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教师应该怎样做才算尊重学生呢

教师应该怎样做才算尊重学生呢

教师应该怎样做才算尊重学生呢
教师应该怎样做才算尊重学生呢

教师应该怎样做才算尊重学生呢?教师尊重学生最起码应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尊重学生的人格。人格尊严对一个人是非常重要的。作为教师,不仅不能认为学生是小孩子而忽视了他们的人格尊严,而且应该在处理学生问题时要时刻顾及学生的人格尊严。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用四块糖果教育、感化了一个顽皮的学生;魏书生从不叫有错的学生在众目睽睽之下灰溜溜地挨训,不让孩子声泪俱下地读检讨.

2、尊重学生的权利。素质教育要求我们不仅要关心学生的认知发展,更要关注学生生命的质量;要把学生视为鲜活的“生命体”,而非简单的“认知体”。要做到关爱生命、以人为本、着眼发展,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就必须把学习主体、学习主人应该拥有的权利还给学生们。也就是说,教育者要做到目中有人,以人为本。如果我们连学生最基本的权利都不尊重,发展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就会成为一句空话。所以,我们只有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的权利,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得到发展。

3、尊重学生的兴趣。我们教师在千方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应该尊重学生的兴趣。我们对学生各人的兴趣应该尊重,并表现出对学生兴趣的重视,给予他们适当的指导和帮助,鼓励他们在自己兴趣领域里勇敢探索。我们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时,学生会认为自己的兴趣得到老师的尊重和鼓励,他们也会从内心感激老师,认为老师是真正可亲可敬之人。在期末阶段我们进行的班歌比赛中,学生的歌艺得到了肯定。主要的原因就是在选择歌曲的时候我完全尊重了学生的选择,只是对内容做了简单的把关。是他们喜欢的,所以学得起劲,唱得尽兴。而且从心理感谢老师对他们的这、支持。所以,尊重学生的兴趣,对发展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是大有帮助的。

作为一名教师,要关心爱护学生,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了解和信任学生。学生是有思想、有感情、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从表面上看,学生之间似乎差别不大,但实际上,每名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与众不同的一面。如果教师不了解和信任学生,就不可能有对学生真正的爱,也谈不上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2。做学生的良师益友。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往往会把自己的苦恼、心事和秘密隐藏起来,不愿意对家长或老师说,只是遇到自己无法解释和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才找人诉说、请教和指点。因此,一位好的教师应当主动与学生做知心朋友,倾听他们的心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包括内心世界的苦恼与忧愁。这样,教师才会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学生。

3.爱护每一名学生。教师教书育人,是为了学生的未来。作为教师,应该关心爱护每一名学生,从心里充满对每一名学生的爱。尽管有

的学生有毛病甚至有越轨行为,尽管他可能给教师带来很多不愉快的事情,但教师对学生的爱要始终如一。

4.对学生严慈相济。教师对学生的爱,要与“严”紧密结合在一起。要严得合理,严得适当,不迁就学生,不放任学生,也不溺爱学生。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不犯些错误。既然学生犯错误难免,那么犯了错误应该给他们改错的机会。如果使学生当众出丑,时时会被人揭伤疤,他将无法在这个集体中抬起头来;要么产生自卑的思想和行为;要么将来走上危害社会的道路。这样的结果无论对学生的成长,家庭的稳定还是社会的发展都很不利。因此,作为教师应该学会宽容,讲究技巧。宽容是一种心胸,一种艺术,宽容更是一种智慧,宽容能挽救一个灵魂。对于犯错的学生,只有帮助他们认识到错误,并且改正了错误,才算是真正的宽容。

学会赞赏学生是人文精神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渗透,体现了学生和老师人格尊严上的平等。它倡导个性解放,要求老师应看到人性的美好,看到每个学生都有追求进步、积极向上的倾向,都有聪明、好学、向善的一面。同时,必须以平常心去看待他们的每一个长处,肯定他们的每一次进步,自然而然就会善于发现学生的每个闪光点,欣赏他们的价值,从而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而对待学生的失败和错误,不能采取责骂、惩罚的态度,而要能以一种广阔的胸襟给予谅解宽容和鼓励,并为他们指出一条解决问题、改正错误的途径。学生长期生活在和谐、温暖、相互信任、相互赞美的氛围中,就能养成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就能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学习新知识、探索新方法、研究新问题。这样,不仅能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而且使学生的人生旅途充满着欢声笑语,充满着决心和信心。那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渗透这育人理念?在此谈谈我的拙见。

一、赞美学生的特长

抓学生的特长去赞美,学生会感到一种满足,会全面地审视自己,会意识到自己也有所不足,同时,也能接受别人的意见,产生逐渐完善自己的愿望。我班有个姓祖的学生,他特别好动没一点组织纪律性但好表现,我抓住这一点,有一次全校老师听课让他回答一个简单的问题,表扬了他一番在全校老师面前给了他一个面字,果然,这孩子有所转变,上课认真多了!还有一位学生,他不爱学习,就爱玩游戏。有一次上语文课,孩子们都在认真地描绘春雨的色彩。我在巡回指导时,发现这个孩子“一反常态”,既没有吵闹,也没有去影响别人,而是埋头画画,一脸的专注。于是,我走近一看,呀!他画得很特别:雨是五颜六色的,落在屋顶和地面上,还溅出了水花。大地也是五颜绿色的,花儿开了,草儿绿了,小河里的水清清的。他的画画得可真漂亮。于是,我俯下身,亲切地问:“为什么你把雨画成五颜六色的呢?”他愣了一下,有些惊讶地看着我,然后紧张地说:“没什么。”接着,又埋头画起来。我有些失望,心想,可能平时对他太严厉了,所以他才不敢对我说心里话吧。于是,我摸摸他的脑袋,微笑着看着他,很友好、很肯定地说:“我觉得你画得很好呢!与众不同!”他手中的笔停了一下,偷偷看了我一眼。我又接着说:“其他同学都用蓝色来画雨,你就能用各种颜色来画。能不能告诉我你的想法呢?老师很想知道这么棒的想法是怎么产生的。”听了我的话,孩子抬起头看着我。我对他微笑,用期盼的眼神看着他。他犹豫了一下,

