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医疗法 香熏的神奇效果

中医疗法 香熏的神奇效果

中医疗法 香熏的神奇效果
中医疗法 香熏的神奇效果

中医疗法: 香熏的神奇效果

中国传统香熏法是一种将芳香药物直接点燃,利用其产生的特殊气味,进行疾病防治和养生保健的外治法。香熏疗法应用广泛,内涵丰富,传统香熏方选药精当,性味调和,是一种具有独特作用和历史地位的治疗养生方法。

香熏的原料多为我国土产香药以及进口香料,包括植物类、动物类和矿物类,其中使用最多的是植物类香药。根据采集的药用部位不同,植物类香药大概可分为全草、茎叶、花蕾、树脂、果实、种子、根和根茎等几种。全草类如藿香、香薷、迷迭香、零陵香等;茎叶类如佩兰、艾叶、细辛、艾纳香等;花蕾类如辛夷、白梅花、茉莉花、郁金香等;树脂类如沉香、乳香、安息香、苏合香等;果实和种子类如路路通、丁香、茴香、豆蔻等;根和根茎类如白芷、川芎、木香、香附等。动物类香药主要有麝香、龙涎香、灵猫香、甲香。矿物类则主要是雄黄、朱砂等。

除了部分香药单味应用外,古人还多运用合香法来纠正药物的偏性。所谓合香,就是经过简单的炮制,根据君臣佐使的原则,将多种香料配伍使用的一种方法。南北朝时期的范晔在《合香方》序中言及“麝本多忌,过分即害;沉实易和,盈斤无伤。零藿燥虚,詹唐黏湿”,历代本草中也分别记载有玄参、薄荷、青蒿偏凉,丁香、艾叶、甘松

偏温,以及丁香、安息香“能发诸香”,甲香“杂众香烧之益芳,独烧则臭”,沉香、檀香燃时香气更浓,降真香“烧之初不甚香,得诸香和之则特美”等等。手工制造业的发展,也使合香由最初简单的混合焚烧,逐渐演变成经加工制备后的各种剂型,如香饼、香丸、线香、盘香等。

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已记载了芎?、藁本、艾、木香、麝香等多种香药,此后历代本草屡有增补,如《新修本草》新增郁金、安息香、龙脑香等;《证类本草》补充了艾纳香、甘松香、郁金香等品种,并为丁香、苏合香、降真香、龙脑香等补注;《本草纲目》中则首次收录了蜘蛛香、瑞香、茉莉、排草香、山柰、蘹(茴)香、笃耨香、樟脑等多种香药;《本草纲目拾遗》补充了台七里、辟瘟草、藏香、通香木、水安息、迦南香、特迦香等香药品种。

历代方书中,有的或散在收录各类熏香方,有的或专辟有关章节者。晋代《肘后备急方》中载有六味熏衣香方、太一流金方、虎头杀鬼丸;唐代《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共载香熏方12首,中有百和香方、熏衣香方、干香方、湿香方等,另香熏辟温方5首;《外台秘要》载有香熏辟温方3首,熏咳法7首。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专辟有“诸香”一节。载芬积香、清神香、清远香、华盖香4首香方;

明代《普济方》“诸香汤煎门”中收录明代及以前历代熏香方20余首;清代《太医院秘藏膏丹丸散方剂》中留存了清宫所用逼虫香、平安丹、避瘟丹等香熏方剂。温病学派则筛选、创制了多种香熏防疫方,《松峰说疫》、《鼠疫约编》、《泻疫新论》等温病专著中有载。

为大家介绍几种常用的香薰方药:

疗疾方(1)调理气血①清神湿香:川芎、麝香、藁本、羌活、独活、甘菊,以上药物研末,炼蜜制成香饼,用于头风头痛。②卒厥外治类方:乳香、安息香、樟木,以上药物并烧,用于卒厥。

(2)燥湿辟秽①治臁疮类方:雄黄二钱,陈艾五钱,以上药物用青布卷作大捻,用于臁疮日久,烧烟熏至热水流出,则湿去疮合。②熏疥方:明信、、雄黄、花椒、熟艾,以上药物焚烟熏被,用于疥疮,令患者紧拥龛被而卧,可愈。

(3)抉正祛邪①患劳人烧香法:玄参、甘松,以上药物用灰末蜜和为丸,用于肺劳,常今闻香,久而自愈。②沉香、乳香、檀香,以上药物不拘多寡。用于小儿痘疮黑陷,抱儿于烟上熏,黑陷可起。

预防方(1)防虫远害①辟蚊类方:迷迭香、羌活,香附子、苍术、雄黄、樟脑,浮萍、羌活、苍术、白胶香,以上各方点燃,用于辟除蚊虫。②祛虱类方:百部、秦艽、川芎、荜茇、雄黄、樟脑,以上各方点燃熏衣熏屋,用于辟除虱虫。③六味熏衣香方:沉香、麝香、苏合香、白胶香、丁香、藿香,以上点燃熏衣,用于防虫防蛀,香衣护护肤。

(2)净室防疫①逼虫香:茅香、细辛、零陵香、山柰、川椒、霍香、千金草、莪术,以上药物研粗末,用于消毒居室及避瘟,可于久无人居住的房屋以及瘟疫流行时烧。②雄黄丸:雄黄、雌黄、曾青、鬼臼、真珠、丹砂、虎头骨、桔梗、白术、女青、川芎、白芷、鬼督邮、芜荑、鬼箭羽、藜芦、菖蒲、皂荚,以上药物和丸,用于避瘟除疫,疫病流行时,户内烧一丸。③避瘟丹:苍术、乳香、甘松、细辛、芸香、降真香,以上药物研末糊丸,烧之能避一切秽恶邪气。

养生方(1)提神醒脑①窗前省读香:菖蒲根、当归、樟脑、杏仁、桃仁、芸香,以上药物研末为为丸,或捻成条,读书有倦意时焚之,用于开窍醒神。②闻思香:玄参、荔枝皮、松子仁、檀香、香附子、丁香、甘草,以上为末,查子汁和之,用于修炼打坐。③黄太史清真香:柏子仁、甘松、白檀香、桑木麸炭,以上药物研末为丸,用于养心宁神。

(2)怡情养佳①汉建宁宫中香:黄熟香、香附子、丁香皮、霍香叶、零陵香、檀香、白芷、茅香、茴香、甘松、乳香、生结香、枣、苏合油,以上研为细末,炼蜜和丸或作饼,用于怡情养性。②清远香:甘松、香白芷、玄参、零陵香、茅香、丁香皮、藿香、香附子、木麝、降真香,以上药物研末捻饼,燃之青烟直上,道教多用于达神降仙。

香熏有着如下的作用功效:

芬芳的香气既能净化环境、愉悦心情,更能杀虫消毒、防病治病。在长期的生活、医疗实践中,我国古人逐渐总结出了芳香药物的特殊功效,并将其广泛应用于医疗活动和日常生活。

1.疗疾

祖国医学有“良工不废外治”之说,香熏法是外治法的一种,香药芬芳走窜,具有调理气血、燥湿辟秽、提升正气的特性,故在气血失调感受湿浊、正虚邪陷等病证的治疗上有其独特的作用。

调理气血“热者可以散寒,香者可以行气”。香熏法以芳香药物为基础,其走窜之性最能调理气血,故可在治疗气血壅滞类病证,而其他方法无效或操作不便的情况下发挥作用。如久治不愈的头痛,可熏清神湿香以行气止痛;血滞卒厥的昏仆,可熏乳香、安息香以行血开窍。

