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基于儿童文学特征的审美教育》

《基于儿童文学特征的审美教育》

《基于儿童文学特征的审美教育》
《基于儿童文学特征的审美教育》

《基于儿童文学特征的审美教育》

摘要:毕加索说,每一个儿童都是艺术家。审美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儿童文学的本质是供儿童审美的文学,文学文本只有通过审美化教学,才能顺应文学的审美本性和儿童的审美天性。因此,应以审美的视角教学和阅读儿童文学作品。把审美视角作为儿童文学作品教学的基点,儿童在大量接触感性的语文材料、参加感性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掌握语文,才能达成儿童精神成长与语言发展的双重目标。

关键词:儿童文学审美教育文学特征

目录

总论 (4)

一、儿童文学的审美特征 (5)

(一)仁爱的“人性美” (5)

(二)荒诞的“趣味美” (6)

(三)想象的“自由美” (6)

二、基于儿童文学审美特征的审美培养 (7)

(一)以人性美培养学生“爱”的审美情感 (7)

(二)以趣味美培养学生“快乐”的审美情趣 (9)

(三)以自由美培养学生“想象”的审美能力 (10)

参考文献 (12)

总论

现行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中 80%以上的课文属于儿童文学, 儿童文学是专为儿童创作并适合儿童阅读的,具有独特艺术品性和丰富价值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是现代社会为满足儿童的独特精神需求和成长需要而为儿童创作和提供的特殊文学品种。“儿童文学”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儿童文学”仅指幼儿文学和儿童文学,广义的儿童文学则包括幼儿文学、儿童文学和少年文学。儿童文学作品阅读在培育学生的品性、涵养孩子的情趣、丰富孩子的情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孩子在求真、向善、尚美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从这个意义上说儿童文学守护着儿童的精神成长, 这是儿童文学作品最重要的价值, 也是儿童文学作品教学最重要的价值取向。儿童文学以儿童为本位,贴近儿童的生活和心理,表达儿童的情感和愿望,关注儿童心灵世界,具有儿童乐于体验,能够接受的审美情趣。同一般文学一样,儿童文学活动(儿童文学创作一儿童文学作品一儿童文学欣赏)主要是一种审美的精神活动,所以审美是儿童文学的本质。审美教育就是(施教者)按照一定时代的审美观念和审美理想,选择和利用适当的审美媒介,引发(受教者)审美经验(感受、体验乃至操作),以培养、陶冶审美能力和审美境界的活动或过程。”

审美教育作为基础,不能取代,就在于它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并渗透到其它教育诸环节中,与其它教育相辅相成。以美养善,寓教于美,能促进道德的完善与升华,以美启真,丰富想象,有助于学生对科学知识的追求和探索,培养和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以美怡情,净化心灵,则有助于学生调节心理,疏导情感,增进身心健康,可以说审美教育独特的本质和陶冶作用,是其它教育的形式难以企及的。审美教育不仅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主要内容,而且,随着时代发展,将愈加显示出加强审美教育的重要性与迫切性。

审美作用在文学中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和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承担着教育,认知等其它作用,没有审美作用的文学不成为文学。谈起审美作用,读者就会想到形式上说耳悦目的娱乐作用,仅仅好看,好玩,也不能完全涵盖儿童文学的意义和功

能。儿童文学不是玩具,而是承载了更多的责任。它能给人正确认识,教育作用的内容的美。所以,单独谈教育功能或审美功能,都有偏颇之嫌。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的文学作品都存在于儿童文学,是儿童文学不可或缺的元素。那么二者的关系是怎样的呢?王世德指出,审美作用不仅指形式悦耳悦目的娱乐作用,还包括悦目赏心中使人惬意悦心,能给人正确认识,教育作用的内容的美。

一、儿童文学的审美特征

儿童文学所包含的作品范围是相当广阔的。从读者对象上看,儿童文学包括幼儿文学、少儿文学、少年文学;从体裁种类上看,儿童文学又分为诗歌、童话、寓言、故事、小说、散文、报告文学、戏剧文学、影视文学、科学文艺、图画文学等不同类型。每一种文学作品形式具有自身的审美特点,但从总体上看,它们都具有如下特征:

(一)仁爱的“人性美”

人性是人文关怀的基础,人情美是人性美的表现,他人的人文关怀使孩子感到人情的温暖,是文学开启儿童心灵的钥匙。古今中外文学史上的每一位作家首先是一位人道主义者,其次才是一位文学家,能够将关于“人”的种种诉诸笔端,此外,每一位儿童文学作家都有一颗爱儿童的心, 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中小人鱼经受生命之炼狱的洗礼,最后王子与另外一个公主结婚,在面临生命毁灭的时刻,她本可以通过杀死王子来恢复自己的海底生活,但她没有这样做,宁可自己化作海上的泡沫,以自我的毁灭来维护他的幸福。她的一切善行和忍让,已让爱情之光上升为一种更为博大而富于同情闪光的精神之花。失去了爱情,但获得了人类更伟大的情感——博爱。整篇故事中,对人性的美的讴歌达到那样的高度,人被描写得那么庄严,那么高贵,读来竟有一种样式天穹般的眩然。小人鱼的可爱,正在于小人鱼身上这种纯金般的品格,仁慈善良、纯真无私、忘我利他,这些都是在体现着人类精神品质中最为难能可贵的元素,爱的主题以及人性美的展现。儿童文学用爱来浸润儿童的心境,给儿童带来无限的欢乐。儿童文学是儿童健康成长的沃土和营养源泉。

儿童式的思维方式是人类智慧之门开启的最初表现形式,是质朴的、原始的、直线式的。儿童对文学美的感受过程是充满童心的。儿童总是满怀兴趣地观察一切,率真地流露自己的感情,想象和幻想在其整个精神活动中占有很大的地位,儿

童的这些特点正是艺术思维的实质所在。儿童根据其思维特点可以分为幼儿期(3一6岁)、童年期(7一12岁)、少年期(一2一16岁)。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其审美能力是不同的,例如幼儿期的儿童口头语言能力发展较快,开始使用比较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他们认识事物的方式是感性的、直观的,具体形象的语言最能引起他们学习记忆的兴趣。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审美能力给予不同的审美教育方式才能促进儿童审美能力的发展,避免出现低于或高于儿童实际审美水平的审美教育,一方面尊重儿童的思维特征,另一方面使儿童乐于接受,并促使儿童前进。

(二)荒诞的“趣味美”

趣味美根源于“儿童生命、精神中所蕴含的质朴品格和儿童文学创作者质朴的人格品质”。从形式上看,儿童文学作品完全采用儿童自己的语言,简洁、朴素,篇幅短小,而且描写的都是儿童身边的趣事;从结构上看,儿童文学作品线索清晰,单线式展开故事。儿童文学作品富于幽默感。这种幽默感往往通过夸张、变形、拟人等手法表现出来。在美学形态上表现为怪、丑、滑稽等戏剧类型。“喜之所以成为审美对象,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喜的对象总是有一个正常的假象,这个假象把其非正常的本质掩盖起来,在现象上就表现为用非正常来掩盖自己的偏离。“喜剧的美育意义,表现为它在使人活得轻松快乐的同时,能够有效地提高人的清醒机敏的审美顿悟能力”。挪威作家埃格纳的童话《豆蔻镇的居民和强盗》就是一篇妙趣横生、以滑稽反常出名的作品。童话中的三个强盗不是人们一般印象中的凶狠残暴的强盗,相反是三个童心味十足,又懒又笨,而心眼并不坏的强盗。他们的口号是:“打倒洗碗!”因此,他们的贼窝又脏又臭。为改变这种状况,他们把熟睡中的苏菲姑姑给偷来做“管家婆”。但苏菲姑姑力图使他们自食其力的严厉管束,又使他们宁肯坐班房也不愿受管束。因此在她酣睡中又把她送回了家。后来强盗们被抓,但班房却是在民警家里。在善良的民警夫妇的教育帮助下,他们终于抛弃了强盗职业,改邪归正,并在一次救火中,为豆蔻镇立了一大功。整篇作品在荒诞的宽厚和仁爱的故事中弥漫着令人捧腹的滑稽笑趣,读来令人感到趣味无穷。儿童文学总是洋溢着诙谐幽默和欢愉之美。儿童文学是愉悦的,这种愉悦性源自于儿童的本性和对快乐的向往。发现人生的快乐和寻求精神的和谐正是美育的根本追求。

