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新药研发进度表

新药研发进度表

新药研发进度表
新药研发进度表

新产品研发进度表

浅析新药研发过程中的项目管理

浅析新药研发过程中的项目管理 (2009-02-27 09:18:16) 标签:分类: 项目管理作为管理学的一个应用分支学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已被广泛应用于建筑业、IT产业、制造业等行业。遗憾的是,项目管理思想在新药研发过程中尚未得到系统、成熟地应用。 国外新药研发过程中的项目管理概述 项目管理是适用于投资巨大、关系复杂、时间和资源有限的一次性任务管理方法。药物作为未知过程的全新产品,其开发的过程也需要借助项目管理。新药研发项目的特点完全符合项目管理所要解决的问题。这里需要澄清的是,对于药物开发者来说,不管其开发的产品是创新药物还是仿制药物,都是未知研制过程的新产品。 项目管理思想在国外的新药研发过程中应用非常广泛,墨菲专门通过图例解释了在美国开发新药的项目生命周期.。主要包括4个方面。 发现和甄别———包括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确定可以用作预临床试验的药物。 临床前研制———包括为了确定药物安全性和有效性所作的实验和动物试验及其准备工作,并填写新药调查申请表。 整理注册———包括I、II、III阶段的临床试验和准备工作,填写新药申请表。 后续工作———包括了由于食品药物管理局对新药申请进行复查所要求做的额外工作。 我国新药开发过程中应用项目管理的必要性 新药研发过程具有高投入、高风险等特点。在美国开发一个NCE(New Chemica; Entity)的新药要投入数亿美元花费数十年的时间才能成功。在我国,开发一个全新化合物的药物虽说没有美国耗资巨大,但从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到拿到新药证书也得投入上千万元,而这一过程还得持续近十年甚至更长.。因此,开发新药的风险巨大。 药物开发的失败一般可以分为两类:(1)开发的化合物本身性质(如毒性问题)决定其不能开发成药;(2)在同时开发某一相同药物时,未能抢先在竞争对手之前推出药物而导致的失败,这当然更多地体现在仿制药上。这两种失败意味着在新药开发的过程中必定充满着风险,毕竟这是一个竞争异常激烈的市场,由“高风险、高投入”推演而来的“高利润”刺激着每一个厂商。 目前我国正着力倡导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这是在加入WTO后中国新药研发的重大战略调整。“十五”以来国家实施了“创新药物和中药现代化”重大专项来资助创新药物的开发,各省市也拨专款资助新药的开发。然而,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透悉,每年都会收到就同一品种的几十个厂家的申请,可见,新药重复开发屡见不鲜。同时,仿制药的开发还是我国现今乃至今后相当长时间内药品开发的主流。 因此,对我国来说,上述药物开发的两种失败都可能遇到,而且第2种失败可能遇到更多。面对这样的失败风险,如果抛开客观因素(如化合物本身性质导致的失败)不算,作为新药开发主体的厂商,如要从主观上有效地规避风险,提高新药开发效率,就要求加强新药研发项目本身的过程管理,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低成本、高质量地推出产品。这就引入了现今很流行的“项目管理”概念。 项目管理思想在新药研发过程中的应用 根据新药项目研究过程的特点,结合新药项目生命周期中的关键环节,下面介绍几种重要的项目管理思想。

2018年新药研发CRMO行业分析报告

2018年新药研发CRMO行业分析报告 2018年4月

目录 一、行业管理 (5) 1、行业主管部门和监管体制 (5) (1)境内行业主管部门 (5) (2)境外行业主管部门 (5) 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 (6) (1)境内主要法律法规 (6) (2)境外主要法律法规 (8) 3、行业主要政策 (8) 二、行业发展概况 (11) 1、医药行业发展概况 (12) (1)全球医药行业市场空间巨大,未来增长稳定 (12) (2)欧美仍是全球最大医药市场 (12) (3)中国未来全球市场份额将逐渐提升 (13) (4)多因素促进全球医药行业稳定发展 (14) ①人口老龄化趋势 (14) ②医疗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15) ③社会风险资本长期看好创新药物研发领域 (16) 2、医药研发行业概况 (17) (1)新药研发成本持续上升、成功率逐年下降 (17) (2)生物科技公司兴起 (19) (3)专利药的丰厚回报及专利到期压力推动药企加大新药研发 (21) 3、全球医药市场未来发展趋势 (22) (1)新兴市场的重要性日益提升 (22) (2)专利创新药物的比重将会持续增加 (23) (3)创新生物科技研发公司持续发展 (23)

(4)小分子化学药物未来一段时间内仍是研发重点领域 (24) 4、中国医药市场发展趋势 (25) (1)仿制药热度降低、新药研发逐渐升温 (25) (2)医药行业创新能力增强,小型生物科技公司兴起 (25) 三、药物研发投入及药物研发生产服务CRMO行业概况 (26) 1、药物研发及外包服务市场规模 (26) (1)全球和中国药物研发投入 (26) (2)全球和中国药物研发生产服务市场规模 (27) 2、药物发现研发服务市场规模 (28) (1)全球药物发现阶段的外包市场规模 (28) (2)中国药物发现阶段的研发外包市场规模 (29) 3、药物开发服务市场规模 (30) (1)全球药物开发阶段服务市场规模 (30) (2)中国药物开发阶段市场规模 (31) 四、行业竞争状况 (32) 1、行业状况及主要参与者 (32) (1)查尔斯河实验室 (33) (2)昆泰IMS(现改名IQVIA) (33) (3)科文斯 (33) (4)药明康德 (34) (5)凯莱英 (34) (6)博腾股份 (34) (7)泰格医药 (34) (8)睿智化学 (34) (9)美迪西 (34) (10)康龙化成 (35) 2、行业技术水平和技术特点 (35)

