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3第一次抱母亲-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3第一次抱母亲-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3第一次抱母亲-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3第一次抱母亲-

13、第一次抱母亲(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重担”“翻山越岭”的意思。

2、通过朗读有关语句,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激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3、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感悟能力、言语表达能力。教学重点:理解母亲肩上“重担”的含义。

教学难点:感悟“我”抱母亲前“难过”、“愧疚”心理变化的原因;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

教学准备:课件(重点句子、图片、音乐等)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齐读课题)《第一次抱母亲》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课文中哪一幅画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看来,同学们对这两幅画面的印象最深刻。(出示两幅插图)

二、板块一——忆母爱

1.我们先来感受第一幅画面(出示图一)

2.课文中有一句话生动描绘了这幅画面,快速读2—3小节,找到这句话。指名交流,出示:“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翻山越岭。”

3、这句话中哪些字词打动了你的心?

4、交流:

A、什么叫“翻山越岭”?(翻过一座座山,越过一道道岭)你们爬过山、走过山路吗?(生答)爬山时有怎样的感觉?(累、气喘吁吁、危险、腰酸背痛)假如再让你肩上挑100多斤重的担子去翻山越岭,你又会有怎样的感受?(生答)

B、那文中的母亲呢?她除了肩上挑100多斤重的担子,手里还要——(引说:拉着我),背上还要——(引说:背着妹妹),这样翻山越岭,真是——(生答:不容易,了不起,辛苦)

C、有感情地朗读:谁能把这句话读好?指名读,师点评:母亲肩上挑的担子还没有100多斤重呢!母亲真辛苦!母亲真了不起!齐读。

5、过渡:在“我”回忆的话语中,还有哪些字词也打动了你的心?

6、交流:

▲“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生答感受)

从我们小时候到我们长大,母亲一直都是这样翻山越岭,无论春夏与秋冬,无论严寒与酷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让我们边读边想象那一幅幅动人的画面吧!

这样的母亲真是——(生答:了不起!……)

还有哪些字词打动了你的心?

▲两个“担子”(出示:关于两个“担子”的句子)(生答感受)

A、这两个“担子”一样吗?(生答:不一样)不一样在哪?(生答:第一个担子指肩上挑的重物,第二个担子指生活的重担、压力)想一想,母亲还要担负起家庭、生活的哪些重担?(生答:养儿育女、做各种家务活、种田、照顾老人、赚钱养家糊口……)

B、同学们,母亲肩上的担子真重啊!她挑的不只是一百多斤的重担,她挑的实际上是大半个天!当我们这样理解了"那么重的担子"的意思之后,再回过头来看前面这句话里的"翻山越岭",母亲仅仅是翻过一座座山,一道道岭吗?这个"翻山越岭"你现在又是怎么体会的?

(生答:不是。还指母亲克服了生活中遇到的重重困难。)

小结:是的,母亲为了家庭,为了生活,为了子女,用她那80多斤的柔弱身体,渡过了生活中的一道道难关!

7、小结:此时,我们看到的已不仅仅是一幅画面,而是看到了一位力大无穷的、任劳任怨的、坚强的、伟大的母亲,更感受到了这位母亲对儿女的那份深深的——(引说:爱)(板书:忆母爱)让我们与作者一同去回忆感受这份母爱吧!(配乐读“在我记忆中,……那么重的担子。”)

8、过渡:同学们,作者这一番平常的话语中竟然有着如此丰富的内涵,让我们感动不已。那接下来,他母亲的一句更简单的话语,是否也会触动我们的心弦呢?指名读。(出示: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9、从母亲的表情和话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生答)

10、小结: 作者笔下的母亲,不管是一个动作,一个微笑,还是一句平淡的话语,都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母亲的爱,这种爱最无私、最伟大,这种胸怀最宽广。

11、那正如作者的母亲说得那样:每个母亲都是这样过来的。读到这儿,你们肯定也想到了自己的母亲吧!谁来回忆描述一下母亲曾经爱你的某个动人画面呢?在描述时,你可以仿照作者的写法,把母亲爱你的举动、表情、语言等说具体说生动。(生答。师点评)

12、过渡:文中“我”的母亲也是这样,为儿女遮风挡雨、默默付出着。直到有一天母亲病了,住在医院里,“我”才发现“我”一直以为力大无穷的母亲竟只有——(引说:80多斤)此时,“我”的心情怎么样?(指名说:难过、愧疚)

13、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出示说话训练:看到___________,我没想到_________。

听到___________,我没想到_________。

想到___________,我____________。

可以选择一个方面来说,也可以选择几个方面来说。

14、交流,师评价。

三、板块二——报母恩

1、过渡:正是因为“我”内心无比的自责、难过、愧疚,所以“我”突发奇想,想抱母亲入睡,在护士的劝说下,母亲终于同意。让我们静静地看着这幅温馨的画面,用心去体会这份浓浓的亲情吧!

2、(配乐)师读第5小节。

3、哪些语句最温暖你的心?

