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09年版)

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09年版)

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09年版)
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09年版)

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生物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2009年版)

前言

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以及《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第一阶段工作方案》等文件精神,便于广大教师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积极稳妥地推进我省普通高中第一阶段生物学新课程实验,提高我省普通高中生物学新课程的教学质量,以学生发展为本,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特制定《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生物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以下简称《生物学教学指导意见》)。

《生物学教学指导意见》按照浙江省普通高中第一阶段生物学新课程所使用教科书的章节为序进行编排,分为“课标内容”、“教学要求”、“教学建议”、“活动建议”四个部分。

1.“课标内容”是教学的目标源头,按章节从《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摘录,便于教师检索。

2.“教学要求”是根据《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和所使用教科书的要求,结合浙江省普通高中生物学科的实际教学情况而制定。“教学要求”分为“基本要求”、“发展要求”和“说明”三部分:

(1)“基本要求”是从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满足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而提出的普通高中学生必须具备的共同基础,是《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的核心内容。学生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将在以下各方面得到发展:获得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提高对科学和探索未知的兴趣;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树立创新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认识科学的本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有较强的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初步了解与生物科学相关的应用领域,为继续学习和走向社会做好必要的准备。

(2)“发展要求”是从学科特点和学生发展可能存在的空间,着眼于满足学生个性特点和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在“基本要求”基础上进行适度拓展的教学要求。学生学习“发展要求”中的相应内容,有助于拓展视野、增进理解、提高能力。

(3)“说明”是从避免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出发,对教科书内容的选用作适当控制。学有余力的学生或高中生物教学条件和基础较好的学校可以自行取舍。

“教学要求”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内容表述所用的目标行为动词分别指向知识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和情感性学习目标,并且分为不同的层次(“目标行为动词”参见附录一)。

3.“教学建议”是针对教师在实施高中生物新课程中如何有效地进行教学,达成教学目标,从课时安排和教学方法二个层面上提出的建议。“教法建议”是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内容提出的、可供参考的教学途径或方法,不作为刚性、统一的要求。

(1)必修模块的“课时安排”是按每模块36个课时、以节为教学单位作出的计划,总的课时安排参见附二。

(2)选修模块的“课时安排”是按每模块36个课时、以节为单位制定的计划,总的课时安排参见附三。

4.“活动建议”是从实验或活动教学应把握好的环节、注意事项等方面提出建议。

《生物学教学指导意见》是提纲挈领式的,力图体现和落实高中生物新课程的理念和《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把握和处理好关键性问题。教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尚需根据实际情况,充分发挥自主创新的精神,积极进行研究和探索,以推进浙江省高中生物学新课程改革。

必修1 分子与细胞

该模块有助于学生较深入地认识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理解生命活动中物质的变化、能量的转换和信息的传递;领悟观察、实验、比较、分析和综合等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应用;科学地理解生命的本质,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第一章细胞的分子组成

一、课标内容

1.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2.简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3.概述糖类的种类和作用。

4.举例说出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5.说明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6.说出水和无机盐的作用。

二、教学要求

第一节分子和离子

第二节无机物

第三节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

(1)“第二节无机物”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水及无机盐在细胞中的生理作用。由于学生对于水并不陌生,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以实例来说明生命活动离不开水,然后教师从学生所举的实例中引入水在细胞中的作用。在学习无机盐的作用时,可以让学生分析具体实例,讨论无机盐的作用,并进一步理解无机盐在维持血浆的正常浓度和酸碱平衡等方面的功能。

(2)“第三节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细胞中几种有机物的结构和它们的生理功能。“糖类”教学重点是糖类的种类和作用,教学难点是多糖的种类。由于本节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故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先让学生说出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糖,然后要求学生将这些糖根据教科书中的种类进行分类,从而让学生明白单糖、二糖与多糖。在学习脂质时,可提出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减肥等类似话题,从中引出脂肪等脂质,并分别介绍其分布及作用。“蛋白质”的教学重点有两个:一是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与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二是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教学难点是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与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的原因。由于学生还不具备有机物的基础知识,因此刚开始学习蛋白质时认知有一定的困难,教学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问题探讨,先让学生交流他们了解的蛋白质功能有哪些,再结合教科书中的蛋白质的主要功能示例,进行蛋白质功能的学习。在了解了蛋白质多种多样的功能后提出问题供学生思考:蛋白质的结构怎样呢?从而很自然地进行蛋白质和氨基酸结构的学习。教师应利用学生已有的化学知识来识别氨基酸,在观察、对比教科书中几种氨基酸结构的基础上归纳出氨基酸分子的结构通式。针对“氨基酸形成蛋白质”这个教学难点,教师要充分利用好现代化教学媒体,借助课件的动态模拟,让学生理解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多肽,并通过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来理解其功能的多样性。在学习核酸时,只要求简述核酸的种类和功能即可,遗传信息的深入了解放在《遗传与进化》模块中进行。

四、活动建议

在进行“活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油脂”和“活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和和蛋白质”时,可采用以下方法:①多准备几种实验材料,便于让每组学生自己选择一两种样品;

②实验前,对每一种实验材料中含有哪些有机化合物,让学生通过讨论进行预测;③实验中,要求小组同学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相互协调,使实验能有序开展;④实验结束前,留出一定的时间进行小组交流,比较检测结果,了解同种生物组织中有机物含量的差异和不同种生物组织间有机物含量的差异。对于油脂、糖类和蛋白质与化学试剂的颜色反应,只是帮助学生明确生物组织中有机化合物的鉴定方法,其原理不要求学生掌握与深究。

第二章细胞的结构

一、课标内容

1.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2.使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3.简述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4.举例说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5.阐明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

6.尝试建立真核细胞的模型。

二、教学要求

第一节细胞概述

第二节细胞膜与细胞壁

第三节细胞质

第四节细胞核

第五节原核细胞

(1)“第一节细胞概述”的教学重点细胞学说及活动“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教学难点是“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活动。由于学生初中所学的相关知识好多已经忘记,或记忆模糊,教师就要采取各种措施,尽可能让学生突破重点与难点。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体现了科学探究的过程,教师要让学生在阅读课本的过程中,从科学史的角度来认识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不断继承、修正、开拓和发展的过程,并从中获得一些有益的启示。

(2)“第二节细胞膜与细胞壁”的教学重点是质膜的结构,教学难点是质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示意图、模型、照片和有关动态媒体等直观教具,以及科学家研究细胞获得的相关资料,同时还可以利用视频图像将“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等细胞膜的功能形象直观地介绍给学生。如果条件不允许,也可以利用板图、幻灯片,使学生能够将抽象的语言与图解结合起来,加深对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理解,为第三章学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做好铺垫。总之,应尽量为学生提供足够多的感性材料,加深对质膜功能的理解,培养学生获取新知的能力。

(3)“第三节细胞质”的教学重点是各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以及“活动:观察叶绿体”。教学难点是内质网、高尔其体、溶酶体的功能以及“活动:观察叶绿体”。教

学中利用实例创设问题情境,通过类比,认识细胞内的各个细胞器及其分工及协同作用。采用“识图-感知科学过程和方法-实验观察-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利用教科书的插图指导学生认识细胞内主要的细胞器,介绍研究细胞器的过程和方法。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的实验。

(4)“第四节细胞核”和“第五节原核细胞”的教学重点是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原核细胞的特点。教学难点是细胞核的结构。教师可以从教科书中“伞藻的实验”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认识细胞核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作用,然后进一步讲解细胞核的结构。对于“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这一难点,可利用模式图让学生分析和讨论,比较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异同,并列出简表。