又看了我一眼,然后小声地说:“我很喜欢下雨,觉得雨的声音很好听。可是,雨是透明的,一点也不好看。要是雨也能有各种颜色,我就会更喜欢雨了,所以我把雨画成五颜六色了。”“真是个了不起的想法!太棒了!”我特意提高音量赞叹道。接着,我把他的画拿到前面展示给同学们看,并赞扬了他的想法。当同学们也对此发出赞叹,并将惊讶的目光投向他时,我发现他眼中闪出从未有过的光芒!我想,打铁要趁热。于是,孩子们继续作画时,我又走到他身边,俯下身,轻轻地说:“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画又画得那么好,如果学习上态度再认真些,那你肯定会赶上班中的优秀生。”他不好意思地点了点头。事后,我欣喜地发现,我讲课时,他听得很认真,还积极开动脑筋,大胆举手发言。不管他回答得是否完整,我都会面带微笑,耐心地倾听,对满意之处,表示赞赏,对有错误的地方,及时加以引导。从此,课堂上,时常能看到他开心的笑脸。

特长是孩子们的闪光点。我们教师要善于捕捉孩子的闪光点,及时地赞美,树立他们的信心,从而发挥其内在的潜能。

二、赞美学生的生活琐事

一位哲人说过:“只有真实的赞美才能最打动人的心灵”。教师对学生的赞美要从学生的生活琐事入手,实事求是,不要单纯地对孩子说:“你真棒!”、“你真聪明”、“你是个好学生”之类的话,因为这会让孩子觉得他各方面都做得很好了,而这是很不现实的。赞美是为了增强孩子良好的行为。良好的行为来源于生活,所以你必须特别强调那些使你满意的具体生活琐事,你的赞美越具体,孩子对哪些是好的行为就越清楚,遵守这些行为的可能性就越大。我班一位学生知道放学后,把饮水机关了。老师发现后,要及时表扬:“XXX学生懂得节约用电,真是个有责任心的好干部。”又如在分发牛奶的过程中,对守秩序、谦让、主动倒牛奶包装袋的学生,同样要及时给予表扬:“你们真是一个个文明小天使,不仅懂得分发牛奶要按秩序排队,还知道谦让,并把吃剩的牛奶包装袋去倒了,真让老师感动。”说完摸摸学生们的头或拍拍他们的肩膀表示欣赏。这样的赞美有着自然、真切与和谐之美,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亲和力,会让学生体验到美就在身边,进而激发良好的道德动机,支配道德行为,从小点燃起他们正确的人生观的火花。孩子生活中每一个微小的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赞美。比如孩子今天书包整理得很好,教室打扫得非常干净,能帮小朋友解决困难……我都会立即表扬,肯定进步。这样会让孩子们认为老师时时刻刻都在关注着他。如果孩子认识到只有他表现得很好,才能得到老师对他的注意,他们就会尽量表现得更好,以得到老师的赞美。请不要吝啬赞美,因为赞美是春风,它使人温馨和感激;请不要小看赞美,因为赞美是火种,它可以点燃心中的憧憬与希望。作为—名教师,如能时时以饱满的精神、欣赏的眼光、鼓励的话语对待学生,必能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最后,由衷地希望我们的学生能在赞美中健康成长!

教师应平等对待每个学生

教师应平等对待每个学生 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有的,我们就应该承认和尊重学生的差异,。这种差异要求教师针对不同学生,创造适合每个孩子全面发展的教育,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实施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取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品尝成功的喜悦,只有这样才能使学习困生不被老师遗忘,树立学习自信心,也才能让优生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培养出更多有创新水平的尖子生,让每个学生都取得更大的进步。 现代教育要求教师尊重学生,只有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信任学生,教师才可能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聆听学生的心声,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才能与学生实行心灵的沟通,最终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教师的一举一动,影响着每一个学生,为人师表。学生需要老师的尊重,教育如果能顺应或激发学生的这种需要,就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使他们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得到最好的发展,教育就能取得成功的效果。 作为一名教育者,需要有爱心,爱每个学生,因为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老师的那份宽广而深厚的爱,平等的对待每个孩子,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学生,虽然他们存有差异,但他们有不同的优点,渴望老师象伯乐一样去发现他们的优点,得到老师的鼓励和赞扬,得到老师得到肯定与信任,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快乐的成长。 总来说之,我们必须要尊重学生。不讽刺挖苦学生,不歧视学生,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要关心他们,时刻想着他们,同情他们的痛苦和不幸,关心他们的生活冷暖和学习进步,关心他们各方面发展和做人的好坏。维护他们的合法利益,平等公正地对待他们,与他们保持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这是教师的天职。 教育是一种师生的双边活动,他理应建立在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平等、信任的基础上的活动。作为这项活动的组织者和引领者的人民教师,更理应尊重学生的人格,理解信任学生。注重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注重每个学生的德智体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注重对学生个体的理解、尊重和关爱,培养适合社会进步的全面发展的人,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更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取向。 老师们,让我们微笑着面对每一个孩子,奉献我们的爱心,细心呵护每个孩子的心灵,尊重他们,学会赏识他们,让他们象春天绽放的花朵健康快乐地成长。为了每个学生的明天,奉献我们的青春与热血。

浅谈教师如何尊重学生人格

浅谈教师如何尊重学生人格 教育是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学双边活动是决定课程改革预期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因素,因此,教师要真正落实教学中对话与交往的教学本质观,必须要彻底摈弃过去的“我教你学”的传统教育观。 新教学观认为:教学是师生交往中获得发展的过程。教学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的特殊交往,是拥有教学理论素养的教师与学生交往的文化。在教学中师生以语言为媒介进行交流与沟通,交往就意味着对话和参与,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充实在师生之间的一种精神氛围,在平等的对话氛围中,教师将学生带入对真理日益深刻的理解和知识的无限的渴求之中。 《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要求:“教师应当尊重学生人格,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一个学习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新教学观还认为:教学中师生双方的交互主体性,即师生在人格、价值、尊严上完全平等,在教学中结成互为主体的关系,没有人可以凌驾于他人之上,教师只是“平等中的首席”是学生发展的引导者与促进者。新的教学本质观力图在实践中建构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但是在目前的教育和教学中,传统的教学观还十分顽固地占领着部分教师的头脑,在教学的实际操作中,部份教师仍然充当的是“警察”和“判官”的角色,这样就制约了新课程标准的落实。

