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不同材质塑料瓶及安全性

不同材质塑料瓶及安全性

不同材质塑料瓶及安全性
不同材质塑料瓶及安全性

不同材质塑料瓶及安全性

青岛森丰塑胶包装制品有限公司

不同材质塑料包装瓶的选择与使用

塑料包装瓶以其色彩鲜艳,不易破碎,经济耐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方便,进出口的很多食品饮料都采用塑料瓶作为外包装。然而,今年以来,受“双酚A”和“塑化剂”风波的影响,塑料包装瓶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到底什么样的塑料瓶才是安全的,塑料瓶该如何选择和使用也成了消费者关注的焦点。

细心消费者会发现,大多数塑料瓶底部都有一个带箭头的三角形标志,标志内有一个1-7之间的数字(如下图所示),其实这就是塑料瓶的“安全级别”,三角形符号是塑料回收标志,里边的数字表明了制作塑料瓶的主要材料。

1号2号3号4号5号6号7号

PETEHDPEVLDPEPPPSOTHER

“1号”塑料瓶的主要成分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脂,英文缩写为“PET”。常见矿泉水瓶、碳酸饮料瓶等都是用这种材质制成的。这种材质的塑料瓶最高耐热至70℃,过热易变形,并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融出。该塑料瓶长期使用后还可能释放出致癌物DEHP,不建议循环使用。

“2号”塑料瓶的主要成分为高密度聚乙烯,英文缩写为“HDPE”。常见的白色药瓶、清洁沐浴用品的包装瓶等大部分是用这种材质制成的,可耐110℃高温,但清洁不彻底易滋生细菌,建议不要循环使用。

“3号”塑料瓶的主要成分为聚氯乙烯,英文缩写为“PVC”。该种材质的

塑料瓶很少被用于食品饮料包装,其含有的塑化剂量比一般的塑料瓶要多,遇到高温或者油脂时,内部的塑化剂就会迁移到饮料中,进入人体后可能引起乳癌、新生儿先天缺陷等疾病,存在较高塑化剂风险。

“4号”塑料瓶的主要成分为低密度聚乙烯,英文缩写为“LDPE”。耐热性不强,通常在温度超过110℃时会热熔,并会留下一些人体无法分解的塑料制剂。存放食品饮料时不要在微波炉中加热。

“5号”塑料瓶的主要成分为聚丙烯,英文缩写为“PP”。耐130℃高温,这是唯一可以放进微波炉的塑料盒,在小心清洁后可重复使用。

“6号”塑料瓶的主要成分为聚苯乙烯,英文缩写为“PS”。虽然耐热、抗寒,但不能放进微波炉中加热,否则会散发有毒物质。亦不能用于盛装强酸(如柳橙汁)、强碱性物质,否则会分解出对人体有害的聚苯乙烯。

“7号”塑料瓶的主要成分为聚碳酸酯及其他类,英文缩写为“PC”。常见水壶、太空杯、奶瓶等都是用这种材质制成的。由于双酚A是构成PC的原料之一,在一定条件下

PC塑料瓶中的双酚A会释放出来,存在一定风险。上述就是市场上常见的塑料瓶类型及其材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用于存放食品饮料的塑料瓶要有明确的塑料制品标志。因此,为了降低安全隐患,消费者在购买时要留意塑料瓶底的三角回收标志,应尽量选择PET、PE、PP材质的塑料包装瓶,并严格按照规定的条件使用。

塑料包装瓶的安全性

塑料包装瓶在我们生活中屡屡再现的。现在的酒瓶、塑料包装瓶和牛奶瓶等塑料包装瓶不但设计独特,而且在功能上也颇有新意:或者让消费者使用更加便

利,或者让食品在包装里还能被再加工,从而达到自动保鲜和保温的效果。啤酒盖:自动抽氧保鲜最近,美国某生产啤酒瓶盖的企业研制出一种特别的啤酒瓶盖,把它盖在啤酒瓶上,即可抽出混入瓶内的氧气,防止啤酒因氧化而失鲜。

奶瓶:根据热度自动显色美国某制瓶公司推出一种新型热敏塑料奶瓶,这种奶瓶有多种颜色,如温度超过40℃,奶瓶就变为白色,这表示奶瓶中的牛奶太烫了;等瓶中的牛奶冷却后,奶瓶会恢复到原来的颜色。这是利用给制瓶用的聚乙烯注入热敏性化学元素的原理在食品包装中,塑料占据了很大的市场份额,由于其轻便简洁和各种优异的性能,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得到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一个重点。而现有的食品包装行业,厂商的观念似乎本末倒置,将重点大多放在了包装外观上,而忽视了包装的主要目的—-保护食品,因而市场上就出现了很多不合理,选材不正确,甚至生产不合格的产品,使得不但对食品起不到保护作用反而“污染”了食品本身,例如由于包装材料使用不当,使得未到保质期的食品提前过期;包装材料质量不达标,使得材料中的有害物品被析出流入食品中。此外由于人们对生活质量越来越高的要求以及市场的开放性和全球经济的一体化,我们的产品不会仅限于国内,对外贸易量的增多,也使得我们对包装产品的质量安全性方面提出了越来越严格的要求。

然而,并不是说化工材料就不能用于食品包装。尤其是塑料,由于其具有易于加工、使用方便等特点,在食品包装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但各种各样的塑料由于化学稳定性等方面的不同,在用于食品包装时,肯定是有各自的条件。如聚丙烯用于微波炉餐盒,可以进行加热。而聚苯乙烯能用于碗装方便面盒、快餐盒的制作,但不能放进微波炉进行加热,更不能用于装载强酸、强碱性物质。低密度聚乙烯可用于保鲜膜、塑料膜等,当遇到110℃时会出现热熔现象,所以

使用微波炉加热前,一定要先取下食品的保鲜膜。用于食品包装的塑料等化工材料,其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添加剂也必须严控。

