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腰椎诊疗及优化

腰椎诊疗及优化

腰椎诊疗及优化
腰椎诊疗及优化

2010年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疗方案一、概述

腰椎间盘发生退行病变以后,因某种原因(损伤、过劳等)导致纤维环部分或全部破裂,连同髓核一并向外膨出,压迫神经根或脊髓引起腰痛和一系列神经症状者,称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中医“痹病”范畴。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 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

2 常发生于青壮年。

3 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 脊椎侧弯,腰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部活动受限。

5 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试验或加强实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

6 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邻边缘骨赘增生。CT或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二)疾病分期

1 急性期:腰腿痛剧烈,活动受限明显,不能站立,行走,肌肉痉挛。

2 缓解期:腰腿疼痛缓解,活动好转,但仍有痹痛,不耐劳。

3 康复期:腰腿病症状消失,但有腰腿乏力,不能长久站立、行走。

(三)证候诊断

1 血瘀气滞证:近期腰部有外伤史,腰腿痛剧烈,痛有定处,刺痛,腰部僵硬,俯仰活动艰难,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沉涩或脉弦。

2 寒湿痹阻证:腰腿部冷痛重浊,转侧不利,痛有定处,虽静卧亦不减或反加重。

3 湿热痹阻证:腰筋腿痛,痛处伴有热感,或见肢节红肿,口渴不欲饮,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4 肝肾亏虚证:腰腿痛缠绵日久,反复发作,乏力,不耐劳,劳则加重,卧则减轻;包括肝肾阴虚及肝肾阳虚证。阴虚证症见:心烦失眠,口苦咽干,舌红少津,脉弦细而数,阳虚证症见:四肢不温,形寒畏冷,筋脉拘挛,舌质淡胖,脉沉细无力等症。

三、治疗方案

(一)中医治疗

1、血瘀型:活血化瘀,理气软坚。组方:川芎、当归、赤芍、红花、乳香、

没药、五灵脂、枳实、三七粉。

2、湿热型:清热利湿,活血祛风。组方:苡仁、防风、黄柏、连翘、葛根、

当归、猪苓、泽泻、苍术、羌活、秦艽、桂枝、甘草。

3、风寒型:祛风散寒,湿经通络,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

4、肾虚型:①阳虚:湿肾壮阳,金匮肾气丸加减。

②阴虚:补肾滋阴,六味地黄丸加减。

5、推拿按摩,牵引:如俯卧推拿法、侧搬伸腿法等。

6、针灸:依经络取穴,如阿是穴、环跳穴、殷门穴等。

7、水针疗法:用普鲁卡因加强的松龙用7号腰穿针刺入梨状肌部位,回抽

无血,缓慢注入药水,5∽7天一次。

8、功能锻炼:燕飞式、倒退步行等。

(二)西医治疗

1、非甾体类药物及神经营养药应用。

2、硬膜外封闭:2%利多卡因5ml,强的松龙1ml。

3、手术治疗:

在保守治疗无效,并腰腿疼痛症状严重影响到病人的日常生活及工作时,可积极的给予手术治疗。

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

①后路开窗髓核摘除术;

②半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术;

③全椎板减压髓核摘除术;

④前路髓核摘除术

四难点分析

对急性期腰痹患者,因其腰腿痛剧烈,活动受限明显,不能站立,行走,肌肉痉挛,治疗效果常不理想,可采用本科特色疗法,穿刺注射加手法,再配合中西医综合疗法,使患者尽快康复。

五疗效评价

临床控制:改善率≥75%;腰腿痛及相关症状消失,直腿抬高试验阴性,能恢复正常工作;

显效:腰腿痛及相关症状消失,直腿抬高试验阴性,基本能恢复正常工作;改善率≥50%且<75%;

有效:腰腿痛及相关症状减轻,直腿抬高试验可疑阳性,部分恢复正常工作;但停药后有复发,改善率≥25%且<75%;

无效:腰腿痛及相关症状无改善,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或者加重;但停药后,改善率<25%。

2010年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的

分析评估及优化

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是因某种原因(损伤、过劳等)导致纤维环部分或全

部破裂,连同髓核一并向外膨出,压迫神经根或脊髓引起腰痛和一系列神经症状。相当于中医“痹证”范畴。证型分为:1.血瘀气滞证;2.寒湿痹阻证;3.湿热痹阻证;4.肝肾亏虚证。

我们骨伤科2010年共收治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住院病例100例,平均住院18天,其中治愈75例;好转20例;无效5例。治愈率75%;好转率20%;无效率5% 对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我科主要采取中医保守治疗和西医手术治疗,在中医保守治疗无效后,改为西医手术治疗,经过一年的临床验证,治疗效果较好,我科对今年治疗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遇到的难点分析如下:

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虽然是目前较好的保守性治疗方法之一,有着损伤小好,效果好的优点。但仍存在局限性。如:

(1)劳累、受凉后易反复。

(2)巨大型中央椎间盘突出、马尾神经综合征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少年椎间盘突出症等疗效欠佳。

(3)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剧烈并持续加重者,针灸治疗效果不明显。

西医手术治疗效果是明显,见效较快,但也存在不足之处:

(1)病人全身状况制约手术的开展,手术后病人恢复较慢,损伤性较大。

(2)术中损伤导致并发症出现,伤口感染不易愈合。

(3)术后功能恢复较慢,卧床时间长,引起并发症较多。

在明年的诊疗方案中,我们的解题思路是:

中医治疗方面:

(1)做好宣教工作。嘱患者加强腰背肌的锻炼。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需减少剧烈运动,注意休息,减轻腰部负担。

(2)巨大型中央椎间盘突出、马尾神经综合征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少年椎间盘突出症等针灸、推拿等疗法欠佳,需手术治疗者建议手术治疗,以免延误病情,加大病人痛苦。

(3)对于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可配合中成药口服,待症状缓解后再配合推拿、牵引等治疗方法。中成药治疗:腰痛宁口服

(4)因为穴位注射疗法,急性止痛效果固然良好,但只是一种对症治疗的权宜之计,故在明年的诊疗方案中舍弃该疗法。

西医手术治疗

1.术前全面分析病人情况,调整病人情绪,术中尽量予以小切口操作,进行严格无菌手术操作。

2.术后指导病人进行病人康复锻炼,增强病人肢体功能。

3.进行病人心理疏导,增加病人信心。

在今后的治疗过程中,我科将一如既往的以严谨务实的态度,注意随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2011年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疗方案一、概述

腰椎间盘发生退行病变以后,因某种原因(损伤、过劳等)导致纤维环部分或全部破裂,连同髓核一并向外膨出,压迫神经根或脊髓引起腰痛和一系列神经症状者,称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中医“痹病”范畴。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 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

2 常发生于青壮年。

3 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 脊椎侧弯,腰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部活动受限。

5 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试验或加强实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

6 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邻边缘骨赘增生。CT或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二)疾病分期

1 急性期:腰腿痛剧烈,活动受限明显,不能站立,行走,肌肉痉挛。

2 缓解期:腰腿疼痛缓解,活动好转,但仍有痹痛,不耐劳。

3 康复期:腰腿病症状消失,但有腰腿乏力,不能长久站立、行走。

(三)证候诊断

1 血瘀气滞证:近期腰部有外伤史,腰腿痛剧烈,痛有定处,刺痛,腰部僵硬,俯仰活动艰难,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沉涩或脉弦。

2 寒湿痹阻证:腰腿部冷痛重浊,转侧不利,痛有定处,虽静卧亦不减或反加重。

3 湿热痹阻证:腰筋腿痛,痛处伴有热感,或见肢节红肿,口渴不欲饮,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4 肝肾亏虚证:腰腿痛缠绵日久,反复发作,乏力,不耐劳,劳则加重,卧则减轻;包括肝肾阴虚及肝肾阳虚证。阴虚证症见:心烦失眠,口苦咽干,舌

红少津,脉弦细而数,阳虚证症见:四肢不温,形寒畏冷,筋脉拘挛,舌质淡胖,脉沉细无力等症。

三、治疗方案

(一)中医治疗

1、血瘀型:活血化瘀,理气软坚。组方:川芎、当归、赤芍、红花、乳香、没药、五灵脂、枳实、三七粉。

2、湿热型:清热利湿,活血祛风。组方:苡仁、防风、黄柏、连翘、葛根、

当归、猪苓、泽泻、苍术、羌活、秦艽、桂枝、甘草。

3、风寒型:祛风散寒,湿经通络,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

4、肾虚型:①阳虚:湿肾壮阳,金匮肾气丸加减。

②阴虚:补肾滋阴,六味地黄丸加减。

5、推拿按摩,牵引:如俯卧推拿法、侧搬伸腿法等。

6、针灸:依经络取穴,如阿是穴、环跳穴、殷门穴等。

7、水针疗法:用普鲁卡因加强的松龙用7号腰穿针刺入梨状肌部位,回抽

无血,缓慢注入药水,5∽7天一次。

8、功能锻炼:燕飞式、倒退步行等。

(二)西医治疗

1、非甾体类药物及神经营养药应用。

2、硬膜外封闭:2%利多卡因5ml,强的松龙1ml。

3、手术治疗:

在保守治疗无效,并腰腿疼痛症状严重影响到病人的日常生活及工作时,可积极的给予手术治疗。

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

1)后路开窗髓核摘除术;

2)半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术;

3)全椎板减压髓核摘除术;

4)前路髓核摘除术

三难点分析

对急性期腰痹患者,因其腰腿痛剧烈,活动受限明显,不能站立,行走,肌肉痉挛,治疗效果常不理想,可采用本科特色疗法,穿刺注射加手法,再配合中西医综合疗法,使患者尽快康复。