在教育观念大变革的时代,各种教育观点应运而生,因此,只有全面把握中国教育和历史的现状,实事求是的分析、制肘中国基础教育的困难,用科学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来看待每一种教育现象,才能合符中国教育的实际。 新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教学中教师要营造一种师生互动,学习的自由氛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如果我们仍然坚持那些建立在师道尊严等级观念基础上的清规戒律,学生在课堂上正襟危坐,连话也不敢说,或以分数、标准答案的无形绳索、捆绑学生,学生的智慧发展就完全成为纸上谈兵了。 只要有助于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教师在课堂上应该给学生“一路绿灯”。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他们创造一个自主发展的时空,使其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因此,要全面落实新课程标准,首先要尊重学生人格尊严,因而教师必须转变角色,按照新课程标准的核心,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真正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要做到这点,教师必须实现三个转变: (一)教师由道德的传播者向道德发展的向导的角色转变。

教师应该怎样去尊重学生

教师应该怎样去尊重学生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我们的基本原则永远是尽量多的要求一个人,也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爱默森也曾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人是一切活动和一切关系的主体,教育亦然。尊重的教育首先就是尊重教育活动过程中的人,尊重生命,尊重人的需求,尊重人的精神世界,尊重人的个性。 在学校教育工作中,教师是施教者,学生是受教者,虽然二者的角色不同,但师生的目标一致,彼此应相互尊重。而且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是表率,教师首先应该尊重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亲近教师,主动接受教师的教育,真正尊重教师。尊重受教育者,就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要对学生有正确的认识。学生尽管是儿童,知识不足,阅历不深,但他们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经历。他们对自己所接触的客观事物有自己的认识和看法,有些看法不仅正确,而且会给教师带来一定的启发。教师不应该认为学生处处都不如自己,一无是处,而应虚心向学生学习,经常征求学生意见,采纳学生有益的建议,欢迎学生批评自己。这些都是尊重学生的表现。学生体会到教师这样尊重他,也会更加信任教师、尊重教师。一位老师在教《狼和小羊》一课时,温和地问:“结果怎么样了呢?”一个学生抢先说:“正在这危急时刻,从远处走来一个猎人,一枪把狼打死了。”老师的微笑消失了。又一个学生说:“狼向前扑的时候,用力过猛,碰在石头上撞死了”。老师的脸涨红了。还有一个学生说:“狼向扑的时候,掉在它前面的陷阱里,摔死了。”这位老师变得不安和烦躁了。很显然,这些学生的答案与老师的教学设计不相符合,因为这篇文章最后写道:“狼龇着牙,向小羊

扑去。”其实还有很多学生要求发言,但老师再没有给学生机会,只是告诉学生:“小羊被狼吃掉了,这是唯一的结果。”对于老师的这个结论,多数学生不同意,有的还反驳:“不,小羊么哦有死,书上没有写小羊死。”但老师最终还是以小羊被吃掉作结。在这里,我们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老师对文章的理解和孩子的理解不一致,对文章思想感情的体会也不尽相同(老师是成年人,经验丰富,理解多是理智的思考;学生是儿童,富于幻想,理解偏重于感情的好恶。)显然,这位老师在这个教学环节上处理的有失偏颇,对学生的理解尊重不够。学生千方百计的让小羊活下来,这样的结果无损于《狼和小羊》这则寓言的主旨,所以老师应该同意学生的理解,支持学生的理解,不必坚持己见,否定学生。尊重学生的理解,让小羊活下去,也顺应了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特点,充分显示了学生同情、爱护、保护弱小事物的美好情感。如果硬要小学生接受“小羊被狼吃了”的结论,他们一定会伤心的。 (2)尊重学生的权利。学生是现实社会的成员之一,是处于迅速发展时期的人,是受教育的对象。1989年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就是要求全社会必须尊重青少年的合法权利,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四项基本原则,即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的原则;无歧视原则。尊重儿童,就必须尊重儿童的生存的权利、受教育的权利、受尊重的权利、安全的权利等。现在,有的教师惩罚学生的手段就是将学生赶出教室,严格的说起来这就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还有的教师,谩骂、侮辱学生,这些都是侵犯学生权利的做法。请看以下课例:上课铃声响过很久了,科任老师还在喋喋不休地训导学生,正课却一直没有开始。十几分钟后,有同学终于忍不住小声问了句:“老师,还上课吗?”这种利用课前几分钟处理班里的事情或者批评某些同学的场景,在中小学的课堂上是司空见惯的,很多如此行事的老师还

以爱为前提,尊重学生教育叙事

以爱为前提,尊重学生 ----教育叙事 三堡寄宿制小学蔡晓玲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学校管理、学风、教师的素质,教师的工作方法及态度等对育人的质量都有直接的影响,我们要用爱心去爱护他们、关心他们,教师与学生是一对互相依赖的生命,是一对共同生成的伙伴,我们只有通过读书,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才能拥有源源不断的“活水”,给自己和学生的双重成长以坚实自己的保证。 作为一名老师,对待自己的工作,对待自己的学生必须以爱为前提。而且爱也是相互的。只有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她)的爱,学生才会产生一种对老师的信任感和依赖感,才会朝着老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而如何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爱呢?第一重要的是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做他们的知心朋友。 班中有一位多动的孩子,课上总会突然的发出一个奇怪的响声,课上也有时会突然走到某某的身旁"偷"喝他的一口饮料或忽然地推谁 一下.对于他,我是伤透了脑筋,他总会弄出点意外的事让我难以应对. 而在当今的时代,对孩子的教育重在引导,一味的批评打击只会让他变得更顽劣。要缩小孩子之间得差距,我认为要多与学生进行交流。 他的课堂作业已经连续三天没有完成了,下课一让他补作业,他就借口说上厕所,然后就一去不返.把他叫到楼上来,他趁我不注意就溜. 我知道对于他不能再纵容下去,可如何让他改变呢?今天的大课间,我 把他叫到身边:"这几天你为什么课上不爱写作业呢?"他腆着个小肚子撅着个小嘴拉拉着脸默不作声."别的同学都写完了,你看后面的一大 摞子作业本,唯独缺少你一个,你想搞特殊化吗?你不想好好学了吗?"

