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消费者增权理论的最新进展及其启示

消费者增权理论的最新进展及其启示

消费者增权理论的最新进展及其启示
消费者增权理论的最新进展及其启示

消费者增权理论的最新进展及其启示

2011年09月07日09:38 来源:作者:字号

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

郭国庆李光明

【内容提要】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和市场竞争的加剧,消费者的选择和信息不断丰富,消费者的权力也随之提升,对企业营销活动的影响力日益增强,企业在营销过程中不再拥有绝对的控制力。这种权力结构的变化给企业的营销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企业的营销生产效率已经出现下降。本文阐述了消费者增权理论的最新进展,包括消费者增权的概念及其原因、消费者权力的分类及其行使等,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消费者增权理论对企业营销管理的启示。

【关键词】权力/社会权力/消费者增权/营销创新

引言

在传统经济中,竞争不够充分以及信息优势使企业在营销过程中处于优势地位,营销者经常采用带有强烈侵入性的“推”的营销策略,让消费者承担自我选择(self-select)的任务。[1]互联网的兴起和市场全球化等环境的重大变革改变了这一切,消费者的权力不断提高,已影响了企业的营销活动。但在营销实践中,居主导地位的营销模式仍是基于过去的权力结构,使企业的营销生产效率开始下降。[2]要改变营销现状,必须深入研究消费者增权(Consumer Empowerment,又译为消费者赋权)理论的最新进展,使之有效指导营销管理实践,推进营销创新。从现有文献看,我国营销学者还没有对消费者增权理论进行系统的研究,国外营销学界的研究也是刚刚兴起。鉴于此,本文拟对消费者增权的最新界定及其内在原因、消费者权力的分类及行使等基本理论问题进行阐述,并探讨消费者增权理论对企业营销管理的启示。

一、消费者增权的最新界定及其内在原因

增权的概念被广泛应用于行为和社会科学、政治学、社会学、社会工作等领域,目前学术界还没有对增权的概念形成统一的认识。皮雷斯(Pires)等人认为增权既可以指一个过程,也可以指一个结果,或者两者兼具。作为过程的增权需具备可让个体获取对其相关事情控制力的机制,包括开发和锻炼可在其决策中施加控制力的技能的机会。作为结果,增权是主观的。顾客可能会感觉到一种控制力,并在运用控制力方面变得更加有效。[3]林肯(Lincoln)等人则认为增权可能涉及一方相对于另一方的权力的丧失,或者一方从另一方获得权力。[4]

近年来,营销学者开始从其他社会科学领域引入增权的概念。尚卡尔(Shankar)等人认为,消费者

增权就是权力从生产者向消费者的转移,消费者增权等同于消费者行使其选择的权力。[5]但该定义有很明显的局限性。首先,消费者的权力并不只是在于选择权上,他们还可以通过口碑、抗议等形式对企业的营销过程施加影响;其次,增权不仅是权力的增加,还包括权能的提升。

本文认为,消费者增权是消费者相对于企业的权能/权力提升的一个动态过程,权能是指消费者行使其权力的能力。因此,增权也意味着消费者根据自己的意图改变相关因素之间因果关系的能力和权力的提升。

在互联网时代,消费者增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消费者拥有了更多的选择和更多的信息,行使权力的机会增加了。经济学理论中的“消费者统治”观点认为,消费者拥有货币“选票”,他们会投票给那些能够使其效用最大化的企业。消费者的这种“投票”行为其实就是一种奖惩权力的运用,使得到较多“选票”的企业在竞争中胜出,但这又有赖于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即完全竞争市场可以充分给消费者增权。[6]由于垄断和信息不对称,消费者没有选择的余地,也就无法行使其奖惩权力。而对于其不满意的企业,消费者的口头抱怨影响范围有限,因此无法运用其权力来影响企业。梅恩斯(Maynes)称之为“消费者在宏观上的权力(macro-power)和微观上的无能为力(micro-impotence)”,[7]也就是说,单个或者数量较少的消费者是无法与企业抗衡的。

市场全球化和电子商务的发展打破了市场地域界限,消费者的选择极大丰富。而互联网的兴起使消费者不仅可以获取大量信息,还可以制造和传播信息。消费者的一个重要的资源就是其庞大的数量,他们可利用互联网“以较低的成本进行自组织”[8]和进行口碑传播。如果消费者在企业的消费过程是满意的,他们可能会通过重复购买或者传播正面的口碑行使其奖赏权;反之,消费者就可能以不再购买该企业的产品、传播负面口碑甚至是抗议或者联合抵制来惩戒不满意的企业。

2.企业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营销战略主动赋予消费者一定的权力。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为更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提升竞争力,许多企业都实施了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营销战略,也可理解为消费者增权战略。[9]如定制化战略就是一个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战略,[10]它将控制权交给了消费者,由消费者决定自己想要产品的颜色、形状、规格等,甚至由消费者自己来生产产品。本文将这种企业赋予消费者的权力归为法定权力,虽然在此并不存在上级和下属的明显等级关系,但是以消费者为中心意味着企业赋予消费者某些权力使企业在进行营销活动时必然受到消费者的影响,消费者的地位和权力得到提升。以消费者为中心的企业,为给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的产品或者服务,满足其个性化需求,就必须将消费过程的较大控制力给予消费者。这种消费者增权是企业有意识的营销活动,给消费者增权的目的主要是为使消费者满意。

3.消费者不断学习和互联网提供的便利的行权工具使消费者行使权力的能力大大提高。企业在进行营销活动时,传播的都是经过加工的正面信息,消费者即使向企业抱怨也不会为其他消费者所知,也就是说,企业给消费者传播的信息是有偏差的。在没有互联网之前,消费者的消费经历、消费知识和其他消费信息都仅局限在与亲戚、朋友、同事等较狭小的范围内交流。信息有限和消费经验的缺乏使消费者无法识破有偏差的信息,企业也就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而具备了很强的专家权力。在互联网时代,消费者搜集信息的能力大大提高,他们不仅可通过电视、杂志、报纸等传统媒介获取信息,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通过互联网进行主动搜集。互联网是一个盛产的媒介,也是一个较其他大众媒介有着更大触及范围的媒介,[11]为消费者提供了获取信息、交换信息和经历以及进行社会互动的平台。[12]消费者通过互联网看到的不仅是企业发布的信息,还可以通过聊天、写博客、发表评论等方式随时与其他任何地理位置的消费者互动,分享他们的消费经历和发表观点。没有经验的消费者可以向有经验的消费者学习。同时,许多第三方机构,如消费者组织、行业门户网站等也在互联网上提供有关企业和产品的信息,甚至提供产品性能、价格等方面的对比以及购买帮助和建议。掌握更多的信息和营销知识后,消费者的专家权力明显提高,他们不仅可更理性地选择,还能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和信息影响企业的营销活动。

二、消费者权力的类型及其行使

弗伦奇(French)和雷文(Raven)提出了五种社会权力基础(Bases of Social Power)(见表1)。在此基础上,瑞扎巴克(Rezabakhsh)等人将奖赏权力和强制权力整合为奖惩权力,并认为消费者不可能成为企业营销过程中的参照体,因此,忽略了参照权力。他们将消费者权力分为三种:一是专家权力(Expert Power),是指在消费者和公司间缺乏透明度与信息不对称的市场中,消费者对质量和价格信息的掌握;二是奖惩权力(Sanction Power),是对公司行为的一种奖惩,以避免对消费者利益的漠视;三是法定权力(Legitimate Power),是消费者直接影响营销活动,尤其是产品和价格政策的能力。[14]

