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三体》中的物理学分析

《三体》中的物理学分析

《三体》中的物理学分析
《三体》中的物理学分析

《三体》中的物理学

大家好,我叫李淼,来自于广州的中山大学,在广州中山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研究院做院长,以后会到珠海成立物理天文学院。今天跟大家聊聊我的一本书,叫《三体中的物理学》。介绍刘慈欣《三体》三部曲科幻中所涉及的物理学中的一些问题。今天跟大家聊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前段时间美国人发现的引力波。这个引力波是怎么回事,在三体小说中也涉及到了。第二个问题我们讲讲大刘的地球往事第一部《三体》,三体的来历,三体星人受到的不规则的运动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第三部分我们谈谈三维人进入四维空间的碎片会发生什么?

第一个问题就是引力波。美国LIGO在2月11号公布他们发现引力波的结果,所以我先想讲第18章,引力波天线这一章节。

引力波天线的好处是什么呢?是它可以发射的更远,你如果定向发射的话,是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阻挡它的,因为它是一个时间和空间的波动,它和我们平常看到的波动不一样。平常看到的波动,水波是水在晃动。比如说你在河里面扔一个石子,就产生了一个波动,这是水波。光波稍微抽象一点,它并不是一个介质的波动,而是一个纯粹的由电磁现象引起的波动。最早发现光波的人是英国一个伟大的物理学家,叫麦克斯韦。麦克斯韦发现了电磁学的一组完整的方程,他发现这个

方程里面有波动解,就像水波一样。而且这个波动解的速度,他认为和光速是一样的,于是他就预言,光其实也是一种电磁波。

电磁波是如何产生的呢?它有很多种,其中有一种是赫兹为了验证麦克斯韦的预言,用电火花产生了射电波段。电火花产生波动之后,在另外一边,就可以被检测到,也产生电火花了,所以赫兹是第一个验证了电磁波存在的人。大家都知道现在电磁波的应用非常广泛,比如说电视、广播、手机信号,都是射电波段。麦克斯韦发现电磁波远远不只这个,因为他还预言光也是一种电磁波。那物理学家就可以通过电磁波来探测很多东西,比如说我们可以探测很远之外的天体,他们会发射出射电。我们通过光学望远镜,可以看到月球上的环形山,土星环,诸如此类的。而且现在光学望远镜可以做到很大,口径非常大,已经超过十米了,我们可以看到非常非常遥远的天体。

话扯了这么长,我们回来谈谈引力波。引力波和光波一样,爱因斯坦发明了万有引力这个方程组,他就像麦克斯韦对电磁现象一样,他发现了完整的一个方程组,他也发现在他的方程组里也存在着波,这个波当然就不是电磁波了,也不是水波,也不是声波,这就是所谓的引力波。引力波是怎么产生的呢?有点像电磁波依赖于电荷的变动,引力波的产生是依赖于质量的变动、能量的变动。我们都知道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质量都有能量,比如一个人的身体体重大概70公斤左右,重一点的话是80公斤90公斤,轻一点的话50公斤60公斤,这都是

质量,地球也有质量,太阳也有质量,所有这些天体都有质量。有了质量就会产生万有引力,这是牛顿最早发现的。

到了爱因斯坦的时代,它认为其实万有引力不像牛顿说的那样是一种力,而是种时空弯曲的现象,就相当于给你一个球体,你把它想办法变成一个桔子皮,桔子皮上面是弯的,高低不平的,其实由于宇宙里面充满了各式各样的能量和天体,天体有质量,这些各式各样的质量和能量使得时间和空间都是弯曲的,特别是空间是弯曲了,就像桔子皮一样。当然桔子皮表面上看来是两维的,我们的空间是三维的。整个爱因斯坦理论是说,如果有了能量和质量,那么时间和空间就会变弯。对于时空变弯,有静态的变弯,比如说一个太阳,地球绕着太阳转,这是一个静态的,太阳产生的引力场是通过时间和空间的一个静态的弯曲,所谓的静态是不随时间变化。地球在太阳产生的弯曲时空里面就绕着太阳转,就是所谓的最短程线。这就像我们出门吃饭,比如说我们家附近有一个餐馆,你不可能是弯弯曲曲的走过去,除非你喝醉了,你肯定是直着走过去,这叫最短程线。同样一个球体上也有最短程线,球体上的最短程线就是一个大圆,不可能在球面上走一个直线,因为球本来是弯的,你只能绕着一个大圆走。所以当空间变的更弯的时候,可能你走的线就不是我们通常想象的一条直线。他的短程线是弯的,就像地球绕着太阳转一样,是弯的。这是一个静态的时空。

但是引力波是怎么回事呢?引力波是说这个时空弯曲还会随着时间变化。就像水里面的波动一样,一个静态的水你可以看成是一个平面,当然你也可以放一个闸,左边水面高一点,右边水面低一点,这也是一个静态的,但是他不是一个完整的平面。但水波不一样,水波的波谷和波峰不时的在变化,才是波。同样时间和空间的弯曲也会是这样。如果他也随着时间变化,这就是引力波,这就是爱因斯坦大约在一百年前就预言了。正好去年9月份,叫LIGO,极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他们花了二十多年的时间,终于检测到弯曲时空会随着时间变化的波动叫引力波,而这个引力波是来自于两个黑洞合并的过程。这两个黑洞非常遥远,离我们大概有13亿光年,也就是说光从那边跑过来要13亿年。但是黑洞是不发光的,我们看不到这两个黑洞,但是它合并的过程中就有点像我们扔一颗石子在水里面一样,它会使得时空产生强大的波动,这就是引力波。其中一个黑洞大概质量是36个太阳那么大,还有一个黑洞是29个太阳那么大,合并之后就变小了。应该加起来质量守恒,36+29应当是65,但是合并之后的这个黑洞的质量发现只有62个太阳质量。这些黑洞是怎么发现的?完全是通过LIGO探测到引力波不到一秒中间的信号,把它分析出来的。换句话说,在合并之前,这两个黑洞总共有65个太阳质量,合并之后损失了3个太阳质量。这3个太阳质量到哪里去了呢?因为这两个黑洞不发光了,黑洞黑洞,太黑了,不发光,它是以引力波的形式传播出来的,引力波也携带能量,这样就被我们的实验看到了。

回到三体,三体里面有一个很长的故事,咱们也忽略了,就是说三体人和地球人进入一个威慑时代,就是暂时和平时代,就相当于我们很多国家拥有核武器,核威慑时代。他们就进入了一个所谓的黑暗森林的威慑时代。为什么说是有威慑呢?是因为地球人掌握了通过太阳放大电磁波信号的手段,可以向银河系其他地方广播三体人的位置,那么其他高级文明一旦收到这个信号,就像黑暗森林中的狩猎者一样,啪,一下子就把他干掉了。地球人掌握了这个东西之后,三体人处于被威慑的状态,就跟三体人要很多技术,其中一个技术就是发射引力波,就是我刚才讲的。所以三体人就帮助地球人在地球上建了好几个引力波发射器。这个引力波发射器也有具体的描述,我们看一下刘慈欣是怎么描述的,我来读一段。

五年之后,罗辑一家远远的看到引力波天线,但车行驶了半个小时才到达它旁边。这时候,他们才真正感觉到它的巨大。天线是一个横放的圆柱体,有一千五百米长,直径有五十米,整体悬浮在距地面两米左右的位置。它的表面也是光洁的镜面,一半映着天空,一半映着华北平原。它让人想起几样东西,三体世界的巨摆,低维展开的质子,水滴。这种经面物体反映了三体世界的某种至今也很难为人类所理解的观点,用他们一句名言来讲就是,通过忠实的映射宇宙来隐藏自我,是融入永恒的唯一途径。天线周围有一大片翠绿的草地,形成了华北沙漠上的一个小小的绿洲。这片草地并不是专门种植的,因为引力波系统建成后,一直在不间断地发射,只是发出的波没有被调制,与超

新星爆发、中子星或黑洞发出的引力波无异,但密集的引力波束却在大气层中产生了奇特的效应,大气中的水汽在这个上方聚集,使得天线周围经常降雨,有时,降雨的区域仅有三四公里半径,一块圆形的雨云像晴空中的巨形飞碟般悬在天线上方,从雨中可以看到周围灿烂的阳光。于是这一区域长出了丰茂的野草。但今天罗辑一家并没有看到这种奇观,只见到天线上空聚集的一片白云。

