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李正明:从《宋词三百首》看朱孝臧的词学思想

李正明:从《宋词三百首》看朱孝臧的词学思想

李正明:从《宋词三百首》看朱孝臧的词学思想
李正明:从《宋词三百首》看朱孝臧的词学思想

从《宋词三百首》看朱孝臧的词学思想

李正明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福建厦门361005)

(本文已发表于《黑龙江史志》2010年第11期)

摘要:朱孝臧编选的《宋词三百首》寄托了他个人的词学思想,因此通过这一选本可以具体而微地考察他的词学思想。《宋词三百首》体现出了朱孝臧重视格律、推崇吴文英词、兼取东坡词“以疏济密”等主要词学思想。

关键词:《宋词三百首》、朱孝臧、词学

中图分类号:I207.209 文献标志码:A

朱孝臧编选的《宋词三百首》是20世纪以来最优秀、最流行的宋词选本,风行80余年而不衰。据中国国家图书馆网络版馆藏书目检索,仅1991年至2004年海内外出版的各类评笺、注评本就多达221种,其流行情况即可见一斑。朱孝臧谈论词学的言论极为少见(仅有龙榆生辑录的《彊村老人评词三则》),因此想把握他的词学思想极为困难,但通过他的这一宋词选本却可以具体而微地考察他的词学思想。“晚清词人,颇喜选录,以寄其论词宗尚。各矜手眼,比类观之,亦可见当时词坛趋向。”[1]朱孝臧的这词学一选本也寄予他个人的词学思想。

一、重视格律、推崇格律派

据不完全统计:吴文英25首,位居榜首,其次是周邦彦22首,然后姜夔17首,晏几道15首,柳永13首,辛弃疾12首,贺铸11首,晏殊、苏轼各10首。[2]美成、梦窗、白石三人之作共64首,几乎为苏、辛词作的3倍。若再将格律派其他词人的词作都算进去,那么格律派的词作共有90首之多,几乎占全书词作的1/3(全书共283首词)。从以上统计数据即可看出编选者朱孝臧对格律派的重视。朱孝臧重视格律派源于他对词格律的重视。而朱孝臧重视格律除了因为自身精通格律外,还受到清代词坛的主流词学思想、王鹏运等人的深刻影响。

朱祖谋精于词律。沈曾植说:“彊村精识分铢,本万氏而益加博究上去阴阳,矢口平亭,不假检本,同人惮焉,谓之‘律博士’。”[3]光绪二十五年(1899),朱祖谋与王鹏运合校《梦窗四稿》时提出了“校词五例”:即“正误”(改正讹字)、—————————————

作者简介:李正明,笔名文创公,河南信阳人,当代作家、学者。2007年毕业于南阳师范学院,获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学学士学位。2011年毕业于厦门大学,获中国古代文学专业文学硕士学位。目前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历史的创作与研究。

文创公此名针对“文抄公”而起,旨在坚决反对抄袭、强调文章的原创性。自幼研习中国古代诗文,至今不辍,颇有心得,有“文章圣手”之称。其诗文作品如花一样灿烂、如水一样灵动、如风一样轻快,散见于《厦门日报》、《厦门大学报》、《东南早报》、《泉州晚报》、《船山学刊》等众多报刊、网站,深受著名作家、学者傅小松、钱建状等人的推崇。尤其是其古典诗歌独具匠心、别树一帜,大有“诚斋体”风味,清新可爱,令人耳目一新。

校异”(校列异文)、“补脱”(校补缺字)、“存疑”(正误难定则存疑)、“删复”(一词两见,误收他人之作,皆据删之)。光绪三十四年(1908),朱氏再校《梦窗词》特意把“勘定句律”补充到“校词五例”中。“勘定句律”虽不自朱祖谋始,此前戈载、杜文澜、王鹏运等人在这方面都做过很多工作,但是把“勘定句律”作为一个“校例”,在理论上明确下来,使之与“校词五例”并列,成为“校词六例”,则是他对于词籍校勘之学的一个创造性的贡献。“勘定句律”也是朱氏校勘词籍的一大特色,当时几乎无人能及。“校词律”是他的强项,他早年校《梦窗词》和《东坡乐府》都有这个特点,在《彊村丛书》里这个特点得到更充分的体现。

朱祖谋不仅在校勘词籍时重视格律,而且在创作词作时也严守格律。蔡嵩云《柯亭词论》云:“今日填词,不讲律则已,讲律则惟有遵守宋贤轨范,亦步亦趋矣。入可代平,去不代上,本宋贤成说,不妨按调之情形采用。王半塘、郑叔问、况蕙风、朱彊村为清末四大词家,守律之严,王、郑似不如朱、况。而朱、况之严于守律,前期之作,似不如其后期。总之宋词之音谱拍眼既亡,即守四声,亦不能入歌。守律派之守四声,无非求其近于宋贤叶律之作耳。”[4]“四声调叶词,今虽以音谱失传而不可歌,然较之仅分平仄者,读时尚觉铿锵可听。故词家之守律者,必辨四声分上去,以为不如是,不合乎宋贤轨范。浅学者流,每谓守四声如受桎梏,不能畅所欲言,认为汩没性灵。其实能手为之,依然行所无事,并无牵强不自然之病。观清末况惠风、朱彊村诸家守四声之词,足証此语不诬。”

[4]朱彊村作词时虽然严守格律,但并没有影响到词意的表达,他已经达到了“不烦绳削而自合”的至高境界。张尔田曾评价朱祖谋晚年所作词似杜甫夔州以后之诗,主要着眼于二人晚年诗歌内容的深厚和格律的谨严,可谓的见。

清代之词已不可歌,依宋人词谱填词,为其音节流利动听之故。至若前人之创调、僻调,则依其词字,步趋四声,不敢逾越,守律极严。除平仄四声之外,亦讲究韵脚节拍。陈匪石《声执》云:“词有句中韵,或名之曰短韵,在全句为不可分,而节拍实成一韵。例如温庭筠《荷叶杯》,‘波影满池塘’,影字语上句冷字叶······填词家于此最应注意,既不可失叶,使少一韵,尤须与本句或相承之句黏合为一,毫无斧凿之痕。历观唐宋名词,莫不如是。惟因此故,发生一疑似之问题,凡词中无韵之处,忽填同韵之字,则迹近多一节拍,谓之犯韵,亦曰撞韵。守律之声家,悬为厉禁,近日朱、况诸君尤斤斤焉。而宋词于此,实不甚严,即清真、白石、梦窗亦或不免。”[4]可见朱彊村、况周颐在作词时守律之严,甚至都超过宋人了。

其实,重视格律不仅是朱祖谋个人的偏好,而且是清末词坛普遍的风气,尤其是清末四大家。晚清词家对词体格律的认识较前代透彻,随着词谱、词律等书籍的刊行,对格律的要求也越趋谨严。至20世纪初,常州派先后由王鹏运、朱彊村、况周颐、郑文焯等人主盟,此派尤其强调音律的重要,要求作词严守词律。如朱祖谋被王鹏运称为“律博士”,他“宗万代而益加博究,上去阴阳,矢口平亭,不假检本”。钱基博在《现代中国文学史》中称,郑文焯“深明管弦声数之异同,上以考古燕燕乐之旧谱,撰成《词源斟律》一书,而能以姜词以上溯唐谱,推求词律之本原”。受他们影响,况周颐“亦恍然向者之失,断断不敢自放,乃悉根据宋元旧谱,四声相依,一字不易”。查孟济称他们是主张侧重音律的一派即缘于此。朱孝臧在编选《宋词三百首》时曾多次和词人况周颐及其门人赵尊岳商量切磋过,因此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宋词三百首》体现的是整个常州词派的词学思想。在这种情况下,常州词派重视音律的传统自然会影响到朱孝臧及其编

