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宋代散文

宋代散文

宋代散文
宋代散文

宋代散文承中唐韩愈、柳宗元所倡导的古文运动而来。从思想内容上来看,宋代散文一是多以讲学为目的的言道之文,二是多以论政为目的的政论之文,三是多以记录见闻为目的的笔记之文。言道之文具有很强的哲学性,政论之文具有很强的时代性,笔记之文具有机很强的趣味性和学术性。分期论述如下:

1.北宋初期,承袭晚唐五代之风,以骈文为主,也有人作古文。这一时期的最大的成就乃在于古文运动的再次兴起。代表性作家有柳开、王禹偁、石介、范仲淹、尹洙等。从思想内容上来看,这些古文家的最大特色是言道与论政密切结合,教化性较强;从艺术上看,其最大特色在于提倡平易自然,但创作实践上尚不能尽如人意,有时不免露出辞涩言苦的毛病。

2.北宋中期是宋代散文最辉煌的时期,也是古文运动取得成就的时期。欧阳修实际上为此期的领袖。从思想内容上来看,言理与论政逐渐分开,以程颐为首的理学家提倡“文以载道”,言理遂成为理学家的目的;以欧阳修为首的古文家则强调关心百事,言政遂成为古文家的主要内容。从艺术实践上来看,古文家不但把宋初平易自然的理论主张完全付诸实践,而且还发展了古文的艺术韵味,使之更具有文学性。

3.南宋初期散文创作充满爱国激情,文人纷纷以文言政,要求抗敌北伐,批判投降求和,具有高度的战斗性,其文风也慷慨激昂,气盛势足,理明词畅。

4.南宋中期又是散文创作相对发达的时期,其中尤以鼓吹北伐、议论国是的政论之文和倡明理学、论辩哲理的讲学之文成就最高。前者以辛弃疾、陆游、杨万里、范成大、陈亮为代表,后者以朱熹、陆九渊叶适等人为代表。这两大内容在写作上皆条分缕析、切当翔实,较之北宋散文更富有论辩力和逻辑性。

5.南宋末期的散文呈现衰落趋势,自中期以来就出现的萎靡文风此时有增无减。但在南宋亡国之际出现的文天祥、谢翱、邓牧、王炎午等一大批作家,都留下了许多优秀的纪实抒情散文,其内容仍以抒发爱国情怀为主,但在亡国之际风格更显得悲慨沉痛。

二.宋初散文:柳开与王禹偁。

北宋初年,宋王朝开国之后的升平景象,使文坛仍然追求晚唐、五代的美学风尚:辞藻典丽而内容单薄的骈体文甚为流行,西昆体泛滥文坛,出现“宋兴且百年,而文章体裁,犹仍五季余习,锼刻骈偶,棅瑳弗振。”(《欧阳文忠公集》附录卷4《四朝国史欧阳修传》)的徘徊局面。

首先起来反对五代文风的是高锡、梁周翰、柳开、穆修等人,而以柳开最为有名。柳开以推崇韩、柳,扭转风气为己任,“吾之道,孔子、孟轲、杨雄、韩愈之道;吾之文,道,孔子、孟轲、杨雄、韩愈之文也。”(《应道》)这种把道统与文统扭合为一的观点,对后来的古文家和理学家都有深刻的影响,在当时是具有积极意义的。柳开还把文看作是明道的工具,并因此反对文体华艳,这种思想在宋初本应起到矫正五代浮华文风作用,可是柳开过于强调道的重要性而忽视文采,而他所说的“道”又仅仅是指“圣贤之道”,因而容易使文学沦为道统的附庸。加上柳开为人粗豪狂诞,为了反对骈文,人为地把文章搞得参差不齐、古朴生涩,很难吸引人。所以尽管他大声疾呼,却应者寥寥,没有对文坛产生实际影响。柳开也十分恼丧地说自己:“立身行道必大出于人上而遍及于世间,岂虑动得憎嫌,挤而斥之。”(《再与韩洎书》)

宋初在散文创作上取得较高成就的作家是王禹偁。可以说,王禹偁是连接唐之李杜韩白与宋之欧苏的关键人物,也是形成宋代诗文特色主流之先河。王禹偁也强调文与道的关系,但他不是把“道”当作纯粹外在的教条理念,而是与自己内在的追求、个人的性情联系在一起,这样,文的应用范围就比柳开的广泛。同时,他又主张易道易晓,不排斥文采,提倡创新。他的一些优秀的古文篇章,继承了韩、柳的传统而文字较为平易,显示出一种新文风的端倪。宋代大作家无不推重王禹偁,其影响一直延续到清代。

三.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的完成

经过宋初作家多方面的探索,针对晚唐五代文风进行革新的思潮逐渐形成。到了宋仁宗庆历(1041—1048)前后,伴随着范仲淹、欧阳修等人领导的政治运动的

开展,文学革新的思想变得更为自觉。因为改革政治,表达政见需要儒学理论的指导以及切于实用的文学形式,于是一度中断了的韩、柳古文传统得到了继承与发扬。

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是欧阳修。他的主要功绩在于继韩、柳之后再一次举起古文运动的大旗,以古文变革晚唐、五代以至宋初卑弱靡丽的文风,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为一代宋文树立了光辉的典范。首先,欧阳修继承了韩、柳古文运动的精神,在文与道的关系上持有新的观点,他认为儒家之道是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六经之所载,皆人事之切于时者。”(《答李诩第二书》)其次,欧阳修论文重道,又注重“文”(形式技巧),认为:“言之无文,行之不远。”(《代上人王枢密求先集序》),而“偶俪之文,苟合于理,未必为非。”(《论尹师鲁墓志》)反对以“道”代“文”。这重文道并重的思想,把文学看得与道同等重要,把文学的艺术形式看得与思想内容同样重要,这无疑大大地提高了文学地位。再次,欧阳修论文,虽然极力推崇韩愈,但不取其好奇尚险,而取其明白晓畅,略其“沉浸浓郁”,而重其“文从字顺”,提倡“简而有法”、流畅自然的文风,反对浮靡雕琢和怪僻晦涩。欧阳修在理论上既纠正了柳开等人的偏颇,又矫正了韩、柳古文的某些缺点,从而为北宋的诗文革新建立了正确的指导思想,也为宋代古文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在各类文体中,欧阳修以散文的成就和地位为最高,论者以其和韩愈相比,称他“文章为一代宗师”(谢枋得《文章轨范》)。散文的题材、内容、文体非常广泛,而以论道、论政、抒情三类成就最高。论道是对北宋初期散文的继承,论政、抒情又是北宋初期散文的一大发展。无论是议论,还是叙事,都是有为而作,有感而发。他的政论文有些直接关系到当时的政治斗争,有的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人生的深刻思考,是古文的实际功用价值与艺术价值有机结合的典范。欧阳修的记叙文也都言之有物。他的散文有很强的感情色彩,政论文慷慨陈词,感情激越;史论文低回往复,感慨淋漓;其他散文更加注重抒情,哀乐由衷,情文并至。在他的笔下,散文的实用性质与审美性质得到了充分的显示,散文的叙事、议论、抒情三种功能得到了高度的有机融合。另外,欧阳修还工于文赋,他继承了唐代古文家以文为赋之风,所作既屏弃了汉大赋式的铺张,又摆脱了六朝骈赋的铅华,以单笔散体作赋,创造了文赋,对文赋的确立、发展有一定的贡献。《秋声赋》就是他的代表作。除此而外,他还对四六体进行了革新,他常参用散体单行之古文笔法,且少用典故成语,

不求对偶工切,从而为这种骈四俪六的文体注入了新的活力。欧阳修的散文,语言简洁流畅,文气纡徐委婉,创造了一种平易自然的新风格。

从柳开到欧阳修倡导的古文运动,特别是经过欧阳修的创作实践,在散文创作上解决了两个大问题:一是再度强调了唐代古文家所倡导的“明道”的口号,进一步清算了浮华不实的文风;二是要求文风朴实,语言平易自然,文从字顺,扫除了在文中使用冷僻艰深词句的旧习,缩小了文言文与口语的距离。此后,宋代散文基本上沿着他们所开辟的古文之路发展。四.苏轼的散文创作