气机升降失常的病证亦可甄别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香药,如檀香、柴胡、辛夷、白芷等引气上升,香附、厚朴、沉香、降真香等引气下降,故治疗肾不纳气之久咳,当熏沉香以降气纳肾,而治疗冷气上结之饮食不进,宜熏檀香以升提胃气。

香熏疗法用于肺系疾病尤其有效,香药的芬芳之气经口鼻吸人后可深达肺部,直抵患处;而有意识吸入香气的动作又可调节呼吸频率和深度,故而肺系疾病中属于肺气宣降失常、病位较深及久病难愈者均可

选用此疗法,具体如款冬花熏烟冶肺虚久咳,玄参、甘松香熏治肺劳久病等等。

燥湿辟秽“香气盛则秽气除”,香熏疗法所选的香药经点燃后,其芳燥之性得到加强,尤可燥湿辟秽化浊。以香熏法治疗溃疡、湿疹等疮面湿浊的病证,可直接作用于患处局部,以加快痊愈,巩固疗效,如雄黄烟熏阴部治疗狐惑病,艾叶烟熏疮面治疗臁疮等。若香熏被褥,则可杀灭留著于被褥的皮肤病病原体,如“熏疥方”熏被治疗疥疮,线香熏被治疗杨梅疮等。

扶正祛邪“香者气之正”,正气虚弱,客邪羁留,疾病缠绵,可用香熏法使药物气味经呼吸或皮肤吸收作用于人体,使人体正气得到充养,奋起抗邪,以达到治疗目的。如肺劳即可通过闻香助其自愈;小儿痘疹黑陷可通过香熏起陷。

2.预防:预防方面主要用于除虫和防疫。

熏香除虫在周代王宫中就有应用,民间效仿成习,如在野外点燃雄黄可避蛇,在院中点燃苍术可避蚊等等。熏香衣物以防虫防蛀,既是保

护衣物的需要,又可避免因蛀虫叮咬造成的皮肤损害,不同的香药可除不同的衣虫,如百部、秦艽、路路通除衣虱、衣蚤等。

据《备急千金要方》中有关“雄黄丸”的记载,至迟在东汉时期就已经出现了燃香避瘟的专方。现存医籍中还记载燃香的地点有病患居所内、普通居室内、门前、窗前、庭院等,时间上则有早晚夜间、大雾时、朔望日、正旦等。可见熏香法用于防疫避瘟在古代就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

3.养生:养生作用主要体现在养心和养身。

香熏产生令人愉悦的气味,可以起到调节情绪、陶冶性情的作用。古代文人弹琴读书、僧人打坐时,常以一炷好香为伴,借以清心醒神。同时燃香产生的青烟直上的情形,被认为是建立了人神交流的通道,在古代祝由术中对患者有着强烈的暗示和安慰作用,可视作早期心理治疗的辅助手段。

香熏可将清正之气通过呼吸输送至人体内部,其所具备的医疗作用对脏腑气血的运行产生一定影响。使人体正气充沛,健康远疾,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中国传统香熏法内容丰富,应用广泛,具有提升正气、治病防疫、调节身心等诸多功效,其内容多为历代文献所记载,或在民俗中有所保留。其科学实用价值,在现代生活中仍有一定的应用空问。大家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来进行选择。

消渴病中医护理方案.doc

消渴病( 2 型糖尿病)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肝胃郁热证:脘腹痞满,胸胁胀闷,面色红赤,形体偏胖,腹部胀大,心烦易怒,口干口苦,大便干,小便色黄,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二)胃肠实热证:脘腹胀满,痞塞不适,大便秘结,口干口苦,或有口臭,或咽痛,或牙龈出血,口渴喜冷饮,饮水量多,多食易饥,舌红,边有瘀斑,舌 下络脉青紫,苔黄,脉滑数。 (三)脾虚胃热证:心下痞满,胀闷呕恶,呃逆,纳呆,便溏,或肠鸣下利,或虚烦不眠,或头眩心悸,或痰多,舌淡胖,舌下络脉瘀阻,苔白腻,脉弦滑无力。 (四)上热下寒证:心烦口苦,胃脘灼热,痞满不痛,或干呕呕吐,肠鸣下利,手足及下肢冷甚,舌红,苔黄根部腐腻,舌下络脉瘀阻,脉弦滑。 (五)阴虚火旺证:五心烦热,急躁易怒,口干口渴,渴喜冷饮,易饥多食,时时汗出,少寐多梦,溲赤便秘,舌红赤,少苔,脉虚细数。 (六)气阴两虚证:消瘦,倦怠乏力,气短懒言,易汗出,胸闷憋气,脘腹 胀满,腰膝酸软,便溏,口干口苦,舌淡体胖,苔薄白干或少苔,脉虚细无力。 (七)阴阳两虚证:小便频数,夜尿增多,浑浊如脂如膏,五心烦热,口干 咽燥,畏寒肢冷,面色苍白,神疲乏力,腰膝酸软,脘腹胀满,食纳不香,五更 泄泻,舌淡体胖,苔白而干,脉沉细无力。 二、常见症状 / 证候施护 (一)尿量增多 1.观察排尿次数、尿量及尿色。

2.嘱患者睡前少饮水。 3.指导患者饮食调理,适当进食芡实、枸杞等补肾之品,食疗方:芡实瘦肉汤。 (二)口干多饮 1.保持病室空气温湿度适宜。 2.观察口干、口渴、每日饮水量。 3.多食生津润燥类食物,如百合、西葫芦等,可选用鲜芦根煎水代茶饮;口含乌梅、饮用菊花玉竹茶、苦丁茶以缓解口干口渴。食疗方:凉拌黄瓜、蓝莓山药、葛根鱼汤。 4.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皮质下、内分泌、糖尿病点、脾、胰、三焦等穴位。 (三)多食易饥 1.询问饮食习惯及饮食量。宜选择混合餐,每餐进食种类包含主食、蔬菜、肉蛋类等;粗细粮合理搭配,少食多餐,细嚼慢咽。 2.适当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如燕麦、芹菜、韭菜等,以增加饱腹感,延缓食物吸收稳定血糖。 3.观察记录身高、体重、腰围、臀围。 4.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皮质下、内分泌、糖尿病点、脾、胰、饥点等穴位。 (四)倦怠乏力 1.起居有时,避免劳累。 2.进食补中益气类食物,如山药、鱼肉、香菇等。食疗方:乌鸡汤、香菇木耳汤、山药炖排骨。

肺胀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总结分析报告

肺胀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总结分析报告 2017年06月 一、基本情况 肺胀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首批“21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中的病种之一,自2017年01月01日至2017年06月30日,遵义县中医院在内一科应用“肺胀中医护理方案”护理住院患者共 5例,患者平均住院日6天。 辨证分型统计如下:与《诊疗方案》一致的病例数5例:肺肾气虚4例,痰浊阻肺1例,应用的主要辨证施护方法:体位、有效咳嗽、胸部叩击、振动排痰、体位、氧疗、呼吸功能锻炼、皮肤护理、口腔清洁、伴随症状及舌质舌苔的变化。 应用的主要中医护理技术:口服中药汤剂,口服中成药,艾灸,穴位贴敷,中药塌渍,中药湿敷各种理疗等。 二、护理方案应用情况分析 (一)主要中医护理措施应用情况 2、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情况

