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园林景观中植物造景的历史与发展

园林景观中植物造景的历史与发展

园林景观中植物造景的历史与发展
园林景观中植物造景的历史与发展

2012.No13

摘 要 植物造景作为园林景观中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也是唯一能够被人为进行塑造和改变的软景要素。一个好的植物造景,不仅能创造出优雅、恬静的人居环境,还能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本文主要就我国植物造景的历史发展和现状,以管中窥豹的方式,浅析中式园林景观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植物造景 中式园林景观 历史渊源 发展

1 植物造景的涵义和历史渊源

1.1 什么是植物造景?

中国传统的植物造景,源于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儒家和道家,崇尚“天道”、“自然”的哲学理念,后人将这些哲学理念赋予到传统的造园风格中,逐渐形成了师法自然、返璞归真的造景形式。由于当时的条件有限,对自然生长的植物进行塑造便成为传达这些理念的重要手段,花卉、盆景在当时也成为表达理念的主要形式。

实际上,植物造景在我国的园林体系中并没有一个相当明确的定义,直到20世纪70年代,人们针对当时园林建设中出现较多硬质景观的现象,提出了一个新的园林建设方向,要求以软景作为一种独立造景形式来进行园林景观建设。软景设计中的植物造景,作为一个主要内容被加以明确,包括有植物学、美学等众多学科。现代植物造景,也被诠释得更加清晰。简单来讲,植物造景就是利用乔、灌、草等植物作为素材,通过人为方式将这些要素相互搭配组合,形成不同层次、线条、色彩,达到一种近似自然的景观效果。1.2 传统植物造景的历史渊源

植物造景在被明确定义之前,一直与传统的古典园林密不可分。可以说,植物造景伴随着传统的中式园林已经发展演变了几千年。

上世纪70年代初,考古学家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文化的遗址发掘中,出土了一块刻有盆栽花纹的陶块,距今已有七千多年的历史,这是我国最早且可供考证的植物造景雏形。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造景所用的植物品种在各个历史时期也开始逐渐积累和丰富,人们对其的认识和应用也在不断地加深和发展。殷商至春秋战国时期,主要的造园形式为“囿”或“园囿”,主要给皇帝和贵族狩猎、游乐之用,这是中国古典园林

浅谈园林景观中植物造景的历史与发展

陈 礼

(重庆世纪千府景观设计有限公司)

中早期的皇家园林。构成园囿的内容跟当时的畜牧和种植业关系密切,因此用于造景的植物也多以花草果木为主,如桃树、李树、瓜果树等,品种比较单一。直到秦汉年间,造园开始逐渐流传到民间,人们开始培育花果类之外的观赏植物,许多文人雅士也参与到造园活动中来,将各种植物品种赋予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用于植物造景中。例如最具中国传统特色的松、竹、梅等植物,常常喻意人们坚韧、刚直和孤傲的个性。民间开始大兴造园运动,也逐渐形成了古典园林中一个新的体系——私家园林。笔者认为,其中皇家园林的植物造景基本保持了中国古典园林的一脉相承,千年而变化甚微。由于其特殊的功能性,植物造景也以当时本土环境下的植被为主,具有很好的原生态性。中国各个朝代主要是在北方修建都城,北方植被多以落叶树种为主,如针叶类、杉科、银杏科植物,且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色彩变化。人们在林间修砌马道、亭阁、楼宇,隐于色彩万千的山林之中,正体现了中式古典园林“天人合一”的精髓所在。以这种造景形式修建的皇家园林,最具代表性的有北京的颐和园、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等,但是真正堪称中国古典造园艺术巅峰之作的,正是已经消失了的圆明园。圆明园是我国清朝时期修建的历史上最雄伟的皇家园林之一,其中不光将中式园林的植物造景运用到了极致,还首次将自然式造景与欧式造景相互结合,开创了中西园艺造景文化交融的先河,只可惜后人只能在那些残垣断壁之中去遐想罢了。

值得一提的是,传统中式园林在隋唐之后的很长时间里,开始结合城池、市街的建设来得到发展。而在秦代,也第一次正式出现了具有规模的城市道路绿化系统,“市政园林”作为一个主流园林形式发展起来。例如唐代,长安城人口已经达到百万以上,成为当时规模最大的城市,而政府对城池周边、市街的植物造景也相当重视,当时流行栽植的行道树甚至沿用至今,例如榆树、柳树、梧桐等。

2 现代植物造景的发展

2.1 现代植物造景的形成

继清代具有代表性的皇家园林之后,近现代时期的中式园林,呈一度以欧式风格为主,植物造景的手法也越来越丰富,如将中式盆栽植入具有欧式风格的器皿、小品之中;大量运用各种花卉灌木、整型灌木和地被植物等,同时开始大量引进国外的植物品种。植物造景也不再使用单一的自然式,而是采用自然式与规则式相结合的手法。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开始向新的城市大园林系统发展。由于现代建筑理念的改变,城市道路系统、布局变得越来越错综复杂,传统的植物造景已经无法再满足现代城市发展的需求,因此具有生态多样性的绿地系统开

作者简介:

陈礼,男,1982年2月生,2005年毕业于西南农业大学园艺系园林专业,本科学历。主要从事园林绿化设计工作,曾在重庆市政园林部门任职多年,2010年获得南岸区市政园林绿化管理处先进个人称号,主持或参与完成了包括重庆市委绿化工程、江南体育中心景观工程等10余项重庆大型市政绿化景观工程;现任职于重庆世纪千府景观设计有限公司,担任景观部门软景设计师职务。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 时间流程中的季相美:在时间流程中显现出春、夏、秋、冬四时周而复始的运动, 而一年四季除了显示气候冷热变化外, 更鲜明地显示了山水花木的具体形象变化, 都可以称为季相美。植物景观的空间审美古典园林植物景观形成的空间, 无论是从其层次、意境等许多方面看, 均有突出特点。 运用植物同其它造园要素创造出一个“入狭而得景广”的壶中天地, 才能产生小中见大的景观效果。运用不同种类的植物材料, 使产生不同的冠形、色彩、叶形、高低等变化。引起观赏者视觉变化, 从而引起不同的视觉感受, 产生不同的景观效果。如在一条稍有弯曲的园路旁, 分段配置不同的花木; 也可结合山石、池水、房屋、亭廊等, 用花木或衬托、或掩映; 或是芳香袭人的兰桂, 或用晶莹碧透的蕉叶等随势配置。观者稍一变换位置, 便能看到不同的植物景观和植物与相应的山池建筑组合的景观,这便是“步移景异”的效果, 它的形成,就是依赖植物的烘托和掩映。于是, 空间感觉由此而得到扩大。景虽小而天地自宽, 使园林有限空间范围, 引伸到宽广的多维空间中。正因园林植物景观具备了这种空间艺术效果, 从而引发出欣赏者的无限空间意趣和联想。 在源远流长的中国园林文化里, 许多拟人化的植物象征着人们崇高的理想、追求的情怀、瑰丽的想象、思想的情趣, 抒发出激情和友情的理念, 不但含意深邃, 而且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受文化影响极深的古典园林, 适宜的植物配置, 涉及到文化和技术两方面内容。如两者结合, 才能具有传统文化与环境工艺相协调的意象效果。文化内容若是植物景观配置的“意”,那么技术内容便是“匠”。植物景观配置的“意”和“匠”概述植物景观配置的“意”是植物自身的文化内涵、造园主的审美观、宇宙观、人格观的互相融合, 并使之反映到天地自然与园主内心世界的一种景观。城市土地面积有限, 难以广拓园地, 只能在造园技巧上作艺术的安排,力求做到“壶中天地”景象。这是受景观的支配, 也是园林艺术上的需要, 兼顾这两方面的统一, 就必须把传统文化的精华贯穿在植物景观配置的“意”中。具体而言, 就是通过植物配置, 使城市山林既能寄寓心志, 又能使生活环境形成安乐、舒适的理想天地。而植物景观配置的“匠”是“意”的贯彻和保证,“匠”是把配置的意图落实到园 林, 即把植物材料按配置意图种植在园中适宜地点, 经养护使之成活、成景的措施。所以完美的植物景观设计必须具备科学性与艺术性两个方面的高度统一。 中国园林中的花草树木, 贵精不在多。音乐重旋律, 书画重笔意, 花木重姿态重视花木的姿态, 是中华民族在花木审美上的一大特色。线条的艺术是中华民族诸艺术之源: 树木本身就是自然的线条, 或柔和或幼拙, 从动的线条中可以体会到中国传统诗文绘画的含蓄之美。如网师园看松读画轩的轩 名, 实是对园景的写实。轩南远山近水, 轩亭、曲桥, 树坛中园柏、罗汉松姿如画, 自成天趣, 不愧是一幅天然图画, 今树龄都已十分古老, 自然更富气势了。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大树、古树, 以其高大的躯干遮掩了天空的一角, 使园林的天际深浅莫测, 小空间使乎也是无止境似的, 狮子林的古银杏、留园中银杏、樟等大树, 都起着丰富园中山林空间功能, 加强了立体效果, 这可以说是树姿的景观功能。

[0672]《园林植物造景设计》1806课程大作业答案

[0672]《园林植物造景设计》 1、花境 花境是园林陆地中一种较为特殊的种植方式,一般沿着花园的边界线或路缘种植。 2、基调树种 基调树种指各类园林绿地均要使用的、数量最大能形成全城统一基调的树种,一般以1~4种为宜,应为本地区的适生树种。 3、对植 对植是指在构图轴线两侧对称栽植大致相等数量或体量的植物,使轴线左右能达到均衡稳定的艺术效果。 4、彩叶植物 彩叶植物是指在植物正常生长季节里,叶片呈现非常见的绿色,如黄色、红色、白色、黑色、蓝色及其由上述叶色组成的混合色(复色叶)和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呈现不同色彩(变色叶)的植物。 5、植物群落 植物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内所有植物的集合, 它是每个植物个体通过互惠、竞争等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巧妙组合, 是适应其共同生存环境的结果。 二、简答题(共3题,15分/题,共45分) 1、行道树种选择应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1)以乡土树种为丰。乡上树种话府当地环境,生长‘决速盯且比较易可省护。适当选 择经过长期引种驯化,观赏价值高而表现良好的外来材种,u阴加物种多样件, (2)选择抗性强、耐修剪的树种。选择适宜城市环境之树种,耐瘠薄、珍L、烟土, 对土壤、水分、5l料要求小严;选择生长存易、快速、抗病虫害、管理简担、耐修剪之 树种;选样寿命较长的树种,可使形成的景观保持多年。 (3)选择体现城巾特色的柯种?如南方城市多选择只有热带风光特色的树种: (4)多样件原则:树种多样uJ丰富城小景观、 (5)避免选择根要能入侵公白播能人妮的树种,减少对道路及景观的破坏。选择 深根性树种,避免暴风雨时例伏.影响文选文今。 (6)选择树十边直挺拔,树姿优美,树冠冠幅大的落叶树种,夏季绍阴匝地,冬季 叶落树下有阳光。 (7)巡择发芽展uJ早,落叶迟丽落叶朗整齐的树种.在早春可早显缘并保持较长 的绿色时间。 (8)行道树选择无刺,花果无毒,无臭味或刺激性味道,落果少,无S絮,不污染 环境.不污染行人衣物,个影响行人安全的树种 2、根据季相的景观变化特点,植物群落可分为那几种类型?并说明其特点。 稳定植物群落、不稳定植物群落、半稳定植物群落 3、树冠为尖塔型的园林树种的观赏特性及其在园林中的主要用途? (1)树冠结构特征:顶端优势明显,主枝以中央主干为纵轴,以近水平斜生在主干上,树冠剖面基本以树干为中心,左右对称,整个形体从底部向上逐渐收缩,在顶部形成尖头状,整体树形呈金字塔型。如雪松,水杉等冲天树、连香树等。 (2)观赏特点:树冠由斜线和垂线构成,但以斜线为主,具有由静趋于动的意想,整体造型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结合,轮廓分明,形象生动,有将人的视线或情感从地面导向高处或天空的作用。(3)应用:在草坪、广场或其它园林构图中心孤植做主景;丛植做主景或背景;列植,包括对植做配景;与其它植物或园林要素配合成景。 三、论述题(仅1题,共30分)