苏轼的文学思想是文、道并重。他推重韩愈和欧阳修对古文的贡献,认为韩愈“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潮州韩文公庙碑》),又认为欧阳修“论大道似韩愈”、“记事似司马迁”(《六一居士集叙》),都是兼从文、道两方面着眼的。但是苏轼的文道观在北宋具有很大的独特性。首先,苏轼认为文章的艺术具有独立的价值。他并不认为文学的目的只在于阐发儒家道德理念,他肯定文学在表现作者的生活情感、人生体验和哲理思考等方面的作用。其次,苏轼心目中的“道”并非仅是儒家之道,而是泛指事物的规律。所以苏轼主张文章应该像客观世界一样,文理自然,姿态横生,提倡艺术风格的多样化和生动性,反对千篇一律的文风。

在散文写作方法方面,苏轼最重视的是“以意为主”,因此,他既反对外表华丽而缺乏内涵的骈体文,也反对怪僻而不可读之文,更重视在“意”的支配下的自由挥洒、变化无端的艺术风格。正是在这种文学思想的指导下,他的散文呈现出多姿多采的艺术风貌,散文风格随着表现对象的不同而变化自如,像行云流水一样自然、畅达。他的散文气势雄放,语言却平易自然,这正是宋文异于唐文的地方。

苏轼擅长写作议论文,包括奏议、进策、史论等,以谈史论政为要。这类文章大都能针对时弊,有为而发,言之有据,目光犀利,议论纵横,气势恢弘。文笔在自然流畅中又富于波澜起伏,有较强的力度与感染力。更能代表苏轼散文成就的是随笔、游记、杂记、赋等感情色彩较浓厚的文体。这类散文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写作手法比前人更自由,常打破各种文体习惯上的界限,把抒情、状物、写景、说理、叙事等多种成分糅合起来,以胸中的感受、联想为主,信笔写去,文章结构似乎松散,但却于漫不经心中贯穿了意脉,引人入胜,体现出《庄子》和禅宗文字的

特点。苏轼的辞赋和四六文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他的辞赋继承了欧阳修的传统,但更多地融入了古文疏宕潇散之气,吸收了诗歌的抒情意味,创作了《赤壁赋》和《后赤壁赋》这样的名篇。他又是骈文大家,他在翰林院任职时所拟的四六文典赡高华,浑厚雄大,为台阁文字中所罕见。他在迁谪时的诸表启,几乎和泪代书,凄恻感人。苏轼的四六文以散文的气势和笔法去作骈文,务去华辞,提炼雅语,以疏通畅达、流转自如见长,不以文采密丽取胜,开宋代骈体新风。

苏轼的散文在宋代与欧阳修、王安石齐名,但如果单从文学的角度来看,则苏文无疑是宋文中成就最高的一家。

五.南宋的散文和骈赋

与北宋散文相比,南宋散文的成就稍为逊色,没有产生像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那样的大家。但是在某些特殊的文体中,南宋作家对前人有所发展和超越,南宋散文在总体上的成就也是非常突出的。

1.政论文和笔记小品

南宋自始至终受到北方强敌的威胁,抗敌御侮是当时最重要的政事,所以政论文多以吁请抗敌、谋划复国大计为主要内容。这些文章的政治功利目的十分明确,大都秉笔直书,义正词严。它们不很注重文学技巧,然而气势磅礴,言辞恳切,在欧、苏、曾、王之外开辟了古文的新境界。

南宋初期,抗金将领和爱国志士在国势危急之际坚决要求抗敌,留下了许多彪炳史册的政论文。如宗泽的《乞毋割地与金人疏》、《请驾还汴疏》,李纲的《论天下强弱之势》、《请立志以成中兴疏》张浚的《论恢复事宜疏》等。岳飞的《五岳盟祠记》和胡铨的《戊午上高宗封事》更是慷慨激昂,气壮山河,具有极大的战斗力。南宋中期的政论文以替朝廷出谋划策为主要内容,陈亮和辛弃疾是具有代表性的作家。辛弃疾写了《美芹十论》和《九议》,全面而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敌我形势,提出了进取的方案,文笔酣畅,意气风发。陈亮在《上孝宗皇帝第一书》中力主恢复中原,告诫孝宗不可苟安而痛失良机。南宋的政论文使散文的政治功能和

社会意义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其气势之雄伟和逻辑之严密比北宋散文有过之而无不及。

南宋的笔记散文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南宋的许多作家都撰有笔记专集,如陆游有《入蜀记》、《老学庵笔记》、罗大经有《鹤林玉露》、洪迈有《容斋随笔》、范成大有《吴船录》等。这些笔记散文内容十分丰富,举凡史事杂录、考据辩正、诗文评论、小说故事、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等,应有尽有。不少文章的文字表达生动有趣,具有相当的文学性。南宋的笔记集流传下来有近百种,其中的小品文成就尤高,堪称晚明小品文的先驱。

2.南宋理学家的散文

两宋理学发达。理学家把人内在的道德纯化作为人生的根本目标,把任何一种精神外骛视为人生的危险。所以北宋的二程就直接提出了“作文害道”和作文也是“玩物丧志”的观点(《二程遗书》)。又由于他们与古文家都以儒道为旗帜,所以他们指出古文家宗道履道的不彻底性甚至虚伪。到了南宋,理学愈盛,并出现了集大成的宗师朱熹,这种鄙视乃至取消文学的理论因他的阐发产生了一些改变。朱熹继承了周敦颐和二程的文道观,并对文与道的关系作了更深入的论述。首先,他强调“道”的重要性,道是根本,而文不过是辅助手段而已。其次,朱熹又并不认为文与道是毫不相干的,他曾说:“道者,文之根本。文者,枝叶。惟其根本乎道,所以发之于文,皆道也。三代圣贤文章,皆从此心写出,文便是道。”事实上承认了文学的价值。朱熹是两宋理学家中最具文学修养的人,在创作上,他强调作家的人品修养,承认感情在文学中的作用,多次强调“感物道情,吟咏情性”(《朱子语类》卷80)不像其他理学家那样不近人情,只是反对流于滥而已。他还反对模拟,提倡创新,强调平淡,注重涵咏、曲折、风致,特别推崇比兴和温柔敦厚的风格,所有这些都可以看出朱熹文学思想的重要特点。

朱熹的文论对南宋的古文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一方面,散文被置于理学的规范之下,文成为从属于道的表现工具,这妨碍了作家对艺术作深入的研究,并导致了一些粗糙鄙俚的语录体散文的产生。另一方面,朱熹毕竟没有完全抹杀文学的价值,仍然为文学在理学思想的支配下保留了一席之地。

理学家的诗文主要是用来说理的,大部分没有什么文学价值,但他们也有一些文学性较强的作品,有些虽是宣扬理学思想,但能借助生动的形象;有些则突破了自己理论上所设的藩篱,抒发了较真实的感情,在表达上也能做到明洁浅易、平淡自然。

自从程朱理学兴起,唐宋古文的系统就受到严重的挫伤。后世的正统“古文”,如明代的唐宋派、清代的桐城派,都不是直接沿续唐宋古文的,它们都沾染了道学气味。桐城派的开山祖方苞更直接指出学唐宋古文对于其经学上的不纯粹要有所警戒。可以说,以“载道”为理论宗旨的古文一脉到南宋已趋衰微。

宋元文学史期末复习资料(全面精致版)

