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水锤理论及其应用综述

水锤理论及其应用综述

水锤理论及其应用综述
水锤理论及其应用综述

水锤理论及其应用综述

对封闭管道水力瞬变主题的理论和现实利益的研究已超过一百多年的历史。虽然管网的一维性研究是简单的,但是瞬态流体流动的完整描述是流体动力学理论中一个有趣的问题。例如,目前对管道中瞬态的波湍流结构和强度响应和管道中由于水动力不稳定因素引起的流轴对称损失尚无法了解。然而,这种了解对于瞬态管子流动中的能量耗散和水质模型是重要的。这篇文章在历史发展状况以及目前在水利瞬边领域的研究和实践两个方面做了回顾。特别是,这篇文章论述了一维流动的质量和动量方程,波速,数值求解一维问题,以及一维问题的壁面剪应力模型;二维流动的质量和动量方程,湍流模型,数值求解二维问题,边界条件,瞬态分析软件,和水锤理论和实践未来的研究方向。报告着重介绍了各种方程的假设和限制条件,从而阐明了这些方程运动的范围以及这些方程运用的局限性。了解这些方程是局限性是非常重要的(1)可以用来解释结果,(2)判断从他们获得的数据的可靠性,(3)尽量减少在研究和实践的滥用水锤模型,和(4)可以划分影响数值结果和水锤模型物理过程的影响因素。

1 引言

实际上物理知识方面的增长不能被当做一个积累的过程。这种知识的基本格式改变是不时的……,在累计期间,科学家按照他们知道的方法去研究,除了缺少细节和精度的改进。他们依照自然界的规律

思考问题,例如在一定的时间里用简单的模型去解释他们现实的经验。后来的科学家通常发现这些现实体现某些隐含的假设和假设的观念,后来验证竟然是不正确的。范德堡。

中国古代,中部美洲玛雅印第安人,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尼罗河,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系统接壤,和整个历史上的许多其他社会已经开发出传达的水,主要用于农业灌溉用途广泛的系统,但也为国内旅游业议会供水。古人在“传统,”文化为基础的高科技技术的背景下理解和运用流体流动的原则。随着科学时代的到来和数学中牛顿的原理的发展,我们对流体流动理论有了一个抽象飞跃。到二十世纪中叶,这一飞跃已推动整个水利工程的发展。高速计算机的出现,促使了另一种流体工程原理的研究和应用的离散改造。今天,在液压系统等领域,工程师发现随着技术的迅速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知识和信息的积累阶段,他们的任务有了更大的广度和深度。

引述科学革命的结构中的话,库恩称这样激进的时期和我们物理观念的迅速改变真的是一种革命和非累积的过渡时期。而他所持有的科学的观念是真实的,他的言论也同样适用于我们运用的技术能力去涉及一个修改过的或更复杂的物理领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封闭管道瞬态流动,甚至更普遍,液压分析,设计,管道系统的运作,才会被发现。

计算机时代充满着希望,它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和新知识和新技术的应用。以前接受的设计方法,标准和准则正在受到挑战,在某些情况下,过时和修订也在被挑战。计算机辅助分析和设计造成这些改变的主要

机制之一。

计算机分析,计算机模拟和计算机模拟等方面有时候可以互换,所有描述的高科技技术都是为了改善我们对物理现象的理解以及我们预测和控制这些现象的能力。

通过对物理规律,抽象的数学,数值方法,逻辑结构和电子数据处理的结合,这些方法现在可以提供对非常复杂和大范围问题的解决方案。

本文试图提供读者一个水锤现象的总的历史和介绍,重要发展和引用文献总的摘要和当前现代化的技术观念一样,都是关于最近十年理论和模型的进步。

2 一维水锤运动的质量和动量方程

在钻研关于水锤的数学发展之前,了解到在那个社会背景下,人们对水锤现象有着很大的兴趣这个现象,是有益的。在十九世纪末期,欧洲工业革命处于日益增长的城市人口和产业的风口浪尖上,这就要求电力行业生产新的机器。由于化石燃料的时代没有真正的开始,水力发电仍然是主要能源的重要供应来源。虽然现在水电发电量在能源生产中占的比例很少,但是控制水通过压力管道和涡轮机相关的流量问题,仍然是瞬态分析的一个重要应用。控制流量的水通过的相关问题。水力发电公司在叶轮机械实验室的研究和流体力学的发展方面做出了大量的贡献,除此以外,还有水锤现象及其控制。有些Allievi

的早期实验是作为事件的直接结果而进行,在意大利北部的发电厂通常由于快速的阀门关闭引起的超压而失败。在这些早期的发展中,在瞬态现象使用摩擦方法是可行的。这是因为(1)瞬变主要的影响是阀门迅速关闭和开放,在这些是系统中产生的大部分能量损失的地方。(2)所涉及的管道往往有大直径和很小的流速。

到二十世纪初,燃料油已经超过水电作为主要能源来源,以满足社会蓬勃发展对能源的需求。然而,我们要知道,到目前为止,人们对瞬态现象研究的痴迷仍然是有增无减。更大的能源供应导致快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发展。水力瞬变是在流体系统中的重要的设计因素,这包括从汽车的燃油喷射供水,输电和配电系统。现在利用长管道运输液体很远的距离已经成为家常便饭,几乎普遍发展小口径管道的广阔系统,高流速水流的分布系统已经着重说明墙壁的摩擦和能量损失的重要性,这就要求我们将摩擦列入控制方程。先进的流体机械控制设备,包括很多种类的泵和阀门,再加上越来越复杂的电子传感器和控制设备,这就为运行复杂系统提供了潜力。此外,最近的知识,瞬态负压阶段可能导致饮用水系统的污染,这就意味着我们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主要理解和有效的处理瞬态现象。

2.1历史发展:简结

第一个研究水锤问题的人是梅纳布雷亚(尽管米肖同样给予这样的荣誉),米肖解释了气室的使用和如何控制水锤的安全阀。大约十九世纪之交的时候,就像研究人员Weston,Carpenter和Frizell试图

去制定管道中压力和速度的变化的表达式。Frizell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成功,他还讨论了支线的影响和水轮机调速时的反射波和连续波。他的同伴Joukowsky和Allievi同时参与了研究,但是,获得了更大的影响。Joukowsky发明了最有名的瞬态流理论公式,众所周知,它通常被称为“水锤基本方程。他还研究了开放之流的反射波,使用了气室和浪涌槽,和弹簧式安全阀。

Joukowsky的水锤基本方程如下:

(1)

其中a=声音速度(水锤),=测压压力,Z=给定标准

的管道中心线的标高,H=测压管水头,=流体密度,=横截面的平均流速,u=当地的纵向速度,A=管道的截面积,管道的截面积,和g=重力加速度。公式(1)中的正号适用于向下流动的水锤波,而负号适用于向上流动的水锤波。熟悉气体动力知识的读者会

注意到,在特殊情况下可以从跳跃条件下的动量方程获得,在哪儿流速相对于波速是不可以忽略的。跳转条件是守恒定律的跨跳的声明。这些条件既可以通过直接应用通过跨跳而控制体积的守恒定律得到,也可以通过在不同的跨跳中使用守恒定律微分形式得到。

Allievi从第一原则中发现了水锤的一般的理论,并且指名动量方程中的对流项是不可忽略的。他介绍了两个重要的量纲参数,被广泛用于描述管道和阀门的操作。还制作了由于统一的阀门关闭而引起的表压力上升图。Jaeger,Wood,Rich,Parmakian,Streeter,Lai,Streeter