中医护理技术应用频率高的项目是穴位贴敷,其次是艾灸。分析其原因:1、穴位贴敷是由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症状主动与主管医师沟通并实施,因此应用的主动性高,且无创伤,患者易于接受。2、艾灸用物及操作方法简单,且相对经济实惠,临床易于实施。(二)依从性和满意度分析 1、患者对中医护理技术的依从性和满意度 2、患者对健康指导的满意度 患者对健康指导的满意度为100%。 分析其原因:1、《方案》中健康指导内容清晰明确,便于护理人员掌握及临床应用。2、护理人员在实施《方案》的过程中,加强了护患沟通,观察病情更加及时、细致,健康教育更加专业、统一,使患者感到护理人员具有良好的工作态度和职业素养,从而赢得了患者的信任。 (三)责任护士对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 责任护士对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为100%。 分析其原因:1、《方案》对于每个疾病的常见症状护理、中医用药护理、健康指导等方面均给予了系统、明确的专业指导,使护理人员明确自己在各疾病中医专科护理中应该做什么、如何做,避免了以往工作的盲目性、随机性。2、《方案》中对各疾病常见症状适用的中医护理技术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并对关键环节如:选穴、应用时间、观察要点等做了明确说明,使中医护理技术的应用更加规范、科学。3、系统规范的中医专科护理标准,对于提高年轻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中医临床护理服务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中医饮食调护未落实到位 临床中,我医院的营养食堂未能特色的中医辨证膳食,具有中医特色的饮食调护局限在健康指导层面。 2、护理效果评价缺乏客观指标支撑 护理效果评价是由责任护士的主观认识及感受来进行评价,造成评价标准不一致,建议通过

消渴中医护理方案

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肝胃郁热证:脘腹痞满,胸胁胀闷,面色红赤,形体偏胖,腹部胀大,心烦易怒,口干口苦,大便干,小便色黄,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二)胃肠实热证:脘腹胀满,痞塞不适,大便秘结,口干口苦,或有口臭,或咽痛,或牙龈出血,口渴喜冷饮,饮水量多,多食易饥,舌红,边有瘀斑,舌下络脉青紫,苔黄,脉滑数。 (三)脾虚胃热证:心下痞满,胀闷呕恶,呃逆,纳呆,便溏,或肠鸣下利,或虚烦不眠,或头眩心悸,或痰多,舌淡胖,舌下络脉瘀阻,苔白腻,脉弦滑无力。 (四)上热下寒证:心烦口苦,胃脘灼热,痞满不痛,或干呕呕吐,肠鸣下利,手足及下肢冷甚,舌红,苔黄根部腐腻,舌下络脉瘀阻,脉弦滑。 (五)阴虚火旺证:五心烦热,急躁易怒,口干口渴,渴喜冷饮,易饥多食,时时汗出,少寐多梦,溲赤便秘,舌红赤,少苔,脉虚细数。 (六)气阴两虚证:消瘦,倦怠乏力,气短懒言,易汗出,胸闷憋气,脘腹胀满,腰膝酸软,便溏,口干口苦,舌淡体胖,苔薄白干或少苔,脉虚细无力。 (七)阴阳两虚证:小便频数,夜尿增多,浑浊如脂如膏,五心烦热,口干咽燥,畏寒肢冷,面色苍白,神疲乏力,腰膝酸软,脘腹胀满,食纳不香,五更泄泻,舌淡体胖,苔白而干,脉沉细无力。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尿量增多 1.观察排尿次数、尿量及尿色。 2.嘱患者睡前少饮水。 3.指导患者饮食调理,适当进食芡实、枸杞等补肾之品,食疗方:芡实瘦肉汤。 (二)口干多饮 1.保持病室空气温湿度适宜。 2.观察口干、口渴、每日饮水量。 3.多食生津润燥类食物,如百合、西葫芦等,可选用鲜芦根煎水代茶饮;口含乌梅、饮用菊花玉竹茶、苦丁茶以缓解口干口渴。食疗方:凉拌黄瓜、蓝莓山药、葛根鱼汤。 4.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皮质下、内分泌、糖尿病点、脾、胰、三焦等穴位。 (三)多食易饥 1.询问饮食习惯及饮食量。宜选择混合餐,每餐进食种类包含主食、蔬菜、肉蛋类等;

-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填写说明

“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填表说明 1.证候诊断 “辨证分型”要根据本病的中医护理方案书写,在相应的证型后划“√”,如有其他分型填写在“其他”一栏。 2.主要症状 指中医护理方案中涉及到的本疾病的主要症状,以及方案未涉及但在具体患者病程中表现出的主要症状。根据患者病情在相应的症状下划“√”。 3.主要辩证施护方法 指临床护理工作中针对某一主要症状采取的关键护理措施,不包含一般护理措施,如生活起居、环境等常规护理。在相应的护理措施后划“√”。 4.中医护理技术 (1)指依据本病的中医护理方案,针对主要症状采取的中医护理技术。护理方案中未涉及但临床实际应用的,可在“其他”一栏补充说明。 (2)“应用次数”指在患者住院期间,应用某一项中医护理技术的次数。 (3)“应用时间”指在患者住院期间,应用某一项中医护理技术的合计天数。 若针对不同症状采用了同一种护理技术,应分别填写应用次数,但应在表后说明该项技术应用总次数和总天数,以免重复计算。 5.护理效果 指针对某一主要症状,实施“主要辩证施护方法”及“中医护理技术”后症状的改善情况。根据患者某症状实际缓解程度,在相应的项目后划“√”。 6.患者对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 (1)“中医护理技术”指为患者实施的中医护理技术。根据临床实施情况如实填写。 (2)“健康指导”只填写患者对责任护士实施本病中医护理健康指导的满意度(不填写依从性)。(3)“患者对护理依从性”由责任护士填写,“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由上级护士或护士长填写。 7.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 (1)由落实“中医护理方案”的责任护士填写。根据临床应用情况,在相应的选项后划“√”。(2)改进意见指针对本病的中医护理方案提出意见和建议,请用文字表述。 8.中医护理技术效果评价量表的应用方法 症状或症候评分:无0分;轻度2分;中度4分;重度6分。 方法:护理后评分与护理前评分之差的多少来界定其护理效果的好、较好、一般及差。 好:减4分;表示症状从轻或中或重,到无,症状消失;或从重到轻。 较好:减2分;症状从重到中,或从中到轻。 一般:评分值没有改变、症状无改变。 差:加分为差;症状加重。 9.依从性评价:不另设评价指标,只界定层次。 依从:根据医嘱执行情况评价,全部遵嘱。 不依从:完全不愿意接受治疗护理。 部分依从:接受治疗护理后自行拒绝使用。 10.中医护理方案的实用性评价的界定: 方法:依据护理技术效果评价量表评价后平均分及评价前平均分之差值为基础。 实用性强:差值≧4分; 实用性较强:2分≦差值≦4分; 实用性一般:0分≦差值≦2分; 实用性差:分值在0分一下。