文学史复习 1宋初三体:一以当时的一些达官贵人如徐铉、李昉等为代表,以白居易为师,诗风平易浅俗,是当时的主流诗歌,此为白体诗。一以稍后的杨亿、刘筠、钱惟演为代表,以李商隐为师,辞藻华丽,讲究用典,是白体之后的诗坛主流,此为西昆体。一以魏野、林逋等隐士为代表,以贾岛、姚合为师,多用白描手法写隐逸生活,诗风清苦,此为晚唐体。 2白体 宋初效法白居易的一批诗人。代表作家有李昉,徐锴,徐铉,王禹偁。他们的诗歌模仿元白,刘禹锡等互相唱和的近体诗,内容多写流连光景的闲适生活,风格浅切清雅。这派诗人作诗不事雕琢,造语自然,常常率尔成章,追求抒情的率真,因而诗意较为显豁,缺点是意尽语浅,气弱格俗。 3晚唐体 在太宗真宗朝,有一批所谓“晚唐派”诗人,大多是隐士或僧人,代表人物有寇准,九僧等。这一派追踪贾岛姚合的诗风,多些清幽枯寂的隐居生涯。诗境狭窄,偏爱五律,重中间二联,可以锤炼颈联,力求精警动人,但工巧有余,混成不足,甚者流为琐屑。炼句不炼意,有句而无篇。 4西昆体 因真宗朝杨亿《西昆酬唱集》得名。因神话传说西方昆仑山上有藏书的“册府”,故以西昆代指秘阁。代表人物有杨亿,钱惟演,刘筠。他们倡导学习李商隐,力图以此矫正诗界平弱浅露之习。起特点是寓意深邃,含蕴丰富,词章艳丽,用事精巧,对偶亲切。 5半山体 王安石退居江宁后,诗风发生了重大变化,远离了政治、社会,多写山水自然形式上以绝句为主;讲究炼字、对仗;意境优美含蓄,韵味深永,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后人将他这一时期的诗风称为“半山体”。代表作品:《泊船瓜洲》《北陂杏花》《出郊》 6点铁成金、夺胎换骨 这是黄庭坚的创作方法,就是对前人的作品加工改造,一是不改变前人作品的意思,但用新的语言来表达;一是袭用前人的语言,但表达的是新的意思。 7江西诗派 江西诗派的得名始于北宋后期,宋徽宗初年,吕本中在其所作的《江西诗社宗派图》中首先提出了“江西诗社宗派”的名称。他们所作诗歌的风格都是相同的,都遵循黄庭坚的诗歌风格,学习杜甫,把杜甫称为江西诗派之祖,而把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三人称为诗派之"宗",提出了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之说,此时江西诗派正是定型,形成独具特色的诗歌流派。 8易安体 这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种词风,因她号易安而得名。其具体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情感真实动人。真实地袒露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大胆而又真切。第二,语言浅显自然,却又韵味无穷。第三,情感表现形象具体而富有美感。 9中兴四大诗人(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指南宋诗人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四人。因宋室南渡中兴,故名。陆游多爱国诗篇,充满慷慨昂扬,为国立功的壮志和以身报国的牺牲精神,也反映了民生疾苦,描写了自然山水和日常生活;他的诗以现实主义为主,也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杨万里的诗主要是写景,想象丰富,描写生动风趣,语言通俗活泼,独具一格。范成大的诗题材广泛,以田园诗最为突出,语言自然清新,风格温润委婉,只有少数作品风格峭拔。尤袤在当时也是著名的诗人,但他未能自成一家,作品大都已经散佚。

宋代散文

宋代散文承中唐韩愈、柳宗元所倡导的古文运动而来。从思想内容上来看,宋代散文一是多以讲学为目的的言道之文,二是多以论政为目的的政论之文,三是多以记录见闻为目的的笔记之文。言道之文具有很强的哲学性,政论之文具有很强的时代性,笔记之文具有机很强的趣味性和学术性。分期论述如下: 1.北宋初期,承袭晚唐五代之风,以骈文为主,也有人作古文。这一时期的最大的成就乃在于古文运动的再次兴起。代表性作家有柳开、王禹偁、石介、范仲淹、尹洙等。从思想内容上来看,这些古文家的最大特色是言道与论政密切结合,教化性较强;从艺术上看,其最大特色在于提倡平易自然,但创作实践上尚不能尽如人意,有时不免露出辞涩言苦的毛病。 2.北宋中期是宋代散文最辉煌的时期,也是古文运动取得成就的时期。欧阳修实际上为此期的领袖。从思想内容上来看,言理与论政逐渐分开,以程颐为首的理学家提倡“文以载道”,言理遂成为理学家的目的;以欧阳修为首的古文家则强调关心百事,言政遂成为古文家的主要内容。从艺术实践上来看,古文家不但把宋初平易自然的理论主张完全付诸实践,而且还发展了古文的艺术韵味,使之更具有文学性。 3.南宋初期散文创作充满爱国激情,文人纷纷以文言政,要求抗敌北伐,批判投降求和,具有高度的战斗性,其文风也慷慨激昂,气盛势足,理明词畅。 4.南宋中期又是散文创作相对发达的时期,其中尤以鼓吹北伐、议论国是的政论之文和倡明理学、论辩哲理的讲学之文成就最高。前者以辛弃疾、陆游、杨万里、范成大、陈亮为代表,后者以朱熹、陆九渊叶适等人为代表。这两大内容在写作上皆条分缕析、切当翔实,较之北宋散文更富有论辩力和逻辑性。 5.南宋末期的散文呈现衰落趋势,自中期以来就出现的萎靡文风此时有增无减。但在南宋亡国之际出现的文天祥、谢翱、邓牧、王炎午等一大批作家,都留下了许多优秀的纪实抒情散文,其内容仍以抒发爱国情怀为主,但在亡国之际风格更显得悲慨沉痛。

大学语文文学常识篇

2018年专插本大学语文文学常识篇汇总 (教材:大学语文第十版徐中玉、齐森华版) 一、古文篇 1、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春秋末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祖上是宋国贵族。五十岁时任鲁国的司寇。晚年返回鲁国,倾力于教育事业与典籍整理。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即爱人,而“仁”的施行应以“礼”为规范。且宣称“克己复礼为仁”。其学说自汉代以来成为中国传统思想的主导,影响极为广泛深远。最早开始施行私塾教育。《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儒家经典。相传《论语》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汇集而成。《论语》语句简洁、文辞闲雅、意蕴丰厚,也是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 PS:①儒家六艺:诗、书、礼、易、乐、春秋 ②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2、孟子,名轲,字子舆,邹人。战国中期著名思想家,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孔子之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行齐、宋、滕、魏等国,主张游说诸侯。曾任齐宣王客卿。把孔子的“仁”理念发展为“仁政”思想,倡导“王道”,主张性善论。其著作《孟子》为四书之一。《孟子》一般被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撰(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2、黄宗羲,字太冲,号南雷,学者称梨洲先生,浙江余姚人。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其父:黄尊素。师从著名学者刘宗周。曾被南鲁王任命为左副都御史。代表作有《明夷待访录》、《宋元学案》、《明儒学案》、《南雷文定》、《南雷诗历》等,著有《明文海》、今人编有《黄宗羲全集》。文章以简朴流畅的语言阐述观点,并从历史传说和经典史籍中援引实例予以论证,取精用弘,体现作者学识渊博与思想之敏锐. 3、唐甄,初名大陶,字铸万,号圃亭,达州人,清初思想家。顺治十四年举人。曾任山西长子县知县。晚居苏州,生活贫寒,专心著述。代表作《潜书》。这篇文章运用对话的形式讨论重大问题.中心论点: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讨论的伙伴:不知大丈夫之事的妻子、身为微者的的小妾和童而无知的幼女。文章的这种格局与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赤壁赋》等篇相似,而作者赋予主客对话语境以更浓厚的日常生活气息作者身份具有更鲜明的平民色彩 4、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清著名书画家、文学家,“扬州八怪”之一。“六分半书”、书法与绘画融会贯通、其诗文情感真挚、直率,语言晓畅易懂。其诗、书、画被称为“三绝”。有《板桥集》。 儒家的“仁、爱”思想是郑板桥思想的核心。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是他亲民思想的鲜明写照。本文中心思想:“天地间第一等人,只有农夫,而士为四民之末。” 板桥家书,感情真挚、坦率、情真意切、悱恻动人。语言上,板桥家书清新自然,晓畅易懂,