虽然个体消费者不能成为企业营销的参照体,但是,意见领袖会成为其他消费者甚至是企业的参照体。而且在互联网背景下,消费者掌握的信息应该不仅限于产品的质量和价格信息,应该还包括生产商、渠道商、产品的受欢迎程度等方面的信息以及更多的营销知识,因而专家权力具有的影响力会更大。所以,本文认为,消费者存在四种权力:奖惩权力、法定权力、参照权力和专家权力(见表2)。

信息充分、选择丰富和知识的累积使消费者权力/权能大大提高,在给消费者带来收益的同时,也带来了权力行使的成本。是否行使其权力,消费者会根据成本和收益的权衡而定。

1.奖惩权力。消费者的奖惩权力会通过买/不买、消费者忠诚、传播正面/负面口碑、抗议、联合抵制等形式来行使。

首先,在买或不买的决策中,重复购买对于消费者来说不会增加成本,反而会降低搜索、谈判等交易成本。尽管选择增多使决策过程更困难,但并不意味着排除替代选项也很困难。在购买决策过程中,消费者可将那些不符合基本标准的选项删除,即采用非补偿性规则进行购买决策,[15]这种做法比较简单,无需成本,反而由于找到更满意的产品而具有较高的收益。因此,在选择极为丰富的情况下,消费者采取

不再购买来惩罚不满意企业是极为普遍的现象。

其次,在面对面的口碑传播过程中,消费者可以通过谈论成功的消费经历来显示自己知识的丰富、决策的聪明和使亲戚朋友也从中受益,具有较高的心理收益。但是,在互联网环境下,身份的隐匿性使这种心理收益无法体现。另外,网络关系是一种虚拟关系,消费者在交流过程中具有较低的心理成本,如果消费者存在不满,进行负面口碑传播就成为他发泄不满情绪的工具,因此在网络上传播负面口碑的意愿很高。

再次,互联网的兴起虽然降低了联合抵制和抗议的组织成本,但是并不是说完全没有了成本,其所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成本都相对较高,所以消费者较少使用这种权力。本研究回顾了近年来发生的消费者联合抵制事件,发现一般在企业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危害社会或者消费者利益的行为时,才会发生联合抵制。需注意的是,消费者采用的几种惩戒企业的方式不是截然分开的,单个消费者只是简单地转换供应商也许对企业影响不大,但如果同时又传播负面口碑就会影响更多的人,如果上升到联合抵制,那么对企业的负面影响可能是致命的。企业要防微杜渐,不能忽视单个消费者,其个人强制权力的使用可能会通过互联网放大为消费者群的强制权力。

2.法定权力。大部分情况下消费者的法定权力是企业主动增权行为带来的,这其实是企业将消费者权力限定在可控范围内的一种战略方式。[16]从消费者角度看,虽然拥有了更多的权力,但在消费过程中花费的时间、精力等成本也明显提高,运用这种权力的消费者通常都是为了获得在其他情况下无法获得的个性化价值,如体验、声誉等。因此,企业的增权战略必须能够给消费者带来个性化的利益,才能达到企业主动赋权的目的,最终实现企业和消费者的双赢。

3.参照权力。意见领袖在社会上很活跃,他们可能掌管社区团体或者俱乐部,往往因其社会地位而拥有较强的参照权力。[17]意见领袖虽然不能控制其他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但可能会在其影响范围内发起关于某一产品的话题和实施某些行为来影响其他消费者的选择。其影响方式可能是口碑传播、公开表态,也可能是发动抗议和抵制。其权力运用的成本和收益与上述奖惩权力的分析类似。但是,意见领袖比一般消费者行使权力的影响要大的多,甚至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营销活动,当然,企业也可以运用公共关系或者营销策略来影响意见领袖权力行使的成本和收益。

4.专家权力。消费者信息和知识的增加意味着其专家权力不断提升,他们可以更理性地选择,还能够对企业的营销活动施加影响。与此同时,消费者行使专家权力的成本也在不断上升:更多的选择和信息对消费者而言意味着处理信息和进行选择变得更加困难。[18]首先,选择是有机会成本的。消费者往往有多种目标,选择一种产品也就意味着要放弃其他的选项。延加(Iyengar)等人研究发现,将消费者的选择限制在少量的替代品中,可使消费者更容易决策,并且能够让消费者对自己作的选择更满意。[19]其次,信息越丰富,信息搜集和处理的成本就越高。消费者要在众多替代品中准确选择,也就意味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搜集和处理更多的信息。互联网虽然提供了大量的信息,但信息真伪的辨别同样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消费者会将处理信息和进行选择所带来的收益与成本比较,如果成本超过了收益,消费就可能出现选择麻痹。[20]在现代快节奏生活中,消费者的时间也比以前更宝贵,他们不愿意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处理大量的信息来辨别少量的、与其消费相关的、有价值的信息。[21]

三、消费者增权理论对营销管理的启示

技术进步势不可挡,竞争日益激烈已成定局,因此,消费者增权的趋势是不可改变的。这给企业营销管理的未来发展带来了如下启示:

1.企业可建立“抗衡力(Countervailing Power)”来对抗消费者增权。[22]最传统的建立抗衡力的方式是差异化战略,产品差异化会导致市场信息不透明,从而建立了一种抗衡力。另一种方式是与消费者互动。在互动的过程中,消费者和企业之间是一种双向沟通关系,企业会在互动过程中了解顾客更多个性化信息。[23]企业对消费者的信息了解越详尽、越充分,其专家权力就越大,也就意味着企业在营销活

动中控制力的提升。

2.企业可采取消费者增权战略与消费者建立信任与合作关系。通过增权战略使消费者尤其是意见

领袖可以直接与企业沟通,表达他们对企业营销活动的意见,也可以参与企业的营销活动,这会增强他们

对公司的拥有感。[24]企业要将消费者看做是一项宝贵资源,当今的消费者善于学习和获取信息,如果企

业能够与其建立长期互惠的关系,通过增权激发其潜能,那么他们可以帮助企业实现成长和发展,如果这

一资源没有开发利用好,则有可能毁掉一个企业。

3.企业可以通过分析消费者对权力的运用以及消费行为和心理的发展趋势,积极寻找消费者增权

带来的机遇。随着消费者拥有的信息和选择的增加以及市场知识的丰富,他们的期望也在不断提升。[25]

消费者在消费活动过程中逐渐超越了对于选择结果的关注,认为产品的可靠性、可操作性、耐用性、功能

以及服务等都是理所当然必须具备的,他们越来越关注过程、体验、情感和关系。[26]消费者期望企业能

给他们提供准确的信息、帮助他们作出符合自身利益的选择、给他们创造美好的消费体验,他们喜欢被视

为独一无二的消费者。[27]因此,消费者拥护策略(Customer Advocacy)、体验营销策略都是企业未来营销

创新的方向。

4.企业可鼓励消费者行使对于企业有利的权力,避免消费者行使对企业不利的权力。消费者是在

对权力运用的成本和收益进行权衡后来决定是否行使其权力的,因此,企业可以通过提高消费者购买的便

利性等策略来降低消费者行使对于企业有利权力的成本,通过对正面口碑传播者给予奖励等策略来提高消

费者行使对企业有利权力的收益,通过提高转换成本等策略来增加消费者行使对企业不利权力的成本。

【参考文献】

[1][2][21][26]Smith, J. Walker. Coming to Concurrence[A].Smith, J. Walker. Does marketing need reform[C].Armonk. N. Y.: M. E. Sharpe, 2006: 15-24.

[3][9][16][25]Pires, Guilherme D., John Stanton & Paulo Rita. The Internet, Consumer Empowerment and Marketing Strategies[J].European Journal of Marketing, 2006(9/10): 936-949.

