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要如何发展农村经济

要如何发展农村经济

要如何发展农村经济
要如何发展农村经济

论如何发展农村产业化经济农业是安天下的产业,农村经济发展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在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对农业农村发展的冲击不断显现的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农村经济发展工作是各级政府、各个农村工作者都在思考的课题。农村经济的发展从“农”字的外面看是“政策、科技、投入”的结合,而从经济本身发展来思考,应当是“投资、消费和出口拉动”的合力。农村经济要达到发展的目标,做到“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社会安定和谐”,促进“富民强村、科学跨越”的步伐。如何让贫困地区经济发展迎头赶上,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现在通过对农民整体素质偏低,高成本、低产出的传统农村发展经济的模式,小生产与大市场的不适应的现状分析,认为发展特色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是农村经济走出发展困境的必由之路,并就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对策。

一、要稳定发展粮食生产

粮食始终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基础,必须努力保持粮食供求的“紧平衡”是国家的策略。农村经济要发展,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是主要的方面。

一是要运用好国家的价格和补贴“两个杠杆”,提高农民特别是种粮农民的积极性。“粮食直补、生产资料综合补贴和粮种补贴”三项种粮补贴对农民进行的补贴,是国家的一项长期政策,支持粮食生产的政策向主产区倾斜,国家对种植粮食的财政奖励力度也进一步加大。

二是要用强化科技进步和农田基本建设“两个手段”,为农村粮食生产服务。要充分发挥农村农业科技资源现有的优势,不断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不断加强现有科技成果推广,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提高农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同时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加高产稳产基本农田,实施新增粮食产能建设规划高标准粮田、推广保护性耕作,巩固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和沃土工程等重大项目的建设。

三是要在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的前提下搞好农村的土地流转。历次农村改革的核心,都是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标准的,这是生产各要素中最突出和最活跃的部分。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旺盛的生命力,而土地流转是土地规模经营的基础。因此做好土地流转工作,一是自愿、二是依法、三是有偿,在用途不变,不能强制的前提下,要做好土地流转和土地规模经营的示范带动效用,对流转不动的土地要用“规模经营效益”的办法逐步引导。

二、切实大力推进农村产业化经营

农业发展的历史已经证明,农村现代化经济要求农业要产业化,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一条重要途径是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按产业化的要求来改造传统农业,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农业能否上一个新台阶,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为加快发展地区经济发展作贡献,除新的农业科技革命要走在前列外,关键还在于农业产业化,用农业产业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现代农

业。

随着国家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贫困地区农村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增长速度依然缓慢。现在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广大农民整体素质偏低,导致贫困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盲目性。多数农民小农意识根深蒂固,虽然渴望致富,但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受教育程度偏低,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种地只能粗放经营,打工则只能卖苦力打粗放工。具体到生产过程中则表现为发展的盲目性:片面地追求数量的增长,不注重质量的提高;忽视品牌效应,多以零散种养为主,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农产品加工大多停留在初级生产、加工上,因而农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竞争力较弱,严重地制约了农民的增收。

2、高成本、低产出的传统农业模式影响贫困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积极性。贫困地区农村集体经济相对薄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发展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再加上近年来化肥、农药、农机具等生产资料采购成本不断上涨,使得农业生产成本加大,导致在该区域农业规模化、机械化生产难以短时间内实现,大量落后的生产工具仍在使用,品种更新和新技术推广较慢,生产效率很难提高。贫困地区的农村经济仍然是建立在落后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基础上的低效率和低收入的经济,高成本、低产出的对比关系极大地影响了贫困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积极性。

3、小生产与大市场的不适应是制约贫困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

“瓶颈”。传统农业比重过高,过于分散的农户生产,且流通渠道相对单一,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较弱,是贫困地区农村经济的现状。虽然各地开展了不同程度的产业结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农民增收的空间,同时要看到,缺乏市场组织,缺少足够的市场信息和市场应对能力,整个农村经济还没有真正进入市场,未能有效形成农业的服务体系和完备的市场应对机制,农户抗风险能力极为脆弱,导致了在无情的市场风险的冲击下,成为产业结构调整风险的最终承担者,从而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如何发展农村产业化经济

发展特色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是农村产业化经济走出发展困境的必由之路。传统农业模式下的农村在发展过程中,虽然在资金、市场、技术等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但是其自身在土地、劳务、资源、环境等方面有着优势。在此基础上,按照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的要求,积极应对市场,优化区域布局,合理调整产业结构,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拓宽流通渠道,提升产业层次,把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空间还是很大的。

