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国传统工艺

中国传统工艺

中国传统工艺
中国传统工艺

中国传统工艺

工艺篇

导言

中国传统工艺,是历代中国人为满足自身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采用各种物质材料和手工技艺所创造的手工艺品以及相应活动的总称。作为中华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体现了工艺美术的一般特征,又显示了民族文化的鲜明个性。中国传统工艺有烧造、织绣、印染、编结、木作、营造、装潢、扎糊、剪镂、刻印、画绘、塑作等技艺类型。现在被习惯地划分为陶瓷、金属、染织、漆器、家具、编结和雕塑等几大门类。

一、烧造工艺

1.陶冶泥火

泥土最初的陶化,意味着人类对火的创造契机的第一次把握。火,从此成为人类创造力的延伸。谈论陶器烧造,人们因

此爱说“火的洗礼”。

所谓“火的洗礼”是由火候、火焰作用于泥料来兑现的。

“火候”即温度,是界定“陶”和“瓷”的一项物理指数,更是陶瓷艺术的技术前提。一般地说,成陶温度约在700-1000

摄氏度之间,成瓷温度则在1100摄氏度以上。成熟的中国瓷

器多在1300摄氏度左右。

“火焰”,即烧造气氛,是决定“陶色”和“瓷色”的一种化学因素,同样也是陶瓷艺术的技术前提。火焰,有氧化和

还原两种性质。火焰的一定性质和变化,会直接影响陶瓷制品

的胎质、釉色、光泽和肌理。例如:同样含铜的釉,用氧化焰会烧出漂亮的绿色或青色,而用还原焰则会烧成美丽的红色;若是含铁的釉,两种火焰烧成的釉色几乎正好相反。所谓“白如玉”的传统白瓷,是用还原焰烧成的。

谈论陶器烧造,人们往往把“泥”与“火”相提并论。坯胎和釉子,是陶瓷之“泥”的基本内涵,坯胎,是用泥料构筑的陶瓷制品的形体骨架。以烧结点为分水岭,在前称“坯”,在后称“胎”。在变化过程中,“泥料”是造成这种统一的基础,它不仅规定了陶瓷的形态,而且规定了成“陶”或成“瓷”的趋势。

一般地说,制陶的泥料主要是含杂质较多的粘土;制瓷的泥料主要是由高岭土组成的瓷土。前者颗粒不匀,常含杂质,烧结后胎质粗松,不透明,具有吸水性,叩之声浊;后者颗粒细匀,成分纯净。烧结后胎质坚硬致密,有半透明性,吸水率极小,叩声清扬。

釉,也称釉子,是覆在陶瓷胎骨上的透明或半透明、无色或有色的玻璃质薄层。釉料的主要成分是釉石,碾碎细炼后制成釉浆挂在成型的坯表上。釉料熔点比胎骨要低,有较强的张性和流动性,烧结过后平匀光滑。除耐磨、耐蚀、不渗水等理化性能外,陶瓷挂釉等于披上一件美丽华灿的衣裳,光彩照人。

2.陶瓷匠心

《考工记》所记“抟埴之工”,即陶工。“抟埴”就是用粘土拍成陶器坯子的意思。抟是一种最原始的成型技术,捏塑和泥条盘筑也同样原始。以后出现的模制和轮制法,是制陶术的革命性进步。轮制技术开启了中国一贯几千年的辘轳拉坯成型技艺传统,使圆器成为占绝对主导地位的形式。

除圆器外,传统陶瓷器皿还有琢器。广义的琢器,是指不用陶车拉坯成圆形的其他形状的器皿,如方行器、扇行器、棱状器或各种异行器。

天下器物,多有装饰。中国传统陶瓷艺术,尤见装饰匠心。中国传统陶瓷装饰形式,大体有刻镂、堆贴、模印、釉色、化妆土、彩绘六大类型。

刻镂装饰是在坯体上刻画、点戳、镌镂、纹饰,也有在釉表进行刻饰的,如刻瓷;模印装饰是成型时靠模子将纹饰印在坯体上;堆贴装饰是用泥在坯体上堆塑,或用泥片预制成形,再贴在坯体上的浮雕纹饰;釉色装饰即以各种有色或无色、透明或半透明、高温或低温、有光或无光的釉子直接为饰,亦有以色釉绘出纹饰的;化妆土装饰是用细土或细瓷土制浆挂在坯体上,以掩饰胎面,并减少坯胎对外表的玻璃釉的渗吸;

彩绘后罩釉烧成的是釉下彩(如青话、釉里红、釉下五彩等),由先施釉烧成,再在釉表彩绘,并低温烧烤的是釉上彩(如古彩、粉彩、新彩、珐琅彩等)。上述六大类装饰手法,往往彼此配合,被综合地

用于陶瓷装饰。

3.瓷的发展

关于瓷器的起源,学术界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的白陶(如大汶口文化的白陶),就是“原始素烧瓷器”;商代创造了青釉,发展成“原始青瓷”。另一种观点认为成熟的、真正的瓷器出现在东汉,而以前的带釉器是“高温釉陶”。两种观点分歧的重要原因,是“缺乏一个大家公认的科学的瓷器定义”。其实,凡事都有一定的发展过程,在这个意义上,两种观点不难统一起来。也就是说,原始白陶是一定瓷器因素的确切端倪(如高岭土作胎,火候在100摄氏度以上),而东汉青瓷则是瓷器因素的全面实现。

从新石器时代到汉代,江浙一带始终是青釉器(或是说原始青瓷)主要产地。

魏晋南北朝的中国,进入了瓷器时代。且南北青瓷的风格差异十分明显,已形成两大生产体系。就釉色而言,北方青瓷中泛黄,而南方青瓷则更加青翠。这一时期的江浙青瓷生产,有越窑、瓯窑、婺窑和德清窑四个窑系。

有“诸窑之冠”美称的越窑,在唐代创造了中国青瓷艺术的高峰境界。陆龟蒙曾诗赞:“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所谓“千峰翠色”,正是对越窑青瓷莹润之釉色的点的诗意写照。美丽的越窑器深得宫廷赏识,以至设官督造,并以“秘色瓷”相称。

隋代,中国窑工烧成了白瓷。这项伟大的成就,改变了青瓷一统天下的局面,开创了“南青北白”的新格局。白瓷对烧造技术有很高的要求,需尽量减少原料中铁的成分,并要适当地把握火焰。

河北邢窑于初唐崛起,以生产光素大方的白瓷而与越窑齐名。白瓷给人以崭新的视觉感受,故成时尚。一时间,“天下无贵贱通用之”。另外,用颜色釉、釉下彩和绞釉纹胎来装饰瓷器,也是唐代的成就,它们为后来的陶瓷装饰开辟了新路。于汉代铅釉陶发展而来的“唐三彩”,鲜明而典型地反映了唐代雍容博大、清新华灿的时代风貌。

宋代,是中国传统瓷艺达到最高美学境界的时代,钧、汝、官、哥、定五大名窑所取得的卓越成就,使中国在人类制瓷史上登峰造极。五窑之中,汝窑、官窑和哥窑都是继续窑衰微后而一贯青瓷传统的官家窑场。汝窑(河南临汝)瓷多为素器,土脉细润如同胴体,釉质莹泽,厚若堆脂,棕眼(釉中的微气孔)并巧露铜色胎骨最佳,以粉青为标准色。官瓷共同之特征:釉厚过胎,釉层有微小如珠之气泡攒聚(素称“聚沫攒珠”),釉面有自然天成之裂纹(素称“蟹爪纹”);器口或棱线处釉薄而微露泛紫之胎色,器足无釉呈铁红或铁褐色(素称“紫口铁足”)。

哥窑,窑址迄今未发现。据传,南宋时有章氏兄弟均善烧窑,生一生二同在浙江龙泉各主一窑。生一所造,即为哥窑。传世哥瓷一般呈“紫口铁足”之像,釉厚湿透,釉面润泽如酥,有网状开片或重叠如冰裂纹或呈细密之“百圾碎”,裂纹多呈红黄色(俗称“金铁线”)或黑紫色。龙泉窑(亦称“弟窑”)虽未在五大名窑之列,却以几抵厚

釉之极限的“梅子青”等,穷尽碧玉般釉色之美。

钧窑(河南禹县)亦属青瓷系,其出品特别发挥了原料内铜元素即还原气氛的随即变化,生出亦青红的“夕阳紫翠忽成岚”的天成之美。钧窑的突出成就在于以多色釉的创造,突破了青瓷的单一青色。

定窑(河北曲阳),以烧造白瓷为主,称为“白定”,兼烧色釉及白釉剔花器,依颜色有红定、紫定、绿定和墨定等色釉器。定窑的成就以刻、剔、印的装饰最为突出,使素白瓷的单调品质为之一变。另外,镶铜或金银于器物“芒口”(因扣烧而形成的粗涩的口沿),有美用兼得之巧妙。白定釉色乳白,比邢白瓷更有类玉感。

蒙元统治者崇尚白瓷,青瓷逐渐衰落。白瓷的突飞猛进,引出了元明清彩绘瓷日占上风的新格局。首先是釉下彩绘青花瓷的猛然崛起,继之,名成话的青花斗彩和填彩、清康熙的古彩、雍正的粉彩和乾隆的珐琅彩等一一登场。颜色釉一路,一元代釉里红为开启,随后,祭红、郎红、胭脂水、碧玉釉以及乾隆时期的无数色釉鱼贯而出,宛若彩练横空,气象绚丽。