写了很多,这是看到天线的外观,巨大的天线,我再重复一遍这个天线有多大,有1.5公里长,直径有50多米。

到底是不是说引力波天线就有这么大呢,我要发射引力波就需要这么大吗?不是的,其实整个直径50米的圆柱体里面是作为一个包裹体,里面是非常细的弦,但这个弦非常重,不是普通物质组成的,是中子物质组成的。

这样的中子物质组成的弦,到底能不能强大到发射出引力波,我的分析的结果是这样的,如果说这根天线的弦是密密麻麻的,是一个中子一个中子的挨在一起的,那么它发射引力波的功率是比较小的,完全不足以来传递出信号,比如说传递出很远很远,银河系其他地方,让其他文明收到这个信号,这是做不到的。

要到什么程度呢?它必须是由不是单个中子排在一起,而是有很多很

多中子排在一起,它有一个截面,这个截面里面有很多很多的中子,其实就是中子形成的一个小的圆柱体,而不是单个儿中子排的细线,形成了一个小的圆柱体。而且中子要密密麻麻的排在一起。这样的话,应该可以达到像全银河系做广播的目的。我计算了一下,它的功率是每秒一亿焦耳,这是相当强大的功率。只要你方向性好,你就可以让别的文明收到你的信号,比如说你可以广播,三体人在什么地方。确实后来这件事情发生了,这件事情怎么发生的呢?不是在地球上发生的,是万有引力号。万有引力号是人类在三体星人的帮助下,又发生了一个技术爆发,爆发了两次,第一次是人类建造了非常强大的星际舰队,这个星际舰队形成了几个共和国。但是第一个星际舰队被三体人摧毁了,这是有非常美妙的一个故事,我建议大家去三体中学习,读一读,非常好的故事。

然后被水滴摧毁之后,第二次发生了科学技术的爆发,建立了第二批更加先进的星际舰队。这个星际舰队其中有一个叫万有引力号。万有引力号和其他的星际舰队长的完全不一样,长的就像我刚才读的那段故事一样,长的就是引力波天线。长大概是1.5公里,直径有50米。这里面是有一根中子物质组成的线,这个引力波天线其实是一个活动的引力波天线,三体星人没有把能把它摧毁,因为它是活动的,它可以走。当然最后我们知道,在三体里面发生了这样的故事,第一批星舰被三体人摧毁了,用水滴摧毁了,剩下了几个星舰,其中一个叫蓝色天空号,蓝色天空号逃跑,为什么逃跑呢,是因为他们认为太阳系

已经不适合居住了,因为时刻受到三体星人的威胁,所以他们向外太空逃跑,而且逃跑的过程中,他们还杀死了自己别的星舰,所以犯下了一些反人类罪行,万有引力号就来追击它,在追击的过程中发生了很多的故事,然后就合并了,合并了以后,他们发现威慑时代已经过去了,三体星人已经战胜了人类,他们不得不向全宇宙广播,他们广播的方式就是用万有引力号。确确实实在广播后不久,有一个光粒,就是以光速运动的巨大的东西,把三体星人的三体星给摧毁了。我们关于万有引力就讲到这。

现在接着讲三体中的物理学,三体中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物理学,有很多很多点。其实《三体中的物理学》这本书有一个东西没有讲,这个东西实际上是三体的关键。因为三体星人是处于一个三颗恒星系统中的智慧生命。他们的行星受到三颗恒星的影响,使得三体星人受到的周期变成和我们地球人不一样,地球绕着太阳转,是很规律的,一年有四季,夏天比较热,冬天比较冷,春天和秋天比较舒服。但是三颗恒星在一起是没有规律的变化,所以三体星人经常被毁灭,他们的文明经常会被毁灭,然后重新再诞生。后来他们的文明先进到什么程度呢,他们可以把自己脱水,变成了一张皮,然后把它收起来,比如说藏在很深的山洞里面,免得被三颗恒星烤焦。等三颗恒星变得更加规律的时候,他们又出来了。那时候也许就像我们地球一样,有四季变化。

三体星为什么会运行不规律。这件事情非常有意思,在物理学里面经常见到,叫混沌系统,所谓混沌系统就是乱七八糟的,没规律。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打桌球,大家都知道打桌球是球在长方形的四个壁上来回反射,这个反射有规律,如果一个球顺着一个斜线打到壁上,它可以反弹出来,它反弹出来的角跟入射的角是一样大的。这个是有规律的。但是时间长了以后你会发现,这个球被四个壁来回来回反弹,最后完全没有办法预言它的轨迹,变的非常混乱,就不像地球绕着太阳转那么规律,没有办法预言。

三颗恒星放在一起也是这样的,不像地球绕着太阳转是规律的,它们互不相干的绕,乱七八糟的,没有办法预言。这就是大刘在三体里面设计的这么一个故事,非常有意思。为什么三体星人要入侵地球呢?很简单,因为他们经常被毁灭。叶文洁是三体里面的一个主角,收到了三体星的信号,而且她还回了,因为她对地球人不信任,对地球失去信心了,她发现三体星人的文明比我们更先进,所以她就在地球发起了一个组织,三体组织,是干什么的呢?其实就是希望三体星入侵地球,取代人类的统治地位,因为三体星人的文明更先进,说不定道德也比地球人更高,它是这样的。

我们回到三体,三体星人为了逃避不断发生的灾难,要入侵地球。这个灾难的源头就是三颗恒星运行的不规律,他们有三个太阳,就像我们的古代传说一样有九个太阳,被羿给射掉了八个。他们有三颗,大

家经常发现一颗太阳会突然靠近他们,或者是两颗太阳突然靠近他们,甚至是三颗太阳同时靠近他们,那就完全把这个行星烤化了,更不要说整个文明了。

其实我要指出这一点,非常重要的一点,物理学,刘慈欣的设定没有问题,三颗恒星如果形成了三星系统,会出现这种非常不规律的变化,而且在银河系里面。三星系统也占了千分之几,并不很少,所以挺多。刘慈欣的设定是没错,但是他在书里写了一个东西有点问题。他说这个三体星其实就是靠我们最近的恒星,那个恒星叫比邻星。确实是靠我们最近的恒星和另外两个恒星形成了三星系统。为什么说大刘的设定有问题呢,其实他后来也发现了问题。这个问题还蛮大,他说离我们最近的三星系统大约有4.2光年。换句话说光从那边发出到我们这边来,已经是4.2年前发出的,非常遥远。比如说太阳发出的光,其实你是看到的光,是8分钟之前来的。8分钟和4.2年比,那是少很多。光跑8分钟跑了多远?1.5亿公里。你可以换算一下跑4.2年得跑多少亿公里,所以非常遥远。

但是尽管遥远,它也是距离我们最近的三颗恒星,其中两颗恒星我们古代人已经知道了,一个叫南门A,一个叫南门B,就是南门星。我们中国人都知道有南门星。而比邻星是非常非常小的一个恒星,肉眼看不到。一百年前被欧洲的一个天文学家用望远镜发现了,一测,也是离我们大约有4.2光年。所以就推测这颗比邻星是离我们最近的一

个恒星,是跟南门A和南门B形成一个三星系统。

确实是存在这么一个三星系统,所以刘慈欣拿来作为他的设定,三体人就在那。但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呢?其实这三个系统,在我看来还是比较稳定的,为什么比较稳定呢?首先我们知道,两颗恒星互相绕着转是稳定的,这就有点像地球绕着太阳转一样,只不过是地球比太阳的质量小很多,体积是小了一百万倍。所以基本上是地球绕着太阳转,因为地球的质量不大影响到太阳的质量,太阳太大了。那两个南门A 和南门B的质量是差别不大,所以他们互相绕着转。换句话说,用我们物理学的术语是绕着他们的质心在转,但是是有规律的。加上比邻星,是不是会形成刚才我们说的没有规律的运动呢?不是的。因为比邻星离这两个星比较远,因此对他们之间相互绕着转影响不大。应该这么看,我觉得是南门A和B相互绕着转,然后比邻星绕着他们转。所以从更长的时间来看,应当是一个不可预测的系统,但是比较短的尺度看是可以预测的。就像月亮、地球、太阳,其实也是一个三星系统。我们能不能说月亮、地球和太阳是不可预测的?我们不能说,只是说在更长的,也可能是上亿年,或者是数十亿年的尺度上说,是不可预测的。但是在一个世纪,甚至几十万年,都是可以预测的。所以我们人类一直活的挺好的,没有因为三星系统而混乱。虽然那个三星不一样,是两颗恒星靠的近,互相绕着转,另外一颗小的比邻星绕着他们转,而且很明显比邻星绕着他们转的周期非常长,我估计得有上千万光年到上亿年。大概距离是0.2光年,8光分是1.5亿公里,