四疗效评价

临床控制:改善率≥75%;腰腿痛及相关症状消失,直腿抬高试验阴性,能恢复正常工作;

显效:腰腿痛及相关症状消失,直腿抬高试验阴性,基本能恢复正常工作;改善率≥50%且<75%;

有效:腰腿痛及相关症状减轻,直腿抬高试验可疑阳性,部分恢复正常工作;但停药后有复发,改善率≥25%且<75%;

无效:腰腿痛及相关症状无改善,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或者加重;但停药后,改善率<25%。

2011年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的

分析评估及优化

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是因某种原因(损伤、过劳等)导致纤维环部分或全部破裂,连同髓核一并向外膨出,压迫神经根或脊髓引起腰痛和一系列神经症状。相当于中医“痹证”范畴。证型分为:1.血瘀气滞证;2.寒湿痹阻证;3.湿热痹阻证;4.肝肾亏虚证。

我们骨伤科2011年共收治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住院病例80例,平均住院18天,其中治愈60例;好转16例;无效4例。治愈率75%;好转率20%;无效率5% 对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我科主要采取中医保守治疗和西医手术治疗,在中医保守治疗无效后,改为西医手术治疗,经过一年的临床验证,治疗效果较好,我科对今年治疗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遇到的难点分析如下:

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虽然是目前较好的保守性治疗方法之一,有着副作用小,病人

恢复较快,易接收。但仍存在局限性。如:

(1)劳累、受凉后易反复。

(2)巨大型中央椎间盘突出、马尾神经综合征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少年椎间盘突出症等疗效欠佳。

(3)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较剧,缓解较慢。

西医手术治疗效果是明显,见效较快,但也存在不足之处:

(1)病人全身状况制约手术的开展,手术后病人恢复较慢,损伤性较大。

(2)术中损伤导致并发症出现,伤口感染不易愈合。

(3)术后功能恢复较慢,卧床时间长,引起并发症较多,影响病人功能恢复。

在明年的诊疗方案中,我们的解题思路是:

中医治疗方面:

(1)做好宣教工作。嘱患者加强腰背肌的锻炼。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需减少剧烈运动,注意休息,减轻腰部负担。

(2)巨大型中央椎间盘突出、马尾神经综合征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少年椎间盘突出症等针灸、推拿等疗法欠佳,需手术治疗者建议手术治疗,以免延误病情,加大病人痛苦。

(3)对于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可配合中成药口服,待症状缓解后再配合推拿、牵引等治疗方法。中成药治疗:腰痛宁口服加六味地黄丸

(4)因为穴位针灸疗法,急性止痛效果不好,病人不易接收,故在明年的诊疗方案中舍弃该疗法。

西医手术治疗

1.术前全面分析病人情况,调整病人情绪,术中尽量予以小切口操作,并在手术中操作精细,动作轻柔,进行严格无菌手术操作。

2.术后指导病人进行病人康复锻炼,增强病人肢体功能。

3.进行病人心理疏导,增加病人信心,使病人对病情有所了解。

在今后的治疗过程中,我科将一如既往的以严谨务实的态度,注意随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2012年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疗方案

一、概述

因腰椎间盘变性,破裂后髓核突向后方或椎板内致使相邻组织受刺激或压迫而引起一系列症状,一般男女比7~12:1,好发于20~40岁之间。

二、诊断标准

(一)症状

1、腰背痛;

2、坐骨神经痛;

3、下肢部分区域麻木;

4、间歇性跛行;

5、马尾综合症;

6、肌肉瘫痪;

7、患肢发冷。

(二)体征

1、步态:多取躯干前倾及臀部转向一侧或跛行。

2、脊椎外形:腰前突减少或消失或侧弯。

3、压痛点:棘突旁压痛并向下肢放射。

4、腰椎活动:活动度减低。

5、肌力:受累肌肉萎缩,肌力减低。

6、感觉障碍:坐骨神经分布区感觉障碍。

7、腱反射改变:膝腱、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三)辅助检查

X线片、CT检查、MRI检查。

三、鉴别诊断

发育性腰椎管狭窄,盆腔出口综合症,马尾肿瘤,下腰椎不稳症;慢性腰肌劳损,腰椎结核等。

四、中医证型

血瘀型、湿热型、风寒型、肾虚型。

治疗

(一)中医治疗

1、血瘀型:活血化瘀,理气软坚。组方:川芎、当归、赤芍、红花、乳香、

没药、五灵脂、枳实、三七粉。

2、湿热型:清热利湿,活血祛风。组方:苡仁、防风、黄柏、连翘、葛根、

当归、猪苓、泽泻、苍术、羌活、秦艽、桂枝、甘草。

3、风寒型:祛风散寒,湿经通络,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

4、肾虚型:①阳虚:湿肾壮阳,金匮肾气丸加减。

②阴虚:补肾滋阴,六味地黄丸加减。

5、推拿按摩,牵引:如俯卧推拿法、侧搬伸腿法等。

6、针灸:依经络取穴,如阿是穴、环跳穴、殷门穴等。

7、水针疗法:用普鲁卡因加强的松龙用7号腰穿针刺入梨状肌部位,回抽无血,缓慢注入药水,5∽7天一次。

8、功能锻炼:燕飞式、倒退步行等。

(二)西医治疗

1、非甾体类药物及神经营养药应用。

2、硬膜外封闭:2%利多卡因5ml,强的松龙1ml。

3、手术治疗:

在保守治疗无效,并腰腿疼痛症状严重影响到病人的日常生活及工作时,可积极的给予手术治疗。

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

①后路开窗髓核摘除术;

②半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术;

③全椎板减压髓核摘除术;

④前路髓核摘除术

五、预后及转归

大部分病人在以整体观和辨证施治原则指导下,经非手术治疗可得到恢复,仅少数需手术治疗。

六、注意事项

注意进行正确辩证论治,对反复发作者影响工作生活应手术治疗,急性马尾症状者应急诊手术;注意指导病人进行适当的腰背肌功能锻炼。

2012年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的

分析评估及优化

本年度我科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数量继续上升,临床上我们严格执行制定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对该病进行中西医综合治疗,我科注重体现中医治疗优势,辨证选择中药汤剂及中成药的内服和外用以及按摩牵引、功能煅练恢复等理疗;西医治疗方面,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相结合,在临床中疗效显著,本年度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印发的《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临床诊疗方案》要求,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要求基本要素(包括中西医病名、诊断、治疗、难点分析、疗效评价等)齐全,故在原有本科有方案基础上,我科重新制定2013年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原诊疗方案不再实施。

腰痛又称“腰脊痛”是指因外感、内伤或挫伤导致腰部气血运行不畅或失于濡养引起腰脊或脊旁部位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症。我科腰痛患者西医称之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根据新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实施一年期间,我们骨伤科2012年共收治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住院病例90例,平均住院19天,其中治愈70例;好转20例;无效5例。治愈率80%;好转率14%;无效率6%。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症状多种多样在治疗上应坚持非手术为主的原则尤其要发挥中医传统疗法疗效稳定、副作用小的优势。

为进一步提高诊治疗效,中医治疗优化方案如下:

(1)加强临床中医辨证施治水平。吸收国内相关科室治疗腰痛的有效经验,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对疗效较差的证型进行优化。

(2)、对腰痛采取中药辨证口服、针灸、理疗及中药热敷等多种手段综合治疗,

以提高疗效减轻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3)、开展腰痛患者的中医药早期进行干预的治疗方案的优化研究;加强运用中药优势,进行早期干预,延缓和预防病情进一步的发生与发展。

(4)定期开展腰痛宣传教育,提高患者颈椎病科普知识,达到早期预防、诊断、治疗目的。

(5)、加强患者自我身体功能锻炼教育,并联合中药辨证施治整体调整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只有通过正规非手术治疗无效而又影响工作和生活者方可考虑手术。

西医手术治疗:

1、手术进行前全面分析病人情况,调整病人情绪,术中尽量予以小切口操作,

并在手术中操作精细,重点在于精确定位,动作轻柔,避免损伤神经,进行严格无菌手术操作。

2、术后进行正规护理,在患者出院前对家属进行术后康复培训,以便患者日后

日常护理及病人康复锻炼,尽快使患者恢复原来肢体功能。

3、进行病人心理疏导,增加病人信心,使病人对病情有所了解。

在今后的治疗过程中,我科将一如既往的以严谨务实的态度,注意随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2013年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疗方案

一、概述

因腰椎间盘变性,破裂后髓核突向后方或椎板内致使相邻组织受刺激或压迫而引起一系列症状,一般男女比7~12:1,好发于20~40岁之间。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 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

2 常发生于青壮年。

3 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 脊椎侧弯,腰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部活动受限。

5 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试验或加强实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

6 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邻边缘骨赘增生。CT或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二)疾病分期

1 急性期:腰腿痛剧烈,活动受限明显,不能站立,行走,肌肉痉挛。

2 缓解期:腰腿疼痛缓解,活动好转,但仍有痹痛,不耐劳。

3 康复期:腰腿病症状消失,但有腰腿乏力,不能长久站立、行走。

(三)证候诊断

1 血瘀气滞证:近期腰部有外伤史,腰腿痛剧烈,痛有定处,刺痛,腰部僵硬,俯仰活动艰难,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沉涩或脉弦。

2 寒湿痹阻证:腰腿部冷痛重浊,转侧不利,痛有定处,虽静卧亦不减或反加重。

3 湿热痹阻证:腰筋腿痛,痛处伴有热感,或见肢节红肿,口渴不欲饮,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4 肝肾亏虚证:腰腿痛缠绵日久,反复发作,乏力,不耐劳,劳则加重,卧则减轻;包括肝肾阴虚及肝肾阳虚证。阴虚证症见:心烦失眠,口苦咽干,舌红少津,脉弦细而数,阳虚证症见:四肢不温,形寒畏冷,筋脉拘挛,舌质淡胖,脉沉细无力等症。