如果无视各种塑料的不同,在食品包装上一律封杀,是不足取的。然而如果一些包装制品和食品生产厂家明知某些材料不能用于食品包装却还要为之,那就是丧失道德了。

安全性评价-标准

安全性评价-标准 经量化后的危险是否达到安全程度,这就需要有一个界限或标准进行比较,这个标准称为安全指标(或安全标准)。 所谓安全指标,就是社会公众可以接受的危险度。它可以是一个风险率、指数或等级,而不是以事故为零作为安全指标。为什么不以事故为零作为安全标准呢?因为事故不可能为零,至少目前是这样。这是由于人们的认识能力有限,有时不能完全识别出危险性。即使认识了现有的危险,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的出现,又会产生新的危险。对已认识到的危险,由于技术资金等因素的制约,也不可能完全根绝。因此我们只能使危险尽可能减少,以至逐渐接近于零,当危险降到一定程度,人们就认为是安全的了。霍巴特大学的罗林教授曾给安全下了这样的定义:所谓安全,指判明的危险性不超过允许限度。这就是说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安全。安全就是一种可以允许的危险。确定安全指标实际上就是确定一个危险度或风险率,这个危险度或风险率必须是社会公众允许的、可以接受的。怎样确定安全指标,这取决于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技术状况,也取决于人们对危险性的认识水平。例如:美国交通事故的统计资料说明,小汽车发生碰撞而死亡的风险率为2.5×10-4死亡/人·年,这意味着一个10万人的集体每年有25人因车祸而死亡的风险,或者说每人每年有0.00025次因车祸而死亡的可能性。根据多年数据的积累,发现这个风险率能为社会公众所接受。因为要降低这个数值必须要花更多的钱去

改善交通设施和汽车的性能。没有人愿意去花那么多的钱来降低这个数值,也没有人害怕这个风险而放弃使用小汽车,所以就将这个风险率作为使用小汽车的安全指标。 在确定安全指标时,也可以参照自然灾害(如地震、台风、洪水等)造成的死亡概率。例如:10-3死亡/人·年的死亡概率,除了生病以外,一般是不能允许的,必须立即采取措施,降低危险。10-4死亡/人·年的风险率人们也是不愿看到的,愿意拿出费用进行改善,控制事故发生。10-5死亡/人·年的风险率与游泳的死亡概率相当,人们对这类风险是积极关心的,认为有必要采取措施。10-6死亡/人·年的风险率和天灾、飞机失事等死亡概率相同,人们感到有危险,但不一定发生在自己身上,因此愿意去做,碰到了自认倒霉。由此可见,10-3死亡/人·年的风险人们是不能接受的,而10-6死亡/人·年或更低的风险可以被社会忽视。有的危险虽然死亡概率较高,但社会效益大,也有可能允许。也有自己愿意干的事,虽然风险大一些也觉得可以接受。例如:拳击运动,选手的死亡率达每年二百分之一,但仍然有人干。 另外,也可以产业实际平均死亡率作为确定安全指标的依据。例如化学工业的FAFR值(劳动1亿小时的死亡率),许多国家都接近3.5,就可以此作为安全评价指标的基础。但在进行安全设计时,则要考虑10~20倍的保险系数。如FAFR值为4,设计时可用0.4作为安全指标。当然,在确定安全指标时,还要考虑投资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既要做到降低危险等级,使之达到安全水平,又要使所花的费用取得最优的

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检验科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书 -----河南曙光中西医结合医院医院依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按照检验科制定《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由医院生物安全委员会主持,生物安安全委员会成员参与,对检验科生物安全作风险评估,形成报告如下: 一、生物因子已知或未知的特性评估 国家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感染后对个体或群体的危害程度,将病原微生物分为四类,其中一类和二类统称高致病病原微生物。 我院检验科属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不得从事致病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工作,但在临床工作中,必须将强调高致病病原微生物的监测,发现可疑高致病病原微生物,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及时报告。 1、我院潜在的一类和二类病原微生物评估: 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梅毒螺旋体、人类变异缺陷病毒、幽门螺旋杆菌等。 对上述高致病性生物因子的种类、来源、传染性、传播途径、易感性、潜伏期、剂量-效应(反应)关系、致病性(包括急性与远期效应)、变异性、在环境中的稳定性、与其他生物和环境的交互作用、相关实验数据、流行病学资料、预防和治疗方案,做全面的了解,引领全科职工共同学习掌握。 2、防控措施: 2.1 立即对可疑高致病病原微生物封存。 2.2 立即分别报告医院感控科、卫生局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3 对实验室进行全面消毒,包括工作台面、地面、仪器表面、空气等。 2.4 接触人员更换个人防护用品,并对用品进行消毒。 2.5 感控科收集病人相关信息资料,对病人实施隔离,协助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2.6 对接触者进行严密的健康监护。 二、实验室常规活动和非常规活动过程中的风险评估 (包括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和可能涉及的人员的活动)

生物药物安全性评价

生物药物安全性评价 第一节生物类药物概述 一、生物类药物的概念和种类 ?生物类药物(biopharmaceutics或biopharmaceuticals)是利用生物体、生物组织或器官等成分,综合运用生物学、生物化学等学科的原理与方法制得的天然生物活性物质以及人工合成或半合成的天然物质类似物。 ?生物药物主要包括生化药物(biochemical drugs)生物技术药物 (bio-technology drugs)、和生物制品(biological products)等。 1、生化药物:一般是系指从动物、植物及微生物提取的,亦可用生物-化学半合成,或用现代生物技术制得的生命基本物质,如氨基酸、多肽、蛋白质、酶、辅酶、多糖、核苷酸、脂和生物胺等,以及其衍生物、降解物及大分子的结构修饰物等。 2、生物技术药物:是指生物来源的和使用生物工程技术制造的药物,包括多肽、蛋白质及其衍生物或由其组成的产品,如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重组DNA 蛋白疫苗及人组织提取的内源性蛋白等。 3、生物制品:是根据免疫学原理,用微生物(细菌、病毒、立克次氏体以及微生物的毒素等)、动物的血液、组织制成的,用以预防、治疗以及诊断人或动物传染病的一类药品。 包括: ★治疗用生物制品:抗体、DNA重组技术制品等。 ★预防用生物制品:疫苗。 ★诊断用生物制品:各种抗原抗体诊断液等。 (一)治疗用生物制品 1.未在国内外上市销售的生物制品。 2.单克隆抗体。 3.基因治疗、体细胞治疗及其制品。 4.变态反应原制品。 5.由人的、动物的组织或者体液提取的,或者通过发酵制备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多组份制品。

