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整理)华为案例分析.

(整理)华为案例分析.

(整理)华为案例分析.
(整理)华为案例分析.

华为公司的案例分析

--全球化视角下中国先进制造模式动态演进研究

中国发展世界级先进制造企业面临两个方面的挑战: 一是拥有世界先进制造技术;二是构建全球先进制造模式。运用实地调研的研究方法, 对华为公司构建面向全球价值网络的先进制造模式动态演进的路径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表明: 华为公司的制造模式经过“以产品开发为龙头” 、“集成产品开发的流程体系”、“价值链的模块化”、“全球价值网络的构建”, 即“点”、“线”、“面”、“网”四个阶段最后形成全球价值网络, 并由此带来华为公司竞争优势的不断增强。在总结华为公司经验的基础上, 提出了中国发展世界级先进制造模式的对策建议。

一、问题的提出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制造业在全球范围内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制造业由垂直分工发展到水平分工, 并过渡到网络分工, 产业链被空前细分。通过这种方式, 世界先进制造企业将网络上各个环节的成本降至最低, 有效构建起了全球价值网络。全球价值网络是一种新型的先进制造模式, 同时也是一种经营策略和资源配置方式。通过构建全球价值网络, 制造企业能够跨越时空界限推动价值的创造、转移和实现, 形成持续的竞争优势, 增强竞争能力。因此, 揭示全球价值网络的形成机制, 研究其动态演进的路径对于提高制造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也是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课题。

20 世纪90 年代, 国外对先进制造模式的研究逐渐过渡到价值网络阶段。Ghoshal & Bartlett 提出要将跨国企业看做一种包含总部和不同国家分支机构的全球网络组织。Bartness & Cerny认为跨国企业要通过营建全球能力网络构筑竞争优势。Moore & Carlos 认为大型制造公司应利用网络伙伴的力量来应对竞争。David 等指出世界先进制造企业正在通过有效地管理和经营网络、积极创造客户价值提升自己的全球竞争能力。Krist ien 等指出大多数跨国制造企业20%~ 50% 的资产都存在于战略联盟之中。Michael 认为价值网络有助于增强跨国先进制造公司的竞争优势。Wall 等明确指出跨国公司正通过构建全球价值网络构筑竞争优势。Noori 对大型跨国制造公司价值网络的构建和网络成员的调整问题进行了研究。

目前, 国内对先进制造模式构建和动态演进的研究仍停留在“点”、“线”、“面”的阶段, 对“ 网”较少涉及。“点”, 即以产品开发为龙头, 如呼江超认为应用先进制造模式加快企业新产品的开发和制造, 是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 邹元超认为今后先进制造模式必须实现零件标准化、部件标准化、产品模块化; 罗璟等认为在先进制造模式下要注重产品核心能力的培育。“线”, 是对先进生产经营和组织管理流程化, 如张曙提出了精简化生产的典型模式——独立制造岛; 李全喜等指出了在先进制造模式下供应链的质量管理的特点和实施方法。“面”, 是从模块化的角度来研究先进制造模式, 如李海舰等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模块化现象, 得出了有益的结论。

综上所述, 多数国外的研究主要关注价值网络对于本国先进制造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实践层面; 国内的研究对于面向全球价值网络的先进制造模式的构建和动态演进的研究较少涉及, 已有的研究也只是局部和简单的生产制造网络。随着由本地制造向全球制造的不断发展, 先进制造企业迫切须要建立适应全球化竞争的先进制造模式。国内对该领域的研究, 尚未见到大批量成熟的研究成果, 特别是面向全球价值网络的先进制造模式的演进路径研究,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更是匮乏。本文采用实地调研的方法, 以华为公司为案例, 重点研究其构建

面向全球价值网络的先进制造模式的动态演进路径, 希望能给中国制造企业发展世界级先进制造模式带来有益的启示。

二、华为构建先进制造模式的动态演进路径

华为构建面向全球价值网络的先进制造模式的路径总体特征表现为: “点”上突破, “线”上蓄势, “面”上扩张, “网”上运营。

1. “点”上突破: 以先进制造技术产品开发为龙头

华为以产品开发为龙头经历了从代理交换机销售的学习型决策逐渐发展到专注高技术龙头产品生产的领先型决策。1987 年, 华为公司成立之初, 当时注册资金2 万元, 只有14 名员工, 主要从事小型程控交换机、火灾警报器、气浮仪的开发生产及有关的工程承包咨询。当时的中国电信设备市场几乎完全被国际跨国公司垄断。在起初的两年时间, 华为主要代销香港的一种HAX 交换机, 靠价格差获利。1992 年, 华为把用代理交换机挣来的全部利润都投入到半机械、半数字的入门级产品——交换机JK1000——的研发上, 销售额首次突破1 亿元。1993 年, 华为推出2 000 门级C& C08 交换机, 1994 年又推出万门级C& C08交换机。而在交换机产品取得优势以后, 华为又将积累的主要资金投入到以SDH 技术为核心的光网络传输产品上。华为自主创新的交换机产品在性能价格比方面也优于国外相应产品, 获得国内用户的广泛好评, 为企业的发展积累了相当的财力、物力和技术创新能力。

2. “线”上蓄势: 集成产品开发流程体系

华为在国内最引以自豪的就是对技术的重视, 华为每年拿出不低于销售收入的10% 进行产品开发。但是, 在研发费用每年翻番增长的同时,研发的效率却逐年下降。1997 年, 华为开始出现“增产不增收”的效益递减现象。在华为研发的CT2( 第二代无绳电话) 、DECT ( 数字增强无绳通信) 等无线产品以及A TM 交换机等尖端技术产品中, 每项投资都是数千万元, 但很多产品在开发之前就已经注定失去了商业价值。同时, 华为开发的产品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极端复杂的大型产品系统, 如C& C08 交换机、GSM、WCDMA 等, 其软件规模均超过千万行代码, 由分布在不同领域里的数千名开发人员历时两到三年方能完成, 如何快速把产品推向市场成为摆在华为面前的重要问题。华为从IBM 公司引进了集成产品开发的流程体系( IPD) , 见图1.

图1 华为集成产品开发流程体系

一个IPD 实际上就是一个小型的独立运作的公司, 不仅有财务指标, 也有成本核算。华为公

司总共有大大小小100 多个产品线。每个大的研发产品线都有一个集成产品研发管理委员会, 它是由总监级或者资深的产品专家组成, 负责对旗下各个产品线的研发活动作关键环节的监控和评估, 以决定是继续还是中止某个产品的研发活动。监控和评估的主要依据就是看这个产品研发成本投入和未来市场效益的比较, 以及技术、资金、人力等方面的可行性。

在充分理解客户需求的情况下, 华为在研发领域广泛推行集成产品开发流程体系, 不仅提高了通讯产品质量, 而且缩短了产品上市时间。IPD 使华为从技术驱动转向了市场驱动, 华为完成了从市场调研、需求分析、预研与立项、系统设计、产品开发、中间实验、制造生产、营销、销售、工程安装、培训与服务到用户信息反馈的完整流程意义上的产品线制造管理。每一条产品线的客户经理必须对自己的产品是否响应市场需求和销售效益负责。根据市场上搜集的客户反馈, 考虑市场空间、客户需求的重要性排序以及哪些需求会对未来的市场和产品竞争力产生重大影响等问题, 在市场人员的参与下, 真正的产品概念得以形成, 同时也使华为的研发向国际先进制造企业看齐。

3. “面”上扩张: 价值链的模块化

调查显示, 华为利用IPD 模式, 构建了完整的企业价值链, 并以市场管理、流程重组、产品管理为基础构建起营销服务模块、生产制造模块、研发模块( 见图2) 。借助模块化, 华为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成本最低的模块制造商, 将附加价值低的模块外包出去, 自身则专注于核心模块, 强化其在核心模块上的控制地位, 使核心模块的附加价值持续获得提升。