4、交流:

▲“可是,我忽然看见,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角流下来……”(生答体会)

A、你们觉得这是怎样的泪水?(生答:幸福的泪水、欣慰的泪水、激动的泪水、感动的泪水、甜蜜的泪水、自豪的泪水、自责的泪水……)

指名朗读句子,师点评,齐读句子。

▲“我坐在……就像小时候母亲无数次抱我那样。”

“无数次”和“第一次”的对比读

A、小时候,母亲曾经无数次抱“我”,如今“我”仅仅是第一次抱母亲,母亲就觉得那么欣慰,那么激动,那么幸福,那么甜蜜。我们把“无数次”和“第一次”放在一起对比一下,你想说些什么?(师提示:可以对作者说,可以对作者母亲说,也可以对自己说)生答

B、从现在起,我们一定要用实际行动来好好孝顺、报答我们的母亲。(板书:报母恩)

C、谁来把这最最触动我们心灵的两部分内容读好?(出示:我坐在……就像小时候母亲无数次抱我那样。

第一次抱母亲

D、师:刚才你把“无数次”“第一次”都读重了?为什么要这么读?生答

师:说得很有道理,很多时候我们都习惯于把重点字词读成重音,来表达强烈的情感。但其实,浓浓的感情也可以轻轻地来表达。师范读,指名读,齐读。

E、读到这,你们知道老师最想说什么吗?是一句诗——出示: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们子女心中的一点点孝心,又怎么能报答得了母亲春晖般的养育之恩呢?让我们永远记住这句话——"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生齐读。

5、最后,让我们怀着感恩之心,再次感受这份浓浓的母子深情吧!

6、配乐齐读最后一小节。

四、板块三——表达爱

1、此时此刻,老师要把一首诗替作者张炜月献给他的母亲。这首诗是常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女诗人田字格,她读了《第一次抱母亲》之后,有感而发,把这篇课文改编而成的。(继续前面的配乐)

2、自由练读(继续前面的配乐)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3、同学们,你有什么感恩的话语想要献给自己的母亲呢?拿起笔,把它写在感恩卡上。

4、学生写《母亲,我想对你说》(配乐)

5、谁来跟大家分享一下?交流前,师提出交流要求:要声情并茂地表达出来。

6、生交流,师评价

7、同学们,再多的感恩话语都道不尽我们对母亲的感恩之情,再多的感恩话语都报答不尽母亲对我们的恩情啊!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从现在开始,珍惜和母亲在一起的每一分每一秒,把第一次报答母恩的行动化为无数次的行动,让我们的母亲永远幸福!永远安康!

布置作业:1、回家把写在感恩卡上的话语声情并茂地读给母亲听。

2、收集、阅读关于母爱的诗文。

附板书:第一次抱母亲

忆母爱报母恩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猫》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猫》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课文原文】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啊,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儿响动,又是多么尽职。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在不叫的时候,它还会咕噜咕噜地给自己解闷。这可都凭它的高兴。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连半朵小梅花也不肯印在稿纸上! 它什么都怕,总想藏起来。可是它又那么勇猛,不要说见着小虫和老鼠,就是遇上蛇也敢斗一斗。 这种古怪的小动物,真让人觉得可爱。 满月的小猫们就更好玩了,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妈妈的尾巴,一根鸡毛,都是它们的好玩具,耍个没完没了。一玩起来,它们不知要摔多少跟头,但是跌倒了马上起来,再跑再跌。它们的头撞在门上,桌腿上,和彼此的头上,撞疼了也不哭。它们的胆子越来越大,逐渐开辟新的游戏场所。它们到院子里来了。院中的花草可遭了殃。它们在花盆里摔跤,抱着花枝打秋千,所过之处,枝折花落。你见了,绝不会责打它们,它们是那么生气勃勃,天真可爱! __________ 本文作者老舍,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知识点】 一、词语解释 1、尽职: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猫的天职就是捉老鼠,文中写猫在捉老鼠时既警觉又有决心和耐心,所以说它在尽心尽力地做好本职工作。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2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2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二) 第五单元 17 触摸春天 课型:讲读课文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浓郁、流连、小径、穿梭、流畅、引导、悄然、竟然、灵性、经历、瞬间、扑闪、张望、概念、弧线、 P一、一望无垠;两面三刀;三心二意;四面八方;五彩缤纷;六神无主;七上八下;八面玲珑;九牛一毛;十全十美;百花齐放;千方百计;万劫不复 飞翔、权利、缤纷、花繁叶茂、磕磕绊绊、多姿多彩”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后三个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 德育目标: 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珍惜生命,热爱 生活。 教学重点:深入体会一些关键语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揭示的深刻道理。 课前准备 1.提前阅读整组课文,初步感知本组课文内容,自学生字。 2、师生共同搜集热爱生命的感人故事、图片及影像资料。 教学方法: 学生提出自己读不懂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和自己的实际展开讨论。结合 讨论,指导学生朗读。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分享信息 1.小组交流:在小组长的组织下,每位同学介绍自己搜集到的热爱生命的 有关资料。 2.全班交流:小组推荐代表汇报本组同学搜集到的资料,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介绍,如可以概括来谈热爱生命的人都有哪些,也可以简要谈谈 某一类人的主要事迹,还可以具体介绍某一个人的感人故事。 二、激情导入,感知课文 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在学习中往往感到吃不饱,而成绩差的学生又常常吃不了。这就给我的教学提出了一个难题,必须保证优生够吃,差生能吃。不然,都会有意见的。我应采用的方法,在作业中使用自助餐的形式,要求必须全面完成的基础上,优生可以自选一些操作实践题,使之能够有所为。通过一学期的实践,我觉得这方法应该有效。 1.教师导入:同学们介绍的这些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故事,太令人感动了。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生命就如一张雪白的画布,只有精心设计,努力描绘,才不会空白与单调;生命也如多姿多彩的春天,只有细心感受,用心触摸,才能 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板书:触摸春天) 2.由题设问:初次看到这个课题时,你想到些什么?读过课文之后,你又 产生了什么新的想法? 3.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触摸”一词,谈谈自己读文前后的感受。 三、自主读文,识写生字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碰到生字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同桌对读课文,互相指正、评价。 3.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触摸”一词,谈谈自己读文前后的感受。 四、自主读文,识写生字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碰到生字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同桌对读课文,互相指正、评价。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1古诗词三首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背诵这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 (二)过程与方法: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语言美。 重点难点 品位诗句,指导朗诵,积累语言。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整体诵读古诗三首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3、借助诗文注释,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⑴敬亭山:你能说说古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吗? ⑵作者是唐代的李白:那你能背一首李白写的古诗吗? ⑶景物描写:众鸟、孤云、敬亭山 二、分步解读,感悟诗情 1、学习“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⑴、画一画这两句。 ⑵、理解“众鸟”:说一说为什么画好多只鸟? ⑶、理解“孤云”:说一说为什么只画一片云? ⑷、理解“尽”和“去”:看一看老师的画面(空白的画面)。 ⑸、品析: 并不是同学们画错了,而是作者所要表现的是动态的画面,而我们所画的是静止的画面,可见作者用字的精妙。 过渡:众鸟飞走了,孤云离去了,现在只剩下诗人李白一个人了,难怪题目里是──“独”坐敬亭山。 2、品读“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⑴、悟:原本陪伴在李白身边的景物都离李白远去了,李白看起来非常?(板书:独) ⑵、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出孤独的味道: 过渡:前两句看起来李白很孤独,后两句还是写孤独吗?难道李白心里真的很孤独吗?读后两句。 三、学习“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⑴、理解“相看”:李白眼里“只有敬亭山”,可见这里的“相看两不厌”是谁和谁互相看不满足呢? ⑵、理解“看不厌”: ①看敬亭山为什么看不满足?──景美 ②李白仅仅把敬亭山当作一个景物来看吗? ⑶、品析: 李白把敬亭山当作了──神,所以看不厌,而敬亭山看李白看不厌,这又是为什么呢?敬亭山也把李白当作了──神。而神总是“超凡”的,神总是“脱俗”的。 ⑷联系《夜宿山寺》和《望庐山瀑布》更深地体会超凡脱俗、寄情山水。 四、品读“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⑴感悟:既然找到了自己的朋友,而且是那么知心的朋友,李白还孤独吗?这时候他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 ⑵品析: 那《独坐敬亭山》中的“独”是不是作者用词不当啊?以“不独”写“独”又是作者独具匠心之处。 ⑶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带着高兴的心情读。 五、表情朗读,升华诗意 1、古诗是激情和想像的艺术。只有用你的激情与想像去品读,“诗的感觉”才会喷涌而出。《独坐敬亭山》看似写景,实在抒发作者的感情,就让我们也带上作者的感情来读一读这首诗吧。 2、背诵全诗。 3、默写全诗。 六、回顾总结,受之以渔 以前,我们通过老师的讲解,同学们的讨论,或者是画诗、表演来学习古诗,今天,我们又是怎样学诗的呢?学生自己总结:晓诗题──知诗人──明诗意──悟诗情,还有画一画的方法。 【板书设计】 独坐敬亭山 (表面)独(内心)不独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三课《精卫填海》课文原文及练习题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三课《精卫填海》课文原文及 练习题 【篇一】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三课《精卫填海》课文原文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________ 注释 ①本文选自《山海经北山经》。精卫:神话中鸟的名字。形状像鸟鸦,头上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传说是炎帝小女儿溺水身亡后的化身。 ②[炎帝]传说中上古时期的部落首领。 ③[少女]小女儿。 ④[溺]溺水,淹没。 ⑤[故]因此。 ⑥[埋]填塞。 【篇二】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三课《精卫填海》同步练习题 第一课时 一、看拼音,写词语。 dìwánɡ () nìshuǐ () fǎnhuí