三、治疗方案

(一)手法治疗

1.松解手法,包括点法、压法、摇法、法、推法、掌揉法、拍法、弹拨法等放松肌肉的方法,适用于急性期或者整复手法之前的准备手法。松解类手法要求:均匀、持久、有力、柔和、深透,要做到“柔中有刚,刚中有柔”。

2.整复类手法,包括俯卧拔伸法、斜扳腰椎法、牵引按压法、腰椎旋转法等适用于缓解期及康复期。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及耐受性,以及医师的治疗体会可单项或者多项组合各类整复手法。急性期可根据医师的经验以及患者额的具体情况慎重选择整复类手法。

(1)俯卧拔伸法:术者一手按压患者腰部,另一手托住患者两腿或者单腿,使其下肢尽量后伸。两手相对用力,有时可听到一声弹响。可做1~2次。

(2)斜扳腰椎法:患者健侧侧卧,患侧在上,患侧的下肢屈曲,健侧下肢伸直。术者站立其面前,肘部弯曲,用一肘部前臂上端搭在患侧肩前方向向外推动,另一肘部上臂下端搭在臀部向内扳动,调整患者肩部以臀部的位置,使患者腰椎逐渐旋转,扭转中心正好落在病变腰椎节段上。当将脊柱扭转致弹性限制位时,术者可感受到抵抗,适时做一突发有控制的扳动,扩大扭转幅度3°~5°,可听到“咔哒”声响,一般表示复位成功。注意切不可使用暴力,扳动要“轻巧、短促、随发随收”,关节弹响虽常标志手法复位成功,但不可追求弹响。

(3)牵引按压法:患者俯卧,一助手于床头抱住患者肩部,另一助手拉患者两踝,对抗牵引数分钟。术者用拇指或掌根按压痛点部位。按压时结合两助手牵引力,增加按压的力量。

(4)腰椎旋转扳法:患者坐位,腰部放松。以右侧为患侧为例:助手固定患者左侧下肢及骨盆,术者作于右后侧,左手拇指抵住需扳动的棘突右侧方,右手从患者右侧腋下穿过,向上从项后按压住患者左侧肩部,令患者主动缓慢弯腰至最大限度后,再向右侧旋转至一定限度时,术着左手拇指从右向左顶推棘突,右手扳肩右旋,而右肘同时上抬。上述三个动作同时协调进行,使腰部旋转至最大幅度,常可感到左手拇指下棘突滑动感或听到腰部发出“咔哒”声响。

3 其他特色手法治疗:可根据各自的治疗体会使用一些相关手法,如麻醉下大推拿等。

4 手法治疗注意事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忌用或慎用手法:

(1)影像学示巨大型、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或病情较重,神经有明显受损者,慎用手法治疗;

(2)体质较弱,或者孕妇等;

(3)患有严重的心脏病、高血压、肝肾等疾病患者;

(4)体表皮肤破损、溃烂或者皮肤病患者,有出血倾向的血液病患者。

(二)辨证用药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血瘀气滞证

治法:行气活血,祛瘀定痛。

推荐方案1:身痛逐瘀汤加减。川芎、当归、五灵脂、香附、甘草、羌活、没药、牛膝、秦艽、桃仁、红花、地龙等。

中成药:七厘胶囊、腰痹通胶囊等。

推荐方案2:三元活血汤(科室协定方)。组成:三七15g、元胡20g、川芎15g、桃仁10 g、红花10g、徐长卿15g、乳香10g、没药10g、当归15 g、川牛膝15 g、地龙10g、生甘草10g

常用中成药:

①祛瘀定痛胶囊(院内制剂),每次4-6粒,一日3次。

②三七伤药片,每次3片,一日3次。

③泰山散瘀膏外用,将膏药加温软化,贴于患处,每周1贴,3周1疗程。

(2)寒湿痹阻证

治法:温经散寒,祛湿通络。

推荐方案1:独活寄生汤加减。独活、桑寄生、杜仲、牛膝、党参、当归、熟地黄、白芍、川芎、桂枝,茯苓、细辛、防风、秦艽、蜈蚣、乌梢蛇等。

中成药:小活络丹等

推荐方案2:独活二乌汤加减(科室协定方)

组成:独活12g、制川草乌各10g、徐长卿15g、海桐皮15g、五加皮15g、络石藤15g、桂枝20g、威灵仙20g、苍术15g、川牛膝15g、炙甘草10g 常用中成药:

①腰痛康胶囊(院内制剂),每次4-6粒,一日3次。

②杜仲风湿丸(院内制剂),每次1袋,一日3次。

③小活络丹,每次1丸,一日2次。

(3)湿热痹阻证

治法:清利湿热,通络止痛。

推荐方案:大秦艽汤加减。川芎、独活、当归、白芍、地龙、甘草、秦艽、羌活、防风、白芷、黄芩、白术、茯苓、生地、熟地等。

中成药:二妙散等

(4)肝肾亏虚证

治法:补益肝肾,通络止痛。

阳虚证推荐方药:右归丸加减。山药、山萸肉、杜仲、附子、桂枝、枸杞子、角胶、当归、川芎、牛膝、川断、桑寄生、菟丝子等。

阴虚证推荐方药:虎潜丸加减。知母、黄柏、熟地、锁阳、龟甲、白芍、牛膝、陈皮、当归、狗骨等。

中成药:独活寄生胶囊、健步虎潜丸等。

2 中药辨证外治:

中药离子导入:根据不同的辩证分型,将煎煮好的中药汤剂,用离子导入的方法渗透入腰部。每日一次,每次15-20分钟。

中药帖敷:急性期用定痛膏及其他活血止痛类膏药,缓解期及康复期用狗皮膏等其他温经通络的膏药。每日一贴。

中药熏洗:根据不同的辩证分型,将煎煮好的中药汤剂,先以热气熏蒸患处,待水温适度时再将药水浸洗患处。每日一次。每次15-20分钟。

(三)牵引疗法:

电动牵引:采取间断或持续牵引的电动骨盆牵引,牵引力为体重的1/5-1/4左右,每天一次,每次10-20分钟,适合于非急性期患者,急性期慎用牵引。其他牵引:三维多功能牵引床等。

(四)针灸疗法

1 主要穴位采用腰椎夹脊穴、膀胱经穴和下肢坐骨神经沿线穴位,可辅助脉冲电治疗。急性期每日针1次,以泻法为主;缓解期和康复期可隔日一次,以补法泻法相互结合,配合患者四型辨证取穴。

2 腹针及平衡针治疗,根据急性期、缓解期、康复期辨证取穴。

3 灸法:直接灸、艾条灸、温针灸、雷火灸等。

(五)物理治疗

蜡疗、激光、红外线照射、电磁疗法等,可根据患者情况每日予以单项或者多项选择性治疗。

(六)运动疗法

运动疗法可以明显增强患者腰腹肌肌力和腰部协调性,增加腰椎的稳定性,有利于维持各种治疗的疗效。急性期过后,即开始腰背肌运动疗法,主要有:

1 游泳疗法:可每日游泳20-30分钟,注意保暖,一般在夏季执行。

2 仰卧架桥:仰卧位,双手叉腰,双膝屈曲至90度,双足掌平放于床上,挺起躯干,一头后枕部及双肘支撑上半身,双足支撑下半身,呈半拱桥形,当挺起躯干架桥时,双膝稍向两侧分开。每日一次,每次重复10-20次。

3 “飞燕式”:患者俯卧。依次以下动作:①两腿交替向后做过伸动作②两腿同时做过伸动作③两腿不动,上身躯体向后背伸④上身与两腿同时背伸⑤还原,每个动作重复10-20次。

(七)其他治疗:在急性期根据疼痛程度,选择性使用脱水、止痛、消除神经根炎症药物等对症治疗。

1 解热、镇痛、抗炎类药物:阿斯匹林是最常用的镇痛药,作用和缓安全,用于各种神经痛及关节痛。但禁止长期大量服用,有胃溃疡患者慎用。

2 非甾体类镇痛药物:扶他林、消炎痛、布洛芬等,镇痛效果优于阿斯匹

林,抗炎、抗风湿也较强,但因有一定副作用,如头痛、恶心、呕吐、皮疹及胃肠道反应,对肝肾亦有损伤,故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3 中枢性肌肉松驰剂:氯唑沙宗,对缓解肌肉疼痛有一定作用。

4 对处于急性期的患者,因其脊神经根水肿,引起剧烈疼痛,甚至继发蛛网膜粘连,可口服或静滴类固醇药物,辅以利尿剂或脱水剂,以消除神经根水肿。

5 维生素B1等神经营养药对神经损伤有一定恢复作用,也常在一些复方中使用。

6 如患者疼痛难忍,一般止痛药物效果不佳时,可口服吗啡缓释片或注射哌替啶针等。但这类药物具有成瘾性,应严格在医生指导控制下短期使用。

7 外用扶他林软膏可在局部形成高药物浓度,有效缓解软组织损伤引起的紧张、疼痛。

(八)手术治疗:如游离型脱出或者巨大型椎间盘突出,髓核压迫神经根明显,并出现下肢肌力下降、感觉减退,严重影响生活工作,且保守治疗无效者,根据具体手术适应症选择适宜的手术治疗。

1 开窗式髓核摘除术

椎板间开窗是显露椎间盘突出的主要方法。如巨大的中央型突出、突出髓核钙化和骨化,软骨板破裂并突出、游离型突出、髓核破入硬膜囊、原位术后复发再突出等,常需行椎板切除。

