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大众传媒与我们的日常生活

大众传媒与我们的日常生活

大众传媒与我们的日常生活
大众传媒与我们的日常生活

大众传媒与我们的日常生活

姓名:刘冬兰学号:131041185 班级:13级经济4班

【论文摘要】在信息时代,人们接触最多的是大众传媒,主要是通过大众传媒来了解外面的世界,获取信息,不断进行自我的社会化。而随着科技的进步,使媒体的形式更加多样化,目前网络传媒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影响着更加普遍的人群。本文首先对大众传媒的定义进行了阐述以及总结了大众传媒在中国的发展现状,接着分析了大众传媒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最后针对大众传媒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及解决对策。

【关键词】大众传媒;日常生活;影响;解决对策

正文:

大众传媒是所有用以向广大受众传递各种信息的物质载体,传统上指传播范围广大的图书、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影、六种传媒(前三种又称印刷传媒,后三种又称电子传媒),今天的电子传媒则应加上依托信息技术发展起来的互联网、音像出版物等新兴传媒。狭义上,大众传媒特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四种传媒(今天应包括互联网),这些传媒与新闻传播关系,即以新闻传播为重要使命,因此有被称为新闻传媒。

一、大众传媒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当代世界大众传媒业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 中国亦然。1998 年至2001 年间, 中国国内传媒业连续3 年保持了25 %的增长速度; 从1998 年起, 传媒业的利润,总额就超过了烟草业, 跃居国家第四大支柱产业。

中国电视、互联网、手机用户、网民数量已经是全球第一,广告收入增长迅猛,媒体是增长最快的消费品。据最新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传媒产业的总产值为6379亿,比上年增长15.2%。从传媒产业各行业的市场结构看,2011年,报纸电视占据了传媒产业总体市场的31%,互联网业务规模达到传媒产业总体市场的42%,几乎占据了传媒产业的半壁江山。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促使传媒业发

生了深刻的革命。截至200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 3.38亿,手机上网用户超过了 1.5亿。一大批基于新技术的传播载体纷纷涌现,新闻网站、搜索引擎、聚合站点、网络论坛、博客、播客、手机、移动多媒体,乃至新近出现的微型博客,极大地丰富了人们收发信息、沟通交流的方式和手段。

二、大众传媒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1、大众传媒是组织社会大众强有力的工具。在我们国家,作为各级党的组织直接管理的报纸、电台、电视台,是党的舆论工具,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它能通过各种表现手法突出凸现某类信息,使其成为社会瞩目的特点,并且能够直达受众。例如报刊、电台、电视台的头题新闻、专题报道等,它具有强化效应。

2、大众传媒全面参与人们的生活,满足了主体意识越来越强的现代人。大众传媒,尤其是报纸、电视等媒体与我们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例如一名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一天24小时,他起码要有5-6个小时在接触大众传播媒介,可见媒介之重要。即使是一个普通的公民,在一天的忙碌之后,也需要在一些轻松的节目和娱乐中得到松驰和满足。

3、大众传媒寓教于乐,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人们健康向上的思想和文化趣味。就我们的报纸、广播、电视来说,它们除传播新闻外,在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方面发挥着专门学校无法替代的作用。因为它们能把知识性、新闻性、趣味性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4、大众传媒的独特的功能对社会起舆论监督作用。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渠道,表达具有普遍意义的意见,以舆论的方式对国家机关的政务以及其他涉及公共利益的社会事务实施非强制性的监督。这种监督是促进经济发展、消除腐败现象、维护社会稳定的有力武器。

(二)负面影响

1、媒体从众心理严重,追求了轰动效应,丧失了社会责任意识。留意观察如今林林总总媒体,内容与形式同质化,跟风雷同,从众心理产生从众效应。媒体自身也存在的“沉默螺旋”现象,导致有些消息要么不报,要么铺天盖地,一哄而上的架势让大众有了厌倦、逆反心理。

2、消极自私心理,使媒体社会预警功能呆滞、失灵,“不知情或迟知情”、“知情不报或缓报”。回顾、审视近年来,法轮功邪教、1998年特大洪水和2003年“非典”对我国社会发展、稳定造成相当危害的典型危机事件,媒体的应对措施,有经验亦有教训。“明哲保身”、“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消极自私心理,使媒体社会预警功能呆滞、失灵。

3、传媒中的“嫌贫爱富”心理,偏爱“强势群体”多,关注“弱势群体”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那些以大款、富豪、“成功人士”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专刊和栏目越办越多,而为普普通通的平民百姓特别是困难企业职工、下岗工人、农民服务的专刊和栏目却越来越少;

4、利益与公信错位,大众形成了依赖媒体却不信赖媒体的矛盾心理,无所适从。受利益的驱使,大众媒体在利与义间难以兼顾,很容易发生利益与公信的错位。大众一方面在跟着媒体走,一方面又形成了依赖媒体却不信赖媒体的矛盾心理,媒体也陷入受众既离不开它又排斥它的尴尬境地。

三、解决大众传媒不足的对策。

(一)构建传媒系统的内部和谐,用正确的社会心态报道社会,关注大众。

传媒自身的健康、科学、有序、和谐发展是现代社会顺畅运转的必要条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大众传媒必须首先构建传媒系统内部的和谐,继而协同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重要子系统共同构建和谐社会。

(二)强化、提升“耳目”功能,发挥社会预警职能。

新形势下,大众传媒不仅要当好党和人民的“喉舌”,同时要强化、提升“耳目”功能,将社会预警视为应尽的职责和一项战略任务,在整个社会预警机制中发挥重要而特殊的作用。从长远看,应通过立法行为,使社会预警成为传媒机构的一项法定义务。

(三)大众传媒应当“多元化发展”、“满足多层次需要”。

首先必须满足最大多数人的需要,特别是仍处于困难中“弱势群体”的需要。关注他们的生存状态,反映他们的疾苦和呼声,表现他们为改变命运艰苦奋斗的实践。大众传媒应给社会各阶层提供一个各得其所、平等互爱、和睦相处的人际环境,鼓励他们团结起来共同建设和谐社会。

结束语:在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大众新闻媒体掌握和传递信息越来越迅速,已成为引导社会舆论的重要力量,直接而广泛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影响着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运行。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加强舆论引导工作,同时也必须对大众传媒给大众心理的负面影响加以足够重视。

参考文献:

1、《新闻出版总署谈中国传媒业现状》

2、《中国传媒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喻国明

3、《十字路口:当代中国大众传媒产业发展再思考》郑涵金冠军

大众传媒与社会控制_论大众传媒的社会控制功能

大众传媒与社会控制 ———论大众传媒的社会控制功能 章 辉 美 内容提要 大众传媒正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种社会控制的工具和手段,大众传媒主要通过舆论导向与舆论监督、建立和巩固信仰、社会暗示及教育实现其社会控制功能;大众传媒既有社会控制的正功能,也有负功能。大众传媒的负功能将对社会控制产生消极的影响,这种影响体现在:对社会政策的过度干预会削弱正式控制力量、舆论导向的不确定性影响控制效果、不合理的社会暗示容易误导社会成员、公众对大众传媒的过度依赖影响社会成员素质的提高和社会关系的和谐。认识大众传媒的社会控制功能及其作用机制,正视大众传媒的负功能对社会控制的消极影响,有助于更好地实现社会控制,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 大众传媒 社会控制 功能 作用机制 一、大众传媒的社会控制功能及其作用机制 随着信息网络和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大众传媒正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基于大众传媒影响力的日益扩大,有学者将大众传媒权力称为与传统的立法、行政、司法权并立的“第四种权力”,而大众传媒机构则被称为“政府的第四部门”。相对于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和军权等有形的、刚性的权力而言,大众传媒权力是一种无形的权力,也是一种柔性的权力,它以其特有的方式广泛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改变着人们的社会环境、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推动着人类教育的发展,丰富着人们的文化生活,于潜移默化中达到对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有效控制,从而成为现代社会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大众传媒通过舆论导向与舆论监督实现社会控制 所谓舆论,是指多数人对社会生活中有争议的事件发表的有一定倾向的议论、意见及看法。作为蕴藏在人们思想深处的共同心理倾向,舆论通过带有价值判断的社会评价,如对某种具体的价值观或行为方式的褒扬与赞赏或批判与谴责,造成一种社会氛围,从而对社会成员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产生影响。一般而言,“一个人关于他自己和他的行为的看法,极大地受着公众意向的影响”,①也就是说,在舆论所形成的社会氛围的影响下,社会成员通常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服从舆论的导向与制约。正是借助对社会成员的广泛影响,舆论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控制手段,在现代社会控制体系中处于重要的地位。 作为一种社会控制手段,舆论主要有两种形成机制:一是由社会公众自发形成,这种自发形成的舆论是社会成员的自我组织和自我调节,体现为社会系统的自在控制,其优点在于控制成本较低,社会成员认同度高。局限性在于控制范围较小,控制方式简单,易受偶然性影响,控制预见性差;二是由社会组织体系有意识、有目的地通过大众传媒广为宣传而形成,这种自觉形成的舆论是社会成员对社会运行的自觉把握和导向,体现为社会系统的自为控制。与社会自在控制相比,自为控制的突出特点在于它有明确的主体、客体和明确的目的,体现了社会成员对社会运行主动权的把握。②随着社会成员自觉水平的不断提高,自为控制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将越来越突出。相应地,作为自为控制的重要工具和载体,大众传媒的舆论控制功能也将越来越重要。 那么,大众传媒如何实现其舆论控制功能呢?总的来说,有两条途径:一是舆论导向;二是舆论监督。 所谓舆论导向,是指大众传媒向公众传播、宣传系列社会规范,对社会成员的行为及价值观念进行引导,以维护社会秩序。一方面,大众传媒将由立法部门和公共管理机构所制定、颁布的法律、政令公之于众,呼吁 193

大众传媒对当代社会的影响

摘要: 人们处于信息爆炸的年代,大众传播充斥着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影响人们的衣食住行。它和政治、经济、文化一样是社会的重要成分,并且影响着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大众在当今已深入到社会及家庭的每个角落,它通过大众文化和各种传播媒介给社会中的个体带来了深刻影响。在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大众以前所未有的强度改变着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对不同年龄阶层的受众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控制和影响。 关键词: 大众传播,当代社会,影响, 正文: 一,大众传播的的定义 关于什么是大众传播?学者们有不同定义。大众传播是“人类社会信息交流的方式之一,职业工作者(记者,编辑)通过机械媒介向社会公开地,定期传播各种信息的一种社会性信息交流活动【1】”“指

特定社会集团通过文字,电报。电影等大众传播媒介,以图像,符号等形式,向不特定的多数人表达和传递信息懂的过程【2】”而我们的课本上对大众传播的定义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二、大众传播对经济、政治、科学文化的社会影响 西方早期对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影响持有两种观点。一是“基于乐观主义的期待”,二是“怀疑主义”的态度【3】,每一样事物的发展都有它的优点和局限性,大众传播也同样,所以要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影响。 (一)、大众传播对经济的影响 大众传播对经济的影响是最明显的,大众传播对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上。一是影响社会需求,二是建全、监督市场机制。从传统上来说影响社会需要指的是传递经济信息, 另一方面监督市场秩序,因为即使在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下,每个人欺诈性地迫求自己的利益扰乱市场秩序的现象也无法根绝。每一种制度都有它的边界, 有灰色地带, 在制度体系部也会存在难以避免的漏洞。【4】例如2013年12月13日,曾经是冰岛最大银行克伊普辛银行的四名前高管因涉嫌金融犯罪被判刑3到5年半的监禁。他们因为涉嫌金融犯罪使冰岛陷入经济危机。大众传播通过在社会经济系统外部和部收集信息使人们了解具体的经济运行模式,使不法行为被曝光。

