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黄庭坚诗歌特色论文

黄庭坚诗歌特色论文

黄庭坚诗歌特色论文
黄庭坚诗歌特色论文

黄庭坚诗歌特色论文

摘要:综观黄庭坚所写的诗歌特色,大致有本文七个方面,但是,就其内容来看,是很狭窄的,并且对社会的影响作用是消极的。

从南宋任渊、史容、史季温《山谷诗集注》看,黄庭坚留下的诗歌共有一千三百四十三首。(这是黄庭坚的外甥洪炎统计的,详见任渊等著《山谷诗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358页。)。从山谷诗歌的内容上看,反映人民疾苦,揭露社会矛盾的诗歌极少,绝大多数诗歌多是写风花雪月,鸡鸭虫鸟之类的东西,甚至连中草药名,《诗经》中所写的动物植物也用来作文字堆砌,变为自己的诗。使读者看了,既无聊,又可笑。但是,不管怎么说,黄庭坚还是宋代的著名诗人,又是江西诗派祖师,并且有一批追随者,他的作诗方法和样式,苏轼还称之为“黄庭坚体。”

“黄庭坚体”自有其特色,现就我们的研读,谈一些浅见,借以求教于方家。

一、以才学为诗,是黄庭坚诗歌的主要特色。

所谓“以才学为诗”,就是黄庭坚在所写的严肃诗歌中,每一首诗,其中必有一到三句诗用古文古诗中的名句典故,作为自己诗中的典故,借以表明自己知识的渊博,有高超的才能,使自己写的诗一般人读不懂,只有具有渊博知识的人才能看得懂,讲得出所以然。以黄庭坚写的《十二月十九日夜中发鄂渚晓泊汉阳亲旧携酒追送聊为短句》一诗为例:“接淅报官府,敢违王事程,宵征江夏县,睡起汉阳城。邻里烦追送,杯盘泻浊清。只应瘴乡老,难答故人情。”(任渊《山谷

黄庭坚与江西诗派

黄庭坚与江西诗派 黄庭坚简介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宋诗史上一位开宗立派、影响深远的大家。 ?山谷非常重视诗歌创新,认为“文章最忌随人后”"(《赠谢敞王博喻》),“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以右军书数种赠丘十四》) ?黄庭坚对杜甫尤为推崇。 黄庭坚“诗法” ?黄庭坚主要诗学杜甫,并根据自己的创作经验总结出一套作诗法度,并以此指导后辈。 ?一,主张以丰富的书本知识作为写诗的基础。 ?他认为杜诗韩文“无一字无来处”(《答洪驹父书》),又说“词意高盛,要从学问中来尔”(《论作诗文》)。 ?二、提出“点铁成金”与“夺胎换骨”诗法。 1,借用前人诗文中的词语、典故,加以陶冶点化,化陈为新,使之在自己的诗中起到精妙的修辞作用。 2,师承前人的构思与意境,使之焕然一新,成为自己的构思与意境。 精神内涵:求新求变、自成一家。 3,去陈反俗,好奇尚硬,求奇求硬求新,厌俗厌熟厌常。 ?四,主张用拗律、拗句,改变一般诗句的平仄关系。有意造成一种不平衡不和 谐的效果,犹如书法中生硬曲折的线条,给人奇峭倔强的感觉。 1、句法方面,学杜甫多用拗句,“拗句”乃是在格律诗体中把一句或一联的 平仄加以改变,同时把诗句的语序组织加以改变,使音节和文气不顺畅,有意造成一种不平衡不和谐的效果,给人奇峭倔强的感觉。 2、诗的结构方面,黄庭坚非常注重奇变,有时跳跃,有时反折,很少一路连 绵衔接顺畅成文。 寄黄几复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这首诗体现了黄庭坚诗歌的主要特点:善于用典,时有跳脱,无一字无来处, 但又明白晓畅,有意用拗句,生新瘦硬。 黄庭坚的诗歌题材 ?黄庭坚诗歌是典型的文人诗歌,主要吟咏文人士大夫的生活工作,内容主要有:

李白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

1、李白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 主要内容:李白留给后世人九百多首诗篇.这些熠熠生辉的诗作,表现了他一生的心 路历程,是盛唐社会现实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艺术写照.李白一生都怀有远大的抱负,他毫不掩饰地表达对功名事业的向往.《梁甫吟》、《读诸葛武侯传书怀》、《书情赠蔡舍人雄》等诗篇中,对此都有绘声绘色的展露.李白自少年时代就喜好任侠,写下了不少游侠的诗,《侠客行》是此类诗的代表作.在长安三年经历的政治生活,对李白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的政治理想和黑暗的现实,发生了尖锐的矛盾,胸中淤积了难以言状的痛苦和愤懑.愤怒出好诗,于是,便写下了《行路难》、《古风》、《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等一系列仰怀古人,壮思欲飞;自悲身世,愁怀难遣的着名诗篇.李白大半生过着流浪生活,游历了全国许多名山大川,写下了大量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优美诗篇,借以表达出他那种酷爱自由、渴望解放的情怀. 在这一类诗作中,奇险的山川与他那叛逆不羁的性格得到了完美的契合.这种诗在李白的诗歌作品中占有不小的数量,被世世代代所传诵,其中《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最杰出的代表作.诗人以淋漓挥洒、心花怒放的诗笔,尽情地无拘无束地舒展开想象的翅膀,写出了精神上的种种历险和追求,让苦闷、郁悒的心灵在梦中得到了真正的解放.而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诗句,更把诗人的一身傲骨展露无遗,成为后人考察李白伟大人格的重要依据. 李白作为一个热爱祖国、关怀人民、不忘现实的伟大诗人,也十分关心战争这一重要问题.对保卫边疆的将士予以热情的歌颂(如《塞下曲》),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则给予无情的鞭挞(如《战城南》、《丁都护歌》等).李白还写了不少乐府诗,描写劳动者的艰辛生活,表达对他们的关心与同情(如《长干行》、《子夜吴歌》等). 艺术特点: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 最鲜明的艺术特色.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调动了一切浪漫主义手法,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的统一.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比如,他入京求官时,“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想念长安时,"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这样一些诗句都是极富感染力的.极度的夸张、贴切的比喻和惊人的幻想,让人感到的却是高度的真实.在读到"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这些诗句时,读者不能不被诗人绵长的忧思和不绝的愁绪所感染.李白的这一艺术表现手法在《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等诗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李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采、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韵致的原因所在.他的语言正如他的两句诗所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明朗、活泼、隽永. 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思想内容: 热爱祖国,忧国忧民。《春望》诗曰“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诗人用“花溅泪”、“鸟惊心”描述自己的亡国之恨。无知的花、鸟尚且如此,诗人的痛苦不言而喻。诗人有关心