西方古典园林—发展及影响

西方古典园林—发展及影响 西方园林发展开端 世界上最早的园林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世纪的埃及,从古代墓画中可以看到祭司大臣的宅园采取方直的规划,规则的水槽和整齐的栽植。西亚的亚述确猎苑,后演变成游乐的林园。 巴比伦、波斯气候干旱,重视水的利用。波斯庭园的布局多以位于十字形道路交叉点上的水池为中心,这一手法为阿拉伯人继承下来,成为伊斯兰园林的传统,流布于北非、西班牙、印度,传入意大利后,演变成各种水法,成为欧洲园林的重要内容。 古希腊通过波斯学到西亚的造园艺术,发展成为住宅内布局规则方整的柱廊园。古罗马继承希腊庭园艺术和亚述林园的布局特点,发展成为山庄园林。 欧洲中世纪时期,封建领主的城堡和教会的修道院中建有庭园。修道院中的园地同建筑功能相结合,如在教士住宅的柱廊环绕的方庭中种植花卉,在医院前辟设药圃,在食堂厨房前辟设菜圃,此外还有果园、鱼池和游憩的园地等。在今天,英国等欧洲国家的一些校园中还保存这种传统。13世纪末,罗马出版了克里申吉著的《田园考》,书中有关于王侯贵族庭园和花木布置的描写。 在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罗马、威尼斯等地建造了许多别墅园林。以别墅为主体,利用意大利的丘陵地形,开辟成整齐的台地,逐层配置灌木,并把它修剪成图案形的植坛,顺山势运用各种水法,如流泉、瀑布、喷泉等,外围是树木茂密的林园。这种园林通称为意大利台地园。 法国继承和发展了意大利的造园艺术。1638年,法国布阿依索写成西方最早的园林专著《论造园艺术》。他认为“如果不加以条理化和安排整齐,那么人们所能找到的最完美的东西都是有缺陷的”。17世纪下半叶,法国造园家勒诺特尔提出要“强迫自然接受匀称的法则”。他主持设计凡尔赛宫苑,根据法国这一地区地势干坦的特点,开辟大片草坪、花坛、河渠,创造了宏伟华丽的园林风格,被称为勒诺特尔风格,各国竞相仿效。 18世纪欧洲文学艺术领域中兴起浪漫主义运动。在这种思潮影响下,英国开始欣赏纯自然之美,重新恢复传统的草地、树丛,于是产生了自然风景园。英国申斯诵的《造园艺术断想》,首次使用风景造园学一词,倡导营建自然风景园。初期的自然风景园创作者中较著名的有布里奇曼、肯特、布朗等,但当时对自然美的特点还缺乏完整的认识。

中国园林发展的几个阶段说课讲解

中国园林发展的几个阶段 一、萌芽与形成期 中国古典园林的萌芽期主要包括原始社会和先秦奴隶时期及秦汉时期,这个时期的园林建筑主要是以皇家及贵族的宫苑为主,主要以自然景观为依托。春秋战国时期是萌芽时期的一个转折期,园林从商周时期娱神的“高台”形式转变成建筑群的形式,并且随着制造技术的提高,建筑结构也变得相对清晰明了化,加之以文化艺术领域出现短暂的活跃期也使园林艺术在性质上有一个根本性的提高,园林审美观初步形成。道路秦汉时期,园林则成为了帝王游乐生活的地方。这个时期的园林不仅在布局上以“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思想建造,并且在建造意境上也形成一种有意识的行为。如秦始皇为了达到长生不老,模拟蓬莱神话中的“一池三山”的布局形式建造园林,尽管这只是个人的意识行为,但这种性质却确定了山水园林的主体地位。 1、秦汉时期,私人园林也有发展,民间构住宅旁建造的小园林也是相当普遍的。在私人宅邸中,人们对庭院布置相当重视,庭院的绿化已经成为宅邸装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先秦时期,造园行为已经初具规矩和规模,在原先以生存为目的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娱乐、游戏及祭祀等建筑。这时期的园林大都设置了高台,其目的是为了通神明、察灾情等,但是后来随着园林中景致成分的提高,高台的游赏作用逐渐被强调了出来。 3、园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先民们学会耕作,建立村落。这时候的园林更多的是为了遮蔽风雨,实用性意义更强。而这种以居住为目的的造园活动最初的建园意识则是对于环境的改造,如栽花植树等。 二、转折期 转折期主要是指魏晋南北朝时期。在这三百多年的动乱时期里,各地大小政权分裂割据,都纷纷在自己的首都修建宫苑,这就形成了一个园林兴建的高峰期。这一时期宫苑园林的布局更趋规范化,南北中轴线的形式开始更加清晰化,贵族和贫民分割在两个不同的区域,一些功能性的建筑也与居住区分隔开。这时期私家园林也开始兴起,由于这时期盛行的山水田园风情,加上一些文人作诗来表达对自然生活的向往,所以私家园林在这时期主要以山水为主题,形成一种新的园林形式。寺庙园林也开始体现,并以很快的速度遍及了大江南北,有诗云:“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足以见寺庙建筑当时的兴盛程度。 政权的割据使得各国统治者纷纷兴建官苑,由于统治者的支持,造园活动显现出前所未有的兴旺,园林快速发展,思想的解放也促使园林艺术更上一层,在满足人们物质的同时,还注重精神上的享受。 1、战争的影响使得人们的思想意识有了很大的改变,否定了秦汉时期长生不老的人生观,取而代之的是及时行乐的思想。而在园林中的具体体现则是寄情于山水,将士族的隐逸思想发展到园林中。 2、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艺术的各门类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包括山水画、山水文学等,这些对园林的发展也有着很重要的影响。自然美和生活美的结合让人们的审美意识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这也成为后世人文化人园林基本特征之一。 3、私家园林在这一时期基本普及。这时期私家园林是秦汉时期普遍的贵族府邸宅院和这时期文化士族的隐逸生活的基础上的发展,以山水为主题,形成一种新的园林形式。

