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民俗学考试资料

民俗学考试资料

民俗学考试资料
民俗学考试资料

名词解释

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是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

尝新:1、在稻穗、禾稼初熟时,摘回初穗荐祖敬神的习俗

2、宣威的农民认为只要在申、丑、午、己这几天才能“尝新”。(45)

蚕月:夏历三四月。江苏地区,三四月是养蚕的月份,故称“蚕月”。(44)

百工五法:1、是我国古代工匠技艺中最杰出的创造。

2、五法是中国古代工匠常用的五种工具:矩、规、绳、水、悬。(57)

祖师崇拜:1、是我国各类工匠传统民俗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每逢祖师生日、重要节日或重要工程开工之日,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典礼。

2、反映各行工匠对本行业开创者或技艺超群者的怀念和崇拜。(62)

斗拱:1、是我国传统木结构建筑中的一种支承构件,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

2、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从柱顶上的一层层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结构叫拱,拱与拱之间垫的方形木块叫斗。两者合称斗拱。(58)

赶集:1、也称“跟集”、“赶场”。

2、指到有规律地变换时间和地点的集市交易活动。主要指在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时代和地区普遍存在的一种贸易组织形式。(65)

中人:1、在两方之间调解、做见证或介绍买卖的人。

2、凭其经验和口才,协助双方成交,起一种“说合”的作用,并从中获取酬金。(65)溜索:1、大都高悬于河水湍急的山涧半空,行人挂钩攀索而过。

2、斜溜索从高往低,自然滑往对岸,速度快而危险。

3、平溜索则需臂力,力弱者往往需力大者牵引,始能到达对岸。(70)

南米北面:1、指我国南北方的饮食习惯差异。

2、因南北方的农业生产结构差异,南方人爱米饭,北方人喜面食,

3、我国南方的气候高温多雨、耕地多以水田为主,种植水稻。而北方降水较少,耕地多为旱地,种植小麦长此以往,便养成了南米北面的饮食习惯。(74)

干栏式住房:1、是南方少数民族的建筑风格,古时流行于南方百越民族的居住区。(95)

2、这种建筑以竹木为主要建筑材料,主要是两层建筑,下层放养动物和堆放杂物,上层住人。

3、这种建筑适合那些居住于雨水多比较潮湿地方的人。现在主要流行于壮族居住的比较偏远的地区,其他民族的干栏也有,但是受到汉式建筑和佛教建筑的影响较多。窑洞:1、是中国西北黄土高原上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

2、在中国陕甘宁地区,黄土层非常厚,有的厚达几十公里,我国人民创造性利用高原有利的地形,凿洞而居,创造了被称为绿色建筑的窑洞建筑。

3、窑洞一般有靠崖式窑洞,下沉式窑洞、独立式等形式,其中靠山窑应用较多。

四合院:1、我国是我国古老、传统的文化象征。(94)

2、“四”东西南北四面,“合”是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这就是四合院的基本特征。

3、四合院建筑的布局,是以南北纵轴对称布置和封闭独立的院落为基本特征的。入族:1、关于入族的习俗主要涉及确认因婚姻和生育而新增人口的宗族成员身分的程序。

2、外姓女子因婚姻加入本宗,须通过的仪式。(113)

观象授时:上古时代,人们依靠对天象、气象和物象的观察来决定农时、指导生产、安排生活。(132)

洗三:1、是中国人生礼仪中生命降生仪式、家庭庆贺添人进口的仪式。

2、婴儿出生后第三日,除给婴儿沐浴外,还要大宴亲朋。谓之“洗三”或“三朝”。

3、“洗三”的用意,一是洗涤污秽,消灾免难;二是祈祥求福,图吉利。(162)

抓周:1、又称拭儿、试晬、拈周、试周。

2、小孩周岁时举行的一种检验小孩天赋和卜测未来前涂的仪式,是第一个生日纪念日的庆祝方式,属传统诞生礼之一。此仪式反映出家长长辈望子成龙的心情。(164)

闹洞房:1、中国传统婚俗。又称“逗媳妇”、“吵房”,在迎亲的当天晚上进行。

2、做法是先由小姑送灯。送罢灯,无论长辈、平辈、小辈,聚开新房中,祝贺新人,戏闹异常,多无禁忌,有“三日无大小”、“闹喜闹喜,越闹越喜”之说。

3、整个婚礼贯穿着祝愿新人称心如意,家道发达兴旺的主题,闹洞房,取辟邪驱恶之意,又有融洽新人关系,表达宾客祝福之愿。(180)

撒帐:1、源于汉朝,以帐中婚床或帐中新婚夫妇为对象的,中心活动是将抛撒物撒向婚床,主要意义则在于祝子。(180)

2、撒帐用五谷,但更多用的是各类果子:如枣子、花生、桂圆、荔枝、核桃、栗子、莲子等等。寓意“早生贵子”、“多子多福”。

成年礼:1、是为承认年轻人具有进入社会的能力和资格而举行的人生礼仪,是人生礼仪中最为重要、并且具有多重特性的礼仪。

2、一般是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女子十五岁行“笄”礼。(165)

六礼:1、指从仪婚至完婚过程中的六种礼节,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2、实际各地民间约定俗成婚礼习俗并不完全为此所约束,有细微差别。(178)

入赘婚:1、民间称“招女婿“。这种婚姻特征是招男方入女方家结为夫妻。(175)

2、采用此婚姻形式多半是女方没有男性继承人或男方家贫、单身在外。

转房婚:兄妻弟婚、弟妻兄婚或父妾子婚的婚姻习俗。这种叔嫂婚使财产、劳力、后代子女都不至于流失。(176)

