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从四个方面培养中学生的社会责任1教学内容

从四个方面培养中学生的社会责任1教学内容

从四个方面培养中学生的社会责任1教学内容
从四个方面培养中学生的社会责任1教学内容

从四个方面培养中学生的社会责任1

沙城三中对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

培养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为祖国培养敢于面对未来挑战、勇于承担历史重任的合格建设者的需要。社会责任感有其丰富的内涵。她要求人有崇高的理想,健全的人格;要求人勤奋好学,敬业奉献;要求人诚信公正,友善仁爱,乐于合作,关心集体,艰苦奋斗。

如何培养当代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一、教育学生孝敬父母,这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基础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传统中国社会,孝是最重要的善行和德行,古人“以孝治天下”。孔子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这就是说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也是一切教化的来源。

在前苏联著名的巴甫雷什中学一进门的正面墙壁上,挂着一幅标语:“要爱你的妈妈!”有人看了,不解地问校长苏霍姆林斯基,为什么不写“爱祖国”“爱人民”而写“要爱你的妈妈”,苏霍姆林斯基意味深长地说:“一个中学生连他的妈妈也不爱,还能爱别人、爱家庭、爱祖国吗?”一语道出了爱父母与爱人民、爱祖国之间的必然联系。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公民,一个战士和不屈不挠的人,一个准备为信念捐躯的人是从忠实、慷慨和无私地爱母亲开始的”,“在儿童和少年的交界阶段,非常重要

的是让孩子们认识到,母亲的安宁和幸福取决于她的孩子们,母亲的幸福要靠孩子去创造”. 教师抓住契机启发学生对父母的关心。当妈妈生病时,启发孩子分担一些平时妈妈做的家务,和爸爸一起给妈妈做顿她喜欢吃的饭菜。如果爸爸要过生日了,孩子可以和妈妈一起商量如何庆祝爸爸的生日,比如分析一下爸爸最想要什么,然后想方设法满足爸爸一个小小的愿望。教育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这样,孩子就会逐渐明白,作为家庭的一员,他(她)有使别的家庭成员欢乐幸福的责任,并自觉地为此作出努力。

爱父母,愿为父母的安宁、幸福承担责任,是一个人爱人民、爱祖国、富于社会责任感的基础。当孩子们学会怎样用美好高尚的感情对待父母时,才能较容易地把这种感情迁移到他人,在学校里尊敬老师、友爱同学,在社会上助人为乐,进而才可能升华到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度,自觉地为国家富强而努力。一般说来,一个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的人,不可能爱人民;一个不爱家的人,不会爱国;一个不愿为父母的安宁、幸福尽一份孝心的人,不可能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献身的社会责任感。

我校用出黑板报、主题班会、全校海选等形式表扬孝敬之星,效果很好。

二、用爱国情怀、民族精神,激发社会责任感

纵观历史,爱国主义历来是激励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推动人类社会历史前进的精神动力。个人的前途和命运,总是同祖国民族的兴衰荣辱戚戚相关的。作为当代中学生应该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深切关爱祖国的前途和命运。

我校利用国旗下讲话、爱国故事讲演会、参观爱国教育基地、自拟爱国名言等方式弘扬民族精神、爱国情怀。在2008年,我校向四川汶川地震灾区捐款近5万元,同学们炽热的爱国情令人感动。

三、用多种措施培养学生的班级责任感,为社会责任感作好铺垫

1、制定小目标,激发责任感

班主任帮助学生明确每人的奋斗目标,主张从小事做起,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责任心。要求学生努力做好每一件事情,然后反思:“我尽力了吗?我努力了吗?”如果遇到责任心差、不积极完成学习或劳动任务的,要严格要求,不能迁就放松,否则会使学生产生侥幸心理,这对责任心的养成有弊无利。在目标的指引下,监督可以有的放矢,由扶到放,促进学生责任心的增强。

2、竞争上岗,培养责任感

培养学生责任感要从具体工作做起,在具体的活动中培养。在班级管理中,适当引进竞争机制,可促成学生全面

如何提高中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文档

2020 如何提高中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文档 Document Writing

如何提高中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文档 前言语料:温馨提醒,公务文书,又叫公务文件,简称公文,是法定机关与社会组 织在公务活动中为行使职权,实施管理而制定的具有法定效用和规范体式的书面文 字材料,是传达和贯彻方针和政策,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实行行政措施,指示答 复问题,知道,布置和商洽工作,报告情况,交流经验的重要工具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 如何提高中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一、关注特殊学生,努力创设交往情境,激发交往热情 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的归属需要若长期得不到满足,会造成“归属焦虑”,致使个体情绪焦躁、低落,不愿与他人交往。具有“交往障碍”的学生如果能够得到同伴的认同、集体的采纳,会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归属需要,改善交往状况。我碰到过这样一个学生,她是初二转到我班的,转学的原因据说是与原班级的同学无法相处,导致不愿走进学校学习。转到我班的第一天,她整整一天没有说一句话,也没有任何表情。转眼间,一星期过去了,她的这种状况丝毫没有改观,我担心又会出现不愿上学的现象。经过与班长的协商,由她负责“主动出击”,努力接近该同学。活泼能干的班长尝试了她所能想到的一切方法,最终却以失败告终。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新同学在课间时常会关注教室后面