() xiántǔ () xián ()接 dì 皇() fǎn 往() nì 沉() yuē 美其名() 二、根据课文给写出下面词语的正确解释。少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选择填空。 1.这篇文言文出自于()。 A.《三字经》 B.《山海经》

2.精卫"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的原因是:() A.善良的精卫不希望再有人像自己那样被大海淹死。 B.精卫不自量力,她只是在做无用功。 3.“以堙于东海”的“堙”读音是:() A.yān B.yīn 四、课文整体梳理。 传说精卫因为_______而填海,用西山上的_____和____经过不懈的努力,最后终于填平了_______的故事。 答案 一、帝王溺水返回衔土衔帝返溺曰 二、小女儿淹没因此填塞。 三、1.B2.A3.B 四、游泳溺亡树枝和石块东海 第二课时 一、辨字填空,组词语。 (1)曰日:美其名()()记 (2)违伟:()反()大 (3)弱溺:()亡微() (4)古故:()诗()事 二、翻译句子。 (1)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一) 1 2 1 古诗词三首 3 课型:古诗词 4 教学目标 5 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等词语。6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7 3.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8 话 说说诗句的意思。 9 10 德育目标:让学生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11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说说词语的大概意思,理解句意。 12 教学方法:运用插图和教师的导语带入诗的意境—理解词句、想象画13 面—吟诵诗词、体验诗情。 14 教学准备: 1、背诵课文查阅资料了解白居易和他的作品。 15 16 2、多媒体课件 17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18 19 第一课时 20 独坐敬亭山 教学目标: 21 22 1.学会本课的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默写《独坐敬亭山》 23 24 3.能通过朗读和想象,感悟诗的内容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5 教学过程: 一、导入 26 27 1.同学们以前学过李白的诗吗?谁来给大家背一首呢?这节课,我们就来28 学习一首李白的《独坐敬亭山》(板书诗题目)。 29 2.解题。敬亭山:安徽省宣州市郊外的一座大山。 30 独坐:单独地坐。连起来题目意思是什么? 31 二、自学古诗 1.出示自学提示,布置自学。 32 33 ①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34 ②结合诗句,利用字典理解词意及诗句的意思。 ③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别人交流。 35 36 2.检查自学。 37 ①指读全诗。(正音) 38 ②交流自己对词和句的理解。(师生评议) 39 (尽:没有了。孤云:孤单的云,也就是只有那一片云。闲:休闲,休息。 40 厌:满足。) 诗句意思:后两句意思怎样说才通顺?(“只有敬亭山”放前面说语意才 41 42 顺。这是理解古诗诗句意思的一种方法。) 43 (句意:一群群鸟全飞光了,天上的那片云独自飘来飘去,也找地方休息去了。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谁也不厌烦谁。) 44 45 3.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备课记录年级四科目语文时间-9-1单元序号一单元内容自然奇观备课小组成员四年级语文老师中心发言人单元教学目标 1、掌握本单元字词,感情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与神奇。重、难点重点:掌握本单元字词,理解课文内容。难点:体会表达,学会运用。单元练习抄写字词。积累优美语句、语段。课时分配课次1234 园地复习测试讲评课时21213221 共14课时检测时间-9-13单元授课时间从第1周至第2周9月2日至9月13日课时教案课题1 观潮教案序号1-1-1授课时间年9 月2日课型新授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2、学习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观潮、据说、笼罩、薄雾、若隐若现、闷雷、水天相接、沸腾、犹如、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霎时、余波、风号浪吼、恢复”等词语。 3、初步理解钱塘江大潮的自然之美。点难点教学重重点:朗读课文,学习生字,理解词语。难点: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教学准备 1、钱塘江大潮的有关资料。2。有关图片。板书设计1 观潮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教后感在教学《观潮》一文