二、铸锻工艺

1.青铜文明

中国古代通称金属为“金”。所谓“五金”,指的是金、银、铜、铁、锡五种金属及其制品。中华铸锻工艺的成就,主要得之于对五金的驾驭。

金,最初指铜或铜器。人类用铜的历史,可以上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当时所用为天然红铜,故史称“红铜时代”或“金石并用时代”。冶铜铸锻工艺阶段的到来,标志着人类文明历程的一个新时代——青铜时代。中国青铜时代包括历史上的夏、商、周三代。

青铜,实为铜锡合金,因色呈灰青而得名。它具有熔点低、硬度大的特点。铜锡原料不同比例配合,会使铸器具有不同性能。铸器工序有炼铜、范模、合范、浇沦和修饰等,其中以范模制作最为关键。三代铸器多用合范法,先将泥模翻成泥或陶质的外范和内范,再将它们拼合起来,然后往内外范之间的空隙中注入铜液,冷凝后即形成器壁。由模子转移到外范上的纹饰和文字,进而转印到铜器的外壁。这是古代中国具有文明特征性的一种技艺。

对古人而言,青铜器的人文政治意义远出于技艺价值。著名的“问鼎”故事,便是最好的说明。据古史记载,铸九鼎象征天下以后,历经商周,都视之为传国之宝,得九鼎即受命得天下。春秋时,周王室衰微,楚庄王侍强势于洛邑向周王使者问九鼎大小轻重。“问鼎中原”,从此成为夺取政权的代称。显而易见,铜鼎是象征王权、揭示礼乐制度的最重要的一种礼器。它和其他青铜礼器统称为“彝器”,即意为“常宝之器”。

超越日用的神圣社会意识形态意义,使这类铜器每每以超人的尺度、雄厚的造型、精繁的纹饰和严正的铭文傲立世间,令人感到一种神秘狞厉的威力和崇高峻峭的美。

商周青铜器有炊器、食器、酒器、乐器、兵器、工具和杂器,品种

多样,形制丰富,功用区分明显。青铜纹饰气象万千,有拟兽式的饕餮、夔龙、夔凤、鸟、蛇、牛、虎象、蝉、龟和鱼纹等;有几何式的云雷、四瓣、圆涡、方格、垂鳞和瓦纹;有拟人式的人面、饕餮食人纹;还有像牺首、兽形钮一类的立体装饰。

与原始时期的自由和两汉时期的飘逸相比,商周图案格式显得凝重拘谨。但它以变化统一的关系结构和回转交错的形态特征,初奠了那个充满中国文化精神以致千古延续的“S”形的普遍结构范式。

春秋战国时代,新兴的理性精神和审美理想,日益冲淡了神秘凝重的原始宗教气氛,赋予青铜艺术以崭新的美学品质。浑铸、分铸和失蜡铸造法的综合使用,以及刻画、焊接、镶嵌、金银错、鎏金、镂空等新加工装饰技法的运用,使青铜器形制与装饰上的奇构巧思如虎添翼。面向日常实用的价值取向、针对实现生活的艺术表现、趋于写实灵巧的造型形态、日益明快活泼的审美风格,是这个时期青铜艺术的共同趋势。战国后期,奇巧华美的风格在金银错等镶嵌的器物上得到特别的发展。

至汉代青铜器多朴素无华,着重于日用器皿的发展,如灯、炉、奁、壶、洗、镜的产量都很大。长信宫灯、错金博山炉、鎏金嵌松石铜壶和规矩镜等精美的作品,代表了汉代青铜工艺的最高水平。被称作“幻镜”的西汉透光镜,尤其中国人的智慧。其原理直到几年前,才被中国研究人员揭开。

由汗而下,唐代极盛的铜镜,明代的宣德炉和景泰蓝,清代的铜胎画法郎,都在不同方面体现了中华铸锻工艺的发展。

2.黑金铁器

“黑金”,就是铁!黑色的旋风,席卷中华大地,带来了中国古代文明史上的“铁器时代”!吴国剑匠干将和莫邪用铁锻造的利剑,从此成为剑中珍品和制剑楷模。

铁器至少在春秋前期已经出现。战国时期,铁器以它优越的实用性能,首先在生产工具领域全面地替代了青铜器。铁制工具的应用不仅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促进了木作、雕镌、髹漆等其他工艺门类的发展,还为人们输入了造物制器的新观念——朴形实用。这种观念在冶铁制器领域一直延续,铁器因此少有矫饰,而多呈美用兼得的浑朴形态。

铁器于汉代广泛地进入日常生活,铁制的锅、灯、镜、顶针、剪子和菜刀等日用品已成为市场上的商品。

主要用于审美或纪念的铸铁艺术,在唐宋时期成就斐然。中国现存最早的特大铸件,首推五代李云铸造的沧州大铁狮。湖北当阳玉泉寺的13级北宋铁塔,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大的铁塔,这些特大型铸件,显示了当时造范和合铸技术的高明。当代观赏性锻铁工艺,以安徽芜湖铁画为著。

3.金光灿烂

黄金和白银有美丽的光泽色质,还有良好的延展性,可以锻箔抽丝,将它们的美丽转化成装饰和品物之美。从包金银到金银错,汉以前的

金银工艺多表现为装饰形态,纯粹的金银器物所见不多。

金银工艺是唐代手工业的重要部门。据文献记载,当时有销金、拍金、镀金、织金、砑金、披金、泥金、镂金、捻金、戗金、圈金、贴金、嵌金和裹金十四种金加工方法,可见唐代金银工艺的发达。

造型考究、形式多边的唐代金银器,多有毛雕或浅浮雕的装饰花纹,精致雅丽。有的银器鎏金,银地和金光相映成趣,一派金碧辉煌。有的银器饰以金银珠玉组成的流苏,更添华丽高贵感。

宋、元、明、清、的工匠进一步发展了金银铸锻工艺,留下了许多光辉作品。如北宋的鎏金银塔、元代的四合如意金盘、明代的錾花错金银执壶、清代的龙纹金执壶等,都是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上乘精品锡器,自古以来多用于日常生活,其品种以香炉、酒壶、灯台、花瓶等最为多见。形制多依实用功能而构造,朴素无华却呈现精妙的设计匠意。

三、染织工艺

1.丝的文化

中国使用丝纤维在古代世界是独树一帜的。中国人发现了丝,并以其卓越的才能织造出令世人叹绝的丝织品,创造了独步于世界的“丝的文化”

相传,最早的丝织术是由黄帝的妻子嫘发明的。这种说法带有传奇色彩,但现代考古学已经证明,早在仰韶文化时期,黄河流域已经出现了完整的丝织物。从那时起,蚕丝的生产与纺织逐渐遍及中国南北。

“织”的存在引发了“染”的出现。人们为求悦目或作象征,会在精心织出的丝织品上涂染颜色。河姆渡遗址和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丝织物,都被染成绛红色便是很好的证明。

商周时期养蚕、缫丝、种麻、采葛、织绸、染色等工艺取得了迅速发展,并已有专门的分工。出现了几何纹单层提花织物、染色刺绣和相当先进复杂的绞经罗,周代还出现了织锦。虽属初创但已成型,为后代丝绸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齐觯纨缟”,世人皆知。春秋战国时,齐鲁地区已成为十分发达的丝绸造重地,其产量高居全国之首。中国的丝绸业至此已进入全面成熟、高度发达的阶段。在湖北江陵马山石一号墓出土了大批战国时期的丝织品。其中一件龙凤虎纹绣衾纹样组织巧妙、形象生动夸张、色彩绚丽和谐,堪称战国刺绣的杰出代表。

2.繁荣似锦

秦汉是中国染织、丝绸业空前繁荣的时期,丝织艺术在汉代,尤其灿烂辉煌。正是汉代人开通了西域,走出了著名的“丝绸之路”,将中国的丝绸和文化传播到西方。在古罗马相当长的时间里,丝绸与黄金等价。

汉代的丝绸锦绣十分丰富,织法、绣法、染法变化多样。织品由锦、绫、绮、罗、锻、纱、缣、缟、缚、纨、细、缦、綮、练、绢等织成;绣品有信期绣、长秀绣、乘云绣等。其针法也多种多样,除平绣外还有锁绣、钉线绣等。汉代绣纹饰流行云气纹、茱萸纹、鸟兽纹、文字

纹、几何纹、人物骑纹等。

汉代的印染技术也相当完善,有浸染、套染、媒染等方法。型版花技术为世界之最早。

魏晋时期,本已十分发达的蜀地丝织业更是“擅名天下”,跃居全国之首。此时的魏国出了卓越的纺织工艺家马钧,他改革了提花机,使提花绸图案变化丰富而自然有序,并使生产效率成倍增长。受文化交流的影响,魏晋南北朝的丝织图案出现了明显的异域色彩,佛教题材的装饰图案也时有所见。

唐代以其富强傲视世界,在织造技术方面,唐代取得了巨大成就,织机有了重要改进。

唐代丝织品种丰富、织造精巧,出现了许多新品种。锦,是多色的多重织物(现称缎子织),质地厚重,为丝绸中最华美的产品。唐代的锦有经锦、玮锦两种织造。经锦是汉魏以来的传统技法,玮锦则是唐代的新创造。绮,是一种素地斜纹提花。罗和纱,是斜织的半透明织物,织法较为复杂,唐代的罗、纱,更加精细,经玮丝细如毫发,光洁轻薄有“如烟似雾”的美喻。