图2 华为的模块化运作

(1) 研发模块

从1996 年开始, 华为就与国内著名高校开展合作研发。以CDMA 技术为例, 华为和北京大学一起研究以IS95 为核心的窄带CDMA 技术。虽然当时只是一些实验性技术的研究, 但为华为未来的CDMA 技术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清华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东南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都是华为长期的技术合作伙伴。华为在SDH 光网络技术领域的进步, 也得益于与清华大学无线电系合作所取得的成果。同时, 华为公司为了掌握和使用先进的技术, 减少研发投入和时间, 先后与TI 、摩托罗拉、英特尔、Agere、微软、NEC 等建立联盟关系。

华为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美国达拉斯及硅谷、印度班加罗尔、俄罗斯莫斯科, 以及中国的深圳、上海、北京、南京、西安、杭州、成都和武汉等地设立了研发机构, 通过跨文化团队合作, 实施全球异步研发战略。印度所、南京所、中央软件部和上海研究所等通过CMM5 级国际认证, 表明华为的软件过程管理与质量控制已达到业界先进水平。公司还与全球前50 位电信运营商中的36 家展开技术合作, 建立了近20 个联合创新中心。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 华为仍然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2009 年研发费用达到133.4 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加27.4%。

(2) 生产运营模块

过去, 华为是包揽生产的全过程, 产品价值链是在企业不同车间内部完成。随着企业的发展,华为开始采取比较优势的原则, 将产品价值链的不同功能分解到不同国家的不同企业, 一个产品的生产过程是由多个企业合作完成的, 所参与的企业遍布各地。

1999 年, 经过IBM 专家的论证, 华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于研发和领先市场的优势。在供应链管理的过程中只要牢牢把握住核心竞争力, 其余非核心部分完全可以外包出去, 让专业公司分包。华为对公司的组织机构进行了相应的调整,把原来的生产部、计划部、采购部、进出口部、外协合作部、发货部、仓储部统统合并, 成立“供应链管理部”。供应链管理成为华为公司降低成本、库存, 提高供货质量、供货速度以及工程质量的有效手段。

2000 年, 华为公司通过业务外包, 进一步将非核心业务砍掉。这一次主要涉及公司的生产环节, 包括制造、组装、包装、发货和物流。在深圳市就有大大小小上百家分包商专门为华为服务。这样做不仅发挥了专业分工的优势, 而且降低了成本, 减少了管理难度, 提高了华为供应链的竞争力。现在的华为基本实现了零库存和一周内交货的快速反应能力。由于非核心的产品生产和服务的外包具有成本上的比较优势, 华为公司开始越来越多地在全球范围将零部件和中间产品予以外包, 形成了一个动态的呈蛛网状的全球生产网络。在这种生产组织形式中, 华为公司居于核心的地位, 诸多分包商环绕在其周围, 提供最终产品生产所需零部件或进行某一生产工序的加工。

(3) 营销服务模块

创业初期的华为在市场战略上并不领先竞争对手, 华为决定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营销策略,逐渐拓展到中国香港、非洲、欧洲、美洲。2000 年开始, 通讯市场竞争格局巨变, 国际市场的萎缩直接威胁中国企业对国际市场的拓展。从2005 年开始, 华为把国际化作为战略重点, 以研发、生产制造的全球化为起点, 同时带动自己的海外市场网络和服务网络, 实现全球化运营。公司开始拓展国际市场时, 初期战略“沿用”了华为拓展中国市场的思路, 选择了先期进入发展中国家市场的

策略, 然后从发展中国家市场再走向发达国家市场。在营销手段方面, 主要通过国家外交路线、投放产品广告、参加各种电信专业展览会和电信论坛、与客户进行技术交流甚至邀请客户参观公司等, 增加客户对华为公司的全面了解。这些手段与华为的国内营销拓展方式如出一辙。这种本土化拓展模式的最大优势就是能够很好地实现当地融资以及融合当地的文化, 在最短的时间内创出自己的品牌, 获得国际的认可。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 华为已在全球建

立了四个销售大区, 分别是中国、亚太、美洲、中东非洲四个大区, 并且各片区下还设有代表处。

4. “网”上运营: 以模块化为基础构建全球价值网络

调查显示, 华为以模块化为基础, 密切关注并了解瞬息万变的市场趋势, 积极寻找合作伙伴, 通过缔结利益共同体、大幅让利、产品兼容、资本融合、参股合作等方式与科研机构、跨国公司、供应商、销售商和客户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优势互补,构建全球化价值网络。在日本, 华为选择NEC 帮助自身快速实现了数据通信产品的销售。在北美, 华为与知名品牌3COM 公司合资, 利用其世界级网络营销渠道来销售华为的数据通信产品,大幅度提升产品在北美的销售。同时, 华为和电信运营商结成合作伙伴, 为运营商承担网络运维服务。华为已经为180 家运营商的320 个无线网络、2 20 个固定网络提供优质服务, 逐步实现生产制造和服务领域的融合。与西门子成立了合资公司, 专注于TD- SCDMA 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 共同推动TD- SCDMA 的进一步发展。与摩托罗拉在上海成立了UMTS 联合研发中心, 旨在为全球客户提供功能更强大、全面的UMTS 产品解决方案和高速分组接入方案( HSPA) 。此外, 华为还先后在埃及、俄罗斯及巴西等国建立合资厂;在沙特、伊朗、印度等国, 通过当地合作伙伴, 成功实现了本土化生产。随着海外业务的拓展, 华为服务日益全球化。如今, 华为有112 家服务分支机构遍布全球, 3 大技术支持中心为客户提供24小时不间断服务, 29 所培训中心为客户量身定制培训服务, 更有14 300 名专业人员组成的服务团队为客户进行服务, 其中海外市场员工本地化率高达73% , 保证了服务的优质、高效。通过全球资源共享平台, 可以方便快捷地获取所需的信息和服务。华为拥有一支包括760 多名PMP 项目管理师的精英团队, 致力于为客户提供端到端的服务。

华为构建以利益相关者为主体的全球价值网络。华为与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高等院校、高科技公司、跨国公司、外包商全面合作, 并与中央相关部委及地方政府保持密切的联系, 充分利用企业内外部所有的资源, 构建价值网络, 见图3。

图3 华为构建全球价值网络

三、华为构建世界级先进制造模式对中国制造企业的启示

综上所述, 华为通过“点”、“线”、“面”、“网”四个阶段, 不断优化先进制造模式, 取得了显著的成效。100 多年以前, 美国凭借大规模的工业化流水制造模式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 20 多年前,日本凭借以“丰田模式”为代表的先进制造模式成为新的世界高技术制造中心。21 世纪之初, 美国凭借独特的信息经济模式引发了长期的经济增长。21 世纪, 中国的先进制造企业能否把握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实现适应全球化竞争的先进制造模式的持续创新? 华为不断创新和优化的先进制造模式的经验, 对中国制造企业构建先进制造模式具有重大的启示作用。

1. 先进制造技术是先进制造模式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华为从成立之初就一直重视研发的投入, 在其发展先进制造模式的过程中, 从最初“以产品开发为龙头”到最后构建“面向全球的价值网络”, 在制造模式演进的每一个阶段, 华为始终对先进制造技术进行大规模的研究和开发投入。华为每年都持续不断把销售额的10% 投入研发, 有的年度甚至高于这个比例, 实现从技术跟随到技术引领的飞跃。随着全球产业结构不断向高度化升级,先进制造技术对我国制造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日渐显著。在一些高新技术产业领域, 如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光电子、新能源、纳米等制造业, 先进制造技术已经成为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的关键; 在一些基础行业和装备制造业中, 如钢铁、石化、冶炼等传统基础制造业, 先进制造技术也成为产业调整和升级的巨大动力。因此, 中国制造企业只有具备先进制造技术, 才能在全球化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 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实现又好有快的发展。

