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咨询访谈技巧

咨询访谈技巧

深度访谈的研究示例和注意事项

深度访谈 一、相关概念 1、访谈法 运用有目的、有计划、有方向的口头交谈方式向被调查者了解社会事实的方法。 基本性质: 具有显著的目的性、计划性和方向性。 以现场的口头交谈作为了解社会事实的主要方式。 访谈法的运作过程同时是一个直接的人际交往与人际沟通过程。 2、深度访谈(In-depth Interview) (1)深度访谈是社会科学质性研究的一种主要方法,它通过与被调查者深入地交谈来了解某一社会群体的生活经历和生活方式,探讨特定社会现象的形成过程,并提出解决社会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孙晓娥,2012) (2)指拥有专门访问技巧的访问员对一个符合特定条件的访问对象,使用非结构式的方法进行个人对话式访问,以揭示潜隐的关于特定行为、动机、目的、态度、感受的报告并发现其内在的关联关系。 (3)所谓深度访谈, 学界所指的主要就是半结构式的访谈(semi-structured depth interview) , ( Hakim, 1987; Arksey & Knight , 1999;Wengraf, 2001)。 半结构化访谈指按照一个粗线条式的访谈提纲而进行的非正式的访谈。该方法对访谈对象的条件、所要询问的问题等只有一个粗略的基本要求,访谈者可以根据访谈时的实际情况灵活地做出必要的调整,至于提问的方式和顺序、访谈对象回答的方式、访谈记录的方式和访谈的时间、地点等没有具体的要求,由访谈者根据情况灵活处理。 二、特性 1、优点: (1)对象的回答率高。 这是由访谈法的直接现场交谈所决定的。在现场交谈中,能运用人际交往的技巧、能直接消除问题不清楚或不理解的问题。 (2)适应性强。 访谈法通过人与人的直接交往来搜集资料,就能面对各种对象、各种语境和各种

访谈节目《对话》策划案doc资料

访谈节目《对话》策 划案

访谈节目《对话》策划案 节目阐述: 一、背景浅析 时下各类访谈类节目越来越多,他们的题材多以生活类,情感类为主,他们们以吸引受众,满足受众好奇心,提高收视率为目的,一般格调比较轻松欢快,能博人一笑。这种策略只能取胜一时,并不能吸引受众长久的关注下去,这类节目只能用于观众在工作劳累之余消遣娱乐,放松心情。 而在当今,准备创业的人越来越多;在创业中遇到难题的并且无法寻求有效的解决途径的人不胜其数;因为失败从此萎靡不振,自此陷入茫然不知所措的人不胜枚举,这类人在现实社会中占了很大的比重,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对话》正是基于这种情况而创建的。旨在帮助这些人走出困境,为他们提供精神家园,指明主流价值观,重振雄心,再创辉煌。 二、.企划动机 1.为在事业打拼中迷失的人指明方向 2.为正在创建事业的人指点迷津 3.为正准备创建事业的提供策略 4.让失败过的人找到方向,让遭遇挫折的人走出困境,让准备起步的人信心倍增,让尽可能多的人走向成功 三、节目设定 1、节目名称:对话

2、节目类别:工作创业类,教你如何面对现实,走向成功 四、节目主旨:1.为在事业打拼中迷失的人指明方向 2.为正在创建事业的人指点迷津 3.为正准备创建事业的提供策略 五、节目目标:让失败过的人找到方向,让遭遇挫折的人走出困境,让准备起步的人信心倍增,让尽可能多的人走向成功 六、节目定位:刚毕业以及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群体 七、节目形态:室内访谈和VCR结合 八、节目特点:贴近民生,情真意切,积极向上 九、节目长度:50分钟每期,分两段播放,中间插播三分钟广告 十、播出时段:周六20:00—20:50 十一、播出次数:每周一次 节目制作 一.节目团队 主题:就业择业创业 主持人: 嘉宾:马云 摄像: 场外记者: 道具:

采访技巧和注意事项

采访技巧和注意事项

采访新闻,首先要知道采访什么,也就是说应有新闻线索。新闻线索是新闻现象的初步显露。但是很多刚刚进入校园新闻宣传部门的人都会问,不知道问什么问题。对于新闻采访还显得很陌生。校园新闻采访和写作相对于外面的正规媒体显得单纯和简单得多。 新闻采访又分为三个阶段:采访前、采访过程中、采访以后。在这里我主要想从这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心得和感受吧。 采访前 作为一个校园记者很多时候有很多的新闻信息都是靠别人提供和指导老师安排,然后才会开始之后的一系列工作。 一对消息来源追问 1、消息来自何人何处 2、谁是负责人 3、如何联络,将具体的联系方式合适清楚。 4、判断有无新闻价值,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对于那些常规发生,老生常谈的话题没有必要去关注。 5、有没有新闻画面,得到信息源以后判断是否需要新闻图片,即使的和摄影记者沟通,保证新闻报道减少漏洞出现。 二了解背景材料 事情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发生的;主要人物大体是什么样的人物;还牵涉哪些相关的事件等。可以找到重要的知情人问询,可以打电话到相关的单位了解,上网查询一些相关的资料。例如,我校某位同学省委奥运会志愿者,在采访前就要对其进行相应的了解,并对奥运志愿者选拔等知识了解,以备不时之需。 三制订采访计划,列提纲 采访哪些人?先采访谁?后采访谁?新闻稿写多少字?写成消息,还是通讯?要采访几天?采访中要涉及哪些问题?有了这个路线图,我们就能更清楚地认清采访目标,理清采访思路,一步一步完成采访任务。(站在旁观者的角度,你要想一下,你对这个事情你比较关注什么?) 作为一名新手,第一次采访难免会有些手忙脚乱,做一份采访提纲比较必要。一方面避免浪费时间,另一方面心里有底,控制主动权。 采访前这些准备都做好了,就是电话联系被采访者越见面时间和地点。在这个采访前过渡到采访过程中的这个阶段,也就是在去见被采访对象之前我们还有需要注意的一些细节。 注意细节: 1、合适的着装,并不需要太刻意,但是穿着背心和拖鞋就不合适。 2、工作证,佩戴好工作证让人显得更加专业,更让人信服。 3、录音工具,MP3之类的东西,避免因为初次采访紧张而遗漏重点信息。 4、采访提纲