0.2光年是非常遥远的。所以估计得上千万光年绕着转。因此至少在上亿年的尺度上是不会发生紊乱现象。上亿年的尺度上不会发生紊乱现象我觉得三体星人会活的挺好的。这是关于三体设定的物理学知识介绍。

下面一段我们讲讲《三体中的物理学》里面三维人进入高维空间会发生什么事情,这是第14章,三维人进入四维空间发生什么。

这件事是三体中一段非常有趣的故事产生出来的,就是讲万有引力号,第二批比较先进的星舰来追击另外一个逃亡的星舰蓝色空间号。蓝色空间号是人类第一批星舰被三体人剩下的所剩无几的星舰之。他们认为人类在地球已经没有希望了,所以就向外面逃亡。在逃亡的过程中,他们消灭了另外自己的同一个舰队里面的星舰,叫量子号。为什么要消灭呢?是因为觉得如果向外太空逃亡,可能他们星舰上所含的资源不够,包括能源、燃料、食物之类的。其实在他们消灭量子号的时候,量子号同时也想消灭他们,他们的想法是一样的。消灭对方然后把对方的燃料和生活用品都拿过来。

因为他们不知道后来地球人发现了罗辑,发现了黑暗森林法则,跟三体人进入了一个短暂的和平时期,威慑时代,他们不知道,他们就逃。但是对于地球人来看,他们就犯了反人类罪行,可是对于蓝色空间号,他们认为我们是一个新的人种诞生了,这个人种为了活命不择手段,

包括干掉同类,拿到他们的资源。所以地球人后来由于新的技术的发展,又建造了第二批舰队,这第二批舰队的航速更高,远远超过第一批舰队,是光速的百分之几。其中追击蓝色空间号的叫万有引力号。追击了大约有50年,终于快追到了。为什么说人类可以在一个星舰上生活50年呢?因为大部分人一直在冰冻状态,冷冻起来了。可能只有百分之几的人在工作,他们轮换工作,百分之几人的工作三两年,然后也去冬眠了,再唤醒两三个人再工作。

但是当万有引力号追蓝色空间号,他们之间只有一个天文单位的时候,一个天文单位是什么呢?就是地球到太阳的距离,大概是1.5亿公里。一个天文单位的时候,他们就开始唤醒了所有的人,认为战争要一触即发了。如果是星舰以光速运动,8分钟左右就到了,当然星舰没有那么高,是光速的百分之几,那也不过是8分再乘上几十。换句话说也就是几个小时就追到了,所以他们就唤醒了所有的人。但他们突然发现本来护卫他们的三体星人的水滴突然失灵了。原来发生了一个非常离奇的事情,就是蓝色空间号和万有引力号进入了一个四维空间的碎片。

就是宇宙里面的空间不完全是三维的,我们知道三维是什么意思,就是上下前后左右,用三个坐标来描述。他们进入了一个四维的碎片,四维就比三维还高出一维,就相当于三维比两维高出一维一样,一个立方体比一张纸要多一维,一张纸张只有上下和左右,我们高出一维,

还有一个前后。我不知道怎么来形容四维,可能除了上下左右前后还有一个。我们三维空间放在四维空间里,就像一张纸放在我们的空间里一样。突然蓝色空间号和万有引力号都进了四维空间的碎片。就相当于一个蚂蚁在纸上爬,我们可以用手把它提到第三维里面。所以就发生了这么一个奇怪的事情,蓝色空间号知道进入了四维空间,万有引力号不知道。所以他们就相当于通过了第四维,然后抄近路把水滴给干掉了,他们又抄近路占有了万有引力号。因为蓝色空间号上的人数是他们的十倍,有一千多人,而万有引力号只有一百多人,而且他们根本不知道存在着这个四维空间,就突然被占领了。

我们回过头来看,四维碎片的事是怎么回事儿。我们读刘慈欣的小说觉得很正常嘛,就像爬在纸上的蚂蚁,你用手把它提出来,放到高于纸面一样的第三维空间一样,这很正常,刘慈欣也觉得很正常,但这个物理上是有缺陷的。

我的结论是,如果真的三维人坐着星舰驶到一个四维空间的碎片,他要胆敢爬到四维空间里去,他会立刻毁灭,爆炸或者什么样。用我们的成语讲就是灰飞烟灭。为什么会灰飞烟灭呢?他跟蚂蚁从纸面上拿起来不一样,因为蚂蚁在纸面上所体会的物理学规律和离开纸面体会到的物理学规律是一样的。但是三维空间的人体会到的物理学的规律和四维空间的物理学规律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三维的人之所以生存要依赖于三维物理学规律。到了四维里面,物理学规律变了,那么三

维人就没有办法生存了。我就讲讲为什么没有办法生存。

我们知道,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使得人类得以生存,首先存在原子和分子。原子就是电子绕着原子核在运动,形成了一个稳定的系统,然后原子之间再相互吸引,再形成分子,等等,组成了我们人体。原子之所以存在,依赖于一个非常重要的规律,就是说,电子和原子核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库仑力,库仑力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他们的吸引力是跟距离平方成反比的。而且我们可以证明,只有当库仑力成立的时候,原子才是稳定的,如果不是和距离平方成反比,比如说和距离的三次方成反比,或者是和距离四次方成反比,这个原子系统都是不稳定的。

换句话说,我们非常幸运,在这个世界,库仑力是成立的。但是非常遗憾,库仑力到了四维就变成了和距离的立方成反比,R的立方成反比,如果把我们身体的原子突然放到四维里面,这个原子核和电子之间的吸引力突然变成R的三次方了,马上就崩溃了,原子都崩溃了,那人的整个身体都崩溃了。

我们回过头来再讲讲,为什么说库仑力在三维空间里面跟距离平方成反比,而在四维空间里面是跟距离立方成反比,非常简单,我们想想能量是守恒的,你比如说一个灯泡发出的光,比如说40瓦,是每秒钟它的功率是40个焦耳,这个是不会变的。所以你离这个灯泡越远,

你会感到光越弱,因为它散布的球面就更大,它总的球面上所受的功率是每秒钟40焦耳,你离它很远,它的球面变的更大了,所以你看到的,你的眼睛接收到的是有限的光,有限的面积,因此你看到的灯泡就弱,而这个弱是跟距离有个关系,就是跟距离平方成反比。原因很简单,这个球面是跟距离平方成反比的。因此你单位面积里面接受的光一定是跟距离平方成反比的。库仑力也是这么一个道理,他虽然不是能量守恒,但道理是类似的。

那么到了四维会怎么样呢?同样的灯泡你让它发光,这个时候包着灯泡的球面就不再是两维的球面了,因为它在四维空间里面,它的球面就变成三维了。因此根据能量守恒,它的灯泡发出的光的强度,是跟三维球面的体积有关的。而三维球面的体积是跟距离的立方成正比,因为它是三维的,它是立方。所以如果你在四维里面用眼睛看一个灯泡,你看到的这个亮度是跟距离的立方成反比,同样在四维空间里面,库仑力也是跟距离的立方成反比。所以我们就回到前面的话题,如果把我们身体的原子放到四维空间里,他们之间的关系是跟距离的立方成反比,然后根据我们的物理学,你可以很快的解这个方程,这个是不稳定的,马上就崩溃。所以三维人是没有办法进入四维的。这个是跟我们的直觉完全相反的。它和纸上的蚂蚁不一样,因为蚂蚁尽管在纸上爬,它的规律还是三维的,它的身体里面分子原子还是三维的,所以你把它提到三维里,它不会发生变化。

今天就跟大家聊这么些,以后有机会和大家再聊,我有可能在我的公众号上会继续谈一些和科幻相关的物理学问题,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公众号,我的公众号叫淼叔。谢谢大家。

