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音乐学概论论文

音乐学概论论文

音乐学概论论文
音乐学概论论文

中国古代乐律学发展(三分损益法到明朝朱载堉)

近几十年的考古发现, 为我们能够得知中国古代律学的产生年代提供了一些有意义的证据。河南舞阳县贾湖村发现的 16 支骨笛是公元前 6000 年以前的文化遗存.。贾湖骨笛中有一支保存完整,经过测音后, 其结果表明, 该笛或者为筒音角音的清商六声音阶, 其六声为角、徵、羽、闰、宫、商, 相当于今天的 mi、sol、la、降si、do、re; 或者是筒音宫音的下徵调七声音阶, 其七声为宫、商、角、和、徵、羽、变宫, 相当于今天的 do、re、mi、fa、sol、la、si.后者正是周秦时代中国传统的新音阶。从这一考古发现可以看出,中国人在公元前 6 世纪已有了七声音阶——至少是在实践中。当然,如果仅此一例,的确是还不足以证明什么的,所以,也可以先暂且将贾湖骨笛看作是上古时代人具有偶然性的智慧大爆发的产物, 只把它作为在科学史上追寻中国古代的音程和音阶概念起源时的一个参考。事实上,从贾湖骨笛发明的时候起到春秋时期为止,中国古代已发明创造了许多不同种类的乐器。

由于竹木制成的乐器以及弦线在地下极为容易腐烂, 只有陶制的埙、石制的磬、青铜铸造的钟, 可以为我们提供大量有用线索或佐证。

河姆渡遗址的陶埙只有一个吹孔,是目前所知的最早的埙。半坡遗址的埙, 已经有了一个音孔,开闭该音孔可以发出小三度的两个音, 而这两个音在商周的乐器中是普遍存在的。夏、商初, 埙发展到三个音孔, 可以发出四声、五声的音。甘肃玉门火烧沟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埙可以发出四个乐音,构成宫—角—徵—羽四声音列。在山西夏县和襄汾陶寺两地出土的夏代石磬, 以及河南出土的商代虎纹大石磬,是绝对音高产生的证明,它们表明了夏商人已经有了绝对音高的概念。河南辉县琉璃阁出土的两个五音孔陶埙, 都能够吹出十一个高度不同的音,而且两者发音一致;安阳小屯妇好墓出土的五音孔陶埙、殷墟侯家庄出土的五音孔骨埙也都有类似的乐律特点, 这一切表明半音和绝对音高的观念在殷商时代已经相当明确了。再看看早期编钟的音律特性。殷商时期,编钟大多数为三件一组,它们的音程和音阶形式与同时期的陶埙有许多相同之处。西周中晚期的编钟已出现了八件组,它们的中鼓部与侧鼓部的音程已大致接近纯律大三度或小三度。编钟在西周时期产生了双音钟。河南淅川下寿一号楚墓出土的纽形编钟大约铸于公元前671—前656 年间。经过测音表明, 该组编钟音高从D5 到G7,音域跨两个半八度。仅取中鼓音就可以组成徵、羽、宫、商、角五声徵调式结构,加上侧鼓音可组成徵、羽、变宫、宫、商、角、变徵七声徵调式音阶。山西侯马出土的一套铸于春秋时期的编钟, 其前五个音正好就是徵、羽、宫、商、角五声。

以上所提到的是一些乐器的实物证据,这些证据说明在当时中国古代的先民至少已经在实践中有了明确的一些律学的概念。我们还可从古代典籍中寻找有关律学的证明。《管子·地员》大约是战国时期的作品,其中有一些有关音律计算的文字,而文字记载的科学成果应该在成书之前的春秋时期甚至更早就已经出现。当然,《管子·地员》并非古人专门研究音律问题的著作,文中提到“三分损益”是用来类比土壤和植物关系的问题。按照人们总是以一种熟悉的事物去类比另一种陌生的事物的这种惯例,可以推测三分损益法应该在此很早就出现了。此外,《周礼》中有“太师掌六律, 六同以合阴阳之声.”“皆文之以五声……宫、商、角、徵、羽”等记载。《礼记·礼运》中亦有“五声六律十二管旋相为宫”的记载。近代考古发掘出的秦简《律书》,它成书约在秦始皇初期或更早。书中记述了五声音阶、三分损益十二律的计算方法和计算数值。计算结果和顺序与传统的三分损益律完全一致。而关于十二律的全部名称最早的记载则见于《国语·周语下》。《吕氏春秋》中对十二律的关系进行了叙述, 提到了“隔八相生法”, 该书成书年代约在战国末期。

通过以上考证, 可得一大致结论: 从音乐实践中发现十二律与七声音阶, 至迟在周武

王伐纣 (前1066); 从数学上完成三分损益律五声音阶的计算,至迟到春秋中叶(约前572—前 542)或管子生活的年代 (?—前 645); 关于三分损益法的文字叙述较早简略见《国语》,约公元前 522 年左右。这里得出的结论只是有关发明或发现的时间下限, 至于上限,目前还不很清楚,有待进一步研究。

所谓“三分损益法”,就是以三分法来确定各律相对音高或音程关系的数学方法。由该数学方法计算所得到的律叫“三分损益律”。《史记. 律书》对这种方法概述道:

“生黄钟术曰: 以下生者,倍其实,三其法: 以上生者,四其实,三其法。”

“实”与“法”, 即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倍其实, 三其法”,即2/ 3;“四其实, 三其法,”即4/ 3。原文的意思是:“下生者”,乘以2/ 3, 实则将原弦长分为三份,去其一份, 即( 1 - 1/ 3) = 2/ 3, 这称为“损”;“上生者”,乘以4/ 3, 实则将原弦长分为三份后, 加上一份, 即( 1+ 1/ 3) = 4/ 3, 这称为“益”. 所以,“下生”后的弦长比原弦短,音增高五度; “上生”后的弦长比原弦长, 音降低为下方四度。下方四度是上方五度的转位。这样, “上下”交替地推算各律音高或各律弦长数值, 又称为“上下相生”法。古希腊著名学学者毕达哥拉斯(Pythsgoras,公元前570-公元前496 年) 所创“五度相生法”, 该法只有一个生律因子, 即2/ 3, 其计算方法与三分损益法完全相同。所以,三分损益律就是五度相生律,或五度律。

最早较概略地述及三分损益法的文字记载见之于《国语.周语》。如前文所述,周景王二十三年(前522年),问律于乐官伶州鸠,伶州鸠列出了这十二律的名称,并对音律与数的关系作了说明:

“律, 所以立均出度也.……纪之以三,平之以六,成于十二,天之道也。”

其中,“均”(读yun),即“均钟木”或称“均钟器”,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种弦式高音标准器,又称定律器。被伶州鸠称为自然法则(“天之道也”) 的“纪之以三,平之以六, 成于十二”是什么意思呢? 秦汉以来,经学家们虽将“六”释为“六律”,“十二”释为“十二律”, 但将“三”释为“天、地、人”。事实上, 关于“三、六、十二”的整句话都应与律学有关. 戴念祖认为,“纪之以三”就是《史记.律书》表述的“三其法”。由此可见, 三分损益法至迟在公元前 6 世纪下半叶已有端倪。

三分损益法是按振动、物体长度来进行计算的弦上求律法,载于《管子.地员篇》中。它既是生律的方法,也是定律的方法。即把一个振动体在长度上均分为三段,舍其三分之一,取其三分之二,称为“三分损一”。同样均分为三段,加其三分之一,成为三分之四,称为“三分益一”。如此继续相生而成各律,称为“三分损益法”;从精密的定律法来看,就是“三分损益律”。振动体三分损一所发之音,比原长所发之音高纯五度;三分益一所发之音比原长所发之音低纯四度。

从三分损益律的律数看,《地员篇》只算到五律,《吕氏春秋》在“三分损益法”生五律的基础上继续往下推算,即生出十二律。据《音律篇》载:黄钟生林钟,林钟生太簇,太簇生南吕,南吕生姑冼,姑冼生应钟,应钟生蕤宾,蕤宾生大吕,大吕生夷则,夷则生夹钟,夹钟生无射,无射生仲吕。三分所生,益之一分以上升,三分所生,去其一分以下生。”

由“三分损益法”所生的十二律,实际上是一种不平均律。它所形成的古代大全音(204音分)较十二平均律的全音为大,古代小半音(90音分)较十二平均律的半音为小。因此,三分损益法向下相生到第十二律吕时,就出现了“仲吕极不生”,“黄钟不能还原”的现象,暴露出十二律不能回归本律和无法“周而复始”地旋宫转调的问题。由此也揭开了中华民族长达两千多年之久的寻求理想的平均律的历史篇章。

