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木兰诗》同步练习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木兰诗》同步练习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木兰诗》同步练习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木兰诗》同步练习

优质资料---欢迎下载

文言文阅读——《木兰诗》

一、阅读下文,完成相关题目。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木兰诗》选自_____朝________(人名)编的《____________》,这是______朝时期北方的一首民歌。全诗通过叙述花木兰__________的故事,塑造了一个英勇善战、_________、勤劳能干,的女英雄形象。汉乐府中的“双璧”指的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木兰当户

..织()()(2)不闻机杼.声()

(3)唯.闻女叹息()

(4)问女何所忆.()

(5)昨夜见军帖

..()

(6)军书十二

..卷()

(7)愿为市

..鞍马()()(8)旦.辞爷娘去()

(9)万里赴戎机

..()

(10)关山度.若飞()(11)朔.气传金柝()

(12)策勋

..十二转()

(13)赏赐百千强.()

(14)可汗问所欲

...()

(15)愿驰.千里足()

(16)出郭.相扶将

..()()(17)著.我旧时裳()

(18)雄兔脚扑朔

..()

(19)雌兔眼迷离

..()

(20)双兔傍.地走.()()

①愿为市.鞍马()①万里赴戎机.()①昨夜见军帖.()

②东市.买骏马()②不闻机.杼声()②对镜帖.花黄()

4.默写填空:

(1)《木兰诗》中与“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意思相似的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木兰诗》中运用对偶手法描写边塞夜景和军营苦寒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灾情就是命令,全国各地的救援队伍星夜兼程奔赴灾区,此种情景用《木兰诗》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句来形容最为恰当。

(4)现今社会男女平等,世界给了女性一个更好的舞台,就如《木兰诗》中女子如有施展才干的机会,并不比男子逊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3自然段中“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运用了互文的手法,有哪些作用()(多选)

A.作者为凑字数,把要买的东西分配到东西南北市当中。

B.作者用这样的写法,渲染了战前的紧张。

C.表现木兰准备工作的繁忙。

D.表明战事紧迫。

6.对第3段中“不闻……但闻……”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采用排比的手法,反映战事紧迫。

B.采用反复的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思念。

C.采用对比的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深刻思念,极大地丰富了女英雄的形象。

D.采用反复的手法,表达了木兰与亲人分离极其悲痛的心理。

7.对《木兰诗》诗句品味有误

..的一项是()

A.“万里赴戎机”:“万里”极言征程之远,“赴”表现动作之迅速、果敢。

B.“关山度若飞”:跨越关和山,像飞一样,展现了木兰的矫健雄姿。

C.“朔气传金柝”:朔,指北方。用打更的声音在寒气中传送,表现军旅生活的单调无聊。D.“寒光照铁衣”:用寒光和铁衣,展示边关将士的英武风采。

8.对本文有关句子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用夸张手法描写翻山越岭奔赴战场的情景。

B.“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边塞军营的生活。

C.“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实写将军拼死作战,壮士十年后的归来的情景。

D.“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中的数字“十二”与“百千”都是表示多数。

9.《木兰诗》中,对“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理解准确

..的一项是( )

A.表现木兰想早日到达战场的急切心情。

B.描写征途遥远,表现出跃马飞奔,驰骋沙场的英雄气概。

C.描写征途遥远,表现不畏艰难的决心。

D.像飞一样渡过千山万水,表现了木兰欢快的心情。

10.结尾一段吟唱附文,以兔为喻,赞颂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结合全诗内容,说说你对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木兰代父从军,在古代被称为“女英雄”。在中外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也不乏众多女英雄。请你举出一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她的英雄行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品味“开”、“坐”、“脱”、“著”、“理”、“帖”这6个动词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分析“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这两句诗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出自本文的成语_____________,并解释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相关练习。

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少.习射(少年时) B.市.鞍马(买)

C.长而益.精(更加) D.易.男装(穿)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皆次当行.()(2)数.()建奇功3.区别一词多义

(1)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_______________

(2)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______________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一句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A.骑马转战共十二年,建立的功勋数不清。

B.骑马转战共十二年,屡次建立功勋。

C.骑马转战了十余年,屡次建立功勋。

D.骑马转战了十余年,建立的功勋数不清。

6.文中“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一句是全文所表达的主旨,在《木兰诗》中相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木兰诗》答案

一、阅读下文,完成相关题目。

1. 【答案】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南北;代父从军;不慕名利;《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根据所学知识作答即可。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参考答案】

(1)对着;门

(2)织布的梭子

(3)只

(4)思念

(5)军中的文告

(6)表示多数,不是确指(7)介词,为了;买

(8)早晨

(9)战事

(10)过

(11)北方

(12)记功

(13)有余

(14)问(木兰)想要什么

(15)赶马快跑

(16)外城;扶持

(17)穿

(18)动弹

(19)眯着眼

(20)靠近,临近

3.一词多义:

【参考答案】(1)①买;②集市,市集(2)①战事;②织布机(3)①文告;②同“贴”

4.默写填空:

【参考答案】

(1)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2)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4)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5.第3自然段中“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运用了互文的手法,有哪些作用()(多选)

【参考答案】BCD

【解析】本题考查互文修辞手法的作用。作者用互文的写法,表现了木兰准备工作的繁忙,而且一次性要买全所有的东西也能侧面体现出战事紧迫,渲染了战前的紧张氛围。

6.对第3段中“不闻……但闻……”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参考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比的手法及作用。“反映战争紧迫”并不是表达的主要意思;反复是同一个词语或句子连续出现,而本句不是。“排比”是三组及以上格式相似的句子,而本句不是。

7.对《木兰诗》诗句品味有误

..的一项是()

【参考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C项,应是表现军旅生活的艰苦。

8.对本文有关句子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理解。C 选项属于互文见义,指将军与壮士历经无数次浴血战斗,在多年之后才能返回故里。诗句中的“百”与“十”均不是实指,“壮士十年后的归来的情景”表述属于明显错误。故此题选 C。

9.《木兰诗》中,对“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理解准确

..的一项是( )

【参考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万里赴我机,关山度若飞”的意思是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关山度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这句话中“万里”描写了征途的遥远,“飞”体现了驰骋疆场的英雄气概。

10.结尾一段吟唱附文,以兔为喻,赞颂了什么?

