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残余应力测定方法(精)

残余应力测定方法(精)

第二章残余应力测定方法

残余应力的测定方法大致可分为机械测量法和物理测量法两类。

物理测量法包括X射线法、磁性法、和超声波法等。它们分别利用晶体的X射线衍射现象.材料在应力作用下的磁性变化和超声效应来求得残余应力的量值。它们是无损的测量方法。其中X射线法使用较多,比较成熟,被认为是物理测量法中较为精确的一种测量方法。磁弹性法和超声波法均是新方法,尚不成熟,但普遍地认为是有发展前途的两种测试方法。物理法的测试设备复杂.昂贵.精度不高。特别是应用于现场实测时,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和困难。

机械方法包括切割法、套环法和钻孔法(下面主要介绍)等,它是把被测点的应力给予释放,并采用电阻应变计测量技术测出释放应变而计算出原有残余应力。残余应力的释放方法是通过机械切割分离或钻一盲孔等方法,因此它是一种破坏性或半破坏性的测量方法,但它具有简单、准确等特点。

从两类方法的测试功能来说,机械方法以测试宏观残余应力为目的,而物理方法则测试宏观应力与微观应力的综合值。因此两种方法测试的结果一般来说是有区别的。

一、分离法测量残余应力

切割法和套环法都是将被测点与其邻近部分分开以释放残余应力,因此统称分离法。它是测量残余应力的一种最简单的方法,多用于测量表面残余应力或沿厚度方向应力变化较小的构件上的残余应力。

(一)、切割法:在欲测部位划线:划出20mm×20mm的方格将测点围在正中。在方格内一定方向上贴应变计和应变花,再将应变计与应变仪相连,通电调平。然后用铣床或手锯慢速切割方格线,使被测点与周围部分分离开。切割后,再测应变计得到的释放应变。它与构件原有应变量值相同、符号相反,因此计算应力时,应将所得值乘以负号。

释放后的残余应力计算方法如下:

1、如果已知构件的残余应力为单向应力状态,只要在主应力方向贴一个应变片(如图3.1)即可。分割后得释放应变ε,由虎克定律可知其残余应力为:σ=-Eε(1)

2、如果构件上残余应力方向已知,则在测点处沿主应力方向粘贴两个应变片1和2(如图3.2所示)。分割构件后测出ε1和ε2,计算残余主应力为:

3、如图被测点残余主应力方向未知,则需贴三向应变花(如图3.3所示)。连接应变仪调平后,沿虚线切割开,观察应变仪,直到切割处温度下降到常温时,测出再按(3)公式计算出主应力及其方向来。

(二)、套环法:在一些大型构件上,切割法有时难于进行,这时可采用套环法进行分离。其原理及贴片

方法与切割法相同,但分离的技术不同于切割法。先以被测点为圆心,划半径为15mm的圆,然后在圆内贴片并调平应变仪。再用小型钻床(Φ3mm的钻头)或手电钻在圆周线上连续钻孔,孔深约10mm左右。相邻孔间要钻通,使被测点与周围分割开来,如图3.4所示。

套环法的应变计布置和公式均与切割法相同。

(三)、切割法与套环法的对比试验:图3.5是一厚度为14mm的双焊道板梁。由于结构对称两焊道中间部分沿中心线上残余应力分布基本上是相同的,且方向是已知的。沿长度方向做12等份做为残余应力测试点。其中单号点采用套环法,双号采用切割法进行残余应力测试。表3.1给出测得的各点残余应力值。不难看出切割法与套环法测得的结果基本相同,数据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分散度较小。相对于其他方法来说,切割法和套环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较高的精度,适用于在允许局部破坏的构件上测残余应力。

在进行切割或钻环孔时,要求刀具要锋利,加工速度要慢,以避免产生塑性变形和使工件发热。

表3.1切割法和套环法测值比较表(10MPa)

二、盲孔法测量残余应力

切割法和套环法测量残余应力具有较大的破坏性,因此目前在焊接件和铸件上应用的较多的残余应力测量方法是盲孔法,盲孔法就是在工件上钻一小通孔或不通孔,使被测点的应力得到释放,并由事先贴在孔周围的应变计测得释放的应变量,再根据弹性力学原理计算出残余应力来。钻孔的直径和深度都不大,不会影响被测构件的正常使用。并且这种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因此它以成为应用比较广泛的方法。

(一)、理论公式的推导:当残余应力

沿厚度方向的分布比较均匀时,可采用

一次钻孔法测量残余应力的量值。用图

3.6表示被测点o附近的应力状态:σ1

和σ2为o点的残余主应力。在距被测

点半径为r的P点处,σr和σt分别表示钻孔释放径向应力和切向应力。并且σr和σ1的夹角为Φ。根据弹性力学原理可得P点处原有残余应力σ`r和σ`t与残余主应力σ1和σ2的关系如式(4)钻孔法测残余应力时,要在被测点о处钻一半径为a的小孔以释放应力。由弹性力学可知,钻孔后P点处的应力σ``r和σ``t 分别为式(5)

在一般情况下,主应力方向是未知的则上式中含有三个未知数σ1,σ2和Ф。如果在与主应力成任意角的Ф1,Ф2,Ф3三个方向上贴应变片,由上式可得三个方程,即可求出σ1,σ2和Ф来。为了计算方便,三个应变片之间的夹角采用标准角度,如Ф,Ф+45,Ф+90,这样测得的三个应变分别为ε0,ε45和ε90即:

在有些情况下,公式(12)将会有所变化:

1、如果被测点的残余应力是单向应力状态,只要在应力方向上贴一应变片,钻孔后即可测出应变εo,把Ф=0, σ2=0代入(11)式得:

2、如果残余应力σ1和σ2的方向已知,则可沿两个主应力方向贴一应变片,如图3.7所示,Φ=0和Φ=90?。则由(11)式可得:

公式(12)是通过弹性力学理

论推导而来的,式中的A 、B值是

通过计算得到的。因此上述方法被

称做理论公式法。还有一种方法就

是通过在拉伸试件上标定释放应

变与应力的比例系数后再计算残

余应力,这种方法称做实验标定法。

(二)、实验标定法

如图3.9所示,在距孔心r处贴片。为消除边缘效应的影响,取宽度b 大于孔径a 4~5倍的试件。在材料试验机上将没有钻孔的试件逐级加载,计算出试件的应力σ,测出各级荷载下的应变ε`1和ε`2。然后取下试件用专用设备在试件指定部位上钻孔后,再重新拉伸,并测出钻孔后的应变值ε``1和ε``2。

将两种情况下同一级荷载产生的应变差求出可

见,钻孔前后的应变差与应力成正比,(21)式与(13)

式具有完全相同的形式,它说明标定法得到的A`, B`

相当于理论公式中的A , B 。因此只要通过标定法测

得A` 和B`后代入公式(12)中,即可得到主应力方向未知的测点的残余应力σ1和σ2及其夹角Ф的数值。

当构件中的残余应力沿厚度分布不均匀时,可采用分层钻孔法求得各深度的残余应力。其方法是:等深度地逐层钻孔测定每次的应力释放量。如果已知主应力的方向,则有:

被测点钻一小孔只能使残余应力局部释放,因此应变计所测出的释放应变值很小,必须采用高精度的应变计。为了不断提高测量精度,还必须十分注意产生误差的各种因素,其中最主要的是钻孔设备的精度和钻孔技术,还有应变测试误差。一般来说钻孔深度h ≥2a即可。