《大众传媒与大众文化》论文

影视音乐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影视音乐是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质是一种消费文化,现代影视艺术传播大众化走向趋势越来越显著,体现出"快餐式"、商品化、技术化、组织化、机械复制、标准化、偶像崇拜、娱乐化的特点,它消除了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特征,偏离了精英文化崇尚的人文理想,值得我们警醒。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观念的转变和思想的进一步解放,中国影视从一本正经到影视音乐观众,只用了不到10年的时间,全国上下一片风风火火的“影视音乐节目”掀起了影视浪潮。随着娱乐风的越刮越强,大众传媒的娱乐功能引起了政府更多的关注和利用。影视音乐节目进行了认识,从如何坚持以人为本,以科学发展观来指导中国的娱乐节目,使其真正成为一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而又让人喜闻乐见的节目形式。然而,有些人却为此投机取巧,把影视音乐变成纯媚俗取悦大众的工具,其发展方向仅仅考虑的是生钱效应。 当前的影视音乐正逐渐成为影视艺术的重要构成元素,音乐与影视有机的融合成为一个艺术整体。但很多情况下都存在着对传统的背离与叛逆。用虚假的需要和解决方法替代真实的需要和解决办法。虚假的需要是物质的需求,无限刺激我们的消费欲望,表面上是让我们投其所好,实际上是在束缚着我们的创造力和辨别力!使我们并没有成为具有独立人格的自由人。相反,他们并不想创造出一种新的文化来替代主流文化,而只是试图通过创造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来表达自己对主流文化的不满,进而改造之。随着社会个性化和民主化程度的提高,影视观众需要的不仅仅是单项的、传统的传播形式,更需要多元化、多层次的传播形式。影视音乐节目正是顺应了这一趋势,运用多元化的传播理念和表现手法在精彩纷呈的影视节目中逐步占据重要位置。 如今,影视音乐已经成为影视和音乐创作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引起了它的创作者和欣赏者的广泛关注。著名作曲家凭借《卧虎藏龙》的电影音乐拿到了奥斯卡最佳原创音乐奖,他的《英雄》,《夜宴》等一系列电影音乐也都在社会和音乐界产生了重大的反响。影视音乐是在中国音乐文化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沃土,继承了五千年的文明传统,形成了丰厚的社会底蕴,具有“天人合一”的哲理基础,“气盛化神”的审美追求和“立像尽意”的崇高境界,中国的音乐文化具有海纳百川的胸怀,近现代的音乐电视发展是以学习西方音乐文化为起点的,经过多年的磨合,电视音乐文化的民族性和时代性,融会贯通,实现了一种完美的统一。一个新的文化时代的演进是一个继承传统,再攀新高的创造过程,创造一种属于未来的新的影视音乐文化,是中国影视音乐文化的发展趋势。以此,些许可以这么说,影视音乐是伴随着影视艺术的发展而逐渐发展和成熟起来的一种艺术形式,受到越来越多欣赏者和爱好者的钟爱。 与此同时,商业制度是这个时代无所不包、无所不管的最大制度,影视音乐的矛头所指的就是它。正是由于商业制度无所不包、无所不管,故所以才有影视音乐的兴起与发展均受制于它。市场借助由音乐家(生产)、影片(流通)、公众(消费)构成的商业体制施加它对影视音乐的影响,即“影视音乐这种现象的广泛传播,完全凭借经济手段”。现代社会是一个崇尚风格传播与个性传播的社会,对于那些个性鲜明,独具特色的影视音乐家的创作及导演和摄影师的制作,在牵动着无数观众的目光。正因为这样,影视音乐不可能对维持自身存在与发展

大众传媒对社会及大学生的影响

摘要 大众传媒在当今已深入到社会及家庭的每个角落,它通过大众文化及符号化的冷酷给社会中的个体带来了深刻影响。在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大众传媒以前所未有的强度改变着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对不同年龄阶层的受众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控制和影响。关键词:大众媒体社会生活政治观念知识宣传青少年绪论当今社会,大众传媒传播的内容已经不仅仅是新闻,而很多的是信息。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大众传媒与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和公众意见一起,被认为是影响个人社会化的五个最重要因素。家庭、同辈群体对个人社会化的影响是深刻和持久的,但它们带有地域性;而大众传媒面向的是社会公众,它的影响是广泛的、巨大的。大众传媒不仅可以控制社会舆论、引导受众态度,它的影响力还可以渗透到一般的社会心理以及个体思维和行动过程中。 一、大众传媒对社会价值观念变迁的作用大众传媒与家庭、学校及其它群体同时对个体的社会化过程产生作用,它为个人社会化的过程提供了一个文化环境,它所传播的观念和行为方式对社会成员有着直接的或间接的影响。大众传媒对社会价值观念变迁的作用效果可以分为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两类 (一)大众传媒对社会价值观念变迁的积极作用1、大众传媒对个人价值观念的正面影响:大众传媒具有明确而强烈的导向作用,它所倡导的生活理念、价值取向、行为规范及行为准则,影响着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另外,其它的宣传模式,专题教育,大型主题晚会,名师讲解,专家授课,甚至一些有着正面引导意义的新闻报道等形式都能进行社会教育,对于受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促进受众关注、认识社会问题并积极参与解决,具有明显的效果。2、大众传媒对于社会价值观念的正面影响:大众传媒借助角色示范,供人学习模仿,可以培养、引导人们的消费观念、生活情趣以及行为规范等。它所塑造出来的雷峰、王进喜等一大批英雄人物、模范人物,则可以激励一代又一代人积极进取,在各自的领域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促进社会发展和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同时大众传媒对社会规范意识有着深入的影响。大众传媒通过各种形式倡导亲情、友谊、关爱、理解、信赖、忠诚、合作等社会规范意识,对社会成员的价值观念可以产生潜移默化的引导和塑造作用(二)大众传媒对社会价值观念变迁的消极作用1、部分大众传媒对主流价值观念的宣传和引导方式不当,导致主流价值观念反而被边缘化。相当部分大众传媒对主流价值观念的传播宣传过于简单化、教条化,表现艺术不当、形式单一、语言枯燥,难以进入受众的视野。2、部分大众传媒自身的价值观念存在紊乱现象,干扰社会价值观念的正常建构。许多节目宣传的中心思想互相矛盾,无法形成统一的哲学观念。所以无法为受众提供合理的价值导向。3、大量影视传媒堕落到引导和塑造正确社会价值观念的反面。一些武打剧、历史剧、偶像剧已经走入怪圈,不仅不能发挥正面的引导作用,反而助长了一些错误价值观念的蔓延。4、商业炒作使一些媒介变得庸俗和低级趣味,偏离其应有的价值取向。为吸引受众眼球媒介经常采取低俗的手段。这样做影响了大众传媒的公信力。 二、大众媒体对政治观念的作用大众传媒担当着党和政府“喉舌”的作用,是架设在大众和政府间的桥梁。大众传媒及时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时准确地报道党和国家召开的重大会议,进而使大众理解并坚决拥护党、热爱自己的祖国。在各种重大突发事件中,构建了大众与政府畅通的信息平台,传媒尽最大努力满足公众对重大突发事件的信息需要和对政府采取措施的信息需求。持续报道事件的处理进程和新信息,强化已确定信息的真实性,消除可变信息的不确定性,并与公众形成良性互动,保证事件中传媒信息的权威性,维持政府形象,更好地维护社会稳定,体现了中国 政府的形象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国家政治民主是要保证公众与政府官员之间信息制定的畅通,政府要保证其决策的透明化,公众可以了解政府信息和参与解决社会事务。政府需要了解公众的生存环境,出台什么样的政策才能改善社会现实; 公众也要知道政府制定的政策能否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带来实惠和保障。大众传媒在此过程中,有效地为公众传递政府信息,同时也为政府了解民情提供一个平台。因此,大众传媒关系着政府和公众之间达成有效互动的效率和深度。三.大众媒体对青少年价值观的作用(一)大众传媒对中学生价值观念的积极作用1、传媒手段的先进和丰富使中学生获取信息的手段更加多样化,知识面和想像力都大大扩展。2、开放的媒体环境为中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开放的媒体环境为当代中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生活空间,向他们展现了一幅多样化的生活图景,这为中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 3、传媒环境的繁荣使中学生呈现出具有时代特色在青少年的价值观念中,自我无疑是最重要的,自我意味着独立,是现代社会最起码的思想资源。当代中学生有自己的时尚和娱乐,有自己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大多数中学生认为,我们这一代人和父母一代在消费观念和处世目标上都有很大的不同,他们崇尚自主自立,相信自己的选择,青少年独立自主适应了现代社会生存竞争的需要,有利于发挥当代青少年的创造性,开拓新的道路。(二)大众传媒对中学生价值观念的负面影响大众传媒作为商品经济的产物,市场机制控制着大众传媒的发展,通过大众传媒传播的大众文化为盈利而制作,表现出庸俗性、娱乐性,平庸化的东西被奉为新潮而流为时尚,深刻而且崇高的东西被视为落伍,文化生产与消费中所出现的媚俗现象越来越严重,而中学生