的黑板报。当新一期进入准备阶段,我就请宣传委员征求新同学的意见。出人意料的是,新同学对出很感兴趣,大胆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也最终应邀加入了出的行列。这一期的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也就是从这一期开始,新同学不再闷不做声,在课间也能听到她的朗朗笑声,她也主动协助宣传委员制作。作为班主任,我们很有必要为这些有“交往障碍”的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宽松、愉悦的交往情境,鼓励他们去交朋友,使他们拥有一批热情活泼的伙伴,并在这些伙伴的带动下,积极参与活动,融入集体生活。 二、教育学生正确解决矛盾,提高学生交往能力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不稳定时期,成人感带给他们较强的独立意识,但思维的不全面性又造成观念上的极端与行为上的“我行我素”。加之在家庭中的“主体”地位,往往表现出“我为中心”以及“年少轻狂”,甚至盲目追求标新立异,这些因素导致的结果是人际关系紧张,矛盾层出不穷。在出现矛盾的情况下,如果同伴之间不能相互包容,那么交往的关系将会中断。一旦学生间产生矛盾,班主任可以引导学生正确解决矛盾。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需要沟通,学生的交往能力也能得到极大提高。 1.角色互换。矛盾的产生往往是因为学生过于以自我为中心,坚持己见,互不相让。班主任不妨利用角色互换的原则,引导学生换位思考,为对方着想。角色换位可以帮助学生进行交往语言、交往技能的运用,帮助学生走出自我中心,学习站在他人的角度上来思考问题。 2.共同协商。意见不一才会产生矛盾,有时并不能明确区分

培养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几点做法

培养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几点做法 社会责任感是指社会成员对社会的安定、进步、繁荣承担责任的内心体验。对于涉世未深的年幼且无知的小学生来说,社会责任感这个概念无疑是陌生的,怎样培养呢?我有以下做法,供大家参考: 一、引导儿童通过感知认识社会。 儿童初次入学就是从家庭小天地里走出来,开始体验学校集体生活,这是教师的一个不容忽视的任务就是让儿童在集体生活中通过游戏、听故事、相互合作完成某项任务等活动,使他们开始认识到每个人都是集体中的一员,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一种十分密切的关系: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同时要通过各种形式,潜移默化地使儿童认识现代社会生活的美好。这是促进儿童热爱生活、培养社会责任感的重要一步。 二、从培养自尊感入手,实现向社会责任感的转化。 自尊感是随着年龄、知识、和生活经验的逐渐增多而形成的。教师必须重视儿童自尊感的培养,因为一个人缺乏自尊感,就不会有荣辱感、责任感,甚至于自暴自弃,成为一个不求上进、趣味低下的人。我们应该看到,维护个人尊严的感情可以逐步发展为维护集体和维护祖国尊严的感情,我们要善于树立和培养学生的自尊感,使儿童认识自己是社会的一员,从而将社会责任感转化为信念和意志。 三、引导学生刻苦学习,把认真完成每一项具体学习任务看作自己对社会应尽的一种责任。 如果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不认真完成学习任务,就不可能产生社会责任感。要通过各科教学和各种教育活动使学生懂得,从事各种职业的人们为社会做贡献,都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使他们把努力学习同履行社会责任联系起来。这样,学生就会觉得为社会及责任不是遥远的向往,而是今天的实际行动,经常处于一种社会责任感的驱动之中,努力使自己成为“四有”劳动者。 四、创设情境,加深学生履行社会责任的情绪体验。 这是培养和树立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手段。一般地说,对低年级学生可以通过派值日生为班级和学校公共场所打扫环境卫生、组织拔河、团体操比赛等各种集体活动,使他们树立为集体做好事、为集体争荣誉的思想。随着年龄、知识的增长,便可以组织学生逐步走向社会,如组织学生参观工厂、农村,了解各行业为社会建设忘我劳动的动人情景;参加植树造林,绿化环境;站岗值勤,维护交通秩序;劝说行人不要随地吐痰,维护公共卫生;尊敬老人;为孤寡老人做好事等社会公益活动,使他们获得服务社会的实践,从而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这样能有助于学生将社会责任感变成具体的道德行为。 五、教师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对造成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具有特殊的教育作用。 教师是播种、诱发和培养道德情感的辛勤园丁。教师本身热爱人民、热爱儿童、热爱社会主义事业,爱憎分明、忠实积极、忘我工作的崇高道德情感,就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具有榜样的作用。

