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唐太宗对侍臣说

唐太宗对侍臣说

唐太宗对侍臣说
唐太宗对侍臣说

唐太宗对侍臣说:“以前(隋炀帝)刚刚平定了京师,宫中的美女和珍奇玩物,没有一个院子不是满满的。隋炀帝内心仍旧不满足,不停地向民间索取美女及珍玩,并且东讨西伐,用尽兵力随意发动战争,老百姓不能忍受,于是导致了灭亡。这些都是我亲眼所见的。因此我从早到晚勤恳不息,只是希望不想东征西讨,不贪美女珍玩,使天下平安无事。于是就能不兴起徭役,年年庄稼丰收,百姓安居乐业。治理国家就像种树一样,根基不动摇,那么枝繁叶茂。帝王能不想东征西讨,不贪美女珍玩,百姓怎么会不安居乐业呢?”寇准年少的时候就英武豪迈,通晓《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这里不用详细翻译)。十九岁的时候考中进士。太宗选拔人才的时候,大多会到亭台处观察提问,年纪小的往往放弃不用,有人教寇准虚增自己的年纪,寇准回答说:“我刚刚被选拔上,怎么能够欺瞒君主呢?”后来考中,被授予大理评事,管理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每到征收赋税徭役的时候,寇准从没有下发征收的文件,只是将乡里百姓的姓名写出来贴在县衙的门口,百姓没有敢超出规定期限的。多次提升到殿中丞,担任郓州通判。后被征召至学士院考核,被授予右正言,直史馆,担任三司度支推官,转任为盐铁判官。正赶上下诏召集百官议事,寇准努力陈说厉害,皇帝更加器重他。提拔为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判吏部东铨。曾经在殿中议事,话语不和皇帝的意思,皇帝生气起身,寇准就拉着皇帝的衣服,让皇帝重新坐下,事情解决了才退下,皇上由此嘉奖他,说:“我得到寇准,就犹如唐太宗得到了魏徵啊。

郑燮(xiè),号是板桥,清朝乾隆元年科举的进士。擅长画竹和兰花,曾经在范县做县令,爱护百姓就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家里没有收受的贿赂,桌子上没有遗留的公文。郑公空闲的时间经常和文人们喝酒颂诗,至于有人忘记他是一县的长官。后来调任到潍县作官,正逢上荒年,到了人吃人的地步。郑燮开官仓放粮赈济灾民,有人阻止。郑燮说:“都到什么时候了,要是向上申报,辗转往复,百姓怎么活命?(要是)上边降罪,我一人承担。”郑板桥立即发米给老百姓,救活了上万人。他离任的时候,潍县的百姓沿路送行皇上因为兵部郎中戴胄为人忠心清廉公正正直,提拔为大理寺少卿。皇上因为候选人大都对自己的做官资历造假,下令他们自首,不自首的人判处死刑。没过多久,有伪造做官资历的人被发现了,圣上想杀他。戴胄上奏说:“按照法律应当流放。”皇上愤怒地说:“你想遵守法律而让我说话不算话吗?”戴胄回答说:“下令的人只是因为一时的喜怒,而法律是国家用来向天下公布大信用的。陛下因为愤怒候选人的作假,所以想要杀他,然而既然已经知道不可以这样,交由法律处理,这正是忍耐小的愤怒保存大的信用。”皇上说:“你能够执行法律,我还有什么可担忧的呢?”戴胄这一次触犯圣颜而坚持执行法律,言辞像泉涌一样,皇上都听从他的,天底下没有被冤枉的人了。

张良,字子房。他原是韩国的公子,姓姬,后来因为行刺秦始皇未遂,逃到下邳隐匿,才改名为张良。有一天,张良来到下邳附近的圯水桥上散步,在桥上遇到一个穿褐色衣服的老人。那老人的一只鞋掉在桥下,看到张良走来,便叫道:“喂!小伙子!你替我去把鞋拣起来!”张良心中很不痛快,但他看到对方年纪很老,便下桥把鞋捡了起来。那老人见了,又对张良说:“来!给我

穿上张良很不高兴,但转念想到鞋都拾起来,又何必计较,便恭敬地替老人穿上鞋。老人站起身,一句感感谢的话都没说就转生就走了。张良愣愣地望着老人的背影,猜想这老人一定很有来历,果然,那老人走了里把路,返身回来,说:“你这小伙子很有出息,值得我指教。五天后的早上,请到桥上来见我。”张良听了,连忙答应。

南北朝时的北魏自从于太和年间由平城迁都洛阳以后,国家富裕,府库充盈,以致连国库的走廊、廊屋里也堆满了不加覆盖的钱币和绢帛,清点也困难。一天,太后突发奇想,何不将多余的绢帛赏赐百官,既是对他们工作的奖励,也可减少库存压力。条件是只能自取,量力而行。在太后的督导下官员们大都凭自己的力气扛回绢帛。只有章武王元融和尚书令李崇,因扛得太多而跌倒伤及踝骨。太后认定他俩违规,责令其空手回去,一时成为众人的笑料。当时任侍中的崔光也在场,但他只拿了两匹绢帛。太后见了问道:“侍中啊,你怎么只拿这么点?”崔光回答说:“臣只有两只手,所以只能拿两匹,但这已经够多的了。”朝廷中人都服膺他的清正廉洁。

杞离对熊蛰父说:“先生可知道有一种乌蜂么?黄色的蜂竭尽其力来酿蜜,乌蜂不能酿蜜,而止是吃蜜,因此要封闭蜂巢的时候,蜂王派遣亲信根据黄蜂酿蜜的多少征收赋税,一定彻底驱除那些乌蜂,那些不离开的,大家叫着去杀死它。现在站在朝堂上的人无论贵贱,没有不胼手胝足地为王做事,都是有益于楚国的人啊。可唯有先生游荡着吃饭,提前于星星出现时睡觉,看见太阳升起却还没起床,这是无益于楚国的人呐。早晚就要考核了,我担忧先生会像乌蜂的遭遇一样啊。”熊蛰父说:“先生没看到人的脸么?眼睛与鼻子、嘴巴都是每天必须用的,唯独眉毛没事干,好像可以去掉啊。可是人都有眉毛而唯独你你没眉毛。这还能看么?以楚国之大,却不能容纳一个悠游吃闲饭的人,我怕这个国家成了没有眉毛的人,让看到的人嘲笑啊。”楚王听到了,更加善待熊蛰父了。

陶侃年少时就有大志,家境非常贫困,和母亲湛氏住在一起。同郡人范逵一向很有名望,被举荐为孝廉,有一次到陶侃家投宿。当时,冰雪满地已经好几天,陶侃家已一无所有,可范逵所带的马匹仆从很多。陶侃的母亲湛氏对陶侃说:“你只管出去把客人留下,我自己来想办法。”湛氏头发很长,一直拖到地上。她把自己的头发剪下来做成两条假发,卖了剪下的头发换回几斛米。又把每根柱子都砍下一半来做柴烧,把草垫子都剁碎了做草料喂马。等到太阳落山,终于摆上了精美的饮食,就连范逵的仆人们什么都不缺少。范逵既赞赏陶侃的才智和口才,又对他的盛情款待深感惭愧。第二天早晨范逵离开时,陶侃送了一程又一程,快要送出百里左右的路程了。范逵说:“你已送这么远了,你该回去了。”陶侃还是不忍回身。范逵说:“你可以回去了。我到了京都洛阳,一定要为你美言一番。”陶侃这才回去。范逵到了洛阳,就在羊晫、顾荣等人面前称赞陶侃,陶侃从而获得了很好的名声。