(三)想象的“自由美”

“把注意力放到人身上,把人当作人看,当作我们在他生活的各种活动中所发现的人,根据他自己的各种利益来填充他的实践和心灵的人看。”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儿童是好动的,儿童的思想是自由的。审美感知是诸审美能力要素的基础和门户,审美感知的能力直接影响到其他审美能力的发展。儿童可以通过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进行丰富的联想、想象,这种想象与联想可以跨越时空的限制。这“不仅展示了一种自由、活泼的美学心态,而且充分满足了儿童读者喜欢变幻,追求新鲜、变化、刺激的审美心理和阅读趣味”。格林童话《长袜子皮皮》里面的皮皮就是一个火红头发、力大无比、爱开玩笑、喜欢冒险的小女孩,不仅有穿一只黑袜子、一只棕袜子的奇怪嗜好,而且有一个冗长而又奇怪的全名:皮皮露达·维多利亚·鲁尔加迪娅·克鲁斯蒙达·埃弗拉伊姆·长袜子。皮皮说:“过完圣诞节三天就过复活节, 过完复活节三天就放暑假, 暑假一直放到11月1日, 而11月1日又开始圣诞节假期了。”这是孩子的天性,他们不想上学,只想游戏,他们渴望自由,期盼没有拘束的生活,皮皮的这番话语让我们感受到这个自由的孩子不想被束缚的性情。这些天真、充满孩子气的话语充分体现了儿童这个年龄段的特点。他们天真,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没有什么不允许的。林格伦通过这些幽默、活泼、风趣的语言叙述孩子的内心世界,表现出是一种自由、狂野的幻想和实践所带来的身心的愉悦,使得儿童的童心和童真得到自由地释放,充分展现了他们的本性。一个似乎无所不能的皮皮,一个有花不完的金币的皮皮,一个爸爸在孤岛上当酋长的皮皮,一个自由自在想干啥就干啥的皮皮。她的生活,大概是所有失去自由的儿童们所共同希望的吧,也是所有生活在压力下缺乏自由的每一个人所共同希望的吧。长袜子皮皮这个人物形象在某种程度上把儿童和儿童文学从传统、迷信权威和道德主义中解放出来,皮皮变成了自由人类的象征。

二、基于儿童文学审美特征的审美培养

(一)以人性美培养学生“爱”的审美情感

现在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 独生子女多是处在祖父母和父母的溺爱之中, 形成了 4+2+1 的新型家庭结构, 在这种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 多半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和自私、骄纵、任性等人格特质, 同时由于学生得太多的爱,

反而不懂得爱的施予。著名散文作家丰子恺曾有这样一段话:“顽童一脚踏死数百只蚂蚁,我劝他不要。并非爱惜蚂蚁,或者想供养蚂蚁,只恐这一点残忍之心扩而充之,将来会变成侵略者,用飞机载了重磅炸弹去虐杀无辜的平民。”无独有偶,生活中曾见过这样一位儿童,手持一只乳臭未干的麻雀,高高举起,然后将之一分为二!其残忍之举令人战栗,更令人不敢想象如此顽童长大成人之后会有怎样的行为。生活中儿童的自私、冷酷、缺乏同情心的实例更是不胜枚举。对这样的儿童进行教育,教师的品德教育、家长的耳提面命、教科书的理性文字都难与作用于人的感情的儿童文学媲美。小学是人文素养的初塑阶段,教育学生拥有爱的情怀与爱的施予, 教会孩子们怎样做人,怎样关爱他人,是每位教师的职责。培养学生爱祖国、爱生活、爱自然、爱劳动的思想感情都必须从人文关怀、亲情教育入手。培养学生爱的情怀与爱施予有利于净化学生品性中的不良成分。