安全性评价汇报材料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安全性评价汇报材料 篇一:安全评价报告 滨州学院第三餐厅三楼 安全现状评价报告 1.概述 1.1评价依据 1.《安全标志及使用导则》gb2894-20XX 2.《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20XX 3.《企业员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 4.《饮食建筑设计规范》JgJ64-89 5.《餐饮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范》Db42/T413-20XX 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XX 7.《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gb50058-1992 8.《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04-20XX 9.《消防法》20XX年10月28日修订 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XX

11.《燃气管道设计规范》gb50028-20XX 1.2评价目的 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通过安全评价,对学院餐厅在业务活动中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识别,指出安全隐患,提出补充和完善的对策、措施、建议,以提高经营过程的安全程度,满足安全运营的要求,保证人的安全,更加完善餐厅安全管理制度,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减少和避免事故的发生,特作此报告。 1.3评价范围 本次评价仅对滨州学院三餐三楼的安全性进行评价,将餐厅建筑、厨房燃烧 设备、液化气的应用以及消防设施存在的问题作为课题内容研究的内容,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并进行评价,并不涵盖餐厅内食品安全的评价。 凡涉及该项目的消防问题,以当地消防部门验收意见为准;由改建、扩建引起现有设施的改动或地址变更等不包括在本评价范围内。 本次评价报告有效期一年。 1.4评价程序 本次评价程序如图所示。 2.学校餐厅基本情况 2.1餐厅基本情况

安全性评价资料的归档

仅供参考[整理] 安全管理文书 安全性评价资料的归档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第1 页共4 页

安全性评价资料的归档 档案,是人们从事各项活动的历史记录,是重要的信息资源。企业档案,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规定:对国家规定的应当立卷归档的材料,必须按照规定,定期向本单位档案机构或者档案工作人员移交,集中管理,任何个人不得据为己有。 一、评价文作归档 开展安全性评价工作,会有很多文件。比如:省公司的有关文件如专家组查评后形成的安全性评价查评意见及建议,往往以文件形式下达给企业;企业自己的有关文件,都应按照《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要求,收集整理,及时移交档案管理部门立卷归档。 二、查评资料也裆 查评资料是在安全性评价过程中产生的资料,比如:生产设备、劳动安全和作业环境、安全管理的查评而形成的资料。这些资料包括:安全性评价工作总结报告、安全性评价专业分析报告、安全性评价结果明细表、安全性评价总评表、安全性评价扣分记录、安全性评价项目检查发现问题及整改措施等。企业每次安全性评价工作结束后,都应及时将评价资料归档。 三、上级专家评审资料归档 上级专家评审资料是指在安全性评价中,由省公司组成的专家对企业进行安全性评价验收评价中形成的材料。 对专家评价资料,企业应及时移交给科技档案部门,应归档的评价资料有: (1)省公司专家组名单; (2)安全性评价总评表; 第 2 页共 4 页

(3)安全性评价项目检查发现问题及整改措施;(4)安全性评价结果明细表; (5)安全性评价的查评意见及建议。 第 3 页共 4 页

生物安全风险评估

解放军第一四九医院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风 险评估报告 依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医疗废物管理条例》,2020年6月,按照检验科制定《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程序》,由医院生物安全委员会主持,检验科生物安全管理小组参与,对检验科生物安全作风险评估,形成报告如下: 一、生物因子已知或未知的特性评估 国家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感染后对个体或群体的危害程度,将病原微生物分为四类,其中一类和二类统称高致病病原微生物。 我院检验科属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不得从事致病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工作,但在临床工作中,必须将强调高致病病原微生物的监测,发现可疑高致病病原微生物,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及时报告。 1、我院潜在的一类和二类病原微生物评估: 炭疽芽孢杆菌、布鲁氏菌、鼻疽伯克菌、结核分枝杆菌、霍乱弧菌、鼠疫 耶尔森菌等。 对上述高致病性生物因子的种类、来源、传染性、传播途径、易感性、潜伏期、剂量-效应(反应)关系、致病性(包括急性与远期效应)、变异性、在环境中的稳定性、与其他生物和环境的交互作用、相关实验数据、流行病学资料、预防和治疗方案,做全面的了解,引领全科职工共同学习掌握。 2、防控措施: 2.1 立即对可疑高致病病原微生物培养物封存。

2.2 立即分别报告医院感控科、卫生局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3 对实验室进行全面消毒,包括工作台面、地面、仪器表面、空气等。 2.4 接触人员更换个人防护用品,并对用品进行消毒。 2.5 感控科收集病人相关信息资料,对病人实施隔离,协助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2.6 对接触者进行严密的健康监护。 二、实验室常规活动和非常规活动过程中的风险评估 (包括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和可能涉及的人员的活动) 1、风险评估:我院检验科属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实验室布局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由于三区划分不是大明显,实验室进出人员存在污然和感染的风险。具体可能体现在:病原微生物的带入和带出,标本的污染,意外事件的发生(如跌倒、划伤等)。 2 防控措施: 2.1本科室工作人员 2.1.1 进入实验室的本科工作人员,在缓冲间内穿戴好工作服、工作冒、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具后方能进行实验室工作。 2.1.2 任何原因需要离开实验室,必须洗手(七步法)脱去个人防护用品,在此洗手方能离开实验室。 2.2 其他医务人员 2.2.1 运送样本护工将样本送至各班组的样本接收处,核对验收后方可离开,不得在实验室中随意行走。 2.2.2 医护人员到实验室查询结果、业务咨询等,本科工作人员引导至相应的位置,结束后建议手部清洁后离开实验室。

