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新常态下推进绍兴经济转型升级

新常态下推进绍兴经济转型升级

新常态下推进绍兴经济转型升级
新常态下推进绍兴经济转型升级

国考笔试申论写作素材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根本

国考笔试申论写作素材: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根本公务员考试申论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具备的基本能力的科目,申论试卷由注意事项、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三部分组成。当前公务员考试申论呈现出灵活性、科学性、具体性的特点,对于广大考生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唯有抓住根本,方能应对新形势,为您提供更多帮 助!这里可以>>>。 仍有疑惑?我们来看看是怎么设置教学的。 当前,我国科技发展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肩负支撑引领我国经济社会发 展的新使命。与此同时,世界科学技术发展也呈现出新特点,一些重要科技领域和方向已显 现出可能发生重大突破的先兆。内外部形势的变化凸显了我国长期形成的适合跟踪引进为主的科技体制与我国科技创新跨越的新要求不相适应,科技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根本要靠人才。大力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是完成“十二五” 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目标任务,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保障。科技体制改革 也正是要充分释放人才资源的巨大能量。能否有效地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能否有效地培养和造就大批高水平创新型人才,是衡量科技体制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准之一。 至2010年,我国科技人力资源达到5700万人,全国研究开发人员接近260万人,均居世界首位,我国已成为科技人力资源大国。但是在科技人才发展的总体水平上,我们还存在许多与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需要不相适应的差距。人才培养、人才使用政策调整已成为重大 而紧迫的任务。 促进人才结构布局与时俱进 纵观一些发达国家走过的历史,可以看到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初期,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 程度差距很大,同时在自然资源、经济规模和政治结构上也存在显著差异,但在战后半个世 纪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中,无不对人才问题给予高度关注。面对全球激烈竞争以及结合本国国 情,人才政策再次成为创新政策的首选。例如,美国在2006年2月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发 布的《美国竞争力计划》,是美国提出的一项旨在以科技与创新促进美国经济发展和提升美国国家竞争力的综合性战略计划。其五项主要内容中,有三项涉及人才问题,包括:强化K~12数学与科学教育;改革劳动力培训体系;采取相关措施以增强美国吸引和挽留全球范围最优秀的高技能劳动力的能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已成为我国十分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核心的问题是人才结构和布局如何与快速变革的要求相适应。 人才培养体系要与世界竞争环境和国情紧密联系。夯实未来竞争力的人才队伍基础,根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及中国经济新常态问题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及中国经济新常态问题 材料1 习近平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在战术上要高度重视和防范各种风险,早作谋划,未雨绸缪,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尽可能减少其负面影响。 摘自新华网 材料2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上半年经济总量增长7.4%,实属不易。经过30多年高速发展,中国经济已是一个巨人,总量基数很大,每增长一个百分点所代表的增量不可小看。按今年的经济增速目标计算,全年经济增量就约达5万多亿元,约相当于1994年全年的经济总量。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国内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按这个目标算每年7.5%左右的速度就够了。 持续30多年的高速增长,成就巨大,难能可贵。还能不能继续保持那样的高速度?应该说,是做不到、受不了、没必要。经济的潜在增长率下降,制约着速度高不上去了。资源环境压力加大,也难以承受过高的速度。 摘自人民日报 材料3 新常态下,增长速度虽然放缓,但发展质量却上了一个台阶。随着资本、土地等要素供给下降,资源环境约束强化,要素投入和能耗污染较少的服务业脱颖而出,产业结构将不断优化;随着要素价格上涨、储蓄率下降,出口和投资增速放缓,消费需求持续较快增长,需求结构将不断优化;随着城镇化提速、产业转移,城乡区域结构将不断优化;随着劳动力供给减少,人力资源稀缺性凸显,收入分配结构也将不断优化。 摘自人民日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谈谈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新常态”的含义? (2)根据材料1、2、3谈谈如何在“新常态”下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答案】 (1)“新常态”是一个重大战略判断。“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速从高速转为中高速增长,速度虽放缓,但发展质量却上了一个台阶。它深刻揭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变化,标志着中国经济进入了更高层次的发展阶段,由此带来的影响总体上是正面、积极的。只要科学看待新常态,积极适应新常态,中国经济发展必将频现新亮点。 (2)第一,新常态下,转方式、调结构的要求更为迫切,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其主攻方向是调整经济结构,要积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 第二,新常态下,经济发展从过去的传统粗放转为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这就要求我们在宏观调控上将转方式、调结构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调控创新”,正成为中国经济巨轮的新舵盘。 第三,新常态下,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四化”同步发展的重要思想,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路子;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前者以后者为载体,工业化过程就是城镇化过程,互动才能实现良性发展: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城镇化发展的显著标志是城镇人口所占的比重不断提高,而这是以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风险防控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风险防控 我国新常态时期的经济发展,承担着有效化解长期粗放发展中积累的矛盾与风险以及保证经济提质增效稳定发展的双重任务。