社会责任感教育让学生走得更远(3月作业

社会责任感教育让学生走得更远 浙江省杭州市长河高级中学校长陈立群 我们曾对学生作过一次问卷调查。让他们说说,高中生应该有哪些权利、哪些义务,应享有什么样的自由,有什么样的责任和担当。结果出来后,我们发现一些学生权利写了,义务不写;自由写了,责任不写。这说明什么问题呢?在社会开放进步的同时,我们的孩子过于崇尚个性,往往是讲自由、要权利,却不愿意承担与它们相配套的责任和义务。最近几年,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有意识地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方面作了一些探索。 一个人对自己都不负责任,你还指望他对社会尽多少责任? 一般来说,学生只有首先对个人有责任感,想到自己应该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才会想到应该按社会要求做点什么,从而逐渐表现出对他人、对集体和对社会的责任感。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学生对自我负责也是对社会负责的表现。 现在,我兼任了一个班的班主任。和学生近距离接触后,我发现学生的学习可以大致分成三类模式。第一类是“自主当家模式”。这类学生非常清楚自己知识掌握得怎么样,会自主利用课余时间。这类学生常常很优秀,但遗憾的是,这类学生较少。第二类是“老师当家模式”,差不多有80%学生都是这种学习模式,老师叫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完全围着老师的指挥棒转。第三种是“无人当家模式”,就是老师把大量的自修时空还给学生,他不会自己当家,连时间都不知道怎么用,这样一来事情就糟糕了。 我送走了这么多届的学生,凡是“自主当家模式”的学生没有考不好的。凡是“老师当家模式”的学生,除非老师特别优秀,把要考的内容都讲到了,不然的话,他成绩不会很优秀。而且,由老师当家的学生在大学里还会有很痛苦的适应期。所以我们现在考虑的,不是用一个什么样的分数把学生送出去(这很简单,因为我们的学生基本上都能上本科)。我们关注的是他们将来能够走得更远。用陶行知先生的话来说,教是为了不教。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提倡学生在学习上要自主当家,其实这也是一种自我责任意识。自我责任意识有了,你才会去尽社会责任。一个人对自己都不负责任,你还指望他对社会尽多少责任?即使尽了,也可能是一时冲动。 在生活上,我也一直对学生强调:自己的前途自己负责,不要过度依赖父母和家庭,依赖他们的金钱和权势。我比较欣赏西方父母的做法。他们把少量财产留给孩子,其余的都捐给慈善机构。西方的年轻人也有个宣言,说父母事业上的成功和物质的丰厚,会使自己丧失通过自我奋斗去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而缺乏了历练的人生,就不完整了。但我们的孩子跟他们不一样,很多人都希望自己有很有钱、有势、有地位的父母,那真是舒服,躺着享受就好了。所以我现在在学生里边倡导,城市孩子、富裕家庭的孩子要让他自立、自强,要让他知道,父母的是父母的,物质也有靠不住的一面,你要通过自己的奋斗来实现自身的价值。 不管是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我们提倡学生对自己负责,其实也是在帮助他们从“自在”走向“自为”。自在的人是有奴性的,没有自我,完全依靠别人。到了“自为”阶段,才能是一个真正自由的人。 担当责任,让一个人从平凡走向卓越 实践中,我们是把学习责任感、自我责任感、家庭责任感、社会责任感结合在一起的。你不能说,我这件事情准备培养他的家庭责任感,那件事要培养他的自我责任感,不是的。 当下责任教育比较难的地方,一个就是价值取向上的单维,自由与责任、权利与义务这两对关系,我们始终没有处理得很好。社会开放了,应该有更大的自由度,学生应该有他的权利,这个对不对?对的,但相应的,有了自由后,责任也要配套。我给师生讲过一个故事,11岁的孩子玩球不小心把邻居家的玻璃打破了,父亲说,我先把12美元赔了,但是你要利用星期天帮家人搞卫生或者是做公益活动,用挣的钱来还我。言下之意,就是你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这就是一种自由与责任相配套的文化。这个孩子长大后,就是美国的前任总统里根。 其实人总是在承担各种责任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我们提出,进入杭州长河高级中学的学生要有“高远的志向,高昂的志气,高雅的志趣”——这三“志”,是学生承担责任的精神基础。 我告诉学生,做人要立志。“志”既是个人之志,也是报国之志。不要把志向理解为考上一所好学校、找到一份好工作、得到一份高收入、享受一种安逸的好生活。它们绝不是一个人志向的主要部分,更不是全部。一个人如果不倦地追求这些,那么达成目标之时,就会是他的精神家园荒芜之时。我把高远的志向比作一座山,每个学生的心中都应该有,而且要从小耸立在心中。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孙中山的“天下为公”,等等,都是我们帮助学生树立志向时常讲的例子。 至于“志气”,现在很多学生志长气短,甚至有志无气,缺乏一种践行责任的意志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想了不少法子。比如说高一时请学生写下自己高中三年的目标,不只是学习方面的,思想、生活各个方面都要有。到了高三举行“一二·九”成人宣誓仪式时,请学生回忆一下高一时的志向,再对照高一的规划,定一个将来的人生规划。这个规划里就要包含对自我、对家庭,特别是对国家、对社会的一种担当意识、责任意识了。所以我们每年的成人宣誓仪式都是一个主题:“青春放飞梦想,责任担当未来。”人生规划写好后,我拿一个瓶子,把所有学生写的小纸条放进去,密封好。再到学校的“成人林”里,把瓶子放在每届学生种的“志向树”下。20年、30年后,你们要来看也行,不看也行,就永远地放在那里,志向就沉淀在那里。这个仪式表达了两层意思,一是鼓励学生要朝着一定目标走去,这是志;二是要一鼓作气走到底,中途绝不停留,这叫气。凡事的成败都取决于这两个字。 志气到了极点,容易走向高傲和狭隘。所以我们还要求学生养成“高雅的志趣”。即对人生有一种稳定的爱好和执著的追求,对学习、工作和生活表现出兴趣、乐趣和情趣来。有了高雅的志趣,人才会阳光起来,柔和起来,生活也才会美好起来。 什么叫“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我说,就是当你有了高远的志向、高昂的志气和高雅的志趣后,不管暂时是成功还是失败,你都能承载,都有会继续生长的能力,这就叫厚德载物。所以我甚至认为,这“三志”就是一个人从平凡走向卓越的基本路径。 从知到行,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时候,我们常常遇到的一个问题是:理念清楚,但理念要转化为实践,中间就有很大的鸿沟。问题出在哪里?还是出在我们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上。我们说知、情、意、行,但工作却总是做在“知”、“行”两端上,“情”、“意”被忽略了,中间出现了断层。学校里司空见惯的做法是:老师先讲学生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然后就开始检查,没有遵守就扣分。我们缺乏情感的激发和意志的强化,责任教育也好,德育也好,难点都在这里。 如何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意志?我们开展了一个比较独特的活动。凡城市家庭的孩子,在高中三年一定要利用假期,到宏志生家里生活两星期,这个活动就叫“携手同龄宏志生,走进农村大课堂”。很多城里孩子对宏志生崇拜得不得了,我们就想通过这个活动,让他们走到宏志生的生活中去,看看宏志生的精神是从哪里来的。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大量人口是农民,你去感受一下,真正了解我们的国情,不要生活在一个狭小的圈子里。一个人要对社会负责任,一定是先从对社会有所了解开始的。 为什么想到这个活动呢?我儿子曾告诉我,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的大一学生,暑假到安徽、江西等最偏僻的农村住一个月。我就想,这个活动太好了,高中也要把它开展起来。日本不是也提出来所有小学生必须到农村去生活一周吗?我就提出高中生去生活两周,让他到生活中去体验,毕竟,社会责任感是从体验中产生的。 我们的城里孩子和农村孩子一起坐公共汽车回乡下,在田里割稻,挖地瓜,摘茧,在水沟里洗衣服,都是自己做。这种体验是非常真实的。只有真实的体验,才能激发感情、强化意志。有一次,我去看这些学生,问