消渴中医护理方案

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肝胃郁热证:脘腹痞满,胸胁胀闷,面色红赤,形体偏胖,腹部胀大,心烦易怒,口干口苦,大便干,小便色黄,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二)胃肠实热证:脘腹胀满,痞塞不适,大便秘结,口干口苦,或有口臭,或咽痛,或牙龈出血,口渴喜冷饮,饮水量多,多食易饥,舌红,边有瘀斑,舌下络脉青紫,苔黄,脉滑数。 (三)脾虚胃热证:心下痞满,胀闷呕恶,呃逆,纳呆,便溏,或肠鸣下利,或虚烦不眠,或头眩心悸,或痰多,舌淡胖,舌下络脉瘀阻,苔白腻,脉弦滑无力。 (四)上热下寒证:心烦口苦,胃脘灼热,痞满不痛,或干呕呕吐,肠鸣下利,手足及下肢冷甚,舌红,苔黄根部腐腻,舌下络脉瘀阻,脉弦滑。 (五)阴虚火旺证:五心烦热,急躁易怒,口干口渴,渴喜冷饮,易饥多食,时时汗出,少寐多梦,溲赤便秘,舌红赤,少苔,脉虚细数、 (六)气阴两虚证:消瘦,倦怠乏力,气短懒言,易汗出,胸闷憋气,脘腹胀满,腰膝酸软,便溏,口干口苦,舌淡体胖,苔薄白干或少苔,脉虚细无力、 (七)阴阳两虚证:小便频数,夜尿增多,浑浊如脂如膏,五心烦热,口干咽燥,畏寒肢冷,面色苍白,神疲乏力,腰膝酸软,脘腹胀满,食纳不香,五更泄泻,舌淡体胖,苔白而干,脉沉细无力。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尿量增多 1、观察排尿次数、尿量及尿色、 2、嘱患者睡前少饮水、 3、指导患者饮食调理,适当进食芡实、枸杞等补肾之品,食疗方:芡实瘦肉汤。 (二)口干多饮 1、保持病室空气温湿度适宜。 2、观察口干、口渴、每日饮水量。 3。多食生津润燥类食物,如百合、西葫芦等,可选用鲜芦根煎水代茶饮;口含乌梅、饮用菊花玉竹茶、苦丁茶以缓解口干口渴。食疗方:凉拌黄瓜、蓝莓山药、葛根鱼汤。 4。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皮质下、内分泌、糖尿病点、脾、胰、三焦等穴位。 (三)多食易饥 1。询问饮食习惯及饮食量。宜选择混合餐,每餐进食种类包含主食、蔬菜、肉蛋类等;粗细粮合理搭配,少食多餐,细嚼慢咽。 2、适当增加膳食纤维得摄入,如燕麦、芹菜、韭菜等,以增加饱腹感,延缓食物吸收稳定血糖。 3。观察记录身高、体重、腰围、臀围。 4、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皮质下、内分泌、糖尿病点、脾、胰、饥点等穴位。 (四)倦怠乏力 1、起居有时,避免劳累。 2、进食补中益气类食物,如山药、鱼肉、香菇等。食疗方:乌鸡汤、香菇木耳汤、山药炖排骨、 3。病情稳定者适量运动,循序渐进、 4.遵医嘱艾灸,取穴足三里、关元、气海,或穴位贴敷肾俞、脾俞、足三里以调节脏腑气血功能。 (五)肢体麻木、疼痛、肢冷 1、进食活血化瘀食物,如黄鳝、木耳等。食疗方:洋葱烧黄鳝。 2、给予足部中药泡洗以祛风通络,活血通脉、 3.双下肢穴位按摩,取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涌泉穴等。

年度中医护理方案总结

20XX年中医护理方案实施情况总结 20XX年12月黔东南州中医医院护理部 一、基本情况 为了进一步贯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以病人为中心,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为主题的持续改进活动方案实施细则,更好的发挥中医护理特色优势,实施“全员培训、全面推行、动态管理”的原则,据我院实际情况,开展中医护理方案科室共9个,20XX年以来共实施中医护理方案病种数20个,病例数892例;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365例、中风(脑梗死急性期)9例、中风(脑梗死恢复期)31例、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127例、尪痹(类风湿关节炎)4例、面瘫病(面神经炎)63例、胸痹心痛病25例、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40例、混合痔51例、胆胀(胆囊炎)55例、肺胀(COPD稳定期)20例、喘病(COPD急性发作期)25例、吐酸病(胃食管返流)1例、胃脘痛(慢性胃炎)21例、呕吐(急性胃炎)10例、肺癌16例、白疕3例、消渴病(2型糖尿病)22例、紫癜风(过敏性紫癜)3例、乳腺癌1例。各科室对开展的中医护理方案实施的基本情况、护理效果评价、中医护理技术效果分析及护理存在问题进行总结汇报。 二、护理方案应用情况分析: (一)中医护理方案应用情况 1、各科室开展中医护理方案病种情况

2、各科室开展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情况 (二)依从性和满意度分析 各科室患者对开展的中医护理技术的依从性和满意度

(三)各科室实施中医护理方案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存在问题:1、治疗时间不定,患者有时不能及时得到治疗 2、开展中医护理技术应用单一 3、护患沟通欠缺 4、患者对护士健康指导的满意度有待提升 整改措施:1、各科室应根据科室情况同一时间为患者治疗,以免患者不在病房耽误治疗时间,造成患者不满。 2、各科室加强护患沟通,通过加强护士培训,提高与患者的沟通能力,提高患者满意度。 3、各科室根据情况,在临床治疗中,多沟通,结合其他中医护理技术联合治疗。 4、由于患者文化程度不同,对宣教理解能力不同;个别科室护理人员忙于护理操作,未能充分进行健康指导;在今后护理操作中要多与患者沟通、交流,取得患者的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处于最佳治疗状态,提高患者满意度。 三、中医护理方案的效果分析 1、评价方法 对各科室开展的中医护理方案及中医护理技术(应用天数及次数),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 2、评价标准 将护理效果分为四个层次:好、较好、一般、差 3、护理效果分析 采用以上评价方法和标准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以症状改善及相关健康教育内容的落实为主要评价指标。

中医护理方案

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症候要点 (一)风寒束表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颈强痛,鼻塞声重,鼻涕清稀,或有咽痒咳嗽,痰白稀,口不渴,肢节酸痛。舌苔薄白。 (二)风热犯表证:发热重,微恶风寒,鼻塞流黄浊涕,身热有汗或无汗,头痛,咽痛,口渴欲饮或有咳嗽痰黄。舌苔薄黄。 (三)暑湿袭表证:恶寒发热,头重,胸腹闷胀,恶呕腹泻,肢倦神疲,或口中黏腻,渴不多饮。舌苔白腻。 (四)卫气同病证:自觉发热重,烦渴,小便短赤,舌红苔黄,恶寒或恶风,或高热寒战,流涕,咽痒咽痛,头痛头胀,喷嚏。舌红苔薄黄或黄腻。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恶寒、发热 1.观察体温变化及汗出情况。 2.汗出较甚切忌当风,并及时更衣;风寒束表者注意保暖。 3.保持口腔清洁,鼓励多饮温开水。 4.遵医嘱物理降温。 5.遵医嘱刮痧,取合谷、曲池、大椎、太阳、风池等穴。 6.遵医嘱中药保留灌肠。 7.遵医嘱中药泡洗。 (二)头痛 1.观察头痛部位、性质、程度、伴随症状及持续时间。 2.改变体位时动作要缓慢。 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太阳、印堂、百会、合谷、风池等穴。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神门、皮质下、肺德邦、等穴。 (三)咳嗽、咳痰 1.观察咳嗽的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规律以及痰液的量、颜色、性状等。 2.咳嗽剧烈时取半卧位。 3.教会有效咳嗽及咳痰方法,翻身拍背。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肺、气管、神门、下屏尖等穴。 (四)鼻塞、流涕 1.观察鼻塞情况及涕液颜色、性质等。 2.掌握正确的擤涕方法。