我话音一落,他竟然"噗嗤"的笑了出来.看来和他讲道理行不通,于是我话题一转:"爸爸妈妈每天很辛苦的挣钱是为了谁?"" 为我.""可你三天都没完成课堂作业了,你对得起妈妈吗!看你每天穿得漂漂亮干干净净的,妈妈多喜欢你啊!如果你在学校还不好好表现,她得多伤心啊!""嗯,妈妈给我做饭洗衣,还陪我学习.我要什么妈妈就给我买什么."小文的脸上表现出了少有的深沉和严肃,我接着说:"其实,你很聪明,不比咱班的任何一个同学差.只要你肯努力你一定会相当优秀!"他抬起眼睛看 着我,一副可怜兮兮的样子,我接着说:"以前你写作业很快,老师还经常表扬你.其实你有能力按时完成课堂作业,只是你贪玩了.老师也为你 感到难过.""我错了老师!"我一看机会来了,就顺势说:"三天没完成作 业的事我先不告诉你妈妈,但是你得快点把作业补上!老师想给你一个好好表现的机会."小文很诚恳地对我说:"谢谢老师,我肯定能补上,明 天一定交给你!"我也用信任的目光看着他:"我相信你!" 我认为教育的优先任务是激发学生的正能量,而不是一味的批评指责。要教给学生这种能力,单靠在课堂上发表长篇大论显然是不行的。而谈话却可以创造出一种祥和的氛围,达到师生情感融洽,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接受教师的观点,比纯粹的理论要有用得多。 多与学生谈心,是一门艺术,更是细致入微的工作。浇花要浇根,帮人须帮心,谈心正是一个思想的传递,一个心灵的沟通。谈心是老师有针对性的,又是及时的、贴近的工作手段,谈心可以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增进了解,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信任,使他们看到教师对他们的爱。让学生认识到学生在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时并不是机械的服从,而是乐意接受。学生在看见老师以后,眼中闪现的不是畏惧,而是一种亲切感。这才是从事老师工作的成功之处。 我对学习有困难和意志,品质较差的学生,我不是一味地批评他

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

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 (2012—2013第二学期) 苇林二小三年组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规定教师要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学生或变相体罚学生。我认为这条想得好,作为一名老师就像园丁一样,应爱护花朵。孩子是祖国是未来、是祖国的花朵,我们应该用心去呵护每一朵花。使每个学生在我的校园里健康快乐的成长。 首先我们当教师的要关爱学生,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哲学家爱默生说过: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当班主任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才能从本质上热爱学生,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才能取得成功。 这里有一个我们学校的案例。有一位叫朱敏的学生。平时学习作业经常不做。这班的班主任李老师教她数学。李老师是刚刚任教这班的新老师,发现问题后就去找朱敏同学。 “朱敏,昨天的作业为什么没有交?”“我忘了带来。”“那你下午能带来交给老师吗?”“可以。”。这时,其他学生在一旁说;“老师,别听她的,她是一头猪。作业根本不会做。”“她连乘法口诀都不会。问她是白问。她真是一头猪。她姓朱。”“你们能怎么这样说同学。”“老师,真的,不信,你去问我们班上其他的同学。”回到办公室,李老师向其他老师了解情况。办公室其他老师都讲,朱敏,太差了。到了下午。果然朱敏没把作业交来。李老师了解到这情况后。李老师又找朱敏。“朱敏,为什么不交作业?”“老师,我没有做作业。”“为什 么?”“我课堂上听不懂。列的算式不会计算。”李老师心想,难道天底下有这么差的学生吗?于是试着让朱敏背乘法口诀。从一背到九。朱敏真的不会。天哪?这样的学生如何升级?于是李老师心想,一定要帮朱敏同学。首先从哪儿入手呢?对,先从树立信心入手。李老师在班上宣布说:“从今天起,班上同学不许说她是猪。那是不尊重同学的。从今起,我们要与朱敏同结对子,要帮助她。”从此后,老师

做一名尊重学生的老师

做一名尊重学生的老师 做一名理想的教师的首要条件是学生的认可,能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要打开学生的心门,走进学生的心灵,必得有两串钥匙,一串钥匙挂着“尊重”、“保护”、“关爱”,一串钥匙挂着“唤醒”、“激励”、“发展”,其中第一串钥匙尤为重要。 先说尊重。学生是很尊重老师的。你留心过没有?如果老师向学生借用红笔,班级中一定会有很多同学争先恐后地拿出自己的笔,然后打开笔帽再真诚献上。这个细节常常在我的脑海里放大,化为感动。是的,细节的背后是尊重,乃至敬重。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在强调学生要尊敬老师,却忽视了老师也应尊重学生。家长教育孩子尊敬老师,老师也在教育学生尊敬自己。然而,我们可有意识到?学生在尊师的同时也需要得到老师的尊重,只有尊重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由于尊重不够,老师的一片苦心和爱心得不到学生的理解,甚至产生逆反等情绪,导致师生关系紧张。尊重应当是相互的,学生在心里尊重师长,但如果尊重换来的是不尊重,是对尊重的侵犯,那谁还会相信我们的教育呢?

尊重学生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面对学生的任何错误,绝不能使用任何侮辱性的语言,绝不能随意挖苦学生,即使批评也要尽量得婉转些,斟酌措词,要照顾好学生所谓的“面子”,尽量不要在全班学生面前进行,不要做杀鸡给猴看的事情。其实任何人的本性都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坏,他们的年龄和阅历决定了他们冲动和不计后果的个性,也造就了他们屡错屡犯的行为。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放下教师的架子,跟学生平等地交流和沟通,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感化和督促学生认清自己的错误。当然尊重学生的人格并不代表着放纵学生,我们可以允许学生错了改、改了再错,绝不允许混淆了对与错,学生必须树立明确的是非观念。 让我们拿好“尊重”“保护”“关爱”这串钥匙,开启学生的心灵,以灵魂和灵魂进行碰撞,用爱和生命来诠释教育的真谛。今天,让我们来做这样的教师!