唐代的印染技术也空前发展,其中防染印花技术占主要地位。流行的印染方法有夹缬、绞缬、拓印及碱印等。

唐代的刺绣工艺进步很大。刺绣除用于服装及一般丝织品的装饰外,还广泛用于宗教的绣经绣像。这是中国刺绣史上的一大转变,它使刺绣逐渐脱离织物装饰而成为相对独立的艺术欣赏品。

就丝织图案而言,唐代发生了重大的转折:两汉所盛行的云气纹、

动物纹已被大量的植物花卉纹所替代;魏晋南北朝时形成的种种新型骨架,如联珠纹、对称波形纹和龟背纹骨架,在唐代则进一步发展、完善。唐人还创造出不少新的纹样,如团窠花、陵阳公样、大小宝花、缠枝唐草、折枝花鸟等。鼎盛于宋,有缂丝(又名克丝、刻丝),是中国人创造的又一种精美绝伦的高级显花丝织物。

宋代缂丝数宣和时最盛,以河北定州出品最佳。北宋缂丝多为服用纹锦侧重实用,它们结构严谨、衔接自然,花鸟穿插生动,亮色的主纹衬以深地,幽丽淡雅。南宋缂丝技艺更加精湛,部分缂丝转向欣赏,主要织制唐宋名家的书画。

崇尚书画之风,也反映在刺绣上。宋代刺绣除部分用于服饰外,另一部分则向纯欣赏品发展,竭力模仿名家书画,这类绣作用针细密精巧,刻形传神入境,精品甚多,堪称代表的有《瑶台跨鹤图》、《海棠双鸟图》及《梅竹鹦鹉》等。

宋代丝织业也很发达,染织艺风一改隋唐的华丽、热烈,以典雅、沉静代之;纹样趋重写实,花鸟尤盛。

元带染织工艺,最有特色的是加金织物、毡毯和棉织。由于蒙古族统治者的偏好并掠得大量黄金,也由于金人用金习俗的延续,元代盛行加金织物。用金方法有部分加金和全部织金两种。

棉花于元代迅速发展成为纺织品的主要原料。黄道婆融合黎族织造技术和自己的实践经验,总结出一套较先进的织造方法,大大提高了棉纺织的生产效率。

3.锦上添花

明清丝绸织造所达到的境界,可谓锦上添花。明代出现了绚丽的妆花、高贵的库锻和金碧辉煌的织金织银。清代更推出了地方特色浓烈的云锦、蜀棉、宋锦(仿)、回回锦、壮锦等,它们各显优势、争奇斗艳。

明代始创的“拔染法”是印染技术的一大转折,它改变了传统单一的“防染”技术,使生产效率成倍提高。明清印染品中,“药斑布”(有称浇花布、蓝印花布)颇受民间百姓喜爱,其印法有刮印、刷印两种;印出的花布有蓝底白花,也有白底蓝花。

明清宫廷刺绣工艺已形成某种定式,龙袍、宫服、绣字、绣画往往千篇一律,变化极少。但在民间,实用性刺绣则蓬勃发展,充满生机。至清代更有了地域风格鲜明的“四大名绣”——苏绣、湘绣、粤绣和蜀绣。

明清的染织图案内容极为丰富,盛行以谐音、寓意、假代、组合、象征等为表现手法的“吉祥图案”,从艺术风格倾向于矫饰,有繁缛堆砌之嫌。

四、编结工艺

1.编结意味

在汉语中,编,指古代串联竹简的皮条或绳子;结,则指用线绳等物打成结或编织,也指织成之物。从字面意思来看,原始的编结形态大概是条状的,即利用天然植物纤维或线材绞、纠、扭成的“绳”、

“索”。随着人们对线绳间经玮关系的认识和掌握,编结形态也逐渐由条状扩展为面状以至体状。编结形态的演进,是文明文化演进的形象说明,它留下的人文印迹是深刻的。

在中国工匠手里,不仅复杂的编结物总有巧构美形,就连简单基本的编结技巧,也能转化成最单纯却意味无穷的装饰花结。“八结”也好,“百结也好,种种结莫不寓寄深深的吉祥美意。

2.编结经玮

编结工艺在中国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史,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曾出土过上百件苇席残片,堪称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编织物,距今已有七千多年。

战国秦汉时期,中国编结工艺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从湖北江陵战国楚墓出土的一批竹编器物来看,无论采用人字、方格十字、长方或矩纹,还是运用六角形空花、八角形空花或是盘缠编织法,技艺都非常精湛,图案也非常美观。

据史记记载,草、柳、麦秸等材料的编结工艺在北方地区已很普遍,南方的福建、广东等地区则以藤编最为发达。

由于材料的关系,历史上的编结物不易保存下来,加上文献记载也不多,因此难以了解每个时代的具体情况。但可以肯定,唐代以来,生活用品的编结日趋发达和繁荣,生产规模、种类品质、工艺技术和艺术水平都不同程度地超越了以往。而且,在历史传承的深厚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一些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专业产地和地方特产。如扬州莞

席、常州龙凤细席、广州藤席、贺州龙凤纹簟、虔州竹梳箱、象州和宾州藤席、温州竹丝灯等等。

不妨立足当代,粗略地浏览一下几种主要的编结工艺。

以篾片篾丝为原材料的竹编工艺,在南方最为发达。

东阳素称“竹编之乡”,以拟形(主要是动物)竹编最有特色。嵊县竹编以食篮、果篮、套篮驰名。

重庆竹编工艺冠盖西南,为当地最有群众性的传统手工产业。成都以出产瓷胎竹编著称。梁平则以竹帘字成一格,以后还发展了竹帘画。益阳有“竹器城”的美誉,素以水竹凉席明扬四海,被世人誉为“薄如纸、明如玉、平如水、柔如帛”。安徽舒城亦以竹席著称,号称“舒席”,早自明代便是进贡朝廷的佳品。

善于因地制宜的工匠,在长期的实践中筛选出诸多适宜当地特点的优良编结草料。例如,蒲草、油草、黄草、苏草、龙须草、箕草等。各地的草料虽名目不同却有共同的特点,即草秆光滑节少、质地坚韧柔软,经得住编结或使用过程中的弯拉曲折。

但凡草料,采割来后皆须必要的初加工,如挑选、劈分、晾晒等,有的还要薰蒸、漂白或染色。编结方法不尽相同,但大体上不外乎结、编、辫、捻、搓、拧、串、盘、绞之类;编结格式以十字格、人字格、米字格、几何形、空心方角、六角、八角和梅花眼等所用最多。

草编是一种最普及最广泛的传统工艺,产地遍布全国,出品皆为居家生活的日用品,尤以席、垫、帽、篮、盒一类的器物为多。如浙江宁波,湖南临武、浙江慈溪、山西潞城、山东烟台、青岛、上海嘉定

和天津等,各有不同风格的草编器物盛行于世,皆为久负盛名的传统产地。

棕编,是一种以棕树叶为原料的传统编结工艺,主产于西南地区,采来的棕树叶,需经破丝硫磺薰浸以后及染色后,方能进行编结。具有坚韧柔软、耐磨耐潮、比草制品经用经重的优点。

用黄麻、剑麻、苎麻等天然麻类植物为原材料编结的物品,即为麻编。浙江一带是中国黄麻编结的主要产地。

藤编是以天然藤材为原料的编结物。云南藤冲和广东南海的藤编,历史悠久,工精艺尖,名闻全国。

柳编多出于北国。沙柳、白柳、杞柳、季柳等柳树的枝条,经修整去皮后染色,即可用作编结原料。柳编造型敦厚饱满,质地粗疏朴实,格调粗放劲健而不失精巧匠心。

采用葵树叶和叶柄,编结篮、包、盒、扇、帽、席、垫、和帘画等制品,是广东新会一带的传统特产。当地葵叶具有良好的编结性能。考究的制品,除编结的装饰纹样外,有的还施以彩绘或烫绘装饰。

五、木作工艺

1.大小木作

大凡木制行业的林林总总,古人一言蔽之为“木作”,并有大、小之分。“大木作”通常指构造房屋之木架;“小木作”则概指木构家具以及各类木制器用和精细的建筑装修等。早熟的大木作构架技术和形

制,奠定了小木作尤其是家具的构形趋势和基本风貌。可以说,中国木家具乃是中国木房屋的精妙缩写,后者最要紧的东西——“架构”,在这里得到了精练的陈述和卓越的发挥。

中国传统木作工艺涉及面很广,除建筑,家具外,还有生产工具、交通工具等等。在各行各业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木制工具,其形制结构不仅符合生产的科学原理,有利于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提高,而且显示了高度的艺术设计匠意,具有很强的形式美感。

木作工艺的发展离不开对木料的广泛开发和巧妙利用。中国人选择木料是极为讲究的,对木质的性能、色泽乃至纹理要求尤为苛刻。紫檀、红木、乌木、樟木、楠木、柏木、榉木、黄花梨、柚木、柞木、榆木、杞梓木、银杏、柳安、百日青、黄杉、红松、水曲柳、黄丹、白檀、云木等,是建筑、家具最常用的木材。

在长期的木作实践中,中国的能工巧匠们还总结了许多造型结构的方法,其中“攒边作法”“榫卯作法”最为著名,其以科学巧妙、经济美观、严谨牢固为其他方法所不能比拟和替代。

“攒边”是将板材装入45度角榫构合的带有通槽的边框内,以加强板的牢固的一种方法。

“榫卯做法”是将各个部件结合起来的一种方法。榫是中国木作工艺造型的主要结构方式,比钉钉、胶粘等更为坚实、精密,它顺应了木材富有弹性的天然品质,而且在外观上具有一种工艺制作的形式美德。

