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部编版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 (6)

部编版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 (6)

部编版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 (6)
部编版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 (6)

第一学期

初一语文期中试卷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32分)

1.古诗文名句默写(8分)

(1)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2)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

(3),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4)_______________,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5)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6)_______________,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7)某同学学习时只知道死记硬背,却不爱动脑思考,你可以用《论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劝解他,让他明白学与思的关系。

2.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分qí dǎo 告搓niǎn zhù蓄

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1)人不知而不愠.(2)匹夫不可夺.志也

(3)撒盐空中差可拟.(4)相委.而去

4.下列各句中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这些字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枝招展

....,美不胜收。

B.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

....。

C.回想此前和此后截然不同

....的生活,我不能不感慨万分。

D.台风来了,大家各得其所

....,尽量让损失最小。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实践证明,一个人知识的多寡,成就的大小,关键在于勤的程度。

B.在建设三峡大坝的过程中,无论工人们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他们却能披荆斩棘,一往无前。

C.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感悟了人生的真谛。

D.为了防止新冠疫情不再反弹,市领导要求各单位进一步加强管理,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

6.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A.《秋天的怀念》的作者是史铁生。他是当代作家,代表作有散文《我与地坛》《病隙碎笔》等。

B.《金色花》的作者泰戈尔是印度作家、诗人。他曾获诺贝尔文学奖。

C. 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比如“愚”是谦称自己,“子”是尊称对方,“尊君”“令堂”是尊称自己的父亲,“家君”“家母”是谦称自己的母亲。

D.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书籍,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7.下列对《西游记》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西游记》构造了一个幻想世界,塑造了一群神话人物,“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等情节也都耳熟能详。

B.孙悟空,法号行者,与如来佛祖斗法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后经观世音菩萨点化,随唐僧往西天取经修得正果。

C.猪八戒也是《西游记》中深受人们喜爱的角色。他本是天上的天蓬元帅,因醉酒调戏嫦娥,被贬下凡,错投猪胎,长成一副长嘴大耳、呆头呆脑的样子。

D.“三调芭蕉扇”中,“第二调”是孙悟空变成小虫钻到铁扇公主肚子里,从而向铁扇公主借到一把假扇子。

8.名著阅读。(5分)

大圣跳起来,把身一抖,收上毫毛,却又吩咐沙僧道:“贤弟,你是个好人,却只要留心防着八戒詀言詀语,途中更要仔细。倘一时有妖精拿住师父,你就说老孙是他大徒弟。西方毛怪,闻我的手段,不敢伤我师父。”唐僧道:“我是个好和尚,不提你这歹人的名字。你回去罢。”那大圣见长老三番两复,不肯转意回心,没奈何才去。你看他:噙泪叩头辞长老,含悲留意嘱沙僧。一头拭迸坡前草,两脚蹬翻地上藤。上天下地如轮转,跨海飞山第一能。顷刻之间不见影,霎时疾返旧途程。你看他忍气别了师父,纵筋斗云,径回花果山水帘洞去了。独自个凄凄惨惨,忽闻得水声聒耳。大圣在那半空里看时,原来是东洋大海潮发的声响。一见了,又想起唐僧,止不住腮边泪坠,停云住步,良久方去。

(1)孙悟空和猪八戒可谓是一对欢喜冤家,选文中哪句话体现了孙悟空对猪八戒的不满?(1分)

(2)本段选文中悟空不再是一个大无畏的英雄形象了,作者对悟空进行了哪方面的刻画?结合选文内容分析他当时复杂的情感。(4分)

二、阅读与赏析(28分)

(一)春日晚望(5分)

(宋)左纬

屋角风微烟雾霏,柳丝无力杏花肥。

朦胧数点斜阳里,应是呢喃燕子归。

9. 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柳丝无力杏花肥”。(3分)

10. 诗中哪个词点明诗题中的“晚”?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2分)

(二)(10分)

钟毓、钟会少有令誉①。年十三,魏文帝②闻之,语其父钟繇曰:“令卿二子来。”于是敕③见。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又值④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其父时觉,且假寐以观之。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注释】:①令誉:美好的声誉。②魏文帝:指曹丕。③敕:皇帝的命令。④值:正赶上。