【答案】赞颂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长期征战的谨慎和机敏。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主旨。尾段的意思为:“(提着兔子耳朵悬在半空中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分辨。雄雌两兔一起并排跑,怎能分辨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借此来赞颂主人公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长期征战的谨慎和机敏。

11.结合全诗内容,说说你对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看法?

【答案】①孝顺、善良;②勇于担当重任;③勇敢、机智、有勇有谋;④不贪慕功名利禄,向往和平,热爱平淡生活,重亲情。总结:有刚有柔,既勇猛威武又可爱柔美。

【解析】作答时需要围绕木兰在文中的具体事迹进行作答。如“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体现木兰的孝顺。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塞山岭。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为国捐躯,有的转战多年胜利归来,体现她有勇有谋。“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体现了她不贪慕功名利禄,向往和平,热爱平淡生活,重亲情。所以,木兰是一个刚柔并济的形象。

12.木兰代父从军,在古代被称为“女英雄”。在中外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也不乏众多女英雄。请你举出一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她的英雄行为。

【参考答案】示例:

穆桂英,武艺高强,有勇有谋。在抗击辽的入侵时,她与杨家诸将领一道,屡建战功。在她丈夫死后,仍然能够挂帅出征,抵抗外敌。

刘胡兰,在威逼利诱面前不为所动,誓死不说八路军的下落,惨遭杀害等。(举一例)

【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从积累的事例中选择女英雄的事例,简洁的语言概括解答即可。

13.品味“开”、“坐”、“脱”、“著”、“理”、“帖”这6个动词的表达作用。

【参考答案】归家的喜悦和故物的亲切。

14.分析“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这两句诗的表达作用。

【参考答案】不仅写出了伙伴惊讶情态,还从侧面写出了木兰的英雄气概。

15.出自本文的成语_____________,并解释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扑朔迷离;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底细。

二、阅读下文,完成相关练习。

1.D

2.(1)háng;(2)shuò

3.(1)因为;(2)因而(所以)

4.①木兰是古代一位民间的女子。②凡是男子可以做的事情,女子未必就不能做。

5.C

6.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人教版全部教案

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教学目标 一、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二、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 三、领会课文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的写法; 学习课文细致观察、抓住特点,具体、真切、生动地描写事物。 教学重点 1、要求学生掌握本文的写景的笔法,了解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 2、从语言入手理解课文中的写景和抒情; 教学难点 描写三味书屋的部分难在两点:1、是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困难;2、是有些难解的词语。 第一课时 一、导入:鲁迅先生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人,哪一位同学来介绍一下有关鲁迅 的情况? 二、题解:《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 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40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优美散文。课题用“从……到……”两个介词点明了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地点范围。 三、查预习。 1、给加黑的字注音、正音,然后释词。 确凿záo,菜畦qí,桑椹shèn,轻捷,油蛉líng,斑蝥máo,缠络chán,攒cuán,珊瑚shānhú高枕而卧,豁huō,敛liǎn,脑髓suǐ,陌生mò。鉴赏,人迹罕至hǎn,觅食mì,竹筛shāi,秕谷bǐ,系jì,传授shòu,书塾shú, 四、整体把握 通读课文,然后解决下面问题 1.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得到了哪些信息? (“从……到……”表示这篇文章大致包括两部分,同时也告诉我们文章前后两部分的内容。) 2.快速阅读课文,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语句以及中间的过渡段。(从开始“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到中间“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是写百草园的部分;从“出门向东”到文章结尾“这东西早已没有了吧”是写三味书屋的部分;中间“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是两部分之间的过渡段)。 五、细读课文 问:把前后两部分联系起来思考,讨论: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下面三种说法可供参考。 ①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衬托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脱 离儿童实际的私塾

初中语文版教材七年级上册

初中语文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说课设计 沈阳市第六十一中学 李彬

一、说课程标准与单元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欣赏文学作品能复述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单元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阅读小说,能理清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进而理解小说表现的主题 ②激发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古今中外的小说佳作,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积极创造机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并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如概括情节,评价人物等。 ②通过诵读、表演、合作、探究,让学生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加深对文章中心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了解我国古代小说的艺术成就,领略我国古代先贤们的超人智慧,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②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积极思索和敢于创新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如:《心声》一文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把握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辩证理解人物的社会意义,理解“心声”的深刻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角色朗读和对矛盾冲突的分析,运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深刻理解文章主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作者以“心声”为标题的深刻含义,引导学生学习主人公对美好生活的执著追求,促进健康师生关系的形成。 二、说教材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设身处地地体验和理解作品,可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作出自己的评价,品味作品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本单元的四篇小说,兼及古今中外,情节生动,引人入胜。阅读本单元的四篇不禁让我体会到编者在选编教材中的思维之缜密。通过本单元的学习,逐步培养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阅读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具体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发展语感和思维,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 构建知识树

《木兰诗》试题汇编(可编辑修改word版)