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安全性评价标准

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安全性评价标准 前言 为贯彻执行《生活饮用水监督管理办法》,保障人群身体健康,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从1998年10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环境卫生监测所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秦钰慧、陈亚妍、李双黎、宋向东、陶毅。 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环境卫生监测所负责解释。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规定规定了饮用水输配水设备(供水系统的输配水管、设备、机械部件)和防护材料的卫生安全性评价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与饮用水以及饮用水处理剂直接接触的物质和产品,这些物质和产品系指用于供水系统的输配水管、设备、机械部件(如阀门、加氯设备、水处理剂加入器等)以及防护材料(如涂料、内衬等)。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5749-85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 5750-85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 GB 7919-87 化妆品安全性评价程序和方法 GB/T 5009.69-1996 食品罐头内壁环氧酚醛涂料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 水源水中乙醛、丙烯醛卫生检验标准方法气相色谱法 3 卫生要求 3.1凡与饮用水接触的输配水设备和防护材料不得污染水质,管网末梢水水质必须符合GB 5749的要求。

3.2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和防护材料必须按附录A和附录B的规定分别进行浸泡试验。 3.3浸泡水需按附录A和附录B的方法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必须分别符合表l和表2的规定。 表1 饮用水输配水设备浸泡水的卫生要求 表2 与饮用水接触的防护材料浸泡水的卫生要求 3.4浸泡水尚需按附录C的方法进行下列毒理学试验。 3.4.1急性经口毒性试验: LD50不得小于10g/kg体重。 3.4.2两项致突变试验:基因突变试验和哺乳动物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两项试验均需为阴性。 3.5生产与饮用水接触的输配水设备和防护材料所用原料应使用食品级。 4监测检测方法 见附录A和B 附录A (标准的附录) 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卫生标准检验方法 A1 样品预处理 A1.1 采样 为尽可能符合应用条件,在浸泡试验中应使用输配水管或有关产品的最终产品。当最终产品容积过大时,可根据具体情况,按比例适当缩小。 A1.2预处理 用自来水将试样清洗干净,并连续冲洗30分钟,然后浸泡水立即浸泡。 A1.3浸泡试验: A1.3.1浸泡水制备: A1.3.1.1试剂 A1.3.1.1.1纯水: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其电导率为小于 2μS/cm。 A1.3.1.1.2 0.025mol/L氯贮备液:取7.3ml试剂级次氯酸钠(5%NaOCl),用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和审查指南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和审查指南 一、目的与范围 为使GB/T 16886-ISO 10993系列标准能够正确而有效地实施,特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为医疗器械评价者提供了生物学评价指南,为医疗器械的审查提供了生物安全性审查指南。 注:本指南不涉及微生物污染、灭菌(如“无菌”、“细菌内毒素”)、除菌和动物源性医疗器械的病毒去除与控制等方面的生物安全性。 二、术语 (一)医疗器械:同《医疗器械管理管理条例》。 (二)制造者:医疗器械制造者或商标持有人/单位。 (三)评价者:医疗器械制造者或受其委托的专家。 注:医疗器械制造者对生物安全性评价负责。 (四)审查者:对医疗器械管理负有职责的行政管理部门或受其委托负责医疗器械审查的机构。 三、医疗器械/材料首次生物安全性评价 (一)评价依据 GB/T 16886-ISO 10993《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系列标准。 (二)评价者 应当经过培训并在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方面具有长期实践经验。

(三)评价要求 1.出于保护人类的目的,需要进行生物学评价的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特别是必要的动物试验)未开展之前不得进入临床试验。 2.对医疗器械开展生物学评价时,应当按照GB/T -ISO 给出的评价流程图开展。 3.评价者在进行生物学评价过程中应当注重运用已有信息(包括材料、文献资料、体外和体内试验数据、临床经验),不应当局限在生物学试验上。 4.当生物学评价确定需要进行生物学试验时,应当委托有相应生物学试验资质的检验机构来进行。 5.在进行生物学试验时,应当: (1)在进行动物试验前,先进行体外试验; (2)按要求充分并合理地利用试验动物资源,优化试验方案,降低试验成本。 6.应当按GB/T 16886-ISO 10993系列标准对报告的要求,出具《生物学试验报告》。 注:生物学试验报告可不与型式检验报告一起出具。 7.《生物学评价报告》可以考虑(但不限于)包括以下方面: (1)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的策略和所含程序; (2)医疗器械所用材料选择的描述; (3)材料表征 -医疗器械材料的定性与定量的说明或分析 -医疗器械材料与市售产品的等同性比较 (4)选择或放弃生物学试验的理由和论证; (5)已有数据和试验结果的汇总; (6)完成生物学评价所需的其他数据。