[4]Lincoln N.D., Travers C., Ackers P. & Wilkinson A. The Meaning of Empowerment: The Interdisciplinary Etymology of a New Management

Concept[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Reviews, 2002(3): 271-290.

[5][6]Avi Shankar, Helene Cherrier & Robin Canniford. Consumer Empowerment:

A Foucauldian Interpretation[J].European Journal of Marketing,

2006(9/10):1013-1030.

[7]Maynes, E. S. The Power of the Consumer[A].Morgan J. N. and E. Zahn. Human Behavior in Economic Affairs[C]. Amsterdam: Elsevier, 1972:399-419.

[8][14][22]Behrang Rezabakhsh, Daniel Bornemann, Ursula Hansen & Ulf Schrader. Consumer Power: A Comparison of the Old Economy and the Internet Economy[J].Journal of Consumer Policy, 2006(29): 3-36.

[10]Wind Y., Rangaswamy A. Customerization: The Next Revolution in Mass Customization[J].Journal of Interactive Marketing, 2001(1): 13-32.

[11]Sheth Jagdish N., Rajendra S., Sisodia. Mirror, Mirror on the

Wall[A].Sheth Jagdish N., Rajendra S. Sisodia. Does Marketing Need Reform[C]. Armonk, N. Y. M. E. Sharpe, 2006: 13.

[12]Joines J. L., Scherer C. W., Scheufele D. A. Exploring Motivations for Consumer Web Use and Their Implications for E-commerce[J].The Journal of Consumer

Marketing, 2003(2/3): 90.

[13]French Jr., J. R. P., Raven, B. The Bases of Social Power[A].Cartwright

D. Studies in Social Power[C].Ann Arbor: University of Michigan. Institute for Social Research, 1959:150-167.

[15][17]迈克尔·R·所罗门.消费者行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270-275.

[18]Johny K. Johansson. Why Marketing Needs Reform[A].Sheth Jagdish N., Rajendra S. Sisodia. Does Marketing Need Reform[C].Armonk, N. Y. M. E. Sharpe, 2006: 37-44.

[19]Iyengar Sheena S., Mark R. Lepper. When Choice is Demotivating: Can One Desire Too Much of a Good Thing? [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2000(76): 995-1006.

[20][23][24][27]Kumar V., Girish Ramani. Interaction Orientation: The New Marketing Competency[A].Sheth Jagdish N., Rajendra S. Sisodia. Does Marketing Need Reform[C]. Armonk, N. Y. M. E. Sharpe, 2006: 109-118.

【作者简介】郭国庆(1962-),男,河北省衡水市人,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

向为市场营销理论、非营利组织管理,北京100873;李光明(1979-),男,湖北省麻城市人,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生,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市场营销理论,北京100873。

来源:《中国流通经济》2010年第8期

人类激励理论-需求层次理论

人类激励理论-需求层次理论 ?需求层次理论 ?X理论 ?Y理论 ?Z理论 ?超Y理论 ?成就需要理论 ?复杂人假设 ?经济人假设 ?决策人假设 ?社会人假设 ?ERG理论 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在1943年出版的《人类激励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类有五个层次的需要,如下图: 1、基本内容 各层次需要的基本含义如下: (1)生理上的需要。这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饥、渴、衣、住、性的方面的要求。如果这些需要得不到满足,人类的生存就成了问题。在这个意义上说,生理

需要是推动人们行动的最强大的动力。马斯洛认为,只有这些最基本的需要满足到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程度后,其他的需要才能成为新的激励因素,而到了此时,这些已相对满足的需要也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了。 (2)安全上的需要。这是人类要求保障自身安全、摆脱事业和丧失财产威胁、避免职业病的侵袭、接触严酷的监督等方面的需要。马斯洛认为,整个有机体是一个追求安全的机制,人的感受器官、效应器官、智能和其他能量主要是寻求安全的工具,甚至可以把科学和人生观都看成是满足安全需要的一部分。当然,当这种需要一旦相对满足后,也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了。 (3)感情上的需要。这一层次的需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友爱的需要,即人人都需要伙伴之间、同事之间的关系融洽或保持友谊和忠诚;人人都希望得到爱情,希望爱别人,也渴望接受别人的爱。二是归属的需要,即人都有一种归属于一个群体的感情,希望成为群体中的一员,并相互关系和照顾。感情上的需要比生理上的需要来的细致,它和一个人的生理特性、经理、教育、宗教信仰都有关系。 (4)尊重的需要。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要求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尊重的需要又可分为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内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在各种不同情境中有实力、能胜任、充满信心、能独立自主。总之,内部尊重就是人的自尊。外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有地位、有威信,受到别人的尊重、信赖和高度评价。马斯洛认为,尊重需要得到满足,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验到自己活着的用处和价值。 (5)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它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要。也就是说,人必须干称职的工作,这样才会使他们感到最大的快乐。马斯洛提出,为满足自我实现需要所采取的途径是因人而异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在努力实现自己的潜力,使自己越来越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 2、基本观点 (1)五种需要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但这样次序不是完全固定的,可以变化,也有种种例外情况。 (2)一般来说,某一层次的需要相对满足了,就会向高一层次发展,追求更高一层次的需要就成为驱使行为的动力。相应的,获得基本满座的需要就不再是一股激励力量。(3)五种需要可以分为高级两级,其中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和感情上的需要都属于低一级的需要,这些需要通过外部条件就可以满足;而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高级需要,他们是通过内部因素才能满足的,而且一个人对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无止境的。同一时期,一个人可能有几种需要,但每一时期总有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对行为起决定作用。任何一种需要都不会因为更高层次需要的发展而消失。各层次的需要相互依赖和重叠,高层次的需要发展后,低层次的需要仍然存在,只是对行为影响的程度大大减小。 (4)马斯洛和其他的行为科学家都认为,一个国家多数人的需要层次结构,是同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文化和人民受教育的程度直接相关的。再不发达国家,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占主导的人数比例较大,而高级需要占主导的人数比例较小;在发达国家,则刚好相反。在同一国家不同时期,人们的需要层次会随着生产水平的变化而变化,戴维斯(K.Davis)曾就美国的情况做过估计,如下表:

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社会学概论试题和答案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社会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034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 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属于斯宾塞主要社会学代表著作的是C A.《实证哲学教程》孔德 B.《社会动力学》 C.《社会静力学》《社会学原理》《社会学研究》 D.《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 2.马克斯·韦伯认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B A.社会发展 B.社会行动 C.社会心态 D.社会问题 3.达伦多夫的代表著作是D A.《社会行动的结构》帕森斯 B.《社会理论与社会结构》默顿 C.《冲突的社会功能》科塞 D.《工业社会的阶级和阶级矛盾》 4.艾尔弗雷德·舒茨创立了A A.现象学社会学 B.后现代社会学 C.理解社会学韦伯 D.符号社会学米德、布鲁默、戈夫曼 5.在广州长兴里万木草堂开设“群学”的是A A.康有为 B.梁启超 浙00034# 社会学概论试题第1 页共8 页