时,为了让学生与文本融为一体,感受大自然的壮丽奇特的景观,我在教学设计中注重了借助多媒体展现大潮,体会它的壮观。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教师进行充满感情的介绍:钱塘江它是我们浙江省的第一大河,它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长605公里,河域面积五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百分之四三,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著名江流。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钱塘江边一睹为快。 2、看了这潮水,听了这潮潮声你觉得钱塘江潮怎么样呢?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说得真不错,这篇课文的作者在他眼里的钱塘又是怎么样的?自由读课文,找出一个你认为最能体现钱塘江特点的词语。(让学生让黑板板书) 3、(板书:天下奇观)理解奇观观潮的观是什么意思?天下奇观的观呢?打开字典查一查。师:很少有人能看到这壮丽的景观,你们想不想把自己了解到的说给大家听?课文中有许多形象的词语,咱们讲的时候会用到,打开书,在写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用了很多形象的词语,你动笔画一画,然后在找小组读一读。要放弃自己不成熟的想法,听取别人的建议。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1《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与”“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5、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二、重难点: 1、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预习: 1、自学生字,读熟三首诗。 2、借助注释试讲诗意,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3、搜集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三、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 2、读课题,指名读三首古诗。(检查通过预习对课文熟悉的情况) 3、指名认读生字,提示应注意的地方。 4、分组学习 读熟三首诗,借助注释在组内试讲每首诗大意。 交流预习中的疑问,组内解疑。 5、指导朗读。 四、教学反思: 我在黑板上给孩子们抄了一首刘禹锡的《望洞庭》,指导学生朗读并初步理解,然后指导背诵。一节课,不仅学会了教材上的古诗,还积累了课外书上的古诗一首。这样的课堂拓展,教一带一,既充实了教学内容,又丰富了学生的积累。 课后,我进行了教学反思认为,“课堂拓展,教一带一”的方法,符合《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语文又就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与学习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等基本理念。 我在教学古诗《独坐敬亭山》时,为了让学生体会诗的意境,我布置了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画一幅彩色画的家庭作业。当时学生们的热情特别高涨,情绪也很激动,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第二天,大大小小的画交上来了,瞧着这一幅幅流露真情的画,对我而言,与其说就是在批改作业,不如说就是在欣赏作品。 在这堂课上,在一些细节上出现了问题,比如在一个环节上媒体没有同步,比如板书当中的一些失误,以及在随机问答中的不够严密等,都就是因为准备的不够充分,或者说就是设想的不够严密,因此渴望完美的我课后充满懊恼,并一次次告诫自己:今后上课务必要认真、再认真,做到百密而无一疏。 2、桂林山水 一、教学要求 1.通过瞧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与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3课

1. 按要求默写。(7分) A. ,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B.海内存知己,。(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C. ,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D.无可奈何花落去,,。(晏殊《浣溪沙》) E.____________ _,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F.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 (周敦颐《爱莲说》) H.不信,请看那朵流星,。(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2分) A、攒(zuǎn)动称(chèn)职咀嚼(jué)随声附和(hè) B、惬意(qiè) 骊(lí)歌炽(zhì)痛病入膏肓(huāng) C、恻(cè)隐荫庇(yìn) 狼藉(jí)叱咤风云(zhà) D、晒(shěn)笑荣膺(yīng)干涸(gù)踉踉跄(qiàng)跄 3、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多姿多彩心旷神怡转弯抹角消声匿迹 B、眼花缭乱川流不息迫不及待阴谋鬼计 C、周道如砥遮天蔽日鳞次栉比张皇失措 D、再接再励惟妙惟肖万籁俱寂锋芒毕露 4、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4分) A 。站起来,是一种超然的境界,凛然的气概,昂然的精神,嫣然的美丽。小 1

