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重骑兵战术

重骑兵战术

集团冲击

战斗队形是军队根据战斗任务和自身实际,有针对性的组合各力量,实现最大战斗效能的方法,即使在今天的战场上,战斗队形问题依旧是指挥员重点考虑的内容。在冷兵器战场,由于冷兵器的杀伤范围有限,靠严格纪律密集排列的战阵。成为战斗队形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在合理分工基础上组成的各种阵形能充分发挥兵器的特点,实现攻防结合,优势互补,因此大火器大量运用战场之前,密集战阵一直为世界各个军队所广泛使用。东西方世界分别产生了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著名战阵,西方的战阵有罗马战阵、马其顿方阵等;而中国的战阵被评书精彩的总结为:一字长蛇阵、二龙出水阵、天地人三才阵、四门兜底阵、五虎群羊阵、六丁六甲阵、七星北斗阵、八卦连环阵、九宫八卦阵、十面埋伏阵等等;这些都说明战阵的普及。面对这些刀山剑林般的战阵,如何破阵成为作战的关键,所以我们在许多反映古代战争的影视作品中经常见到,对阵双主相互冲击,都试图破坏对方的阵形,而靠冲击力来破坏阵形的方式,为重骑兵作用发挥提供了平台。由于骑兵对于徒步作战的步兵而言,有关居高临下的心理优势;对于静止的一方拥有高速冲击产生的强大动能;因此在冲击对方战阵时能发挥出其它兵种无法比拟的优势。所以,重骑兵战术从登上战争舞台开始就是以冲击力作为最主要的战术手段。


物理学中的动能公式告诉我们:要提高物体的动动能,就必须在速度和质量上下功夫。对于重骑兵而言,战马的速度是相对稳定的,那么想靠提高动能增加冲击力就只能在质量上下功夫。对于骑兵个人来说,增加质量的方法就是增加铠甲,这样既能提高冲击力,以能提高防御力,可谓一举两得,而且重骑兵也正是按照这个思路发展的;但相对于骑兵整体而言,增加质量的方法就是增加骑兵的数量,一个庞大的重骑兵阵所产生的冲击力,决不亚于今天的装甲集群。于是无论东方还是西方,重骑兵集团冲击的手段惊人的相似。中国的“甲骑具装”“铁浮屠”等,都是追求以强大的冲击力来击垮对手,到了宋代,金国的重骑兵部队“拐子马”为了增加重骑兵集团的冲击力,甚至将重骑兵以铁索相连;而在西方,由于对骑兵冲击力的重视远远大于其机动性,因此重骑兵战术最大特点就是在于聚力。骑兵作战和步兵一样,双方排列整齐的队形相互冲击,为了体现这一简单的战法,保持宽大阵形的整齐对于重骑兵来说非常重要,这一点在轻骑兵战术中极其罕见的。

重骑兵集团冲击战术,是一支军队形成强大

首次突击力的关键。通常情况下,进攻
的一方都是通过重骑兵集团冲击直接撕开对方的第一二道防御阵形,为后续部队加入战斗提供条件。早在公元八世纪,加洛林王朝的重骑兵部队就开始运用骑兵集团冲击的战术。自从罗马帝国灭亡以后,查理曼大帝组建了以重骑兵为核心的加洛林军队,在历次战斗中都有不俗的表现。加洛林骑兵是有记载以来最早运用重骑兵冲击的部队,而其冲击的经典动作就是平握标枪,利用战巴的速度赋予标枪极强的冲击力,给对手造成极大的杀伤。具体的战术是:三四排重骑兵同时向敌人发起冲击,当敌人坚固的防守队形阻止了骑兵冲击时,骑兵就可以分散并转向侧面,再在其他骑兵阵线后方集结,转而由下一轮冲击阵线进行攻击,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对固定的敌人产生强大的冲击力和连续的消耗结果。在拿破仑以前,横队是一切骑兵冲击的基本形式。在整个八世纪,仅有一种场合,即在突破敌人的包围圈时,骑兵才排成纵队冲锋。到了十二世纪中期以后,平握标枪进行连续冲击逐渐成为西方重骑兵的主要战术,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骑兵手中的标枪变成了长达三四米长的像大铅笔一样的东西,专门用来冲击。在接敌前一直是重直向上的,快接近对方阵线时,开始平举,迅速刺向对方士兵,并迅速脱手,因为巨大的冲击力不但能击倒对方,还能产生强大的反作用力。其实,我们今天对这件武器应该非常熟悉,无论是小时候看的《堂吉诃德》还是后来看的《勇敢的心》,都有相关的场景。到了十三、十四世纪后,骑兵板甲的迅速发展,使得重骑兵成也名副其实的人形坦克,冲击能力达到巅峰,所以当时欧洲各国军队都将重骑兵集团冲击作为主要战术。各军军队的操典对冲击时骑兵的行动方法各有不同的规定,但有一点是一致的,即横队尽可能以慢步开始前进,然后转为快步,距敌人三百米左右时转为轻跑步,前逐渐加快前进速度,转为快跑,距敌人二三十米时则全速前进。