黄庭坚《题东坡诗后》阅读练习及答案

东坡居士极不惜书,然不可乞,有乞书者,正色责之,或终 不与一字。元祐中锁试①礼部,每来见过案上纸,不择精粗,书遍乃已。性喜酒,然不能四五龠②已烂醉,不辞谢而就卧鼻鼾如雷少焉苏醒落笔如风雨,虽谑弄③皆有义味,真神仙中人,此岂与今世翰墨④之士争衡哉? (节选自黄庭坚《题东坡诗后》) (注释)①锁试:文中指东坡任主考官近两月间,不能与外 界联络。②龠(yuè):古代容量单位。③谑弄:开玩笑,嘲弄。④翰墨:借指文章书画等。 4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正色.责之/征于色.,发于声 B.每来见过案.上纸/拍案.而起 C.虽.谑弄皆有义味/虽.我之死 D.此岂与今世翰墨之士争衡.哉/困于心,衡.于虑 44.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不辞谢而就卧鼻鼾如雷少焉苏醒落笔如风雨。

45.为什么黄庭坚称苏东坡是“神仙中人”?(用自己的话 概括) 【答案】 43. D 44.不辞谢而就卧/鼻鼾如雷/少焉苏醒/落笔如风雨。 45.为人率真(自己喜欢书法,从不给别人;酒量不行也要喝醉);书法技艺高超(酒醒后写的字潇洒飘逸)。 【解析】 43.试题分析:考查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理解。 A.选项中“色”都是“神色”; B.选项中的“案”都是“桌子”; C.选项中的“虽”都是“即使”; D.选项中的“衡”分别是“平衡”和“通‘横’,阻塞不通”的意思。故选D。 44.试题分析: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 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语句“不辞谢而就卧鼻鼾如雷少焉苏醒落笔如风雨”的意思是:客人还没辞别就躺下了睡着了, 鼾声如雷。一会儿醒了之后,落笔如风雨般潇洒。据此,正确的句读是:不辞谢而就卧/鼻鼾如雷/少焉苏醒/落笔如风雨。 45.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依据文章具体内容分析概括作答。依据“东坡居士极不惜书,然不可乞,有乞书者,正色责之,或终不 与一字”可以看出,苏轼自己喜欢书法,从不给别人;依据“性喜酒,然不能四五龠已烂醉”可以看出,苏轼性格豪爽;依据“少焉苏醒落笔如风雨”可以看出,苏轼书法技艺高超。综合起来看,苏轼是一个为人率真,性情豪爽,书法技艺高超的人。据此可概括作答。 【点睛】 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是有规律可循的:①句首关联词或语气词之后要停顿;②有些古今异义词朗读时要分开;③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停顿;④需要着重 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⑤省略句中省略的地方一般要停顿;⑥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

陆游诗歌的思想内涵及艺术成就

华侨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陆游诗歌的思想内涵及艺术成就 姓名:陈文质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中国古代文学 指导教师:许总 20100601 摘要 陆游是中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南宋诗坛爱国主义诗派的一个光辉代表,在中 国文学史上有崇高的地位,有“小李白”之称。他的诗歌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 壮志,对敌人、卖国贼的仇恨,诗歌慷慨激昂、雄奇奔放、沉郁悲壮,在思想上 和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其诗被人们称为“诗史”。 陆游诗歌洋溢着爱国主义激情,爱国情怀,心系祖国、忧国忧民融化到诗篇 中,反映当时的社会现状,战乱频繁,争权夺利,权奸当道,帝王无能,人民处 于贫困交加之中,广大有识之士被排斥到社会下层。 祖国的大好河山被分裂,北方广大人民遭受民族压迫,

而南宋小朝廷却屈膝 事敌,不思恢复,这种奇耻大辱,是广大人民和爱国志士所不能容忍的。雪耻御 侮,恢复失地,是爱国志士的抱负。 诗歌中或直抒胸怀或含蓄寄意的爱国情怀,也体现在关注劳动人民的疾苦。 他深入到人民生活中去,曾先后在农村度过了三十多年的时间,与人民朝夕相处, 对人民的愁苦酸辛有深切的了解。 在对人民苦难与不幸深切同情的同时,也热爱人民的生活,歌颂他们的好事 物。陆游一生仕途坎坷,命运多舛,冷酷的现实在其笔下多有体现。诗歌也以幻 想梦境,寄托报国理想,寻找实现自我理想的人生价值。 诗人看到的是苦难,体会的是悲愁,引发而为诗,当然悲苦有加。中国诗人 最懂得“美在伤感”引人怜悯的情怀,在自己首先被感动的艺术良知的激发下,他们写下了自己的忧虑,以图打动读者,唤起共鸣! 关键词:陆游诗歌;爱国思想;艺术成就 ABSTRACT