C.章太炎《社会学》 D.谭嗣同《仁学》 6.在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中,田野调查指的是D A.实验法 B.问卷调查 C.文献法 D.实地研究 7.定量分析的资料整理的步骤是A A.审查、分类和编码、汇总 B.汇总、分类和编码、审查 C.审查、汇总、分类和编码 D.分类和编码、审查、汇总 8.人类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产品和非物质产品的总和被称为B A.自然资源 B.文化 C.人口 D.环境 9.某种文化元素随同社会交往而扩散,为其他社会所采借或吸收的过程,被称为C P89 A.文化采借 B.文化冲突 C.文化传播 D.文化震惊 10.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常有一种倾向,常将自己的生活方式、信仰、价值观、行为规范看成是最好的,是优于其他民族的,这被称作A A.文化中心主义 B.文化优越主义 C.文化排斥主义 D.文化相对主义 11.再社会化也称D A.二级社会化 B.文化反哺反向社会化 C.继续社会化 D.重新社会化 12.在社会化的相关理论中,科尔伯格认为道德发展分为B P97 A.两种水平四个阶段 B.三种水平六个阶段 C.四种水平八个阶段 D.五种水平十个阶段 13.社会角色的扮演一般要经历的过程是C P105 A.角色领悟→角色期待→角色实践 B.角色领悟→角色实践→角色期待 C.角色期待→角色领悟→角色实践 D.角色实践→角色领悟→角色期待 14.在合作的类型中,金钱借贷属于C A.指导性合作 B.制度化的传统合作 C.契约式合作 D.自发性合作 浙00034# 社会学概论试题第2 页共8 页

公司控制权理论概述

公司控制权理论概述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公司控制权理论概述部分 一、公司控制权词源 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控制,已经成为一个固定用法的组合词,是控与制两者所组成的关联。控‘“掌握;操纵。”制,“管束;约束。”从现代汉语的用法来看“控”与“制”具有不可分离性。其表达了一个主体对他的相对对象进行某种支配的观念。控制,“掌握、支配,使不越出一定范围。” “从控制的内容上看,公司控制是指所行使的控制力作用于什么事情或什么事务”是指对一个公司的经营者或方针政策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可以决定一个董事会的选任,决定公司的财务和经营者管理活动,甚至使该公司成为某种特定目的的工具。 二、公司控制权概念解析 如果将公司控制理解为一种与公司有关的相关“控制”,即一种更宽泛的“控制”理解,那么上述的“公司控制”定义也可以说是一种公司内部控制的定义。相对于这种内部控制而言就会产生外部控制的理解,即公司作为一个即存物与外部发生联系时产生之控制内容,“控制还可以从公司之间的关系来考察。”换言之,公司控制还应包括,公司之间的控股关系产生的控制,以及“除了控股一种因素或方式之外,并不排除其他因素和方式也可以形成”之控制——公司之间的控制所形成母子公司关系或控制从属公司形成企业集团或关系企业关系。

从严格意义上讲,控制权并不是像“所有权”或“股东权”一样有着明确权利内涵的概念,控制权更多的是一种事实状态,一种对公司资源的实际控制,其实质的股东权与法人财产权相互博弈的一个过程。 本文认为。公司控制权,是指股东、管理层或其他利益相关者在事实状态下,拥有对公司经营决策、日常管理以及财务政策制定等的可能性与现实性结合,是一种权力与权利观念的结合,即制度化了的影响公司财务决策和经营决策的能力与暗含于私权观念下的“意思自治”的“权利”观念的结合。 三、公司控制权与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三者之间的概念辨析 本文中将公司控制权与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三者的关系界定为:公司控制权是指对公司的所有可供支配和利用资源的控制和管理的权利,它与剩余索取权一起构成所有权,公司控制权源于公司所有权,公司所有权是公司控制权的基础。公司控制权派生出投票权、决策权等经营管理权,但以上派生权利并非控制权的全部。 下面就以上观点进行如下论述:首先企业所有权的核心是剩余索取权,全部的所有权拥有合同权利之外的剩余控制权,而控制权从属于所有权,控制权由所有权派生。即是说,经营管理权出自于控制权且受制于控制权,但同时经营管理权又是控制权赖以实现的重要途径,因为所有权与控制权存在分离的倾向,控股股东只有通过股东会选举出代表自己的董事会,才能真正实施对公司的控制。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案例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案 例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一生理需要 1 对饥饿的人,它能给予的最多----坎贝尔浓缩汤 2 北极熊耐寒之迷 ----北极熊牌冬装 分析:马斯洛所说的生理需要是各类需要中最基本的需要,是个体为了维持生存和发展对基本生活资料的需要,如空气、水、吃饭、穿 衣、住宅、医疗等。饥饿和寒冷是人生活要必须面对的俩个基本问 题,吃不饱穿不暖就无谈发展,这俩个广告直接明了的的点出了人 们的需要,浓缩汤都是精华,北极熊耐寒,能给饥饿与寒冷之人很 现实的,基本的满足。给了他们渴望与动力。“衣食足则知荣辱”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二安全需要 1买渤海保险,享泰达人生----渤海保险 2 尖端科技,平安领先----睿翼监控 分析:安全需求是人们表现为要求稳定安全受到保护有秩序能免除恐惧和焦虑的欲求。保险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由于经济的发达致 使人生的不稳定性大大增加,为了未来能有一个稳定的生活,买保 险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社会不稳定,财富的增加。为了自己的财 富不受到损失。用先进的监视器,为自己的财富加一道保险何乐而 不为。正好满足了人们安全防范这个层次的需要。 三爱与归属需要 1牛奶香浓,丝般感受----德芙巧克力

2 给你一个五星级的家----房地产 分析: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大家庭里面,作为成员希望获得友情亲情爱情。德芙巧克力体现的是情侣之间细腻甜美的爱情。房地产则给你一个温馨的家。这样我们就有了爱,有了归属感,我们的情感就有了寄托。这就是马斯洛所说的爱与归属的需要层次。 四尊重需要 1好男人的郎酒----郎酒集团 2尊重别人,别人才能更尊重自己----公益广告 分析:尊重是一个严肃的话题,因为这是相互的。自我尊重受到尊重是尊重需要的俩个方面。好男人的郎酒形象的道出了男人自我尊重的重要意义。我们要做一个好男人,我们是好男人,我们要自尊,我们要受到别人的尊敬。这一则公益广告简单的点出了我们为什么,怎样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给我们指明了一条受到别人尊重的路。只有这样我们心中的尊重感才能得到满足。 五自我实现需要 1 永远要做的比要求的更好----伯爵名表 2 超越期望、超越自我----中华汽车 分析: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它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达到自我实现境界的人,接受自己也接受他人,解决问题能力增强,自觉性提高,善于独立处事,要求不受打扰地独处,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要。伯爵名表,中华汽车的广告,满足了想要成功的人的自我实现的需要,道出了他们的心声,使用这样的产品更能表达他们超越自我,不断开拓创新,取得成功的信心。这是非常完美的。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心理学中的一个理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心理学中的一个理论,阐述了人们的需求层次是从生理需要到自我实现需要逐层递进的。其中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需要、尊重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七个层次。在管理学中主要提及生理、安全、归属、尊重、自我实现需要。 我们与人相处,常常感觉力不从心,为什么我很真诚的对待对方却没有收到良好的效果。其实把人作一个理性的分析,人的需要即使马斯洛所陈述的七个层次。如果你的为人处事没有针对性,使很容易被别人所忽视,甚至遭到反感。 一、满足对方的生理需要。 我现在才明白为什么商场、官场上解决问题总是要吃饭了,因为吃饭是人们最基本的需要之一,我也明白了为什么商场上会用美人计这么下流的手段了。食欲和性欲是人与生俱来的基本需要,夫妻性生活不愉快很容易导致婚姻破裂等情况屡见不鲜。 生理需要,我认为在为人处事方面包括衣、食、住、行。在对方有这方面需要的时候如果你能够满足他,那你的为人处事时成功的。但是一定要把握其需求程度,在一个人很饱的时候给他一客鲍鱼和在他很饿得时候给他各面包的性质是不一样的。尽量学会抓住你的朋友的…最?需要。比如,一个大学同学来你所在的城市玩,你邀请他来你家住下,解决了他住的问题,大大节省了他的住宿成本,这件事很有可能他就记一辈子。 二、满足对方的安全需要。 女人找男朋友时,很喜欢说要找个有安全感的,其实就是这个道理,这是她的基本需要。想象在一个危机四伏的地方,到处枪林弹雨;没有任何依靠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啊。在对方面临安全危机的时候,他的需求程度会迅速膨胀,抓住这个机会,他会成为你的至交。 曾经我溺水的时候有一个人把我从水中拉了出来,那时我小学同学,至今我还把他当我最好的朋友,虽然他不这么认为。 三、满足对方的归属感与爱的需要。 想家的感觉是很难受而又值得回味的。这种感觉就是归属感的需要在作怪。在一个班级里面如果大家都不理你,做任何事情都把你排挤到一边,你会是什么感觉:没有归属感,没有爱。但是这时如果有个人来和你玩,没有任何同情的意思,你会感谢他吗?答案是肯定的。 为人处事业要有创意。什么事随大流是没有用的。 四、满足对方被尊重的需要。 这点很简单,在中国是很讲究辈分的,对长辈的尊重时人之常情。如果一个儿子对老子呼来唤去,老子肯定不好受。 当你的朋友在某种场合很需要人尊重的时候,你能及时地给予尊重,这对他来说是莫大的恩惠。