钱镠,是临安石鉴乡人。唐僖宗在任时,平定了浙江的倭寇王仙芝,外拒黄巢,消灭了董昌,积累了许多功德,自然显现出来。梁开平年间,梁王封钱镠为吴越王。有人怂恿钱镠拒绝梁王的任命,钱镠笑着说:“我怎么能失去一个孙仲谋呀!”于是接受了(梁王的)任命。这年,钱镠祭扫祖坟,邀请故老,各种乐器一齐吹响,荣耀遍布山谷。一位九十多岁的老妇,拿着一壶泉水相迎与道路左边,钱镠急忙下车下拜。老妇抚摸他的背,叫着他的小名说:“钱婆留,我很高兴你长大成人了。”原来钱镠出生的时候房间里充满了奇怪的光,他的父亲感到恐惧,想把他扔到溪里淹死。这位老妇苦苦相留,于是给他起名为婆留。钱镠摆出牛和酒,来给乡人吃喝。钱镠起身劝酒,独自唱还乡歌来给宾客娱乐。这时将要修筑宫殿,观测云气占卜的人说:“如果扩大原来的宫殿,(其益处)不过一百年;如果填平半个西湖,(其益处)可以有千年。”钱镠笑着说:“怎么会有千年而不出贤明的君主的事情呢?为什么要让我的民众们受苦呢!”于是不再改造宫殿。

三衢的沈持正,赞美他们的太守白侯有德行有才能。我问他:“白侯定的赋税徭役怎么样?”他回答说:“富豪擅长逃避徭役,徭役大多摊在贫民身上。白侯明察富豪的奸诈,根据田地的多少来定赋税,全州的人都佩服他做事公平。”“白侯要求自己如何呢?”他说:“白侯非常清廉节俭,除了喝衢水外,不烦劳衢州百姓任何东西。每天早晨徒步去官署,农夫不认识他,和他争路,他也不责难。”“白侯管理胥吏怎么样?”他说:“胥吏抱着案卷站在他身边,只听白侯的裁决,不敢按照自己的意思上报下达案件。上一年的春天,皇上嘉奖了他,衢州人都为白侯感到光荣。”

我问完,回头对几个二子说:“以前我听兰溪的吴德基就这么说,现在持正又赞美白侯的德行才能。白侯的确很有德行才能啊。

老人带领姓杨的人来到一个大的山洞,鸡和狗都很开心的样子,人民都在一起住.到了一个人家,老人对(这户人家)说:”这个人想过去住,难够容留他吗?”回答说:”你既然愿意带他来到这个地方,那他一定是贤能的人.我们这里只要是衣服、饮食、牛畜、丝纩、麻枲(枲,麻)这类东西,都不是私人所有的,是与众人共亨的,所以可以住在一起.你要真的来,请不要携带金银珠宝这些珍异的东西,(人们日常)所用的只有柴米鱼肉,这里是不缺的.只打算给你一些地,用来耕地养蚕,不能从别人那里得到

食物(或白吃人家的).杨谢了他答应了.又告诫说:”你如果来晚了山洞就封着了将近夜晚与老人一起出来.

顾恺之字长康,是晋陵无锡人。顾恺之博学有才气。人们问他会稽山川的模样形态。顾恺之说道:"千山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彷佛云兴霞蔚。"顾恺之每每吃甘蔗,总是从尾部先吃直到根部。有人感到独特,他说:"这样越来越甜。"顾恺之特别长于绘画,画得特别神妙,谢安非常注重他,认为是前所未有。他每次画出人物肖像,总是妙绝一时,他曾为裴楷画肖像,在面颊上加上三根毛,观看的人感想模样形态特别美。顾恺之特别相信小法术,认为去求就确定能获得。桓玄已经用一片柳叶欺骗他说:"这是蝉用来遮蔽本身的,拿来遮蔽本人,别人就看不见你。"顾恺之相信桓玄没有瞥见本人,非常珍视那片叶子。因而世上传说顾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

管仲,字夷吾,是颍上地方的人。年轻的时候,有一个经常来往的朋友叫鲍叔牙。鲍叔牙很了解管仲的贤能。当时管仲家里很贫穷,常常占鲍叔牙的便宜,但是鲍叔牙毫不在意,始终对管仲很好。后来,鲍叔牙作了齐国公子小白的家臣,管仲作了公子纠的家臣。等到小白登位成为齐桓公的时候,公子纠被杀,管仲被囚禁。于是鲍叔牙就向桓公推荐管仲。管仲被任用当了齐国的宰相后,齐国大治,齐桓公称霸诸国,九次会合诸侯,辅佐周朝天下。这些成绩全靠管仲的谋略。管仲说:“我当初不得志的时候,曾经与鲍叔牙合伙作买卖,分利润时,都是取大部分。鲍叔牙不认为我贪婪,而是知道我贫困。我曾经替鲍叔牙谋划事业,但是事业发展不顺利我也更加穷困,鲍叔牙不认为我愚蠢,而是知道我做事的外部条件不具备。我曾经数次当官又数次被国君驱逐,鲍叔牙不认为我无德无才,而是知道我是没遇到好的君主。我曾经三次在打仗时不积极参战,鲍叔牙不认为我胆小,而是知道我挂念老母亲。公子纠败了,召忽为公子死了,我却忍受囚禁的屈辱不自杀,鲍叔牙不认为我没有羞耻之心,而是知道我不在意小节,在意的是能否平定天下。生我的人是父母,真正了解我的人是鲍叔牙啊!”鲍叔牙推荐了管仲之后,把自己官职置放在管仲之下来辅助他。后来鲍叔牙的子孙世代都在齐国作官,有封地的就达十几代,而且有很多都是著名的政治家。天下人称赞的不是管仲的贤能,而是称赞鲍叔牙能够了解举荐贤人

谢御史就是我们湖南湘乡的谢芗泉先生。在乾隆末年,宰相和珅掌权,权势很大。有一个得宠的奴仆常常乘坐和珅的车马出门,人们都躲着他,没有人敢质问他。谢芗泉先生担任御史,巡查京城时遇到了他,非常生气,命令士兵将这个奴仆从车上拖了下来,鞭打他。这个奴仆说道:“敢鞭打我!我乘坐我主子的车,你敢鞭打我!”谢先生更加愤怒,将这个奴仆痛打一顿,最后将他坐的车烧掉。谢先生说:“这辆车怎么还能够让宰相乘坐呢!”大街上,人们围聚在一起观看,欢呼道:“这真是好御史啊!”和珅很恨他,借别的事情免去他的官职让他回到家乡。谢先生的文章在当时很闻名,他喜欢山水,于是遍游江浙一带,他所到的地方,人们争着送上竹杖和登山鞋迎接。谢先生喝酒作诗,名气愈来愈大,全天下的人都传扬称道“烧车御史”的名号。和珅被诛杀后,他恢复郎官职务一直到去世。

他常常对人说:“仰观青云白日所显现的天象,离我归隐山林修仙养道的时日不远了。”陶弘景起初官拜宜都王侍读,后来改迁奉朝请,这是一个闲职,定期参加一些朝会了事。齐武帝永明年间,陶弘景辞去官职归隐茅山。茅山有个金陵洞,洞长环回一百五十余里,又叫华阳洞天,内有三茅司命的府庙,因此当时人叫它茅山。由这个洞名,陶弘景自号为华阳居士。此后,凡有记载他的书文,都用华阳居士这个称谓。陶弘景隐居茅山,就象士大夫以能参加古代圣贤的礼教玄晏为荣、葛洪怀抱木皮守持本真一样。陶弘景不但有林乐之好,而且尤为喜爱著书立说。晋绅庶士中仰敬他的人很多,有的不远千里来拜谒他求道。陶先生曾说:“我读修炼以外的杂书不到万卷,同时也读有关修仙成道的书,权当小小的研究吧。”齐高祖问询陶弘景:“卿归隐泉林,山中有什么东西那么吸引着你啊?”陶弘景赋诗作答。诗中说:“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齐高祖读诗后,非常赞赏陶弘景。