黄庭坚草书唐诗

黄庭坚草书唐诗 黄庭坚不仅是北宋著名文学 家、还是著名的书法家,那么他的书法又有怎样的特点呢? 黄庭坚草书特点 1.学古创新 由于宋代“尚意”书风盛行, 尚意支配下的个人抒情为主产生下 的个性、人品对书法作品影响很大,对书法创作的影响起到了决定性作用。黄庭 坚极具个性的书法创新在北宋书法独树一帜。 黄的老师苏东坡不仅重人品而且在 书法创作上提出“不践古人”曾云:“吾书虽不甚佳,然自出 新意不践古人,是一快也”。作为苏门四士之一的黄庭坚对苏东坡的这个 口号加以阐发, 在实际创作上更出新意, 创出比其老师苏东坡更具新意的书法作 品。 他曾言: “随人作计终后人, 自成一家始逼真。 ”这是他在诗学、 书学上的典型的创新精神。 他强调创意, 主张“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 博古创新,《宋史?本传》称:“山谷善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 黄庭坚草书唐诗
2.高古自然 黄庭坚书法追求高古的同时,将个人的性格、感情、才气等主观的要素都化 为客观的表现,使客观境界代替主观达到物我融合的境界,即所谓“天人 合一,一一自然”。他的书法常以“韵”来体现其纯朴平淡的 “自然”, 代表其“超逸绝世”的境界。 他学古而不泥古, 崇古而出古,依靠自己对书法上不同常人的理解,结合自己的个人性格、才气、 感情等特性,“学古而创新”,最后自成一家,将“自成一家 ”的“创新”化为“自然”,达到书法境界最为高 尚的一种理想程度。 黄庭坚草书唐诗 草书作品

黄庭坚诗歌理论分析

黄庭坚诗歌理论分析 黄庭坚的诗歌 理论对后世影响深远。 我们可以研究其诗歌理论的独特之处, 并着重探讨了 理论中与读书之关系的重要性, 以及其独特的诗歌理论对后世具有极为重要的价 值和意义。 黄庭坚是江西诗派的实际开创者, 在宋代诗坛上占据重要的地位。 他的诗歌 成就以及在其影响下所产生的声势浩大的江西诗派成为诗歌史上的一朵奇葩。 《后村诗话》有云:“豫章稍后出,荟萃百家句律之长,究极历代体制之变,搜 讨古书,穿穴异文,作为古律,自成一家,虽只字半句不轻出,遂为本朝诗家宗 主。”《诗林广记》亦云:“山谷自黔州以来,句法尤高,笔力放纵,实天下之 奇作,自宋兴以来,一人而已。”说“一人而已”未免夸张,但足可见世人对黄 庭坚的肯定和推崇。 黄庭坚在诗史上的地位主要由其诗歌理论所决定, 他的诗歌 理论主张被视为是江西诗派的主要创作纲领, 虽历代学者评论对其褒贬不一, 但 其影响却不容小觑。 本文仅就其诗歌理论与读书的关系从三面来谈谈其对后世创 作的重要影响与意义。 一、“无一字无来处”与读书的重要性 “无一字无来处”是江西诗派的重要理论之一, 在黄庭坚之前, 宋人孙莘老 对这个问题已有过类似的表述, 说“老杜诗无两字无来历”说“老杜作诗, 退之 作文,无一字无来处”,自然有些夸张,但是,诗人要强调自己的某种主张的时 候,总是要夸张的。不惊骇世俗,就无法引起世人的瞩目,也就难以产生影响; 另外, 如果说杜诗韩文“无一字无来处”也是说的通的。 用列宁的一句话来诠释, 就是只有继承全人类的文化遗产, 才有可能达到时代的顶点。 黄庭坚强调老杜诗 的“无一字无来处”,其实其深层的意思之一就是多读书。 文学 功底好比花果的种子,天生就有一种资质可以发芽成树,开花结果,但是种 子有很多不发芽成树,开花结果的,因为它缺乏人工的培养。种子能发芽成树, 开花结果,有一大半要靠人力,尽管它天资如何优良。人的文学创作也是如此。 一个人纵然生来就有对文学特优的领悟, 如果不下苦功夫修养, 也必定是苗而不 秀,华而不实。比如李白 ,虽然天生资质杰出,可是这位大诗人在学问上也下过苦功夫,李白在人生

论陆游的诗歌爱国主题及表现形式和特点

毕业论文 中文题目:论陆游的诗歌爱国主题及表现形式和特点 英文题目:Theory of lu you's patriotic poetry theme and form of expression and characteristics 二○一六年五月

东华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摘要 摘要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陆游是继屈原、杜甫之后,最有影响的伟大爱国诗人.同时,陆游也是我国文坛上伟大的爱国作家,他的诗词内容丰富,气势恢弘,感情炽热,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他一生创作的许多佳作名篇,是我国古代诗坛的爱国绝唱,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国家民族而英勇奋斗.本文就对陆游诗歌的爱国主题的表现形式和特点进行了分析,对后人坚定自己的崇高理想和爱国主义精神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强烈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陆游;爱国主题;表现形式

东华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Abstract Abstract In the history of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 Lu you is after Qu yuan, Du fu, the most influential one of the great love The poet. At the same time, lu you is also our country great patriotic writers in the literary world, his poetry rich in content, grand, feeling hot, is permeated with strong patriotic passion. All his life he created many excellent masterpiece, is our country ancient poets patriotic song, inspired generations of Chinese people fought for the nation. In this paper, the performance of lu you's poetry patriotic theme forms and characteristics are analyzed, for the posterity firmly own lofty ideals and patriotism has far-reaching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and the strong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words】Lu you;Patriotic theme; pattern of manifestation

黄庭坚的诗句大全

黄庭坚的诗句大全 1、题郑防画夹——黄庭坚 惠崇烟雨归雁,坐我潇湘洞庭。 欲唤扁舟归云,故人言是丹青。 2、晚楼闲坐——黄庭坚 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 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来一味凉。 3、牧童诗——黄庭坚 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4、题竹石牧牛——黄庭坚 野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阿童三尺棰,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5、新竹——黄庭坚 插棘编篱谨护持,养成寒碧映涟漪。清风掠地秋先到,赤日行天午不知。 解箨时闻声簌簌,放梢初见影离离。归闲我欲频来此,枕簟仍教到处随。 6、清明——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蜇,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7、寄黄几复——黄庭坚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国不蕲三折肱。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烟滕。 8、登快阁——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9、病起荆江亭即事——黄庭坚 翰墨场中老伏波,菩提坊里病维摩。近人积水无鸥鹭,时有归牛浮鼻过。 闭门觅句陈无己,对客挥毫秦少游。正字不知温饱未,西风吹泪古藤州。 10、清平乐——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11、望江东——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拦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又还是秋将暮。

