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古诗中的常见意象 整理

古诗中的常见意象 整理

古诗中的常见意象 整理
古诗中的常见意象 整理

古诗中的常见意象

(一)树木类

1.松柏

松柏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高洁的品质。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2.竹子

竹子具有“性直”“心空”“节贞”等特点,用以比拟君子的品德修养。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子、竹林深为隐者所爱。

3.杨柳

“柳”谐音“留”,常作留客之意,又因柳丝柔长,风吹而成缠绵难舍之状,故古人常折柳送别。乐府《横吹曲辞-折杨柳》“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即取此意。将别情用柳化成形象语句的是柳永,他在《雨霖铃》中写道:“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以杨柳岸配合晓风、残月等意象,把自己与情人分别的凄惨之意描绘得淋漓尽致。

4.梧桐

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5.芭蕉

“芭蕉”和“梧桐”的意象差不多,都是离情别绪孤独忧愁的象征。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对芭蕉为怨悱。吴文英《唐多令》:“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葛胜冲《点绛唇》:“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雨打芭蕉本来就够凄怆的,梦魂逐着芭蕉叶上的雨声追寻,更令人觉得凄恻。

6.折桂

比喻科举及第。温庭筠《春日将欲东归寄新及第苗绅先辈》:“犹喜故人先折桂,自怜羁客尚飘蓬。”《晋书》:“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唐人权德舆《伏蒙十六叔寄示喜庆感怀三十韵因献之》:“握兰中台并,折桂东堂春。”

7.怀桔

指孝顺双亲。典出《三国志·吴志·陆绩传》:“绩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术出桔,绩怀三枚,去,拜辞坠地。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桔乎?’绩跪曰:‘欲归遗母。’术大奇之。”唐人张祜《送魏尚书赴镇州行营》诗云:“伍员忠是节,陆绩孝为心。”范成大《送詹道子教授祠养亲》:“下马人门怀桔拜,身今却在白云边。”

(二)花草类

1.红叶

传情之物。朱淑真《恨春》:“碧云信断惟劳梦,红叶成诗想到秋。”据唐人范摅《云溪友议》:相传唐人卢渥从宫墙外水沟中拾到一片写有怨诗的红叶,后珍藏起来。宣宗放宫女嫁人,卢渥选中的宫女,正巧就是在红叶上题诗的人。后来借指以诗传情。如高明《二郎神·秋怀》:“无情红叶偏向御沟流,诗句上分明永配偶,对景触目恨悠悠。”

2.黄叶

秋风萧瑟,落叶飘零,常给人凄凉孤独之感,故古典诗歌中黄叶常常指凋零或美人迟暮之意。王勃《山中》:“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刘长卿《酬李穆见寄》:“欲扫柴门迎远客,青苔黄叶满贫家。”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温庭筠《送人东归》:“荒戍落黄叶,

浩然离故关。”贾岛《忆江上吴处士》:“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3.采薇

借指隐居生活。《史记·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说的是伯夷、叔齐隐居山野,义不侍周的故事。孟郊《感怀》:“举才天道信,首阳谁采薇。去去荒泽远,落日当西归。”后来也表现坚守节操。文天祥《南安军》:“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饥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4.红豆

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源自王维的《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清人朱彝尊《怀汪进士煜》:“安床红豆底,日日坐相思。”睡在相思树下,日日思念汪进士。

5.芳草

“芳草”意象的运用,远可追溯到战国时期,屈原所作《离骚》最引人注目的意象之一便是香草。“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屈原以香草自喻,抒发了自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情怀,寓含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生生不息的追求信念。唐宋两代是诗词高度繁荣的时期,而“芳草”意象的内蕴也在这一时期得到最为淋漓尽致的体现。在唐宋诗词中,漫漫无边际的离离芳草寄托了多少文人的别情离绪、思旧念旧之情。如孟浩然《留别王维》:“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苏轼《蝶恋花》:“天涯何处无芳草。”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晏殊《玉楼春》:“绿仰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古典诗词中常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喻离别的愁绪;春草茂盛,春光撩人,不免引起思妇登楼伫望,故也表达对远方伊人的思念;草枯草荣,也常惜时,叹人生苦短之意。

6.落花

“落花”的意象,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对于死亡的焦虑、忧伤。诗人由花落而感叹人生的无常,这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典型主题。如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唐诗人刘希夷《代悲白头翁》“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晏殊《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元无名氏《朝天子?庐山》“客去斋馀,人来茶罢,叹浮生指落花。楚家、汉家、做了渔樵话”。

7.菊花

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8.梅花

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的《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表现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9.莲

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莲子”即“怜子”,“清如水”象征爱情的纯洁。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晋《子夜歌》:“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雾气露珠隐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

10.咏絮

谓女子咏雪。指女子工于吟咏,有非凡的才华。唐人卢纶《宴赵氏昆季书院》:“咏雪因饶妹,书经为爱鹅。”据刘义庆《世说新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另见《晋书·王凝之妻谢氏传》东晋谢道韫聪明有才辩,其叔父要求比拟白雪,谢郎谓空中撒盐,而她答以柳絮因风起,深得谢安赏识。后来“咏絮”即指咏雪,“咏絮才”即非凡才华。《红楼梦》(第三回):“可叹停机德,谁怜咏絮才。”“咏絮才”指的就是林黛玉非凡的咏诗才华。

11.荷花

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素来是纯洁、清高的象征。南北朝萧衍的《子夜四时歌》“江南莲花开,红光覆碧水。色同心复同,藕异心无异。”此首以莲藕为喻,写女子希望和情人深结同心,永远相爱。

(三)鸟兽类

1.杜鹃

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子规鸟即杜鹃鸟。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对友人的无限怀念与深切同情。宋人贺铸《忆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三更月光照在庭院里雪白的梨花上,杜鹃鸟在凄厉地鸣叫着,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亲人,伤心欲绝。词人通过描写凄清的景物,寄托了幽深的乡思。其他又如“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唐人秦观《踏莎行》)、“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宋人王令《送春》)等,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2.燕子