选的《宋词三百首》。

二、以吴文英为尊

在《宋词三百首》中,吴文英的词被选中25首,位居榜首,是其他所有宋代词人所无可比拟的。朱孝臧之所以选吴文英的词最多,是源于他一生对吴文英词的极度喜爱和推崇。

朱祖谋是词学史上最为推崇吴文英之人,这种推崇表现在众多方面。一是在研究整理方面。他一生先后四校《梦窗词》,又作《梦窗词集小笺》一种,前后历时20多年,可以说是呕心沥血。这种对梦窗词的旷日持久的研究会深刻影响他的词学思想的形成。二是在创作方面。朱祖谋40岁结识其师王鹏运时始弃诗学词,他首先学习的便是吴文英之词。朱祖谋的词就是以学吴梦窗而声名鹊起的。王鹏运讲:“自世之人知学梦窗,知尊梦窗,皆所谓但学兰亭面者。六百年来真得髓者,非公更有谁耶?”[3]词人的词学思想一般都从个人创作实践中萌生,朱祖谋在创作上师法吴文英自然会影响到他的词学思想。三是在评论方面。朱祖谋一生以填词和校词见长,鲜有关于词的评论。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由他的弟子龙榆生辑录的《彊村老人评词三则》,区区三条词话,就有两条与梦窗词有关:“梦窗词品在有宋一代,颉颃清真。近世柏山刘氏独论其晚节,标为高洁。”[5]“君特(梦窗)以隽上之才,举博丽之典,审音拈韵,习谙古谐,故其为词也,沉邃缜密,脉络井井,缒幽抉潜,开径自学,学者非造次所能陈其意趣。”[6]这些少见的评论最能直接体现其词学思想。四是在扶持同仁、提携后进方面。20世纪前期研究吴梦窗的词学家,从陈洵、杨铁夫,到夏承焘和刘永济,无一不得到朱祖谋的扶持和奖掖。陈洵原本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私塾先生,后来因为在吴文英研究方面颇有造诣而受到朱祖谋的赏识,并得到朱祖谋的大力揄扬,此后才得以名动海内的。夏承焘曾多次拜会过朱祖谋,并得到积极鼓励,学术信心大增,从此以后在学术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其实,从《宋词三百首》选吴文英词最多这一点也可看出他对吴文英的极力推崇。

在朱祖谋的极力倡导之下,20世纪前40年的词坛,几乎被梦窗词风所笼罩。朱祖谋最得意的弟子龙榆生曾痛心疾首地批判当时词人盲目群起而学吴文英词所出现的流弊:“(晚近词家),填词必拈僻调,究律必守四声,以言宗尚所先,必惟梦窗是拟。其流弊所及,则一词之成,往往非重检词谱,作者亦几不能句读,四声虽合,而真性已漓。且其人倘非绝顶聪明,而专务捋扯字面,以资涂饰。则所填之词,往往语气不相贯注,又不仅“七宝楼台”,徒炫眼目而已!以此言守律,以此言尊吴,则词学将益沉埋,梦窗且又为人诟病,王朱诸老不若是之隘且拘也。”[7]其实,这么多人对吴文英词趋之若鹜,是和作为词坛领袖的朱祖谋当年的极力倡导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

朱祖谋大力倡导吴文英词是想为广大学词者指示一条正确、便捷之路。朱祖谋在长期学习、研究吴文英词的过程中,对吴词有着独到的发现。他曾言:“梦窗词系属八百年未发之疑。”其意指后人对梦窗词多有误会,他则领悟了吴词的精髓。朱氏与严复的书信中曾提到“浣花、玉谿于诗,犹清真、梦窗于词”[4]此语并不完全着眼于梦窗与义山或清真与子美作品的相似度,而是清真、梦窗在词艺的传承与威就,可比拟子美、义山在诗艺方面的传承关系和地位。叶梦得《石林诗话》云:“唐人学老杜,惟商隐一人而已,虽未尽造其妙,然精密华丽亦自得其彷彿。······王荆公亦尝为蔡天启雷:‘学诗者未可远学老杜,当先学商隐。

未有不能为商隐,而能为老杜者’”。[8]义山诗宗法子美,王安石所言,乃以义山诗作为梯阶,以示学杜之门径。朱氏所指示的词学门径与此类似。与朱祖谋同宗梦窗、见知于朱氏的陈绡曾言:“因知学词者,由梦窗以窥美成,犹学诗由义山以窥少陵,皆涂辙之至正者也”[4],正可作为朱祖谋“浣花、玉谿于诗,犹清真、梦窗于词”之说的诠释,不仅揭示了周、吴的传承关系及主从地位,也指引学词者一条便捷的入门途径。朱氏所选《宋词三百首》,正以周、吴二人作品为最多。

三、兼取东坡以疏济密

朱祖谋在重视吴文英、周邦彦的同时,对豪放派的苏辛也相当重视,尤其是东坡,所以在《宋词三百首》中选苏辛词也较多,共有22首之多。对东坡的重视则标志着他晚年的词学思想的变化。朱祖谋晚年颇好东坡词,曾用心编校《东坡乐府》以推尊之。冯煦在《东坡乐府序》中言彊村“酷嗜坡词”[9]龙沐勋云:“彊丈之翼四明,能入能出,晚岁于坡公,犹为笃嗜。”[7]又云:“彊村先生虽笃好梦窗,而对东坡则尤倾服。深以周选退苏而进辛,又取碧山侪于领袖之列为不当。以是晚岁乃兼学苏,门庭遂益广大。”[7]清代词坛第一大流派——浙派一味推崇姜、张一派,忽视了豪放派。但常州词派的创始人张惠言于此不满,将苏轼、辛弃疾并列为“渊渊乎文有其质焉”的八大词家之一。而周济却以为“苏、辛并称,东坡天趣独到处,殆成绝诣,而苦不经意,完璧甚少。稼轩则沉着痛快,有辙可循,南宋诸公,无不传其衣钵,固未可同年而语也。”

[4]所以退苏进辛。朱祖谋继承了常州词派重视豪放派的衣钵,但对张、周二人对苏辛的态度均不以为然,更加推崇豪放词,尤其是苏词。他曾评徐词鋆云:“自壬子后,一洗粉泽之态,与东坡、后村二家为近,可谓善变。”[4]东坡词“一洗绮罗芗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偶尔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4]正如陈洵所言“东坡独崇气格,箴规柳秦,词体之尊,自东坡始”

[4](陈洵《海绡说词》,唐圭璋编《词话丛编》页4839)苏轼之“变”,在于题材、内容的创新,以及词境的扩大,洗去绮罗芗泽之态,赋予词超逸高朗的新风貌。

朱氏晚年重视东坡词其实是他的词学思想的进一步修正与完善。朱氏推崇的周、苏、吴三人,各具特色,词风亦颇有差异。他曾以“疏”“密”来区分三人的不同:“两宋词人,约可分为疏、密两派,清真介在疏、密之间,与东坡、梦窗,分鼎三足。”[2]所谓“疏”与“密”是词作的两种不同风格,与辞藻、意象、结构等密切相关。朱祖谋认为东坡属于“疏”的一派,梦窗属于“密”

的一派,清真则介于两者之间。但实际上,梦窗词乃脱胎于清真而能出入变化,二人均工于字面、章法,擅长音律、用典。朱祖谋将清真单独列出,除彰显两人的差异性外,有揭示“疏密相间”美学标准的用意在内。李良年、陈廷焯等人均认为“词贵疏密相间”、“必兼之乃工”,然“疏”易流于平,“密”则易近于晦,过犹不及,故二者得兼者实难。朱祖谋原本长期致力于梦窗,尽得其神髓,晚年又倾心东坡,有以疏济密、纠正末流不善学梦窗词所造成的流弊的良苦用心。这反映出朱氏晚年词学思想的进一步完善与成熟。蔡嵩云《柯亭词论》云:“彊村慢词,融合东坡、梦窗之长,而运以精思果力。学东坡,取其雄而去其放;学梦窗,取其密而去其晦,遂面目一变,自成一种风格,真善学古人者。”