撰稿:李淼

讲述:李淼

生活中的社会心理学应用

生活中的社会心理学应用 自从学习了社会心理学这门课程之后,我发现原来社会心理学真的是一门非常有用的学科,它涉及到我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我们其实可以在很多时候运用到这门学科的知识,通过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的处理一些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一些事情的处理,可以很理智的看清楚所发生的事情,并且可以很好的控制自己的行为。通过这些方法,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更加的精彩。我们可以通过做好以下几个方面来使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精彩,不让自己的生活中有太多遗憾: 首先,在为人处世方面,在这方面我们可以由几个方面入手,我知道心理学上有一个登门槛效应,它主要是讲在与人相处的时候,如果你想要与一个不太熟识的人做朋友,那么最好就是先请他帮一个小忙,因为这样会增加他对你的好感度。其实并不是说请别人帮忙就代表真的是很有必要,最主要的还是在与他人共事的时候逐渐的使得双方都对对方有所了解。而且在对方看来他也不会无缘无故的帮你,为了获得认知的平衡,他就想一些理由来说服自己你是一个很值得帮助的人,比如你这个人是很善良的,我应该帮助你等等,来获得内心的平衡。 在另外一方面,我们可以在与人相处的时候找一些对方感兴趣的话题来聊,这样可以让对方觉得我们有共同的话题,你们之间存在着共同点,这样就会让对方产生一种惺惺相惜的感觉来,在不知不觉中就把我们的关系拉近了。这就是人际关系中的相近原理。 同时,如果可以的话,在同别人聊天的时候,最好是适当的自我暴露一下,把一些自己的事情说给对方听,这样就可以让对方获得一种满足,使得他认为自己在你的心目中是有地位的,可以分享你的故事。相应的,他也会在心里觉得你也是值得信任的人,从而把自己的一些故事跟你分享,大家的关系就是从这种互动中改善彼此的关系。 再有就是如果别人要求你做一些事,千万别先忙着答应,把它先推掉,比如告诉对方现在你没时间,很忙,然后过一段时间再答应他,这样,在对方的心目中,你竟然在自己很忙的时候还帮他的忙,从而在他的心目中会觉得你是个很不错的,值得相交的朋友。 其次,我们可以利用社会心理学,改善我们自身的一些缺点,比如说偏见吧,我们人类大多数情况是在自己不充分了解或不正确的信息为依据而产生了对某人、某团体或某事物的一种片面乃至错误的看法和态度。但是通过社会心理学,我们可以了解到偏见来自于态度,偏见与我们的认知是有着比较刻板的印象。我们很多时候是在不经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而是道听途说的听到某些人或者某些事

社会学视野中的白领阶层

第29卷第12期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V ol.29 No.12 2008年12月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Dec.2008 社会学视野中的白领阶层 郑锐 (湖南师范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 社会学系,湖南 长沙 410081) 摘要:白领阶层虽然已为众多研究者们所瞩目,但学术界至今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仍然是一种众说纷纭的局面。文章分析了西方白领阶层研究的历史和中国白领阶层的发展。从社会学视角来看,白领阶层是一个其成员具有中高等教育程度、拥有专业性和脑力劳动性的职业,形成了独特生活方式(或品味)、具有较高的社会声望,收入水平在特定社区内处于当地中等层次的社会群体。 关键词:社会学;白领阶层;职业性质 中图分类号:C9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219(2008)11-0157-04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鼓励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人们对新的社会阶层更加关注,白领阶层作为“新的社会阶层”的构成部分,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白领”一词起源西方。20世纪40年代以后,随着主要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的完成,资本主义社会向着以工业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为标志的“管理社会”转变。伴随着这一转变,出现了一个不具有资本所有权但却有管理权的管理阶层,和一个由技术人员、办公室工作人员以及一般行政人员、宣传专家等薪金雇员所构成的专业技术群体。这些职业人员不同于老式中产阶级:小农场主、店主和小企业主,美国社会学家莱特?米尔斯在1951年所著的《白领:美国的中产阶级》一书中,将其称为“新中产阶级”或“白领”。米尔斯分别就白领的经济地位、社会声望、权力地位进行了分别描述:就财产而言,白领雇员的地位和雇佣劳动者相当;就职业收入而言,他们“大致处在中间位置”;从事白领职业的人要求获得高于雇佣劳动者的声望,在美国全国范围内,即使低等白领雇员的大多数也依旧享有中等的声望;在工作过程中,白领职业者行使着一种派生性的权力[1](P57-P59)。米尔斯指的“白领”阶层涵盖了很广的范围,白领职业者在现代美国社会中的生产部门、服务部门、分配业、协调业中都有分布,同时,白领行业本身在增长,而且在每一行业内部白领职业也在增长。在美国的现代职业中增长最快的是白领阶层。构成美国白领阶层中最大的三个职业群体分别是学校教师、商店内外部的推销人员和各式各样的办公人员。这三者形成了美国白领人群的主体。在19世纪50年代,白领职业已经覆盖了美国中产阶级总体的一半以上[1](P50-P51)。同时,米尔斯认为在白领世界中是分层次的:那些年老的工业收稿日期:2008-10-10 作者简介:郑锐(1978-),男,湖南永州人,湖南师范大学社会学系硕士研究生。 界巨子将日常工作移交给了企业的经理们,这些经理们在顶层,这些顶层的管理者对不同层次中的中层管理者发号施令,其中包括商店的接待人员、工薪领班、州或联邦政府雇佣的农业和家政顾问、联邦调查员,以及受过法律训练的警方调查员[1](P1)。他在书中比较系统地阐述了“白领”这一社会阶层的特征:1.依附于庞大机构,专事非直接生产性的行政管理工作与技术服务;2.无固定私产,不对服务机构拥有财产分配权,较难以资产论之;3.靠知识与技术谋生,领取较稳定且丰厚的年薪或月俸;4.思想保守,生活机械单调,缺乏革命热情,但为维持其体面与其地位相称的形象而拒绝流俗和粗鄙的大众趣味[2](P90-111)。根据1982年出版的New Coolins Concise English Dictionary中词条的界定:“白领”是指在办公室中从事非体力劳动、按月领取报酬、具有专业性职业的工作人员(nonmanual and usually salaried workers employed in professional and clerical occupations.)[3](P1345)。 我们不难发现,西方“白领”首先是职业具有专业性特点的脑力劳动者;其次,具有较高的社会声望;再次,收入水平在特定的社区内处于当地收入水平的中等层次。 “白领”,这一名词在中国大陆的走红与1987年米尔斯的著作《白领:美国的中产阶层》以中文版本的出版有着一定的关系。改革开放为中国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一些变化,许多新兴行业的兴起造就了社会变迁时期新群体的出现,“白领”为这些群体提供了一个现成的身份坐标[4](P261)。 伴随改革开放的深入,在社会生活宏观和微观的变化背景下,西方“白领”的生活方式在中国城市得到传播和产生影响。正如米尔斯曾感叹20世纪由于白领大众化的生活方式,白领已经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气息和人生体验一样,在现实中,中国白领阶层正在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方式。 中国学术界对于“白领”概念的界定处于一种模糊的状态,各有其说,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主张[5](P125-P127):(一)以不同的劳动方式所做的界定。“白领”是脑力劳动 157

社会学与日常生活

社会学与日常生活 1.联系具体例子谈谈高科技对我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高科技提高了人们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高科技产品使用的社会化成为现代社会生活的一道风景线,人们的衣食住行无不与高科技密切相关,高科技产品已逐渐应用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现代人类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飞机、汽车、轮船等交通工具,大大提高了运行的速度,使人们不仅旅途舒适,而且节约了许多宝贵的时间;电视、音响、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等高科技家用电器的使用,满足了生活的需要,提高了现代人家庭生活的质量;移动电话的推广应用,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加强了人员之间的沟通交流,方便人与之间的联系,提高了办事效率;多媒体教学是课堂教学更具直观性、形象化,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效果;电脑、因特网的使用,使远程教育成为现实,既方便了人们对知识的学习,使之“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便于更迅速的了解社会信息。借助于高科技电影、电视制作技术日臻完善,人类能够拍摄出可视性更强的影视片。可以说,高科技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 高科技极大地开阔了人类的视野和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水平。正如伟大导师恩格斯指出:日益发展的工业使一切传统的关系革命化,而这种革命化,又促使头脑革命化。高科技是人类对自然规律认识的成果,同时也是人类创造性思维的最高成就。人类借助高科技仪器设备,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上更精确认识自然界,进一步扩大人类的认识视野,把握自然界的客观规律,造福于人类。例如,大型射电天文望远镜的研制成功,可以使人们看到几十亿光年乃至更遥远的太空,从而为探索人类所不知的太空的奥秘提供了方便。高科技的广泛使用,必然会对人们的观念和生活习惯产生不可估量的深刻影响,从而加速社会发展的进程。 然而,正如一切事物一样,高科技也是一把双刃剑。在人们为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欣喜之余,又经历着科技发展带给人类生活的各种危害甚至是灾难。例如我们日常所使用的电池。以前没有电池的时候,电不能随身携带,或多或少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不便。有了电池之后,电则可以随身携带,对我们的生活起了很大的帮助。但是,废电池如果不经过处理,随意丢弃到大自然的话,则会对大自然起到非常大的危害。以前没有塑料袋的时候,人们买菜、买东西时只能用篮子装菜,很麻烦,也不方便。自从有了塑料袋后,人们买菜、买东西的时候就方便多了。但是,人们在使用塑料袋的同时,有没有想过它的危害呢?是的,可降解的塑料袋经过专门的处理,并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那不可降解的塑料袋呢?