探求新律的时期,也就是寻求三分损益律“黄钟不能还原”、无法旋宫转调”解决方法的时期。千百年来,各个时代的乐律学家们都在苦苦思索,以求解决这两个难题。

西汉律学家京房是我国第一个从理论上发现“仲吕不能还生黄钟”的律学家。为了从理论上解决周而复始地旋宫转调问题,他用“三分损益法”从第十三律起继续往下推算,直至

第六十律,把一个八度再细分为六十个律。从京房的研究成果来看,他发现三分损益十二律中的“律吕”所生的律无法回到黄钟本律,它们之间的差距,其音程值为23.5音分(四舍五入作24音分),我们今天称之为“最大音差”。而京房律中第五十三律再“三分损益”所得的一律(即京房“色育”律 ),实际上已能回到第一律,其音程值为3.6音分,京房称作“一日”,我们今天称它为“京房音差”。由“色育”律继续“三分损益”至第六十律,其间的七音组成的七声音阶,称“色育均”,它和最初由“黄钟”所生七音组成的“黄钟均”七声音阶,各个相对音之间都相差“一日”(3.6音分),只有极其微小的差别。因此,京房认为在六十律中基本上可以实现“周而复始”地旋宫转调了。

京房的贡献就在于把三分损益法还生本律的音差值由23.5音分缩小至3.6音分。

南朝宋元嘉(424-453) 年间,太史钱乐之在“京房六十律”的基础上继续用“三分损益法”往下生律,一直生至第三百六十律。它的最后一律与黄钟律的音差,其音程值为1.845音分,今天称之为“钱乐之音差”。它比法国拉莫(1683-1764)发现的“小微音差”1.954音分还要小。这就是钱乐之的三百六十律。

钱乐之的贡献在于把三分损益还生黄钟本律的音差缩小到最小程度,而且在中国律学史上达到了把一个八度细分的最高程度。

南朝梁代博士沈重(500-583)也用“三分损益法”推算,一直推到三百六十律为止。他们在计算上的区别在于钱乐之取9寸为首律黄钟之长,而沈重则以81寸为首律黄钟之长。

南朝宋时人何承天(370-447)不同意京房采用加律的方法来解决音差问题,而是主张在十二律内部加以调整。其方法是:假设黄钟的振动体长度为9寸,用“三分损益法”推算,仲吕还生“变黄钟”为8.8788寸,与正黄钟相比,相差0.1212寸,于是将它分为十二个差值各0.0101寸,按三分损益顺序,每生一律,迭加0.0101寸,这样,至第十三律时,加0.1212寸,恰成9寸,而还生黄钟。何承天的新律,就其效果而言,已相当接近十二平均律了。新律与十二平均律之间,相差最大的只有15.1音分,其平均音差也只有4.65音分。而三分损益律与十二律之间,相差最大的为21.5音分,其平均音律大致在11-12音分之间。

何承天的贡献在于,最早从理论上解决了黄钟还原的问题。新律中两个黄钟的音分差值为0。但新律是按弦长而非按频率比计算的,因此仍不是真正的十二平均律。

南宋律学家蔡元定在其《律吕新书》中提出了著名的十八律理论。所谓十八律,就是用三分损益法生成十二正律后,继续往下生六律而构成的一种律制。这六个律,蔡之为变律,即变黄钟、变林钟、变太簇、变南吕、变姑冼、变应钟,加上原有的十二律,共十八律。其方法是在十二正律的六个大半音(114音分)之间各增加一个变律,而六个变律都比原有的同名律高一个最大音差(24音分),使它们与次一律之间构成小半音(90音分)关系。由此调整了大半音与小半音的音程关系,在理论上合理的解决了三分损益的转调。但它只限于十二正律为宫,所以无法旋宫转调,也就仍然没有解决“黄钟还原”的问题。

蔡元定的贡献在于,第一次对三分损益法所形成的音程关系进行调整,解决了音程关系规范化的问题。

十二平均律是各相邻律(即半音)之间其频率比都相均等的一种律制,又称十二等程律或新法密律,是由明代的律学家朱载堉发明的。他的计算方法,从今日的算法看来,等于先把八度开二方得 1.414213……,为八度的一半,即十二平均律中六个半音处的#f。再开二方,得1.189207……,为八度的四分之一,即三个半音处的#d。如果从#f算起,则为a。再开三方,得1.059463……,为八度的十二分之一,即半音的#c,亦即任何一律的高一律。这个数,实际上就是将2开十二次方所得到的弦长倍数,即“频率倍数”,把这个数连续自乘十二次,就分别产生十二平均律各律的频率倍数,而乘到第十二次,就达到2(八度),即黄钟还原了。

朱载堉的贡献在于彻底解决了我国律学史上长期不能解决的黄钟还原的难题。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律学发展的历史也就是三分损益律出现及其后为解决黄钟不能还原和不能旋宫转调问题进行漫长探索的历史。各位律学家对之探索的方式又有所不同,在弦长上做文章的有:京房六十律、钱乐之三百六十律、何承天新律及十二平均律。其中,京房六十律把三分损益法还生黄钟本律的音差值由23.5音分缩至3.6音分;钱乐之三百六十律把三分损益法还生黄钟本律的音差值由23.5音分缩至1.845音分;何承天新律则利用迭加弦长从理论上解决了黄钟还原的问题。蔡元定十八律采取的是调整音程关系的方法,解决了音程关系规范化的问题。十二平均律则利用了根据弦长比算出弦长倍数,从而得到频率倍数的方法。由于诸位律学家所处历史背景及其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他们探讨律制的方式有所不同,成果也各有特点,不管是哪一种律制,它们都共同推动了中国古代律学的发展。

当代中国乐律学发展成果(10篇论文写综述)

中国古代乐律学是中国古代音乐史上研讨音乐基本原理与基础技术理论的一个跨越若干个有关学术分支的综合学科。今按乐律学的概念、基本内容与历史发展分3个方面分述如下:乐律学的概念乐律学的现代概念,大体上含着“乐学”与“律学”两方面,而在古代,两者却密切关联,不可分割。乐律学是研究律制构成与应用的科学,是中国独有的、专门研究音乐中音高规范的一门艰深的音乐基础理论。20世纪下半叶以来,乐律学界的学者们力求将乐律学置于历史的、社会的大背景下加以考察,以更加广阔的视野审视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这是研究视角转变的直接体现,便是对新兴研究领域的开拓和对原有研究领域的进一步深化、细化,并取得了一大批令人瞩目的成果。

从对乐律总论、史论、方法论的研究上看,有缪天瑞先生的《律学》,王杏东的《中国乐律学》,陈其射的《解放后我国律学研究简介》,戴念祖的《中国声学史》,以黄翔鹏先生牵头主持的《中国乐律学百年论著宗录》编录及研究,赵宋光的《理论律学的基本方法》。从对律制研究上,有对十二平均律的起源及先秦以来各种律制的研究,历代黄钟律音高标准的研究,律制研究专题著述方面的研究。在对朱载堉的律学思想及其成就研究上,有黄翔鹏的《律学史上的伟大成就及其思想启示》,王子初的《朱载堉和中国历史上的异径管律》,黄国玺的《朱载堉十二平均律的等比数列理论》,李曙明的《朱载堉律学思维的“自然之理”管窥》,郑荣达的《朱载堉三分损益顺逆相生律》,刘勇的《朱载堉异径管律的测音研究》,郭树群的《论朱载堉的旋宫思想》,徐飞的《杨荫浏对朱载堉异径管律修正案得失考》《朱载堉异径管律的物理证明》等文。在中国古代音律与自然关系研究上,有刘道远的《中国古代十二音律释名及其天文历法的对应关系》,陈其射的《中国古代律学观》,周武彦的《“黄钟宫”律数与古代天文》,刘远道的《中国古音律的时间意义与<周易>》。在律学的应用问题上,有龚镇雄的《音乐声学—音响、乐器、计算机音乐、MIDI、音乐厅声学原理及应用》,赵宋光的《中华律学传统的复兴与开拓》。

关于杨荫浏先生对律学的研究,有以下特点:第一,在第一篇律学论文《平均律算解》中沿用刘复、王光祈所创用的现代律学研究方法,对我国平均律的发明史作了一次较为全面的梳理。第二,首次解释何承天的新律分递加数。第三,全面梳理中国古代律学史。第四,倡导“为了服务于音乐实践而研究律学”。