木兰诗(2011 聊城中考阅读及答案) 已整理完毕 (2011-07-07 15:59:31) 13 秋 16 级七上一学月 木兰诗 ①万里赴戎机,关ft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②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③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例题】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 分) ①策勋十二转②当户理红妆 2.第①段画线句意在表达什么?(2 分) 3.从遣词造句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句。(2 句) 【答案】 1.①记功②窗户 2.体现出战争的旷日持久与战斗的激烈悲壮。 3.“霍霍”是拟声词。惟妙惟肖地描绘出小弟磨刀时内心急切的情态。淋漓尽致地表现小弟抑制 不住的欣喜之情。 一.填空题《木兰诗》中考复习习题 复习提纲 1.《木兰诗》是一首(体裁)诗,选自编的。它又被称为、,是时期的一首北方。“乐府”原指 ,后来把也叫做乐府。 2.全诗叙述了的故事,根据插图,全诗可分为部分,各部分的大意分别是、、、。 3.汉乐府中的“双璧”指的是、。 4.教材中插入了一组插图,以为表现形式,图案以、为表现手法,配以为背景,(其好处是)诗画浑然一体,相映成趣。 二.课下注释 1.词汇解释:唧唧复当户惟女军帖十二爷市鞯溅溅啾啾戎机朔气寒光铁衣

策勋转强不用郭相扶将红妆著裳帖火伴扑朔迷离傍安 2.句子翻译:(1)可汗大点兵(2)军书十二卷(3)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4)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5)策勋十二转(6)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三.区分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 1.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2、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3、旦辞爷娘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4、朔所传金柝,寒光照铁衣。()5、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6、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7、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8、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9、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10、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四、按要求默写: 1.表现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 2.描写木兰出征后思念亲人的心理活动的句子是,。 3.木兰决定替父从军的原因是,。 4.描写木兰回到家中的心境(归来后喜不自禁的激情)的句子,,,,。 5.描写边塞夜景的句子:,。 6.从侧面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 7.描写木兰经历和战争持久,战斗出生入死的激烈紧张的战斗的句子是:,。 8.最能表现木兰做为中国女性淳朴(勇于献身,不慕荣华,不图功名利禄的高尚情操)性格的句子是:,;,。 9.夸张描写木兰矫健雄姿的句子:,。 10.描写宿营地空寂荒凉句子: 11.全诗中最富有喜剧色彩的句子,:,。五.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全诗,你认为是木兰的形象特点是什么?2.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3.结合具体语句,说说木兰有哪些可敬、可爱之处。4.课后练习三。 1、《木兰诗》篇末四句,用生动而通俗的比喻,道出全诗的主旨的句子: 2、《出塞》中,有“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诗句。《木兰诗》中也含有“胡”字,其意思与“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胡”字基本相同的诗句是: 3、《木兰诗》表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诗句: 4、《木兰诗》中夸张地描写木兰矫健雄姿的诗句是:描写边塞夜景的诗句: 5、王翰的《凉州词》“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木兰诗》中含相似诗句: 参考答案: 一、叙事(民歌)郭茂倩乐府诗集《木兰辞》《木兰歌》南北朝民歌古代朝廷中管理音乐的机构,负责采集民间的诗歌乐府采集的诗歌 2、木兰替父从军四木兰纺织木兰从军木兰征战木兰还乡 3、《木兰诗》《孔雀东南飞》 4、邮票剪纸皮影《木兰诗》 三 1、顶真 2、排比、嵌字 3、对偶反复(征途思亲的小儿女细腻情怀) 4、对偶 5、互文 6、顶真 7、顶真 8、排比 9、对偶 10、比喻、反问 四 1、东西南北四句 2、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3、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4、开坐脱著当帖六句 5、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6、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7、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8、可汗问所欲,……送儿还故乡 9、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10、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11、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五.1、木兰是一个少女,又是一金戈铁马的英雄。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胜利归来后,又谢绝高官,返回家园,重新从事和平劳动。她爱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的责任感融合到了一起。木兰的形象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淳朴的优秀品质。2、赞颂劳动人民出身的妇女英雄,反映人民对和平生活的向往。3、木兰有许多可敬、可爱之处。如“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一个女孩子看到家里没有兄长,父亲已年老体衰,毅然替父从军,这种

初中语文 木兰诗

《木兰诗》练习题 [基础巩固] 1.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机杼( ) 鞍鞯( ) 胡骑( ) 金柝( ) 策勋( ) 赏赐( ) 理云bìn( ) pèi头( ) 扑shuò( ) 雄chí( ) 阿zǐ( ) 2.形似字注音组词 拆( ) 戎( ) 傍( ) 折( ) 戍( ) 滂( ) 柝( ) 戊( ) 榜( ) 析( ) 戌( ) 谤( )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木兰当户织( ) 昨夜见军帖( ) 旦辞爷娘去( ) 万里赴戎机( ) 著我旧时裳( ) 安能辨( )( )我是雌雄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愿为市鞍马市:买东市买骏马市:集市 B.出郭相扶将郭:外城木兰不用尚书郎不用:不愿作 C.朔气传金柝朔:北方策勋十二转策勋:记功 D.军书十二卷十二卷:十二本赏赐百千强强:有余 5.填空。 ①.《木兰诗》选自朝(人名)编的《》,这是朝时期北方的一首民歌。全诗通过叙述花木兰的故事,塑造了一个英勇善战,勤劳能干,的女英雄形象。