2.起居构架

就大木作而言,中国工匠通过营造实践,创造的抬梁式、穿斗式影响最深远、意义最巨大。抬梁式,是沿房屋进深方向,在基础上立柱、柱上架梁、梁上重叠瓜柱和梁、顶梁、上在立脊瓜柱而构成的一组木构架。穿斗式,也是沿房屋进深方向立柱,但不用架空的抬梁,而以数层“穿”贯通各柱构成一组组木构架。

魏晋南北朝以前,中国古人一直保持“席地而坐”的原始习惯,故家具形制多为低矮型,其样式有床、几、案、箱、柜等。东汉末年引进胡床,这是能尚足而坐和高足家具的预示。

魏晋南北朝时期,胡床在民间使用渐多,并出现了椅、凳等高型坐具。这是中国古代家具史上的重大转折标志,从此,家具由低向高发展。这时期床榻等家具的下部,有了“壶门装饰”。这种装饰形式与当时石窟艺术的佛龛为相似,“壶门装饰”后来演化成家具上的一种特殊结构——壶门式结构,并沿用了几百年,直至框架式结构出现为止。

隋唐至宋元,中国木结构建筑体系趋于成熟。唐代工匠融合传统与外来因素,推出了古朴浑厚、气势雄伟的大唐建筑。

中国传统家具开始走向成熟的重要时期。垂足而坐的普遍习尚,促进着高型家具的发展至宋代,高型家具的品类样式已近完备和定型,并广泛流传民间。

受建筑作风和形制的影响,宋代家具出现了“梁柱”式的框架结构。这是传统家具向成熟方向迈出的极关键的一步。“家构”全面地在家

中国民间工艺的生存现状与发展

中国民间工艺的生存现状与发展 民间艺术根植于本乡本土,来源于劳动与生活,体现了广大劳动人民繁衍生息的脉络,在长期的创作、积累、传承、演变的过程中形成。民间艺术是人类社会丰富多彩和无比珍贵的遗产。如何妥善地保护和开发民间艺术资源,是当前摆在整个人类面前重大而又迫在眉睫的课题之一。 中国民间工艺对我国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为繁荣和发展中国文化,丰富文化内涵,提升我国的整体文化形象,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中国的文艺百花园中,中国民间传统工艺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奇葩”,已深深扎入人们的文化心理和民族情感,它与人民大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其品种之众多,艺术之独特,内涵之丰富,在海内外影响很大。近年来,中国民间传统工艺不断加强品牌意识,在创新中求发展,为我国赢得殊荣。这为丰富中国的文化内涵,提升中国的整体文化形象,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保护中国民间传统工艺。传承中国民间传统工艺,就是保护中国民间传统文化,对于中国的文化建设,意义深远。 2、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扩大中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提升中国的海外形象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中国工艺美术历史悠久、技艺精湛、文化底蕴十分丰厚,备受海内外有识之士的喜爱,影响极为广泛。目前正处于辉煌时期的寿山石雕,从雍正时期乘船出海,远销日本、东南亚各国,到上世纪五十年代批量化、企业化生产,随着产值规模的不断扩大,身价也节节攀升,至如今其巨大的价值潜力已不可估量,为国家换取了大量外汇,这对扩大中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提升中国的海外形象,可以说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3、为消化剩余劳动力,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当前政府各项扶持政策的影响下,目前的传统工艺有了回春的迹象,订单也渐渐多了起来,由于它们“小作坊”、“手工型”、“密集型”的特点,一些过去从厂里出去的老艺人开始回到这个行业,或自己生产,或开店经销,他们的回头带动了一些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了一些就业机会。 中国传统工艺的生存与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 1、立法滞后,民间艺术资源管理乏力。 由于至今对民间艺术还没有一个较为全面、有效的保护法,民间艺术保护工作无章可循。一些地方的领导决策失误,一些大师级的珍品被陆续卖掉;一些集成资料丢失、霉烂,或被当作废纸卖了;某些部门随意将工艺美术品集团化,流水作业化,传统特色减弱,个人风格淡化,导致一些地方民间工艺质量与数量严重滑坡。一些团体和个人的文化资源保护意识淡薄,有的人甚至见利忘义,进行不正当开发,对民间艺术资源起了破坏作用。一些以次充好的产品破坏了真正优秀的民间艺术的声誉;一些“滥竽充数”式的表演也使得许多很有价值的民俗文化财富自然贬值;一些封建迷信活动打着民俗文化的旗号,不仅不能弘扬反而腐蚀、破坏了民族文化传统。要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要加强文化资源保护的宣传,更为急需的是要制定法律,完善有关政策,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管理。 2、管理主体不明确,难以协调和形成合力保护民间艺术。 文化、二轻、旅游、园林、宗教、公安、商业等行政管理部门和民间文艺家协会及一些科技机构,都不同程度地参与了民间艺术的保护和开发工作。但是由于管理主体不明确,难以有效地协调各方形成整体合力,共同解决保护与开发的矛盾。到目前为止,尚没有一个部门对民俗文化产业规模、从业人员、投入产出以及不同类型民间文化的经济运作方式和效益进行量化分析和评估,当然更谈不上有计划、有步骤、有保护地进行合理开发利用。 2、传统手工艺与现代市场经济的矛盾。 传统的民间工艺的存在与发展有其特定的时代环境,由于传统的民间手工艺随着现代物质生活的改变与市场经济的冲击,必然导致部分民间传统艺术的萎缩甚至消亡。传统手工艺与现

传统中国结翻译

传统中国结 F:欢迎来到“您问,我答”这个节目,亲爱的读者朋友!应广大听众的要求今天我们将向您介绍中国的著名手工艺术品:中国结。 M:较多的听众都对这种手工艺术品感兴趣。比如:Engelbert Borkner,Josef Araki und Werner Morr。 F:我认为这是一个吸引人的/有趣的主题。 M: 我也这么看。传统的结起源于中国古代早期,其雏形是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末的缝衣打结。 F:1911年清朝末期,中国结的制造已经成为中国的民间艺术。 M:如今中国结是一种受欢迎的装饰品和礼物。 F:由于中国结的悠久历史,还有它与中国人的审美相一致,它被称作中国结或是 Chinesischer Knoten 。 M:对的。中国结深深植根于中国文化。 F:很久以前它被当作文字使用。 M:现在让我们来详细了解结的五千年的历史。 F:结的制造可以追溯到石器时代。在文字引入之前,结被用作记叙不同的事物。M:重要的事情会打一个大的绳结,不太重要的事情会打一个小结。所以绳结是用来帮助记事的。 F:悠久的发展历史使中国结成为极具文化特色的中华民族的精髓。 M:为了理解中国结的含义,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中国汉字和其发音。 F:汉字“Sheng”(绳)和“Shen”(神)在汉语中发音非常类似。绳子在中国古代被神化,因为它看起来很像一条蜿蜒的龙。在史前时期龙的样子会用打结绳子的变化表现出来。 M:汉字“Jie”(结)和“Ji”(吉)的发音也很类似。“Ji”有很多含义:从幸福,富足,财富,平安到长寿,健康,欢乐。 F:中国结不仅在样式和颜色上很漂亮,而且它还体现了古代中国的文化信仰以及古人对于真善美的追求。 M:是这样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也越来越多得被当做吉祥物用于衣服上。 F:在1911年清末中国结的制作方法渐趋成熟,中国结本身也成为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物品。 M:在现在中国它们成为更受欢迎的装饰品和首饰,例如墙体装饰品、车内吉祥物、戒指、耳环、项链甚至是腰带。 F:中国结在传统节日中非常流行。带有丰富民间文化印记的不同大小的中国结给节日增添了十分合适的节日氛围。 M:中国结在婚礼上也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盘长结是一种同请柬绑在一起的长形的小结,它象征着白头偕老。 女:用吉祥结装饰的扇子,就像它的名字一样,代表着吉祥如意。

关于中国传统手工艺保护研究与发展的文献综述(精)

关于中国传统工艺保护研究与发展的文献综述 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中国的文化产业得到广泛的重视和发展,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而工艺美术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工艺美术产业化的改革和发展长期滞后,工艺美术产业所能带来的巨大经济价值在国民经济中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还是一个相对弱小的产业。在以科技为主导的现代社会,对中国工艺美术产业的保护与发展遭遇到了发展经济、技术更新和文化变迁的三大矛盾,产生了技艺传承乏人、创新理念落后、保护力度不强等诸多问题。人们已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保护和发展工艺美术产业的迫切性,以及改善中国工艺美术产业的现状、进行工艺美术创新与应用的重要性。 一、中国传统工艺产业的发展历程 在结合了李滋新在《试论中国工艺美术的起源及其发展简史》、爱德华、卢西·史密斯《世界工艺史》、卞宗舜、周旭在《中国工艺美术史》等文献中,对于中国工业美术产业的发展史的阐述,根据时代的变迁,产业发展历程如下: 新石器时代—商、西周时期—春秋战国至秦汉时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初、盛唐时期—宋朝时期—元、明朝时期—清代—现代 从中国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历史看来, 工艺美术产业以其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方式,无时无刻的在影响着人们,具有无可比拟的经常性、广泛性和深入性。无论是在建设物质文明建设,还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中,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中国传统工艺产业的现状分析及其存在的问题 (一过分依赖海外市场产业陷入衰退境地 翻开卞宗舜、周旭所著的《中国工艺美术史》的现代史篇章,就会发现,近数十年来的中国工艺美术市场都是以海外为主。这一时期工艺美术产业多次的兴旺衰退,与海外市场的进退紧密关联。上世纪 50年代初,新中国的外贸口岸恢复了中断多年的工艺品出口业务,海外市场需求增加,订单渐多,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国内工艺