而发展规模经营有两条途径:一是靠龙头企业的带动和辐射,形成区域性产业;二是围绕主导产品和产业,由农村合作组织引导与管理,形成规模产业。二者在承接农业订单,制定种养模式和组织农产品加工、流通等方面起着很大的作用,是发展效益农业的有效载体。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重视和支持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培育和发展,在政策上给予优惠,资金上给予补助,为其创造良好

的发展环境,充分发挥其市场开拓性强、管理规范、科技转换快的特点。单干的农户虽然机动灵活,但其单打独斗难成规模,应对市场能力差的特点,已成为增收路上的拦路石;而龙头企业、合作社却有着市场、技术、资金方面的优势。采取“农户+合作社+市场”或“农户+龙头企业+市场”等多种模式,积极引导和组织农民同龙头企业、合作社联姻,实现小生产与现代大市场的有效对接,提高农民组织化、合作化的程度,促进产业化进程,发展大农业,从而形成一个集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通过逐步完善农业风险管理和保障机制,缓解自然与市场两大风险,确保农业生产稳定;通过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和规模化生产水平来降低农业的生产成本;通过深加工和大流通环节,实现农产品增值;从而带动该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农业产业的升级换代。

四、发展农村产业化经济需正确认识和解决的几个问题

1、贫困地区农村产业化经济的发展过程是“输血”和“造血”相结合的过程。大体上来说,发展前以外界“输血”为主,发展中以自身“造血”为主。经济薄弱的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的改造升级,农村医疗、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和完善,都离不开政府及发达地区的政策倾斜,资金帮扶,技术支持等多方面的帮扶,这属于“输血”的范畴。而在新条件下,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必须要依靠科技进步。这就需要在“输血”的基础上,完善和健全“造血”机能,加大农业科技教育、技能培训,重视新技术的就地转化和乡土实用人才的培养,提高劳动力的整体素

质,能及时解决在结构调整中出现的技术难题,并使之成为懂技术、善管理、会营销的农业新业主,大大提高了广大种养户科学种养的水平,有力地促进了农业效益的增长。

2、贫困地区农村经济要大发展必须由“小而全”向专业化、特色化转变。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规模化生产完全不同于集体时代的大生产,以前的大生产是脱离市场的样样都有,样样都发展不起来的“小而全”的生产模式;而发展大农业就是要实现农业与工业的联姻,以市场供求杠杆调节农业生产,以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所以,在贫困地区农村发展农业规模经营,必须突破过去的“小而全”思想束缚,实力大农业观念,用自身优势找市场,以市场需求定生产。要跳出狭隘的地方观念,着眼于全区域乃至更大的范围,统筹规划,兼顾本村实际,有差别的、有重点地发展一至二种产业,这样有利于经营的集中、管理的集中、技术的集中,容易做大规模,形成优势,从而培育成特色产业,凸现经济效益。

3、农村产业化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分清主次关系,尊重和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分清主次关系,就是要解决好发展贫困地区的农村经济是为了谁,依靠谁、以谁为主的问题。广大农民作为全过程的参与实施者和最终受益者,其主体性和自主性地位是不容置疑的,政府特别是涉农部门要当好农民发展过程中的服务者。这就要求政府职能由过去单一的行政领导转移到既领导又服务上来,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发展集体经济、带领农民致富上来:深入农业生产一线,了解他们渴望什么,急切需要解决什么;做好服务三农的后勤

保障工作,为农民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做好鼓励农民创业环境和劳务输出组织工作,解决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地安置和转移问题。为农民搭建好一个表演的舞台。坚持农民事农民办,强调农民的主力军作用,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尊重他们的选择,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上做文章,大力发展绿色食品、特色养殖、优质水果、错季蔬菜等特色农业产业,走出一条符合本村实际的发展路子。

农村产业化要按照已有的“农村产业链建设目标”和“农村发展规划”进行。制定较为详细的目标和规划,要围绕目标和规划,利用好国家加大农村投入的政策,认真落实。要围绕提高农村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农村产业化经济向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发展,推进特色农村、生态农村建设,突出发展特色产业,加快发展各式各样的大棚蔬菜产业,加强集种植、养殖、加工、生产、休闲于一体的生态农业园区建设,在各方面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总之,农村经济问题是我国现阶段和将来的一项重要问题,必须要解决好,才能实现国家的真正富强,才能实现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然而,解决农村经济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需要国家的正确方针政策,到底该怎样解决农村经济的问题,采取什么样的发展模式,还需要进行多次的研究和实践。“一号文件”和温总理的报告都高度重视了农村经济的问题,我想,有国家的重视和那么多农村工作者们的孜孜不倦的探索和研究,我们的农村经济问题应该是可以较好较快解决的。农村的产业化经济一定会尽早形成一个成型的模式,适合本国农村发展的新模式。让我

们期待和祝福我们的农村经济早日实现真正的繁荣与富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