2. 先进制造模式是企业构筑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

回顾华为持续构筑竞争优势的发展历程, 华为走向世界级企业的关键就是不断引入先进的制造模式体系。华为最初以产品开发为龙头的“点”型制造模式, 其本质就是以技术推动为核心的制造模式, 所有的产品生产制造都是围绕着产品开发进行。经过向IBM 咨询后形成的以集成产品开发为代表的“线”型先进制造模式就是以客户需求作为制造模式的出发点, 以生产计划为中心, 把有关的产、供、销各个环节的活动有机地联系起来, 形成一个整体, 进行协调, 使它们在生产经营管理中发挥最大的作用, 同时也形成了企业完整的价值链, 最终满足客户的需求。“点”型制造模式向“线”型模式的转变, 也使华为由“职能导向”转变为“流程导向”。随之而来的是产品研发周期的缩短, 市场反应速度的加快, 以及风险的降低。

3. 构建面向全球价值网络的先进制造模式是动态演进的过程

华为通过“点”、“线”、“面”、“网”四个阶段构建全球价值网络。对于更多的中国制造企业, 应该采取适合自己的路径渐进发展。如中国制造企业可以利用产品生产制造环节的优势, 建立支点,通过与跨国公司的合作在全球价值网络中获得立足点, 同时不断增加支点强度, 并将制造能力发挥到最大化, 使“哑铃型”生产制造与“橄榄型”生产制造对接, 融入面向全球价值网络的先进制造模式的演进路径; 中国制造企业可以集成产品开发流程为导向, 由模仿到形

成产品设计能力, 在国内迅速做大做强, 拓展海外市场, 最终构建面向全球价值网络的先进制造模式的演进路径; 中国制造企业可以价值链的模块化为基础, 应用合作研发、跨国并购、上市、参股、重组、外包以及战略联盟等多种模式, 推动中国先进制造企业在全球市场上做大做强, 构建面向全球价值网络的先进制造模式的演进路径。

4. 构建全球价值网络须要强化合作伙伴的全面战略联盟

在中国制造业发展的今天, 单纯依靠一个企业的力量, 或是单纯依靠技术、产品等某项单独的资源, 已经很难保证制造企业赢得竞争的优势。价值网络是一个模式、一种方法, 也是一种思想。它将创造性思维等智力因素融入其中, 从而使各相关要素之间能互补匹配, 形成更加高级有序的整体竞争结构。从华为面向全球价值网络的先进制造模式的过程来看, 全球价值网络是华为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和创新价值不确定性条件下的必然选择。华为把供应商、分包商等各种合作伙伴有效地结合成一体, 建立了一种长期相互信赖的关系, 与所有相关企业实现全面的战略联盟, 保证了全球价值网络的整体竞争力。

(完整版)企业战略管理案例分析――华为公司SWOT矩阵分析

企业战略管理案例分析――华为公司SWOT矩阵分析 一、企业背景: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总部位于中国广东深圳市的生产销售电信设备的员工持股的民营科技公司,于1988年成立于中国深圳。华为的主要营业范围是交换,传输,无线和数据通信类电信产品,在电信领域为世界各地的客户提供网络设备、服务和解决方案。 二、企业优势(S): 华为公司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五点: 1.业务排名:华为累计申请中国专利31869件,PCT国际专利申请8892件,海外专利9279件。已获授权专利17765件,其中海外授权3060件。在LTC/EPC领域,华为基本专利数全球领先。另外,2008年华为首次位居PCT申请量榜首。 2.产品和技术: 华为人最引以为豪的竞争力之一,当属研发,在国内同类厂商中,华为在这方面的实力是公认的首屈一指。 华为能在高端市场上站住脚靠的是自主研发了全球尖端核心技术。华为是“世界少数几家能提供下一代交换系统的厂家”。是中国申请专利最多的企业,3G坐拥数项行业创新。其出品的通讯产品大多是基于自己研发的独立产权产品,能够全面呼应顾客的需求。 3.成本优势: 华为的客户化定制能力这个指标在2007年全球20

个重点国家客户满意度条查结果中超过爱立信。这主要归功于华为庞大的研发队伍。而定制化能力强,首先就是要大量聘用研发人员,研发人员的成本也成为竞争的关键。在中国一个研发工程师的工资是欧洲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而法定工作时间是欧洲工程师的1.5倍,同时中国人勤奋,还经常加班加点。而研发费用的80%以上是人力资源成本,所以,华为投入1块钱研发,相当于欧洲公司投入10块钱,也就是华为的研发成本是欧洲公司的十分之一。 4.立足中国用户,本土化的服务:对于国内,华为立足中国用户,做本土化的服务。中国不仅是全球网络设备需求增长最迅速的地方,同时也在成为全球仅次于北美的网络设备供应基地。针对国际巨头相继涌入中国,企图瓜分这个全球最大的市场,华为利用自己身为本土化企业的天然优势,在符合主流技术标准的基础之上,做针对国内用户特殊业务需求的开发。对于国际业务,华为在全球建立了100多个分支机构,营销及服务网络遍及全球,能够为客户提供快速、优质的服务。目前,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全球100多个国家,以及36个全球前50强的运营商。华为还在海外设立了28个区域培训中心,为当地培养技术人员,并大力推行员工的本地化。 5.研发投入: 2010年后华为加大了研发投入,年度研发费用达到16556百万元,同比增加24.1%。投入51000多名员工(占总数的46%)进行产品与解决方案的研究开发,并在美国、德国、印度及中

华为案例分析

华为案例分析 (1)华为成功的根本原因: 华为之所以能成功在于它的狼性管理文化。 狼性性管理核心:生存第一,永远的危机与斗争意识 规则第一,永远的服从与执行意识 团队第一,永远的合作与大局意识 忠诚第一,永远的牺牲与感恩意识 (2)华为的企业特征 1,华为是一个经济组织。它存在的目的是为了盈利 2,华为也是一个经济法人。它是一个民营企业。 3,华为也是以市场为导向的企业。 (3)华为的目标 短期:圈块肥田,为了企业赢得高利润。我们追求在一定利润率水平上的成长的最大化。我们必须达到和保持高于行业平均的增长速度和行 业中主要竞争对手的增长速度,以增强企业的实力,吸引最优秀的 人才,和实现公司各种经营资源的最佳配置。在电子信息产业中, 要么成为领先者,要么被淘汰,没有第三条路可走。 中期;把自己的主要资源放在市场和研发上。以取得企业高额的利润和庞大的市场。用低价,良好的客户服务和高效的研发快速占领市场。 庞大的营销队伍确立了华为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我们追求在一定 利润率水平上的成长的最大化。我们必须达到和保持高于行业平均 的增长速度和行业中主要竞争对手的增长速度,以增强企业的实力, 吸引最优秀的人才,和实现公司各种经营资源的最佳配置。在电子 信息产业中,要么成为领先者,要么被淘汰,没有第三条路可走。 长期:为了实现企业的财富最大化。华为积极吸收人才,并且对人才进行培训。并且更多的将研发成果表现在工程设计,工程实现发面的技术 进步上。他们不单纯追求规模上的扩展,而是要使自己变得更优秀。 因此,高层领导必须警惕长期高速增长有可能给公司组织造成的紧 张、脆弱和隐藏的缺点,必须对成长进行有效的管理。在促进公司 迅速成为一个大规模企业的同时,必须以更大的管理努力,促使公 司更加灵活和更为有效。始终保持造势与务实的协调发展 (4)华为体现的企业功能 1,推动技术进步。华为从有到无,从小到大,靠的就是技术。华为将自己 46%的人力集中在研发中,成为一个知识密集型企业。华 为作为一个市场的新进入者具有较大的后发优势。他模仿 国外先进技术,并且对其进行改进,增加更多的功能模块。 华为的公司基本法说到:广泛吸收世界电子信息领域的最 新科研成果,虚心向国内外优秀企业学习,独立自主和创 造性地发展自己的核心技术和产品系列,用我们卓越的技 术和产品自立于世界通信列强之林。 2,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华为是随着电信市场的兴起而发展起来 的。他将自己的人力资源主要用在研发和营销上,以低成 本,高质量,大规模迅速占领市场,并且满足了广大人民