草,从乱石堆的缝隙里,站成蓬勃的绿洲;礁石,在海浪的咬噬里,站成庄严的冷峻。一个有志气从困境里站起来的人,是不可等闲的;一个有决心从废墟上站起来的城市,是不可低估的;一个有勇气从灾难中站起来的民族,是不可小觑的。让我们站出自己不羁的性格!站出自己磊落的襟怀! (1)从概括主旨(中心)的角度,在A处填写一句总起句。(写在下面)(2分) (2)仿写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不可照搬文中的语句)(2分) 小草,从乱石堆的缝隙里,站成蓬勃的绿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名著阅读。(共5分) A觉得在这世界上,他一定要生根的。要长得牢牢的。他不管他自己有这份能力没有,他看 看别人也都是这样做的,他觉得他也应该这样做。于是他照常地活在世界上,他照常地负着他那份责任。 于是A自己动手喂他那刚出生的孩子,他用筷子喂他,他不吃,他用调匙喂他。 喂着小的,带着大的,他该担水,担水,该拉磨,拉磨。(早晨一起来,一开门,看见邻人到井口去打水的时候,他总说一声:“去挑水吗!”(若遇见了卖豆腐的,他也说一声:“豆腐这么早出锅啦!”他在这世界上他不知道人们都用绝望的眼光来看他,他不知道他已经处在了怎样的一种艰难的境地。他不知道他自己已经完了。他没有想过。 ①上面文段节选自(人名)的《呼兰河传》。人物A 是。(2分) ②结合选段内容,简要分析文中人物A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二、古诗文阅读(17分) 得分评卷人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分别回答问题。 (一)黄鹤楼?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6.这首诗表达的感情?(2分)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 背诵这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 (二)过程与方法: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语言美。 重点难点品位诗句,指导朗诵,积累语言。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教学时间3 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整体诵读古诗三首、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借助诗文注释,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敬亭山:你能说说古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吗? 作者是唐代的李白:那你能背一首李白写的古诗吗? 景物描写:众鸟、孤云、敬亭山 二、分步解读,感悟诗情、学习“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画一画这两句。、理解“众鸟”:说一说为什么画好多只鸟? 、理解“孤云”:说一说为什么只画一片云? 、理解“尽”和“去”:看一看老师的画面(空白的画面)。、品析: 并不是同学们画错了,而是作者所要表现的是动态的画面,而我们所画的是静止的画面,可见作者用字的精妙。 过渡:众鸟飞走了,孤云离去了,现在只剩下诗人李白一个人了,难怪题目里是“独”坐敬亭山。 2、品读“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悟:原本陪伴在李白身边的景物都离李白远去了,李白看起来非常?(板书:独)、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出孤独的味道: 过渡:前两句看起来李白很孤独,后两句还是写孤独吗?难道李白心里真的很孤独吗?读后两句。 三、学习“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理解“相看”:李白眼里“只有敬亭山”,可见这里的“相看两不厌”是谁和谁互相看不满足呢? 、理解“看不厌”: 看敬亭山为什么看不满足?景美李白仅仅把敬亭山当作一个景物来看吗? 、品析: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精卫填海》一课一练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精卫填海》一课一练 第一课时 一、组词。 帝()溺()返()衔() 啼()弱()饭()街() 二、看拼音,写词语。 dì wánɡ nì shuǐ fǎn huí xián tǔ ()()()() xián dì fǎn nì yuē()接皇()往()沉()美其名() 三、翻译句子。 1.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2.溺而不返。 四、选择填空。 1.这篇文言文出自于《》。 A.《三字经》 B.《山海经》 2.精卫"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的原因是:() A.善良的精卫不希望再有人像自己那样被大海淹死。 B.精卫不自量力,她只是在做无用功。 3.“以堙于东海”的“堙”读音是:()

A.yān B.yīn 五、重点段落品析。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解词。 曰()溺() 堙()故() 2.阅读后回答。 本文选自《》,炎帝是________________,精卫是__________。 3.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一、在加点字的正确注音后的括号内打“√”。 shǎo() rì() wéi()少.女名曰.故为精卫. shào() yuē() wèi () 二、辨字填空,组词语。 1.曰日: 美其名()()记 2.违伟:()反()大 3.弱溺:()亡微() 4.古故:()诗()事

三、根据课文给写出下面词语的正确解释。 少女: 溺: 故: 堙: 四、课文整体梳理。 传说精卫因为而填海,用西山上的_____和____经过不懈的努力,最后终于填平了的故事。 五、课内阅读。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大意。 2.文中“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这句话表达了女娃的什么精神? 3.你如何理解人死后化成鸟填海的做法?

最新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共107页)

最新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共107页) 1.种子 教材分析: 本文讲的是在采集的树种中,有个小女孩较大树种虽然不多,但粒粒饱满,显然是精心挑选的,表现了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特点和纯朴、诚实的个性,表达了作者对这位小女孩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教学目标: 1、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认识“槐、掺、涩、撩、俊”等5个生字,会写“掺、涩、裤、兜、愧、俊、撑、掠、惟、恐”等词语,并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教学重点: 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第一周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根据文章内容给文章分段,并能简单说说段落大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板书课题,谈话导入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提醒学生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学习生字、新词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2、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同桌合作识字。 3、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教师针对学生容易读错和认错的字作适当指导。 4、认读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掺杂羞涩惭愧凝望惟恐小心翼翼 四、练习朗读,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猫》精讲

教材分析: 这篇精读课文细致、生动地描述了猫的古怪性格和它满月时的淘气可爱,全文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课文先从三个方面具体表现猫的性格古怪:讲它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讲它高兴时和不高兴时截然不同的表现;讲它“什么都怕”,但又那么“勇猛”。这三个方面的表现,看起来相互矛盾,但都是事实,所以说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再讲它小时候十分淘气。表现在:一是刚满月,腿脚还站不稳时就爱玩;二是稍大一点胆子越来越大,也就更加淘气。 这篇课文有两个非常突出的特点。首先是表达了真挚的感情。其次是老舍先生平实无雕琢的语言风格。 作者介绍: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 称号的作家。 主要作品:《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等。 我会写: 忧:忧愁忧患隐忧无忧无虑忧国忧民 虑:忧虑过虑顾虑考虑深谋远虑 贪:贪玩贪睡贪婪贪心贪得无厌 职:尽职称职职业职务官职辞职 屏:屏息屏气屏除屏弃屏退屏迹 蹭:蹭吃蹭车磨蹭蹭破皮蹭一身泥 稿:稿纸草稿书稿投稿脱稿稿子 腔:腔调唱腔口腔胸腔南腔北调 解:解闷解恨解约瓦解难解难分 闷:解闷烦闷闷雷闷得慌闷闷不乐 蛇:毒蛇蟒蛇蛇蝎画蛇添足杯弓蛇影 遭:遭殃遭灾遭难遭遇第一遭 殃:遭殃灾殃殃及池鱼祸国殃民 盆:花盆脸盆水盆盆地盆栽盆景 勃:蓬勃生气勃勃英姿勃勃勃然大怒 形近字: 忧(忧愁)优(优秀)虑(考虑)虎(老虎)