大众传媒与政治

大众传媒与政治 现代社会,大众传媒飞速发展,传媒方式不断更新,大众传媒要想进行报道就离不开政治,新政策的实施也离不开媒体的宣传。因为大众传媒与政治是相互影响、相互监督、而又相互促进的。 大众传媒作为政府与人民之间的纽带,其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沟协调政府与人民之间的关系,将政府的精神正确的传达给群众,并将群众的疾苦及时的报告给政府。他不应该单纯的只是为政府或人民说话,而是应该站在对的一方,从公正的角度去审视问题与矛盾。例如:媒体上报道的有位官员指着记者说“你是替党说话,还是替人民说话”的新闻。很明显,这位官员认为媒体只是为政府服务的,不应该站在人民的一边去和政府作对。同时他也用自己的话将政府与人民对立起来,而忽略了媒体是政府与人民之间的纽带。 我认为,大众传媒与政治的关系只有两种,一种是政府对大众传媒的控制与利用;另一种是大众传媒对政府的监督和制约。 就政府对大众传媒的控制与利用来说,政府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制止媒体发放不利于政府的言论,进而维持政权的稳定。这一点的体现,不仅仅是在中国,在世界的各个国家的政府与媒体之间都有体现,政府对媒体的渗透都异常强大。就连美国也是如此:政府会利用媒体发布对政府有利的新闻进而赢得民心,支持政府的行动。例如:美国在想要发动伊拉克战争的时候即利用大众传媒对伊拉克以及萨达姆进行丑化,为的是让美国人民支持政府的行动。由于中国是社会主义制度,媒介大多实行国有制,因此有时媒介更倾向于帮助政府。政府还经常利用大众传媒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如:国家要推行某个政策,要想人民更好的配合,就要利用媒介进行宣传。政府还会利用媒介去塑造政府及政治人物的形象。例如:在美国总统竞选期间,奥巴马就利用媒介的传播范围之广以及名人的效应,在媒体上播放名为《yes,we can》的歌曲去塑造自己在人民中的良好形象,增加自己竞选成功的机率。政府还可以通过媒体对大众进行舆论导向,就致使媒体有时会迫于政府或政府官员的压力而去制造舆论配合政府。例如:马加爵的案子,媒体在其判处死刑之前一直在报道他的没有人性,当其被处以死刑之后,才将其行为的原因以及事情背后的真相公之于众。但是事实已经发生了,再进行报道又有什么实际的作用呢?当时就真的没有人知道事情的真相么?在我看来那几率实在

大众传媒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关系

大众传媒与文化、政治、经济、社会的关系 一、大众传媒与文化 1.现在新闻学界公认的关于大众传媒四大职能(监测社会环境、协调社会关系、传承文化、提供娱乐),无一不以其表征时代精神作为前提。其中传媒“使社会遗产代代相传”这个职能,往往被当事的传媒和受众所忽略,但是它们实实在在、每日每时在有意无意中传承着文化,影响社会的力度日复一日地累增。本民族的文化,以及全球文化交流的新成果、新形态,通过传媒不间断地出版和播出,不间断地被继承、扬弃、融合。而且,与其他渠道的教育功能相比,报纸、出版、广播、电影、电视以及互联网中知识与文化的传播,具有更强的广泛性和普及性。人们在接受正规学校教育之前,以及学校教育结束之后,通过这种方式融入更大的社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社会文化的接受者。因为传媒是文化的变动着、延续着的载体。从一定意义上说,传媒就是活动着的历史。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大众传媒天然地与文化的传承、批评、扩散和整合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战以后的世界,尽管局部冲突不断,但世界整体上处于和平时期,在观察社会变动的同时,人们需要精神的放松和享受。战后的传媒越来越意识到这种社会需求,提供了更多的文化类、消闲类的产品,于是传媒逐渐成为人们精神娱乐的一个重要领域,提供娱乐越来越成为传媒的一种独立职能。特别是在电视成为第一传媒的时代,传媒娱乐成为一种巨大的产业。 2.我们的传媒在弘扬先进文化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例如一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务员通过传媒而成为社会的楷模;社会法治意识深入人心,也与传媒日复一日地报道各种类型的法治案例、组织法律专家讨论问题直接相关;环境保护观念的普及,显然与传媒多年来持续报道世界和我国的环保问题、组织环保与人类生存的讨论有关。 但是,我国的传媒在以娱乐为目的的文化传播中,存在严重的问题,不仅谈不上代表先进文化,而且在相当程度上已成为落后文化的主要传播者和吹捧者。传媒所具有的强大而无形的传承文化的作用,使得这类传播内容迅速扩散,在观念上严重妨碍了社会的民主化、现代化进程,因而长远的危害性不可忽视。 先是图书界《厚黑学》、《中华权谋》、《权谋大全》、《历史上的智谋》等等一版再版,大谈中国古代帝王统治权术;接着便是各种以清宫戏为主的权谋电视剧,宣扬帝王的“清明”、“德政”(实际上是人治)。《康熙王朝》的主题歌词是“我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企望皇帝万寿无疆;《雍正王朝》的主旋律是“有道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又何惧身后骂名滚滚来”,将一个历史上最为残暴、专制的皇帝写成社会的大救星。所谓康雍乾“盛世”的年代,只是中国古代社会最后的回光返照。正当欧洲的市场经济向全球扩