燕子属候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因此为古人所青睐,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或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意象之盛,寓情之丰富,非其他物类所能及。(1)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如欧阳修《采桑子》:“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晏殊《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韦应物《长安遇冯著》:“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2)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如《诗经·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晏几道《临江仙》:“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殊《破阵子》:“罗幔轻寒,燕子双飞去”等。(3)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如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晏殊《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张炎《高阳台》:“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4)代人传书,幽诉离情之苦,如唐代郭绍兰《寄夫》:“我婿去重湖,临窗泣血书,殷勤凭燕翼,寄于薄情夫。”冯延巳·《蝶恋花》:“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张可久·《塞鸿秋·春情》:“伤心燕足留红线,恼人鸾影闲团扇。”曹雪芹《红楼梦》:“我婿去重湖,临窗泣血书,殷勤凭燕翼,寄于薄情夫。”等,其悲情之苦,思情之切,让人为之动容。

3.鹧鸪

鹧鸪的鸣声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诗中的鹧鸪都不是纯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

4.寒蝉

寒蝉(秋蝉)是悲凉的同义词。唐人骆宾王《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宋人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头,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

“寒蝉鸣我侧”(三国人曹植《赠白马王彪》)等诗句也表达这样的情思。 5.鸿雁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使南朝陈,写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以雁写思的还有“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唐人赵嘏《长安秋望》)、“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宋人戴复古《月夜舟中》)等。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如“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等。

6.梦蝶

《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蝴)蝶,栩栩然胡(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蝴)蝶与?胡(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以此说明物我为一、万物齐等的思想。后来文人用来借指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如陆游《冬夜》诗云:一杯罂粟蛮奴供,庄周蝴蝶两俱空。”

7.双鲤

代指书信。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即以双鲤借代远方来信。《敦煌曲子词·鱼游春水》:“凤箫声绝沆孤雁,望断清波无双鲤。云山万重,寸心千里。”字面上好像是清波上无双鲤跳跃,其实是指千里之外,烟波浩淼,音信全无。清人宋琬《喜周华岑见过》:“不见伊人久,曾贻双鲤鱼。”写的也是睹物(双鲤鱼)思人。

8.莼羹鲈脍

指家乡风味。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张翰)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归。”菰(gū)菜羹:菰菜、莼(chún)羹。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例如:辛弃疾《泌园春·带湖新居将成》:“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莼羹鲈脍哉?”徐自华《慧僧先生解职归见》:“转瞬西风又起,忽摇动莼鲈乡思。”

9.哀鸿

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考其源流,“哀鸿”一语出自“鸿雁”。《诗·小雅·鸿雁》曰:“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此哲人,谓我劬(qú,劳苦)劳。“诗歌写使臣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流民喜使者到来,皆合词倾诉,如鸿雁哀鸣之声不绝。后来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龚自珍《己亥杂诗》:“三更忽轸(zhěn,悲痛)哀鸿思,九月无襦淮水湄。”写的就是人民痛苦流离的生活。

10.青鸟

青鸟是传书的信使。传说西王母有三只青鸟,一只先被遣为信使,前来给汉武帝报信,另外两只随西王母而来,并服侍在王母身旁。南唐中主李有诗:“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商隐诗云:“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1.沙鸥

沙鸥,是诗人们常常用来抒发内心因漂泊无依而伤感的意象。

杜甫《旅夜书怀》“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怀,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陆游《秋思》“利欲驱人万火牛,江湖浪迹一沙鸥。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山醉亦休。”同样含有飘零之意。

12.乌鸦

乌鸦因形象不美,叫声难听,常用以描写荒凉之景,表凄清之情;也指“小人、俗客、庸夫”。李白《乌夜啼》:“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李白《乌栖曲》:“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严维《丹阳送韦参军》:“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李商隐《隋宫》:“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秦观《满庭芳》:“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陈英《山坡羊》:“晨鸡初叫,昏鸦争噪,哪个不去红尘闹。”张可久《折桂令·九日》:“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13.哀猿

源于大自然对人的影响而积淀下来,内涵是哀愁凄厉。这种悲愁常与思乡、怀人或迁谪

的痛苦相联系。如杜甫《九日》:“殊方日落玄猿哭,故国霜前白雁来。”王昌龄《卢溪别人》:“行到荆门上三峡,莫将孤月对愁猿。”刘禹锡《竹枝词》:“巫峡苍苍烟雨时,清猿啼在最高枝。”孟浩然《登万岁楼》:“天寒雁度堪垂泪,日落猿啼欲断肠。”

14. 黄莺

黄莺善于歌唱,是春天的象征。“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杜牧用黄莺歌唱写出江南美丽的春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白居易用黄莺鸣啼、燕子轻飞来说明春天的来到。

(四)自然现象

1.残阳

夕阳残照,能引起无穷思绪:家国之悲,身世之感,古今之情,人天之思,往往错综交织,感慨万千。诗人笔下的夕阳(包括斜阳、残阳等)多给人以失落凄凉、漂泊沧桑之感。李商隐的《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古人常用“夕阳”发思古之幽情。《三国演义》开篇词“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李白的《忆秦娥》词末“西风残照,汉家陵阙”,都以“夕阳”写怀古,充满历史沧桑感。

古人还常用“夕阳”写男女相思,柳永的《八声甘州》:“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范仲淹的《苏幕遮》“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清朝纳兰性德的《点绛唇》“萧寺怜君,别绪应萧索。西风恶,夕阳吹角,一阵槐花落”。都是借助“夕阳”来渲染男女朝思暮想而不得相见的伤感情思。

2.白云

见月怀人,望云思友,是古代诗词中常表现的情感。如唐杜甫的《恨别》“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诗人卧看行云,倦极而眠,借白云曲折的表现了怀念亲人的无限情思。唐刘长卿的《谪仙怨》“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写别后相隔之遥,思念之深,希望悠悠的白云,把自己的一片思念之情带给千里万里之外的友人。

白云往往同隐者联系在一起的。南朝时,陶弘景隐居在句曲山,齐高帝萧道成有诏问他“山中何所有?”他作诗答说“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从此白云与隐者结下了不解之缘,白云自由不羁,洁白无瑕,是隐者品格的最好象征。如李白的《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湘水上,女萝衣,白云堪卧君早归”,白云寄托着诗人对刘十六归隐生活的羡慕。

3.白衣苍狗

亦叫白云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出自杜甫诗《可叹》:“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人事变化,犹如浮云,一会儿像白云,一会儿像灰狗。宋刘克庄《泌园春·和吴尚书叔永》:“笑是非浮论,白衣苍狗,文章定价,秋月华星。”人生是是非非如同天上白云,变化无常,难以逆料,只有“定价”文章如“秋月华星”,光照人间。