蹭(蹭饭)赠(赠送)稿(草稿)搞(搞鬼) 腔(口腔)控(控制)遭(遭遇)糟(糟糕) 多音字: 屏:bǐng屏气píng屏幕 折:shé折本zhé打折zhē折腾 近义词: 古怪——奇怪凝视——凝望 勇猛——勇敢淘气——调皮 开辟——开拓变化多端——变化无常 反义词: 老实——顽皮丰富——贫瘠 勇猛——怯懦变化多端——一成不变 生气勃勃——死气沉沉 理解词语: 【古怪】跟一般情况很不相同,使人觉得诧异的;稀奇罕见的。【任凭】无论;不管。 【尽职】尽力做好本职工作。 【屏息】暂时抑止呼吸;有意地闭住气。 【开辟】开拓扩展。 【生气勃勃】形容充满生命力并富有朝气。 【无忧无虑】没有任何忧虑。形容心情安然舒畅。 【变化多端】指变化多种多样。 【丰富多腔】本课指猫的腔调丰富,会各种各样的声音。 词语扩展: “无~无~”式:无忧无虑无边无际 无缘无故无法无天无穷无尽无拘无束 句子解析: 1、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周日期次一教学内容时 2.22-2.2开学报名(4) 习惯篇(2) 1《走,8 8 二 2.29-3.6 我们去植树》(2) 2《第一朵杏花》(2) 3《燕子》(2) 8 4《古诗两首》(2) 习作一(2) 三 3.7-3.13 习作一(2) 练习1(3) 单8 元测试(3) 5《苹果里的五角星》(2) 6《最8 四 3.14-3.2佳路径》(2) 0 7《人类的老师》(2) 习作2(2) 五 3.21-3.2习作2(2) 练习2(3) 单元测试8 7 (3) 8《三顾茅庐》(2)

9《祁黄8 羊》(2) 六 3.28-4.3 10《公仪休拒收礼物》(2) 习作3(2)X| k |B| 1 . c|O |m 七八 4.4-4.10 习作3(2) 练习3(3) 单元测6 试(1) 4.11-4.1单元测试(3) 11《永远的8 清明节放假课备注 7 白衣战士》(2) 12《“番茄太阳”》(2) 13《第一次抱母亲》(1) 九 4.18-4.24 13《第一次抱母亲》(1) 14、《我不8 是最弱小的》(2) 《习作》4(4) 练习4(1) 练习4(2) 单元测试(4) 期8 中测试(2) 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4.25-5.1 5.2-5.8 期中测试(2) 15、《鸟语》(2) 166 《天鹅的故事》(2)

17《生命的壮歌》(2) 习作5(4) 8 练习5(2) 五一放假 5.9-5.15 5.16-5.2练习5(1) 单元测试(4) 18《沙8 2 5.23-5.29 漠中的绿洲》(2) 19《云雀的心愿》(2) 20《古诗两首》8 (2) 习作6(3) 练习6(1) 练习6(2) 单元测试(4) 21《爱8 因斯坦和小女孩》(2) 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2) 23《黄河6 的主人》(2)习作7(2) 5.30- 6.5 6.6-6.12 端午节放假 6.13-6.1习作7(2) 练习7(3) 单元8 七十八十九二十 9 6.20-6.26 测试(3) 单元测试(1) 期末复习 8 6.27-7.3 期末复习 8 7.4-7.10 期末检测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要完成由中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通过学习,要能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中年段的教学目标,为高年级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个基础除了扎实的语言文字的基础外,还包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特别是学生在低年级、三年级养成的学习习惯,不管好与坏,到了高年级是不大容易改变的。所以说,四年级是很关键的一个学年。 本班学生有57名学习,他们思维相当活跃,个性张扬,学习兴趣比较浓,主动性较强。但是,有一部分学生基础知识的不牢固,学习习惯不够好,心浮气躁。上课时忙着各说各的,不善于倾听别人的观点和意见,对最基础的知识点不放在眼里,协作精神差,集体观念不够强,缺乏最基本的纪律观念……看来,教学的着眼点不应仅仅停留在语文教学上,更不能仅仅看孩子们的成绩,而应该从他们的做人和做事抓起,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教材分析 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7篇,略读课文15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共40篇。 教材设计了8个专题。依次是:走遍千山万水、以诚待人、大自然的启示、战争与和平、热爱生命、田园生活、执著的追求、故事长廊。其中第三单元“大自然的启示”和第六单元“田园生活”还安排有综合性学习内容,使专题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本册要求认识200个字,会写200个字。 三、教学重点、难点 1.认字200个,会写200个,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9.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四、教材措施 (一)识字、写字教学 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中,随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中,老师可以就难写的字、易混淆的字形作重点指导,引导学生用识字规律认记生字。对于书写练习,除课堂生字学习指导外,主要凭借本册的钢笔字和毛笔字写字教材,进行指导和书写训练,及时纠正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和爱好。 (二)阅读教学 1.精读课文的教学。 (1)指导朗读、默读。 本册的朗读要求,一般安排在课后练习第一题。教师可以根据要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最新版)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 教学目标: 1. 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3.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教学重难点: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时:13课时 1.《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 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4.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5. 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重难点: 1. 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预习: 1. 自学生字,读熟三首诗。 2. 借助注释试讲诗意,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3. 搜集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课时:2—3节 第一节 教学目标:掌握生字词,读熟三首诗,理解大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假期里,很多同学都出去旅游了,祖国名山大川的壮丽风光一定在你脑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你能用简要的话语介绍你所看到的名山大川吗?