(三)、钻孔设备及钻孔要求

钻孔设备的结构应该简单,便于携带,易于固定在构件上,同时要求对中方便,钻孔深度易于控制,并能适应在各种曲面上工作。图3.10为小孔钻的结构图,这种钻具能较好地实现上述要求,借助4个螺丝可调节X . Y 轴方向的位置和上. 下位置,可以保证钻孔垂直于工件表面,用万向节与可调速手电钻连接施行钻孔。

钻孔的技术要求:

1、被测表面的处理要符合应变测量的技术要求,应变花应用502胶水准确地粘贴在测点位置上,并用胶带覆盖好丝栅,防止铁屑破坏丝栅。

2、钻孔时要保证钻杆与测量表面

垂直,钻孔中心偏差应控制在±0.025

mm以内。

3、钻孔时要稳,机座不能抖动。

钻孔速度要低,钻孔速度快易导致应

变片的温度漂移,孔周切削应变增大

使测量不稳定。为消除切削应变的影

响,可先采用小钻头钻孔然后再用铣刀洗孔。

以上是盲孔法测量残余应力的具体方法,如果无法使用小孔钻,可以使用喷沙打孔法打一盲孔,喷沙打孔的方法就是利用压缩空气带动Al2O3或SiO2粉末,通过回转的喷嘴对准应变花中心打孔标志,喷吹表面而得一盲孔。这种方法实际上是一种磨削过程,其产生的热量由气流冷却,加之切削量很小,因此打孔时引起的附加应力较小,喷沙打孔法的测量精度较高。

三、X射线法:

X射线应力测定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X射线穿透晶粒时产生的衍射现象,在弹性应变作用下,引起晶格间距变化,使衍射条纹产生位移,根据位移的变化即可计算出应力来。

X射线法测定应力的特点:

1、它是一种无损的应力测试方法。它测量的仅仅是弹性应变而不包含塑性应变(因为工件塑性变形时晶面间距并不改变,不会引起衍射线的位移)。

2、被测面直径可以小到1—2mm。因此可以用于研究一点的应力和梯度变化较大的应力分布。

3.由于穿透能力的限制,一般只能测深度在10um左右的应力,所以只是表面应力。

4.对于能给出清晰衍射峰的材料,例如退火后细晶粒材料,本方法可达10MPa的精度,但对于淬火硬化或冷加工材料,其测量误差将增大许多倍。

关于残余应力的X射线测定法,有许多专著进行了详细的论述,这里只简要说明一下它的基本原理。

通过布拉格实验可知,晶面对X光的反射如同镜面对可见光的反射一样,它们都遵守反射定律,入射角与反射角相等。而X射线只有以某种特定的角度入射时才能发生反射。这种反射就是晶体对X射线的衍射,同可见光的衍射是一个道理。X光的特点在于它可穿透晶体内部,同时在许多相互平行的晶面上发生反射,而只有当这些反射线互相干涉加强时,才能真正产生出反射线来。其条件应当是各晶面反射线的光程差等于波长的整倍数时,才能实现反射。如图3.12所示,d为晶面间距,θ为入射角和反射角。有前述可知,要实现相互干涉加强的条件是波程差必须等于波长的整数倍。即:

在应力的作用下,应变的发生必然会导致晶面间距的变化。由(24)式可知,我们可以通过调整入射角θ(或衍射角2θ)来实现干涉,且X光的波长为已知(λ),因此可以求出晶面间距的改变量⊿d来。由⊿d 可求出沿晶面法线方向的应变εn=⊿d /d ,再根据三向应力应变关系,建立有关的应力计算公式。这就是X 射线法测量应力的基本原理。

残余应力的测量方法很多,我就不更多地介绍了。

表面残余应力测试方法

表面残余应力测试方法 由于X射线的穿透深度极浅,对于钛合金仅为5μm,所以X射线法是一种二维平面残余应力测试方法。现在暂定选择钛靶,它与钛合金的晶面匹配较好。(110)晶面 一、试样的表面处理 X射线法测定的是试件的表面应力,所以试件的表面状况对测量结果也有很大的影响。试件表面不应有油污、氧化皮或锈蚀等;测试点附近不应被碰、擦、刮伤等。 (1)一般可以使用有机溶剂(汽油)洗去表面的油泥和脏污。 (2)去除氧化皮可以使用稀盐酸等化学试剂(根据试样选择合适浓度,如Q235钢用10%的硝酸酒精溶液浸蚀5min)。 (3)然后依据测试目的和测试点表面实际情况,正确进行下一步的表面处理。如果测量的是切削、磨削、喷丸、光整、化铣、激光冲击等工艺之后的表面应力,以及其它表面处理后引起的表面残余应力,则绝不应破坏原有表面不能进行任何处理,因上述处理会引起应力分布的变化,达不到测量的目的。必须小心保护待测试样的原始表面,也不能进行任何磕碰、加工、电化学或化学腐蚀等影响表面应力的操作。对于粗糙的表面层,因凸出部分释放应力,影响应力的准确测量,故对表面粗糙的试样,应用砂纸磨平,再用电解抛光去除加工层,然后才能测定。 (5)若被测件的表面过于粗糙,将使测得的应力值偏低。为了提高试件的表面光洁度,又不产生附加产力,比较好的办法是电解抛光法。该法还可用于去除表面加工层或进行试件表层剥除。 (6)若单纯为了进行表层剥除,亦可以用更为简单的化学腐蚀法,较好的腐蚀剂是浓度为40%的(90%H202+10%HF)的水溶液。但化学腐蚀后的表面光洁度不如电解抛光。为此可在每次腐蚀前用金相砂纸打磨试件表面,但必须注意打磨的影响层在以后的腐蚀过程中应全部除去。 二、确定测量材料的物相,选定衍射晶面。 被测量的衍射线的选择从所研究的材料的衍射线谱中选择哪一条(hkl)面干涉线以及相应地使用什么波长的X射线是应力测定时首先要决定的。当然事先要知道现有仪器提供的前提条件:一是仪器配置了哪几种靶材的x射线管,它决定了有哪几个波长的辐射可以选用;二是测角仪的2θ范围。一般选用尽可能高的衍射角,使得⊿θ的增大可以准确测得。 在一定的应力状态下具有一定数值的晶格应变εφ,ψ对布拉格角θ0值越大的线条造成的衍射线角位移d(2θ)φ.ψ必也越大,因此测量的准确度越高。同时,在调整衍射仪时不可避免的机械调节误差对高角线条的角位置2θ的影响相对地也比较小。正因为如此X射线应力测定通常在2θ>90°的背反射区进行,并尽量选择多重性因子较高的衔射线。举例来说,对铁基材料常选用Cr靶的Ka线,α—Fe的(211)晶面的衍射线。 若已知X射线管阳极材料和Ka线波长,利用布拉格方程可计算出各条衍射线的2θ值,从中选择出高角线条。可以从《材料中残余应力的X射线衍射分析和作用》的附录中查得常用重要的金属材料和部分陶瓷材料在Cu,Co,Fe,Cr四种Kal线照射下的高角度衍射线。由于非立方晶系材料受波长较短的X射线照射时出现较多的衍射线,因此最好选择那些弧立的、不与其它线条有叠合的高角衍射线作为测量对象。