华为案例分析资料.doc

华为公司的案例分析 --全球化视角下中国先进制造模式动态演进研究 中国发展世界级先进制造企业面临两个方面的挑战: 一是拥有世界先进制造技术;二是构建全球先进制造模式。运用实地调研的研究方法, 对华为公司构建面向全球价值网络的先进制造模式动态演进的路径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表明: 华为公司的制造模式经过“以产品开发为龙头” 、“集成产品开发的流程体系”、“价值链的模块化”、“全球价值网络的构建”, 即“点”、“线”、“面”、“网”四个阶段最后形成全球价值网络, 并由此带来华为公司竞争优势的不断增强。在总结华为公司经验的基础上, 提出了中国发展世界级先进制造模式的对策建议。 一、问题的提出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制造业在全球范围内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制造业由垂直分工发展到水平分工, 并过渡到网络分工, 产业链被空前细分。通过这种方式, 世界先进制造企业将网络上各个环节的成本降至最低, 有效构建起了全球价值网络。全球价值网络是一种新型的先进制造模式, 同时也是一种经营策略和资源配置方式。通过构建全球价值网络, 制造企业能够跨越时空界限推动价值的创造、转移和实现, 形成持续的竞争优势, 增强竞争能力。因此, 揭示全球价值网络的形成机制, 研究其动态演进的路径对于提高制造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也是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课题。 20 世纪90 年代, 国外对先进制造模式的研究逐渐过渡到价值网络阶段。Ghoshal & Bartlett 提出要将跨国企业看做一种包含总部和不同国家分支机构的全球网络组织。Bartness & Cerny认为跨国企业要通过营建全球能力网络构筑竞争优势。Moore & Carlos 认为大型制造公司应利用网络伙伴的力量来应对竞争。David 等指出世界先进制造企业正在通过有效地管理和经营网络、积极创造客户价值提升自己的全球竞争能力。Krist ien 等指出大多数跨国制造企业20%~ 50% 的资产都存在于战略联盟之中。Michael 认为价值网络有助于增强跨国先进制造公司的竞争优势。Wall 等明确指出跨国公司正通过构建全球价值网络构筑竞争优势。Noori 对大型跨国制造公司价值网络的构建和网络成员的调整问题进行了研究。 目前, 国内对先进制造模式构建和动态演进的研究仍停留在“点”、“线”、“面”的阶段, 对“ 网”较少涉及。“点”, 即以产品开发为龙头, 如呼江超认为应用先进制造模式加快企业新产品的开发和制造, 是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 邹元超认为今后先进制造模式必须实现零件标准化、部件标准化、产品模块化; 罗璟等认为在先进制造模式下要注重产品核心能力的培育。“线”, 是对先进生产经营和组织管理流程化, 如张曙提出了精简化生产的典型模式——独立制造岛; 李全喜等指出了在先进制造模式下供应链的质量管理的特点和实施方法。“面”, 是从模块化的角度来研究先进制造模式, 如李海舰等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模块化现象, 得出了有益的结论。 综上所述, 多数国外的研究主要关注价值网络对于本国先进制造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实践层面; 国内的研究对于面向全球价值网络的先进制造模式的构建和动态演进的研究较少涉及, 已有的研究也只是局部和简单的生产制造网络。随着由本地制造向全球制造的不断发展, 先进制造企业迫切须要建立适应全球化竞争的先进制造模式。国内对该领域的研究, 尚未见到大批量成熟的研究成果, 特别是面向全球价值网络的先进制造模式的演进路径研究,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更是匮乏。本文采用实地调研的方法, 以华为公司为案例, 重点研究其构建

企业战略管理案例分析――华为公司SWOT矩阵分析

企业战略管理案例分析――华为公司S W O T 矩阵分析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企业战略管理案例分析――华为公司S W O T矩阵分析一、企业背景: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总部位于中国广东深圳市的生产销售电信设备的员工持股的民营科技公司,于1988年成立于中国深圳。华为的主要营业范围是交换,传输,无线和数据通信类电信产品,在电信领域为世界各地的客户提供网络设备、服务和解决方案。 二、企业优势(S): 华为公司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五点: 1.业务排名:华为累计申请中国专利31869件,PCT国际专利申请8892件,海外专利9279件。已获授权专利17765件,其中海外授权3060件。在LTC/EPC领域,华为基本专利数全球领先。另外,2008年华为首次位居PCT申请量榜首。 2.产品和技术: 华为人最引以为豪的竞争力之一,当属研发,在国内同类厂商中,华为在这方面的实力是公认的首屈一指。 华为能在高端市场上站住脚靠的是自主研发了全球尖端核心技术。华为是“世界少数几家能提供下一代交换系统的厂家”。是中国申请专利最多的企业,3G坐拥数项行业创新。其出品的通讯产品大多是基于自己研发的独立产权产品,能够全面呼应顾客的需求。 3.成本优势: 华为的客户化定制能力这个指标在2007年全球20个重点国家客户满意度条查结果中超过爱立信。这主要归功于华为庞大的研发队伍。而定制化能力强,首先就是要大量聘用研发人员,研发人员的成本也成为竞争的关键。在中国一个研发工程师的工资是欧洲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而法定工作时间是欧洲工程师的倍,同时中国人勤奋,还经常加班加点。而研发费用的80%以上是人力资源成

股权激励案例分析_基于华为公司_李灵坤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会计类核心期刊 茛 C OMMERCIAL A CCOUNTING 案例分析 □李灵坤 王明国(青岛理工大学山东青岛266520)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812(2015)12-0094-02 股权激励案例分析 ———基于华为公司 着现代企业制度在我国的逐步建立和完善,股权激励成为现代企业管理中一种重要的工具和手段,它最早 出现在西方国家,目的是为了解决股份制公司中产生的委托-代理问题,它的实施对公司业绩的提升起到了很好的拉动作用。股权激励制度已越来越多地受到我国公司股东和管理层的青睐,很多人认为这个在国外大行其道的西方先进管理方式如果移植到我国的企业中来,也同样能激励管理层更好地提升企业业绩,达到股东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一、股权激励制度的产生及其原因 股权激励制度产生于美国,并且经历了一个比较长的时间。1952年,美国菲泽尔公司设计并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个股票期权计划。1956年,美国潘尼苏拉报纸公司第一次推出员工持股计划(ESOP )。股权激励制度产生的原因:(1)代理成本的产生。由于现代公司的股权结构呈分散化发展的态势,很多公司正由少数大股东控股向管理层内部人控制转变,加上公司上市后,中小股东的行为目标与公司的经营目标发生了一定的偏差,习惯于“搭便车”降低自己的监督成本,仅仅关注公司股价的市场表现,导致了管理层大权独揽,缺乏监督和约束,“道德风险”难以控制,经常会有侵害股东利益的行为发生。(2)股权激励可以有效降低代理成本。基于现代公司这种股东与管理层分离的组织形式,不可避免地会导致所有者缺位现象,所有者缺位是绝大多数现代公司组织形式不可避免的矛盾。几乎所有的监督、管理工作都围绕这一矛盾展开,公司的社会化程度越高,矛盾越突出。股票期权的出发点就是希望通过股东和管理层的利益捆绑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个矛盾。 二、股权激励的相关内容 股权激励是一种通过经营者获得公司股权形式,使他们能够以股东的身份参与公司决策、分享利润、承担风险,从而勤勉尽责地为公司的长期发展服务的一种激励方法。换言之,就是指公司允许员工在一定时间内以特定价格购 买一定数量公司股份的股票期权(权利),从而使公司员工与公司利益相关联,激励员工积极性的做法。股权激励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一)业绩股票。指在年初确定一个较为合理的业绩目标,如果激励对象到年末时达到预定的目标,则公司授予其一定数量的股票或提取一定的奖励基金购买公司股票。业绩股票的流通变现通常有时间和数量限制。 (二)股票期权。指公司授予激励对象的一种权利,激励对象可以在规定的时期内以事先确定的价格购买一定数量的本公司流通股票,也可以放弃这种权利。股票期权的行权也有时间和数量限制,且需激励对象自行为行权支出现金,激励对象行权后获得的是虚拟股票。 (三)虚拟股票。指公司授予激励对象一种虚拟的股票,激励对象可以据此享受一定数量的分红权和股价升值收益,但没有所有权,没有表决权,不能转让和出售,在离开公司时自动失效。 (四)股票增值权。指公司授予激励对象的一种权利,如果公司股价上升,激励对象可通过行权获得相应数量的股价升值收益,激励对象不用为行权付出现金,行权后获得现金或等值的公司股票。 (五)限制性股票。指事先授予激励对象一定数量的公司股票,但对股票的来源、抛售等有一些特殊限制,一般只有当激励对象完成特定目标(如扭亏为盈)后,激励对象才可抛售限制性股票并从中获益。 (六)延期支付。指公司为激励对象设计一揽子薪酬收入计划,其中有一部分属于股权激励收入,股权激励收入不在当年发放,而是按公司股票公平市价折算成股票数量,在一定期限后,以公司股票形式或根据届时股票市值以现金方式支付给激励对象。 (七)经营者/员工持股。指让激励对象持有一定数量的本公司股票,这些股票是公司无偿赠与激励对象的、或者是公司补贴激励对象购买的、或者是激励对象自行出资购买的。激励对象在股票升值时可以受益,在股票贬值时受到损失。 (八)管理层/员工收购。指公司管理层或全体员工利用杠杆融资购买本公司的股份,成为公司股东,与其他股东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从而改变公司的股权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实现持股经营。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股权激励制度的产生及其原因,其 次对股权激励的相关内容进行阐述,再次对华为公司进行股权激励的案例分析,最后对本文内容予以总结。关键词: 股权激励虚拟持股股票期权随 94