科幻中的物理学答案

1 【单选题】关于化学能的说法错误是 A、原子与原子之间的反应能量 B、原子与分子之间反应能量 C、分子与分子之间反应能量 D、电子与电子之间反应能量 我的答案:D 得分: 25.0分 2 【单选题】爱因斯坦的质能公式告诉我们 A、质量可以转换为能量 B、能量是质量的一半 C、能量与质量平方成正比 D、能量与速度成正比 我的答案:A 得分: 25.0分 1 【单选题】如果航天飞机重50吨需要 A、1万加仑汽油 B、1.5万加仑 C、2万加仑 D、5万加仑 我的答案:B 得分: 25.0分 2 【单选题】十万分之一克物质大约相当于 A、一万亿焦耳 B、一亿焦耳 C、一千万焦耳 D、一百万焦耳 我的答案:A 得分: 25.0分 1 【单选题】我们人类现在是 A、一类文明 B、0.7类文明 C、二类文明 D、三类文明 我的答案:B 得分: 33.3分 2 【单选题】工业革命前人类主要消耗的能源是 A、人力和畜力 B、煤炭 C、电力

D、水力 我的答案:A 得分: 33.3分 1 【单选题】熵是物理学家在 A、二十世纪初发现的 B、十八世纪发现的 C、牛顿发现的 D、十九世纪发现的 我的答案:D 得分: 33.3分 2 【单选题】热量会 A、与熵无关 B、增加熵 C、从温度低的地方向温度高的地方传 D、减少熵 我的答案:B 得分: 33.3分 1 【单选题】熵与什么成正比 A、系统所占的体积 B、系统的温度 C、系统相空间体积的对数 D、系统的压强 我的答案:C 得分: 25.0分 2 【单选题】最先发现熵的微观定义的是 A、克劳休斯 B、玻尔兹曼 C、普朗克 D、爱因斯坦 我的答案:B 得分: 25.0分 1 【单选题】一个人的大脑的熵 A、随着时间增大 B、随着时间减少 C、不随时间变化 D、与信息量成正比 我的答案:A 得分: 0.0分 2

(沪)一篇现代文(一)1《社会学视野中的游戏与社会》(学生、教师版)

(沪)一篇现代文(一)1《社会学视野中的游戏与社会》(学生版)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 社会学视野中的游戏与社会 王水雄 ①网络空间因“网络游戏”而进一步拓展,人类“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基本格局随之而变,“游戏”越来越多地紧密地介入其中,形成“个人—游戏—社会”的关系链条,充实乃至部分替代传统的“个人—组织—社会”关系格局。人类生活呈现出“游戏的社会化”和“社会的游戏化”这样两种相向而行的过程,在这里,游戏与娱乐、生存、生活乃至劳动的场景 彼此镶嵌 ..在一起。 ②“游戏的社会化”是指基于快捷的网络信息传播能力,过去只有“相聚”在特定时空中才能玩的游戏,现在可在远隔重洋的两人、数人乃至成百上千人之间玩起来这样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或通过游戏平台内置的系统,或通过社会生活中广泛使用的通信工具或软件加以沟通联系,甚至在不限于户内的特定空间中通过肢体动作进行虚拟的“身体接触”“仪式互动”,使得个人、游戏与社会之间通过现实与网络空间的交融与渗透。 ③“社会的游戏化”指基于互联网平台、智能携带或穿戴式设备,人们的日常活动信息被多媒体化,更容易被“看见”,被相互比较,进而被纳入仪式性、比赛性或玩闹性表达和活动之中的过程。该过程能使相关社会成员在心理上形成一定程度的比赛感、紧张感。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是“微信运动”,在腾讯开发的类似计步数据库的公众账号中,用户通过关注微信运动公众号查看自己每天行走的步数,也可以和其他用户进行运动量的PK或点赞。 ④这两个日益明显的过程表明“游戏化社会”正在来临。其包含的特征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许多涉及生存与发展的选择性、匹配性事务甚至劳动,被设置得像玩游戏一样。这样可减少事情原本具有的“神秘性”,增加公开性。第二,因“玩家”置身其中的“游戏”多元化,会出现文化多元化。为了避免无谓的争端,“游戏”规则要“回归常识”。第三,在“游戏化”了的“社会”里,人们仍然需以肉身存在,仍然共享同一个时空结构。因此,人类“大游戏”的底色(比如“和平”“发展”等主题)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⑤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技术力量让“游戏”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在网络时代,“玩家”越来越能克服台式电脑对“游戏”的束缚,“网络游戏”必将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现在所谓“宅”的含义将来很难再与“网络游戏”画上等号。可以预期,5G技术可能影响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新型游

智慧树知到《生活中的社会学》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生活中的社会学》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 1、社会学产生的直接根源和关键因素是(??) 自然科学的发展 社会变革的需要 社会经验研究的积累 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 答案: 社会变革的需要 2、以问题表格形式向被调查者收集相关资料的定量研究方法被称为(? ?) 问卷调查 社会实验 实地研究 介入性研究 答案: 问卷调查 3、强调新临其境,融入社会,“打成一片”的社会学研究资料的收集方法是(??) 问卷调查 实地研究 社会实验方法 定性分析 答案: 实地研究 4、“社会学旨在理解和洞察人类行为的社会意义”,这一说法属于以下哪一流派的观点(??) 社会结构说 社会关系说 社会行动说 社会变迁说

答案: 社会行动说 5、社会学恢复重建后,费孝通说:“我认为社会学最根本的任务是要解决一个生活在社会里的人,怎样学会做人的问题。”这是指社会学的(??) 研究功能 教育功能 社会管理功能 社会批评功能 答案: 教育功能 6、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产生于十九世纪末。 对 错 答案: 错 7、涂尔干认为,社会学研究的对象是社会问题。 对 错 答案: 错 8、社会学的想象力是米尔斯提出来的分析社会的视角。 对 错 答案: 对 第二章 1、“culture”在英语中最初的意思是什么?(? ?) 文化 耕耘 培养

修养 答案: 培养 2、非物质文化是“被各种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 ?)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实践 表演 表现形式 知识体系 E:技能 答案: 实践 ,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技能 3、规范是价值观的具体表现,如(??)等。 道德 习惯 习俗 法律 答案: 道德,习俗,法律 4、下列选项中属于反文化的主要有((??)) 强迫消费 被动观察 极端的将来取向 嬉皮文化 答案: 强迫消费 ,被动观察,极端的将来取向 5、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大众传媒是最重要的社会化主体。 对 错 答案: 对