四、活动建议

1.将第一节的“活动: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和第二节的“活动: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合并为一个活动完成。在“活动: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的实验中,要提供尽可能多的不同类型的生物材料,展示不同大小、不同形态、不同功能细胞的图片,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来认识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作详细的示范和指导,使学生学会正确使用高倍镜。“活动: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让学生体会到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再进一步探讨质膜的结构和特点。

2.在进行“活动:观察叶绿体”时,叶绿体的观察相对较容易,学生在观察时,可以仔细观察叶片细胞内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情况,但要加强对学生使用高倍镜观察标本的指导。

第三章细胞的代谢

一、课标内容

1.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2.说明酶在代谢中的作用。

3.解释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4.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

5.研究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6.说明细胞呼吸,探讨其原理的应用。

二、教学要求

第一节细胞与能量

第二节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第三节酶

第四节细胞呼吸

第五节光合作用

(1)“第一节细胞与能量”的教学重点是ATP化学组成的特点及其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教学难点是ATP与ADP的相互转化。教科书先介绍了细胞中有哪些能源物质,它们可以通过细胞的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等代谢吸能、放能,把学生带入学习细胞与能量的情景中,也为后面学习“ATP是细胞的能量通货”做好了铺垫。建议教师教学时多作些比喻,使本节内容易于被学生理解。充分利用教科书上的图解,让学生在看懂图解的基础上,讨论ATP与ADP的相互转化,说明ATP的生成途径,阐明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形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相统一的观点。

(2)“第二节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的教学重点与难点是区分物质出入细胞的各种方式的异同。由于本节内容较抽象,在教学手段上应该充分运用示意图、模型、最好是结合动画的多媒体课件等直观手段,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理解质膜控制物质运输功能。在教学方法上,可引导学生结合具体实例进行探究,然后通过列表对比等方式,帮助学生认识物质出入细胞的各种方式。

关于“胞呑”、“胞吐”的教学,可以从草履虫形成食物泡、变形虫吞食细菌、白细胞吞食病菌等学生比较熟悉的事例引入,通过引导、分析其形成过程,再结合插图、动画进行讲解,增强直观感受,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3)“第三节酶”教学重点是酶的作用、本质和特性。教学难点是酶的催化作用原理以及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学生对酶的认识有限,但对催化剂的作用比较熟悉,建议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已掌握的无机催化剂的知识作为切入点,通过进行过氧化氢在生物催化剂与无机催化剂作用下的反应速度的比较实验,证明“酶的催化效率”,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学习。介绍了酶的概念和成分,使学生对酶有一个总体的印象,再举例说明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和机理,以及酶催化作用的特性。

(4)“第四节细胞呼吸”的教学重点是需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教学难点是细胞呼吸的原理和本质,学生学过了ATP的知识,对于ATP作为能量的通货有了一定的认识,建议教师可以此为切入点,提出问题,引入新课。先出示一些与细胞呼吸相关的图文资料,让学生分析说明这些事例中所应用的细胞呼吸原理,再联想其他事例进行讨论和交流,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细胞呼吸原理在实践中应用的广泛性。然后阐述需氧呼吸的化学过程,举例说明厌氧呼吸与需氧呼吸的异同,理解细胞呼吸是生物获得能量的主要代谢途径。通过“乙醇发酵”演示实验,了解细胞的厌氧呼吸,学习科学方法,养成科学态度,提高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通过分析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一种应用实例,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关系。

(5)“第五节光合作用”的教学重点是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碳反应过程及相互关系,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教学难点是光反应和碳反应的过程,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建议在学习光合作用的具体过程时,重点掌握光反应和碳反应两个过程的区别和联系,特别是其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的过程、发生的部位和条件。试图从化学反应的角度上看待光合作用的过程,从化学反应发生的变化去认识水和二氧化碳是如何转变成有机物糖类等有机物的。同时明确在这两个过程中每一个物质变化和相应的能量转化的过程,从整体上认识和理解光合作用。可以用图表的形式对光反应和碳反应过程的具体部位、需要的条件、物质和能量的变化及联系予以总结概括,从比较和鉴别中潜移默化的获得知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模拟抽象的光合作用过程,如光反应阶段光能如何转换成电能,体会“观察”和“想象”过程。同时配合启发、讨论、列表对比、图示总结等手段,牢固掌握光反应、碳反应中物质和能量的转化过程,真正体会到光合作用在自然界的地位。

四、活动建议

1.活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

通过“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活动,让学生体验水分子的渗透过程,加深了解科学探究方法,并熟练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过程。通过实验,引导学生理解成熟的植物细胞是一个典型的渗透系统:成熟的植物细胞有大液泡,其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二者之间的细胞溶胶)可看作一种半透膜(选择性透过膜),当外界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将渗透失水;反之,细胞将渗透吸水。

引导学生分析日常生活的实例,如泡在盐水中的萝卜条会软缩,泡在清水中的萝卜条会更加硬挺,做菜馅时加入一些盐后,蔬菜中的水会大量浸出,农作物施肥过多会造成“烧苗”现象等。鼓励学生设计实验,包括实验步骤和预期结果。最后进行实验,包括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以及对实验结果分析、讨论与交流等。

2.建议活动:探究酶的专一性。

对于“酶的专一性的探究”活动,教师可提出“食物中的淀粉和蔗糖同属糖类,唾液淀粉酶能否消化水解这两种物质”的问题,提示学生:淀粉在淀粉酶作用下水解成的麦芽糖和蔗糖,在蔗糖酶作用下水解成的葡萄糖、果糖,麦芽糖、葡萄糖、果糖在煮沸的条件下,与本尼迪特试剂反应会有红黄色沉淀物质产生,而淀粉和蔗糖与本尼迪特试剂无此反应。因此,本尼迪特试剂可以用来鉴定淀粉和蔗糖溶液中是否有麦芽糖和葡萄糖及果糖,根据颜色反应进而推测淀粉和蔗糖是否被水解。学生可以自行选择药品、试剂、器材设计对照实验,结合特定的颜色反应推测淀粉和蔗糖是否被水解,从而判断酶是否具有专一性。教师要对学生的实验设计予以指导,提升学生设计实验、评价实验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再列举出更多的实例说明酶的专一性是酶普遍具有的特性。

3.活动: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的影响。

通过实验,培养实验设计、独立操作及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使学生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养成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由于设计类实验是学生在生物学科中第一次遇到,建议教师利用直观的手段(绘图或电子幻灯等)将实验的装置,特别是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装置分别向学生展示,以帮助学生实验操作,提高讨论的效率。

本实验连贯性很强,在实验前要仔细阅读实验的内容和要求,对实验步骤做到心中有数。建议实验前,对实验组组长进行培训,以便在开展实验时充当小老师;也可以课前布置任务,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以小组为单位,制定实验方案。实验前各小组汇报实验设计方案,并预测实验结果。在实验中,根据实验现象和收集到的数据,体验数据处理、结果分析和得出结论的过程,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4.活动:光合色素的提取与分离。

“光合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探究活动,要让学生掌握叶绿体中的色素的提取方法,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四种色素的颜色和含量,感知叶绿体结构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特点,因为在光合作用中,只有色素才能吸收、传递光能,也只有色素才能转化光能。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对于实验原理、材料和药品的选用、操作注意事项都要向学生讲解清楚。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观察色素的吸收光谱,即让白光穿过叶绿体色素溶液后再经过三棱镜分光,分析光屏上的暗带,进一步感知色素在光合作用中的作用。