五毒衣:1、端午节给孩子穿上印有蝎子、蛇、蜈蚣、壁虎、蟾蜍等五种毒虫图样的衣服。

2、寓意以毒攻毒、镇邪驱祟。(88)

天葬:1、是流行于部分藏族地区的一种传统丧葬方式。(184)

2、有专门的天葬场,并有专门以此为职业的天葬师。

3、方法是人死后停尸数日,然后把尸体送往天葬场肢解,让鹫鹰吞食,以示灵魂升天。

二次葬:也称“拾骨葬”,“瓮葬”。待尸体腐烂后,拾骨装入瓦瓮再行埋葬。认为肉体与灵魂可分。(186)

塔葬:这是佛门为高僧施行的葬礼。将尸体脱水处理后,砌藏在塔中,永久保存着。这样的塔称为灵塔。(185)

简答题

1、民俗事项如何分类?(5)

物质民俗,指人民在创造和消费物质财富过程中所不断重复的、带有模式性的活动,以及由这种活动所产生的带有类型的产品形式。它主要包括居住、服饰、饮食、生产、交通、交易等。

社会民俗,也称社会组织及制度民俗,它主要包括家庭、家族、村落、民间组织、岁时、人生仪礼等。

精神民俗,是指在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民俗。主要包括巫术、信仰、宗教、禁忌、语言民俗、民间游艺、竞技等。

语言民俗,是指通过口语约定俗成、集体传承的信息交流系统。它主要包括民俗语言与民间文学。

2、简述民俗的基本特点?(11)

集体性,是指民俗在产生流传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基本特征,也是民俗的本质特征。

传承性,是指民俗文化在时间上传衍的连续性,即历时的纵向延续性;同时也是指民俗文化的一种传递方式。

扩布性,是指民俗文化在空间平面上的伸展,也是指民俗文化的横向传播过程。

稳定性,是指民俗一旦产生,就会伴随着人们的生产及生活方式长期相对的固定下来,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变异性,民俗传承和扩布过程中引起的自身和渐进的变化。

类型性,是指某些民俗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大同小异。

规范性,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民俗规范,它受到人们经验和观念的支配。

服务性,是指民俗文化的创造是服务于社会的,服务于生产和生活实践,协调民众心理,满足民众的审美需要。

3、简述民俗的社会功能。(27)

民俗的社会功能就是指它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具体有以下四种功能:

教化功能,指民俗在人类个体的社会化文化过程中所起的教育和模塑作用。

规范功能,是指民俗对社会群体中每个成员的行为方式所具有的约束作用。

维系功能,指民俗统一群体的行为与思想,使社会生活保持稳定,使群体内所有成员保持向心力与凝聚力。

调节功能,是指通过民俗活动中的娱乐、宣泄、补偿等方式,使人类社会生活和心理本能得到调剂的功能。

另外民俗也有宣泄、补偿、审美、历史、娱乐等功能。

4、农业民俗体现在哪些方面?(41)

-农业耕作的时序、节令习俗。农业生产完全按时序节令来安排,季节性非常强。

-占天象,测农事的习俗。存在大量经验的占卜天象以预测农事的习俗。

-卜农事丰歉,祈福、镶灾的习俗。

-农业禁忌、祭祀习俗。农业禁忌方面的习俗由于长期的缺乏科学思想,使它们带着非常浓郁的迷信色彩。

-祭田神、先农和社神的习俗。人们相信所有的物种都有神灵主宰,是农俗中信天由人的极端表现。

-农业生产过程习俗。欢庆丰收,感谢天地神灵的赐福。

5、工匠民俗的特点。(62)

师承关系的系谱性。师徒关系的亲缘化,是这种系谱性的典型表现,与此相关的是工匠来源的地域性。

技术传授的封锁性。技术上传授相当保密,防范非常严格。

生产活动的神秘性。工匠们普遍比较迷信,他们往往求助于冥冥中神灵的佑护。

6、水上传统的交通工具。(70)

黄河上的羊皮筏子、大木排;东北赫哲族等少数民族的桦树皮船;西藏的牛皮船;南方的木船和竹筏等.

7、我国各民族服饰体现了哪些社会观念?(86)

崇宗敬祖,强调礼仪伦常。

求吉心理。求福趋吉,是一种最普遍的心理趋向。

表现民族的自我意识。

成为某种政治观念的载体。服饰十分敏感的反映着政治观念的变化。此外还包含着各种不同的审美观念。

8、我国的有哪些传统节日,分别在什么时候?(144)

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重的传统佳节。农历正月初一

元宵节,正月十五。清明节,公历每年的四月五日前后。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

9、春节的习俗。(145)

除旧布新。扫房子、刷墙壁、剪窗花、贴春联、置办年货、添置新衣、洗头沐浴、准备年节器具等

祭祝祈年。燃爆竹、点旺火,迎神“燎祟”、击鼓驱傩。

合家团圆、敦亲祀祖。吃罢“团年饭”,长辈给孩子们分发“压岁钱”,一家人团坐“守岁”。元日子时交年时刻,鞭炮齐响,辞旧岁、迎新年的活动达于高潮。各家焚香致礼,敬天地、祭列祖,然后依次给尊长拜年,继而同族亲友互致祝贺。

民众娱乐狂欢。耍狮子、舞龙灯、扭秧歌、踩高跷、杂耍诸戏等。

10、我国传统节日的内涵是如何发展变化的?(138)

岁时节日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先秦——萌芽期。

汉代——定型期。

神话传说的嵌入。如七夕,牛郎和织女的神话故事;中秋,“嫦娥奔月”的神话;

上层统治者的参与和提倡。如元宵(汉武帝);