儿童文学是人性的文学,是爱的文学,它能帮助儿童认识爱、理解爱、拥有爱。儿童文学永远以爱为描写中心,以爱为表现主题。那些以饱满的热情、浓重的笔墨写出的亘古不变的母爱、凝重悲壮的情爱以及无私无畏的献身精神向儿童展示了人性的美好,爱的美好和力量。例如, 在讲授《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的时候, 要唤起学生的同情心理, 教育学生珍惜眼前的生活, 利用学生的同情心, 教育学生主动帮助别人、关心他人, 同时教育学生学会节俭, 对父母给予的衣食无忧的生活要学会感恩, 学会孝敬父母等。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讲述人与动物、人与自然之间的儿童文学, 如《小狮子爱尔莎》、《曼谷的小象》、《海豚救人》、《一个村庄的故事》等,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关爱小动物, 关爱自然, 鼓励学生大胆地接近自然、探索自然, 与自然建立和谐的关系。让学生充分地表达内心的感受, 明白只有善待自然, 人类才会过得幸福。通过“移情”来对学生教育的作用。爱是最好的教育,在小学阶段, 教育学生拥有爱的情怀, 学会施予爱, 拥有一颗善良的心, 成长为一个富有道德情感、懂得尊重生命的人。

总之爱是最好的教育,从小培养爱心,构筑人格平台,将对一个人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人是在爱之中诞生,在爱之中成长的,所以自然会有爱心,不过有广有狭,有强有弱罢了。如果失掉爱心,这样的人便丧失了人性。爱最初在家庭中培养,然后扩展到团体和社会,爱民族爱国家,最后扩充到天地万物,这就是儒学所说的仁者的天下一体之爱,彼此痛痒相关,休戚与共。爱人类,爱自

然,爱自己,爱生活,健全的人格理应如此。充满爱心的人必然是美的人,一个充满爱的社会必然是美的社会。瑞士查尔斯.赫梅尔博士说:“我们的星球,犹如一条漂泊于惊涛骇浪中的航船,团结对于全人类的生存是至关重要的。”为了人类未来的航船不至于在惊涛骇浪中颠覆,为了使我们的孩子成为“地球之舟”合格的船员,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有责任培养好自己的小水手,让他们拥有勇敢、坚定、机智的美德,同时也让他们成为一个心子,让他们具有爱己爱人之心。只有童年时代有一颗善良的同情心,长大之后,才有仁慈的品质,才能成为富有道德情感的正直一个懂得尊重生命的人。所以,从小培养孩子的爱心,至关重要。(二)以趣味美培养学生“快乐”的审美情趣

渴望生存的愉悦,追求人生的快乐,是人的天性。在儿童的天性中,追求快乐体验是一个突出的特征。弗洛伊德说:“我们整个心理活动似乎都是在下决心去追求快乐而避免痛苦,而且自动地受唯乐原则的调节。”相对成人来说,幼儿、儿童表里如一,不会掩饰自己,事事容易以自我为中心,他们的行事原则即是追求快乐。儿童的快乐是很容易产生的,对于一些荒唐可笑的人、事、物,成人习惯从科学的角度去追求其真实性,儿童却不管这些,他们能立即沉浸在对该人、事、物的欣赏之中。所以儿童文学作家大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要让儿童文学带给孩子们快乐,减轻孩子们生活的忧愁与烦恼,使他们生活的更充实更美好。故安徒生就把为穷苦孩子凄凉的生活增加一点快乐作为他的创作基点,郑渊洁也以让被沉重的学习负担压得喘不过气来的孩子们在书中玩个痛快作为他的创作原则。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总是怀着一颗“童心”,将艺术触角伸向儿童生活的各个层面,把握儿童审美意识的特殊性和审美心理结构,并从儿童的角度出发,用儿童的眼光观察生活,用儿童特有的智力水平、心理结构来理解生活,用儿童的心灵去体会生活,用儿童喜闻乐读的艺术表现形式表现生活,对生活作出符合儿童特点审美评价,塑造出适合儿童审美兴趣和接受能力的文学形象。故我们在儿童文学作品教学中要愉悦学生的身心, 发挥文学审美愉悦的功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不要过多地把重点放在一些知识性东西的学习上的问题,如,语言的丰富、道理的教育等等,而忽视了儿童文学审美和娱乐的功能。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去感受、发现儿童文学作品中的有趣之处,让学生在“有趣之处”中去获得愉悦的情绪体验。