今天,我们还要从三首古诗中感受一下古代大诗人笔下的山山水水是什么样的。 二、读课题,指名读三首古诗。(检查通过预习对课文熟悉的情况) 三、指名认读生字,提示应注意的地方。 亭庭——指导读准后鼻音 谙——暗:区别音、形、意 四、分组学习 1. 读熟三首诗 2. 借助注释在组内试讲每首诗大意。 3. 交流预习中的疑问,组内解疑。 五、班内交流汇报小组学习情况。 六、作业: 1. 抄写生字。 2. 读、背三首诗。 第二、三节 教学目标:通过想象,进一步感受每首诗所表现的美好意境及表达方法,背诵、默写。 教学过程: 一、吟诵、理解〈独坐敬亭山〉 1. 议:诗中除了敬亭山还提到哪些事物,分别是什么样的? 鸟:多、高飞无影 云:少(孤)慢慢飘走(闲) ——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 2. 在诗人笔下,万物似乎都与人相通,是有感情的,请你从诗中找出这样的词句。 闲、相看两不厌——体会诗中拟人的表现手法。 3. 教师简介写作背景,让学生粗略了解诗中寄寓的情感。 此诗是李白在政治上受挫,心情郁闷时所作,因此通过众鸟高飞、孤云闲浮、人与山“相看两不厌”来表达自己抱负不得施展,有志难酬的无奈。读起来使人产生一种失落、孤独之感。 4. 指导背诵《独坐敬亭山》 二、吟诵、理解〈望洞庭〉 1. 试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所写的洞庭湖景色,看谁描述得最美。 此环节注意提示学生在描述中突出: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教案

13、白鹅 教学目的: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高傲、郑重、京剧、滋味、倘若、侍侯、脾气、责备、临近”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4、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动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 教学重点: 感受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动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观察(或查找)家禽——鹅、复习唐朝骆宾王《鹅》、了解作者丰子恺、自学课文。 2、教师准备:课件以及相关的教学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引课 1、教师:唐朝骆宾王七岁就作了一首儿诗《鹅》大家还记得吧!一起比比谁背诵得更好。同学们都喜欢鹅吧!请用自己手中的笔画一画鹅。(抽生用粉笔在黑板上简笔画鹅)请同学们相互简单评一评。 2、课件出示丰子恺的画《鹅》,现在老师给你们看一幅著名当代画家丰子恺所作的画《白鹅》,同学们认真观察后与自己的画比较然后说一说,评一评,议一议。 3、是的,画家所作的画真是惟妙惟肖啊!就其根本的原因,那是画家在生活中观察入微,掌握了鹅的外形结构,了解了它独特的习性。 4、著名艺术家丰子恺先生,不仅用画笔把白鹅栩栩如生地画出来了,还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写出了文章——《白鹅》。(教师板书课题)(学生可以简单介绍丰子恺。) 二、营造氛围学课 1、请学生独立朗读课文。可以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注意在朗读的过程中遇到生

字、难字、难句时作上不同的标记。 2、读生字及词语。把难读的句子提出来,同学们相互启发读。 3、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全文主要写了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三、生字以及词语的处理 1、读音:有“颈、吭、倘、供、郑”(后鼻韵)、“饮、邻等”(前鼻韵)。 2、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识记生字。如,可以联系已经学过的生字,用加减或者替换偏旁的办法学习生字:“坑、躺、共”,或者联系生活经验,结合班级同学的姓氏学习“郑”。 3、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其结构上的特点,然后把重点放在部件比例的大小上,指导临写。有个别字的笔画需要特别说明:指导“厉、餐、侍、脾、蹲、邻”时,要注意、它们与其他字之间的联系。 四、课堂作业: 1、写生字。 2、抄写生词。 3、自由读文,勾出不理解的地方。下节课交流 第二课时 一、读课文、理解课文 1、想想全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又是怎样展开写的?你有发现就可以与同伴交流,你有疑惑也可以去与朋友讨论。(学生分组可以自主、合作、交流学习) 1、课件出示“好一个高傲的动物!”听听同学们是怎样来理解这一句话的。 2、课件出示“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这句话同学们交流之后的感悟是什么? 3、是啊!全文都是围绕“高傲”这个词语来展开的,那现在你对“高傲”这个词语有了哪些不同的理解。 4、作者写“高傲的白鹅”表达出自己怎样的情感呢? 5、作者经过仔细观察,认真了解鹅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后,用生花妙笔表达了自己的对鹅的喜爱之情。那你想从本课中,学习些什么呢?同学们相互启发议论。 6、课件: a)词语通俗、准确:左顾右盼、厉声呵斥、三眼一板、从容不迫…… b)句子生动有趣: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鹅吃饭时,非有一个人侍侯不可,真是架子十足! c)文章围绕一个中心展开来写。“鹅是高傲的动物” d)文章从不同的角度来印证鹅的高傲:叫声高傲、步态高傲和吃相高傲。 二、感悟课文,并拓展。 1、课文有哪些值得我们在作文时借鉴的地方? 2、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说一说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说:它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基础知识与练习