大众传媒与文化 报告

传媒与文化 姚雨林 (0901500247) 老师……………胡正强 本学期学习了大众传媒与流行文化这门课。其中主要有大众传媒与服装、饮食、歌曲、文学、偶像崇拜等方面。下面先说说传媒和文化的定义以及发展的历史,然后会说说表现形式以及对当代社会和青少年的影响。 大众传媒是大众传播媒介的简称。新闻传播工具(news media):传递新闻信息的载体;报纸、通讯社、广播、电视、新闻纪录影片和新闻性期刊的总称。西方称为新闻媒介(News media)或大众传播媒介(Mass media)。 传播是世界的普遍现象。传播就是沟通、共享的意思。沟通和共享既是传播的目标又是传播的过程。 人类新闻传播活动经历了 4种方式:原始传播方式、手抄传播方式、印刷传播方式、电子传播方式。在书写工具问世以前,信息的传递是通过语言手势图记、烟火等方式进行,受到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人是传播的动物,古代的人们往往是借助外界的媒介或者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比如拟态与手势语、结绳、刻木、狼烟、鼓语、幌子(幌子是中国古代广告媒介中最成熟的媒介形态之一)、拨浪鼓等。现代大众的传播媒介则是有更多的表达形式,报纸(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古代报纸:中国唐代的进奏院状——敦煌进奏院状)、杂志、广播、电影、电视、互联网等

流行文化与大众传播共生互动,一方面,大众传播媒介传递着流行文化;另一方面,流行文化又直接影响着大众传播媒介。流行文化是时装、时髦、消费文化、休闲文化、奢侈文化、物质文化、流行生活方式、流行品味、都市文化、次文化、大众文化以及群众文化等概念所组成的一个内容丰富、成分复杂的总概念。这个总概念所表示的是按一定节奏、以一定周期,在一定地区或全球范围内,在不同层次、阶层和阶级的人口中广泛传播起来的文化。 当代流行文化是一种后工业社会文化,它的主要特征是消费性、复制性与集体狂欢性。流行文化大多落实为具体的消费行为,演唱会、CD、电影、衣服、饮食、阅读、观看(观看是电视消费,为收视率增加小数点,而收视率是广告最主要的考察指标)以及烫发、染发、化妆等。一种事物所以会成为风行一时的潮流,受众对于该事物的共通知识成为共享流行事物并获得其意义的首要基础,不具有该流行共识的人会自然隔离于流行文化之外。 表现形式:流行分为物的流行、行为的流行、思想的流行。按照我们所了解的,一种文化的流行,即在社会中的普及率,固然它本身要有一定的价值,但是也得借助某种手段,他才能迅速普及化。大众文化的流行是通过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主要通过印刷媒介和电子媒介等大众传播媒介来传播。可以说大众文化的流行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任何人想阻止它的发展也是无能为力的。 1、物(服装的流行):服装穿于人体起保护和装饰作用的制品。服装的来源:保护说、装饰说(护符说、象征说、审美说和性差说)、遮羞说。 媒介:国内服装品牌广告投放偏爱纸质印刷媒介,而印刷媒介中又偏向户外和杂志。一般服装品牌在媒介投放中喜欢用户外,比如街头随处可见的广告牌,还有就是服装零售和批发市场周围及售

第一题 大众媒介与社会行为

1.大众媒介是指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处于职业传播者和大众之间的媒介体。主要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这些传播媒介传播信息具有速度快、范围广、影响大等特点。大众传播媒介具有五项功能,即宣传功能、新闻传播功能、舆论监督功能、实用功能和文化积累功能。但其主要通过舆论导向与舆论监督、建立和巩固信仰、社会暗示及教育实现其社会控制功能。大众传媒既有社会控制的正功能, 也有负功能。 社会行为是指社会群体中不同成员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根据后果可分为两类:一种是对社会或他人有益的行为,称做亲社会行为;另一种是对社会有害的行为,称做反社会行为。 (1)大众传媒通过舆论导向与舆论监督功能将由立法部门和公共管理机构所制定、颁布的法律、政令公之于众, 呼吁人们遵从现有的社会规范,向人们传播价值观念、人生信仰和行为方式, 从而引导公众选择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行为方式。并且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曝光,引起社会成员对其指责, 形成社会舆论压力, 敦促公共管理部门惩治腐败与不作为, 改善公众形象, 对腐败分子和玩忽职守者进行警告与威慑, 这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公共权力的监督与制衡, 从而减少权力腐败与权力滥用的机会, 增强公共权力的公正性与合理性。但是,一旦大众传媒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就会把谎言变成真理,干扰人们对事实的正确认知,使人们在短时间内被蒙蔽、被误导,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消极作用。 (2)信仰控制是指通过人们对某种非现实力量或价值体系的认同与信服, 来实现对社会成员的控制。大众传媒在潜移默化中使公众关注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逐渐与主流媒体趋于一致,也在一定程度上达到舆论导向和社会暗示的作用。从而实现对人们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无形控制。“感动中国”就是大众传媒宣传和弘扬优秀文化,从而引导受众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活动,一系列弘扬精神文明,使之成为中华文化主流价值观。 (3)大众传媒逐渐广泛参与到公众教育的进程中,推动着教育方式的革新, 如电视教学、网络教育、多媒体教学等等。它通过传播教育来形成道德教育、把握政治控制的方向。通过大众传媒, 人们固然可以丰富自己的阅历与见闻, 但人们接收到的知识毕竟是零乱无 序的,无暇分辨信息的真伪, 也无法及时对大众传媒传播的众多知识进行消化和思考,这必然导致受众尤其是青少年思维能力的降低, 从而使受众的思想趋于简单化, 影响社会成员 整体素质的提高。就比如现时代的非主流,一些识别能力不强的青少年很容易跟风模仿,以为紧跟时尚潮流,孰不知只是被社会腐朽不良文化所侵蚀。