实验中要把握几个重要环节:①制备滤液时一定要剪碎叶片,研磨成糊状后过滤。②画滤液细线时,用去掉铅笔芯的自动铅笔代替毛细吸管,还要根据自己制备的滤液颜色的深浅,重复划滤液细线2~6次。③层析时,划好的滤液细线不能浸入层析液。

5.活动: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活动: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借助于技能训练,分析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与一些外界因素的关系图表,总结外界因素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认识光合作用原理对提高作物产量的指导作用。例如,通过对一组关系图象的分析,完成技能训练,要用这些关系曲线去解释生产上的实际问题并指导农业生产实践,以加深对光合作用过程的理解。同时配合一些针对性强的一些图像变式训练题,检查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纠正和巩固理解上的误区。

由于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建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分析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有哪些,使学生对光合速率的大小有一个理性的认识。本活动最后要用具体的数据来说明结果,因此活动过程中数据的获得、记录和分析,以及绘制折线图是本活动的重点;对所绘图形进行正确的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是活动的难点。为了便于控制光照强度,在活动中不能采用自然光照,可以用不同功率的台灯作为植物光合作用中光的来

源,也可以通过控制光源与植物之间的距离,来达到控制光照强度的效果。本活动适宜2~4人小组进行合作研究,小组成员要分工明确。

第四章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一、课标内容

1.简述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2.描述细胞的无丝分裂。

3.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并概述其过程。

4.说明细胞的分化。

5.举例说明细胞的全能性。

6.探讨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7.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讨论恶性肿瘤的防治。

二、教学要求

第一节细胞的增殖

第二节细胞的分化

第三节细胞的衰老和凋亡

(1)“第一节细胞的增殖”的教学重点是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和有丝分裂的过程。教学难点是有丝分裂过程中各个时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的变化,以及DNA数量的变化。由于本节内容繁多、抽象,加大了学习的难度。建议教师在教学时,要选择恰当的课程资源,如多媒体动画、教学挂图、可粘贴的染色体自制模型等,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2)“第二节细胞的分化”的教学重点是细胞分化的概念和意义、癌细胞的主要特征。细胞的癌变知识目标定为了解水平,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在致癌因子的教学中突出情感教育,讨论健康的生活方式与癌症防治的关系。细胞分化是多细胞生物体个体发育的基础。在举例说明细胞分化时,要兼顾植物和动物,不要片面。

(3)“第三节细胞的衰老和凋亡”的教学重点是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细胞衰老的特征和细胞凋亡的含义。教学难点是细胞凋亡的含义以及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区别。关于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的教学,学生能够举出例子即可,不作拓展。建议教学中联系学生熟悉的现象或实例,让学生了解细胞衰老的特征。

四、活动建议

“活动: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和“活动: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按照验证性实验的步骤和方法去完成。建议教师在每张学生实验桌上放一张植物根尖有丝分裂固定切片、马蛔虫受精卵有丝分裂固定装片,或者教师提前准备好五台显微镜,分别示范有丝分裂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这五个不同时期的图像。

必修2 遗传与进化

该模块有助于学生认识生命的延续和发展,了解遗传变异规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领悟假说演绎、建立模型等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理解遗传和变异在物种繁衍过程中的对立统一,生物的遗传变异与环境变化在进化过程中的对立统一,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

第一章孟德尔定律

一、课标内容

1.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2.阐明基因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

二、教学要求

第一节分离定律

第二节自由组合定律

(1)“第一节分离定律”的教学重点是以孟德尔的杂交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教育,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教学难点是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显性相对性。本节课的内容是按科学史的发展线索来安排的,学生在学习时缺乏减数分裂的知识,认知上有一定的难度。通过科学史的学习,让学生学会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论方法,能深刻体会到孟德尔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根据现象去分析和推理,通过背景材料,熟悉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观察现象→发现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说→得出结论)。通过讨论,明白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实验的分析图解及相关概念,理解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及其结果。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讨论,突破显性相对性这一难点。

(2)“第二节自由组合定律”的教学重点是是解释自由组合现象,阐明自由组合定律;教学难点是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在已掌握的分离定律知识基础上,可将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中涉及到的二对性状分别拆开,一对一地进行分析,得出他们之间的相关性,从数学角度分析并得出(9:3:3:1)是(3:1)2的展开式。由此推知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结果也是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的结果。由于学生还没有学习减数分裂,不知道同源染色体行为变化的情况,要理解好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有相当的难度,可以借助于多媒体课件,尽量直观地展示多对遗传因子之间的自由组合的行为,并让学生充分讨论,理解孟德尔假说的意义,同时为下章学习减数分裂打好一定的知识基础。

四、活动建议

“活动: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分为两部分,一是关于分离定律的模拟验证,让学生通过模拟活动认识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要相互分离,雌、雄配子受精时是随机结合的;二是关于自由组合定律的模拟验证,通过模拟活动帮助学生发现两对性状杂交实验中各代配子类型、基因型以及表现型的比例。进行活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要做好物质上的准备,即按班级人数分成4人一组,每组准备大信封4个,标有黄Y、绿y、圆R、皱r的卡片纸各20张。②统计需要一定的样本数量,加大样本数量的方法,一是同一小组模拟活动中重复“产生配子”、“配子结合”至少10次以上;二是在各组重复10次的基因上统计全班的标本数量。③在记录结果时要仔细认真,要保证统计的有序性与正确性。

第二章染色体与遗传

一、课标内容

1.阐明细胞的减数分裂并模拟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2.举例说明配子的形成过程。

3.举例说明受精过程。

4.举例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5.概述伴性遗传。

二、教学要求

第一节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

第二节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第三节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

(1)“第一节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的教学重点是染色体与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精子、卵细胞的形成以及受精作用的过程;教学难点是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在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过程中,关键是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和数目的变化。可在已有知识(如有丝分裂)的基础上设置问题情境,结合实例探讨有性生殖过程中亲、子代的染色体数目变化。由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是微观、动态和连续变化

的过程,学生的认知有一定的困难,可通过多媒体课件,直观地展示变化的过程,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并结合教科书中哺乳动物精子的形成过程图解,通过讨论列出减数分裂各个时期的特征,明确减数分裂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有关概念,如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交叉互换等。关于受精作用内容的教学,可从染色体数目在前、后代体细胞中的恒定性引入,说明受精作用的过程与实质。其中配子形成的多样性可由生物的多样性引出,并结合减数分裂过程,讨论配子多样性产生的原因。为了突破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这个教学难点,可进行识图与作图,明确染色体在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各时期的变化,也可以绘制出一张综合性的曲线图,包含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及受精作用等现象。

(2)“第二节遗传的染色体学说”的教学重点是遗传的染色体学说,孟德尔规律的细胞学解释;教学难点是孟德尔规律的细胞学解释。本节课涉及的内容比较抽象,需要学生具备充分的想象力与逻辑推理能力,难度较大。为了能更好地突破这节课的重点与难点,可采取设问的方法,引导学生逐步明白一个特定的基因和一条特定的染色体之间的关系,从而理解遗传的染色体学说,再用遗传的染色体学说对孟德尔的遗传规律进行解释,形成正确的遗传学观点。

(3)“第三节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教学重点是人类的伴性遗传;教学难点是人类的伴性遗传。伴性遗传的许多例子贴近学生的生活,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利用实例和遗传学图谱,分析人类常见的伴性遗传现象,归纳伴性遗传的特点。