医药研发RO行业报告

医药研发外包合同–C R O行业报告1.1 CRO介绍 CRO(Contract Research Organization)即合同研究组织,在最广泛的意义上,可以将其定 义为一种商业化组织,负责实施药物开发过程所涉及的全部或部分活动。CRO 是一种商业 化或学术实体(或二者兼而有之),基本目的在于代表客户进行全部或部分的科学或医学 试验,以获取商业性的或基于委托者与受委托者关系的报酬。 的专家一起加入到新药的研发中,缩短新药的研发周期。近两三年来,新药开发的时间首度开始缩短,合同研发外包(CRO)的专业化高效率服务在其中起了一定的作用。由CRO 承担的项目与企业自身承担的项目所需时间相比,大约可以节省1/3-1/4 的时间。

国际行业发展概况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一些跨国医药公司推行全球化战略,纷纷设立本土以外的研发项目,海外研发机构数量不断增加,对外海公司研发的金钱投入也大幅度增加。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美国FDA的帮助下,陆续有14家CRO公司上市.目前全球CRO企业已经发展到近千家,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产业。 目前美国的CRO公司已经达到300多加,前5家美国CRO服务供应商占据了全球30%的市场份额,它们分别是:昆泰(Quintiles)、科文斯(Covance)、PPD、ICON 和 PharmaKinetes。 60

CRO 市场概况 3.1 CRO市场规模 近20 年来,开发新药的支出节节升高。以美国为例,1996 年卫生保健部门在药物研发上的投资约为400亿美元,到2009年该数字达到1200亿美元。世界研发投资排名前20的公司中,有7家来自卫生保健部门,该部门研发强度最高,达到销售收入的12%。虽然各大医药公司 在研发上的投入不断攀升,新药的批准上市数量却呈现下行趋势,新药研发风险越来越大。有关资料表明:整体上完成Ⅲ期临床试验的NCE 有1/3 不能获准上市;药品从早期开发到上市销售的成功率,欧洲为1/4317,美国仅为1/6155;一个大型制药公司每年可能会合 in 2007-2010 年全球CRO 市场规模变化趋势图 数据来源:国创天成投资顾问整理分析

新药研发现状和医药行业发展趋势.docx

作者:文章来源:CPhI制药在线发布时间:2014-04-30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上海市生物产业行业协会会长陈凯先院士在第二届中国(上海)国际及技术进出口交易会--张江药谷技术创新与国际合作论坛上针对新药研发和医药行业发展主题进行了精彩演讲。 全球新药研发现状 创新药物的研究与开发,集中体现了生命科学和微生物技术领域前沿的新成就与新突破,体现了多学科交叉的高新技术与集成。根据陈凯先院士的讲话,全球新药研发可以总结出如下特点:药物研发重心随着世界疾病谱发生变化。七八十年代主要研发重心为感染性疾病、消化系统疾病、高血压,九十年代后主要集中在高血压、糖尿病、抑郁症,而如今因为环境的恶化以及人口老龄化问题,药物研发的重心主要集中在肿瘤、慢性病和老年疾病; 整个药物市场持续增大,但是增速有所变化。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仍然占市场很大的份额,发展速度将趋向稳定。而以中国、印度、俄罗斯为代表的新兴市场正快速发展; 仿制药市场快速增长。随着重磅炸药专利到期的高峰到来,仿制药市场将得到极大的发展,市场份额比重预估将从2011年25%增加到2016年35%,仿制药在新兴市场中占的比重非常显著,而成熟市场中稳定在14%-18%。比如在2011年,Leva公司仍然是非专利药物市场的龙头,但是诺华正迎头赶上,很多大型医药公司纷纷转型仿制药; 学术性、技术性的研究对新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当前化学药还是市场的主导,生物技术药比重上升的非常快; 药物开发风险增加。美国药物研究中心(CMR)分析表明新开发项目的药物Ⅱ期临床实验成功率已经从28%(2006-2007年)降到18%(2008-2009年)。近年来,新药Ⅲ期临床实验和新药申报的平均成功率已经降至50%左右。失败的原因主要是安全性不好、有效性不够等问题; 研发投入持续高涨,投入产出比持续降低。预估R&D投入占销售额将从2008年的20.2%下降至2018年的16.9%。预计至2018年整个制药业的R%D投入将由2004年的879亿美元上升到1494亿美元。 由此可见,新药研发的市场格局正在慢慢发展变化,药物开发的成本正不断上升,因专利到期而失去独占市场权利的“重磅炸药”级产品,在带来很多新机遇的同时也会使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全球医药行业发展趋势 审批程序多、时间长一直让药企非常头疼。对此,FDA已经加快审批程序,据陈凯先院士介绍,申办者向FDA提交会议申请,FDA接到申请后14日以内将给予答复。若同意,则书面回复具体的时间、地点等安排,申办者向FDA提交会议信息包,并确认会议议程,召开会议并记录,会议结束后