高怀中经营鳝鱼面在扬州小东门,他每天要杀几千条鳝鱼。有一位女佣心生怜悯,每天夜晚,偷偷从水缸里捞一部分鳝鱼,由后窗抛入河中,就这样过了几年.。有一天,店里发生火灾,女佣匆匆忙忙地逃出,被火所烧伤了,她疲倦地躺在河边,到半夜才睡着了。等到醒来以后,发现伤口不但痛苦减轻了,连灼伤的部位也愈合了。看伤口,有河中的污泥敷在伤口,而地面留下鳝鱼走过的痕迹。她才知道是从前所放生的鳝鱼来救她。高怀中被女佣的行为所感动,于是停止行业。拆除锅炉,下面有洞,将洞中的无数条鳝鱼,全部放到河里。

苏轼到杭州后,遇上大旱,饥荒和瘟疫并发。苏轼向朝廷请求,免去本路上供米的三分之一,又得赐予剃度僧人的牒文,用以换取米来救济饥饿的人。第二年春天,又减价出售常平仓的米,做了很多粥和药剂,派人带着医生到各街巷治病,救活的人很多。苏轼说:“杭州是水陆交通的要地,得疫病死的人比别处常要多些。”于是收集多余的钱二千缗,又拿出自己囊中黄金五十两,建造治病场所,渐渐积贮钱粮来防备疫病。杭州原来近海,当地泉水咸苦,居民稀少。唐代刺史李泌首先引西湖水造了六口井,百姓用水充足。白居易又疏通西湖水流入运河,从运河流入田亩,灌溉田地达一千顷,百姓因此殷实富裕。湖水中有很多茭白根,从唐朝到吴越钱氏,每年都疏浚治理,宋朝立国后,停止了,茭白根积为田,剩下水面没有多少了。运河的便利丧失了,靠江中的潮水供水,船在市中行驶,潮水又多淤泥,三年淘挖一次,成为百姓的大灾难,六口井也几乎荒废了。苏轼看到茅山一条河专门接受江中潮水,盐桥一条河专门接受湖水,就疏通二河来通航运。又造了坝堰闸门,用来作为积蓄和排泄湖水的枢纽,江中的潮水不再流入城市。用剩下的物力人力修复了六口井,又把茭白根堆积在湖中,筑成南北长三十里的长堤以便通行。吴地人种菱,到春天常加拔除,不留寸草。苏轼还募人在湖中种菱,使茭白根不再生长。收取的钱准备用来修湖时使用,取来救荒剩余的钱一万缗、粮一万石,和请求得到的剃度僧人文牒一百份来招募工役。堤筑成后,又种了木芙蓉、杨柳在堤上,看上去就像图画一样,杭州人称之为“苏公堤”。

唐太宗事迹

唐太宗事迹 篇一:唐太宗善于用人的故事 各有所长,各尽其能 山东聊城文轩中学张玉英 著名管理学家彼得·杜拉克曾说过:“用人不在于如何减少人的短处,而在于如何发挥人的长处”。这一理论在唐太宗身上演绎的淋漓尽致。在一次宴会上,唐太宗对王珐说:“你善于鉴别人才,尤其善于评论。你不妨从房玄龄等人开始,都一一做些评论,评一下他们的优缺点,同时和他们互相比较一下,你在哪些方面比他们优秀?”王珐回答说:“孜孜不倦地办公,一心为国操劳,凡所知道的事没有不尽心尽力去做,在这方面我比不上房玄龄。常常留心于向皇上直言建议,认为皇上能力德行比不上尧舜很丢面子,这方面我比不上魏征。文武全才,既可以在外带兵打仗做将军,又可以进入朝廷搞管理担任宰相,在这方面,我比不上李靖。向皇上报告国家公务,详细明了,宣布皇上的命令或者转达下属官员的汇报,能坚持做到公平公正,在这方面我不如温彦博。处理繁重的事务,解决难题,办事井井有条,这方面我也比不上戴胄。至于批评贪官污吏,表扬清正廉署,疾恶如仇,好善喜乐,这方面比起其他几位能人来说,我也有一计之长。”唐太宗非常赞同他的话,而大臣们也认为王珐完全道出了他们的心声,都说这些评论是正确的。

从王珐的评论可以看出唐太宗的团队中,每个人各有所长;但更重要的是唐太宗能将这些人依其专长运用到最适当的职位,使其能够发挥自己所长,进而让整个国家繁荣强盛,开创了大唐帝国的雄伟基业,更是为后人树立了用其所长的丰碑。 篇二:魏征、马周与唐太宗李世民的故事 李世民:死了都要爱VS死了都不放过你 意林20XX年03期“历史碎片” 李世民:死了都要爱VS死了都不放过你 ●马少华 魏征与唐太宗李世民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这哥俩儿一个爱提问题,一个爱听问题,都达到了没心没肺的终极境界。 然而,让无数人大跌眼镜的是:魏征去世后没几天,李世民就做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亲自砸掉了魏征的墓碑,还把已经答应许配给魏征长子的衡山公主给要了回来。这确实让人很难理解,几天前还如胶似漆,恨不得把对方当镜子,刚死了没几天就立马砸了人家的墓碑,还不顾皇家的脸面公然毁约。 不过,从另一个人的事来看,倒可以解释这个问题。 魏征死后六年,也就是贞观二十二年,中书令(相当于宰相)马周去世。这马周也是一位很有传奇色彩的贞观名臣。当年李世民搞了一次征文大赛,让大臣们每人写一篇文章,结果武将出身的常何拔得头筹。李世民当然知道常何有几斤几两,要让他写出这么有水平的文章,就是杀了他也办不到,于是就问他这篇文章是谁写的。

古诗周公诫子翻译赏析

古诗周公诫子翻译赏析 文言文《周公诫子》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之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之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之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注释】恭:肃敬,谦逊有礼荣:荣华显贵俭:行为约束而有节制,不放纵尊盛:位高势盛卑:低下。贵:地位显要。畏:同“威”,威严。聪明:指明察事理睿智:聪慧,明智愚:愚拙,不巧伪哲:明智,聪明博闻强记:见闻广博,记忆力强。由:奉行,遵从慎:谨慎,慎重【翻译】周成王将鲁国土地封给周公姬旦的儿子伯禽。周公姬旦告诫儿子说:“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有了国土)就怠慢、轻视人才。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佐皇上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算轻的了。可是,一次沐浴,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以接待宾客,(即使这样)还怕因怠慢而失去人才。我听说,道德品行宽容,并用谦逊的品行来保有它的人,必会得到荣耀;封地辽阔/b/19670,并凭借行为

约束而有节制来保有它的人,他的封地必定安定;官职显赫,并用谦卑来保有它的人,必定高贵;人口众多、军队强大,并用威严来统御它的人,必定会胜利;用愚笨来保有聪明睿智,就是明智;见识广博,并用浅陋来保有它的人,必定智慧。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即使尊贵如天子,富裕得拥有天下,便是因为拥有这些品德。不谦虚谨慎从而失去天下,(进而导致)自己身亡的人,桀、纣就是这样。(你)能不谨慎吗?”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唐太宗用人及纳谏的故事