②.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 ③.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对偶句是: ④.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议论句是 ⑤.写木兰矫健雄姿的句子是: ⑥.写木兰一家人高高兴兴迎接她回家的情景的句子: ⑦.诗中的、一句,用和的修辞手法,十分概括地描写了战争的旷日持久,激烈悲壮。 ⑧.成语扑朔迷离源于木兰诗中的,一句诗文。 6.对诗句品味有误的一项是( ) A. 万里赴戎机: 万里极言征程之远,赴表现动作之迅速、果敢。 B. 关山度若飞:跨越飞和山,像飞一样,展现了木兰的矫健雄姿。 C. 朔气传金柝:朔,指北方。用打更的声音在寒气中传送,表现军旅生活的单调、无聊。 D. 寒光照铁衣:用寒光和铁衣,展示边关将士的英武风采。 7.写出下面诗句的大意。 ①.爷娘问女来,出郭相扶将 ②.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 [能力提升] (一)阅读课文第六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1.用一句话概括这段话的段意 2.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动词填写 ①描写爷娘: ②描写阿姊: ③描写小弟: ④描写木兰: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基础知识复习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基础知识复习【知识梳理】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酝酿(yùn)(niàng) 喉咙(lóng) 嘹亮(liáo) 抖擞(sǒu) 镶嵌(xiāng) 贮蓄(zhù) 发jì(髻) 宽chǎng(敞) chéng清(澄) 蝉tuì(蜕) 娇mèi(媚) 棱镜(léng) 粗犷(guǎng) 静谧(mì) qī冷(凄) 莅临(lì) 吝啬(lìn)(sè) 淅沥(xī)(lì) 咄咄逼人(duō) 高邈(miǎo) 菜畦(qí) 瘫痪(tān)(huàn) 侍弄(shì) qiáo悴(憔) xù叨(絮) jué别(诀) 分qí(歧) 一霎(shà) 梗塞(gěng) 匿笑(nì) dǎo告(祷) 姊妹(zǐ) 徘徊(pái)(huái) 逃窜(cuàn) 寻mì(觅) 确凿(záo) 云xiāo(霄) 倘若(tǎng) jiàn赏(鉴) 和ǎi(蔼) bó学(博) 倜傥(tì)(tǎng) kuī甲(盔) 罕至(hǎn) 收敛(liǎn) 秕谷(bǐ) 锡箔(bó) 感kǎi(慨) 搓捻(niǎn) 绽开(zhàn) 争执(zhí) cán愧(惭) 奥mì(秘) qǐ盼(企) 恍然大悟(huǎng) 混为一谈(hùn) 花团锦簇(cù) 派qiǎn(遣) 殉职(xùn) 狭隘(ɑì) 热忱(chén) 纯cuì(粹) 鄙薄(bǐ) 拈轻怕重(niān) 栋liáng(梁) 慷kǎi(慨) 帐篷(peng) 废xū(墟) 坍塌(tān) 琢磨(zhuó) 沉默guǎ言(寡) 干涸(hé) 灼伤(zhuó) 突兀(wù)

晕眩(xuàn) 恍惚(huǎng)(hū) 凌乱(líng) 参差不齐(cēn)(cī) 哄堂大笑(hōng) 抽噎(yē) 消耗(hào) 懒duò(惰) 怂恿(sǒng)(yǒng) 安xiáng(详) 怅然(chàng) 蜷伏(quán) 惩戒(chéng) 冤枉(wɑng) 虐待(nüè) 畏罪潜逃(qián) 污涩(sè) 哺乳(bǔ) 羞怯(qiè) 匍匐(pú)(fú) 余huī(晖) 嗔怪(chēn) 笨拙(zhuō) 聘礼(pìn) 炫耀(xuàn) 滑稽(jī) 头衔(xián) 勋章(xūn) 骇人听闻(hài) 莽莽榛榛(zhēn) péng勃(蓬) 澄澈(chéng) 庇护(bì) 爱mù(慕) 2.给多音字注音。 应和(hè) 卖弄(nòng) 黄晕(yùn) 着落(zhuó) 荫蔽(yīn) 济南(jǐ)执拗(niù) 微薄(bó) 扒车(bā) 称职(chèn) 禁锢(jìn) 钦差(chāi) 较量(liàng) 3.改正短语中的错别字。 花枝召展(招)翻来复去(覆)人声顶沸(鼎) 节然不同(截) 疲倦不湛(堪) 小心冀冀(翼)(翼) 不求深解(甚) 油然而升(生) 美不盛收(胜) 莫不关心(漠) 见导思迁(异) 狍根问底(刨) 惊慌失错(措) 千丝万镂(缕) 怪涎不经(诞) 大相经庭(径) 神彩奕奕(采) 随声附合(和) 力不遐供(暇) 4.重要作家、作品回顾。 (1)《春》——朱自清——散文家、诗人、学者 (2)《济南的冬天》——老舍——北京人——作家 (3)《秋天的怀念》——史铁生——生于北京——作家 (4)《散步》——莫怀戚——重庆人——作家 (5)《金色花》——泰戈尔——印度(国籍)——作家、诗人——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 (6)《荷叶·母亲》——冰心(谢婉莹)——作家、诗人 (7)《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朝花夕拾》——鲁迅——周树人(作者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 《孙权劝学》 《孙权劝学》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断,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结果,而不写出吕蒙如何好学,他的才略是如何长进的。 写事情的结果,也不是直接写吕蒙如何学而有成,而是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生动地表现出来。 写孙权劝学,着重以孙权的劝说之言,来表现他的善劝,而略去吕蒙的对答,仅以“蒙辞以军中多务”一句写吕蒙的反应,并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写吕蒙接受了劝说;写鲁肃“与蒙论议”,着重以二人富有风趣的一问一答,来表现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而略去二人“论议”的内容,并仅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一句作结。 (一)课文字词详解 ①初,权②谓吕蒙曰:“卿③今④当涂⑤掌事,不可不学!”蒙⑥辞⑦以军中多⑧务。 ①初:当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②谓:告诉,对……说,常与“曰”连用。③今:现在。④当涂:当道,当权。涂,通“途”。⑤掌事:掌管政事。⑥辞:推托。⑦以:用。⑧务:事务。 权曰:“①孤②岂欲③卿④治经⑤为⑥博士⑦邪!⑧但⑨当⑩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 ①孤:古时王侯的自称。②岂:难道。③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④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⑤为:成为。⑥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⑦邪:语气词,后写作“耶”。⑧但:只,只是。⑨当:应当。⑩涉猎:粗略地阅读。?见:了解。?往事:指历史。?耳: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孰:谁。?若:比得上。 孤常读书,自①以为大有所②益。”蒙③乃④始⑤就学。 ①以为:认为。②益:好处。③乃:于是,就。④始:开始。⑤就:从事。