2013.4社会学概论

单选题 1. 韦伯社会学理论的核心概念是() A.分工 B.失衡 C.合理性 D.秩序 2. 韦伯认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 A. 社会事实 B. 社会行动 C. 社会 D. 社会关系 3. 人文主义方法论的代表人物是() A. 伽达默尔 B. 瑞泽尔 C. 狄尔泰和韦伯 D. 涂尔干 4. 日本的茶道是一个著名的()2012.7真题 A. 文化元素 B. 文化集丛 C. 文化特质 D. 文化模式 5. 角色的权利和义务有比较严格而明确的规定,人们在充当这类角色时,其行为一般要受到严格的限制,这种角色是() A.开放性角色 B.自致角色 C.规定性角色 D.表现性角色 6. 社会化的目标,从根本上说是为了() A.培养社会合格成员 B.人的现代化 C.人的全球化 D.人的国际化 7. 暗示者通过说反话或过分夸大,对被暗示者造成相反结果反应称为() A. 直接暗示 B. 间接暗示 C. 反暗示

D. 自我暗示 8. 以个人进出社会网络的难易程度的不同来区分,社会网络可以分为() A.稳固形态和松散形态 B.互利形态和互补形态 C.封闭形态和开放形态 D.过程形态和结果形态 9. 一对夫妇没有子女,并且自愿终生不育的家庭是() A. 扩大家庭 B. 核心家庭 C. 主干家庭 D. 联合家庭 10. 邻里群体的结成是以()为基础的。 A. 血缘 B. 业缘 C. 姻缘 D. 地缘 11、在组织控制中,对正在实际进行操作的组织成员的行为进行指导和监控,使组织成员的行为始终指向组织的目标,这一过程被称为()2010.7真题 A. 沟通控制 B. 预先控制 C. 反馈控制 D. 现场控制 12. 在教育的社会学研究中,被称为“人本主义”和微观取向的理论是() A. 功能论 B. 冲突论 C. 互动论 D. 结构论 13. 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一般人类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社会关系,这种劳动类型是() A. 具体劳动 B. 抽象劳动 C. 体力劳动 D. 脑力劳动 14. 炫耀性消费理论是由()提出的 A. 鲍德里亚

公司控制权理论概述

公司控制权理论概述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公司控制权理论概述部分 一、公司控制权词源 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控制,已经成为一个固定用法的组合词,是控与制两者所组成的关联。控‘“掌握;操纵。”制,“管束;约束。”从现代汉语的用法来看“控”与“制”具有不可分离性。其表达了一个主体对他的相对对象进行某种支配的观念。控制,“掌握、支配,使不越出一定范围。” “从控制的内容上看,公司控制是指所行使的控制力作用于什么事情或什么事务”是指对一个公司的经营者或方针政策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可以决定一个董事会的选任,决定公司的财务和经营者管理活动,甚至使该公司成为某种特定目的的工具。 二、公司控制权概念解析 如果将公司控制理解为一种与公司有关的相关“控制”,即一种更宽泛的“控制”理解,那么上述的“公司控制”定义也可以说是一种公司内部控制的定义。相对于这种内部控制而言就会产生外部控制的理解,即公司作为一个即存物与外部发生联系时产生之控制内容,“控制还可以从公司之间的关系来考察。”换言之,公司控制还应包括,公司之间的控股关系产生的控制,以及“除了控股一种因素或方式之外,并不排除其他因素和方式也可以形成”之控制——公司之间的控制所形成母子公司关系或控制从属公司形成企业集团或关系企业关系。 从严格意义上讲,控制权并不是像“所有权”或“股东权”一样有着明确权利内涵的概念,控制权更多的是一种事实状态,一种对公司资源的实际控制,其实质的股东权与法人财产权相互博弈的一个过程。

本文认为。公司控制权,是指股东、管理层或其他利益相关者在事实状态下,拥有对公司经营决策、日常管理以及财务政策制定等的可能性与现实性结合,是一种权力与权利观念的结合,即制度化了的影响公司财务决策和经营决策的能力与暗含于私权观念下的“意思自治”的“权利”观念的结合。 三、公司控制权与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三者之间的概念辨析 本文中将公司控制权与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三者的关系界定为:公司控制权是指对公司的所有可供支配和利用资源的控制和管理的权利,它与剩余索取权一起构成所有权,公司控制权源于公司所有权,公司所有权是公司控制权的基础。公司控制权派生出投票权、决策权等经营管理权,但以上派生权利并非控制权的全部。 下面就以上观点进行如下论述:首先企业所有权的核心是剩余索取权,全部的所有权拥有合同权利之外的剩余控制权,而控制权从属于所有权,控制权由所有权派生。即是说,经营管理权出自于控制权且受制于控制权,但同时经营管理权又是控制权赖以实现的重要途径,因为所有权与控制权存在分离的倾向,控股股东只有通过股东会选举出代表自己的董事会,才能真正实施对公司的控制。 因此,公司控制权虽然与所有权、经营管理权在内容上存在交叉,但是控制权已经超越了所有权的边界,经营管理权也只是公司控制权派生出来的一种实现公司控制权的权利。 法学中的权利不仅包括法律明确规定的具体法律制度,还包括实体法未明确规定的权利。在此我们可以论证控制权实际上是一种法律权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公司控制权是公司实践中实际存在的一种为实现公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分析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有五种基本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后来又在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之间增加了认知需要和审美需要。这些需要属于不同层次,构成一个需要的“金字塔”。马斯洛指出,只有低级需要基本满足之后,才会出现高一级的需要,也就是说,人的基本需要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具有连续性。但同时马斯洛也承认,也会有一些例外和颠倒的情况,表现出跳跃性。例如,有的人尽管缺衣少食,但仍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奋斗。这五种基本需要是: 1、生理需要 这是直接与生存有关的需要。它具有自我保存和种族延续的意义,在人类各种基本需要中占有最强的优势。它包括对食物、水、排泄、睡眠、性等的需要,其中尤以对食物和水的需要最重要。正如马斯洛所说:“对于一个饥饿程度以达危险程度的人,除了食物,其他任何兴趣都不存在。它梦里是食物,记忆里是食物,思想活动的中心是食物,感情的对象是食物。” 2、安全需要 如果生理需要相对满足了,就会出现安全需要。这是——种对安全、稳定、依赖、秩序、法律、免受惊吓等的需要。处于这一需要的人,首先要求减低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如儿童需要各种生活常规,否则就会表现出焦虑。 3、归属和爱的需要