唐太宗用人及纳谏的故事 谁有本事就用谁 有一次,唐太宗要给功臣们封官赐爵。他让人宣读事先写好的名单,并且说: “有不合适的,请提出来吧。” 唐太宗的叔父李神通打了许多仗,他一直认为自己的功劳最大,可一听名单上把自己排在后面,就不服气地大声说:“当初,我首先起兵响应您,东征西杀。可您怎么把我排在房玄龄、杜如晦这些人后面了?他们有什么功劳?不过就是舞文弄墨,要不就写写划划嘛!” 唐太宗笑了,说:“叔父虽然首先举兵起义,可您忘了?您后来还打了两次大败仗。房玄龄、杜如晦他们出主意,定计策,帮我取得天下,论功劳,应当排在您的前面。您虽然是我的至亲,我可不能以私情加重对您的封赏啊!” 大臣房玄龄说:“秦王府里的旧人,都是皇上的老部下了,那些没升官的,不免有些怨言。” 唐太宗说:设立官职,为的是选拔有才能的人,替百姓办事。不能以新旧分先后。新人有才干的,就要升官;旧人没有才干的,当然不能提拔。要不然,国家的事情怎么能办得好呢?”

长孙无忌是唐太宗年轻时候的好朋友,又是他的大舅子(皇后长孙氏的哥哥),有才干又有大功,唐太宗就任命他作了宰相。长孙皇后知道了,怕别人说闲话,对唐太宗说:“我作了皇后,已经够出风头的了,你就别让我哥哥当那么大的官,免得……” “不。我任用你哥哥,是因为他有宰相的才干,不是因为他是我的亲戚。”唐太宗坚持让长孙无忌当了宰相。 唐太宗这几件事办得好。他用人,就用有才干品德好的,不管那人跟自己个人的关系怎么样。 虚心纳谏 古代人把皇帝能听进不同意见,按正确的意见办事,叫做“纳谏”(纳是接受的意思,谏是规劝的意思)。唐太宗是我国古代帝王中最能纳谏的一个。 有个叫元律师的官员犯了法,唐太宗一气之下,决定处死他。大臣孙伏伽不同意,反对说:“元律师固然有罪,可按照法律不能定为死罪。您的处罚太重了,应当改一改。” 唐太宗想了一下,说:“你说得对,要不,我就错杀了人啊!”他立刻改变了原来的决定,还下令把一座花园赏给孙伏伽。可又有一个大臣不同意了,说:“那座花园值一百万钱,这种赏赐太重了吧?”

《周公诫子》和诸葛亮《诫子书》阅读答案及原文注释翻译评析

《周公诫子》和诸葛亮《诫子书》阅读答案及原文注释翻译评析 《周公诫子》和诸葛亮《诫子书》阅读答案及原文注释翻译评析 周公诫子 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 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也,又相 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 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 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 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 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乙)诸葛亮《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①,静以修身②,俭以养德,非淡泊③ 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④。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⑤则不能励精⑥, 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⑦与日去,遂成枯落, 多不接世⑧,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注】 ①行:操行。

②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 ③淡泊:清静寡欲,没有奢望。 ④致远:达到远大的目标。 ⑤淫漫:荒淫,怠惰。 ⑥励精:振奋精神。 ⑦意:意志。⑧接世:合于世用,为社会所用。 【试题】 1.解释下边加粗字在文中的意思。 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非学无以广才() 悲守穷庐()又相天子() 2.解释下边加粗字在文中的意思。 吾于天下亦不轻矣()往矣,子勿以鲁国骄士()夫君子之行()险躁则不能冶性() 3.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子孙的文章,但中心内容不同。其中甲文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乙文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 4.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②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周公诫子

《周公诫子》教案 常营镇第一中学李秋红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有关韩婴及其《韩诗外传》的文学常识;并能积累常用文言词语,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能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读懂文章大意;并能把握课文内容,领悟选文主旨,学习言简意赅的写法。 ?情感价值观:从课文内容中受到教育,培养自己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材分析: 《周公诫子》是语文版九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篇课文,该单元是一个古诗文单元,所选古诗文都具有较强的思想性、艺术性和可读性。《周公诫子》这篇课文中以“握发吐哺”来形容君王为国礼贤下士,殷切求才;并以六中“谦德”强调谦虚谨慎是理天下、成大业的第一要素. 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到了九年级,已具备借助工具书阅读理解浅近文言文,并大致把握文章内容的能力。教法与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和谐完美的统一。对于本文,我主要采用诵读法,通过师生互动,教师引导,教会学生相应的阅读分析方法。学法上,我以“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为准则,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采用的学习方法有诵读法、圈点勾画法和讨论交流法。 媒体选择与运用:多媒体课件及有关周公的视频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理解课文的内容,掌握重点字词。 难点:教学设计>文章的写法。 教学准备:引导学生多渠道搜集有关周公的故事及诗文,进而循此导入新课。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周公诫子 ――韩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关于周公的视频导入对周公的介绍,引出课题。 周公”何许人也? 师归纳:周公,西周初政治家。文王第四子,武王之弟,姓姬名旦,又称叔旦,因采邑在周(今陕西岐山北),故称周公。曾佐武王伐商,多次建功。武王死,以成王年幼,由他摄理政事。周公摄政七年,“握发吐哺”,呕心沥血。曹操《短歌行》中诗云:“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二、解题:诫:告诫,警告劝诫。本文是周公教育儿子伯禽的一段内容, 三、了解韩婴,伯禽。 韩婴,西汉古今诗学“韩诗学”的开创者,燕(今北京)人。 选自《韩诗外传》,题目是编者加的。本文是周公教育儿子伯禽的一段内容,诫:告诫,警告劝诫。 伯禽:姬姓,字伯禽。周公长子,周代鲁国的始祖。 四、温故知新:(1)古代父母教育子女的典故有哪些?《岳母刺字》、《孟母三迁》、

《周公诫子》精讲精练

《周公诫子》 【通假字】 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畏”通“威”,威严) 【古今异义】 1、聪明睿智 古义:明察事理 聪明: 今义:听觉、视觉敏捷,指智力发达,记忆力和理解能力强 2、德行宽裕 古义:宽大,宽容 宽裕: 今义:宽绰富裕 【一词多义】 名词:帝王授予臣子土地或封号(成王封伯禽于鲁) 1、封: 动词:封闭,封合。(节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 动词:逃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2、亡:动词:灭亡(亡其身者,桀、纣是也) 动词:走失(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介词:给,把(成王封伯禽于鲁) 3、于: 介词:对(吾于天下亦轻矣) 连词:因为(子无以鲁国骄士) 4、以: 连词:并且(守之以恭者) 形容词:强大(人众兵强) 5、强: 形容词:强,好(博闻强记) 形容词:聪明,智慧(聪明睿智) 6、智: 名词:有学问(守之以浅者,智) 【作者简介】 韩婴:西汉今文诗学“韩诗学”的开创者。燕(治今北京市)人。治《诗经》,兼治《易》。文帝时任博士。景帝时为常山王刘舜太傅。著有《韩诗内传》和《韩诗外传》。南宋以后,仅存〈外传〉。 【背景探秘】 周公,西周初政治家。文王第四子,又称叔旦,因采邑在周(今陕西岐山北),故称周公。曾佐武王伐商,多次建功。武王死,因成王年幼,由他摄理政事。管叔、蔡叔等起而反对,散布流言蜚语,纣子武庚乘机勾结管、蔡和东夷部族联合叛周。他亲率大军再次东征,讨平叛乱。又派召公营建东部维邑(今河南不洛阳),驻兵八师,对殷顽民加强监督,称成周。旋全面实行封邦建国方针,先后建置七十一国,包括同姓五十五人(其中武王兄弟十五人),异姓十六人,作为捍卫王室的屏藩。在封区范围内普遍推行井田制,