但从目前整个经济发展态势看,因受众多因素制约,老问题还没得到有效解决,新问题又不断出现,如发展速度下滑较快、人民币汇率走势不稳、城镇化盲目扩张形成多种矛盾等。这对新常态时期“发展与调整”双重任务的实施,既形成制约,又带来新的风险。对此,需要采取诸如夯实推动发展的动力基础、打造稳健的金融市场、继续加大对“短板”的扶持力度、健全市场竞争机制平台等措施,着力防控和化解各种风险,促进新常态下经济的持续稳健发展。 标签:经济新常态;发展风险;防控对策 为了化解我国经济发展中长期形成的诸多矛盾,保持经济中高速高质量发展,中央提出了新常态经济发展逻辑,并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但目前部分地方和部分领域仍继续着传统发展模式,致使老的问题与风险没能解决,新的风险问题又相继出现。如何有效地遏制与规避当前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各种风险危机,已经成为能否促进新常态下经济调整与健康发展的关键。 一、新常态下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风险 1.当前经济发展显现“硬着陆”风险端倪 自2014年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时期,尽管为了提高经济发展质量而实施的调整转型等措施,影响了经济发展速度,但是,从今年上半年整个宏观经济发展态势看,经济增速持续滑落,已大大低于预期的7%增速水平。虽然一季度GDP实际增速为7.0%,二季度增速6.8%,但名义GDP增速仅为5.8%和5.6%。分区域看,原经济落后地区的发展更是塌方式下滑。如东北和西部的部分区域,其名义GDP增速和财政增速都出现负增长。同时,整个社会总供给持续疲软,工业发展也显出萧条迹象。2015年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为6.2%。比去年同期下滑2.5个百分点,如考虑价格因素,名义工业增加值增速仅为1.6%,较去年同期下滑5.2个百分点;生产者价格指数(PPI)连续39个月负增长。宏观一致合成指数创近10年来新低,为93.32。①种种迹象表明,我国宏观经济已显出“硬着陆”的征兆,其发酵效应影响着整个国民的发展信心与积极性。目前面中央提出的“三种叠加”的调整手段,因受工资、债务兑付、财政支出等三重刚性的约束,在缺少合理的成本分担机制、新发展手段支撑下,更加剧了其实施的复杂性与难度。当前的经济下滑、新的增长点缺乏,难以较好地为顺利调整提供坚实的支撑基础,加大了转型的难度与风险危机的有效化解。 2.近期人民币汇率连续下降对进一步扩大开放形成较大负面影响 当前,因受国内经济增速下滑、美元升值、大量外资回流以及国际上希腊债务等多重因素影响,人民币对美元的贬值压力加大。2014年人民币兑美元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特点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特点 张宇 《人民日报》(2015年12月15日10 版)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表现出了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等重要特点。推动“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充分考虑这些特点、趋势和要求,按照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总要求进行战略谋划,不断开拓发展的新境界。 增长速度的变化 目前,中国经济进入了7%左右的中高速增长。经济增长速度的变化,既反映了经济增长的客观趋势,又体现了我国宏观调控目标新的取向。 从经济运行的客观趋势看,世界经济增长持续乏力,国际市场需求持续疲软,我国投资和消费需求增长放缓,产能过剩问题突出。随着资源生态环境约束加大、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上升,高投入、高消耗、偏重数量扩张的高增长难以为继。从宏观调控的目标取向看,在新常态下,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宏观调控的目标要适应这种转变,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使中国经济大船能行稳致远。中国经济体量不断增大,现在增长7%左右的经济增量已相当可观,聚集的动能是过去两位数的增长都达不到的,仍然是位于世界前列的、富有前景的增长。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为此,2016年至2020年经济年均增长必须保持6.5%以上,这样才能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实现这一目标是有充分条件的。我国目前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 重要的是,我们必须着力实现有质量、有效益、没水分、可持续的增长,着力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中实现经济增长。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条件下,要采取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调控政策,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努力实现中高速增长的目标。 经济结构的优化 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来,我国经济结构优化趋势加快。需求结构方面,消费需求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日益重要,特别是2013年后消费贡献率增幅明显,由2013年的50%增长到2015年上半年的60%。同时,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消费,网上购物、定制消费等方式广泛发展,服务消费、信息消费、绿色消费、时尚消费、品质消费、农村消费等领域的消费升级逐步展开,新的商业机会不断涌现。 产业结构方面,2015年上半年,第三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49.5%。2011—2014年,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分别为13.2%和11.7%,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7和1.2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 城乡结构方面,城镇化进程持续推进,2014年城镇化率达到54.77%,每年新增城镇人口近2000万人。区域结构方面,中西部地区表现出强劲的发展潜力,重庆、贵州经济增速领跑其他省份。“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为引领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实施,不断拓展着区域发展新空间。 经济结构优化,是我国经济发展达到一定阶段的必然成果。但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多年形成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和结构性矛盾尚未根本改变,产能过剩化解,经济结构优化升级需要一定的时间。在“十三五”期间,必须持之以恒地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