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及原因分析-文档资料

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及原因分析 中学生是我们社会未来的建设者,能否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不仅关系个体理想信念的实现,更与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息息相关,因此分析和掌握中学生责任感现状及原因,进而对中学生进行责任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学生社会责任感增强的积极表现 第一,xx热情高涨。 在现实生活中,中学生彰显了忠诚爱国精神品质,具有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献身祖国的责任感和坚强意志,他们希望祖国发展日益强盛,希望人民生活安定幸福。他们热心参与公益活动,积极关注国家大事。 第二,学习意识增强。 当代中学生十分看重自己所肩负的学习责任,他们学习的使命感更高了,他们的竞争意识更强了,学习的劲头更大了。他们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拓宽知识视野,花费更多的财力、物力和精力去学习专业知识以外的很多新的知识。 第三,继承了xx的传统美德。 绝大多数的中学生不仅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认为孝敬父母是自己的首要责任,而且也在用实际行动履行孝敬父母的义务,其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刻苦学习、掌握本领,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以回报父母的殷切希望。二、中学生社会责任感弱化的表现 毋庸置疑,当代中学生是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是,由于主客观原因的影响,还有部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问题,值得引起重视。 1.价值取向上过于崇尚“自我”。 现在的中学生价值取向趋向多元化,并且更加崇尚自我价值的实现。他们更多地注重现实和功利而不是理想;他们更多地注重金钱的价值而不再是无私奉献;他们崇尚自我,凡事从“我”出发,以“我”为中心,“追求自我实现、完善

自我价值”。他们的目光定格在个人的努力、拼搏上,当集体与个人发生冲突时,只强调个体,并以“我”为主;当公众利益与个人利益矛盾时,则以个人利益为重,缺乏为社会和集体牺牲的精神。 2.理想追求上更加重视个人理想。 有的中学生仅仅考虑个人理想的实现,而没有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紧密联系起来。他们认为社会理想太远、太大、太空,可望而不可及,难以把握,是虚幻的;只有现实的才具体实在,且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是最实惠的。因而,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关心更多的是自己的命运,更多的是关注自身发展的状态和现时的利益。 3.感恩意识淡薄。 如今中学生伤害生命和生命被伤害的事件屡有发生。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这些大学生漠视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他们既不尊重他人的生命,也不珍惜自己的生命,对生命不负责任;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社会责任意识缺失,缺乏感恩之心。 4.盲目崇拜西方文化。 当前,不少中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对西方文化略知皮毛,反而盲目崇拜,造成他们在心理上的不成熟、对社会的责任感减弱,认为只要是西方的东西就好。 上述种种现象无一不折射出中学生的责任缺失问题,它们正在侵蚀着中学生纯洁的灵魂,损害着当代中学生的形象。 三、中学生社会责任感弱化的原因分析 1.社会背景的消极影响。 第一,传统文化遭遇断裂危机,社会责任感传统无从继承。 个性、自由的展示,在一定程度上冲淡了个人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感,包括中学生在内的国人社会责任感都有不同程度的淡化。

初中生心理特点及如何进行有效沟通

初中生心理特点及如何进行有效沟通 初中阶段是学生个性发育的一个转折阶段,他们正在告别童年,开始一个崭新的成长和变化时期,在这期间身体的各个方面都在迅速发育并逐渐成熟,与此同时心理的各个方面也在发展,但相对于生理发育速度来说则相对缓慢,这样,身心发展暂处于一种不平衡、不稳定的状态,常常出现各种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被称为“心理断乳期”、“风暴期”“动荡期”所以,我们有必要了解这一阶段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以此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生理特点 初一学生处在青春发育期的开始阶段,这是个体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在这一时期身体和生理机能都会发生急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1.外形的变化:(1)身高 外形变化最明显的特征是身高的迅速增长,每年至少要长高6-8厘米,家长不经意发现孩子的裤子短了是常事;但男女身高变化是有差异的,一般女生的发育加速期比男生早1-2年,所以初一新生中女生往往身高高于男生。(2)体重 处在青春期的初中生,在体重上也有较大的发展。平均每年增长4.4-5.5公斤,初中三年以后,男女生的体重已接近成人。(3)第二性征的出现 第二性征是发育的外部表现,是初中生身体外形变化的重要标志。随着第二性征的出现,初中生开始从童年的中性状态进入到两性分化状态,在男性身上,第二性征主要表现为喉结突出,嗓音低沉,体格高大,肌肉发达,唇部出现娃娃胡,周身出现多而密的汗毛,出现了腋毛阴毛等。在女性身上,第二性征表现为嗓音细润,乳房隆起,骨盆宽大,皮下脂肪较多,臀部大体态丰满,出现了腋毛和阴毛等,使得男女初中生在外形上的差异日益明显。 2.内脏机能 (1)进入青春期后,中学生身体各个系统和器官的生长发育很不平衡,骨骼的增长比肌肉快,四肢的增长又比躯干快,因此少年的体形很像窄肩、扁胸、长腿的“豆芽菜”。(2)心脏的发育跟不上各器官和系统的生长,所以青少年容易发生头晕、疲劳、心跳加速、血压升高等现象。(3)大脑的发育在量上没有显著的增长,因为儿童在10岁以前脑重量已有成人的95%,但在质的方面则有较大进展,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能根据假设进行推理,思维的创造性、批判性日益明显。(同时存在片面性、固执性)(小学高年级开始有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针对这些变化我们应注意: ①对于身体上的这些急剧变化我们应密切的关注,及时的加以说明、解释以免造成孩子的心理困惑和负担。 ②可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以促进身体发展,但强度不宜过大以免伤害到骨骼的发育。③及时补充营养尤其是蛋白质、维生素、糖类(豆制品、鸡蛋、牛奶、核桃仁花生、芝麻、水果)保证身体发展的需要。(良好的饮食习惯:空腹不喝牛奶无法吸收,饭前吃水果,不吃反季节的蔬菜和水果) ④随着学习科目的增加和难度的加强,要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着重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家长现在可能都有感觉,小孩以前在小学成绩很好,怎么到了初中就只有七八十分了,这可以说是一个普遍现象,要知道以前只有两门(科目少),今天没听懂明天老师还会讲,初中不同科目多,难度加大,天天都有新的内容,所以,要改变学习方法,不能还象小学那样初中各年级课件教案习题汇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 一味的死记硬背。例如:英语单词的记忆,天天都有,量很大,不是孩子不记,记了背了一下就忘了,总是没有成功的体会,慢慢的就丧失了信心,失去了兴趣,就可能放弃了,但是如果用音标,掌握规律,又轻松又有效果)从生理条件上讲,他们完全有这个基础和能力,关键就是我们要通过合适的方式帮助他们发展。