唐太宗百字箴言读解及书法欣赏

唐太宗百字箴言(书法)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一个开明君主,公元627—649年在位。 读他的《百字箴言》,使人感概良多,受益匪浅。他以隋亡为鉴戒,深谙人民“载舟覆舟”的道理,为国为民,励精图治,夙夜孜孜,帷欲清静,告诫百官,体察民情,提倡节俭,注重修养,使人民安居乐业,于是写下了诲汝谆谆的《百字箴言》。 《百字箴言》体现了唐太宗的民本思想。他善于体察民情,体惜百姓的疾苦,如“耕夫役役,多无隔夜之粮。织女波波,少有御寒之衣”,说明他掌握下情,心有百姓,情系人民,不愧为一个开明君主。

《百字箴言》体现了唐太宗提倡节俭、注重修养的美德。他提醒百官注意节俭,注重修养,如“寸丝千命,匙饭百鞭。无功受禄,寝食不安”,既说明了百姓一丝一线和一粒粮食的来之不易,又间接地批评了那些无功受禄和铺张浪费之人,一褒一贬,使人引以为戒。 《百字箴言》体现了唐太宗是非分明的做人原则。如“取本分之财,戒无名之酒。交有德之朋,绝无义之友”,体现了他做人的原则,告诫百官要明辨是非,分清好坏,注意克己,不要像有些人,“近水楼台先得月”,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个人私利谋。如前几年的上海“社保案”,把群众的“救命钱”,当作“唐僧肉”,这与唐太宗的《百字箴言》比起来,相距甚远! 《百字箴言》体现了唐太宗谨小慎微的为人处世态度。如“常怀克己之心,闭却是非之口,若能依朕斯言,富贵功名可久”,告诫百官克己奉公,为国为民,忠于职守,尽心尽责。然而,有些人并不是这样,如从近期一些地方“打黑”和“反腐”的情况来看,一些人身为高官,一边喊着“为人民服务”的口号,一边拿着人民丰厚的俸禄,一边在胡作非为,胆大妄为,贪赃枉法,谋取私利,于是许多人还没有拿到退休的“人生毕业证”,自己就把自己玩完了!他们的所作所为与唐太宗的《百字箴言》和人民的要求比起来,简直是天渊之别!

《周公诫子》练习题

《xx公诫子》练习题 一、阅读: 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善;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1.解释下列词语。 封:相:畏:博闻强记: 2.翻译下列句子。 (1)往矣!子无以xx骄士。 (2)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3.周公提出的六种“俭德”。用六个字,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 4.文中哪句话属于反面论证? 5.你从这篇文章中学到了什么? 【参考答案:1.帝王授予臣子土地或封号辅佐威,威严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2.(1)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有了国土)就怠慢、轻视人才。(2)尽管这样,我还常常洗一次头中间要停三次,手握未洗完的头发来招呼客人,吃一顿饭中间要停三次来接待客人,还惟恐因怠慢失去天下的人才。

3.恭俭卑畏愚浅 4.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 5.(1)作为领导,要尊重人才,善待人才。(2)做人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大智若愚。】 二、基础题(10分) 1.给下列字注音。(4分) xx()姬()怠()嚼() 2.下列句中的“之”与“成王之叔父也”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守之以愚者 B.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C.莲,xx君子者也 D.执策而临之 3.翻译句子。(4分) ①又相天子,吾于天亦不轻矣。 ②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xx。 三、课文阅读题(20分) 阅读整篇课文,回答问题。 1.解释xx词义。(4分) 俭:畏: 贵:哲: 2.翻译句子。(4分) ①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 ②夫贵为天子,富有xx,由此德也。 3.文中提到的xx、纣是谁?(3分)

文言文比较阅读答案:《周公诫子》和诸葛亮《诫子书》 (附翻译赏析)

文言文比较阅读答案:《周公诫子》和诸葛亮《诫子书》(附翻译 赏析) 文言阅读练习:《周公诫子》和诸葛亮《诫子书》 周公诫子 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诸葛亮《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①,静以修身②,俭以养德,非淡泊③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④。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⑤则不能励精⑥,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⑦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⑧,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注】 ①行:操行。 ②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 ③淡泊:清静寡欲,没有奢望。 ④致远:达到远大的目标。 ⑤淫漫:荒淫,怠惰。 ⑥励精:振奋精神。 ⑦意:意志。⑧接世:合于世用,为社会所用。 【试题】 1.解释下边加粗字在文中的意思。 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非学无以广才 悲守穷庐又相天子 2.解释下边加粗字在文中的意思。 吾于天下亦不轻矣往矣,子勿以鲁国骄士 夫君子之行险躁则不能冶性 3.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子孙的文章,但中心内容不同。其中甲文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乙文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 4.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②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5.乙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做“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

唐太宗的一生功过

唐太宗的一生功过 闲来多读历史故事。明白古往今来统治者老了性情固执。 港中乱局。群龙无首。执权者互相攻奸。如三国群臣汝虞我诈。 唐太宗的一生功过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名字的意思是「济世安民」。 太宗是他死后的庙号。他的前半生是立下赫赫武功的军事家。平窦建德、王世充之后,始大量接触文学与书法,有墨宝传世。 即位为帝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努力学习文治天下, 成功转型为中国史上最出名的政治家与明君之一。唐太宗开创了历史上的「贞观之治」,经过主动消灭各地割据势力, 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使百姓休养生息,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此举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 李世民于隋朝开皇十八年(599年)出生,是唐高祖李渊与

窦皇后的次子。614年李世民娶妻长孙氏,(登基后称长孙皇后)。617年,李渊以李世民为敦煌公、右领军都督、统右三军,起兵反隋。攻克长安后,李世民官拜京兆尹、受封秦国公。618年,迁赵国公。李渊称帝后,李世民拜尚书令、晋为秦王。此后,李世民经常出征。自武德元年起,李世民亲与三场大战役:一、破李轨,平定陇西薛仁杲(薛举之子),铲除了唐朝自西方的威胁;二、败宋金刚、刘武周,收复并、汾失地,巩固唐朝的北方;三、在虎牢之战中,一举歼灭中原两大割据势力——河南王世充和河北窦建德集团,使唐朝取得了华北的统治权。自此李世民威望日隆,尤其是在虎牢之战后班师返京时,受到唐京军民以崇隆的欢迎。武德四年冬十月,封为空前未有的天策上将、领司徒、陜东道大行台尚书令,食邑增至二万户。李渊又下诏特许天策府自置官属,李世民因此辟弘文馆,收揽四方彦士入馆备询顾问,与秦王府相结合,俨然一个小内阁。 此后,长兄皇太子李建成知李世民终不肯屈为人臣,而李世民也认为是自己奠下唐朝开国的基业,与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猜忌日深,两派大臣之间互相倾轧。 其中宰相裴寂、谋士王珪、魏征、东宫卫士将领薛万彻等追

《周公诫子》练习题

《周公诫子》练习题 一、阅读: 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善;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1.解释下列词语。 封:相:畏:博闻强记: 2.翻译下列句子。 (1)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2)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3. 周公提出的六种“俭德”。用六个字,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 4. 文中哪句话属于反面论证? 5.你从这篇文章中学到了什么? 【参考答案:1.帝王授予臣子土地或封号辅佐威,威严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2. (1)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有了国土)就怠慢、轻视人才。