1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4分)

(1)魏文帝闻.之(2)毓对.曰

(3)卿何以不汗.(4)假寐.以观之

12.下列“而”字与“毓拜而后饮”的“而”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俄而雪骤

B. 择其善者而从之

C.博学而笃志

D. 人不知而不愠

1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又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的意思是:又恰逢他们的父亲白天睡觉,于是就一起偷喝药酒。从这处可以看出俩兄弟幼时的调皮。

B.钟氏两个儿子少负盛名,所以引得魏文帝的好奇,下旨前来一探究竟。

C.同样是紧张,两人的答案却不相同。钟毓出汗,而钟会不汗都体现了紧张对皇上的尊敬。

D.读了文章,我们会发现钟毓、钟会两兄弟都很聪明,但性格截然不同。钟毓机智聪明,能言善辩;钟会老实厚道。

1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三)秋枣儿红(13分)

钟读花

(1)秋前后,秋枣成熟了。

(2)家乡,到处都栽满了枣树。这个季节里,大红的枣儿缀满枝头,处处是红艳的景象,时时都流溢着枣香。人,站在村西的山包上,俯视,夕阳之下,村庄如云锦轻覆,煞是美丽;人行街头,举手,即能摘下大颗的枣儿,放入口中,咀嚼着,脆生生,甜润润,齿颊生香。

(3)这个季节里,总会让我想到自己的童年。那个时候,我还小,一到枣熟,就会跑到后园中打枣。枣树是后邻家的,后邻家的枣枝伸到了我们家的后园里。我拿起一块石头,用力投向枣枝,枣子便哗啦啦地掉了一地。有时,石头落到后邻家的院落里,便听到“哐当”一声,这,一定是后邻家的泥瓦盆被打破了。后邻家的老婆婆就会吆喝一声:“别打了,盆破了,落枣后给你送一些。”

(4)几天以后,后邻家“落枣”了,果然就派她们家的孩子送来一大瓢。

(5)秋枣成熟的时候,最忙碌的还是我的祖母。几乎每天,她都会到我们家的那几棵枣树下守望,看是否被孩子采摘,看会不会被风吹掉。一旦风起,她就赶紧跑到枣树下,将那些吹落的枣子拾起,放到锅上蒸熟,分给孩子们吃。蒸熟的枣子又软又甜,滑润绵软,别有一种风味。

(6)祖母这样的跑动,要到“落枣”结束。直到她看着一堆堆的枣儿堆在家中,才停止劳作。

(7)这时,祖母也会像后邻那样,拿起一只大瓢,盛满枣儿,一家一户地分送。她迈着颤巍巍的小脚,脸上堆满了得意的笑容,扭动的脚步,似是一种季节的舞蹈。送完邻里,她还要送亲戚,这个时候,祖母会将枣儿盛到竹篮里,篮口覆上一块红布,极是认真、庄重。她要在中秋节前,将这时鲜的枣儿送到每一户亲戚家,让每一位亲人都吃上这大红的鲜枣。她要给自己的亲人,送上一份节日的吉祥,一份季节的问候和祝福。

(8)所以,后来每当我听到那支歌:“大红枣儿甜又香,送给咱亲人尝一尝……”我就想到祖母,忆起祖母那颤巍巍的影像。

(9)如今想来,那个时候的祖母,迈着小脚跑动的祖母,心中一定充满了无限的幸福。她一定知道:甜美的果实是应当与大家一起分享的。

(10)晒枣,也是祖母极喜欢的事情。收下的枣儿,要想保存长久,必须晒干,而这,总是要祖母去做的。祖母会找一领“箔幛”,将枣儿均匀地摊放在“箔幛”上,守着枣儿,守着太阳,一天天地将枣儿晒干。这个过程,祖母要不停地挑选,将不够饱满,或生虫的枣儿挑出。我喜欢看祖母晒枣的过程,看这个过程中,祖母宁静而安然的情态。她总是那样地专注,专注的目光里流淌着满足,将经久的岁月沉淀为一种明练和淡然。