中国传统手工艺术

《中国传统手工艺术》课程方案 回浦中学王文霞 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 (01) 一、课程背景………………………………………………………………………………0l 二、课程设计思路 (01)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01) 一、知识与能力 (01) 二、过程与方法 (01)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01)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 (02) 第四部分教材编写原则 (02) 一、教学内容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 (02) 二、教学内容的组织应体现综合特点 (02) 三、教学内容的编排应突出实践性 (03) 四、教学内容的表达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避免成人化教学 (03) 五、教学内容应具有发展性和开放性 (03) 第五部分课程实施建议 (03) 一、内容安排及实施建议 (03) 二、校本课程的评价 (04)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背景 手工是运用手的技能和使用简单的工具对材料进行加工与创造,塑造物体的平面或立体形象。中国传统手工工艺传承着我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传统手工也在渐渐的消失,比如中国结,中国结不仅仅是美和巧的形式表达,更是民间智慧和名族情怀的承载。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中国结记忆已经成为一门国粹,在这个编制后面不仅织进人们浓浓的情意和深深地祝福,同时也保留着及其永远无法替代的人工之巧。为了将我国的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下去,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学习,我们特开设了这样的课程。 二.课程设计思路 在《中国传统手工艺术》这门课程中,我参考了大量的文献,并根据自身知识能力特点选择性的开设了三大块教学内容,分别为中国结、剪纸、折纸。这三部分内容均为中华民族流行千载的文化艺术,体现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 中国结的教学课程在整个教学内容中所占比重最大,约占总学时的30%。这主要是因为:1近些年来,中国结的编织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这门曾经被人们遗忘的艺术,已经悄悄渗入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例如手机链的装饰,项链装饰,发卡,鞋等等。而当教学内容和生活更贴近时,就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就曾有多个学生拿着他们的手机链等物品向教师询问该如何编织。2编织中国结的基本材料也比较容易获得,本次组织教学的方式即为教师购买后发给各个学生,而且编完一个结后,还可以把线拆开,继续新的教学内容,线绳可以重复使用。由于教学时数的限制,中国结的教学内容在安排上主要讲解基本结,而复合结讲解则比较少。 剪纸是我国一种具有特色的民间艺术奇葩,是最具群众性的、大众艺术形式之一,与民族民俗的关系密切,是一项手脑并用的实践活动,具有单纯、明快、朴实、富有装饰性的艺术风格和夸张变形、大胆的构图、简练生动的艺术造型特点。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我国虽然是折纸的发源地,但现其发展却远不及日本、朝鲜、比利时等国家。在一些国家,折纸甚至是中小学生的必修课教学内容。把折纸作为我们开设的选修课的教学内容之一,也是希望通过我们的引导,能激发学生对折纸的兴趣,希望折纸能慢慢的回到我们中间。折纸的授课内容我们也主要是安排了折纸的基本原理、折纸的符号,在学生学会看图解的基础上让学生按图纸亲自动手折一些简单的图形。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中国传统手工艺发展概况 2.掌握吉祥结、绶带结、平结的编织方法 3.掌握剪纸构图基本符号和基本技法 二、能力目标 1.制作过程中遇到问题时,摸索并尝试解决方法,能独立思索方案并解决问题。 2.通过观察和思考,能根据主题创作并完成相关成品。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孩子的智慧在他们的手指尖上”,通过对中国结,剪纸,折纸等的学习不仅能锻炼学生双手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认识和理解力,了解民俗风情、熟悉生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通过小组协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资源与当代设计发展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资源与当代设计发展 内容摘要: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发展历史悠久,为我们留下了不少资源和经验,但是由于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传统工艺美术受到越来越强烈的冲击。不少工艺美术资源都已流失,并且由于中国自主设计思想不够强烈,常常会忘了本国文化而一味追求“国际化”,可实际上这种没有基于本国文化基础的设计并不能很好的进入国际。于是要想搞好的设计,当代设计师必不能只想直接借鉴与他人,同时还需加入本国的文化,本国的思想,才能做出有中国特色的设计。 关键词:中国传统美术资源当代设计中国元素 一.中国主要传统美术资源介绍 我国工艺美术的历史悠久,技艺精湛,品种丰富多彩,是我国艺术百花园的一枝艳丽的花朵。从工艺美术的用途分,有生活日用品和装饰欣赏品;从工艺美术的制作分,有手工制品,机器产品和电脑产品;从工艺美术的性质分,有传统工艺,民间工艺和现代工艺。通常则是以材料来分类,如染织工艺,陶瓷工艺,金属工艺,漆器工艺,木工艺,玻璃工艺,塑料工艺等。就工艺美术的创造过程来说,它包括设计和制作两个阶段。i工艺美术既是一种物质生产,也是一种精神生产,具有物质的和精神的双重属性,并直接为人们的生活服务。 从原始社会起,我们远古的祖先便开始使用石器作为主要劳动工具,经过人们的使用经验最初只是经过简略打制的粗糙石器经过磨光,转孔,用以穿绳和装柄提高了使用功能,又经过选择的石头打成石斧,石刀,石铲等各种定型的工具,并且在制作工具的过程他们会注意石材的纹理和色泽,运用曲线和直线得对比,以及制作时的对称和均衡法则等,其实这已体现了原始社会人们的初步的审美意识和精神要求。并且我们也可以看出,其实工艺美术就是生活和美学的结合,它是通过没得工艺美术形象(包括造型,色彩,装饰)对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美化,对人们的思想感情起着潜移默化的艺术作用。 新石器时代的玉器,品种已较多,有壁,璜,管,珠,坠等。而作为这一时期重要特征的制陶工艺更是在工艺美术的发展史上写下了最早的灿烂篇章。就彩陶工艺来说,它作为为一种绘有黑色,红色的装饰花纹的陶器。不仅拥有实用功能上的优势,它那具有特色的彩绘图案也起到了装饰作用。在它的图案形式法则中,那时候得人们便已会用对比法,分割法,双关法来提高它的艺术效果,,这已鲜明地显示了中国工艺美术重视实用和审美相统一的造物思想和设计意匠,这些对我们现在的设计生活都有着不小的影响。 商、西周时期,中国工艺美术有了划时代的进步,工艺造物的实用内涵和精神内涵进一步丰富和加强。最具有代表性和具有突出艺术成就的是青铜工艺。青铜器的制作,需要经过制范,熔铸,装饰等过程,在金属的物理和化学性能上,有许多优点,并且它的装饰工艺也令人折服,商周青铜器的装饰还各有其不同艺术特点,商代主要采用饕餮纹,即兽面纹,其

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中国传统工艺——脸谱 全国通用

中国传统工艺——脸谱 活动目标: 1.运用班级调查、广泛收集资料、分类整理,小组讨论等小组合作式分享学习的方法来研究脸谱。 2.通过学生小组探究实践的过程,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意识;通过对脸谱的小组合作式分享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思考、深入探究的能力。 3.通过研究脸谱的艺术特点,激发学生研究中国传统工艺的兴趣、传承民族工艺的热情。 活动重点:探究脸谱的工艺特点。 活动难点:在研究脸谱工艺特点的活动中,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式分享学习的能力。活动准备:课件、板书。 活动流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课前你们都收集了很多京剧脸谱的资料,还都做了思维导图,有的导图是关羽脸谱颜色的,……有从一个历史人物来收集资料的……孩子们,同样的主题你们却能做出这么多不一样的思维导图,发现这么多研究的方向,太让我惊喜了! 那这么多的主题,我们可以怎么选择呢? 学生发言。 这两天,我们一起在众多主题中挑选确定了你们最感兴趣的小组研究主题,下面时间交给你们,让我听听你们的研究成果。 二、小组汇报,成果交流。 1、小组汇报研究结果。 第一组:走近脸谱了解文化 (教师总结)网络和书本学习。 第二组:探寻脸谱颜色的秘密 (教师总结)书本学习。 第三组:脸谱图案知多少 (教师总结)你们真是会学习,在学习中又发现了新的值得研究的问题,真棒!

第四组:关于谱式的比较 (教师总结)脸谱的样式那么多,你们发现他们小组是怎么处理的?他们运用了选择 性学习的研究方法,一次先学一点,研究透了再学别的,真会学习,把掌声送给他们! 第五组:脸谱画法大揭秘 (教师总结)这一组的研究过程中你们又发现了什么学习方法?——比较学习。第六组:五彩颜色画脸谱 (教师总结)谢谢这些同学的表演,你们发现他们是怎么学习的? 向他人学习,而且还准备亲手实践,用实际行动来传承我们的传统手工艺制作,真好! 第七组:生活中脸谱的应用 (教师总结)对于他们这种学习方式你们有什么建议? 现在很多同学一说学习就会百度,这种学习是来的很快,但是它的弊端就是你并没有通过自己的实际观察得到,所以我建议你们还要多在生活中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 第八组:脸谱的传承与创新(教师总结)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小组讨论,继续研究 师:孩子们,你们通过思维导图研究了京剧脸谱,每个小组汇报完后还总结了这么多的研究学习的方法,真棒!我们现在再来看看这个你们的板书,有什么发现?(老师圈关键字)这难道不又是一张思维导图吗? 京剧脸谱只是众多中国传统工艺中的一种,那你还知道哪些传统工艺呢? 生:自由说 师:你们知道的可真多。现在请小组讨论选择一个你喜欢的中国传统工艺做过小组的研究主题,并确定研究方向,完成简易思维导图。 生:自由讨论,分享。 师:咦,你们听出来了吗?研究的方向为什么会有重复? 原来中国传统工艺的特点就在这几个方面呀!