四、活动建议

“活动:减数分裂模型的制作研究”可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建构模型。用橡皮泥(纸片或毛线等材料)制作减数分裂的物理模型,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行为,在模拟过程中发现染色体、DNA和染色单体的规律性变化,即建立减数分裂的数学模型,加深对减数分裂这一核心概念的理解。第二阶段是模型的应用。教师可以预先设计一些问题,如“基因型为Aa的生物在减数分裂过程中,A与A、A与a、a与a分开分别发生在什么时候?”、“若某细胞在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时,一对同源染色体没有分开,最终产生的子细胞中正常的和异常的细胞各占多少?”、“如果在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时,一对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开,结果又会如何?”等,引导学生应用模型来解决问题。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活动要实现两次飞跃:一是从抽象到具体的飞跃,即用已学过的抽象知识来建立具体的模型;二是从具体到抽象的飞跃,即在构建模型、应用模型的过程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最终获得知识与能力的同步发展。

第三章遗传的分子基础

一、课标内容

1.总结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2.概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3.说明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

4.概述DNA分子的复制。

5.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6.举例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二、教学要求

第一节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第二节 DNA的分子结构和特点

第三节遗传信息的传递

第四节遗传信息的表达――RNA和蛋白质的合成

(1)“第一节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活动:资料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通过分析两个实验,使学生认识到:这两个实验虽然采用的实验对象不同,方法不同,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但都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从而认同获得科学结论的基本方法是实证的方法,并让学生领悟科学的过程和方法,理解科学家实验设计思路的关键是把DNA 与蛋白质区分开,单独地去观察DNA和蛋白质的作用。通过分析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证明只含有RNA的病毒中,RNA是遗传物质。

(2)“第二节 DNA的分子结构和特点”的教学重点是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教学难点是DNA分子的结构特点分析。利用“课外读:DNA与RNA的化学成分比较”分析DNA 的化学组成特点;利用多媒体手段和DNA的双螺旋结构教学模型对DNA分子的结构特点进行观察、讨论和分析;并让学生通过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加深对DNA分子结构特点的认识理解。

(3)“第三节遗传信息的传递”的教学重点是DNA分子复制的条件、过程和特点;教学难点是DNA分子复制过程。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DNA的复制过程”资料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问题串思考DNA复制的条件、过程、特点。

(4)“第四节遗传信息的表达――RNA和蛋白质的合成”的教学重点是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教学难点是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动画或教科书中插图,呈现转录、复制过程,设计问题串进行讨论,理解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

四、活动建议

在“活动: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教学中,建议先熟悉制作模型用的各种零件所代表的物质,再开始动手制作模型,体验制作过程,最终达到加深对DNA分子结构特点的认识和理解的目的。

第四章生物的变异

一、课标内容

1.举例说出基因重组及其意义。

2.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

3.简述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

4.搜集生物变异在育种上应用的事例。

5.关注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二、教学要求

第一节生物变异的来源

第二节生物变异在生产上的应用

三、教学建议

(1)“第一节生物变异的来源”的教学重点是基因突变的特点与机理,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教学难点是基因突变的机理,染色体组、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的概念及其联系。利用教科书提供的实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组织教学。结合基因表达的知识,从基因水平的角度,理解基因结构改变中的替换、增添和缺失,及其所产生的相应变化;从性状水平的角度,理解不是所有的基因突变都会导致生物体性状改变的道理。结合镰刀型细胞贫血症讨论分析得出基因突变的特点,理解基因突变的原因。染色体组的概念较为复杂,如果直接讲述,很难理解其实质。应从雌、雄果蝇体细胞和生殖细胞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分析入手,设置一系列的问题情境,联系以前所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概念及其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教学中的难点,可利用生物实例设置一些问题情境,让学生区分单倍体与一倍体,单倍体、二倍体与多倍体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尽量用图解、事例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多倍体育种和单倍体育种,并尝试列表总结两种育种方法的原理、操作方法及优缺点。

(2)“第二节生物变异在生产上的应用”的教学重点是各种育种方法在改良农作物和培育家畜品种等方面的应用;教学难点是各种育种方法的优点和局限性,如何正确认识转基因技术。以学生熟悉的育种实例作为切入点,联系已学的自由组合定律,用遗传图解分析杂交育种的过程和结果。通过对教科书的实例的分析,得出诱变育种的原理和优缺点。利用教科书中“图4-7常规育种和单倍体育种比较”,分析得出单倍体育种能缩短年限的原因。以三倍体无籽西瓜为例,分析三倍体不育的原因以及多倍体新品种的优良性状。

语文学科教学方案计划指导意见2017年度

普通高中2017级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目录 总述 (2) 1.指导思想 (2) 2.基本原则 (2) 3.教学建议 (3) 上篇必修课程 (4) 1.基本构成 (4) 2.学习任务群的教与学 (5) 下篇选修课程 (12) 1.基本构成 (12) 2.学习任务群的教与学 (13) 附: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暂定) (20)

总述 一、指导思想 根据新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修订课标”)和《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要求,积极稳妥、有序推进(北京市、海南省、山东省、天津市)普通高中课程教学和考试招生制度等综合改革的深化,指导帮助广大教师更好地在语文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发展,改变教与学的方式,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充分体现语文学科教育对学生成长和终身发展的独特价值,特制定“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语文学科指导意见”坚持以发展核心素养为纲,落实修订课标和高考改革的要求,根据教学中暂时使用现行教材(以下简称“旧教材”)的实际情况,对语文教学提出具体建议。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改革方向。落实修订课标的要求,体现修订课标的精神,认真探索学习方式与教学方式的转变,将多方面语文学习任务组合成“群”,注重语文学习活动的综合效应,促进学生在活动中的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教师应把注意力从“讲解课文”转移到对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点拨上来。 2.体现衔接性。适应新的高考方案,使旧教材的内容与修订课标对接,落实各个任务群的学习要求。 3.保持稳定性。保持现行旧教材(不限版本)的相对完整,对部分内容作出适应对接的重组和调整。 4.注意可操作性。调整后的课程内容清楚明白,简便易行,不增加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负担。在修订版教材问世前,教师要发挥创造性,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尝试设计学习专题,组合相应的材料,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对设计、实施学习专题任务提出好用、管用、可行的策略。

北京市普通高中新课程音乐学科

北京市普通高中新课程音乐学科

北京市普通高中新课程音乐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和模块学习要求 (试行)

目录 北京市普通高中新课程音乐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试行)……………………()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基本理念…………………………………………………………………()第二部分课程结构、目标与模块内容概要……………………………………() 一、课程结构………………………………………………………………………() 二、课程目标………………………………………………………………………() 三、模块内容概要…………………………………………………………………()第三部分课程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第四部分课堂教学评价建议……………………………………………………() 一、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理念……………………………………………………() 二、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 三、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要素……………………………………………………() 四、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方法……………………………………………………() 北京市普通高中新课程音乐学科模块学习要求(试行)………………………() 一、音乐鉴赏………………………………………………………………………() 二、歌唱……………………………………………………………………………() 三、演奏……………………………………………………………………………() 四、创作……………………………………………………………………………() 五、音乐与舞蹈……………………………………………………………………() 六、音乐与戏剧表演………………………………………………………………()

2009年浙江高考英语试题及答案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 英语 第一部分: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30分) 第一节单项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0.5分,满分10分) 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标号涂黑。 1.——Hey , you haven‘t been acting like yourself. Everything OK ? ——. A. I‘m fine, thanks B Sure, it is C. That‘s good D It‘s OK 2. I don't understand what the engineer means, but I‘ve got rough idea of Project plan. A. the; a B. 不填;the C. the;不填 D. a ; the 3.______ and short of breath, Andy and Ruby were the first to reach the top of Mount Tai. A. To be tried B. Tired C. Tiring D. Being tired 4.——I‘ve read another book this week . ——Well, maybe is not how much you read but what you read that counts . A .this B. that C. there D. it 5. The incomes of skilled workers went up. , unskilled workers saw their earnings fall. A. Moreover B. Therefore C. Meanwhile D. Otherwise 6. The system has been designed to give students quick and easy to the digital resources of the library. A. access B. passage C. way D. approach 7. There is a great deal of evidence that music activities engage different parts of the brain . A. indicate B. indicating C. to indicate D. to be indicating 8. The medicine works more effectively you drink some hot water after taking it. A as B until C although D if 9. Over the past decades, sea ice in the Arctic as a result of global warming. A . had decreased B decreased C has been decreasing D is decreasing