[4](蔡嵩云《柯亭词论》,《词话丛编》页4914)朱祖谋善取苏、吴二人所长,去二人所短,可兼疏密之美。正如龙沐勋所云:“苏、辛、周、吴,于气韵各有偏至,则由身世际遇与平日学养之不同。阳刚阴柔,主气主韵,气息清雄,韵味隽永。运密入疏,寓浓于淡。由此以学苏、辛,则无横悍叫嚣之习;学周、吴,则无涂饰堆砌之病”[7](龙沐勋《陈海绡先生之词学》,原载《同声月刊》第二卷第六号, 1942年6月,后收《龙榆生词学论文集》页486)

其实,朱祖谋前后期词作的风格也出现了这种由“密”趋“疏”转变。卢前《忆江南》论朱祖谋词云:“思悲阁,亲炙忆当年。老去苏、吴合一手,词兼重大妙于言,力取复天全”,吴词意象纷纭、结构复杂,是属于“力取”多于“天全”者;苏词天趣独到,似不经意,是属于“天全”多于“力取”者。朱祖谋学词由嗜好梦窗到亲睐坡公,是由“力取”渐趋“天全”即由“密”渐趋于“疏”。正如王鹏运《彊村词剩稿序》云:“公词庚辛( 1900 -1901 )之际是一大界限,自辛丑( 1901)夏与公别后,词境日趋于浑,气息亦益静,而格调之高简,风度之矜庄,不惟他人不能及,即视朱祖谋己亥( 1899)以前词,亦颇有天机人事之别”。

[6]所谓“天机”与“人事”之别,亦即“疏”与“密”之别,亦即“天全”与“力取”之别。张尔田亦谓彊村词“以梦窗为之骨,以东坡为之神”。[10]可见,朱祖谋后期词作更加成熟,达到了以“疏”济“密”、“疏”“密”兼济的境界。

总之,朱孝臧编选的《宋词三百首》寄托了他个人的词学思想,他的主要词学思想如重视格律、推崇吴文英词以作为后学学词之正途、兼取东坡词“以疏济密”等确实大都在该书中得到充分体现。

参考文献:

[1]《词学》编辑委员会.《词学》第六辑[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第221页。

[2]朱孝臧.唐圭璋注.宋词三百首笺注[M].北京:中华书局,1958年,目录第3—9、第86页。

[3]严迪昌.近现代词纪事会评[M].合肥:黄山书社,1995年,第320、323页。

[4]唐圭璋.词话丛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4901—4902、4899、4936、4839、4384—4385、1644、4655、85、4839页。

[5]朱祖谋.梦窗甲乙丙丁稿[A].四印斋所刻词[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212页

[6]朱祖谋.梦窗词集[A].彊村丛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256页

[7]龙榆生.龙榆生词学论文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年,第385、490、486页。

[8]何文焕.历代诗话[M].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第406页。

[9]金启华.唐宋词集序跋汇编[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年,第30页。

[10]夏承焘.天风阁学词日记[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4年,第页。

On studying Zhu-Xiaozang's theory of Ci by <300 Cis of Song Dynasty >

Li-Zhengming

Abstract: Zhu-Xiaozang placed his theory of Ci on <300 Cis of Song Dynasty >,so we could study Zhu-Xiaozang's theory of Ci by this selected version.<300 Cis of Song Dynasty > express his main theory of Ci such as valuing rhythm of Ci and respecting Wu-Wenying'Ci in order to set an example to learners and treasuring Su-Dongpo's Ci in order not to make Ci obscure.

Key words: <300 Cis of Song Dynasty > Zhu-Xiaozang theory of Ci

苏轼诗词艺术特色

苏轼诗词艺术特色 苏词在词史上占有特殊地位,为词的的开拓了新天地。苏轼以其奔放的才情,将词笔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诸如怀古记游、写景咏物、亲情友谊、田园风光以及参禅说理等等,突破词“艳科的”定见,把词的社会功用提到与诗同等的地位,全方位地表现了士大夫文人的生活与精神面貌。苏轼有意突破“诗庄词媚”的界限,以自由挥洒的文笔,定了大量风格豪放之作,开一代新词风。他以诗境诗语入词,形成了苏词“以诗为词”的特点,同时也改变了词完全从司于音乐的地位,使词向独立的抒情诗体方向发展。豪放是苏词的主体风格,而在豪放中时有旷达情怀的流露。代表作如《江城子?密州出猎》、《念妈娇?赤壁怀古》。抒发追求理想、热爱人生的美好感情。如《水调歌头?怀子由》。爱情词与咏物词的风格则以婉约见长。如《江城子?掉亡》、《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苏轼词的内容:

苏轼扩大了词的领域,用词来抒写生活情趣,政治抱负,身世感慨,亲友情谊,农村生活,咏物,谈禅,说理等,无所不宜. 苏轼词的风格 苏轼词以豪放为主,有名的有.在裏描写了赤壁战场的雄奇景色,周瑜,诸葛亮等英雄人物的形象,颢示了对人生的乐观态度和建功立业的抱负.苏轼词虽以豪放为主,但还有清秀,穠丽,温婉,蕴藉的一面,如(莫听穿林打叶声)写得简淡.苏轼词不喜欢雕琢,善於吸收诗句入词,偶然也运用当时漱f语,给人清新朴素的感觉. 特点: 1.开创了豪放词风。 苏轼在婉约之外,大量地创作豪放词,开创了豪放词风,促进了词风的转变。我们一般认为苏轼的豪放词能够借助瑰丽壮伟的意象,恢宏的意境来抒发其慷慨豪情。苏轼豪放的艺术风格表现主要有三: 一是将充沛激昂甚至悲壮苍凉的激情融入词中; 二是在写人、咏景、状物时以慷慨豪迈的意象,飞动峥嵘的气势,阔大雄伟的场面取胜; 三是以奔放雄豪的音调著称。如《江城子·密州出猎》、《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等,均体现出这一风格。 2.以诗为词。 所谓以诗为词,就是将诗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 3.突破了音律的束缚。