民众历史情感在节日风俗中的积淀。如端午节,有“恶日”说、“龙图腾祭”说、“源于夏至”说;

宗教节日(或其因素)的渗透。如四月八“佛诞日”,本是佛教节日;中元节(七月半)与佛、道两家都有关系。

各民族节日风俗的融合。

11、求子仪式有哪些?(159)

向神灵祈子。向神灵祈子是最普遍的一种求子方式,民间虚造有主管生育的神灵、偶像,如碧霞元君、送子观音、金花夫人、子孙娘娘、张仙等,并为之立庙建祠。

由旁人送子。常见的形式是由亲人或特殊人物向盼望得子的家庭及妇女本人作出象征性的“送子”举动。首先是送去某种事物,如贵州中秋节有偷瓜送子的风俗。其次是送去带有多

子多孙意义的某些吉祥物,如“孩儿灯”、“麒麟送子图”、用口袋装好的百谷、瓜果等。

性生殖崇拜与性行为模拟巫术。即在某种神圣的时间、地点和场合对某种生殖象征物加以祭拜和进行交媾行为的模仿。如投石求子的习俗。

12、我国传统的土葬有哪些仪式程序?(182)

初终。初终是指弥留之际。此时首先要确定将死者是否已停止呼吸;紧接着是招魂,古时称为“复”。

设床。招魂以后,即设床停尸。

沐浴、更衣。这是对死者遗体的清洗装扮,以便其“上路”时顺当无碍。为死者换上寿衣,嘴里含饭(或含珠、含铜钱)。

报丧。死讯要及时报告给亲朋好友、邻居和有关部门。

大殓。尸体入棺,“做七”。

选择墓地及落葬日。则按定时间、地点后,即做好一切准备,将棺木下葬,所谓“入土为安”。

13、丧葬的形式有哪些?(184)

1、让死者回归大自然:土葬,水葬,天葬,树葬。

2、保存尸体,以求灵魂不死:墓葬,塔葬,悬棺葬。

3、弃其朽肉,让灵魂脱离尸体而再生:火葬,瓮葬。

14、简述信仰民俗的基本特征。(204)

民俗信仰有突出的功利性。民俗信仰的所有活动,都是从民众的现实生活需要出发的,具有相应的功利目的。

民俗信仰具有强烈的神秘性、保守性、封闭性。这一点,特别由民间信仰活动的直接承担者和他们的传承活动体现出来。

民俗信仰有较强的包容性。凡为我所用者,都被加以供奉,形成巫、道、佛互相包容的宗教信仰。

民间信仰有较大的渗透性。可以说民间信仰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这一点也是其他任何宗教所不能比拟的。

民俗信仰的俗信化趋势。随着社会发展,科学进步,人们的鬼神观念日趋淡薄,信仰方式不断简化。为了迎合社生活发展的需要,民俗信仰也不断改变自己,即迷信成分越来越少,神秘色彩淡化,健康成分不断渗入,且经常增加新的内容。

15、列举民俗信仰的对象。(188)

灵魂。人类最初的信仰从自身开始的,对梦境和死亡的不解,导致人们相信人是由肉体和灵魂组成的。灵魂信仰不限于人,也涉及自然神,图腾等。

自然神。自然神是把自然现象视为神灵并加以崇拜。一般崇拜的是与人类有密切关系的自然现象。

图腾。图腾是原始信仰之一,是氏族时代的产物,通常认为人与某种动物、植物间有一种特殊的血缘关系。每个氏族都起源于一个图腾,并以改图腾为保护神、徽号和象征。

祖先神。祖先神是人类把已故祖先加以神化的结果。由于相信灵魂不死,人们认为:祖先灵魂是氏族、家族、家庭的保护神,也是人死后的管理者。

生育神。生育神是主宰生育诸神的总称。

行业神。行业神是指各行各业信奉的行业祖神和保护神。他起源于生产的发展。

16、人类婚姻形态的演变过程是怎样的?(172)

原始群的乱婚,即群内所有兄弟姊妹之间都互为夫妻。不排斥长幼辈之间的婚姻关系,这种婚姻关系不构成家庭。

人类的第一种家庭形态是血缘群婚,在血缘家族内部实行内婚制。

旧石器时代晚期,转入族外群婚。

新石器时代,为对偶婚所代替。

金属器时代后,母系氏族彻底转变为父系家族,其主要特征是:家长之下包括一夫所生的几代子孙及妻室和奴隶。

父系大家族解体后,婚姻关系转变为一夫一妻制。

17、特殊的婚姻形态有哪些?(174)

抢婚。

童养媳、指腹婚。中国封建社会极端的包办婚姻形态。

冥婚。由双方家长做主,将两家已死的男女结为“鬼夫妻”。

入赘婚。民间习惯称为“招女婿”。而是招男方入女方家结为夫妻。

转房婚。兄妻弟婚、弟妻兄婚或父妾子婚的婚姻习俗。

典妻。这是典型的仅仅为繁衍后代而形成的婚姻。

不落夫家。新娘生下孩子后,才能真正落脚到夫家。

表亲婚。主要为姑表(舅表)婚、姨表婚。

18、传统婚俗有哪些?(178)

相亲、定婚阶段:媒、帖、聘的含义。媒这一婚俗事象,在我国由来已久。媒人的权力很大,“媒官”是掌男女婚姻的官职;帖。在民间俗称“下帖”;聘。是婚礼前最后的也是最重要的环节。

迎娶阶段:祈求吉祥、多生贵子的祝愿。迎亲要准备嫁妆,新床要撒遍“早生贵子”、“多子多福”的果子及食物,接亲多用花轿,拜堂后要“闹洞房”,闹得越火越好,祝愿新人称心如意,家道发达兴旺的主题。