如何做一名受学生尊敬和爱戴的老师

如何做一名受学生尊敬和爱戴的老师 在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而培养人才的重任就落在老师身上。老师,被人们尊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了不愧老师”这个神圣的名字,特别是面对新世纪的发展要求,我认为老师应该尽心尽职,倾其全力投入教育事业,做一个受学生爱戴的好老师。 怎样才能做一个受学生爱戴的老师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老师应具备良好的素养 人常说,老师要为人师表”。老师是学生的领路人,学习上的指路明灯,行为上的榜样。俗话说得好,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有一池水。老师靠吃老本过日子绝对不行,要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使自己的素养得到提高。 因此,教师应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政治思想方面,教师要有坚定的信念,崇高的理想,正确的指导方向;有高度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热爱和尊重伟大的祖国,以传播、继承、发扬祖国的优秀文化为荣,对自己从事的教育事业有执著的追求,把自己平凡的教育工作与投身现代化建设联系起来,具备埋头苦干的精

神、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和无私奉献的献身精神,做好本职工作。还应有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有进取意识和民族精神。(二)教育思想方面,有正确的教育价值观,树立振兴经济、教育先行”勺观念,树立正确的育人观,按照教育规律 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去看人的观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学观和科学的教学质量观。 (三)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观,热爱教育,忠诚于人民教育,献身人民教育事业,要有为教育事业奋斗终身的奉献精神,勤勤恳恳,呕心沥血,做学生心中的蜡烛” 春蚕” 热爱学生、尊重学生,诲人不倦,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为人师表。让自己的言语、仪表、作风、品格、情操各方面成为学生的楷模。 (四)提高业务素养 作为一个教师,业务水平不高,不能让学生信服,肯定不能完成好教学任务,也就谈不上受学生爱戴了。所以教师必须学而不厌,刻苦钻研,虚心求进。教师应不时地从科学中、生活中、人民群众中吸取一些优良的东西,不断充实自己,不断创新,才不会落伍,被时代淘汰。教师要学到比较精深的专业知识,比较广博的文化知识,敏锐、深刻的思维能力,组织教学

尊重学生

尊重学生等于尊重自己 从儒家时代到今天,尊师重教的思想备受重视并得以大力弘扬,现代教育理论中,在师生关系的问题上,除倡导尊师之余,亦充分强调教师对学生的尊重,这种尊重表现在人格上的尊重及教学上的尊重。 一、教师对学生人格上的尊重。 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与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尊重学生,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的作用。可以说,热爱并尊重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对学生冷漠,尖苛的教师决不是一个好教师,尊重学生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⒈尽可能多地去了解理解你的学生。 教师劳动的对象既不是死的自然材料,也不是没意识的动物或植物,而是具有各种独特品质的社会成员。他们是活生生的人,有着不同的经历,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秉赋、能力,不同的气质、性格,不同的意志、情感,不同的思想、行为,而且他们又是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的。总之,学生有自己的世界,并在不断发展变化着,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教育,首先,就必须尽可能去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并要防止和矫正理解学生上的偏差。这种理解分为两个层次:一个层次是把学生作为一个整体来了解和认识,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学生观,另一个层次是对每个学生的了解和认识。学生观所包含的内容很多,其主要内容是如何看待学生的学习过程、发展过程、智力与人格上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心理学知识和教师的直接与间接经验可以帮助教师学生观的形成,有助于教师更多地了解学生。 ⒉相信学生,建立积极的教师期待。 信任学生,是和他们建立感情的基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少年儿童上学后,他们在教育、教学的影响下,思维能力迅速提高,随着知识的增长、能力的提高,社会交往的扩大,他们渴望与成人“平等”,需要受到“信任”,他们的自我评价能力大大发展,能正确分析自己的思想与行为,并对自己提出要求和奋斗目标,他们在生活与道德实践的锻炼中,变得老练、沉着,能够做到“自律”相信学生具备这些能力,并让他们感觉到这种信任,是一种有效的鼓励,会让他们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教师对学生的期待也是在师生互动中产生的,学生接受了教师行为中所暗含的期待,会根据期待的方向表现出相应的行为,并逐步向着教师期待的方向发展,受到教师高期待的学生会得到充分的发展。 3.家长般的心肠,民主型的指导。

如何尊重学生的隐私权

如何尊重学生的隐私权 关于学生的隐私权近几年来一直是争论的话题,隐私,指不愿告人的或不愿公开的个人的事。学生虽未成年,但作为一个有思想的独立的“人”,也有权利拥有自己的一份隐私。《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条明确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可见,尊重未成年学生的隐私权,是每一个成年人,特别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 但是在一些教师看来,作为教育者,有管理教育好学生的责任,而履行这种的责任,是以知情为前提的。如果不熟知自己教育的对象,不掌握学生的一些情况,就无法对学生进行教育。其实这些教师并不懂得,隐私权是一项独立的人格,保护学生的隐私权,实际上是对学生人格权的保护和尊重。如果不懂得尊重学生,横加干涉,甚至公开学生的隐私,很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学生也很容易同老师产生对立情绪。事实上,在学生眼中,如果能处处尊重学生的人格,时时不忘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学生面对这样可亲可敬的老师,是很愿意讲出自己的心里话的。由此可见,当老师在行使自己的教育权时,一定不要要侵犯学生的隐私权。 教师该怎样尊重保护学生的隐私权呢? 1.加强法律知识学习,提高教师职业素质 通过法律知识学习和案例学习,教师要认识到未成年学生作为弱势群体,需要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就人格而言,他们有与成年人一样的隐私权,从而在今后的教育管理中,能够意识、尊重、保护未成年学生的隐私权。 2.重视学生隐私,保护学生的隐私权 其实教师职业也是一个高危职业,全国每年侵犯学生隐私案例很多,造成的影响也很大。血的教训告诉教师学生的隐私不容侵犯,比如学生的私人日记信件及学生的身体自由等,教师不得刺探、干预、侵扰学生隐私,然而有些比如学生的档案、家庭背景、交友情况和身体疾患等,由于教育工作及维护学生自身利益需要,教师可以掌握学生的部分隐私,但不得公开或传播。 3.以人为本,教育与保护两手抓 在日常教学及管理中,教师应处处尊重未成年学生的权利和尊严,主动以平等的态度与学生交谈。同时,教师应时时注意保护学生隐私,严守学生秘密,未经允许不随便披露学生隐私,维护师生间的信任。我们的教育也应“与时俱进”,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隐私,