社会责任感

1、社会实践活动增强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拉近了大学生与社会的距离,使大学生有充分的机会走出校园、接触社会、了解国情民意,走近工农、深入生产、生活第一线。在活动中,他们不仅增长了见识,提高了服务社会的本领,而且加深了对社会的认识、对国情民情的了解、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从而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增强社会责任感,自觉地把自己的前途和祖国的富强、人民的富裕、民族的复兴紧密结合起来,按照社会和时代的要求塑造自己,自觉地把个人的远大理想融入到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大业中,珍惜宝贵的时光,勤奋刻苦学习,强化专业技能,提高综合素质,为将来报效祖国做好思想、知识、能力上的准备。 2、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了大学生艰苦奋斗的思想作风。由于成长经历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图安逸、怕吃苦的思想,缺少艰苦创业的精神。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大学生有机会接触广大工农群众,使他们增强群众观点、劳动观念,体会到生活的意义、创业的艰辛,养成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珍惜劳动成果的作风,加深与工农群众的思想感情,树立艰苦创业的思想观念。 3、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了大学生自我评价的价值尺度。社会实践活动使大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社会参与者的眼光,分析、考察自

身和社会。大学生在与群众广泛接触、交流的过程中受到真切的感染,从无数活生生的典型事例中得到启发和教育,从与别人的比较中了解自己,从别人的评价中认识自己,从而有助于他们克服不切实际的“书生气”,找到评价自身价值的社会尺度,形成不仅关心自己,而且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国家的良好思想道德品质。 以上是学校师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感悟颇深的几方面,正如我校一位学生在活动总结中讲的:“通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切身感受到了建国5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加深了对邓小平理论的理解,增强了社会责任感。而且在为农村送去知识和服务的同时,我们也从农民那里学到了勤劳朴实的品质、默默奉献的精神。这些都是在书本上和校园里学不到的。”由此可见,社会实践活动是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有效补充形式,它对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过程中的大学生来说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二)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大学生专业知识水平的提高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能够锻炼学生把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用到实践中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加深理解,提高认识。大学生从小学到大学接触的大部分都是书本知识,十分缺乏实践经验,很多在校学生虽已掌握了所学专业的基础知识,但

初二作文:社会责任感作文800字

社会责任感 开学典礼上,章校长在讲话中用了两个鲜活的例子诠释了“社会责任感”这个概念,引发了大家对此的深思和热议。 社会责任感是一种复杂的品质,简单说就是每个人在心理和感觉上对其他人的关怀和义务,如有道德、守法、愿意为他人作出牺牲等。 许多人认为,只要管好自己和自己社交圈子里的事就好了,何必要在乎社会上的其他陌生人?其实这种观点是很狭隘的,因为社会不单单是无数个独立个体的集合,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没有人可以独立生存,而社会责任感就决定了一个人的幸福感。 公民幸福指数高达82%的加拿大,就是一个社会责任感很强的国度。在其他欧美国家都想方设法禁止流浪者在街头睡觉时,加拿大的街头上随处可见流浪汉休息的长椅、帐篷,也有很多社会福利机构会专门为无家可归的人提供衣食住宿和医疗服务。我想,可能正是这种良好的社会责任感才使得加拿大同时也成为了全球犯罪率最低的国家吧? 再来看看美国。美国社会在大多数人眼中应该是幸福、发达的,其主要原因是经济负担小?制度完善?生活环境好?我想都不是。在我看来,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整个社会自上而下的责任感。记得我有一次去美国游玩,有天傍晚坐在一个广场的长椅上乘凉。旁边好像有人抽烟,我当时没放在心上,甚至都没注意到旁人的存在,只是下意识地挥了挥手扇去烟味。可是他看见了,立马熄了烟,还向我道歉。试想一下,生活在这种人与人之间彬彬有礼、彼此关怀的社会中,一定

是幸福的。 反观土耳其穆斯林,只因与希腊人的文化、宗教分歧,就制造了臭名昭著的“伊斯坦布尔屠杀之夜”,对境内的希腊人居住区进行打砸抢;只因一位大学生在聊天时聊到了宗教自由,就将其毒打……也正是这种对社会毫无理解、毫无容忍的态度使得穆斯林群体收到了全世界的非议。 综上所述,拥有社会责任感,不仅能使自己、使周围的人感觉生活充盈、快乐,更能使整个社会悄悄发生令人惊喜的变化。作为一个中学生,我们并不需要做什么大事,只需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再尽力让自己拥有一份社会责任感,就会让我们的社会迸发出友善、关怀的光彩!