乡镇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工作方案

乡镇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的工作方案 乡镇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走在前列”的总体战略,围绕“实施五区九园六纵四横,建设美丽麻涌”的工作思路,积极培育发展创新力量,全力加速科技培育步伐,进一步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逐步打造出要素齐备、机制完善、运转高效、充满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现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总体布局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推动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总抓手,以科技及产业发展规律为指引,创新和完善产业政策体系,撬动和提高全社会科技创新和产业技术提升的投入水平,强力推进创新能力大幅提升。以实施“科技麻涌”工程为着力点,加大镇财政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通过“每年20xx0万元、三年6000万元”的产业升级扶持资金,以推进创新驱动“强基工程”、产业提升“振兴工程”、校企结合“活企工程”、创新平台“智富工程”和知识产权“倍增工程”五项工程为依托,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切实转到提高质

量和效益上来,逐步建设完善“新兴产业规模化、特色产业集群化、传统产业高端化”三位一体的现代化产业发展新体系。 (二)工作目标。力争用3—5年的时间,基本确立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的创新驱动发展格局,科技促进内生增长和引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大幅增强,创新体系功能有效优化,创新资源有效集聚,科技产业金融有效融合;形成比较完善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培育一批在国内外同行业中具有影响力和持续创新能力的科技型企业;建成以一批优势明显、各具特色、结构合理的产业集聚区为核心的经济体系,将我镇建设成为全市重要的技术研发基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基地。 20xx—20xx年,主要实现以下目标: 1、建设结构合理的特色科技创新体系。逐步形成创新需求结构与创新产出结构相一致的产业体系,创建一批创新型试点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以及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实现总量规模、质量效益的双跨越。20xx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达到9.27亿元,高新技术产品产值94.8亿元,发明专利申请量54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9家以上。 2、建成功能定位明晰的研发机构体系。镇内拥有科研机构的企业比重大幅提升,形成一批科技含量高、研发能力

创新驱动增活力转型升级促发展.docx

创新驱动增活力转型升级促发展 成立于 1951 年的苏州远东砂轮有限公司,历经60 余载肩负“打造创元主业、振兴民族工业”使命,发挥“聚沙 成塔、屹立远东”精神,不懈“创新驱动增活力、转型升级 促发展”干劲,持续谋实事、出实招、求实效,努力追逐着 “中国磨料磨具行业的引领者、世界磨具行业的先进者”目 标,已成功实践出了自己独特的升级发展之路,并逐步形成 了值得借鉴的“创新远东”模式。 创新产品营销策略 一着不让抢占内外市场份额 一是着力推进固结磨具市场触角延伸。公司注重扩展固 结磨具销售市场,力拓新区域、新客户。在稳固沪宁、浙江 地区市场的基础上,将销售工作重心转向华南、西南、东北、西北尤其是南北方、苏北地区,不断扩大异地区域的销售比 重。公司主要负责人深入市场前沿,切实把握、研判、细分 市场,进一步开拓新客户尤其是直供户,将市场、利润掌握 手中。 二是着力做大涂附磨具内销外销“蛋糕” 。公司在稳固重 大客户、不断提升涂附磨具国内销量的同时,多措并举畅 通外贸“绿色通道” ,竭尽努力做到“三个一”:一是对国际

市场深入分析、正确定位。根据东南亚、中东及欧美、非洲 市场对产品品质、档次、价格的不同要求,积极施展各有侧 重、富有针对性的“组合拳” ,抢占锆刚玉、磨中纤板等高 端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着力在伊朗、土耳其、澳大利亚、 印尼等市场实现突破;二是以涂附磨具大卷产品为重点,扩 展涂附磨具产品转换商及转换厂家,争取成为他们长期稳定 的供应商;三是发挥产品特色优势,加大对TC136Y 等重点产品的外销推广力度。在国际市场需求持续低迷的背景下, 公司外销收入连年增长,今年9 月份实现外销收入再创公司 历史新高,较2013 年 9 月同比增长49.87%。 三是着力优化调整产品生产销售结构。坚持市场引导、 以创新引领,持续调整产品结构,不断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一是集中精力、整合资源,努力生产市场销路好、附加值高、性价比优的涂附磨具中、高档产品。将磨中纤板单方向和多 方向产品、锆刚玉、碳化硅等优势产品的产销比重提升至总 产销量的三分之二,尽量生产 ??幅锆刚玉系列产品,逐步减少 和淘汰盈利率低、质量不稳、工艺复杂产品及小单产品的产销量,千方百计推进有效生产和有效销售。同时开拓扩展延伸涂 附磨具应用新领域。努力将公司拳头产品锆刚玉成功打入暖气片、高尔夫球头、铸件等产业领域;二是以技术集成创新为主,推广精度高、磨削性能好的固结磨具产品,进一步提高技术含 量大、毛利率高、市场缺位、适销对路的高