3.遵医嘱穴位按摩,鼻塞时按摩迎香、鼻通等穴。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肺、内鼻、外鼻、气管等穴。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 (1)辛温解表剂宜趁热服,药后加被安卧啜服热稀粥,以助汗出。 (2)辛凉解表剂、化湿解表剂宜偏凉服。 (3)其他详见附录1. 2.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 3.外用中药(详见附录1). (三)特色技术 1.刮痧(详见附录2) 2.中药保留灌肠(详见附录2). 3.中药泡洗(详见附录2) 4.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 5.耳穴贴压(详见附录2) 四、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 1.年老体弱、反复外感者练习太极拳、八段锦等中国传统养身保健操,以增加体质。 (二)饮食指导 饮食清淡易消化、忌食辛辣油腻之品,忌烟酒。 1.风寒束表证:宜食解表散寒的食品,如生姜、葱白、红糖等。食疗方:红糖生姜饮等。 2.风热犯表证:宜食疏风清热、宣肺化痰的食品,如西瓜汁,荸荠汁、金银花茶等。 3.暑湿袭表证:宜食清热解暑、理气化湿的食品,如丝瓜、冬瓜、緑豆汤等。 4.卫气同病证:宜食养阴透热、益肺生津的食品,如藕汁、梨汁、荸荠汁等。 (三)情志调理 1.加强与患者的沟通,避免不良情绪。 2.向患者讲解本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 五、护理效果评价 附: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消渴中医护理方案样本

消渴病( 2型糖尿病) 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 一) 肝胃郁热证: 脘腹痞满, 胸胁胀闷, 面色红赤, 形体偏胖, 腹部胀大, 心烦易怒, 口干口苦, 大便干, 小便色黄, 舌质红, 苔黄, 脉弦数。 ( 二) 胃肠实热证: 脘腹胀满, 痞塞不适, 大便秘结, 口干口苦, 或有口臭, 或咽痛, 或牙龈出血, 口渴喜冷饮, 饮水量多, 多食易饥, 舌红, 边有瘀斑, 舌下络脉青紫, 苔黄, 脉滑数。 ( 三) 脾虚胃热证: 心下痞满, 胀闷呕恶, 呃逆, 纳呆, 便溏, 或肠鸣下利, 或虚烦不眠, 或头眩心悸, 或痰多, 舌淡胖, 舌下络脉瘀阻, 苔白腻, 脉弦滑无力。 ( 四) 上热下寒证: 心烦口苦, 胃脘灼热, 痞满不痛, 或干呕呕吐, 肠鸣下利, 手足及下肢冷甚, 舌红, 苔黄根部腐腻, 舌下络脉瘀阻, 脉弦滑。 ( 五) 阴虚火旺证: 五心烦热, 急躁易怒, 口干口渴, 渴喜冷饮, 易饥多食, 时时汗出, 少寐多梦, 溲赤便秘, 舌红赤, 少苔, 脉虚细数。 ( 六) 气阴两虚证: 消瘦, 倦怠乏力, 气短懒言, 易汗出, 胸闷憋气, 脘腹胀满, 腰膝酸软, 便溏, 口干口苦, 舌淡体胖, 苔薄白干或少苔, 脉虚细无力。 ( 七) 阴阳两虚证: 小便频数, 夜尿增多, 浑浊如脂如膏,

五心烦热, 口干咽燥, 畏寒肢冷, 面色苍白, 神疲乏力, 腰膝酸软, 脘腹胀满, 食纳不香, 五更泄泻, 舌淡体胖, 苔白而干, 脉沉细无力。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 一) 尿量增多 1.观察排尿次数、尿量及尿色。 2.嘱患者睡前少饮水。 3.指导患者饮食调理, 适当进食芡实、枸杞等补肾之品, 食疗方: 芡实瘦肉汤。 ( 二) 口干多饮 1.保持病室空气温湿度适宜。 2.观察口干、口渴、每日饮水量。 3.多食生津润燥类食物, 如百合、西葫芦等, 可选用鲜芦根煎水代茶饮; 口含乌梅、饮用菊花玉竹茶、苦丁茶以缓解口干口渴。食疗方: 凉拌黄瓜、蓝莓山药、葛根鱼汤。 4.遵医嘱耳穴贴压( 耳穴埋豆) , 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皮质下、内分泌、糖尿病点、脾、胰、三焦等穴位。 ( 三) 多食易饥 1.询问饮食习惯及饮食量。宜选择混合餐, 每餐进食种类包含主食、蔬菜、肉蛋类等; 粗细粮合理搭配, 少食多餐, 细嚼慢咽。 2.适当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 如燕麦、芹菜、韭菜等, 以增加饱腹感, 延缓食物吸收稳定血糖。

消渴目病中医护理方案

20个病种中医护理案(试行)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管理局、卫生厅局中医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 为保持发挥中医护理特色优势,提高中医护理效果,规中医护理行为,我司组织重点专科护理协作组在梳理、验证和优化各地有效中医护理案、技术的基础上,制定了促脉证(阵发性心房颤动)等20个病种的中医护理案(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工作中有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馈我司医疗管理处。 联系人: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医疗管理处廖穆熙邴媛媛 电话:—59957689 59957687 促脉证(阵发性心房颤动)中医护理案 急性非淋巴(髓)细胞白血病中医护理案 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中医护理案 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围神经病变)中医护理案 胆胀(胆囊炎)中医护理案 青盲(视神经萎缩)中医护理案 白疕(寻常性银屑病)中医护理案 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护理案 乳腺癌中医护理案 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医护理案 丹毒中医护理案 大肠息肉(结肠息肉)中医护理案 肾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中医护理案 呕吐(急性胃炎)中医护理案 紫癜风(过敏性紫癜)中医护理案 积聚(肝硬化)中医护理案 胃癌中医护理案 面瘫病(面神经炎)中医护理案 混合痔中医护理案 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医护理案 护理案附录1 护理案附录2

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医护理案 (试行) 一、常见证侯要点 (一)气阴两虚,络脉瘀阻证:口干咽燥,视力减退,目睛干涩,神疲乏力,便干或稀溏。舌胖,紫暗或有瘀斑。 (二)肝肾阴虚,目络失养证:视物模糊或变形,目睛干涩,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大便干结。舌暗红,少苔。 (三)阴阳两虚,血瘀痰凝证:五心烦热,视物模糊或不见,神疲乏力,失眠健忘,腰酸肢冷,大便溏结交替。舌胖少津或有瘀点。 二、常见症状/证侯施护 (一)视物模糊 1.病室光线明亮,避免强光刺激,物品摆放有序,地面防滑。 2.观察患者视物模糊或变形的程度,评估跌倒的高危因素,悬挂标识,加装护栏,督促其更换防滑鞋。 3.患者突然出现眼前全黑或漂浮的圆形黑影等眼底出血症状时,立即报告医师。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肝、眼、肾、神门、交感等穴。 5.遵医嘱中药离子导入。 (二)目睛干涩 1.避免强光与烟尘刺激,阅读及使用电脑大于1小时应闭目休息10分钟。 2.遵医嘱眼部中药湿敷。 3.遵医嘱眼部中药熏蒸或雾化。 4.遵医嘱眼部中药离子导入。