(11)晒干的枣儿,大部分要卖掉,换来一些日常的生活用品,用以度日,但祖母总是会保留一些的。待到冬日,室外积雪盈门,室内,全家人围在热乎乎的炕头上。此时,祖母就会捧出一大捧枣儿,提供家人,围而食之。这个冬日,就变得异常温暖。彼情彼景,日久之后,就凝铸成了一种对家乡永久的思念。

(12)我思念家乡,思念那满村的红艳,那早晨的炊烟,和炊烟下生息的亲人。

(选自《北京日报》,有删改) 15.围绕“秋枣”,本文主要记叙了祖母的哪些往事?( 4分)

16.请从人物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角度任选其一,赏析文中画线句。( 3分)

她迈着颤巍巍的小脚,脸上堆满了得意的笑容,扭动的脚步,似是一种季节的舞蹈。

17.第(3)(4)两段写后邻家的老婆婆,有何用意?(3分)

18.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3分)

A.选文中“甜美的果实是应当与大家一起分享的,而‘分享’就是一种幸福”一句颇富哲理意味,能引发读者的思索。

B.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文笔优美,写作的目的主要是刻画表现祖母的形象。

C.祖母总是捧出往日晒干的一大捧枣儿给家人吃,她这样做主要是要让大家共尝甜枣、品味生活,体现了她对大家的关爱,表现她待人的深情。

D.选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起到点明题旨,照应上文的作用。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完成作文。(40分)

与挚友相伴的日子,我们互利互助,共同成长;与父母相伴的日子,承欢膝下,享受亲情;与书籍相伴的日子,饱览古今,通晓世事;与爱相伴的日子,学会关心,懂得感恩……

请以“与相伴的日子”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不要局限于上面的导语);

2.以记叙为主,不少于600字;

3.作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真实的班级和姓名;

4.字迹工整美观,卷面整洁。

第一学期

初一语文期中试卷

答案:

一、1-3略

4.D

5.A

6.C

7.D

8.(1)“贤弟,你是个好人,却只要留心防着八戒詀言詀语,途中更要仔细。”

(2)动作、语言。(2分)从他对沙僧的嘱咐中可以看出其对师父的忠心耿耿与担忧,从他“忍气别了师父”可以看出他无限的委屈与不甘;返回途中,他的泪水表明了对师父的思念和牵挂。(2分)

二、(一)9.(3分)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到来柳条的柔软、细长、随风轻拂的情态和杏花茂盛、浓艳泽的风姿。(2分)

10.(2分)以“斜阳”点明“晚”意,表达了作者闲适、恬淡的心情。

(二)11.(4分)听说出汗回答睡觉

12.B(2分)

13. D (2分)应当为:读了文章,我们会发现钟毓、钟会两兄弟都很聪明,但性格截然不同。钟毓老实厚道;钟会机智聪明,能言善辩。

14.(2分)(1)又问钟会为什么不行礼,钟会说:“偷,本来就是非礼的行为,所以用不着行礼。”(2分)

(三)15.守枣(护枣,拾枣,蒸枣分给孩子们吃),送枣,晒枣,留枣让家人围而食之(冬日分枣给家人吃)。(每点1分,共4分。)

16.(3分)描写方法:动作描写(1分),神态描写(1分),细致地刻画出祖母送枣时内心的愉悦和自豪(满足、幸福)(1分)。

(3分)修辞手法:比拟(或比喻),把祖母扭动的脚步比作季节的舞蹈,(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祖母脚步的轻快,(1分)流露出送枣时内心的愉悦和自豪(满足、幸福)(1分)。

17.(3分)写出了老婆婆的宽容(大方、大度),淳朴(友善、质朴)(1分);与下文祖母送枣一事形成呼应(衬托、照应)(1分),体现了淳朴人情的普遍存在(或“送枣的习俗”、“怀念家乡的淳朴人情”,只答到“思念家乡”不给分。)(2分)。

18.B (3分)(写作目的主要是表现“我”思念家乡的种种情感。)

三、作文切入分:30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