和Wylie进一步改进水锤方程。他们不懈的努力得到了如下经典的一维水锤流动的质量和动量方程:

其中,=在管壁的剪应力,D=管径,x=沿管线的空间坐标,和t=时间坐标,尽管方程(2)和(3)全面建立了由20世纪60年代,但是在众多经典文本中这些方程已经被分析,讨论,阅读,解释。方程(2)和(3)构成了一维水锤问题的基本方程和包含了复杂管道系统中模型波传播中所有必要的的物理方程。

2.2 一维水锤质量和动量方程的讨论

在本节中,一维水锤基本方程已经被得到。为了说明的适用范围,以及这些方程的局限性,要特别注意的是涉及各控制方程的假设和限制。

快速流动的干扰,计划或意外,诱导管道系统的领域中速度和压力的时态变化。因为轴向通量的质量,动量和能量远远比径向通量,这种瞬态流动基本上是单向的。米特拉和卢娄的层流水锤研究和Vardy 和Hwang的动荡的水锤研究证实了在研究管道系统的水锤问题时单向方法的有效性。

在单向的假设下,一维经典水锤方程是通过运用质量和动量的原则来控制体积获得的,方程控制瞬变管子流动中轴向和不同区域截面的平均温度变化。注意这是推到方程最重要的步骤。一个更详细的推

导中可以在Chaudhry ,Wylie,Ghidaoui等等的文献中找到。

使用雷诺运输定理,质量守恒得到控制体积方程如下:

其中cv是控制体积,cs是控制面积,n是控制面的单位外法线矢量,v是速度向量。

参照图1,方程(4)得到

局部方程(5)可以通过将控制体积缩小为0得到,是方程(6)提供了一维非稳定和可压缩流体在变形管子里面积平均的质量控制方程的守恒形式。

方程(6)的左侧第一和第二项代表由于可压缩流体和管道的弹性和瞬时质量通量各自的综合效应引起的质量随着时间的局部改变。方程6可以被改写为如下形式:

其中是在一个空间维度的质量导数。意识到密度和管道面积随压力变化和使用链规则简化方程7,可以得到

其中。与流体相关的历史发展和声波速度的方程以及管子属性和方程的假设将在第三章讨论。

控制体积的动量方程是

利用方程9去控制图2中的体积,把重力,墙壁的剪切力和压力梯度力作为外加力,把的控制条件趋向为0,可以得到如下的局部轴向动量方程:

其中是单位重力,是管道和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

是动量修正系数。采用差异化的乘积定则,调用方程7,通过除以得到以下非守恒形式的动量方程:

方程8和11规定了软管中单向非稳态可压缩流体的流动。另外方程8和11也可以通过假设的单向和轴对称可压缩纳维尔- 斯托克斯方程和综合允许压力变化的管道截面的实验结果得到。

实际上,水锤波传播速度的大小范围从100到1400米/秒,流速为1米/秒到10米/秒。所以,水锤的马赫数范围是10-2到10-3,M=U1/a。这里U1是纵向速度规模,实际上,M<<1在水锤中已经被验证了,而且Allievi用它来进一步简化方程8和11.方程8和11的近似小马赫数可以通过对不同方程中的条件执行一个数量级分析得到。为此目的,让是水锤压力模块,0 是不受干扰条件的流体密度,

是时间模块,ξ是一个正参数,是壁面剪切模块,f 是”达西-魏斯巴赫”摩擦参数,Td是径向扩散的时间尺度。参数ξ允许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尺度下研究方程8和11中各项的真实参数值。例如,如果在质量动量方程中一个周期波各项的幅度是被要求的,ξ被设置为4,方程8应用上面的设置可以得到:

这里,上标*用来表示无量纲量。因为在水锤的应用中M<<1,所以

方程12和13可以变为:

在二维形式中改写方程14和15,得到:

运用压力水头(),方程16和17可以变为:

非定常可压缩流动的密度变化是马赫数秩序。所以,在水锤的问题时,哪儿M<< 1,方程18和19可以变为:

这和一维经典水锤方程中2和3所给出的形式是一样的。所以,经典水锤方程适用于可压缩流体在软管中的单向和轴对称流动,管中的马赫数是非常小的。

按照方程15,壁面剪切是非常重要的,,取决于无量纲参数

的范围。所以,当等于或者更大的时候,壁面剪切是非常重要。这经常发生在模拟的时间远远超过第一波周期的应用中,管子是非常长的,摩擦系数很显著,或者是管子的直径很小。另外的,因为瞬态导致大的径向速度梯度没有足够的松弛时间,所以当径向扩散的时间尺度大于波的传播时间的时,壁面剪切也是重要的。当雷诺数变小的时候,会变小。在实际应用中壁面剪切力是非常重要的,的各种形式将在第四章的文献中讨论。

如果明显小于1,摩擦力可以忽略,就可以安全的被设置为0.

例如,一个案例L=10000m,D=0.2m,f=0.01,and M=0.001,and =0.01,当,条件是<<1是有效的。那就是,针对这个

例子,如果模拟时间明显的小于,那么墙壁的摩擦是可以被忽略。通常,在瞬态的初期,如果松弛时间长度小于波的传播时间L/a, <<1的条件是满足的。实际上,众所周知的,水锤模型提供的结果和时间数据一致的相似,如果再第一波循环中不考虑使用的壁面切应力公式。当<<1,经典的水锤模型,如方程20和21给出的,可以变为:

其中,相同的模型出现在Allievi的文章中。

Joukowsky的陈述可以从方程22和23中得到。

设想水锤在长为L的管子中向上游动,让x=L-at,定义时间t时水锤的位置

和假设时间范围是,其中ε是水锤的长度。合并方程22和23从到,引用莱布尼茨定则,将ε的限制趋近于零,得到:

相似的,水锤波的向下移动流的关系式是。

3 水锤波的速度

水锤波的速度为:

方程25右边的第一项代表着流体压缩性对波速的影响和第二项代表管的弹性对波速度的影响。实际上,一个刚性管内可压缩流体波的速

度可以通过在方程25中设置得到,最终方程为2/

=。另一方面,一个刚性管内可压缩流体波的速度可以通过a dP dρ

在方程25中设置得到,最终方程为。

Korteweg解释了方程25的右侧的流体材料的属性和管子的材料和尺寸。通常,Korteweg通过方程介绍流体的性质,

这个方程已经被文献证实正确性,其中是弹性流体的体积弹性模量。他用连续介质力学的弹性理论去评价与管道半径相关的,厚度e和杨氏模量的弹性E.在她的推导中,他(1)忽略了管中的轴向力,同时(2)忽略了管子中的惯性力。这些假设在流体输送线是正确的,假设是固定的同时贯穿整个伸缩接头。运用假设(1)和假设(2),我们可以得到管道单位长度的压力和单位管长的周向

应力之间的准平衡关系。其中是周向应力。也就是,

。应用弹性应力应变关系,

,其中是径向应变。可以得到

上述的波速的Korteweg公式可以扩展到一个问题,那就是轴向应力不可忽视的。这是通过泊松效应作用于应力应变关系得到的。特别的

是,总应变变为,其中是泊松比,是轴向压力。由此产生的波的速度计算公式为:

其中,只适用于上游段的管道。适用于整个轴向移动锚管道,同时c=1适用于靠近贯穿伸缩接头的管子。这是Korteweg研究过的算例。

多相和多组分水锤流动是经常出现在实践中。在水锤事件中,压力可以循环在很大的正值和负值之间,这种作用只适用于于蒸汽压力。当压力下降到蒸汽压力,蒸汽腔形成。此外,当压力下降到低于溶解气体的饱和压力,气腔的形成。压力管或者扩压管中瞬变流中夹沙是多元水锤流的常见例子。加压或扩压管中的非定常流是多相和多组分在封闭管道瞬态流动的典型例子。显然,因此,体积模量和混合物的密度和波速被相和组分的状态影响。混合相和混合组分水锤流动的波速可以通过在公式27中用弹性的有效体积弹性模量和一个有效的密度代替和而得到。