宋代散文研修书目举要

宋代散文研修书目举要 2013-10-17 13:46:22 来源: 作者: 【大中小】浏览:71次评论:0条四川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组选注《宋文选》(上、下),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王水照选注《宋代散文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王洪主编《唐宋散文精华》,朝华出版社1992。 洪本健《宋代散文评点》,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曾枣庄等主编《宋文纪事》(上、下)。四川大学出版社1999(110万字)。 洪本健《宋文六家活动编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张晖《宋代笔记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祝尚书《北宋古文运动发展史》,巴蜀书社1995(18万字)。 杨庆存《宋代散文研究》,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26万字)。 朱迎平《宋文论稿》,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上编包括论文10篇,下编对南宋40位散文作家进行简要的评述,全书共26万字。 施懿超《宋四六论稿》,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536页)。 (明)茅坤选《宋大家欧阳文忠公文钞》三十二卷(八大家文钞本) 张华盛《欧阳修》,安徽人民出版社1981。 郭正忠《欧阳修》,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夏汉宁《一代文宗欧阳修》,江西人民出版社1986。 洪本健《醉翁的世界——欧阳修评传》,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 刘德清《欧阳修论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黄进德、郭璇珠《欧阳修》,江苏人民出版社1991。 郑孟刚、黄志辉《醉翁艺苑探幽》,广东人民出版社1991。 陈必祥《欧阳修的散文艺术》,香港三联书店1993(25万字)。 严杰《欧阳修年谱》,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 刘德清《欧阳修传》,哈尔滨出版社1995(610页)。 洪本健《中国古典文学资料汇编:欧阳修卷》,中华书局1995。共三册,1 752页。 宋柏年《欧阳修研究),巴蜀书社1995。 郭正忠《欧阳修》,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海童主编《欧阳修》,中国华侨出版社1996。 卢家明《欧阳修传》,吉林文史出版社1998。 陈铭《欧阳修传》,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唐宋文学复习资料

《唐宋文学》学习纲要 一、文学常识: 1.唐代文学的发展的主要分界线。安史之乱 2.唐代士人入仕的主要途径。入幕、科举 3.唐传奇晚期作品反映豪士侠客事迹的主要作品。《虬髯客传》 4、唐代的主要诗僧。王梵志、寒山 5.唐代的文学兴起的新体裁。词、传奇、变文 6.现存敦煌变文四类题材的代表作品。 一、佛经变文,如《目连变》、《八相变》、《降魔变文》、《破魔变文》。这类变文通过佛经故事的说唱,宣传佛家的基本教义。但它们与讲经文不同。它们不直接援引经文,常选佛经故事中最人趣味的部分,铺陈敷衍,渲染发挥,较少受佛经的拘束。 二、讲史变文,如《伍子胥变文》、《李陵变文》、《王昭君变文》、《汉将王陵变》。 大多以一个历史人物为主,撷取轶事趣闻,吸收民间传说,加以渲梁。 三、传说变文,有《舜子变》、《刘家太子变》。虽假借历史人物,但所讲故事并无历史根据。 四、时事变文,有《张议潮变文》、《张淮深变文》。 7.初唐“文章四友”。李峤、崔融、苏味道、杜审言 8.陈子昂的诗论方面主要作品。《与东方左使史虬修竹篇序》 9.李白在诗歌体裁方面的最大贡献。古体诗和绝句 10.杜甫的“三吏”“三别”。 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1.盛唐边塞诗人。王昌龄、王之涣、王翰、崔颢、李颀 12.王维《裴右丞写真赞》里的“无我”境界。气和容众,心静如空 13.大历年间这一时期士人的孤独冷漠心态方面最具有代表性的诗人。刘长卿 14.唐诗大变于中唐的蓬勃景观。大历诗风唐宪宗贞元年间。 15.中唐更重视内心世界的挖掘,更重视主观化的幻想的诗人。李贺 16.元稹探索安史之乱前后唐代朝政治乱因由的作品。《连昌宫词》 17.白居易诗论作品。《与九元书》 18.唐代苦吟诗人。孟郊、贾岛、李贺 19.元稹的“新题乐府”直接源于李绅的启迪 20.韩孟诗派作品的风格特点。奇绝险怪 21.韩柳的古文理论。主张的核心:文以明道 22.白居易反映民众生活和揭露权贵腐化的作品。《长恨歌》 23.郊寒岛瘦。孟郊和贾岛 24.杜牧的七绝佳作及家学渊源。《山行》《泊秦淮》《清明》《七夕》 25.花间词人。温庭筠,韦庄 代表词人有温庭筠,韦庄等。他们的词作在选材上,把视野完全转向裙裾脂粉,花柳风月;在内容上,言情不离伤春伤别,场景无非洞房密室、歌筵酒席、芳园曲径;在艺术上,则是文采繁华,轻柔艳丽。 26.宋代士大夫所重视诗文功能。政治教化作用 27.宋代士人审美情趣的态度。以俗为雅

宋代文学填空题及论述简答题

绪论 一.填空 1、“四大书院”指(石鼓书院)、(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和(应天书院)。 2、提出“以俗为雅”命题的有(梅尧臣)、(苏轼)、(黄庭坚)。 3、南宋严羽推崇唐诗,批评宋代的诗人(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沧浪诗话·诗辨》 二.简答 1、简述宋代的“文以载道”说。 2、简述宋代古文对唐代古文的继承与革新。 3、简述宋诗对唐诗的因革通变。 4、简述宋词的突出艺术成就。 第一章宋初文学 一.填空 1、宋初诗歌三体指(白体)、(晚唐体)和(西昆体)。 2、晚唐体的盟主是(寇准)。 3、《山园小梅》的作者是(林逋),其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一联被称为咏梅绝唱。 4、王禹偁散文代表作有(黄州新建小竹楼记)、(待漏院记)和(唐河店妪传)等。 5、“白体”诗派的代表人物有(李昉)、(徐铉)等人。 6、晚唐体诗人以晚唐诗人(贾岛)、(姚合)为师法对象。 7、西昆体是以(《西昆酬唱集》)得名的。的代表人物为:(杨亿)、(刘筠)、(钱惟演)等。二.简答 1、什么是白体? 2、什么是晚唐体?晚唐体有哪些主要诗人? 3、什么是西昆体? 三.论述 1、简述宋初散文复古的思潮。 2、简述西昆体主要艺术特征及缺陷。 第二章柳永与北宋词风前期的演变 一.背诵篇目: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望海潮》(东南形胜) 二.填空 1、“北宋倚声家初祖”是(晏殊),其“情中有思”的代表作是(《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2、在宋代词史上,(欧阳修)是主动向民歌学习的第一人,其(《采桑子》)最能体现清新明畅的风格。 3、欧阳修词显示出一种新的创作方向,即词既可写传统的类型化的相思恨别,也能抒发作者(自我独特的人生体验和心态),如著名的《朝中措·平山堂》。 4、成为后来豪放派滥觞的词人是(范仲淹),其代表作是《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5、“张三中”得名是因写“(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张三影”得名是因写 “(云破月来花弄影)”、“(帘压卷花影)”和“(堕轻絮无影)”。 6、王安石的怀古、咏史词是《桂枝香·金陵怀古》、《浪淘沙令》。 7、“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出自(柳永)的《望海潮》(东南形胜)。