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护理方案说课材料

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护理方案

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肝胃郁热证:脘腹痞满,胸胁胀闷,面色红赤,形体偏胖,腹部胀大,心烦易怒,口干口苦,大便干,小便色黄,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二)胃肠实热证:脘腹胀满,痞塞不适,大便秘结,口干口苦,或有口臭,或咽痛,或牙龈出血,口渴喜冷饮,饮水量多,多食易饥,舌红,边有瘀斑,舌下络脉青紫,苔黄,脉滑数。 (三)脾虚胃热证:心下痞满,胀闷呕恶,呃逆,纳呆,便溏,或肠鸣下利,或虚烦不眠,或头眩心悸,或痰多,舌淡胖,舌下络脉瘀阻,苔白腻,脉弦滑无力。 (四)上热下寒证:心烦口苦,胃脘灼热,痞满不痛,或干呕呕吐,肠鸣下利,手足及下肢冷甚,舌红,苔黄根部腐腻,舌下络脉瘀阻,脉弦滑。 (五)阴虚火旺证:五心烦热,急躁易怒,口干口渴,渴喜冷饮,易饥多食,时时汗出,少寐多梦,溲赤便秘,舌红赤,少苔,脉虚细数。 (六)气阴两虚证:消瘦,倦怠乏力,气短懒言,易汗出,胸闷憋气,脘腹胀满,腰膝酸软,便溏,口干口苦,舌淡体胖,苔薄白干或少苔,脉虚细无力。 (七)阴阳两虚证:小便频数,夜尿增多,浑浊如脂如膏,五心烦热,口干咽燥,畏寒肢冷,面色苍白,神疲乏力,腰膝酸软,脘腹胀满,食纳不香,五更泄泻,舌淡体胖,苔白而干,脉沉细无力。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尿量增多

1.观察排尿次数、尿量及尿色。 2.嘱患者睡前少饮水。 3.指导患者饮食调理,适当进食芡实、枸杞等补肾之品,食疗方:芡实瘦肉汤。 (二)口干多饮 1.保持病室空气温湿度适宜。 2.观察口干、口渴、每日饮水量。 3.多食生津润燥类食物,如百合、西葫芦等,可选用鲜芦根煎水代茶饮;口含乌梅、饮用菊花玉竹茶、苦丁茶以缓解口干口渴。食疗方:凉拌黄瓜、蓝莓山药、葛根鱼汤。 4.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皮质下、内分泌、糖尿病点、脾、胰、三焦等穴位。 (三)多食易饥 1.询问饮食习惯及饮食量。宜选择混合餐,每餐进食种类包含主食、蔬菜、肉蛋类等;粗细粮合理搭配,少食多餐,细嚼慢咽。 2.适当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如燕麦、芹菜、韭菜等,以增加饱腹感,延缓食物吸收稳定血糖。 3.观察记录身高、体重、腰围、臀围。 4.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皮质下、内分泌、糖尿病点、脾、胰、饥点等穴位。 (四)倦怠乏力 1.起居有时,避免劳累。

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中风(脑梗死急性期)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医院:患者姓名:性别:年龄: ID: 文化程度:入院日期: 证候诊断:中脏腑痰蒙清窍证□痰热内闭证□元气败脱证□ 中经络风火上扰证□风痰阻络证□痰热腑实证□ 气虚血瘀证□阴虚风动证□其他: 一、护理效果评价 主要症状主要辨证施护 方法 中医护理技术 护理 效果 意识障碍□1.体位□ 2.观察□ 3.皮肤口腔护理 □ 4.饮食□ 5.其他护理措施: 1.药枕□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 2.其他: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 (请注明,下同) 好□ 较好□ 一般□ 差□ 半身不遂□1.观察□ 2.安全保护□ 3.功能锻炼□ 4.其他护理措施: 1.穴位按摩□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 2.艾灸□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 3.皮肤针□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 4.中药熏洗□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 5.其他: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 好□ 较好□ 一般□ 差□ 眩晕头痛□1.观察□ 2.避免诱因□ 3.卧床休息□ 4.其他护理措施: 1.穴位按摩□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 2.耳穴贴压□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 3.穴位敷贴□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 4.其他: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 好□ 较好□ 一般□ 差□ 痰多息促□1.观察□ 2.环境□ 3.排痰□ 4.其他护理措施: 1.循经拍背□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 2.穴位敷贴□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 3.其他: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 好□ 较好□ 一般□ 差□ 高热□1.监测□ 2.物理降温□ 3.饮食□ 4.其他护理措施: 1.穴位按摩□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 2.其他: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 好□ 较好□ 一般□ 差□ 二便失禁□1.观察□ 2.皮肤护理□ 3.饮食护理□ 4.其他护理措施: 1.艾灸□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 2.穴位按摩□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 3.其他: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 好□ 较好□ 一般□ 差□

中医特色护理质量评价工作.doc

2015 年中医特色护理质量评价工作 我院近年来坚持走中医特色发展道路,在中医护理工作方面,本着“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并在工作中加强对中医护理质量评价,具体中医护理质量评价方案如下: 一评价依据 1 、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2006 版《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0 年发布的《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 3 、保靖县中医院护理部制订的《护理质控标准》。 二评价组织 保靖县中医院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 三评价对象 对全院各个护理单元及护理人员进行考核评价。 四评价内容 (一)护理工作核心制度的落实。 (二)中医护理常规执行情况。 (三)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执行情况。 (四)中医特色康复健康指导的执行情况。

(五)中医护理文书的书写情况。 五评价方法 (一)现场提问2名护士,对科室开展中医护 理常规的知晓情况。 (二)现场检查2名病人,以确认护士的陈述 及采取措施的效果。 (三)现场提问2名护士对本科常见病中医护 理特色健康指导知晓情况。 (四)抽查科室2名护士对护理制度的知晓情 况。 (五)定期到科室进行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现 场考试。 (六)每月抽查病房管理、护理文书、重症护 理、基础护理等内容,每季度进行全面的护理质量控制工作,发现问 题及时反馈并提出整改措施。 六评价指标 (一)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90% (二)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90% (三)每个科室开展中医护理技术不少于2项 (四)基础护理合格率≥90% (五)特、一级护理合格率≥90% (六)健康教育病人覆盖率100%、病人知晓率≥80%

七中医护理质量检查评分细则 (一)中医护理常规(10分) 内容:考核临床科室的所有护士,每个护士抽考一项。 扣分细则:每人不掌握扣2分,掌握不全面者最多扣1.5,最少扣0.5。 (二)中医特色健康指导(10分) 内容:检查科室健康指导的执行情况,当场考核护 士的健康指导能力。 扣分细则:每人不掌握扣2分,掌握不全面者最多扣1.5,最少扣0.5。 (三)护理制度、职责(10分) 内容:抽查考核全院各级护理人员的职责,抽每个 科室至少3人。 扣分细则:每人不掌握扣 1.5分,掌握不全面者最多扣1分,最少扣0.4。 (四)培训计划(10分) 内容:检查科室培训计划是否体现中医为主,检查 各种考核、培训的原始记录。 扣分细则:未体现中医为主不得分,考核或培训的 原始记录不全面每人次扣2分。 (五)近期排班表(10分)