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基本满足之后,归属和爱的需要就会产生。归属需要就是参加和依附于一定组织的需要。爱的需要包括给予爱和接受爱。归属和爱的需要如果得不到满足,个人就会感到孤独和空虚。“他空前强烈地感到缺乏朋友,心爱的人,妻子或孩子。也就是说,通常他会渴望与人们有一种充满深情的关系,渴望在他的团体和家庭中有一个位置。”马斯洛还发现,缺乏爱就会抑制成长和潜力的发展,会导致心理失调和适应不良。“爱的饥饿是一种缺乏症,就像缺乏盐或缺少维生素一样。” 4、尊重需要 尊重的需要包括两个方面:自尊和他人对自己的尊重。这种需要的满足会使人建立自信,使人觉得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是有价值的、有能力的、有力量的。如果得不到满足,就会导致自卑感、无助感和失落感。 5、自我实现的需要 上述几种需要得到合理满足后,自我实现的需要就出现了。这种需要是一种创造、发挥个人潜能、实现自我理想、实现个人价值的需要。马斯洛指出,音乐家必须作曲,画家必须绘画,诗人必须写诗,人必须成为他能够成为的人,这种需要就是自我实现。真正能自我实现的人是很少的。 各需要层次之间的关系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假定,人们被激励起来去满足一项或多项在他们一生中很重要的需求。更进一步的说,任何一种特定需求的

第二章 社会问题理论II:社会解组

第二章社会问题理论II:社会解组 教学目标与要求:主要了解和掌握社会问题理论中的“社会解组”理论及其分析视角。通过用对社会解组理论产生背景的介绍,其特点和主要理论流派观点,社会变迁与社会解组的关系,特别是城市化过程中社会解组理论在城市发展和家庭领域的具体实践,尝试从社会解组视角分析社会问题,并了解社会解组理论的局限和批判。 第一节社会解组 一.社会解组(social disorganization)视角的起源 1.背景 社会解组理论是美国社会学犯罪问题探讨最早提出的解释,许多犯罪学的教科书在讨论社会学的犯罪学解释时都从这理论开始,这理论以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为中心,也成为芝加哥学派,以都市解组地区高犯罪率的现象为探讨的重心 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变化社会的回应,三大显著进程: (1)移民潮(migration), 欧洲移民和美国内部移民都遇到文化冲突 (2)城市化(urbanization), 导致越轨亚文化的增长,犯罪群体(delinquent gangs)的增加 (3)工业化(industrialization),技术的提升导致失业率增加以及日渐恶化的工作环境 2. 社会病理学的局限 社会病理学理论难以解释大范围的社会问题:从1918年之后,美国社会学更多注重概念的发展和定义,以区别于其他学科。特别注重社会学向科学方向发展,社会解组视角出现在1920年代。 二、社会解组理论 1. 社会解组是当社会规范和制度对社会成员的约束力减弱、社会凝聚力降低的一种社会状态。当社会发生急剧变迁时,旧的规范不适用了,新的规范又未建立起来,或某些规范功能发挥受到阻碍,或几种规范体系互相冲突,人们失去了行为准则,于是发生社会解组。 2. 社会解组区别于社会解体(social disintegration)。前者指社会中出现松散、分裂现象,尚保持在原有的社会制度结构、社会体系之内;后者指整个社会的制度、结构、体系遭受破坏,使原有的社会秩序无法维持和继续下去,而逐渐被新的社会制度所取代。(如封建社会解体被中华民国取代) 3.导致社会解组原因的社会学主流观点: (1)文化堕距观点 这一观点认为,在文化变迁中,构成文化的各部分变化速度不一致,造成了相互间的差距和错位,由此导致社会解组。 (2)异化观点 这一观点认为,在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过程中,出现了个人在精神上与其周围世界相分离或相对立的现象,这是引起社会解组的重要原因。

公司控制权理论概述

公司控制权理论概述部分 一、公司控制权词源 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控制,已经成为一个固定用法的组合词,是控与制两者所组成的关联。控‘“掌握;操纵。”制,“管束;约束。”从现代汉语的用法来看“控”与“制”具有不可分离性。其表达了一个主体对他的相对对象进行某种支配的观念。控制,“掌握、支配,使不越出一定范围。” “从控制的内容上看,公司控制是指所行使的控制力作用于什么事情或什么事务”是指对一个公司的经营者或方针政策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可以决定一个董事会的选任,决定公司的财务和经营者管理活动,甚至使该公司成为某种特定目的的工具。 二、公司控制权概念解析 如果将公司控制理解为一种与公司有关的相关“控制”,即一种更宽泛的“控制”理解,那么上述的“公司控制”定义也可以说是一种公司内部控制的定义。相对于这种内部控制而言就会产生外部控制的理解,即公司作为一个即存物与外部发生联系时产生之控制内容,“控制还可以从公司之间的关系来考察。”换言之,公司控制还应包括,公司之间的控股关系产生的控制,以及“除了控股一种因素或方式之外,并不排除其他因素和方式也可以形成”之控制——公司之间的控制所形成母子公司关系或控制从属公司形成企业集团或关系企业关系。

从严格意义上讲,控制权并不是像“所有权”或“股东权”一样有着明确权利内涵的概念,控制权更多的是一种事实状态,一种对公司资源的实际控制,其实质的股东权与法人财产权相互博弈的一个过程。 本文认为。公司控制权,是指股东、管理层或其他利益相关者在事实状态下,拥有对公司经营决策、日常管理以及财务政策制定等的可能性与现实性结合,是一种权力与权利观念的结合,即制度化了的影响公司财务决策和经营决策的能力与暗含于私权观念下的“意思自治”的“权利”观念的结合。 三、公司控制权与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三者之间的概念辨析 本文中将公司控制权与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三者的关系界定为:公司控制权是指对公司的所有可供支配和利用资源的控制和管理的权利,它与剩余索取权一起构成所有权,公司控制权源于公司所有权,公司所有权是公司控制权的基础。公司控制权派生出投票权、决策权等经营管理权,但以上派生权利并非控制权的全部。 下面就以上观点进行如下论述:首先企业所有权的核心是剩余索取权,全部的所有权拥有合同权利之外的剩余控制权,而控制权从属于所有权,控制权由所有权派生。即是说,经营管理权出自于控制权且受制于控制权,但同时经营管理权又是控制权赖以实现的重要途径,因为所有权与控制权存在分离的倾向,控股股东只有通过股东会选举出代表自己的董事会,才能真正实施对公司的控制。 因此,公司控制权虽然与所有权、经营管理权在内容上存在交叉,