采访时提问技巧和注意事项

记者在新闻采访时如何有效提问 《中国青年报》曾报道,2002年带有传奇色彩的伟大科学家霍金到杭州出席学术会议时,记者提问了些大白话,如“你认为人类历史的下一个世纪最伟大的发明将是什么”,霍金不无讽刺地说:“如果我知道,我就已经把它做出来了。”像这样的提问,既不能让霍金快乐,更无法让读者快乐。面对霍金,记者的提问有太多的外行话,以至于霍金拒绝回答一些提问,这本身就颇值得反思。无独有偶,记得两会期间,有记者提问经济学家吴敬琏,得到的答复是这个问题已回答多次,要求记者多看看他写的书或有关报道。而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敬一丹在石家庄签名售书时,一记者采访她时曾提问:“你如何看待中国目前的新闻舆论监督作用,你怎样处理生活和事业的关系?”当时敬一丹听后回应说:“你的问题太大了,恐怕我回答不了。”上述例子都是一些失败的提问,也无一不说明提问的重要性,可见,新闻采访离不开提问,而提问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新闻报道质量的优劣,因此能否掌握提问的技巧和风格,实现有效的提问是采访的关键。 提问要凸显尖锐性记者在采访活动中,应抱以怎样的态度和情绪往往影响思路的拓展和对有效信息的获取。采访者与被采访对象的关系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如果把新闻采访的具体操作视为一种优越资本,势必会造成采访对象的抵触情绪,从受众的收听、收看效果来看也显得高高在上、没有根基。而过于温和,又很难得到记者想要的东西,因此,如何在平等的氛围中显出提问的尖锐性,才是提问的关键所在。央视主持人王志在节目中环环相扣针针见血的提问令人叫绝,有关他的“很尖锐”的名声已经在外,甚至一些人说他刻薄,但他在谈《面对面》栏目的采访时,强调的也是平等对待被采访对象,不凌驾于被采访对象之上,特别是当被采访对象属弱者时。在面对地位、学识比自己高的人时,王志依旧镇定自若,游刃有余。“我是一个主动者,对方是被采访者,对方把我问住了就是我的失败。哪怕答案已经知道了,也要通过对方的口说出来。始终记住对方无论是什么样的人,在我面前都只是‘采访对象’这一种身份。”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许多记者不知不觉就被采访对象带到了他们的思路中。“关键是要摒除杂念,我又不是有求于你,你答应我采访就应该配合我。如果想得很复杂,想把你得罪了怎么办,那就必然会心虚,难免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你接受我采访,我很感激,因为你配合了我的工作,除此之外不能有其他心态。”王志说。但在一些电视节目中,常看到记者对一些被采访对象盛气凌人,且不论被采访对象的感受,就是观众看了也不舒服。事实上,即使被采访对象仅是一名在押罪犯,他的人格也应该受到尊重和法律保护。所以说提倡提问风格的平等性很重要。提倡平等性并不等于失去了原则立场、也不等于对任何事情持中庸态度,面对棘手的事件,为揭示它的真相,提问必须一针见血,它的尖锐性要得到体现。特别是在舆论监督报道中,被监督对象本身并不想说什么,甚至掩盖都来不及,如果没有好的采访方式,显然不会有好的收获,而如果问不到点子上,舆论监督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此平等的采访是一种处事原则,但挖出采访的实质东西才是提问的目的。 常用的提问方式要掌握新闻采访的提问没有定法,不同的采访对象、不同的采访内容均有不同的要求,但从新闻采访规律上来讲,一些常用的提问方式可以为我们提供有益的参考,帮助我们顺利完成采访任务。开门见山式。这种形式一般适合于两类采访对象,一是记者熟悉的人;二是文化层次高、社会经验丰富的干部、学者等。前者因为熟悉,情感交流早已建立,过于客套、寒暄反而显得见外;后者则有相当的社交经验和社会经历,适应性比较强,容易领会记者的意图。既然是开门见山,提问的难度一般不大,只要注意提问切题、到位就可以了。但是这样一来提问的效果往往会缺乏生动性和深刻性,这就需要记者事先准备采访提纲时要周密、具体,另外谈话时还要有意识地按步骤引导和深入挖掘。启发引导式。一些采访对象面对记者不免有些紧张,特别是面对摄像镜头时,常常对记者的提问表现得茫然不

实景访谈节目的布光方法和技巧

实景访谈节目的布光方法和技巧 (河北电视台灯光科刘伟) 从事电视灯光工作多年来,参加了很多实景的访谈节目和主持人出像的拍摄,经历了拍出漂亮画面的快乐,也体会了不能解决问题的苦闷,在此总结经验和教训,与诸位同仁商榷。下面我就通过经验总结和案例分析两个方面来讨论实景访谈节目的布光方法和技巧。 首先介绍我对拍摄实景时要做的工作的一些经验总结: 一、实景场地的选择,包括四个方面:()与节目部门沟通,要了解编导的创作意图、节目形式和后期制作方案,尤其要与摄像师沟通,尽量提前确定机位和人物位置。往深一层说,就是要了解合作对象的审美和艺术要求,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场地的选择,按说是摄像师的工作,可是拍摄场地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我们灯光工作的开展,因此务必要自己经心,首先看空间,电视是通过二维画面表现三维空间,如果本身的三维空间就很狭小要表现很好的空间感,无异于痴人说梦,开阔的空间才好设置人物站位、摄像机位和灯位。人物和背景要尽量离的远一些,这样既便于逆光的设置也便于体现人物和背景的距离。高度方面要尽量高一些,如果灯位没有足够的高度,人物和背景没有足够的距离,人物光会把背景照得太亮,人的影子也会落到背景上面,会给自己造成棘手的局面。其次看背景,最好的背景是有纵深感,有透视感,比如窗户、走廊、甚至比较大一些的墙角都行,最好不是一面堵得严严实实的墙面,就算是墙面的话,也尽量不要让人物、机位和墙面成o角,看一看能否成一个锐角的夹角,这样利用斜面和斜线打破横平竖直的呆板感觉,也许会好一些。其次,背景色调的选择,最主要的一点是尽量避免反光强度大的材质,否则光斑是个很令人头痛的问题,然后是色调不要太深,因为我们带的灯具有限,用来做景光的灯具比较少。再次,如果镜头中通过门窗带到了室外的