重骑兵集团冲击除了真刀实枪的干,还有强大的二次效应,那就是给对手心理上的巨大震撼。在公元一零六六年的黑斯迁会战中,威廉为了改变仰攻不利的局面,采取仰攻诱敌的方法,使哈罗德率领的英格兰步兵脱离既设阵地,诱至山谷平地时,威廉率领的诺曼重装骑兵突然发动反击,集团冲击所产生的噪音加上视觉效果,使阵形散乱的英格兰步兵彻底崩溃,根本没有做任何抵抗就遭践踏之灾。重骑兵集团冲击所产生的震撼效果,一度成为西方重骑兵制胜的法宝,以至于到后来,战场上甚至出现

了重骑兵集团以冲击来恐吓对手的战术,重骑兵战术冲击的目的都不在于与敌军
直接对抗,而是使这些士兵从战场上逃跑。重骑兵往往在作战初期集中力量向对手发动冲击,如果对手训练水平不高,战场上纪律松散,极可能被这排山倒海的阵势所吓倒,从而发生溃退。一旦出现这种情况,阵形就会混乱,对手的重装骑兵及其后续部队就会借此冲入阵中。如果对手顶住这轮冲击,重骑兵往往会停止攻击,撤回本阵,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和西方特有的社会情况关系密切。在重骑兵战术极其盛行的西方,骑兵的出现是以淘汰步兵为代价的,这里所说的淘汰并不是指步兵这一兵种的消亡,而是指在中世纪的西方社会里,骑兵被认为是军队的主力,只有有身份的贵族市民才能成为骑兵,因面骑兵保持着极高的荣誉感和严明的纪律,加之精良的装备,具有极强的战斗力;而此时的步兵已经沦为辅助兵种,都是由破产的农民和社会低层人员临时组建,装备简单,纪律溃散,是以获取佣金为主要目的,因而战斗力低下,以至于恩格斯说,西方重骑兵之所以能在中世纪称雄,并不是因为骑兵战术自身有多大优势,而是由于步兵的素质低劣。所以各个国王都愿意花重金亡雇养骑兵,而不愿在平时建立常备的步兵。这样一支步兵很难在战场上经得住重骑兵的恐吓,所以在中世纪的西方,重装骑兵可以单纯依靠冲击战胜步兵,除百遇上一支像电影《斯巴达三百勇士》中那样强悍的步兵。

捉对厮杀

与轻骑兵注重骑射的单兵技能不同的是,重骑兵在单兵技能上更加重视近战格斗。特别是在崇尚靠力量取胜的西方社会,对弓和弩有种畏惧心理和抵制情绪。在一一三九年的拉特兰公会上,教皇英诺森二世甚至宣布弩为该诅咒之物,而禁止在基督徒之间的战争使用。所以在西方的重骑兵身上,很少有弓弩这样的装备,除了前面提到的那支长枪,他们最重要的武器就是长剑、战斧等,当重骑兵完成集团冲击后,会主动放弃手中长枪,拿出自己的近战兵器开始格斗。由于对步兵扔蔑视,重骑兵们通常会寻找对方的骑兵相互搏斗,不仅如此,在荣誉感的驱使下,他们还会尽可能寻找与自己爵位相同的骑兵捉对厮杀。

东方民族很难理解西方重骑兵的这种奇怪战术,除了文化差异外,还与缺失中世纪西方社会的骑士制度背景有关。骑士制度源于西方的加洛林王朝的法兰克王国,近逐渐推行到欧洲各国。到了十二世纪,骑兵制度已经遍布整个欧洲,这种制度是从军事活动开始,后来衍生到社会各个层面,总的来讲就是将骑士