2 特殊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

①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常用的手术方式有半椎板或全椎板切除。②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脊椎滑脱:去除突出的髓核,解除神经根受压,同时必须做脊椎融合手术,保持脊椎的稳定。③极外侧椎间盘突出症:采用单侧显露,开窗或者半椎板切除有时需切除部分关节突关节,以开放侧隐窝。④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次手术:首次手术为开窗或半椎板切除,此次发生另一侧,可再行开窗或半椎板切除。如发生同侧原手术间隙,初次手术为开窗或半椎板切除,再次手术仍可按原手术显露。如有广泛神经损害,中央型或两侧侧隐窝狭窄,再次手术应全椎板切除。

3 手术并发症

①切口感染少见。发生的原因很多,但不外乎无菌观念不强止血不彻底,手术器械消毒不严格,手术人员过多等。如为软组织感染,应立即引流并持续冲洗,选择敏感抗生素。若为椎间隙感染,应卧床、应用抗菌素和激素,3-4周可痊愈。

②神经根损伤主要是由于手术中过分牵拉神经造成的。应在手术中仔细操作,当椎间盘突出合并侧隐窝狭窄时,椎板咬骨钳应贴近骨面或侧方黄韧带逐渐咬除,助手密切配合,是切口显露清楚。

③神经根术后粘连主要为术中止血不彻底,神经根周围血肿机化形成粘连,术后又出现神经根受压症状。可在关闭切口前以明胶海绵覆盖硬膜外。

④硬脊膜破裂或脑脊液漏由于硬脊膜和黄韧带之间的粘连,在切除黄韧带时造成硬脊膜撕裂或刀尖刺破。此时应缝合硬脊膜。

⑤腰椎间盘突出复发由于外伤可以导致另一间隙椎间盘突出;原发病变间隙的髓核组织或纤维碎片未取彻底,再次突入椎管者,经CT证实后可后路手术摘除。(九)特色疗法

1 穿刺注射加手法

(1)穿刺方法一

适应症:经一般保守治疗无效,或者初发症状明显而CT或MRI未发现腰椎管狭窄者。

可选择的首先是硬膜外注射,一般以复方倍他米松1ml与1%利多可因5ml局麻下做病变节段的硬膜外腔注射。

(2)穿刺方法二

适应症:满足上述适应症,同时单侧症状明显,经CT或MRI证实单纯神经根受压者。

可选择经皮椎间孔入路,神经根周注射。

(3)手法治疗

穿刺注射后,需结合手法治疗,步骤如下:①直腿抬高法:患者仰卧,术者一手被动将患肢直腿抬高至90°,一手在患者足底加压使其足背伸,分别在下肢外旋、正中、内旋位各下压10次,分次至少坚持30秒,病人能承受后时间可延

长至1分钟。②侧卧斜扳法:患者侧卧位,术者立于患者背侧,以一肘放于髂骨翼的后侧,另一肘放于肩的前侧,两肘呈反方向推至最大限度,然后在前后相反方向用力斜扳;更换侧卧体位后,再次斜扳另一侧。③腰椎过伸法:患者俯卧位,术者立于患者左侧,一手抵住病变腰椎间隙,另一前臂屈肘抱起患者双大腿使腰椎过伸,患者腹部离床10-15cm,共3次,每次1分钟。

2 手术治疗

如游离型脱出或者巨大型椎间盘突出,髓核压迫神经根明显,并出现下肢肌力下降,感觉减退,严重影响生活工作,且保守治疗无效者,根据具体手术适应症选择适宜的手术治疗。

(十)护理

1 急性期的护理:

(1)急性期的病人因疼痛较剧烈,常需住院治疗。

(2)告知患者急性期应以卧床休息为主,减轻腰椎负担,避免久坐、弯腰等动作。

配合好医生做好各种治疗后,向病人讲解各种治疗的注意事项:

①腰椎牵引后患者宜平卧20分钟后再翻身活动;

②药物宜饭后半小时服用,以减少胃肠道刺激;

(3)注意保暖,防止受凉,受凉是腰椎间盘突出的重要诱因,防止受凉可给予腰部热敷和频谱仪照射。

(4)做好心理护理,介绍相关知识,讲解情绪对疾病的影响,使患者保持愉快的心情,建立战胜腰痛病的信心。

2 缓解期及康复期的护理:

(1)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下床方法:病人宜先滚到床的一侧,抬高床头,将腿放于床的一侧,用胳膊支撑起来,在站起前坐到床的一侧,把脚放到地上,按相反顺序回到床上。

(2)减轻腰部负荷,避免过度劳累,尽量不要弯腰提重物,如捡拾地上的物品宜双腿下蹲腰部挺直,动作缓慢。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针灸科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 一、病名 中医病名:腰痛病 西医病名:腰椎间盘突出症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参照l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多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踺反射减弱或消失,拇指背伸力可减弱。 6.CT或MRl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或X线

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变浅,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应边缘有骨赘增生。 (二)疾病分期 1.急性期:腰腿痛剧烈,活动受限明显,不能站立、行走,肌肉痉挛。 2.缓解期:腰腿疼痛缓解,活动好转,但仍有痹痛,不耐劳。 3.康复期:腰腿病症状基本消失,但有腰腿乏力,不能长时站立、行走。 (三)病理分型(Macnab分型) 1. 椎间盘膨出:整个椎间盘纤维环均匀性向椎体骺环以外凸起,不引起严重的神经根压迫。 2. 局限型突出:椎间盘纤维环的内层断裂,髓核组织部分突出。 3. 椎间盘突出:椎间盘纤维环大部分断裂,仅有外层纤维环尚完整,将髓核局限于纤维环内。 4. 椎间盘脱出:椎间盘纤维环全部断裂,髓核组织突出于椎间盘外,为后纵韧带所约束。 5. 椎间盘游离:髓核组织突破纤维环和后纵韧带,游离于椎管内,或硬膜内、椎间孔等处,压迫神经根与马尾神经。 (四)中医证候诊断 1.血瘀气滞证:近期腰部有外伤史,腰腿痛剧烈,痛有定

腰椎病的治疗方法

腰椎病的治疗方法 腰椎病的治疗方法 1、药物疗法: 吃药、打针、贴膏药都属于药物疗法,药物疗法主要有消炎消肿、止痛、活血化淤的作用,主要有:阿司匹预防腰椎病的合理姿势林、消炎痛、布洛芬、芬必得、安痛定、扶他林(解热镇痛抗炎药),曲 马多、强痛定、度冷丁、痛力克(镇痛药),地巴唑复方丹参注射液(扩张血管药),强的松、地塞米松、(激素),维生素b1、b12、e、c、三磷酸腺苷、肌苷(维生素及营养药),中枢性肌肉松弛剂、利尿 脱水药等。就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病机理而言,药物疗法并非治本之法,只能缓解症状,暂时减轻病人的痛苦,在病早期或急性期,效 果必较明显。但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不宜长期服用。只 能起到辅助作用。中医可以标本兼治而达到根治的目的。 2、物理疗法: 按摩推拿、针灸、电疗、拔罐、激光、超声波、石蜡疗法等,此类疗法也主要以消炎止痛、活血化淤为主,例如精业本草出品的颈 腰专家,是采用磁石、托玛琳、纳米功能陶瓷粉及特殊的热感应材 料复合而成具有负离子远红外效应的护颈护腰产品,有很好的治疗 效果 3、封闭疗法: 将药物注射于痛点和神经根周围称为封闭疗法。主要起到消炎止痛、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 4、手术治疗: 主要用于严重影响生活、工作和休息者,经非手术疗法无效者。手术改变了人体原有的组织结构,属于创伤性疗法。患者比较痛苦,

手术破坏人体组织,造成人体组织结构的改变,容易增加其它组织的病变,比如,有些患者,在术后一段时间后,容易引发其它腰间盘的退变或造成不同程度的膨出或突出,还容易产生神经沾连或腿脚麻木,失去知觉,尤其容易引发骨质增生或椎骨不稳。所以手术疗法只能在不得已时采用,腰突症在某种程度上属于自限性或自愈性疾病,应尽量选用保守疗法。 5、牵引疗法: 牵引是治疗腰椎病的最有效措施之一。通过力学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原理,对腰椎施加牵引力,拉宽椎间隙从而达到:a、减轻椎间盘压力,促使椎间盘回纳,解除对神经根等组织的刺激和压迫。b、消除炎症,促进血液循环。c、解除肌痉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但传统的牵引法是在床上进行的,只能是每日二次的间断进行,每逢患者下床回家或运做,在上身重力的压迫下,回纳的髓核又会受压再次突出,造成前功尽弃,反复发作。

中医院诊治腰间盘突出的方案(有熏蒸)

北川羌族自治县中医院中医优势病诊疗方案 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痛病) 腰痛病是因肝肾亏虚、不能濡养筋骨而致筋骨退变,兼有感受寒湿等外邪侵袭,并有扭闪挫伤或慢性劳损等外因,从而导致经络痹阻,出现腰腿疼痛、麻木、无力等症状的一类疾病。相当于西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其主要机理为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或外力作用引起腰椎间盘内、外压力平衡失调,使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的组织如脊神经根、血管、脊髓或马尾神经等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 一、诊断 (一)诊断标准 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生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 6.X线摄片、CT及MRI检查:脊柱侧弯,腰部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隙可能变窄,或相邻椎体边缘有骨赘增生。CT、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二)中医辨证分型 三期分别为发作期、缓解期、恢复期。 1.发作期:有明显外伤史,腰腿疼痛剧烈,活动受限明显,肌肉痉挛。 2.缓解期:腰腿疼痛缓解,活动受限好转,但仍有疼痛,不耐劳。 3.恢复期:腰腿疼痛症状基本消失,但有腰腿乏力。 四型分别为:血瘀证、寒湿证、湿热证、肝肾亏虚。