2015年度中医护理方案总结 (护理部)

2015年上半年中医护理方案实施工作总结 一、基本情况 上半年,我院在2014年开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了中医护理方案的开展。开展中医护理方案科室共2个,开展中医护方案数13个,各科室每月按时对开展的中医护理方案实施的基本情况、护理效果评价、中医护理技术效果、依从性、满意度等进行汇总上报,现总结如下: 二、护理方案应用情况分析: (一)中医护理方案应用情况 1.科室开展中医护理方案病种情况

2.科室开展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情况 3.护理方案的效果分析 通过开展辩证施护、实施中医护理技术和健康指导,综合治疗对绝大多数患者的治疗有良好的效果。 4.依从性和满意度分析

各科室患者对开展的中医护理技术的依从性和满意度 从统计表上分析,患者对中医护理技术的依从性和满意度较2014年度有较大提高。 5.各科室护士对方案实用性评价统计 多数护士认为方案中对于病种常见证型的特点、常见的症侯护理、中医用药护理、健康指导等方面均给予了系统、明确的专业指导,并对病种常见症状适用的中医护理技术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对中医专科中的关键环节如选穴、应用时间、观察要点、功能指导、日常保健康复健身操等都有了详细的说明,使护理人员明确自己在临床护理中如何运用中医理论,规范、科学的应用中医护理技术,避免了以往工作的盲目性及中医护理技术的欠规范。 二、各科室实施中医护理方案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存在问题:

1. 过多方案在同一科室实施,护理人员对所开展的中医护理方案掌握不足。 2.护士们觉得在开展过程中,填写表格过多。 3.方案中证型与实际临床工作中医师所辨证型部分不符,护士中医护理理论基础薄弱,导致不知如何开展方案。 4.部分中医护理方案尚无主要症状评价量表,护理效果评价缺乏客观指标支撑。 5.部分病种病例数过少,影响对方案实施的效果分析。 6.因收治的病种问题,开展的方案数未达年初目标要求。 整改措施: 1.加强中医护理方案的培训,提高护士对中医护理方案的理解与掌握。 2.探索中医护理方案开展流程,尽量进行优化。让护士易于操作。 3.科室加强医、护沟通,统一辩证标准,更好的开展中医护理方案。 4.逐步制定相应的主要症状评价量表,使方案实施后护理效果的评价具有依据。 5.适合入组的病例尽量纳入方案实施组,展中注意收集实施数据,定期进行分析。

消渴病肾病中医护理方案

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症候特点 (一)气虚证: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自汗易感。舌胖有印. (二)血虚证:面色无华,唇甲色淡,经少色淡。舌胖质淡。(三)阴虚证:怕热汗出,或有盗汗,咽干口渴,大便干,手足心热或五心烦热。舌瘦红而裂. (四)阳虚证:畏寒肢冷,腰膝怕冷,面足浮肿,夜尿频多。舌胖苔白. (五)血瘀证:定位刺痛,夜间加重,肢体麻木,肌肤甲错,口唇舌紫,或紫暗、瘀斑。舌下络脉色紫怒张。 (六)痰湿证:胸闷脘痞,纳呆呕恶,形体肥胖,全身困倦,头胀肢沉.舌苔白腻。 (七)湿浊证:食少纳呆,恶心呕吐,口中黏腻,口有尿味,神识呆钝,或烦闷不宁,皮肤瘙痒。舌苔白腻. 二、常见症状/症候施护 (一)水肿 1评估水肿程度,监测体重、腹围。 2观察排尿得次数与量,使用利尿剂者观察电解质与生命体征变化。 3阴囊水肿者可局部垫起,避免受压;严重胸、腹水时取半坐卧位.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脾、肾、内分泌、等穴,耳部水肿患者禁用。

(二)皮肤瘙痒 1着柔软棉织品,避免化纤、羽绒、羊绒等织品,沐浴或泡脚时水温40℃以下。 2修剪指甲,指导患者勿搔抓皮肤。 3遵医嘱给予中药涂药。 4遵医嘱中药药浴,药液温度在40℃以下,药浴时间要短,以20分钟为宜. 5遵医嘱中药熏洗,皮肤破溃者禁用。 (三)泡沫尿(蛋白尿) 1观察尿泡沫多少及消散时间. 2注意观察发热、劳累等因素对患者蛋白尿得影响。 3遵医嘱艾灸,取足三里、肾俞、脾俞、气海、三阴交等穴。(四)恶心呕吐 1保持口腔清洁. 2舌面上放鲜姜片,以缓解呕吐。 3口中氨味者,予以冷开水或饮柠檬水漱口. 4遵医嘱艾灸,取膈腧、胃俞、神阙等穴。 5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足三里、内关、合谷等穴。 (五)头胀肢乏 1定时血压监测,高血压危象者应绝对卧床休息,立即报告医师。2保持大便通畅,勿屏气或用力排便。顺时针按摩腹部。 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三阴交、足三里、风池、百会、太阳等穴。

消渴病中医护理方案效果总结分析

消渴病中医护理方案效果总结 分析(总3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消渴病中医护理方案效果总结分析报告 内二科 基本情况:肺癌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首批“13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中的病种之一,自2013年4月至7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在肿瘤科应用“肺癌中医护理方案”护理住院患者共33例,其中纳入中医临床路径管理的16例,患者平均住院日20天。 对我科10月——12月9例患者进行分析统计如下:平均住院天数5天,阴虚火旺证2例,气阴两虚证1例,阴精亏损证4例,肝阳上亢证1例。 应用的主要辨证施护方法:观察口渴多饮、活动饮食指导、尿量增多频率、观察倦怠乏力情况、及多食易饥情况。 应用的主要护理技术:中药熏洗、耳穴贴压、艾灸。 一、护理方案应用情况分析: (一)主要中医护理措施应用情况 1、主要辨证施护方法应用情况

2、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情况 中医护理技术应用频率高的项目是耳穴按压,艾灸,其次是中药熏洗。分析原因:1、耳穴贴压主要是由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症状主动与主管医生沟通并实施,因此应用的主动性高。2、无创伤、患者易于接受。3、用物及操作方法简单,临床易于实施。 (二)依从性和满意度分析 1、患者对中医护理技术的依从性和满意度

依从性较好的中医护理技术是耳穴按压和艾灸、中药熏洗。分析原因:操作方法简单,无创伤,无痛苦,患者易于接受。 护理满意度较高的中医护理技术是耳穴按压和艾灸。分析原因:它能减轻消渴患者症状、尿量增多等不适症状,配合其他治疗有较好的效果,因此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较高。 三、本护理方案的效果分析如下: 通过开展辨证施护、实施中医护理技术和中医个体化健康指导,80%以上的患者认为中医护理配合治疗对配合消渴病治疗的主要不适症状有良好的护理效果。

季度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

中风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报告 禹城市中医医院ICU 一、基本情况 中风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首批“13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中的病种之一。 2015年1月—3月 辨证分型统计如下:与《诊疗方案》一致的病例数10例:痰热内闭证6,元气败脱证5例,风火上扰证5例。 应用的主要辨证施护方法:咳痰/深呼吸训练、体位护理、腹式呼吸训练、口腔护理、情志护理、咳痰方法、腹部按摩、皮肤护理、辨证饮食指导、活动指导、排便指导等。 应用中医护理技术:耳穴贴压,穴位按摩、针灸和艾灸等。 二、护理方案应用情况分析 (一)主要中医护理措施应用情况 表1.主要辨证施护方法应用情况