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我国当代著名的中国音乐史家、乐律学家陈应时先生长期从事中国古代音乐史和乐律学的教学研究,主要在律学、宫调、古谱等研究领域取得了可喜成果。他的音乐文集《中国乐律学探微》与专著《敦煌乐谱解译辩证》两书为其代表作。在这些研究成果中,陈先生或纠正前人的旧说误判;或阐发新的学术观点;或引入巧妙的研究思路,为推动我国乐律学的发展与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陈其射先生的《中国古代乐律学概论》中,比较全面地梳理、引用并阐释了古代乐律学

文献中的重要理论成果,比较全面地分析和揭示了重要出土乐器反映的乐律学成果,同时对由古至今的古代乐律学研究成果、学术见解给予综述和评价。增加了学术上“存异”的比重,但其中“求同”的努力和成效仍然是主要的。另外,书中还有不少新的学术观点值得关注和研究。

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浙江省艺术研究院黄大同博士《中国古代文化与<梦溪笔谈>律论》,是这些年中国古代音乐史学上较为特别的一本书。这本书是黄大同先生在他的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几经修订、润饰而成。该书以研究沈括《梦溪笔谈》律论为中心,于“律数”后面的中国古代阴阳五行哲学展开了充分的挖掘与讨论,可以说这是一本研究古代乐律学的专著,也可以说是研究中国古代阴阳五行的专著。这就是它的特别之处。因为特别,也就显得有特别的学术意义。这本书的重要意义还在于,它敞开了古代乐律学文化的窗口,让音乐史界、乐律学界更多地去了解、观察离今天已经很遥远的中国古代乐律学的文化特征。

朱载堉在《乐学新说》中对《周礼.春官宗伯第三》中与“乐”相关之“礼官之属”的20种官职进行了一一详尽的阐释。武汉音乐学院音乐学系的王洪军教授以其中掌握同律度量衡的行政长官“典同”之与乐律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在对朱载堉《乐学新说》之相关阐释进行标点的基础上,初步归纳整理出:六律、六同与人间亲属的关联:黄钟之声与自然之理的对应;黄钟之长与纵、横黍之关系以及不宗黄钟九寸等理论见解。

《汉书.律制》中,直接引用《周易》辞句者颇多,并有许多与《易》理、《易》例相关的内容,这是显示《易》学对中国古代乐律学产生影响的重要文献资料。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易学研究所教授黄黎星博士对《汉书.律制》引《易》的内容进行梳理,做出具体的分析评说,并论述其中所蕴含的思想文化意义。

在关于律学和交响乐的研究上,刘根祥先生将交响乐队和音律进行了对比和思考,其中包括交响乐队按律制所做的乐器,演奏时的音律、可差律,指挥在训练乐队演奏上,乐队与音律的有利条件,交响乐队三律并存音律等等。旨在希望演奏者通过学习律学知识不断提高演奏的水平。

另外,在关于中国古代乐律学的研究上还有一些外国学者的研究。

来自英国牛津大学的学者肯尼斯.基德伍德.鲁滨逊所著的《对朱载堉在中国音乐十二平均律理论贡献的评判性研究》,书中对音调,毕达哥拉斯对中国音乐的正面影响,十进位制的渊源,从三分损益、五度循环到平均律、朱载堉对音乐的贡献、管乐的实践、计算及吹奏等内容均有研究。也显示出了鲁滨逊对朱载堉的研究对之其它西方学者,更加的深入和细致。虽在有些方面对中国文化了解的欠缺,但是从学术上讲,还是很有道理,发人深省的。此书也不愧为一本研究朱载堉乐律理论的经典之作。

来自美国的音乐学家库特纳在对中国的古代音乐颇有成就,但却是一个极有争议性的人物。研究的方法和成果也令人感到惊奇,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本有关的专著《中国古代音乐考古:两千年的音响实验-公元前1400~公元750》,虽有很多错误和不足之处,但是不能抹煞他对中国古代音乐研究的贡献,特别是他在中国律学研究上所进行的正本清源的工作,以及他对研究方法的应用,对今人也还有启迪作用。

新世纪乐律学的发展,一方面是研究领域的继续拓展与各专题研究的进一步细化;另一方面,其整体性研究也同时期待着在更高层面上,对既有专题成果的系统整合。

参考文献:《当代中国乐律学研究述要》

《发现革新创造——杨荫浏先生的律学研究》

《探微辩证创见——陈应时教授的乐律学研究》

《陈诸家之说立一家之言——评陈其射<中国古代乐律学概论>》

《解读一位古代科学家心中的“律数”——简评黄大同<中国古代文化与(梦

溪笔谈)律论>》

《<乐学新说>“典同”之乐律学探究》

《<汉书.律制>引易考论》

《浅论律学知识与交响乐中演奏的关系》

《肯尼斯.鲁宾逊<对朱载堉十二平均律理论贡献的评判性研究>》简评《库特纳和他对中国古代音乐的研究》

音乐学专业毕业论文指导范文

音乐学专业毕业论文指导规程 毕业论文是音乐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中最后综合性教学环节,通过指导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检验学生全面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初步的科研能力。为提

音乐学专业毕业设计(音乐会)指导规程及实施办法 毕业音乐会是音乐系学生诸多毕业设计活动之一,也是本科教学过程的最后阶段采用的一种综合性的实践教学环节。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检验其学习成果,并以此评定其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为落实好此项工作,根据《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暂行条例》和《音乐舞蹈系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程序及要求》的规定及要求,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申办资格 毕业音乐会对学生专业技能和舞台表演能力要求较高。从历届毕业班学生的专业水平来看,举办毕业音乐会的学生人数以控制在毕业生总人数的20%左右为宜。申办毕业音乐会原则上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1、专业主项考试成绩80分及以上者可独立申办。 2、专业主项考试成绩75分及以上者优良者可二人联合申办。 3、独立申办者演唱(奏)曲目不少于8首,其中具有一定难度的曲目不少于4首。 4、二人联合申办者每人演唱(奏)曲目不少于6首,其中具有一定难度的曲目不少于3首。 5、专业技能课老师有明确同意的推荐意见。 二、申办程序 学生本人书面申请(填写附件1:音乐舞蹈系本科生毕业音乐会申办登记表)→专业小课老师推荐→教研室主任签注意见→分管实践教学副主任签注意见→系主任审查批准 三、确定曲目(选题及开题) 毕业音乐会必须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及教学基本要求,有利于学生在所学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培养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 原则上,音乐学专业学生应突出“一专多能”专业培养特点,曲目难度不宜过大,可用多种专业技能表演形式。音乐表演专业应突出一专和舞台表演的专业培养特点,选择曲目应有一定难度,舞台表演能力更应高一些。 曲目确定后,填写《音乐舞蹈系毕业音乐会开题报告》(附件2)和《音乐系舞蹈毕业音乐会设计任务书》(附件3),相关要求等同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和任务书。 通过开题答辩、明确设计任务后后方可进入下一个工作程序。 四、撰写毕业音乐会设计说明书(附件4) 具体内容包括时间、地点、音乐会名称、主办单位、协办单位、目的意义、主题创意阐述、流程、组织机构、串词、作品分析、主持人、灯光音响、舞美设计、节目单等。 毕业音乐会设计说明书格式规范要求参照《音乐舞蹈系毕业论文格式规范指南》。 五、指导教师的职责 毕业音乐会工作实行指导教师责任制。指导教师的主要职责是:

音乐学论文格式

毕业论文格式标准 1.引言 1.1制定本标准的目的是为了统一规范音乐类本科毕业论文的格式,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 1.2毕业论文应采用最新颁布的汉语简化文字,符合《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由作者在计算机上输入、编排与打印完成。 1.3毕业论文作者应在选题前后阅读大量有关文献,将其列入参考文献表,并在正文中引用内容处注明参考文献编号(按出现先后顺序编排)。 2.编写要求 2.1页面要求:毕业论文须用A4(210×297mm)标准、70克以上白纸,一律采用单面打印;毕业论文页边距按以下标准设置:上边距(天头) 为:30 mm;下边距(地脚)25mm;左边距和右边距为:25mm;装订线:10mm;页眉:16mm;页脚:15mm。 2.2页眉:页眉从摘要页开始到论文最后一页,均需设置。页眉内容:“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艺术学院音乐系·本(专)科毕业论文”,居中,打印字号为5号宋体,页眉之下有一条下划线。 2.3页脚:从论文主体部分(引言或绪论)开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页,页码编写方法为:第x页共x页,居中,打印字号为小5号宋体。 2.4前置部分从内容摘要起单独编页。 2.5字体与间距:毕业论文字体为小四号宋体,字间距设置为标准字间距,行间距设置为固定值20磅。 3.编写格式 3.1毕业论文章、节的编号:按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 3.2毕业论文的构成(按毕业论文中先后顺序排列): 前置部分: 封面 中文摘要,关键词 英文摘要,关键词(必要时) 目次页 主体部分: 引言