记者采访的常识与技巧

记者采访的常识与技巧 提问的分类: 1. 开放式提问 ——是指提出比较概括、广泛、范围较大的问题,对回答的内容限制不严格,给对方以充分自由发挥的余地。这样的提问比较宽松,不唐突,也常得体。特点:常用于访谈的开头,可缩短双方心理、感情距离,但由于松散和自由,难以深挖。 2. 闭合式提问 ——是指比较具体、明确、范围较窄的提问,要求对方回答只能限于提问的具体内容。特点:闭合式提问易突破,常用于深入追问或查证、核实,以及转换话题,也往往比较敏感,要注意提问的角度和口气。 不要只问那种只能用“Yes”或“No”来回答的问题。记者的问题应该争取从被采访者那里获得鲜活的直接引语和细节;获得被采访者对事件的描绘或解释“怎么回事”“怎么会是这样” 提问的方式 正问。即正面提出问题,开门见山,干净利落,一般适用于一是记者熟悉的人;二是文化层次高、社会经验丰富的干部、学者;三是有事情的朋友。 侧问。也叫迂回法。记者提问从侧面入手,经过迂回,绕绕圈子,然后才回到正题。比较适合于不善于谈话的采访对象。 比如先从天气、共同兴趣等谈起

反问。又称激将法。采访对象由于某方面的原因,不愿意回答,记者则从相反的方面提出问题,促使对方思考,不回答不行。这种形式常见于谦虚不想谈、有顾虑怕谈或自恃地位高而不屑谈的采访对象 追问。记者循着对方谈话的线索,紧紧追问下去,问个“水落石出”,“打破沙锅问到底”。 问话方式不要让信源感到紧张,说服对方跟你聊天; 问相关的问题、问有针对性的、有意义的问题;问读者、公众关心的问题 问聪明的问题(多数被采访者愿意跟一个聪明的和了解情况的记者交谈,而不愿跟一个自作聪明的人或傻瓜交谈); 在采访中发现新的问题:发现更新的、更重要的或有争议的问题;发现错误或者被采访者试图掩藏的问题。 记者要有充分的准备,只有好的提问,才会引来惊人的信息。被采访者不愿意同不熟悉情况的或愚笨的人讨论深奥的问题,或讲出可用作直接引语的连珠妙语来。 提问的顺序: 先写下问题清单,有逻辑的排列,以防在采访中忘记了问题;按问题重要性排列,以防采访时间到了,最重要的问题还没有来得及问; 令采访者个人难堪的问题放在采访的最后,因为到这个阶段,

消费者购买心理与行为深度访谈研究报告

消费者购买心理与行为深度访谈 研究报告 贵州大学管理学院MBA1501班宋鹏 消费者在购买商品过程中的心理与行为过程是怎样?以及针对商品本身或其单价,这背后的心理考量又是怎样, 本文通过针对采访消费者,进行深入访谈的方式,来洞察消费者的心理与行为。基于消费者的角度来分析在购买商品中的心理与行为过程,以此从商家的角度来看,如何影响消费者的决策过程,从而促使消费者购买自己的产品。 消费者行为研究背景 消费者的购买心理与行为是一个以特定目标为中心的解决问题的决策过程。以消费者作为决策主体,为实现满足需求这一特定目标,在购买过程中进行的评价、选择、判断、决定等一系列活动。购买决策在消费者购买活动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关键性地位,是购买行为中的核心环节。购买决策决定了消费者购买的方式、时间以及购买地点。对于购买决策的心理研究,有助于商家有针对性的进行商品的营销。采用怎样的营销策略,着眼于哪个环节会更加有效,不同的商品,采取不同的营销策略。 发生商品购买的行为,一定是在基于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决定后的反应,该过程由5个阶段构成,分别是引起需要、收集信息、评价方案、决定购买和购后行为五个阶段构成。消费者对于不同商品在各阶段的考虑,与商品本身有怎样的关系,商品本身对消费者所产生的作用或何种价值,以及商品的单价是否会影响到消费者在决策过程中所采取的相应行为,这些都将是我们针对本次研究决策过程的重要考量因素。 消费者行为研究目的 本文的研究目的主要希望找到消费者在进行购物决策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商品、不同的单价,会有怎样的考量。对于差异,如何来理解,能否找到其中的规律,产品本身存在什么样的特性,并且归纳汇总出消费者心理过程,提炼出消费者洞察。 对于消费者行为的研究,能够让商家有针对性的来进行企业营销的设计,以使得目标顾客的需求得以及时满足,并将营销贯穿于整个消费者的决策过程之中,影响企业营销活动,实现精准营销。 一、研究方法 本文对信息的主要收集方法是深度访谈法。深度访谈是一种无结构性的、一对一的、直接的访谈。在访谈过程中,调查者(即本人)通过设定的一系列问题,来获得被调查者的回答,并一步步来揭示被访者在购买过程中的心理考量,详细了解复杂行为,以及各阶段的了解和掌握。深度访谈法是一种互动性较强

小学综合实践方法指导课--走进采访

《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综合实践采访指导课 一、活动目标: 1、指导学生掌握采访的基本知识和技巧,让学生学会在活动中正确进行采访。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增强学生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团结协作、探究创新的精神。 3、创设生活情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动手实践的能力。 二、活动重点及难点: 1、重点:指导学生采访的技巧,掌握采访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2、难点:设计采访问题。 三、活动准备:课件、采访计划表等。 四、活动年级:四年级 ; 五、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最近我们班正在开展《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综合实践活动。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每个小组的子课题。(大屏显示) 一组:学校学生浪费水现象调查二组:家庭水浪费现象调查 三组:河涌水污染现象调查四组:公共场所水浪费现象调查。 师:我看了一下每个小组的活动方案,发现方案里都提到了一种方法,那就是采访。你们要采访谁你们的采访目的是什么下面请各个小组长汇报一下。 生汇报: 师:每个小组的采访目的都非常明确。采访的确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获取信息的方法。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采访,学习采访。 (二)合作探究、总结方法 1、采访前 @ 师:首先请同学们来看一段录像。注意看他们是怎样采访的。 (大屏播放录像) ①师:要想采访成功,想一想在采访之前我们还要做些什么 生交流: 师:同学们说的这些都是计划当中要考虑的问题,我们可以归纳为这么几条:合理分工、预约时间地点、提出问题、准备工具。这些都是采访前要做到的。