黄庭坚诗歌特点

在唐代诗人,甚至在历代诗人中,黄庭坚最推崇杜甫,他不仅肯定杜甫的忠义之气、忧国爱民之忱,而且在诗歌创作上力追杜甫。他称颂“杜子美一生穷饿,作诗数千篇,与日月争光”,教人学诗以杜甫为指归,“欲学诗,老杜足矣”。黄庭坚之师承杜甫可以说是时人及后世的共识。陈师道《答秦觏书》云:“豫章之学博矣,而得法于杜少陵,其学少陵而不为者也,故其诗近之,而其进则未已也。”后来方回也说:“山谷诗宋三百年第一人,本出于老杜。”“山谷诗本老杜骨法”。他在《瀛奎律髓》卷三中还说:“老杜为唐诗之冠,黄陈诗为宋诗之冠,黄陈学老杜者也。” 自梅尧臣以来,北宋诗人都在诗歌艺术上追求“生新”,也即追求在唐诗之外另辟境界,而黄庭坚在这方面表现出更强烈的自觉性。他说:“文章最忌随人后。”(《赠谢敞王博喻》)又说:“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以右军书数种赠丘十四》)他的整个诗歌创作都贯彻了求新求变的精神,从而创造了生新廉悍的艺术风貌。 二、用典 用典方面。典故在中国古典诗歌的语言形式构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诗歌创作和诗学理论中,典故是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用典在宋代诗歌中尤为常见。因为受到时代精神的影响,宋诗已不复唐诗的高昂豪迈的气度,而是呈现出精思内敛的特征,由主情向主理转向。因此,宋诗创作更加追求诗歌形式的精琢与完善。多用典故成为宋人遍览群书,学识渊博的展现途径。至黄庭坚在理论上打上“(老杜作诗)无一字无来处”的旗号,用典不仅是杜诗,而且成为黄诗乃至整个宋诗极为鲜明的特点之一。 杜诗用典往往使用熟典并活用典故,但又能使典故与写实密切结合,如突出人名用典的象征意义来表现自己的生活性情和思想。黄庭坚继承了杜诗善用典的经验,而且他的用典以采杜诗为最多,例如《秋思寄子由》中“老松阅世卧云壑,挽著沧江无万牛”,化用杜甫诗句“云壑布衣贻背多”、“万牛回首丘山重”,自比为高卧云壑、绝不与时俗同流合污的老松;《云涛石》“诸山落木萧萧夜”则明显取自杜甫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等。 但黄庭坚对用典的要求更高,他用典比杜甫更加丰富多样,特别是对学识的展现。与杜诗常用熟典不同的是,黄庭坚在用典时力避常见的,用俗了的典故,往往不取常人思路,突出某些警醒意旨,取得“以故为新”的效果。而黄庭坚在一句诗中合用了多个典故,更是对杜诗用典的发展和超越。如《登快阁》的“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是同时承袭和融汇了杜甫的“常时任显晦,秋

黄庭坚诗赏析

熔经铸史借景传情 ――黄庭坚《寄黄几复》赏析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大意】:我住在北方海滨,而你住在南方海滨,欲托鸿雁传书,它却飞不过衡阳。当年春风下观赏桃李共饮美酒,江

湖落魄,一别已是十年,常对着孤灯听着秋雨思念着你。你支撑生计也只有四堵空墙,艰难至此。古人三折肱后便成良医,我却但愿你不要如此。想你清贫自守发奋读书,如今头发已白了罢,隔着充满瘴气的山溪,猿猴哀鸣攀援深林里的青藤。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分宁(今江西修水)人。他于英宗治平年间中进士,曾经做过一些地方小官和北京(今河北大名)国子监教授。他的诗歌曾受到苏轼的赏识,政治观点也与 — 2

苏轼相近,仕途生涯因与新旧党之争纠结在一起。哲宗初年高太后执政废新法时,他被召入京,曾参与修史及贡举方面的工作;哲宗亲政驱逐旧党时,被贬为涪州别驾,黔州安置;哲宗去世后他曾一度被起用,但很快又被贬到远在今广西境内的宜州,后来死在那里。有《山谷集》传世。他虽是“苏门四学士”之一,却又与苏轼并称“苏黄”,成为宋诗史上一位开宗立派、影响深远的大家。 — 3

根据作者对这首诗的原注:“乙丑年德平镇作。”乙丑为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当时黄庭坚监德州(治所在今山东省德州市)德平镇,其好友黄几复任广东四会县令。黄庭坚与黄几复交情颇为深厚,与他有过不少的诗歌唱和,如《留几复饮》、《再留几复饮》、《赠别几复》等。这首《寄黄几复》,表达了作者对远方友人的深深思念之情,同时对其迟暮难用的处境,深表惋惜。 — 4