应用文写作概述.pdf

应用文写作概述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学习要求: 学习本章了解:应用文写作的概念、分类;应用文的作用和写作要求。 掌握:应用文的概念、特点;应用文写作的基本要素。 重点掌握:主旨、材料、结构的概念,写作要求;应用文开头、主体、结尾的写作方式; 叙述、说明、议论的表达方法;应用文的语言要求。 一、重难点内容提示 应用文的概念、特点 应用文写作是研究应用文体写作规律和方法的一门学科,它具有系统的理论性和极强的实践性。 1.应用文是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为处理公私事务而常用的具有某种固定格式和直接应用价值的文体。 2.应用文的特点 文体的实用性

实用性,是指应用文无论在处理公共事务还是私人事务中,都具有实际应用的价值。“实用”是应用文最重要的特点,文中不仅要摆出这个问题是什么,而且要明确提出解决这个问题的具体意见、办法,直接为解决现实问题而写。实用性是判断应用文好坏的价值尺度。 应用文的实用性还表现在写作的时效性上。延误时间,时过境迁,就失去它的实用价值。 体式的规范性 应用文体式的规范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文种的规范,即办什么事用什么文种,有大体的规定,不能乱用。二是格式的规范,即每一文种在写法上有大体的格式规范,不能随意变更。 内容的真实性 真实性是指内容的真实确凿,实事求是。应用文是管理工作的工具,要为解决现实问题,指导实际工作服务,因而它完全排斥虚构和杜撰,文中所写的数据、材料等,要真实、准确;所发布、传达的上级指示精神是确切,没有经过任何艺术加工,否则作者将承担一定的行政和法律责任。 语言的简明性 简明性是指应用文在语言上尽量简洁、明确。应用

智能控制在汽车上应用的进展综述

智能控制在汽车上应用的进展综述 一、简介 1.1汽车智能化综述 从上个世纪的末期,全球的汽车以汽车的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为主题进入一个重大的历史时期。到本世纪初,随着ICT技术的发展,汽车的智能化和网联化系统随之诞生,由此产生了一种新型的交通系统。 “智能汽车”是在普通汽车的基础上增加了先进的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通过车载传感系统和信息终端实现与人、车、路等的智能信息交换,使汽车具备智能的环境感知能力,能够自动分析汽车行驶的安全及危险状态,并使汽车按照人的意愿到达目的地,最终实现替代人来操作的目的。 从汽车自身的智能化来讲,我们现在处于这种汽车的一种智能化的初级阶段,即智能驾驶辅助这个阶段,其终极目标就是无人驾驶。另外从智能汽车发展模式来讲是两种模式,一种是依靠自身车载传感决策和控制系统,来实现自动驾驶。另外一种是通过协同的方式,借助通信的技术,利用车联网和物联网的整合,来实现它的整个一种智能化的驾驶。 总之,汽车的智能化可以归结为两轴或者两个发展,一个是纵轴,就是由现在的部分功能的替代到以后完全的无人化驾驶,另外一个就是自身的提升,单车的智能化并不能解决交通的问题,所以必须通过网联化把汽车和交通系统,交通所有参与者在一个平台上一个系统下进行完全的可控可调,这样才能彻底地改变交通社会现在面临的诸如安全、拥堵、节能的问题。所以未来期望或者目标的实现是一个智能网联的汽车。 智能汽车它会带来对我们社会产业带来什么样的变化?首先我们关注的是安全,通过汽

车的智能化、网联化,交通事故可以降低到目前的1%。现在每年因为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大概130万,也就是说在不远的将来也许二十年三十年以后,全球交通事故死亡率会低于1万甚至更低,未来接近的目标是零死亡零事故。第二,对于交通拥堵、油耗,对于整个经济,还有对于人的生活方式的影响都有非常高的期待。 1.2国内外汽车智能化研究现状 就汽车智能化发展而言,从美国来讲,从本世纪初他们对于智能汽车提出了一个定义,把它分为五个等级,第一个等级就是没有智能化,第二个等级是具有特殊功能的一些驾驶辅助,第三个等级是一个部分的自动驾驶,然后是高度自动驾驶到完全自动驾驶,以及无人驾驶这样五个等级,它设计的目标是到2025年能够实现完全智能驾驶。所以基于此,美国专门成立了交通变革研究中心,另外其交通部将推动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的发展作为一个国家战略,在。对于欧盟来讲,它制定了详细的发展路径图,就是从当下现有的驾驶辅助到2030年实现无人驾驶,或者能够产生无人驾驶的这种技术和产品,这是它的愿景。从日本来讲,不光从车,还从车和路两端来进行协调的发展,日本这一个计划详细地定义了从汽车、道路到各种法规协调发展的一个庞大的技术。 发展汽车智能化一个强劲的动力是标准,汽车这个技术持续的迭代是依托于标准的,一个是排放的法规,一个是碰撞的法规,现在主动安全或智能安全的一些项目,已经纳入了汽车的法规评定体系DSRC里,这是对于技术持续进步的一个强大的推进力。 从欧美整个发展情况比较来看各有特色,美国主打推动IT企业,并在该领域独领风骚,另外它在程序还有法规方面也是领先一步,从日本来讲,它的信息化体系是全球做得最为完备的,它现在有一个VICS,交通系统信息,现在整个汽车是8千多万辆,有4千万辆已经入网,对于大数据信息化它有很强的一些设备支持。另外以丰田、日产这些汽车企业主导智

智能控制综述

智能控制综述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智能控制的发展和智能控制系统的结构和特点以及与传统控制的关系。然后,综述几种智能控制研究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智能控制、自动控制、研究内容 1、智能控制的发展 任何一种科学技术的发展都由当时人们的生产发展需求和知识水平所决定和限制,控制科学也不例外。1948年,美国著名的控制论创始人维纳(N.Wiener)在它的著作《控制论》中首次将动物与机器相联系。1954年钱学森博士在《工程控制论》中系统的阐明了控制论对航空航天和电子通讯等领域的意义及影响,1965年傅京孙(K.S.Fu)教授首先把人工智能的启发式推理规则用于学习控制系统,又于1971论述了人工智能与自动控制的交集关系,成为国际公认的智能控制的先行者和奠基人[1]。 20世纪60年代,随着航海技术,空间技术的发展,控制领域面临着人们对其性能要求愈来愈高和被控对象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被控对象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被控对象的非线性和不确定性,以及分散的传感元件与执行元件,复杂的信息网络和庞大的数据量。而传统控制在解决这些问题时存在三方面的问题:一、由于传统控制理论是建立在以微积分为工具的精确模型上,所以无法对高度复杂和不确定的被控对象进行描述;二、传统控制理论中的自适应控制和Robust控制虽可克服系统中所包含的的不确定性,达到优化控制的目的,但这些方法只适用于缓慢变化的情况。三、传统控制系统输入较单一,而面对海量信息(视觉的、听觉的、触觉的等)的复杂环境,智能控制应运而生。 智能控制是对传统控制的补充和发展,是自动控制发展的高级阶段,而传统控制是智能控制产生的基础。 国内对智能控制的研究今年来也十分活跃。从八十年代人工智能与系统科学相结合到863计划的实施,智能控制在我国的发展已有稳固的基础。 2、智能控制结构与特点 智能控制是自动控制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人工智能、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仿生学、和计算机等多种学科的高度结合,是一门新兴的边缘交叉学科。它不仅包含了自动控制、人工智能、系统理论和计算机科学,而且还涉及到生物学,正在成为自动化领域中最兴旺和发展最迅速的一个分支学科[2]。 (1)智能控制具有明显的跨学科、多元结构特点。至今,智能控制方面的专家已提出二元结构、三元结构、四元结构等三种结构,它们可分别以交集的形式表示如下: IC=AI∩AC (1) IC=AI∩CT∩OR (2) IC=AI∩CT∩ST∩OR (3) 上式中,各子集的含义为 AI——人工智能;AC——自动控制;CT——控制论; OR——运筹学;ST——系统论;IC——智能控制。 智能控制的二元交集结构、三元交集结构和四元交集结构分别由傅京孙、萨克迪斯(G.N.Saridis)和蔡自兴于1971,1977和1986年提出的[3],以上的交集表达式也可表示成如下图1、2、3的形式:

如何借助于理论写好分析类应用文

如何借助于理论写好分析类应用文 作者:陈瑞红来源:应用写作杂志社 为了给员工提供一个交流意见、切磋技能、传递经验、展示才智的平台,许多大公司都办起了内部期刊,有的公司为了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还不定期举办各类有奖征文比赛,发动员工为企业的建设和发展想点子、找路子,及时总结从工作实践、学习思考中领悟出来的真知灼见。由于这类文章一般都是在对某一实际工作对象加以分析、综合、比较的基础上得出自己的观点、结论,所以这里将其统称为分析类应用文。从目前情况来看,一方面分析类应用文用途很广;而另一方面,企业员工写作此类文章的水平却亟待提高。大多数企业员工都面临着这样一个矛盾:有材料、有想法、有感悟,却苦于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完整、有条理、透彻地表达出来。企业员工写不好分析类应用文,固然有语言表达能力方面的原因,但最关键的问题还在于理论环节的薄弱。针对此种状况,本文拟就如何借助于理论写好分析类应用文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充实理论知识,是提高分析能力的前提 分析类应用文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分析,要想写好它,首要条件就是提高分析能力。任何事物都有质和量两个方面,要深入准确地把握某一对象,就需要分析它的质和量。因此,我们通常把分析方法分为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两大类。如果说定量分析能力的提高需要良好的数学、统计学的学科基础和大量的定量分析训练的话,那么充实理论知识,提高理论修养,则是提高定性分析能力的前提。在这里,我们谈的主要是后一点,即如何运用理论提高定性分析能力的问题。 定性分析是指对对象质的规定性进行科学抽象和理论分析,并从中得到规律性的认识和深刻的见地。要提高定性分析能力,我们不但要具备哲学、逻辑学的思辨、思维的方法论的修养,而且还要对所要进行理论分析领域的理论知识比较熟悉。譬如:我们要对某一地区的电信运营活动加以分析,除了要具有一般的哲学、逻辑学素养之外,还要熟悉国家及地方政府的经济政策理论、管理学、市场学的理论,以及电信行业乃至某一类电信产品所特有的运营规律。如果对以上领域的理论知识不甚了解,那么我们对于该领域的问题和现象的分析,就难以进行。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理论知识的充实扩展,也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平时就要注意积累,而且,在调查研究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新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及时补充新的理论知识。有人也许会说:各种各样的理论这么多,如何学呢?三点建议:一是有针对性地去学习跟自己平时调查研究的对象有关的理论;二是选取本领域有代表意义的名家名作来读;三是不贪多,但要领会得深。这样一来,至少能够保证你在分析某一特定问题时,能够游刃有余。有人也许会说:分析思辨是一种天赋的能力,哪里是读几本理论书就能具备的呢?不错,分析思辨的确是一种能力,思辨能力,不能排除天赋的差异,但也并不神秘,

智能控制技术现状与发展

摘要:在此我综述智能控制技术的现状及发展,首先简述智能控制的性能特点及主要方法;然后介绍智能控制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现状;接着论述智能控制的发展。智能控制技术的主要方法,介绍了智能控制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许多新方法和技术进入工程化、产品化阶段,这对自动控制技术提出犷新的挑战,促进了智能理论在控制技术中的应用,以解决用传统的方法难以解决的复杂系统的控制问题。 关键词:智能控制应用自动化 浅谈智能控制技术现状及发展 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能自主地驱动智能机器实现控制目标的自动控制技术。对许多复杂的系统,难以建立有效的数学模型和用常规的控制理论去进行定量计算和分析,而必须采用定量方法与定性方法相结合的控制方式。定量方法与定性方法相结合的目的是,要由机器用类似于人的智慧和经验来引导求解过程。因此,在研究和设计智能系统时,主要注意力不放在数学公式的表达、计算和处理方面,而是放在对任务和现实模型的描述、符号和环境的识别以及知识库和推理机的开发上,即智能控制的关键问题不是设计常规控制器,而是研制智能机器的模型。此外,智能控制的核心在高层控制,即组织控制。高层控制是对实际环境或过程进行组织、决策和规划,以实现问题求解。为了完成这些任务,需要采用符号信息处理、启发式程序设计、知识表示、自动推理和决策等有关技术。这些问题求解过程与人脑的思维过程有一定的相似性,即具有一定程度的“智能”。 一、智能控制的性能特点及主要方法 1.1根据智能控制的基本控制对象的开放性,复杂性,不确定性的特点,一个理想的智能控制系统具有如下性能: (1)系统对一个未知环境提供的信息进行识别、记忆、学习,并利用 积累的经验进一步改善自身性能的能力,即在经历某种变化后,变化后的

应用文写作概述2课时

第一章应用文写作概述 2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掌握应用文写作基本理论中的主要概念及其特点 (二)掌握应用文各要素的概念及其运用 (三)形成初步运用应用文各要素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应用文各要素的概念及特征 (二)教学难点:应用文各要素的运用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授课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第一课时 主要内容:第一章应用文的概述 授课步骤: 导入新课 一、请同学们回忆曾经学过的文体有哪些 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诗歌、散文、小说…… 组成篇章的书面语言材料(广义的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按价值功能可以分为文学体裁和文章体裁(狭义的文章)等类。从结构形式来看,文学体裁(常简称为体裁)可以分为散文、诗歌、小说和剧本等形式。从表达方式来看,文章体裁(常简称为文体)可以分为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和应用文等形式。 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类新的文体——应用文 二、再请同学们回忆,我们曾经接触过的应用文有哪些 书信、演讲比赛中使用的演讲稿、学校橱窗里张贴的通知、运动会时写的通讯稿件等 本学期,我们讲系统地学习关于应用文的知识,熟悉并掌握应用文的特点及用法。

第一节应用文的含义、分类与特点 一、应用文写作的意义 (一)大到管理国家,小到工作生活,都离不开应用文写作; (二)应用文写作是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益的重要手段; (三)应用文写作时提高写作者工作能力、工作水平的重要途径; (四)应用文的广泛应用是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 二、应用文的含义、分类和特点 (一)应用文的含义 应用文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人民群众在办理公私事物、传播信息、表述意愿时所使用的具有某种惯用格式的实用性文章。 从这个概念中我们得到的信息有: 1、应用文是一种文体(本质属性); 2、应用文格式规范、行文简约、具有实用性(特点); 3、应用文的使用者是国家机关、其他社会组织、个人; 4、应用文是用来处理日常事务、传播信息的(作用)。 (二)应用文的分类 前面提到的书信、演讲稿等都属于应用文,但它们是不同种类的应用文,那么应用文究竟分几种呢本教材分四个部门,我们不妨把应用文分为行政公文、事物文书、司法文书、财经文书、商贸文书、科技文书、传播文书、日常文书、礼仪文书、学业文书十种。本学期我们将有所侧重的进行学习。大家可参照课本目录简要浏览一下。