【X射线衍射】15:X射线衍射仪测量残余应力的原理方法和实验

X射线衍射方法测量残余应力的原理与软件使用方法 Huangjw 2006.6.22 什么是残余应力? 外力撤除后在材料内部残留的应力就是残余应力。但是,习惯上将残余应力分为微观应力和宏观应力。两种应力在X射线衍射谱中的表现是不相同的。微观应力是指晶粒内部残留的应力,它的存在,使衍射峰变宽。这种变宽通常与因为晶粒细化引起的衍射峰变宽混杂在一起,两者形成卷积。通过测量衍射峰的宽化,并采用近似函数法或傅立叶变换方法来求得微观应力的大小。宏观应力是指存在于多个晶体尺度范围内的应力,相对于微观应力存在的范围而视为宏观上存在的应力。一般情况下,残余应力的术语就是指在宏观上存在的这种应力。宏观残余应力(以下称残余应力)在X射线衍射谱上的表现是使峰位漂移。当存在压应力时,晶面间距变小,因此,衍射峰向高度度偏移,反之,当存在拉应力时,晶面间的距离被拉大,导致衍射峰位向低角度位移。通过测量样品衍峰的位移情况,可以求得残余应力。 X射线衍射法测量残余应力的发展 X射线衍射法是一种无损性的测试方法,因此,对于测试脆性和不透明材料的残余应力是最常用的方法。20世纪初,人们就已经开始利用X射线来测定晶体的应力。后来日本成功设计出的X射线应力测定仪,对于残余应力测试技术的发展作了巨大贡献。1961年德国的E.Mchearauch提出了X射线应力测定的sin2ψ法,使应力测定的实际应用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X 射线衍射法测量残余应力的基本原理 X射线衍射测量残余内应力的基本原理是以测量衍射线位移作为原始数据,所测得的结果实际上是残余应变,而残余应力是通过虎克定律由残余应变计算得到的。 其基本原理是:当试样中存在残余应力时,晶面间距将发生变化,发生布拉格衍射时,产生的衍射峰也将随之移动,而且移动距离的大小与应力大小相关。用波长λ的X射线,先后数次以不同的入射角照射到试样上,测出相应的衍射角2θ,求出2θ对sin 2ψ的斜率M,便可算出应力σψ。 X射线衍射方法主要是测试沿试样表面某一方向上的内应力σφ。为此需利用弹 性力学理论求出σφ的表达式。由于X射线对试样的穿入能力有限,只能探测试 样的表层应力,这种表层应力分布可视为二维应力状态,其垂直试样的主应力σ3≈0(该方向的主应变ε3≠0)。由此,可求得与试样表面法向成Ψ角的应变εΨ的表达式为: )(sin 1212σσυψσυεψψ+?+=E E 式中1σ、2σ为沿试样表面的主应力,E,υ是试样的弹性模量和泊松比。 εψ的量值可以用衍射晶面间距的相对变化来表示,且与衍射峰位移联系起来,即: )(cot 00θθθεψψ??=?=d d 式中0θ为无应力试样衍射峰的布拉格角,ψθ为有应力试样衍射峰位的布拉格角。 于是将上式代入并求偏导,可得: ) (sin )2(180cot )1(220ψθπθυσφ??+? =E 令

X射线衍射方法测量残余应力的原理与方法

X射线衍射方法测量残余应力的原理与方法-STRESS X射线衍射方法测量残余应力的原理与方法 什么是残余应力? 外力撤除后在材料内部残留的应力就是残余应力。但是,习惯上将残余应力分为微观应力和宏观应力。两种应力在X射线衍射谱中的表现是不相同的。微观应力是指晶粒内部残留的应力,它的存在,使衍射峰变宽。这种变宽通常与因为晶粒细化引起的衍射峰变宽混杂在一起,两者形成卷积。通过测量衍射峰的宽化,并采用近似函数法或傅立叶变换方法来求得微观应力的大小。宏观应力是指存在于多个晶体尺度范围内的应力,相对于微观应力存在的范围而视为宏观上存在的应力。一般情况下,残余应力的术语就是指在宏观上存在的这种应力。宏观残余应力(以下称残余应力)在X射线衍射谱上的表现是使峰位漂移。当存在压应力时,晶面间距变小,因此,衍射峰向高度度偏移,反之,当存在拉应力时,晶面间的距离被拉大,导致衍射峰位向低角度位移。通过测量样品衍峰的位移情况,可以求得残余应力。 X射线衍射法测量残余应力的发展 X射线衍射法是一种无损性的测试方法,因此,对于测试脆性和不透明材料的残余应力是最常用的方法。20世纪初,人们就已经开始利用X射线来测定晶体的应力。后来日本成功设计出的X射线应力测定仪,对于残余应力测试技术的发展作了巨大贡献。1961年德国的

E.Mchearauch提出了X射线应力测定的sin2ψ法,使应力测定的实际应用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X射线衍射法测量残余应力的基本原理 X射线衍射测量残余内应力的基本原理是以测量衍射线位移作为原始数据,所测得的结果实际上是残余应变,而残余应力是通过虎克定律由残余应变计算得到的。 其基本原理是:当试样中存在残余应力时,晶面间距将发生变化,发生布拉格衍射时,产生的衍射峰也将随之移动,而且移动距离的大小与应力大小相关。用波长λ的X射线,先后数次以不同的入射角照射到试样上,测出相应的衍射角2θ,求出2θ对sin2ψ的斜率M,便可算出应力σψ。 X射线衍射方法主要是测试沿试样表面某一方向上的内应力σφ。为此需利用弹性力学理论求出σφ的表达式。由于X射线对试样的穿入能力有限,只能探测试样的表层应力,这种表层应力分布可视为二维应力状态,其垂直试样的主应力σ3≈0(该方向的主应变ε3≠0)。由此,可求得与试样表面法向成Ψ角的应变εΨ的表达式为: εψ的量值可以用衍射晶面间距的相对变化来表示,且与衍射峰位移联系起来,即: 式中θ0为无应力试样衍射峰的布拉格角,θψ为有应力试样衍射峰位的布拉格角。 于是将上式代入并求偏导,可得:

关于钢化玻璃表面应力与碎片状态关系的探讨

关于钢化玻璃表面应力与碎片状态关系的探讨 摘要:钢化玻璃就是经热处理工艺之后的玻璃,其特点是在玻璃表面形压应力层,机械强度和耐热冲击强度得到提高,并具有特殊的碎片状态。钢化玻璃以其优良性能正越来越多地应用在建筑工程、交通工具、生活起居、生产科研等不同的领域,改变了城市建筑的风格,也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许多的便利。通过对钢化玻璃表面应力值与50mm×50mm内碎片数检验,得出表面应力值与50mm×50mm内 碎片数存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玻璃、表面应力、碎片数 钢化玻璃以其优良性能正越来越多地应用在建筑工程、交通工具、生活起居、生产科研等不同的领域,改变了城市建筑的风格,也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许多的 便利。 表面应力仪的测试原理是利用浮法玻璃表面锡扩散层的光波导效应来进行测量。从光源(白炽灯)发出的发散光经过狭缝,由高折射率柱面棱镜汇聚后变成平行光,通过调节光源位置,使一束平行光以临界角人射至玻璃与棱镜的交界面,由于玻璃表面存在应力,光线分解成为两个振动面相互垂直的矢量光,这两束光在浮法玻璃的锡扩散层中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因此以不同的全反射角折射到棱镜。从棱镜射出的光经反光镜反射进入干涉滤光片,由望远物镜系统聚焦,再经过分析镜后在分划板呈像而形成一个明暗台阶图像。通过测微目镜可以精确测量台阶的高度。 表面应力测试用试剂:采用折射率为1.540 0的折射率油 表面应力测试装置:表面应力仪主要由光源、高折射率棱镜、望远物镜系统、测微 目镜构成,仪器的构造如图1所示: 图1:表面应力仪的光学系统 表面应力测试程序: 1、将被测试样的锡扩散层朝上水平放置; 2、在被测点滴上1-2滴折射率油;