我们在教育教学研究中发现,奇特、幽默的文学形象,加上夸张的艺术手法,

是最让学生感到快乐的,他们常常为这些形象不可思议的一些表现、活动开怀大笑。因而,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无不充满天机活泼的情趣,给儿童带来快乐。一首《数数歌》会使儿童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一首《拍手谣》会使儿童体会到友谊的快乐;一则《皇帝的新装》又会令儿童在捧腹大笑之后,体味其中的深意。如何培养学生“快乐”的审美情趣?比如童话《贪嘴的狮子》中的狮子就是这样一个形象。由于狮子的贪嘴,吃东西都是囫囵吞下去,以至闹出了一连串意想不到的、富有喜剧性的事。在这篇童话的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幻灯图片及夸张的动作表演,引导学生感受狮子贪嘴所闹出的各个奇特事情的情节画面,使学生在这不断变化的、充满奇特情节及动物形象中得到愉悦与快乐。大部分的儿童文学作品总有一些有趣的、让学生感到愉悦的语言、形象、情节,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有趣之处。又如《豆蔻镇的居民和强盗》整篇作品在荒诞的宽厚和仁爱的故事中弥漫着令人捧腹的滑稽笑趣,读来令人感到趣味无穷。此类作品大都在滑稽幽默的艺术情调中包含着机智、愉快、令人开心愉悦的生命内蕴,涵纳着宇宙人生的哲理意识以及善良、乐观、机警、豁达的品质,不仅契合儿童的阅读趣味和审美需求,更能引导儿童明辨是非善恶,在感受快乐的同时体会到幽默本身焕发出的智慧及对丑恶现实的讽刺,促使其心智逐渐成熟。

儿童文学是快乐的象征,快乐使孩子们永远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在这里提倡的“快乐的文学”,把快乐给予儿童,把童年还给孩子们。这对终日处于学习重负挤压下的儿童是个“福音”,让快乐的童话作为抚慰他们疲惫心灵的精神食粮,陪伴他们度过美好的童年时光。这些美的情感、美的观念,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少年儿童,在美的熏陶中,儿童必定会为自我营造一个纯美的心灵世界。这就是儿童文学这一人文学科的神圣使命,也是儿童文学的审美追求。笔者认为,在进行儿童文学教学中,老师切切要记住,不要提太多问题来压抑他们感受作品的美及欣赏作品美所得到的快乐情感。

(三)以自由美培养学生“想象”的审美能力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这句话道出了想象力在获取知识中的重要作用。想象是人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在头脑中产生没有感知过或现实中尚不存在过的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新《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

标中明确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想象力的培养是审美教育不可缺少的环节。所以请不要扼杀儿童的想象力, 要理解儿童的想象, 不要用大人的眼光审视孩子的想象, 不要斥责孩子的想象, 要学会引导, 发挥孩子的想象。没有想象就没有发明, 也就没有现代的文明。在审美过程中,要注重满足儿童自我表现和创造的需要。儿童通过自身行为所表现出来的东西,常体现着他们内在的精神生活和情感倾向。审美教育应对儿童精神生活中的这些宝贵的东西加以开发。因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经验大部分是间接经验,只有通过想象,才能了解教师或教科书所描绘的事物的情形各性质,进而理解这些经验。由此可见,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十分重要的。