如何借助于理论写好分析类应用文_写作指导

如何借助于理论写好分析类应用文_写作指导 如何借助于理论写好分析类应用文 为了给员工提供一个交流意见、切磋技能、传递经验、展示才智的平台,许多大公司都办起了内部期刊,有的公司为了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还不定期举办各类有奖征文比赛,发动员工为企业的建设和发展想点子、找路子,及时总结从工作实践、学习思考中领悟出来的真知灼见。由于这类文章一般都是在对某一实际工作对象加以分析、综合、比较的基础上得出自己的观点、结论,所以这里将其统称为分析类应用文。从目前情况来看,一方面分析类应用文用途很广;而另一方面,企业员工写作此类文章的水平却亟待提高。大多数企业员工都面临着这样一个矛盾:有材料、有想法、有感悟,却苦于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完整、有条理、透彻地表达出来。企业员工写不好分析类应用文,固然有语言表达能力方面的原因,但最要害的问题还在于理论环节的薄弱。针对此种状况,本文拟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充实理论知识,是提高分析能力的前提分析类应用文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分析,要想写好它,首要条件就是提高分析能力。任何事物都有质和量两个方面,要深入准确地把握某一对象,就需要分析它的质和量。因此,我们通常把分析方法分为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两大类。假如说定量分析能力的提高需要良好的数学、统计学的学科基础和大量的定量分析练习的话,那么充实理论知识,提高理论修养,则是提高定性分析能力的前提。在这里,我们谈的主要是后一点,即如何运用理论提高定性分析能力的问题。定性分析是指对对象质的规定性进行科学抽象和理论分析,并从中得到规律性的熟悉和深刻的见地。要提高定性分析能力,我们不但要具备哲学、逻辑学的思辨、思维的方法论的修养,而且还要对所要进行理论分析领域的理论知识比较熟悉。譬如:我们要对某一地区的电信运营活动加以分析,除了要具有一般的哲学、逻辑学素养之外,还要熟悉国家及地方政府的经济政策理论、治理学、市场学的理论,以及电信行业乃至某一类电信产品所特有的运营规律。假如对以上领域的理论知识不甚了解,那么我们对于该领域的问题和现象的分析,就难以进行。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理论知识的充实扩展,也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平时就要注重积累,而且,在调查研究工作中,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些新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及时补充新的理论知识。有人也许会说:各种各样的理论这么多,如何学呢?三点建议:一是有针对性地去学习跟自己平时调查研究的对象有关的理论;二是选取本领域有代表意义的名家名作来读;三是不贪多,但要领会得深。这样一来,至少能够保证你在分析某一特定问题时,能够游刃有余。有人也许会说:分析思辨是一种天赋的能力,哪里是读几本理论书就能具备的呢?不错,分析思辨的确是一种能力,思辨能力,不能排除天赋的差异,但也并不神秘,它能够凭借后天的练习而提高。读一些思辨性强的著作,本身就是一种最有效的思辨能力的练习;而另一种有效的思辨能力的练习,就是运用你所把握的理论来分析实际问题。二、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更好地分析解决问题理论本身不是远离生活的,也不是笼统的。理论只有在脱离了生活现实的时候,才被讥笑为无聊的空头理论。其实,人类生活的一切领域都离不开理论的规约和指导:政治生活中讲政治理论,企业生产中讲治理学,艺术创作和鉴赏中讲艺术哲学或者说美学。理论就像一把解剖刀,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就是使用这把解剖刀去解剖现实现象的过程。怎样解剖呢?一个最基本的思路,就是“观照”的思路,也就是说你可以沿着这样的思路往前走——理论家、研究者是如此这般讲的,那么,事实又怎样呢?共4页,当前第1页1234如何借助于理论写好分析类应用文相关内容:公务员考试写作知识 知等手段,现在变换成书写和印发《会议通知》的手段达到通知的目的。这主要是从提高工

应用文写作概论

应用文写作概论、行政公文概论练习题 一、填空题 1. 重新修订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由于年月日发布,,年月日起施行。 2. 应用文书分为、和三大类。 3. 以行文关系或行文方向为标准,公文可分为、、和泛行文四类。 4. 以为目的的写作,是应用文书写作。 5. 行政公文有种。 6. 文头部分由文件名称、发文字号、、和紧急程度等项目组成。 7. 发文字号由、、三部分组成。 8. 秘密等级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级,密级的位置在。 9. 一份格式完整的公文,由、、三部分组成。 10. 公文的紧急程度分、两种,位置在。 11. 签发人指。 12. 完整的公文标题由、、三要素组成。 13. 标题中除、名称加书名号外,一般不加标点符号。 14. 公文附件的标注位置,在正文之下。 15. 公文用纸一般采用国际标准A4纸。A4型纸尺寸为。 16. 标注主题词应以和为依据。 17. 向下级机关的应当同时抄送直接上级机关。 18. 经在报刊上全文发布的行政法规和规章,应当视为正式公文并依照执行。

19. 报告中不得夹带事项。 20. 行文关系,主要有、、和四种。 21. 行文方向,分为、、和四种。 22. 党要分开行文。 23. 联合行文的必要条件是机关单位必须。 24. 材料是写作的,是形成主旨的,是说明主旨的。 25. 显示主旨的方法有、、、、、和。 26. 选择材料的标准有、、、和。 27. 材料处理的常用方法有、、、、和。 28. 应用文书材料与观点的组织形式主要有、、和。 29.材料是否切题的实质,是和材料是否统一的问题。 30. 应用文书语言的特点有、、、、和。 31. 受应用文书写作目的的制约,其语言的主要表达方式为、和。 32. 完整的议论,由、和、构成。 33. 举例说明,通常有和、两种。 34. 应用文书常用的论证方法有、、、和四种。 二、选择题: 1.签署是指____。 A.机关领导人在定稿上亲笔签名 B.机关领导人在公文正本上亲笔签名 C.机关领导人对收文的办理签注批示意见 D.文件的承办人在文件处理单上亲笔签名 2. 主送机关指____。 A.收文机关 B.办理或答复收文的机关 C.需要了解收文内容的机关 D.必须送达的机关

智能控制技术综述

网络高等教育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需要完整版请点击屏幕右上的“文档贡献者” 题目:智能控制技术综述

20世纪20年代,在建立了以频域法为主的经典控制理论的基础上,智能控制技术逐步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许多新方法和新技术进入工程化、产品化阶段。这对自动控制理论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促进了智能理论在控制技术中的应用。在智能控制技术比较的基础上,较详细地阐述了智能控制技术主要方式的特点及优化算法,并举例说明。智能控制技术将不断地发展和充实。 关键词:自动化;智能控制;应用