大众传媒文化

大众传媒文化 在这一部分中,鲍德里亚通过三个部分论述了在消费社会中最为常见,或者作为消费社会信心传播的主要手段——大众传媒和由它形成的大众传媒文化。 一大众传媒文化 (1)大众传播文化消费 在消费社会,一切都可以成为消费品而被消费者消费,文化也毫不例外,然而我们消费的是否真的是普遍意义上的文化呢?鲍德里亚指出,其实我们消费的根本不是文化。以往的文化在消费社会里,变成了文化在循环。在我们的眼里对某些新兴的文化现象进行消费似乎是很新潮的,然而在文化循环中,我们其实是在消费以往的东西,是一种对过时事物的“复兴”。被循环的文化就不再是文化了,因为文化的其中之一特性就是不断地发展。正如书中所言:文化再也不是为了延续而被生产出来;通过传媒系统,它们被强制性地赋予了一种承接、交替的形式;文化和“新闻”中的伪事件一样,和广告中的伪事物一样,可以根据媒介自身,根据一些参照规则被制造出来。(P83) A、那么我们消费是到底是什么:大众传播的P.P.C.C 大众传播将文化和知识排斥在外(P91),大众传播的只是一些固定的答案或着一些反应机制,这是大众传播的模式,就相当于转盘和计算机。 大众传播模式其实就是转盘或计算机游戏模式,提供已有的答案任你选择,实则丧失了思考和选择,从而支配你的举止,你的每一个行动和整个行为表现,你的举止就像是面对不同刺激做出的回应一样。 例如购物:与其说它是个体为了满足一种需要而采取的独特手段,还不如说它首先是对问题的回答。 B、什么是P.P.C.C:最小的公共文化(大众文化) 大众传播就是一种赌博,有筹码才能进行,而筹码必须是“一般等价物”,否则无法进行,而这一般等价物就是P.P.C.C,它代表着普通消费者要获得消费社会公民资格必须拥有的最小一套同等物品。例如对分数通分,分母相同才能比较,而相同的分母就是最小公共文化。 例如电影:只有大家都看电影(抑或看某一部电影)才能在某一区域或人群中对某以实物进行讨论,这样才能确定你在这一区域的“身份”。 C、公众为什么要参与大众传播这样的游戏:能获利 ①能获取信息 ②不需要失去具体的实物,而通过技术实现:传播媒介的覆盖 ③确立身份 D、那大众传播中的文化哪里去了:成为了商品,可以倍增,可以备份 文化再也不是作为作品和意义载体、作为开放的含义而与其它成品相对立,它们自己也变成了成品,并进入了那一批、一堆普通公民赖以确定自己“社会文化”地位的附件的行列。(P94) E、对这种“文化品”的消费意味着什么:身份认同或者寻找身份认同 书中说:这一切文化实体之所以被“消费”,是因为其内容并不是为了满足自主实践的需要,而是满足一种社会流动性的修辞、满足针对另一种文化外目标或者干脆就是只针对社会地位编码要素这种目标的需求。(P96) F、对这种“文化品”消费的结果是什么:文化“再循环” ①在个体被打上分工和个体任务的深深烙印的社会中,他们想方设法的用“文化” 对个体进行“重新设计”,把他们装到同样形式的外壳里,为文化提升符号下的交换提

大众传媒与流行文化

大众传媒与流行文化 题目 大众传媒:流行文化的缔造者和推动者 大众传媒:流行文化的缔造者和推动者流行文化是时装、时髦、消费文化、休闲文化、奢侈文化、物质文化、流行生活方式、流行品味、都市文化、次文化、大众文化以及群众文化

等概念所组成的一个内容丰富、成分复杂的总概念。关于流行及流行文化的定义种类繁多,其中夏建中先生有详尽的论述:从消费的角度界定,它指众多人追随的一种生活方式和消费物品。它的内容包罗万象,涉及衣食住行各个方面。流行及流行文化是人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一种社会现象。当然从某种程度上讲,也是一种随处 可见的共同关注点和模仿点,因为在多数时候,它体现为一种趋同的选择关注。它可能是一首传唱大江南北的流行歌曲《老鼠爱大米》,也可能是一部热播的电视剧《我的青春谁做主》。还有可能是满大街女生提用的小包包,男生穿着的带有字母的T恤衫。更有可能是一档电视节目,如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总之,众人追随是流行文化的主要特征。而大众传媒可以说过是流行文化的缔造者和推动者。 当今,流行及流行文化渗透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某一事物或现象要想成为流行文化中的一种,其基础条件就是大众对于该事物或现象有共有或共通的认识。其中大众传媒可以说是对流行文化的影响相当大,可以认为大众传媒是流行文化的缔造者和推动者。大众传媒,通过舆论造势造就对流行及流行文化的共识;通过营造流行文化的环境来扩大人们对这一流行事物及现象的共有认识;通过其潜移默化的功能,使人们心甘情愿地接受流行文化,从而加固了人们对流行及流行文化的共有认识,来阐释大众传媒是流行文化的 缔 造者和推动者。 当然,一种事物或现象之所以会成为众人追随的潮流,其基础条件就是大众对于该事物或现象有共有或共通认识。在古时候,我

大众传媒与社会

第八章大众传媒与社会 第一节大众传媒与社会系统 社会结构复杂,社会分工加剧,社会各个部分彼此依赖,组成社会系统各个子系统相互协调、整合。大众传媒是社会信息系统。 1、传媒生态环境对传媒发展的意义:决定传媒制度、决定传媒发展水平、决定媒介的改革方向和力度、决定媒介的动作模式和操作方式、决定传媒的行业规范和职业理念。 2、传媒系统在社会系统中的作用 基本定位:社会信息系统,主要功能是采集、制作、传播信息 主要作用:开发利用社会信息资源、实现社会系统总目标、实现个人的社会化、促进社会整合 第二节大众传媒与政治 政治对传媒的影响集中体现在政治制度对新闻体制的影响,起决定作用是媒介的所有制。是宏观的。 政府的政治活动对大众传媒的影响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具体而微。这种影响表现在政治利用媒介进行宣传:发布政治信息;宣传政治主张;塑造政府和政治人物的形象。 政治活动对于新闻传播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政界通过持续不断的新闻发布活动,使自己成为媒介最重要的新闻来源之一;政府将媒介作为向公众传达自身观念和主张的工具;政府通过操纵媒介引导和控制社会舆论。 大众传媒对政治的反作用 维护政治权力的合法性、参与政治决策、塑造政治文化、进行舆论监督。 第三节大众传媒与经济 1、现代经济对大众传媒的决定性影响 经济体制制约大众传媒功能的发挥、决定大众传媒运作方式、推动大众传媒快速增长、为大众传媒发展提供物质力量。 2、大众传媒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采集、发布经济信息,引导生产和消费 监督市场秩序,纠正经济生活中的不公正现象和其它偏差 刊载商业广告,激活和满足消费需求 大众传媒是国民经济组成部分 第四节大众传媒与文化 大众传媒对于文化影响 积极影响 促进了文化的民主化:共享与普及 促进了文化的多元化:形态多样、丰富 主流媒体维护主流文化价值,大众传媒是大众文化的最佳载体。 消极影响 限制了受众选择文化享受的自由 削弱文化的社会功能 影响并控制了大众的需求 “文化帝国主义”现象是现代大众文化传播中值得忧虑的现象 第五节大众传媒与国际关系 软实力:指一个国家依靠政治制度的吸引文化价值的感召力和国民形象的亲和力释放出来的对世界的无形影响力。传媒业处于软实力核心地位。