新药研发-前药的设计

前药设计原理与应用实例 张世平制药工程2111107010 摘要本文主要总结了前药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在新药发现中的应用,并列举了几个相关的前药设计的应用实例。 关键词:前药设计,应用实例,药理学和药动学 The principle of pro-drug design and Applied Cases ABSTRACT : the basic principles for pro-drug design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new drug discovery are summarized in the paper, and some relative cases about pro-drug design were listed. Key words : pro-drug design ; applied cases;pharmacology and Pharmacokinetics 1 前药概述 前药是指在口服后经体内化学或酶代谢,能释放出有药效活性的代谢物或原药的化合物。它是将原药与一种载体经化学键连接,形成暂时的化学结合物或覆盖物,从而改变或修饰了原药的理化性质,随后在体内降解成原药而发挥其药效作用[1]。前药设计在克服药物用药障碍、增强化学及代谢稳定性、提高水溶性或脂溶性、增加口服或者局部给药的吸收度、增强血脑屏障渗透性、延长作用时间、提高生物利用度,以及减轻不良反应等应用中,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策略而广为接受。前药是一类由于结构修饰后分子中的活性基团被封闭了起来而本身没有活性,但在体内可代谢成为具有生物活性的药物。在体内,尤其是作用部位经酶或非酶作用,如水解或氧化还原反应,前药的修饰性基团被除去,恢复成原药而发挥药效。这种利用在体内逐渐转变为有效药物而把有生物活性的原药潜伏化的道理,称之为前药原理[2]。 前体药物的研究不仅可以在新药研发中作为一种解决药物缺陷的手段,同时也是一种“me-too”或“me-better”新药开发模式。即在别人专利药物的基础上,对化学结构加以修饰和改造,研究出自己的专利药物。其实,无论在药物发现还是发展阶段,前药策略都已经成为改善药理活性化合物的物理化学、生物药剂学、药代动力学性质的一种重要工具。在已经批准的药物中,约5%~7%可以归为前药,而且前药策略在药物发现早期阶段的应用呈上升趋势[3]。由此可见,前药设计原理在新药研发的道路上还是有莫大的潜力的。 2 .前体药物在体内转化为母体药物的三种途径 1.直接在胃肠道内转化为母体药物,以母体药物的形式吸收进入体内。例如前体药物奥沙

头孢类抗生素药物开发调研报告

头孢类抗生素药物开发调研报告

目录 Ⅰ前言 Ⅱ品种筛选说明 Ⅲ仿制口服品种 01、头孢克肟,第三代头孢 02、头孢泊肟酯,第三代头孢 03、头孢丙烯,第二代头孢 04、头孢克洛,第二代头孢 05、头孢他美酯,第三代头孢 06、头孢地尼,第三代头孢 07、头孢特仑新戊酯,第三代头孢 Ⅳ仿制注射品种 01、头孢噻利,第四代头孢 02、头孢替安,第二代头孢 03、头孢尼西,第二代头孢 04、头孢甲肟,第三代头孢 05、头孢西丁,第二代头孢 06、头孢孟多,第二代头孢 07、头孢米诺,第三代头孢 08、头孢匹胺,第三代头孢 09、头孢美唑,第二代头孢 10、头孢唑林钠,第一代头孢 11、头孢匹罗,第四代头孢 12、头孢地嗪,第三代头孢 13、头孢吡肟,第四代头孢 14、头孢硫脒,第一代头孢 15、头孢替唑钠,第一代头孢 16、头孢唑肟,第三代头孢

17、头孢噻吩钠,第一代头孢 Ⅴ新药 Ⅵ抗感染药物市场政策风险 附表1 2008年头孢类药物与去年同比增长率 附表2 近五年增长率低(负)增长,目前制剂文号数量过200品种附表3 头孢类药物五年平均增长率、上市剂型以及文号数量

头孢类抗生素药物开发调研报告 Ⅰ前言 抗感染药物占我国药品市场份额的四分之一,是使用量和金额最大的一类药物。按理化性质和作用类别可分为15大类,头孢类抗感染药在抗感染药物中间占到50%以上的比例。 图2008年全身用抗感染市场份额 经过统计推测的2008年头孢类抗感染药市场总规模230亿元,五年平均增长率22.66%。推测2009年中国头孢类药市场规模达到280多亿元。从2004至2008年的五年里,头孢类药市场销售规模平均增长率22.66%。 图2004~2008年抽样医院头孢类抗感染药市场规模(万元)

国内新药研发合作与技术转让案例数据汇编

[资料] 国内新药研发合作与技术转让案例数据汇编(2010年5月28日发表) 来自丁香园freelane 4月28日,广东华南新药创制中心和丽珠集团、广州银河阳光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在珠海就精致乙脑疫苗项目签署了技术转让和产业化合作协议,转让价为2100万元。这既是华南新药创制中心成立17个月来的第一个转让成果。估计这是处在临床前的项目,转让价格应该包括首付和后续的历程碑支付。 https://www.sodocs.net/doc/779148621.html,/News/Surprise/5683.html 第二军医大学南京军医学院分子医学研究所徐根兴教授的人体内皮生长抑制素endostatin“饿死肿瘤”技术最近获得了400万元技术转让费。他将与江苏吴中生物医药研究所共同开发“饿死肿瘤”基因针剂和基因治疗雾化剂。 在新加坡上市的亚洲药业集团(AsiaPharm)以8000万元人民币(1600万新元)向广州的莱泰制药买下癌症治疗注射药品希美納(CMNa)的专利权、程序科技、生产执照、行销网络、以及该药品在中国注册的所有权限。 希美納在2002年6月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国家一类新药证书,是世界上唯一一种为癌症化疗而制的 化学增敏剂(sensitizer)。希美納由具有增敏活性的硝基咪唑类化合物与具有能浓集于肿瘤部位的氨三乙酸类化合物化学合成,既有利于提高瘤内药物浓度而提高放化疗,同时又因降低了其亲脂性、改变了其脂水分配系数,从而降低了神经毒性,解决了过去增敏剂类化合物神经毒副作用大、难用于临床的一大难题,在提高肿瘤放化疗效果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驻新加坡使馆经商参处) 2009年8月下旬,中国技术交易所成立后首单技术转让项目——国家3.1类化学药新药盐酸马尼地平及片技术项目以550万元人民币正式成交。天津药物研究院作为技术持有方,通过中国技术交易所的技术转移平台成功将这一新药项目转让给了扬子江药业集团。该项目的成交标志着中国技术交易所已经正式启动了技术交易的平台服务工作,在明确了“技术、产权、交易”的工作思路后,通过打造技术与资本高效对接的服务平台、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支撑平台、股权激励改革试点工作的操作平台、技术成果转移转化的综合服务平台来推动技术交易工作的全面展开。 国内药厂引进国外技术案例 https://www.sodocs.net/doc/779148621.html,/bbs/post/view?bid=114&id=17194133&sty=1 目前市场上可知的新药转让价位 1、中药1类X0200003 藤黄酸 中国药科大学2003-09-29 广谱抗肿瘤药,转让给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1800万,目前II期临床研究阶段X0200004 注射用藤黄酸中国药科大学2003-09-29 2、化药一类盐酸槐定碱注射液 江西中医学院李雪梅教授开发,1999年该药转让给吉林通化方大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转让费高达2000万元,有突出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2005年8月,槐定碱及其制剂“盐酸槐