残余应力检测方法概述

第1 页 共 2页 残余应力检测方法概述 目前国际上普遍使用的残余应力检测方法种类十分繁多,为便于分类,人们往往根据测试过程中被测样品的破坏与否将测试方法分为:应力松弛法(样品将被破坏)和无损检测法(样品不被破坏)两类。以下我们简单归纳了现阶段较为常用的一些残余应力检测方法。 一、常见的残余应力检测方法: 1. 应力松弛法 (1) 盲孔法 该方法最早由Mather 于1934年提出,其基本原理就是通过孔附近的应变变化,用弹性力学来分析小孔位置的应力,孔的位置和尺寸会影响最终的应力数值。由于这类设备操作起来非常简单,近年来被广泛使用。 (2) 切条法 Ralakoutsky 在1888年提出了采用该方法测量材料的残余应力。在使用这种方法时需要沿特定方向将试件切出一条,然后通过测量试件切割位置的应变来计算残余应力。 (3) 剥层法 该方法是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去除试件的 一层并测量其去除后的曲率,根据测定的试件表面曲率变化就能计算出残余应力。该方法常用于形状简单的试件,且测试过程快捷。 2. 无损检测方法 (1) X 射线衍射法 X 射线方法是根据测量试件的晶体面间距变化来确定试件的应变,进而通过弹性力学方程推导计算得到残余应力,目前最被广泛使用的是Machearauch 于1961提出的sin2ψ方法。日本最早研制成功了基于该方法的X 射线残余应力分析仪,为该方法的推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 中子衍射法。 中子衍射方法的原理和X 射线方法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根据材料的晶体面间距变化来求得应变,并根据弹性力学方程计算残余应力。但中子散射能量更高,可以穿透的深度更大,当然中子衍射的成本也是最昂贵的。 (3) 超声波法。 该方法的物理和实验依据是S.Oka 于1940年发现的声双折射现象,通过测定声折射所导致的声速和频谱变化反推出作用在试件上的应力。试件的晶体颗粒及取向会影响数据的准确度,尽管超声波方法也属无损检测方法,但其仍需进一步完善。 二、最新的残余应力检测方法 cos α方法早在1978年就由S.Taira 等人提出, 但真正应用于残余应力测试设备中还是近几年的事情。日本Pulstec 公司于2012年研制出了世界上首款基于cos α方法的X 射线残余应力分析仪,图1是设备图片(型号:μ-x360n )。

应变测试方法

应变测试方法 电阻应变测试 1.电阻应变测量技术是用电阻应变片测量构件的表面应变,再根据应力—应变关系确定构件表面应力状态的一种实验应力分析方法。 用电阻应变片测量应变的过程: 2.分类: (1)静态测量:对永远恒定的载荷或短时间稳定的载荷的测量。(2)动态测量:对载荷在2~1200HZ范围内变化的测量。 3.电阻应变测量方法的优点 (1)测量灵敏度和精度高。其最小应变读数为1με(微应变,1με=10-6 ε)在常温测量时精度可达1~2%。 (2)测量范围广。可测1με~20000με。 (3)频率响应好。可以测量从静态到数十万赫的动态应变。(4)应变片尺寸小,重量轻。最小的应变片栅长可短到0.178毫米,安装方便,不会影响构件的应力状态。 (5)测量过程中输出电信号,可制成各种传感器。 (6)可在各种复杂环境下测量。如高、低温、高速旋转、强磁

场等环境测量。 4.电阻应变测量方法的缺点 (1)只能测量构件的表面应变,而不能测构件的内部应变。 (2)一个应变片只能测构件表面一个点沿某个方向的应变,而不能进行全域性测量。 电阻应变片 1.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 由物理学可知:金属导线的电阻率为 当金属导线沿其轴线方向受力变形时(伸长或缩短),电阻值会随之发生变化(增大或减小),这种现象就称为电阻应变效应。 将上式取对数并微分,得: 2.电阻应变片的构造 电阻应变片由敏感栅、引线、基底、盖层、粘结剂组成。其构造如图所示 L R=A ρdR d dL dA R L A ρρ=+-dR d (12)R ρμερ =++

3.电阻应变片的分类 电阻应变片按敏感栅材料不同可分为金属电阻应变片和半导体应变片。其中金属电阻应变片分为: (1)丝绕式应变片:敏感栅是用直径为0.01~0.05 毫米的铜镍合金或镍铬绕制而成。 优点:基底、盖层均为纸做成,价格便宜,易安装。 缺点:其横向效应大,测量精度较差,应变片性能分散。 (2)短接式应变片:将金属丝平行排成栅状, 端部用粗丝焊接而成。 优点:横向效应小,制造时敏感栅形状易保证,测量精度高。缺点:焊点多,疲劳寿命较低。 (3)箔式应变片:敏感栅采用的是0.002~0.005毫米的铜镍合金或镍铬合金的金属箔,采用刻图制板、光刻及腐蚀等工艺制作。 优点: ①制造技术能保证敏感栅尺寸准确、线条均匀,可以制成任意形状,以适应不同的测量要求; ②敏感栅截面为薄而宽的矩形,其表面积即粘合面积大,传递试件应变性能好; ③横向效应好,可忽略;

强化玻璃的表面应力测定

热强化浮法玻璃的表面应力测定(物理钢化玻璃) 翻译和整理:苏州精创光学仪器有限公司 尚修鑫刘文钰 著作人:岸井贯 1热强化玻璃以及表面应力 以平板玻璃做素材的热强化(也叫风冷强化、物理强化)玻璃的用途以及性能比较多样化。因此它的品质管理也就相应的变得比较重要了。特别是表面的应力与强度有着直接性的关联。强度分别为1000kg/cm2的玻璃与几百kg/cm2的玻璃各有各的实用之处。后者被称为“倍强度玻璃”——比未强化过的玻璃强度大数倍程度的玻璃,新的JIS也就发行了。 要对表面应力进行管理,就需要利用光学现象、基于光弹性原理基础上的表面应力仪来检测。 2 玻璃表面应力的分布以及光弹性效果 平板玻璃的表面,如果忽略大气压的话就是一个自由的表面,作用于表面成直角的力为零,因此应力只是平行于表面的。 3个存在并相互垂直的主应力,一个垂直于表面,强度为零。其他两个都在玻璃表面(如图1) 平板玻璃 图1 平板玻璃的三条主应力线的角度关系 其中一条垂直与表面并且绝对值为零

光沿着表面进入玻璃内部,如果存在应力,玻璃就会带有双折射性,一条振动波线垂直于表面,相对应另外一条振动波线平行于表面,两者各自都带有不同的折射率。(图2) 图2 传播到玻璃表面的光 垂直于表面的振动波A与平行于表面的振动波B 这两者的折射率的差叫做双折射△n 双折射是与光的路线呈直角,与表面平行的应力,表面垂直的应力之间的差成比例的。但是由于两者的应力之后为零,所以双折射只同与光的线路成直角方向的表面应力成比例了。比例定数C是根据玻璃的组成来决定玻璃的性质,被称之为光弹性常数。 因此就诞生了如下公式 双折射△n=C*表面应力P 公式(1) 使用穿透光来进行的光弹性实验中,通常使用nm/cm kg/cm2来表示光弹性常数的单位。在使用公式(1)进行换算的时候将nm/cm读成10-7比较好。 比如平板玻璃的光弹性常数大约为2.6(nm/cm)/(kg/cm2)=2.6*10-7(kg/cm2)-1 代替kg/cm2 也可以用Pa和Mpa来换算成光弹性常数。 折射率利用真空中的光速度与玻璃中的光速度的比例,因此用穿透光进行光弹性测定的公式也就出来了,即 光路差=C*应力*光经过的长度=△n*光经过的长度