陆游诗歌的艺术特点

《唐宋词选》读后感陆游词的艺术特点 摘要:陆游是我国著名爱国主义诗人,因此爱国题材是陆游创作的中心题材,抗敌复国是他诗歌反复强调的主题。他的诗歌创作大致可以

分为三个时期。他晚年留下了一首《示儿》其中一句“北定中原”也表现出了,他一生做为爱国诗人对国家的牵挂。陆游诗歌中所表现的爱国主义思想也有他鲜明的特点,而他诗篇的思想内容大致也可以分为五个方面。他的大量诗篇贯穿着一条主线,即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陆游的一生写了很多诗,他自称“六十年间万首诗”。 关键词:陆游、爱国主义、创作分期特点、思想特点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越州山阴人,是我国著名爱国主义诗人,因此爱国题材是陆游创作的中心题材,抗敌复国是他诗歌反复强调的主题。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信念始终不变。陆游一生都在致力于抗金报国的伟大事业中,但是当权者贪恋偏安小朝廷的私利,一味求和,致使国家统一的历史任务迟迟不能实现,因此现实中既然无法实现自己的壮志豪情,诗人便常常借助梦境一吐胸怀。陆游的诗中有许多这样意味深长的梦境,或许,连他自己也未必清楚梦境中的圣主亲征到底是他的理想还是梦想,每一首记梦长诗的背后总会有一个同样漫长而不真实的世界,他将自己所有的希望的一切倾注进这个不真实的世界里,似乎这样才能宣泄内心得失望。虽然他满心的失望,但是他没有放弃作为一个爱国诗人,他自身所附有的使命。 陆游的诗集中现存诗有9300余首。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期是从少年到中年(46岁)入蜀以前。这一时期最长但留存的诗仅200首左右,作品主要偏于文字形式,尚未得到生活的充实。第二期是入蜀以后,到他64岁罢官东归,前后近20年,存诗2400余首。这一时期是他充满战斗气息及爱国激情的时期,也是其诗歌创作的成熟期。第三期是长期蛰居故乡山阴一直到逝世,亦有20年,现存诗约近6500首。诗中表现了一种清旷淡远的田园风味,并不时流露着苍凉的人生感慨。“诗到无人爱处工”,可算是道出了他此时的心情和所向往的艺术境界。另外,在这一时期的诗中,也表现出趋向质朴而沉实的创作风格。不过即使诗风前后转变了三次,但是他诗中还是充满强烈的爱国情感,这也是他最大的特色与传颂千古的原因。爱国情感在中年入蜀以后表现尤为明显,不仅在同时代的诗人中显得很突出,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是罕见的。陆游的诗可谓各体兼备,无论是古体、律诗、绝句都有出色之作,其中尤以七律写得又多又好。在这方面,陆游继承了前人的经验,同时又富有自己的创作,所以有人称他和杜甫、李商隐完成了七律创作上的“三变”。 陆游的诗歌,不仅包含着崇高的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同时通过优美的形式,表现了巨大的艺术力量。他的诗在体裁方面应有尽有。清代学者赵翼说他“使事必切,属对必工。”各种诗体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有人称他“小李白”。在语言方面,陆游的诗晓畅平易,精练自然,“无语不天成”。他才气豪迈,议论精辟;意在笔先,力透纸背;有丽语而无险语,有艳词而无淫词;看似花藻,实则雅洁;看似奔放,实则谨严。他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小楼

黄庭坚《题竹石牧牛(并引)》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题竹石牧牛(并引) 黄庭坚 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①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 野次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 阿童三尺棰③,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 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注】①伯时:宋著名画家李公麟的字;②野次:郊野;③棰:鞭子;④觳觫:指牛。 1.下列四个选项,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是一首题画诗,是黄庭坚为苏轼、李公麟合作的竹石牧牛图题咏,但不限于画面意象情趣的渲染,而是借题发挥,蕴含深刻的哲理,在题画诗中别具一格。 B.诗人对咏写物像的外形特征作细致的描摹,用词精当。如峥嵘写出了怪石的嶙峋特立,幽写出了竹子的气韵。 C.诗中描写的物象彼此间有着精妙的联系,如石与竹之间着一倚字,不仅写出它们的相邻相靠,还反映出一种亲密无间的情趣。牧童与老牛间着一御字,牧童逍遥徜徉的意态,亦恍然如见。 D.本诗为戏咏,作者是以一种调侃轻松的心态描摹这幅画,然而全诗在构思上却很有曲致,蕴含深意,语言清新明丽。 2.这首诗前、后四句分别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5分) 3.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4.你认为这幅竹石牧牛图在作者心目中的含意是什么?有人认为作者在诗中厚于竹而薄于石,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说明。

参考答案 1.C(3分) 2.(5分)答:分为两个层次。前四句为第一层次,分别写了石、竹、牧童、老牛四个物象,构成一副完整的画面,传达宁静和谐的田园生活气息;后四句为第二层次,写了作者由画中的内容而生发出的感想。(3分) 感情:对画的喜爱赞美。对画所描述的田园生活的向往喜爱。对磨损石头和伤残竹子破坏自然美的痛心。宁静的田园风光与烦嚣的官场角逐,构成鲜明的对比,寄寓自己对现实政治的观感。 3.示例一:分为两个层次。前四句为第一层次,分别写了石、竹、牧童、老牛四个物象,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后四句为第二层次,写了作者由画中的内容而生发出的感想。 示例二:可分三层。第一层,写景,写郊野美丽可爱的景色。第二层,叙事,写牧童手执鞭子,骑着老黄牛。第三层,议论,抒发感想,写作者对这幅画的感受。 4.第一问:一种自然平和的田园生活。 第二问:示例:表面上作者似乎是厚竹而薄石,但实际上作者对石与竹同样怜爱;因为在作者心目中,竹、石都代表着一种田园生活,无论是牛角砺石还是牛斗残竹,都是作者不愿意见到的。如答成作者认为竹、石的寓意是一种坚韧的品格,高尚的节操,作者对竹、石的怜爱表现出他对品节的珍视也可以。

【课外阅读】陆游诗歌的特点与成就 (2)