医药研发 CRO 行业报告

医药研发外包合同– CRO行业报告 1.1 CRO介绍 CRO(ContractResearch Organization)即合同研究组织,在最广泛的意义上,可以将其定 义为一种商业化组织,负责实施药物开发过程所涉及的全部或部分活动。CRO 是一种商业 化或学术实体(或二者兼而有之),基本目的在于代表客户进行全部或部分的科学或医学 试验,以获取商业性的或基于委托者与受委托者关系的报酬。 目前CRO 的业务X围已经从原来单纯提供临床研究,扩展到新药研究的各个领域和阶 段,包括:化学结构分析、化合物活性筛选、药理学、药代学(吸收、分布、代谢、排泄)、毒理学、药物配方、药物基因组学、药物安全性评价和Ⅰ-Ⅳ期临床试验、试验设计、研究者和试验单位的选择、监查、稽查、数据管理与分析、药品申报等。 1.2 跨国公司研发外包的动因 随着医药行业对新药研发的投入不断增大,风险越来越大,更多的公司将一部分的研发项目外包出去来减轻研发新药所带来的巨大负担。 ●分担风险、节约成本。研发使得企业要承担巨大的财务风险。美国Tufts 药物开发调 查中心估算了每个新药的平均研发成本:1996 年仅为6.08 亿美元,2002 年8.02 亿美元,2003 年达到了8.97 亿美元;新药开发工作外包给其他专业公司将使新药开发更快速、成本更低。 ●分解研发活动的复杂性。把一项研发活动分解成若干部分,把其中某些部分外包出去, 就可以降低研发活动的复杂性。新药物开发的某些问题可能不为本公司的专家所解决,则可以将项目外包出去,借助外部力量来实现。 ●缩短研发周期。通过把处于不同阶段的技术研发外包出去,从而使更多的、更专业的 专家一起加入到新药的研发中,缩短新药的研发周期。近两三年来,新药开发的时间首度开始缩短,合同研发外包(CRO)的专业化高效率服务在其中起了一定的作用。由CRO 承担的项目与企业自身承担的项目所需时间相比,大约可以节省1/3-1/4 的时间。

2017年人工智能+新药研发行业分析报告

2017年人工智能+新药研发行业分析报告 2017年8月

目录 一、创新药研发成本持续提升 (3) 二、巨头积极布局人工智能药物研发 (7) 三、海外初创型企业兴起助力行业发展 (9) 10 1、Nmbus Therapeutics ......................................................................................... 12 2、BenevolentAI .................................................................................................... 13 3、Atomwise .......................................................................................................... 14 4、Exscientia .......................................................................................................... 5、BergHealth ........................................................................................................ 16四、国内发展现状与有利因素 (17)

中药新药研发工作的现状及思考

中药新药研发工作的现状及思考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关键词】中药;新药;标准化;规范化;研发我国中药的临床应用已相当广泛,但中药的临床疗效却始终不能令人满意,如何提高中药的临床疗效,确保人民用药安全有效已成为每个医药工作者共同面对的问题。本文着重从中药新药研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谈几点看法,仅供同行参考。 1 新药临床欠缺实实在在的疗效 在中药新药研制和评审中,重基础(药学、药理学、毒理学)轻临床的现象比较普遍,新药临床实验的地位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新药上市后的临床再评价更是稀有[1]。前几年,我国每年都有上百种中药新药获得批准文号投入市场,新药治疗病种无所不及,甚为广泛,而疗效到底如何?却值得我们反思。另外,新药一旦获得批准文号,厂家和医药经销公司就会大做广告、大力宣传、扩大药物知名度,但多数品种往往名不副实,在市场上难以获得持久生存,走走过场就销声匿迹,所以新药品种经常变换。所有这些情况表明中药新药欠缺实实在在的临床疗效。

2 中药临床试验未达到标准化、规范化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和临床试验规范(GCP)的应用对实现药品的最终价值是极其重要的,由于我国传统中医中药辨证施治理论重视整体的反应及其症状的改善,病与证、症,病种和病类,证名与证候等概念的称谓非常复杂,常常引起理解各异,让许多关心中药的人“雾里看花”[2],难于与国际接轨。因此,在实施GCP过程中,要注意与国际GCP惯例相统一,即以疾病的实际变化来评价药物的作用,使中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大规模的标准化临床实验提供科学依据,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3 中外新药临床研究现状的对比 我国近年来在新药临床研究方面无论在技术要求和政策方面都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较低水平,主要表现在研制单位和临床研究人员的新药研发的理念和素质,临床研究管理水平和监督力度等方面的滞后。美国FDA的药品审评和研究中心(简称CDER)非常重视新药的研究阶段,注重保护受试者的权益,确保临床研究申报材料的科学性、真实性、完整性,除了“随机、盲法、对照”的原则以及GCP的有关规定外,CDER对临床研究基地、医院的审评委员会、研制单位、临床研究督察员(Monitor)和合同研究中介机构(CRO)进行不定期的现场实地核查[3]。因此,中药新药的有效性、安全性、质量可控性3个方面是今后新药研发工作的重中之重。