培养初中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研究

培养初中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研究 【内容摘要】语言最大的作用就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上,因此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也应该是提高自身的口语交际能力,让自己与别人的交流变得更轻松流畅。口语交际是学生学习英语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因此,我们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本文主要阐述了教师可以采取怎样的措施来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 【关键词】初中生口语交际能力提高措施 口语能力的提升需要一定的时间,一般而言,学生要想提高自身的口语交际能力,那么学生首先就需要敢于表达自己,因为口语交际就是面对面的交流,如果学生不敢表达自己,那么怎么会实现自身的提高呢?其次,学生需要掌握大量的英语知识,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在特定的时间说特定的英语,让学生的交流变得更流畅。最后,当学生有着一定的表达欲望和英语基础知识能力之后,学生就需要学会“察言观色”,他们需要了解对话人的心理,这样才能够知道自己需要说

些什么,而对方需要听到什么。这三个方面就是学生提高自身口语交际能力需要掌握的三个层次,每一个层次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一、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 教师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一个最重要的手段就是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这里所谓的表达就是大胆地说,学生只有大胆地说了,他们才能够知道自己哪些知识已经掌握了而哪些知识还没有掌握。在现实的课堂中,许多学生都不敢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相对的,他们更喜欢做一个倾听者,他们喜欢听教师在讲台上讲,然后自己在座位上记录,因为他们觉得如果自己说错了,其他的学生就会看自己的笑话,这种消极的心理让学生越来越害怕表达自己。那么我们教师如何解决这种问题呢?笔者觉得鼓励是最好的教学手段,我们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使用鼓励的语言可以培养学生表达的自信,学生有了自信心他们就会敢于表达自己,从而构建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比如说笔者在教学的时候就会引导学生进行表达,笔者对学生说:What are the hit films recently? Do you like these

班主任(心得)之如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班主任论文之如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很难想象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公民没有责任心会是什么样。梁启超曾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国家、民族的命运与青少年是紧密相连的,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显得很紧迫和必要。 可在现实中,很多学生娇生惯养,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没有体验生活中的苦,更没有品尝人生的艰辛。你要他们承担对家庭、社会的责任是很难的。在班级管理中,经常有一些:乱扔垃圾,清洁区没扫干净;宿舍卫生不合格,被子不叠,晚就寝讲话,东西被盗;教室学习不认真,上课讲小话、开小差,传纸条等等一些问题。班主任想了解一些情况时,你会经常听到“不知道,反正不是我”、“我不在场,上厕所了”等等一些“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不敢承担责任的回答,他们不懂得这些事与他们息息相关的,非常不利于班级和学校的管理及学生健康和学习。学校、班主任在这方面怎么做,采取什么措施呢?我想台湾一所学校的做法对我们有所启示。 台湾有这么一所学校,学生年龄在15-18之间,每年三千多学生中,因违反校规校纪被校方开除的二、三百人。学校没有工人,没有保卫,没有大师傅,一切必要工种都由学生自己去做。学校实行学长制,三年级学生带一年级学生。全校集合只需3分钟。学生见到老师七

米外要敬礼。学生没有寒署假作业,没有一个考不上大学的。这就是台湾享誉30年以道德教育为本的忠信高级工商学校。在台湾各大报纸招聘广告上,经常出现只招忠信毕业生“字样。 他的校长高震东是这样的办学理念是这样的,他在一次演讲中认为教育学生应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改为”天下兴亡,我的责任“,培养学生的责任为第一要义。他有一段话就很好的阐述了具体的实施措施,我把它引过来: ”禹是人,舜是人,我也是人!他们能做到的,我为什么不能呢?‘天下兴亡,我的责任’,唯有这个思想,我们的国家才有希望。我们每个学生如果人人都说:学校秩序不好,是我的责任;国家教育办不好,是我的责任;国家不强盛,我的责任……人人都能主动负责,天下哪有不兴盛的国家?哪有不团结的团体?所以说,每个学生都应该把责任拉到自己身上来,而不是推出去。如果教室很脏,我问‘怎么回事?’假如有个学生站起来说:‘报告老师,今天是32号同学值日,他没有打扫卫生’。那样,这个学生是要挨揍的。在我的学校,学生会这样说:‘老师,对不起,这是我的责任’,然后马上去打扫。灯泡坏了,哪个学生看见了,自己就会掏钱去买个安上,窗户玻璃坏了,学生自己马上买一块换上它──这才是教育,不把责任推出去,而是揽过来。也许有些人说这是吃亏,我告诉你,吃亏就是占便宜,这种教育要牢牢记在心里,我们每个中国人都要记住!“”学校更应该训练学生这种;‘天下兴

