的教育体制日益僵化、教育和管理理念渐趋落后,已难以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发展的要求。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校的扩招,使学生管理工作的内容与日俱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一系列改变。譬如:普通高校大学毕业生已经完全自主择业,困难学生的资助由原来的发放助学金、困难补助向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勤工助学、社会资助转变。 就拿去年来说吧!我校的许多贫困大学生获得了国家助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的补贴······这一系列的转变都需要有新的、系统的学生管理理念和方法来保证实施,而目前与之相适应的机制和办法尚未完全在普通高校范围内形成。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有的学生教育管理的单一模式已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需增强学生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就必须改革原来的管理模式,建立起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以学生为本的管理体制。

大学生对和谐的演讲稿5篇

大学生对和谐的演讲稿5篇 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构建和谐社会就是为每一个人的发展创造最有利的条件,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努力,充分而全面的发展,也就为和谐社会的构建作出了贡献。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大学生对和谐的演讲稿5篇,供大家参考。 大学生对和谐的演讲稿(1)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和谐校园需要你我》。 古人说,“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你不学“礼”,就没法在社会中立身。那么,什么是礼仪呢?简单地说,礼仪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表现对他人尊重和理解的过程和手段。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是校园的脸面,更是城市的脸面,更是国家的脸面。 在10月这个文明礼貌月,到处充满丰收的喜悦,也即将迎来崭新的一年,也意味着我们该有一个崭新的面貌。那么怎样才能使我们小学生的文明礼仪洋溢在美丽的校园里呢? 首先,我们小学生的着装要得体,符合学生身份,体现出新世纪学生篷勃向上的风采,因为仪表、仪容、仪态可以让人一看便知道你的修养。特别在升旗仪式的时候,最为庄严。我们一定要穿好校服,佩戴好红领巾。国旗下的我们一定要严肃认真、精神饱满、高唱国歌,不负于“礼仪之邦”这个美誉。

其次,对老师和同学讲文明,懂礼仪。前几天,在班主任老师课的课堂上,我和几个同学在私底下玩游戏网游戏,被老师严厉批评,并叫了家长。当时我满不在乎,认为是很小的一件事。后来,在老师和家长的耐心说服下,我反省了自己的行为。是啊,课堂礼仪对老师的教学影响很大,它直接关系着一个班的荣誉与凝聚力,体现这个班的班风班貌。这些小事中孕着大道理,比如,下课后的休息时间,不随地吐痰、乱扔纸屑、不拿粉笔头玩、见老师和客人要用普通话主动问好。我们还应该爱护花草树木和一切设施,不穿越绿化带,爱护清洁卫生,服从老师管理和接受值周学生的批评劝阻。受到老师的帮助,应主动说谢谢。 同学之间也离不开礼仪,它就像润滑油,如果同学之间有矛盾,多进行自我反省。如果我们总是埋怨同学的“不拘小节”,而我们自己又往往懒得去理那些“小节”,这就错了。我们一定要互相理解、宽容待人,培养协作精神,这样使班级更团结、友谊更深厚。 再次,我们离开校园,一定也要把文明礼仪带到那里。一次,我乘坐公交车的时候,看见两个大人为了一个座位,大声争吵。最后,我把座位让给了其中的一个人,他们才停止了争执。所以,当我们乘坐公共汽车的时候,不要为了能抢到座位而沾沾自喜,甚至挤到、踩到别人的时候从不屑于说对不起。我们一定要做到,见了老人和抱小孩的,一定要主动让座;麻烦了别人一定要说一声“对不起”。另外,管好自己的嘴,不随地吐痰、乱吐口香糖;管好自己的手和腿,不在文物上乱写乱涂,不踩踏草坪。 文明礼仪,离不开你我;和谐社会,离不开你我。中国是5000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我们是祖国大家庭的一员,祖国是个大花园,你,我,便是其中的一份子。相信自己,我们一定能行。我们将挑起传承礼仪的使命,无负于未来,无负于这教育我们的美丽校园。 大学生对和谐的演讲稿(2)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一)探究法 案例1一年级《拍皮球》师:小朋友们动脑想一想拍皮球除了这种方法(单手拍),还有什么其他方法吗?生1:有!我可以用左手拍!生2:可以从胯下拍!师:好,还有这么多的方法啊,那同学们自己去想一想,玩一玩,看谁的玩法最有趣,好吗?生:好!师:解散!(学生一边动脑,一边动手去尝试……)在这节课上,一年级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探索出了十余种拍皮球的方法:球跳两次拍、左手拍、走着拍、跑着拍、胯下拍、闭着眼睛拍等。案例2五年级《动感健美操》教师在讲解和练习健美操基本步伐后,和学生一起练习一套“梦幻篮球”韵律操。师:同学们,健美操可以和其他体育项目结合在一起创编出各种韵律操。现在请你们思考一下,还有哪些体育运动可以和健美操结合在一起呢?生1:乒乓球生2:拳击生3:跳绳师:有很多体育项目可以和健美操结合在一起,下面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任选一项体育运动进行一次健美操创编(四节,每节八个八拍)。同学们可以选出自己组的领操员,也可以根据自己组的舞蹈内容排一下队形。一会儿我们分组展示!(学生先分组讨论,然后听音乐开始创编,教师巡视指导)四组学生都创编出了自己的健美操,内容十分丰富:男同学的“搏击操”,女同学的“绳操”等。队形从圆

