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期末复习

期末复习

期末复习
期末复习

1、默写(13分,每题1分。)

(1),若出其中。,若出其里。(《观沧海》)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诗人把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托付给明月的诗句是:,。

(3)《次北固山下》一诗中富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哲理的诗句是:

,。

(4)在《诫子书》中,阐释过度享乐和轻浮急躁对人修身养心产生不良影响的句子是:

,。

(5)《江南逢李龟年》中用江南美景反衬离乱世事和沉沦身世,表达了诗人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对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的诗句是:,。

(6)《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情,寄托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渴望的诗句是:,。

(7)《夜上受降城闻笛》中运用两个生动的比喻描写边塞荒寒夜景的

诗 , 。

(8)看, ,,,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春》)

(9),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10)不义而富且贵,。(《论语》

(11)学而不思则罔,。(《论语》

(12)温故而知新,,。(《孟子》

(13)择其善者而从之, 。(《论语》)

2.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10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6分)

①曾子曰:“_____________: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学而》)

②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____。 (诸葛亮《诫子书》)

③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________。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④_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⑤_______________,盖以诱敌。 (蒲松龄《狼》)

⑥河流大野犹嫌束,______________。 (谭嗣同《潼关》)

(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4分)

①《江南逢李龟年》中,写杜甫与友人久别重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②《秋词(其一)》中,刘禹锡描写秋高气爽、鹤冲云霄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5.名著阅读。(10分)《朝花夕拾》

现在说起我仇猫的原因来,自己觉得是理由充足,而且光明正大的。一、它的性情就和别的猛兽不同,凡捕食雀、鼠,总不肯一口咬死,定要尽情玩弄,放走,又捉住,捉住,又放走,直待自己玩厌了,这才吃下去,颇与人们的幸灾乐祸,慢慢地折磨弱者的坏脾气相同。二、它不是和狮虎同族的么?可是有这么一副媚态!但这也许是限于天分之故罢,假使它的身材比大十倍,那就真不知道它所取的是怎么一种态度。然而,这些口实,仿佛又是提起笔来的时候添出来的,虽然也象是当时涌上心来的理由。

(1)下列各项中填入横线处正确的一项是()(2分)

选文出自__________的《___________》,这段文字主要写了____________。

A.鲁迅朝花夕拾猫的性情

B.孙犁白洋淀纪事“我”仇猫的原因

C.鲁迅朝花夕拾“我”仇猫的原因

D.沈从文湘行散记猫的性情

(2)下列关于这部著作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这本散文集写的大多是个人生活,但也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展现了当时中国的社会现状与风气,对我们了解当时的社会,了解那时中国人的生存状态,都有所帮助。

B.《藤野先生》中,作者之所以弃医从文,不是因为不受到藤野先生的重视,而是为了拯救国民糖神。C.《无常》中,作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滴尽致的嘲讽和鞭挞。D.《社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琐记》中作者都对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所叙述或提及,有意趣和欢乐,也有忧愁与烦恼。

(3)《朝花夕拾》中《父亲的病》和《藤野先生》两篇文章分别写到了“庸医害人”和“国人围观枪杀中国人”,这两个事件先后触发了鲁迅怎样的思想变化?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不超过20字)(3分)《西游记》

(3)《西游记》中,唐僧的师徒在五庄观,因什么事惹恼了观主镇元仙?后来怎么解决的?(3分)

(4)《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唐僧为何要恼恨驱逐美猴王?请简要说明。(3分)

6.综合性学习。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9分)

材料一:一些公民在旅游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不修边幅、不讲卫生、不懂礼仪、不守秩序、不遵法规、不爱护环境和公共设施、喧哗吵闹”等不文明行为,严重损害了中国“礼仪之邦”的形象,引起了海内外舆论的广泛关注和批评,广大群众反应强烈。

材料二:国民素质教育要从青少年抓起,将养成教育作为实施文明旅游素质教育的突破口,突出道德准则的规范教育和文明陋习的纠正教育,使青少年养成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行为规范的良好品质与行为习惯。文明旅游不仅有赖于旅游者内心的自觉,制度约束同样重要,尤其是对于“放纵型”不文明旅游行为的治理,更是不可或缺。

(1 )阅读材料一,用一段连贯的话写出你的探究所得。(字迹清晰,书写工整,简洁明了,不超过50字)(3分)

(2)根据上联补写下联。(3分)

文明与山水同在,

(3)根据材料二,说说提升公民旅游文明素质可以采取哪些措施。(3分)

二、阅读理解(46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7-8题。(4分)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7.“君问归期未有期”中两个“期”字连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8.“巴山夜雨涨秋池”中“涨”字用得极其生动,说说妙在哪里。(2分)

(二)阅读《狼》,完成9-11题。(10分)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7.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1)一狼仍从.()(2)恐前后受其敌.()(3)弛.担持刀()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9.从这则寓言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3分)

10.语段(一)按照屠户、惧狼、御狼、杀狼的顺序叙事,从“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等行为和“”的神情可以看出狼的狡猾,这个故事更表现了屠户的。(3分)

《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0、(1)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所展现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现代文阅读(10分)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11、这段景物描写有详有略,其中作者详细描写的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安排?(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说说下面两句话中加点的字能否改为括号内的字,为什么?