【课外阅读】陆游诗歌的特点与成就 陆游一生勤奋创作,流传至今的诗就有九千四百多首。诗歌的内容也极为丰富,几乎涵盖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爱国主题的日常生活和情景的吟咏,正如《唐宋诗醇》卷四二所说:“其感激悲愤、忠君爱国之诚,一寓于诗,酒酣耳热,跌宕淋漓。至于渔舟樵径,茶碗炉熏,或雨或晴,一草一本,莫不著为歌咏,以寄其意。” 民族矛盾始终是南宋社会最受人关注的问题。宋帝国的半壁河山已经沦于异族的统治之下,而且金兵继续南侵的威胁也始终存在。是发奋图强待机北伐以恢复中原,还是屈膝投降以苟安于东南一隅?这直接关系到宋帝国的生死存亡,也关系到全民族的命运和尊严。陆游作为时代的歌手,理所当然要把抗敌复国作为最重要的主题。他写出了沦陷区人民对故国之师的期待:“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也写出了南宋军民不甘屈服的气概:“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金错刀行》)既然南北两地的人民都盼望着收复中原,又是什么原因使这种期望长久不能实现?陆游愤怒地指出,原因就是统治者但谋一己私利而置国家利益于不顾:“诸公可叹善谋身,误国当时岂一秦?不望夷吾出江左,新亭对泣亦无人!”(《追感往事》之五)陆游的深哀巨痛集中体现在《关山月》中: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诗中假托一位老战士之口,痛责统治者一纸和议抛弃半壁江山、苟且偷生贪图享乐的无耻行径,倾诉了爱国将士和沦陷区人民的满腔悲愤。这正是南宋中叶沉闷的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当然,陆诗中更多的是自抒报国壮志的忧国深思的作品,如《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一心报国的英雄却壮志难酬,空度岁月,诗人个人的遭遇也是民族命运的缩影。爱国的主题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源远流长,每当国家面临危亡时这种主题总会在诗坛上大放异彩。陆游继承了这种传统,并把它高扬到前无古人的高度爱国主题不但贯穿了他长达60年的创作历程,而且融入了他的整个生命,成为陆诗的精华的灵魂。清末梁启超说:“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集中十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读陆放翁集》之二)如从

北宋词人黄庭坚的诗词大全

北宋词人黄庭坚的诗词大全 黄庭坚的诗词篇一 黄庭坚——《满庭芳·茶》 【年代】:宋【作者】:黄庭坚——《满庭芳·茶》【内容】北苑春风,方圭圆璧,万里名动京关。碎身粉骨、功合上凌烟。尊俎风流战胜,降春睡、开拓愁边。纤纤捧,研膏溅乳,金缕鹧鸪斑。相如虽病渴,一觞一咏,宾有群贤。 黄庭坚——《醉蓬莱》 【年代】:宋【作者】:黄庭坚——《醉蓬莱》【内容】对朝云叆叇,暮雨霏微,乱峰相倚。巫峡高唐,锁楚宫朱翠。画戟移春,靓妆迎马,向一川都会。万里投荒,一身弔影,成何欢意!尽道黔南,去天尺五,望极神州,万重烟水。 黄庭坚——《念奴娇》 【年代】:宋【作者】:黄庭坚——《念奴娇》【内容】八月十七日,同诸生步自永安城楼,过张宽夫园待月。偶有名酒,因以金荷酌众客。客有孙彦立,善吹笛。援笔作乐府长短句,文不加点。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 黄庭坚——《水调歌头》 【年代】:宋【作者】:黄庭坚——《水调歌头》【内容】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祇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

黄庭坚——《清平乐》 【年代】:宋【作者】:黄庭坚——《清平乐》【内容】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赏析】:此为惜春之作。 黄庭坚——《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其一 投荒万死鬃毛斑,生出瞿塘滟滪关。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赏析:一笑间泯灭所有坎坷艰辛,满心的喜悦直笔道出,可见山谷为人超脱。登高望远,满纸是洞庭波浩渺,洗净染白双鬃的愁思,只有沉醉于美景的闲情逸致。 黄庭坚——《渔家傲》 【年代】:宋【作者】:黄庭坚——《渔家傲》【内容】三十年来无孔窍,几回得眼还迷照。一见桃花参学了。呈法要,无弦琴上单于调。摘叶寻枝虚半老,看花特地重年少。今后水云人欲晓。非玄妙,灵云合被桃花笑。 黄庭坚——《虞美人·宜州见梅作》 【年代】:宋【作者】:黄庭坚——《虞美人·宜州见梅作》【内容】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夜阑风细得香迟,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平生个里愿怀深,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 黄庭坚——《谒金门·示知命弟》 【年代】:宋【作者】:黄庭坚——《谒金门·示知命弟》【内容】山又水,行尽吴头楚尾。兄弟灯前家万里,相看如梦寐。君似成蹊桃李,入我草堂松桂。莫厌岁寒无气味,馀生今已矣。