形到三角形、直线形,正是在这样一堂生动的体育课上,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得到了良好的启发。 (二)情景教学法 案例四年级《障碍接力跑》在教学时,教师将“障碍接力跑”改名为“小八路送情报”这一情景游戏,将教学内容故事化。将游戏过程的各个障碍改为“穿过大森林”(标志杆)“走过独木桥”(体操凳)、“翻过大雪山”(跳箱)、“到达目的地”(接力区和终点)等几个故事情节,在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自己去创新,去设计“送信”的路线(设置障碍的顺序及位置)使学生在练习时置身于故事情境之中。身临其境的练习使他们兴致高涨,乐趣无穷,既学会了动作,又培养了创新意识和克服困难的精神。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是影响体育目标实现的主要因素。在课堂上,针对小学生兴趣广泛、好奇心强、活泼好动的天性,教师应有意识地利用故事中的情景激发其创新意识。

论高校发展型学生工作模式

论高校发展型学生工作模式 发表时间:2019-01-09T14:50:59.080Z 来源:《青年生活》2018年第11期作者:夏山丁 [导读] 现如今,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不断改革与发展的大背景下,国内的教育工作也随之逐渐被人们重视起来。 摘要:现如今,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不断改革与发展的大背景下,国内的教育工作也随之逐渐被人们重视起来。作为高等学校教育活动重要组成部分的学生工作,其现行的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和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本文通过阐述当前高校学生工作的现实背景和相关理论,提出并讨论了发展型学生工作模式的内涵与特点,并从内容、理念、目标和组织机构等维度,对发展型学生工作模式构建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高校发展型;学生工作;模式 引言 高校专业人才培养对象的增多,拉低了总体的教学质量,随着社会教育体制的逐渐完善,对教学课程设立的类型也不断增加。但是,总体对比高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可以发现,学生专业的综合水平产生下滑趋势。就业渠道与学生培养工作也没有形成无缝对接,就业形势的不乐观给师生带来了工作压力,即便学校会对学生的就业提供尽可能的帮助,但由于部分学生缺乏对社会讯息的及时了解,在就业层面上犹豫不决,与新时期信息脱轨的就业指导局面,未能使学生养成自己良好的就业规划。 1发展性学生工作的内涵及发展动因 1.1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 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高等教育不仅要着眼于开发学生的潜能,满足学生发展性目标的需要,也要树立系统观念与整体性思维,高度重视学生工作者和学校的进步与发展。发展性学生工作坚持全面、可持续和开放互动的人才培养模式,能满足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 1.2学生工作主客体的重新认识 一是对学生个体的再认识。当下学生已成为教育的主体之一,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意识和创新意识较强,主体性和需求多样性也得到了彰显,因而必须采取具有相对灵活性和个体差异性的学生工作方式,确立新的学生工作模式。而发展性学生工作在促进学生的学业进步、能力提升和个性发展上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二是对学生工作的再认识。高校学生工作曾被简单视为繁杂事务性工作的代名词,成为思想教育的附庸。发展性学生工作要求学生工作与教学、科研等部门积极协作、紧密合作,从整体性、共同体和系统化的角度实现全员育人的局面。三是对学生工作队伍的再认识。传统观念上学生工作队伍的构成局限于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生骨干等。