残余应力

残余应力 定义 构件在制造过程中,将受到来自各种工艺等因素的作用与影响;当这些因素消失之后,若构件所受到的上述作用与影响不能随之而完全消失,仍有部分作用与影响残留在构件内,则这种残留的作用与影响称为残留应力或残余应力。 残余应力是当物体没有外部因素作用时,在物体内部保持平衡而存在的应力。 凡是没有外部作用,物体内部保持自相平衡的应力,称为物体的固有应力,或称为初应力,亦称为内应力。 残余应力是一种固有应力。 残余应力的测试仪器 残余应力分析仪 其原理是基于著名的布拉格方程2dsinθ=nλ:即一定波长的X射线照射到晶体材料上,相邻两个原子面衍射时的X射线光程差正好是波长的整数倍。通过测量衍射角变化Δθ从而得到晶格间距变化Δd,根据胡克定律和弹性力学原理,计算出材料的残余应力。 应力方程 根据弹性力学理论, 在宏观各向同性晶体材料上角度υ和ψ(见图1)方向的应变可以用如下方程表述:

(图1) 正应力和剪切应力 应力分量συ和τυ为方向Sυ上正应力和剪切应力: 含剪切应力的应力方程和曲线 如果在垂直于试样表面上的平面上有剪应力存在(τ13≠0和/或 τ23≠0),则ευψ与sin2ψ的函数关系是一个椭圆曲线,在ψ> 0和ψ<0是图形显示为“ψ分叉”(见图3)。如果σ33不等于零, 则sin2ψ斜率与συ-σ33成正比。在这种情况下,方程(4a)变为: (图3) 残余应力测量方法 1.[1]盲孔法残余应力测量

它的原理是在平衡状态下的原始应力场上钻孔,以去除一部分具有应力的金属,而使圆孔附近部分金属内的应力得到松弛,钻孔破坏了原来的应力平衡状态而使应力重新分布,并呈现新的应力平衡,从而使圆孔附近的金属发生位移或应变,通过高灵敏度的应变仪,测量钻孔后的应变量,就可以计算原应力场的应力值。 残余应力检测仪主要采用盲孔法进行各种材料和结构的残余应力分析和研究,还可作为在静力强度研究中测量结构及材料任意点变形的应力分析仪器。如果配用相应的传感器,也可以测量力、压力、扭矩、位移和温度等物理量。它以计算机为中央微处理机,采用高精度测量放大器、数据采集和处理器,测量中无需调零,可直接测出残余应力值的大小及方向,实现了残余应力测量的自动化。 2.磁测法残余应力测量 HK21B型磁测法残余应力检测主要采用盲孔法进行各种材料和结构的 残余应力分析和研究,还可作为在静力强度研究中测量结构及材料任意点变形的应力分析仪器。如果配用相应的传感器,也可以测量力、压力、扭矩、位移和温度等物理量。它以计算机为中央微处理机,采用高精度测量放大器、数据采集和处理器,测量中无需调零,可直接测出残余应力值的大小及方向,实现了残余应力测量的自动化。 残余应力测试步骤 [2]ASM3.0测残余应力的步骤如下: 1、将应变花按应变计粘贴通用方法准确粘贴在试样测量点上焊好测量导线。粘贴前试样表面应打磨,但在打磨时不能破坏原有残余应力场。 2、连接应变仪。将工作片和补偿片分别连接在应变仪的端口上(也可以用待测的应变花作为补偿片),检查各应变片电阻。 3、安装钻具: 将带观察镜的钻具放在试样表面上,必要时开明灯,在观察镜里观察,初步对准应变花中心位置。 然后在钻具支腿与试样接触处滴胶水,胶水固化后拧紧钻具支腿上的锁帽,将钻具固定于试样表面。 再松开锁紧压调X 一Y 方向的四个调节螺钉3 (必须先松后紧),使观察镜的十字线中心在转动观观察时始终与应变花中心保持重合。 最后,锁紧压盖,应变仪重新调零。 4、钻孔: 取下观察镜,将专用端面铣刀的钻杆擦干净,滴上润滑油,(需用缝纫机油,不可使用一般机油),插入钻具的套筒内,用手轻轻转动,划去

残余应力测试

2.测试方法 目前常用的残余应力测试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盲孔法,二是X射线衍射法,三是磁弹性法。 盲孔法需在工件表面测量部位钻φ1.5~2mm深2mm的小孔(粘贴专用应变花),通过测读释放应变确定残余应力的大小,所测应力为孔深范围内的平均应力,同一测点无法重复测量比较; X射线衍射法可以做到无损测试,但由于X射线穿透力有限,一般只能测出几个微米范围内平均应力; 磁弹性法是近几年发展较快应用比较成熟的一种残余应力测试方法,具有方便、无损、快速、准确的特点。 对采用盲孔法和X射线衍射法检测残余应力,施工强度大,测量精度难以保证。尤其盲孔法不能对同一位置进行重复性测量,测量数据的符合性差。因此,三峡发电机组转子圆盘支架焊缝残余应力的测试采用了磁弹法技术。 残余应力的测量方法 残余应力的测量方法可以分为有损和无损两大类。 有损测试方法就是应力释放法,也可以称为机械的方法;无损方法就是物理的方法。 机械方法目前用得最多的是钻孔法(盲孔法),其次还有针对一定对象的环芯法。 物理方法中用得最多的是X射线衍射法,其他主要物理方法还有中子衍射法、磁性 法和超声法。 X射线衍射法依据X射线衍射原理,即布拉格定律。布拉格定律把宏观上可以准确测 定的衍射角同材料中的晶面间距建立确定的关系。材料中的应力所对应的弹性应变必然表征 为晶面间距的相对变化。当材料中有应力σ存在时,其晶面间距d 必然随晶面与应力相对 取向的不同而有所变化,按照布拉格定律,衍射角2θ也会相应改变。因此有可能通过测量 衍射角2θ随晶面取向不同而发生的变化来求得应力σ。从这里可以看出X射线衍射法测定 应力的原理是成熟的,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历程,在国内外,测量方法的研究深入而广泛,测 试技术和设备已经比较完善,不但可以在实验室进行研究,可且可以应用到各种实际工件, 包括大型工件的现场测量。

实验方法:应力与应变曲线的测定

真实应力-真实应变曲线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学会真实应力-真实应变曲线的实验测定和绘制 2、加深对真实应力-真实应变曲线的物理意义的认识 二、实验内容 真实应力-真实应变曲线反映了试样随塑性变形程度增加而流动应力不断上升,因而它又称为硬化曲线。主要与材料的化学成份、组织结构、变形温度、变形速度等因素有关。现在我们把一些影响因素固定下来,既定室温条件下拉伸退火的中碳钢材料标准试样,由拉力传感器行程仪及有关仪器记录下拉力-行程曲线。实测瞬间时载荷下试验的瞬间直径。特别注意缩颈开始的载荷及形成,缩颈后断面瞬时直径的测量,然后计算真实应力-真实应变曲线。 σ真=f(ε)=B·εn 三、试样器材及设备 1、60吨万能材料试验机 2、拉力传感器 3、位移传感器 4、Y6D-2动态应变仪 5、X-Y函数记录仪 6、游标卡尺、千分卡尺 7、中碳钢试样 四、推荐的原始数据记录表格 五、实验报告内容 除了通常的要求(目的,过程……)外,还要求以下内容: 1、硬化曲线的绘制 (1)从实测的P瞬、d瞬作出第一类硬化曲线(σ-ε) (2)由工程应力应变曲线换算出真实应力-真实应变曲线