浅议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在现代工业设计的应用

浅议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在现代工业设计的应用 2007-01-09 10:50:42| 分类:默认分类阅读1111 评论1 字号:大中小订阅 浅议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在现代工业设计的应用 摘要:中国有五千年灿烂的文化积淀,而传统的工艺美术是独一无二的东方文明,从天朝上国的盲目自负走向了盲目的崇洋媚外,虽然中国现在一直在强调继承优秀的传统文明,从韩国申请端午节为世界文化遗产来说,盲目的媚外只能使中国丧失自己,虽然工业设计逐渐由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但要把传统的工艺美术巧妙的应用到现代工业设计中,随着中国国力和世界影响力的增强,中国的现代工业设计才不会迷失了自己,才会更鲜明的走向世界。 关键词: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现代工业设计融入潜力必要性 正文 作为中国下一代工业设计师,我们应该担当起怎样的责任,我们又被时代赋予了怎样的责任,我们应该怎样去做才能不辱使命。怎样将中国传统工艺美术融入现代产品设计中,这是所有未来工业设计师所应该思考的问题。 秦砖汉瓦,铭刻的是汉的强音;驼铃声声,奏响的是唐的华章。五千年的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历史传承了一代代炎黄子孙,灿烂的华夏文明将穿越五千年的沧桑时刻温暖着我们的心灵。当时代打上二十一世纪的烙印;当赋有中华意境的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在摩天大厦、铁路大桥中逐渐消逝;当我们身边已经被众多充满现代气息的产品所包围;当凝聚在各种现代工业产品中的世界文化已经渐渐被我们所接受。作为中国未来的设计师,面对我国正在蓬勃发展的设计事业,我们在学习世界设计的同时应当开辟出一片有着中国特色的工业产品设计领域,将我们中华文化融入现代工业产品的设计之中。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蕴含现代工业设计理念 五千年的华夏文明源远流长,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具有深厚的底蕴与强大的包容力。从三皇五帝到后来的历朝历代,在这片华夏大地上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在不断的继承和发扬中代代相传直至今日。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历经时代的沧桑,在无数先辈努力下,经过数千年实践的锤炼,才有了今天涉及我们生活方方面面,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自古以来崇尚“天人合一”“物我交融”“以和为贵”的顾整体、求中和,通过对自然万物的尊重、承认和包容,通过沟通、协调而达到和谐统一的风格。而西方工艺美术则崇尚个性、竞争、自由,它注重在人类征服自然中实现人的利益,体现人的价值的风格。直至今日,随着科技的进步,生产力的发达,自然的平衡却已经打破,此时人们才意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提倡环保、绿色设计、人性化设计等等。今天看来相比较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比西方工艺美术更加符合现代工业设计的设计理念因而具有巨大的潜力。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这一深厚底蕴深刻的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现代工业设计的发展方向,如何将先人千年来总结的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规律与成果运用到今天的现代产品设计,将是一个值得我们研究和深思的话题。

民间工艺传承与保护研究文献综述中国民间工艺

民间工艺传承与保护研究文献综述中国民间工艺 摘要: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留下了具有特色的文化遗产,民间工艺更是伴随着人民的生活时代相传。民间工艺在艺术形式、生产方式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民间工艺具有深厚的科技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等,重视传承并保护民间工艺具有有重要的意义。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传承并保护民间工艺的重要性曾一度被忽视,虽近年被重视,但出现许多利用民间工艺的不当方式。我们应从对民间工艺的理解重视、宣传教育、传承人培养等方面来有效传承和保护民间工艺。 关键词:民间工艺;文化遗产;现状;对策 民间工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伴随着人民生活的发展,体现出人民的生活习俗、精神信仰等方面的内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化进程加快,曾经与人民息息相关的民间工艺逐渐淡出我们的视线,有些甚至面临生存危机。学者们对其概念、特点、价值等方面做出了深入研究,并对民间工艺传承与保护工作分析了当前的形势、问题和措施,也有从新的行业领域和其他学科角度对其传承保护工作进行研究。 一、民间工艺的概念

民间工艺属于民俗学的研究范畴,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许多学者从民俗学的角度对民间工艺所提出的定义。杜鹤民认为,民间工艺是反映大众古老生活方式的民俗艺术,是经济和文化的双重载体。[2]也有从民间工艺功能、价值的角度出发,对民间工艺做概括。吴洁华提出,民间工艺寄托着劳动人民自己的理想、愿望、喜怒哀乐、审美情绪和艺术传统,并造成一种特定的文化环境,陶冶着民族的情操,培养着思乡民情和精神素质,反映着时代的思想,直接体现社会的生活方式。[3] 综合专家学者的观点,民间工艺是民俗文化中最贴近大众人民生活的、反映一个民族的衣食住行的文化现象,并随着人民社会生活的变迁以物质载体和技艺传授方式流传至今,具有独特的艺术性和实用价值。 二、民间工艺的特点 综观有关民间工艺的文章,许多专家学者对民间工艺的特点大多从其寓意、生产方式、表现形式、体现内容等方面进行概述。 聂爱文认为,民间工艺具有含有一定的科技含量、传承方式单一、与自然、生态相适应、制作工艺的随意性和经验性、地区差异性的特性。[1]杨林提出,民间工艺有手工性、民间性、与日常生活的

中国传统手工艺中英文介绍

(每条都是我自己写的啊亲好好看很短不多每条一句话) 泥人(Clay Figure) 中文介绍: 泥人是雕塑的一种,使用泥土为原料,多表现人物。著名的有泥人张。 英文介绍: Clay Figure is a sculpture using clay as raw material, a lot of them performance figures. The most famous clay figure artists is Clay Figurine Zhang. 糖画(Sugar Painting) 中文介绍: 糖画是一种汉族民间手工艺,以糖为材料来进行创造。艺人使用小汤勺舀起溶化了的糖水,在石板上飞快地来回浇铸,画出造型,并用小铲刀将糖画铲起。 英文介绍: Sugar Painting is a Chinese folk handicrafts, which uses sugar as material for creation. The artists use a small spoon to scoop up the sugar melted, spread rapidly back and forth on the slate, draw use a small shovel scooped Sugar Painting. 剪纸(Paper-Cut) 中文介绍: 剪纸就是用剪刀、刀把纸剪成各种各样的图案。人们把美丽的剪纸贴在墙上或玻璃窗上、门上,表达节日里浓郁的欢乐与喜庆。 英文介绍: Paper-Cut is to use scissors and knife to cut paper into various shapes.People put beautiful paper-cut attached to the wall or glass window on the door.Express their rich joy and happiness in the festival. 绣花鞋(Embroidered Shoes) 中文介绍: 绣花鞋是中国的一种传统布鞋,它是刺绣跟布鞋的完美结合。有着非常久远的历史。 英文介绍: Embroidered Shoes is a Chinese traditional cloth shoes.It is the perfect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的关系探析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的关系探析 作者:靖涛 来源:《现代装饰·理论》2013年第05期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需要以现代设计理念作为基本的理论支持,而现代设计更不能完全和传统的工艺美术相脱离,工艺设计师应该兼顾两者的优点,从而将我国的工艺品提升到一个新的领域。笔者结合两者工艺模式的异同点对其发展前景和制作工艺进行了阐述和分析。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是中国人民为满足自己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采用各种物质材料和工艺技术所创造的物质材料和精神文化的总称。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代表着中华造型艺术的灵魂,能够完美地体现传统工艺美术的重要特点,在内容和形式上而言,传统工艺美术具有更加重要的实用性和审美性,从而使得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更加辉煌灿烂。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以其悠久的历史、别具一格的风范、高超精湛的技艺和丰富多样的形态,为整个人类的文化创造史谱写了充满智慧和灵性之光的一章。现代设计理念强调的是其美术作品的实用性和审美性的完美统一,从工业革命开始之后,每一件现代设计艺术品都是人们智慧的结晶。当然,中国传统的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有着一定的本质却别,却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性。它们之间有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中国传统工艺美术需要以现代设计理念作为指导方向来进行不断的改进与更新,而现代设计作品的形成和创新也离不开以传统工艺美术作品作为创作的灵感和源泉,从现代设计工艺的作品里能够看到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影子,只有理性地将两者进行更好的糅合,才能创作出更好的现代设计艺术品。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和现代设计的关系 1.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和现代设计的内涵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主要作用是外在美体现在其装饰美上,以手工制作和打造为主的工艺品能够在视觉上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和独特感受;而现代设计更多的融入了一些机械式的流水线操作过程,设计作品上体现的是一种机械美,能够加深人们对于工艺美术的理解程度。在现实生活中,传统工艺美术作品往往与个人的思想情感、情趣爱好以及感性的经验相结合,重点能够起到一定的装饰审美作用。而选择大批量生产、标准化操作、统一化管理的现代设计工艺品更多的融入了一些功能美和技术美。 2.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的区别 (1)生存状态和发展趋势 手工艺匠人在设计和制作手工艺品的时候,在某种程度上会受到封建等级制度的制约和束缚,再加上中国传统的文化制度,重视官本文化并残酷抑制民本文化,因此会出现很多手工艺