马斯洛需求层次论案例

1、唐三藏 唐僧十八岁出家皈依佛门,经常青灯夜读,对佛家经典研修不断,而且悟性极高,二十来岁便名冠中国佛教,倍受唐朝太宗皇帝厚爱。后来被如来佛祖暗中选中去西天取经,并赐宝物三件(袈裟、九环锡杖、金箍咒)。西行取经遇到九九八十一难,始终痴心不改,在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的辅佐下,历尽千辛万苦,终于从西天雷音寺取回三十五部真经,最后被封为旃檀功德佛为弘扬佛家教化做出了巨大贡献,至今被人们津津乐道,不忘他的历史功绩。 这些文史资料对于唐僧个人的记载说明这个人确实是能人,有魄力和毅力,最终把西天的佛经传到东土,造福人类。从马斯洛需求理论分析来看,他应该属于金字塔第二个层次:尊重的需要,因为底层的需求他已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前去西天取经可以让他进一步的升华,而且就跟现在叫兽发表论坛评职称是一个道理,他也需要在寺庙中寻求自己的地位,他渴望得到的是社会对他的肯定和尊重。 2、孙悟空 它本是从天下之间的灵石中蹦出的石猴,后从师菩提老祖修炼的本事,占花果山为王自称齐天大圣,搅乱王母娘娘的蟠桃胜会,偷吃太上老君的长生不老金丹,打败天宫十万天兵天将,又自不量力地与如来佛

祖斗法,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多年。后来经观世音菩萨点化,保护唐僧西天取经。 其实悟空也有他的追求和理想,虽然他本身的能耐很大,所以与之俱来他的精神世界就会相应的提高层次,如果从马斯洛需求理论里边找寻的话,悟空应该属于最高级别的,即:实现自身价值需求。因为所有的需求他都已经达到,对他来说没有任何挑战性了,这样一来保唐僧西天取经,一路降妖除魔,最后修成正果,换的个“斗战胜佛”的金身,岂不正好实现了自我价值的存在。 3、猪八戒 他原来是玉皇大帝的天蓬元帅,因调戏嫦娥被逐出天界,到人间投胎,却又错投猪胎,嘴脸与猪相似。他会变身术,能腾云驾雾,使用的兵器是九齿钉钯。唐僧西去取经路过云栈洞,猪八戒被孙悟空收服,八戒从此成为孙悟空的好帮手,一同保护唐僧西天取经。 话说八戒这个人吧,性格温和,憨厚单纯,力气大,但又好吃懒做,爱占小便宜,贪图女色,经常被妖怪的美色所迷,难分敌我。他对师兄的话言听计从,对师父忠心耿耿,为唐僧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最后被封为“净坛使者”。是个被人们喜爱同情的喜剧人物。所以想必于唐僧和孙悟空来说,这厮也就只满足于他自身的生理需求了吧!你瞧一看见美女就这么个表情,撞天婚找媳妇儿还差点儿看上丈母娘,这呆子不晓得说他啥好了!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

————————————————————————————————作者: ————————————————————————————————日期: ?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 1.明确指出:“社会学是指这样一门学科,即它以解释的方式来理解社会行动”的学者是?(韦伯) 2.社会学产生于19世纪上半叶的哪个国家?(法国) 3.社会学研究功能中的解释性功能所要回答的问题是?(社会“为什么”) 4.我国把“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改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时间是?(1982年)5.不同群体针对稀有资源的斗争称为?(冲突) 6.年轻一代用新知识、新观念影响前辈的过程称为?(正向社会化) 7.在美国社会学发展史上,对世界社会学发展最具影响力的,首推?(芝加哥学派) 8.随着人类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即畜牧业与农业的分工而出现的新的社会关系是什么关 系?(地缘关系) 9.社会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后,始终是以社会调查研究所取得的经验知识作为学科发展基础的,这是社会学的?(实证性特征) 10.两种文化之间互相沟通、采借、冲突与融合的过程,被称为?(文化交流) 11.各种文化集丛不是散漫的、孤立的,它们在功能上互相联系、互相依存而构成一个特殊的文化整体,这个文化整体就是?(文化模式) 12.作为社会互动的最普遍的形式,同时也是个人赖以生存和社会赖以维系的最基本前提是?(合作) 13.职业学校教育属于?(基本社会化) 14.最早提出“角色”概念的美国心理学家是?(G·H·米德) 15.把榜样的行为当作教训是?(反模仿) 16.按照戈夫曼的观点,社会互动的最重要的特征是?(印象管理或自我呈现) 17.初级群体的规模一般是?(0—20人) 18.组织和初级群体相区别的最显著的特征是?(正式而比较明确的规定) 19.被视为克服“市场失灵”最有效机制的社会组织是什么?(政府) 20.进化论的社会分层理论的代表人物是谁?(伦斯基) 21.拒绝社会提供的目标,但仍然以符合社会规范的手段行事,这种偏差行为是? (形式主义) 22.对于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不同的社会学家有不同的回答。涂尔干认为社会学研究的特殊对象是什么?(社会事实) 23.“后工业社会论”提出,处于主导地位的是?(专业与技术人员) 24.社会同生物一样也是一个有机体,但社会不是简单的有机体而是“超有机体”,持这种观点的社会学者是? (斯宾塞) 25.第三部门组织与私人组织的最根本的区别?(非营利性)

需求层次理论释义

需求层次理论(Need-hierarchy theory),是解释人格的重要理论,也是解释动机的重要理论。其提 马斯洛 出个体成长的内在动力是动机。1943年,由美国著名犹太裔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提出。 马斯洛认为动机是由多种不同层次与性质的需求所组成的,而各种需求间有高低层次与顺序之分,每个层次的需求与满足的程度,将决定个体的人格发展境界。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划分为五个层次,由低到高,并分别提出激励措施。其中底部的四种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可称为缺乏型需要,只有在满足了这些需要个体才能感到基本上舒适。顶部的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可称之为成长型需要,因为它们主要是为了个体的成长与发展。 最初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给定七层次需要,广为流传的五层次需要的自我实现需要由低到高可以分为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创造需要。在晚年马斯洛在自我实现需要的基础上又提出了超自我实现需要,作为其超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某种总结。 一、生理需求 简介 级别最低,如:食物、水、空气、性欲、健康。 特征 .缺乏生理需求的特征:什么都不想,只想让自己活下去,思考能力、道德观明显变得脆弱。 例如:当一个人极需要食物时,会不择手段地抢夺食物。人民在战乱时,是不会排队领面包的。 .以生理需求来激励下属时,假设人为报酬而工作

.激励措施:增加工资、改善劳动条件、给予更多的业余时间和工间休息、提高福利待遇 二、安全需求 简介 同样属于低级别的需求,如:人身安全、生活稳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胁或疾病等、钱。 特征 .缺乏安全感的特征:感到自己对身边的事物受到威胁,觉得这世界是不公平或是危险的。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危险的、而变的紧张、彷徨不安、认为一切事物都是“恶”的。 例如:一个孩子,在学校被同学欺负、受到老师不公平的对待,而开始变的不相信这社会,变的不敢表现自己、不敢拥有社交生活(因为他认为社交是危险的),而藉此来保护自身安全。一个成人,工作不顺利,薪水微薄,养不起家人,而变的自暴自弃,每天利用喝酒,吸烟来寻找短暂的安逸感。 .激励措施:强调规章制度、职业保障、福利待遇,并保护员工不致失业,提供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退休福利、避免员工收到双重的指令而混乱。 三、社交需求 简介 属于较高层次的需求,如:对友谊、爱情以及隶属关系的需求 特征 .缺乏社交需求的特征:因为没有感受到身边人的关怀,而认为自己没有价值活在这世界上。这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些需要如果得不到满足,就会影响员工的精神,导致高缺勤率、低生产率、对工作不满及情绪低落。