安全性评估

安全性评估 材料的安全性主要体现在产品材料中有毒有害物质的限量。有毒有害物质是在其生产、使用或处置的任何阶段,都具有会对人、其他生物或环境带来潜在危害特性的物质,具有持久性、生物蓄积性、致癌性、基因诱变性等危险特性。 有毒有害物质时时处处的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工作环境中,所以要求有毒有害物质为零是不太现实,也是不可能的,关键是让其含量保持在一定安全范围内,也就是控制其限量,使其不会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损害。材料的安全性评估,也就是对有毒有害物质的控制,能够有效地加强对影响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各种有毒有害物质的防护,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检测项目 【有害物质残留检测】 材料有毒有害物质残留是材料安全性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直接制约着材料的使用范围和使用程度。有毒有害物质检测跟人体健康、环境保护等息息相关,在许多行业的产品检测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检测项目包括 重金属残留检测 农药残留检测 兽药残留检测 其他有毒有害物质残留检测 【RoHS检测】 RoHS全称《关于限制在电子电器设备中使用某些有害成分的指令》,是由欧盟立法制定的一项强制性标准,主要用于规范电子电气产品的材料及工艺标准,使之更加有利于人体健康及环境保护。 RoHS检测是国际公认的产品安全性检测规范,在电子、食品、器材等行业特别是涉及进出口的领域为大多数国家和企业所重视。 ◆检测项目包括 重金属(铅、汞、镉、六价铬)检测 多溴联苯检测 多溴二苯醚检测 【REACH检测】 REACH全称《化学品的注册、评估、授权和限制》,是由欧盟建立并实施的化学品监管体系法规。与RoHS不同,REACH涉及的范围要宽得多,影响到从采矿业到纺织服装、轻工、机电等几乎所有行业的产品及制造工序。 ◆检测项目包括 蒽、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氯化钴、五氧化二砷、三氧化二砷、二水(合)重铬酸、砷酸氢铅、邻苯二甲酸丁芐酯、三乙基砷酸酯等 蒽油、高温煤沥青、丙烯酰胺、硅酸铝耐火陶瓷纤维、氧化锆硅酸铝耐火纤维、2,4 -二硝基甲苯、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铬酸铅、钼铬红、铅铬黄等 三氯乙烯、硼酸、四硼酸钠无水、四硼酸钠水合物、铬酸钠、铬酸钾、重铬酸铵、重铬酸钾等 【VOC检测】 VOC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简称,一般指在通常压力条件下,沸点或初馏点低于或等于250℃的任何有机化合物。VOC主要包括烃类、卤代烃、氧烃和氮烃,如苯系物、有机氯化物、氟里昂系列、有机酮、胺、醇、醚、酯、酸和石油烃化合物等。 家庭装饰装修过程中使用的涂料是室内VOC的主要来源之一,VOC检测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

生物医用材料专业题材1生物医用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及生物学评价

专题、生物医用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及其生物学评价 生物医用材料必须具备优良的生物相容性才能被人体接受,保证临床使用的安全性。生物相容性问题在70年代初开始受到各国政府和学术界的重视。1992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发布医用装置生物学评价标准(iso 10993-1992)。1997年国内发布了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标准GB/T16886,等同采用了 ISO10993-1992标准。 第一节、生物相容性概念和原理 生物医用材料必须对人体无毒、无致敏、无刺激、无遗传毒性、无致癌性,对人体组织、血液、免疫等系统不产生不良反应。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是生物医用材料研究设计中首先考虑的重要问题。 生物医用材料与组织、细胞、血液接触时,会产生各种反应,(包括宿主反应(即机体生物学反应)和材料反应)。见下图。

材料与机体之间的反应,影响到各自的功能和性质,下图是上表中生物相容性反应的后果。

多数医用材料植入体内以后,物理的化学的性状会变化。引起生物医用材料变化的因素有: (1)生理活动中骨路、关节、肌肉的力学性动态运动; (2)细胞生物电、磁场和电解、氧化作用: (3)新陈代谢过程中生物化学和酶催化反应; (4)细胞粘附吞噬作用: (5)体液中各种酶、细胞因子、蛋白质、氨基酸、多肽、自由基对材料的生物降解作用。 另一方面,医用材料植入人体后,机体会发生三种生物学反应:组织反应、血液反应和免疫反应。引起生物体反应的因素有: (1)材料中残留有毒性的低分子物质;

(2)材料聚合过程残留有毒性、刺激性的单体; (3)材料及制品在灭菌过程中吸附了化学毒剂和高温引发的裂解 (4)材料和制品的形状、大小、表面光滑程度 (5)材料的酸碱度。 生物相容性的分类 生物医用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分为两类: 若材料用于心血管系统与血液直接接触,主要考察与血液的相互作用,称为血液相容性; 若与心血管系统外的组织和器官接触,主要考察与组织的相互作用,称为组织相容性或一般生物相容性。 所有医用材料和装置都将首先遇到组织相容性问题(即便是人工心血管系统),所以叫做一般生物相容性。 组织相容性涉及的各种反应在医学上都是比较经典的,反应机理和试验方法比较成熟; 而血液相容性涉及的各种反应比较复杂,很多反应的机理尚不明确。在血液相容性试验方法方面,除溶血试验外,多数尚不成熟,特别是涉及凝血机理中的细胞因子和补体系统方面的分子水平的试验方法还有待研究建立。 下图列出生物医用材料生物相容性分类:

转基因安全性评价(最新版)

转基因安全性评价(最新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 object is the stat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all people, objects and environments in produc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476

转基因安全性评价(最新版) 对转基因植物食品未知物质风险的主要担忧有:①致病性物质的出现,即转基因生物产品食用后是否会致病;②营养成分的变化及抗营养因子的出现,如蛋白酶抑制剂、脂肪氧化酶 的产生或含量的变化;③新的过敏原的出现,如大豆中的 致敏性蛋白和巴西坚果中的2s清蛋白¨u;④天然有毒物的产生,如茄碱、葫芦素、Ot一番茄素等u2棚1。其中,最令人关注的是有可能会产生毒素、抗营养物质、过敏原以及致癌物质或联合致癌物质。转基因奶牛生产的激素(rbGH)在美国投入商业化使用后,使用者很快发现这类药物导致了奶牛乳房炎发病率加繁殖率低。由于药物的作用,奶牛新陈代谢加快,导致能耗增加而引起死亡,牛奶的营养价值也降低了。对获准在西班牙和美国商业化种植的转基

因玉米和棉花进行针对性研究后认为,转基因作物可能引起脑膜炎和其它新病种。也有资料证实,转基因食品可能诱发癌症并传递给下一代以及导致失调,可能需要30年或更长的时间。转基因治疗性药物、人体组织器官等是否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尚无法检测证实¨转基因的管理 我国对转基因产品的管理主要是针对农业转基因生物的管理。全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由农业部负责;卫生部依照《食品卫生法》的有关规定,负责转基因食品卫生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此外,国务院还建立了由多个有关部门组成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际联席会议制度,负责研究和协调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为了促进我国生物技术的发展,对作为其核心技术的重组DNA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必须加强安全性管理。早在1990年,中国政府就制定了《基因工程产品质量控制标准》,成为我国第一个有关生物安全的标准和办法。1993年,原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发布了《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对基因工程的定义、安全等级及安全性评价的划定、申报及审批程序等作了