浅谈在园林绿化中“植物造景”的方法和原则

浅谈在园林绿化中“植物造景”的方法和原则 发表时间:2016-05-30T16:38:26.693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3期作者:赵智 [导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工作压力逐渐加大的当今社会。 赵智 摘要: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对园林绿化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其在美化环境、增加城市的美观价值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笔者通过对园林绿化中植物造景的重要性进行分析,提出加强植物造景运用的方法和原则,仅供参考。 关键词:园林绿化;植物造景;方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工作压力逐渐加大的当今社会,人们希望有让精神放松的场所,园林建筑的出现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求,因此如何加强园林植物造景在园林中的运用,需要园林设计人员根据人们的实际需要和园林的整体景观进行把握,以更好地发挥园林在现代城市中的作用。 1 植物造景的概念和重要性 1.1 概念 植物造景是在园林造景艺术的指导下,在满足植物生长发育要求的基础上,利用各种园林植物如:乔木、灌木、草坪等植物材料,再配合建筑、山石、水体等其它点缀,充分发挥植物本身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的特点,通过精心设计、仔细选材和合理配置,建造出符合规划要求的自然景观,以达到发挥其不同功能,形成多样化景观的作用。 1.2 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工业化的进程也不断的加快,其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对空气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因此为了改善生态环境的条件,很多园林开始投入建设,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环境的不断改善,很多人利用假期的时间选择外出旅游,通过园林的建设也可以带动当地的旅游业发展。而植物作为园林的主要命脉,在园林的建设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而且其在建设的过程中,都把城市的发展历史融入其中,这也是对民族文化的一种继承,所以园林建筑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 园林植物造景原则 妥善解决园林空间的功能是做好植物应用及配置的基础和出发点。植物本身是一个三维实体,是园林景观营造中组成空间结构的主要成分。 2.1 生态原则 一般的园林建筑其建设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生态价值的实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的恶化现象十分严重,园林建筑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由于每一种植物的生长条件都是不同的,其对自然的调节能力也是不同的,所以在对园林建筑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根据植物的实际生长需求,合理地对植物的种类进行分配,提高植物的存活率的基础上增加园林的美观效果,这样不仅可以使得生态环境得到很好的改善,而且还增加的城市的文化软实力。 2.2 美学原则 2.2.1 多样统一的原则。要想利用植物造景来增加园林的美观价值,在增加园林多样性的同时保持整体建筑的协调统一,通过形状色彩的调节,使得原理的整体看起来更加的立体,在园林的相似度较高时,会给人们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反而相似度较低的会给人们一种轻松活泼的感觉。 2.2.2 协调与对比的原则。由于园林建筑的组成比较复杂,所以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不要过分追求其组成方式的多样化,要使得整个园林形成一种协调的视觉效果,可以通过对植物的色彩明暗进行调节,使得整体的景观看起来既协调又可以形成对比。 2.2.3 对称与平衡的原则。要想使得园林建筑的整体看起来更加的协调统一,在建设的过程中就要遵循对称与平衡的原则,通过对植物的布置调节,使得整体的效果看起来是对称平衡的,因为东方人都是喜欢条框的视觉效果,所以在设计上要保持平衡的对称原则,植物的自身就存在两种对称性,一种是植物的叶子,另一种就是辐射性的对称,可以根据两种不同的对称形式来进行安排。 2.2.4 均衡的原则。园林建筑是由植物和建筑组成的,其自身的分量不同,就会形成不同的重量感,仅就表面的形式而言,轻重就是调节均衡的原则,因此在造景的过程中,要按照植物自身的重量感来调节视觉的效果,使人们看起来整体的景观更加的均衡。 2.2.5 韵律和节奏的原则。每一个植物的自身都是有生命的,所以在造景的过程中,要把握好植物的自身特点,不同的树种有不同的韵律,在种植的过程中可以采用简单的方式进行,也可以采用交替的方式进行,然后通过人工修建的方式使其形成水平的或者其它形状的景观结构。 2.3文化内涵 植物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载体之一,代表着中国传统的精神和文脉。在现代园林规划中,可将植物的文化内涵同造景相结合,以园林主题的形式表现出来。在植物造景过程中,将这种文化内涵作为植物景观的主题表现出来,既可以增加园林的景观表现,也可以增加园林景观文化内涵。如荷花,“可以嗅清香而折酲,可以玩芳华而自逸”,是颇具雅逸精神美的花木。 2.4历史文化主题 古木是园林历史的见证,也是一个年代的标志。古木的存在可以增添园林历史底蕴,激发怀古幽思。将古木作为园林景观的重点景观对其进行主题造景,可以为园林提供无限的遐想空间。古树名木苍劲古雅,姿态奇特,在园林中可构成独特的景观,也常成为名胜古迹的最佳景点。 3 植物造景的基本手法 一个优秀的园林植物主题造景,不但要借助植物丰富的文化内涵,也要依靠植物景观的设计手法来表现。合理的造景设计可以加强主题的表现,深化主题内涵。 3.1 做到主次分明、疏密有度 在对园林建筑进行造景的过程中,必须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做到主次分明、疏密有度,根据植物自身的形态不同,设计人员要注意利用好植物的自身形态,避免过于人工化,要把最自然的景观呈现在人们的面前,所以在设计时要先从整体的角度考虑,通过对不同位置的

西方园林发展史

西方园林发展史 公元前三千多年 ——地中海东部沿岸古埃及产生世界上最早的规则式园林 地中海东部沿岸地区是西方文明发展的摇篮。公元三千多年,古埃及在北非建立奴隶制国家。尼罗河沃土冲积,适宜于农业耕作,但国土的其余部分都是沙漠地带。沙漠居民把在一片炎热荒漠的环境里有水和遮荫树木的“绿洲”作为模拟的对象。尼罗河每年泛滥,退水之后需要丈量土地,因而发明了几何学。于是,古埃及人也把几何的概念用之于园林设计。水池和水渠的形状方整规则,房屋和树木都按几何形状加以安排,是世界上最早的规整式园林设计。 公元前五百年 ——古希腊的雅典城邦及罗马别墅园宅园 1、古希腊的雅典城邦 古希腊由许多奴隶制的城邦国家组成。公元前五百年,以雅典城邦为代表的完善的自由民主政治带来了文化、科学、艺术的空前繁荣,园林的建设也很兴盛。古希腊园林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供公共活动浏览的园林:早先为体育竞技场,后来,为了遮荫而种植的大片树丛逐渐开辟为林荫道,为了灌溉而引来的水渠逐渐形成装饰性的水景。到处陈列着体育竞赛优胜者的大理石雕像,林荫下设置坐椅。人们不仅来此观看体育活动,也可以散步、闲谈和游览。政治学家在这里发表演说,哲学家在这里辩论,为此而修建专用的厅堂,另外还有音乐演奏台以及其他公共活动设施。但这种颇似现代“文化休息公园”的公共园林存在的时间并不长,随着古希腊民主政体的衰亡而逐渐消失。第二类是城市的住宅,四周以柱廊围绕成庭院,庭院中散置水池和花木。第三类是寺庙园林即以神庙为主体的园林风景区,例如德尔菲圣山( The Mountaiin Sanctuary of Delphi )。 2、罗马别墅花园 罗马继承古希腊的传统而着重发展了别墅园( Villa Garden )和宅园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 园林建造并非通常工匠的手艺可为,而是一种风雅的举动,除了物质的景观建筑外,园林的建造还包括诗文、楹联、匾额、绘画以及园林的陈设、鉴赏、游观等各项内容。中国古典园林在千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中国的古典园林又称山水园林,向以自然山水或写意山水著称,这一特殊风格,早在距今两千多年的春秋战国就已有了雏形。但若以地域划分,南北又有差异,北方视野开阔,故多筑高台以眺望;南方水泽密布,故常建轩阁以观景。综合来讲中国的古典园林从吴王姑苏台开始就奠定了山水相依、自然浑朴的格局,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几乎每朝每代都有特色鲜明的园林产生。本文就中国古典园林的发 展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研究。 1 汉代园林 汉代是中国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各种文化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园林艺术亦是如此。汉代不仅有汉武帝广袤壮观的皇家园林——上林苑,还有袁广汉、梁冀等富豪摹山范水的私家园林,但是由于一般的地主阶层和平民尚未将筑园提上议事日程,所以汉代园林不论是皇家园林,还是私家园林,都是权势和财富的象征。贵富们修造园林不仅为了游乐玩赏,而且还带有扩张地盘、开拓生产的目的,因此他们往往把园林建于郊野之地。如汉初文帝之子梁孝王刘武的兔园、东汉恒帝时外戚大将军梁冀以及袁广汉的园林,都占有方圆数十里的地面。就园林艺术而言,汉代各种园林强调对真实山水的利用和模仿。梁孝王的兔园有百灵山、落猿岩、雁池、凫渚;梁冀“采土筑山,十里九坂,以像二崤。深林绝涧,有若自然,奇禽驯兽,飞走其间”;袁广汉则“垒石为山,聚沙成洲,引水