【精品】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精品】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 1.阅读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尊君在不?(________) ②下车引之。(________) ③元方入门不顾。(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②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叙写了元方妙答友人的故事,表现元方聪明机智,明白事理,落落大方。说明做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的道理. B.本文主要通过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元方聪明机智、不卑不亢的形象跃然纸上。 C.本文剪裁得体,详略得当,语言十分自然,不加任何雕饰。 D.本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旨在告诉我们做人要讲信用的道理。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吾今死矣,子可去/去后乃至。 B.有疾不忍委之/相委而去。 C.而入有义国/与儿女讲论文义。 D.而敢独止?/人不知而不愠。 (5)请用三条“/”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 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6)你从荀巨伯的身上学到了些什么?请写出两三点来。 【答案】(1)同“否”;拉、牵拉;回头看。 (2)①真不是人啊!跟人相约一起走,却丢下他人而离开;②(你)到中午还不到,这是不守信;对着孩子骂他的父亲,这是无礼貌。 (3)B (4)C (5)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6)坚守信义,对友忠诚,舍生取义等。 【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引”,牵、拉;“不”是通假字。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

《木兰诗》试题汇编含答案全网

《木兰诗》习题1 一.填空题 1.《木兰诗》是一首(体裁)诗,选自编的。它又被称为、,是时期的一首北方。“乐府”原指 ,后来把也叫做乐府。2.全诗叙述了的故事,根据插图,全诗可分为部分,各部分的大意分别是、、、。3.汉乐府中的“双璧”指的是、。 4.教材中插入了一组插图,以为表现形式,图案以、为表现手法,配以为背景,(其好处是)诗画浑然一体,相映成趣。 二.课下注释 1.词汇解释: 唧唧复当户惟女军帖十二爷市鞯溅溅啾啾戎机朔气寒光 铁衣策勋转强不用 郭相扶将红妆着裳帖火伴扑朔迷离傍安 2.句子翻译: (1)可汗大点兵 (2)军书十二卷 (3)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4)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5)策勋十二转 (6)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三.区分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 1.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2、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3、旦辞爷娘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4、朔所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5、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6、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7、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8、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 9、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10、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四、按要求默写: 1.表现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 是,,,。 2.描写木兰出征后思念亲人的心理活动的句子 是,。 3.木兰决定替父从军的原因是,。 4.描写木兰回到家中的心境(归来后喜不自禁的激情)的句 子,,, ,。 5.描写边塞夜景的句子:,。 6.从侧面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 是,。 7.描写木兰经历和战争持久,战斗出生入死的激烈紧张的战斗的句子 是:,。 8.最能表现木兰做为中国女性淳朴(勇于献身,不慕荣华,不图功名利禄的高尚情操)性格的句子 是:,;, 。 9.夸张描写木兰矫健雄姿的句子:,。10.描写宿营地空寂荒凉句子:, 11.全诗中最富有喜剧色彩的句 子,;,。 12.《木兰诗》篇末四句,用生动而通俗的比喻,道出全诗的主旨的句 子:,;, 。 13.《出塞》中,有“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诗句。《木兰诗》中也含有“胡”字,其意思与“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胡”字基本相同的诗句是: 14.《木兰诗》表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诗句:, 15.《木兰诗》中夸张地描写木兰矫健雄姿的诗句是: 描写边塞夜景的诗句:

初中语文教案范例《木兰诗》

初中语文教案范例《木兰诗》 1. 题目:《木兰诗》 2. 内容: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3.基本要求 (1)朗读主要语句 (2)分析木兰人物形象 (3)配合板书讲授课程 《木兰诗》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朗读课文,划分课文结构并理解课文大意,学习互文的修辞手法,体会木兰的人物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探究,掌握木兰的人物特点,学习互文修辞,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木兰所代表着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善良质朴的优秀品质,体会诗歌所塑造的巾帼女英雄形象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自主探究,掌握木兰的人物特点,学习互文修辞,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自主探究,掌握木兰的人物特点 三、教学方法 1、讲授法 2、谈话法 3、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通过复习上节课内容(课文层次),引出问题“木兰替父从军做了哪些准备”