(3) 求出材料常数B 值和n 值,根据B 值作出真实应力-真实应变近似理论硬化 曲线。 2、把真实应力-真实应变曲线与近似理论曲线比较,求出最大误差值。 3、实验体会 六、实验预习思考题 1、 什么是硬化曲线?硬化曲线有何用途? 2、 真实应力-真实应变曲线和工程应力应变曲线的相互换算。 3、 怎样测定硬化曲线?测量中的主要误差是什么?怎样尽量减少误差? 附:真实应力-真实应变曲线的计算机数据处理 一、 目的 初步掌握实验数据的线性回归方法,进一步熟悉计算机的操作和应用。 二、 内容 一般材料的真实应力-真实应变都是呈指数型,即σ=B εn 。如把方程的二边取对数: ln σ=lnB+nln ε, 令 y =ln σ;a =lnB ;x =ln ε 则上式可写成y =a+bx 成为一线性方程。在真实应力-真实应变曲线试验过程中,一般可得到许多σ和ε的数据,经换算后,既有许多的y 和x 值,在众多的数值中如何合理的确定a 和b 值使大多数实验数据都在线上,这可用最小二乘法来处理。 已知有测量点σ1,σ2……σk ,ε1,ε2……εk ,既有y 1y 2y 3……y k ,x 1x 2x 3……x k ,把这些数据代入回归后的线性方程y =a+bx 中去,必将产生误差△v 。 △v 1=a+bx 1-y 1 △v 2=a+bx 2-y 2 · · · △v k =a+bx k -y k 即 △V i =a+bx i -y i 我们回归得直线应满足 ∑△V ︱i 2 ,最小 △ V ︱i 2 =a 2+b 2 x ︱i 2+y ︱i 2 +2abx i -2ay i -2bx i y i

ASTM C 1279-2009 退火、热处理和全钢化平玻璃边缘和表面应力的无损光弹性无损测量标准方

译文 名称:ASTM C1279-2009 退火、热处理和全钢化平玻璃边缘和表面应力光弹性无损测量标准方法 1.总则 1.1这个测试方法覆盖了退火、热增强和全钢平板玻璃的边缘和表面应力检测。 1.2这个测试方法是无损的。 1.3这个测试方法是用光线传输,即光线透过玻璃。 1.4这个测试方法不适于化学钢化玻璃。 1.5使用过程描述,表面应力只能在浮法玻璃的锡面上检测。 1.6表面应力的测量仪器设计的表面反射指数是被规范在一定范围内。 1.7值的单位为SI单位。没有其他的测量单位包括在标准中。 1.8这个标准未明确顾及安全的地方,如果有的话,与此相关联的可以使用。这个使用人应当建立适当安全和健康行为和决定其先期使用的适用性。 2.涉及文件 2.1ASTM标准 C162玻璃技术和玻璃生产 C770测量玻璃应力的方法-光系数 C1048热处理浮法玻璃规范-Kind HS、KindFT镀膜和非镀膜玻璃 E691产品和实验室内研究测试方法的测试精度操作 2.2其他文件 工程标准手册 钢化玻璃表面和边缘应力 3.术语 3.1定义: ,在被测样品和观察者之间指定位置。 ,一种产生高质量透过光程差的双折射材料:位置在待测样品和分析仪之间。 3.2这种方法的条款定义,涉及C162术语。

4.测试方法概要 4.1这个标准里面描述了两种测试方法: 4.2两种方法都使用光弹性的基本概念。因为要产生应力,材料应具有各向异性和双折射性。当偏振光传播通过各向异性材料,沿着最大和最小主应力方向分解成不同速度和振动方向的光线,这两光线产生相对光程差,相对光程差与测量的应力成正比;而且可以用补偿片精确检测。使用额外背景看钢化玻璃的表面和边缘应力。 5.注意事项和使用 5.1热增强玻璃和全钢化玻璃的强度和性能受热处理过程影响重大。 5.2边缘和表面应力水平被GTA的工程标准手册C1048和外来标准所规定。 5.3这种方法提供了直接方便的无损检测退火和热处理玻璃残余的表面和边缘应力。 6.操作原则 6.1过程A:测量表面应力: ,用楔形补偿器测量基于表面应力产生的光程差(见图1)。 ,在样品表面产生的光程差Rs中加上补偿片产生的光程差Rc。分析器A放置在视野和补偿片Wc 之间,会产生可见的具有稳定的光程差R的条纹或线条,其中: R=Rs+Rc 因为样品产生的光程差和表面应力S成正比,光线路径t,因此,可以得出: Rs=C*S*t=C*S*ax 其中:R:相对光程差 C:光弹系数 S:路径t垂直方向上的表面应力 t:在进口和出口点1、2之间的光传播路径 a:几何因子(与棱镜设计有关)a=t/x,这个常量被制造商所确定。 ,按一下计算: Rc=b*y b是一个常量,由补偿片制造商确定。观察者在补偿片上看到的总的光程差R。 R=Rs+Rc=a*C*S*x+b*y ,因此斜线见图2。角度θ是这些相对平行的包含光线的条纹倾斜角、见图1和图2。这种测量应力是与斜角θ的切线成正比,使用量角仪和校准设备常数K Mpa(psi),被制造商确定。 在实际过程(见一下9.1)中,操作者测量观察到的条纹的倾斜角θ。 注1.本章所涉及的表面应力测量仪器是由宾夕法尼亚州北威尔士的应变光学技术设计的。 Note2.浮法玻璃的应力常数通常为2.55到2.65 布儒斯特。可以使用C770测量标准中所描述的方法来校准。 6.2步骤B:测量边缘应力

残余应力检测

关于构件的残余应力检测(盲孔法检测) 一、前言 (1)应力概念 通常讲,一个物体,在没有外力和外力矩作用、温度达到平衡、相变已经终止的条件下,其内部仍然存在并自身保持平衡的应力叫做内应力。 按照德国学者马赫劳赫提出的分类方法,内应力分为三类: 第Ⅰ类内应力是存在于材料的较大区域(很多晶粒)内,并在整个物体各个截面保持平衡的内应力。当一个物体的第Ⅰ类内应力平衡和内力矩平衡被破坏时,物体会产生宏观的尺寸变化。 第Ⅱ类内应力是存在于较小范围(一个晶粒或晶粒内部的区域)的内应力。 第Ⅲ类内应力是存在于极小范围(几个原子间距)的内应力。 在工程上通常所说的残余应力就是第Ⅰ类内应力。到目前为止,第Ⅰ类内应力的测量技术最为完善,它们对材料性能和构件质量的影响也研究得最为透彻。除了这样的分类方法以外,工程界也习惯于按产生残余应力的工艺过程来归类和命名,例如铸造应力、焊接应力、热处理应力、磨削应力、喷丸应力等等,而且一般指的都是第Ⅰ类内应力。 (2)应力作用 机械零部件和大型机械构件中的残余应力对其疲劳强度、抗应力腐蚀能力、尺寸稳定性和使用寿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适当的、分布合理的残余压应力可能成为提高疲劳强度、提高抗应力腐蚀能力,从而延长零件和构件使用寿命的因素;而不适当的残余应力则会降低疲劳强度,产生应力腐蚀,失去尺寸精度,甚至导致变形、开裂等早期失效事故。 (3)应力的产生 在机械制造中,各种工艺过程往往都会产生残余应力。但是,如果从本质上讲,产生残余应力的原因可以归结为: 1.不均匀的塑性变形; 2.不均匀的温度变化; 3.不均匀的相变 (4)应力的调整 针对工件的具体服役条件,采取一定的工艺措施,消除或降低对其使用性能不利的残余拉应力,有时还可以引入有益的残余压应力分布,这就是残余应力的调整问题。 通常调整残余应力的方法有: ①自然时效 把构件置于室外,经气候、温度的反复变化,在反复温度应力作用下,使残余应力松弛、尺寸精度获得稳定。一般认为,经过一年自然时效的工件,残余应力仅下降2%~10%,但工件的松弛刚度得到了较大地提高,因而工件的尺寸稳定性很好。但由于时效时间过长,一般不采用。 ②热时效 热时效是传统的时效方法,利用热处理中的退火技术,将工件加热到500~650℃进行较长时间的保温后再缓慢冷却至室温。在热作用下通过原子扩散及塑性变形使内应力消除。从理论上讲采用热时效,只要退火温度和时间适宜,应力