入园中,激水为波 潮。” 上林苑 汉代的园林以皇家园林为代表,而上林苑又是其中最具特色的园林。上林苑位于长安之西,本属秦时旧苑,汉武帝刘彻扩建,南傍终南山,北滨渭水,华丽而庞大。西汉著名辞赋家司马相如就此写有《上林赋》,详细地描述了上林苑的地理形胜、山谷水泉、宫阙楼阁、果木花卉及天子射猎之盛况。严格说来,上林苑与后世专供游赏的园林性质不尽一致,它的建造在相当程度上还存有早期园圃生产经营的目的。作为宫苑,它还供帝王田猎弋钓所用,因此园内珍稀动物、罕见植物不可胜数。但由于受当时条件的限制,汉代的园林建设尚未着力于景点的规划和景观建筑的修造,因此虽然有“重坐曲阁”、“步榭周流”,却并未细微发掘其园林功能的意义。然而,与以猎杀野兽飞鸟为趣、以纵情声色为乐的商纣王相比,汉武帝的上林苑毕竟增加了不少景观建筑和园林生活的内容,多少显示出对大好河山的依恋。这种完全凭借天然山水修建而成、或摹写真实山水的园林,有利于经济作物的生长,更有益于花木禽兽的生长繁殖,表现出当时园林较少观赏目的,更多自然经济性质的特征。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讲,上林苑是中国古典园

园林景观绿化中植物造景技术的应用 储振东

园林景观绿化中植物造景技术的应用储振东 发表时间:2019-09-21T10:54:04.22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9期作者:储振东 [导读]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有了很大进展,在城市中“热岛效应”已成为十分普遍的环境问题,直接影响居民的健康和宜居度。 上海园林机施有限公司上海市 200080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有了很大进展,在城市中“热岛效应”已成为十分普遍的环境问题,直接影响居民的健康和宜居度。而园林作为绿化的常见手段,不仅是对传统文化、审美情趣的继承发扬,而且对改善城市生态有立竿见影的效果。着眼于园林绿化中的植物造景技术,简要概述了造景的基本原则,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园林中植物造景的具体实践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园林景观;植物造景;绿化;技术运用 引言 反季节种植技术是园林绿化施工过程中最为常见、最为重要的一种技术。反季节种植技术突破了传统绿化植物的季节性种植限制,在任意施工工期内都能够栽植苗木,为城市添加更多的绿意。但与此同时,这项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故而做好反季节种植,其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结合个人从事园林绿化施工工作的实践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反季节种植技术加以分析,以期能够为城市添加更多的绿意。 1植物造景技术的概念 植物造景技术在植物本身体态、颜色自然美的特性上,强调出植物的欣赏性。在合理的条件下,将多种植物放在到一起种植,运用植物造景手段对植物进行搭配[1],满足人们对美的需求。在造景规划时,需充分了解植物的生长特性、表现特点然后同植物造景手法结合在一起,建造一个完善、多功能的生活环境。 2植物造景基本原则 2.1生态原则 园林绿化的初衷是改善城市景观,给居民创造一个适宜生产、生活的环境,生态原则就是植物造景技术的应有之义。在植物造景时,需要结合生态学相关知识因地制宜的分析,避免植株选取不当而造成生态恶化。通常而言,植物的生长主要受光照、土壤和水分影响,任一要素的变化都可能令植物形状产生“异变”。因此,园林造景可以选择当地常见植物,既考虑植物的美学价值,又兼顾整体的文化底蕴。植物生长环境基本维持不变,成活率得到了限制提升,同时也令该项目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此外,在植物造景中还应关注“生态群落”的构建,新植株的移栽不宜对固有生态链和自然资源造成破坏,而要追求整体的和谐。 2.2美学原则 植物造景应当从人们审美需要出发,植物造景不仅要体现出统一性特征,还要从地方特有文化特色出发,充分体现植物造景的主题性、文化性、民族性,能够在符合地方群众主流价值观念,彰显美好寓意的基础上进行植物造景,才能更好地呈现植物造景的视觉效果,实现植物造景与地方环境的统一。在植物造景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对称性、高低有序、错落有致的美学原理,有效控制造景工程的节奏韵律。运用新颖的剪裁设计体现和谐之美,发挥植物的审美功能与特性,做到在创意中吸引受众,更好地符合受众的心理文化需求。 2.3控制节奏 植物造景在园林景观当中第三个原则是控制节奏,这是因为园林景观可以在天气气候上面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一般来说,很多城市在住宅区建设园林景观的时候,就是根据地理位置和天气再去种植植物,因为不同的地理位置和天气种植的植物是不同的。而在城市住宅区的植物都不会十分的高大,这样比较利于修剪,间隔一段时间就去修剪,这样才能保持美观。 3植物造景技术在园林绿化中的具体应用 3.1模拟时空变化 与假山假水不同,植物景观往往能够随着季节推移而悄然变化,这是植物生长的自然规律。景观的细微变化也将影响园林的整体观感,应当成为设计人员关注的重要内容。如春天花团锦簇,夏天绿树成荫,秋日硕果累累,冬日枝干苍劲,都是不同季节所特有的景观特点。随着技术的成熟,在造景时已能够合理搭配不同地区、季节的植物,从而造成一种奇妙的景观。因此,设计人员需要根据季节变化适时地调整景观,在不同时期给观赏者带来别样的情趣。比如,将春季纷繁的花朵与秋冬萧索的乔木相结合,给人带来眼前一亮的效果。这种做法使景观呈现出灵活变换的动态特征,其观赏价值远胜于一成不变。 3.2植物造景技术应用于建造公园环境 公园里景观和绿色生态的表现来源于植物的种植搭配,同现代高楼大厦的城市生活远离了自然的生活状态形成了鲜明对比。园林植物拥有本身自然美,通过与植物造景的艺术手法相结合,形成让人流连忘返的景色。园林景观绿化过程里,利用植物枝叶的特点,来衬托人工塑造的假山、雕像等建筑,例如常绿树种在雕像周围,通过色彩对比,加深人们对雕像的印象。在大型的建筑物附近种植高干,枝繁叶茂的树种,会令建筑物散显得更庄严。还可以利用植物对园林的地形进行修饰,高低起伏的地形,会使人产生更多的兴趣,如果园林里制造高低起伏的地形需要采用推山挖土的方法,不但过程复杂而且成本高对环境造成了破坏,违背了园林景观绿化的目的,可以使用植物造景技术解决难题,利用植物的种植来强调地形高低,种植乔灌木在高处突出高耸的感觉,种植在凹处使地形感觉平缓。 3.3植物造景技术应用于园林建设与建筑修饰 植物造景技术在园林景观绿化中的应用之一就是它会应用于园林建设与建筑修饰。园林建设一般是在小区内显示出来的,一般小区里的园林景观设计就会比较的统一差不多都是一个样子的,因此园林景观设计者应该要去设计一些比较新颖的园林景观,有一些园林植物造景让人觉得十分轻松,能够放松自己的心态。第二个就是,植物造景技术还可以应用在道路建设当中,我们往往能够看到路边的一些园林设计是比较怪异的,但是比较美观,而且不同于其他的一些园林景观设计,不同的建筑物旁边的园林景观设计的植物是不同的,主要是凸显出建筑物的特点。 3.4营造意境氛围 在我国文学和艺术创作中,不少学者专家都认为“心随物婉转,物与心徘徊”。所谓献岁发春,悦豫之情畅,滔滔孟夏,郁陶之心凝,观赏者的情绪将受到一草一木的牵动。对于园林植物造景而言亦是如此,在植物中人们可以寄托情感,抒发情怀。比如,在园林中移植松