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趋势性变化

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趋势性变化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年均近10%的持续高增长,使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增速呈现逐级放缓的态势,2003年至2007年年均增长11.6%,2008年至2011年年均增长9.6%,2012年增长7.8%,2013年增长7.7%,2014年增长7.4%,今年上半年增长7%。。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三期叠加”的特定阶段,即处于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同时,世界主要经济体整体疲弱,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严峻复杂。那么,应该如何看待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呢? 一、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四个“没有变” 2015年7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长春召开部分省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听取对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和“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在讲话中,总书记就中国当前经济形势作出四个“没有变”的科学归纳。这四个“没有变”是: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的基本特质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那么,四个“没有变”具有怎样的深刻内涵呢? 1、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 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长7%。全国城镇新增就业718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71.8%,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稳定在5.1%左右。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3%。夏粮产量达到2821亿斤,比上年增产89亿斤,增长3.3%。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6%,比经济增速高0.6个百分点。我国经济仍然处在适度较快的发展区间,同时也是根据我国经济新常态特征主动调控的结果,符合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我们应该看到,随着中国经济体量不断增大,7%左右的经济增量已相当可观,在目前世界上仍属较高增长水平。伴随着7%经济增长率的是物价、就业基本稳定,居民收入增长略高于经济增长。经济增速适度放缓有利于改善市场供求关系,缓解资源环境和物价上涨压力,把工作着力点放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上,保持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由此显示,中国经济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具有保持中高速增长的大格局。 从国内看,7%的增速在改革以来的增长史中不是最低,而属于“中高速”,虽然与前36年年均10%的“高速”相比下降了3个百分点,但是比只有“周期性调整”而无“周期性调整和结构性调整重叠”的1989、1990年年均不足4%高出了3个百分点。尤其是,在经济规模按不变价格计算今年上半年比15年前同期扩大了60倍左右的基础上,实现一个百分点增速的经济内涵容量要比以往大得多。 从国际看,7%增速虽然略逊于处于规模小、基数低发展阶段的印度经济(经济总量和人均GDP均为中国的1/5)的增速,但是远超世界和其他主要经济体的

创新驱动发展——参考答案

创新驱动发展——参考答案 (一)请你结合“给定资料~”,简要概括企业创新成功的主要经验。(分) 要求:全面准确,条理清晰,不超过字。 【参考答案】 企业创新成功的经验包括经营管理创新和产品技术创新。 经营管理创新:一是创新商业模式,发展电子商务。二是细分消费人群,准确定位产品,创新产品及设计,满足消费者需求。三是采用网络化营销,与消费者互动营造话题,推动网友共鸣传播品牌。 产品技术创新:一是学习和提升技术,注重技术交流,坚持技术创新,增加产品技术含量,增强品牌竞争力。二是推动微创新和颠覆性创新,以实现产品改善和突破。(字) (二)请你结合“给定资料~”,谈谈对文中画线句子“从贴牌生产到打造自主品牌,中国企业势在必行”的理解。(分) 要求:全面准确,分析透彻,不超过字。 【参考答案】 这句话讲的是中国企业发展必须打造自主品牌。 品牌不仅涉及商业利益,而且关系到国家形象。自主品牌欠缺,会把企业置于价值链低端,不仅利益饱受冲击,而且必须承受侵权陷阱、低价竞争和订单变化等风险,不利于企业生存和发展。拥有自主品牌,不仅能激励创新、助推发展,还可以给企业带来品牌延伸和丰厚的利润,提升企业无形资产,提升国家竞争力和国际形象。 因此,中国企业必须走打造自主品牌之路。首先,做好企业产品的定位。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品牌战略。其次,注重研发。把产品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动力,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最后,打造产业链。制定长期规划,根据产品特点延伸品牌,覆盖全产业链。(字) 0 / 3