4.月亮

月亮是诗人抒情达意争相选取的一种意象。它在许多诗人笔下都是思乡、念亲的标志。李白的《静夜思》中写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已成为千百年来人们思乡的意象。杜甫在《月夜忆舍弟》中“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游子流浪在外,思念家乡,总觉得无论什么事物都是故乡的好,连天上的月亮也是故乡的又圆又亮。“月是故乡明”是异乡游子对家乡深切思念的外现。

5.流水

流水常常能引起人对时光流逝,愁绪绵长,历史变迁的感叹。“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乐府诗集·相和歌辞》)诗人见流水思年华易逝;“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水流的持续不断而给人以无奈;“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刘禹锡《石头城》)流水带着寒心默默退去,给人一种故国萧条,人生凄凉的感伤。

6. 细雨、烟雾

细雨蒙蒙,烟雾无边,寄托诗人无边的愁绪和郁闷的心情。“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细雨绵绵,愁也弥漫。“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归家不得,或者漂泊他乡,不知家在何处,渐渐升起的烟雾使人生出诸多愁绪。

(五)时令节日

1.春

春是在自然节序变化的感召下孕育成形的。其最初的内涵是温暖、生命、兴盛。后升华出富有人事哲理色彩的象征意义,如青春年华、男女情爱、美好理想等,寄寓的具体情感体验又如或叹惜红颜难驻,青春易逝,或惆怅佳偶不见,思虑煎人,或追寻安憩的家园,或憧憬人生的理想,或关心国运时世,或叹惜功名,惜春是古典诗歌中最动人心灵的旋律之一。

2.秋

秋风多厉,草木凋落,万物蛰伏。在这样的生理感受和心理体验下,秋意象积淀着民族的悲剧性的心理记忆。它的主要内涵是凄凉、愁怨和悲伤。如刘禹锡《秋风引》:“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施闺章《舟中之秋》:“垂老畏闻秋,年光逐水流。”

3.中秋

八月十五日,是阖家赏月的佳节,所以人们在这一天大多思念亲人。如唐王建《十五夜望月》:“今夜月白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4.重阳

九月初九日,古人以九为阳数故云。重阳日古人有登高饮酒的习俗。如杜甫《九日》中所写:“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5.寒食

节日名,清明节前一天或两天。传说晋国介子推隐居山中,晋文公用烧山之法逼他出来做官,介子推不出被烧死。晋文公为纪念介予推,在其死亡之日禁止举火,只吃冷食。该节由此而来。唐韩翃《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寒食”与冷清、萧条有关。

6.清明

三月的节气名,也是祭祖扫坟的日子。例如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六)特定地点

1.长亭

古代路旁都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当时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长亭”是一个蕴涵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写离人望着短亭长亭而不见人归来的伤心情景。王实甫《西厢记》:“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抒发的也是离别的伤感。

2.南浦

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浸染着离情别恨。屈原《九歌》中有“送美人兮南浦”的名句。范成大《横塘》又有:“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3.南山

代表隐居的地方。陶渊明《归园田居》中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饮酒》中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4.柳营

指军营。武元衡《送张六谏议归朝》:“笛怨柳营烟漠漠,云愁江馆雨萧萧。”《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记载,汉文帝时,汉军分扎霸上、棘门、细柳以备匈奴,细柳营主将为周亚夫。周亚夫细柳军营纪律严明,军容整齐,连文帝及随从也得经周亚夫许可,才可入营。文帝极为赞赏周亚夫治军有方。后也代称纪律严明的军营。如唐人鲍溶《赠李黯将军》:“细柳连营石堑牢,平安狼火赤星高。”

5.阳关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来就把送别时唱的歌曲称为“阳关”。

6.柳岸

因“柳”与“留”谐音,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后来就用“柳岸”指送别的地方。如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古代诗歌鉴赏习惯用语

(一)形象、观点:

恋友思别,羁旅思乡;怀才不遇,怀古咏史;钟情山水,归隐田园;

献身边塞,反对征战;不慕权贵,傲岸不羁;心怀天下,忧国忧民;

矢志报国,壮志难酬;政治失意,仕途坎坷;达观豪迈,超凡脱俗;

愤世嫉俗,消沉颓唐;神形兼备,惟妙惟肖;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二)思想情感:

宁静淡泊恬淡闲适壮怀激烈追慕圣贤孤愤难平寂寞幽怨

忧郁失望缠绵悱恻甜蜜愉悦嬉怒笑骂感情细腻挚切情深

(三)语言文字:

特色:

豪放雄奇沉郁顿挫直率天真婉约含蓄诙谐风趣叠字叠词明白如话平淡无奇

词藻华丽质朴清新苍凉雄浑抑扬顿挫形神兼备穷形尽相行云流水明快晓畅

作用:

深化主旨,画龙点睛;意味深长,耐人寻味;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深沉动人,发人深省;言近意远,蕴藉含蓄;音韵和谐,铿锵有力;淋漓尽致,回肠荡气;一气呵成,琅琅上口;余音绕梁,意味深长。

(四)表达方式:

叙述描写议论抒情(重点是描写抒情)

描写有:正侧结合动静结合点面结合虚实结合

虚实结合: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眼前为实,未来为虚;

已知为实,未知为虚;具体形象为实,想象联想为虚。

抒情方式有直接(正面)抒情和间接(侧面)抒情。

间接抒情有: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移情于物,情景交融。

(五)表达技巧:

铺陈其事浓墨重彩托物起兴对比比较映衬比较虚拟写实象征暗示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化用典故以古讽今怀古伤今以动写静

以乐写哀烘云托月直抒胸臆白描勾勒议论点染开门见山卒章显志小中见大欲扬先抑巧设悬念前后照应联想想象含而不露

(六)修辞方法:

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形象,化冗长为简洁。

拟人:使……人格化,新颖别致,栩栩如生,引人联想,生动活泼。

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语言简练含蓄。

对偶:形式上语言简练,整齐对称,有音乐美;内容上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夸张: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触发联想,营造气氛。

排比: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议论内容集中,增强气势;抒情语势磅礴,痛快淋漓。

设问:开头设问,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反问: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激发思考。

反复:议论说理,强调强化;抒情写景,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感染力强。

(七)构思:

方法:起承转合首尾呼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过渡铺垫伏笔

作用:独辟蹊径独出心裁自出机杼别开生面别具一格

不落俗套突兀而起笔锋一转严谨完整

初中古诗词常用意象整理

古诗中常见的意象 1.植物类 2.动物类 3.乐器类 4.自然类 5.场所类 一、植物类(比喻或象征):芳草、芭蕉、梧桐、松柏、竹子、梅花、兰花、菊花、牡丹、桃花、扬花。 1.芳草 (1)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乐府诗: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2)表现生生不息和希望: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3)( 离别、荒凉、思乡怀人) 如《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2.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3.梅花:高洁、气节、坚韧、顽强的生命力,不屈不挠的品格,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卜算子》: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他们都在对梅花的描写中寄托了一种高洁的品格。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4.松柏:象征孤直顽强、坚贞不屈。《论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5.竹:气节、正直、虚心、高洁、积极向上、顽强的生命力,不屈不挠。亭亭玉立,挺拔多姿,蒸蒸日上,以其“遭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的品格,赢得古今诗人的喜爱和称颂。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6.“柳”的意象(送别,留恋,思乡伤感)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1)“柳”“留”二字谐音,经常暗喻离别。“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三句,表现了柳永对恋人的怀念。 (2)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抒发了许浑对故乡的无限牵挂。 (3)”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几句,形象地诠释了贺铸此时忧愁的深刻程度。

古诗中的常见意象_整理

古诗中的常见意象文化含义及理解(第一编) (一)树木类 1.松柏 松柏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2.竹子 竹子具有“性直”“心空”“节贞”等特点,用以比拟君子的品德修养。竹子、竹林深为隐者所爱。 3.杨柳 “柳”谐音“留”,常作留客之意,又因柳丝柔长,风吹而成缠绵难舍之状,故古人常折柳送别。将别情用柳化成形象语句的是柳永,他在《雨霖铃》中写道:“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以杨柳岸配合晓风、残月等意象,把自己与情人分别的凄惨之意描绘得淋漓尽致。 4.梧桐 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5.芭蕉 “芭蕉”和“梧桐”的意象差不多,都是离情别绪孤独忧愁的象征。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对芭蕉为怨悱。吴文英《唐多令》:“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葛胜冲《点绛唇》:“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雨打芭蕉本来就够凄怆的,梦魂逐着芭蕉叶上的雨声追寻,更令人觉得凄恻。 (二)花草类 1.红叶 传情之物。朱淑真《恨春》:“碧云信断惟劳梦,红叶成诗想到秋。”据唐人范摅《云溪友议》:相传唐人卢渥从宫墙外水沟中拾到一片写有怨诗的红叶,后珍藏起来。宣宗放宫女嫁人,卢渥选中的宫女,正巧就是在红叶上题诗的人。后来借指以诗传情。如高明《二郎神·秋怀》:“无情红叶偏向御沟流,诗句上分明永配偶,对景触目恨悠悠。” 2.黄叶 秋风萧瑟,落叶飘零,常给人凄凉孤独之感,故古典诗歌中黄叶常常指凋零或美人迟暮之意。刘长卿《酬李穆见寄》:“欲扫柴门迎远客,青苔黄叶满贫家。”温庭筠《送人东归》:“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贾岛《忆江上吴处士》:“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3.采薇 借指隐居生活。《史记·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说的是伯夷、叔齐隐居山野,义不侍周的故事。文天祥《南安军》:“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饥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4.红豆 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源自王维的《相思》诗:

2018中考语文复习 古诗词常见意象归纳

一、初中语文古诗词常见意象归纳 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寄托了诗人的情感或思想的物象(事物或独特的艺术形象)。以下是初中七至九年级古诗词中常见的一些意象,并例举出相关诗句。 酒、饮酒 多表达豪情、悲愁、苦闷和郁郁不得志的情感。 例句及出处 1、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2、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醉花阴》李清照) 3、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行路难》李白) 4、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渔家傲》范仲淹) 5、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6、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浣溪沙》晏殊) 羌笛 多传达离别之苦、相思之情和内心的孤寂。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 例句及出处 1、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2、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渔家傲》范仲淹) 3、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王之涣) 柳 折柳“柳”与“留”谐音,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而“折柳”就有相留之意。 例句及出处 1、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2、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月

(残月、明月、新月、玉盘)在许多诗人笔下都是思乡、念亲的标志,多传达离愁别恨、寂寞思归之情。 例句及出处 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3、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枫桥夜泊》张继) 4、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渡荆门送别》李白) 5、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无题》李商隐) 流水 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 例句及出处 1、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短歌行》曹操) 斜阳 (夕阳、落日)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怀古幽情。 例句及出处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王维) 2、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渔家傲》范仲淹) 3、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望江南》温庭筠) 4、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风、霜、烟 多传达哀怨、惆怅、凄苦、苍凉等情思。 例句及出处

古典诗词中常见意象的含义

古典诗词中常见意象的含义马国轩 杨柳表现离情别恨或柔情 杨花象征离散 梧桐表现寂寞惆怅、凄苦凄凉悲伤 木叶表现惆怅落寞的心境 梅花象征高洁或不屈不挠纯净洁白 兰花象征高洁、美好 菊花象征隐逸、高洁、脱俗、高雅 竹象征正直、不从俗、向上、有气节 桃花形容美女的容颜牡丹表现富贵、美好 松柏高洁、坚强、坚贞或富有生命力 绿叶表现希望、活力 黄叶象征新陈代谢或表现美人迟暮 禾黍表黍离之悲(对昔盛今衰的感叹) 草①表现生生不息和希望②表现荒凉、偏僻 ③象征地位、身份的卑微花落表现失意、人生挫折或惜春之情,感伤黄粱表现虚幻的事或欲望的破灭 花开象征希望、人生的美好 鸳鸯常喻夫妻,表现夫妻情深 鸿雁表现书信、两情交往或思乡之情 鹧鸪烘托荒凉破败或惆怅落寞 杜鹃哀怨、悲伤、凄凉 燕温情、惜春、爱的思念、沧桑、漂泊、信 猴猿表现凄厉、哀伤、孤寂,愁苦 鹰表现刚劲、自由或大志 鱼表现自由、闲适 乌鸦不祥之物或比喻小人、凡夫俗客 沙鸥表现人生的飘零或伤感愁怀 青鸟指代情人的使者 太阳表现希望、活力或时光流逝 细雨表现生机、活力或缠绵的友情、爱情 细雨潜移默化的教化 夕阳比喻年老或表现失落、悲叹沧桑 月亮 ①象征人生的圆满、缺憾; ②表现亲人的团圆、分离; ③寄托思乡、思亲之情; ④表现旷达、潇洒,美丽,冷清 霜象征人生无常易老,表前路坎坷 雪象征纯洁、高洁或表环境的恶劣 露比喻人生短促、生命易逝 暴雨象征热情或残酷,荡污秽的力量 春风表现希望、旷达、欢娱、得意 1