2.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情况 表2 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情况 中医护理技术应用频率高的项目是中药湿敷耳穴贴压和穴位按摩,其次是耳穴压豆、针灸、刮痧和艾灸。分析其原因:①耳穴贴压和穴位按摩主要是由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症状主动与主管医生沟通并实施,因此应用的主动性高。②无创伤,患者易于接受。 用物及操作方法简单,临床易于实施。 (二)依从性和满意度分析

表3.患者对中医护理技术的依从性和满意度 依从性较好的中医护理技术是耳穴贴压,穴位按摩和艾灸。分析其原因:①操作方法简单,无创伤、无痛苦,患者易于接受。②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政策的支持,为上述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护理满意度较高的中医护理技术是耳中药外敷、穴位按摩和艾灸。分析其原因:它能减轻中风患者胸闷咳嗽、纳呆等不适症状,配合其他治疗有较好的效果,因此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较高。 本次总结中,中药外敷、刮痧的应用病例数较少,因此不做分析。 2.患者对健康指导的满意度

附录3:“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填表说明

附录3: “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填表说明 1.证候诊断 “辨证分型”要根据本病的中医护理方案书写,在相应的证型后 划“√”,如有其他分型填写在“其他”一栏。 2.主要症状 指中医护理方案中涉及到的本疾病的主要症状,以及方案未涉及但在具体患者病程中表现出的主要症状。根据患者病情在相应的症状下 划“√”。 3.主要辨证施护方法 指临床护理工作中针对某一主要症状采取的关键护理措施,不包含一般护理措施,如生活起居、环境等常规护理。在相应的护理措施后 划“√”。 4.中医护理技术 (1)指依据本病的中医护理方案,针对主要症状采取的中医护理技术。护理方案中未涉及但临床实际应用的,可在 “其他”一栏补充说明。 (2)“应用次数”指在患者住院期间,应用某一项中医护理技术的次数。 “应用时间”指在患者住院期间,应用某一项中医护理技术的合计天数。 若针对不同症状采用了同一种护理技术,应分别填写应用次数,但应在表后说明该项技术应用总次数和总天数,以免重复计算。 5.护理效果 指针对某一主要症状,实施“主要辨证施护方法”及“中医护理技术”后症状的改善情况。根据患者某症状实际缓解程度,在相应的项目后划“√”。 6.患者对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 (1)“中医护理技术”指为患者实施的中医护理技术。根据临床实施情况如实填写。 (2)“健康指导”只填写患者对责任护士实施本病中医护理健康指导的满意度(不填写依从性)。 (3)“患者对护理的依从性”由责任护士填写,“患者对护理的满意

度”由上级护士或护士长填写, 7.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 (1)由落实“中医护理方案”的责任护士填写。根据临床应用情况,在相应的选项后划“√”。 (2)改进意见指针对本病的中医护理方案提出意见和建议,请用文字表述。

中医护理方案总结

开封市中医院内分泌一病区 2015年中医护理方案实施总结 一、基本情况 本年度共实施中医护理方案668人,消渴病572人,消渴痹症96人。辨证分型统计如下: 1.消渴病与《诊疗方案》一致的病例数572例:消渴气 阴两虚证275例,脾虚胃热证234例,痰瘀阻络证 37例,阴阳两虚证26例。 消渴痹症96人中,气虚血瘀证33例,阴虚血瘀证 26例,痰瘀阻络证18例,肝肾亏虚证19例。 2.应用的主要辨证施护方法:辨证施善指导、饮水指导、饮食指导、观察饮水量、观察尿量频次、记录身高体重腰臀比、运动指导、皮肤护理等。 3.应用的主要中医护理技术:耳穴贴压、穴位贴敷、艾灸、中药泡洗等。 二、护理方案应用情况分析 (一)主要中医护理措施应用情况 1.主要辨证施护方法应用情况 主要症状尿量增多口干多饮多食易饥倦怠乏力肢体麻木、疼病例数 668人 668 668 668 320 辨证施护方法 饮水指导 观察尿量、频次 饮食指导 观察饮水量 饮食指导 记录身高腰臀比 运动指导 饮食指导 皮肤护理 实施人次 668 668 668 668 668 668 668 668 320 百分比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2 3 痛、发凉 视物模糊 腰膝酸软 62 38 适量运动 眼部护理 安全防护 饮食指导 适量运动 320 62 62 38 38 100% 100% 100% 100% 100% 2.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情况 主要症状 尿量增多 口干多饮 多食易饥 倦怠乏力 肢体麻木、疼 痛、发凉 视物模糊 腰膝酸软 病例数 668 668 668 668 320 62 38 中医护理技术 耳穴贴压 耳穴贴压 其他:中频 耳穴贴压 艾灸 穴位贴敷 穴位注射 穴位按摩 中药塌渍 拔罐 实施人次 590 548 120 607 473 320 62 32 6 百分比 88% 82% 18% 91% 71% 100% 100% 85% 15% 中医护理技术应用频率高的项目是耳穴贴压和穴位按摩, 其次是中药外敷、中药泡洗。分析其原因:1.耳穴贴压和穴位 贴敷,主要是由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症状主动与主管医生沟通 并实施,因此应用的主动性高。 .无创伤,患者易于接受。 .用 物及操作方法简单,临床易于实施。 (二)依从性和满意度分析 1.患者对中医护理技术的依从性和满意度 例数 依从性(%) 满意度(%) 项目 (人) 依从 部分依从 不依从 满意 一般 不

表格--心衰病(心力衰竭)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心衰病(心力衰竭)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入院日期:出院日期:住院总日数: 证候诊断:慢性稳定期:心肺气虚、血瘀饮停证□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阳气亏虚、血瘀水停证□肾精亏损阴阳两虚证□急性加重期:阳虚水乏证□阳虚喘脱证□痰浊壅肺证□其他: 一、护理效果评价 主要症状主要辩证施护方法中医护理技术护理效果 喘促□1.体位□ 2.皮肤护理□ 3.情志护理□ 4..强心药用药护理 5.其他护理措施: 1.中药泡洗□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方案中无) 2.耳穴贴压□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方案中无) 3.灸法□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方案中无) 4.中药贴敷□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方案中无) 5.穴位按摩□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 6.其他: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 好□较好□ 一般□差□ 胸闷/心悸□1.体位□ 2.活动□ 3.情志护理□ 4.其他护理措施: 1.中药泡洗□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方案中无) 2.耳穴贴压□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方案中无) 3.灸法□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方案中无) 4.中药贴敷□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方案中无) 5.其他: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 好□较好□ 一般□差□ 神疲乏力□1.限制活动□ 2.生活照顾□ 3.排便指导□ 4. 皮肤护理□(方案中无) 5. 情志护理□(方案中无) 6.其他护理措施: 1.穴位按摩□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 2.中药泡洗□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方案中无) 3.耳穴贴压□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方案中无) 4.灸法□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方案中无) 5.其他: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 好□较好□ 一般□差□ 尿少肢肿□1.准确记录出入量□ 2.正确测量体重□ 3. 合理体位□ 4. 饮食指导□ 5. 皮肤护理□ 6.其他护理措施: 1.中药泡洗□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 2.耳穴贴压□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方案中无) 3.灸法□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方案中无) 4.其他: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 好□较好□ 一般□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