摘要............................................................. I 1 绪论.. (1) 1.1 智能控制技术简介 (1) 1.2 智能控制技术研究的领域及应用 (1) 1.2.1模糊逻辑控制 (1) 1.2.2神经网络控制 (1) 1.3 智能控制技术的应用现状 (1) 1.4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1) 2 智能控制理论概述 (2) 2.1 智能控制的基本概念 (2) 2.2 智能控制技术的主要方法 (2) 2.2.1 模糊控制 (2) 2.2.2 专家控制 (2) 2.2.3 神经网络控制 (3) 2.2.4 集成智能控制 (3) 2.3 智能控制技术常用的优化算法 (3) 2.3.1 遗传算法 (3) 2.3.2 蚁群算法 (3) 3 模糊控制及其应用 (4) 3.1 模糊控制理论提出 (4) 3.1.1 模糊控制理论的概念 (4) 3.1.2 模糊控制理论与传统控制相比的优势 (4) 3.2 模糊控制理论在制冷领域的应用情况 (4) 3.3 模糊控制理论在磨煤机控制系统领域的应用情况 (4) 4 神经网络控制及其应用 (5) 4.1 神经网络控制理论提出 (5) 4.1.1 神经网络控制理论的概念 (5) 4.1.2 神经网络控制理论与传统控制相比的优势 (5)

应用写作试题库

应用文写作概述 一、判断题 1.应用文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所应用的简易通俗文字。× 2.应用文的作者只能是个人。× 3.应用文具有惯用的格式。√ 4.应用文和文学作品一样允许虚构。× 5.工作计划、工作总结等通用事务类应用文主要是组织用,个人也可以用。√ 6.通用事务类应用文不具有公文那样的权威性和行政约束力。√ 7.公文用于国家行政机关,不能用于一般企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部门。× 8.个人事务类应用文以传递事务信息为目的,有些也带有一定的社交礼仪色彩。√ 二、单项选择题 1.某市政府要发一则“关于禁止……的通告”,这份公文由市委秘书长委托王秘书负责撰写,那么发文时的署名应是()。A A.市政府 B.市长 C.市委秘书长 D.王秘书 2.在进行应用文写作时,应该()。B A.作文自娱 B.抑制表现自我的欲望 C.语不惊人死不休 D.文不加点,一挥而就 3.以下关于应用文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C A.个人写的是家信、启事等,组织写的主要是公文。 B.应用文具有纸质载体,这使得它可以流转,可以保存,起档案资料的作用。 C.事务正式办理之前,若要了解情况,则须写简报。 D.若要作统筹安排,则须写计划或规划。 4.以下关于应用文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D A.一些应用文的署名作者背后很可能有代言作者。 B.由于应用文被广泛地、时常地使用,就逐渐地形成了应用文各个文种的惯用格式。 C.应用文写作有很强的时限性,时过境迁事情就难办。 D.应用文写作多用曲笔,表现手法多样。 5.关于应用文的写作,以下表述中不正确的是()。C A.应用文写作是一种严肃的事务行为,任何人都要以认真、严谨的态度来撰写应用文。 B.许多公文写作的目的本身就是贯彻上级批示、实现领导意图的,因此要了解上情。 C.只要掌握好写作程式,即便没有业务知识的人也可以写好应用文。 D.动笔写应用文之前,作者须千方百计地获取所涉及事务的信息。 6.下面四类应用文中不属于司法类应用文的是()。C A.上诉状 B.答辩状 C.审计报告 D.判决书 三、多项选择题

现代应用文写作习题及答案

应用文平时题目 应用文写作概论、行政公文写作概论 源自:作业习题发布日期:2011-6-17 阅读:2331次

29.材料是否切题的实质,是和材料是否统一的问题。 30.应用文书语言的特点有、、、、和。 31.受应用文书写作目的的制约,其语言的主要表达方式为、和。 32.完整的议论,由、和、构成。 33.举例说明,通常有和、两种。 34.应用文书常用的论证方法有、、、和四种。 二、选择题: 1.签署是指____。 A.机关领导人在定稿上亲笔签名 B.机关领导人在公文正本上亲笔签名 C.机关领导人对收文的办理签注批示意见 D.文件的承办人在文件处理单上亲笔签名 2. 主送机关指____。 A.收文机关 B.办理或答复收文的机关 C.需要了解收文内容的机关 D.必须送达的机关 3. 拟办,指____。 A.拟稿 B.对发文审核把关 C.对来文办理做出批示 D.对来文办理提出建议性意见 4. 一般文件的成文日期,指_____。 A.领导人签发的日期 B.文件用印日期 C.文件发出日期 D.领导人签署文件正本日期 5. 联合行文的作者,应为______。 A.具有隶属关系的机关 B.同级或级别相近的机关 C.同一组织系统中的上下级机关 D.具有业务指导关系的机关 6. 发文字号是指 A.文件代号 B.机关代字 C.发文年度 D.发文顺序号 7. 注办是指 A.对来文进行分送 B.对来文办理提出初步方案或建议 C.对来文阅读、执行与办复 D.对来文办毕签注承办经过和结果 8. 清退指将办完清理出的文书交给_______ 。 A.发文机关或指定的专门部门 B.档案部门 C.文件销毁部门 D.秘书部门 9. 以机关名义对外签发公文,必须遵循_____。 A.集体会商的原则 B.先核后签的原则 C.正职签发的原则 D.规范签发的原则 10. 盖印章时,应做到_____。 A.上压正文,下不压成文日期 B.既压正文,又压成文日期 C.上不压正文,下压成文日期 D.上不压正文,下不压成文日期 11. 最有效的催办方式是 A.电话催办 B.文字催办 C.登门催办 D.会议催办

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概述

应用文写作 马俊霞

应用文写作概述 感知应用文 应用文的概念 应用文的特点、作用 应用文的种类 应用文写作的一般规律

感知应用文 大雨 28℃~24℃风力:≤5级 雨点停了,黑云铺匀了满天。又一阵风,比以前的更厉害,柳枝横着飞,尘土往四下里走,雨道往下落;风,土,雨,混在一处,联成一片,横着竖着都灰茫茫冷飕飕,一切的东西都 被裹在里面,辨不清哪是树,哪是地,哪是云,四面八方全乱,全响,全迷糊。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地的垂落,看不清一条条的,只是那么一片,一阵,地上射起了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几分钟,天地已分不开,空中的 河往下落,地上的河横流,成了一个灰暗昏黄,有时又白亮亮的,一个水世界。——《骆驼祥子》

应用文的概念、特点及作用 应用文的概念 应用文是国家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人民群众在行政管理、社会交往与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社会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依法行政和进行公务活动与社会活动的一种重要工具。 应用文的特点 准确性、真实性、规范性、简约性、时效性 应用文的作用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曹丕 公文写作是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的重要窗口,向外展示着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水平的基本面貌。上传下达、左右沟通,实施管理的工具,记载公务活动的凭证与依据。

应用文的种类 广义公文与狭义公文之说 行政公文:命令(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 事务文书:计划、总结、调查报告、简报等 学业文书: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等 诉讼文书:起诉状、答辩状、申诉状等 社交礼仪文书:礼仪信函、求职类信函等