2016_2017学年度小学音乐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16

2016-2017学年度小学音乐教学指导意见 指导思想 在2016--2017学年教学教研工作中,我们以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提高我县小学音乐教学质量为中心任务,进一步加强学科教育教学管理,转变音乐教学质量提高方式,完善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机制,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能力,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中要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让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音乐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 个性发展,重视学生的音乐实践和音乐创造能力的培养。 一、教学措施 (一)创设情境,培养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和智慧,教师就要创设一定的情境,使他们获得直接的体验,并激发其创造的欲望,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需要,创设适于实际的教学情境,弓I导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动脑、动口等多种途径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把学生带入情境之中。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采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直观形象,极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为电教媒体能产生活跃的动态画面,使内容更充实、更形象、更生动、更具有吸引力,从而给学生以思维上的启迪,触发学生思维的灵感,

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为积极、主动地学习创造条件。 2.利用教具,培养兴趣。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讲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好奇心,这是一门技巧。如:利用美丽的画面,动听的歌声去看、去听,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器官,更形象直观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扩大音乐视野。教师随时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善于摸索、分析学生心理,了解学生的心态,这样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我们在音乐教学中应努力营造音乐氛围, 引导学生抓住音乐特点,“读”懂音乐,感受音乐。 3.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小,思维能力弱,但感性认识相对较强,生动、鲜艳的教具格外被孩子们所喜爱。因此,在课堂教育中,运用与课文内容有内在联系的直观教具,既形象直观,给学生留下清晰的表象,为感知、理解知识创造条件,又可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实践证明,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借助实物、图片、录音设备等现代教学手段,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认识从无声走向有声,从单调走向多彩,从单一走向多元,极大地丰富学生的心理活动,获得更为新奇、深刻的印象。 4.教无定法,在教学过程中勤思考、勤总结,灵活运用各种方法, 最主要的是抓住学生的兴趣,以兴趣为师,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 (二)精选教法,快乐学习,提高音乐教学实效。儿童如同一株花苗,要浇之以爱,灌之以鼓励,她才能绽放美艳的花蕾。因此,音乐教师应有意营造一种非常宽松、活泼、自由的氛围,以民主的态度,商量的口吻,指导学

2009年浙江省高考《论语》选读部分模拟试题参考答案

2009年浙江省高考《论语》选读部分模拟试题参考答案 新高考新国学 2009-04-07 1510 2009年浙江省高考《论语》选读部分模拟试题参考答案(李克刚)(一) 1.取信于民,为政以德,讲究礼节。(回答其中任何两个既可。) 2.因为“问政”的对象不同。子贡是孔子的学生,尚未入仕参政,需要告诉他立国的必备条件;而季康子是大权在握的重臣,且有“暴政”倾向,因而孔子希望他能“为政以德”;齐景公是一国之君,故孔子提醒他要讲究礼节秩序。 (二) 不一样。农民起义的口号“均贫富”,是站在穷人的立场提出的重新分配社会财富的纲领;“均无贫”则是站在贵族统治者的立场提出的调和阶级矛盾的主张。“均贫富”是要劫富济贫,而强烈主张维护等级制度的孔子是不可能有这种思想的。孔子要人们严守礼制,各得与名分相应规格的财富,安于等级名分,不可互相侵夺,符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 (三) 1.齐景公的结论只关心生活中的“吾”,只关心“吾食之”,并且是一个反问句,与孔子君臣父子天伦人伦关系的理解实在有天壤之别。 2.因为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的,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他们给了我们人间第一爱。因此,一个人连父母都不爱,都不孝敬,就失去了对这个世界的爱的根本了。乌鸟尚知反哺,更何况人呢? (四) 1.楚狂接舆会赞成桀溺的观点,颜回会赞成孔子的观点。 2.赞成孔子的观点。

①孔子的言论反映了儒家改革社会的良好愿望和积极入世的思想。儒家不倡导消极避世,正因为社会动乱、天下无道,才更需要有志之士为改革社会现状而努力,这是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和忧患意识。 ②假如乱世之中,人人明哲保身,那么乱就得不到抑制,其乱更甚,知其不可而为之实则体现了一种承担、奉献和牺牲的精神。 ③人生中总会遇到各种看似“不可为”的难题,倘若都以退避的姿态对待,问题永远存在,“为之”才有希望。 赞成桀溺的观点。 ①乱世之中,不能靠一己之力来改变社会,这是必须正视的现实,这一点上不能自欺欺人。 ②洁身自好、修身养性、保存实力,以待治世,这在乱世之中不失为一种以退为进的方法。 ③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精神虽可嘉,但事实上是时间和精力的无谓浪费。 (五) 1.知其不可而为之 2.丈人对孔子不务实的处世观不屑一顾;荷蒉者规劝孔子要学会变通。 (六) ⑴因为荷蓧丈人是隐居不仕的高人。在他看来,孔子这些人不参加劳动却热衷于政治而去周游列国,跟他不是一路人,所以语含讥讽,表示不满和讽刺。 ⑵看到子路面对自己的批评与不理睬反而表现出恭恭敬敬的样子,丈人改变了自己的态度,邀请子路留宿其家,并杀鸡为黍,见其二子。丈人这样做是有意让子路看看隐者恬淡宁静的田园生活以及全家团圆的温馨场景,行“不言之教”,想以现身说法改变子路周游入世的观点。 (七) 1.“仁”着眼于推己及人,侧重于主观愿望;“圣”追求博施济众,侧重于行为效果。

北京市2020年春季普通高中语文会考(新课程)试卷北京版必修5

2020年北京市春季普通高中会考(新课程) 语文试卷 一(10分。共5道小题,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搭讪.(sh ān ) 哽咽.(yè) 扣人心弦.(xu án) B .联袂.(mèi ) 跻.(j ǐ)身 叱咤.(ch à)风云 C .溯.(shuò)源 装帧.(zhēn ) 针砭.(bi ǎn )时弊 D .灼.(zhuó)热 悄. (qi ǎo)然 浮想联翩.(pi ā n ) 2.“斗”是我国的一种量器,人们也常借用它来形容事物的大或小。下列句子中的 “斗”, 用于形容“小”的一项是 A. 李白斗.酒诗百篇。 B. 他身居斗.室,笔耕不辍。 C. 我斗.胆地说一句:“这件事您做错了。” D. 著名学者钱钟书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3.根据下面语段内容,填入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苏州园林中的留园从序曲部分的园门进入,经过发展阶段的曲廊、小院,再 考场 号 座 位 序 号