华为企业文化案例分析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狼性文化案例分析 (一)公司简介 华为于1987年成立于中国深圳,全球第二大通讯设备供应商,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厂商,也是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华为的产品主要涉及通信网络中的交换网络、传输网络、无线及有线固定接入网络和数据通信网络及无线终端产品,为世界各地通信运营商及专业网络拥有者提供硬件设备、软件、服务和解决方案。目前,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140多个国家,服务全球1/3的人口。全球排名前50名的电信运营商中,已有45家使用华为的产品和服务。 (二)企业文化的含义 企业文化主要指一个企业长期形成的并为全体员工认同的价值信念、行为规范以及行为方式。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统一的价值观使企业内成员在判断自己行为时具有统一的标准,并以此来选择自己的行为。企业文化需要经过一个长的时期才能形成。文化的形成与企业的经营有关,也与社会文化背景有关,文化在经营过程中逐渐积累,也可以通过教育、引导和灌输而使之得以传播和深入人心。一个公司的管理决定和影响企业文化,文化也反作用于公司的管理。文化由一种信念转化为一种行为就需要得到全体员工的认可。 (三)华为的“狼性”企业文化 华为非常崇尚“狼”,认为狼是企业学习的榜样,要向狼学习“狼性”,狼性永远不会过时。任正非说:发展中的企业犹如一只饥饿的野狼。狼有最显著的三大特性,一是敏锐的嗅觉,二是不屈不挠、奋不顾身、永不疲倦的进攻精神,三是群体奋斗、团队合作的意识。同样,一个企业要想扩张,要想在危难面前不被击垮,甚至逆势增长也必须具备狼的这三个特性。以下就是华为的狼性文化指导下的见证: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波及全球,中国也没能幸免。或多或少受到了一些影响。2009年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逐渐渗透到包括电信业在内的各个行业。很多企业因此倒闭。而华为却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奇迹。2008年华为的海外收入占总收入的75%,全年合同销售额达233亿美元,总收入增长速度之快让华为自己都难以置信。2009年华为全球销售收入1491亿元RMB(约合218亿美元),同比增长19%。营业利润率14.1%,净利润183亿元RMB,净利润率12.2%。2009年的净利润增幅超过100%。尽管08一年的国际金融危机让整体经济形势更加复杂,但华为的经营性现金流达到217亿元RMB,同比增长237%。能够在恶劣的经济形势下,仍然保有如此规模的现金流,是在令人惊叹。而如此成就的取得与华为以“狼文化”为主的企业文化的引导密不可分。 敏锐的嗅觉在华为表现的是对市场变化作出的快速反应和对危机的特别警觉。《华为的冬天》文章的作者是任正非,他说,冬天一定会来临。但只要我们做好了准备,有了厚实的棉衣,相信再冷的冬天,我们仍然感觉是暖洋洋的!只要大家有危机感,能够提前预防,采取措施,不断完善,相信我们能够走得

华为人力资源激励机制案例分析.doc

华为人力资源激励机制案例分析1 华为人力资源激励机制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分析 (一)企业介绍 1、发展历程: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为)成立于1988年。华为的全资股东是深圳市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华为控股是100%由员工持有的民营企业。通过工会实行员工持股计划,员工持股计划参与人数为65,179人(截止2010年12月31日),全部由公司员工构成。目前,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140多个国家,服务全球1/3的人口。截至2011年6月30日,华为员工人数已超过12万,其中,44%的员工专注于R&D。2011年第一季,华为在全球移动通讯设备市场排名第三。 2、企业发展阶段 1989-1995,草创阶段 1995―1998,基本法阶段 1998-现在,管理细化阶段 3、公司主要高管 董事长:孙亚芳 CEO:任正非

4、企业文化 民族文化、政治文化企业化 双重利益驱动 同甘共苦,荣辱与共:团结协作、集体奋斗是华为企业文化之魂。 (二)人力资源系统 1、华为组织结构 2、华为人员组成。依靠知识并运用知识进行工作的员工都可以称之为知识型员工。 3、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组织基础为人力资源委员会、行政与业务关系分离、懂业务的HR。薪酬体系:HAY项目。任职资格管理体系:任职资格标准、任职资格评估和任职资格应用关键绩效指标体系职位族任职资格资格认证培训与发展业绩考核薪酬结构薪酬管理。任职资格与职位相结合,为员工提供了任职通道。公司任职通道为双向晋升通道。员工培训体系:上岗培训,岗中培训,下岗培训。 二、理论知识介绍 (一)激励的定义 组织通过设计适当的外部奖酬形式和工作环境,以一定的行为规范和惩罚性措施,借助信息沟通,来激发、引导、保持和规划组织成员的应为,以有效的实现组织及其成员个人目标的系统