玻璃表面应力的测定

玻璃表面应力的测定 平板玻璃一般以表面压应力大小的不同分为钢化玻璃、半钢化玻璃及退火玻璃。根据美国ASTM C1048-1997b 标准规定,各种玻璃的表面压应力范围为:钢化玻璃>69MPa (10,000psi) ,半钢化玻璃为:24MPa (3500psi) ~ 51MPa (7500psi). 我国新近出台的<<幕墙用钢化玻璃与半钢化玻璃>>国家标准也对应力作了明确要求, 半钢化玻璃为24-69 MPa, 钢化玻璃为95MPa 以上. 长期以来,国内厂家由于长期缺乏检测手段期对国际技术的了 解,仅依赖大量的抗冲击试验及碎片试验来确定钢化生产工艺参数及对玻璃质量的控制。不仅成本高昂,而且费时费力,反馈慢,可操作性极差,检验工作往往流于形式,无法真正将批量产品质量置于有效控制之下。对于半钢化玻璃而言,抗冲击及碎片试验无任何作用。以低成本快速方便地实现全面的质量控制,必须采用应力检测方法来稳定生产及产品质量。 表面应力无损检测技术有利于稳定钢化玻璃的生产及质量,更重要的是为检验半钢化玻璃质量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测试手段。 1. 玻璃应力检测原理 玻璃经热处理冷却后,表面通常形成一定的压力,其方向平行于玻璃表面。因玻璃表面压应力与内部张应力相互平衡、及应力的各向同性,用垂直玻璃平面的透射光是无法测应力的。 当偏振光通过有应力的玻璃时,形成二束相互垂直且传播速度不同的光束,此现象即通常所称的“ 双折射” ,双折射率为:Dn =na-nb , Dn与玻璃中的应力s成正比,即Dn=C*s。假设光线在玻璃中的传播距离为t,则两光束的光程差R=Dn*t,即应力可由如下公式算出: s =Dn/C 或s =R/t*c 其中 C 称为应力光学常数,对于浮法玻璃,C=2.65。 目前测定表面应力的方法可归纳为二种:微分表面折射法(Differential Surface Refractometry, 简称DSR)和表面掠角偏光法(Grazing Angle Surface Polarimetry, 简称GASP) 2. DSR表面应力仪 此种仪器由美国GAERTNER SCIENTIFIC公司研制并生产,中国建材院也研制成功了类似的仪器。DSR表面应力仪一般由光源、棱镜、滤镜、望远物镜、测微目镜等部分组成(图一)。 DSR的工作原理见图二。当一定入射角的光线到达玻璃与棱镜的交界面时,由于双折射率的不同,光束会分成以不同临界角a,b反射返回棱镜的两路光束,通过用测微目镜测定两光束之间的距离,即可得到Dn数据并依据公式s =Dn/C算出应力s值。 如果应力s =100MPa,浮法玻璃的C=2.65′10-12 m2/N ,则依据公式 Dn=C*s=0.000265. 此数据极小,很难精确测定,因此DSR表面应力仪精度不高,只能用于测定高应力玻璃,不能用于半钢化玻璃。GAERTNER SCIENTIFIC 公司在其仪器操作手册中明确表示:“ 此仪器无

残余应力测量钻孔应变释放法-钢铁标准网

《金属材料残余应力测定钻孔应变法》 国家标准编制说明 1、工作简况 1.1 任务来源 根据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钢标委 [2011]29号文件》“关于转发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11年第二批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所下达的国家标准修订计划,《金属材料残余应力测定钻孔应变法》标准列入国家标准修订计划,计划编号为20111035-T-605。该标准由武汉钢铁(集团)公司、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和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武汉理工大学、武昌造船厂等单位共同负责起草。 2.2 起草过程 残余应力的存在往往对构件(特别是焊接产品)的使用带来重大影响,如加速疲劳断裂,促进应力腐蚀开裂等,了解残余应力大小和分布的主要方法就是应力的测定。可以把现有的残余应力测量方法分成三大类: 无损的物性法这一类方法利用材料在应力作用下物理性能发生变化的特点来测定残余应力。例如X 射线衍射法和中子衍射法利用材料的晶格常数在应力作用下发生变化形成不同的衍射峰来测定残余应力;磁性法利用材料在应力诱导下产生磁致伸缩效应或Baukhausen噪声来测定残余应力。这类方法的特点是非破坏性和对材料组织结构的过分依赖。 破坏或半破坏性的应力释放法利用切割或钻(套)孔使构件中的残余应力得到全部或部分释放,根据释放应变和释放方法求出相应的残余应力大小。此类方法多数利用电阻应变片作为测量敏感元件,测定精度较高。例如全释放应变法将构件彻底切割破坏,使应力得以全部释放,对于应力梯度不大的情况,可以获得十分精确的结果;盲孔法属于半破坏性方法,它要在构件表面钻一盲孔(一般Φ1.5?2.0mm),在工程上应用较广。这类方法的特点是破坏性和不受材料组织结构控制,对大应力梯度场的测量有误差。 无损的(压痕)应力叠加法此类方法和应力释放法相反,采用特定压头压入材料表面,通过压痕获得附加应力场,再根据附加应力场诱导的位移场变化信息来获得残余应力,包括硬度法、纳米压痕法和压痕应变法。但硬度法和纳米压痕法目前只能定性测量,而压痕应变法是其中最具现场应用价值的方法,该方法的特点是非破坏性、方便性和准确性。 小孔法是德国人Mather于1934年最早提出的,此后,特别是五十年代以后,许多国家的研究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到目前为止,小孔法已在美国、欧洲等许多国家采用,在我国也有许多生产和研究单位采用。美国ASTM于1981年正式颁布了E837-81标准《小孔法测量残余应力标准试

梁应力应变测试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 梁应力应变测量 :辉 班级:机自1304班 学号:12041427

梁应力应变测量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电阻应变片的结构及种类; 2、掌握电阻应变片的粘贴技巧; 3、掌握利用电阻应变片测量应力应变的原理; 4、掌握动态测试分析系统的使用及半桥、全桥的接法; 二、实验容 进行悬臂梁的应变测量 三、实验原理 1、电阻应变片的测量技术 将应变片固定在被测构件上,当构件变形时,电阻应变片的电阻值发生相应的变化。通过电阻应变测量装置(简称应变仪)可将电阻应变片中的电阻值的变化测定出来,换算成应变或输出与应变呈正比的模拟电信号(电压或电流),用记录仪记录下来,也可用计算机按预定的要求进行数据处理,得到所需要的应力或应变值。 2、电阻应变式传感器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可测量应变、力、位移、加速度、扭矩等参数。具有体积小、动态响应快、测量精度高、使用简便等优点。电阻应变式传感器可分为金属电阻应变片和半导体应变片两类。 常用的金属电阻应变片有丝式和箔式两种。它由敏感元件、引出线、基底、覆盖层组成,用粘贴剂粘贴在一起,如图所示。 图1 电阻应变片结构图2 电桥 3、应变片的测量电路