引入教学内容,今天就让我们继续来学习《木兰诗》 (二)新授课程 1、整体感知 (1)提出问题,归纳句段 提问方式:“请大家带着这样一个问题朗读课文:木兰替父从军做了哪些准备” (2)翻译对应句段,引入“互文”的修辞手法 提问方式:“我们都找到‘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谁来翻译一下呢” (3)巩固提高,寻找同类语句 提问方式:“细心的同学不难发现,文中多处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段,谁能找到呢?” 2、深入研读 (1)小组讨论,探究木兰形象 小组分享,有重点句段深挖人物形象特点 (2)教师总结,概括形象 教师评价小组讨论成果并归纳人物形象 (3)再读课文,深化主题 (三)巩固小结 回顾课文内容,升华情感 (四)作业布置 找出诗歌中的修辞手法,整理在一张纸上,下节课讨论。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电子课本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电子课本 1 《论语》十则 ?原文和译文 1、子曰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 不亦君子乎 ?”( 《学而》 ) 解词 : 时: 按时 ; 说: 同“悦”,愉快。 翻译 : 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这 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 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 赏析 : 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是君子的风格。这是讲个人修养问题。 2、子曰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 解词 : 故: 旧的( 知识 ); 知: 理解、领悟。 翻译 : 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3、子曰 : “学而不思则闰 ; 思而不学则殆。” ( 《为政》 ) 解词 : 罔: 迷惑而无所得 ; 殆: 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翻译 : 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 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 会有疑惑。 赏析 : 这里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也是讲学习方法的。 4、子曰 : “由,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 )解词 : 愠: 恼恨。 翻译 : 孔于说 : “子路,教给你正确认识事物的道理吧。( 那就是 )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赏析 : 这段说的是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

5、子贡问曰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 《公冶长》 ) 解词 : 耻: 以,, 为羞耻 翻译 : 子贡问道 : “孔文子为什么叫“文”呢?”孔子说 : “他聪敏而又爱好学 刁,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因此用‘文’做他的谥号。”这里借回答 于贡的问话,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学好问。 6、子曰 :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 《述而》 ) 解词 : 识: 记住; 厌: 满足; 诲: 教导。 翻译 : 这一则是孔子的自述,讲的是学习态度和方法。要把学过的东西默默地 记在心里,不断积累知识。“学而不厌”,讲的是好学精神,学无止境,从不感到 满足。“诲人不倦”,讲的 2 是教学态度,要热情地教导学生。孔于一生都是这样做的,所以他说: “对我 来说,有什么呀 ?”表现了孔子的自信。 7、子曰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 翻译 : 孔子说 : “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 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这里说的是只要虚心求教,到 处都有老师。 8、子曰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 翻译 : 孔子说 : “( 对待任何事业和学问) 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 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这段主要讲学习的三个层次,只有以之为乐的人,才能真 正学好它。 9、子在川上,曰 :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木兰诗》知识点汇编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木兰诗》中考考点汇编 1 一、原文呈现 2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3 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4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5 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6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貉,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至7 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8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9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10 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11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12 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当窗理云13 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14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辩我是雄雌? 15 二、课文翻译 16 叹息声一声连着一声,木兰姑娘当门在织布。织机停下来机杼不再作响,17 只听见姑娘在叹息。问问姑娘你这样叹息是在思念什么呢?(木兰回答道)姑18 娘我并没有思念什么。 19 昨夜我看见征兵文书,知道君王在大量征募兵士,那么多卷征兵文书,每20 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长大成人的儿子,我木兰没有兄长,我愿意21

去买来马鞍和马匹,从现在起替代父亲去应征。 22 在东市上买来骏马,西市上买来马鞍和鞍下的垫子,南市上买来马嚼子和23 缰绳,北市上买来长马鞭。早上辞别父母上路,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24 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汹涌奔流的哗哗声。早上辞别黄河上路,晚25 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啾啾的鸣26 叫声。 27 行军万里奔赴战场作战,翻越关隘和山岭就象飞过去那样迅速。北方的寒28 风中传来刁斗声,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铁甲战袍。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29 生入死的战斗,十年之后才得胜而归。 30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上殿堂(论功行赏)。记功授爵木兰是最高一31 等,得到的赏赐千百金以上。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不愿做尚书郎这样32 的官,希望骑上一匹好骆驼,借助它的脚力送我回故乡。 33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34 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打35 开我闺房东面的门,坐在我闺房西面的床上,脱去我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我36 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当着窗子整理象乌云一样柔美的鬓发,对着镜子在额上贴37 好花黄。出门去见同去出征的伙伴,伙伴们都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十二年之久,38 竟然不知道木兰是女的。 39 雄兔的脚喜欢乱搔乱扑腾,雌兔的两眼老是眯缝着,当它们挨着一起在地40 上跑的时候,又怎能分辨得出谁雄谁雌呢?知道木兰是女孩子。 41 三、文学常识积累 42 43 四、《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人名)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 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民歌。全诗通过叙述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塑造了一44

初中课文木兰诗

初中课文木兰诗 大家学过木兰诗吗?知道初中课文木兰诗背景资料吗?以下是初中课文木兰诗介绍,请参考!1、作家作品: 《木兰诗》,北朝乐府民歌,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一首优美的叙事诗,又称《木兰辞》。它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为我国诗歌史上的“双璧”。 2、文学常识: 背诵、默写文言文,是很多同学尤其是初一刚刚接触文言文的同学颇感头疼的一件事。那么如何背诵文言文才能更快呢? 首先,不要死记硬背,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文言文,这样才能记得又快又准。 其次,在背诵文言文的过程中还可以采取“抓主要意思”的方法,即将课文按内在逻辑分成几部分,抓住每部分的基本意思,以便于记忆。如《木兰诗》,由于排列整齐,句式相似,其结构本身为背诵扫清了很多障碍。我们在背诵时只要按事情发展列出提纲: 木兰叹息;替父应征;准备出发;战罢归来;天子赏赐;家人团聚。 然后借助每层的主要意思去记忆,便不容易漏掉内容。 第三,对于“前背诵后忘记” 的情况,只要持之以恒地反复诵读,便会逐渐加深印象,以至长久不忘。 3、背景知识: 乐府,原是汉代朝廷的音乐官署,其职责是采集各地民间诗歌和乐曲。后世把这类民歌或文人模拟的作品也称作乐府。《乐府诗集》是一部完备的乐府歌辞总集,其中的民歌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民歌又按地域分为南歌、北歌两大部分。北歌是北方民族的民歌,其特点是题材广泛,格调雄劲,热烈而质朴。 4、木兰诗全文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词语汇总