华为文化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华为企业文化分析 华为的“狼性”企业文化 华为非常崇尚“狼”,认为狼是企业学习的榜样,要向狼学习“狼性”,狼性永远不会过时。任正非说:发展中的企业犹如一只饥饿的野狼。狼有最显著的三大特性,一是敏锐的嗅觉,二是不屈不挠、奋不顾身、永不疲倦的进攻精神,三是群体奋斗的意识。同样,一个企业要想扩张,也必须具备狼的这三个特性。 作为最重要的团队精神之一,华为的“狼性文化”可以用这样的几个词语来概括:学习,创新,获益,团结。用狼性文化来说,学习和创新代表敏锐的嗅觉,获益代表进攻精神,而团结就代表群体奋斗精神。 狼能够在比自己凶猛强壮的动物面前获得最终的胜利,原因只有一个:团结。即使再强大的动物恐怕也很难招架得了一群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的狼群的攻击。所以说,华为团队精神的核心就是互助。 华为打造自己的营销铁军五招 第一招:塑造“狼性”与“做实”企业文化 华为是一个巨大的集体,目前员工8.3万余人,其中研发人员占43%,而且素质非常之高,85%以上都是名牌大学的本科以上毕业生。 21年来,华为取得的业绩是骄人的,在中国企业史上可谓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例子。华为需要依赖一种精神把这样的一个巨大而高素质的团队团结起来,而且使企业充满活力。华为找到的因素就是团队精神——狼性。 华为团队精神的核心就是互助。华为非常崇尚“狼”,而狼有三种特性:其一,有良好的嗅觉;其二,反应敏捷;其三,发现猎物集体攻击。华为认为狼是企业学习的榜样,要向狼学习“狼性”,狼性永远不会过时。 华为的“狼性”不是天生的。现代社会把员工的团队合作精神的问题留给了企业,企业只有解决好了才能获得生存、发展的机会。华为对狼性的执着是外人难以理解的。 华为的管理模式是矩阵式管理模式,矩阵式管理要求企业内部的各个职能部门相互配合,通过互助网络,任何问题都能做出迅速的反应。不然就会暴露出矩阵式管理最大的弱点:多头管理,职责不清。而华为销售人员在相互配合方面效率之高让客户惊叹,让对手心寒,因为华为从签合同到实际供货只要四天的时间。 狼性是华为营销团队的团队精神,这种精神是很抽象的,而且也是很容易扭曲的,这就需要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分析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分析 案例摘要: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总部位于广东省,是致力于向客户提供创新的满足其需求的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为客户创造长期的价值和潜在的增长,属于电信网络解决方案供应商。2011年6月,一则“华为4万员工加薪11%”的消息在网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也让这热门话题再次发酵。人才是二十一世纪最宝贵的资源,面对诸多竞争对手,华为以独特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成为行业内的佼佼者。 “发展中的企业犹如一只饥饿的野狼。狼有最显著的三大特性,一是敏锐的嗅觉,二是不屈不挠、奋不顾身、永不疲倦的进攻精神,三是群体奋斗的意识。同样,一个企业要想扩张,也必须具备狼的这三个特性”,这是华为总裁任正非的公司扩张发展哲学,这个信条一直伴随华为走到现在。 当人们谈到华为时,往往立刻想到华为人恐怖的市场开拓能力、不可思议的高薪、对企业执著的热爱。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理解在背后所引导着这些的华为文化,以及激励着华为人前进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华为的大规模人力资源体系建设,开始于1996年。1996年1月,华为发生了一件被内部人称为“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市场部集体辞职。当时,华为市场部所有正职干部,从市场部总裁到各个区域办事处主任,所有办事处主任以上的干部都要提交两份报告,一份是述职报告,一份为辞职报告,采取竞聘方式进行答辩,公司根据其表现、发展潜力和企业发展需要,批准其中的一份报告。在竞聘考核中,大约30%的干部被替换下来。表面看来,这是华为市场部的一次重大变动,而总裁任正非的真实用意,却更加深远。1995年,随着自主开发的交换机市场地位的提升,华为的年度销售达到了15亿元,标志着华为结束了以代理销售为主要赢利模式的创业期,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创业期涌现的一批个人英雄,随着公司业务的转型,许多已经无法跟上企业快速发展的步伐。企业管理水平低下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成了制约公司继续发展的瓶颈。华为当时所面临的,使整个中国社会的一个普遍问题:官只能越做越大,工资只能越升越高,免掉或降低职位,都意味着彻底的失败。因此,选择什么样的变革模式,尽量减少对人们心理所造成的冲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集体辞职,让大家先全部“归零”,体现了起跑位置的钧等;而竞聘上岗,则体现了竞争机会的均等,这种野火般激烈的方式背后,实际隐含着的是一种“公平”。能不能上,真有能力的人下了还能上,烧不死的鸟就是凤凰!一位降职干部在大会上慷慨陈词:“我的羽毛被烧掉了,但它发出的光芒能照亮后来的人!”何等悲壮激昂的气概。2000年1月,任正非在“集

创新案例分析华为

自主创新案例——华为 在过去的30年时间里,大多数中国民营科技企业总是逃脱不了“各领风骚三五年”的宿命,我们也听到和看到太多关于中国民营企业崛起、衰落、倒闭的悲伤故事。但是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却成功了!华为从2万元起家,用25年时间,从名不见经传的民营科技企业,发展成为世界500强和全球最大的通信设备制造商,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企业发展史上的奇迹! 一.综述 华为成功的秘密就是创新。创新无疑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法宝,同时它也是一条充满了风险和挑战的成长之路。尤其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创新被称为一个企业的生存之本和一个品牌的价值核心。 “不创新才是华为最大的风险”,华为总裁任正非的这句话道出了华为骨子里的创新精神。“回顾华为20多年的发展历程,我们体会到,没有创新,要在高科技行业中生存下去几乎是不可能的。在这个领域,没有喘气的机会,哪怕只落后一点点,就意味着逐渐死亡。”正是这种强烈的紧迫感驱使着华为持续创新。 华为虽然和许多民营企业一样从做“贸易”起步,但是华为没有像其他企业那样,继续沿着“贸易”的路线发展,而是踏踏实实地搞起了自主研发。华为把每年销售收入的10%投入研发,数十年如一日,近10年投入的研发费有1000多亿元人民币,在华为15万名员工中有近一半的人在搞技术研发。为了保持技术领先优势,华为在招揽人才时提供的薪资常常比很多外资企业还高。 华为的创新体现在企业的方方面面,在各个细节之中,但是华为不是为创新而创新,它打造的是一种相机而动、有的放矢的创新力,是以客户需求、市场趋势为导向,紧紧沿着技术市场化路线行进的创新,这是一种可以不断自我完善与超越的创新力,这样的创新能力才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二.自主创新发展之路 1.小灵通与3G 在国际化战略中,华为与大多数科技公司只盯着眼前利益的“技术机会主义”态度不同,华为对技术投资是具有长远战略眼光的。如在“小灵通”火热时期,UT斯达康、中兴等企业因为抓住了机会,赚了不少真金白银。相比之下,华为在“小灵通”上反应迟钝,却把巨资投入到当时还看不到“钱景”的3G技术研发,华为也因此被外界扣上“战略失误”的帽子。在任正非看来,“小灵通”是个落后技术,没有前景,而3G才代表未来主流技术发展趋势。事实证明,任正非的判断是正确的。华为从1996年开始海外布局,在国内市场遭遇3G建设瓶颈的时候,华为在海外市场开始有所斩获,一路走来,华为如今已成为全球主流电信运营商的最佳合作伙伴。

国际市场营销华为案例分析

华为案例分析 国际市场营销华为案例分析 一、华为国际营销战略分析 (一)华为公司简介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总部位于中国广东深圳市的生产销售电信设备的员工持股的民营科技公司,于1988年成立于中国深圳。是电信网络解决方案供应商。华为的主要营业范围是交换,传输,无线和数据通信类电信产品,在电信领域为世界各地的客户提供网络设备、服务和解决方案。 目前,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应用于全球140多个国家,服务全球运营商50强中的45家及全球1/3的人口。 (二)华为公司国际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从华为的产品性质来看,在国际市场上影响最大的应该是政治环境和文化环境。 1、政治环境分析 作为一种跨国界的经济与贸易行为,国际营销脱离不了各国的政治法律环境的制约。世界各国由于不同的政治制度,不同的政治局势,具有不同法律效力的条约,公约及协定等,使得企业在不同的国家开展营销时,面临不同的情况,也使得企业在进行经营决策是缩影考虑的因素差异较大。鉴于此,华为在从事国际营销时,在全面了解各国的政治和法律环境后,采取了以下措施: (1)寻求当地的合作者,利用当地合作者在东道国的关系和影响,增进企业对东道国社会各方面的了解,从而减少政治风险。 (2)政府搭台—跟着外交路线走 (3)借助融资伙伴的力量 2、文化环境分析文化在国际市场营销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文化已渗透于营销活动的各个方面,文化环境正逐渐成为影响国际市场营销的核心因素。华为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跨文化管理: (1)实施本土化策略 (2)文化规避策略 (3)借助第三方文化策略 (三)华为国际化战略的路径选择 华为国际化采取的是务实的“先易后难”的战略。华为的任正非是“学毛标兵”,他的国际化战略是农村包围城市的“海外”翻版。华为的国内市场也是通过先做县城再做城市的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创建起来的。 华为“先易后难”的发展道路具有两层含义:在国内,华为通过先做县城再做城市的农村包围城市的发展道路创建了企业的国内市场;在国外,华为避免与欧美跨国公司争夺欧美市场,迂回侧翼地把非洲和亚洲的一些第三世界国家作为企业国际化的起点。 1996年华为启动了拓展国际市场的漫长之旅,起点就是非洲、中东、亚太、独联体以及拉美等第三世界国家。在经过长达10年的发展中国家市场的磨砺和考验后,华为的产品、技术、团队、服务等已日趋成熟,完全具备了与世界上最发达国家竞争的强大实力。华为才陆续登陆欧洲、日本、美国市场。农村包围城市的“先易后难”的战略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四)华为国际市场营销策略 1、市场细分 华为在进入国际市场时,根据地理状况和经济发展状况,将目标市场分为俄罗斯市场、拉美市场、非洲市场、欧美市场。 2、选择目标市场和市场定位 根据华为对市场的细分,在综合考虑了企业的资源条件、产品市场的性质,选择首先将俄罗斯和拉美作为目标市场,制定一套营销方案,集中力量争取在这些目标市场上占有较高份额。同时,华为的市场定位是“业界最佳设备供应