唐宋时期的散文

唐宋时期的散文

唐宋时期的散文 【篇一:唐宋时期的散文】 的散文.魏晋南北朝时期进入文学的自觉时代,散文一变为通脱清峻,自由活泼.其后骈文被奉为文章正宗.骈文的写作,技巧日趋精密,句法讲 求对偶,声韵也要求平仄配合,“句句相衔”“字字相俪”(《文心雕龙、俪辞》).这一时期,文人们倡导文学的自觉,区分“文”“笔”的功能,强调文学作品要“吟咏情性”“游荡心灵”.但他们主要是依据诗赋和其他文体的区别,来区分文学与非文学.这样,无韵的散文便被归于“笔”的范畴,排挤到议、记、经史等少数应用文章中去了.而骈文以其讲声律,求对偶,既可代替散文用于奏、表、疏、记、书、论,又可用于抒情写志,描绘景物,因而兼有“文”“笔”的全部功能. 散文的本质在于自由,它要求真实地、轻松自如地表现自我,无拘无束,生动活泼.动辄讲求声律的骈文是很难达到这一境界的.因此,隋唐之际,不少文人都开始自觉不自觉地反对骈文,倡导文体的变革.从隋朝的李谔到太宗时的重臣魏征;从初唐四杰到陈子昂,他们都分别以其理论和创作实践,为散文的复兴廓清道路.中唐前期,萧颖士、李华、贾至、梁肃、元结则更以他们大量的古文创作实践为散文的全面革新作了充分的准备.及至中唐独孤及贞元、元和时期,韩愈、柳宗元崛起,大力提倡古文运动.他们的理论主张更为鲜明系统,创作上更是以大量的抒情名篇,大大丰富和拓展了中国古代散文的内容与形式.然而,文学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由于古文运动时“文以载道”的过份强调,韩门弟子则更加偏执,李翱作《复性书》开宋代理学先河,皇甫湜提倡“意新则异于常,异于常则怪”的怪异风格,古文发展走上了生僻艰涩之路.因而晚唐时代,骈文卷土重来,李商隐、温庭筠都是一时名家.这一现象,一直延续到宋初.宋真宗时,以翰林学士杨亿、刘筠、钱惟演为首的一群文人,为点缀升平,粉饰盛世,效仿李商隐讲究声律,好用典故的特点,寻章摘句,时人奉为“时文”.因而又引起了许多文人的抵制.柳开、王禹偁、姚铉、

中国古代文学(宋代)

中国古代文学(宋代) 绪论 一、宋代文学的社会背景:中央集权加强,经济繁荣,军事及外交较弱。 二、宋代文学的文化环境:封建文化的高涨,崇文抑武的国策,书院及科考制度、城市繁荣与游乐风习。 三、宋代作家的群体风尚:士人主体意识与使命感的增强,三教合一的思潮,与唐人相比,宋代文人心态内敛。 四、宋代文学的文学形态:文学各体皆有继承创新,诗、词、文、小说及其他。 第一章宋初文学 文:宋初的散文和复古思潮 诗:北宋初期诗坛之三种诗风:白体、昆体和晚唐体。 1.1宋初的散文和复古思潮 一、宋初复古思潮。 二、对散文创作的影响。 1.2宋初白体诗人和王禹偁 “白体”诗人,是宋初效法白居易诗风的一批诗人,代表作家有李昉、徐铉等人。他们的诗歌主要是模仿白居易与元稹、刘禹锡等人互相唱和的近体诗,内容多写流连光景的闲适生活,风格浅切清雅。这种诗风仅仅模仿了白居易诗风的一个方面,而且与五代诗风一脉相承。 白体诗人中,王禹偁成就最高。其诗平易流畅,简雅古淡,在宋初白体诗中独树一帜,初步表现出对于平淡美的追求。他的长篇诗歌叙事简直,议论畅达,已开宋诗散文化、议论化的风气。 1.3宋初的晚唐体诗人 “晚唐体”诗人是指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群诗人,由于宋人常常把贾、姚看成是晚唐诗人,所以名之为“晚唐体” “晚唐体”诗人中最恪守贾、姚门径的是“九僧”,其中惠崇的成就比较突出。“晚唐体”的另一个诗人群体是潘阆、魏野、林逋等隐逸之士,其中林逋最为有名。这一群诗人的作风稍异于九僧,他们一方面模仿贾岛的字斟句酌,另一方面也颇有白体诗平易流畅的倾向,内容也稍为充实一些。 1.4西昆体的盛衰 西昆体是宋初诗坛上声势最盛的一派,以《西昆酬唱集》而得名。宋初馆阁文臣的唱和风气到真宗朝而臻于极盛,到了大中祥符元年(1008),杨亿将包括他在内的17位馆阁文士平日相互唱和的诗作编成一集,题作《西昆酬唱集》,收录了247首诗。《西昆酬唱集》行世后,西昆体风行一时,时人竞相仿效,成为当时诗坛上独领风骚的诗歌流派。 西昆体诗人的作品,主要有三类题材:一是怀古咏史,二是咏物,三是描写流连光景的生活内容。在艺术方面推崇并效仿李商隐。 第二章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 一. 对五代词风的因革 二. 开拓词境的尝试 三. 柳永词的新变 2.1对五代词风的因革 晏殊、欧阳修的词作,主要继承五代词柔软婉丽的词风,但他们在继承中又有革新求变的一面。 晏殊的《珠玉词》,主要抒写男女之间的相思爱恋和离愁别恨。但已过滤了五代“花间”词所包含的轻佻艳冶的杂质,而显得纯净雅致。 欧阳修对词作的革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扩大了词的抒情功能,沿着李煜词所开辟的方向,进一步用词抒发自我的人生感受;二是改变了词的审美趣味,朝着通俗化的方向开拓,而与柳永词相互呼应。 2.2开拓词境的尝试 如果说晏殊、欧阳修主要是着眼于词艺的提高与深化,那么,范仲淹、张先等人的贡献则主要表现在对

宋代文学常识

古代文学常识 四.宋代 1.范仲淹,字希文,谥文正。主要作品为《岳阳楼记》、《渔家傲》等,结为《范文正公集》。工诗词散文,开宋词豪放之先风。 2。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别称柳七,柳屯田。主要作品为《雨霖铃》、《八声甘州》等,有《乐章集》传世。大量创制慢词(长调),扩充了词的体制容量,提高了词的表现能力。 3.晏殊,字同叔,谥元献。主要作品为《浣溪沙》、《蝶恋花》等,存《珠玉词》、《曼元献遗文》。尤擅小令,风调闲雅,气象富贵。 4.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文忠。北宋文坛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主要作品为与宋祁合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伶官传序》出于此)。有《醉翁亭记》、《秋声赋》、《六一词》等,结为《欧阳文忠公集》。《六一诗话》是我国第一部诗话。 5.苏询,字明允,号老泉。“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子拭、辙合称“三苏”。主要作品有《嘉右集》(《六国论》出于此)。作品以史论、政论为主。 6.曾巩,字子固,谥文定。南丰人,又称南丰先生。“唐宋八大家”之一。主要作品为《元丰类稿》(以年号命名)。 7.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溢文,世称王荆公、王文公。“唐宋八大家”之一。主要作品《游褒禅山记》、《伤仲永》、《元日》、《泊船瓜洲》等,乡

贯临川,集为《临川先生文集》。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8.司马光,字君实,封温国公,溢文正,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史界两司马”之一。主要作品为主编《资治通鉴》。《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皆出于此。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上自战国下至五代计1362年的史实。史书“双璧”之一。 9。沈括·字存中。晚年居梦溪园。主要作品为《梦溪笔谈》。《采草药》、《雁荡山》、《活板》出于此书。 10。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溢文忠。“唐宋八大家”之一,在书法上与蔡囊、黄庭坚、米蒂并称“宋四家”。主要作品为《赤壁赋》、《石钟山记》、《题西林壁》、《水调歌头》、《念奴娇》等,结为《东坡文集》。宋代最伟大的文人。能“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开创了豪放词派。与韩愈并誉为“韩潮苏海”。 11.苏辙,字子由,“唐宋八大家”之一。主要作品为《栾城集》。 12、李清照,号易安居士。主要作品有《武陵春》、《如梦令》、《声声慢》等,结为《漱玉词》。古代最重要的女诗人,宋代婉约词派中成就最高者。 13.陆游,字务观,号放翁。人称“小李白”。主要作品为《书愤》、《示儿》、《钗头凤》等。结为《剑南诗稿》、《渭南文集》、《老学魔笔记》。中国古代最高产的诗人(有诗9000多首)。 14.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与苏轼并称“苏辛”。人称“词中之龙”。主要作