①肥胖的黄蜂伏(停)在菜花上。(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飞)向云霄里去了。(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请从修辞手法和感官的角度赏析“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言文阅读。阅读《论语》十二章完成14—17题。(12分)

《论语》十二章(节选)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不逾矩。”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⑤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4分)

(1)不亦说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逾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用文中字词概括,“吾日三省吾身”从、、三个方面反省自己。

从中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的修养。(2分)

17、经过了两千多年,孔子的话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请从中选择一则,谈谈对你的启发。(2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阅读(10分)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

【乙】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

太丘,强者绥②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③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④,正行此事。不知

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

亦不师周公。”

(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候:拜访,问候。②绥(suí):安,安抚。③恣:顺从。④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

称。邺(yè):地名,邺县。⑤法:效法。

17.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分)

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18.下列表述符合

..文意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中与陈太丘相约出行的友人迟到,太丘就依依不舍地离开了。

B.甲文中友人因陈太丘失约先行离开,便对着元方怒骂他的父亲。

C.乙文中陈太丘任职时以德服人,以仁待人,百姓给他好处以示尊敬。

D.乙文中袁公与元方谈论陈太丘为官之道的目的是借此故意为难元方。

19.品读下列句子,分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2分)

事》门。结合甲乙两文内容,探究两文这样归属的原因。(3分)

附:《政事》即行政事务,主要展现官员处理政务的才干和方式。

古诗阅读(4分)

雪梅

【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15.请赏析“梅雪争春未肯降”中“争”字的妙处。(2分)

16.请从“差、欠、逊、少”等字中选择一个填入原诗中的空白处,并说说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

哲理。(2分)

(五)文言文阅读(10分)

【甲】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示儿燕

孙枝蔚①

初读古书,切莫惜书;惜书之甚,必至高阁②。便须动圈点为是,看坏一本,不妨更买一本。盖惜书是有力之家藏书者所为,吾贫人未遑③效此也。譬如茶杯饭碗,明知是旧窑④,当珍惜;然贫家止有此器,将忍渴忍饥作珍藏计乎?儿当知之。

【注释】①孙枝蔚:清初诗人。②高阁:束之高阁,不去阅读。③遑:闲暇,空闲。④旧窑:指年代久远的珍贵古瓷。

【丙】谕儿书

吴汝纶①

忍让为居家美德。不闻孟子之言,三自反乎?若必以相争为胜,乃是大愚不灵,自寻烦恼。人生在世,安得与我同心者相与共处乎?凡遇不易处之境,皆能掌②学问识见。孟子“生于忧患”“存乎疢③疾”,皆至言也。

【注释】①吴汝纶:清代作家。②掌:同“长”。③疢(chèn)疾:疾病,比喻忧患。

【释义·懂文】

17.根据文意,选出【乙】【丙】两文标题中“示”“谕”最恰当的义项。(2分)

(1)示() A.上天对人类显示吉凶祸福 B.给人看 C.表示 D.教导

(2)谕() A.上对下的文告、指示 B.告诉 C.知道 D.比喻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盖惜书是有力之家藏书者所为,吾贫人未遑效此也。

(2)凡遇不易处之境,皆能掌学问识见。

【圈点·品味】

19.参照示例,任选一句结合加点词语赏析下面句子,体会文中父亲说话时的语气和情感。(2分)

例句: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

..广才,非.志无以

..成学。赏析:“须”是必须的意思,连用两个“须”表达了肯定、不容置疑的语气。“非……无以……”双重否定,强调了“学习”和“立志”

的重要,表现了诸葛亮对儿子的殷切期望。

(1)初读古书,切莫

..惜书;惜书之甚,必至高阁。

(2)人生在世,安得

..与我同心者相与共处乎?