发展性学生工作立足于全员育人,学生工作队伍由党政干部、专任教师及后勤服务人员等组成,是一支全方位、立体式的合作队伍。 1.3学生工作方法的转变创新 高校学生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实现教育管理方式上的科学化。一从尊重教育客观规律和学生自身的发展需求考量,学生工作方式要改变传统的单一说教和漫灌模式,采用体验式的滴灌方式,力求做到学生工作围绕学生、关照学生和服务学生展开。二是从全方位育人的工作实际考量,学生工作要突破以往由学生工作部门“单兵作战”和“独奏曲”的工作模式,寻求多部门、多岗位的“协同作战”和“大合唱”方式。因而需要创新学生工作方法,构建发展性学生工作机制。 2高校发展型学生工作模式的构建策略 2.1重视与学生沟通的艺术,拓宽沟通渠道 高校学生工作者是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主要引导者,是高校全面深刻开展学生工作的中坚力量,只有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进行相互了解,才能形成有效教育。只有有效教育才能成功开展高校学生工作,面对面交流无疑是师生之间最佳的沟通方式,但针对特殊情况,不方便直面交谈时就需要利用时代工具,例如QQ,微博,飞信等多样的沟通途径进行交流,回避了某些问题直面沟通的尴尬处境,及时实现了彼此间想法的准确表达。辅导员若能深刻的了解到学生对网络的具体使用情况,则能通过对学生内心世界的把握,更好的实现指导与帮助。 2.2提供制度保障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学生工作得到了高度重视。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和条例,不断加大对贫困生的资助力度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等等。以此为依据,各高校纷纷出台有效举措,为学生工作提供制度保障,是发展型学生工作模式的题中之意。依托国家政策,各高校纷纷出台相关举措,积极探索发展型的学生工作模式。以韩山师范学院为例,开展了新生体验式团队训练活动、“双主”模式下的文化宿舍建设、学习型班级的创建等活动,学生参与度高,育人效果明显;辅导员聘任、辅导员职称单列、辅导员晋升等制度的建立,大大改善了辅导员队伍建设;将辅导员分为思想政治教育、日常事务管理、资助育人、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等研究团队,鼓励他们向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学生工作队伍的健康发展。 2.3多角度开展现代网络信息化教育,建立个性化教育平台 以互联网为载体的远程教育正在逐渐流行起来,为不同地区不同的人提供了一个学习和共享知识的平台,高校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全天开放,拓宽高校教学和科研服务功能范围,也逐渐让其成为远程教育方式强有力的支持者,方便人们共享到外来先进的教学模式、教学体系、教学知识,进一步完善高校教学服务功能。另外,个性化的教育平台可以帮助更多富有专项特长的人得到一个施展天地,培养更多的技能化人才。高校教学服务功能的建设,人们的学习方式将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建立在一个有创意的学习途径上,可以让人们尽早的适应“信息爆炸”的社会形态。通过个性化的教育平台,使学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了自身探索和研究的能力,对于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具有明显成效。 2.4改进工作方法 发展型学生工作模式,要求我们在日常的学生工作中,改变传统单一的灌输、说教法,采用体验式、系统性、创新性强的方式方法,让学生乐在其中,学在其中,潜移默化地成长成才。长期以来,高校学生工作的主要职能是教育和管理学生,多数采取灌输、说教、管束等被动的方式方法。“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但没有取得预期效果,还在在‘假、大、空’层面徘徊不前,与把加强