婚礼后,姻亲关系的认可。“三朝回门”双方的姻亲关系才算正式确立,才得到公认。

论述题

1、论述四合院体现了我国哪些传统观念?(94)

四面均有墙壁,墙壁没有窗子,仅有大门与外面相通,一家之活动,均在院墙之内,与外面不相沟通。——封闭观念的符号

房屋与家庭成员的住房安排有严格的规定。——家长制的符号

专门设有堂屋。堂屋作用犹如中国古代的明堂,代表一国的最高统治权力。——中国人伦理的符号四方房屋之下皆有檐下回廊,回廊和天井成为各房成员交融感情的场所。——增强内聚倾向的符号所以说四合院又可以成为融汇亲缘感情,增加内聚倾向的符号。

2、中西方传统饮食民俗中的差异。

一、饮食观念的差异(中餐重味,西餐重营养)

对比注重“味”的中国饮食,西方的饮食是一种理性饮食观念。西方人喜好小而精。对于烹饪食物,营养性和美味性就是他们的出发点和目的地。他们全力开发和研究食物在不同状态下的营养差异,即便口味千篇一律,也一定要吃下去——因为有营养。而在中国的饮食文化中,对“味”的追求往往大于对“营养”的追求,饮食的美性追求显然压倒了理性——从餐桌上各式各样的菜色中就不难看出。这种价值理念的差别形成了中餐过分注重饭菜色、香、味的特点,而西方人则自始至终坚持着从营养角度出发,轻视饭菜的其他功能。

二、中西饮食对象的差异(中国菜植物多,西餐肉多)

西方人认为菜肴是充饥的,所以专吃大块肉、整块鸡等“硬菜”。而中国的菜肴是“吃味”的,所以中国烹调在用料上也显出极大的随意性:许多西方人视为弃物的东西,在中国都是极好的原料。西方人觉得自己国家的饮食特比中国更重视营养的合理搭配,有较为发达的食品工业,如罐头、快餐等,虽口味千篇一律,但节省时间,且营养良好,故他们国家的人身体普遍比中国人健壮。另外,西方人喜欢一日多餐,这比中国人的一日仅二三餐科学。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饮食从先秦开始就以谷物为主 ,植物类占主导地位 ,谷类蔬菜居多 ,肉食比较少。

中国人喜欢热食 ,认为菜凉了 ,就失去了许多鲜味。中国人的饮食结构以谷类即淀粉为主。

西方:西方国家秉承游牧民族、航海民族的文化血统 ,以渔猎、养殖为主 ,荤食比较多 ,以牛肉、羊肉、猪肉、鱼等为主。西方人喜爱冷食,餐桌上一般有色拉、拼盘之类的凉菜 ,西方人还喜欢生吃食物 ,生吃西红柿、黄瓜、生菜、洋葱等。西方人的饮食结构则以肉类、蛋白质为主。

三、饮食方式的不同

形式差异。在中国宴席只有一种形式:大家团团围坐,共享一席。筵席要用圆桌,这就从形式上造成了一种团结、礼貌、共趣的气氛。美味佳肴放在一桌人的中心,它既是一桌人欣赏、品尝的对象,又是一桌人感情交流的媒介物。人们相互敬酒、相互让菜、劝菜,在美好的事物面前,体现了人们之间相互尊重、礼让的美德。它符合我们民族“大团圆”的普遍心态,反映了中国古典哲学中“和”这个范畴对后代思想的影响,便于集体的情感交流。西式饮宴上,食品和酒尽管非常重要,但实际上那是作为陪衬。宴会的核心在于交谊,通过与邻座客人之间的交谈,达到交谊的目的。

由此可见,中式宴会和西式宴会交谊的目的都很明显,只不过中式宴会更多地体现在全席的交谊,而西式宴会多体现于相邻宾客之间的交谊。与中国饮食方式的差异更为明显的是西方流行的自助餐,这种方式便于个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不必将所有的话摆在桌面上,也表现了西方人对个性、对自我的尊重。

所以,归根结底还是感性与理性之间的差异。但是,这种差异似乎在随着科学的发展而变的模糊。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以不再只注重菜的色、香、味,而更注重它的卫生与营养了。

四、其他方面的差异

进食方式:中国人用筷子夹食物,西方人用刀叉切割食物,左手拿叉,右手拿刀。

烹饪方式:在中国 ,烹饪的方式多种多样 ,有炒、炸、焖、爆、煎、烩、煮、蒸、烤、腌、拔丝、等。

西餐菜肴烹饪的方法主要是烧、煎、烤、炸、焖 ,各种原料很少集合烹调 ,调味料也是现吃现加。烹饪的全过程比较规范 ,调料的添加量精确 ,烹调的时间精确。

3、论述中西服饰的差异。

服饰文化是一种整体文化。它是指服装、饰物、穿着方式、装扮,包括发型、化妆在内的多种因素的有机整体。由于历史条件、生活方式、心理素质和文化观念的差别,中西方的服饰文化有着较大的差别。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观念的特色

1、善于表达形与色的含蓄。朦朦胧胧,藏而不露,隐含寓意,给人以审美的感受。这种含蓄,有时通过款式展现, 有时也可通过造型、布局、色彩、线条等手段给人以整体和谐之美。