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7917676299.html, 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作者:韩大勇梁建新 来源:《天津教育》2013年第16期 天津市宝坻区第一中学始建于1920年,原名宝蓟中学。后几经变迁,曾名为河北省新集中学、河北宝坻中学、宝坻县中学等。1986年更名为天津市宝坻县第一中学,2001年更名为天津市宝坻区第一中学(以下简称“宝坻一中”),是天津市首批重点中学、天津市示范性高中校。宝坻一中有着93年的悠久历史,有着93年深厚的积淀,有着93年优秀的办学传统。93年来,学校培养了2万多名初高中毕业生。也许在这浩浩的队伍中没有显赫的高官,没有举世无双的英雄,但确实有成百上千的科学家、教授、军官、劳动模范、优秀运动员和成功的企业家以及数以万计坚守在社会主义建设各条战线上的普通劳动者,这恰恰是宝坻一中的光荣和辉煌所在。宝坻一中的现任校长是梁建新,从普通教师、镇党委书记、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到宝坻一中的校长,他又回到了教育岗位,基层和机关的工作经历使他能够跳出教育看教育,对教育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和观点。在梁建新看来,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然后才是身心健康、创新精神、学习成绩等其他方面——学习成绩是排在最后的。在采访过程中,梁校长谈到了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谈到了学校的校本课程建设、学校的教学、学校的教科研,对学校的高考成绩很少提及。但是,本刊记者在采访前就了解到,仅2013年,从宝坻一中考入北大、清华和港大的学生就有20多人,天津大学今年在天津招了640人,其中有99个是从宝坻一中考入的…… □您认为教育的目标是什么?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提交的2l世纪教育报告中强调,“21世纪的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有知识、会做事,更重要的是会做人。现代社会的发展,要学生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的人,有科学文化知识和开拓能力的人,有志有为、德才兼备的人”。现在人们将“社会责任感、道德、身心健康、创新精神”作为学生终身发展最重要的基本素质,我认为,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然后才是身心健康、创新精神、学习成绩等其他方面。因为,如果一个人不具有社会责任感的话,无论他身心多么健康、多有创新精神、学习成绩有多好,也不能称为完全合格的社会人才,甚至还会给社会带来危害,因此,我始终强调要把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担当意识放在首位。原国家教委总督学柳斌同志在谈及国民素质时曾经指出:“国民没有较强的责任感,这个社会就很难有凝聚力,无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都会遇到障碍。”国家总督学顾问陶西平同志曾经在《北京教育》上发表了名为《培养负责任的下一代》的文章,就“责任感是做人和成才的基础”进行了论述。我觉得说的都很好,我很赞同。 □那么,您认为如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将学生培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呢? ■ “以人为本,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是我们多年秉承的宗旨,我们将社会责任感的教育渗透到各种活动之中,鼓励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多元标准来评判学生,让学生在道德感、观察力、思维、记忆、语言、意志、智力、情感、性格、身体、心理等方面多元发展。

浅谈学校培养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方式

浅谈学校培养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方式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最为关键的阶段,面临着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成长成才的重大问题。培养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为祖国培养敢于面对未来挑战、勇于承担历史重任的合格建设者的需要。而学校教育是学生培养责任感的最佳场所,如何培养当代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我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孝敬父母,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基础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孔子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这就是说,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也是一切教化的来源。随着社会的发展,不少人的道德思想观念淡薄,不懂得感恩自己的父母,不懂得最基本的“孝”德,进而到了社会上不会尊重别人,对自己的单位、自己的工作不能够忠诚对待,在利益面前把自己永远放在企业之前。此时,教师应抓住契机用黑板报、主题班会等形式启发学生对父母的关心。 1.了解父母为他和家庭所付出的辛苦 学校可以通过课堂考查、问卷调查、主题班会等方式,让学生观察、了解父母每天的工作是如何的,每月收入多少,

每月为家庭和自己在金钱上的支出与开销是多少。孩子明白了父母的钱得来不易,自然就会逐渐珍惜自己的生活,也会从心底里产生对父母的感激和敬重。 2.培养孩子孝敬父母的行为习惯 学校可举办“孝心少年”“孝敬之星”全校海选活动发起的孝行活动。例如,给父母洗一次脚、做一顿晚餐、修一次指甲、给一个拥抱、畅谈一次心声……当妈妈生病时,启发孩子分担一些平时妈妈做的家务,和爸爸一起给妈妈做顿她喜欢吃的饭菜。如果爸爸要过生日了,孩子可以和妈妈一起商量如何庆祝爸爸的生日,比如分析一下爸爸最想要什么,然后想方设法满足爸爸一个小小的愿望。另外,还可以教育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这样不但有利于孩子养成家务劳动的习惯,也有利于孩子不断增强孝敬父母的观念:“父母养育了我,我应为他们多做事。” 二、弘扬民族精神,激发社会责任感 历史和现实表明,一个没有精神支撑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个没有精神支撑的国家,难以发展进步;一个没有精神支撑的青少年,也难以成长成才。纵观历史,爱国主义历来是激励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推动人类社会历史前进的精神动力。个人的前途和命运,总是同祖国民族的兴衰荣辱戚戚相关的。作为当代中学生,应该“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深切关

培养中学生课堂交流能力的重要性

培养中学生课堂交流能力的重要性 -------以绿荫中学1511班学生为例 摘要:本人根据自己的实习经历,以我所教班级1511班为例大胆分析了在中学课堂教学中学生交流能力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从课堂教学过程中生生互动的角度,对课堂教学中学生缺乏交流能力的原因,课堂教学中学生交流能力对教师教学的影响,培养中学生课堂交流能力的策略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论证了培养中学生课堂交流能力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课堂教学交流能力生生互动原因策略 正文: 生生互动,指的是在教学课堂上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生生互动在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而交流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是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主动与他人交换意见,感受同伴的思维与想法,从而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反思、补充和修正,进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重组知识结构,达到认识上的提升。在英语学习中,学生间的交流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口语能力,也能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找到学习的最优策略。我在容县绿荫中学实习期间,通过观察与探究,发现了中学生在课堂交流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中学生交流能力不足的原因及影响 一开始,我在1511班的英语课堂上发现,学生间的交流很少,他们缺乏交流的兴趣,即使是学生七嘴八舌、争先恐后、热热闹闹的开始交流,课堂气氛很活跃,但深入观察,却发现这些交流光有“热闹浮华的场面,空洞无物的本质,是经不起细细的推敲和品味”。他们交流的方式和内容根本不在课堂的状态中,甚至情绪越来越高涨,脱离了教学的板块,课堂成了闹市。所以我在上课时候很难将生生互动这一环节进行下去,即使勉强完成,收到的效果也不明显。究其原因:第一,学生学习英语的基本能力不够强;第二,学生争先恐后,喋喋不休的发言,特别是学习能力强的孩子只顾自己讲,不懂得听别人说;第三,对问题理解不透彻,还没明白要交流什么便开始交流,偶尔会出现跑题现象,交流偏离了方向;第四,意见不统一时,各执已见,不对自己的想法进行解释,也不分析别人的想法中的合理成分,判断仅仅停留在“对”与“错”上。这样一来,交流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也严重影响到了课堂纪律和我的教学效果。有效的交流应该是在相互沟通的交流中分享各自的思想和学习方法,取人之长,补已之短,实现方法的融合,从而真正在自我探索的基础上,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培养中学生课堂交流能力的策略 由于1511班学生在课堂交流能力的缺乏,我在教学上经历了一段较为难走的路程。通过对学生们的不断了解和自己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我总结出了较为有效的培养中学生交流能力的策略。 (一)科学的分组让学生易于交流 要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教师首先必须进行合理的分组。在1511班,共有65个男生和36个女生,而且本班学生学习成绩较为不平衡,每个学生家庭背景各异,有部分来自单亲家庭或父母离异,从而性格上与其他同学有所分