宋词三百首全集赏析.doc

宋词三百首全集赏析 宋词三百首全集赏析1《北行见杏花》赵佶 裁剪冰绡 ,轻叠数重 ,淡着燕脂匀注。 新样靓妆 ,艳溢香融 ,羞杀蕊珠宫女。 易得凋零 ,更多少、无情风雨。 愁苦 ,问院落凄凉 ,几番春暮? 凭寄离恨重重 ,者双燕何曾 ,会人言语? 天遥地远 ,万水千山 ,知他故宫何处? 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 无据 ,和梦也新来不做。 赏析 : 此词为北宋徽宗皇帝在1127 年覆国被掳往北方五国城,北行途中见杏花而托物兴感而作。 上片摹写杏花以寄意。“裁剪”三句写杏花之花质冰洁如白绸剪裁剪,花瓣簇绽轻柔重叠,花色 淡雅似胭脂匀染。“新样”三句以拟人手法将杏花比喻为“靓妆”新颖,艳香流融的美女,直令天界蕊珠宫仙女为之羞惭汗颜。“易得凋零”,笔势陡转 ,写尽杏花遭受风雨摧折之凄凉愁苦。下 片由感叹杏花凋落,转入自掳离恨。双燕不解人语,故宫天遥地远,怀乡思国 ,只有求之梦寐,如 今梦亦不成,凄楚之至。借杏花之凋落,伤江山之陆沉;以归梦之难成,寓复国之绝望。全词托物咏 怀 ,抒写故国沦亡之悲慨 ,幽咽委曲 ,伤感无奈 ,对故国沦亡一句悔恨与反思 ,又显见其情虽真而骨力乏 弱。 2《木兰花》 钱惟演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 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 情怀渐觉成衰晚,鸾镜朱颜惊暗换。 昔年多病厌芳尊,今日芳尊惟恐浅。 赏析 : 词中用清丽的语言描绘了春声、春色,首句的“乱”字用得极好 ,将春景渲染得十分生动热闹, 而群莺乱啼已是暮春天气,这里也暗含春光将尽之意。作者又用明丽的景色来反衬自己凄黯 的心情 ,以及对于年光飞逝,生命无多的感伤。末二句以借酒浇愁来表现他无可奈何的心情, 又隐约地显示了他对生命的留恋,尤其传神。以绮艳之语寓政治情怀,词格颇为委婉。 3《渔家傲》作者:范仲淹 原文 :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释 : 1、此词为北宋年间流行歌曲,始见于北宋晏殊,因词中有“神仙一曲渔家傲”句,便取“渔家傲” 三字作词名。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四个七字句,一个三字句 ,每句用韵 ,声律谐婉。 2、塞下 :边境险要之地。 3、衡阳雁去 :即“雁去衡阳”,指大雁离开这里飞往衡阳。 4、边声 :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 ,号角 ,羌笛 ,马啸等声音。 5、角 :古代军中的一种乐器。

唐诗三百首全集赏析

《清平调·其三》《清平调·其二》《清平调·其一》《早发白帝城》《送孟浩然之广陵》《玉阶怨》《怨情》《静夜思》《登金陵凤凰台》《夜泊牛渚怀古》《听蜀僧浚弹琴》《送友人》《渡荆门送别》《赠孟浩然》《将进酒》《行路难》《长相思·其二》《长相思·其一》《蜀道难》《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金陵酒肆留别》《梦游天姥吟留别》《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长干行·其一》《子夜秋歌》《关山月》《春思》《月下独酌》《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唐诗三百首之杜甫 《江南逢李龟年》《八阵图》《咏怀古迹·其五》《咏怀古迹·其四》《咏怀古迹·其三》《咏怀古迹·其二》《咏怀古迹·其一》《阁夜》《宿府》《登楼》《登高》《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野望》《客至》《蜀相》《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登岳阳楼》《旅夜书怀》《别房太尉墓》《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天末怀李白》《月夜忆舍弟》《至德二载甫自京金光门出间道归》《春宿左省》《月夜》《春望》《哀王孙》《哀江头》《丽人行》《兵车行》《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古柏行》《寄韩谏议注》《丹青引赠曹霸将军》《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梦李白·其二》《梦李白·其一》《佳人》《赠卫八处士》《望岳》 唐诗三百首之王维 《秋夜曲》《渭城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杂诗》《相思》《山中送别》《竹里馆》《鹿柴》《赠郭给事》《积雨辋川庄作》《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终南别业》《汉江临泛》《送梓州李使君》《过香积寺》《酬张少府》《终南山》《归嵩山作》《山居秋暝》《桃源行》《老将行》《西施咏》《渭川田家》《青溪》《送别》《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唐诗三百首之孟浩然 《春晓》《宿建德江》《早寒江上有怀》《留别王维》《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秦中感秋寄远上人》《过故人庄》《岁暮归南山》《宴梅道士山房》《与诸子登岘山》《临洞庭上张丞相》《夜归鹿门山歌》《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夏日南亭怀辛大》《秋登兰山寄张五》 唐诗三百首之李商隐 《贾生》《嫦娥》《瑶池》《隋宫》《为有》《寄令狐郎中》《夜雨寄北》《登乐游原》《无题·其二》《无题·其一》《春雨》《无题》《筹笔驿》《无题·其二》《无题·其一》《隋宫》《无题》《锦瑟》《北青萝》《凉思》《落花》《风雨》《蝉》《韩碑》 唐诗三百首之韦应物 《滁州西涧》《秋夜寄邱员外》《寄李儋元锡》《赋得暮雨送李胄》《淮上喜会梁川故友》《送杨氏女》《东郊》《夕次盱眙县》《长安遇冯著》《寄全椒山中道士》《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

小度写范文唐诗三百首_唐诗三百首全集赏析-唐诗三百首全集朗读模板

唐诗三百首_唐诗三百首全集赏析|唐诗三百首全集朗读 行宫唐代: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译文曾经富丽堂皇的古行宫已是一片荒凉冷落,宫中艳丽的花儿在寂寞寥落中开放。幸存的几个满头白发的宫女,闲坐无事只能谈论着玄宗轶事。 注释寥(liáo)落:寂寞冷落。行宫:皇帝在京城之外的宫殿。这里指当时东都洛阳的皇帝行宫上阳宫。 宫花:行宫里的花。 白头宫女:据白居易《上阳白发人》,一些宫女天宝末年被“潜配”到上阳宫,在这冷宫里一闭四十多年,成了白发宫人。 说:谈论。 玄宗:指唐玄宗。 唐代: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译文夕阳依傍着山峦渐渐下落,滔滔黄河朝着大海汹涌奔流。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请再登上一层高楼。 注释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白日:太阳。依:依傍。 尽:消失。

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欲:想要得到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愿望,但也有希望、想要的意思。 穷:尽,使达到极点。 千里目:眼界宽阔。 更:再。 唐代:王建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译文新婚三天来到厨房,洗手亲自来作羹汤。不知婆婆什么口味,做好先让小姑品尝。 注释三日:古代风俗,新媳妇婚后三日须下厨房做饭菜。 羹:泛指做成浓的菜肴。“未谙”句:意思是还不熟悉婆婆的口味。 谙:熟悉。姑食性:婆婆的口味。 遣:让。小姑:一作“小娘”。丈夫的妹妹。也称小姑子。 唐代: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译文红豆生长在阳光明媚的南方,每逢春天不知长多少新枝。希望思念的人儿多多采摘,因为它最能寄托相思之情。 注释相思:题一作“相思子”,又作“江上赠李龟年”。 红豆:又名相思子,一种生在江南地区的植物,结出的籽像豌豆而稍扁,呈鲜红色。“春来”句:一作“秋来发故枝”。

苏轼诗词的风格特点分析

苏轼是北宋文坛革新的杰出领袖,也是宋代乃至中国历史上一个全能的文学天才。他在文学理论上强调“文”、“艺”并重,丰富了美学理论;他的文艺散文,以隽婉的风格和流畅的笔调,显示出诱人的艺术境界;他的诗歌思想深邃,技巧纯熟,代表了北宋诗歌的最高水平;在词章创作方面更显示了无以伦比的艺术才华,他“以诗为词”,提高了词的表现力,不仅“一洗绮罗香泽之态”,写下了豪放与旷达的千古绝唱,开创了豪放词派,而且“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把宋词浓丽深婉的特色提升到一个崭新的境界。前人多将苏词归于豪放一派,其实苏词风格是多样化的:既超迈豪放,又至情深婉;既放达深旷,又隽秀清逸。本文仅就其词风的豪放、婉约与清旷进行初步的分析论证。 一、气势恢弘、激情磅礴的豪放风格 苏轼开创了豪放词风,是豪放词的代表,他能够借助瑰丽恢宏的意象来抒发慷慨豪情,将充沛激昂或悲壮苍凉的激情融入词中,并开拓了词的写作范围。 (一)气势磅礴、场景宏阔雄壮 气势恢弘。苏词的豪放词有气势豪迈飞动、场景宏阔雄壮的特点。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这是一首著名的豪放词,磅礴的气势、壮美的场景、雄浑的境界,正是豪放词风的体现。词的上片写景,描写赤壁的景色,前三句,仿佛是描述远景,长江水浩浩荡荡,滔天波浪如大浪淘沙,送走了一代风流人物;次三句,描写近景,目光投向赤壁古战场;上片最后两句,是上片景物描写的总结。下片怀古,词人抓住周瑜年轻有为的主要特征,塑造了他雄姿英发的英雄形象,并由此联想到自己华发早生,功业无成,不免产生人生如梦之感。总体来看,这首词从江水的东流,感受到时光的逝去,进而把江山与人物合写,使“江山如画”与“风流人物”都