腰椎间盘突出中医治疗方案

腰痛病中医诊疗方案(2015优化) 优化说明:通过临床观察,对腰痛病四种证型选用综合治疗均取得满意疗效,我科全年收治病例数156例,腰痛病排名第2位,故将 此治疗方案作为优化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ZY/T001.1-001.9-94)。中医病名参照《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5657-1995)。西医病名ICD-10编码为M51.202。 (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生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试验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 (6)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隙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CT及磁共振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特色与优势指南》(罗云坚、孙塑伦主编,人

民卫生出版社,2007)。 (1)腿痛重于腰痛,腿痛是典型的坐骨神经分布区域的疼痛。 (2)按神经分布区域的皮肤感觉麻木。 (3)直腿提高阴性较正常减少50%,兼或有好腿抬高试验阳性,作弓弦试验即腘窝区域指压神经引起的远近两端的放射痛。 (4)出现四种神经体征中的两种征象(肌肉萎缩、肌无力,感觉减退和反射减弱)。 (5)与临床检查一致的影像学检查发现,包括椎管造影,CT或MRI. (二)疾病分期 1.急性期:腰腿痛剧烈,活动受限明显,不能站立、行走,肌肉痉挛。 2.缓解期:腰腿疼痛缓解,活动好转,但仍有痹痛,不耐劳。 3.康复期:腰腿病症状基本消失,但有腰腿乏力,不能长时站立、行走。(三) 证候诊断 寒湿痹阻证:冷痛重着,转侧不利,卧痛不减,阴雨加重,舌胖淡、苔白腻、脉弦紧或沉紧。 湿热痹阻证:痛处热感,热天加重,活动减轻,放射下肢,口渴不欲饮、苔黄腻、脉滑数。 血瘀气滞证:腰痛如刺,痛有定处,日轻夜重,腰部板硬,俯仰转侧受限,痛处拒按。舌质紫,或有瘀斑,苔薄白或薄黄,脉弦紧或涩。 肝肾亏虚证:腰腿痛缠绵日久,反复发作,劳则加重,卧则减轻,喜揉喜按:包括肝肾阴虚和肝肾阳虚证。阴虚证见:心烦失眠,口苦咽干,舌红少津,脉弦细而数。阳虚证见:四肢不温,形寒畏冷,筋脉拘挛,舌质淡胖,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

.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1、临床表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主要症状是下腰痛和坐骨神经痛,由于腰部是人体活动的枢纽,承受了很大的挤压和扭转应力,故腰部的椎间盘最易发生变性破裂,在轻微的腰扭伤或感受风寒湿外邪等外因的作用下,发生椎间盘突出,约有一半的病人表现为先腰痛后腿痛,约有1/3的病人为腰背痛和腿痛同时发生,其他有少部分病人则先出现腿痛后出现腰背痛。先有腰背痛的患者,疼痛时间短者数天,长者可达数年。部位多在下腰背和腰骶部。这类疼痛的感觉部位较深,表现为起病缓慢,且定位不准确的腰背部局限或广泛的钝痛,活动时加重,卧床休息后减轻。约有98%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出现有腿痛的症状。其疼痛的部位与性质,因椎间盘突出的部位不同而不同。95%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在腰4、5或腰5骶1椎间盘,这一类患者多主要表现为,一侧或双侧下肢的沿坐骨神经走行的放射痛,多数病人疼痛沿臀部到大腿后面或外侧及小腿外侧至足跟或足趾,个别病人疼痛可始于小腿或外踝。疼痛的范围与神经根接触突出的椎间盘多少有关。半数病人可因咳嗽、打喷嚏或腹部用力而导致下肢疼痛加重。病人在早期可有下肢疼痛过敏,病程较久或神经根受压较重者,有下肢麻木或感觉迟钝。对于高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症状多表现于下腹部腹股沟区或大腿前内侧疼痛。中央型椎间盘巨大突出患者,可发生大小便异常或失禁、马鞍区麻木,严重者可出现足下垂。有一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因其腰部交感神经受刺激而表现出下肢发凉,有的还可出现单侧或双侧下肢水肿。典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体征包括腰部肌肉痉挛、保护性的腰椎侧弯、腰椎活动受限(以前屈为主)、椎旁压痛、直腿抬高受限等。另外,上腰椎间盘突出发病较少,发病多以腰部疼痛和大腿疼痛明显。腰椎间盘突出部位在椎管中央,患者突然出现会阴部剧烈疼痛,小便功能障碍,性功能障碍或下肢活动无力突然加重,即为马尾神经综合症,应立即就诊,急症手术,但术后效果多不满意。2、查体腰部向一侧弯曲,腰椎的生理曲度减小(俗称"板腰"),腰部多有明显的压痛点或叩痛点(可伴同一侧下肢放射痛)。腰部活动受限,多以前屈受限为主,直腿抬高试验70°以内为阳性,加强试验阳性,单侧或双侧下肢有皮肤痛、温、触觉减退区,多为小腿内侧、外侧或足背外侧、第Ⅰ第Ⅱ足趾间、足底,但痛、温、触觉减退区不是呈"袜套"状分布,单侧或双侧下肢部分肌肉肌力减退,长时间发病有肌萎缩,或足下垂,足拇指下垂。3、影像学诊断普通X线平片提示腰椎生理前凸变小,病变椎间隙变窄或前窄后宽(侧位),腰椎出现侧弯,两侧椎间隙不等宽,病变侧变窄(正位)。腰椎CT提示软组织向后突入椎管,偏一侧多见,挤压神经根,偶有钙化影出现。腰椎MRI提示病变阶段椎间盘脱水变性,向后突出压迫硬膜囊、神经根,可基本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MRI(即磁共振成像)是近年来在医学临床工作中广为使用的一种特殊影像技术,它对软组织病变的灵敏度较高,如果病人由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则在MRI上可以较为明显地显露出来,并且由于MRI可以进行三个方向的摄影,根据其信号的强度,可较好地对椎间盘突出的部位与类型作出诊断。但是MRI也有它的不足之处,如果用它对病人的骨组织进行检查,其结果则不如X光片与CT的检查结果好,并且体内有金属异物与假体的患者不能进行该项检查,尤其是用于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骨刺形成,或合并骨质破坏、骨折的患者,应该全面进行X光片、CT与MRI平片检查。4、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1)、腿痛比腰痛严重,典型的根性坐骨神经痛。2)、下肢感觉异常,单一神经根在腿或足部痛觉异常(腰5、骶1或腰4脊神经根分布区)3)、下腰脊神经根牵扯体征:①直腿抬高试验小于50°。②直腿抬高加强试验为阳性。③健肢抬高试验阳性。以上三种体征必需有一种为阳性。4)、神经学物理检查中肌萎缩、肌无力、感觉异常及反射改变四种有两种为阳性。5)、脊髓造影、腰椎间盘CT平扫或腰核磁共振检查为阳性结果并与受累神经根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相符合。以上五个标准均为阳性,才能做出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腰椎间盘突出诊疗方案计划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多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踺反射减弱或消失,拇指背伸力可减弱。 6.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变浅,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应边缘有骨赘增生。CT或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二)疾病分期 1.急性期:腰腿痛剧烈,活动受限明显,不能站立、行走,肌肉痉挛。 2.缓解期:腰腿疼痛缓解,活动好转,但仍有痹痛,不耐劳。 3.康复期:腰腿病症状基本消失,但有腰腿乏力,不能长时站立、行走。 (三)证候诊断

1.血瘀气滞证:近期腰部有外伤史,腰腿痛剧烈,痛有定处,刺痛,腰部僵硬,俯仰活动艰难,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薄黄,脉 沉涩或脉弦。 2.寒湿痹阻证:腰腿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痛有定处,虽静卧亦不减或反而加重,日轻夜重,遇寒痛增,得热则减,舌质胖淡,苔白腻,脉弦紧、弦 缓或沉紧。 3.湿热痹阻证:腰筋腿痛,痛处伴有热感,或见肢节红肿,口渴不欲饮,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4.肝肾亏虚证:腰腿痛缠绵日久,反复发作,乏力、不耐劳,劳则加重,卧则减轻;包括肝肾阴虚及肝肾阳虚证。阴虚证症见:心烦失眠,口苦咽干, 舌红少津,脉弦细而数。阳虚证症见:四肢不温,形寒畏冷,筋脉拘挛,舌质 淡胖,脉沉细无力等症。 二、治疗方案 (一)手法治疗 1.松解手法,包括点法、压法、摇法、滾法、推法、掌揉法、拍法、弹拨法等放松肌肉类手法,适用于急性期或者整复手法之前的准备手法。松解类手 法要求:均匀、持久、有力、柔和、深透,要做到“柔中有刚、刚中有柔”。 2.整复类手法,包括俯卧拔伸法、斜扳腰椎法、牵引按压法、腰椎旋扳法等适用于缓解期及康复期。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及耐受性,以及医师的治疗体 会可单项或者多项组合各类整复手法。急性期可根据医师的经验以及患者的具 体情况慎重选择整复类手法。 (1)俯卧拔伸法:术者一手按压患者腰部,另一手托住患者两腿或者单腿,使其下肢尽量后伸。两手相对用力,有时可听到一声弹响。可做1~2次。 (2)斜扳腰椎法:患者健侧侧卧,患侧在上,患侧的下肢屈曲,腱侧下肢伸直。术者站立其面前,肘部弯曲,用一肘部前臂上端搭在患侧肩前方向向外 推动,另一肘部上臂下端搭在臀部向内扳动,调整患者肩部以臀部的位置,使 患者腰椎逐渐旋转,扭转中心正好落在病变腰椎节段上。当将脊柱扭转致弹性 限制位时,术者可感受到抵抗,适时做一突发有控制的扳动,扩大扭转幅度