华为股权激励案例分析

华为股权激励案例分析 (一)案例简介 华为如今已经成为中国民营企业的一面旗帜,其在通信设备行业的地位已令那些曾经不把它放在眼里的跨国公司们颤栗。其实,华为成立至今也不过二十年,成立之初与当时同类的其它公司类似,仅是代理香港的电话交换机,然而与众多代理公司不同的是,它没有满足于代理差价,而是将赚得的钱投入奠定华为行业地位的C&C08机的开发。最后它成功了,然而其成功之路却充满艰辛,蕴含着巨大的风险。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民营企业,仅靠自己前几年的积累要承担巨大的开发投入,还要为吸引和留住开发人才而支付高薪,在很多人看来,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华为成功了。华为的成功不是偶然的,是太多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早期实施的员工持股计划被公认为是华为的成功因素之一。 (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员工持股激励: 第一阶段:(1990-1996)以解决资金困难为主要目的,实行内部集资 1990年华为开始尝试员工持股制度。由贸易公司转型为自主研发企业的华为为解决研发投入大,资金紧张、融资困难问题,开始实行员工持股制。在当时的股权管理过程中,华为将这种方式明确为员工集资行为。参股的价格为每股 10元,以税后利润的15%作为股份分红,向技术、管理骨干配股。这种方式为企业赢得了宝贵的发展资金。 第二阶段:(1997-2001)以激励为主要目的 1997年深圳市颁布了《深圳市国有企业内部员工持股试点暂行规定》,华为参照这个规定进行员工持股制度改制,完成第一次增资。华为当时在册的2432名员工的股份全部转到华为公司工会的名下,占总股份的61.8%。此时随着公司效益的提升和从资金困境中逐步解脱出来,员工持股制度在担负内部融资任务的同时,也演变成了一种重要的激励制度,与工资、年终奖金、安全退休金等一起共同构成了华为的薪酬体系。这次改革后华为员工股的股价改为1元/股。 这段时期华为已进入高速增长时期,为提高对人才的吸引力华为在提高薪酬的同时也加大了员工配股力度。随着每年销售额的增长,员工股的回报率常常能达到70%以上。华为的员工还可以通过向公司设立的内部员工银行贷款来购买股票,以解决新员工没有足够的购股资金的问题。这段时期华为的高新及员工持股激励政策形成了强大的人才磁场,使华为聚集了大批行业优秀青年人才。 第三阶段:(2001年至今)以员工持股激励规范化为目标 2001年,华为聘请国际著名咨询公司,开始对其股权制度进行调整变革。将内部员工更名为“虚拟受限股”改制后,员工不再配发一元一股的原始股票,而是以公司年末净资产折算价值的期权。老员工的股票按01年末公司净资产折算,每股价格增值到2.64元/股。员工离开公司时必须按上年股价将股权转让给公司。此外随着公司规模的增大,华为在新期权的配发上放慢了脚步,股权倾斜向少数核心员工及优秀新员工,对于大多数普通员工的中长期激励,采取以原有股票的分红权为主,减少新增配股的方式。这种转变标志着华为随着企业规模的增大和员工人数的增多,已经从普惠激励转变为激励原则。 华为的技术有限公司的员工持股计划经历了自由产生到逐步规范化的演进 过程。 (三)华为员工持股计划成功原因 首先,是任正非的诚信。这一激励手段确实能够起到激励和保留员工的作用,但同

华为企业文化案例分析

华为企业文化案例分析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狼性文化案例分析 (一)公司简介 华为于1987年成立于中国深圳,全球第二大通讯设备供应商,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厂商,也是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华为的产品主要涉及通信网络中的交换网络、传输网络、无线及有线固定接入网络和数据通信网络及无线终端产品,为世界各地通信运营商及专业网络拥有者提供硬件设备、软件、服务和解决方案。目前,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140多个国家,服务全球1/3的人口。全球排名前50名的电信运营商中,已有45家使用华为的产品和服务。 (二)企业文化的含义 企业文化主要指一个企业长期形成的并为全体员工认同的价值信念、行为规范以及行为方式。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统一的价值观使企业内成员在判断自己行为时具有统一的标准,并以此来选择自己的行为。企业文化需要经过一个长的时期才能形成。文化的形成与企业的经营有关,也与社会文化背景有关,文化在经营过程中逐渐积累,也可以通过教育、引导和灌输而使之得以传播和深入人心。一个公司的管理决定和影响企业文化,文化也反作用于公司的管理。文化由一种信念转化为一种行为就需要得到全体员工

如此成就的取得与华为以“狼文化”为主的企业文化的引导密不可分。 敏锐的嗅觉在华为表现的是对市场变化作出的快速反应和对危机的特别警觉。《华为的冬天》文章的作者是任正非,他说,冬天一定会来临。但只要我们做好了准备,有了厚实的棉衣,相信再冷的冬天,我们仍然感觉是暖洋洋的!只要大家有危机感,能够提前预防,采取措施,不断完善,相信我们能够走得更加远,做得更加好。从中可见,华为的迅速发展,这与华为人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和对市场的敏锐有着重要的关系。而且华为在任正非每隔三五年就阶段性地宣布冬天到来的警示中,频频取得接近50%的业绩增长,实力不断地增强,大大地超越同行业企业的增长速度。 勇往直前,永不疲倦是华为人的奋斗精神。任正非把国家的民族文化、政治文化融入到企业文化当中,把实现先辈的繁荣梦想,民族的振兴希望,时代的革新精神,作为华为人义不容辞的责任,铸造华为人的品格。从而使得员工有着乐于奉献的精神,并为着国家,企业的目标长期规划而不断努力着。这样,就把远大的追求与员工的切身利益有机地结合,把“造势与做实”紧密地结合。从根本上提高了员工们的积极性和效率,这对企业发展无疑是有利的。在这种大氛围下,

最新 战略选择案例——华为公司

战略选择案例分析 ——以华为公司为例 课程: 班级: 学号: 姓名:

目录 引言 (2) 一、华为公司概况 (2) 华为公司介绍 (2) 二、华为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3) (一)宏观环境分析(PEST分析) (3) (二)华为公司外部机遇与威胁 (4) 三、华为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5) (一)华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5) (二)华为公司的内部优势与劣势 (5) 四、华为公司发展战略选择与制定 (6) (一)华为公司发展战略选定 (6) (二)核心技术战略 (7) (三)市场主导战略 (7) (四)国际化战略 (7) (五)全员持股战略 (7) 五、华为公司发展战略效果分析 (8) (一)华为公司近财物状况 (8) (二)华为公司市场占有率 (8) 六、华为公司发展战略改进建议 (8) (一)高层人才战略建议 (8) (二)与中兴合作建议 (8) (三)人性化管理建议 (9) 七、总结 (9)