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教师工作体会)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让所有学生的个性、潜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为了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尊重学生个性是很有必要的。尊重学生个性,就是要以学生主动发展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充分认识个体价值,树立自信心。因此,我们每一个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教师要及时转变角色,转变态度,转变方式。 教师过去总是被许多美丽光环包围着,如“红烛”、“园丁”“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等等,戴着这些光环。教师的地位崇高了,教师的威严神圣不可侵犯了。而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被淡化了,他们不敢冒犯教师,不管越雷池半步,只能正襟危坐、俯首静听,唯唯诺诺,对教师敬而畏之,任凭教师摆布。在这种气氛里,学生思维的火花被压制了,想象的翅膀被折断了,创新意识没有了,特长得不到发挥,个性得不到张扬,这是多么悲哀的事情。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尽可能做到及时转变自己的角色,并随时注意摒弃自己的陈规陋习,解除学生的束缚,与学生积极互动,以平等的身份面对所有的学生,以对话的形式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自觉尊重学生的人格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体验性、探究性不断发展和提升。因为教师本身的优良品质容易唤起学生的共鸣,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随时加强自身的修养,使他们“亲其师而信其道”,这样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和学习目标的实现,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我尽可能做到精神饱满、乐观豁达、热情,使学生在教师感染下可感到不慌乱、乐观,从而自信地对待学习。我做到利用各个教学环节,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培养学生具有积极健康的思想情感,并注意与学生进行感情交流,及时沟通,建立良好师生关系,为教学打下良好基础。语言是信息传播主要工具,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因此,我注意做到讲话明白、简练、清晰,尽量使用幽默语言,注意观察学生流露表情,观察学生心理活动,控制教学节奏,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尽可能得到最大的提高。

教师如何尊重和保护学生的权利

教师如何尊重和保护学生的权利 在教育工作中,教师是履行国家赋予的教育教学权。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接班人和建设者,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与身心健康,尊重学生的人格、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 学生身心发展不成熟,缺乏社会生活经验,缺乏知识。在处理事情时,容易偏激,出现过错。但是学生的可塑性比较强,容易认识自己的错误,并努力纠正。教师对学生要采取教育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要教育学生认识到自己过错的危害;另一方面,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名誉。比如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该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不得随意开除,尊重学生人格尊严。 隐私权作为一种民事权利,是人格权的一种,作为教师,对于学生的隐私只能让与教育学生有关的第三者知道,不能让与此无关的人员知道,更不能随便到处散布,也不能支持其他学生采取非法手段获取学生的隐私。例如学生信件不得隐匿、毁弃或非法开拆。 健康维护权是公民维护自身生命,提高生活质量,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基础。学生作为公民理应主张获得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的维护权,不受到人身和精神上的损害。学生正处在长身体的发展阶段,对其身体和心理的健康损害,会带来严重的后果。所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能用简单粗暴的办法,体罚学生或变相体罚学生。现实生活中,体罚学生时有发生,包括罚打扫全校卫生,罚超长时间跑步,罚站,罚抄大量作业,有的甚至用教学用具打学生。这些都影响着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

教师所处的社会地位和所从事的职业有着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在保护学生,尊重学生合法权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法律赋予教师应尽的职责。教师在自觉尊重学生权利的同时,也要向全社会广泛宣传,支持和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保护学生合法权利的工作,对社会上出现的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发生侵犯学生合法权利的行为,教师也要予以批评和抵制。

教师要尊重学生

教师要尊重学生 教师教学的过程,实质上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一种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只有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才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我觉得我们能够从以下方面做起: 1、师生间角色换位,以加深彼此间的沟通了解,努力创造出新颖独特的教育艺术。教师与学生因其角色不同,导致看人处事的方法不同,所以,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要把自己置于学生的位置去理解、体验和思考,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另一方面要常引导学生思考,这样既有利于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水平,又有利于加深师生间的了解,增进师生间的感情。 2、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的和有目共睹的,教师应该尊重学生之间存有的个性差异。有的学生内向、爱静;有的学生外向、好动。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我因人而异,采用不同的方式对待。正所谓“因材施教”,学生的学习也可分层次实行,不同层面的学生可提出不同的要求。对于基础好的学生提出高要求,对于基础比较差的学生能够放低些要求。又如布置作业,我能够设计一些必做题和选做题或自选作业。让优等的学生有发挥的余地,让后进学生也有自由选择的机会。这既尊重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又从不同层面上培养和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水平。学生只要在某一方面有所提升,有所进步,就是成功了。 严格要求要严得恰到好处。为人师者,不严可能会误人子弟;严得不恰当,同样也会误人子弟。教师不严格要求学生,就会使学生我行我素放任自流。因为种种原因,有些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和教育放任自流,或交付家长推卸责任,或简单处理挫伤情感,对学生的成长造成不良影响。在教学中,严格要求学生的必要性是无需置疑的。这是因为它不但是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也是学生及家长对教育的希望。面对每天都在变化中的学生,对他们的要求不能放松。社会环境及不良因素随时随地都可能会对学生施加影响,削弱学校正面教育的成效。所以,教师要非常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和行为养成教育,严格要求学生,使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走弯路。 4、教师对学生的赏识教育也是对学生尊重的表现。赏识教育就是一种以尊重学生人格为前提,通过表扬、肯定学生的某些闪光点,实现对学生有效激励作用的“正强化”教育,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看到学生每一点点的进步,用欣赏的眼光发现学生的可贵之处,使学生看到自己人的闪光点,使学生每天都在进步和成长。每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渴望获得尊重、肯定、信任、和关怀。老师希望学生具有哪些品质,那么,你就说他已经

教师应该如何尊重学生

教师应该如何尊重学生 贵州省威宁县兔街镇青竹小学胡雍进 2017年10月31日《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要求:“教师应当尊重学生人格,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 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一个学习者都能得到充 分的发展”。 师生在人格、价值、尊严上完全平等,在教学中结成互为主体的关系,没有 人可以凌驾于他人之上,教师只是“平等中的首席”,是学生发展的引导者与促 进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力图建构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但是在目前的教育教 学中,传统的教学观念还十分顽固地占领着大部分教师的头脑,在教学的实际操 作中,大部份教师仍然充当的是“警察”和“判官”的角色,严重地制约了新课 程的落实,违背了核心素养教育教学要求,约束着学生正常的发展。教师应该如 何尊重学生,使学生得到健康发展呢? 一、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不以成绩优差评价学生。 教师要正确认识考试及考分的功用,注重能力的培养。考试只是手段,不是 目的。考分并不能代表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更不能代表将来的能力和贡献。正 如美籍华人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所说,他说在他所认识的科学家 中,在学生时代没有几个在班里是考第一的,相反倒有许多是倒数第一的。如果 这些倒数第一的科学家,在学生时代就受到他的老师用分数作为评判的唯一标准 歧视他,那他还有望成为科学家吗?在提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核心素养的大环 境下,如果教师依然以分数作为唯一标准来评价学生,那必然导致对学生心灵严 重的扭曲、损毁。 教师要坚信“人皆可成尧舜”,每个学生都有着独特的禀赋与才能,每一个 学生都可以造就,决不能以分数来衡量学生的前途,要看进步。分数有进步,可 以表扬;能回答教师的提问,可以表扬;哪怕问题只答对了一小点,只要比以前 有进步,照样可以表扬。这样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因材激励,自会融洽师生关 系,让学生体味到教师的关爱和成功的愉悦。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任何一个学生都有他自己的优点、长处,差 生也绝不例外。差生最怕老师对他另眼相看,最怕和同学们一道参加活动,就怕