(2)尽管这样,我还常常洗一次头中间要停三次,手握未洗完的头发来招呼客人,吃一顿饭中间要停三次来接待客人,还惟恐因怠慢失去天下的人才。 3. 恭俭卑畏愚浅 4. 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 5.(1)作为领导,要尊重人才,善待人才。(2)做人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大智若愚。】 二、基础题(10分) 1.给下列字注音。(4分) 禄()姬()怠()嚼() 2.下列句中的“之”与“成王之叔父也”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守之以愚者 B.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C.莲,花之君子者也 D.执策而临之 3.翻译句子。(4分) ①又相天子,吾于天亦不轻矣。 ②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 三、课文阅读题(20分) 阅读整篇课文,回答问题。 1.解释加粗词义。(4分) 俭:畏: 贵:哲:

文言文-《唐太宗吞蝗》原文译文赏析

文言文:《唐太宗吞蝗》原文译文赏析 《唐太宗吞蝗》 唐代:吴兢 观二年,京师旱,蝗虫大起。太宗入苑视禾,见蝗虫,掇数枚而曰:“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将吞之,左右遽谏曰:“恐诚疾,不可!”太宗:“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遂吞之。 【译文】 贞观二年,京城长安大旱,蝗虫四起。唐太宗进入园子看粮食(损失情况),看到有蝗虫(在禾苗上面),捉了几只念念有词道:“百姓把粮食当作身家性命,而你吃了它,这对百姓有害。百姓有罪,那些罪过全部在我(身上),你如果真的有灵的话,你就吃我的心吧,不要再害百姓了。”将要吞下去。周围的人忙劝道:"恐怕吃了要生病的!不能吃啊!”太宗说道:“我真希望它把给百姓的灾难移给我一个人!为什么要逃避疾病呢?”(说完)马上就把它吞了。

【注释】 贞观二年:即公元628年,贞观为唐太宗年号。京师:京城,国都、长安。 苑:古代帝王游玩、打猎和躬耕的园林。 掇:抓取。 予:唐太宗自称。 遽:马上。 谏:委婉地规劝。 朕:皇帝自称。 躬:身体。 冀:希望。 是:这(是)。

蚀:吞下。 遂:立刻 予一人:古代帝王自称。 咒:批评 作:起,兴起 其:如果 食:吃 谏:谏人 过:罪过 【赏析】 本文叙述了唐太宗在蝗灾爆发后,吞食蝗虫的故事。文章主要通过语言描写刻画人物形象。唐太宗见到蝗虫后咒骂蝗虫与百姓夺食,“是害于百姓”,可见他首先想到的是人民,忧虑的是民

生。人后又说:“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言语之中流露出一个心怀子民的帝王甘愿为人民承担责任的勇气。当左右劝止他吃蝗虫时,他说:“所冀移灾朕躬,何疾避之?”进一步表现了唐太宗愿为人民承载灾难的勇气和坚决消灭蝗虫的决心。 扩展阅读:吴兢主要事件 在魏元忠、朱敬则双双为相的长安年间(701—704),吴兢被举荐“有史才”,“因令直史馆,修国史”,从此吴兢步入仕途。他为史臣,耿直敢于犯颜直谏,保存至今的吴兢几篇奏表反映了他的事迹,如《上中宗皇帝疏》是对当时政治局势较有影响之作。武则天去世后,唐中宗李显无力驾驭全局,武三思、韦后、安乐公主都在觊觎权力,阴谋之事连接不断。一时朝中人人自危,气氛恐怖。吴兢不计个人安危,毅然上表中宗,直率指出把相王李旦说成太子李重俊的同谋,是一场阴谋。他劝中宗珍惜与相王“亲莫加焉”的兄弟之情,“若信任邪佞,委之于法,必伤陛下之恩,失天下之望”。吴兢分析说,如果相王被诬治罪,那么中宗本人也将陷入孤立无援之境地。由于吴兢奏表颇有影响力,加上御史中丞萧至忠的进谏,终于使相王平安无事。数年后,相王李旦继位,是为唐睿宗。 唐玄宗李隆基即位之初,“收还权纲,锐于决事”,一反中宗、睿宗难以独掌权柄的局面,然而权力的集中也带来负面影响。群

《诫子书》《周公诫子》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周公诫子 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①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②,守以卑③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④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⑤;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⑥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注释)①恭:肃敬,谦逊有礼.②尊盛:位高势盛.③卑:低下。④畏:同"威",威严。⑤哲:明智,聪明.⑥由:奉行,遵从. 5.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 (2)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6.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子孙的文章,但中心内容不同。本文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__________;乙文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_________ 【答案】 5.(1)即使尊贵如天子,富裕得拥有天下,便是因为拥有这些品德。 (2)(如果)年华随着时间流失,意志随着时日消磨,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这样的人不会为社会所用,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悔也来不及了。 6.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要立德、修身 【解析】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

唐太宗李世民-看图说话,全世界最尊敬的中国

唐朝取得的成绩不光是汉族的骄傲,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在唐朝的鼎盛时期,经济总量占世界75%(美国现在占25%),等于今天三个美国;文化上,唐诗独步古今,人才辈出,传诵千年;军事上,唐军以一当百,所向披靡,天下震撼。 最著名的当然是李靖三千铁骑破突厥十万,尽收漠北。但还有一战,更可看出唐军战力之强世所罕见。看过《长征》,都知道红军过草地有个镇叫松潘,不毛之地,没多少人,那在唐朝叫松州。就是这个村不像村,镇不像镇的地方,松赞干布率领刚刚统一全国的精锐20万骑兵来攻,居然屡攻不下!镇里面也就那么点唐军边防军,不可以和李靖百里挑一的精锐骑兵相提并论,但是,吐蕃全国精锐轮番狂攻居然无可奈何。而侯君集5万援军一到,吐蕃军大败,松赞干布这才知道大唐之强,连忙乞和求婚,于是有了文成公主之行。即使唐太宗死后,唐军余威不泯。刘仁轨白江水战击沉日舰400艘,己方无一伤亡,这才有日本大规模派遣唐使团,对大唐科技文明顶礼膜拜。 在对待大唐历史上,日本人比起高句丽遗民来说显然客观的多。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大唐太强大!强大到无法否认和抹杀其辉煌和伟大的地步,以至于现在的日本都要以其大和民族最高尚的品德——诚来应对。下面这幅日本人绘制的图终于解释了为什么李世民会被全世界各民族尊称“天可汗”,这和其他民族领袖自己给自己加封号完全不同,大唐官方从不称呼“天可汗”!最令人震惊的是——唐太宗驾崩之时,在长安的各少数民族闻讯后自发汇集皇宫外,哭声震天。几百人纷纷断发、刺面、割耳,流血洒地,悲痛难抑。可见,“天可汗”之名非靠刀剑,全在人心! 从接手全国内战后破败的国家,到独步古今的大唐盛世,唐太宗用了23年。 日本画的唐朝全盛图: 看李世民打仗,既欣赏他的智谋,更惊叹于他的胆略。他不仅是卓越的军事指挥家,也是血气方刚的骁将,常常在战场上做出一些惊世之举!在和宋金刚交战时,一昼夜行二百余里,战数十合,大败宋金刚。由于推进速度过快,辎重和粮草都已经被甩下很远。谋士刘宏基拉住李世民的马苦苦劝谏,李世民正色答道:“功难成而易败,机难得而易失。若有片刻滞留,使之稍有喘息,不可复攻矣!”于是率领数千精骑狂追,把主力部队完全甩在后面。连续两天不吃饭,三天不卸甲,狂奔数百里,终于追到宋金刚的主力,饿着肚子连破宋金刚