西风表落寞、惆怅、思归、烘托衰败 浮云表现游子漂泊、飘零晴天表现光明、欢娱 浓云表现愁肠压抑 阴天表现压抑、愁苦、寂寞 玉象征高洁、脱俗 尺素指代书信 吴钩佩带的刀剑,看吴钩,建功立业的抱负 珍珠表现美丽、纯洁无瑕 船漂泊、无拘无束,自由旷达 红色象征青春、热情,表现喜事 白色象征纯洁无瑕,表现丧事 绿色象征希望、活力、和平 黑色表现黑暗、绝望或神秘 蓝色表现高雅或忧郁 黄色象征温暖、平和紫色表现高贵、神秘 桑梓家乡,表现怀乡之情 西楼排遣忧伤或遥望故国、故乡、爱人、友人的伤心之楼南园泛指花草园林 落日惆怅冬雪冷峻 秋雨忧愁流水叹惋、时间流逝 落叶失意、伤感丁香指愁思或爱恋情结 大漠苍凉旷野凄清 红豆相思 竹林闲趣、隐逸孤灯孤苦、羁旅凄凉,思乡怀人秋虫凄凉故园乡愁 烛相思、别愁 枯藤萧瑟、荒凉 古琴知音 古道荒凉 飞鸟空远 长亭送别 楼兰西域古国名,表现卫国立功 关山指遥远的地方,多用以表现怀乡、思人 阳关古地名,指代离别送行的歌 莲“怜”谐音双关,借以表达爱情 阑(栏)干象征着思念、寂寞、离愁 孤雁思亲,思乡,孤独 寒蝉悲凉、离愁别绪 梅子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

古诗词常用意象集锦(精)分析

古诗词常用意象集锦意象是鉴赏诗歌的最基本而又最重要的审美元素。抓住了意象也就把握了诗歌的意境、风格及作者蕴涵其中的思想感情。所以了解意象的特殊寓意,是读懂作品的关键。下面这些意象就常含有不同的寓意。 1、望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望月思乡异常感 伤。“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现了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2、黄昏、夕照(斜阳、夕阳、落日)——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感伤的心情意绪、人生迟暮的生命悲叹、 伤古吊昔的悲凉意蕴。唐代李商隐《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宋代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3、流水、落花——古人云:“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把水与时间的流失结合起来,由花落而感叹人生的无常,这是中 国古代诗歌的一个典型主题。“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 燕归来”(晏殊《浣溪沙》)“落花流水”的意象,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对死亡的焦虑忧伤。此 外,唐代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 扁舟。”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则用流水这一意象来比喻愁怨的浓厚和不绝。4、长亭——陆上送别之所。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 5、羌笛----象征凄切悲凉之意境。羌笛是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唐代边塞诗中经

古诗词中的意象分析大全

古诗词中的意象 树木类: ?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 ?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 ?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 ?岁寒三友(松、竹、梅):象征人高洁的品格。 ?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 ?松柏: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 ?竹:竹子具有“性直”、“心空”、“节贞”等特点,用以比拟君子的品德修养,象征正直、 不从俗、有气节、积极向上。 ?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逆境。 ?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 ?折柳:“柳”谐音“留”又因柳丝柔长,风吹而成缠绵难舍之状,故古人常折柳送别,常作留 客之意,后寓有惜别怀远之意。 ?杨柳:伤别情怀。 ?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 ?杨花:象征离散。 ?梧桐: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 ?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花草类: ?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 ?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芳草:常喻离恨。 ?桃花:象征美人。 ?兰花:高洁、美好。 ?牡丹:富贵、美好。 ?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 ?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 ?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 ?菊:隐逸、高洁、脱俗。 ?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素来是纯洁、清高的象征。 ?梅子:成熟的梅子比喻少女的怀春。 ?丁香:指愁思或情结。 ?黄粱:表现虚幻的事或欲望的破灭。 ?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浮萍、飞蓬:表现漂泊之感。 ?连理枝(比翼鸟):喻思爱夫妻。 ?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小的时候天真无邪,也指幼小时就相识的伴侣。

古诗词中常见意象

古诗词中常见意象 1、树木类: 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 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 竹:气节积极向上 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折柳:是汉代惜别的风俗。后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杨柳”:伤别情怀 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 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 松柏: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 2、梧桐: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 声慢》)等。 2、花草类: 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 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桃花:象征美人 兰:高洁 牡丹:富贵美好 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 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 岁寒三友(松、竹、梅)、菊花象征人高洁的品格 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源自王维的《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 菊:隐逸高洁脱俗菊花: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逆境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即“怜子”,“青”即“清”。 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雾气露珠隐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 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如“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 丁香,指愁思或情结,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唐人牛峤《感恩多》) 3、动物类 猿猴:哀伤凄厉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古代诗词中的常见意象解读

古代诗词中的常见意象解读(动物类) 一、课前导入(家庭作业讲解) 二、知识点讲解 诗歌是借助于形象来抒情的一门艺术。在绝大多数诗歌中,诗人不一定把情感直接表达出来,而是借助某些形象去含蓄地表达,有的事物经过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锤炼,凝聚了特定的文化内涵,寄托了诗人特定的思想感情。 所谓意象,就是这些蕴涵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诗人写诗,借助“象”来表达心中的“意”;反言之,在鉴赏诗歌的时候,如果我们能较好地把握一些意象的内涵,把握和解读作者的思想感情就会得心应手许多。 授之以渔——方法技巧展示 意象解读 古人仰而观天,俯而察地,体悟天地万物的生生不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鸟兽虫鱼。 一、大雁 大雁,又叫鸿雁。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这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白居易在《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中写到:“吊影分飞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战乱中亲人如分飞孤雁,只能吊影自怜,像断根的蓬草,随风飘荡。范仲淹《渔家傲》中云“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以南归大雁的径去不留,暗寓出边地的荒凉,来衬托边防将士不得归去的无奈之情。《西厢记?长亭送别》中崔莺莺唱到:“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一面是“北雁南飞”,一面是“长亭送别”,张生羁旅之苦通过莺莺之口表达了出来。 “鸿雁”也经常用来指代书信。飞鸿传书的传说大家比较熟悉,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也就成了诗歌中的常见现象。如“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等。 二、燕子 《诗经》中把燕子叫做“玄鸟”。相传燕子于春天社日北来,很多诗句都把它当做春天