腰椎间盘突出的诊疗方案

痹症(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诊疗方案 【定义】 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或刺激神经根、马尾神经,而引起以腰腿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中医称为偏痹。常见于L4—5及L5—S1间隙。 【病因】 1、传统医学: 中医学认为:气血、经络与脏腑功能的失调和腰痛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引发本病的原因,l是外伤;2是劳损;3是肾气不足、精气衰微、筋脉失养;4为风、寒、湿、热之邪流注经络,使经络困阻,气滞血瘀,不通则痛。 《灵枢〃百病始生》:“是故虚邪之中人也……留而不去则传舍于输,在输之时,六经不通,四肢则肢节痛腰脊乃强。”《诸病源候论〃腰脚疼痛候》:“肾气不足,受风邪之所为也,劳伤则肾虚,虚则受于风冷,风冷与正气交争,故腰脚痛。” 2、现代医学: 内因:①、间盘先天发育异常。②、间盘退变髓核含水量减少,弹性和抗负荷能力减退。 外因:①、一次较重的外伤。②、反复多次轻度外伤,积累性损伤。③、寒冷刺激。 【病理变化】

l、突出前期 髓核瘢痕样结缔组织,变性纤维环反复损伤、变薄、产生裂隙,病人可有腰部不适或疼痛,无放射性下肢痛。 2、突出期 神经根发生急性创伤性炎症反应,充血、水肿、变粗和极度敏感。 3、突出晚期 ①、突出物纤维化、钙化。 ②、椎间盘整个变性,纤维环皱缩,椎体上下面骨质硬化,边缘骨质增生,形成骨赘。 ③、神经根发生粘连、变性、萎缩,其支配区运动、感觉丧失。 ④、黄韧带肥厚为继发病变。 ⑤、椎间关节退变与增生,因间盘突出后,椎间隙变窄,椎间关节代偿性负荷增加。 ⑥、继发性椎管狭窄。 【分类】 根据突出的方向和部位分类: 1、旁侧型突出:突出物位于间盘的后外侧,压迫神经根,引起放射性腿痛。 ①、根肩型:突出物位于神经根的外前方(肩部),将神经根向后内侧挤压,脊柱多向健侧弯,向患侧突。 ②、根腋型:突出物位于神经根的内前方(腋部),将神经根向后外侧挤压脊柱多向患侧弯,向健侧突。

最新腰椎病诊疗方案汇总

2011年腰椎病诊疗方 案

宁南县中医院针灸科 腰痛(腰椎病)诊疗方案 (2011年) 一、定义 1、中医定义: 腰痛又称“腰脊痛”,以自觉腰部疼痛为主症。主要与感受外邪、跌扑损伤和劳欲太过等原因有关。感受风寒或坐卧湿地,或长时间从事较重的体力劳动,或腰部闪挫撞击伤未完全恢复,均可导致腰部经络气血阻滞,不通则痛。素体禀赋不足,或老年精血亏衰,或房劳过度,损伤肾气,“腰为肾之府’,腰部脉络失于温煦、濡养,可致腰痛。从经脉上看,主要归足太阳膀胱经、督脉、代脉和肾经(贯脊属肾)。故腰脊部经脉、经筋、络脉不通和失养是腰痛的主要病机。 2、西医定义: 腰椎病是指脊柱及脊柱周围软组织急、慢性损伤或腰椎间盘退行性变、腰椎骨质增生等原因引起,在临床上表现为以腰痛、腰部活动受限和腰腿痛为主要症状的疾病。这里所说的腰椎病涵盖了“腰部软组织损伤、腰部肌筋膜炎、腰椎退行性骨关节病、腰三横突综合征、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腰扭伤、梨状肌综合症”等疾患。 二、诊断

1、中医病名诊断:腰痛 2、西医病名诊断:腰椎病 依据: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第二版,周仲英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针灸治疗学》(第2版,石学敏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推拿治疗学》(第1版,罗才贵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 三、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标准: 证型诊断: (1)寒湿腰痛:腰部有受寒史,天气变化或阴雨风冷时加重,腰部冷痛重着、酸麻、或拘挛不可俯仰,或疼痛连及下肢。舌质淡,苔白腻,脉沉而迟缓。 (2)湿热腰痛:腰部疼痛,重着而热,暑湿阴雨天症状加重,活动后或可减轻,身体困重,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3)瘀血腰痛:痛有定处,痛处拒按,日轻夜重,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涩。部分病人有劳损或陈伤史。 (4)肾虚腰痛:起病缓慢,腰部隐隐作痛(以酸痛为主),乏力易倦,脉细。

腰椎间盘突出症完整病历

腰椎间盘突出症完整病历 入院记录 主诉:间歇性腰痛1年,加重伴右下肢放射疼4天。 现病史:患者汽车修理工,长期弯腰工作,自述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肢疼痛麻木,晚间疼痛渐増,时痛如刀割火燿,并以蚁行感沿右下肢放射,在私人诊所予“腰痛宁胶囊,VitB1、VitB12肌肉注射”未见好转,以后反复发作,腰部酸软困痛,喜揉喜按,遇劳加重,卧则减轻。4天前,劳累过度,致腰痛加生,今日来我院,行X线检查:L4-5、L5-S1椎间盘突出,L34椎体骨质增生,门诊以“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L4-5、L5-S1”收住入院住院。 既往史:患者既往体健,否认有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无外伤及手术史;无输血、中毒等病史;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病史不详;预防接种史不详;未发现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个人史:出生并成长于山东省,无异地长期居住史,居住条件可,无阴冷潮湿之弊,生活上无特殊嗜好。 婚育史:已婚。育一男一女,配偶及子女体健。 家族史:无家族遗传性疾病史。 体格检查 T:36℃P :76次/分R:20次/分BP:140/90㎜/Hg 发育正常,营养一般,表情痛苦,神志清楚,查体合作,自动体位。舌质淡, 苔白腻,脉迟缓。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各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头颅大小形态正常,眼睑无浮肿,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耳鼻无异常,口唇无发绀,咽部无充血,扁桃体无肿大。

专科情况: (一)腰脊柱姿势 腰椎生理前突消失,腰椎轻度侧右弯畸形。 (二)压痛点 L4、L5,、S1棘间及棘右旁压痛(+),右环跳穴压痛(+),用力按压时诱发右下肢放射疼痛、麻木。 (三)特殊检查 右下肢直腿抬高试验30(+),左侧(-)。腹压增高则且右下肢麻木加重。 (四)腱反射改变 右膝腱反射减弱,右跟腱反射消失,右下肢外后侧及足底感觉减弱。踇趾背伸力。 (五)腰部功能活动(站位) 前屈500、后伸100、左侧屈100、右侧屈100、左右侧旋100。 (六)其他骨盆挤压试验(-)、双侧“4”试验(-),双侧梨状肌牵拉试验(-)。双下肢末梢血液循环正常。双下肢肌力正常。其余脊柱、四肢关节形态、功能均正常。 辅助检查: X线检查:L4-5、L5-S1椎间盘突出,L34椎体骨质增生 初步诊断: 中医诊断:腰痛肾阳虚 西医诊断: 腰椎间盘突出症(L4-5、L5-S1) 医师签名: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2016

腰椎间盘突出症管理方案 一、中西医病名 中医病名:腰痛 西医病名:腰椎间盘突出症 是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或刺激神经根、马尾神经而引起的以腰腿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感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生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内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域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及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 6、影像学检查:X线摄片,脊柱侧凸,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隙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质增生。CT或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二)中医症候诊断 基本症候——血瘀症:腰腿痛如刺,痛有定处,日轻夜重,腰部板硬,俯仰旋转受限,痛处拒按。舌暗紫或有瘀斑,脉弦紧或涩。 兼症: 血瘀兼寒湿症:腰腿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静卧痛不减,受寒及阴雨加重,肢体发凉。舌质淡,苔白或腻,脉沉紧或濡缓。 (三)西医病理分型 1、按突出程度分型:膨出型、突出型、脱出型、游离型。 2、按突出解剖位置分型:中央型、中央旁型、后外侧型、椎间孔型、极外侧型。 三、诊疗方案 1、中药疗法: 血瘀证:基本治法为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汤剂:桃红四物汤加减;中成药:血塞通针400mg(亦可红花针、灯盏花针、川芎嗪针等辩证使用)加5%葡萄糖或0.9%生理盐水200ml,静脉点滴,每日一次。 兼寒湿证:基本治法为散寒除湿,温经通络。汤剂:独活寄生汤加减;中成药:汉桃叶片,1次4粒,温开水送服,1日2次。 2、非药物疗法: 新医正骨——冯氏腰椎定点旋转复位法。 特效针灸——浮针,埋针,电针疗法,肌肉起止点疗法等