②师:同学们,采访要想顺利进行,做好采访前的计划很重要。同学们看屏幕,这是一 生交流: ③师:这张表当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是设计好采访问题。问题设计的好坏关系到采访的成功与失败。那么什么样的问题才是最有效的呢请同学们看看下面这些同学的采访。他们的采访有效吗注意:这些同学本次采访的目的是了解学校学生学习用品的浪费现象。要特别注意他们采访时提出的问题。 (大屏播放录像) 2、采访中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个小组的采访达到目的了吗为什么 生交流: 师:同学们,看了这段录像你了解到哪些有关采访的知识 生交流: · 师:刚才同学们交流的这些可以概括为这么几条:礼貌提问、注意倾听、及时记录、得体回应。这些都是我们在采访中要注意的问题。 师:咱们同学提出的问题一定不要太空洞,太笼统,要紧紧围绕自己的主题来提出具体、明确的问题。像这个组的同学就应该紧紧围绕学校学生学习用品浪费现象提出问题。 师:明白了这个问题,相信你们的采访计划一定会制定的非常成功。下面每个小组开始制定你们组的采访计划。 生制定计划,师巡视。 师:哪个小组上来交流一下你们组的采访计划其他同学认真听,重点观察他们提出的问题怎样 生交流:

访谈法 深度访谈技巧

访谈法-----深度访谈技巧一对一访谈技巧 访谈法 一、什么是访谈 顾名思义,“访谈”就是研究者“寻访”、“访问”被研究者并且与其进行“交谈”和“询问”的一种活动。“访谈”是一种研究性交谈,是研究者通过口头谈话的方式从被研究者那里收集(或者说“建构”)第一手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一)、访谈的具体功用 (1)了解受访者的所思所想,包括他们的价值观念、情感感受和行为规范; (2)了解受访者过去的生活经历以及他们耳闻目睹的有关事件,并且了解他们对这些事件的意义解释; (3)对研究的现象获得一个比较广阔、整体性的视野,从多重角度对事件的过程进行比较深入、细致的描述; (4)为研究提供指导,事先了解哪些问题可以进一步追问,哪些问题是敏感性问题,需要特别小心; (5)帮助研究者与被研究者建立人际关系,使双方的关系由彼此陌生变成相互熟悉、相互信任; (6)使受访者感到更加有力量,因为自己的声音被别人听到了,自己的故事被公开了,因此有可能影响到自身文化的解释和构建。 (二)、访谈的类型 按结构分类: (1)结构型:在这种访谈中,研究者对访谈的走向和步骤起主导作用,按照自己事先设计好了的、具有固定结构的统一问卷进行访谈。选择访谈对象的标准和方法、所提的问题、提问的顺序以及记录方式都已经标准化了,研究者对所有的受访者都按照同样的程序问同样的问题。 (2)半结构型:在这种访谈中,研究者对访谈的结构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但同时也允许受访者积极参与。通常,研究者事先备有一个粗线条的访谈提纲,根据自己

的研究设计对受访者提出问题。但是,访谈提纲主要作为一种提示,访谈者在提问的同时鼓励受访者提出自己的问题,并且根据访谈的具体情况对访谈的程序和内容进行灵活的调整。 (3)无结构型:这种访谈没有固定的访谈问题,研究者鼓励受访者用自己的语言发表自己的看法。目的是了解受访者自己认为重要的问题,他们看待问题的角度、对意义的解释,以及他们使用的概念及其表达方式。访谈者只是起一个辅助的作用,尽量让受访者根据自己的思路自由联想。 按照正式程度: (1)正规型:研究者和被研究者双方事先约定好时间和地点,正式就一定的问题范围进行交谈。 (2)非正规型:研究者根据受访者日常生活的安排,在与对方一起参加活动的时候根据当时的情形与对方交谈。 根据访谈者与受访者双方接触的方式: (1)直接访谈: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一起坐下来,进行面对面的交谈。 (2)间接访谈: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事先约好时间,通过电话等交通工具对对方进行访谈。 根据受访者的人数: (1)个别访谈:通常只有一名访谈者和一名受访者,两个人就研究的问题进行交谈 (2)集体访谈:可以由一到三名访谈者和六到十名参与者组成,访谈者主要协调谈话的方向和节奏,参与者自己相互之间就有关的问题进行讨论。 根据访谈的次数: (1)一次性访谈:通常内容比较简单,主要以收集事实性信息为主 (2)多次性访谈:通常用于追踪调查,或深入探究某些问题(特别是意义类问题),可以有一定的结构设计,逐步由浅到深,由表层到深层,由事实信息到意义解释。 二、访谈前的准备工作 1、确定访谈的时间和地点 一般来说,访谈的时间和地点应该尽量以受访者的方便为主。 研究者在与受访者初次接触时,还应该就访谈的次数和时间长短与对方进行磋商。