安全性评价总结与安全性评价自查报告合集

安全性评价总结与安全性评价自查报告合集 安全性评价总结 **供电分公司安全性评价工作总结根据***安排布署,我公司在全公司范围内展开了安全性评价活动。通过学习动员、部署、站所自查、整改以及全局上下狠抓落实,我公司的安全性评价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果。 一、基本情况**县电力局始建于1979年,位于县城北关,全县共辖25个乡镇,1256个行政村,截止20**年12月底,未改造村还有8个,行政村的通电率为100%,经过2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现已拥有固定资产87000万元,职工1007人,年售电量达1085300万KWH。目前拥有35KV变电站25座,主变容量3335000KVA/30台,35KV 输电线路1170KM/12条,10KV配电线路3918.735KM/65条,配变6157800.3KVA/2100台,抄表到户4000281户/1825个台区。全公司设有8个科室及1个工程中心,设有1个保线站,1个修试所,1个计量检定所,1个计量班,1个车队,拥有15个基层供电所和25座35KV变电站。 二、安全性评价工作开展情况(一)、概况认真查找我公司近年来在安全生产中存在的深层次的问题,要求全公司职工团结起来,一切按程序办事,抓好每一个细节,并要求各主管领导包片负责,深入分管站所,查记录、查制度、查落实、查违章,开展好整顿工作。全公司的安全性评价工作全面展开后,领导班子更是予以了高度重视,认为通过安全性评价工作,有利于帮助我们查找出安全生产中存在的危险点,从而对症下药,根除隐患。从11月中旬开始,我公司安全性评价小组按照全公司总体安排,对各站所此项工作的进展情况进行定期检查指导。我公司安全性评价共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站所自查,站所整改阶段。时间:从10月中旬至11月20日,各基层站所在去年安全性评价工作的基础上,对照《实施细则》逐条逐项对照检查,覆盖率要达100%,对查出隐患定级,然后整改,上报县局评价总结。

生物安全评价

6.4 实验室安全及风险情况 6.4.1.实验室安全及风险分析 (1)按卫生部颁布的《中国医学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办法》中,按其危险程度的大小,我国的菌种分为四类。项目所使用的菌种为三、四类,其危险程度表6-1。 表6-1 建设项目中试过程中使用的菌种 (2)按《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 19489—2004),根据生物因子对个体和群体的危害程度由低到高分为Ⅰ类、Ⅱ类、Ⅲ类、Ⅳ类4级。 项目只进行其中的Ⅰ类~Ⅱ类,即不会导致健康工作者和动物致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因子以及能引起人或动物发病,但一般情况下对健康工作者、群体、家畜或环境不会引起严重危害的病原体的研究。不进行高危因子的研究。 6.4.2.实验室消杀分析 (1))项目控制生产过程中发酵罐排气及二次蒸汽用除菌过滤器过滤后排放;各个净化系统均设置气体消毒排风系统。 (2)项目控制活体菌毒工序均采用密闭设备及管道生产,灭活前可能带有活性菌的废水、固废均采用化学方法灭活细菌病毒之外(如甲醛灭活),公司采用湿热灭菌和干热灭菌两种方式对所有接触细菌病毒培养物的器材进行彻底的

灭菌,所采用的湿热灭菌条件为121℃(0.1MPa)20分钟高压蒸汽灭菌,所采用的干热灭菌条件为180℃干烤3小时。按项目方提供资料,项目涉及的病原微生物耐受温度情况见下表所示: 由上表,项目研究涉及的细菌病毒均在温度70~85℃就会死亡,因此控制121℃高温蒸汽灭菌或180度干烤3小时可保证细菌病毒完全被杀灭。 (3)项目发酵罐上使用的空气滤器为0.22微米除菌空气过滤器,保证在发酵罐带菌培养过程从发酵排出的气体不含有培养的微生物。该滤器的除菌效果通过“泡点检测”来证实,每次使用过后,项目对所用空气过滤器(包括进气口和出气口)均先使用0.5mol/L氢氧化钠进行浸泡,清洗后经121摄氏度20分钟高压蒸汽灭菌后再次使用。一般更换周期为半年,该更换标准是公司多年来实际使用结果以及公司所属的玉溪疫苗生产基地“泡点试验”验证结果决定的。 6.4.3.实验室风险评定 建设项目使用的菌种、毒种均为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疫苗研发、生产的减毒或弱毒株,非自然界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本身对健康人群的危害很小。从项目使用能源及排放的污染物情况看,项目不存在大的环境污染风险,风险主要为事故时可能引起的个别人员可能被病原微生物感染。风险源主要存在于菌毒种保藏室及发酵研究室,即菌毒种未灭活前的工序,以及含有活性菌毒种废物的处理工序。项目空调系统排风设有过滤设施,若过滤设施失效,发生事故后活性菌毒随空调系统排风进入外环境。但是,按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基本原理,空气中缺少细菌生长所需的营养和水分,不适应细菌的生长繁殖。空气中