正文 结论 致谢(必要时) 参考文献 附录(必要时) 4.前置部分 4.1封面 具体内容依次列示如下内容: ××××专业本(专)科毕业论文(小二号黑体,居中) 专业:(××××××××三号黑体) 例: 音乐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论花舌技巧在笙演奏中的实际应 用 专业:音乐学 2009年6月 例: 现代音乐与作品赏析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 专业:音乐学 2011年12月 4.2摘要:摘要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应以第三人称陈述。它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阅读论文的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的内容应包含与论文同等量的主要信息,供读者确定有无必要阅读全文,也供文摘等二次文献采用。 摘要一般应说明研究工作目的、实验研究方法、结果和最终结论等,而重点是结果和结论。摘要中一般不用图、表、公式等,不用非公知公用的符号、术语和非法定的计量单位。

音乐教育毕业论文范文范文2篇

音乐教育毕业论文范文范文2篇 音乐教育毕业论文范文一:多元音乐文化环境下中学音乐教育分析 在当今各类时尚元素均跃跃欲试涌动着的大潮中,音乐作为一个一直盛行着且不可被替代的因素也对多元化人才的培养起着莫大的作用,音乐方面的教育也成为我国多面教育的重点。对于学习众多分支组成的整体音乐,主要是在对学生进行本土民族音乐学习的基础上,学习并尊重其他民族的音乐,这样在保证同学学习质量的基础上,更能渗透给学生更多方面的相关知识,促进学生更好、更全面地发展。 一、多元文化环境下的音乐教育理念 多元文化环境下的音乐教育,是一种取各方之长,弃原本之短的更加适合当代音乐产业发展的教育理念。其主张在整个音乐教育的大范围之中,同时解除对其他民族音乐类型的抵制感,培养学生掌握多类型音乐的能力,使其真切感受到多元文化环境下面音乐时作为共体所存在着的,同时这样积极、开放的环境还可以使得学生在自由的环境中间看到并发展适合自身的音乐类型,更可以提高自身对于学习音乐的积极性,理解和掌握到其中优秀、积极的内容,并融入到自身的音乐理念当中。 二、多元音乐文化背景下的中学音乐教育 好像在人们的固有印象当中,中学阶段音乐课就是教授同学

们唱歌的课程,而老师们的授课方式也往往迎合着这样的想法。而仔细看来,当代背景下面的多元音乐是欣赏、创作与学习并存的,而教师应当在课程中间更加强调出来音乐整体赏析能力,引导学生对于音乐世界的全面了解。单纯的歌唱方式或者相关技能的单一传授会在一定范围当中制约同学们的理解与灵感激发,这样的教学环境也会使得音乐课堂缺少活跃的氛围。其中有关于民族方面的学习也应当引起老师和同学们的重视,西洋乐是很符合当代音乐发展规律,但是很多音乐韵律及谱写思路均是来源于各民族最原本的音乐本质的。此外对于音乐乐器的学习也可使得同学们更快掌握音乐学习的套路,至于乐器的选择,大可以古代、近代、现代并重,毕竟多元音乐文化环境带给我们的是更多随性和个性的发展。 1、传统音乐教学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国家,五十六个民族决定了在文化构成方面,我们是多元化发生并兼容着共同发展的。理所当然第一步便是理解本民族的音乐文化,提高同学们对自身民族音乐文化的领悟力,这样的意识可以在教学课堂以及教学实践当中逐渐培养。比如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等个民族的乐器、流传下来的音乐圣典、独特演奏方式等都是我们自然感兴趣并且愿意理解甚至经过学习可以掌握的地方。形象与音质的演奏往往是最吸引同学们的所在,它们在不断变更着的历史的长流当中被存留下来成为我们都敬仰着的民族感非常强烈的珍贵之物,当然值得我们视若珍宝反复学习并在其中感受到多元文化发展对于音乐方面的影响。当然,蕴于其中的民族自豪感更是会自然而然地产生。除

音乐教育专业毕业论文.doc

谈谈音乐教育专业钢琴即兴伴奏能力的提高 目录 综述································ 1 一、从初级钢琴伴奏开始学习简易编配 (2) 二、培养键盘和声的实际弹奏能力 (2) 三、重视即兴伴奏的有效训练 (3) (一)重视基础训练 (3) (二)熟悉键盘和声构造思维 (3) (三)增加伴奏手法的使用量和信息量 (4) (四)重视弹奏的艺术 (4) 四、以内容需要为原则 (4) 五、应变能力及技巧 (5) 结束语 (5) 参考文献 (5)

正文 谈谈音乐教育专业钢琴即兴伴奏能力的提高 摘要:在钢琴即兴伴奏的王国,要想歌唱表演和音乐作品得到完美的体现,伴奏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要想提高即兴伴奏的能力,就得努力,刻苦钻研,还要有适合自己的书籍,相应的指导,各种机会的锻炼,以及应变和技巧上的训练。 关键词:即兴伴奏;能力;提高 综述 传统的和声课中,老师一般都是注重和弦选配与声部走向技法的学习和训练,都没有实际弹奏的。即使有时涉及到键盘和声要求,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同学们有的时常抱怨老师,抱怨学的和声没有很好的运用。我觉得很悲哀,悲哀这种现象会促使我们对和声的学习失去兴趣,但又不得不迫使我们重新来思考和培养弹奏的能力,培养好的和声“内心听觉”及和声色彩的想象力,创造力。 键盘和声是歌曲即兴伴奏的基础,为了让伴奏音乐化,还要把和声伴奏音型多多训练,就是把和弦弹奏的方法加以变化,这种“织体”的变化,能使同样的和弦弹奏出达到完全不同的效果。有的同学在弹奏即兴伴奏时,因为比较熟练,相反忽视了表现艺术,比如,没有正确处理好曲子的情感,没有把握好音色处理,旋律分句、走向、节奏与踏板的应用等,而有的同学,因为本身就比别人差一些,所以更要重视! 音乐不断深入社会,声乐演唱作为音乐的一种表现形式,更是被人们越来越重视和喜爱!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人们发现歌唱的成败与钢琴伴奏者的伴奏水平及艺术修养息息相关,好的伴奏在声乐演唱中能起到推波助澜、画龙点睛的作用!可见,伴奏在声乐演唱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直以来,各大专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毕业生不断走向工作岗位,成为了中小学的音乐教师,担负着社会最基础的音乐美育教育工作。可是许多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能弹奏简单而有限的正谱乐曲,对钢琴伴奏技能掌握不够,甚至薄弱,使得教师在组织教学及参与音乐活动时,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作为一名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学生,不能适应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需要,不能不引起社会的广泛重视和担忧。据我个人观点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开设的即兴伴奏课没有得到师生们的重视;二是老师

音乐专业论文开题报告

音乐专业论文开题报告 导读:本文音乐专业论文开题报告,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 一、研究意义和现状 (一)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 据调查:高达90%的大学生喜欢流行音乐而不喜欢古典和民族音乐,在课堂和课余与他们交流时发现,许多学生喜爱音乐,也仅仅停留在一些肤浅、粗俗的流行音乐,对高雅音乐缺乏兴趣,对课堂上所播放和讲解的一些古典音乐,他们认为是“过时、老土”的,对音乐的理解和认识较为浅薄和单一。而在当今的社会文化环境方面,存在许多不利于音乐艺术教育发展,不利于青年学生音乐素养提高的因素。一些传媒的“误导”,造成了不良的文化环境,严重的冲击着学校正常的、健康的艺术教育,对青年学生产生了极为消极的影响,导致部分青年学生审美素质低下,良莠不辨,美丑不分。因此如何如何利用流行音乐为手段来提高他们对音乐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音乐教育的成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现状 目前有关流行音乐方面的刊物和资料已有不少,已经出版的有关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发展、记录、呈现流行音乐发展史料特点的成果有:汉唐文化公司组织撰写的《十年——中国流行音乐纪事》,金兆钧著《光天化日下的流行——亲历中国当代流行音乐20年》,付林编著的《中国当代流行音乐20年》等几部专著。

