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汉字字形字义以及风俗之间关系的研究--以“向”.“窗”.“牗”三个字为例

汉字字形字义以及风俗之间关系的研究--以“向”.“窗”.“牗”三个字为例

窗户与“向”.“窗”.“牗”三个字的关系

摘要: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汉字是通过描绘事物的形态来记录语词的。汉字的表义性质决定了汉字的形义关系。汉语中几乎每一个字的字形与它的字义都有密切的联系。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本文以“向”.“窗”.“牗”三个字为例,从古时造字之初起简单谈一下这三个字的字形与字义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造字法;字形与字义;字的结构;窗户

汉字是表意文字体系,造字之初,根据字的意义来构造出字形。其构造方式有四种,分别为: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说文解字·叙》里讲:“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文字。”﹝1﹞(P314)象形是最早的汉字构造类型。因此字的形与义有相当大的关系。

“向”字的形与义的联系

“方向”的“向”,大家都很熟悉。在古代,它其实是房屋墙壁上的通风洞,就是我们今天的房子中窗户的原型。甲骨文中“向”为“”,金文字形与甲骨文相同,其中“”像房屋的侧面那堵墙,而“”就是墙上开的一个口即通风口,今天的窗子。这就是象形字。《说文解字·宀部》中记载:“向,北出牗也。从宀,从口。”﹝1﹞(P150)“北出牗”是向北的墙上的窗子。《诗·幽豚风·七月》中有:“穹窒熏鼠,塞向谨户。”﹝2﹞(P259)从《诗经》所反映的上古人的生活现实来看,辛勤劳动的农民们到了冬天才从田野间回到家里,先是堵塞鼠洞熏老鼠,把老鼠从家中赶走。再是把朝北的窗户堵起来,在用树枝编扎的门上涂上泥巴,以此抵御严寒冬日里的寒风。古文字的“向”逼真的反映了那个时代劳动人们住宿条件的简陋。“向”正是我们今天意义上的既防风雨又透光的窗户。先民为了夏天房子通风明亮,在墙上打了个不大的洞,当冬天来临时又为了保暖御寒,而堵上了这个洞。后来,“向”由朝北的窗户引申出“对着”·“向着”的意思。如《庄子·秋水》:“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3﹞(P156)其意思是:于是黄河之神便转过头来,望着北海若神只是长叹。之后又由“对着”·“向着”引申为“方向”的意思。

“窗”字的形与义的关系

自从“向”指朝北的窗户以后,再也没有向指“所有的窗户”的意思发展,而是向着“方向”.“朝向”的意思引申。此后,“向”连朝北的窗户这个含义也没有了,于是,古人又创造了一个“窗”字来代替它。《说文解字·囱部》中有:“囱,在墙曰牗,在屋曰囱。象形。”在此条中许慎还收录“囱”的异体字“窗”,并解释道:“窗,或从穴。”同时还记载了“囱”的古文“”。看起来像古代房屋中一个简单的窗柩。窗的古文为“”。看起来更像一个在屋顶的斜面上开的有边框的窗子。两者相比,窗的古文比囱的古文更加形象。古人穴居时,没有任何墙壁,要使室内通风透气只能在穴顶开窗,这就是“窗”的最初意义,即指天窗。后来人们在平地建起房屋,同样在屋顶开窗,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天窗了。这种在屋顶开天窗的建筑风格一直延续至今,甚至传入欧洲。“窗”后来由“天窗”引申为泛指所有建筑物及车.船上的通风透光口。如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四首》之三:“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4﹞(P560)这里的“窗”字就是是人所在的房屋的窗子,诗人通过这个窗子看到了严冬里窗外的景色。

“牗”字的形与义的关系

许慎说:“在墙曰牗”。他又在《说文解字·片部》里说:“牗,穿壁以木为交窗也。”段玉裁的注解说:“交窗着,以木横直为之,即今之窗也。”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开在墙上的能通风透光的窗。在唐代诗人王维的《老将行》中有:“茫茫古木连穷巷,寥落寒山对虚牗”这里的“牗”字也是窗子的意思。同时,“牗”由于有导光.导风的作用,即能将屋子外面诱人的阳光和新鲜的空气导入房间内部,因此引申出“引导”.“诱导”等意义。如《诗·大

雅·板》中有:“天之牗民,如梗如篪。”它的意思是:老天就像那用梗和篪演奏的曲调一样吸引诱导着老百姓。

其实,在远古时期,由于汉字据义绘形的构形方式,使汉字字形与其所记录的语词义直接发生联系,所以早期的汉字形义关系是完全一致的。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很多字形与字义的关系开始远离,模糊甚至完全断裂。比如,《说文解字·草头部》中记载:“菜,之可食着,从草头,采声。”﹝1﹞(P16)又有:“荤,臭菜也,从草头,军声。”﹝1﹞(P23)臭菜即有臭味的菜,古代指葱.姜类有浓烈气味的调味菜。与古意相比,“菜”的今义扩大了,“荤”的意义发生了转移。再比如上文中说到的“向”,它的本意在语义的发展中消亡了,义项由“向北的窗子”变成了“朝向”。但此类形义关系完全消失的字在汉字中所占比例很小,大多数的汉字形义之间还是存在很大的联系。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努力去研究,还是会发现很多有趣的汉字形义之间的关系的。

参考文献

[1]许慎,说文解字[M],中华书局,1963

[2]诗经三百篇鉴赏辞典[M],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

[3]王岩峻.吉云译注,庄子[M],山西古籍出版社,2006

[4][清]杨伦笺注,杜诗镜铨[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5]张淑琼主编,唐诗欣赏三王维[M],地球出版社,民国78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