周公诫子

周公诫子 一、解题及作者简介。 (一)解题: “周公”,是周初的政治家,姓姬名旦,亦称叔旦。因采邑在周(今陕西岐山北),称为周公。曾助武王灭商。武王死后,成王年幼,由他摄政。其兄弟管叔、蔡叔、霍叔等人不服,联合武庚和东方夷族反叛,他出师东征,平定反叛,大规模分封诸侯,并营建洛邑(今河南洛阳)作为东都。相传他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主张“明德慎罚”。 “诫”:告诫,警告劝诫,多用于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诫子”告诫儿子。 (二)作者简介。 《周公诫子》选自《韩诗外传》,作者韩婴,西汉古今诗学“韩诗学”的开创者。 韩婴,涿郡郑人(今任丘市)人,西汉文、景、武三帝时为官,文帝时任博士,景帝时官至常山太傅,后人称他韩太傅。韩婴是当时著名的儒家学者,他讲学授徒写成很多著作,其中有《韩故》、《韩诗内传》、《韩诗外传》、《韩说》等。他是西汉古今诗学“韩诗学”的开创者。 (三)《韩诗外传》简介。 《韩诗外传》是一部由360条轶事、道德说教、伦理规范以及实际忠告等不同内容编篡成的杂编,一般每条都以一句恰当的《诗经》引文作结论,以支持政事或论辩中的观点,就其书与《诗经》联系的程度而论,它对《诗经》既不是注释,也不是阐发。《韩诗外传》是实际运用《诗经》的示范性著作。 二、字词学习。 (一)生字学习。 哺(bǔ):<书>1.喂(不会取食的幼儿)。如:哺育。2.咀嚼着的食物。如:吐哺。 沐(mù):1、洗头发,也泛指洗涤。如:沐浴。2、<书>借指蒙受。如:沐恩。3、姓。 睿(ruì):<书>看得深远。如:睿智。 桀(jié):夏朝末代君主,相传是个暴君。 纣(zhòu):1. <书>后鞧(qiū)。2.商(殷)朝末代君主,相传是个暴君。 欤(yú):古汉语助词,表示疑问或感叹,用法跟“乎”大致相同。 (二)多音多义词。 相 (xiàng):1.辅助。如:吉人天相。2.宰相。如:丞相。3.某些国家的官名,相当于中央政府的部长。4.旧时指帮助主人接待宾客的人。如:傧相。5、相貌。 另读(xiāng) 1.互相。如:相识。2.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动作。如:好言相劝。3.姓。 (三)通假字。 守以畏【通“威”,威严】者 (四)一词多义。 于成王封伯禽于【介词,将,把】鲁吾于【介词,对】天下亦不轻矣 由由【奉行,遵从】此德也必由【经由】之路由【因为】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以子无以【因为】鲁国骄士守以【介词表凭借,相当于“用”】俭者 智聪明睿智【聪明、智慧】守之以浅者,智【显示出明智】 德德【名词,道德】行宽裕皆谦德【名词,品德,美德】也 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名词,恩,恩情】其德【精神】全矣 之周公诫之【代词,代伯禽】曰吾,文王之【结构助词,的】子 德行宽裕,守之【代词,代“德行宽裕”】以恭者犹恐失天下之【结构助词,的】士 (五)古今异义。 1.子无以鲁国骄.【古义——怠慢、轻视;今义——骄傲】士 2.又相.【古义——辅佐;今义——互相】天子 3.吾于天下亦不轻.【古义——轻微,低下;今义——重量小】矣 4.吾闻,德行宽裕 ..【古义——宽大、宽容;今义——指宽绰富余】,守之以恭者,荣 5.富有四海,由此 ..【古义——遵从这些;今义——由于这】德也 6.聪明 ..【古义——明察事理;今义——指智力发达,记忆力和理解能力强】睿智 (六)词类活用。 1.子无以鲁国骄.【形容词用作动词,怠慢、轻视】士

国内唐太宗研究综述

杭州师范大学政治与社会学院 20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查 《中国古代史》试题 姓名陈佳婵学号 2012212419 得分围绕“中国古代史”,写某一人物的研究综述。 要求: 1、论文要求按期刊论文格式,包括题目、摘要、关键词、正 文、参考文献等,用A4纸打印。 2、字数在3000字以上。 3、选题最大范围为中国古代史(上古时期至1840年),超范围论文酌情扣分。

国内唐太宗研究综述 陈佳婵 2012212419 政治与社会学院思政121 摘要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他为政有效,在他在位的二十余年间,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并稳定发展,奠下了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年间大唐盛世的基础,史称为贞观之治。而对唐太宗的研究自古以来就是学界和政界的热门,而研究的内容也是比较全面并且深入的的,但是同样的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以及继续研究的地方。。因此本文通过对唐太宗进行人物综述研究,提出对研究唐太宗这一人物的进一步研究方向。 关键字唐太宗研究综述不足建议 唐太宗是中国古代史上最有作为的帝王之一,也是各种历史演绎的热门人物之一。虽然他在“玄武门之变”这件事上遭到了巨大的非议,但是他在位期间的政绩以及他开创的“贞观之治”仍然确立了他是大唐盛业奠定者的地位。对于唐太宗的兴趣,是在各种版本的电视小说以及课堂的内容中积累起来的,这也使我想要更加深入的去了解他,所以我选择了他作为我研究综述的对象。我相信研究唐太宗,可以让我更加体会“以民为本”的思想,也能增加我的历史知识和人文底蕴。 一、人物生平 唐太宗李世民出生于公元598年1月28日,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 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李世民发动了史上最有争议的事件之——玄武门之变,除掉自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不久被迫退位,李世民即位,年号贞观。 李世民即位之后,采取了一系列“以人为本”的为政措施,使得唐代出现了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的升平景象,史称“贞观之治”。这也为此后的大唐盛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晚年的唐太宗著《帝范》一书总结其施政经验,自评其一生功过。 公元649年7月10日(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廿六己巳日),太宗驾崩于终南山上的翠微宫含风殿。谥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庙号太宗,葬于昭陵。 二、研究概况

《周公诫子》课后练习及答案

《周公诫子》课后练习及答案《周公诫子》课后练习及答案 一、阅读: 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善;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1.解释下列词语。 封:相:畏:博闻强记: 2.翻译下列句子。 (1)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2)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3. 周公提出的六种“俭德”。用六个字,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 4. 文中哪句话属于反面论证? 5.你从这篇文章中学到了什么? 【参考答案:1.帝王授予臣子土地或封号辅佐威,威严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2. (1)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有了国土)就怠慢、轻视人才。 (2)尽管这样,我还常常洗一次头中间要停三次,手握未洗完的头发来招呼客人,吃一顿饭中间要停三次来接待客人,还惟恐因怠慢失去天下的人才。 3. 恭俭卑畏愚浅 4. 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 5.(1)作为领导,要尊重人才,善待人才。(2)做人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大智若愚。】 二、基础题(10分) 1.给下列字注音。(4分) 禄( ) 姬( ) 怠( ) 嚼( ) 2.下列句中的“之”与“成王之叔父也”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守之以愚者 B.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C.莲,花之君子者也 D.执策而临之 3.翻译句子。(4分) ①又相天子,吾于天亦不轻矣。 ②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 三、课文阅读题(20分) 阅读整篇课文,回答问题。 1.解释加粗词义。(4分) 俭:畏:

关于唐太宗李世民的小故事

关于唐太宗李世民的小故事 唐太宗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关于李世民的故事有很多。下面是为你收集整理的李世民游阴山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李世民游地府》是名著《西游记》中的一个片段,这也是促使唐僧西天取经的一个直接原因。泾河龙王和袁守城打了一个错行雨布的赌,这件事情被魏征知道了。 当时,魏征是唐太宗李世民手下的一位老臣,魏征在梦中斩掉了泾河龙王。泾河龙王非常恼怒,便想让唐太宗还命,唐太宗每天晚上都会做恶梦,日夜都不得安宁。唐太宗得知自己已经病入膏肓,恐怕没有几天光景了。魏征前来看望唐太宗,并告诉他说,自己有办法可以让太宗长生不老。唐太宗以为魏征说的是宽慰自己的话,便反问他有什么办法。魏征向唐太宗解释到,自己和判官崔钰是很好的朋友,只要皇上把自己写的书信拿去给崔钰看,崔钰就会放太宗的魂魄回来续命。原来,崔钰是太上皇时期的臣子,官拜礼部侍郎一职。生前和魏征有过八拜之交,是很好的兄弟。崔钰去世后,在阴间做丰都判官,手上掌握着人间的生死簿,俩人经常在梦中相会。如果太宗把魏征写给崔钰的书信带去给他看,崔钰就会明白其中的意思。唐太宗到地府后,经过崔钰的帮忙,自己又复活了。唐太宗还阳后,打算寻求一位取经人,到西方去取经回大唐,以此普度众生。 后来,《西游记》被翻拍成电影和电视剧,关于“唐太宗游地府”

这一情节,在央视和浙版的《西游记》中都没有拍摄。随后,张纪中再次翻拍了《西游记》,电视剧中拍摄了这一情节,但是最终被广电删掉了。 唐太宗李世民的故事唐太宗是一个深得大臣心的君主,因为他能虚心地听取大臣的意见并且善于重用贤人,历史上就有“房谋杜断”的故事可以看出他的善于用人。 相传当李世民和房玄龄一起讨论国事的时候,唐太宗觉得房玄龄是一个能提出好的意见和具体方法但是不能迅速做决定的人,唐太宗没有责怪他,而是请来了善于做决定的杜如晦来和房玄龄一起讨论。就这样房、杜两个人在李世民的搭配下既能出很好的计谋又能很快地做决定,解决了很多问题。 后来人们用“房谋杜断”来形容各具特长的人,但是从这件事中也看出李世民的任用人才。除此之外,李世民还是一个人道、感性的人。据史料记载,李世民在位时天下太平,全国判处死刑的人数很少。 李世民即便对死囚也有一颗宽容的心,在贞观六年的时候他下令全国被判死刑的人都能回家探亲一年,前提是第二年要按时回来接受死刑。在没人捆绑的情况下,回家探亲的死囚全回来了,由此可以看出皇帝的恩德已经感化了死囚。 李世民吞蝗的故事唐太宗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在他的统治下,唐朝民风开化,经济繁荣,一派祥和,直到今天,我们提及他的“贞观之治”都不免感叹当时的盛况。而唐朝之所以能如此昌盛,与李世民爱民如子息息相关。其中唐太宗吞蝗讲的就是他爱民的一个典故。

唐太宗的经典小故事

唐太宗的经典小故事 导读:唐太宗李世民,祖籍陇西成纪,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关于唐太宗的经典小故事,我们来看看下文。 关于唐太宗的经典小故事 一、唐太宗选人之道 对人才的重视、尊重和培养是唐太宗成功兴国的首要策略。他善于选贤任能,培养直谏的气氛,天下之才皆为他所用,集中大众的智慧。他相信“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他秉承“水能载舟,也能覆舟”的重要思想。在怀念一代名臣魏征时他还说过一段千古名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些,都是唐太宗留给后人的闪烁着光芒的智慧和宝贵财富。他的领导艺术与管理智慧曾为历代统治者和有识之士所推崇。 企业用人,关键在于看得准、用得对。这样,人才就会立刻出现在你面前,否则即使人才就站在你面前,你也未必能看见。唐人韩愈说:“世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问题不在于是否有人才,而在于是否有发现人才的“伯乐”。 二、唐太宗的用人之道 谏议大夫魏征就是一个典型的“逆才”,他经常对唐太宗的缺点和不足犯颜直谏,多次让唐太宗威仪扫地。他于贞观十三年所上《十渐不克终疏》,尖锐地指出唐太宗十个方面的过错和缺点,令唐太宗

非常尴尬。可唐太宗一贯将魏征作为难得的贤士善待之,重用之,甚至于尴尬之后,将《十渐不克终疏》列诸屏风,朝夕瞻视,并作为其当朝执政的座右铭。正因有魏征之类的“逆才”和唐太宗善待“逆才”的雅量,才会有大唐基业的稳固和贞观盛世的出现。 在企业中只有相信下属,用人不疑,才能与下属建立起密切关系,上下一心,做好事情。每一个下属,都渴望获得领导者的信任。如果领导者高度信任下属,让他们放开手脚大胆工作,那么,下属就会受到激励最大限度地发挥聪明才智,积极肯干,变革创新,表现出极大的工作热情。 三、唐太宗的爱才 唐太宗选贤任能不论亲疏,不避怨仇,不囿派系,更不问出身。在唐初上层管理集团中,长孙无忌是长孙皇后的兄长,房玄龄是隋朝旧臣,张行成原是一介布衣,马周本为中郎将常何的门客,魏征则是政敌李建成的谋臣。这些人后来都成为中流砥柱的人物,为唐朝的繁荣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同时,唐太宗既重用士族地主杜如晦、高士廉等人,也重用庶族地主张亮、侯君集诸人,打破了魏晋以来任用士族地主为官的定制。更为可贵的是,他敢于冲破民族偏见的藩篱,选拔少数民族人才。如贞观六年,任铁勒族酋长契何力为领军将军;贞观十四年,封突厥族阿史那忠为大将军;后又封突厥执失思力为安国公。 李嘉诚由一个出身微贱的打工仔成为香港首富,“长江”企业由

《周公诫子》导学案

27 周公诫子 党外人士对周恩来总理的称呼,始于抗战时期,当时周总理在国统区工作,他的品格和才能,赢得了许多党外人士和国民党高层人物的尊敬,于是称他为“周公”。解放后,陈叔通、张澜、沈钧儒、郭沫若、柳亚子、张治中等人仍经常这样称呼周总理,毛主席在1949年12月致柳亚子的信中也说过:“周公确有吐握之劳”以表示对总理的钦佩和赞赏。其实,历史上确有周公此人,今天,请大家跟随我们认识一下历史上的周公。请随我一同走近课文—— 1、在反复诵读中着力培养学生自行领悟的能力,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2、帮助学生认识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意义,并指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加强这些美德的培养。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曹操《短歌行》中有“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诗句,关于周公的这个故事,后世就演化成一个成语:“握发吐哺”。这个故事,出自《周公诫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个典故。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圈点课文的生字词。 周公诫.子(jiè) 又相.天子(xiàng) 一饭三吐哺.(bǔ) 德行宽裕.(yù) 禄.位尊盛(lù) 守以畏.者(wēi) 聪明睿.智(ruì) 可不慎欤.(yú) 2.听老师范读,划出朗读的停顿。 【交流点拨】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子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3.指导学生大声读课文, 4.理解课文的重点词语。 (1)一词多义 子:①子无以鲁国骄士(代词,你) ②吾,文王之子(名词,儿子) (2)词类活用 ①一饭.三吐哺(饭:名词用做动词,吃饭。) ②守之以浅者,智.(智,形容词做动词,显示出明智。) ③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 (3)古今异义 ①聪明 ..睿智(古义:明察事理;今义:听觉、视觉敏捷,指智力发达,记忆力和理解能力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