智能控制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心得体会

智能控制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心得体会 摘要: 在此综述了智能控制技术的现状及发展,首先简述智能控制的性能特点及主要方法,然后介绍智能控制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现状,接着论述智能控制的国内外发展和现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许多新方法和技术进入工程化、产品化阶段,这对自动控制技术提出创新的挑战,促进了智能理论在控制技术中的应用,以解决用传统的方法难以解决的复杂系统的控制问题。 关键词:智能控制模糊控制神经网络遗传算法 一、引言 智能控制作为当今的一种交叉前沿学科,其研究中心始终是解决传统控制理论、方法(包括经典控制、现代控制、自适应控制、鲁棒控制、大系统方法等)所难以解决的不确定性问题。自智能控制概念的提出,自动控制界纷纷仿效,主流是人工智能技术引入到自动控制系统中,寻求难以精确建模的复杂系统的自动控制(自治)。 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能自主地驱动智能机器实现控制目标的自动控制技术。对许多复杂的系统,难以建立有效的数学模型和用常规的控制理论去进行定量计算和分析,而必须采用定量方法与定性方法相结合的控制方式。定量方法与定性方法相结合的目的是,要由机器用类似于人的智慧和经验来引导求解过程。因此,在研究和设计智能系统时,主要注意力不放在数学公式的表达、计算和处理方面,而是放在对任务和现实模型的描述、符号和环境的识别以及知识库和推理机的开发上,即智能控制的关键问题不是设计常规控制器,而是研制智能机器的模型。此外,智能控制的核心在高层控制,即组织控制。高层控制是对实际环境或过程进行组织、决策和规划,以实现问题求解。为了完成这些任务,需要采用符号信息处理、启发式程序设计、知识表示、自动推理和决策等有关技术。这些问题求解过程与人脑的思维过程有一定的相似性,即具有一定程度的“智能”。 二、智能控制的性能特点 智能控制是自动控制发展的新的阶段,主要用来解决那些用传统方法难以解决的复杂、非线性和不确定的系统控制问题。智能控制系统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较强的学习能力: 能对未知环境提供的信息进行识别、记忆、学习、融合、分析、推理,并利用积累的知识和经验不断优化、改进和提高自身的控制能力; (2)较强的自适应能力: 具有适应受控对象动力学特性变化、环境特性变化和运行条件变化的能力; (3)较强的容错能力: 系统对各类故障具有自诊断、屏蔽和自恢复能力; (4)较强的鲁棒性: 系统性能对环境干扰和不确定性因素不敏感; (5)较强的组织功能: 对于复杂任务和分散的传感信息具有自组织和协调功能,使系统具有主动性和灵活性; (6)实时性好:

智能控制文献综述

智能控制的发展,应用及展望 周杰 21225062 摘要:智能控制是当今控制学领域研究和发展的热点之一。本文论述了智能控制的发展过程,相比传统控制的优势,在低压电器中的应用,并对其未来发展做了展望。 关键词:发展历史;智能控制;低压电器技术;模糊控制;人工智能;展望 1.智能控制的发展历史 从20世纪60年代起,由于空间技术、计算机技术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控制界学者在研究自组织、自学习控制的基础上,为了提高控制系统的自学习能力,开始注意将人工智能技术与方法应用于控制系统。 1965年,美国著名控制论专家Zadeh 创立了模糊集合论,为解决复杂系统的控制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数学工具;同年,美国著名科学家Feigenbaum着手研制世界上第一个专家系统;就在同年,傅京孙首先提出把人工智能中的直觉推理方法用于学习控制系统。1996年,Mendl进一步在空间飞行器的学习控制系统中应用了人工智能技术,并提出了“人工智能控制”的概念。直到1967年,Leondes和Mendel才首先正式使用“智能控制”一词,并把记忆、目标分解等一些简单的人工智能技术用于学习控制系统、提高了系统处理不确定性问题的能力。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傅京孙、Glorios 和Saridis等人从控制论角度进一步总结了人工智能技术与自适应、自组织、自学习控制的关系,正式提出了智能控制就是人工智能技术与控制理论的交叉,并创立了人—机交互式分级递阶智能控制的系统结构。在70年代中后期,以模糊集合论为基础,从模仿人的控制决策思想出发,智能控制在另一个方向—规则控制上也取得了重要的进展。进入80年代以来,由于微机的迅速发展以及人工智能的重要领域—专家系统技术的逐渐成熟,使得智能控制和决策的研究及应用领域逐步扩大,并取得了一批应用成果。80年代后期,神经网络的研究获得了重要进展,为智能控制的研究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2.智能控制的分支 目前关于智能控制的研究和应用沿着几个主要的分支发展,主要有专家控制、模糊控制、神经网控制、学习控制、基于知识的控制、复合智能控制、基于进化机制的控制、自适应控制等等。有的已在现代工业生产过程与智能自动化方面投入应用。主要介绍如下:专家控制是由K.J.Astrom将人工智能中的专家系统技术引入到控制系统。组成的一种类型的智能控制。借助专家系统技术,将常规的RLS 控制、最小方差控制等不同方法有机结合起来P 能根据不同的情况分别采取不同的控制策略。 模糊控制自1965年Zadeh 教授创建模糊集理论和1974年英国的Mamdani成功地将模糊控制应用于蒸汽机控制以来,模糊控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模糊控制是基于模糊推理、模仿人的思维方式、对难以建立精确数学模型的对象实施的一种控制,成为处理推理系统和控制系统中不精确和不确定性的一种有效方法,构成了智能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神经网络控制是另一类智能控制的重要形式。神经网络模拟人的大脑神经结构和功能,

智能控制论文

智能控制论文 摘要:基于智能控制和常规控制的本质区别和内在联系,对智能控制的概念进行了研究,同时介绍了智能控制的学科基础和主要分支,并且总结了智能控制的基本分析方法,最后指出了智能控制的实现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智能控制,人工控制,控制论 1 引言 自1971年傅京孙教授提出“智能控制”概念以来,智能控制已经从二元论(人工智能和控制论)发展到四元论(人工智能、模糊集理论、运筹学和控制论),在取得丰硕研究和应用成果的同时,智能控制理论也得到不断的发展和完善。智能控制是多学科交叉的学科,它的发展得益于人工智能、认知科学、模糊集理论和生物控制论等许多学科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相关学科的发展。智能控制也是发展较快的新兴学科,尽管其理论体系还远没有经典控制理论那样成熟和完善,但智能控制理论和应用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显示出其旺盛的生命力,受到相关研究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关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智能控制的应用领域将不断拓展,理论和技术也必将得到不断的发展和完

善。 2 智能控制的概念 智能控制的定义一: 智能控制是由智能机器自主地实现其目标的过程.而智能机器则定义为,在结构化或非结构化的,熟悉的或陌生的环境中,自主地或与人交互地执行人类规定的任务的一种机器. 定义二: K.J.奥斯托罗姆则认为,把人类具有的直觉推理和试凑法等智能加以形式化或机器模拟,并用于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中,以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控制系统的智能化定义三: 智能控制是一类无需人的干预就能够自主地驱动智能机器实现其目标的自动控制,也是用计算机模拟人类智能的一个重要领域.,这就是智能控制.他还认为自调节控制,自适应控制就是智能控制的低级体现. 定义四: 智能控制实际只是研究与模拟人类智能活动及其控制与信息传递过程的规律,研制具有仿人智能的工程控制与信息处理系统的一个新兴分支学科。 3 智能控制系统的类型 1)集成或者(复合)混合控制几种方法和机制往往结合在一起,用于一个实际的智能控制系统或装置,从而建立起混合或集成的智能控制系统. 2)分级递阶控制系统分级递阶智能控制是在自适应控制和自组织控制基础上,由美国普渡大学Saridis提出的