新药研发述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新药研发述职报告 篇一:药品研发个人工作总结 药品研发个人工作总结对于忙碌的10月份来讲,11月份的工作还算比较轻松,主要完成了一批治疗高血压的中药提取,灵芝颗粒的小时实验,氨基酸类药品的调研,利可君资料的完善,可盐酸普拉克索项目的跟进。下面我来谈谈这个月的工作体会和收获。首先,按照领导要求,完成了一批治疗高血压的中药药剂的小试,在小试中发现,在浓缩提取这快,由于处方里面的药材含有较多的皂苷类物质,所以减压浓缩时产生大量泡沫,制药真空达到0.87以上,就立马出现井喷式的现象,无法继续浓缩。只能在不锈钢锅中利用加热炉慢慢浓缩至干,所以,不合适大批量、产业化生产。之后完成了一批客户要求的灵芝提取,然后做成颗粒。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灵芝切片提取较灵芝粉碎提取,效果不如粉碎的好,还有就是在浓缩烘干过程中,由于物料粘度较大,。沾在烧杯、搅拌桨、料盘上的物料较多,照成一定的收率的影响。氨基酸类药品的调研,虽然这个项目提出较早,但是

由于缺乏经验以及相关的市场信息和必要数据,调研不完善,只是初略的估计了下产品的种类的大概方向以及未来我公 司的研发的路线,主要是氨基酸类药物和真菌类发酵产品为主打产品,找一些符合我公司特点的一些氨基酸类和真菌类的药品和保健品,还有就是根据现在的医药市场情况,做一些初步的调研,包括抗病毒类药物,抗神经性药物,呼吸系统药物,心血管类药物等等。 篇二:药物研发年度总结 20XX第三季度 在今年的第三季度伊始,我已经来公司满两年了。在这两年的工作学习中,有了很好的提高,大学中学习的理论知识、工作中增强的实验技术能更好的的加以融合后,逐步完善自己的专业技能,领会分析工作的核心。在第三季度中,我一如既往认真工作,接触到了许多新仪器,学习到了许多新知识,接触到了新的项目,不断努力,完善自己的专业技能。 这一季度,xxxxx原料药质量提高项目基本完成,注射 液改变灭菌工艺申报的稳定性实验也在按部就班的进行中,完善实验数据,整理实验报告及图谱。在进行常规的xxxx 原料药以及注射液分析之外,把重点逐步移向DDDD的质量 分析工作。这是第一次独立接触全新的项目。DDDDD作为一 种类高分子药物,其溶解性能非常差,与熟悉的xxxx有很

中药新药研发工作的现状及思考

内容摘要:【关键词】中药;新药;标准化;规范化;研发 我国中药的临床应用已相当广泛,但中药的临床疗效却始终不能令人满意,如何提高中药的临床疗效,确保人民用药安全有效已成为每个医药工作者共同面对的问题。本文着重从中药新药研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谈几点看法,仅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中药;新药;标准化;规范化;研发 我国中药的临床应用已相当广泛,但中药的临床疗效却始终不能令人满意,如何提高中药的临床疗效,确保人民用药安全有效已成为每个医药工作者共同面对的问题。本文着重从中药新药研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谈几点看法,仅供同行参考。 1 新药临床欠缺实实在在的疗效 在中药新药研制和评审中,重基础(药学、药理学、毒理学)轻临床的现象比较普遍,新药临床实验的地位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新药上市后的临床再评价更是稀有[1]。前几年,我国每年都有上百种中药新药获得批准文号投入市场,新药治疗病种无所不及,甚为广泛,而疗效到底如何?却值得我们反思。另外,新药一旦获得批准文号,厂家和医药经销公司就会大做广告、大力宣传、扩大药物知名度,但多数品种往往名不副实,在市场上难以获得持久生存,走走过场就销声匿迹,所以新药品种经常变换。所有这些情况表明中药新药欠缺实实在在的临床疗效。 2 中药临床试验未达到标准化、规范化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和临床试验规范(gcp)的应用对实现药品的最终价值是极其重要的,由于我国传统中医中药辨证施治理论重视整体的反应及其症状的改善,病与证、症,病种和病类,证名与证候等概念的称谓非常复杂,常常引起理解各异,让许多关心中药的人“雾里看花”[2],难于与国际接轨。因此,在实施gcp过程中,要注意与国际gcp惯例相统一,即以疾病的实际变化来评价药物的作用,使中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大规模的标准化临床实验提供科学依据,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3 中外新药临床研究现状的对比 我国近年来在新药临床研究方面无论在技术要求和政策方面都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较低水平,主要表现在研制单位和临床研究人员的新药研发的理念和素质,临床研究管理水平和监督力度等方面的滞后。美国fda的药品审评和研究中心(简称cder)非常重视新药的研究阶段,注重保护受试者的权益,确保临床研究申报材料的科学性、真实性、完整性,除了“随机、盲法、对照”的原则以及gcp的有关规定外,cder对临床研究基地、医院的审评委员会、研制单位、临床研究督察员(monitor)和合同研究中介机构(cro)进行不定期的现场实地核查[3]。因此,中药新药的有效性、安全性、质量可控性3个方面是今后新药研发工作的重中之重。

创新药物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本)

(内部资料,不得外传) ***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名称: 注册类别: 立项人: 江苏南星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新药研究中心 年月日