深度访谈中与用户有效沟通的三个技巧

深度访谈中与用户有效沟通的三个技巧 飘飘人用户体验调研员:铁块儿 与中国移动研究院主屏调研项目的合作中,我们采用了深度访谈的调研方法来挖掘用户信息。项目的目的是了解不同的智能手机用户对于当前手机主屏的各种缺陷和优势的认识,以及不通年龄、不同职业的用户对于主屏的操作和使用习惯,发掘他们的新的期待和使用需求,最终为中国移动研究院设计出一款新的、更符合用户体验的手机主屏提供参考建议。 接到委托,我们迅速地组建了调研团队,很快的明确了调研对象、调研内容等。调研对象方面我们选择的是使用安卓、苹果、OPhone和小米这四款系统的 手机用户,并在年龄和职业上有所区分。在调研方法上,我们一致认为,深度访谈最适合这个项目的情况。 深度访谈是一种无结构的、直接的、一对一的访问形式。属于用户研究中访谈方法的一个重要方法。访问过程中,由掌握高级访谈技巧的调查员对调查对象进行深入的访问,用以揭示对某一问题的潜在动机、态度和情感。在访谈提纲的准备方面,为了能够充分挖掘用户的态度和需求,我们自己先体验了四个系统的手机主屏,总结出了主屏具有基本功能和特征以及各个系统的手机主屏在交互方式、UI设计等方面的独特之处。为了防止遗漏主屏的相关内容,我们对身边的 朋友进行了简单的问卷调研,收集到了他们最关注的手机主屏的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补充了我们的用户研究提纲。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在项目开始前,我们进行了一次预访谈,邀请一名真实的符合条件的用户参与,这样我们对访谈的时长、用户问题等都有一个大致的把握。 整个用户研究进行了三天,完成了对8名用户的深度访谈,收集到了大量的用户信息,我们发现,测试用户对于手机主屏的认识和态度以及期待都有各自的见解,有很多信息甚至让我们感到惊喜并深受启发。之前的项目经验和学习经验,在这次深度访谈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事之间亲密的合作也是项目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 作为项目的主持人,在对9个人的深度访谈的过程中,对于深度访谈的技巧,我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并得到了成功运用,下面和大家分享下让我印象深刻的几个深度访谈的技巧。 1. 善于发现用户身体的语言。 访谈中有这样的一个用户,18岁,男性,高三的学生。从访谈之初说话就 很少,当我试图询问他对主屏某些功能是否喜欢时,往往都是以简单的“喜欢”或“不喜欢”回答,基本没有跟我进行深度谈话的意思。我想生涩可能是这个年龄的人对社会的一种表现,但是他交抱于胸前的双臂也反映了他的某种心理状态。这种身体语言可以解读为封闭的心理。人类学家雷·博威斯特(Ray Birdwhistell)针对人与人之间发生的非语言交流,曾经发现:在一次面对面的交流中,语言所

记者采访技巧

一、合理分配提问 为了搞清一个事实,有许多必不可少的提问,但记者应当搞清楚问题,妥当地分配给不同的采访对象,说明采访目的,争取对方协肋。与采访对象第一次见面时,记者应当尽快出示介绍信并说明采访目的,以求得到对方的信任。 提问要具体,越是经验不足的记者,提的问提越容易笼统,含糊不清,越是笼统的问题越难回答。最难回答的问题:你有什么感想?你当时是怎样想的?要提有特点的问题,既然泛泛的提问只能得到泛泛的回答,那么有特点的提问,才能得到充满个性的材料。 把问答变为交谈,一问一答,这种采访方式容易气氛紧张。如果设法把问答变为交谈、聊天,使采访人情更浓,生活更浓,往往效果更好。学会刨根问底,随机应变。提问要有逻辑性,适应一般人的谈话思路,事先明确要谈什么题目,然后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依次谈下去。 二、提问的类型 1、正面提问:这是一种基本的提问类型,开门见山地提出问题,不拐弯抹角。问题一般分为“开放”型和“闭和”型两种。所谓“开放”型问题,是指不要求采访对象具体的回答,使对方畅所欲言,采访的气氛比较轻松。所谓“闭和”型问题,是指提出的问题,要求对方有一个明确、简短的答案:“是”或“不是”。 2、引导性提问:这种提问中“闭和”性问题居多,它指的是记者在挖掘事实过程中的一种积极的态度。 3、追问:这是记者常用的一种提问方法,目的在于扑捉那些具体的事实和细节。 4、假设性提问:这是一种创造性的提问方法。 5、激将法提问:这是在对方不愿意回答时采用的强硬的一手――激将,既“正话反说”。 三、问的方式 1、面对面的交谈:这是访问的基本方式。在采访比较重要的报道时,一定要找到负责人、当事人、见证人面谈,力争尽量多地拿到第一手材料。

访谈提问技巧示例

访谈示例一:杨澜采访埃蒙斯 杨澜:在丈夫遇到困难的那些时刻,对他微笑是一件难事吗? 卡捷琳娜·埃蒙斯:一点都不难,我被4.4环震惊之后,倒是笑了出来,因为太不可思议了。我想,怎么又发生了?我觉得,既然如此,那好吧,好吧。 杨澜:马修,你怎么说的? 马修·埃蒙斯:还能怎么样,这事情离奇得你只能一笑了之,你没法因为它伤心流泪,这是个很好的玩笑。 卡捷琳娜:这确实是个很好的玩笑,当时我想那种情况发生一次就够了,结果又来了一次。马修:两次够多了。 杨澜:马修走到你跟前的时候,我们看到你轻轻拍了拍他的脸,说了点什么? 卡捷琳娜:我说这可能是命中注定。 杨澜:马修,最后一枪的失误又重演了,你当时在回忆四年前打错靶的事情吗? 马修:没有没有。简单来说就是这样:我拿起枪,把枪口从靶子上方落下,直到对准靶心,在我对准靶心的过程中,我在扳机上施了一点力,而在我轻轻施力的时候,枪就击发了。杨澜:那就是无意识的。经常发生这种事情吗? 马修:从来没有,仅有的两次都是在奥运会上,都是媒体关注的比赛,他们老是会记着这事。而实际上我每年都要打二三十场重大比赛,而这种情况从来没发生过。很多情况下,我是凭最后一枪赢得胜利的,因为最后一枪打的好。而这两次诡异的事件,我也解释不了。 杨澜:这种诡异是天意吗? 马修:咱们得等着瞧了。我觉得肯定会因祸得福的,但我还不知道这个好事会是什么。上一次的奥运会我觉得…… 卡捷琳娜:是为了让我们相见,我们正是因此,才说上话的。 访谈示例二:杨澜采访袁隆平 杨澜:在您最困难的时候,您觉得你太太对您的帮助大吗?那个时候快被关到牛棚里的时候,她对您说了什么呢? 袁隆平(略) 杨澜:而且那时候您出身不好吧? 袁隆平:出身不好。 杨澜:你想您中学在教会上学,所以出身不好了。 袁隆平:是,出身不好……她给我一个非常大的安慰。我认为这是……就是“贤内助”。杨澜:袁教授,听说您有三大爱好,第一个就是骑摩托车;第三个就是拉小提琴;第三个是打麻将,当然,卫生麻将是吧? 袁隆平:钻桌子…… 杨澜:那我就觉得这三个爱好好象跟我们常规心目中的您的身份都不太符合,因为您已经六十八岁了,居然还骑摩托车。您是一位农业专家,成天跟泥巴打教导的,您喜欢拉小提琴。同时你在社会上现在也很有地位,是湖南省政协副主席,可是您自己还打麻将,钻桌子。说说您这三个爱好。 袁隆平:这样子的,我骑摩托车,现在我也骑,我每天上试验田,我每天要上午一次下午一次,从播种开始,一直到收获为止,我每天都要到田里面去,这是我的职业习惯。走路,我这么来一圈,大概要四公路,很不方便,因此我就骑摩托车,就方便一些。 杨澜:不是为了过瘾…… 袁隆平(略)