中国传统工艺

中国传统工艺 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中国传统工艺在世界各民族的物质文化史上有着独特的美名。自汉代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逐渐形成以来,中国的传统工艺便源源不断地通过中亚、西亚进入中东,而后进入欧洲,传向五大洲四大洋。中国历朝历代的手工艺人,在外族入侵、兵荒马乱的时候,往往能凭借一技之长保住性命,成为文化传播的使者。这一切,都与中国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所形成的漫长的、绵延不绝的农耕文化有关系。 中国传统工艺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包含了许多人工造物与生活的智慧。 中国大陆拥有绵长的海岸线,但它的文明发源地——中原,却是深入内陆。夏、商、西周这三个中国最早的国家行政体的出现,都是在内陆。对于在平原和山区成长起来的民族,土地的耕作是他们最重要的生存方式。中国传统工艺的特性正是由这种农耕社会的生活和艺术方式决定的。人们的手工技艺应和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节律而发展;它所有的品类在其最初的状态都与使用有关,实用、朴素、温情,具有与农业文明相适应的智慧;即使在它的高端——宫廷工艺和文人工艺中,仍然保持着这种实用的痕迹和质朴的传统。它的装饰风格是自然的,自然经济视野下的山水、动物、植物等是其纹样和装饰的主体,它极少怪诞和狰狞,充满着乐观和向上的精神。 中国传统工艺的智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归纳。 第一是“重己役物”,也就是重视生命本体,控制人造的事物。它强调任何技艺都是以人为主体,也就是今天所说的“以人为本”,这一点对于中国传统工艺的 发展是极其重要的。传统的手工劳动,可以 给你一种自然材料的亲近感,人与物肌肤相 触,一边想一边做。在农业经济的社会节奏 下工作,自有一种田园式的自然情趣。 中国传统工艺一开始就考虑从人的因 素出发来制造用品,中国早期机械的生产也 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尤其是在明末资本主义 萌芽时期。在当时的松江盛泽镇(今属江苏 吴江)一带,织布业已非常发达,拥有5- 10台织布机的人家不少,并已经雇用工人来 操作,每一道工序间也分工明确。但这种接 近资本主义大工业的生产方式,并没有由量 变发展到质变,没有像英国工业革命那样通 过纺织业的动力改造,使产量极大提高,产 生最大的剩余价值,又投入再生产,从而引

中国传统工艺

中国传统工艺

工艺篇 导言 中国传统工艺,是历代中国人为满足自身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采用各种物质材料和手工技艺所创造的手工艺品以及相应活动的总称。作为中华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体现了工艺美术的一般特征,又显示了民族文化的鲜明个性。中国传统工艺有烧造、织绣、印染、编结、木作、营造、装潢、扎糊、剪镂、刻印、画绘、塑作等技艺类型。现在被习惯地划分为陶瓷、金属、染织、漆器、家具、编结和雕塑等几大门类。 一、烧造工艺 1.陶冶泥火 泥土最初的陶化,意味着人类对火的创造契机的第一次把握。火,从此成为人类创造力的延伸。谈论陶器烧造,人们因 此爱说“火的洗礼”。 所谓“火的洗礼”是由火候、火焰作用于泥料来兑现的。 “火候”即温度,是界定“陶”和“瓷”的一项物理指数,更是陶瓷艺术的技术前提。一般地说,成陶温度约在700-1000 摄氏度之间,成瓷温度则在1100摄氏度以上。成熟的中国瓷 器多在1300摄氏度左右。 “火焰”,即烧造气氛,是决定“陶色”和“瓷色”的一种化学因素,同样也是陶瓷艺术的技术前提。火焰,有氧化和 还原两种性质。火焰的一定性质和变化,会直接影响陶瓷制品

的胎质、釉色、光泽和肌理。例如:同样含铜的釉,用氧化焰会烧出漂亮的绿色或青色,而用还原焰则会烧成美丽的红色;若是含铁的釉,两种火焰烧成的釉色几乎正好相反。所谓“白如玉”的传统白瓷,是用还原焰烧成的。 谈论陶器烧造,人们往往把“泥”与“火”相提并论。坯胎和釉子,是陶瓷之“泥”的基本内涵,坯胎,是用泥料构筑的陶瓷制品的形体骨架。以烧结点为分水岭,在前称“坯”,在后称“胎”。在变化过程中,“泥料”是造成这种统一的基础,它不仅规定了陶瓷的形态,而且规定了成“陶”或成“瓷”的趋势。 一般地说,制陶的泥料主要是含杂质较多的粘土;制瓷的泥料主要是由高岭土组成的瓷土。前者颗粒不匀,常含杂质,烧结后胎质粗松,不透明,具有吸水性,叩之声浊;后者颗粒细匀,成分纯净。烧结后胎质坚硬致密,有半透明性,吸水率极小,叩声清扬。 釉,也称釉子,是覆在陶瓷胎骨上的透明或半透明、无色或有色的玻璃质薄层。釉料的主要成分是釉石,碾碎细炼后制成釉浆挂在成型的坯表上。釉料熔点比胎骨要低,有较强的张性和流动性,烧结过后平匀光滑。除耐磨、耐蚀、不渗水等理化性能外,陶瓷挂釉等于披上一件美丽华灿的衣裳,光彩照人。

中国传统工艺大师最新名录名单

中国传统工艺大师最新名单名录 (以下排名部分先后) 王金川、王铭东、王鸿君、乐丁洪、吴亚萍、汪建川、张庆成、陈玉良、林靖崧、杭中吉、胡洪明、谈跃伟、葛军、何道洪、李双喜、区胜春、吴腾飞、金彪云、邵湘文、林东兴、李金承、林东星、林鸿福、林明德、赖荣伟、卢美彬、刘新旺、刘翔、刘进、刘慧红、刘红生、刘瓷辉、刘朝远、林俊、李文桦、毛亮、彭华坚、裴铁涛、邱子艋、邱双炯、秦德荣、任英歌、任星航、孙正元、孙莉、孙建兴、苏杜村、涂瑞润、吴志勇、温清民、王文克、王政治、王拥军、王连兴、王怀民、王贵明、王春凤、汪晨东、徐才理、徐添福、徐才提、徐有河、徐仁杰、许兴星、夏日明、叶永祯、阎恩崎、袁应德、曾素妹、曾晓红、张元春、郑尚德、郑少伟、周连和、郑良集、张接安、曾逸腾、程东海、陈银星、陈益传、陈孝兴、陈孝贤、陈孝锋、陈天春、陈胜、陈兰栋、陈波、蔡龙总、邓相兰、方新中、方乐成、郭高良、顾锋、巩善筝、黄学鸿、黄榕国、黄理、黄桂林、胡启华、胡林发、胡吉林、金红强、江小坤、江胜、季廷华、卢智勇、卢国珍、龙正东、刘明、林云汉、林祥雨、李成宝、欧阳良矩、裘军毅、丘焕润、伍炳亮、吴正光、吴援朝、吴玉辉、吴仕杰、吴全贞、吴纯清、王勇、王林、王长宇、汪建勇、徐玮、徐伟、许若炜、许军、徐水泉、谢麟贤、谢麟麟、叶碎巧、杨云龙、姚如南、于化祥、游支越、游龙明、叶碎巧、姚子明、姚树信、周鄂建、郑贤敏、郑良东、郑君标、张崇胜、赵顺征、张震声、张秀竹、张新生、张军、笮连明、巴永成、包锦鸿、白万军、包尼参、程自熊、程冬久、陈绪宝、陈文武、陈金明、陈健、陈炳强、曹志龙、曹福全、曹建勤、董伟华、杜永胜、杜瑞天、杜宝涛、董西春、戴路、房功山、方学斌、方晓、方伟利、方韶、方福保、方冬华、范麻帝、高森、郭素珍、关红恵、顾福刚、郜建民、高奉孝、高东亮、胡春鹏、黄超洪、胡中泰、胡慧君、洪绪龙、洪全胜、何华林、荆宝才、姜书璞、江亮根、江华基、柯崇、柯仲运、柯仲炯、刘炎坤、李顺明、李君德、刘国华、历艳峥、鹿桂山、兰恭贺、李传宝、李文义、林长盛、黎思捷、罗建泉、伦贵洪、陆炯、卢一葵、卢锁忠、卢保胜、龙海球、柳新祥、刘好勤、刘爱军、凌红军、梁键军(梁信)、梁庆昌、梁金凌、梁鉴棠、梁炽洪、李志强、李颖、李想令、李天锡、李润兴、李润朝、李利宾、李江平、李海平、黎铿、赖新生、赖建利、赖建华、赖德廉、莫裕雄、莫伟坤、莫少锋、莫汉东、麦锐添、马志东、马绪珍、马万荣、马胜强、马庆盟、潘玉忠、乔文财、裘新源、裘庆欣、裘国平、邵长友、孙希海、孙芙翔、唐如贵、唐如同、王卫东、王铭茁、王树彬、王克民、王云志、王中崔、王中成、吴源根、吴玉民、吴玉坤、吴晓雪、吴顺明、吴顺成、吴荣希、吴荣华、吴荣本、吴日印、吴巧红、吴亮生、吴锦华、吴华锋、吴河江、吴国水、吴观欣、吴观敬、吴根荣、吴成继、温鑫、王照辉、王新华、王立霞、王开全、王建国、王洪武、王洪琳、王洪君、王宏俊、王高峰、王福歌、王炳富、汪忠玉、汪振华、汪云峰、汪勇、汪新荣、汪向群、汪顺清、汪前进、汪排来、汪乐华、汪进福、汪建云、汪建社、汪华钦、汪鸿欣、汪冬炎、汪德钦、汪春炎、辛学波、徐伟、徐爱国、徐少为、余海波、叶俊明、叶建辉、叶华延、叶长青、杨智麟、杨寿喜、姚铁军、姚盛清、杨金藏、杨华盛、杨刚、张克红、张鑫、张建军、赵国平、詹俊松、周凌海、周建雄、钟创荣、张玉强、张永林、张世林、张