腰椎病诊疗方案(1)-(1)

xxxxx医院腰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疗常规 一、病名 中医诊断:腰椎病 西医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凉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多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于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挺腹征。 4、脊柱侧弯、腰椎生理曲度变直或反弓,病变部位椎旁或椎间隙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 腰部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神经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试验或加 强(+),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可减弱。 6、病变部位棘突旁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表现为典型的跛行步态,开始时需拄拐杖行走,甚 至不能行走。 7、X线检查:脊柱侧弯、腰椎生理曲度变直或反弓,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应部位有骨 赘形成。CT或MRI检查显示椎间盘突出部位及程度。 (二)疾病分期 1、急性期:腰腿痛、麻木活动受限明显,不能站立、行走、肌肉痉挛。 2、缓解期:腰腿痛、麻木活动好转,但仍有痹痛、不耐劳。 3、康复期:腰腿痛、麻木本消失,但仍有腰腿乏力,不能长时间站立、行走。 (三)证候诊断 1、寒湿凝滞:腰部冷痛重着、酸麻,或拘挛不可俯仰,或痛连下肢,患部恶凉,每因阴雨寒冷试驾中,得热则缓。舌淡,苔薄白或白滑,脉弦滑或弦紧。 2、气滞血瘀:腰部有劳损或陈旧史,腰痛在劳累后加重,腰部强直酸痛,痛有定处,转侧俯仰不利,腰部两侧肌肉触之有僵硬感,或腘窝中常见脉络青紫。舌暗红,或有瘀斑,舌底脉络青紫,脉弦。 3、肝肾亏虚:起病较缓,腰部隐隐酸痛,绵绵不已,喜按喜揉,神疲乏力。舌淡,苔薄白,脉弦细或弦缓。 4、温热蕴结:腰部弛痛,痛处伴有热感,每遇热天或雨天腰痛加重,遇冷痛减,兼有口渴不欲饮,口苦烦热,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 三、治疗方案 目前仍以非手术治疗为主,西医采用的非手术治疗主要是卧床休息、腰椎牵引、局部或硬膜外腔封闭、药物及理疗、髓核化学溶解。中医可采用针灸、推拿、艾灸、拔罐、小针刀、穴位注射(敷贴)及中药内服。 (一)针灸治疗 1、主穴:肾俞大肠俞腰眼委中腰夹脊阿是穴 2、配穴:寒湿腰痛加腰阳关、风门,瘀血腰痛加膈俞、承山,肾虚加命门、志室,急性腰扭伤加水沟、腰痛穴。 3、对于神经根性疼痛明显者针刺秩边、环跳、委中、承山等穴位须大幅度提插捻转,使针感向下肢传导。 毫针刺,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寒虚者加灸。每日一次,每次30分钟,7天为一疗程。

(完整版)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

针灸科诊疗方案 腰椎间盘突出症2018 年度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参照1994 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 .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多有慢性腰痛史。 2 .常发于青壮年。 3 .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 .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 受限。 5 .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 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踺反射减弱或消失,拇指背伸力可减弱。 6 .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变浅,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应边缘。 骨赘增生。CT或MRI 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二)疾病分期 1 .急性期:腰腿痛剧烈,活动受限明显,不能站立、行走,肌肉痉挛。 2 .缓解期:腰腿疼痛缓解,活动好转,但仍有痹痛,不耐劳。 3 .康复期:腰腿病症状基本消失,但有腰腿乏力,不能长时站立、行走。 (三)证候诊断 1 .血瘀气滞证:近期腰部有外伤史,腰腿痛剧烈,痛有定处,刺痛,腰部僵硬 俯仰活动艰难,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沉涩或脉弦。 2 .寒湿痹阻证:腰腿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痛有定处,虽静卧亦不减或反而 重,日轻夜重,遇寒痛增,得热则减,舌质胖淡,苔白腻,脉弦紧、弦缓或沉紧。 3 .肝肾亏虚证:腰腿痛缠绵日久,反复发作,乏力、不耐劳,劳则加重,卧则 轻:包括肝肾阴虚及肝肾阳虚证。阴虚证症见:心烦失眠,口苦咽干,舌红少津,脉细而数。阳虚证症见:四肢不温,形寒辰冷,筋脉拘挛,舌质淡胖,脉沉细无力等症 二、治疗方案 ( 一)手法治疗 1 .松解手法,包括点法、压法、摇法、监法、推法、掌揉法、拍法、弹拨法等放 松肌肉类手法,适用于急性期或者整复手法之前的准备手法。松解类手法要求:均匀、 持久、有力、柔和、深透,要做到“柔中有刚、刚中有柔” 。 2 .整复类手法,包括俯卧拔伸法、斜扳腰椎法、牵引按压法、腰椎旋扳法等适用 于缓解期及康复期。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及耐受性,以及医师的治疗体会可单项或多

最新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指南

中医整脊科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指南 前言 本《指南》由中华中医药学会整脊分会发布。 本《指南》由中华中医药学会整脊分会提出、起草并归纳。 本《指南》由省正骨研究院、省正骨医院负责起草,由鲍铁周、宋永伟、新生、耀洲、毛书歌等参加起草。 本《指南》主要起草人:鲍铁周、宋永伟、新生、耀洲、毛书歌等。 引言 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纤维环破裂症或腰椎髓核脱出症。由于外力作用引起腰椎骨关节旋转、倾斜、错位,导致椎间盘突出椎间孔或椎管,刺激到脊神经或脊髓;或因骨关节错位、椎间孔移位,导致神经根位移与椎间盘产生卡压,引起腰椎活动障碍、腰痛、下肢放射性疼痛,称“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传统称“腰腿痛”或“腰骻痛”。 1围 本《指南》规定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诊断、辨证、治疗、预防与护理。 本《指南》适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治疗。 2要求 2.1 诊断 2.1.1 诊断要点 2.1.1.1 病史 本病多发于青壮年,以男性为主,有腰部外伤、积累性损伤或外感风寒湿邪等病史。2.1.1.2 症状 反复发作的腰腿痛或单纯性腰痛或下肢放射痛。棘间及椎旁有固定压痛点,并向臀部及下肢放射,因咳嗽、喷嚏或翻身而加重。腰椎出现侧弯、平腰或后凸畸形,腰部活动受限。患肢可出现肌肉萎缩、受累神经根区的感觉减退或迟钝,踝及踇趾背伸力减弱。2.1.1.3 体征 2.1.1.3.1 脊柱姿势患者常出现脊柱姿势的异常改变,如:腰椎过度前屈、腰椎生理曲度平直或反、腰椎侧凸。 2.1.1.3.2 脊柱运动受限患者的脊柱前屈、后伸、侧弯及旋转等运动均可有不同程

度的受限,尤以后伸疼痛最明显。 2.1.1.3.3 压痛点和放射痛一般在病变棘突间隙及椎旁1~2cm处,有明显压痛点,常引起下肢放射性疼痛,据报道其阳性率可达90%左右。 2.1.1.3.4 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该试验阳性多提示腰3、4腰4、5或腰5骶1椎间盘突出,但阴性不能排除腰3、4以上的椎间盘突出。 2.1.1.3.5 股神经牵拉试验该试验阳性多提示腰2、3椎间盘突出。2.1.1.3.6 感觉改变表现为受压神经根所支配得皮肤节段会出现感觉得改变。先为感觉过敏,后为感觉迟钝或消失。 2.1.1.3.7 腱反射改变股神经受压,膝反射减低;骶1神经根受压,跟腱反射减低。2.1.1.3.8 肌萎缩及肌力减退某些病程长,反复发作的患者常出现患侧股四头肌及小腿肌萎缩。 2.1.1.4 影像学检查 2.1.1.4.1 X线检查常规拍摄腰椎正侧位片。正位片椎体有旋转,有时可见脊柱侧凸;侧位片可显示椎间隙变窄,椎曲弓顶距离变小甚至消失,椎曲变直。中老年患者多并有椎间盘退化、骨质增生,X线检查还可以除外骨关节的破环、转移癌、骨结核、肿瘤、脊柱的先天畸形等。 2.1.1.4.2 CT检查目前已普遍作为该病的常规检查。CT检查于本病有较大的诊断价值,可观察到突出物的直接影像及与神经根、硬膜囊的相邻关系,并可了解椎管容积、黄韧带、神经根管等情况。同时,还可从横断面图像测量椎管和侧隐窝的容积。2.1.1.4.3 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它能直接显示椎间盘突出的影像,并可判断椎间盘突出的大小和硬膜囊与神经根受压的程度。 2.1.1.5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分型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分型方法较多,目前尚无统一的分类。常见的分型方法有以下几种:2.1.1.5.1 整脊学分型法 ――椎间孔型指椎间盘突出于后外侧椎间孔部位,压迫神经根。症见单下肢放射性疼痛、麻痹。直腿抬高试验阳性。CT可显示椎间盘突出压迫椎间孔。 ――椎管型指椎间盘突出于后方突入椎管,压迫硬膜囊,马尾神经,也称“中央型”。症见双下肢麻痹疼痛(可有一侧较重),鞍区麻痹,大小便无力或排便困难。部分病人有腹胀,直腿抬高试验多为弱阳性。CT和MRI可显示突出的椎间盘的形态及对硬膜囊的压迫程度。

腰腿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一、概述 腰痛又称腰脊痛,是指以腰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病证,可表现在腰部的一侧或两侧,部分患者伴有下肢疼痛。六淫之气,客于经脉,气血阻滞,经脉不通;或年老体衰,纵欲过度,肾精亏损,筋脉失养;以及跌扑损伤,筋脉受损,气血运行不畅,瘀血留置与腰部,均可引起腰腿痛。西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腰腿痛范畴。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及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教材《中医正骨学》第二版(董福慧、朱云龙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年)。(1)病史:多有不同程度的腰部外伤及腰肌劳损病史 (2)主要症状:腰痛和下肢坐骨神经放射痛 (3)主要体征:腰部畸形,腰部压痛和叩击痛,腰部活动受限,直腿抬高实验(+)加强实验(+)屈颈试验(+),根据DR、CT或MRI 检查射片即可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多有不同程度的腰部外伤及腰肌劳损病史。 (2)症状:有腰痛伴下肢坐骨神经放射痛症状:

腰痛:腰痛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最早先出现的症状,而且是多见的症状,发生率约91%,疼痛性质一般为钝痛、放射痛或刺痛。 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症绝大多数病人发生在L4/5、L5/S 1间隙,故容易引起坐骨神经痛,发生率达97%。疼痛多是放射性痛,由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外侧到跟部或足背部。 腹股沟区或大腿内侧痛:高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突出的椎间盘可压迫L1、L2和L3神经根,出现相应的神经根支配的腹股沟区疼痛或大腿内侧疼痛。 马尾神经综合症:向正后方突出的髓核、游离的椎间盘组织,可压迫马尾神经,出现大小便障碍,鞍区感觉异常。多表现为急性尿储留和排便不能自控。 尾骨疼痛: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症状可出现尾骨疼痛。原因是突出的椎间盘组织移入骶管,刺激腰骶神经丛。 肢体麻木感:有的病人不出现下肢疼痛而表现为肢体麻木感,此乃是椎间盘组织压迫刺激了本体感觉纤维而引发的麻木。 (3)体征: 腰部畸形:腰椎侧凸,它是一种姿势性代偿畸形,有辅助诊断价值。腰部活动受限: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一般有腰部活动受限的表现。腰部压痛和叩击痛:腰部压痛及骶骨棘肌痉挛:约89%腰椎间盘突出的病人,在病变间隙的棘突间有压痛。约1/3的病人有腰部骶脊肌痉挛。 间歇性跛行:当患者走路时,随着行走距离增多,腰背痛加重,不得

腰突诊疗方案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 一、概述: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纤维环破裂症。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或外力作用引起腰椎椎间盘内、外压力平衡失调,均可使纤维环破裂,导致腰椎间盘的髓核突出而引发本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中医学中“腰痛”或“腰腿痛”,“痹症”范畴。 二、病名 中医病名:腰痛病(TCD编码:BGS000) 西医病名: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编码:M51.202) 三、诊断 (一)诊断依据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4年修订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 1、病史:一是外伤,二是劳损,三是肾气不足,四为风、寒、湿、热之邪流注经络,致使经络困阻发病。 2、症状 (1) 腰痛:腰痛是椎椎间盘突出症状最先出现的症状,而且是多见的症状,发生率约91%,疼痛性质一般为钝痛、放射痛或刺痛。活动时疼痛加重,休息或卧床后疼痛减轻。 (2) 坐骨神经痛:腰推问盘突出症绝大多数病人发生在L4/L5、L5/S1间隙,故容易引起坐骨神经痛,发生率达97%。疼痛多是放射性痛,由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外侧到跟部或足背部。 (3) 腹股沟区或大腿内侧痛:高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突出的椎间盘可压近L1、L2和L3神经根,出现相应的神经根支配的腹股沟区疼痛或大腿内侧疼痛。 (4) 马尾神经综合征:向正后方向突出的髓核、游离的椎间盘组织,可压迫马尾神经,出现大小便障碍,鞍区感觉异常。多表现为急性尿储留和排便不能自控。 (5) 尾骨疼痛: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症状可出现尾骨疼痛。原因是突出的椎间盘组织移人骶管,刺激腰骶神经丛。

(6) 肢体麻木感:有的病人不出现下肢疼痛而表现为肢体麻木感,此乃是椎间盘组织压迫刺激了本体感觉和触觉纤维而引发的麻木。 3.、体征 (1) 腰椎侧弯:它是一种姿势性代偿性畸形,有辅助诊断价值。 (2) 腰部活动受限: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一般有腰部活动受限的表现: (3) 腰部压痛及骶骨棘肌痉挛:约89%腰椎间盘突出的病人,在病变间隙的棘突间有压痛。约1/3的病人有腰部骶棘肌痉挛。 (4) 间歇性跋行:当患者走路时,随着行走距离增多,腰背痛加重,不得不停步。 (5) 神经系统征象:80%病人出现感觉异常,70%病人出现肌力下降。 (6) 直腿抬高试验阳性:令病人抬高下肢,抬高到60°以内可出现坐骨神经痛,阳性率约90%。在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时,缓慢放低患肢高度,待放射痛消失后,再将踝关节被动背屈,如再度出现放射痛,则称为加强试验阳性,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诊断依据。 (7) 仰卧挺腹试验:病人仰卧,作挺腹抬臀的动作。使臀部和背部离开床面,出现患肢坐骨神经痛者为阳性。 (8) 股神经牵拉试验:病人取俯卧位,患肢膝关节完全伸直。检查者上提伸直的下肢使髋关节处于过伸位,当过伸到一定程度时,出现大腿前方股神经分布区域疼痛者为阳性。 (9) 压颈试验:病人取坐位或半坐位,两下肢伸直,此时坐骨神经已处于一定的紧张状态,然后向前屈颈,引起患侧下肢的放射性疼痛者为阳性。 3、辅助检查 (1)X线:侧位片显示腰椎生理前突减少、消失或后突,患椎间隙前后等宽,后宽前窄或前后径均变窄,椎体后缘唇样增生等。正位片显示腰椎侧弯,弯度最大点常与突出间隙

腰椎间盘突出中医治疗方案(干货)

腰椎间盘突出中医治疗方 案 腰痛病中医诊疗方案(2015优化)优化说明:通过临床观察,对腰痛病四种证型选用综合治疗均取得满意疗效,我科全年收 治病例数156例,腰痛病排名第2位,故将此治 疗方案作为优化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ZY/T001.1—001.9-94)。中医病名参照《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5657-1995)。西医病名ICD-10编码为M51。202。 (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生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试验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 (6)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隙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CT及磁共振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特色与优势指南》(罗云坚、孙塑伦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1)腿痛重于腰痛,腿痛是典型的坐骨神经分布区域的疼痛. (2)按神经分布区域的皮肤感觉麻木。 (3)直腿提高阴性较正常减少50%,兼或有好腿抬高试验阳性,作弓弦试验即腘窝区域指压神经引起的远近两端的放射痛。 (4)出现四种神经体征中的两种征象(肌肉萎缩、肌无力,感觉减退和反射减弱)。 (5)与临床检查一致的影像学检查发现,包括椎管造影,CT或MRI. (二)疾病分期 1.急性期:腰腿痛剧烈,活动受限明显,不能站立、行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方案(完整版)

XXXX中医医院骨伤科 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 骨伤科 二〇一三年一月修订

目录 一、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标准住院流程 (1) (一)适用对象 (1) (二)诊断依据 (1) (三)进入路径标准 (2) (四)中医证候学 (3) (五)入院检查项目 (3) (六)治疗方法 (3) (七)住院时间 (5) (八)出院标准 (5) (九)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5) 二、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6)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住院患 者。 一、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1、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 编码: M51.202)。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4 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 )。 ①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 ②常发于青壮年。 ③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④病 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 (如咳嗽、 喷嚏 )时疼痛加重。 ⑤腰部活动受限,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踺反射减弱或消失,踇背伸或趾屈肌力可减弱。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 年)。 ①腰痛合并“坐骨神经痛”,放射至小腿或足部,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②在 L4 、L5 或 L5、S1 棘间韧带侧方有明显的压痛点,同时有 至小腿或足部的放射性痛。 ③小腿前外或后外侧皮肤感觉减退,趾肌力减退,患侧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 ④ X 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变浅,病变椎间盘可能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指南 (1)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指南 在文章开始之前,介绍一下证据等级和推荐等级分类,以便各位战友理解以下指南内容时更为准确。 美国预防医学工作组 .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 的分级方法,可以用于评价治疗或筛查的证据质量: * I 级证据:自至少一个设计良好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中获得的证据; * II-1 级证据:自设计良好的非随机对照试验中获得的证据; * II-2 级证据:来自设计良好的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最好是多中心研究) 的证据; * II-3 级证据:自多个带有或不带有干预的时间序列研究得出的证据。非对照试验中得出的差异极为明显的结果有时也可作为这一等级的证据; * III 级证据:来自临床经验、描述性研究或专家委员会报告的权威意见。 美国预防医学工作组 .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 的推荐评价标准: * A 级推荐:良好的科学证据提示该医疗行为带来的获益实质性地压倒其潜在的风险。临床医生应当对适用的患者告讨论该医疗行为; * B 级推荐:至少是尚可的证据提示该医疗行为带来的获益超过其潜在的风险。临床医生应对适用的患者讨论该医疗行为; * C 级推荐:至少是尚可的科学证据提示该医疗行为能提供益处,但获益与风险十分接近,无法进行一般性推荐。临床医生不需要提供此医疗行为,除非存在某些个体性考虑; * D 级推荐:至少是尚可的科学证据提示该医疗行为的潜在风险超过潜在获益;临床医生不应该向无症状的患者常规实施该医疗行为; * I 级推荐:该医疗行为缺少科学证据,或证据质量低下,或相互冲突,例如风险与获益无法衡量和评估。临床医生应当帮助患者理解该医疗行为存在的不确定性。 (引自@?战友相关帖子:循证医学证据级别和推荐等级) 为进一步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的诊断及治疗,北美脊柱外科学会(NASS)循证医学临床指南发展委员会下属的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工作组对现有的临床医学证据进行了总结和归纳,现将指南全文翻译如下,供各位骨科医生参考。 定义及自然病史 问题1: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最准确的定义是什么? 椎间盘的物质错位超过正常椎间盘边界范围,压迫神经,导致疼痛,无力,肌节麻痹或皮节感觉分布异常的一种疾病。 工作组专家共识 问题2: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的自然病程如何? 因目前并没有对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自然病程的相关研究,工作组一致同意,大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患者无论治疗与否,均能得到改善。突出的椎间盘组织随着时间推移通常会出现萎缩/ 退变。很多研究(但并非所有)显示随着突出椎间盘减小,临床功能逐渐改善 工作组专家共识 诊断及影像学 问题3:何种病史和体检结果可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 肌力,感觉,仰卧位直腿抬高试验,Lasegue 征,对侧Lasegue 征等体格检查结果可以帮助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诊断。 推荐等级:A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