深度访谈技巧

咨询顾问调研访谈技巧 就类别而言,根据访谈对象的不同,访谈可以分为焦点组访谈和深度访谈(个别访谈)。 深度访谈是指根据访谈提纲,通过直接的、单独的访问,在访谈过程中,由访谈人员对被访者进行深入访谈,以探求某一特定问题产生原因、潜在解决方案的关键信息。 一、访谈的功用 (1)访谈是项目研发及推广过程经常运用的有效方法。 (2)通过访谈可以获得各种广泛而重要的信息 具体而言,成功的访谈可以:收集信息/数据 了解营销团队文化 建立信誉和信任 进一步了解相关议题、领域和团队现状 找出推广中的障碍 讨论下一步工作 二、访谈的准备 访谈准备的步骤 (1)明确关键议题 (2)形成初步假设 (3)构建访谈提纲 (4)沟通访谈内容 (5)选择访谈对象 (6)确定日程安排 (1)明确关键议题 关键议题是在达成项目推广目标过程中的重要问题,推广举措是达成关键议题的行动计划;“金字塔”式的目标分解; (2)形成初步假设 形成初步假设是把关键议题导向解决方案的起点; 构建访谈提纲是为了更为有效地为解决关键议题理顺思路、收集信息,验证假设; (3)构建访谈提纲 重要提示:构建访谈提纲的要求: 对于事实,追求“相互独立,完全穷尽” 对于思考,力求系统化、结构化、条理化 构建访谈提纲的具体方法 访谈提纲=人+事 访谈提纲是集体的智慧,访谈提纲是针对各类人员访谈问题的汇总(确定关键议题)?构建访谈提纲可以从某类人员先开始 ?然后将各类问题汇总分类 ?最后将各类人员的问题汇总再次归类 (5)选择访谈对象

只有选择到合适的访谈对象,才能获得最有效的信息,因此访谈之前,需要做好充分的事务准备: ?成立访谈小组 ?沟通访谈需求 ?拟定工作安排 ?汇总访谈成果 —提炼关键发现,撰写访纪要 —分享访谈成果,推进推广过程 推广项目组必须组建访谈小组 ?重申访谈目标 ?决定由谁进行访谈 ?确定成员的角色 ?谁做开场白,谁收场? ?谁负责记录; ?如何给小组成员分配不同的访谈议题 访谈人必须事先整理思路 ?明确访谈目的 ?掌握时间安排(如:各议题的时间分配) ?深度重要还是广度重要? ?时间限制? ?区别“必须了解的信息”和“最好了解的信息” ?确定最终目标-“在访谈结束之前,我最想问的三个问题” 三、访谈的实施 1、营造良好的访谈氛围 ●自我介绍 ●感谢被访者,解释访谈的目的及时限 ●营造良好氛围,增加好感 —说明访谈记录 —保证严格保密 —态度友好 2、确定访谈方式 (1)漏斗式 (2)倒漏斗式

访谈节目中的访谈沟通技巧

访谈节目中的访谈沟通技巧 ——以“艺术人生”为例“艺术人生”是我们全家都比较喜欢的一个节目,我总结了以下这个节目的 一、嘉宾选择 艺术人生在选择嘉宾上很有眼光,嘉宾总是在其领域有比较大的艺术成就,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这个人必须有一定的岁月历练,再加上朱军主持,一下子节目的深度便上去了,同时观众通过《艺术人生》,可以看到舞台上光芒四射的明星成长过程中不为人知的酸甜苦辣。他们丰富的生活阅历、坎坷的人生经历、独特的人生感悟都会给观众有价值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观众的认知欲。 二、朱军独特的主持风格 主持人是谈话类节目的灵魂和核心。主持人控制着节目的整个节奏,谈话节目的风格与成败取决于主持人的水平与魅力。《艺术人生》的成功离不开我们甘肃兰州朱军扎实的主持功底和儒雅、温和、机智而不失幽默的主持风格。在与嘉宾交谈时,他真诚平实、善倾听,他对倾听的技巧运用的很好(眼睛总是注视嘉宾而且有情感投入,有时眼睛中饱含泪光,让嘉宾有反馈感)。这种独特的风格容易营造出平等的交流平台。嘉宾在这种真诚的氛围中,感觉到这个栏目不以发掘明星的隐私为乐趣,而是用一颗善良的心去和他们聊人生、聊感悟,意识到这是一个沐浴在人文关怀之中的心灵港湾,从而消除原来的紧张和拘谨,主动敞开自已的心扉。在对嘉宾进行提问时,朱军的提问随意自然而且恰到好处,他对嘉宾的谈话总是满怀兴趣地倾听,进行深入的思考,并能根据现场气氛灵活机动地把话题引向深入,控制谈话走向。 三、讲究的表现形式 “艺术人生”的结构也很有特色,每一期节目都能根据不同嘉宾的个性特点、不同的话题,用不同的方式来组织谈话内容,逐幕构建故事,使故事的叙述总是处于上升和前进状态,最后在高潮中结束。《艺术人生》也擅长用特别的道具来引领谈话内容,用意外的“礼物”来制造悬念,营造谈话氛围。另外,栏目在形式上还增加了一些新的包装内容,如设置现场乐队就可以根据谈话的节奏和进展予以不同性质的音乐伴奏,以渲染现场气氛;为了强化舞台背景,栏目组常常以被访者的生平剧照、童年影像以及将被纳入谈话议题的一些有代表性的照片或资料作为舞台背景装饰,所有的这些设置都会使节目本身增加更多的可视性。 四、访谈者技巧 1.扮演倾听者的角色,面对不同的嘉宾,朱军有时会以一问一答