黄庭坚

黄庭坚(1045~1105) 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又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其父黄庶是专学杜甫的诗人,舅父李常是藏书家。黄庭坚自幼好学,博览经史百家。英宗治平四年(1067)登进士第。神宗熙宁时期,黄庭坚先后任汝州叶县(今属河南)尉、北京(今河北大名)国子监教授。元丰三年(1080)知吉州太和县(今属江西),政令清简平易。七年,移监德州德平镇。元□时入京编修《神宗实录》,其间苏轼知贡举,曾聘为参详官。《实录》修成,黄庭坚迁起居舍人。绍圣时新党章□、蔡卞等用事,迫害元□旧臣,黄庭坚被劾修实录诬枉,责贬涪州(今四川涪陵)别驾、黔州(今四川彭水)安置,后移戎州(今四川宜宾)。徽宗即位,受命内迁,又因赵挺之排挤,被除名编管宜州(今广西宜山),死于贬所。 黄庭坚为"苏门四学士"之首。他的政治态度与苏轼相近,他不大赞成王安石变法,但关心国事,同情人民,为人有抱负,有识见,讲操守。"丈夫存远大,胸次要落落","今年贫到骨,豪气似元龙"(《次韵杨明叔见饯》),可看作他的自我写照。他身临逆境。能安贫乐贱,泰然自处,"不以得丧休戚芥蒂其中"(《豫章先生传》)。一生承受了儒学思想的影响,对禅学也濡染较深。 黄庭坚在《答洪驹父书》中说:"自作语最难,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冷斋夜话》还载有黄庭坚的"夺胎换骨"法,被江西诗派奉为"创作纲领",曾对后来作者发生过消极影响。其实,"夺胎换骨"说,不见于山谷的著作中,未必是他诗歌创作的重要主张。而在谈论点铁成金的那封信中他还说:"凡作一文,皆须有宗有趣",即自有主旨;又说"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正因作者自有主旨,所以虽取古人陈言,只是作为供陶冶之物。所以他的论文并不忽视社会作用,认为文章应"规摹远大,必有为而后作"(《王定国文集序》)。以此他赞佩杜诗"善陈时事"(《潘子真诗话》引)。对理与辞的关系,肯定"以理为主,理得而辞顺"(《与王观复书》)。他又认为"诗者人之情性"(《书王知载朐山杂咏后》),"文章本心术,万古无辙迹"(《寄晁元忠》)。黄庭坚还说过"好作奇语,自是文章病","无斧凿痕,乃为佳耳"(《与王观复书》)的话,主张"矢诗写予心,庄语不加绮"(《次韵定国闻苏子由卧病绩溪》),"不雕而常自然"(《苏李画枯木道士赋》)。这两方面的看法自然都不能不影响到他的创作实践。 黄庭坚有"文章最忌随人后"(《赠谢敞王博喻》),"自成一家始逼真"(《题乐毅论后》)的名言,矢志在诗歌上"独辟门户"。终于以其独特的诗歌风貌卓然自立,与苏轼并称"苏黄"。并被后人奉为江西诗派的开山祖师。他存诗一千五、六百首,内容丰富。黄庭坚关心现实。对百姓疾苦深表同情。早年写过著名的《流民叹》,任太和令时曾深入山区察访乡农,写了《上大蒙笼》、《劳坑入前城》等描写人民疾苦真切的诗篇。他慨叹"民病我亦病",提出了"年丰村落罢追胥"(《次韵寅庵》),"要使鳏寡无颦呻"(《赠送张叔和》)的愿望,盛赞友人"不以民为梯,俯仰无所怍"(《寄李次翁》)的品德,体现了怜贫恤苦的爱民思想。黄庭坚也有关注国防问题的爱国诗篇,如《次韵游景叔闻洮河捷报》、《和游景叔月报三捷》等诗,热情地表彰边将战功。《送范德儒知庆州》、《次韵奉答吉邻机宜》,以奋发的激情勉励友人为保卫疆防贡献才智。 黄庭坚的诗往往具有超迈的识见和襟怀。北宋后期党争剧烈,仓皇反复,黄庭坚也牵连其中,备受其害,却能破除门户之见,较为公正地看待问题。如在《次韵子由绩溪病起》、《再作答徐天隐》、《病起荆江亭即事》等诗中,曾针对党争的偏见,提出了"人材包新旧,王度济宽猛","开纳倾万方,皇极运九畴","不须要出我门下,实用人材即至公"的可贵见解。黄庭坚政治上的升沉虽与元□旧僚连在一起,但在《次韵王荆公题西太一宫壁》、《有怀半山老人再次韵》等诗中却能对王安石的人品和新学,给以公允的评价。 写景、寄识、遣怀、赠答、题画等类抒情诗,最能体现黄庭坚的艺术匠心和独创个性。如古体诗《题竹石牧牛》、《次韵子瞻寄眉山王宣义》,以命意新颖、笔力奇崛见称。七言律绝诗,如《登快阁》写洒脱襟怀,《寄黄几复》写友情,《病起荆江亭即事》咏时事,《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描

评黄庭坚书法的艺术特点

. 学号_ 12411424__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评黄庭坚书法的艺术特点 院(系)名称:美术系 专业名称:书法4班 学生姓名:杨雨欣 指导教师:彭建成 二○一五年九月

摘要:黄庭坚作为一位文学家在文学史上是非常成功的,同时,他在中国书法史上也有重要地位。他曾自诩:“惟张长史、永州狂僧怀素及余三人悟”书法之道。尤其其草书,从唐代狂草抒狂放于顿挫、发性情于笔墨变为用浓墨书写,理性布局,他的书法被后世如唐高宗、文征明等同样为书坛泰斗的人物所借鉴。 要研究黄庭坚的书法特征,其书法理论是不可回避的。单从书法技法方面来看,他在书论中主要提倡“清气”、“笔圆”、“生动”、“瘦劲有力”。 关键词:黄庭坚;江西诗派;书法技巧;书坛泰斗

绪论 宋代书法艺术,承唐继晋,上续五代,开创了一代新风。宋四家为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人,尚意之风为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宋书不是简单否定唐人,也不是简单回归晋人,禅宗“心即是佛”、“心即是法”,影响了宋人的书法观念,而诗人、词人的加入,又给书法注入了抒情意味。不断打破了前人法度,专门注重意趣,强调主观表现,从而开辟了新的道路。黄庭坚就是其中的一位,他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北宋诗人、书法家,江西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元年(1065年)进士。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郎。他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同游与苏轼门下,称为“苏门四学士”,开创江西诗派。宋代书界巨擘,《宋史》称其“善行、草书,楷法奕自成一家”,列宋四家之二,著作有《山谷题跋》。 1、黄庭坚生平 黄庭坚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江西修水县 人。生于1045年六月十二日(7月28日),北宋诗人,书 法家,词人,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进士。历官叶县尉、 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 黔州安置等。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 后擢起居舍人。绍圣初,新党谓其修史“多诬”,贬涪州别 驾,安置黔州等地。徽宗初,羁管宜州卒。宋英宗治平四 年进士,绍圣初以校书郎坐修《神宗实录》失实被贬职, 后来新党执政,屡遭贬,1105年九月三十日(11月8日) 死于宜州贬所。[1] 2.黄庭坚书法的艺术特点 2.1黄庭坚书法造诣 擅文章、诗词,尤工书法。诗风奇崛瘦硬,力摈轻俗 之习,开一代风气。早年受知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 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诗与苏轼并称“苏黄”,有《豫 章黄先生文集》。词与秦观齐名,有《山谷琴趣外篇》、龙 榆生《豫章黄先生词》。词风流宕豪迈,较接近苏轼,为 “江西诗派”之祖。[2]晁补之云:“鲁直间作小词固高妙, 然不是当行家语,自是著腔子唱好诗。”(见《诗人玉屑》)