2、注重精细的艺术手法和工艺表现

大量采用刺绣、飘带、图案和其它装饰手法,表达丰富的想象,以浪漫主义情调达到现实主义的效果。

3、注重气派稳重的氛围效果。服装的整体配合给人以秩序和谐美感,严肃庄重,美观高雅,能起到烘托月之效,服饰文化与环境相配合,更具鲜明的时代感。

4、注重服饰文化的民族性

中华民族有自己的审美趣味,伦理道德,因而有自己的着装规范。

5、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注重营造和平统一的气氛、——儒家、道家各自的审美观

西方服饰文化观念的特色

1、崇尚人体美。因此服饰在西方人的身上成了“副件”:女性通过裸露或挂丝尽显其形体之美,男性则更赤裸地表现肌肤的健康和力量的强大。

2、服装是为了吸引异性对自己的注意。西方服饰通过对人体曲线和对某些敏感部位作裸露处理,最大限度地发挥服饰吸引力,给人以不可言状的美感。

3、突出表现个性。西方人着装重在表现自我,寻求对平衡的突破和片面性的掘进,自我设计、自我表现、自我创造而别具一格;通过着装充分表明自我的理想境界和各种观念,借以标明自我。

4、追求感官刺激。设计大师通过精心设计,独特的色彩搭配组合和特殊的线条分割,充分体现性的心理、生理特征。因此在西方,性感明显的服饰比比皆是。

4、说说我国节日现状并分析原因。

一、节日现状

我国传统节日逐渐式微,节日本身寓意变味;传统节日逐渐被外来节日所取代(外来节日更受欢迎)

二、原因

1、崇尚科学,宣传科学,以往浓厚的信仰活动被娱乐形式所取代,使节日文化只剩下一个时空外壳。民间信仰是节会文化的灵魂,没有信仰内涵的节会文化是不存在的。

2、传统断裂从“打倒孔家店”到“破四旧”,中国的大传统和小传统,中国的雅文化和俗文化,中国的典籍文化和生活方式,都遭受了一次又一次的“洗礼”。它们在我们的现实和生活中都以片面和残缺的形式存在。现代生活中,很多东西被打上了功利、实用的色彩,中国传统节日停留在吃、穿等物质层面。

3、人与人疏离。过去中秋节吃的月饼包装很简单很朴素,但负载的美好愿望和生活理想很珍贵;现在的月饼虽然被包装得精美、华丽,却渐渐变成了纯礼品,这些礼品又被负载了另外的内容,比如利益、交换等。

4、节日变质。一个纯朴的民间节日仪式,被取其形,抽其魂;之后,便成为一道奢华、浮躁的风景,成为一张推销地方经济的虚伪的视觉名片。中秋节变成了月饼节。端午节成了粽子节。

5、外来文化的冲击。国人对于本身国粹文化的认识程度不深,盲目崇外。

6、崇尚工商业,发展经济,与节日文化相关的农耕文化受冲击。

5、传统中西方社会的基本单位分别是什么?分析其成因,并谈谈这种不同对中西方社会的影响。

答:基本单位——中国家本位与西方个人本位。

中国“家本位”强调的是家庭的利益和意志,个人要服从家庭。西方“个人本位”相反,强调个人的利益和意志,主张个体意识的独立。

原因:自然环境、生产方式(农业、牧业成分)、宗法制密切相关的。

影响深远——政治制度哲学集体利益还是个人利益的观念孝道亲子还是夫妻(家庭观念)

6、列举中国民居的类型,并分析特点和成因。

受自然环境因素和人文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1.四合院

四合院是北京及华北地区传统住房样式,砖木结构。在抬梁式木构架的外围砌砖墙。屋顶以硬山式居多,次要房屋则用平顶或单庇顶。墙壁和屋顶都比较厚重。房屋和院落按南北纵轴线对称布置。

2.客家围楼

围楼是当地人的俗称,为土木、砖木、石木结构建筑。从其形式看,是模仿古代城堡建筑演变而来的。主要标志是,四面建有高大厚实的围墙环绕,四角建角楼,又称箭楼、炮楼。聚族而居的习俗,为适应聚居的需要,就有必要建造规模庞大而又互相衔接的建筑。

3.窑洞

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华北的黄土高原上,比较集中的地区是豫西、晋中、陕北和陇东。

4.“一颗印”

汉族传统居民之一,流行于陕西、安徽,云南等地,尤其以云南最为盛行。“一颗印”也是围绕天井布置房屋,北面正房大都为三间,东西两侧为厢房,南面为厅房,也是大门所在的地方。“一颗印”的东、南、西、北房屋全部相连围合,既防风又避日晒。由于它的外观犹如印鉴,所以俗称“一颗印”。

5.吊脚楼

也叫“吊楼”,为苗族(贵州等)、壮族、布依族、侗族、水族、土家族等族传统民居,多依山就势而建。主要流行于我国中南和西南的少数民族中。

这种建筑样式的出现和当地的气候、环境、建筑材料有着直接关系。气候炎热、雨量充沛、虫蛇众多,使居室脱离地面,人居其上,畜养其下,十分安全。

6.蒙古包

包内使用面积却很大,而且室内空气流通,采光条件好,冬暖夏凉,不怕风吹雨打,适合于经常转场放牧民族居住和使用。

7、结合课本第七章内容以及自身见闻,谈谈你对灵魂灵界是否存在的看法。

8、当代社会情感婚恋现状,分析其原因并进行评价。

“八低八高”:性成熟年龄降低、初恋年龄降低、性交年龄与人流年龄降低、恋爱的成功率降低、情爱成分降低、恋爱时间降低、婚姻维持时间降低、婚姻稳定性降低;未婚同居率升高、单身和不婚率升高、网恋闪恋一夜情的发生率升高、丁克家庭比率升高、婚外情的发生率升高、忘年恋涉外婚姻数量升高、离婚率升高、再婚复婚率升高。在社会地位上,沿袭了几千年的女性依附于男性的情况已基本被打破,与此同时,由于外来文化、观念的冲击,人们的爱情观、婚姻观以及与性有关的道德观、价值观都有了大幅度的改变。