促动学生全面发展、持续、和谐的发展

促动学生全面发展、持续、和谐的发展 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核心课程,引发了课程目标、教学行为、学习方式以及教育评价等的变革,同时也引起我对数学教学教研的强烈兴趣。 1、“促动学生全面发展、持续、和谐的发展”为新课标数学的总体目标。 基础教育强调诚心诚意的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理应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上,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所以,数学课程的目标不止是让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技能,它还理应包括在启迪思维、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强调学生“经历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让学生愿意接近数学、了解数学、用数学。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理解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与社会,发展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建立自信心。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素质教育理念的确立、新课程的即时推出,社会对教师的教学、教师的角色又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新时期、新形式下,教师还理应扮演的角色有:(1)学生学习的促动者(2)学生探究的合作者(3)学生发展的引导者(4)个性化教学的创新者。 素质教育强调,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为学生的后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奠定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了解每一个学生;了解他们的个性特长,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知道他们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协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克服学习上的困难,让他们甩掉思想包袱、消除后顾之忧,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学习上,以便更好地提升学业成绩;在学生的学习探究活动中,教师常常是以智者长者的身份、以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以自己的洞察力和判断力在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指导、提供协助、提供服务,扮演着指导者和服务者的双重角色。 这就要求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放下架子,摒弃“我只有教你才会”的思想和牵着学生走的教学路子,使学生能自主地学习,有不懂的问题时能够畅所欲言,实行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当提出问题之后,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这样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探究,而不是形式上的。 3、在教学方式上,强调教师要通过情景等手段引导学生实行数学活动。 我们要了解学生的想法,有针对性的实行引导,并组织学生实行合作与交流,得出相关结论。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结合学生实际实行教学,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掌握好教材的使用,以此实现学生学习方式上的转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水平。 通过这次学习,实行实践反思,学以致用,是我这次培训最大的收获,在今后的教学教研中我还将更加努力,力求把所学的知识使用于课堂,优化课堂,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谈以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

谈以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 昌盛街道中心刘淼 摘要:新课程改革中显现了许多崭新的教育理念,其中最为核心的就是“以学生为本”。本次课改确立:“一切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这个“以学生为本”的新课程理念,是我国教育思想的一次重大飞跃,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正本清源,使我国的教育面貌焕然一新。 关键词:课程以学生为本内涵意义策略 一、新课程改革中确立了“以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 在传统教育中注重了以知识教育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这些都是忽略了学生“学”的一方面,忽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忽略了学生发展的内因根据与动力,其结果必然导致教育教学处于被动局面。本次课改确立了“一切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这个“以学生为本”的新课程理念,是我国教育思想的一次重大飞跃。其实,社会是由人组成的,追求社会的进步是为了人更好地生存。因此,作为社会组成部门的教育的终极目的还是为了人。“以学生为本”的新课程理念的确立,将使我国的教育面貌焕然一新。我是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我的学习过程中,更深的认识到“以学生为本”是我们教学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我想“以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包涵以下以几方面: 1、“以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是从学生的发展出发的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学生是教育过程的终端,是教育的主体。因此,“以学生为本”就是要把学生特别是学生的发展作为教育活动的本体,一切教育活动都从学生的发展出发。 2、“以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是让学生得到全面和谐发展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念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人的体力和智力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和运用,其他方面的能力也在此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和运用;二是人的体力和智力在充分发展的基础上结合和统一起来;三是人各方面能力的发展逐步向熟练地掌握和运用一切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方向前进,最终使人成为自由王国里的公民。在我国现阶段,还存在一些制约人全面发展的不利因素,应试教育的倾向使部分学校在教育中片面重视学生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学生能力、道德品质、人生、世界观及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养成。因此,“以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更应加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以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是让学生能主动发展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也要求:全面推动素质教育,……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

大学生构建和谐社会

大学生构建和谐社会 当前形势下构建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社会,需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加强和改进主流政治思想的引导 用科学的思想理论武装大学生的头脑,使当代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信心和责任感。在多种文化思潮激烈碰撞的时代,社会主义高校要把当代大学生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就需要对大学生进行主流意识形态的引导,需要用科学的思想理论进行指导。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思想无疑应作为主流意识加以宜传,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应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程中,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下,也必须对大学生进行宣传和深化教育。大力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三进”工作,根据时代发展的特点和大学生成长的内在要求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根据信息网络时代提供的技术优势,根据经济全球的一体化的要求,切实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两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主阵地的基础性地位不可动摇。在此基础上要采用各种各样的,为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式,寓教于乐,使当代大