常见宋词百首欣赏

最经典的100首宋词,一生至少要读一次! 苏轼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1.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3.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4.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5.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6.蝶恋花·春景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01 六下《唐诗宋词三百首》阅读试题

盐城市实验小学六年级二月份课外阅读测试题 卷首语:亲爱的同学们,寒假期间感受了“中国诗词大会”的无限魅力,你一定深深地震撼于古典诗词的博大精深。《唐诗宋词三百首》引领我们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尝试着完成下面测试题,了解自己的诗词积淀吧! 一、填空题。(40分) 1. 桃花一簇开无主,。 2. 落霞与孤鹜齐飞,。 3. 潮平两岸阔,。 4. _______________ ____,春风不度玉门关。 5. 渭城朝雨浥轻尘,___________________。 6. 采得百花成蜜后,。 7.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青山郭外斜。 8. 春节时,我们吟: , 。 9. 中秋时,我们吟: , 。 10.春雨时,我们吟: , 。11.冬雪时,我们吟: , 。 12.思念时,我们吟: , 。13.送别时,我们吟: , 。 14.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在《夏日绝句》中鲜明提出做人的价值取向: , 。 15.古人的思想深邃、精到,如朱熹的《观书有感》,以源头活水比喻读书学习,告诉我们:问渠哪得清如许,。《长歌行》流传千年,训导了多少中华儿女珍惜时间、发愤立志: , 。 16.历代诗人赞美祖国壮丽山河的诗作很多,如李白在《望天门山》中写到 , ;登楼远眺,视野

更为开阔,你会想到王之涣《登鹳雀楼》中的诗句 , ;坐在顺水疾驶的船中,两岸景色一晃而过,不由令人想起李白在《早发白帝城》中的诗句: , 。 17.描写旅途中忧愁满腹难以入眠的诗有《枫桥夜泊》 , 。还有《泊船瓜洲》 , 。 18.王昌龄是唐朝著名的边塞诗人,他写的《____________》委婉地控诉了对现实的不满,对国无良将的感叹。“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出自他写的《_________________》,现在已成为千古名句。 19.老师指导大家写作时,常常引用宋代著名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中的两句诗,“ , ”强调习作是心灵的放飞,是情感的释放,写法要不拘一格,语言要有自己的个性。 20.梅,自古以来就倍受人们的称赞。要说古人赞颂梅的诗句,就更是数不胜数了。“ , ”便是一个例子。梅独自傲立于风雪中的顽强精神,确实令人感慨万千。 二、选择题。(40分) 1.晏殊的《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下句是( )。 A似曾相识鸟归来 B似曾相识雁归来 C似曾相识燕归来 2.《七步诗》的作者是( )。 A曹植 B曹丕 C曹操 3.杜甫的《春夜喜雨》中“晓看红湿处”的下句是()。 A花重绵阳城 B花重锦州城 C花重锦官城 4..“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坐”的意思是()。 A因为 B坐下 C座位 5.杜牧的《江南春》中“南朝四百八十寺”的下句是()。 A多少楼台烟波中 B多少楼台风雨中 C多少楼台烟雨中 6.“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出自( )。 A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B王昌龄《出塞》 C杜牧《江南春》 7.“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 )的《无题》。 A李贺 B李清照 C李商隐 8.“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出自杜甫的( )。

宋词三百首浣溪沙

宋词三百首浣溪沙 宋词三百首|浣溪沙晏殊《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消魂。 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 不如怜取眼前人。作品简介】 《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由晏殊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这是一首伤别的词作。起调便点明人生有限,即使是平常的离别,总少不了的要设筵饯行,不要嫌这样的场合太频。此与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含意相同。下阕抒情。与其空怀念远方的河山,不如实际一些,珍惜眼前朋友的情谊。 末句与“酒筵歌席莫辞频”响应,表达了一种人生无奈、自寻解脱的主张。“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为名句。 词中表现的反“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之常规思维的抒情手法,颇有新意。 注释】 ①一向:一晌,片刻 ②有限身:意思是人生短暂。 ③等闲:平常,一般。 ④消魂:灵魂离开肉体。意思是极度悲伤、痛苦,或极度快乐。

⑦取:语助词。 【译文】 年华易逝,人生是多么的短暂,一次平常的离别也会引起极度的悲伤和愁苦,还是及时行乐欢歌筵饮吧,不要嫌歌舞酒 宴太多太频而推辞。登高望远,放眼辽阔的河山,便怀思远别的亲友;看到风雨摧落繁花,更是伤感春光易逝。空念远亲和落花伤春都是徒劳无益,还不如去怜爱眼前这轻歌曼舞的美人吧。 【赏析】 此词慨叹人生有限,抒写离情别绪,所表现的是及时行乐的

思想。全词在章法结构上下关合:下片“满目”句照应上片次句,因离别而念远;“落花”句照应上片首句,因慨叹人生短暂而伤春。结句借用《会真记》中的诗句,即转即收。 “一向年光有限身”,劈空而来,语甚警炼。“一向”即一晌, 会儿。片刻的时光啊,有限的生命!词人的哀怨是永恒的,那是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谁不希望美好的年华能延续下去呢?惜春光之易逝,感盛年之不再,这虽是《珠玉词》中常有的慨叹,而本词中强烈地直接呼喊出来,便有撼人心魄的效果。紧接“等闲”句,加厚一笔。词中所写的,不是生离,更不是死别,而只不过是寻常的离别而已!“等闲”二字,殊不等闲,具见词人之深于情。在短暂的人生中,别离是不只 次会遇到的,而每一回离别,都占去有限年光的一部分,词人唯有强自宽解:“酒筵歌席莫辞频”。痛苦是无益的,不 如对酒当歌,自遣情怀吧。“频”谓宴会的频繁。叶梦得《避 暑录话》载,晏殊“惟喜宾客,未凸尝日不宴饮,每有嘉客必 留,留亦必以歌乐相佐”,“日以饮酒赋诗为乐,佳时胜日,未尝辄废”。“酒筵歌席”,即指这些日常的宴饮。这句写及时行乐,聊慰此有限之身。 过片二语,气象宏阔,意境莽苍,以健笔写闲情,兼有刚柔之美,是《珠玉词》中不可多得的佳句。两句是设想之辞。

苏词和辛词之比较分析(正文)