社会学视角下的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浅析

社会学视角下的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浅析 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生活都生活在人际关系网中,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都依存于人际交往。人际关系的好坏往往是一个人心理健康水平、社会适应能力的综合体现。大学生处于一种渴求交往、渴求理解的心理发展时期,交往能力越来越成为其心目中衡量个人能力的重要标准。他们开始尝试独立的人际交往,并有意识地发展交际能力。可是,有很多的大学生不能处理好人际关系,存在各种各样的交际问题。不良认知、情绪及人格等心理因素,都不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而人际关系不好,又会进一步导致原有心理问题的加重或产生新的心理问题。培养良好的人际效能力,不仅是大学生活的需要,更是将来适应社会的需要。 2013年复旦大学医学院2010级硕士研究生黄洋惨遭室友投毒,于4月16日下午 经抢救无效在医院不幸去世。这起校园投毒案的发生再次让我们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上。对于正在学习、成长中的大学生来说,人际交往是生活的基本内容之一。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老乡之间、室友之间、个人与班级以及和学校之间等错综复杂的社会交往,构成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网络系统。但现在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紧张,宿舍关系不好引发的恶性事件时有发生:1995年 清华大学化学系女生朱令被用铊盐投毒;2004年,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杀害寝室4名同学;2011年,中南大学一男学生持刀将该校一女生杀死,随后自杀……综上几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现在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并不乐观,不管是嫉妒,还是 仇恨,去杀害自己的同学,这无疑是社会责任,是我们教育的失败。 为了使大学生能更好的处理人家关系,下面我们从社会学的几个角度来分析目前的大学生人际关系。首先,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导致学生难以确立相对稳定的价值观念。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竞争机制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大学扩招,并且提前进入社会,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当代大学生身处东西方价值观并存互相冲突的复杂环境中,各种外来思潮的涌入,直接影响大学生的价值选择。其次,相关制度改革的不完善导致学生无法获得相对平等的教育权利,社会分层阻碍了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发展。社会分层的根源在于社会不平等、稀缺的普遍存在,使人们对社会性资源的占有不可能是均等的,因而人们的社会地位总是存在不同的高低层次。社会分层作为最重要的社会不平等的表现方式,已经成为社会的一种存在状态。大学校园中的社会分层主要是指由于家庭、经济、文化等背景因素的介入使得大学生群体的生存状态与心理状态产生差异与分化的现象。我国的大学教育逐步由精英教育转入大众教育,作为大学的主体大学生源于中国社会不同阶层,他们的生活方式选择和生存状态差异是家庭阶层的直观影射。来自社会不同阶层的大学生在角色转换的过程中,将经历生活方式的转型乃至阶层的转换。原有家庭背景和经济状况的巨大差距,使得进入同一学校的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显示出不同的表现,大学生人际关系有了新的特点。还有,相关教育真空导致学生心理素质得不到充分发展。尽管社会的急剧变化确实冲击着大学生的精神家园,但内因才是事物变化的根源,有人说没有失败的学生只有失败的教育是颇有道理。大学生需要受到的教育并不只是知识教育,更重要的还有人格教育。目前来看,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仍是看重学生成绩是否优秀,能否发表论文,最后能否找到工作等,对大学生的心理辅导还比较薄弱。 每个成长中的大学生,都希望自己生活在良好的人际关系气氛中,如何提高个人的人际魅力,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状态,这是每个大学生值得思考的问题。良好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在社会交往实践中学习,锻炼和提高。所以大学生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要遵从一定的原则,真诚待人。和身边的人相处,要正直、平等和诚信,营造互帮互学、团结友爱、和睦相处的人际关系氛围。决不能搞拉帮结派,酒肉朋友,无原则、不健康的人际交往。在与人交往时,一方面要真诚待人,既不当面奉承人,也不在背后诽谤人,要做到肝胆相照,襟怀坦荡。另一方面,言必行,行必果,承诺事情要尽量做到,这样才能赢得别人的拥戴,彼此建立深厚的友谊。同时要学会宽容、换位思考,在交往中注意互补互

社会学与日常生活

社会学与日常生活 1.“社会学是什么?”主要谈及了社会学对个人以及对社会的作用。请阐述学习社会学对个体而言有哪些作用? 最感官的认识:社会学是处理两个以上的社会场合的知识体系。 最职业的认识:社会学是处理关键数据并生出关键信息的技术体系。 最学术取向的回答:社会学是一个理性的人提出任何问题的“全能巫师”。 最具亲和力的回答:社会学能帮助大家理解自己所处的结构性位置,并由此获得的行动自由。 理论方面:1、学习社会学可以了解社会现象是什么(描述)、为什么(解释)、将来怎样变化(预测)。2、社会学通过提供社会学的视角社会学的方法,帮助人们获得新的社会学知识。帮助人们树立科学的社会观,为人们最终选择“应该怎么样”提供理论上的帮助。 实践方面:社会学在帮助人们掌握科学的社会知识的基础上,进而帮助人们在维护和改善现存社会结构、社会制度,改革不利社会发展的社会体制方面避免盲目性,增强自觉性,使自己的社会行动更加合理,更加符合规律性。 2.什么是社会群体?简要阐述初级社会群体的功能? 社会群体是人类的基本活动方式之一,而社会组织是比较高级的群体形式。社会群体是指通过一定的社会互动和社会关系结合起来并共同活动的人群集合体。社会群体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之一。 正功能: 一、承担着社会化的任务。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看,一是初级群体是人们进行社会化的最基本的条件,提供人们社会生活的最基本的环境。二是初级群体是个人走入社会的桥梁。个人无论是生理成长、心理发展,还是生活技能的学习和积累,都要紧密地依靠初级群体。他们在这个群体中做好了进入社会,适应社会的准备。 二、满足人们的情感需要。随着社会的分工发展,初级群体在历史上承担过的许多功能都已经逐渐地在向专门化的社会组织转移。但是,在现代社会的转型中,人们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社会以及其他方面的压力和紧张,人们的情感需求、心理需求有增无减,只有初级群体仍然可以满足人们的这种需要。 三、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稳定社会的功能。一方面,初级群体既是整个大社会的缩影,也是组成大社会的细胞,是社会的最基本的单位。它是否能够健康、稳定的存在和发展,关系到整个社会的运行发展。另一方面,社会文化就是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保存并传递给社会成员的,并逐渐转化为社会成员的行为准则,使社会得到有效的控制。 负功能: 一、从微观心理角度看,初级群体可能压抑个性的形成和个人积极性的发挥,限制个人的社会发展。这主要表现在个人愿望与群体规范之间的协调和矛盾上。二、从宏观结构角度看,正规组织中初级群体的存在,有可能干扰正式组织关系,

游乐园中的物理学分析

对“游乐场中的物理学” 课题的探讨与研究 课题组成员: 年级专业班级: 结题时间:

一、过山车 过山车是一项富有刺激性的娱乐工具。那种风驰电掣、有惊无险的快感令不少人着迷。如果你对物理学感兴趣的话,那么在乘坐过山车的过程中不仅能够体验到冒险的快感,还有助于理解力学定律。实际上,过山车的运动包含了许多物理学原理,人们在设计过山车时巧妙地运用了这些原理。如果能亲身体验一下由能量守恒、加速度和力交织在一起产生的效果,那感觉真是妙不可言。这次同物理学打交道不用动脑子,只要收紧你的腹肌,保护好肠胃就行了。当然,如果你受身体条件和心理承受能力的限制,无法亲身体验过山车带来的种种感受,你不妨站在一旁仔细观察过山车的运动和乘坐者的反应。 在刚刚开始时,过山车的小列车是依靠一个机械装置的推力推上最高点的,但在第一次下行后,就再也没有任何装置为它提供动力了。事实上,从这时起,带动它沿轨道行驶的唯一的“发动机”将是引力势能,即由势能转化为动能、又由动能转化为引力势能这样一种不断转化的过程构成的。 第一种能,即引力势能是物体因其所处位置而自身拥有的能量,它是由于物体和地球的引力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对过

山车来说,它的势能在处于最高点时达到了最大值,也就是当它爬升到“山丘”的顶峰时最大。当过山车开始下降时,它的势能就不断地减少(因为高度下降了),但能量不会消失,而是转化成了动能,也就是运动的能量。不过,在能量的转化过程中,由于过山车的车轮与轨道的摩擦而产生了热量,从而损耗了少量的机械能(动能和势能)。这就是为什么在设计中随后的小山丘比开始时的小山丘略矮一点的原因。 过山车最后一节小车厢里是过山车赠送给勇敢的乘客最为刺激的礼物。事实上,下降的感受在过山车的尾部车厢最为强烈。因为最后一节车厢通过最高点时的速度比过山车头部的车厢要快,这是由于引力作用于过山车中部的质量中心的缘故。这样,乘坐在最后一节车厢的人就能够快速地达到和跨越最高点,从而就会产生一种要被抛离的感觉,因为质量中心正在加速向。尾部车厢的车轮是牢固地扣在轨道上的,否则在到达顶峰附近时,小车厢就可能脱轨飞出去。 车头部的车厢情况就不同了,它的质量中心在“身后”,在短时间内,它虽然处在下降的状态,但是它要“等待”质量中心越过高点被引力推动。 过山车的竖直立环是一种离心机装置,当列车接近回环时,乘客的惯性速度笔直地指向前方。但车厢一直沿轨道行进,使乘客的身体无法按直线运动。于是重力推着乘客离开车厢的地板,而惯性则将乘客向地板方向挤压。乘客本身的外向惯性产生惯性

社会学视野中的司法(读书笔记)