目录 第一章、项目概况 (一)项目来源 (二)功能主治及适应症 (三)注册类别 (四)开发阶段 (五)项目特点 (六)知识产权 (七)现有基础条件 (八)国家相关政策法规 第二章、**疾病及治疗药物概述 (一)**疾病概述 (二)世界**疾病的发病状况及中国区域**疾病发病状况 (三)**疾病治疗方法的发展 (四)**疾病治疗药物的分类及发展 第三章、中国抗**疾病药物生产现状 (一)中国抗**疾病药物总体生产状况 (二)中国抗**疾病原、辅材料供应状况 (三)近两年中国抗**疾病新药上市状况 (四)抗**疾病药生产优势企业分析 (五)研究中心需要关注点 第四章、**项目的可行性及成熟性分析 (一)产品和技术开发论述 (二)技术的成熟性论述和产品可靠性论述 (三)原辅料来源分析 (四)产品注册及在研情况分析(同品种、类同品种、竞争品种注册及在研分析)(五)环境保护和安全分析 (六)技术风险分析(本项目的技术难点,注册风险分析及对策) 第五章、**疾病药物市场可行性分析 (一)市场规模与容量(产品所针对的适应症的临床用药现状及趋势,产品预测的市场容量等) (二)市场竞争状况(主要竞争产品的厂家、价格、市场份额,主要区域市场)(三)产品优劣势分析(SWOT分析) (四)市场定位 (五)产品方案和销售收入预测 (六)风险性分析(专利风险;数据来源的可靠性;市场、销售预测的准确性。)第六章、**项目实施计划

(一)技术方案论述(技术开发或者合作方案) (二)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三)研发经费(RandD)预算 (四)需要解决的其他问题 第七章、项目产业化效益分析 (一)产品研发成本分析 (二)产品阶段成果销价及盈利预测 (三)产品工业化生产成本分析(按10万个最小单位测算) (四)产品工业化生产投资回收期预测 第八章、项目投资开发评价及结论(对项目的总体评价及意见) 第九章、附件及参考文献

我国新药研究与开发的现状、问题和对策资料讲解

我国新药研究与开发的现状、问题和对策

我国新药研究与开发的现状、问题和对策 第二军医大学新药评价中心 新药研究与开发是指新药从实验室研究到上市、扩大临床应用的整个过程。我国新药研究与开发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尤其是1985年实施《药品管理法》后,我国新药研究与开发开始走上法制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轨道。但应该看到,我国新药研究与开发的总体水平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形势异常严峻。本文就我国新药(西药)研究与开发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相应的对策作一概述。 1 我国新药研究与开发的现状 1.1 90年代世界上市新药概况1990~1996年7年间世界首次上市新原料药(NCEs)共308个,每年上市40~51个;其中日本为98个,美国62个,欧共体10国为128个。我国是世界制药第2大国,但只有2个新原料药上市(1992年和1994年各1个)。可见我国在创新药物研制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之大。 从分布情况来看,上市前4名的新药类别依次为抗感染药、心血管药、抗肿瘤药和神经精神药,分别占总数的20.78%、18.83%、13.96%和10.39%。表明这4类药物是90年代新药研究与开发的重点和热点。 1.2 我国1985~1996年上市新药(西药)概况1985~1996年我国共批准西药新药1218个(批文数)。1986年5个,1996年上升到332个,呈逐年较大幅度增长的趋势。其中一类创新药54个,仅占总数的4.33%,品种更少(34个)。而二类仿制药占23.4%,60%以上是改变剂型的四类药。说明我国创制新药能力太弱,仿制新药能力还可以,而低水平的剂型变换是主流。因此,加强一类新药的研制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从分布情况来看,前4名的新药类别依次为抗感染药、心血管药和解热镇痛药,分别占总数的23.63%、11.91%和10.79%。与国外情况有差异,表明我国有必要加大抗肿瘤药和神经精神药物的研究和开发。 总之,我国新药研究与开发的势头很猛,特别是中美两国签定了知识产权备忘录,我国对美、日、欧等一些先进国家的独占专利药品实行行政保护,1993年1月1日实施药品专利,恢复我国“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的谈判已近尾声。这一形势对我国医药工业既是挑战,又是机遇。这会更加激励我国的科研机构、医药院校和企业研制申报新药的积极性。也更明显看到新药创制的迫切性和严峻性。要和国际接轨,赶上发达国家新药研究与开发的水平,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许多有待于解决的问题。 2 我国新药研究与开发存在的问题 2.1 与先进国家相比差距明显我国新药研制(一类药)的主要差距是创制能力不强。究其原因主要是长期以仿制为主。据统计,我国药品(化学药品)生产97%以上是仿制品。如