【七年级同步资料】七年级下册词语汇总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菜畦qí:菜地。 确凿záo:非常真切,真实可靠。 秕谷bǐ:张得不饱满的稻谷或谷子。也叫秕谷子。 渊博yuān:形容学识深而广。 缠络chán luò:枝条状物互相缠绕,连续不断。 桑椹shèn:桑树的果实。 轻捷jié:轻快敏捷。 臃肿yōng zhǒng:过度肥胖。 脑髓suǐ:大脑中柔软像胶的物质。 相宜yí:适宜。 蝉蜕tuì:蝉的幼虫变为成虫时脱下的壳,中医可入药。 攒cuán:聚拢,拼凑。 宿儒sùrú:老成博学的读书人。 人声鼎沸dǐng:形容喧闹.混乱,像水锅里沸腾一样。 方正:正直。 人迹罕至hǎn:人的足迹很少出现.到达(的地方)。 2.《爸爸的花儿落了》 肿胀zhàng:肌肉.皮肤或黏膜等组织由于发炎.淤血或充血而体积增大。 叮嘱zhǔ:再三嘱咐。

油鞋:一种涂上桐油,用于下雨天穿的鞋。 挪窝儿nuó:离开原来所在的地方。这里指起床。 鸡毛掸子dǎn:掸灰尘的用具,把鸡毛扎在藤或竹竿的一端制成。有的地方叫鸡毛帚。咻咻xiū:模拟挥舞鞭子时发出的声响。 骊歌lí:告别的歌。 雨篷péng:遮蔽雨的设备,用竹木.苇席或帆布等制成。 玉簪花zān:一种庭院观赏植物,花白色,气味芳香。 徘徊pái huái:在一个地方来回的走。蔽雨犹豫不决。 花圃pǔ:种花草的园地。 3.《丑小鸭》 来势汹汹xiōng:动作或事情到来时声势盛大的样子。 姊妹zǐ:姐妹。 沼泽地zhǎo:木草茂密的泥泞地带。 沮丧jǔ:灰心失望。 恭恭敬敬gōng:对尊长或宾客严肃有礼貌。 弥漫mí:充满;布满。 泥泞nìng:因有烂泥而不好走;淤积的烂泥。 木屐jī:木板拖鞋。 飕飕sōu:形容风声。 4.《诗两首》 镇静zhèn:情绪稳定或平静。 忧郁yù:忧伤.愁闷。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十则》教学案例分析 一、导言 初中阶段,文言文教学到底应该如何教?是不是都按《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来做,读一读、背一背、理解大意就行了?我个人认为,这得依据所选文言文文本的特点来定,标准里的要求是总体要求,是基本要求,是最低要求,这不应成为语文教师从事单篇文言文文本教学的桎梏。语文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在“思考”这面超验的旗帜下借助语言文字进行“聚会”的活动,这思考拒绝以某个在先的目的的名义而结束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教学要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文言文教学如何让学生进行大量实践呢?最为有效的一条就是把教学的触角伸到文本所提供的场景或文本作者所处的时代去,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交际场中,进行场复原。这与《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语文教学与生活相联系是一致的。只不过,这种联系,是一种特殊的方式,我把它称之为场复原(回到原始状态)。 场复原,说简单一些,就是把教师与学生的“思考”通过时光隧道送到文本所提供的场景或文本作者所处的时代之中,让这种“思考”接近更为原始的状态,实现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完全融合,进而让教师、学生在这种状态下进行交际,实施教学行为,实现教学目标。对《十则》的教学,若能采用这种方式,其教学必将产生特效。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著作,所记多口语,文辞简古。其篇章虽有记事,但却简略;记言虽多,但却只是片言只语,且多为自言自语,有问语又有答语的少之又少。是不是孔门弟子的疏忽呢?在《论语》中将一句话的来龙去脉都记录下来的也有。这说明,他们是有意给后人留下空缺的。这个空缺,就是后人理解《论语》要旨的所在,也是后人思考的所在!我们知道:一个词语,如果离开了句子,就很难确定它的意义;一个句子,倘若离开了段落篇章,往往得不到正确的分析;一篇文章,要是不弄清其写作背景等特定的环境,便谈不上理解了其真正的文义。一句话,如果仅知道其字面意思,不弄清这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为什么要这样说,那对这句话的理解也仅仅是走马观花。在对《十则》的教学中,我们如果能用“场复原”的方法,把教师、学生置身于这句话产生的原生态中,进行听说读写思的训练,是不是更有利于学生对言语的理解呢? 二、设计思路 文本教学的基本策略是“个性解读,对话生成”。文言文教学要把握好“度”:太浅,学生学得皮毛;太深,学生无法理解。对《十则》的教学,这个“度”以场复原为标。具体地说,就是要让学生在理解文本字面意思的基础上,穿越时光隧道,完成对原文本的修改或再创造;学生、教师这个复原的“场”中,对言语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实现平等对话。 三、精彩教学片段实录 师:《论语》写作体例为语录体,语录体一般由问语和答语两部分组成。下面,请大家快速浏览全文,你能找出既有问语又有答语的一则吗? 生:第十则。 师:是谁问谁答? 生:孔子的学生子贡问,孔子答。 师:请问,子贡问了一个什么方面的问题?他怎么问,孔子如何答呢?(学生思考了一会儿,有学生站了起来。) 生:我认为子贡问的这个问题是关于修身做人的。他这样问,“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孔子回答,“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师:你能结合问语和答语的意思给大家以解释吗? 生:可以。用现代文翻译这一问一答,子贡问的就是“有一词可以用来一生践行吗?”孔子说,“大概就是‘恕'了。自己所不喜欢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这告诉我们,做人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在山的那 边》教案 来源:语文网作者:匿名 学习目标 1理解、积累“痴想、隐秘、诱惑、喧腾”等词语。 2、初步了解诗歌常识。反复朗读,理解诗歌蕴含的哲理。 3、领会诗中“山”与“海”的艺术形象蕴含的意味,培养欣赏诗歌的能力。品味诗歌语言,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然后解释词义: 凝成()___________________ 诱惑()___________________ 一瞬间()__________________ 隐秘()___________________ 喧腾()___________________ 痴想()_________________ 二、理解探究 2、听读课文录音,学生跟读,想像诗歌中具有审美意义的艺术形象,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和思想感情 3请学生说出对诗歌意旨的理解。 三、合作释疑 4、学生研读诗歌,提出理解中的疑难诗句,小组合作探究: ⑴“隐秘的想望”指什么?为什么说“隐秘”? ⑵怎样理解“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⑶“我常伏在窗口痴想”中“痴想”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⑷“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是什么意思? ⑸“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指什么?为什么说是“飘来的”? ⑹“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这些诗句是什么意思? 5、再探 ⑴“在山的那边,是海”,对这个“山”字,“我”小时候理解的和今天的理解有什么不同? ⑵诗人领悟妈妈所说的“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不是自然界的海,那么,什么是“信念凝成的海”?诗中有没有回答这个问题? ⑶读第一部分,你觉得小时候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⑷结尾表达的信念,如果用议论语言该怎样表达?“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蕴含着怎样的意味和感情? ⑸有人说,这首诗在艺术上波澜迭出,紧扣人心,结合阅读体验说说你的理解。 四、课内精读 今天啊,我竟没想到 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 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_________ 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 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 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因为我听到海_______在远方为我_______