中考古诗词常见意象归纳

酒、饮酒 多表达豪情、悲愁、苦闷和郁郁不得志的情感。 1.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2.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醉花阴》李清照) 3.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行路难》李白) 4.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渔家傲》范仲淹) 5.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6.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浣溪沙》晏殊) 羌笛 多传达离别之苦、相思之情和内心的孤寂。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 1.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2.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渔家傲》范仲淹) 3.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王之涣) 柳 折柳“柳”与“留”谐音,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而“折柳”就有相留之意。 1.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2.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月(残月、明月、新月、玉盘) 在许多诗人笔下都是思乡、念亲的标志,多传达离愁别恨、寂寞思归之情。 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3.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枫桥夜泊》张继) 4.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渡荆门送别》李白) 5.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无题》李商隐) 流水 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 1.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短歌行》曹操) 斜阳(夕阳、落日) 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怀古幽情。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王维) 2.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渔家傲》范仲淹) 3.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望江南》温庭筠) 4.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浮云 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李白) 风、霜、烟 多传达哀怨、惆怅、凄苦、苍凉等情思。 1.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黄鹤楼》崔颢) 2.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雁门太守行》李贺) 3.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武陵春》李清照) 4.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古诗词中常见意象归纳

附录二 古诗词中常见意象归纳 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寄托了诗人的情感或思想的物象(事物或独特的艺术形象)。

蕴含人生哲理的诗句归纳 (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 王湾《次北固山下》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说明站得高望得远的道理。 说明要有藐视和压倒一切困难的雄心和气概,才能有所作为的人生哲理。 杜甫《望岳》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常用来形容进入一个别有天地的境界,或比喻绝处逢生的情景。 陆游《游山西村》 (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表达了任何腐朽势力都不可逆转历史潮流,新生力量必将茁壮成长的思想。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比喻事情错综复杂,不易辨清真相。 《木兰诗》 (6)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抒发历史兴亡之感,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 杜牧《赤壁》 (7)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 苏轼《水调歌头》 (8)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站得高看得远。 王安石《登飞来峰》 典故归纳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典故: 闻笛赋——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司马氏集团而被杀,向秀经过嵇康故居时,听见有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 烂柯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把已经

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了。 在诗中的意思和作用: 诗人是借这两个典故说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闻笛赋”表示悼念而已。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日的光景了。后一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典故: 勒石燕然——用的是《后汉书·窦融列传》中的典故,东汉时窦宪率兵打败匈奴,一直追击到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 在词中的意思和作用: 词人在这里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征人们的一种心理矛盾:他们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但却没有办法回去,因为还没有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词人借用典故把自己的思乡与忧国、报国之情交织在一起。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典故: 亲射虎,看孙郎——孙郎即孙权,《三国志》记载孙权在一次出行中,坐骑为虎所伤,他镇定地在马前击毙了老虎。 在词中的意思和作用: 词人的意思是他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挽弓马前射虎,这突出地展现了作者虽年纪已经不小,但是仍有着少年狂气。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典故: 遣冯唐——据《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记载: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报功时多报了六个首级而获罪削职。后来,文帝采纳了冯唐的劝谏,派冯唐持符节到云中去赦免魏尚。 在词中的意思和作用: 这里作者是以魏尚自喻,表达作者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典故: 射天狼——天狼星,据《晋书·天文志》说是“主侵略”的。 在词中的意思和作用: 这里用以代指从西北来进扰的西夏军队。词人在这句中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 八百里分麾下炙,……马作的卢飞快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典故: 八百里——指牛。据《世说新语·汰侈》载:晋王恺有良牛,名“八百里駮”后世诗词多以“八百里”指牛。 的卢——良马名。据《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载,刘备在荆州遇险,他所骑的的卢马“一踊三丈”驮他脱险。

古诗中的常见意象_整理

古诗中的常见意象 (一)树木类 1.松柏 松柏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 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高洁的品质。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 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2.竹子 竹子具有“性直”“心空”“节贞”等特点,用以比拟君子的品德修养。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子、竹林深为隐者所爱。 “柳”谐音“留”,常作留客之意,又因柳丝柔长,风吹而成缠绵难舍之状,故古人常 折柳送别。乐府《横吹曲辞-折杨柳》“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即取此意。将别情用柳化成形象语句的是柳永,他在《雨霖铃》中写道:“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以杨柳岸配合晓风、残月等意象,把自己与情人分别的凄惨之意描绘 得淋漓尽致。 4.梧桐 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 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 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 萧瑟冷寂的氛围。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 明”(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5.芭蕉 “芭蕉”和“梧桐”的意象差不多,都是离情别绪孤独忧愁的象征。常常与孤独忧愁特 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 对芭蕉为怨悱。吴文英《唐多令》:“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葛胜冲《点绛唇》:“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雨打芭蕉本来就够凄怆的,梦魂逐着芭蕉叶上 的雨声追寻,更令人觉得凄恻。 6.折桂 比喻科举及第。温庭筠《春日将欲东归寄新及第苗绅先辈》:“犹喜故人先折桂,自怜羁 客尚飘蓬。”《晋书》:“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唐人权德舆《伏蒙十六叔寄示喜庆感怀三 十韵因献之》:“握兰中台并,折桂东堂春。” 7.怀桔 指孝顺双亲。典出《三国志·吴志·陆绩传》:“绩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术出桔,绩 怀三枚,去,拜辞坠地。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桔乎?’绩跪曰:‘欲归遗母。’术大奇之。”唐人张祜《送魏尚书赴镇州行营》诗云:“伍员忠是节,陆绩孝为心。”范成大《送詹道子教 授祠养亲》:“下马人门怀桔拜,身今却在白云边。” (二)花草类 1.红叶 传情之物。朱淑真《恨春》:“碧云信断惟劳梦,红叶成诗想到秋。”据唐人范摅《云溪 友议》:相传唐人卢渥从宫墙外水沟中拾到一片写有怨诗的红叶,后珍藏起来。宣宗放宫女 嫁人,卢渥选中的宫女,正巧就是在红叶上题诗的人。后来借指以诗传情。如高明《二郎神·秋怀》:“无情红叶偏向御沟流,诗句上分明永配偶,对景触目恨悠悠。” 2.黄叶 秋风萧瑟,落叶飘零,常给人凄凉孤独之感,故古典诗歌中黄叶常常指凋零或美人迟 暮之意。王勃《山中》:“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刘长卿《酬李穆见寄》:“欲扫柴门迎远客,青苔黄叶满贫家。”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温庭筠《送人东归》:“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贾岛《忆江上吴处士》:“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高中诗歌常见意象总结