社会学视野中的司法 纯粹法学理论、纯粹社会学 纯粹法社会学 法社会学,专注于研究法律的效能,将法律现实与某种标准进行比较。总会发现在标准与现实、理论上的法律与实施的法律之间存在着差距,因此法律程序总是不断地表现出低效能而需要改革。 法律随地点的不同而不同,但无论何处都遵从于同一个主题,即社会空间的结构。 一、案件社会学 1、观点:法律原则本身不足以预测或解释案件是如何处理的。 论证:无数研究表明法律上相同的案件—关于同样的问题,拥有不同的证据支持,常常的得到不同的处理。换句话说,法律是可变的。它因案件的不同而不同。它是因情况而定的。总之它是相对的。(刑事案件、民事案件都存在类似的情况)。 那么究竟什么可以很好地预测或解释案件呢? 1、观点:每一个案件的社会结构可以预测和解释案件的处理方法。 论证:研究发现每一个案件有其社会特征,谁控告谁?谁处理这一个案件?还有谁与这个案件有关系?这些人的社会性质则决定了案件的社会结构。双方或多方当事人的社会关系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案件的走向趋势。很多案件情况类似,适用法律相同,但是判决却很不一样,仔细观察这些案件,会发现他们仅仅区别于当事人的关系不同。因此认为案件的社会结构对于案件处理方法的预测和解释起到着关键作用。

二、法律量的变化 案件的社会结构与每一项法律行为都有关系,而这些法律行为对于案件的影响,我们可称之为“法律量的变化”。 所谓的法律量,是指施加于个人或群体的政府权威的数量。针对被告的每一项法律行动是案件所引起的法律总量的一个增量。(可以理解为正式的起诉、控方或原告的胜诉、对被告的惩处) 1、对手效应(谁告谁) 列举两个因素:两造的社会地位、两造的亲密程度。 两造的社会地位: 模式一:同等地位的人之间的侵犯(a低犯低、b高犯高) 模式二:不同地位的人之间的侵犯(a低犯高、b高犯低) 两造的亲密程度:“引起法律量的不同” 2、律师效应 律师虽然降低了许多案件打官司的可能性,但在其他一些情况下他们的作用下恰好相反。“引起法律量的不同” 3、第三方效应 法官等人、权威性、其自身的社会特征 需要注意的是权威性不是完全来自于社会地位,而是从第三方与对立双方的关系中产生的。 第三方与对立双方的距离越远,案件的解决越容易越具有权威性。 4、讲话的方式 证人的叙述方式、以一种社会地位高的人的方式作证,可以提高他们在法庭上的

社会实例:生活中的不文明现象

生活中的不文明现象 关注公交车上不文明现象 公交车是城市的一个窗口,小小的公交车厢就犹如社会的缩影。都说,到一个城市,要看它的文明程度就看那里的公交车。的确,市民乘车时的一言一行,不仅体现了个人的素质,更代表了一个城市的形象。最近一段时间,记者上下班,或是外出办事,经常乘坐公交车,通过仔细观察,发现公交上车存在一些不文明现象,让人感到非常遗憾。 现象一:公交车上吃东西,破坏公共环境卫生。公交车厢是大家的公共环境,由于一些乘客随地乱扔、乱吐,形象极为不雅,也为公交车厢和站台的保洁工作增加了不少难度。 在一次中午乘公交车时,车上乘客非常少,只有三四个人乘坐,记者看到一位中年男子自顾自地坐在后排座位上吃山核桃,声音响亮,还把壳随口吐在干净的车厢地板上,被司机看到,并善意提醒这位乘客,告诉他车厢地板这么干净,请不要吃东西把壳丢在地上。谁知听到司机的提醒后,这位中年男子不仅吃个不停,还要跟司机吵嘴,申辩自己没有弄脏地板,最后还打开车窗把手上的山核桃壳往窗外一丢了事。其实车上有垃圾桶摆放在那,车上人也不多,这位中年男人完全可以走两步把山核桃壳丢到垃圾桶里,他非但没有这么做,还把壳往窗外一丢,那不仅影响环境卫生,说不定,山核桃壳渣随风飞到行人的眼睛里,那后果更是严重。 据公交车司机介绍,常有乘客在车上吃东西,将塑料袋、瓜果壳

随手丢在座位底下,更有甚者,偷偷地藏在座位与车厢壁的一些缝隙里,影响卫生不说,还很难清理。另外,一些乘客在车上随意乱吐痰也会破坏车里的环境卫生。 其实在公交车上吃任何东西都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试想在乘车时,每个乘客都手拿包子油条在车厢里吃,特别是在冬天,封闭式的车厢里到处弥漫一股菜味、油味,这样的乘车环境又有那个乘客喜欢呢?再比如,有的乘客在公交车上吃羊肉串,万一车子急刹车或是颠簸一下,那尖尖的棍子戳到自己或是身边的乘客总归不是一件安全事。 现象二:湿雨伞放在空座椅上,成为下雨天公交车上最普遍的坏习惯。下雨天,乘坐公交车时,经常会有乘客看到空位不坐,宁愿站着,那十有八九是因为空座位上湿漉漉的,不知是哪位乘客随手把自己的雨具放在上面而留下来的“杰作”。 为此,下雨天,在公交车上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对话,“哎呀,这座位上怎么那么湿啊!”“外面下雨,有人把伞放在座位上呗。”“是啊,不知道谁把雨伞放上面了,这么湿叫人家怎么坐?”也会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外面下很大的雨,一些乘客一上来,顺手就把湿雨伞往身边空位子一放,好像空着的位置是理所当然用来放雨伞的。 在公交车上,不仅经常看到有乘客把湿雨伞放在空位子上,在一次乘坐路公交车时,还还看到这样“雷人”的一幕,一位穿着时尚的女士把从菜市场买来的青菜放在身边的空座位上,小小的一袋青菜和几小包干豆腐放在座位上特别地显眼,当时正值下班高峰期,许多乘

王水雄《社会学视野中的游戏与社会》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社会学视野中的游戏与社会 王水雄 ①网络空间因“网络游戏”而进一步拓展,人类“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基本格局随之而变,“游戏”越来越多地紧密地介入其中,形成“个人—游戏—社会”的关系链条,充实乃至部分替代传统的“个人—组织—社会”关系格局。人类生活呈现出“游戏的社会化”和“社会的游戏化”这样两种相向而行的过程,在这里,游戏与娱乐、生存、生活乃至劳动的场景彼此镶嵌在一起。 ②“游戏的社会化”是指基于快捷的网络信息传播能力,过去只有“相聚”在特定时空中才能玩的游戏,现在可在远隔重洋的两人、数人乃至成百上千人之间玩起来这样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或通过游戏平台内置的系统,或通过社会生活中广泛使用的通信工具或软件加以沟通联系,甚至在不限于户内的特定空间中通过肢体动作进行虚拟的“身体接触”“仪式互动”,使得个人、游戏与社会之间通过现实与网络空间的交融与渗透。 ③“社会的游戏化”指基于互联网平台、智能携带或穿戴式设备,人们的日常活动信息被多媒体化,更容易被“看见”,被相互比较,进而被纳入仪式性、比赛性或玩闹性表达和活动之中的过程。该过程能使相关社会成员在心理上形成一定程度的比赛感、紧张感。一个比较典型的

例子是“微信运动”,在腾讯开发的类似计步数据库的公众账号中,用户通过关注微信运动公众号查看自己每天行走的步数,也可以和其他用户进行运动量的PK或点赞。 ④这两个日益明显的过程表明“游戏化社会”正在来临。其包含的特征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许多涉及生存与发展的选择性、匹配性事务甚至劳动,被设置得像玩游戏一样。这样可减少事情原本具有的“神秘性”,增加公开性。第二,因“玩家”置身其中的“游戏”多元化,会出现文化多元化。为了避免无谓的争端,“游戏”规则要“回归常识”。第三,在“游戏化”了的“社会”里,人们仍然需以肉身存在,仍然共享同一个时空结构。因此,人类“大游戏”的底色(比如“和平”“发展”等主题)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⑤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技术力量让“游戏”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在网络时代,“玩家”越来越能克服台式电脑对“游戏”的束缚,“网络游戏”必将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现在所谓“宅”的含义将来很难再与“网络游戏”画上等号。可以预期,5G技术可能影响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新型游戏空间乃至游戏形式的搭建。未来,现实空间的活动将有更大更多的可能性与虚拟空间衔接和镶嵌在一起,比如,一座废弃的工厂可能成为人们开展网络“游戏”的场所。 ⑦经济力量出于利益驱动会推动“游戏”的再造,并形成新的“游戏化社会”的发展动能。如上所述,废弃的工厂可能成为新型“游戏”的场所,于是,在工业时代的物理“废墟”之上,可能建立起新型的“游