经过为高潮准备的绿阴,到达高潮部分的五峰仙馆。,好像是一首江南丝竹乐,又像是一部田园交响曲。可见,。它的设计借助音乐艺术手法,巧妙地处理了统一、比例和均衡等问题。 A.这连续的景物音乐使留园更加完美 B.这和谐的乐章音乐使留园更加完美 C.这连续的景物留园如同凝固的音乐 D.这和谐的乐章留园如同凝固的音乐 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 ..的一项是 A.《祝福》选自鲁迅短篇小说集《彷徨》,作品借祥林嫂这一形象批判了宗法制度与封建礼教。 B.《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周及其门人、后学所著,其中许多寓言想像奇特、语言瑰丽。 C.关汉卿是元代著名的戏曲家,金末元初大都(今北京)人,《窦娥冤》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D.契诃夫用批判和讽刺的笔法在世界文学画廊中留下了柯瓦连科这样一个“套中人”的形象。 5.下列句子与原文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久在樊笼里,一去三十年。(陶渊明《归园田居》) B.千岩万转路不定,倚石迷花忽已暝。(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C.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D.千呼万唤使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二、阅读《赤壁赋》(节选),完成6—9题。(10分)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学习材料五

六、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本课程标准提出,发展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是普通高中英语课程的具体目标,这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在学科层面的重要体现。普通高中英语课程的育人价值是通过具体的语言学习过程逐步实现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基于具体的主题及语篇,主动参与语言实践活动,运用各种学习策略,学习语篇呈现的语言和文化知识,分析、理解主题意义并使用所学语言进行思考、表达和交流,逐步发展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教师要积极探索有效的教与学的方式,研究如何在教学中将语言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表达意义、意图、情感和态度,努力实践以主题意义为引领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实施深度教学,落实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为此,特提出以下教学建议。 1.以核心素养为目标,依据课程内容要求,开设好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课程 (1)必修课程是面向全体高中学生的课程,是学生满足高中毕业要求必须修习的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奠定必要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基础。教师要把握好必修课程的基础性,从学生的实际语言水平和基本需求出发,根据必修课程的内容要求,制订合理可行的教学计划,努力使课程内容与义务教育有机衔接。教师要注意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重视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确保所有高中学生经过必修课程的学习,基本达到学业质量水平一的要求,为他们继续学习英语和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虽然必修课程的主题语境,即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与选择性必修和选修课程相同,但是在主题内容的深度、广度和语言的难度方面这三类课程应是逐步扩展和加深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把握好必修课程的基本要求,围绕具体评篇所提供的主题语境,与学生初中接触过的话题建立关联,基于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学习兴趣和语言水平,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对主题意义的探究活动中来。在语篇类型方面,必修课程阶段重点学习记叙文、说明文和应用文,以及新闻类语篇和与之相关的语篇知识。教师要在深入研读语篇的基础上,根据主题语境、语篇类型、不同文体的语篇结构和语言特点,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和理解语言所表达的主题意义,建构结构化知识,内化所学语言和文化知识,自主表达观点,实现深度学习。

2009年浙江省高考短文改错课堂练2

2009年浙江省高考英语短文改错课堂练2 文中共有10处语言错误。错误涉及一个单词的增加、删除或修改。 增加:在缺词处加上一个漏字符号(∧),并在其下面写出该加的词。 删除:把多余的词用斜线(\)划掉。 修改:在错的词下划一横线,并在该词下面写出修改后的词。 注意: 1. 每处错误及其修改均仅限一词。 2.只允许修改10处,多者(从第11处起)不记分。 No. 1 Though now I am a college student, but I still remember many things in the primary school and one of it is always kept in my mind. As a schoolboy I was used to be very lazy at school, and I played a lot after class but did few in class. One afternoon before school was over, our head teacher was giving us last class, while I fell sleepy. He went on teaching without wake me up. When school was over, he asked the else students to leave the classroom quiet, leaving me locked in the classroom. You can imagine what hard I cried for help when I finally woke up. 1. 去掉but 2. it→them 3. I was used→I used 4. few→little 5. last class→ the last class 6. sleepy→asleep 7. without wake→ waking 8. else→other 9. quiet→quietly 10. what→how No. 3 Today it’s much easier to be healthy than it is in the past. Modern people know more about healthy, have better food, and live in clean surroundings. Also, scientists and doctors had learnt how to deal with many diseases. Most people can quickly get help from a doctor since they are ill. As a result, people in the modern world generally live much more longer than people in the past. People in rich country expect to live twice so long as people who lived a few hundred years ago. Therefore, there are still some countries people have shorter lives and have not enough to eat

宜宾市义教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一、基本要求 认真研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深入领会课标精神,对照课程标准,认真研究教材,分析学情,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达到减轻师生负担,提高课堂效益的目的。 二、教学内容 本学年完成西师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一至六年级数学(上、下册)的全部教学内容。 三、教学规划 (一)一年级~六年级教学进度与检测范围 (二)期末检测时间 四、五、六年级参加上、下学期期末检测。 2017年秋期(上学期):2018年1月16日~1月18日。 2018年春期(下学期):2018年6月26日~6月27日。 (三)测试时间、分值与试卷结构 1.检测时间:80分钟。 2.全卷总分:100分。 3.试卷结构:分为基础知识版块、知识运用和能力检测版块。 基础知识版块: (1)填空题。本题包括大约20个空,每空1分,大约20分。 (2)判断题。本题大约5个小题,每小题1分,大约5分。 (3)选择题。本题大约5个小题,每小题1分,大约5分。 知识运用和能力检测版块:

(1)计算题(共40分)。本题包括:①直接写出答案大约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大约10分。②计算题(竖式计算、混合运算、简便运算、改错题等),大约10~15个小题,大约30分。 (2)操作题。本题包括画图、看图回答问题等,大约3个小题,大约10分。 (3)问题解决。本题大约5个小题,每小题4分,大约20分。 (四)检测与命题 4~6年级上、下学期由市教科所组织命制试题,县(区)根据情况选用。市抽测年级由市教科所统一组织阅卷并进行成绩分析;非市抽测年级由县(区)统一组织阅卷并形成成绩分析报告上报市教科所。 四、实施策略建议 1.研读《教学基本要求》,确保基本教学质量 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较为宏观,如果没有对课标的进一步解读,教师们在教学时难以准确把握每一个知识点的教学要求。 为了帮助全市小学数学教师把握好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要求,更好地理解和贯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2017年8月,宜宾市教科所组织专家对2011版课标进行解读,结合我市小学数学教学实际,重点参考西师版小学数学教科书,制定《宜宾市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基本要求》(简称《教学基本要求》)。《教学基本要求》的内容及编写体例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按西师版小学数学教科书的内容顺序,以每一单元为一级主题,以单元中的每一小节为二级主题,针对每一主题的“课程内容标准”逐条进行细化分解,并从“基本要求、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三方面提出较为明确的、具体的学习要求,并给出适当的“教学建议”。 《教学基本要求》下发后,请各县(区)研训中心、各学校教研组要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学习,要使《教学基本要求》成为教师备课重要依据,教学的重要参考,不同地区不同学校把握同一基本要求,使得基本教学质量得到保证。 2.以学术视野进行顶层设计,以学术研究开展主题研修 充分发挥县(区)教研员引领作用,组织好课程标准的培训会、每册教材的培训会、数学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培训会、数学专项课题的研讨会等。积极组织学校广泛开展校本研修,并组织骨干教师参加省、市级的培训和教学观摩活动,

北京市朝阳区普通高中新课程课程方案.docx

北京市朝阳区普通高中新课程课程设置方案 (试行) 按照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总体部署,自 2007 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起,北京市普通高中全部进行课程改革实验。为体现新课程“适应社会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的特点,落实《北京市实施教 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课程安排指导意见》,同时兼顾朝阳区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北京市朝阳区普通高中新课程课程设置方案(试行)》,请各校参照执行。 一、高中课程结构 朝阳区高中课程结构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 1、学习领域 高中课程设置了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 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八个学习领域。 2、科目 每一个学习领域由课程价值相近的若干科目组成。八个学习领域共包括语文、数学、英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共 12-13 个科目。 3、模块 每一科目由若干模块组成。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反映学科内容的逻辑关系。每一模块都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并围绕某一特定内容构成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