全国2008年4月自考社会学概论及答案

全国200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社会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03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社会学产生于19世纪上半叶的() A.法国 B.英国 C.德国 D.美国 2.对于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不同的社会学家有不同的回答。涂尔干认为社会学研究的特殊对 象是() A.社会事实 B.社会 C.社会行为 D.社会关系 3.社会学产生的直接根源和关键因素是() A.自然科学发展的推动 B.社会变革的需要 C.社会经验研究的积累 D.研究者的兴趣 4.社会学研究功能中的解释性功能所要回答的问题是() A.社会“是什么” B.社会“为什么” C.社会“将会怎样” D.社会“应该怎样” 5.在社会学研究资料的收集方法中,研究者介入、接触和影响研究对象程度最深的是 ()A.问卷调查 B.社会实验 C.实地研究 D.非介入性研究 6.随着人类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即畜牧业与农业的分工而出现的新的社会关系是() A.血缘关系 B.地缘关系 C.业缘关系 D.情缘关系 7.根据社会约束力由强到弱的排序,正确的是() A.习俗→道德→法律 B.习俗→法律→道德 C.法律→道德→习俗 D.道德→习俗→法律 8.不属于 ...茶文化集丛的是() 1

A.茶叶 B.做茶杯的陶土 C.沏茶方法 D.茶道 9.最早提出“角色”概念的美国心理学家是() A.G·H·米德 B.伊恩·罗伯特 C.E·弗罗姆 D.E·埃里克森 10.把榜样的行为当作教训是() A.直接模仿 B.反模仿 C.角色扮演 D.知识积累 11.年轻一代用新知识、新观念影响前辈的过程称为() A.正向社会化 B.反向社会化 C.非社会化 D.特殊社会化 12.按照戈夫曼的观点,社会互动的最重要的特征是() A.前台和后台 B.面具或道具 C.观众和表演者 D.印象管理或自我呈现 13.作为社会互动的最普遍的形式,同时也是个人赖以生存和社会赖以维系的最基本前提是 ()A.交换 B.合作 C.竞争 D.冲突 14.一般由一对夫妇及其未成年子女在一起而组成的家庭称为() A.核心家庭 B.主干家庭 C.联合家庭 D.断代家庭 15.属于社会公众利益群体的是() A.行业性或商业性集团 B.妇联 C.学生会 D.残疾人福利基金会 16.组织和初级群体相区别的最显著的特征是() A.具有特定的组织目标 B.具有一定的权威体系 C.组织成员的角色化 D.正式而比较明确的规定 17.人际关系理论认为人是() A.“生物人” B.“经济人” C.“社会人” D.“会说话的工具” 2

马斯洛需求层次论案例

1、唐三藏 欧阳学文 唐僧十八岁出家皈依佛门,经常青灯夜读,对佛家经典研修不断,而且悟性极高,二十来岁便名冠中国佛教,倍受唐朝太宗皇帝厚爱。后来被如来佛祖暗中选中去西天取经,并赐宝物三件(袈裟、九环锡杖、金箍咒)。西行取经遇到九九八十一难,始终痴心不改,在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的辅佐下,历尽千辛万苦,终于从西天雷音寺取回三十五部真经,最后被封为旃檀功德佛为弘扬佛家教化做出了巨大贡献,至今被人们津津乐道,不忘他的历史功绩。 这些文史资料对于唐僧个人的记载说明这个人确实是能人,有魄力和毅力,最终把西天的佛经传到东土,造福人类。从马斯洛需求理论分析来看,他应该属于金字塔第二个层次:尊重的需要,因为底层的需求他已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前去西天取经可以让他进一步的升华,而且就跟

现在叫兽发表论坛评职称是一个道理,他也需要在寺庙中寻求自己的地位,他渴望得到的是社会对他的肯定和尊重。 2、孙悟空 它本是从天下之间的灵石中蹦出的石猴,后从师菩提老祖修炼的本事,占花果山为王自称齐天大圣,搅乱王母娘娘的蟠桃胜会,偷吃太上老君的长生不老金丹,打败天宫十万天兵天将,又自不量力地与如来佛祖斗法,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多年。后来经观世音菩萨点化,保护唐僧西天取经。 其实悟空也有他的追求和理想,虽然他本身的能耐很大,所以与之俱来他的精神世界就会相应的提高层次,如果从马斯洛需求理论里边找寻的话,悟空应该属于最高级别的,即:实现自身价值需求。因为所有的需求他都已经达到,对他来说没有任何挑战性了,这样一来保唐僧西天取经,一路降妖除魔,最后修成正果,换的个“斗战胜佛”的金身,岂不正好实现了自我价值的存在。

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各层次需要的基本含义如下: 生理上的需求 这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对以下事物的需求:呼吸水食物睡眠生理平衡分泌性 如果这些需要(除性以外)任何一项得不到满足,人类个人的生理机能就无法正常运转。换而言之,人类的生命就会因此受到威胁。在这个意义上说,生理需要是推动人们行动最首要的动力。马斯洛认为,只有这些最基本的需要满足到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程度后,其他的需要才能成为新的激励因素,而到了此时,这些已相对满足的需要也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了。 安全上的需求 这是人类要求对以下事物的需求: 人身安全健康保障资源所有性财产所有性道德保障工作职位保障家庭安全 马斯洛认为,整个有机体是一个追求安全的机制,人的感受器官、效应器官、智能和其他能量主要是寻求安全的工具,甚至可以把科学和人生观都看成是满足安全需要的一部分。当然,当这种需要一旦相对满足后,也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了。 情感和归属的需求

这一层次包括对以下事物的需求: 友情爱情性亲密 人人都希望得到相互的关系和照顾。感情上的需要比生理上的需要来的细致,它和一个人的生理特性、经历、教育、宗教信仰都有关系。 尊重的需求 该层次包括对以下事物的需求: 自我尊重信心成就对他人尊重被他人尊重 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要求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尊重的需要又可分为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内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在各种不同情境中有实力、能胜任、充满信心、能独立自主。总之,内部尊重就是人的自尊。外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有地位、有威信,受到别人的尊重、信赖和高度评价。马斯洛认为,尊重需要得到满足,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验到自己活着的用处和价值。 自我实现的需求 该层次包括对以下事物的需求: 道德创造力自觉性问题解决能力公正度接受现实能力 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它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达到自我实现境界的人,接受自己也接受他人,解

社会学复习内容

社会学复习内容 名词解释 1、社会角色文化堕距社会制度社区 2、集合行为社会解组社会流动交换理论 3、科层制社会化社会分层芝加哥学派 名词解释: 1、社会角色:社会学意义上的社会角色是指,有人的互动行为所表现的特定社 会地位、身份所决定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和模式行为,既指人们对具有特定地位和身份的人的行为的一种期望,也包括人们的相应行为,是构成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的基础并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内容。 2、文化堕距:社会变迁过程中,文化集丛中的一部分落后于其他部分而呈现呆 滞的现象。亦称文化滞后或文化落后。 3、社会制度:是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有关人类社会活动的那些具有普遍意义 的、比较稳定和正式的规范体系。任何制度都是为满足人类的某些基本需要而建立起来的。 4、社区:一定地域内,按一定社会制度和社会关系组织起来的、具有共同人口 特征的地域生活共同体。简言之,社区就是地域化的社会或具体化的社会。 5、集合行为:集合行为又称集体行为,是指在相对自发、不可预料、无组织的 以及不稳定的情况下对某一共同影响或刺激产生反应的行为。 6、社会解组:社会中出现松散、分裂现象,尚保持在原有的社会制度结构、社 会体系之内。 7、社会流动:一个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体从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转到另一个社会 阶级或阶层,从一种社会地位向另一种社会地位,从一种职业向另一种职业的转变的过程叫做社会流动。它是社会结构自我调节的机制之一。 8、交换理论:交换理论最初是针对结构功能主义提出,在理论和方法上具有实 证主义、自然主义和心理还原主义的倾向。基本研究范畴和概念包括价值、最优原则、投资、奖励、代价、公平和正义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