论黄庭坚的诗论主张 作业

论黄庭坚的诗论主张 摘要:宋代文学在苏轼主持文坛下发展达到了高潮,其中宋诗的成就更是达到了顶峰,但由于苏轼直率的性格和作风使得众多青年文人远而却步,此时讲究作诗法度、平淡温润的黄庭坚便成了青年诗人学习的典范。他提倡对前人知识积累并模仿,特别是以杜甫为祖体现着宋代的时代精神。到了北宋后期,黄庭坚在诗坛上影响很大,追随和效法黄庭坚的诗人颇多,逐渐形成以黄庭坚为中心的江西诗歌派,其提出的“点铁成金”“和夺胎换骨”两大命题为青年诗人学诗提供了一条捷径,但后人不善学习而使得这两命题逐渐僵化。不过总体来看,黄庭坚的诗论主张对之后南宋诗坛仍有着重大影响。 关键字:点铁成金夺胎换骨杜甫 “宋铲五代旧习,诗有百体、昆体、晚唐体”(方回《桐江续集》卷32《送罗寿可诗序》)北宋初期的诗歌基本沿袭了晚唐五代浮靡的文风,以杨亿、刘筠为代表的西昆体诗文流行一时,几乎同时,一批出身中下层地主阶级,通过科举参加政权的文人,他们对现实的认识企图纠正晚唐五代以来文艺上的颓风,努力把诗文引向现实主义的道路。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诸家在提倡古文的同时,诗歌上也接受了韩愈及其同派作家的影响,在内容上要求以诗歌“叙人情,状物态”,反对西昆诗人的无病呻吟;艺术上要求以清丽平淡的风格纠正西昆诗人的浮艳作风,这才开始表现了宋诗的独特面目,此后经过王安石到苏轼,此时宋文、宋诗和宋文都在苏轼手中达到了高峰,特别是宋诗,毫无疑问,苏轼是当时成就最大的诗人,但是因为苏轼写诗的方式多变而凭才情随意挥洒,难以追仿,特别在因为文字狱和新旧党争中对苏轼的直率而敢怒敢骂的性格和作风更加敬而远之,而此时与苏轼并称“苏黄”的黄庭坚因为其作诗讲究法度,题材又偏重书斋生活成为了青年诗人成了学习的典范。 宋代诗论的主流在于探索是个的内在审美特征,但在北宋后期政治黑暗,使人们难以直面残酷的社会现实,因此,诗人追求技巧,讲究句律便成为当时的风尚。黄庭坚诗论中关于诗法技巧、句律的论述,初学者有迹可循,比较容易掌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因而产生重要影响。 一、黄庭坚的诗论的发展 在初期,黄庭坚的诗还是较为关注社会现实的,如《流民叹》、《和谢公定征南谣》等,尖锐地抨击时弊。但在遭受新旧党之争,特别由于写《神宗实录》而引起文字狱屡遭贬产生政治上的挫折后产生额保身远祸的人生态度,之后作诗开始减少,并且内容转向抒写人生感慨为主。由于思想上受儒释的影响,书法上的极大成就,都使他的诗充满了文人气和书卷气,体现着高雅的文化底蕴和

论李白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

论李白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李白与杜甫所代表是二种截然不同的艺术风格形式,李白的诗歌运用奇特的夸张和想象,往往所表达是一种超脱自然的盛世情怀,而杜甫运用写实的手法,在意的是对于客体的一种真实的再现,所以在后人面对这样的二种风格的时候,在他们所取得的成就相当的时候,总是想去比较一下谁代表的是盛唐诗歌的最高的艺术成就。 其实,面对二位天才级的诗人,我们后人这样的比较实际就存在着不适当,他们所代表的二种的不同的艺术风格,而且在历史的长河里,经过了几千年的栓选已经证明了他们二人共同所代表的一座后人无法仰及的高峰,对于我国的诗歌的发展做出了独特的,无法替代的贡献。 一.李白 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非凡 的自负和自信,狂妄的独立人格,豪放洒脱的 气度和自由创造的浪漫情怀,充分体现了盛唐 人士的时代性格和精神风貌。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他的家世至今还 是个谜。大约五岁时,随家碎叶迁居蜀之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县)。其家非常富有,因而他早期受过很好的教育。少年时代,游历青城、峨嵋等地,可想道教给他的一生是有着深刻的影响。18岁时,他往来旁郡,游剑阁、梓州。20岁游成都等地,就是在漫游,任侠中李白度过他的一生。

李白诗歌继承了自《楚辞》以来的浪漫主义传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感情热烈,气势宏大,想像丰富,语言清新,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李白诗歌形成于唐朝最强盛的年代,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中心,咏唱对自由人生、个人价值的渴望与追求。李白的人生理想既是超脱的又是积极入世的。比如,蜀道雄奇险峻,难以表述,李白却能以变幻莫测的笔法,在《蜀道难》中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用“五丁开山”“六龙回日”等神话传说,写出了历史上蜀道不可逾越之险阻;写黄鹤不得飞过、猿猱愁于攀援,映衬出人在其上行走难上加难;摹写神情、动作(“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险危之状如在眼前;借景抒情(“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使人闻声失色,烘托了蜀道之难;运用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了惊险的气氛。他在《蜀道难》中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从中透露了对社会的某种忧虑。他说“黄鹤之飞尚不得过”“剑阁峥嵘而崔嵬”,这可能是对当时政局混乱或个人抑郁不得志的一种隐喻。写愁“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作者的愁不是停留在伤秋悲春之中,而更多的是作者的积极的态度上的基础上的一种豪迈之愁,愁中更有豪气十足。 在诗体上,李白擅长古歌行体,擅长五言七绝,他性格自由奔放使他不囿于格律音韵,他的《蜀道难》长短参差。而杜甫精于音律,擅长铺陈排比,因此律诗尤其是七律是他的长处。李白直抒胸臆多,乐则大笑,悲则大号。 李白推崇....“.清真..”. 。“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古风·其一》)。这种“清真”,应该是一种自然朴素而又炉火纯青的美。“览君荆山作,江鲍堪动色。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王安石评价道:“诗人各有所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此李白所得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