东坡之旷达稼轩之豪放 ——苏词和辛词之比较分析 内容摘要: 苏轼、辛弃疾都是我国宋朝豪放派的伟大词作家,但由于二者生活的时代、个人经历、思想性格和内在情感等的不同,他们的词作又显示了鲜明的个性差异,苏轼之旷,辛弃疾之豪,作家的个性风格表露无遗。词风格多样,豪放与婉约各领风骚,作为豪放词风的代表性作家,北宋的苏轼和南宋的辛弃疾是具有重要地位的。作为豪放词风的开山鼻祖和集大成者,他们的词风有不同的特色。苏轼、辛弃疾同属豪放派词人,但苏词在豪放中蕴有清旷之意,较偏于洒脱疏朗,旷达雄放;而辛词则在豪情之外给人以慷慨悲歌,激情飞扬之感。两者相得益彰,共同形成了繁盛而辉煌的豪放词派。 关键词:苏轼辛弃疾旷达豪放比较 苏轼、辛弃疾是我国宋代两位伟大的词家。苏轼一改词坛“婉约”风格一统天下的局面,树豪放与旷达两种风格,开创了豪放派;辛弃疾则把它发展到了极至。苏轼以诗为词,辛弃疾以文为词。二人在思想内容、个性特点、题材选择、表现手法和心境上都有很多开拓,写出了不同于婉约词的刚健气势和峥嵘气象,具有博大的境界,但二者在同样注重豪放的同时也有不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评价为:“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①作为豪放词风的开山鼻祖和集大成者,他们的词风有不同的特色。 一、思想之比较 (一)苏轼的思想特点是主儒术而不迂腐,参佛老而不沉溺。 儒家的忠君爱民,道家的因任自然,佛家的自我解脱都在不同的时候起着不同的作用,共同维护着苏轼的完整人生。苏轼的性格也有两重性:一方面他是一个耿介正直,坦率真挚,宁失其意不失其正的人,故性格中有极认真极执着的一面;另一方面他又是一个随缘自适,处逆如顺的人,故性格中又有极随便、极通脱、极放达的一面,这对他的词风影响很大。以最著名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就这首词而言,前面表现了积极用世的儒家思想,而结尾回归道家的豪迈旷达超然物外。 (二)辛弃疾的思想特点正因为他经历了许多世事沧桑,积蓄了太多太深的

黄州苏词群文阅读

“我”眼中的苏轼 ——高中语文任务群教学之黄州苏词群文阅读 湖北省京山市第一中学全荣教学目标: 1、赏析三组词,体会黄州期间苏轼的情怀。 2、品读两篇文章,探究苏轼心态转变的原因。 3、激发学生阅读苏轼作品的兴趣,了解苏轼人格魅力。 教学重难点: 体会黄州期间苏轼的心境,探究其心态变化的原因。 课前准备: 制作课件,设计学案 教法与学法: 教法:朗读法、讨论法、练习法 学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以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周国平说:“在人世中还有比成功和幸福更幸福的东西,那就是凌驾于一切祸福之上的豁达胸怀”。有一个人,哪怕风雨弥漫,他也如“竹杖芒鞋轻胜马”般轻盈;哪怕道路曲折,他也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淡然;哪怕一贬再贬,他也保持着忠贞和道义,在坎坷中徐行,在困苦中吟啸,从容的归去。他,在人生最低的境遇,活出了最高的境界。他,就是苏东坡。让我们一起走进黄州,走近词作,走近他的内心。 二、走进苏轼,体会苏轼的情怀 1、学生讨论交流,体会苏轼的心境变化。 第一组: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西江月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第二组: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赤壁赋(节选)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第三组: 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2、小结:“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是他的寂寞,“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是他的故作洒脱,“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是他的豁达。苏轼在磨难中,心境逐渐由痛苦、悲愤升华为淡定、从容,预示着苏轼开始脱胎换骨,人生观和世界观正悄然改变,一颗耀眼的明星划破长空,出现在世人的眼前。 (孤鸿般悲伤——超然脱俗调适——雨过天晴般解脱)

唐诗宋词三百首阅读指导课教案

《唐诗宋词三百首》阅读指导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让学生走进唐诗宋词,感受中华诗词源远流长的历史风貌。 (2)积累古诗词,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诗词的兴趣与爱好,提高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与文化品味。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诵读,多积累一些古诗词。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诗词的感悟理解。 课前准备: 1.背诵唐宋著名诗人的诗词。 2.搜集唐宋诗人的故事。 一、导入: 一段乐曲,会牵动我们无尽的情思;一道风景,会使我们留连忘返;一幅好画,会让我们心驰神往。好诗,就像是一组立体的画,一道永恒的风景,一曲流动的歌,定格在我们的心田,牵引我们心中无限的感慨。 今天,让我们走进唐诗宋词,去感受古典诗词优美的意境,丰富的情感;去品味古典诗词和谐的音律,精妙的语言。 二、走进唐诗宋词,你吟我诵 1.我最喜欢的一首唐诗宋词(小组推荐,激情朗诵。) 杜甫的《登高》李之仪《卜算子》

王维的《山居秋暝》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贺知章《回乡偶书》李清照《声声慢》 2.我最喜欢的一句唐诗宋词(自由发言,抒写感悟。) 我最喜欢的一句唐诗:“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那是一幅男子汉的形象,正因为是一种“沙场在前,美人与后”的境界才显得和谐与壮烈,令人感叹遐想不已。“大漠孤烟直,黄河落日圆。”古朴,平实,平生最爱朴实。 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令人顿觉天地虽大,万物虽众,自己却是来时来,去时去,生来孤独,死也孤独。心境好时读它,只觉得淡淡的惆怅;而心境不佳时读,可是觉得无边的寂寞了。 岳飞的《满江红》。“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句话发人深省,与“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意思相同,反映了作者积极进取的精神。我们每个人都不要空将青春消磨,碌碌无为,要趁大好年华奋发进取,为国作出贡献。 3.我最欣赏的唐宋诗人(抓住特色,勾勒个性。) 走进唐诗宋词,就是走进一个人类精神之花全面盛开的季节,我们的大师从一张薄薄的书页上站起来,沿着字里行间向我们走来:闲静淡远的孟浩然,飘逸豪放的李白,沉郁顿抑的杜甫,精巧艳丽的温庭筠,豪放旷达的苏轼?? 最爱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友人孟浩然已经远去,李白仍然望着江水,友情如江水一样绵延不断。 最爱辛弃疾,“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不要说鲈鱼脍的鲜美,西风吹, 我却不能像张季鹰那样归去,多么无私而有担当的英雄啊!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是的,从同学们气宇轩昂的吟诵中,老师已经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一点。 三、品味唐诗宋词,你赏我析