在金兆钧的《光天化日下的流行——亲历中国当代流行音乐20年》一书中,作者以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发展的亲历者、策划者、重要乐评人的身份优势,对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的发展进行了富有特色的、史论相结合的写作。他用了近两年的时间,对流行音乐圈子里的词曲作家、制作人、乐手、歌手做了大量的采访,拥有几百个小时的录音资料。 和《光天化日下的流行——亲历中国当代流行音乐20年》一书相似,流行音乐圈中的作曲家付林也以一名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发展中的重要亲历者、参与者身份编著了《中国流行音20年》一书。该书以年代更替为序,以大事记的形式,对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发展的脉络,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梳理。该书与上述两部著作,在史料上可以互为补充。值得一提的是,这部著作不仅对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的发展迸行了线性描述,更为难得的是,该书每一个章节都专设一节,简单介绍当时流行音乐发展所处的社会文化大背景,并且每一章也设有“小结”。对这一时期流行音乐的发展进行一定程度的分析。所有这些,都对深入展开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的研究工作具有启发性.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1、流行音乐的概念与特征 1.1、流行音乐的概念 1.2、流行音乐的特征 2、当代大学生喜爱流行音乐的原因 2.1、流行音乐的新奇性吸引了大学生 2.2、流行音乐的艺术特色符合大学生的审美需求 2.3、流行音乐的娱乐性满足大学生追求时尚的欲望 2.4、流行音乐传播手段的科技性适合大学生的心理需求

音乐学概论

音乐学概论 第一章·第一节音乐学总论 一.学科名称的由来 1,最早米茨勒 1738年德国“音乐学协会”意思为音乐的科学 2,音乐学确立于德国克里桑德 1863年《音乐学年鉴》:“音乐的研究,特别是历史的研究,应该提高到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中长期采用的那种严肃而精准的标准上来”。(音乐学年鉴是一本工具书,用来记录那年发生了什么例如音乐会,或记录发表了什么内容)他还认为音乐学应与实证科学相联系。 3,1885年奥地利阿德勒《音乐科学的范围方法及目的》音乐学这一名称的最终确定 二.学科的研究对象与范围(对象有特定,范围有时间和空间断层) 1,19世纪60 德国赫尔姆霍尔茨认为音乐学属自然科学领域“音乐学应以构成音乐的物质材料和对它的感知过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也就是说以音乐传播的物理过程与人感知它的生理过程为对象” 2,音乐学以西方音乐历史为中心课题,这个观点是偏颇的。这里的西方音乐史指的是西方艺术音乐史,是不包含西方民间音乐(传统音乐)的。音乐史是强调时间发展,而民间音乐是强调地域性 3,1980 《辛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音乐学是一种知识领域,这种知识领域是把音乐艺术作为一种物理的,心理的,美学的和文化的现象的研究当做它的对象的。” 4,日本 1977 《新音乐词典》“音乐学是运用各种学术性方法(自然,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研究有关音乐的一切事物的学术领域的总称” 5,音乐学要回答的三个问题: what 这些音乐是什么样的?要对从古至今的音乐成品进行研究,探索音乐的基本特征和规律。 how这些音乐是怎么成为这样的? why这些音乐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要对人类各种音乐行为进行研究,要求对人类自身(主观方面)进行研究 三,学科研究的方法论(这里是一般方法论) 1,实证性——资料与文献——利用科学手段和器械进行量化测定——或通过经验(人的心理感受)间接获得认识 2,思辨性——理论与模型——利用理性与逻辑的方法对数据进行综合,比较,思考,归纳,以求得音乐存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 四,学科的性质(特点,意义) 1,音乐学现在属于人文学科 2,音乐学分支学科很多 3,音乐学要处理边缘和中心的关系(音乐学中音乐是中心)

音乐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晓庄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 视唱练习对钢琴演奏的帮助姓名: 学号: 院系:音乐学院 专业:音乐学 年级: 2014级 指导教师:

视唱练习对钢琴演奏的帮助 中文摘要 随着音乐热潮的兴起,钢琴被更多的人所接受并练习。钢琴不仅仅是练习的乐器,更是一种表演的乐器。而在西洋乐器中,钢琴也有着“乐器之王”的美誉。这对钢琴的教学与演奏提出了更系统,也更严谨的要求。钢琴的演奏除了有技术层面的要求,更多的是对情感的诠释、作品的理解和作曲家风格特色等等方面的的表达。这些都不是只有纯粹的钢琴练习就能达到的。在钢琴的教学和演奏过程中,有一个词被频繁提起,那就是——乐感。表演者对演奏或演唱作品的理解和表达,就能称之为乐感。在音乐表演中,作品的诠释是否到位、情感是否贴切都以乐感为体现。这使得乐感成为判断一位演奏者是否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乐感并不是天生就拥有的,在后天的学习中,我们可以通过丰富的视唱练习、反复的听、反复的唱以得到我们需要的音响效果。特别是具有音乐性的视唱练习,是培养乐感,提高钢琴演奏能力的最佳途径之一。 传统意义上的视唱练习,过于关注音准的问题,从而忽略了对旋律表演性以及乐曲整体性的表达。这让视唱练习成为单纯的音准练习,没有达到锻炼乐感能力的目标。在视唱练习中,有许多方面都能够对乐感能力有着锻炼的作用,比如节奏感的培养,和声感到培养,音量、力度感的培养等。笔者认为:只有加强对视唱练习的重视,从各个方面锻炼视唱能力,提高视唱水平,才能使乐感能力得到提升,也只有这样,才能丰富钢琴的表达能力,从而提高钢琴的演奏水平,达到练习视唱的目的。 关键字:视唱练习,乐感,钢琴演奏 目录

音乐学毕业论文音乐启蒙教育的分析论文

音乐启蒙教育的分析论文 一、看音乐 音乐是抽象的声音艺术,是通过不同的音色和体裁来表 达现实世界,尤其是情感世界的。要让刚入学的小孩从音乐中认 识这一切,最好的办法就是让音乐“直观化”,而“直观化”的 基本要素就是可视、动态。在教学上的具体操作就是让孩子“看 音乐”。如在教《嘀哩嘀哩》这首歌时,我通过网络找到一些与 歌曲相吻合的图片(如春天、花草、大树、湖泊、小船等)和一 些相关的媒体剪辑(如小桥流水、鸟语花香等)。教学中,我一 边播放歌曲,一边呈现图片和媒体剪辑,把学生置身于一个有声、有色、有情、有景的艺术氛围里,使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进一 步激发了其热爱生活、亲近自然的情感。“看音乐”简单易行, 可以给我们的教学提供意想不到的功效,尤其对孩子们理解歌曲 所包含的情感、意境,是其他教学方式无法比拟的。 二、画音乐 启蒙阶段的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提高孩子们的 音乐理解力。而孩子们是如何理解的?理解到什么程度?往往是 用语言难以表达的(尤其是低年级孩子)。“画音乐”不失为一 个有效手段。如在教学《快乐的一天》时,在让孩子们反复听了 这首歌曲后,我没有直接教唱,而是对孩子们说:“你能试着把 你听到的音乐画出来吗?你想到什么就画什么。”在音乐声中,孩 子们用彩笔描绘着“他们的音乐”!我惊奇地发现:孩子们的绘 画各自不同,但都从画面和色彩上表现出一个共同的主题——— 快乐!当然,在“画音乐”的初期,我会让孩子们先进行一些 “音乐和画面搭配”的练习。播放完一首歌曲后,我出示多幅图

画,让孩子从中选择一幅与音乐描绘的情境最吻合的一幅。“画 音乐”把无形的音乐变成了有形的画面,让抽象的音乐变得更加 直观,不仅听得见,而且看得见;不仅提高了孩子们的音乐理解力,而且提升了孩子们学习音乐的情趣。 三、演音乐 音乐是和谐的韵律,具有极强的表现力,与孩子们的心 理规律有高度的一致性。这让我们在教学中“演音乐”显得十分 必要,而且能够得以实现。演音乐的初期,首先得对孩子进行一 些单项训练。如为了让孩子准确地感受和把握音乐的节奏,我就 把孩子分成两两一组,面对面地坐着,根据我钢琴演奏的节奏滚 动传球,节奏快滚动就快,节奏慢滚动就慢。再如为了让孩子们 准确地把握音符的长短,我让孩子们每人拿一张废旧报纸,然后 根据听到的音符长短撕出长短不同的纸条。这种直观化、操作性 的训练,能够让孩子们很快提高乐感。有了单项训练的基础,我 便在课堂上专门设计了一个教学环节让孩子“演音乐”。如在教 学《让我们荡起双桨》等少儿歌曲时,在孩子反复欣赏、学唱之后,我让孩子们离开自己的座位,把自己的手、脚、身体都用上,随着音乐自由地律动,自己想做什么动作就做什么动作。可以看 得出,孩子们的动作虽然显得很稚嫩,有的可能还很笨拙,但从 他们的舞动中可以看出孩子们对音乐的理解和热爱,以及一天天 发展起来的乐感。当然,演音乐不能总停留在自由发挥阶段,还 应该逐步向“准确的表达”过渡。因此,在教学中我还时常在孩 子们自由表达之后,让孩子们相互评价他们的表演动作、表情, 说说谁的动作、表情与歌曲的韵律、节奏更吻合,怎样改进会更 好一些。 四、说音乐