谈谈怎样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谈谈怎样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荔波县板吉小学覃红梅 新时代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她们是家里的小公主小皇帝。她们的个性比较娇气、任性、自私、惟我独尊等等,这些孩子对家庭和社会缺乏责任感。教育最根本的目标是培养有知识、有能力、对社会有责任感的人。责任感是人的基本品质之一,是人对自己、对他人、对国家、对社会的自觉地把事情做好的一种要求。人在生活中具有责任感是生存于社会的必要的条件。责任感又是一种严肃的生活态度,缺乏责任感就不能处理好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也会使自己一事无成。那么,作为老师,我们应如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呢? 一、了解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的原因 当代的学生大多数是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公德意识的,是“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但是由于社会、学校、家庭等一些因素造成了一部分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具体说来有以下原因: (一)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 当今社会是一个经济成分多元化、社会生活领域独立化、社会组织多样化、利益关系多样化、人的个性独立化的社会。这种状况使各个组织和每个人都只关注自己利益的实现,以自己的利益作为自身行为的标准和出发点。在这种社会务实风气的感染下,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逐渐转向讲求实际,追求实效。凡事都只为自己考虑,而很少关心他人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不愿意承担社会责任。 (二)当前教育存在的缺陷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应试教育依旧存在。由于应试教育体制形成了以“考试”为衡量教育质量标准的条件,家庭、学校、社会等教育主体都对教育对象施加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这种教育方式严重背离了“全面育人”的教育方向,只注重片面追求“分数的高低”。学校、老师、家长因此也只关注升学考试科目的教育教学,而忽略了社会责任和基本公德的教育,这一项基础性道德观教育内容的德育始终处于悬空状态,既没有落脚点,又不具有可操作性。 (三)家庭教育存在着缺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内在素质、人格、价值观、道德观、日常行为等等,无不体现在对孩子的教育之中,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和人格成长。家长对孩子的一味迁就,百依百顺,有求必应,甚至是纵容已经成为普遍现象。这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调查报告

摘要: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现状问题是一个有着重大现实意义的社会问题,因为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社会未来的希望,作为青年知识分子,他们的精神价值选择,将直接影响到未来中国社会乃至人类的精神价值走向。 那么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情况如何?据这一次调查显示,从目前高校的实际来看,大学生思想纯净,理想高远,富有正义感和同情心,多数具有较高的责任感。但是,勿庸讳言,一部分大学生的责任感明显淡化的现实令人担忧,他们漠视自己的责任,不愿承担自己应尽的义务、本文将对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的研究进行简单的梳理、综述,并为高校进一步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更为完整、系统化的政策建议。 调查目的:责任感作为一种道德情感,是一个人对国家、集体以及他人所承担的道德责任。大学生是我们为社会培养的高级专门人才,能否树立强烈而牢固的社会责任感,不仅关系个体理想信念的实践,更与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悠悠相关。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对大学生进行责任教育,使其积极承担自己的人生责任,度过一个有意义的人生,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调查形式: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因此,在实践之前,我上网搜集了调查报告的相关资料,认真研究了这次实践活动的行动安排、计划方案,从而以确保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有广度、有深度的社会实践活动。此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问卷的发放和回收工作由本组成员全程负责,共发放问卷40份,收回32份,其中有效问卷是30份,有效率为75%,符合问卷调查的一般规律和标准,可以进行数据分析。 调查内容:Ⅰ。次实践我们主要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调查: ①你觉得现在的大学生是否缺乏社会责任感 ②你是否认为应帮助社会上的弱势群体 ③你是否参加过爱心活动 ④你是否愿意做些工作,改变你认为社会存在的弊端 ⑤你是否在公共场所注意自己的行为等 Ⅱ。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拟需要解决的问题及采取的方法及实施方案: ㈠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①.思想上对社会责任感的认识不够客观。 ②行为上重视个人价值,轻视集体与社会的价值。 ③实践上重视权利的享受,轻视义务的履行等 ㈡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化的成因 ①不同思想文化的冲击。 ②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

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合作沟通能力的培养

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合作沟通能力的培养 【摘要】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开放性、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这为培养学生的合作沟通意识创造了大量机会,本文介绍了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如何渗透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沟通能力,进而有助于学生融入集体,体验合作成功的快乐。 【关键词】 综合实践活动合作沟通能力 2001年,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将学生合作意识与沟通能力的培养提高到了一个重要地位。孩子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引导学生人学会如何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等基本关系,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与沟通能力,成为我国当前教育的重要使命。 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进行的学习活动,是一种经验性、实践性、开放性课程。在原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注重学生亲历和体验整个实践活动过程。这种开放、自主的学习环境与实践活动过程十分强调学生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无论是以自主探究为主,还是小组互动合作形式,都离不开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沟通。那么如何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沟通能力?通过实践,我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自主结合,成立小组 围绕主题,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共同进行探究。在小组组建之初,教师应引导学生强化小组意识,使学生融入到小组中,集体意识形成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才能更真诚,更深入。同时,一个富有特色贴切的小组名字,一个共同的小组口号,将形成小组的奋斗力量和目标。在讨论小组名字和口号的过程中,学生之间的合作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