分析苏轼诗词的特点

分析苏轼诗词的特点 摘要:苏轼是一位在中国文学史上最具生命力,并且对后世作家产生极大影响的作家,他的诗词坚持现实主义的主题,内容丰富并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他兼收并蓄的同时还勇于革新,倡导了词之诗化,开创了豪放词风,反映了乐观旷达和执著超脱的情怀,对当时及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苏轼;诗词;豪放派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人,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九日(1037年1月8日)出生于一个富有文学气氛的封建知识分子家庭,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代文坛人才荟萃,后人说到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时,会不约而同地把目光集中到苏轼身上。苏轼以其作品的迷人魅力、以为人的爽直情感、以处世的乐观旷达,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最具生命力并且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的作家之一。 一、坚持现实主义的主题。苏轼是一位关心民众,有志于经世济民的人,他对社会现实中种种不合理的现象抱着针砭和嘲讽的态度,在诗词创作中始终把批判现实作为诗歌的重要主题。他入仕后勤于政务,又多次遭贬谪,有机会接触下层社会,常常把耳闻目睹的民间疾苦写进诗中。如《送黄师是赴两浙宪》写水灾后江浙人民的艰难,《夜泊牛口》写沿江居民的生活苦痛,《吴中田妇叹》则反映了当时赋税深重,谷贱伤农的境况。这些作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苏轼对民众疾苦的关心。苏轼的关心民众疾苦的诗词很多,作品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对于人民的苦难,他不是冷漠的旁观者,而是交织着强烈的爱憎感情。他常常“作诗先自劾”,首先将诗歌作为自我批判的工具,而不是仅仅表达对他人的同情。苏轼一生阅历丰富,诗词取材广泛,其社会政治诗在描写社会生活的广度方面,比起前人有着新的开掘和推进,反映了现实主义的创作主题。 二、内容丰富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学者们一般认为唐朝以前的诗歌内容较窄,格局较小,明代李东阳说:“赖杜诗一出,乃稍为开扩,庶几可尽天下之情事。韩一衍之,苏再衍之,于是情与事无不可尽”。就创作风格而言,王安石、黄庭坚、陈师道等人的诗作或许比苏诗更要突出、鲜明,但若论创作成就,苏轼则是出类拔萃的。在内容的丰富、题材的广泛、形式的多样、情蕴的深厚等方面,苏诗都是独树一帜的。他晚年写了一百多首和陶诗,颇具特色。“彭泽千载人,东坡百世士。出处虽不同,风味乃相似。”指出了两者风格的相似。但文学创作毕竟不是简单的重复,所以苏轼的和陶诗虽在用韵、句数、格调等方面与陶诗相近,但内容却不为其所限,举凡自然景物、风土人情以及人世沧桑都被苏轼纳入诗中。其题画诗不仅诗中有画,还善于传达出画中的神韵,进而自由生发,达到了信笔挥洒、自然真率的境界,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苏轼诗词中美学价值最高的是那些写景抒怀的作品。 苏轼喜欢登山临水,“身行万里半天下”,“行遍天下意未阑”,可以说其足迹遍及全国各地。苏轼写山水往往注入自己深厚的情致,如《游金山寺》先由万里征程、半生宦游导人写景,然后写江景之奇丽,并以“望乡国”照应开端,结尾处借江神见怪、自誓归田收束全篇。陈衍在《宋诗精华录》中曾评论此诗说:“通篇全就望乡归山落想,可作庄子《秋水篇》读。”有些诗则由写景抒怀升华到对社会生活及现象的深刻思辨,使之带有浓厚的哲思意味。《题西林壁》一诗说明拘囿于事物之中就难以看清其庐山真面目,想要认识复杂的事物就必须能从中跳出来,不能因循守旧,局限于条条框框。这样诗词就由纯粹客观的描摹写景变成有主体感情的造景,所以他的山水诗往往物我交融,情与景密不可分。苏轼的这类诗作不在于具有多么鲜明的意象,而在于在日常情景中生发出弦外之音,说出人人心中皆有而笔下却无的道理。苏轼在其词的创作中则更多的是表现自我。他的词或表现“致君尧舜”的政治抱负、豪气风发的精神风貌,或流露仕途挫折和复杂的人生感慨;或表现其希望驰骋疆场、以身许国的豪情壮志,或反映人生如梦的怅

经典唐诗宋词三百首赏析

古诗《静夜思》作品信息【名称】《静夜思》 【年代】盛唐 【作者】李白 【体裁】诗歌 作品原文【明代版本】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宋代版本】 牀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注释译文【注释】 ( )静夜思:在静静的夜晚所引起的思念。 ( )床:有五种说法。 指井台。已经有学者撰文考证过。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程实将考证结果写成论文发表在刊物上,还和好友创作了《 静夜思 诗意图》。 指井栏。从考古发现来看,中国最早的水井是木结构水井。古代井栏有数米高,成方框形围住井口,防止人跌入井内,这方框形既像四堵墙,又像古代的床。因此古代井栏又叫银床,说明井和床有关系,其关系的发生则是由于两者在形状上的相似和功能上的类同。古代井栏专门有一个字来指称,即 韩 字。《说文》释 韩 为 井垣也 ,即井墙之意。 床 即 窗 的通假字。 取本义,即坐卧的器具,《诗经 小雅 斯干》有 载寐之牀 ,《易 剥牀 王犊注》亦有 在下而安者也。 之说,讲得即是卧具。 马未都等认为,床应解释为胡床。胡床,亦称 交床 、 交椅 、 绳床 。古时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马扎功能类似小板凳,但人所坐的面非木板,而是可卷折的布或类似物,两边腿可合起来。现代人常为古代文献中或诗词中的 胡床 或 床 所误。至迟在唐时, 床 仍然是 胡床 (即马扎, 一种坐具)。 ( )疑:怀疑,以为。 ( )举头:抬头。 【译文】 那透过窗户映照在床前的月光,起初以为是一层层的白霜。仰首看那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下头来沉思,愈加想念自己的故乡。 【韵译】 皎洁的月光洒到床前,迷离中疑是秋霜一片。 仰头观看那床前明月,低头不禁又思乡联翩。 版本说明明代版本: 这一版本是我国广为流传的版本。该版本虽然可能不完全是李白的原作,有个别字词后世或有所修改,但是在我国流传广泛,并被收录于各版本的小学语文教科书中。 宋代版本: 这个一版本与人们常说的 床前明月光 明显不一致,其实并非是错误,而是流传版本不同。一般认为,这一版本比明版本更接近李白的原作,但仍有学者认为可能存在更早的版本。宋刊本的《李太白文集》、宋人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洪迈所编《万首唐人绝句》中,《静夜思》的第一句均为 床前看月光 ,第三句也均作 举头望山月 。元萧士赟《分类补注李太白集》、明高棅《唐诗品汇》,也是如此。宋人一直推崇唐诗,其收录编辑甚有规模,加之距唐年代相近,误传差错相对较少,故宋代乃至元代所搜集的《静夜思》应该是可靠准确的;在清朝玄烨皇帝亲自钦定的权威刊本《全唐诗》中,也并没有受到前面同时代不同刊本的影响而对此诗作任何修改。 在此之前《静夜思》已传入日本(日本静嘉堂文库藏有宋刊本《李太白文集》 册),因日本人对唐诗崇尚,在后世流传过程中并未对其作出任何修改。但在中国情况就不一样了,到了明代赵宦光、黄习远对宋人洪迈的《唐人万首绝句》进行了整理与删补,《静夜思》的第三句被改成 举头望明月 ,但是第一句 床前看月光 没有变化。清朝康熙年间沈德潜编选的《唐诗别裁》,《静夜思》诗的第一句是 床前明月光 ,但第三句却是 举头望山月 。直到 年(清乾隆二十八年)蘅塘退士所编的《唐诗三百首》里,吸纳了明刊《唐人万首绝句》与清康熙年《唐诗别裁》对《静夜思》的两处改动,从此《静夜思》才成为在中国通行至今的版本: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但是这也不是清朝流行的唯一版本,就在《唐诗三百首》问世前 年的 年(康熙四十四年),康熙钦定的《全唐诗》中的《静夜思》就是与宋刊本《李太白文集》完全相同的 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后来中华书局出版的《全唐诗》也沿用着这一表述。 这一表述是明朝以后为普及诗词而改写的。经过 改动 了的《静夜思》比 原版 要更加朗朗上口却是不争的事实,这也解释了为什么 床前明月光 版比 床前看月光 版在中国民间更受欢迎的原因。中国李白研究会会长、新疆师范大学教授薛天纬先生在《漫说 静夜思 》(《文史知识》 年第 期)一文中专门对两个版本的差异发表了如下看法:仔细体味,第一句如作 床前看月光 ,中间嵌进一个动词,语气稍显滞重;再说, 月

唐诗宋词三百首下载解析

唐宋词三百首 卷一唐五代词 菩萨蛮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宝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忆秦娥李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威阳古 道音尘绝。 音尘绝。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渔歌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 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 雨不须归。 调笑令戴叔伦 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 老。 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 月明。 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 绝。 调笑令王建 团扇,团扇。美人病来遮 面。 玉颜憔悴三年,谁复商量 管弦? 弦管,弦管。春草昭阳路 断。 竹枝词刘禹锡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 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 限似侬愁。 潇湘神刘禹锡 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 点寄相思。 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 夜月明时。 忆江南二首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 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