学生真正理解并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人生万方数据的精神支柱和航标。 民族意识与国际意识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建设,主要是依靠本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文化,增强大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大学生的民族意识,树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加强对大学生的基本国情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艰苦奋斗的思想,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在涉及本国本民族利益时,能坚决地捍卫本国本民族的权益,在实际生活中,能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从爱国主义的立场出发,增强国货意识,多消费和使用本民族企业的产品,以支持和帮助本民族企业的发展,壮大民族经济。从集体主义出发,自觉抵制西方自由化思想及崇拜西方极端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培养集体中团结协作精神和能力,进而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强化民族意识,加强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并不是要求弱化国际意识,闭关自守,盲目排外。全球化的世界经济和文化需要中国,中国民族经济的发展和壮大同样也离不开世界,我们思想政治教育也要面向世界。在加强基本国情教育的同时,也要加强国际经济形势与对策方面的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对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要学习;在抵制西方腐朽思想文化侵蚀的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 节选自李爽,陈丽编著《“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理与实践指南》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是关于如何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促进学生学习的几个指导意见。因此,希望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如何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学习。学生学习的目标是什么,要学习什么样的内容,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更好,该创设什么样的学习环境,该如何进行学习评价,等等,从这几个问题出发,我们将向教师一一阐释“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的几个原则,引导教师开展教学实践活动。 原则一:学习目标更重视能力培养,且兼顾学生的差异 教育的今天,能力培养比知识的传递变得更为重要。本书的模块1中提到,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多元化的。比如:“21世纪技能联盟”提出的生活和职业生涯技能、学习和创新技能、信息、媒体与技术技能;NCREL提出的创新思维能力、高效工作能力、有效交流能力以及数字时代基本素养。我国的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规划中也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就如纲要所指,要进行素质教育,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今天,互联网的发展使得知识极易被获取,而问题解决、协作、创新等能力在当今社会正变得比知识本身更为重要。学生需要学会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学会与人合作,学会寻求帮助和获取资源,成为具有批判精神与创新精神的实践者。因此,“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中,学习目标重点不是知识的获得,而是能力的培养,包括问题解决的能力、协作的能力与创新的能力。 教师在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实践中,必须谨记学习目标不再是知识的获得,能力要比知识更重要。 原则二:学习内容联系学生生活,有机整合学生的需求与经验 如何才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选择合适的学习内

学生管理工作模式

一、学生管理工作模式 纵向班级设置: 本科生(2009年沈阳医学院对检验、影像、麻醉、口腔专业学生实行“纵向管理”模式。“纵向管理”即打破常规学生管理中以年级为单位的横向管理模式,实现以专业为单位的纵向设置。纵向的班级管理模式弥补了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中的不足,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提高班级管理的科学性。)《医学院班级纵向管理模式的探索_黄晓梅》 研究生: 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医学部从 2004 年开始尝试组建以学科、专业(科室)为单位的研究生纵向班级,并于 2005 年在所有研究生中推广。每个研究生班大约 30 人,所有按照纵向建制的研究生班均打破研究生的入学时限,每个班级包括不同年级的硕士生和博士生。同时,每个班级配备一名专业教师兼职班主任。人数较多的单位可以按照课题组建班,人数较少的单位,可以按照学科相近原则合建班级)《高校研究生矩阵式管理模式探究_朱华》 研究生矩阵式管理模式的构建。 北京航天航空大学: 自清华大学1998年开始实施纵向班级改革以来,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也纷纷进行了研究生纵向班级管理模式的改革。实践表明,研究生纵向班级管理模式是新形势下,研究生集体建设发展的需要。这种模式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目前研究生教育管理中所面临的诸多问题,促进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全 面提高。基于对研究生发展新特点的认识,通过对纵向班级管理模式的科学分析,借鉴其他院校的发展经验,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管学院于2005年7月完成了研究生纵向班级管理模式的改造实施。改造中充分虑到硕士生和博士生在培养目标、培养计划和学习进度方面的不同,博士生进入课题研究时间较早,学习年限较长,以实验室为主要学习和科研地点;而硕士研究生由于学制仅两年,一年级全年上课,而到二年级就立即面临写论文和找工作的双重压力,学习地点分散,不具备设立纵向班级的条件,因此实行“硕士横向班建制,博士纵向班建制”。两年多的反复实践中,取得了一些值得其他高校借鉴的经验。