二、课程说明及课程设置 (一)课程说明 普通高中学制为三年。课程由必修和选修两部分组成,并通过学分来描述学生的课程学习情况。 普通高中学生须修满三年并且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获得一 定的学分,总学分达到 144 学分方可毕业。其中必修 116 学分、学习各学科课程标准所设置的选修模块至少获得 22 学分、学习学校自主开设 的选修模块至少获得 6 学分。 必修 116 学分包括:语文 10 学分、外语 10 学分、数学 10 学分、思想政治 8 学分、历史 6 学分、地理 6 学分、物理 6 学分、化学 6 学 分、生物 6 学分、技术 8 学分(其中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各 4 学分)、艺术 6 学分(或音乐、美术各 3 学分)、体育与健康 11 学分、研究性学习活动 15 学分、社区服务 2 学分、社会实践 6 学分。 学生修满 144 学分之后,还可以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和发展潜力选修更多的模块,并获得更多的学分。 高三下学期学校开设一定的选修课,同时安排总复习。 (二)课程设置(见附表) 北京市朝阳区普通高中课程模块设置分为四个层次五种类型, 即:必修模块、必选模块、选修模块(含指定选修模块和建议选修模块)和校本模块。 (三)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建议

历年解析2009年浙江省高考方案

?掌握NE5000E/80E/40E产品的体系结构 ?掌握NE5000E/80E/40E的单板构成 ?掌握NE5000E/80E/40E换板操作 ?了解NE5000E/80E/40E升级操作 2009年浙江省高考方案 浙江在2009年将出现三种不同的高考试卷组合,供学生选择。这三种试卷组合共同的部分是都有语文、数学、外语三门课,不同的是: 考“一本”的学生,除了考传统的“3(语、数、外)+X(文科综合或理科综合)”外,还要加试“自选模块”,满分从现在的750分上升到810分; 考“二本、三本”的学生和现行高考制度一样,只考“3+X”,满分保持75 0分不变; 考“高职高专”的学生只考语文、数学、外语,不再考“文科综合”或“理科综合”,但要加试技术考试,满分为550分。 五大变革淡化相互攀比 新课改高考方案以现行的高考方案为基础,主要作了以下五方面的变革: 1、不同批次的学生采用不同考法。 新高考改单一考试科目为分类设置考试科目。以“语文、数学、外语”三门课程为主体,分三类设置考试科目。 第一类(一本):3[语、数(文/理)、外]+X[综合(文/理)]+自选模块 第一类科目在保持原有“3+X”科目组合的基础上,增考自选模块,增加测试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现行的第一批录取院校或专业自主决定是否选用此考试科目组。“自选模块”即由考生在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9门学科IB选修模块的18道题中,自主选答6题。 第二类(二本、三本):3[语、数(文/理)、外]+X[综合(文/理)] 第二类科目维持原有“3+X”科目组合,重点测试通用型知识和能力,基本对应现有的第二、三批录取院校。 第三类(高职高专):3[语、数(文/理)、外] +技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

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之《〈论语〉选读》

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论语》选读 一、课程标准关于文化论著选读与专题研讨的教学目标 1.选读古今中外文化论著,拓宽文化视野和思维空间,培养科学精神,提高文化修养。以发展的眼光和开放的心态看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关注当代文化生活,能通过多种途径,开展文化专题研讨。思考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努力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 2.借助工具书、图书馆和互联网查找有关资料,了解论著作者情况、相关背景和论著中涉及的主要问题,排除阅读中遇到的障碍。在整体了解论著内容的基础上,选读其中的重点章节,有侧重地进行探究学习,把握论著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了解用以支撑观点的关键材料。 3.学习连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阅读过程中注重反思,探究论著中的疑点和难点,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乐于和他人交流切磋,共同提高。 4.关注现实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思考,参考有关论著,学习对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和中外文化现象作出分析和解释,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交流,提高自己的思考、交流能力和认识水平。 二、关于教读课文和自读课文 把《(论语>选读》的l5课分成教读课文和自读课文两类,主要考虑到三点原因:一是教学时间只有36课时,二是学生的古汉语和传统文化的基础尚浅.三是教师选修课教学的经验有待积累。为了减轻学生和教师的负担.规定10课为教读课文,5课为自读课文。自读课文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在课外自学,建议不作为各类考试涉及的依据。5课自读课文分别为“待贾而沽”、“求诸已”、“出辞气远鄙倍”、“学以致其道”、“敬鬼神而远之”。 三、对于选修课教学和课型的建议 《论语》是用古代汉语记载下来的以语录式样呈现的中华文化的经典。从语言来说,它是古代汉语;从形式上说,它是古代特有的对话文体;从内容上说,它是传统文化的源头。所以《<论语>选读》应该考虑到三个层次的教学内容:文字、文章和文化。如下表: 就《<论语>选读》而言,语录的格局、对话的语体仅仅是古代文章格式的萌芽,所以教学建议着重是从语言文字和文化内涵这两个教学层次上作出说明的。该部分是对“教学要求”的具体体化,同时对教师在教学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也作了提示。 选修课教学首先要有合宜的定位。它不同于大学中文系的古代文学选修课,不追求系统和深度;也不同于中学的必修模块教学,不必过于讲究字字落实,句句翻译。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文化内涵的探究都要兼顾。应该说,语言文字的理解是基础,文化内涵的探究是结果。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探索各种能够操作并且行之有效的课型。根据平时文言文教学的习惯,遵循选修课程的教育目标,借鉴各地选修课教学的成功经验,我们对《(论语)选读》的课型提出如下建议,仅供大家参考。 1.教师串讲课型:以文言文传统教读方法为主,在师生共同参与下,完成语言文字的理解和积累,进行思想文化的评析和探究。 2.主题讲座课型:规定一个文化主题(话题),以课文选段为材料,以教师讲座为主要形式,阐发课文内容,探讨该话题的文化意义。

2009年高考浙江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0年高考浙江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0-06-10 07:29:07) 转载▼ 标签: 分类:新高考新题目 山水画 自然山水 旧文学 法成 胡叟 中国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 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澄澈(chénɡ)轻佻(tiāo)豁免权(huō)舆论哗然(huá) B.甄别(zhēn)市侩(kuài)软着陆(zháo)温柔敦厚(dūn) C.苍穹(qiónɡ)未遂(suì)扁桃腺(xiàn)拈轻怕重(zhān) D.跛脚(bǒ)菁华(jīnɡ)撂挑子(liào)大雨滂沱(pānɡ)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季羡林先生是一位有原则的知识分子,对许多重大问题,他都提出过自己的意见,只不过他很少采取金刚怒目的方式,而是绵里藏针,微言大意。 B.我坐在暖烘烘的沙滩上,眺望浩渺的大海,观看为了一块面包而聒燥的海鸥,打量那些在海滩上寻找斑斓贝壳的孩童,尽量不去想那些不愉快的事。 C.初春,周围的一切在闪烁,在融化,大地蒸腾起热气,云雀安详地鸣啭着……呼吸着凛冽、砭骨的空气,融雪炫目的反光使我不由自主地眯起眼睛。 D.世人仅以沧海一粟之身,却能精鹜八极,心游万仞,领略茫茫宇宙与纷烦人世的壮丽之美,这是何等的境界!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她到任不久便发现这个部门人浮于事:多数人在完成任务后,以各种无聊的事情来打发时间,让别人看起来自己很忙而不被说三道四。 B.在演讲比赛中,他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但所讲内容与事先定下的主旨并不相关,显得小题大做,榜上无名也就理所当然了。