(三)请你结合给定资料,以“创新驱动发展”为题目,自拟副标题,写一篇议论文。(分)要求: ()观点明确,论述深刻; ()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结构完整,思路清晰; ()字左右。 【参考例文】 创新驱动发展 ——企业创新势在必行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话题。纵观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从浑天仪到地动仪,从造纸到火药,这些承载了民族骄傲的创新之举,为中国发展提供了源源动力。当前,我国积极构建创新型国家,李克强总理更发出了“万众创新”的号召。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当下,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创新发展已经势在必行。 创新是企业肩负的时代责任。近年来,我国不断改革,锐意创新,经济社会一直保持高速发展。然而,在年福布斯全球品牌强中,中国品牌却无一上榜。这是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当头棒喝”,揭示了我国产品缺乏科技内涵,企业依赖贴牌加工的关键问题。李克强总理曾说,企业是经济的基本细胞,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向中高端水平迈进,归根到底要靠企业。可见,身处开拓进取的年代,企业肩负着创新的责任,中国经济若要实现“提质增效”的发展目标,必然需要企业发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这是社会的期许,更是中国经济腾飞的时代要求。 创新是企业生存之道。通过研究一些企业发展,人们会发现一个现象:很多企业在创业初期,发展非常强劲,但是过了几年,这个企业却鲜有耳闻,不是破产倒闭就是苟延残喘。经过分析不难看出,造成这个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企业缺乏持续创新能力。日本索尼公司于年推出,而后不断升级完善,以此横扫游戏主机平台。然而步入网络时代后,这家企业却再也没有推出一款颠覆性的产品。反观美国苹果公司,触屏手机横空出世,平板电脑独领风骚,层出不穷的创新产品令其一举超越可口可乐,成为世界最有价值品牌。对比两家企业可见,创新能力的强弱与否决定着企业的兴衰成败。只有不断地积累和落实创新,才能推动企业向前发展,这才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生存之道。 创新是企业发展之途。当今世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国只有不断创新发展,才能从容应对国际社会的变化和挑战。据统计,目前代表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自主品牌的企业约占外贸企业总数的,自主品牌产品出口仅占出口额,这使得我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一直处于劣势,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这种颓势愈加明显。事实证明,没有自主品牌,就意味着在产业链条上,我们依然处于 1 / 3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趋势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趋势 .面对不确定性的全民困惑 首先来谈第一个问题。我想,各位企业家和高管们对当前的经济状况应该都是感同身受。我本月从内蒙的锡林格勒到河南的郑州、漯河,到四川成都、雅安、西昌、攀枝花到云南,看到了很多现象,总体感觉是,现在的情况不容乐观,并且这种不景气的状态已经渗透到了最边远的地区。 在锡林格勒的时候,我曾经在街头一个很小的饭馆吃饭,听老板说,他们现在的客流差不多是原来的三分之一。原来我们还以为餐饮业的不景气主要是因为“八项规定”,限制公款吃喝等造成的,现在看来,还不仅仅是这个问题。在那样一个公款消费不会光顾的小饭馆,生意衰退的主要原因是旁边的工地少了。原来都是工地的工人在这吃饭,而现在工人变少了,它的生意就直线下降。 后来我到了雅安,那里有一种小鱼特别鲜美,是当地特产。我们两个人在这个小店吃了四斤半这种小鱼,我想可能会要到五六百块钱,但事实上,加上其它菜和锅底,一共才收了元。并且,正当中午饭点,整个店就我们两位客人。我感觉到,即便在边远地区,也能够明显地感受到经济的下行。所以现在的经济形势确实非常不乐观,应该说情况很复杂、形势很严峻。 对于经济的下行,社会上也有很多不一致的看法。比如前一段《人民日报》发表了评论员文章,说这种经济形势不是短时间能够解决的问题。在我看来,现在都在讲经济呈形走势,但这个形的底部究竟在哪里?我听到的最悲观的说法是要在谷底年。 现在社会上对经济有两种解释,一个是中等收入陷阱,一个是“三期叠加”。但是这不完全是经济问题。经济只是整个社会趋势的一部分,必须将其放到整个社会趋势中去看。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信心比黄金更重要,信心来自对未来的稳定预期。而稳定的预期是指国家的方向感、上层的安全感、民众的希望感。其中,最重要的是国家的方向感。国家方向感,要放到历史的脉络中来看。我们经历了改革开放,高速发展的三十年,还要接着走向下一个三十年。 但是,未来究竟会怎么样,人们也正处于一种困惑的状态。并且当经济衰退与经济转型结合在一起,这种困惑会越发强烈。这两年我一直在讲,最近一段时间可能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最让人困惑的一段时间,因为我们走不动了。

新常态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新常态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经过改革开放35年的飞速前进,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虽然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和战略机遇期没有改变,但确实进入了增速放缓、结构调整、动力转换的新常态。再追求高速度、依赖强刺激,显然不合时宜,还会耽误未来发展机遇。必须历史地、辩证地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从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和国际收支、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生产要素相对优势、市场竞争特点、资源环境约束、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九个方面进行了深度解析,得出了“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明确判断。 经济新常态的具体特征是什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权威阐释: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认识到新常态,就不会因为当前经济增速回落、风险抬头、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而惊慌失措乃至丧失信心,从而能够积极调整心态、采取措施,逐步适应新常态。然而,仅仅适应新常态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引领新常态。 中央对经济工作的领导,突出战略性。新常态是个动态过程,我们不仅要认识、适应,而且最终要引领。也就是说,要在注意解决当前突出问题的同时,更加注重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夯实中长期发展基础、增添未来发展新动力。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

内生动力不足、下行压力较大等突出问题。在采取措施稳增长、保持必要增速的同时,要更加注重挖掘新的潜力,增添新的动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积极发现培育新增长点。我国存在大量新的增长点,潜力巨大。发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一是市场要活,二是创新要实,三是政策要宽。细心的人们会发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分析阐述经济发展新常态后提出八个“更加注重”中,有三个更加注重与创新驱动有关,分别是:更加注重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更加注重加强教育和提升人力资本素质,更加注重科技进步和全面创新。在劳动力成本低廉优势逐步消失、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强化的大背景下,唯有创新驱动能为中国这样的大国发展,提供新的源源不断动力。放眼环球,美国正在积极推动再工业化,欧洲正在大力推进“工业4.0”,全球新一轮产业革命浪潮风起云涌。中国如果再走过去发展的老路,不仅无法走出产能严重过剩的制约,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非但不会缩小,反而会扩大。 新常态,意味着我们要与旧有发展模式告别,要求我们要加快打造新的驱动力量。以创新驱动推动结构调整,才能引领新常态,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创新驱动慈溪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_钟一鸣