大学生应该为构建和谐校园做贡献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谐的校园环境对大学生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生作为校园的主人也应为构建和谐大学校园中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一、要为构建和谐班级做贡献。班级是大学中最基层的一级组织,是学生与学生交往最多、关系最密切、对一生影响最深的群体。因此,无论是专业班级还是教学班级,作为班级中的一名成员,都要做到热爱集体、关心他人、遵守公德、互助友爱,,不讲不做有损班级形象的话和事,共建充满正气,爱心、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具有创新活力的班级。 二、要为构建和谐宿舍做贡献。大学生在宿舍这个基本的生活圈中,要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注意尊重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同学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要善解人意,学会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帮助人;要自觉遵守宿舍公约,爱护公物,注意安全,保持宿舍整洁和安静,不打扰别人休息,以和睦相处的行为去创造和谐的室友关系和温馨的宿舍环境。 三、要为构建和谐社团做贡献。学生社团组织是团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大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积极参加各种有益于自身素质提高的各类社团活动。在活动中一方面要积极施展自己的才华,同时也要注意向其他同学学习,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要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学校规定和各自社团的章程办事,使社团活动朝着积极健康、有益和谐的方向发展。 四、要为构建法治校园做贡献。大学生要学法、懂法、护法,增强法治观念。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在处理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矛盾时,要坚持用法律、制度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积极推进法治校园的建设。 五、要为构建民主校园做贡献。大学生在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教师任课好坏的测评等工作中,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意识,积极参与,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和主人翁的姿态行使自己的合法权利。在学生干部的选举、学生评优评奖等重大活动中,要维护民主、公正的原则,积极推进民主校园的建设。 六、要为构建诚信校园做贡献。大学生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要讲诚信,做诚实、守信的人,言必行,行必果,知行合一,做同学、老师和用人单位信任的人。只要每个人都能做到这一点,这所学校就必然是一所诚信的大学校园。(校关工委) 诚实守信的品德是立身之本、做人之道,必须从小培养,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在我国,大学生历来被视为民族的希望和未来,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后备军,是青年中富有朝气和创造力的优秀群体。因此,当代大学生的诚信状况对于社会的诚信状况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它将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的诚信环境的建构,大学生良好诚信品德的养成,直接有利于促进整个社会诚信之风的形成。另外,从人的成长特点看,高等教育阶段是大学生形成稳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所树立起来的理念、价值观和行为模式,将在其一生中产生十分深远的影响。而良好的诚信品德的养成,是形成正确

如何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贯彻“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

如何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贯彻“以学生发展 为中心”的理念 【摘要】《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了“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的课程理念,符合当今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顺应国际体育课程的发展潮流,适应当前国内对体育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就是要尊重学生的情感和需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体育课堂教学;理念;中学;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一、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发展需要是指什么 (1)体育教师不能超越体育教学的功能谈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发展需要。必须考虑“体育教学”服务于“学生的发展需要”时,能“为之什么”、“为之多少”。体育教学主要有健身、健心、育德、掌握运动技能、个体社会化、娱乐、竞技、培养体育实践与创新能力等功能。基于这个视角就会框定了问题研究的空间范围。 (2)学生既需要“在校期间”健康成长,也需要“离校以后”持续发展。必须考虑学生“现在”和“将来”两个

时间段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如果我们更关注学生终生的学习、生活、成长与成就的话,那么其进取心、合作精神、关怀意识、创造力、意志力等往往就比知识与技能更加重要。因此,必须重视体育知识与技能学习过程背后蕴含着的深层教育价值。基于这个视角就会框定了问题研究的时间范围。 二、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并非忽略教师的指导作用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成长。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进一步说明了这样的观点,提出:“重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并不排斥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指导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需要进行示范和讲解,仍需要指导学生纠正错误动作,但教师不要过分强调自己的作用,不要过多地花时间进行示范和讲解,应该给学生留有尽可能多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释放情绪和体验愉快,并获得更多的认识和理解。”由此可见《课程标准》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清楚地解释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真正含义,强调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并不是不要