(完整版)【考研】民俗学概论(笔记)—钟敬文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民俗与民俗学 一、什么是民俗 1、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中下层民众所创造、想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2、“folklore”这个词是英国学者汤姆斯于1846年创立的 3、【历史上人们对“民俗”概念的狭义理解】 ①.文化遗留物说。(英国文化进化学派) ②.精神文化说。(英国民俗学会) ③.民间文学说。(美国学者厄特利和苏联学者) ④.传统文化说。(西方普遍流行) 4、【广义的“民俗”】民俗是人民大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民俗是中下层民间文化的一部分。它是民间文化中带有集体性、传承性、模式性的现象,主要以口耳相传,行为示范和心理影响的方式扩布和传承。这种社会生活文化既是一种历史文化传统,也是民众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5、【民俗事项分类】 (1)物质民俗:是指人民在创造和消费物质财富过程中所不断重复的,带有模式性的活动,以及由这种活动所产生的带有类型性的产品形式。 (2)社会民俗:也称社会组织及制度民俗,是指人民在特定条件下所结成的社会关系的惯制,它所涉及的是从个人到家庭、家族、乡里、

民族、国家乃至国际社会在结合、交往过程中使用并传承的集体行为方式。 (3)精神民俗:是指在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民俗。它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自然与社会过程中形成的心理经验,这种经验一旦成为集体的心理习惯,并表现位特定的行为方式并世代传承,就成为精神民俗。 (4)语言民俗:是指通过口语约定俗成、集体传承的信息交流系统。它包括两大部分:民俗语言与民间文学。 二、民俗学的性质与任务 1、【主要任务】是以科学的态度,对历史与当代的民俗事象,进行调查、收集、整理、描述、分析和论证,探求它的本质结构、特点与社会功能,揭示其发生、发展、传承、演变、消亡的规律,为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服务。 民俗学是一门帮助人们认识历史与文化、改造现实社会生活的人文科学。 2、【民俗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民俗学具有交叉学科的性质。 ①民间文艺学与民俗学:民间文艺学是民俗学的分支学科之一。 ②历史学与民俗学:民俗是历史的一部分。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研究历史的人必须了解民俗,研究民俗的人,也需要参考历史文献。 ③文化人类学与民俗学:民俗是文化人类学的研究对象之一。但文化人类学关注人类一切文化现象,侧重于从整体上对人类文化的起源、

旅客心理学考试要点

1 旅客运输心理学的作用? 1)提高客运服务的主动性2)提高客运服务的针对性3)提高客运服务的周到性4)树立客运服务人员正确的服务观5)提高客运管理工作水平 2 旅客运输心理活动研究的具体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换位法);(实验法); 3 一个人个性的形成,取决于俩个因素:一就是先天决定因素,即(遗传因素);二就是后天决定因素,即(环境因素)。 4 根据高级神经活动的强度、平衡性与灵活性等基本特征划分,把高级神经活动划分为四种基本类型:不可抑制型;活泼型;安静型;抑制型 5 按理智、情绪及意志强度,可将气质划分为三种类型: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 6 精力充沛、生机勃勃,但又表现为暴躁、任性、感情用事的人属于(胆汁质)气质类型的人。 7 沉着冷静、坚毅,但又表现为缺乏活力、冷淡的人属于(粘液质 )气质类型的人。 8 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内容。 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社交需要;4)尊重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 9 对个人动机模式具有影响作用的因素有:嗜好与兴趣;价值观;抱负水平 10 人的需要就是一个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过程,简述需要的运动过程。 需要—心理紧张的状态—动机—目标导向—目标行动—需要满足紧张消失—产生新的需要 11 (经济心理)表现在旅行需要的满足程度与所付出的费用与时间相比较,希望在一定的需要满足程度之下,所付出的费用与时间最少。 12 如何在软件硬件俩方面提高列车服务质量。 1)加强对列车工作人员的技能培训,提高列车工作人员的素质与服务水平,做到随时根据旅客的需要,提供满意的服务。 2)改进列车的饮食供应,提供物美价廉的食品与饮料。 3)从旅客列车车体的设计与运用方面考虑,提高车体座位的舒适性,加强车厢内的通风、温度调节,增加车厢内娱乐、广播电视设施;提高旅客列车运行速度,缩短旅客旅行时间。 13 如果从价值观的角度思考,人的追求有哪些方面? 1)以信仰为中心的精神价值;2)以权力、地位为中心的政治价值;3)以实利为中心的经济价值;4)以与谐、愉悦为中心的审美价值 14 能力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包括以下几种主要类弄:(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模仿能力与(创造能力);认识能力、产践活动能力与(社会交往能力)。 15 人有素质,企业也有素质。企业的素质主要通过哪几方面来表现? 1)满足社会需要的能力2)有效利用各种资源的能力3)扩大再生产的能力4)技术进步, 5)竟争与协作能力 16 (直接兴趣)就是由于实践本身的需要而引起的兴趣;(间接兴趣)就是对于某种事物本身并没有兴趣,只就是由于某种实践的间接需要而引起的兴趣。 17 思维活动有一定的过程,主要就是由以下几个环节交错而有机地构成:分析与(综合);比较、概括与系统化;抽象与(具体化)。 18 言语活动的特点在于目的性、离散性、开放性与(规则性)。 19 言语活动通常分为两类:内部语言与外部语言,其中外部语言包括口头语言、(书面语言)、(身体动作语言)。 20 简述管理的实质? 就就是用以指导人们如何有效地管理社会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过程中一切活动,对社会生产过程各环节的运动进行决策、计划、指挥、监督、核算与调节的过程。 21 简述解决冲突的的方法?