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造景

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造景 摘要:不论是观花、观果、观叶的植物,还是乔木、灌木,都具有色彩美、姿态美、风韵美,不同的植物各有所长。苏州园林中运用的植物的造景,展现的是造园艺术史上的一朵奇葩。它绿荫护夏,红叶迎秋,经霜雪而傲冬,抗寒冬以迎春。“以景寓情,感物吟志”的花木精神是把诗情画意写入了苏州园林。从“生境”到“画境”到“触景生情”,终于将情景相融推向了高潮,把“意境”的细细微微体现到淋漓尽致[1]。文章详尽系统地介绍了苏州古典园林的植物造景特色,配置原则,品种选择及具体配置方式等内容。以便为保护或修复苏式古典园林和营建仿古园林提供有益的指导。 关键词:古典园林,植物造景,孤植,丛植 1.植物造景定义及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造景特色 植物造景就是应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充分发挥植物本身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植成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供人们欣赏。苏州古典园林的基本形式为山水园,一般着重于山水,植物所占比重不大,但却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它能单独形成优美的纯植物景观,也可作为配景来衬托建筑山石。园林中许多景观的形成都与植物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如:枇杷园、远香堂、玉兰堂、海棠春坞、留听阁、听雨轩等,都是以植物作为景观主题而命名的,有的是直接以植物素材为主题,有的则是借植物素材间接地抒发某种意境或情趣。其植物造景形式以不整形不对称的自然式布局为基本方式,手法不外乎直接模仿自然,或间接从传统的山水画中得到启示,植物的姿态和线条以苍劲与柔和相配合为多。具体配植上讲究入画,讲究细玩近赏;注重花木造型、色彩、香味及季相等特征;对个体的选择常选用兼顾神形之美的植株,以"古""奇""雅"为追求的对象;追求植物的意境美[2]。 2.种类的选择 苏州自然条件比较优越,可用于造园的种类很多,温带常见的树木、花卉和藤本在此均有种植,当地大型园林的植物都在百种之上,中小型园林植物种类少的有

园林植物造景设计测试题

园林植物造景设计测试题 一、判断题(共10分,每小题1分) 1、花语中松、竹、梅为岁寒三友;梅、兰、竹、松喻四君子;玉兰、海棠、牡丹、桂花示 玉棠富贵。 (a ) A 正确 B 错误 2、叶色多样性的原因是只要色素决定的。(b ) A 正确 B 错误 3、形态是植物形状、外形轮廓、体量、质地、结构等特征的综合体现。(a ) A 正确 B 错误 4、园林植物分割空间的特点是具虚实对比变化,方式灵活,分而不隔,隔而不死,自然活 泼。(a ) A 正确 B 错误 5、三基点是最底点,最高点,最进点。(b ) A 正确 B 错误 6、园林树木的观赏期比草本花卉的观赏期长。(a ) A 正确 B 错误 7、植物群落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出现空间更替现象就称为垂直分布。(a ) A 正确

B 错误 8、种群数量取决于出生率、死亡率和起始数量。( b) A 正确 B 错误 9、园林植物对植的形式有两株对植和多株对植。 (a ) A 正确 B 错误 10、落形成期是指自种子或根、茎等繁殖体开始萌发至开花前的时期。 ( a) A 正确 B 错误 二、多选题(共10分,每小题2分) 1、花色三大主色的是(abd )。 A 红色 B 黄色 C 绿色 D 白色 2、花的花相包括 (abc ) A 外生花相 B 内生花相 C 均匀花相 D 线条花相 3、园林植物的色彩观赏效应有( ) A 轻重感 B 动静感 C 空间感 D 立体感

4、花坛的类型有 (abc ) A 独立花坛 B 模纹花坛 C 混合花坛 D 带状花坛 5、根据植物的稳定性将植物群落分为(abcd ) A 稳定性 B 不稳定性 C 半稳定性 D 全稳定性 三、填空(共20分,每空1分) 1、影响园林树木纬度分布与经度分布的主导因子分别为(热量)和(水分)。 2、城市园林绿化树种规划中的重点树种通常是指(骨干树)和(基调树种)。 3、列举3种你熟悉的色彩为红色的秋色叶园林树(枫香、黄栌、火炬树) 4、被称为世界5大公园树种的是(金钱松)(日本金松)(巨杉)南洋衫和雪松。 5、群落所具有的色彩形象称为(色相) 6、园林树木主要通过(防尘)(阻尘)(降尘)等方式来减轻环境中的粉尘污染。 7、举例说出3种外生花相的植植物(紫薇)(栾树)(蓝花楹)。 8、园林树木的生长发育规律通常遵循(慢--快--慢)的节奏,其生长曲线呈(S)型。 9、树木的整体形态构造,依枝、干的生长方式可大致分为单干直立型,多干丛生型(腾蔓) 四、名词解释(共20分,每小题2分) 1、植物造景:城市园林绿地中应用的园林植物,以其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以及园林学特性为基础,依据一定的科学规律和艺术法则,组合建造各种类型的人工植物群落或景点,以实现特定的生态、美化效果与实用功能价值的技艺。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分为五个时期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分为五个时期: 一、生成期园林产生和成长的幼年期,相当于殷、周、秦、汉时期。 二、转折期相当于魏、晋、南北朝。 三、全盛期相当于隋、唐。 四、成熟时期相当于两宋、清初。 五、成熟后期清中叶到清末。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 (三)诗画的情趣 (四)意境的涵蕴 1、英国植物学家威尔逊称“中国是世界园林之母” 5、1980年,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在介绍中国传统绘画的同时介绍中国园林,陈从周先生推荐具有明式典型的网狮园殿春簃移植到博物馆陈列,取名“明轩”,既作为陈列品介绍苏州园林的成就,又作为休息厅供观众驻足观赏。这样,第一次在海外由中国人建造了一座完整的中国传统园林。 中国园林之最 1、北京是皇家宫苑最多的地方,它在历史上曾为金、元、明、清等朝代的国都,各代帝王都兴建过宫苑,而明、清两代建造的宫苑遗留下来的最多。今天的北海、中海和南海就是明代的“西苑”;今天的颐和园、香山公园、圆明园都是清代建造的宫苑。 2、北京的颐和园是中国现在保存的最完整和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 3、苏州是中国古典园林和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私家园林荟萃于江南,而苏州则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称。苏州在历史上有大小园林400余处。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合称四大名园,是风景极佳的旅游胜地。 4、河北承德避暑山庄是最大的皇家园林,其总面积是颐和园的两倍,是北海公园的9倍。 5、北京北海公园是最古老的皇家园林。它是现存历史最悠久、建筑最精美的一处古园林 6、山西的晋祠是中国最大的祠堂式古典园林 7、沧浪亭是苏州历史最悠久的古典园林。 8、颐和园的长廊是最长的彩绘长廊。 9、颐和园的佛香阁是中国现存最高的楼阁阁结构为八面三层四重檐,是 颐和园全园的构图中心。 园:是种植树木(多为果树)的场地。 圃:人工栽植蔬菜的场地。 “囿”可看作是一座多功能的天然动物园。 台用土堆筑而成的方形高台(山的象征)