浅析大众传媒的文化传承与缺失——以流行词汇的产生为例

浅析大众传媒的文化传承与缺失——以流行词汇的产生为例 发表时间:2009-08-24T16:21:28.543Z 来源:《文艺生活》2009年第2期供稿作者:江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 •湖北 [导读] 传媒传播信息的过程也是传播语言的过程,现代传媒传播现代信息的过程也同时传播了现代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词语。 摘要:传媒传播信息的过程也是传播语言的过程,现代传媒传播现代信息的过程也同时传播了现代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词语。2007年8月,教育部第一次公布了171条汉语新词语,引起轩然大波。2008年年末,各种媒体争相公布新的年度新词。这些词语的产生的特殊性与传播的高速性,反映了大众传播媒介文化传承的积极功能,即能及时地丰富我们的语言生活,但同时也反映了媒介的缺失。 关键词:流行词汇大众传媒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H0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09)06- 一、年度新词的出炉 2002年春晚,小品大师赵本山的台词“忽悠”被观众得知,第二日这个词便红遍大江南北。 2005年,借助《超级女声》的传播,“粉丝”一词拥有了全新的意义并走向大众。 同时,自2005年开始,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对我国的语言资源进行监测与研究,并且以年度为单位,定期公布监测结果。 2007年8月16日,教育部举行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6)新闻发布会,公布了《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6)》。报告列出了171条汉语新词语,房奴、晒客、学术超男等收录其中。据悉,这是国家语委第一次尝试公布新词。 2007年年度新词是从10 亿字(含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新闻语料)语料中通过计算机提取出来的。报告编委会将去年国内30多种报纸中出现的“疑似”新词选出后,根据搜索引擎搜索,确定每个词最初出现的时间,将真正在去年才出现的新词送交国家语言资源监测语料库验证核实后,选出了171条新词语。 如今,2008年年度新词也在网上被传得如火如荼。如下是谷歌搜索的十大新词,在网上流传甚广:山寨、囧(jiong)、很黄很暴力、叉腰肌、三个俯卧撑、槑(mei)、打酱油、泡良族、凤凰男、做人不能太CNN。 众所周知,“囧”是一个比较生僻的古汉字,韩愈在《怀秋诗十一首》中就有一句“虫鸣室幽幽,月吐窗囧囧。”“囧囧”在这里通“炯炯”,意思是窗户明亮。 “囧”在网络的使用,最初的启示来自日本,Orz是一种源自于日本的网络象形文字(或心情图示),并且在2004年时在日本、大陆与台湾地区俨然成为一种新兴的次文化。 说起囧的流行,必须要提到“Orz”,这种看似字母的组合并非念成一个英文单词,而是一种象形的符号,在日文中原本的意义是“失意体前屈”,代表一个人面向左方、俯跪在地,O代表这个人的头、r代表手以及身体,z代表的是脚。日本人最初在网络上,例如在电子邮件、IRC聊天室以及即时通讯软件中广泛使用这个符号,表现他们失意或沮丧的心情。 中国台湾的网民受到“Orz”的启发,用“囧”替换掉了“O”,使得日文中的失意体前屈的头部具有了更加写意的表情,写作“囧rz”。 2008年11月,央视为新办公大楼内部征名,引来网友的“头脑风暴”。坐落在北京东三环外的中央电视台新楼,奥运会期间已经开始部分地投入使用,但是很长时间没有一个正式的名字。网友创意五花八门,诸如象形类:双七门、M大楼、圆规、央天门、连七座;文雅类:7迹楼、智窗大厦、宝鼎大厦、新视角;恶搞类:半蹲的下肢、酷中央、囧大楼、三缺一。在“大裤衩”被多数人认为不雅后,“智窗”因为和“痔疮”谐音而遭网民恶搞,“囧大楼”则是一个相对形象而又不算恶俗的名称,“囧”字图案也因此流传于网络。 该字读音如“窘”,本意光明,但因其外观颇像一个人无奈、愁眉苦脸时的表情,网友赋予了它新的内涵:郁闷、悲伤、无奈、无语。如今,“囧”已成为一种流行文化风行于网络与现实生活。在百度的帖吧里出现了一个“囧吧”,跟帖有3万多个;某“囧视频”点击量过百万;众多的人用这个字开设了博客,比如有的叫“一日一囧”,有的博客起名为“囧猪”,等等。甚至有人用它开始做生意,比如湖北大学西门外的一家“囧字奶茶店”生意火爆;李宁囧字鞋更是成为一种时尚;囧字T恤, “囧”网站等等,囧的应用可谓层出不穷。 有人因此把“囧”称之为“21世纪最牛的一个字”。为什么这样一个90%的中国人不知道如何读的生僻字能有如此大的“魅力”呢? 我们从以上的例子里可以看出,新词的出现有一个不可或缺的载体,即大众传播媒介,脱离了报纸、广播电视以及网络,这些所谓的新词无论在数量上还是产生的速度上都将大打折扣。我们的语言生活因为有了大众媒介的介入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二、大众传播媒介的文化传承功能与缺失 拉斯韦尔在《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提出了大众传播的三种基本功能,并分析了其可能存在的负功能。这三种功能是:监视环境,协调环境以及文化传承。 文化也和其他的物质一样,具有向四周扩散的特性。只有被传播的文化才能称为有生命的文化,这是由文化的社会性决定的。根据文化传播的理论,文化的传播必须有载体。而在现代社会中,大众传媒已经成为了文化传播最重要、最高效的载体,能够较为完整的承担文化的主要功能。 新词语以其快速反映社会现实变化的特性,适合了大众传媒及时传递社会信息和反映时代特色的需求,从而成为传媒广为选用的语言成分。传媒传播信息的同时也大力推广了其语言载体的重要构成部分——新词语,使新词语的流传得以加速,变化发展的进程也随之缩短。因此,新词语从诞生到流行折射出了大众传播文化传承功能的得与失。 其积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大众媒介强有力的渗透与覆盖,尤其是电视和网络的发展,让语言的创造越来越快。在上述例子中,一个新词的产生与传播几乎是同时的,较之以前的口耳传播时代不可同日而语,快速地满足了受众情感表达的需求。 其次,新词的形象与便利性特点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语言生活,使语言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受众在表达情感时,可以选择简单而形象的词汇。比如上文中的“囧”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网友从这个词的构造出发,赋予了这个词新鲜的含义,随之受到年轻前卫的网民们的追捧。这些为数众多的网民们不仅活跃在网络上,也生活在现实社会中。这样一来,网络语言就可以很轻易地迁移到现实生活中,网络语言与现实生活几乎是“零距离”贴近。所以,不多时“囧”便风行于现实生活,并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再次,正是有了大众传播,人们才可以更多地接触到其它的文化,从中吸取精华,改进并完善自己的文化。比如一些由外文音译来得词汇,晒客(share)指在网上分享信息的人,踹客(try)专指为一些商家试用产品的人,粉丝(fans)即崇拜偶像的群体……这样的例子