钟一鸣 中共慈溪市委党校 摘要: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不仅是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更是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的倒逼。慈溪市作为我国经济百强县城市,在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实践中选择的路径、采取的方法、面临的现实困境等都会给其他城市的转型发展提供有力的借鉴。通过对慈溪的创新氛围、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政策等要素瓶颈的分析,提出优化城市创新发展环境,完善城市创新体制机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多元创新助推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慈溪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22-000482-02 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已成为当前经济热议的命题,可借鉴的方法和路径众多。作为传统制造业基地,慈溪如何因地制宜找准自身定位和切入点,在转型升级的经济浪潮中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顺利平稳实现经济由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这不仅是企业,更是政府层面应重点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一、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一组数据值得思考:根据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我市规上工业企业效益形势严峻。从产销指标来看,我市市级规上工业企业今年上半年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619.05亿元,同比下降5.7%;累计实现销售产值592.01亿元,同比下降5.4%;从获利水平来看,上半年市级规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92.26亿元,同比下降5.5%,其中,利润总额16.25亿元,同比下降17.2%;从企业亏损情况来看,企业亏损面扩大,户均亏损额有所上升,亏损企业242家,同比增长39.1%,亏损面达23.0%。亏损企业亏损额共计3.55亿元,同比增长46.9%。 再来看工业企业的利润率。2014年我市传统产业中家电、轴承、化纤等行业销售利润率只有3.8%,低于4.4%的全市平均水平和5.6%的全省平均水平,其中家电行业,整体利润率3%不到。整个产业仍处于低成本扩张和低端产能严重过剩,高端市场占有率不足的水平。 企业面临的上述困境无不在倒逼着产业的转型升级。虽然企业面临的困境无不在表明着,我市经济增长原动力趋弱、新的增长动力尚未形成,创新驱动发展机制尚未建立,但是我们理应清楚认识到,当今的社会正处于新一轮产业科技变革与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历史交汇期,国家正在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战略,这为我市加快创新转型带来了不可错失的重大窗口机遇。历史规律证明,技术变革机遇稍纵即逝,抓住就是发展,错失就会落后。二、制约慈溪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的瓶颈要素分析 (一)创新氛围瓶颈 1.就创新文化分析 目前全市上下已经形成了广泛的关于创新的讨论,媒体也给予了极大关注。如针对草根创业、二次创业、海归创业我市多管齐下打出行之有效的组合拳,较为典型的有创客空间,创客码头、上林计划等。但优质产业生态圈尚未形成以及城市化配套功能不强的事实,使我市对国内外高端人才尚未形成足够的吸引力。同时,自我更新、自我批评和自我改进创新的良性循环有待形成,离成果共享的包容性创新境界还有很大的差别。 2.就政府的创新性分析 当前我市政府层面已经越来越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比如:在战略层面上综合考虑创新问题,优化政策体系,创新体制机制,完善考核机制,示范项目和研究工作得到鼓励和实施,引入有协作的公共平台介入,特别是在技术领域。但是仍缺乏具有社会、文化、经济多元目标的创新项目,且政府创新规划与民间的创意尚未形成有效的呼应和配合。因此,我市的创新氛围的塑造需要政府、社 会、个人的全面投入。 (二)创新体制机制瓶颈 1.创新能力仍然薄弱 从2011年开始,慈溪R&D经费支出占GDP比例为就达到2%,高于全省和全国的水平。但创新人才支撑仍存在不足。中高端人才的比例偏低,特别是创新型领军人才、拔尖人才、专业人才等严重不足。再加之我市民营企业较多,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企业整体创新能力较弱。专利授权虽多,但发明专利占比小,且本地企业的创新重点集中在生产工艺技术、产品外观形态方面,而不是产品创新技术等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 2.创新利益分配不够合理 当前我国在科技成果和知识的资本化以及企业的价值剩余转变为企业家人力资本回报上仍存在法律法规保障不到位的状况。慈溪与国内其他城市在这方面情况类似,不仅缺乏将科技人员知识资本化的相关政策规定,在对企业的价值剩余也存在过大的约束规定。这些创新利益分配的不够合理,直接影响科技创新人员和企业家对创新的热情。 3.技术创新扩散机制不健全 我市在技术引进上,与我国整体情况存在一样的状况,就是把大较多的精力和资本放在技术引进上,忽视对技术的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导致反映核心技术或主要技术的发明专利奇缺。 4.创业投资风险对技术创新的作用效果尚未充分发挥 由于国内资本市场尚不完善,对于创投而言,缺少完善的资本退出机制;尽管政府相继出台了一些鼓励创业风险投资发展的法规,但是针对税收和补贴方面的政府还不够详细。比如,用“中小”和“高新”双重标准作为申报应纳税额的标准过于苛刻,很多创业企业达不到标准;其次,我国国有背景的创投企业数量不在少数,效率低下,资源错配、寻租等问题时有发生,民间资本进入创投领域的劲头尚显不足。 (三)创新政策瓶颈 1.政府发展政策与科技政策连接不够通畅 经济快速发展,形成对创新巨大需求,但现在的政策过多关注速度和“一次成功”,对本土企业的技术能力缺乏信心,这就导致一种奇怪的现象产生:一方面政府不断加大资金和政策投入,致力于提高本土技术创新能力;另一方面,不少重大创新领域、创新项目和新产品订单又往往不支持本土企业的技术实践。 2.创新税收政策推动作用不明显 过高的个人所得税对吸引高端创新人才是不利的。在我国现行税法中几乎没有专门针对高科技人才的税收优惠政策,这就使得以“知识为本”、“人才为本”的高新技术企业在实际发展中缺乏必要的人才激励机制,不利于调动投资者与研发者积极性。 三、多元创新助推慈溪产业转型升级 (一)完善城市创新体系,形成城市创新发展环境 1.政府应强化管理创新