设计学概论--必考点复习

设计学概论--必考点复习

《设计学概论》 设计学的研究范围及其现状 第一节设计学的研究范围设计就是设想、运筹、计划与预算,它是人类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而进行的 创造性活动,是一种物质文化行为;设计学则是既有自然科学特征又有人文学科特色的综合性的专门学科。 设计学是关于设计这一人类创造性行为的理论研究。 设计的终极目标永远是功能性与审美性。就设计的功能性而言:设计学要对相关的数学物理学材料学机械学工程学电子学经济学做理论研究。就设计的审美性而言:设计学要对相关的色彩学构成学心理学美学民俗学传播学伦理学等进行研究。 设计学划分为设计史、设计理论和设计批评三个分支。 一、设计史 1977年,英国成立了设计史协会,这标志着设计史正式从装饰艺术史或应用美术史中独立出来而成为一门新的学科, 1、美术史学上19世纪的两位巨人:森珀和里格尔。森珀,是将达尔文进化论运用于美术史研究的第一人,提出唯物主义美术史论;里格尔,“装饰研究”以及“艺术意志”的提出。 2、20世纪最有影响的西方设计史家:佩夫斯纳和吉迪恩,他们同时又是极有贡献的美术史家和建筑史家。 佩夫斯纳通过其1936年出版的《现代设计的先锋》开创了设计史研究的先河吉迪恩关于“无名的技术史”的研究,将设计史的研究引入更为广阔的文化研究方法1984年,出版了《机械化的决定作用》。 二、设计理论 设计是三项艺术——建筑、绘画、雕塑的父亲。 在古代中国,与古代西方“设计”相似的概念是“经营”。 在西方,以荷加斯的著作《美的分析》为最早的设计理论专著。现代意义上的设计理论著作是19世纪开始的,而且一般都归为两种类型。 一种是以1837年成立的设计学校为 中心的设计教育理论研究,其中最重要的 人物是琼斯和德雷瑟。琼斯的著作《装饰 的基本原理》里强调:任何适用于目的的 形式都是美的,而勉强的形式既不适合也 不美。德雷瑟是琼斯的学生,他强调研究 过去的(包括伊斯兰的)古典的装饰形式, 将几何方式引入自然形式形态装饰的研 究。 第二种类型的设计理论是针对工业 革命的影响做出的反响,其中最有影响的 人物是普金、拉斯金和莫里斯。 普金在他的《尖顶建筑或基督教建筑 原理》中提倡复兴哥特风格,而且反对在 墙壁和地板装饰中使用三度空间表现法, 推崇平面图案,要求装饰与功能一致。 对于工业革命,拉斯金的批评更为激 烈。他的《建筑的七暂明灯》他明晰地将 手工制作的、无拘无束的、生机盎然的作 品与及机器生产的无生气的精密物品对 立起来,手工制作象征生命,而机器象征 着死亡。 莫里斯的《小艺术》,他企图通过工 艺美术运动提高工艺的地位,用手工制作 反对机器和工业化。这场运动的第一条原 则是恢复材料的真实性。其次就是强调设 计家关心社会,通过设计来改造社会。 包豪斯的第一任校长格罗佩斯设计 理论的复杂性构成了包豪斯独特的教学 方式,使这种特有的教学方式成为后来培 养设计家、解决工业设计问题的理论基 础。 ●设计批评 ●设计批评家和设计史家的区别:前者 的关注点是当代的设计作品,后者则 是设计的历史。 ●设计批评的任务是以独立的表达媒 介描述、阐释和设计具体的设计作 品;设计批评是一种多层次的行为, 包括历史的,再创造性的和批判性的 批评。 ●作品价值判断的标准:形式的完美 性、功能的适用性、传统的继承性以 及艺术性意义。 ●就形式的完美性而言,“设计”这一 感念本身就是在文艺复兴时期作为 艺术批评的术语而发展起来的。作为 艺术批评的术语,设计所指的是合理 安排艺术的视觉元素以及这种合理 安排的基本原理。这些视觉元素包 括:线条、形体、色调、色彩、光线 和空间。 20世纪的形式主义批评主要来 自三个方面的影响:沃尔夫林 对美术风格史的研究、克利夫。 贝尔在艺术批评中提出的“有 意味的形式”;以及美国罗斯的 《纯设计理论》。 功能主义理论在设计中具有代 表性的体现主要是1953年由英 奇和格蕾特姐妹合办的乌尔姆 设计学校,其宗旨便是继续包 豪斯设计学校的未竟事业。 在设计批评中对传统继承性的 讨论,集中的表现为设计中的 历史主义理论,设计中的历史 主义形成于19世纪,以遵从传 统为特征。最为著名的是欧文。 琼斯的《装饰的基本原理》。 与历史主义对待传统的态度极 为相似的另一种设计思潮是折 衷主义。折衷主义所主张的是 综合不同来源和时代的风格。 尽管折衷主义受到现代运动强 硬派的职责,但是它仍然成为 20世纪设计界的主题。 :设计批评:包括历史的批评、 再创造性的设计批评和批判性 的设计批评等。 在有关设计的艺术问题讨论 中,“趣味”这一概念与“美” 有着同等重要的位置。 第二节设计学研究的 现状 设计的终极目的就是改善人的 环境、工具以及人自身。设计 的饿经济性质和意识形态性 质,即设计的社会特征。 20世纪最伟大的人文学者:贡 布里希。 ●德国哲学家本赛对符号学在设计领 域的应用作了开拓性的研究,按照本 塞的符号学对象理论划分为四种对 象:自然对象、技术对象、设计对象 和艺术对象,它们分别通过三种参