教师必读—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教师必读—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其中,德育居于其他方面之首。教书不以德为首,何谈育人?所谓德育就是教育者按一定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政治、思想道德的影响,以培养起教育者所希望的思想品德。德育过程中教育者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遵循的基本要求称之为德育原则,而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是其中一条非常重要的德育原则。 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可连柯曾说过:“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 尊重学生是严格要求的前提,只有真诚地关怀和尊重学生,相信他们的力量和能力,才能提出中肯的、合理的严格要求;也只有在尊重和信任的基础上提出的严格要求,才能促进学生克服困难,自觉地履行要求,逐渐形成坚强的意志和性格。没有严格要求就没有教育。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中,包含着对学生的尊重和热爱。严格要求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保证学生健康发展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马卡连柯这句名言准确诠释了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德育原则。这一原则既要求教育者尊重、信任、热爱学生,又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把严与爱有机结合起来,促使教育者的合理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在马卡连柯看来,尊重人、信任人,是教育人的前提;只有从尊重人、信任人出发,才能产生合理的教育措施,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事实上,马卡连柯在实践中也很好地运用了这一原则。这主要体现在他对流浪儿童和违法者的改造上。他从来不把失足青少年当作违法者或流浪儿看待,而是看作具有积极因素和发展可能的人。他不仅注重对这些儿童和青少年自尊心的保护,而且注重对其提出严格的要求,引导其走向正确的道路。他用实践证明了这一原则的重要性,在流浪儿童和违法者的改造上取得了重大成就。 尊重学生就是对学生人格和自尊心的爱护及对学生能力的信任;严格要求就是对学生的管理和教育。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不是对立的,而是高度统一的。没有严格要求,学生不可能朝着正确的方向健康成长。但是,严格要求绝不是教师凌驾于学生之上的严苛,而是在尊重学生人格基础上的、对学生主动参与教育活动的意识与能力的肯定和认可。 而在现实生活中,许多教师并没有正确处理好将严格要求学生与尊重学生相结合,片面突出了一方面。许多教师往往打着“严格要求,为学生发展着想”等幌子,对学生人格尊严进行了赤裸裸地践踏。如某教师打着“为学生着想,鼓励学生上进”的旗帜,为其标签为“全班最差的学生”。为了激励学生学习上进,取消差生在教室参加考试的权利,让学习不好的学生大冬天在室外考试等等。现实生活中,类似的事件很多。这些教师为了激励学生,片面放大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无视学生的尊严。此外还存在一部分教师片面放大尊重学生,漠视对其严格要求的现象。这部分教师把尊重学生理解为无原则地满足学生的各种需要而不提出

教师要学会尊重学生

教师要学会尊重学生 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学会尊重学生。那么,如何才能真正尊重学生呢? 第一、树立师生平等的意识。 传统的师德观念,就是学生应服从老师,被老师批评也是理所当然地。这种观念在今天已不适用,作为今天的教师要平等、友好地对待每个学生,消除师生间的尊卑、贵贱之别。教师教育、批评学生要抱着与人为善的态度。从而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信任感,促进师生关系融洽、和谐地发展。 第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学生们来自不同的家庭和不同的生活环境,不论他们在生活经历,还是个性特点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每个人在各方面的能力也是不完全相同的。作为教师不能整齐划一地去看待他们。特别是对于那么基础较差和个性怪异的孩子,我们更应给予关怀和照顾。对于学习较吃力的孩子,我在教学中时时处处找机会帮助他们树立自信,鼓励他们与同学交流。对于性格怪异、调皮的孩子,我充分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寻找契机对他们进行教育,让他们明白尊重是相互的。,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上,我尽量做到对每个学生细心的呵护和照顾。做到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使每个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第三,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我在教学《石壕吏》时,有学生问到:“‘唯有乳下孙’可以理解为身高还在乳以下的孩子吗?”顿时,有同学笑了起来。我也觉得好笑:这不是断章取义吗?但我怎么能笑了?于是我马上答到:“你很有自己独道的理解,说明你喜欢动脑筋的”。我又说道:“我们好像一般没这样来形容人的身高吧?”一语既出,同学们竟说出了许多形容人身高的词语。接着我又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分析这句话的含义,学生通过理解得出了“乳”的含义,也得出这句话不是在写身高。在这堂课中,我由于珍视学生的理解和体验,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也赢的了全体学生的倾情投入。 总之,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树立全面育人的观念,要对每个学生负责,要平等对待每个孩子,树立博爱思想。陶行知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微笑中有爱迪生”。所以,尊重、理解你的每一个学生吧,