园林景观绿化中植物造景技术的运用

园林景观绿化中植物造景技术的运用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人口激增,钢混建筑相继落成,“热岛效应”已成为十分普遍的环境问题,直接影响居民的健康和宜居度。而园林作为绿化的常见手段,不仅是对传统文化、审美情趣的继承发扬,而且对改善城市生态有立竿见影的效果。着眼于园林绿化中的植物造景技术,简要概述了造景的基本原则,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园林中植物造景的具体实践措施,以供参考。 标签:园林景观;绿化;植物;造景;作用;原则;技术 引言 我国自古就有“栽梅绕屋”“移竹当窗”的做法,這是人与生俱来对自然的向往。从发达国家园林绿化现状来看,无论是澳大利亚的花园城市或英国的植物园林,都显示出借植物创造景观是园林设计发展的总体趋势。而反观国内,仍片面以假水假山凸显意境而有损其实用性,无疑也本末倒置了。可见,明确植物造景的基本原则,并提出具体可行的应用方法已十分迫切。 一、植物造景技术在园林景观绿化中的作用 (一)美化与生态作用 利用植物造景的手法使植物形态的生长与植物间的搭配两者相辅相成,在视觉上营造出一种美丽曼妙的景色。植物造景技术在通过自然生态的山水、植物和适当添加的假山、水体装饰搭配结合,能够使山石、水体展现出更美丽的形态。同时,植物本身有进行光合作用的能力,可以将二氧化氮转化为氧气,吸收水体和周围环境中的有害气体,有利于社会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 (二)防御作用 在面临大面积雨水降临时,植物可以因自身根系发达,对雨水进行截流,使得雨水流入植被根系更好地保护地下水源,避免水土流失。植物枝叶也可以有效预防地震时掉落的砖石瓦片,为人身安全提供有力保护。 (三)提高社会经济作用 在城市中打造绿色生态环境,会吸引跟多的人来居住投资,使得社会经济提高。许多的办公场所楼下,都会有一些简单的园林景观绿化,使用植物、假山的装饰,将工作环境衬托的更加舒心、明亮,工作效率更高。 二、植物造景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原则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常见的造景类型可归纳为借景、对景、框景、漏景、障景等等。 借景是将园外景象引入并与园内景象相叠合的造园手法,也是中国古典园林最重要的造园手法之一,这种手法可弥补空间尺度小且耗费财力的不足。典型的借景佳例,如颐和园昆明湖远借西山、玉泉山,拙政园远借北寺塔,沧浪苍邻借葑溪水等等。 对景是主客体之间通过轴线确定视线关系的造园手法,由于视线的固定,视觉观赏远不如借景来得自由。对景有很强的制约性,易于产生秩序、严肃和崇高的感觉,因此常用于纪念性或大型公共建筑,并与夹景、框景相结合,形成肃穆、庄严的景观。 框景是有意识的设置框洞式结构,并引导观者在特定位置通过框洞赏景的造景手法。框景对游人有极大的吸引力,易于产生绘画般赏心悦目的艺术效果。杜甫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则是框景效应的最佳写照。 漏景又称泄景,一般指透过虚隔物而看到的景象。虚隔物包括花窗、栅栏和隔扇等。景物的漏透一方面易于勾起游人寻幽探景的兴致与愿望,别一方面透漏的景致本身又有一种迷蒙虚幻之美。利用漏景来促成空间的空灵与渗透是中国造园的重要手法之一。 障景是在游路或观赏景点上设置山石、照壁和花木等,挡住视线,从而引导游人改变游览方向的造景手法。障景使园林增添“藏”的韵味,也是造成抑扬掩映效果的重要手段,因此为历代园林所广泛应用。 园林造景有如撰文画画,有法而无定式。同一景色画家可用不同笔法表现之,摄影师可从不同角度拍摄之,同一园林也可用不同构思设计。几百座江南庭园千变万化,各有所妙。故园林造景有独特的立意,做到“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意境就可称为佳作。每个庭园造景时,不可忽视动观和静观的景色,通常狭小的庭园应以静观为主,动观为辅。遵循"小中见大"的原理,创造出"有限中见无限"的美景,更重视障景、框景、借景等手法的应用。在相对较大的园林中,应以动观为主,静观为辅,更应注重空间的分割,通过对景,夹景、添景等各种形式,造成或开郎,或收敛,或幽深,或明畅的空间,使景色更为丰富。在现代的园林造景中,研究植物高低、色彩、质感、动势等的配置,组成优美的焦点景观,将会是更为重要的课题。