宋代政论散文的兴盛

论宋代政论散文的兴盛 [摘要]宋代虽国力较唐衰微,但是由于特殊的政治局势,宽松的人文环境,发达的经济实力,成熟的行政机制,宋代成长为中国封建文化的鼎盛期和成熟期,尤其在散文方面,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无论从思想内容还是艺术表现力亦或审美境界,都达到了中国古典散文的最高峰,取得了中国古典散文的最高成就。 [关键词]宋代政论散文鼎盛时期 一 宋代在文学史上一直以来都是以“词”著称的。但散体文是宋文最高的成就代表却也是不争的事实。明代宋濂在《文原》中说:散文“自秦汉以来莫盛于宋”。此评价是非常客观准确的。宋代散文的成就是辉煌的,创作的作家和作品庞大而丰富,也是前代所不能相比的。 首先,宋代散文较之唐代在内容上讲是相当广泛的。 《全宋文》共8345卷,分360册,文字1.1 亿,文章178292篇,内容涉及文学、艺术、历史、哲学、军事、政治、经济、XX、教育、科技、法律、制度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几乎都得到了反映。 其次,宋代散文在体裁方面是非常全面的。 宋代继承了前朝所有的散文体裁,辞赋、诏令、奏议、公牍、书启、赠序、序跋、论说、杂记、箴铭、赞颂、传状、碑志,哀祭、祈谢外,还对它们加以改进和发展。如文赋、记叙文、书序等,在内容和艺术上,比唐朝更为成熟,而且还拓展了一些新的领域,创

制了一些新的体裁,如艺术散文、日记、诗话、词话、随笔,书画的题跋品评等。 第三,宋代散文在作家作品数量质量方面是极其众多的而优秀的。 《宋史?艺文志》称:“君臣上下,未尝顷刻不以文学为务,大而朝廷,微而草野,其所制作、讲说、纪述、赋咏,动成卷帙。”这说明在宋代散文的创作非常普遍,不仅作品内容丰富多样,而且作家数量众多,作家构成也非常繁杂,上至帝王公卿,下到布衣百姓都参与其中。《全宋文?序》称:“宋代文章,有别集流传者六百余家,如以无别集而文章零散传世者合而计之,作者将逾万人,作品超出十万”。由此,宋代散文的创作盛世局面可见一斑。《全宋文》收录作者9176人,这个数字是先秦至隋代作家总数的三倍。其中著名作家也多,唐宋八大家宋代就占了六位。优秀作品传世也很多。唐代优秀散文集中出自韩愈、柳宗元之手,而宋代优秀散文作家流传于世的就有十几位。 二 宋朝一代,虽国力较唐衰微,且积贫积弱,内忧外患,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然宋代立国达300余年,北宋王朝政权统一达160余年之久,英才辈出,文章鼎盛,达到了中国封建文化的最高峰,是中国封建文化的鼎盛时期,也是中国古代散文的兴盛时期。在这一时期,散文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无论从思想内容还是写作技巧都取得了中国古代散文的最高成就。在这众多的散文中,以关心国计

古代文学常识之宋代篇

古代文学常识之宋代篇 一、曲词 (一)婉约派 北宋 (1)晏殊:字同叔,有“宰相词人”之称,吸收南唐“花间派”和冯延巳的典雅流丽词风,开创北宋婉约词风。著有《珠玉词》。 (2)晏几道:字叔原,晏殊的幼子,和晏殊合称“二晏”。 (3)柳永:字耆卿,原名三变,因排第七,世称柳七,又曾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北宋第一个专业词人。著有《乐章集》,代表作《雨霖铃》。 (4)秦观: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江苏高邮县)人。与黄庭坚、张耒、晁补之合称“苏门四学士”。代表作为《鹊桥仙》。 (5)周邦彦:字美成,自号清真居士,开格律派词风之先河,被誉为“词家之冠”。代表作《苏幕遮》等。 南宋 (6)李清照:字易安,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我国第一位女词人。著有《漱玉词》。代表作品有《点绛唇》《一剪梅》《临江仙》《醉花阴》《声声慢》等。理论著作《词论》。 (7)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鄱阳(江西)人。著有《白石道人诗集》。 (二)豪放派 北宋 (1)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谥号文正。代表作品为散文《岳阳楼记》,诗词《苏幕遮》《渔家傲》等。 (2)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提倡“文”、“道”并重,反对浮靡文风。所作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六一诗话》开创了“诗话”这一新体载,对后世诗歌理论的发展有一定影响。著有《欧阳文忠公文集》。 (3)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其词开豪放一派,词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江城子》《定风波》;赋有《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等;散文有《石钟山记》等。 (4)岳飞: 字鹏举,代表作《满江红》《小重山》。 南宋 (5)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历城(山东济南人),和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与苏轼共为豪放派的代表,并称“苏辛”。著有词集《稼轩长短句》。

《新语》是西汉时期陆贾的著名政论散文集,全书共计十二个章节。

《新语》是西汉时期陆贾的著名政论散文集,全书共计十二个章节。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新(xīn)语(yǔ)。《新(xīn)语(yǔ)》是西汉时期陆贾的著名政论散文集。 全书共计十二个章节。在《新(xīn)语(yǔ)》中。陆贾主张“行仁义。法先圣”。礼法结合。同时强调人主必须无为。为西汉前期的统治思想奠立了一个基本模式。 作品名称,新(xīn)语(yǔ)。创作年代,西汉。文学体裁,散文。作者,陆贾。 汉语词语。1.新鲜的话题;新颖的语句。唐杜甫《解闷》诗之六:“即今耆旧无新(xīn)语(yǔ)。 漫钓槎头缩颈鯿。”2.新的语词。章炳麟《文学说例》:“然寻检雅诂。废语多有可用为新(xīn)语(yǔ)者。” 鲁迅《书

信集·致陶亢德》:“他们的新(xīn)语(yǔ)。方言。常见于小说中。而没有完备的字典。只能问日本人。这可就费事了。”。 陆贾著作。书名:新(xīn)语(yǔ)作者:陆贾文学时期:秦汉文学所属朝代:汉代作品体裁:散文陆贾经常在刘邦面前称引《诗经》。 《尚书》等儒家典籍。但刘邦讨厌儒生。因而骂道:我马上打得天下。要诗书何用!陆贾反驳说马上得到天下。岂能在马上治理!随后陆贾援引历史。说明仁义的重要性:商汤。周武王文武并用。所以国运长久;吴王夫差。智伯穷兵黩武而灭亡;秦一味严刑峻法。终致亡国。刘邦听后面有惭色。于是命陆贾著书论述秦亡汉兴。 天下得失的道理。以资借鉴。陆贾遂著文十二篇。每奏一篇。刘邦都极力称赞。号其书为“新(xīn)语(yǔ)”。传曰:“天生万物。以地养之。圣人成之。”功德参合。而道术生焉。故曰:张日月。列星辰。序四时。调阴阳。布气治性。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习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班级姓名 1、我国最早的片段散文是时期文的某些。 2、《论语》是体散文,《孟子》属于着作。 3、我国最早的成篇的散文可以追溯到。先秦散文还处在。 4、先秦散文的哲学家用以,而用以记事。哲学家的代表作有、 、。后者的代表作有、。 5、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初步成熟的着作是。《战国策》塑造了一系列的形象。 6、先秦散文开创了我国散文的最基本形式,即和。 7、汉代散文可分为、、三类。 8、创立了纪传体通史的着作是时期(作者名)写的。 9、西汉的贾谊和是文作家。贾谊的代表作是。 10、先秦的散文走出应用文尝试的是从开始的,而西汉最流行的文学体裁是。 11、东汉辞赋出现了新的题材,即“”。代表作家是班固的,张衡的。最早写赋的是战国后 期国的。 12、西汉赋家有、,东汉赋家有、等人。 13、魏晋南北朝是文学的。在这一时期盛行一时。 14、魏代的散文以曹氏父子为代表,他们是、、。 15、魏晋之交散文的代表人物则是、。 16、南朝(作者名)的《世说新语》是记叙轶闻隽语的的先驱。 17、(年代)王羲之的代表作是。《五柳先生》的作者是。 18、在北朝描写山川景物丰富多彩的作者是,他的代表作是。 19、唐宋两代是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以为代表。 20、被誉为初唐骈文双壁的作者是和,他们的作品分别是、。