大众传媒与流行文化

互联网与流行文化 学号:912113100238 姓名:庄烨

在今天,伴随着手机、电脑逐步融入人们的生活,网络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互联网理所当然的在当今的多媒体世界里占据了一席之地,而网络文化也不可避免的成为了流行文化的一部分。网络使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更加方便,能够更好地传播各类信息。并且任何人都可以自由的在网络上自由的发言,这使得网络文化鱼龙混杂。互联网深刻地改变了当今世界,也给这个世界带来了诸多的新挑战。 以网络为载体对图片、文字、影视作品等进行的颠覆性分解的网络恶搞正在网络上大行其道。而它传播成本低、速度快、娱乐性强的特点也促进了恶搞之风的愈演愈烈。网络恶搞通过看似认真却是调侃的态度,运用搞笑幽默的台词和情景,加人大量时尚元素展现当今社会问题。这种方式也正在为人们所熟悉,让人们在轻松的环境下,得到教育,收获领悟。恶搞内容往往是现实生活的折射。网络的零门槛使得普通民众能够自由进入网络文化空间,并能自由地表达内心的思想和情绪,网络空间成为展示自我的平台。网络恶搞现象也成为大众展示自我和实现自我的平台,人性非常复杂,人性的阴暗面和促狭面都在网络恶摘现象中展现出来。但对于大众而言,重要的是自我在网络中实现,并获得被阅读和接受的机会,从而满足了大众展示自我的愿望。 网络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因为自身的某种特质在网络作用下被放大,与网民的审美、审丑、娱乐、刺激、偷窥、臆想以及看客等心理相契合,有意或无意间受到网络世界的追捧,成为“网络红人”。当然网络红人的产生并不是自发的,而是网络媒介环境下,网络红人、

网络推手、传统媒体以及受众心理需求等利益共同体综合作用下的结果。个体意识增强的民众由于社会信仰的缺失与生活重压下的无聊感通过网络的媒介满足自身的猎奇心理。这才是网络红人兴起的根本原因。虽然网络红人的产生误导人们的价值观、加剧人们的无聊感,但它也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大家对社会或一些群体的关注,对相关体制和措施有一定促进作用。 网民是猎奇的。与主流审美价值观相悖的人或物,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受众的猎奇心理,大多数人对这类以丑或以特异吸引眼球的方式未加抵制,抱有围观的心态。网民也是追求真实的。网络信息海量繁杂,常常被认为是流言、谣言的摇篮,但另一方面,网络又是真相的代名词。某些不能被大众传媒报道的事实,被搬到网上以内幕、小道消息发布,迅速得到受众的关注。这表明受众需要真实的心理。网民是无聊的。社会发展速度加快,人人追求个人发展追求物质生活,而精神空虚成为心理通病。当现有的红人已经无法满足欲望、无法填补无聊的内心时,新红人的出现成为必然。充斥网络的寂寞、无聊、空虚不断侵蚀人的内心,当他们得到正面的精神满足时,这种不良扭曲的心态才会终结。网民是需要表达的。网络传播中的低门槛,使得受众拥有“大声说话的权利”,网络为草根公众提供了难得的平台,让主流价值、精英文化可以看到草根的生活状态和生活方式。 现代社会是一个自由的社会,同时也是一个在道德要求上不作刻意拔高的社会。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时代是凡人的时代。那种与日月齐辉、教化天下有若神灵的圣人形象尽管也是现代人希冀的对象,

(完整word版)我看中国大众传媒文化

我看中国大众传媒文化 我眼中的中国大众传媒文化,首先是从历史的角度说起,虽然大众传媒在中国的兴起早有源头,但大众传媒的普及化应该是从改革开放以来才真正地实现。 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是各项事业获得巨大成就的30年,也是中国传媒产业取得大发展、大进步、大跨越的30年。改革开放使中国的传媒产业脱胎换骨,焕然一新,展示出蓬勃生机。 我们的这一代从一出生就处在大众传媒的环境中,当我们去学校的时候,学校里的广播会告诉我们各种信息;当我们回到家里,电视上纷繁复杂的信息让我们应接不暇;当我们打开电脑,大众传媒进一步展现了它的力量。浩如瀚海的信息,通过大众传媒,向人们无限输送。 工业革命带来的无限机遇给大众传媒提供了越来越宽泛的渠道。我经常会想,古代时候人们在漫长的夜晚是怎样度过?拿我来说,每天至少要到晚上11点之后才会睡觉,意味着从天黑到睡觉要经历3-5个小时的时间。在睡觉之前,我花费时间来上网,聊天,看电影,玩游戏,读书,我有很多种方式用来补充知识,消磨时间。可是古人即使用蜡烛照明,也不可能有3-5个小时,特别是穷苦人家,连蜡烛都不舍得用,就更不用说了。我们从小就包裹在大众传媒的环境之中,现在想来,没有大众传媒的生活,我们这一代甚至无法想象! 传统的四大媒体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包括报纸、杂

志、广播、电视。简要地介绍这四大媒体是很必要的。四大媒体在世界范围看来,出现的时间是比较早的,经历了相当长的生存时间以后,仍然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在中国,四大媒体更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面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报纸、杂志、广播、电视,让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诸多改变。 一、报纸 在传统四大媒体中,报纸无疑是最多、普及性最广和影响力最大的媒体。随着时代的发展,报纸的品种越来越多,内容越来越丰富,版式更灵活,印刷更精美,报纸广告的内容与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报纸的缺点在于不具动感,形式空间小,却反动态感、立体感和色泽感。因而对读者的吸引力不大,同事也难以使读者产生情感联想。相对呆板和局限,视觉冲击不足。 二、杂志 杂志与报纸一样,同属印刷媒体。它也具备了报纸的某些优势。但是两者之间也存在很大的差别。 优势:读者针对性强;杂志的内容丰富多彩,视觉吸引力强;与报纸广告相比较,杂志广告能印上色彩精美的照片和图案,艺术表现受较为多样,视觉诉求力强;此外,杂志广告能将产品的外观形象比较直接的表现出,让读者对产品有直观的了解,有利于刺激读者的购买欲;生命周期长,杂志是所有媒体中生命力最强的媒体。 劣势: 有限的灵活性;缺乏及时性,有些读者在杂志到手后很长时间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