新药研发的艰难

新药研发的艰难新药研发在西方是个相对成熟的行业,而中国则刚刚进入这个领域。本系列将为中国从事创新药物研发的同行们提供一些基本信息。 ? 本章将讨论新药研发的复杂性。世界上有能力做创新药物的国家可能不到能在奥运会拿金牌的国家的三分直译。美国在有巨大市场(7000亿美元)的吸引之下,制药公司每年投入400-500亿美元的研发经费。这些经费用于吸引制药界的顶级人才,建立和维护研发的宏观设施,开展研发活动等。这样巨额投入,加上几十年的经验,每年FDA批准的新分子药物在25个左右,其中3-5个是全新机理药物。一个企业必须有足够的人才,经验,和财力才有可能成功地把新药做到上市,而只有极少数企业能达到这样的规模。现在美国4300家研发企业中,只有6%的企业上市过至少一个新药,就是说94%的公司从未上市任何药物。 0.48%的企业(这些企业集中在欧美发达国家)发现了50%的所有上市药物,就是说99.5%的公司只能去分剩下的50%。综合这些基本事实,加上中国在创新药物领域缺少实战经验,我们国内的绝大多数新药研发公司发现并上市新药的机会是很小的。这个残酷的现实迫使企业必须选择正确的切入点, 尽力避免损伤投资者对这个脆弱的新兴工业的信心。 新药研发为什么如此艰难呢?新药研发从来都很难,但由于以下几个原因近些年变得尤其困难。第一,容易的疾病(急性,外源性,机理单一简单如细菌感染)已经可以比较好地控制。目前的主要疾病都是慢性,内源性病,机理复杂多样,每个疾病在分子水平都是多种疾病的组合,任何一个药很难对多数病人有效。历史上慢性病药物的发现多起源于临床上的意外发现,比如大多数中枢神经药物均由少数几个意外发现衍生而来。当今的基因-蛋白-药物发现模式对于很多主要疾病,如中枢神经,肥胖等药物发现效率极低,因为没有可靠的动物模型和相关生物标记。第二,药监部门对药物的疗效,安全性要求提高。据Cochrane的估计,目前市场上的药物只有11%达到了当今药监部门的疗效要求。安全性的要求同样严格,对于某些非致命性疾病,每数万病人发生一例严重副反应则被认为是不够安全。Merck的Vioxx 每4000人引起一例心梗,就被迫撤市。这样小概率的事件几乎无法在临床前预测,所以很多特异性很弱的测试(如hERG)加到了先导物优化程序中, 增加了潜在药物被误伤的机会。同样,临床实验的任何安全性信号都可以中止一个来之不易的潜在药物。第三,研发费用增长迅速。由于疗效空间变小,安全性容忍度下降,必须通过更大的临床实验才能充分鉴定潜在药物,从而大大增加研发成本,也大大降低药企对风险的容忍,我们无法知道有多少潜在的重磅药物被错误地中止。 ? ? 为了给大家一些基本概念,我列举几个历史上的几个实例。大家可以看到新药研发人员所面临的复杂情况和必须做的艰难决定。第一个例子是有关他汀类药物。这是历史上最成功的药物,但其发现却充满艰辛。1976年,A. Endo从青霉发酵液提出一复杂天然产物叫compactin,是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从而抑制胆固醇的生物合成。但给大鼠高剂量的compactin并无降血脂作用。公司因此停止了该项目。几个月后,不甘心的Endo给母鸡使用了compactin,发现有降血脂作用,从而重新启动了这个项目。这时Merck也加入了这个领域。Compactin 很快上了临床,但没多久高剂量compactin被发现在狗身上产生毒性反应,从而中止了它的临床实验。这时Merck自己的同类药物lovastatin已准备进入临床,听到这个消息后,Merck 立即停止了Lovastatin的开发。当时Merck的CEO Roy Vagelos自己就是脂代谢专家,他对这个机理非常感兴趣,所以决定彻底弄清毒性的本质。Merck用了3年时间仔细研究了lovastatin的安全性,证明所看到的毒性信号不是致癌的,因此再度开始了lovastatin的临床实验并于1987年上市,开辟了250亿美元的他汀市场。如果没有Endo的持之以恒,没有

(推荐)新药研发基本流程

新药研发基本流程 概述近年来,由于国家政策的支持,我国的生物医药产业正在成为发展最活跃的产业,医药研发进展可谓日新月异。鉴于药监局的监管政策在不断更新,从事医药研发的企业和人员越来越多。考虑到从事医药研发的新人的增加,有必要将新药研发的基本流程做一个简单梳理。现代药物的概念除了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小分子化合物(如阿司匹林,青蒿素),还包括多肽、蛋白质和抗体,(寡)核苷酸,小分子—抗体复合物,还有疫苗。下面以传统的小分子化合物药为例,就新药(主要以1.1类创新药为例)研发从无到有,到最后上市的基本流程做一个概述。 新药的发现(Drug Discovery) 1.药物作用靶点(target)以及生物标记(biomarker)的选择与确认 早期人们对药物作用靶标认识有限,往往只知道有效,但不知如何起效。比如,百年来,人们知道阿司匹林(aspirin)具有解热、消炎、

止痛、抗血栓,甚至抗癌作用。直到1971年,英国人John R. Vane 在《Nature》期刊发文才阐明了Aspirin作用机理为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并于1982荣获Nobel生理和医学奖。现代生物医学的研究进展,以及人类基因图谱的建立,让人类对疾病的机理了解更加准确,为新药开发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具体的靶标。

2.先导化合物(lead compound)的确定 一旦选定了药物作用的靶标,药物化学家(medicinal chemist)首先要找到一个对该靶标有作用的化合物。这个化合物可以来自天然产物(动物、植物、海洋生物);也可以是根据靶标的空间结构,计算机模拟设计、合成的化合物;还可以根据文献报道或以前其它项目的研究发现。比如,某一类化合物具有作用于该靶标的药理活性或副反应等等。治疗勃起障碍的药物Viagra就是由其副作用开发而成。目前我们常用的方法是跟踪国外研发机构对某一靶标的药物开发,以他们的化合物作为先导,希望设计出更优秀的化合物。 3.构效关系的研究与活性化合物的筛选 围绕先导化合物,设计并合成大量新化合物,通过对所合成化合物活性数据与化合物结构的构效关系分析,进一步有效的指导后续的化合物结构优化和修饰,以期得到活性更好的化合物。 4.候选药物(candidate)的选定 通过构效关系研究,几轮优化所有筛选出来的满足基本生物活性的最优化合物,一般就选作为候选药物,进入开发。此时,从事新药发现的药物化学家工作暂告结束。