深度访谈提纲及范例

深度访谈提纲 你好!首先感谢你的参与。我想就谈判(销售谈判、采购谈判、外贸谈判、劳资谈判等各种类型的商务谈判)中的一些问题采访您一下,主要了解一下各行业实践工作者亲身经历的谈判工作的案例及工作经验、教训、心得体会等。以便为我们学习和了解商务谈判的理论和实践提供借鉴。 问:首先,您觉得谈判技能对于你的工作(或生意)是否重要 答: 问:你可以举印象较深的一个成功谈判经历吗(销售谈判、采购谈判、外贸谈判、劳资谈判等各种类型的商务谈判均可) 答: 问:一般在谈判之前,你会做哪些准备(提示:做哪些方面的调查制定什么目标选择什么策略人员安排时间、地点安排) 答: 问:在谈判之前,你会做哪些方面的调查(如果上面已经回答就无需再问) 答: 问:谈判地点一般定在什么地方如何确定的(如果上面已经回答就无需再问) 答: 问:你们一般会安排多少人去参加一次谈判人员内部有没有分工 答: 问:谈判中,你会不会运用到一些谈判技巧或策略能否举个例子 答: 问:在谈判中经常可能会碰到讨价还价,你是如何进行讨价还价的 答: 问:谈判中有没有碰到过僵局(即双方互不相让),你一般是如何处理的能否举个例子答: 问:在中国酒桌文化很盛行,很多谈判是在酒桌上谈成的,可以说说你对酒桌上谈判的体会吗 答: 问:你比较喜欢的是什么样的谈判对手为什么 答: 问:你最不喜欢碰到什么样的谈判对手为什么 答: 问:你是否有同外国人进行谈判的经历 答: 问:接上题,如果有同外国人谈判经历,你觉得同外国人进行谈判需要注意什么 答: 问:你觉得同中国人进行谈判和同外国人进行谈判有没有不同如果有的话,是什么 答: 问:谈判应该也是有成有败的,可以谈一个你经历的失败的谈判吗 答: 问:对于以上失败的谈判经历,你有什么教训 答:

人物专访的提问技巧+如何写人物访谈记

人物专访,是记者请新闻人物就专门性的问题进行解答的一种方式,是记者带着目的对有关人士进行专门的采访。是以记者同人物的谈话为主取得直接材料并穿插背景材料而成的一种特殊通讯。它比一般报道要详细而生动。专访中少不了采访对象、记者两个因素。专访的特点在一个"专"字,重点是一个访。人物专访既强调新闻性、政治性又要强调其可读性。相对于其它新闻形式,人物专访可读性具有亲和力。因此,为受众所喜闻乐见。 人物专访难写在于人们对其要求和关注程度高。人物专访难写在于如何不流于平淡、所写人物有鲜明特点。如果读者看完后能记住这个人物,并与其他人物区分开来,这就可以说是一篇成功的人物专访。而鲜明的人物、典型的事例,生动的细节都取决于采访的成功与否。记者与被采访者的交谈沟通是最重要的一个途径。采得好采得细,对人物就有较为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就能够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从而发现人物的闪光点和与众不同之处,才能更加准确地提炼主题,让读者想看、爱看,觉得可信、可亲、可学。采访失败,就是再精心运作,也写不好。采访的好坏,记者提问的技巧尤为重要,问题提得好、提得准有助于打开采访对象的话匣子。 笔者认为目前记者在提问中容易出现以下几点不足:一是提问过大过空,让被采访者不知如何回答。一些记者采访还是喜欢"你有什么感想"等"老三问"套话。二是记者口头表达能力差,提问不能简明扼要。问话让采访对象不得要领,一些记者轻问重写,提问辞不达意,他们往往笔头功夫过硬,嘴上功夫不行,在认识上还有偏见:认为注重口才是讲花架子,不务实。笔者经常能看到一些记者提问,说了好多话绕不到主题上,如问一个农民企业家,下一步的打算,是否有意于资助农村教育。说来说去,不仅把被采访者说糊涂了,连记者自己也不明白说了什

深度访谈技巧

深度访谈 概念 1定性调查的一方面,深度访谈(In-depth interview)是一种无结构的、直接的、一对一的访问形式。访问过程中,由掌握高级访谈技巧的调查员对调查对象进行深入的访问,用以揭示对某一问题的潜在动机、态度和情感,最常应用于探测性调查。应用范围包括:详细了解复杂行为、敏感话题或对企业高层、专家、政府官员进行访问。 “深度访谈”作为定性研究中的方法,在目前的社会学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所 谓深度访谈,学界所指的主要就是无结构式的访谈 2深度访谈,又称做无结构访谈或自由访谈,它与结构式访谈相反,并不依据事先 设计的问卷和固定的程序,而是只有一个访谈的主题或范围,由访谈员与被访者围绕这个主题或范围进行比较自由的交谈。 适用范围 无结构访谈适合于并主要应用于实地研究。它的主要作用在于通过深入细致的访谈,获得丰富生动的定性资料,并通过研究者主观的、洞察性的分析,从中归纳和概括出某种结论。 优点和缺陷 优点和缺陷:无结构访谈的最大长处就是弹性大,灵活性强,它有利于充分发挥访谈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与结构访谈相比,无结构访谈的最大特点是深入、细致。但是,这种访谈方法对访谈员的要求比结构访谈的要求更高;这种访谈方法所得的资料难以进行统计处理和定量分析;而且特别耗费时间,使得访谈的规模受到较大的限制。 分类 根据访谈的性质,可以将实地研究中的无结构访谈细分为正式访谈和非正式访谈两种。正式访谈指的是研究者事先有计划、有准备、有安排、有预约的访谈。而非正式访谈指的是研究者在实地参与研究对象社会生活的过程中,随时碰上的、无事先准备的、更接近一般闲聊的交谈。 非正式的访谈无法事先预料和计划,交谈的进程不能由研究者严格控制,交谈内容也不能完全按研究者的研究目标进行选择,只能随具体的谈话情景,谈话对象而定。一般情况下研究者只能因势引导,见机行事。 正式的访谈则通常需要按事先拟好的提纲进行,这种提纲列出了一些根据文献和研究者个人经验认为应该了解的各方面的问题。但提纲通常只起到某种提示作用,访谈的实际进程仍有相当大的灵活性和变化性。