引言 企业发展战略是企业战略的种类之一,是对企业发展的谋略,是对企业发展中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计谋。在市场竞争日益剧烈的今天,企业的发展成为了越来越多企业家思考的问题。本文所要研究的问题是在对华为所在环境,行业,市场等各方面的分析,研究华为的企业发展战略及其在发展中所面临的困难,对其所选择的发展战略进行评价,同时说明企业制定与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战略对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进行发展战略的定制都是非常必要的。 一、华为公司概况 华为公司介绍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总部位于中国广东省深圳市的生产销售电信设备的员工 持股的民营科技公司,于1987年创建于中国深圳,是全球最大的电信网络解决方案提供商,全球第二大电信基站设备供应商。华为的主要营业范围是交换,传输,无线和数据通信类电信产品,在电信领域为世界各地的客户提供网络设备、服务和解决方案。在2013年公布的2013年中国民营500强企业榜单中,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名列第一。同时华为也是世界500强中唯一一家没有上市的公司,也是全球第六大手机厂商。 华为在全球建立了8个地区部、55个代表处及技术服务中心,销售及服务网络遍及全球,服务270多个运营商,产品已经进入德国、法国、西班牙、巴西、英国、美国、日本、埃及、新加坡、韩国等70多个国家。据Dittbemer统计,华为NGN(Next Generation Network,新一代网络)系统全球市场占有率18%,全球排名第一,交换接入设备全球出货量连续3年局第一;据Gartner统计,华为DSL(Digital Subscriber Line,数字用户线)出货量全球排名第二;据RHK统计,华为光网络市场份额全球排名第二;华为是全球少数实现3GWCDMA商用的厂商,已全面掌握WCDMA核心技术,并率先在阿联酋、香港、毛里求斯等地区获得成功商用,跻身WCDMA第一阵营,成为全球少数提供全套商用系统的厂商之一。 华为在集成产品开发(IPD)、集成供应链(ISC)、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质量控制等诸多方面,与Hay Group、PWC、FHG等公司展开了深入合作。经过多年的管理改进与变革,以及以客户需求驱动的开发流程和供应链流程的实施,华为具备了符合客户利益差异化竞争优势,进一步巩固了在业界的核心竞争力。

华为人力资源激励机制案例分析

华为人力资源激励机制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分析 (一)企业介绍 1、发展历程: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为)成立于1988年。华为的全资股东是深圳市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华为控股是100%由员工持有的民营企业。通过工会实行员工持股计划,员工持股计划参与人数为65,179人(截止2010年12月31日),全部由公司员工构成。目前,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140多个国家,服务全球1/3的人口。截至2011年6月30日,华为员工人数已超过12万,其中,44%的员工专注于R&D。2011年第一季,华为在全球移动通讯设备市场排名第三。 2、企业发展阶段 1989-1995,草创阶段 1995―1998,基本法阶段 1998-现在,管理细化阶段 3、公司主要高管 董事长:孙亚芳 CEO:任正非 4、企业文化 民族文化、政治文化企业化

双重利益驱动 同甘共苦,荣辱与共:团结协作、集体奋斗是华为企业文化之魂。 (二)人力资源系统 1、华为组织结构 2、华为人员组成。依靠知识并运用知识进行工作的员工都可以称之为知识型员工。 3、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组织基础为人力资源委员会、行政与业务关系分离、懂业务的HR。薪酬体系:HAY项目。任职资格管理体系:任职资格标准、任职资格评估和任职资格应用关键绩效指标体系职位族任职资格资格认证培训与发展业绩考核薪酬结构薪酬管理。任职资格与职位相结合,为员工提供了任职通道。公司任职通道为双向晋升通道。员工培训体系:上岗培训,岗中培训,下岗培训。 二、理论知识介绍 (一)激励的定义 组织通过设计适当的外部奖酬形式和工作环境,以一定的行为规范和惩罚性措施,借助信息沟通,来激发、引导、保持和规划组织成员的应为,以有效的实现组织及其成员个人目标的系统活动。 (二)经典激励理论 依据内容不同,可以分为内容型、过程型、状态型、综合

企业战略管理大作业华为公司战略分析报告修订稿

企业战略管理大作业华为公司战略分析报告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XXXX大学 战略管理结课案例作业 作业题目:华为战略管理案例分析 所在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班级: 小组成员: 成员分工: 1、PPT设计制作和资料收集,; 2、公司简述,; 3、外部环境分析,; 4、内部环境分析,; 5、SWOT分析,; 6、战略选择与制定,; 7、战略实施方案,; 6、战略评估与控制,。 任课教师: 作业提交日期: 201X年2月18日

1.公司情况介绍 华为是全球领先的电信解决方案供应商。基于客户需求持续创新,在电信基础网络、业务与软件、专业服务和终端等四大领域都确立了端到端的领先地位。凭借在固定网络、移动网络和IP数据通信领域的综合优势,华为已成为全IP融合时代的领导者。目前,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全球100多个国家,服务全球运营商50强中的45家及全球1/3的人口。 1.1公司发展历程 2009年 无线接入市场份额跻身全球第二。 成功交付全球首个LTE/EPC商用网络,获得的LTE商用合同数居全球首 位。 率先发布从路由器到传输系统的端到端100G解决方案。 获得IEEE标准组织2009年度杰出公司贡献奖。 获英国《金融时报》颁发的“业务新锐奖”,并入选美国Fast Company杂志评选的最具创新力公司前五强。 主要产品都实现资源消耗同比降低20%以上,在全球部署了3000多个新能源供电解决方案站点。 2008年 被商业周刊评为全球十大最有影响力的公司。 根据Informa的咨询报告,华为在移动设备市场领域排名全球第三。 首次在北美大规模商用UMTS/HSPA网络,为加拿大运营商Telus和Bell建设下一代无线网络。

华为的狼性文化 案例分析

华为的狼性文化(案例分析) 一、新狼——概述 (一)团队介绍 ●队名:新狼 ●口号:狼来啦 ●Log o: ●团队精神核心: 不是王者,胜似王者。狼从来不崇尚孤胆英雄,不张扬做事,在纷繁中保持镇静,将伙伴凝结成最强悍的力量。新狼,新生的力量! ●团队精神诠释: 谨慎、低调、自知、团结、真诚、专情一直是狼图腾得以薪火相传的精神支柱,是狼族得以巩固自身地位的必要武器。 勇猛,狼不是森林之王,但狼的霸气与勇猛是其他动物可望不可即的,而新生的狼更代表了一种年轻与无敌; 团结,狼从来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狼是世界上将团队精神阐释得最极致的动物,狼从来不崇尚孤胆英雄,新狼团队将演绎一场狼的团队精神真人版; 真诚,狼与狐不同,狼是世界上最表里如一的动物,狡猾不是它们利用的伎俩,让敌人知道自己的刚猛是狼真诚的品质,新狼秉承始终如一,透明公正,怀揣一颗炙热的心。谨慎,狼是理智的,聪明的,新狼的团队合作,是鲜活想法与智慧的碰撞,加上理智的浇灌,凝结出最耀眼闪亮的结晶。

专情,狼的温情留给自己最亲近的人,新狼团队,不仅仅是一个为理想而勇往直前的战队,更是一个感受集体温暖的大家庭! (二)新狼团队对企业文化的理解 一个企业,很多因素可以促成成功,有些因素带有偶然和幸运的色彩,有些因素只能是短期因素而不能持久。但无论是如何成功的,企业都会面临一个无法摆脱的问题:如何保持并持续成功?如何在外部快速变化和内部不断变革的环境中维系企业健康持续的生命?面对同样的课题,不同的企业选择了不同的解决路径——战略重组、经营转型、组织变革、领导更换、人力资源开发、流程再造、质量管理……,但是,当我们在走上路径的时候,总是感到有一种无形的东西在牵引我们,直接影响我们的变革效率。这个无形的但却是坚实的组织力量就是企业文化,也就是我们说的“势”。正如文化管理学者奎因所说“流程再造、TQM、缩减编制在很多组织中失败的原因是组织仍保留着原来的文化,只是改变了技术或者程序,而没有在组织的发展方向、价值观和文化方面做根本性的改变”。 那么,什么是所谓的“企业文化”?对于企业这种以利润为最终目标的组织来说,它的文化就是经营者为了实现其经营意志着力塑造并在经营活动中体现的企业本质特征。企业文化包含五个要素:一是地域文化。不同的地方有可能产生不同的企业文化,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二是价值观,这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三是英雄人物,即企业的灵魂人物,“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什么样的领导就可能带出什么样的一帮下属。四是习俗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