工作报告之新药研发可行性报告

新药研发可行性报告 【篇一:新药项目可行性报告格式】 化学/中药***类治疗***疾病新药 项目可行性报告 *********************** *****年***月***日 目录 第一章 **疾病及**疾病治疗药物概述?????????????????????? 1.1 **疾病概述?????????????????????? 1.2 **疾病治疗方法的发展?????????????????????? 1.3 **疾病治疗药物的分类?????????????????????? 1.4 **疾病治疗药物的发展?????????????????????? 第二章近年**疾病的发病状况?????????????????????? 2.1 世界**疾病的发病状况?????????????????????? 2.2 中国区域**疾病发病状况 ?????????????????????? 第三章中国抗**疾病药物生产现状?????????????????????? 3.1 中国抗**疾病药物总体生产状况???????????????????? 3.2 中国抗**疾病原料药生产状况?????????????????????? 3.3 中国抗**疾病原料药进出口状况????????????????????? 3.4 近两年年中国抗**疾病新药上市状况??????????????????? 3.5 中国抗**疾病药生产趋势?????????????????????? 3.6 抗**疾病药生产优势企业分析?????????????????????? 第四章抗**疾病药物市场状况?????????????????????? 4.1 世界抗**疾病药物市场状况?????????????????????? 4.2 中国抗**疾病药物市场分析?????????????????????? 4.3全国抗**疾病药物主要竞争品牌及明星品牌分析????????????? 第五章抗**疾病药物的发展方向?????????????????????? 5. 1 世界抗**疾病药物的研发动态????????????????????? 5. 2 近两年中国批准临床研究的抗**疾病新药????????????????第六章 **开发项目的概况?????????????????????? 6.1**项目的特点?????????????????????? 6. 2 **项目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6. 3 **项目所达到的科学技术水平??????????????????????

全球新药研发现状1

全球新药研发现状 世界范围内,新药研发费用正逐年增加,上市新药数量却不断减少,新药研发效率正逐年降低。经济和政治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跨国公司是否在某个国家投资和进行新药研发。鉴于此,各个国家也在为各自的医药产业发展制订更合适的政策。涉及的方面综述如下: 科技发展:科技发展是医药行业快速成长的强大动力。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疾病发生情况也发生了显著改变,研发工作也有相应调整。生物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在医药产品研发和医药产业中的应用,带来了一些可喜的成果。 传统的研发、生产、销售模式仍将继续,而IT技术与客户管理、企业管理技术的融合将带来医疗市场的革命,将对医药营销模式产生深远影响。以高通量筛选技术为基础,综合采用计算机处理、新型分析手段、先进设备和快捷的信息技术已经使新药先导物质的发现时间大大缩短。 制药业也是研发全球化程度最高的产业之一,美国有30%的新药研发工作在境外进行,而境内进行的研发活动有49%是由外国企业开展的。跨国公司通过全球研发网络,整合各国的智力资源,能获得强大的协同效应。 药品消费的变化:全球药品消费有85%以上集中于美、欧、日等几个发达国家和地区。全球经济发展不均衡导致药品消费不均衡,这为药品市场日后增长提供了机会。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其用药水平势必随之提高,这是制药业极大的市场机遇。但是,目前,各国医疗费用多由国家、保险公司和个人共担,政府为控制医疗费用,希望推广疗效确切、价格相对便宜的非专利药物。这对制药企业来说又是一大挑战。新药研发也变得更具挑战性了。研发中心转移:政府重视程度、知识产权保护、基础设施、现有产业规模和人才资源等五大必要因素影响着新药研发工作的进行。随着新药研发成本增加,很多跨国公司把部分研发机构转向发展中国家,通常采用与当地机构合作建立研发机构的方式开展工作。此举既可以节约成本,又便于顺利打入当地市场。事实上,如今研发和技术创新日益趋于全球化的变化趋势在某些国家(如瑞典)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便开始了。外资管理体制的自由化、外资政策中有关对外商研发活动的激励措施、允许外商股权参与、允许外商与东道国大学和科技中心合作、知识产权保护措施的强化均可促进跨国公司研发活动在海外东道国的分散化。此外,国家建立科学园区之类的政策行动也对跨国公司将其研发活动安排在国外的决策产生了积极的诱导作用。2004年7月1日,国际制药企业诺和诺德中国研发中心在北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落成,成为继罗氏制药之后又一家在中国设立全球研发中心的跨国制药企业。对于制药企业来说,研发是企业的核心,一般制药企业都不在其母国外设立研发中心。但中国的研发成本低,有大量研发人才以及患者样本,使临床试验中的样本采集非常便捷,从而极大加速试验进程。外企研发中心开展项目研究势必带来产品开发技术,并训练一批研发人员,但对国内企业来说也意味着更激烈的竞争。 药物基因组学的发展使个性化药品成为未来药物研发的重点。目前, 每个成功上市的新药至少需要8亿美元研发费用, 整个生命周期的资金投入大约需要15亿美元, 但是进人1期临床试验的产品只有10%能够上市。即使成功上市, 只有30%的商业化上市产品能够盈利。FDA 在2002年批准的新药申请中, 只有2%是NMEs,绝大多数是产品线延伸及新剂型等,按照传统的高通量筛选方法开发药物已越来越困难,而药物基因组学为药物研发带来曙光。人类基因计划(HGP)研究结果预计有10万目标药物,人类的30万个基因, 50万单核苷酸可以有无穷的组合, 从而达到治疗个体疾病的目的。在利用基因组学技术开发药物的临床前研究阶段, 跨国制药公司正投人高比例的R&D费用,这与以往小公司、科研单位从事这方面研究有明显的不同。目前重磅炸弹药品一般销售额为30-50亿美元, 但许多业内人士认为个性化药物时代将是重磅炸弹药物的结束。比较成功的个性化药物的例子是Genentech 公司的Herceptin , 年销售额超过5亿美元, 该药目标人群是年龄为25-30 岁的乳腺癌妇女。罗氏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