在使用应变片测量应变时,必须有适当的方法检测其阻值的微小变化。为此,一般是把应变片接入某种电路,让它的电阻变化对电路进行某种控制,使电路输出一个能模拟这个电阻变化的电信号,之后,只要对这个电信号进行相应的处理(滤波、放大、调制解调等)就行了。 常规电阻应变测量使用的应变仪,它的输入回路叫做应变电桥 ① 应变电桥:以应变片作为其构成部分的电桥。 ② 应变电桥的作用:能把应变片阻值的微小变化转换成输出电压的变化。 U ))((U 432142310?++-= R R R R R R R R )--KU(4 1][4U U 4321443322110εεεε+=?-?+?-?=R R R R R R R R 常用电桥连接方法有三种: (1)单臂半桥接法: R1作为应变片 (2)半桥接法:R1、R2作为应变片 (3)全桥接法: R1、R2、R3、R4均为应变片 电桥的和差特性:电桥的输出电压与电阻(或应变)变化的符号有关。即相邻臂电阻或应变变化,同号相减,异号相加;而相对臂则相反,同号相加,异号相减。 利用桥路的和差特性可以提高电桥灵敏度、补偿温度影响,从复杂应力状态中测取某一应力、消除非测量应力。 本实验采用单臂半桥接法,得到金属梁的拉应变与供桥电压和输出电压之间的关系为: KU 4U 0M =ε 得到作用在梁上的弯矩为:EW M M ε= 四、实验主要仪器及耗材 DH5923动态电阻应变仪(DH5923动态信号测试分析系统)、电阻应变片、应变适调器、矩形梁、电烙铁、万用变、小螺丝刀、连接导线、502胶、丙酮、棉花、镊子、焊锡、酒精等。 五、实验步骤 1、粘贴应变片 (1) 去污:用砂轮(本实验采用砂纸代替)除去构件表面的油污、漆、锈斑等,并用细纱布交叉打磨出细纹以增加粘贴力,用浸有酒精和丙酮的纱布片或脱脂棉球擦洗。

X射线应力测定方法

§1-6宏观残余应力的测定 残余应力的概念: 残余应力是指当产生应力的各种因素不复存在时,由于形变,相变,温度或体积变化不均匀而存留在构件内部并自身保持平衡的应力。按照应力平衡的范围分为三类: 第一类内应力,在物体宏观体积范围内存在并平衡的应力,此类应力的释放将使物体的宏观尺寸发生变化。这种应力又称为宏观应力。材料加工变形(拔丝,轧制),热加工(铸造,焊接,热处理)等均会产生宏观内应力。 第二类内应力,在一些晶粒的范围内存在并平衡的应力。第三类内应力,在若干原子范围内存在并平衡的应力。通常把第二和第三两类内应力合称为“微观应力”。下图是三类内应力的示意图,分别用sl,sll,slll表示。 构件中的宏观残余应力与其疲劳强度,抗应力腐蚀能力以及尺寸稳定性等有关,并直接影响其使用寿命。如焊接构件中的残余应力会使其变形,因而应当予以消除。而承受往复载荷的曲轴等零件在表面存在适当压应力又会提高其疲劳强度。因此测定残余内应力对控制加工工艺,检查表面强化或消除应力工序的工艺效果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测定宏观应力的方法很多,有电阻应变片法,小孔松弛法,超声波法,和X射线衍射法等等。除了超声波法以外,其它方法的共同特点都是测定应力作用下产生的应变,再按弹性定律计算应力。X射线衍射法具有无损,快速,可以测量小区域应力等特点,不足之处在于仅能测量二维应力,测量精度不十分高,在测定构件动态过程中的应力有一些困难。 1-4-1 X射线宏观应力测定的基本原理

测量思路: 金属材料一般都是多晶体,在单位体积中含有数量极大的,取向任意的晶粒,因此,从空间任意方向都能观察到任一选定的{hkl}晶面。在无应力存在时,各晶 (如下图所示)。 粒的同一{hkl}晶面族的面间距都为d 当存在有平行于表面的张引力(如σφ)作用于该多晶体时,各个晶粒的晶面间距将发生程度不同的变化,与表面平行的{hkl)(ψ=0o)晶面间距会因泊松比而缩小,而与应力方向垂直的同一{hkl)(ψ=90o)晶面间距将被拉长。在上述两种取向之间的同一{hkl)晶面间距将随y 角的不同而不同。即是说,随晶粒取向的不同,将从0度连续变到90度,而面间距的改变将从某一负值连续变到某一正值。应力越大,?d的变化越快。 为求出σφ的大小,显然,只要测出ψ=90o时的?d就能通过胡克定律 σ =E?ε =E(hkl)?(?d/d0)计算出来。然而,由于ψ=90o时的X衍射线方向无法直接测到(衍射线指向样品内部),因此可以考虑其它角度时的?d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 显然,只要知道了y-?d的变化规律,可以得到ψ=90o时的?d值,从而计算出σφ的数值。下面从力学角度建立y-?d的关联性。

X射线应力测定仪操作步骤方法

爱斯特X射线应力测定仪操作步骤 一、测应力 (1)开机之前,先开循环水(开关在水箱背部) 然后打开水箱前部的3个开关(先开电源——最上方,接着是泵——最下方,等到中间开关指示灯不闪(等大约60s)再开中间的开关。) 注:水箱里的水大约4L,等水量不足时加水,无需换水。 (2)打开低压控制箱(上方)——先开右侧开关,再开左侧(驱动电源),左侧电源开启后电机就不能手动调整,已固定。 (3)打开高压控制箱开关。 (4)找到测试点。对测试位置进行调节,使得测试点位于回转中心(点与十字架完全重合)。 (5)测试前预热10min左右。选择“应力测试快捷方式”,填写所测材料的基本信息,选择好各类参数,衍射峰角度范围在144~168之间,一般铁素体的衍射峰出现在156.4度左右。可以根据测试的实际情况调整测试范围,如果工件进行过喷丸处理,要适当增大测试的角度。 管压选择——20~25,一般选择20(Cr靶)最大为28。当测曲面用0.5 1.0 1.5 的准直管,用28kv ,8Ma 管流——5~6,一般选择5,最大为8。 步距一般为0.1,时间为0.5,当有质构时,时间调为1s (6)测试结束选择另存为保存,要不然新的数据会覆盖当前数据! (7)测试结束进行标定(相当于对整套设备位置进行还原) (注:测试过程发现参数设置不合理或者其他问题,按空格键暂停。另外在测试过程中不要动软件显示屏,否则容易当机。) 二、测残奥 操作步骤如上,选择“测试残奥”快捷方式,步距设为0.1,衍射峰角度一般在128~129左右。马氏体为156.4左右! 注意事项:

1.探头管的直径可供选择的有?0.5??4,曲面测量时,选择小的探头,曲面直径在10左右,使用?1.5或者?2,测试齿根应力,采用?1的探头。 平面应力测量时,一般选择?2或者?3。 换探头时,探头小口朝正后方插入即可。 2.大多数的金属材料可以使用Cr靶,测试钛合金时,使用Cu靶。 电解抛光机使用 1.用胶带把无需处理的地方包起来,防止整个表面都被腐蚀。 2.接好电源和插线(同色相接),黑色夹持工件,把浸在饱和盐水里的棉球用镊子塞入红色探头,然后在需要抛光处进行擦拭。注意观察电流大小,达到5A左右较为适宜。太小的话看看盐水浓度是不是不够,擦拭时带一点力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