13夜莺的歌声 一、①多音字:dìng钉扣子xiān 新鲜 钉dīng 钉子、眼中钉鲜xiǎn 鲜为人知 ②近义词: 沉寂—寂静轻蔑—轻视大概—大约觉察—发觉继续—连续 信心—自信断断续续—隔三差五聚精会神—全神贯注 ③反义词: 大概—准确沉寂—喧闹继续—中断垂头丧气—兴高采烈轻蔑—尊敬聚精会神——心不在焉不慌不忙—心急如焚二、削[xiāo]削皮、削面、削铅笔削xuē弱、削减、削发 喂[wai]喂食、喂养、喂奶哨[shào]哨兵、哨所、吹口哨挺[tǐng]笔挺、挺立、挺拔、一挺机枪斯[sī]斯文、斯人、斯时 甩[shuǎi]甩开、甩卖、甩手、甩货踢[tī]踢球、踢毽子、踢踏舞枪[qiāng]打枪、手枪、枪口、枪支防[fáng]预防、边防、防备、防卫鬼[guǐ]鬼子、鬼魂、鬼脸、鬼迷心窍汉[hàn]汉语、老汉、汉字、汉族滚[gǔn]滚开、滚动、滚圆、滚瓜烂熟毁[huǐ]毁灭、毁容、毁坏、销毁惯[guàn]习惯、惯例、惯性、娇生惯养 三、词语解释:空旷:地方开阔,没有树木、建筑物等。文中指树木、建筑物等 破坏后的景象。沉寂:非常安静,一点声音也没有。 灌木:矮小而丛生的木本植物。耷拉:下垂。宛转:声音抑扬动听。 轻蔑:看不起,不放在眼里。磨坊:磨面粉等的作坊。 球果:松树或其他树结的球形果实。凝神:精神高度集中。 兴致勃勃:兴致:兴趣。这里指兴趣非常浓厚了样子。

四、与鸟有关的成语: 莺啼燕语百鸟朝凤小鸟依人飞禽走兽笨鸟先飞莺歌燕舞 百鸟争鸣鸟语花香惊弓之鸟倦鸟归巢一石二鸟笼鸟池鱼 五、填空:(漂亮、美丽、街心)的花园(懂事、调皮、活泼)的孩子 (郁郁葱葱、一望无际、苍劲挺拔)的树林(优美、嘹亮)的歌声 (弯弯、崎岖、蜿蜒)的小路(沉重、致命、狠狠)地打击 (偷偷、哈哈、咯咯、朴实)地笑(仔细、认真、专心、虚心、静静)地听(疯狂、飞快、拼命)地跑 六、、中心思想:这篇课文记叙了苏联卫国战争中,一个被称作“夜莺”的孩子,把一队德国兵引进游击圈,全歼德寇的故事,充分体现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13夜莺的歌声练习 一、①多音字:dìng()xiān () 钉dīng ()鲜xiǎn () ②近义词:沉寂—()轻蔑—()大概—()觉察—() 断断续续—()聚精会神—()继续—()信心—()③反义词: 大概—()沉寂—()垂头丧气—()不慌不忙—()聚精会神—()继续—()轻蔑—() 二、生字组词、注音: ()()() 削()()喂()()哨()()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 1、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每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独坐敬亭山 一、激趣导入 1、导语:我们先进行课外知识抢答:唐朝是我国古诗创作最旺盛的时期,在众多诗人中有两个最有名的诗人,他们是谁?(诗圣、诗仙) 2、揭题。谁来背背李白的诗,会几首就背几首。 二、释题,简介背景 1、读题,看注释,结合插图,介绍背景。 2、过渡: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呢? 三、学生自学,初步理解 1、自读古诗,做到“五不”。 2、自读古诗,思考问题,并根据注释,结合插图,逐句说说诗意。 四、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1、互读古诗,检查是否做到“五不”。 2、交流诗意。 五、全班交流 1、指名回答,评议交流。 2、老师点拨:“闲”是悠闲的意思,在说句意时,要作词序的调整。即“一片白云悠闲地飘去”。“厌”的注释是“满足”。在说句意时要进行适当的变通。 3、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答。 4、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想象一下“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可以用语言描述,也可以用画面表现。 六、指导朗读 1、《独坐敬亭山》围绕着“静”来写,朗读时注意语调轻缓,节奏要缓慢; 1、自由吟读。

2、讨论:诗句表明了诗人怎样的心境?你最欣赏哪一句? 七.课后记: 第二课时 望洞庭 一、形象感知,揭示诗题 出图。你知道洞庭湖吗?谁来介绍一下?我们来欣赏诗人刘禺锡是怎样描写的。 二、自由吟读 1、学生边读边参阅课文注释,试着理解诗句意思,不懂的随时发问。 2、根据学生提出问题的普遍性与否,或个别讲解或集体理解。 三、指名朗读,同桌互说意思 1、点拨理解“两相和”,可以让学生结合看图吟诵体会。 2、在交流体会描写月夜洞庭的美景时,随机指导学生诵读,体会比喻的巧妙。 “镜未磨”写出了一种别有情致的朦胧的美,真是别出心裁。 君山如青螺,只因是遥看,这个比喻用得非常妙。 四、引导赏析 1、你觉得哪一句诗写得好,在交流中进一步体会诗人的心情。 2、与上一首比较,体会不同的景致及古诗的借景抒情的手法。 3、背诵《独坐敬亭山》、《望洞亭》。 五课后记: 第三课时 忆江南 一、复习导入 背诵前两首以及课外搜集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忆江南》是一首词,又描写了怎样的景致,怎样的心情呢? 二、读课文,理解内容 带着上面的问题自由读,边读边看图,理解意思。指名读,读准生字,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指名看图说出意思。朗读领悟词义,教师做如下点拨:“忆江南”是词牌名,词都有一个牌名。词的内容也是回忆江南景色的,白居易曾经当过杭州刺史。词中回忆的,就是美丽的江南风光。 旧:从前。曾:曾经。谙:熟悉。胜:超过,胜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