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14版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地理·必修模块) 高一地理(下) 必修《地理Ⅱ》 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 一、课标内容 1.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2.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3.结合实例说明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举例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5.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二、教学要求 3.1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

三、教学建议 1.课时分配 本章建议用7课时完成,课时分配如下表:第一节1课时,第二节2课时,第三节2课时,第四节2课时。 2.教学方法 (略) 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课标内容 1.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3.联系“21世纪议程”,概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举例说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4.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认识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责任。 二、教学要求 4 .1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1.课时分配 本章建议用5课时完成,课时分配如下:第一节1课时,第二节1课时,第三节1课时,第四节2课时。 2.教学方法 (略) 必修《地理Ⅲ》 第1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一、课标内容 1.了解区域的含义。 2.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3.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4.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5.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6.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教学要求 1.1 认识大洲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普通高中2017级信息技术学科 教学指导意见

目录 一、课程开设建议 (1) 二、必修模块教学内容要求与实施建议 (2) (一)必修模块1:《数据与计算》 (2) 1.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教学建议 (2) 2. 考试、评价建议 (7) (二)必修模块2:《信息系统与社会》 (8) 1.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教学建议 (9) 2.考试、评价建议 (14)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为了贯彻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修订稿)》和《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确保2017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工作平稳有序推进,帮助学校及广大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结合实际落实课程改革的要求和目标,创造性地实施教学,保证新课程的教学质量,特制定本教学指导意见。 遵照教育部统一部署,本意见以2017年修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为依据,充分考虑现有教材的实际情况,针对2017级高一新生,统筹安排、调整高中教学内容,实现旧教材与新课程方案、新课程标准和新高考方案的有效衔接。 一、课程开设建议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课程的学分为4学分,每个学分18学时,共72学时。建议必修课程从高中一年级开始学习。必修课程是本学科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的依据,学生学完必修课程后,可参加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 鉴于目前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材的现状,建议针对2017级高中学生首先保证必修课程的开设。在此基础上根据各地、各校的实际情况,待新教材正式出版后,按照教材安排的教学内容,逐步开设选修课程,全面落实高中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课程结构如下表所示。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课程结构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课程是全面提升高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基础,强调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渗透学科基本知识与技能,是每位高中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是选修Ⅰ和选修Ⅱ课程学习的基础。高中信息技术必修课程包括“数据与计

最新浙江省普通高中学校课程安排参考表教案资料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校课程安排参考表 (征求意见稿) 表1:选考政、史、地为例 学业水平考试:必考▲选考★ 英语社会化考试※ 表2:选考理、化、生为例

学业水平考试:必考▲选考★ 英语社会化考试※ 表3:选考理、地、技为例

学业水平考试:必考▲选考★ 英语社会化考试※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校课程安排参考表

说明 优点: 1.如果按每课时40分钟,每周39节计算,如此设计能保证每周选修课程至少20%的要求。如果按每课时45分钟,每周35节计算,则在高一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中,选择1门到高二年级开始开课,也能保证每周选修课程至少20%的要求。 2.高一学生不参加学业水平考试,大大缓解了各学科开快车赶进度现象,引导学校按客观规律合理安排课程。各学科学业水平考试普遍推后,避免高三年级只开语、数、外现象。 3.如此设计能保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每门学科都能考2次。 问题: 1. 高一年级并开科目过多。 为满足学生学业水平考试考2次的需要,高一年级并开科目会达到10门,突破了原来规定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不超过8门的规定,并会挤压或削弱四类选修课程开设。 2.高二下、高三上学生学业水平考试科目过于集中。 高二下学业考试科目7门,高三上达到8门。 3.英语学科学习压力大大增加。 由于全国社会化考试词汇量达到3500,高于我省2015、16年高考2800单词要求,增加了选修模块数量,不得不从高二开始增加英语课时。 4.自主选修空间减少。 根据我省深化课改方案中毕业标准规定,选修学分需要48学分,其中职业技能类至少6学分,社会实践类不超过8学分。现在按照新的高考改革方案,语数统一高考和英语社会化考试,再加上3门选考,限定选修模块数达到14个,28个学分。如果加上职业技能类和社会实践类14学分,真正自主选修学分可能仅仅6学分。 幼儿园教师教育教学常规检查考核表

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2018—2019学年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一、基本要求 认真研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简称:语文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标精神,对照课程标准,认真研究教材,分析学情,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达到减轻师生负担,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二、教学内容 本学年完成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四至六年级语文(上、下册)的新课教学以及复习迎接期末检测。 三、教学规划 (一)四年级——六年级教学进度与检测范围 (二)期末检测时间 2018年秋期(上学期):2019年1月9日——1月11日。 2019年春期(下学期):2019年6月27日——6月28日。 (三)考试时间、分值与试卷结构 1.考试时间:100分钟。 2.全卷总分:100分。 3.试卷结构: 听力测试(5分)、积累运用(35分)、阅读理解(30分,含古诗文阅读和课内阅读18分、课外阅读12分)、表达展示(四年级:30分,含口语交际5分,习作展示25分; 五、六年级:35分,含口语交际5分,习作展示30分)。全卷25个题左右。 题型设置: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仿写题、习作题 (四)检测与命题 4~6年级上、下学期由市教科所组织命制试题,县(区)根据情况选用。市抽测年级由市教科所统一组织阅卷并进行成绩分析;非市抽测年级由县(区)统一组织阅卷并形成成绩分析报告上报市教科所。 四、实施策略建议

(一)学习语文课标,把握课程基本内容 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语文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也是管理和评价语文课程的依据。课程标准有一定的政策约束力。对老师来说,有了课程标准,教什么,怎样教,学生学习起码应达到什么水平,也就有了依据,就能做到心中有数。因此每位教师不论教哪个学段,都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领会精髓,让课程目标意识更加明确,以观念的变革来带动教学变革。 (二)强化课程目标意识,扎实用好部编教材 语文教师要强化目标意识,认真学习和把握语文课标中的“课程目标与内容”、《教师教学用书》中的“教学目标”,准确把握学期教学目标,做到每一课时都有教学目标,通过每一个教学内容落实教学目标。 (三)研读《教学基本要求》,保证基本教学质量 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纲领性文件,较为宏观。如果没有对课标的进一步解读,教师们在教学时难以准确把握每一个点的教学要求。 为了帮助全市小学语文教师把握好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要求,更好地理解和贯彻语文课标,2018年7月,宜宾市教科所组织专家对2011版课标进行解读,结合我市小学语文教学实际,重点研读部编本小学语文一至三年级教科书,制定《宜宾市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基本要求》(简称《教学基本要求》)。《教学基本要求》的内容及编写体例以语文课标为依据,按语文课标学习模块和教材内容顺序划分为四个模块(一级主题),并针对每一主题的“内容标准”逐条进行细化分解,提出较为明确、具体的学习要求,并给出适当的教学建议。 《教学基本要求》下发后,各区县师训机构、学校语文教研组要要高度重视,要通过教材培训,专题研读、课例呈现等形式,认真组织教师学习,要使《教学基本要求》成为教师备课的重要依据,教学的重要参考。不同地区不同学校把握同一基本要求,使得基本教学质量得到保证。 (四)面向全体学生,获得基本语文素养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基本要求》,教师要根据每一册教学目标和要求,把握每一册学生应达到的语文素养目标,面对全体学生,进行有效指导,使学生获得基本语文素养。教师要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