古代诗词的常见意象 一、送别类意象? 1.?杨柳“柳”与“留”谐音,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2.?长亭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北周文学家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 3.?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屈原?《九歌·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南朝文学家江淹作《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唐代白居易《南浦别》“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4.?酒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以酒抒写别离之情。如王维的《渭城曲》“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二、思乡类意象? 1.?月亮思乡的代名词。特别是苏轼《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意境豁达开朗,意味深长,用深邃无底而又美妙无空的自然境界体会人生。 2.?鸿雁常借雁抒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元代《西厢记》结尾“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其情不堪,成千古绝唱。 3.?莼羹鲈脍思乡之情. 典出《晋书·张翰传》。传说晋朝的张翰当时在洛阳做官,因见秋风起,思家乡的美味“莼羹鲈脍”,便毅然弃官归乡,从此引出了“莼鲈之思”这个表达思乡之情的成语。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 4.?双鲤鲤鱼代指书信,典故出自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宋人晏几道《蝶恋花》“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清人宋琬《喜周华岑见过》:“不见伊人久,曾贻双鲤鱼。” 5 捣衣表达对亲人的牵挂。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不仅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李白《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万 三、愁苦类意象 1.?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以梧桐叶落来写凄苦愁思。 2.?芭蕉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李清照《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 3.?流水。常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刘禹锡《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宋代欧阳修《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4.?猿猴借猿啼表达悲伤的感情。赵嘏《忆山阳》:怜时节堪归去,花落猿啼又一年。 5.?杜鹃鸟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于是腑杜鹃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宋代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6. 斜阳(夕阳、落日),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唐代李商隐《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宋代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7. 鹧鸪离愁别绪,鸣声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四、抒怀类意象 1.?菊花。素雅淡泊,坚强清高。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寄托他那玉洁冰清、超凡脱俗的品质。宋人郑思肖《寒菊》“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堕北风中”,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 2.?梅花傲雪、坚强、不屈不挠,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3.?松柏松柏的耐寒歌颂坚贞不屈的人格。三国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唐人刘禹锡《将赴汝州,途出浚下,留辞李相公》诗中的“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以松柏来象征孤直坚强的品格。 4.?竹亭亭玉立,挺拔多姿象征坚定顽强、不屈不挠的风骨和不畏逆境的禀性。“遭霜雪而不凋,

高考语文古诗词常见意象总结

高考语文古诗词常见意象总结松梅竹菊寓高洁, 借月托雁寄乡思。 杜鹃鹧鸪啼凄凄, 梧桐叶落透悲意。 别时长亭柳依依, 落花流水传愁绪。 乌鸦燕子系兴衰, 草木仍在人事移。 1、“松梅竹菊”寓高洁: 松梅竹菊是品行高洁、不畏邪恶的形象化身,古人常用这四种形象表现高洁的情操。刘桢《赠从弟》有云:“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王吉《咏竹》则言:“岁寒别有非常操,不比寻常草木同。”元稹《菊花》一诗有云:“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写梅的诗句也有很多,如“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2004年北京卷考察的是苏轼的《红梅》,该诗表现出了红梅不畏严寒,不与桃杏争春的高洁品格。 2、借“月”托“雁”寄乡思 皓月当空常常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唤起诗人的怀远之念,如: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再如苏轼“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均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雁是一种候鸟,古诗词常用大雁南飞的景象书写在外游子的思乡之情。2004年湖北高考语文卷所出的诗是王湾的《次北固山下》。诗的最后两句写道:“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诗人漂泊流浪,到底什么时候能重返故乡,连泊舟中的诗人自己也不清楚,因此他只好寄希望于春光中北归的大雁为自己传书了。归雁这一意象写出了作者的思归之情。 3、“杜鹃”“鹧鸪”啼凄凄 杜鹃,又名子规、杜宇等,在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在让位于他的臣子后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又说杜鹃叫声如“不如归去”,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了凄凉、哀伤的象征。2004年全国卷Ⅱ诗词鉴赏题考察的是晏几道的《鹧鸪天》: 鹧鸪天晏几道

最新古诗中的常见意象整理

最新古诗中的常见意象整理

古诗中的常见意象 (一)树木类 1.松柏 松柏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高洁的品质。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2.竹子 竹子具有“性直”“心空”“节贞”等特点,用以比拟君子的品德修养。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子、竹林深为隐者所爱。 3.杨柳 “柳”谐音“留”,常作留客之意,又因柳丝柔长,风吹而成缠绵难舍之状,故古人常折柳送别。乐府《横吹曲辞-折杨柳》“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即取此意。将别情用柳化成形象语句的是柳永,他在《雨霖铃》中写道:“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以杨柳岸配合晓风、残月等意象,把自己与情人分别的凄惨之意描绘得淋漓尽致。 4.梧桐 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5.芭蕉 “芭蕉”和“梧桐”的意象差不多,都是离情别绪孤独忧愁的象征。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对芭蕉为怨悱。吴文英《唐多令》:“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葛胜冲《点绛唇》:“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雨打芭蕉本来就够凄怆的,梦魂逐着芭蕉叶上的雨声追寻,更令人觉得凄恻。 6.折桂 比喻科举及第。温庭筠《春日将欲东归寄新及第苗绅先辈》:“犹喜故人先折桂,自怜羁客尚飘蓬。”《晋书》:“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唐人权德舆《伏蒙十六叔寄示喜庆感怀三十韵因献之》:“握兰中台并,折桂东堂春。” 7.怀桔 指孝顺双亲。典出《三国志·吴志·陆绩传》:“绩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术出桔,绩怀三枚,去,拜辞坠地。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桔乎?’绩跪曰:‘欲归遗母。’术大奇之。”唐人张祜《送魏尚书赴镇州行营》诗云:“伍员忠是节,陆绩孝为心。”范成大《送詹道子教授祠养亲》:“下马人门怀桔拜,身今却在白云边。” (二)花草类 1.红叶 传情之物。朱淑真《恨春》:“碧云信断惟劳梦,红叶成诗想到秋。”据唐人范摅《云溪友议》:相传唐人卢渥从宫墙外水沟中拾到一片写有怨诗的红叶,后珍藏起来。宣宗放宫女嫁人,卢渥选中的宫女,正巧就是在红叶上题诗的人。后来借指以诗传情。如高明《二郎神·秋怀》:“无情红叶偏向御沟流,诗句上分明永配偶,对景触目恨悠悠。” 2.黄叶 秋风萧瑟,落叶飘零,常给人凄凉孤独之感,故古典诗歌中黄叶常常指凋零或美人迟暮之意。王勃《山中》:“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刘长卿《酬李穆见寄》:“欲扫柴门迎远客,青苔黄叶满贫家。”许浑《咸