小记者采访的常识和技巧

小记者采访的常识和技巧(一) 培训目标: 1.了解采访的基本要素。 2.掌握采访实际操作一:如何选择信源,善于获取采访机会。 3.了解提问的方式,学会如何提问。 培训过程: 一、采访的两大要素:好奇和怀疑 1.好奇是获取新闻线索的源泉,是收集更多新闻事实和深入事实本质的动力。 2.怀疑是获取新闻线索和深入报道的需要,更是保证新闻准确、客观的需要。 二、如何选择信源(采访对象) 1.根据主题确定信源 事实性采访 一级信源:当事人、目击者 二级信源:调查者、调查报告、权威机构、政府组织、官员 评论性采访 一级信源:官员 二级信源:专家、学者 三级信源:普通人 分析性信源信源:专家、学者、媒体界人士 2.信源和采访的陷阱: 不可靠的新闻源(信源见木不见林,或忽略了重要的细节;为了某种事业或利益而接受采访;为了个人出风头;一面之词) 三、说服与获得采访机会 1.什么样的人容易接受你的采访?——闲人 采访就象学开车,一开始有点害怕而且很难。但是经过联系,平顺地起动,打信号灯、换挡,控转方向盘,查看仪表器,变得自然。如果你会怕靠近陌生人,他们就很可能会拒绝回答。“你丢出去什么,你就得到什么响应”。 2.如何说服: 1、组织上的安排,最大!! 2、找中间人介绍 3、电话、写信或其他途径暗示他“你不接受我的采访是你的损失”(注意态度)做足功课,看看原来的采访记录,找找看还有没有他从来没有说过的话题;(他的兴趣是什么??)四、如何提问 ㈠提问的分类: 1.开放式提问——是指提出比较概括、广泛、范围较大的问题,对回答的内容限制不严格,给对方以充分自由发挥的余地。 这样的提问比较宽松,不唐突,也常得体。特点:常用于访谈的开头,可缩短双方心理、感情距离,但由于松散和自由,难以深挖。 2.闭合式提问——是指比较具体、明确、范围较窄的提问,要求对方回答只能限于提问的具体内容。 特点:闭合式提问易突破,常用于深入追问或查证、核实,以及转换话题,也往往比较敏感,要注意提问的角度和口气。

深度访谈提纲及范例

深度访谈提纲 你好!首先感你的参与。我想就谈判(销售谈判、采购谈判、外贸谈判、劳资谈判等各种类型的商务谈判)中的一些问题采访您一下,主要了解一下各行业实践工作者亲身经历的谈判工作的案例及工作经验、教训、心得体会等。以便为我们学习和了解商务谈判的理论和实践提供借鉴。 问:首先,您觉得谈判技能对于你的工作(或生意)是否重要? 答: 问:你可以举印象较深的一个成功谈判经历吗?(销售谈判、采购谈判、外贸谈判、劳资谈判等各种类型的商务谈判均可) 答: 问:一般在谈判之前,你会做哪些准备?(提示:做哪些方面的调查?制定什么目标?选择什么策略?人员安排?时间、地点安排?) 答: 问:在谈判之前,你会做哪些方面的调查?(如果上面已经回答就无需再问) 答: 问:谈判地点一般定在什么地方?如何确定的?(如果上面已经回答就无需再问) 答: 问:你们一般会安排多少人去参加一次谈判?人员部有没有分工? 答: 问:谈判中,你会不会运用到一些谈判技巧或策略?能否举个例子? 答: 问:在谈判中经常可能会碰到讨价还价,你是如何进行讨价还价的? 答: 问:谈判中有没有碰到过僵局(即双方互不相让),你一般是如何处理的?能否举个例子? 答: 问:在中国酒桌文化很盛行,很多谈判是在酒桌上谈成的,可以说说你对酒桌上谈判的体会吗? 答: 问:你比较喜欢的是什么样的谈判对手?为什么? 答: 问:你最不喜欢碰到什么样的谈判对手?为什么?

答: 问:你是否有同外国人进行谈判的经历? 答: 问:接上题,如果有同外国人谈判经历,你觉得同外国人进行谈判需要注意什么? 答: 问:你觉得同中国人进行谈判和同外国人进行谈判有没有不同?如果有的话,是什么? 答: 问:谈判应该也是有成有败的,可以谈一个你经历的失败的谈判吗? 答: 问:对于以上失败的谈判经历,你有什么教训? 答: 问:你觉得要取得谈判的成功,最关键的是什么? 答: 问:你觉得作为谈判人员,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素质? 答: 问:你觉得作为谈判人员,比较忌讳的什么?或者说什么人、什么性格不适合谈判? 答: 问:对于在校大学生更好地学习《商务谈判》这门课程,以更好地适应谈判实践需要,你能否提出一些建议? 答: 注: 1. 访谈前一天可以先告知被访谈对象访谈的主题,如告诉他要对他进行一小时左右的一个访谈,主题是了解其对工作中的谈判经历、体会(但无需把访谈提纲全文发给他),以便其稍做准备。 2. 一次访谈时间大约在一小时以上。 3. 以上访谈提纲仅供参考,在实际的深度访谈过程中应视被访谈人实际回答相应调整访谈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