生活中常用的理论

1、霍姆斯马车理论 传说上帝造了一架完美的马车,它的所有部件都能相互匹配且恰到好处。当马车的使用寿命终结时,它的车轮、车轴、车身、底盘……所有的部件同时解体报废,没有哪一个零件比其他的更脆弱或更耐久。19世纪的美国著名医生兼作家奥列维·W·霍姆斯在他的诗中描述了这架完美的马车,所以后人称之为“霍姆斯马车理论”。 霍姆斯马车理论在经济学中的解释是在经济学中的解释是“充分均衡”,指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如,一双皮鞋最理想的配材和使用结果应是:当鞋底被磨穿的同时,也要鞋面破裂、鞋带磨断、缝线开绽。倘若鞋底破了,而鞋面依旧完好,这就意味着用材等级上的不匹配,也造成了材料的浪费。 管理学家经常将“霍姆斯马车理论”引申为:一架完美的马车,没有最好的部件,只有最完美、最平衡的组合;一个富有效率的团队,不需要每一个人都是最有能力的,而在于每个人的能力都能得到最合理的使用和发挥。 2、老鼠夹效应 有这么一个故事:庄园里出现了一个老鼠夹,老鼠看到后很担心,它慌忙地去向庄园里其他动物发出警告:“小心老鼠夹!”可母鸡、猪和牛却很不以为然,它们说:“亲爱的老鼠,我知道那对你来说是个问题,但是跟我有什么关系呢?”老鼠只好返回庄园主的房子,胆战心惊地藏在洞穴里。第二天天刚亮,老鼠听到一阵响声,没多久又传来尖叫声。原来,女主人听到响声后下楼查看,黑暗中没有注意到老鼠夹夹住了一条蛇的尾巴,当她走近老鼠夹时,反被蛇咬了。 女主人病倒了,庄园主把母鸡杀了给病人补身体。很多邻居都来探望他们,为表示感谢,庄园主把猪杀了,招待朋友们吃了一顿饭。女主人终于康复了,但花了很多医疗费,庄园主只好把牛卖了以支付医疗费。 表面上看起来,老鼠夹和鸡、猪、牛确实什么什么关系,谁看见过老鼠夹夹死过鸡、猪、牛?但是当老鼠和它们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处在同一个生存系统中的时候,它们之

第一节 游乐园中的物理学(一)

第一节游乐场中的物理知识 一、过山车 过山车是一项富有刺激性的娱乐工具。那种风驰电掣、有惊无险的快感令不少人着迷。如果你对物理学感兴趣的话,那么在乘坐过山车的过程中不仅能够体验到冒险的快感,还有助于理解力学定律。实际上,过山车的运动包含了许多物理学原理,人们在设计过山车时巧妙地运用了这些原理。 在刚刚开始时,过山车的小列车是依靠一个机械装置的推力推上最高点的,但在第一次下行后,就再也没有任何装置为它提供动力了。事实上,从这时起,带动它沿轨道行驶的唯一的“发动机”将是引力势能,即由势能转化为动能、又由动能转化为引力势能这样一种不断转化的过程构成的。 第一种能,即引力势能是物体因其所处位置而自身拥有的能量,它是由于物体和地球的引力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对过山车来说,它的势能在处于最高点时达到了最大值,也就是当它爬升到“山丘”的顶峰时最大。当过山车开始下降时,它的势能就不断地减少(因为高度下降了),但能量不会消失,而是转化成了动能,也就是运动的能量。不过,在能量的转化过程中,由于过山车的车轮与轨道的摩擦而产生了热量,从而损耗了少量的机械能(动能和势能)。这就是为什么在设计中随后的小山丘比开始时的小山丘略矮一点的原因。 当列车沿着回环移动时,作用在乘客身上的合力在不断地变化。在回环的最底部,因为加速度朝上,所以轨道对游客向上的支撑力要大于重力,此时游客可以感觉到超重的现象,即感觉特别沉重。当一路冲上回环时,重力则把乘客向地板的方向推。所以乘客会感到重力将您向座位方向挤压。 在回环的顶部,乘客完全倒转了过来,指向地面的重力以及轨道的向下的支持力想把乘客拖出座位,但支持力和重力仅与离心力平衡,即提供运动所需的向心力,此时若是飞车的速度较小,小到所产生的离心力小于重力的话,飞车就会有掉落的危险,所以,在回环顶部的时候要求有一定的速度以保证安全。同时也是由于离心力的存在,抵消了一部分重力,于是乘客会产生失重现象,感觉身体变得极轻。等列车驶出回环,沿水平方向行进,乘客又会回到原来的重力。

社会学视野中的教育公平:基本内容、社会根源及实现路径

社会学视野中的教育公平:基本内容、社会根源 及实现路径 摘要:本文在明确教育公平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针对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城乡教育差异、区域教育差异、阶层教育差异三种不公平的社会现象,从政府公共职能的缺失、精英教育理念的影响、社会层面的不公平、扭曲的价值观念的影响等四方面分析其存在的深刻社会根源,并由此提出了强化政府职能、改变社会阶层化、创新教育制度等解决途径,以期对当今的教育公平理论研究提出社会学视角的借鉴。 关键词:社会学;教育公平;教育差异 In sociological field of vision education fair: Basic content, social root and realization way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 three unfair phenomena in educatio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ity and country education, the difference of different region education, difference of different social stratum education, based on the explicit basic education theory .The analysis is delivered from four aspects, the lack of government public function, the influence of elite education idea, unfairness in society , the influence of distorted values, to reveal the deep social root of unfairness in education. The way to solve the problem is to enhance the government function, change hierarchy in society, and innovate education system . This paper is intended a provide the present fair education theory with references in view of sociology. Key word Sociology; Educates fairly; Education difference 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关系国家的前途和长治久安,是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重要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见教育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在现代社会中,一个人受教育的水平,关系到他以后在社会中的地位,财富和声望。因此,教育公平问题是切实关系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利益。教育公平问题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 一、教育公平的基本内容 (一)教育公平定义 教育公平的涵义,理论界因为研究的需要,主要有以下几种,

收集生活中的素材,引入社会生活中的时事文档

.收集生活中的素材,引入社会生活中的时事 重庆云阳凤鸣小学邹红光将社会生活中的时事带到课堂上,让学生在感受时代脉搏的同时,学会数学知识。“如果真正广阔的生活冲进教室的门而来到课堂上,教室的田地就开阔了,儿童们就会感觉到我们祖国前进的巨大步伐。”可见,课堂教学是没有边界的,数学课也可以像语文课一样让学生自由充分的表达,实现类似于大语文教学观的大数学教学观。科技发展的现实是振奋人心的,神州五号载人航天飞船的上天,北京申奥的成功,奥运健儿的屡屡夺冠等内容都是数学教学中的素材,这些的引用也更使课堂增添了一份激情和民族自豪感。祖国如此辽阔,世界如此博大,宇宙如此神秘,各种新闻时事层出不穷,教学之余,我们要善于捕捉其中蕴涵的数学信息,载入课堂,使课堂成为生动的生活磁场。 (一)学生生活学习方面设想: 加强学生生活经验积累,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1、找一找,记一记。引导学生从日常所处的校园、家庭、社会等周围生活环境中,有目的地发现和收集生活中的学问,加以认真观察和详细记录,鼓励学生主动以多种途径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尝试运用所学知识从不同角度加以分析、讨论和解释,引导学生用准确、严格、简练的语言或文字表达自己的不同见解,得出不同形式的结论。让学生把自己平时生活中碰到的感兴趣的问题记录下来。

2、练一练,做一做。让学生把已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把生活中发现的各类现象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作为生活经验积累档案。同时记录各项实践活动作业,在有用的时候能从自己的大脑这个记忆仓库里提取出来。 3、创造高于生活。努力让学生体会学习与自然及社会的联系,坚持引导学生展望生活美好前景,激发创造欲望;坚持建构让学生实行“再创造”的课堂,培养创新能力;坚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使学生树立创造的信心;坚持提供给学生综合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体会创造的喜悦,进而发展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 (二)教师教育教学方面设想: 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欲望。 学生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所以,我们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创设宽松、自然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悟到学习的乐趣,从而产生学习的需要,主动有效地学习,激发其学习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 (1)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根据教学实践,可直接选取教材中提供的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现实生活情境素材进行加工或自己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情境素材作为课堂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情感,使学生体会到知识就在自己身边,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入手,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景,让学生置身于日常生活中来学习知识,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又立足于应用意识的培养。 (2)构建开放的生活情境。教学中要对课内知识进行延伸与拓展,将抽象知识学习过程转变为实践性、开放性的学习过程,以多种途径、形式的生活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经验,留心发现问题,大胆提出猜想,多方解决问题,促使学生主动应用、验证知识,不断形成、积累、拓展新的生活经验。根据开放性的原则,选取的生活情境容量要大,要让学生从中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激发学习欲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