应用文-外部性理论及其内部化研究综述

外部性理论及其内部化研究综述 '摘要:外部性是一种经常出现的 现象,其特征表现为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外部性是导致市场失灵和政策失灵的主要原因之一,它的存在意味着资源的非帕累托最优配置,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本文详细阐述了外部性概念产生、发展及完善的过程,根据外部性表现形式将其分为九类,并归纳 了四种外部性内部化的方法。 关键词:外部性、内部化、庇古税、交易费用、产权 虽然人们发现外部性的历史非常短,但外部性在经济学中却十分重要,特别是在 问题越来越被大家关注的今天,研究外部性及其解决方法更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而且,新古典经济学提出进行政府干预的理论基础和新制度经济学提倡的产权理论或合约理论的理论基础都是外部性理论。因此,我们有必要来认真探索一下外部性理论。 一.外部性理论演进 外部性的概念是剑桥学派的阿尔弗雷德·马歇尔最先提出的,他在1890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中写道:“对于经济中出现的生产规模扩大,我们是否可以把它区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类,即生产的扩大依赖于产业的普遍发展;第二类,即生产的扩大来源于单个企业自身资源 和 的效率。我们把前一类称作‘外部经济’,将后一类称作‘内部经济’”[1]。 1924年,马歇尔的学生庇古在其名著《福利经济学》中进一步研究和完善了外部性问题。他提出了“内部不经济”和“外部不经济”的概念,并从 资源最优配置的角度出发, 边际分析方法,提出了边际社会净产值和边际私人净产值,最终形成了外部性理论。庇古认为,在经济活动中,如果某企业给其它企业或整个社会造成不须付出代价的损失,那就是外部不经济,这时,企业的边际私人成本小于边际社会成本[4]。 奈特于1924年对庇古上述意见进行了反驳,他认为产生“外部不经济”的原因是对稀缺资源缺乏产权界定,若将稀缺资源划定为私人所有,那么“外部不经济”将得以克服[2]。到1943年,埃利斯和费尔纳提出了与奈特近似的看法,也认为“外部不经济”与产权有关,但是,他们比前人更加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外部不经济”,将污染等问题与“外部不经济” 起来。[5] 到了20世纪50年代后,经济学家对“外部性”概念的表述发生了宽泛化的趋势,有的学者甚至将“外部性”等同于市场失灵来看待。下面3位学者的表述,也许能够透视这一趋势。1952年米德给出了这样一个表述:“一种外部经济(或外部不经济)指的是这样一种事件:它使得一个(或一些)在做出直接(或间接地)导致这一事件的决定时根本没有参与的人,得到可察觉的利益(或蒙受可察觉的损失)。”[5] 1958年贝特提出了更加宽泛的概念:“我认为将外部经济这一概念扩展是自然而然的,也是有用的,这远比限制要好,最好让‘外部性’指示这样一种状况,即在用价格划分成本与收入时,出现非帕雷托的成本与收益关系。”[5] 布坎南和斯塔布尔宾在1962年用一个函数关系式表达了对“外部性”的认识,“外部性可以表达为:UA=UA ( X1 . X2... Xn,Y1 ) UA表示A的个人效用,它依赖于一系列的活动(X1.X2.Xn),这些活动是A自身控制范围内的,但是Yi是由另外一个人B所控制的行为,B被假定为社会成员之一。”

应用文概述

应用文概述 一、概念 应用文作为文章的一大类别,应从两方面认识:从文章的功用看,应用文从产生到发展都是以应用为目的,或用于处理公务,或用于处理个人事务,区别于以审美为主要功能的文学作品;从文章的表现形式看,应用文比之其他文体有着严格的写作格式,文字也简明通俗。所谓应用文,是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联系工作、传递信息、处理事务、解决实际问题时普遍使用的内容简明、直接表意、结构较为稳定、格式相对固定、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一类文体的总称。 它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宣传教育,指导工作 2.联系交流,加强协作 3.积累资料,提供凭据 二、应用文的特点 1.鲜明的实用性 应用文的写作目的是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具有实际应用的价值。“实用”是应用文区别于文学作品的本质属性。文学作品给人以审美愉悦,用来陶冶人们的情操;应用文却不同,它旨在务实,着眼于特定时间、特定事情的解决。 2.体式的规范性 应用文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形成了惯用的文体格式,这是它区别于文学作品的另一主要特点。文学作品为了满足不同阅读者的审美需要,尽可能地突破惯用体式的束缚,讲究新颖独到,而应用文是有比较固定的体式要求的。有的约定俗成,如书信、条据、日记等应用文。有的则由行政机关做出统一规定,如《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对13种公文的格式作了明确规定,任何个人或机关不得随意改变,以体现其权威性和法规性。 3.内容的真实性 应用文的实用性,决定了它必须以真实性为基础和前提,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它不像文学作品,可以进行艺术加工,塑造典型,可以虚构和夸张,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应用文所反映的人和事,都应是真实的。 4.较强的时限性 应用文是服务于生活或工作的实际需要的,是为了解决工作或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所以要在一定的时限内完成,这就是时限性。文学作品则不同,它的创作可以是今天,也可以是一年以后;读者欣赏文学作品,也可以是明天,或者是一个月以后。而应用文要求写得及时,发得及时,办得及时,以便争取主动。否则,事过境迁,就失去了写作的意义和作用。 5.读者对象的针对性 应用文为处理具体事物、解决实际问题而写作,最讲究有的放矢,因此,一般都有一定的读者对象。它不像文学作品,没有特定的读者,只要识字,任何人都可以阅读。对应用文来讲,它意味着明确的范围、特定的读者、意味着对读者对象有着较强的约束力。 三、应用文的种类 为学习、写作和使用的方便,根据性质与作用,从实际出发,将常见常用的应用文体,分成以下六类: 1.社交文书 即人们在各种社交场合使用的一类文体。主要有介绍信、证明信、感谢信、祝贺信、申请书、倡议书、演讲稿、求职信、辞职信等。 2.行政公文

智能PID控制综述

密 封 线 智能PID 控制综述 摘要 传统的PID 控制应用于复杂的实际系统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而智能PID 控制器是 当今研究的热点。融合了先进智能控制思想和传统PID 构成的智能PID 控制器则具有更加良 好的特性。文中对几种常见的智能PID 控制器,包括模糊PID 、神经网络PID 、专家PID 控制 器及基于遗传算法的PID 控制器等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PID 控制器 智能控制 智能PID 一、引言 PID 控制[1-10,51-52]作为经典控制算法中的典型代表,是一种传统的控制方式。1922年 N.Minorsky 提出PID 控制方法,1942年美国Taylor 仪器公司的 J.g.ziegler 和 N.B.Nichols 提出PID 参数[1]的最佳调整法至今,其在工业控制中的应用已十分广泛 [2-4]。PID 控制具有结构简单、参数物理意义明确和鲁棒性强等特点。PID 控制器[5-9]对系统给定值()r t 同系统输出值 ()y t 的偏差()e t 分别进行比例、积分、微分运算,并由此得到其输出值()u t ,计算公式为: 0()()()()()t P L D de t u t K e t K e t d t K dt =++? 式中P K 为比例系数;L K 为积分系数;D K 为微分系数。P K 、L K 、D K 可对系统的稳定性、稳态精度、响应速度和超调量等性能产生影响,它们的作用分别为:(1)比例系数P K 可以加快系统的响应速度,提高系统的调节精度。系统的响应速度和调节精度同P K 呈正相关,但P K 过大则会产生超调,使系统不稳定,P K 过小则会使响应速度变慢,使系统静、动态特性变坏。 (2)积分作用系数L K 可以消除系统的稳态误差。L K 越大,系统静差就会越快消除。但L K 过大会在响应过程产生较大超调,产生积分饱和现象。L K 过小则会使系统稳态误差不易消除,影响调节精度。(3)微分作用系数D K 可以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但D K 过大会使系统的调节时间延长,抗干扰性能降低。 PID 控制具有结构简单、稳定性能好、可靠性高等优点,尤其适用于可建立精确数学模型的确定性控制系统。在控制理论和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工业过程控制领域仍有近90%的回路在应用PID 控制策略。PID 控制中一个关键的问题便是PID 参数的整定。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许多被控过程机理复杂,具有高度非线性、时变不确定性和纯滞后等特点。在噪声、负载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