中国结小知识

中国结 中国结,它身上所显示的情致与智慧正是中华古老文明中的一个侧面。是由旧石器时代的缝衣打结,推展至汉朝的仪礼记事,再演变成今日的装饰手艺。周朝人随身的佩戴玉常以中国结为装饰,而战国时代铜器上也有中国结的图案,延续至清朝中国结真正成为流传于民间的艺术,当代多用来室内装饰、亲友间的馈赠礼物及个人的随身饰物。因为其外观对称精致,可以代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符合中国传统装饰的习俗和审美观念,故命名为中国结。 起源 中国结,它身上所显示的情致与智慧正是中华古老文明中的一个文化知识;是人类世代繁衍的隐喻;也是数学奥秘的游戏呈现。它有着复杂曼妙的曲线,却可以还原成最单纯的二维线条。它有着飘逸雅致的韵味,出自于太初年代人类生活的基本工具。中国结始于先民的结绳记事。 一、结绳记事 1、结绳记事人们常常讨论的结绳记事,实际上是“结”在人类发展史上曾有过的另一重要作用。据《易〃系辞》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目契。”东汉郑玄在《周易注》中道:“结绳为记,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可见在远古的华夏土地,

“结”被先民们赋予了“契”和“约”的法律表意功能,同时还有记载历史事件的作用,“结”因此备受人们的尊重。斗转星移,数千年弹指一挥间,人类的记事方式已经历了绳结与甲骨、笔与纸、铅与火、光与电的洗礼。如今,在笔记本电脑的方寸之间,轻触键盘,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就可以尽在眼前。小小彩绳早已不是人们记事的工具,但当它被打成各式绳结时,却复活了一个个古老而美丽的传说。 2、中有千千结 宋代词人张先写过“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形容失恋后的女孩家思念故人、心事纠结的状态。在古典文学中,"结"一直象征着青年男女的缠绵情思,人类的情感有多么丰富多彩,“结”就有多么千变万化。 “结”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被多愁善感的人们赋予了各种情感愿望。托结寓意,在汉语中,许多具有向心性聚体的要事几乎都用“结”字作喻,如:结义、结社、结拜、结盟、团结等等。而男女之间的婚姻大事,也均以“结”表达,如:结亲、结发、结婚、结合等。结是事物的开始,有始就有终,于是便有了“结果”、“结局”、“结束”。“同心结”自古以来就成为男女间表示海誓山盟的爱情信物,又如“绣带合欢结,锦衣连理文”,结饰已被民间公认为是达情感的定情之物。而“结发夫妻”也源于古人洞房花烛之夜,男女双方各取一撮长发相结以誓爱情永恒的行为,有诗云“交丝结龙凤,镂彩结云霞,一寸同心缕,百年长命花”就是生动的描写。 二、服饰之结

山西传统工艺的介绍和未来之路的研究

对山西传统工艺的探索和未来之路的研究 摘要:通过对山西工艺文化全面的了解后,发现它拥有传统手工艺发展的宏厚条件。它不仅拥有雄厚的历史文化资源,而且拥有的是惊人的经商智慧。我相信只要让传统手工艺与现代设计的完美结合,再加上广泛的宣传和重视之后,它一定能在山西放出惊人的光彩。 一.对山西的整体介绍 (1)历史悠久的山西: 山西是个历史名省,有这么一句话:二十年风景看深圳,一百年风景看上海,五百年风景看北京,五千年的风景看山西。 山西现存的古建筑18118处,建筑种类应有尽有,其中一部分还是中国乃至世界建筑艺术的孤例。目前已被确认的金代之前的木构建筑全国共有146座,而山西境内就有106处,其中的7处是唐、五代的遗存,文物和艺术价值弥足珍贵。存留至今的唐朝木构建筑除敦煌196号窟檐仅存的柱斗、河北正定开元寺钟楼的下半部分外,较完整的四座唐朝木构建筑是五台山的南禅寺正殿和佛光寺东大殿,芮城广仁王庙正殿和平顺天台庵正殿。可以说,中国现存结构完整的唐朝木构建筑的大殿都在山西。唐以后的五代十国时期战火不断,山西却保存了这个时期的三座木构建筑:平顺的龙门寺西配殿、大云院正殿和平遥镇国寺万佛殿,这些都堪称古代东方艺苑的珍品。山西是现存古代长城时间跨度最大的地区,保存了战国以来两千余年的长城2500多公里,其中东魏、北齐、隋、宋四朝的长城为山西独有。 山西现存唐朝以来的彩塑作品12712尊,是国内寺观彩塑最多的省份之一。山西的石窟艺术成就非常突出。北魏至明清的石窟寺多达300余处,其中的云冈石窟、龙山石窟、天龙山石窟为国家级的文物保护石窟,艺术价值极高。 山西还是中国戏曲的发源地之一。历代剧作名家辈出,戏曲舞台遍布村镇,戏曲文物丰富多彩,有着“中国戏曲艺术故乡”的美誉。尤其晋南临汾一带,自古经济富庶,文化昌盛,成为宋元戏曲艺术成长的一片沃土。 三晋大地,人杰地灵,两千多年来,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涌现出一批又一批著名的人物。他们之中,有著名的君主晋文公、我国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荀况、著名的政治家蔺相如、狄仁杰、毕士安、田呈瑞、杨深秀,著名的军事家和将领廉颇、卫青、霍去病、关羽、薛仁贵、杨业,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和学者王勃、王之涣、王维、王昌龄、柳宗元、白居易、司马光、米芾、白朴、关汉卿、郑光祖、罗贯中、傅山、阎若璩,地图学家裴秀,治黄专家贾鲁……他们仿佛历史长河中灿烂的群星,放射出耀眼的光芒,给当时的社会留下较为深远地影响,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遗产。不仅如此,要知道仅仅山西运城有一个县历史上就有100为宰相! (2)山西的经济底蕴无地能比: 余秋雨曾在《抱槐山西》一文中写过这样的一段话: “在上一世纪乃至以前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中国最富有的省份不是我们现在可以想象的那些地区,而竟然是山西!直到本世纪初,山西,仍是中国堂而皇之的金融贸易中心。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城市里那些比较像样的金融机构,

中国传统工艺稿子

在中华民族这片土地上,生活着千古流传的古老民族。这些古老的民族,用勤劳和智慧,创作了许多民间民族饰品。至今仍保存着世界上最古老的民间饰品。很多传统民间艺术装饰品已经慢慢融了入我们的生活:剪纸、玉器、皮影、糖人儿、中国结、刺绣,还有我们熟悉的风筝。(黑体慢读) 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就是用剪刀将纸剪成各种各样的图案,其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剪纸艺术是汉族传统的民间工艺,它源远流长,经久不衰,是中国民间艺术中的瑰宝,已成为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一种珍藏。 刺绣,古代称之为针绣,是用绣针引彩线,将设计的花纹在纺织品上刺绣运针,以绣迹构成花纹图案的一种工艺。因刺绣多为妇女所作,故属于"女红"的一个重要部分。作为中国古老的手工技艺之一,手工刺绣工艺,已经有2000多年历史了。 儿童的“肚”,多是红色镶边的绣花,一般饰有莲生贵子、富贵长春等寓意吉祥、繁衍的图案。也有绣五毒虫,以取毒不近身的意思。 “童鞋”,男孩多为老虎鞋、前为虎头、侧有虎足、后有虎尾,向上掀起。在前面绣一绿色蟾蜍的名为蟾鞋,含有“蟾宫折桂金钱落地”的意念 “荷包”,有装钱、装烟等不同用途。一般情况下,“荷包”绣工都比较精细,常常作为男女订情的信物,而往往是女子送给男子的信物。 民间刺绣渗透了无数妇女的聪明智慧和美好的愿望,十指春风,充满了炽热的生命力和美好的情感。 皮影即皮影戏。皮影戏始于战国,兴于汉朝,盛于宋代,元代时期传至西亚和欧洲,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皮影戏,旧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用蜡烛或燃烧的酒精等光源,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 中国皮影艺术,可谓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巧妙结合而成的独特艺术品种,是中华民族艺术殿堂里不可或缺的一颗精巧的明珠。 吹糖人是旧时北京的一个行业,北京话为“吹糖人儿”。在中国大大小小的庙会上,总少不了糖人儿的身影。因糖稀在石板上很快就冷却了,所以整个制作过程要一气呵成。吹糖人,是另一种糖人制作方法,它的关键技术在吹和捏的功夫上。糖人的题材非常丰富,有小说戏曲人物、吉祥花果、飞禽、走兽、文字等等。旧时孩子们买了糖人把玩后还要吃掉,现在糖人不再是单纯哄孩子的东西了,已经被作为一项民间艺术受到重视。 以上就是第五小组为大家呈现的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介绍,希望我们在海外传播汉语知识的同时,也将民间传统手工艺名扬海外! 谢谢大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