浅谈教师对学生的尊重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799771891.html, 浅谈教师对学生的尊重 作者:杨月娇 来源:《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2017年第11期 教育教学工作中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有的教师对学生说一些事或是提一些要求,学生们都能愉快地接受;而同一件事或要求,换一个教师去讲,效果往往会大打折扣。这种现象就是教育心理学所说的“情感效应”。还有的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注意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尊重学生的表达方式,以实论教,以实施教,往往事半功倍。这就是教育学中的教学原则之一“因材施教”。不管是“情感效应”还是“因材施教”,往往都源自教师对学生的尊重。 在初二年级的一次音乐课上,那天是欣赏《瑶族舞曲》,我让学生们试着一起唱起歌、敲起手中的长鼓,正当大家在一片“欢腾”中放歌击鼓时,一个坐在前排的男生不由自主地随着节拍手舞足蹈地扭了起来,而且动作幅度越来越大,把旁边的同学都挤到了过道上。他的忘情表演引得全班哄堂大笑,还有个别学生发出了怪叫声。这位同学平时就好表现,课堂上喜欢插嘴,自学过街舞,是班上有名的“活跃分子”。 此时,维护课堂纪律的职责告诉我,如果不制止他这种行为,可能会影响课堂的正常教学秩序。在我火冒三丈之时,教室突然安静了下来。同学们都把目光投向了我,该同学也用音乐书挡住了脸,似乎在等待我的训斥。刹那问我冷静下来,感到他的行为也有闪光之处。于是,我心平气和地对该同学说:“你刚才突如其来的表演吓着我们了,而且也超越了老师布置的范畴,旁边的同学也因为你的夸张表现无法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这是你的不对。但我觉得你能用肢体语言配合乐曲节拍,对烘托《瑶族舞曲》的旋律及意境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你能和老师配合,带着全班同学共同学习《瑶族舞曲》吗?” 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我拉起手风琴,该同学随着旋律自然地表演起舞步,全班同学边唱边敲起手中的长鼓,饶有兴致地共同参与到《瑶族舞曲》的学习中来,一曲方了,又有几个同学主动举手要求上台伴舞。在手风琴声中,同学们有的模仿插秧割稻的动作,有的模仿挑水放牛的姿态,还有的把踩水车的动作也活灵活现地揉在伴舞动作中。就这样一遍又一遍,此时的课堂成了欢乐的“瑶族山寨”。 不知不觉,下课的铃声响起,学生们意犹未尽地结束了这堂课的学习,带着愉悦欢快的心情离开了音乐教室。回到办公室后,课堂上的一幕仍在我脑海中浮现。相对比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要学科,音乐课在初中学段的教学体系中,一直处于相对边缘的位置,很多学生不太重视,因而课堂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状况。如何才能让学生更好地认识音乐课的价值,对音乐教师产生认同,从而提升他们的艺术修养呢?一个重要的方面便是,教师要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尤其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布后,音乐被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上,因此,有必要利用和发挥学生的特长及创作热情,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发展情智。

教师尊重学生个性差异

提供专业的word版文档,优质的服务,希望对您有帮助/双击去除 教师尊重学生个性差异 抓两头,促中间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难点,在于如何面对一个由个体差异悬殊的学生组成的群体,也就是教师的教如何适应不同个性学生的学习可能性。传统的“着眼中间,兼顾两头”和“抓两头,促中间”的教学策略,不仅未能使学习好的学生获得帮助,还使优等生失去学习兴趣。学生的差异不只是反映在少数特殊学生身上,对于多数普通能力的学生也存在照顾差异的问题。一个班上,没有学习能力完全相同的两个学生,即使两个学生在语文上学习成绩相同,其学习能力也不一定相同,有的可能是基础扎实,有的可能是阅读能力好。至于学习方法、习惯等就会有更大差异。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研究适应学生个性差异的课堂教学。 学生是有差异的,而教学则要求所有学生都有所发展(包括困难学生)。因此,这种差异实际上是一种可供开发利

用的教育资源。而“分层递进”,就是一种强调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着眼使各层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基础上得到较好发展的课堂教学,它重视学生间的差异性,强调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在目标、内容、途径、方法和评价上都要有所区别,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进行多种尝试、选择、发现,不断向高一级目标发展。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不仅表现为教学过程中学的主体,更表现为教的主体,这也就是“学生间的差异是一种可供开发利用的教学资源”的缘由。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创设一种合作学习的氛围,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积极互动关系的建立和协调,使各层学生发展所长、互相弥补、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形成合作学习的气氛,从而实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老师要有爱心、责任心。对于老师而言拥有一颗爱心、责任心是最基本的职业要求,但是一旦你的视野中存在了有特殊需要的孩子时,那么,这种要求都将在这样一个背景中得到放大。一个赞许、肯定的眼神,一个由衷的微笑都将给他们带来最大的鼓励,这不仅是给有问题的学生,同时也是对于优秀学生在与各类学生交往中所表现出的良好行为的 及时肯定与赞许。教师作为学生生活中的重要的“别人”,

浅谈教师如何尊重学生课堂提问的权利

浅谈教师如何尊重学生课堂提问的权利 反思目前的课堂教学及教学目的,似乎是要把学生培养到“问不倒”的境地,却很少想到要培养有提问能力的能把教师“问倒”的学生。在我们的教学课堂上更多地见到是教师在“满堂灌”,学生则搜肠刮肚,拼命要答到老师的那个“标准答案”上去,很显然,我们轻视了甚至可以说是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上提问的权利,那么,造成这种情形的原因又何在呢? 从表面上看,因为教学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每堂课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具体的教学任务,而学生提问不会管那么多,学生的提问也往往容易肤浅,且有很大的随意性,这就会给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带来一定的麻烦,于是教师就剥夺了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和权利,往往是不鼓励学生提出与教师或书本不一致的看法,习惯于把那些循规蹈矩、听话顺从的学生当做好学生,而把那些敢于挑战书本、挑战教师、挑战权威的学生提问说成为“瞎捣乱”,这样,本属于互动交流的师生问答就变成了一种单向的交流,久而久之,学生的问题意识、主动表达自己思维个性的欲望就慢慢地湮灭了。 从更深的层次来看,忽视学生课堂提问的权利是教师

教学观念陈旧而导致的。坦白地说,至今还有许多老师在设计教学过程中,从策略上讲是想方设法“启发”、“诱导”学生去适应教材的规定;从顺序上讲是先有教材,然后才有学生,教师是带着教材走向学生,而不是带着学生走向教材。学生只是在教师考虑教学策略时,作为授课对象被“思考”、被“利用”,在课堂上扮演着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角色。一句话,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未得到尊重。 那么,要改变这种现状,作为教师的我们该怎样做呢? 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应重视学生本身的能力和主动精神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重视他们已有的经验,重视他们的兴趣与需要,并以此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要从根本上扭转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局面,而代之以学生为中心。树立了学生主体观,我们的教师就会在教学设计上更多地为学生着想,更充分地考虑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需求,不仅“备”教材,还要“备”学生;不仅“备”如何“教”,更要“备”如何指导和引导学生;不仅仅“备”教师对教材知识内容的理解,还应“备”学生对教材可能有的理解与感悟。这样教师就会充分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提问,主动活泼地学习,积极自觉地思维,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 二、要细心呵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