转基因安全性评价

——方案计划参考范本——转基因安全性评价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

对转基因植物食品未知物质风险的主要担忧有:①致病性物质的 出现,即转基因生物产品食用后是否会致病;②营养成分的 变化及抗营养因子的出现,如蛋白酶抑制剂、脂肪氧化酶 的产生或含量的变化;③新的过敏原的出现,如大豆中的 致敏性蛋白和巴西坚果中的2s清蛋白u;④天然有毒物的产生, 如茄碱、葫芦素、Ot一番茄素等u2棚1。其中,最令人关注的是有可 能会产生毒素、抗营养物质、过敏原以及致癌物质或联合致癌物质。 转基因奶牛生产的激素(rbGH)在美国投入商业化使用后,使用者很快 发现这类药物导致了奶牛乳房炎发病率加繁殖率低。由于药物的作用,奶牛新陈代谢加快,导致能耗增加而引起死亡,牛奶的营养价值也降 低了。对获准在西班牙和美国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玉米和棉花进行针 对性研究后认为,转基因作物可能引起脑膜炎和其它新病种。也有资 料证实,转基因食品可能诱发癌症并传递给下一代以及导致失调,可 能需要30年或更长的时间。转基因治疗性药物、人体组织器官等是否 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尚无法检测证实转基因的管理 我国对转基因产品的管理主要是针对农业转基因生物的管理。全 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由农业部负责;卫生部依照 《食品卫生法》的有关规定,负责转基因食品卫生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此外,国务院还建立了由多个有关部门组成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 全管理际联席会议制度,负责研究和协调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工 作中的重大问题。为了促进我国生物技术的发展,对作为其核心技术

最新-有机硅的生物相容性与安全性评价 精品

有机硅的生物相容性与安全性评价 医用高分子材料——有机硅的生物相容性与安全性评价生命是人们永恒探究的课题,在漫长的求索过程中生物医用材料一直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有记载表明,早在古希腊时代人们就已经开始用马尾上的毛作为外科缝合线进行一些外科手术。 时至今日生物医用材料已获得长足的进步,其中医用高分子材料更是被誉为医疗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越。 在此我谨对医用高分子材料中的有机硅材料谈一些我个人的认识。 1954年,发现对外界影响极为敏感的热血动物的各种细胞组织与液态、半液态和类似橡胶态的有机硅制品接触时,其细胞组织的发育状态未见异常,表明硅橡胶不会对细胞生长产生不良的影响。 医用硅橡胶的医学特性就此被发现。 随后在20世纪60年代,国外开始将硅胶制品植入人体。 心脏起搏器、人工心脏瓣膜等的应用给不少患者带来福音。 到70年代,国外已有许多医用硅橡胶制品(硅橡胶乳房、指关节、眼眶底托、气管插管、耳廓、脑积水引流管、腹膜透析管、带气囊分道导管、导尿管等)投入了临床应用。 我国的发展虽然晚与外国,但在十几年来也获得长足进展。 目前我国的硅胶制品已涵盖了脑外科,心胸外科,内科,皮肤科,整形外科等诸多领域。 因为生物医用材料最基本的要求是它必须与生物系统直接结合,所以生物医用材料都必须具备生物学性能,即生物相容性,这是生物医用材料区别于其它功能材料的最重要的特征,并且要求这种材料不会因与生物系统直接结合而降低其效能与使用寿命。 生物医用材料与活体系统的相互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材料反应,即活体系统对材料的作用,包括生物环境对材料的腐蚀、磨损和性质退化、甚至破坏。 二是宿主反应,即材料对活体系统的作用,包括局部和全身反应,如炎症、细胞毒性、凝血、过敏、致癌、畸形和免疫反应等。 其结果可能导致对机体的中毒和机体对材料的排斥。

生物安全风险评价报告

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书 依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按照检验科制定《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由医院生物安全委员会主持,生物安全委员会成员参与,对检验科生物安全作风险评估,形成报告如下: 一、生物因子已知或未知的特性评估 国家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感染后对个体或群体的危害程度,将病原微生物分为四类,其中一类和二类统称高致病病原微生物。 我院检验科属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不得从事致病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工作,但在临床工作中,必须将强调高致病病原微生物的监测,发现可疑高致病病原微生物,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及时报告。 1、我院潜在的一类和二类病原微生物评估: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金葡菌、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梅毒螺旋体、等。对上述高致病性生物因子的种类、来源、传染性、传播途径、易感性、潜伏期、剂量效应(反应)关系、致病性(包括急性与远期效应)、变异性、在环境中的稳定性、与其他生物和环境的交互作用、相关实验数据、流行病学资料、预防和治疗方案,做全面的了解,引领全科职工共同学习掌握。 2、防控措施: 2.1 立即对可疑高致病病原微生物封存。

2.2 立即分别报告医院感控科、卫生局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空气等。仪器表面、地面、包括工作台面、对实验室进行全面消毒,2.3 . 2.4 接触人员更换个人防护用品,并对用品进行消毒。 2.5 院感科收集病人相关信息资料,对病人实施隔离,协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2.6 对接触者进行严密的健康监护。 二、实验室常规活动和非常规活动过程中的风险评估(包括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和可能涉及的人员的活动) 1、风险评估:我院检验科属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实验室布局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虽然三区划分明显,但是实验室进出人员仍然存在污染和感染的风险。具体可能体现在:病原微生物的带入和带出,标本的污染,意外事件的发生(如跌倒、划伤等)。 2 防控措施: 2.1本科室工作人员 2.1.1 进入实验室的本科工作人员,必须在清洁区更衣区内更换工作服,在半污染区戴工作冒、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具后方能进入实验室污染区工作。 2.1.2 任何原因需要离开实验室污染区,必须在污染区洗手(七步法)脱去个人防护用品,在到清洁区进行二次洗手方能离开实验室。 2.2 其他医务人员 2.2.1 运送样本护工将样本送至各班组的样本接收处,核对验收后方

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

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 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核心内容是生物安全风险评估,而病原微生物危害评估是生物安全风险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内容 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内容包括: 病原微生物危害评估 动物实验风险评估 实验室活动风险评估 实验室仪器、设备相关的风险评估 实验人员方面的风险评估 实验室环境有关的风险评估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方面的风险评 病原微生物危害评估是基于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及相关背景资料,同时考虑实验活动中可能涉及的传染或潜在传染因子等其他因素,对病原微生物造成的伤害、损害或者导致疾病发生的可能性所进行的全面评估。 根据在实验活动中病原微生物可能对个体或群体造成的危害大小,?制定相应的安全防范制度和操作程序,?选择相应等级的生物安全实验室及设备配置,?实验人员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和使用相符的安全防护装置,达到确保实验工作人员不被感染、实验对象和环境不被污染的目的。 二、病原微生物危害评估的用途 1. 确定所需的生物安全防护水平 包括实验室的空间、设施与设备等能满足生物安全的需要,确保所开展的实验活动安全进行。