【摘录·明理】

20.下面是从三则家书中摘录的蕴含着修身治学智慧的话,根据语境把合适的内容填在相应的横线上。(填

序号)(2分)

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②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③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

性④便须动圈点为是,看坏一本,不妨更买一本⑤忍让为居家美德⑥若必以相争为胜,乃是大愚不灵,自寻烦恼⑦生于忧患,存乎疢疾

读书须注重方法,务实求知,我们可以按照古人说的“(1) ”去做;面对困境,可以用古人的话“(2)”来勉励自己;当我们放纵懈怠、内心浮躁时,可以提醒自

17.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18.D 19.示例:句中“惭”“下”“引”三个动词,刻画出友人知错欲改的心态及行为。(意对即可) 20.示例:甲文元方对友人失约失信不自省,反而怒骂别人的行为,据理抗辩。元方虽七岁,但懂得交友以信的道理,懂得“信”“礼”的重要,有“方正”之气,故入《方正》。乙文袁公借陈太丘为官之道提问元方,有意为难。元方虽十一岁,却应答从容、有理有据、机智聪明,既很好的维护了父亲形象,又没有伤害对方尊严,表现出了一种政治家的睿智,因此被编入“政事”篇,体现编撰者对他的褒扬赞赏。(能结合《方正》《政事》特点及文章内容分析,意对即可。)

8.(1)日月之行,星汉灿烂(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5)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6)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7)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8)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9)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10)于我如浮云

(11)思而不学则殆(12)可以为师矣(13)其不善者而改之

10.峨眉山巍峨耸立,半轮明月悬挂山间,有如青山吐月;皎洁的月影倒映在平羌江面上,江水流动,月影也随着江水前行。

11.表达了作者依依惜别和对故乡(友人)的思念之情。

11.详写的是泥墙跟一带。单单是不起眼的泥墙根一带就已经乐趣无穷,可知百草园的他美景更是美不胜收。这样写目的是为了凸显百草园的乐趣之多,凸显了作者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

12.①不能。“伏”字准确地表现出黄蜂因肥胖而趴在菜花上的情态;“停”字就无法表现这种情态。

②不能。“窜”字显示速度快,又来得突然,用“飞”字则无法表达这种效果。

13.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蟋蟀和油蛉人格化,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动物发出的悦耳的声音,表达了作者对百草园的喜爱和怀念之情。

14.(1)说通“悦”,愉快。(2)生气,恼怒(3)自我检查、反省(4)越过,超过

15.(1)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吗?

(2)复习旧的知识并从中获得新的领悟,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16.忠信习品德

17.(有句意翻译得1分,说出自己的启发得1分)

(1)C

(2)D

(3)先想“医学救国”,后决定“弃医从文”。

(3)偷吃人参果并且推倒人参树;镇元仙与孙悟空约定如果医活人参树,便与悟空八拜之交结为兄弟,最后在观音菩萨帮助下完成了约定。

(4)白骨精三次变为女子、妇人、老翁都被孙悟空识破打死,唐僧恼恨孙悟空滥杀无辜,便念紧箍咒驱逐美猴王。

6. (1)公民不文明旅游行为严重影响了国家形象,引起海内外舆论的关注和批评。意思对即可。(2)示例:和谐与风景共存(3))示例:①加强国民素质教育,使游客自觉遵守规则,文明旅游;②健全法律法规,靠制度杜绝公民旅游不文明行为。

7. (1)一问一答,一扬一抑,表达了思念家人欲归不得的愁苦之情。

8. 富于动态形象,既写出了巴山夜雨涨满秋池的景象,又表现出诗人愁思的绵绵深长。

7.(1)跟从(2)攻击(3)解除,卸下

8.(1)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了下来,另一只仍然跟从。(2)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9.启示:①像狼一样的恶人,不管耍怎样的花招,总是要被识破的。②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取得胜利。

11.遇狼目似瞑,意暇甚机智勇敢

15.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写出了二者为争春发生了“磨擦”,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装点了春光,而且谁也不肯相让的情态。这种写法,实在是新颖别致,出人意料。 16.逊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言之有理即可)(五)17.(1)D(2)B 18.(1)爱惜书本是有能力的人家(富贵人家)藏书的人所做的事,我们贫穷人家没有空闲(余力)效仿这种做法。

(2)凡是遇到逆境(不顺的处境),都能增长学问和见识。 19.(1)“切莫”是千万不要的意思,语气坚决,强调了要读书就不必爱惜书,表现了孙枝蔚要儿子务实求知的谆谆教诲和殷切期望。(2)“安得……乎”以反问的语气,告诉儿子遇到志同道合的人很难,要学会忍让,表现了吴汝纶对儿子拥有美好德行的殷切期望。20.(1)④ (2)⑦ (3)③ (4)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