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长相思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 梦江南皇甫松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闺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潇潇。 人语驿边桥。采莲子二首皇甫松 菡萏香连十顷陂--翠棹, 小姑贪戏采莲迟--年少。 晚来弄水船头湿--翠棹, 更脱红裙裹鸭儿--年少。 船动湖光滟滟秋--翠棹, 含看年少信船流--年少。 无端隔水抛莲子--翠棹, 遥被人知半日羞--年少。 望江南二首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 落眼前花。 摇曳碧云斜。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 脉水悠悠。 肠断白A*洲。 A*(pin2)=草字头+频繁 的频 菩萨蛮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 度香腮雪。 懒起西蛾眉,香妆梳洗 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 映。 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 鸪。 菩萨蛮温庭筠 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 梦鸳鸯锦。 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 天。 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 剪。 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 风。 菩萨蛮温庭筠 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

结合苏词看苏轼波折仕途中人生哲学的变化

《中国文化经典导读》课程论文 课程号: 任课教师陈明成绩 正文附后:

结合苏词看苏轼波折仕途中人生哲学的变化 摘要:苏轼是中国历史上被贬谪次数最多、最频繁的官员之一,丰富而又艰辛的人生经历使苏轼得以在坎坷起伏中深入的反省自我,思考人生,此外,还有他逐渐变化的处世方式,给了人们许多启迪。他人生哲学的变化也反映在了他的文学作品中。本文主要通过苏轼接连被贬谪的人生经历,结合他的文学创作,来看他人生哲学的发展变化。本文拟将苏词创作与其人生哲学按生活经历分为四个阶段加以考察:仕途三升、自请外调、被贬黄州、去黄以后。 关键字:苏轼三教合一儒道佛通判杭州三贬乌台诗案 苏轼生活在一个文化较发达的时代。宋王朝自建立起就致力于文化复兴,经过了将近100年的时代积累,逐渐产生了一大批文化巨人;此外,北宋时期儒道释三教合一的潮流也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对传统的儒学思想造成冲击。王国维先生在《宋代之金石学》里面有一段话,“天水一朝人智之活动与文化之多方面,前之汉唐,后之元明,皆所不逮也”。陈寅恪先生也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1】。由此可见,这两位着名国学大师都地把宋代看作文化的高峰。作品是作者生活和思想的形象反映,政治上的不幸造就一代文学巨匠,无尽的挫折与逆境使苏轼逐渐形成了儒释道互补、宠辱不惊、洒脱自如的心境。 一、仕途三升——积极入世 苏轼幼而好学,天资聪颖。仁宗嘉佑元年,苏轼20岁,三苏到达汴梁城,参加礼部的初试,已备参加次年皇帝亲自监督的殿试,次年,苏轼于殿试中以优等取中,与苏辙同科及第。 苏轼服膺儒家经世济民的政治理想,他22岁中进士,26岁又中制科优入三等,入仕后奋力有用世之态。正像封建时代的大多数知识分子那样,他最先接触的是儒家思想的正规教育,最先选择的也是积极入世、建功立业的仕途。苏轼年仅十岁时学习《范滂传》,便“奋厉有当世志”(苏辙《东坡先生墓志铭》);二十一岁应科举试,曾向朝廷呈上五十六篇策论;二十二岁中进士进入仕途后,更是满怀“致君尧舜”【2】的政治信念。,他为人坦荡,讲究风节,有志于朝政且勇于进言。此时的苏轼是怀着大用于天下的雄心壮志的。在此以后的仕途生涯,恰恰是他实现儒家经世济民政治理想的重要过程。良好的家庭环境赋予他深刻的儒家思想,一生的仕途生涯是其实现经世济民思想的重要过程。在他政治上奋发有为、向往实现他经世济民的政治思想时,也批判过释、道思想,如在《议学校贡举状》中写道:“今士大夫至以佛老为圣人,鬻书于市者,非庄老之书不售也……使天下之士,能如庄周齐生死,一毁誉,轻富贵,安贫贱,则人主之名器爵禄,所以砺世摩钝者,废矣。”特别指出了佛老思想之虚空以及对“人主之名器爵禄”的极大危害. 二、自请外调——儒道释思想碰撞冲突 (一)出任杭州通判 神宗18年,王安石被任命为参知政事,1070年正式出任相。王安石在任期间大举实行变法,由于用人不当,政治经验不足,很快遭到了许多人的反对。苏轼在为其父服满还朝的路上目睹百姓深受新法的残害,遂上万言书反对王安

小学《唐诗宋词三百首》2测试题及答案

小学《唐诗宋词三百首》测试题及答案 问卷星(并附有答案,百度文库下载无答案,我的文档有答案,下载只收1元) 1.下列词句中描写春天的一项是() A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B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C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下列词句中作者不是李白的一项是() A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B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C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下列词句中不是写雪的一项是()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B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C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D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4.下列词句中不是写花草的一项是() A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C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D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5.下列词句中作者是苏轼的一项是() A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B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C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D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6.下列词句中没有表达送别友情的一项是() A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C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7.下列词句中没有蕴含哲理的一项是() A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B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C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D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8.下列作家中不是初唐四杰的一位是() A骆宾王B王勃C杨炯D陈子昂 9.下列词人中不是婉约派的一位是() A李清照B苏轼C柳永D秦观 10.下列词句中没有写到时令节日的一项是() 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B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C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D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11.杜甫的诗句“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所赞的历史人物是() A李白B杜甫C曹操D诸葛亮 12.诗句“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中“岱宗”是指五岳中的() A泰山B华山C衡山D恒山 13.“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中“寒食”是指() A元宵节B清明节C端午节D中秋节 14.下面不是词牌名的一项是() A虞美人B绝句C水调歌头D清平乐 15.下列诗句中描写颜色最少的一句是() A半江瑟瑟半江红B两只黄鹂鸣翠柳C春来江水绿如蓝D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16.把下列诗句和对应的作者连起来,顺序正确的是()

苏轼词的意象浅析

苏轼词的典型意象浅析 09中文一班 唐淳 摘要:苏轼是我国历史上成就最高的词人之一,他的词风格多变,有最具代表性的豪放词,也有清新的田园词,更有清丽婉转的婉约词。作为一位风格多样的北宋的代表词人,他的词具有极高的艺术性,词中的艺术手法,典故,意象都达到了词作中的最高水准。意象是诗词中作者情感的载体,而本文则旨在通过苏轼词中的几个典型意象来分析苏轼的内心状态和人格理想 关键词:苏轼词、意象、明月、孤鸿、风雨 一、 引言 诗词最重要的在于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诗词中,作者一般都不会直接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这中间就需要一个载体,而这个载体,就是诗词中最重要的一个元素——意象。所谓意象,是指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相融合的心象,明清后专指借助具体外物,用比兴手法所表达的作者情思。南朝梁刘勰说:“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怿(绎)辞;然后使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具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尤端。”① 此为意象一词最早出现。诗词的创作是无法离开意象的,而苏轼的诗词中,则有大量的意象,这和作者本人的思想情感也有很大的关系,下面就选几个苏轼词中最为典型的意象来分析。 二、明月意象:思念、追求与理想、人生波折中的憾恨悲愁。 明月意象是古代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象,在历代的诗词曲赋中,写明月的篇章不计其数。“好诗多在明月中”② 清代文学家黄宗羲一语道破了这期中的奥秘。苏轼作为词作大家,其咏月词也是丰富多样,异彩纷呈的。苏轼对月的意象的描写大多出现在因“乌台诗案”遭贬谪后的词作中。苏轼的词作在“乌台诗案”前后有着一个风格的变化,由前期的豪放超逸,越来越转向大自然,转向人生感悟。在这些词作中,苏轼通过“月”的意象来描写自己一生中所经历的宦海风波,人生旅途中的退与进,沉与浮,荣与辱,苦与乐。“月”这一意象在苏轼词中占据着最为重要的位置,而这些“月”意象的使用,也使得苏轼的词增添了一种神秘而婉约的审美色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