所谓审美想象能力,是人们在审美活动中,受审美对象的触发,调动过去的表象积累来补充、拓展、丰富、完善审美对象,并且重新组合、改造而创造新的审美形象的一种能力。审美想象是对已有表象加工改造、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是一种高级形式。审美想象是成功地从事审美活动所必须的心理特征,如费尔巴哈所说的:“如果你对音乐没有欣赏力,没有感情,那么你听到的最美的音乐也只像听到耳边吹过的风或者脚下流过的水一样”。音乐欣赏是如此,所有审美欣赏也是如此,没有审美能力就不可能使潜在的审美对象在意识中呈现,也不可能有审美表现,所以也谈不上任何审美活动的发生。令人遗憾的是, 随着受教育时间的增长, 孩子们的想象力却黯淡无光了。因此,在儿童文学教育中,老师要注意提供审美实践机会,引导儿童用表演、绘画、舞蹈、创编等自身行动,发挥艺术想象力,表现和创造出文学作品的美。如诗歌《捉迷藏》,引导学生在欣赏的基础上思考:诗中什么语句可以看出是夜晚来临,哪些语句是表现天亮了?散文“魔术师”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魔术师是谁,你是从哪儿知道的?学生在思考及想象中,进一步理解这些语句在文中应用的美,从而促进学生想象美、创造美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我们认为,在开展的这些儿童文学审美表现及创造活动中,老师一定要注意提供自由宽松的气氛,鼓励儿童自由创作,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用动作、语言表现出来。再者如《爱丽丝漫游奇境记》、《长袜子皮皮》、《淘气包埃米尔》、《变形金刚》等作品充分张扬游戏精神,以其蓬勃的生命力、强烈的个性、大胆的想象和夸张吸引儿童如饥似渴地阅读,儿童在感受到艺术世界神奇美

妙的同时更能舒展被压抑的情感,最大限度地张扬童心,进而培养起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只有在儿童文学里,在由艺术幻想创造的语言的世界里,儿童的这种自由天性与想象力才能感到如鱼得水般的全身心愉悦和满足,能使儿童沉浸于作品中自觉接受艺术美的化育与熏陶。

想象力是人才的翅膀,有作为的人只有借助想象力这双翅膀,才有可能发挥创造的才能,创造离不开想象,想象力是创造性人才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要使孩子从小增长创造的才干,长大成为祖国建设所需要的创造型人才,就要重视想象力的培养,让他们从小展开想象的翅膀,在知识、创造的天地里自由翱翔。

结语

审美教育具有多功能。审美教育方式应该是教育的基础方式。审美教育绝不仅仅是唱唱歌,画图画。语文教育应采取审美教育方式。这种教育方式,孩子能积极的主动的参与,在获得审美愉悦中受到审美对象所包含的思想、文化、价值观的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内化为自己的意识和下意识,终生发挥作用。真善美最后统一到美。在审美教育方式中可以以美来导真,以美来导善。

参考文献

【1】谈凤霞.《20世纪初中国儿童文学的审美进程(1903-1927)》[J]. 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

【2】杜伟.《基于新课改背景下的儿童文学教育现状和对策》[N]. 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3)

【3】肖红.《儿童文学教学与审美素养培养》[J]. 教育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4】王亚平.《儿童文学作品与审美素质教育》[J]. 教育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

【5】陈艳秋.《构建人文教育的平台》[N].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2)【6】韩颖.《儿童文学教学与审美素养的培养》[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08)【7】谭俐婷.《儿童文学进入小学语文教材状况研究》[J]. 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

【8】王俊杰.《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现状与对策》[J]. 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9】宁苗苗.《简析儿童文学的审美功能》[J].海外英语,2012(07)

【10】于兴华.《论儿童文学的审美属性、美育功能及其统一性》[N]. 吉林省教

育学院学报,2007(05)

【11】张金坤.《谈语文教育中的审美教育》[N].《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1( 11)

【12】张文清:《如何结合小学语文教材实施审美教育》

【13】杨春银.《创设情境培养审美情趣》[J].《文教资料》,2006(11)【14】刘华江.《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甘肃教育》,2000(04)【15】张和生:《〈繁星〉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16】唐华玉.《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J].《教育科研论坛》,2002(06)【17】苏凤军:《谈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

【18】王茹燕.《浅谈儿童文学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经验之谈》,2000(05)【19】孙秀贞.《小学语文教学中儿童文学作品的审美素质教育》[J].《教学探索》,2007(1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