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发展之路

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发展之路 经济放缓 2014年,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有几个主要特点: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众所周知,2014年中国经济进一步放缓,经济增长率下降到了7.4%,同时中国经济经济进一步下行,摩根大通预测中国经济增长的步伐将会由2014年的7.4%进一步放缓至2015年的7.2%,而中国政府将经济增长率目标调整为7.0%,经济发展进入中高速阶段。 房地产下滑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经济一直高速增长,如今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的问题逐渐显露,发展态势越来越严峻。如下图所示红线为房地产销量增长率,2014年房地产销量基本处于下滑威胁动摇经济增长根基。 人口红利消失 另外,一直以来对中国经济取到重要作用的人口红利也在逐渐消失。根据最新的研究结果,中国从16岁到59岁的有工作能力的劳动力人口总数,在2012年已经见顶,比上年减少345万人;即便再将具有工作能力的劳动力人口总数放宽五年,中国从16岁到64岁的劳动力人口总数,也将2015年见顶。

走产业调整之路 持续30多年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目前正处在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原有增长点和增长优势,都在逐渐消失,只有找到新的增长点和发展之路,中国经济才能再次腾飞,虽然从国民生产总值来看,我们已经是世界第二,但无论是人居国民生产总值还是经济增长质量都远远落后,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依然巨大。中国仍没有完成工业化和城镇化,未来,中国的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仍将持续不断地赋予经济新的增长动力。 在未来可能很长一段时间内世界经济包括中国经济在内发展都会变缓,产业转移并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而中国经济要长远发展必须实现产业调整和升级,将粗放型经济转移到以科技推动为主;将单一型经济产业转变成混合型生产服务一体化;将依靠出口和投资转变为三驾马车并驾齐驱;同时政府也要简政放权,促进市场的作用,完善金融体系和市场规则,促进产业之间正常竞争和发展。 1)完善市场机制,促进正常竞争。 以电商为例,淘宝天猫在2014年双11里创下了惊人的571亿营业额,马云扬言在2020年电商要占领50%的零售市场,福兮?祸兮?事实上,在欧美国家,电商从未像中国这么火,中国的网购之所以这么火主要是因为网上购物比实体店要便宜许多,而事实上这是由于电商与实体店的不公平竞争造成的。在美国沃尔玛超市的商品价格要低于亚马逊,而在中国实体店价格远高于网店,一个原因在于中国的房租太贵,另一个就是实体店收税太重,而网商不需要缴税。我觉得电商应该是一种新的销售渠道,并不能完全取代实体店,政府应该大幅降低实体店的税收,不然的话如果到了2020年电商占领50%的零售市场,中国将会有大量的人失业,因为电商所创造的就业不足以抵消实体店衰败带来的失业数目。 2)大力简政放权,释放市场活力。 以上海自贸区的发展为例,现今政府又计划在天津,福建,广东建立新的自贸区,促进市场的作用,加大开放,深化改革,就是要放开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用好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比如,2014年改革了企业登记制度,前3个季度全国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920万户,新增企业数量较去年增长了60%以上。 3)促进小城市化,大力推进农村生产合作社。 个人认为,城市化不是让农民进入大城市和知识分子竞争就业,而是要鼓励就地建镇,鼓励小城市,小城镇的发展。大力推进农村生产合作社,将农业生产企业管理,做到从种子化肥,生产销售到服务的混合一体化农业模式,提高效率,解放生产力。

坚持创新驱动 加快经济转型发展

坚持创新驱动加快经济转型发展 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增强县域经济综合实力。 加强重点领域科技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根据县域特点和产业发展现状,坚持统一规划、示范引领、完善体制机制,逐步打造一批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园、示范村、示范区。大力推广高效节水、农机农艺融合、草木一体、盐碱地改良等先进适用农业技术,提升良种化、规模化、标准化、和集约化水平。在优质粮食、草畜、瓜菜、枸杞等特色农产品领域,组织实施一批重点产业化项目,对列入自治区重点攻关和培育计划的机遇专项补贴,对重大关键共性技术提高补贴标准。发挥原产地品种品质优势,创新农产品营销模式,提升我县马铃薯、草畜和硒砂瓜等特色品牌影响力。 加强科技支持,助推脱贫富民。紧扣实施脱贫富民战略,统筹开展劳动技能培训、先进成熟技术示范、农业科研项目,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行动专项、自治区“百人团”科技扶贫指导员专项、“三区”人才专项向我县倾斜,优先向贫困村、贫困户倾斜,到2020年,力争使科技扶贫项目能够涉及到每个贫困户,户均掌握1-2门生产实用性技术。完善“龙头企业+农户”产业发展模式,支持企业优先选择贫困户实施