《音乐专业论文写作》教材建设与反思

《音乐专业论文写作》教材建设与反思 《音乐专业论文写作》是音乐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理论课程,它不仅能训练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还可以巩固已学的专业知识,并从理论的角度对所学专业进行思考和深化,对于毕业论文的写作也是一个有益的前期准备。但是,由于音乐专业的教学大多以技能性为主,常常忽视理论学习特别是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造成了多数学生无法将自己的所学所思结合相关理论表达出来,更有甚者由于长期忽视理论知识积累和书面表达能力的重要性,提笔便是一片空白,无法进行任何书面写做。随着音乐专业教育课程体系的不断健全和完善,培养德艺双馨、全面发展的音乐专业学生,已经引起了学界的重视,不少专业教材相继问世,各具特色。笔者教授该门课程多年,以下便是从使用不同教材的基础上,从教材编写的目的、对象以及教材编写核心三基问题的分析和阐释,希望对该门课程教材的选用提供积极的参考。 一、代表性教材简介 关于该门课程的教材建设,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自编讲义到通用教材,从一般通识性教材到专门性教材的发展过程,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本。 《音乐学文论写作教程》(以下简称教程)是2005年针对当时音乐专业论文写作方面教材匮乏的现状而编著的一本专门教材,该教材历经十年的使用和检验,在2012年修订版问世后,是目前该领域比较全面和专业的教材。其中关于音乐学写作的全部实践过程不仅涵盖选题、资料、立论、篇幅概念、论述、论证、论据与论点等内容,

还加入篇章结构及其逻辑关系、语言表达技巧、学术规范的理论、形式与方法等专门针对对音乐类专业学生写作基础薄弱而设置的写作基础内容;而教材的上篇音乐学文论写作的基本理论对音乐学论文的体裁、音乐学研究的方法论体系以及论文写作的论题相关性原则做了系统和简明的介绍,而在此以前的教材或专著,均未涉及过这些内容,可谓是填补空白之作。此外,论文写作的三个第一性,不仅是作者多年教学经验的首次公开出版,也是论文写作的重中之重。《音乐论文写作基础》(以下简称写作基础)较为详细地阐述了音乐论文从选题、资料收集与梳理、撰写提纲、论点与论据、论证到答辩的全过程,并涉及到科研申报书填写及开题报告的书写等。其中详细列出了论文答辩及评分标准,涉及到的答辩方式、答辩技巧等内容是前人没有提及过的。书中所提到的撰写格式要求也是用心良苦。于2010年出版的《音乐论文写作精讲》是作者继写作基础之后的关于音乐专业论文写作的一本更为全面的教材,该书主要侧重于利用大量的例子来概括、总结论文写作中的规律和经验,注重了论文写作的生动性和实练性。《音乐学写作与范文导读》(以下简称导读),是一本专门针对音乐学写作中呈现出来的方法、理论等相关问题,提出教学实施方法和建议的专业教材。该教程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对音乐学写作中概论性内容进行集中的介绍和阐述;下篇精选22篇范文针对不同年级不同研究方向的音乐学专业学生进行分析和详解,每篇均附有式等方面对范文进行学习,既是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生动巩固,也是进行写作实践的具体指导。

音乐学概论考试

一、音乐美学的性质、对象和方法是什么? 音乐美学是音乐学的分支,也是美学的分支,因此还可以说,音乐美学是音乐学和美学的交叉学科,音乐美学是基础理论学科——相对于史学来说,它是理论学科;相对于像音乐批评这样约应用学科来说,它是基础学科。 对象: 其一,音乐的美和审美的基本规律,包括从功能和价值的角度,区分审美的音乐和实用的音乐,以及揭示审美的音乐的功能和价值特点;从多个角度,探讨音乐美和审美的基本特点,以及相对于其他艺术门类,音乐美和审美的特殊性所在(如波兰的索菲亚·丽萨《论音乐的特殊性》)。音乐美学基础问题涉及历史遗留的“自律”与“他律”的争论;音乐美究竟指什么,或音乐欣赏所审之美指什么,在哪里;音乐或音乐作品的存在方式;音乐是如何表现思想感情的;音乐理解问题;从实践中归纳出音乐美学规律,并以此解释具体的音乐现象。 其二,音乐实践中的美学问题,就目前以都市文化为普遍性模式的音乐生活现状而言,“音乐实践”主要指音乐创作,音乐表演和音乐欣赏。音乐创作的美学问题包括作曲家的审美理想;为了进行美的创造而选择和运用的技法的特点;创作结果——作品的审美特征等等。音乐表演的美学问题包括“二度创作”所依据的美学原则;乐感的美学含义极其对表演的意义,音乐欣赏的美学问题诸如音乐审美的条件;音乐审美的状态;音乐审美的标准;音乐审美规律的具体现象分析;等等。 其三,音乐美学自身的历史。研究音乐美学的历史,对学科建设具有重大意义。由于在中国,音乐美学学科建设始于20世纪,其间深受中西关系影响,因此就条件而言,目前研究音乐美学自身历史的成果主要集中在西方音乐美学适合中国音乐美学史两个范围,在其他国家,情况大致相同,各国各民族自身的音乐美学史研究成果尚未在国际上流传,西方国家的音乐美学界通过音乐人类学或民族音乐学的途径,逐渐展开了对非西方地区的音乐美学历史进行研究,但是迄今为止还未出现不同文字版本的专著在世界广泛流传,许多音乐美学资料混杂在世界各地各民族音乐史中,有待于剥离出来建构活补充进各国民族音乐美学史。音乐美学的研究方法通常有三种。 其一,哲学的方法。音乐美学是基础理论学科,探讨音乐美和审美的基本规律是它的基本研究对象之一,这就需要采用哲学的方法,或称为思辨的方法。 其二,社会学的方法,将音乐作为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探究音乐与社会的关系,比如音乐的社会功能,音乐与现实生活的关系,作为社会生活一部分的音乐生活的分类极其特点,以及涉及社会学统计、分析等。 其三,心理学的方法,借助心理学研究成果,对音乐美学诸种问题进行生理、心里层面的探究,为音乐美学研究提供心理科学方面的论据和佐证。例如音乐创作的灵感研究,音乐形式与表现对象的联系的心理学届时,音乐表演心理特点探讨,音乐审美心理规律研究等等,还可延伸至与音乐美学有关的音乐审美教育心理研究。 二、什么叫音乐形态学? 研究构成音乐的一切形式要素,结构,修辞与逻辑规律,并通过这一研究来探讨音乐形式与其风格特征,美学意蕴与文化内涵诸关系的学科,可称为音乐形态学(musical morphology).

流行音乐毕业论文范文2篇

流行音乐毕业论文范文2篇 流行音乐毕业论文范文一:流行音乐对我国音乐教育的影响流行音乐是在一定的时代背景和地域环境中形成的、在大众之间广泛流传的、内容通俗易懂、形式自由的一种音乐形式。它以大众传媒为媒介,得以广泛传播,内容多反映男女恋情,结构短小,曲调简单,所表达的情感也较为单一。代表歌手如周杰伦、王力宏等等。这些流行音乐主要在青少年群体中广为流传,青少年长期处于学习和工作的压力之下,积蓄的各种情绪得不到释放,而流行音乐在某种程度上给青少年提供了一条发泄情绪、展现个性的途径,所以得到了青少年的热烈追捧。有的学生甚至要求音乐老师在音乐课堂上教流行歌曲。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音乐教育如果还是像以前一样武断地阻止流行音乐走进课堂,而不进行宽容地介绍和科学地引导的话,那无疑会阻碍音乐教育的发展。 一、流行音乐对我国音乐教育的影响 (一)流行音乐对青少年的影响 可以说,80后和90后两代人都是在流行音乐的陪伴下成长起来的,流行音乐强烈的时代气息、简单直白的歌词、单纯的情感等引起了青少年感情的共鸣。尤其是某些爱情歌曲,特别能够迎合青少年对于爱情的朦胧憧憬的心理,再加上流行音乐的旋律简单、音域狭窄,节奏富于变化,青少年很容易就能够演唱。从内容上说,部分流行音乐对青少年产生了积极地影响。有一部分流