西方园林发展历史

西方园林发展历史 世界上最早的园林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世纪的埃及,从古代墓画中可以看到祭司大臣的宅园采取方直的规划,规则的水槽和整齐的栽植。西亚的亚述确猎苑,后演变成游乐的林园。 巴比伦、波斯气候干旱,重视水的利用。波斯庭园的布局多以位于十字形道路交叉点上的水池为中心,这一手法为阿拉伯人继承下来,成为伊斯兰园林的传统,流布于北非、西班牙、印度,传入意大利后,演变成各种水法,成为欧洲园林的重要内容。 古希腊通过波斯学到西亚的造园艺术,发展成为住宅内布局规则方整的柱廊园。古罗马继承希腊庭园艺术和亚述林园的布局特点,发展成为山庄园林。 欧洲中世纪时期,封建领主的城堡和教会的修道院中建有庭园。修道院中的园地同建筑功能相结合,如在教士住宅的柱廊环绕的方庭中种植花卉,在医院前辟设药圃,在食堂厨房前辟设菜圃,此外还有果园、鱼池和游憩的园地等。在今天,英国等欧洲国家的一些校园中还保存这种传统。13世纪末,罗马出版了克里申吉著的《田园考》,书中有关于王侯贵族庭园和花木布置的描写。 在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罗马、威尼斯等地建造了许多别墅园林。以别墅为主体,利用意大利的丘陵地形,开辟成整齐的台地,逐层配置灌木,并把它修剪成图案形的植坛,顺山势运用各种水法,如流泉、瀑布、喷泉等,外围是树木茂密的林园。这种园林通称为意大利台地园。 法国继承和发展了意大利的造园艺术。1638年,法国布阿依索写成西方最早的园林专著《论造园艺术》。他认为“如果不加以条理化和安排整齐,那么人们所能找到的最完美的东西都是有缺陷的”。17世纪下半叶,法国造园家勒诺特尔提出要“强迫自然接受匀称的法则”。他主持设计凡尔赛宫苑,根据法国这一地区地势干坦的特点,开辟大片草坪、花坛、河渠,创造了宏伟华丽的园林风格,被称为勒诺特尔风格,各国竞相仿效。 18世纪欧洲文学艺术领域中兴起浪漫主义运动。在这种思潮影响下,英国开始欣赏纯自然之美,重新恢复传统的草地、树丛,于是产生了自然风景园。英国申斯诵的《造园艺术断想》,首次使用风景造园学一词,倡导营建自然风景园。初期的自然风景园创作者中较著名的有布里奇曼、肯特、布朗等,但当时对自然美的特点还缺乏完整的认识。 18世纪中叶,钱伯斯从中国回英国后撰文介绍中国园林,他主张引入中国的建筑小品。他的著作在欧洲,尤其在法国颇有影响。18世纪末英国造园家雷普顿认为自然风景园不应任其自然,而要加工,以充分显示自然的美而隐藏它的缺陷。他并不完全排斥规则布局形式,在建筑与庭园相接地带也使用行列栽植的树木,并利用当时从美洲、东亚等地引进的花卉丰富园林色彩,把英国自然风景园推进了一步。

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研究讲解

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研究

第一章绪论 一、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 1、原始社会时期(实用第一、娱乐第二、雏形) 2、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发展快、完善之前、向观赏、欣赏变化漫长) 规整式园林——法国古典主义园林 风景式园林——中国古典主义园林 3、工业社会时期18世纪后19世纪初,现代园林的起源 世界最早的城市公园之一——纽约“中央公园” 4、二次大战后至今,后现代园林时期(生态平衡、改善人类环境、广义园林扩大)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 1、按照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的不同 人工山水园——最能代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成就的一个类型 天然山水园 2、按照园林的隶属关系 皇家园林——苑、苑囿、宫苑、御苑、御园 私家园林——园、园亭、园墅、池馆、山池、山庄、别业、草堂 寺观园林 3、造园四要素:山、水、植物、建筑 4、中国古典园林是世界园林发展的第二阶段 三、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中国古典园林创作的主旨 英国园林(理性的、客观的写实)、中国园林(感性的、主观的写意)同为风景式园林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尤其是人工造园,它是判断园林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 中国古典园林讲究天人合一 3、诗画的情趣 4、意境的含蕴 第二章园林的生成期——殷、周、秦、汉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 1、囿:王室专门圈养禽兽的场所 2、台:土堆筑而成的方形高台,登高以观天象、通神明,具有浓厚的神秘色彩 3、园:种植树木的场地 以上为三个源头,视为古典园林的原始雏型 促成生成期的中国古典园林向着风景式的方向上发展的社会因素——山水审美观念的确立 意识形态因素——天人合一、君子比德、神仙思想二、殷、周(最大的奴隶制国家) “贵族园林” 周分为西周和东周(前半段为春秋、后为战国) 这时候的宫苑游观已经上升到主要地位,植物成为造园要素,建筑结合天然山水地貌而发挥其观赏作用,开始有了游赏为目的的水体。 楚国的章华台——“高台榭”的典型 吴国的姑苏台——山地园林 两个都是利用大自然山水环境的优势 三、秦 皇家园林的起源

(整理)《园林植物造景》复习资料.

《园林植物造景》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植物造景:以自然乔、灌、藤、草本植物群落的种类、结构,层次和外貌为基础,通过艺术手法,充分发挥其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进行创作,形成综合景观,让人产生一种实在的美的感受和联想。 2、花坛:是在具有一定几何轮廓的种植床内种植颜色、形态、质地不同的花卉,以体现其色彩美或图案美的规则式园林应用形式。 3、花境:以多年生花卉为主组成的带状地段,花卉布置采取自然式块状混交表现花卉群体的自然景观,是园林中从规则到自然式构图的一种过渡的半自然式种植形式。 4、藤本植物:茎木质化,长而细软,不能直立,需缠绕或攀援其他物体才能向上生长。 5、地被植物:那些株丛密集、低矮,经简单管理即可用于代替草坪覆盖在地表、防止水土流失,能吸附尘土、净化空气、减弱噪音、消除污染并具有一定观赏和经济价值的的植物。 6、季相:由于季节不同,在同一地区产生不同的群落形相称季相。 7、屋顶花园:指在一切建筑物、构筑物的顶部、天台、露台之上所进行的绿化装饰及造园活动的总称。 8、街头绿地: 指建设在城市街道中间或街道两侧供行人和居民短时间休息、游玩、锻炼的绿地。 9、立体绿化:是利用攀援植物绿化墙壁、栏杆、棚架、柱架及陡直

的山石等。 10、适地适树:就是栽种树种的特性,主要是使生物学特性和树体所处地域的立地条件相适应,达到该立地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能达到的最佳状态。 11、草坪:指有一定设计、建造结构和使用目的的人工建值的草本植物形成的块状地坪,具有美化或观赏效果,或能供人休闲、游乐和体育运动的坪状草地 12、孤植:指为突出显示树木的个体美,一般均单株种植,也称独赏树,常作为园林空间的主景。 二、多项选择题(多选或漏选均不得分) 1、由园林植物分割空间的类型(ABCDE) A.开敞空间 B.半开敞空间 C.覆盖空间 D.封闭空间 E.垂直空间 2、从设计形式上分,花境主要有(ABC ) A、单面式花境 B、双面式花境 C、对应式花境 3、广场绿地种植设计基本形式( ABDE ) A.排列式 B.集团式 D.自然式 E.图案式 4、下列植物在秋季呈红色或紫红色的有(CE ) C.枫香 E.鸡爪槭 5、四株同一树种配置忌用的形式有( CDE ) C、正方形 D、直线 E、等边三角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