21、南北朝时期最杰出的赋家是,他的代表作是。 22、唐代古文运动的领导者是和。其中是司马迁之后又一语言巨将。 23、现在广为使用的词语“垂头丧气”、“杂乱无章”、“摇尾乞怜”等都是所创的。 24、宋代散文文风的创立者是。他之后代表宋代散文最高成就的是。 25、柳宗元山水游记清新秀美,代表作是。为游记奠定了稳固的基础。 26、时期的李商隐主要写作律诗和四六体骈文,后来形成风靡一时的。 27、成为元明清三代散文楷模的是、、、、 、、、这八大家。 28、元明清三代、兴盛起来。明清两代用于科举考试的文体是 29、明代晚期以为首的“公安派”提出。 30、明代开国之初散文主要作家有、。 31、讽刺元末官僚“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作品是写的。 32、明代中期“前七子”以、为中心;“后七子”以、 为中心。在他们之间的则是以为代表的“”。 33、晚明小品成就最高的要数明末的。代表作是。 34、明末清初在诗文中有突出表现的是思想,代表人物是。 35、鸦片战争前后,杰出的家、家(作者名)开创了的新风,标志着清代。他的代表作是。 36、康熙、乾隆年间一个着名的散文流派是,它的创立者是。 37、晚晴时创立了“新文体”的是,他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 38、“五四”时期,被誉为文学改革的先导的是:(人名字)。 39、中国古代散文的特点有哪些:

浅析我国宋朝文学艺术发展的社会背景

浅析我国宋朝文学艺术繁荣的社会背景 盐城广播电视大学滨海电大分校11秋汉语言本科王本红 内容提要:我国宋朝文学艺术形式多种多样,精彩纷呈,其繁荣的社会背景有商业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繁荣为文学形式兴盛提供了物质基础;市民阶层扩大,多种文学形式更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宋代实行崇文抑武的国策,文人地位提高,创作热情高涨;印刷业和教育事业发展,文化也空前繁荣为各种文学形式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氛围。 关键词:宋朝文学艺术繁荣社会背景 在我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个令世界和国人惊叹而又恢宏的朝代----宋朝。从960年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创建宋朝到1279年丞相陆秀夫负卫王赵昺投海自尽宋亡319年间,宋朝采取重内轻外和重文抑武等国家政策,理学与科学技术、经济与文化教育等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影响所及长远。著名史学家陈寅恪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特别在文学艺术方面达到了鼎盛时期,诗、词、散文小说、戏曲等文学形式无不博大精深而又源远流长。那么,宋朝文学艺术发展的社会背景是什么?这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宋代文学艺术繁荣的环境因素 (一)独特的政治背景为各种文学形式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在政治上,宋代实行高度中央集权制。公元960年,后周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在陈桥驿(在开封东北四十里)组织兵变,代周自立,建立了北宋王朝。此后将近二十年间,宋太祖赵匡胤和太宗赵光义又先后用武力和外交的手段吞并了南方的几个独立王国和建都在太原的北汉。中华民族经过唐末五代长期分裂的局面,到这时才在大部分地区取得了统一。为了防止中晚唐以来藩镇割据、尾大不掉的政治局面的重演,同时又结合自己通过陈桥兵变夺得帝位的经历,宋太祖赵匡胤特别警惕手下将领效法他那一套去反叛他。因此,他竭力削弱地方势力,千方百计巩固中央政权。例如在官制上,宋王朝采取官与职分离,使那些为人所景仰的重臣空有大的官号而无实权,“尊而不重”。宋以前朝廷中的宰相权力甚大,总理一切事务,但到了宋代,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北宋王朝为了防止宰相的专权,在宰相之下又设参知政事,并以枢密使、三司使分取宰相的军事大权和财政大权。在中书、枢密二府之外又有台谏,形成中书治民、三司理财、枢密主兵各不相侵的局面,而监察言路之权力非常之大。这样,不仅使行政、司法、财政、军事种种大权都集中到中央来,而且最后的裁决,多得听命于皇帝一人。赵宋帝王通过这些措施,把权力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在地方上于州郡长官之外又设通判,使彼此互相牵制。这就使当时的官僚机构越来越臃肿难行,在遇到重大的政治问

宋代文学第四讲

第四讲: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 宋初作家的多方摸索虽然成绩并不理想,但为后来者积累了经验和教训。随着时间的推移,宋型文化逐渐成熟,呼唤适应自己的文学。以欧阳修为首的文化英雄也登上了历史的前台。 一、欧阳修 (一)生平 字永叔,醉翁(《醉翁亭记》)、六一居士(《六一居士集序》:“藏书一万卷,金石遗文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四岁丧父,母亲抚养成人,以荻杆划沙写字,进士中举后,立朝刚正,范仲淹批评吕夷简被贬饶州,修为其辩护,被贬夷陵。后范入朝主持庆历新政,欧阳修也回到朝廷辅佐。新政失败,范黜知邓州,欧阳修因被诬告被贬滁州。后来官运逐渐好转,政治地位不断上升,曾主修《新唐书》、《新五代史》,主持贡举。晚年对王安石的青苗法有保留意见,退居颍州西湖。 (二)文坛盟主 A地位。 名臣:政治地位突出,视野开阔,有号召力,主持修史、科考等重要工作,推行自己的理想。 儒林:经学(易童子问)、史学(新唐书、新五代史、集古录) 文苑:有系统的文学主张,和巨大的创作实绩,起到楷模和榜样的作用。 B人品。 立朝刚正,议论风生。如《与高司谏书》、《朋党论》 温厚醇雅,如对宋祁、王安石。 严谨谦虚:周必大《欧阳文忠公集序》:“前辈尝言,公作文揭之壁间,朝夕改定,今观手写《秋声赋》凡数本,《刘原父手贴》亦至再三,而用字往往不同。”《朱子语类》:“顷有人买得他的《醉翁亭记》稿,初说…滁州四周山?,凡数十字;末后改定,只曰…环滁皆山也?五字而已。”沈作喆《寓简》:欧阳公晚年尝自窜定平生所为文,用思甚苦。其夫人止之曰:“何自苦如此,当畏先生嗔耶?”公笑曰:“不畏先生嗔,却怕后生笑。” C人际关系。 入钱惟演幕,认识尹洙,受到影响,得到帮助。后来赏识或推荐苏洵、司马光、王安石、梅尧臣、苏舜钦,录取二苏、曾巩。人品端正、才学兼具,文学理论和创作都成为一个时代的制高点,又领导如此庞大的人际关系网络,备受尊敬。 (三)理论主张 A在文道关系上,重视道对文的决定作用,《答吴充秀才书》:“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答祖择之书》:“道纯则充于中者实,中充实则发为文者辉光。” B强调道的现实性。要有具体的时代内涵,能解决社会和人生中的难题,这样就保证了作品的充实和新鲜。《与张秀才第二书》:“君子之于学也,务为道,为道必求知古,知古明道,而后履之以身,施之于事,而又见于文章而发之,以信后世。” C重视文的作用。从文与道的关系出发,强调文对道的意义:《代人上王枢密求先集序书》:“君子之所学也,言以载事,而文以饰言。事信言文,乃能表见于后世。”强调文的独立意义:《与乐秀才第一书》:“古之学者非一家,其为道虽同,言语文章未尝相似。” D自然的风格。曾巩《与王介甫书》:“孟韩文虽高,取其自然而已。”《与张秀才第二书》:“其道易知而可法,,其言易明而可行。”《事文类聚》:晓寐匪祯,札闼洪休。夜梦不祥,书门大吉。 (四)文