古诗词中常见意象的象征意义

古诗词中常见意象的象征意义 一、草木类: 1、草木的繁盛(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乌衣巷》(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朱雀桥边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桥边已长满杂草,开满野花,乌衣巷已失去昔日的富丽堂皇,夕阳映照着破败凄凉的巷口,点出了时代更替、物是人非的盛衰兴亡之感。 2、草( 离别、荒凉、思乡怀人) 如《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3、黄叶、枫叶、落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时光飞逝,漂泊。) 如《苏幕遮》(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黄叶就是勾起游子思乡的东西,异旅他乡,仰望苍穹的碧蓝,只见黄叶飘飞,不由使游子联想自身漂泊异乡的怅惘,勾起寂寞乡愁。 4、松柏(正直,高洁、傲岸,常青、顽强的生命力)诗歌常用松柏象征孤傲正直耐寒的品格。如:《青松》(陈毅)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5、竹(气节、正直、虚心、高洁、积极向上、顽强的生命力)亭亭玉立,挺拔多姿,以其“遭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的品格,赢得古今诗人的喜爱和称颂。 《竹岩》(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本诗赞美了立于岩石之中的翠竹坚定顽强、不屈不挠的风骨和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禀性。张九龄的《和黄门卢侍御咏竹》诗言简意赅地赞道“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苏轼的《於潜僧绿筠轩》有咏竹名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6、梅花(气节、高洁、坚韧、顽强的生命力,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如《白梅》(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墨梅》(王冕)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他们都在对梅花的描写中寄托了一种高洁的品格。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7、柳(送别,留恋,思乡伤感)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如《渭城曲》(王维):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二、花卉类: 8、落花(时光飞逝,青春不在、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浪淘沙》(李煜)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阑,无限关山,别时容易见时难。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 9、菊(高洁,隐士,顽强的生命力)菊花,作为傲霜之花,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

古诗词中常见意象解读

古诗词中秋愁意象解读 导读:意象是古诗词中的一个重要范畴,从艺术的角度来说,古典诗词就是由意象有规律有目的的组合而成的。 意象是古诗词中的一个重要范畴,从艺术的角度来说,古典诗词就是由意象有规律有目的的组合而成的。所谓意象,即表意之象,表情之象,它是融合形象与情感意蕴的“合金”,用庞德的话来说“一个‘意象’是在一刹那间呈现一种理智和情绪的复合物的东西。”刘勰曾说:“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远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可见,意象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地位。对中国古代文人来说,意象是其艺术的灵魂。纵观我国古代文学发展史,能表达“秋愁”的意象颇多,如秋风、秋雨、秋霜、秋月、衰草、枯木、枯荷、落叶、鸿雁等等,“梧桐”这个传统意象更是纷繁出现,且具有丰富的审美文化意蕴。下面,笔者仅就古诗词中梧桐这一意象所蕴涵的悲愁加以解读。 古诗词中“梧桐”意象的分析 一、丧偶之痛 梧桐,一种普通的树种,青干绿叶,枝干扶疏。相传梧桐雌雄异株,梧为雄,桐为雌,同生同死,因此,我国民间通常以梧桐来象征男女之间天长地久海枯石烂的忠贞爱情。古乐府《孔雀东南飞》便化用了这一象征意蕴:“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旁。东西植松柏,左右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然而,梧桐落叶早,“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古人深信“天人合一,物我相通”,由物及人,见梧叶飘零自然就会联想到生命的终结。因此,古人常以梧桐半死或叶落来象征爱情的零落。以梧桐象征丧偶,最早可近溯到枚乘的《七发》:“龙门之桐,高百尺而无枝,中郁结之轮菌,根扶疏以分离,上有千仞之峰,下临百丈之溪,湍流溯波,又澹淡之,其根半死半生。”后人由此加以引申联想,产生了许多名篇佳句。贺铸在为其爱妻所作的悼之词中写道:“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半死桐》)就是以清霜之后的半死梧桐象征丧偶之痛。作者与妻子曾经住在苏州,后来妻子死在那里,当贺铸要离开苏州时,痛感物是人非,满腹辛酸无处倾诉,只能哀叹:“你我一起来这里,怎么就不能一起离开呢?”窗前的梧桐在经历了清霜之后,已经成为枝叶凋零的半死梧桐,那对比翼双飞的白头鸳鸯如今只剩下孤零零的一只,它也经历了失伴之苦!留下的一半该是多么孤单、凄凉啊!因为“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孟郊《烈女操》)李清照在遭遇家破人亡后感慨:“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吹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忆秦娥》)那阵阵秋风,无情地吹落了梧桐枯黄而硕大的叶子,风声、落叶声使词人的心情更加沉重,更加忧伤。叠句“梧桐落”,进一步强调出落叶在词人精神上、感情上造成的影响。此时那片片落叶就象用哀愁锻铸的锤子,一下一下重重地敲打在她的心上;阵阵风声,更像锋利的钢针扎入她受伤后孱弱的心灵。这里既有国破家亡的伤痛,又有背井离乡的哀愁,那数不尽的辛酸,一下子都涌上了心头。 二、离愁之苦 离愁别绪是文学作品的一个永恒主题。古人常借用不同的意象来表达离愁的凄凉、悲怆。梧桐就是被运用得最为频繁的载体之一。 1、离人之思 求官远游是大多数古代文人都要经历的生活,这样,他们就不得不与所爱之人天各一方,由此就产生了许多抒发思念离人的作品。 “嘶骑不来银烛暗,枉教人立尽梧桐影。谁伴我,对鸾镜。”(李玉《贺新郎·篆缕销金鼎》)思念离人已苦,立于黄昏中疏桐下思念更苦,夜深人静之时,听着窗外雨儿嘀嗒嘀嗒,一声声地滴在梧桐叶上,思念的人儿缠绕心中,思而不见,挥之不去,则苦不堪言了。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就刻画了这份极苦:“玉炉香,红烛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在华美的画堂之中,玉炉飘香,红烛堕泪,好像有意和愁思无寐的人过不去,偏将烛光投到她身上,使其更为难堪。涂在眉毛上的黛色已经稀薄,乌云一样的头发散乱不整,在那漫长的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