狠抓习惯养成 促学生和谐发展

狠抓习惯养成促学生和谐发展 培养一个人的良好行为习惯,就要从小抓起。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我校始终把养成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从大处着眼,从小事入手,关注细节,长期坚持,卓有成效。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本着“高品位、有特色”的目标对学校的文化阵地、花草树木、墙壁等进行整体设计,把自然美与人文美相结合,营造良好育人氛围。净化、绿化、美化校园,学校划定各班清洁区,一日三扫,做到室内无纸屑,地面无污渍,墙壁无脚印,窗明几净,桌凳整齐。校园绿化率高,芳草如茵,鲜花香溢,雪松挺拔,翠竹傲立,美观怡人。 建筑布局设计合理,独具匠心。教学楼、办公楼、错落有致,篮球场、环形跑道因地制宜。醒目处,大小标语相得益彰;楼梯间,“上下楼梯靠右行”提示语特别醒目;花草中,“小草美丽、人人珍惜”提示牌亲切温馨。瓷砖雕砌的花坛,颇有深意,有的像琴键,有的像棋盘,有的像书页,有的像画笔。造型独特的大门,如桥梁横跨,似雏鹰展翅,像火炬燃烧,还有那高高的升旗台,长长的宣传橱窗,小小的红领巾广播台,大幅的万里长城拼贴画,让每一堵墙都在说话,让每一个空间都具有教育的功能。 教育无小事,事事在育人;教师无小节,处处做楷模。校内人人都是教育者。要求全体教师躬亲示范,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要做到。例如说,学校不允许学生染指甲,所以学校也把教师仪表的检查纳入到了教师考核中,即使美丽的指甲画真的很诱惑人,但是老师中都没有一个画指甲或者染指甲的。教职员工都能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并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齐心协力抓好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人人都努力成为养成教育的教育者和示范者。学校还建议每位老师做一个快乐、智慧的引导者,组织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提高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学生观 一.“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一)人的全面发展的概念 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还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 (二)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容 1.人的发展同其所处的社会生活条件是相联系的 2.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 3.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 4.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 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 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一)“以人为本”的教育内涵 教育活动中的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1.“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内涵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2.“以学生为本”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延展 “以人为本”思想贯彻在教育活动中,就是“以学生为本”,因为教育活动的对象是学生,学生是独立的个人。以人为本作为教育活动中的一种学生观,也可以从三个维度去理解:首先,坚持以人为本,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其次,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以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出发点。 最后,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 (二)“以人为本”学生观的内涵 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 以人为本学生观要求把学生置于教育活动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主体性需求,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把学生真正的当做“人”来开展教育,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不以教师的个人意志去支配学生,按照学生的成长规律开展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 (1)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 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是认识的主体、时间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 (2)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 学生作为个体,具有主观的意志,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并非简单的被动接受知识,而是经过自己的考量之后做出的判断。 (3)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 学生的主体性的根源在于个体需求与责权的统一,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认识的主体,因而,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具有学习的自主需求和动力,拥有享受相关需求的权利。 2.学生是发展的人 学生的发展是指学生在遗传、环境和学校教育以及自我内部矛盾运动的相互作用下,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所发生的质、量、结构方面变化的过程及结果,是内外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学生作为发展的人,其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身心发展的社会需要与个体现有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 (1)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 学生发展的规律性主要体现在身心发展上,不同阶段的学生具有不同的身心特征。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 (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以人为本学生观要求教师应当把学生看做是发展过程中的客观存在,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倡导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

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精髓 加强大学生和谐观教育(1)

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加强大学生和谐观教育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宝贵遗产,在这个巨大的文化宝库中和谐观是其核心理念和根本精神。开发和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对大学生进行和谐观教育大有作为:启迪大学生继承传统诚信观,诚信立人,建立诚信和谐的人际关系;汲取万物和谐,天人合一的思想,建立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关系;扬弃中国传统孝文化,让当代大学生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和谐家庭观。 关键词: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和谐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其五千年的发展历史为我们积淀下了丰富而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开发和利用好传统文化资源,对于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而言,传统文化资源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宝库,开发和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已是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当务之急。 2、大学生是我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在形成过程中,面临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世界先进文化的碰撞和交融。我们在培养教育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过程中,应充分汲取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他们参与竞争的能力,这是我们在世界竞争中取得胜利的法宝。 3、2004年中共中央颁布16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要求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发挥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要对当代大学生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2006年初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中,也非常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可见,弘扬传统文化、继承传统美德、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已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4、“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和根本精神。和谐作为一种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党的十六大提出了社会和谐问题,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党的十七大召开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最强音。