“风骨”论

“风骨”论 “风骨”是刘勰所倡导的一种文学风格。“风骨”是受到魏晋人物品评风气而出现的术语。《世说新语·赏誉》篇注引《晋安帝纪》:“羲之风骨清举。”《世说新语·轻诋》篇:“旧目韩康伯,将肘无风骨。”又《宋书·武帝纪》:“(刘裕)及长,身长七尺六寸,风骨奇特,家贫有大志,不治廉隅”;“(桓)玄见高祖,谓司徒王谧曰:昨见刘裕,风骨不恒,盖人杰也。”此外,刘劭又提出“骨”、“气”、“力”与人物的内存在精神的必然联系:“骨植而柔者谓之弘毅。弘毅也者,仁之质也。气清而朗者,谓之文理。文理也者,礼之本也……强弱之植在于骨,躁静之决在于气”(《人物志·九征》);“骨直气清则休名生焉,气清力劲则烈名生焉”(《人物志·八观》)。 两晋以后,开始出现用“骨势”、“骨力”、“骨气”、“风骨”来评论书法、绘画。《南齐王僧虔论书》:“郗超草书亚于二王,紧媚过其父,骨力不及也”;“崔、杜之后,共推张芝、仲将,谓之笔圣。伯玉得其筋,巨山得其骨”。南齐谢赫《古画品录》曹不兴条:“不兴之迹,殆莫复传,惟秘阁之内一龙而已。观其风骨,名岂虚哉!”又张墨、荀条:“风范气候,极妙参神,但取精灵,遗其骨法。” 继书法、绘画评论之后,刘勰始借“风骨”论文。《文心雕龙·风骨》篇云:“是以怊怅述情,必始乎风;沉吟铺辞,莫先于骨。故辞之待骨,如体之树骸;情之含风,犹形之包气。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意气骏爽,则文风清焉。若丰藻克赡,风骨不飞,则振采失鲜,负声无力。……故练于骨者,析辞必精,深乎风者,述情必显。捶字坚而难移,结响凝而不滞,此风骨之力也。若瘠义肥辞,繁杂失统,则无骨之征也;思不环周,索莫乏气,则无风之验也。” “风骨”之风,首先同情感的表现分不开。风在《毛诗序》中是讲“风以动之”,动人之力在夹带情感的“风”。风同情感的表现分不开,“风末力寡”,风是一种感情的力。刘勰很重视风与情的联系:“诗总六义,风冠其首,斯乃化感之本源,志气之符契也”。他强调:“昭怅述情,必始乎风”;“情之含风,犹形之包气”;“深乎风者,述情必显”。刘勰把情看成风不能脱离的因素,风就是动人之情的抒发。这是刘勰对风的含义的最基本的理解。同时,风又是气的流动,有无风力,取决于有没有气,“意气俊爽,则文风生焉”。气,就是发自创作主体的、赋予风以生命和气势的力量。刘勰受两汉哲学元气一元论思想的影响,认为“情与气偕”(《风骨》),情只有化为以“血气”为基础的气质、个性、天才中固有的东西,并且产生出一种向外表现的强烈冲动,才能“述情必显”,获得动人的力量。 “风骨”之“骨”是指文章深刻的思想和清晰严密的论证力量。所谓“析辞必精”和“捶字坚而难移”是指严谨的语言组织,它使文章义理的表现具有内在的逻辑力量。若“腴辞弗剪”,则“颇累文骨”(《文心雕龙·议对》)。骨还与事义有关。事,指具体事项;义,是其中所蕴含的合乎儒家思想的原则。文章的思想表达怎么样才是有“骨”的呢?就是要通过陈述具体事情来表达,做到“义”要深厚,“辞”要精当,若“瘠义肥辞,繁杂失统,则无骨之征也”。此外,文章能否有“骨”,还与作者的人格境界有关。 风与骨的关系是:二者均指文章的内在力量,不过一虚一实,一为情感之力,一为事义之力。感情之力借其强烈浓郁、借其流动与气概动人;事义之力,借其结构谨严之文辞与逻辑

春秋战国时代散文兴盛的原因

春秋战国时代散文兴盛的原因 春秋战国时代散文兴盛,是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的.v 经济进步 春秋战国时代,生产工具有明显的改变,促进农,工,商业v的发展.生产品的大量增加,令商业繁盛,大都市产生,如齐的临淄,秦之咸阳,周之洛邑等.加上交通便利,令那些都市成为汇集文人的渊薮,各方人士可互相交换知识,促进文化思想的传播和兴隆,令人民有馀力从事学术,文学的研讨. 私人讲学风气 春秋战国时代,社会,经济,政治起了巨大的变化,而思想文化领域也出现了新的局面.春秋後期,礼崩乐坏,掌握文化师,史流散到民间,形成了一个「士」的阶层.他们设立私学,招收弟子,讲授学业,私人讲学之风大盛.他们的言论,往往由弟子纪录,编定,於是产生语录式的问答体散文. 百家争鸣,养士之风盛行 另一方面,各国统治者为了变革和竞争的需要,大力罗致人才,故养士之风盛行.贵族如孟尝君,信陵君,平原君,春申君和秦相吕不韦门下食客数千人.这些文学游说之士,出身不同,立场不同,各自从自己的利益出发,提出不同的政治主张,四出游说,互相辩论,百家争鸣,著书立说,於是产生大量论事说理的文字. 需要新的文学形式表达复杂的哲学思想和政治见解 诸子蜂起,处士横议,复杂的哲学思想和不同的政治见解,用诗歌这种文学形式不能满足表达的需要,於是,新的散文也就因此而勃兴起来.如《孟子》,《庄子》,《荀子》等都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又由於诸子的经历,流派不同,形成了作品的艺术风格各异,真是百花齐放,争奇斗艳. 丰富的历史事实为散文提供了素材 这时期的历史散文,亦以新的面貌出现.大变动时代的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政治,外交,战争,兴亡盛衰的种种事迹,造成了春秋战国时代极其丰富的历史内容.要把这些经验教训纪录下来,给统治者提供借鉴,也是有其需要,因此新的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一样兴盛起来.代表作有∶《左传》,《战国策》,《国语》等. 其他 此外,春秋以前的散文如《尚书》等已为散文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当时书写工具等物质条件如竹简和帛书的长足发展,亦是促进散文发展的一个因素.

13第四节 宋代散文

四、宋代散文 1、总体特征: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巅峰期 1.作家多、作品多、精品多 ?总体 清.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作者3497人,作品746卷 清.董诰《全唐文》作家3042人,存文18488篇 缪钺《全宋文.序》宋代有文章传世者逾万人,作品10万余篇 ?个体创作 韩愈:361篇柳宗元:522篇 欧阳修:2416篇王安石:1332篇 苏轼:4349篇苏辙:1220篇 2.多元共存,并向发展 以散体、骈体、语体多元共存,相互促进相互融合 3.思想内容上的特点 多以讲学为目的的言道之文(具哲学性) 多以论政为目的的政论之文(具时代性) 多以记录见闻为目的的笔记之文(具趣味性、学术性) 4.艺术上的特点:长于议论;平易自然 2、发展脉络 ? 1.北宋前期 五代派:骈体擅场,徐铉、李昉为代表,讲功用,重文采 复古派:力倡古文,柳开、王禹偁为代表,学习韩愈,平易自然而朴实流畅 西昆派:杨亿、刘筠、钱惟演、晏殊等为代表,宗法李商隐,诗歌而外,文取骈体,雕章丽句,博雅富赡,辞采飞扬 2.北宋中期 ?宋代散文发展鼎盛期,中国古代散文发展史上最辉煌时期 ?欧苏古文派 文章派:主张文道平等,简而有法:欧阳修平易自然,婉转流畅,骈散兼行;曾巩委曲周详,简练平正,严谨舒缓。 经术派:提倡崇道重经指导文学创作:王安石强烈经世色彩,分析深刻,笔锋犀利。 议论派:以三苏为代表,长于议论,诵说古今,考论是非,明理达用。另有苏门六学士秦观、黄庭坚、陈师道、晁补之、张耒、李廌[zhì]。 ?道学派:以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为代表。 3.南渡前后 文采派:以汪藻、李清照为代表,骈散结合、属对精工、文采斐然、自然流畅。 抗战派:以主张抗战为主要内容,情感激越,语词激切,以宗泽、李纲、胡铨、岳飞为代表。 4.南宋中期 事功派:主张抗金复国,反对妥协投降,关心国计民生,正视社会现实;作家有陆游、范成大、周必大、杨万里、辛弃疾、陈亮等人。 理学派:以朱熹、吕祖谦、张栻为代表,研讨哲理,有务实精神。 永嘉派:以薛季宣、陈傅良、叶适等人为代表,博古通今、讲究实用、意趣高远、词藻佳丽。 道学辞章派:穷理致用,华实相副,长于议政,精于奏疏;真德秀、魏了翁、林希逸等。 5.南宋末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