作为一种爵位和身份的象征,荣誉感将伴随其一生。对于一名骑士来说,战争胜负和个人生命无关紧要,自己骑士荣誉才
是最终的追求。于是,骑士就具备很多令人称颂的美德:作为武士,他们忠诚;作为信徒,他们谦恭;作为男人,他们纯洁;作为贵族,他们具有同情心。在西方,骑士是正义和力量的化身,荣耀和浪漫的象征。骑士制度则成为西方的伦理标准,深刻的影响了人们的观念和行为。时至今日,英国仍然设有骑士头衔,凡是为社会和国家作出重型大贡献的杰出人物,便有可能得到女王的授勋。总之,骑士制度和骑士精神直接影响了西方重骑兵战术,使得两名骑士间的格斗成为骑兵战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西方中世纪的许多骑兵会战,在我们眼里就是一连串单挑的组合。


据记载,在重骑兵战术盛行的法国,一名骑士的合格考试之一就是身上没有任何护甲,然后空手与野猪搏斗,能够把野猪干掉的话,才能通过。按照这个标准,没有几个东方轻骑兵能够穿戴这副重甲,这也就是为什么阿伯骑兵极力避免与十字军近战的基本原因。由于对单兵格斗技能近乎疯狂的追求,使得西方重骑兵在没有战事时,通过大量的竞赛来保持战斗技能,这种竞赛后来发展成一项重要的社会活动,是争取荣誉、解决纠纷甚至吸引异性的重要手段。在竞赛时,被障碍隔开的两名骑士将手持长矛冲向对方,与对手的甲胄、盾牌和头盔接触就能得分,如果打坏了长矛,让观众愉悦就可以加分。当然竞赛时所用的长矛和武器都是经过护具保护的,但是为了争取荣誉,双方在格斗时有武侠小说中常提到的“点到为止”的说法,因此伤亡情况大量出现。其中最著名的要属一五五九年七月一日,法国的亨利二世在庆祝爱女结婚的典礼上与蒙哥马利伯爵举行比武,枪头上的护套突然脱落,这位国王被刺穿了大脑。这可能是整个中世纪骑兵竞赛挂掉的最高职位的骑士。

在中世纪的西方战场,单兵格斗技能高超的重骑兵总能在战场上获胜。法国重骑兵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尽管法国重骑兵在历史上因为战败让英国长弓手和哥萨克骑兵这两个对手声名鹊 起,但这并不影响其重骑兵在西方历史上的地位。一二一四年的布汶战争,就是向整个欧洲展示了法国重骑兵无以伦比的战斗能力。当时法国国王菲利普率领的法军,被由神圣罗马帝国、英格兰和反叛的法国主教组成的联军追赶,当法军到达法国北部的达布地区时,决定与联军作战。当时法军拥有一千二百名重骑兵,联军拥有一千五百名重骑兵。作战分为三个阶段,首先

是先期抵达的联军与法军右翼以骑兵冲击的形式展开,与法国重骑兵对阵的是联军中的佛兰芒人,这此无名小辈自然难抵法国重骑兵,在一小时内就逃离了战场;
第二阶段,是双骑兵和步兵的中间部队的战斗,神圣罗马帝国的步骑组合一度冲至菲利普马前,但无论是战斗精神还是战斗技能都高于对手的法军重骑兵,没让这种局面维持多久,硬生生将对手一步步逼退;第三阶段,是左翼的法军步兵和骑兵与后期抵达战场的联军步兵部队作战。对于破例和步兵作战的重骑兵来说,冲进步兵阵中进行一通砍瓜切菜,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这场欧洲中世纪的战争,规模仅次于十字军东征,但双方没有什么为后人称道的战术运用,只是法国重骑兵以自己精湛的格斗技能捍卫法兰西的荣誉,这场战争的伤亡记录是我们今天所无法理解的,尽管双方都没有将步兵伤亡作为记录,但如此大规模的战役,只有一百六十九名联军骑兵和两名法军骑兵被杀,似乎让看 东方战场动辄横尸遍野的人们感到不可思议。这一方面体现当时铜板甲的优异防护性能,另一方面还胡骑十间的默契与规约法——要求善待俘虏及索取合理的赎金额,所以战场上杀戮要远远少于东方战场。但同样规矩下的伤亡比例,也反映出法国骑兵极其强悍的战斗技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