以学生成长为中心

以学生成长为中心 白“一德四新”就是要对我们教师继续进行师德教育,让我们树立新的教学理念,不断更新和通过学习,明接受新的知识,采取新的方法,运用新的技能去教新时代的书去育新时代的人。 “新理念”,就是要我们树立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和学生观。把育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面向全体学生,鼓励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个性发展。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新知识”,就是要我们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管你是年青的还是年老的教师,都必须认真学习和借鉴国内外教育教学实践成果,拓宽知识视野,增强知识储备,深化学科专业知识,更新知识结构。提高知识素养和学科知识水平,促进我们教育教学综合能力的提高。 “新方法”,就是要我们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努力探索、创新课堂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在教学中能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讨论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改进课堂教学组织方式,加强团队合作研究,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以学生成长为中心”教学目标。 “新技能”就是要求我们能以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强化和创新备课、说课、上课、观课、议课、课后反思、学情分析、考核评价及课题研究等基本技能;不断提高我们指导学生有效的学习技能,具备引导学生课堂上倾听、思考、提问、交流等能力;提高我们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和水平,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德四新”,让我找准了我们教师专业发展的切入点: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是要从研究教学入手。我们知道,新课程的核心,是转变我们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没有师生课堂行为和方式的变革,就没有新课程的真正实现。师生课堂行为与方式变革的核心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 “一德四新”(即师德教育、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新技能)括号内外加起来总共才有“二十个字”,可它体现长远目标的追求又能体现近期目标的递进;也就是观远方我们要终生学习,看近处,我们要用新的教学理念设计好当前的每一堂课,用新的方法和新的技能上好每一堂课。我们要用“四个新”精心构思我们的教学设计,要用“四个新”为形成课堂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提供前提保证,从而为促进课堂教学中“人”的主动发展提供前提保证。 “一德四新”就是要求我们教师在当前形式下,培养教育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能力;教学更要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要给学生创设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时时想着我们的教育要“以学生的成长为中心”。 总之,“一德四新”是挑战自我,挑战传统的挑战书。要想立足这个新时代的教育,我们能不时时更新自我吗?

努力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努力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苏教版《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一学段)教材已经在全国20多个省(市、区)的基础教育实验区使用。这套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是:以国家的教育方针为指针,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他们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为目标,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借鉴与发展的关系,建立一套适应社会发展的求新务实、便教利学的小学数学教材。这套教材从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出发,力求体现《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理念和要求,十分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突出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条件。因此,她很好地反映了时代的特征和未来社会和需要,反映了基础教育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现就这套教材第一学段的内容编写,简要介绍其一些基本特点。 一、选取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学生感兴趣的素材作为教学题材,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学习素材的感受与兴趣。现实的、有意义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容易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另一方面,数学本身来源于生活,现实生活里充满数学。因此,教材的素材应当来源于学生的现实,来源于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能够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事实,来源于学生在数学学习或其他学科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思考或操作的现实。

为了激发学生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调动他们学习相应内容的策略与机智,教材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包括具有一定数学价值的学生身边的、生动有趣的、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事物,创设鲜明的问题情境作为学习素材。例如选择学生非常熟悉的家庭的客厅、厨房,学校的操场、教室,学生亲身经历过的游戏、踢足球、游泳等活动,浇花、栽树等劳动,平时能够见到的买东西、挤牛奶等现实场景为题材,或创设动态变化的情景,或提出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展开学习活动,并从中体会数学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材还选取“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童话故事,设计“森林运动会”、“大象家作客”等一些童话题材的场景,使学生产生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对数学的亲切感,促进学生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还注意从学生的身边选取一些有价值的、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或通过操作,或应用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知识、生活经验来解决。 二、科学安排教学内容,使教材的知识结构更加合理。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要求,教材的教学内容包括“数和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领域。本套教材从促进学生数学素质的发展出发,既注意遵循知识内部的逻辑结构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又十分重视体现现代教学理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以利于学生学习活动的开展和课程标准阶段目标的实现,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在认数的内容安排上,教材在第二册认识百以内的数以后,先在第四册安排千以内数的认识,再在第五册安排万以内数的认识。这既加强了对数的实际意义的理解,又加强千以内数的认识与四则计算以两、三位数为主相吻合,有助于计算教学,还可以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