产业项目,在产前产中产后开展技术培训和应用,增强贫困户农民脱贫致富能力和信心。全面落实自治区“XXXX”东西部合作部署,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与拥有先进技术和高端人才的企业、高校、院所开展合作,建立一些平台载体,实施一批科技合作项目。 搭载创新平台,培育壮大创新主体。通过完善创新平台来培育创新型企业。自2018年起,每年遴选出一批高成长性中小企业,通过完善的配套政策,采取“一企一策”、财政奖补和科技金融等手段,支持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坚持需求导向和产业化方向,探索多形式协同创新模式,深化产学研、大中小企业配套协作,促进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在特色农产品精细加工领域实现新突破。 搭载多层次的“双创”载体。大力发展众创空间,政府主导建设一批双创孵化示范基地。支持鼓励园区、管委会、企业建立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园区,发展“互联网+”双创网络服务,降低大众创业创新门槛,助力实体经济成长。研究制定奖补政策,对创建为国家和自治区级双创示范基地的、获批国家和自治区级企业“双创”平台的、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或国家级众创空间的、认定为自治区级的、达到国家和自治区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建设标准的企业在享受自治区奖补政策的同时,再给予自治区20%的奖励。积极与发达地区各类孵化器开展合作,引导区外孵化器将创业

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面临着六大新机遇

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面临着六大新机遇 编者按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会带来深刻的变化,既带来新挑战,也孕育着新机遇。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最关键的就是要把握机遇。而把握机遇的前提就是要先认识到机遇。那么,中国经济在新常态下将面临哪些新机遇?我们邀请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辜胜阻对此进行了详细回答。 “新常态”关键在“新”。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有两个重要变化。第一,经济增长速度从两位数的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第二,产业链和价值链将从低端转向中高端。正如李克强总理所强调的,中国经济要实现“双中高”,必须用好政府和市场这“两只手”,开启“双引擎”。一是打造新引擎,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民智民力。二是要改造传统引擎。 “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面临4个方面的阵痛:首先,钢铁、水泥、造船电解铝等制造业面临严重的产能过剩,制造业要“去产能化”;其次,地方政府负债率较高,金融要“去杠杆化”;再次,房地产调整阵痛;最后是环境的要求,环境要“去污染化”。经济转型中的四大阵痛决定了我国正面临着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同时,也将迎来更多新机遇,中国经济在新常态下,将面临六大新机遇。 第一是人口城镇化。人口城镇化进程将创造巨大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加速消费升级。2014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4.77%。城镇化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是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优化和城市群的建设。近年来,我国城市群的规划和建设急剧升温。据统计,我国现有城市群总数已超过30个,预计未来5到10年内,我国城市群将涵盖全国815个城市中的606个,人口和经济规模分别占到城市总量的82%和92%。如今我国重点实施的三大战略包括“一带一路”发展战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这些都与城市群的建设发展紧密

深刻理解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意义

深刻理解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意义 2011年02月18日 蔡达峰(民进) 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这是上海“十二五”规划提出的总体思路,这也是我们党派组织在参政议政、服务大局中需要坚持的指导思想和着力研究的课题。 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在于经济实力。中国经济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远没有达到先进的水平,经济发展的要求、困难与矛盾还大量存在,还需要争取长期平稳较快增长的态势。但这种增长再也不能依赖落后的推动方式,不能以劳动者生活改善、能力发展和资源保障等根本利益为代价,否则经济增长要么没有速度,要么不能平稳,最终不能持续。 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这是我们的历史使命,不是权益之计。从本质上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指更多地依靠知识和技术创新,形成新的生产力或生产力发展的新方式,摆脱对廉价劳动力和资源消耗的依赖。从实现途径上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还要为产业结构寻求新的类型,使知识和技术成为市场的真实需求。所以,战略性新型产业必须成为知识和技术创新的主战场,而不仅是投资的重点。同时,每个行业和企业也都要努力用知识和技术来发展自己,而不是依赖非智力因素。 强大的经济实力必有强大的人才队伍。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必须依赖人的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依赖大批具有科学精神和能力的人,这是实现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所以,所有研究机构的、行政部门的和企业的工作者,都应该善于学习新的知识、理论和方法,努力通过自身能力的提高,为本职工作提出新目标、新思路和新办法,从而使整个社会的科学和技术研究、经营和行政管理等水平不断提高,实现生产力的全面升级。 而人的转变和提高,需要精神和物质各种条件。除了教育的力量以外,还须有先进的利益制度的保障。经济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里包括劳动者既可以充分享受经济发展的成果,还可以更公平地行使权利。犹如国家发展以经济为基础一样,劳动者的利益保障直接影响了劳动积极性和价值观。要使得广大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