2. 制定相关操作或管理规程 微生物操作规程; 仪器设备使用的操作程序; 微生物保藏、运输、灭活、销毁程序; 潜在危害分析与意外事故处理程序; 人员培训、个人防护及健康监测程序 3. 提供相关病原微生物的背景信息 危害评估中有关病原微生物的背景信息,是所有工作人员必须学习的参考资料,是人员培训的重要内容之一。 病原微生物危害评估的原则 坚持“结合实际、科学评估”原则 坚持“简明扼要,科学可行”原则 坚持专业人员协作完成的原则 危害程度评估应由生物安全管理领导小组指定的专业人员进行,专业人员必须对实验室情况十分了解,并且熟悉涉及的知识领域。 危害评估应在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前进行,在实验室正式启用前和实验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和有关进展进行再评估。 病原微生物危害评估的主要依据 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分类 病原微生物的相关背景资料 拟进行的实验活动及其可能产生的潜在危害 人员资质与健康状况等 三、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分类

安全性评价专家组查评汇报材料

安全性评价专家组查评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 大家好! 首先,我代表乌海热电厂全体干部员工,对各位领导、专家莅临我厂进行安全性评价工作表示热烈欢迎!恭祝各位领导、专家在我厂检查工作期间身体健康,工作愉快! 安全性评价工作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客观、全面分析企业安全生产水平和基础的有效手段,是全面检查各项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和技术规定贯彻落实的有效手段,是全面检查消除安全生产各个环节存在问题和隐患的有效手段。这次安全性评价对我厂来说是一次非常重要的检查 , 因为这是我厂新机组投产以来的第一次安全性评价专家组查评,希望各位领导、专家对我厂在设备、安全管理及劳动安全与作业环境方面的工作给予深入细致的指导,对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宝贵意见,我们将虚心接受并认真整改,进一步提高我厂的安全管理水平。 我们将全力配合查评组的工作,所有陪检人员一定会尽职尽责,提供详实的资料 ,确保查评工作顺利进行。 为便于各位更好地开展检查工作,下面就我厂的概况、安全性评价自查情况及机组投运以来设备治理状况汇报如下 : 一、企业概况: 乌海热电厂是内蒙古自治区重点电源建设项目,现装机容量为400MW,可供采暖面积为650万平方米,实际供热面积为770万平方米。 我厂自投产以来,秉承“以安全生产为基础,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

服务社会为宗旨”的经营管理理念,不断夯实企业基础管理,狠抓安全文明生产,认真落实节能减排的环保要求,发扬“卓识、卓越、创新、创造”的企业精神,内强素质,外树形像,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互利共赢,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为北方公司加快建设煤电一体化新型能源公司及乌海市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二、安全性评价自查工作开展情况: 根据北联电安监(2009) 12 号《关于全面开展 2009 年火力发电厂安全性评价工作的通知》要求 , 我厂于2009年4月份启动了第二轮安全性评价工作,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火力发电厂安全性评价》查评程序及项目,成立了自查领导小组 , 下设生产设备组、劳动安全与作业环境组、安全管理组3 个自查评价小组。本着“实事求是、找出差距、狠抓隐患排查治理、狠抓落实整改”的目的,真正达到“贵在真实、重在整改”的效果 ,逐项对照自查整改。经过“检查-整改-复查”闭式轮回自查,基本上摸清了我厂的生产设备、劳动安全与作业环境、安全管理等方面的状况 ,并进行了针对性的整改,使我厂的安全管理及设备健康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自查期间全厂共查评项目项 , 查出各种隐患和问题项 , 其中重要问题项。扣除与本厂不相关项条款的分数后,全厂应得分分 , 实得分分 , 全厂综合得分率。其中生产设备应得分分 , 实得分分 , 得分率 %; 劳动安全与作业环境应得分分 , 实得分分 , 得分率%; 安全生产管理应得分分 , 实得分分 , 得分率。 三、近年来我厂设备治理情况 :

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报告-(16100)

****医院检验科实验室生物安全 风险评估报告 依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医疗废物管理条例》,2015年3月,按照检验科制定《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程序》[YX-BS-011],由医院生物安全委员会主持,检验科生物安全管理小组参与,对检验科生物安全作风险评估,形成报告如下: 一、生物因子已知或未知的特性评估 国家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感染后对个体或群体的危害程度,将病原 微生物分为四类,其中一类和二类统称高致病病原微生物。 我院检验科属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不得从事致病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工作,但在临床工作中,必须将强调高致病病原微生物的监测,发现可疑高致病病原微生物,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及时报告。 1、我院潜在的一类和二类病原微生物评估: 炭疽芽孢杆菌、布鲁氏菌、鼻疽伯克菌、结核分枝杆菌、霍乱弧菌、鼠疫 耶尔森菌等。 对上述高致病性生物因子的种类、来源、传染性、传播途径、易感性、潜伏期、剂量-效应(反应)关系、致病性(包括急性与远期效应)、变异性、在环境中的稳定性、与其他生物和环境的交互作用、相关实验数据、流行病学资料、预 防和治疗方案,做全面的了解,引领全科职工共同学习掌握。 2、防控措施: 2.1 立即对可疑高致病病原微生物培养物封存。 2.2 立即分别报告医院感控科、卫生局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3 对实验室进行全面消毒,包括工作台面、地面、仪器表面、空气等。 2.4 接触人员更换个人防护用品,并对用品进行消毒。 2.5 感控科收集病人相关信息资料,对病人实施隔离,协助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