初中语文《木兰诗》教案

初中语文《木兰诗》教案 第10课《木兰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注释,疏通课文,积累重点字词的意思。 2、能用简洁的语言复述课文内容。 3、理解课文内容,能概括出花木兰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概括木兰这一古代巾帼英雄形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3分) 同学们都知道中国历史上有哪些杰出的巾帼英雄?像花木兰、穆桂英、梁红玉、红娘子等。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一位女子,他曾经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并立下赫赫战功,说到这同学们都已知道这位英雄是花木兰,这节课我们一起近距离的了解她。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双璧,这样脍炙人口的名篇值得大家传诵。 二、检查背诵(5分) 1.抽5名同学背前五段,齐背最后两段 (要求:学生听她们有无背错的地方或者读音有误的) 过渡语:同学们掌握的非常好,让我们带着一个问题一起翻译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疏通课文,理解文意(小组合作完成)(15分) 要求: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2、将疑难句子写在黑板上,师生共同解疑 例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将军身经百战有的死了,壮士(木兰)征战多年胜利归来。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军旅生活之苦) 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冰冷的月光照在士兵的铠甲上。 古今义区分:阿爷无大儿(爷:古义,父亲今义,爷爷) 双兔傍地走(走:古义,跑今义,行走) 出郭相扶将(郭:古义,外城今义,常用作姓氏) 一词多义:东市买骏马(市场、集市)名词 愿为市鞍马(买)动词 通假字:对镜帖花黄(帖通贴,粘贴) 过渡语:疏通文意之后,大家用自己最简洁的语言说说这首诗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四、整体感悟,走近木兰 1、这首诗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3分) 2、答:诗中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 离家---从军---立功---拒赏---回家(提示) 过渡语:一千多年来,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那她是个什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人教版全部教案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人教版全部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教学目标 一、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二、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 三、领会课文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的写法; 学习课文细致观察、抓住特点,具体、真切、生动地描写事物。 教学重点 1、要求学生掌握本文的写景的笔法,了解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 2、从语言入手理解课文中的写景和抒情; 教学难点 描写三味书屋的部分难在两点:1、是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困难;2、是有些难解的词语。 第一课时 一、导入:鲁迅先生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人,哪一位同学来介绍一下有关鲁迅 的情况? 二、题解:《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 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40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优美散文。课题用“从……到……”两个介词点明了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地点范围。 三、查预习。 1、给加黑的字注音、正音,然后释词。 确凿záo,菜畦qí,桑椹shèn,轻捷,油蛉líng,斑蝥máo,缠络chán,攒cuán,珊瑚shānhú高枕而卧,豁huō,敛liǎn,脑髓suǐ,陌生mò。鉴赏,人迹罕至hǎn,觅食mì,竹筛shāi,秕谷bǐ,系jì,传授shòu,书塾shú, 四、整体把握 通读课文,然后解决下面问题 1.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得到了哪些信息(“从……到……”表示这篇文章大致包括两部分,同时也告诉我们文章前后两部分的内容。) 2.快速阅读课文,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语句以及中间的过渡段。(从开始“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到中间“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是写百草园的部分;从“出门向东”到文章结尾“这东西早已没有了吧”是写三味书屋的部分;中间“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是两部分之间的过渡段)。 五、细读课文 问:把前后两部分联系起来思考,讨论: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下面三种说法可供参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