行歌曲如《年轻的朋友来相会》《边疆的泉水清又纯》等,反映了人们对于真善美的追求,给人们以心灵上的慰藉。再如台湾的校园民谣《童年》《乡间的小路》《外婆的澎湖湾》等歌曲,情感真挚自然,形式自由活泼,符合青少年的年龄特征,写出了青少年特有的纯真感情。但是,也有一部分流行歌曲内容粗俗不堪,含有大量的暴力和色情信息,歪曲了青少年对世界的理解,对青少年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二)流行音乐对音乐教育的影响 这主要表现为流行音乐对音乐审美心理教学的影响和音乐欣赏教学的影响。首先,流行音乐之所以能够大行其道,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根植于大众音乐审美心理的世俗化上。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在经济利益的推动下,歌曲由原来的宣传功能、感染功能、歌颂功能转化为娱乐功能,高雅的审美品味逐渐被世俗的审美心理所取代,各种世俗化的东西披着时尚的外衣公然走到舞台上,目的是追求最大化的商业利益。在这种环境下创造出来的流行音乐直接影响了音乐教育审美心理的世俗化;其次,流行音乐已经成为音乐的重要部分,所以,其中一些优秀的流行音乐曲目被选入音乐欣赏教学之中。但是,由于流行音乐的队伍并不纯净,其中还包含了许多不太高雅的东西,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拉低了学生音乐鉴赏的水平 二、如何在音乐教育中引入流行音乐 (一)正确对待流行音乐 流行音乐也是一种音乐形式,只是它在品级上有高下之分。所以,我们要用辩证的眼光来对待流行音乐,注意它的积极影响

音乐专业毕业论文

音乐专业毕业论文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分类号密级 U D C 编号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浅谈声乐初学者换声点的解决手段 系别音乐系 专业名称音乐表演(声乐方向) 年级 2011级 学生姓名肖思 学号 指导教师赵丽娟 二零一五年四月 学位论文原创性说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浅谈声乐初学者换声点的解决手段》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独立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本人严格遵守学术规范,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文不含其它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承担本声明的法律责任。 学位论文作者 : 年月日 文献综述 概述

在声乐初学者学习声乐发声的时候,往往会遇到换声点不知如何转换声部的问题,真假音的转换在声乐练习上是必修课。我国教育改革的30年来,特别是艺术教育改革为声乐教学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声乐工作者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改革教学方法,并与世界上着名声乐大师近距离交流。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传统声乐教学把人声划分三个声区或两个声区的训练方法,是否存在换声点以及真假声如何混合等问题。近几年,对无声换声点混声训练进行了深刻的研究。 正文 在罗娜《浅谈声乐者应注意哪些问题》中,笔者强调人的声音线条,人都是有自然声区,而所谓自然声区就是用自然舒服的方式发出的声音,一般就是我们说的中音区,打好中音区的基础,用正确的呼吸和共鸣的方法练习中音区。声音是一种声音流,经过胸腔产生胸腔共鸣,最后声音上到头腔,产生头腔共鸣。喉咙位置不对,或者没有用腔体,声音不是发白,就是会发闷。笔者着重强调声音正确的发声。 余开基的《声乐卷》大量叙述了我国艺术教育发展的现状,同时随着科学的发展,网络技术也给推动声乐教育工作带来了很多的便利,人们可以从网络上了解世界着名男高音歌唱家恩里科·卡鲁索、声乐教育家弗兰切斯科·兰培尔蒂、扎科莫·劳里-沃尔皮等世界着名歌唱家和声乐教育家的声乐教育理论和声乐演唱和声乐演唱方法。20世纪80年代国门打开之后,许多声乐艺术家在北京举办了大型音乐会,使一大批声乐工作者有机会与世界上着名声乐大师近距离交流的机会。因此,在声乐学习中产生了不同的方法和理论,其中一部分学者主张采用完整的、统一的、无换声点、一步式混声训练方法,并从生理和心理分析的角度,对无换声点混声训练方法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根据。这是声乐教学理论和实践认识上一大发现。笔者通过世界声乐的交流,并从中了解声乐促进各国交流,文化交流。 施国新的《试论歌唱换声点的移位》文章中,强调在声乐学习中我们常常会遇到遇到这样的问题,同样的技术要求,同样音高的换声点,在碰到不同的制约因素时,同一个歌唱家会出现不同的演唱效果,这是因为在歌唱家演唱实践中,把换声点曲解为一个固定不变的音高,导致声源体与共鸣体之间产生不和谐耦体,造成声音的不统一,因而给声音转换带来消极作用和负面影响。“换声现象”不是孤立在于某个特定音

音乐表演毕业论文范文2篇

音乐表演毕业论文范文2篇 音乐表演毕业论文范文一:音乐美学研究对音乐表演艺术的启迪 一、音乐表演艺术中现代音乐美学研究应用的必要性 从音乐美学与音乐表演的内容可分析,音乐表演所涉及的主要体现在表演者自身的审美能力、思想因素以及对音乐美学的理解等方面,而音乐美学则综合许多学科如审美学或哲学等内容,所以音乐表演在本质上便为音乐美学中的重要内容。实际应用现代美学研究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即:第一,现代音乐美学研究是影响音乐表演成功与否的关键。现代音乐美学研究认为区别于一般音乐家与爱好者,音乐表演者对音乐的了解更加深入,注重音乐美学中涵盖的音乐美学内容,掌握作品历史意义的同时还需利用现代审美观念对其进一步丰富。第二,现代音乐美学研究的引导作用。由于音乐美学本身综合许多学科知识内容,对音乐表演能够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要求音乐表演者的表演需在领悟音乐内涵的基础上,向受众传达更多的美学精神,实现审美方面的共鸣。 二、基于现代音乐美学研究的音乐表演艺术未来发展 (一)正确看待音乐表演 现代音乐美学研究中关于如何看待音乐表演的问题,从现象学美学角度分析,认为音乐作为意向性对象,需要通过音乐实践

主体不断生成音乐的内涵,其中的主体旨在音乐表演者,而音乐实践内容则为意向性活动,使音乐的意义得到不断填充与丰富。而从现代释义学角度,音乐表演过程不仅需要对音乐历史意义进行解释,还需将音乐作品的现代意义阐释出来。综合来看,现代音乐美学研究对音乐表演的启迪首先需正确看到音乐表演艺术的作用以及地位,其不仅表现在再现艺术方面,还应在原有内涵基础上使音乐更具创造性,不断丰富音乐的内涵。因此,现代音乐表演者在利用音乐表演技能进行音乐坐标表演与再现的同时,也要运用现代审美观念,赋予音乐作品更多时代内涵。 (二)正确认识音乐原作 现代美学研究要求音乐表演艺术对音乐原作正确认识。首先,根据现象美学理论可将音乐作品原作概括为两方面,即创作过程中作曲家的意向性活动以及作曲家创作思路的乐谱记录。其次,在正确认识音乐原作后便需考虑到如何看待作曲家在作品中所体现的创作构思。一般作曲家通过乐谱形式完成音乐作品创作后,该作品便为一个实体,且不会随人的意志而发生转移。这就要求音乐表演者能够正确解释音乐作品,把握音乐作品的历史意义以及所体现的风格。例如,对文艺复兴时期或欧洲中世纪的音乐作品在现代音乐表演过程中应以作品原有历史面貌展现出来,如所引用的乐器或具体演奏方式等使作品原有音响效果进行再现。尽管我国现代音乐表演艺术中对作品的解释仍以历史释义学为主,只进行概念化或机械化的作品内涵阐释,从表面看较为肤浅,但这种以历史角度看待音乐原作并对作曲家创作思路进行探索的做法,仍值得肯定。对于音乐表演者来讲,应在表演过程中从历史

音乐专业毕业论文

分类号密级 U D C 编号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浅谈声乐初学者换声点的解决手段 系别音乐系 专业名称音乐表演(声乐方向) 年级 2011级 学生姓名肖思 学号 指导教师赵丽娟 二零一五年四月 学位论文原创性说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浅谈声乐初学者换声点的解决手段》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独立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本人严格遵守学术规范,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文不含其它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承担本声明的法律责任。 学位论文作者 : 年月日 文献综述 概述 在声乐初学者学习声乐发声的时候,往往会遇到换声点不知如何转换声部的问题,真假音的转换在声乐练习上是必修课。我国教育改革的30年来,特别是艺术教育改革

为声乐教学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声乐工作者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改革教学方法,并与世界上著名声乐大师近距离交流。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传统声乐教学把人声划分三个声区或两个声区的训练方法,是否存在换声点以及真假声如何混合等问题。近几年,对无声换声点混声训练进行了深刻的研究。 正文 在罗娜《浅谈声乐者应注意哪些问题》中,笔者强调人的声音线条,人都是有自然声区,而所谓自然声区就是用自然舒服的方式发出的声音,一般就是我们说的中音区,打好中音区的基础,用正确的呼吸和共鸣的方法练习中音区。声音是一种声音流,经过胸腔产生胸腔共鸣,最后声音上到头腔,产生头腔共鸣。喉咙位置不对,或者没有用腔体,声音不是发白,就是会发闷。笔者着重强调声音正确的发声。 余开基的《声乐卷》大量叙述了我国艺术教育发展的现状,同时随着科学的发展,网络技术也给推动声乐教育工作带来了很多的便利,人们可以从网络上了解世界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恩里科·卡鲁索、声乐教育家弗兰切斯科·兰培尔蒂、扎科莫·劳里-沃尔皮等世界著名歌唱家和声乐教育家的声乐教育理论和声乐演唱和声乐演唱方法。20世纪80年代国门打开之后,许多声乐艺术家在北京举办了大型音乐会,使一大批声乐工作者有机会与世界上著名声乐大师近距离交流的机会。因此,在声乐学习中产生了不同的方法和理论,其中一部分学者主张采用完整的、统一的、无换声点、一步式混声训练方法,并从生理和心理分析的角度,对无换声点混声训练方法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根据。这是声乐教学理论和实践认识上一大发现。笔者通过世界声乐的交流,并从中了解声乐促进各国交流,文化交流。 施国新的《试论歌唱换声点的移位》文章中,强调在声乐学习中我们常常会遇到遇到这样的问题,同样的技术要求,同样音高的换声点,在碰到不同的制约因素时,同一个歌唱家会出现不同的演唱效果,这是因为在歌唱家演唱实践中,把换声点曲解为一个固定不变的音高,导致声源体与共鸣体之间产生不和谐耦体,造成声音的不统一,因而给声音转换带来消极作用和负面影响。“换声现象”不是孤立在于某个特定音高的点上,而是常持续出现在某一特定音区。因此,在这篇文章中清晰的明白换声点对于演唱者的重要性,换声点不是固定不变的,在歌唱的时候,根据歌曲,找到适合

音乐学专业概论论文

音乐学专业概论心得体会 音乐学专业概论这一课程由张弫老师、闻洪斌老师、王欣欣老师、蔡乐老师、赵欢老师针对于音乐学的各个分支向我们讲授了如何在大学里学习音乐学和学习音乐学的目的必要性以及各个学习阶段的具体计划,是我对四年的大学学习生活在个人脑海中形成一个真整体规划。 首先,听完张弫老师讲授的音乐学专业概论课后,张老师系统的将音乐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育体系向我们做了详细的解说,使我对其得到了初步的了解,其中音乐学教育体系共分为三个部分:普通教育专业教育和综合教育。根据各部分的具体内容要求,从而指导我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该如何着手去学,避免出现盲目学习或是毫无目的瞎学现象。此外,张老师向我们讲到的教育模式是坚持课内培养计划课外培养计划和实践培养计划三位一体,使我的个人能力在学习中更能得到全面提高和全面的发展。通过张老师讲授的课程分类教学时间安排和毕业最低学分要求,能使我对大学的各个学习时期的任务量做出规划,使我清楚的认识各个分类专业之间存在的差异,从而结合自身实际,更切实的对自己进行定位。而且还使我知道了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相关知识。其中自然科学分为理论形态和自然形态。人文科学是以人类自身作为学术研究的中心,以人自身的发展和完善作为精神探索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属,通过知识的积累与传播,理论的创新与阐释,情感的体验与升华,为人类正确的理解和把握存在的意义,生命的本质,人生的目的提供相应的知识、理论、理想和智慧。人文科学有分为文学、史学、哲学,而艺术学又是文学派生而来的,美学是哲学派生而来的。人文科学具有一定的性质即:人文科学在阶级社会里一般具有一定限度的阶级倾向性;人文科学通常体现一定的民族性;人文科学的时代性;人文科学研究成果积累的传承性;人文科学人才成长的知识积累和实践经验的长期性;学派的形成与发展。此外,还知道了关于音乐学的定义即:音乐学是研究有关音乐学问的总称,亦即:音乐学是对音乐及其他相关事物进行学术研究的学问的总称。音乐学的性质:音乐学是属于以人文科学的为主的综合性学科。此外,主要与人文科学相关的音乐学研究有:音乐哲学、音乐史学、音乐形态学、音乐创作学、音乐表演艺术学、音乐批评学。主要与社会科学相关的音乐学研究有:音乐社会学、音乐人类学、音乐经济学、音乐教育学。主要与自然科学相关的音乐学研究有:音乐物理学、音乐生理学、音乐心理学、音乐地理学、音乐工艺学、音乐治疗学。 第二,听完王欣欣老师讲授的键盘及器乐教学概述后,使我更清楚的了解键盘为大学中得专业必修课程,以及键盘课程的总目标是在毕业前让每个学生钢琴过四级,根据王老师讲授的课程实施办法即:每学期进行期中考试、期末考试,根据考核方式,每学期期中测试占(10%),期末测试占(70%),艺术实践(单独学分),平时成绩(20%)等

音乐学概论

音乐学概论 1三通 答:《通志》郑樵,是一位具有世界影响的大史学家;《通典》是我国第一部,也是成就最高的一部典章制度专史,作者唐朝杜佑;《文献通考》,宋元之际的史学家马端临所撰,该书是记载中国历代典章制度的巨著。 2音乐音响学 答:音乐音响学是着重从声学的角度研究音乐音响现象的科学,又称“音乐音响学”。 3音乐形态学 答:研究构成音乐的一切形式要素、结构、修辞与逻辑规律,并通过这一研究来探讨音乐形式与其风格特征、美学意蕴与文化内涵诸关系的学科。 4 艾尔舍克体系 答:艾尔舍克首次打破“历史的”、“体系的”传统划分,提出理论和地区两大部门。这一分类最大特点是将历史与民族两大类合为一体,避免以往存在矛盾,欧洲音乐与其他地区音乐摆在同等位置。缺点是只有地区历史,没有研究人类音乐历史进程的共同特点的学科及分支学科,如音乐考古、古谱学等,但是总体上分类标准是统一的,符合实际分工,因而也是适用的。 5 《日本书记》 日本现存最早的历史典籍之一,该书是基于政治需要,对内强化国家观念,对外树立国家形 象而修的官方史书,形式上模仿中国史书,采用了编年体和纪传体相结合的体例,全部用汉文撰成,语言比较抽象缺乏主动性,可与《古事记》的歌谣相媲美,二者并提为记纪歌谣。 6 音乐心理学 音乐心理学是用心理学的方法及理论研究音乐与人的各种心理现象的相互关系,并找出其规律的科学。它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汲取生理学、物理学、遗传学、人类学、美学等有关理论,采用实验心理学的方法,研究和解释人由原始到高级的音乐经验和音乐行为的心理学分支。 7 简述音乐学的学科分类体系? 在音乐学的学科发展过程中,由于研究的具体对象,角度和方法的不同,所以,产生了许多不同的分支科学。为了把握这些分支科学相互之间的关系,于是就出现了学科分类的问题。其中,着眼点的不同对音乐学的不同分类方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音乐学的定义:是研究音乐的所有理论学科的总称。音乐学的总任务就是透过与音乐有关的各种现象来阐明它们的本质及其规律。如研究音乐与意识形态的关系,有音乐美学、音乐史学、音乐民族学、音乐心理学、音乐教育学等;研究音乐的物质材料的特点的,有音乐声学、律学、乐器学等;研究音乐形态及其构成的,有旋律学、和声学、对位法、曲式学等作曲技术理论;还有从表演方面来考虑的,如表演理论、指挥法等。 2、学科研究方法论:实证法:第一类是通过自然手段来测量,具有精确性。第二类是通 过对有关对象进行直接的观察、感受、调查或通过有关文献、实物而间接获得认识和知 识的经验性方法。 思辨发:运用理性的、逻辑的方法对用技术手段获得的数据或与直观的方法调查到的材 料进行综合,探索出发展规律。 3、阿德勒体系: (1)历史音乐学:A关于时代、民族、地区、流派、艺术家个人的音乐史 B音乐古谱学 C音乐史中的基本形式研究(音乐形式的分类是) D法则史(研究音乐各种法则的历史连续性) E乐器学 (2)体系音乐学:A和声学(音高性的) B节奏学(时间性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