心理学考试重点

心理学考试重点 1.1、 心理学是研究 _________ 的科学(研究心理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 1.2、 从心理活动的动态变化过程、相对持续状态和比较稳定特征这三个维度来看,又可 以把人的心理活动分为 ___________ 、 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 三个方面。 1.3、 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 对 事物的态度体验过程 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 注意、心境、激情、犹豫、灵感 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价值观 性格、气质、能力 心理 学的具体研究方法心理学研究的基本1.4、 1.5、 1.6、 1.7、 1.8 、 1.91.10、 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首先, _________ 。其次, ___________ 。最后, ________ 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_________ 是脑的机能,并不等于说脑能自发的产生心理。 _________ 心理活动的源泉。 心理的环境基础 ________ :气候、噪音、污染和灾害等。 :造成从众心理。 (- )是行为主义观点的创始人之一。 ________ ( ______ )提出的精神分析观点(精神分析学派)是唯一在临床上应用的。 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 【单选】 (一) (二) (三) (四) (五)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1.11 > 【了解】观察法 【了解】调查法 【了解】测验法 【掌握】实验法

原则 (一) (二) (三) (四)

【能够区分】应激状态: ___________ 。 ________ 是人的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选择性和集中性。 【单选】注意具有如下三项功能:① 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 。 【简答】不随意注意产生的条件 (一) 客观方面的因素主要有: 1. ________ 。 2. _________ 。 3. 。 4. 。 (二) 主观状态包括: 1. ________ 。 2. _________ 。 【简答】随意注意产生的条件 (一) _______ 。 (二) _______ 。 (三) ________ 。 (四) _________ 。 随意注意可以发展为随意后注意。 注意的特征 (一) _______ 。 (二) _______ 。 (三) 【区分】 __________ 。 (四) 。 【论述题】如何运用注意的规律组织与调节学习的过程? (一) _______ 。 (二) _______ 。 a ) ______ 。 b ) ______ 。 c ) ______ 。 (三) _______ 。 【区分感觉与知觉】 感觉是 _________ ;知觉是 ____________ 。 【选择】感觉的种类: ___________ 。 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阀限成 关系。 刺激物持续作用于某一感受器,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做 __________________ 。 “人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人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说的就是 _________________ 两种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做 两种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做 _________ (吃完苦药后喝白开水,会觉得水变甜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叫做联觉。(例如在寒冷的冬天一件红色的羽绒服给人 的感觉,要比一件白色或蓝色的羽绒服温暖) 【判断】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空间知觉: 。 时间知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运动知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3.10、 3.11、

艺术概论重点整理资料

课堂专用复习资料艺术概论 孙美兰版

第一章艺术的形态 第一节艺术是意识形态,也是生产形态 艺术的定义?(需记忆的标识)★★★★ 艺术是人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工具,借助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技巧,在精神与物质材料、心灵与审美对象相互作用、相互结合的情况下,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创造性劳动。艺术既是意识形态,也是精神生产形态。艺术具有的形象性、情感性、审美性、创造性等基本特征。 什么是艺术? 答:何为艺术?国内外从古到今都有许多不同的看法与理论,如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论,席勒的游戏论等,本教材认为,艺术的本质特性是审美的、创造性的意思形态,也是审美的、创造性的生产形态。 艺术是人类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与工具,借助一定的审美能力与技巧,在精神与物质材料、心灵与审美对象相互作用、相互结合的情况下,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创造性劳动。 为什么艺术是意识形态也是生产形态?★ 人类用艺术的、宗教的、实践精神的和理论的(科学的)四种方式掌握世界。所谓的掌握世界就是认识世界的方法手段与途径或反映人类认识生活的方式。艺术也是掌握世界的一种方式,是对世界的一种认识。所以艺术是意识形态。 另外,艺术也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马克思提出精神生产,强调艺术的精神在生产形态方面存在巨大的实践性威力。1、艺术是社会审美观念、社会意识和社会文化心理的产物,具有精神生产的特征,2、艺术创造也在改变和构建着自然界的物质存在,具有物质生产的某些特征。 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有什么不同呢?(只需了解的标识) 精神生产:满足人类的精神需求。具有审美价值 物质生产:满足人类的物质需求。具有使用价值 艺术创造的目的,主要是实现它的审美价值,它要满足的是人们心灵的渴求和精神上的需要,它要唤醒的是人们超越美学贫困的自创力。(需记忆的标识) 艺术形态的特点有哪些?★★ (一)艺术形态要求强烈的主体性 艺术作为意识形态和生产形态的特点之一,是它要求生产主体把强烈的主体意识、强烈的主观因素——思想、情感、意向、心境、愿望等——渗透到生产过程里,物化到产品对象中去。在艺术创作中情感意向始终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最活跃的元素。

《民俗学概论》课后题总结

民俗理论: 1民俗的基本特征 2民俗学与民间文学的关系 3民俗的社会功能 4举例说明什么是民俗的类型性或模式性 5民俗的集体性 6简述民俗的传播方式 7简述历史上对民俗概念狭义理解的四种学说。 8简述民俗学的学科体系。 9简述民俗的生活性与历史性的关系 10简述学习民俗学的多种实用价值。 11民俗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什么? 12解释民俗的“民”是什么,并对一些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评述。 13谈谈民俗的稳定性和变异性之间的关系 14物质民俗研究的对象、范围和方法。 15民俗学与社会学的关系 16拟议中的中国民俗学学科体系应包括那几个方面的内容? 17结合你所居住的区域或你所属的民族所存在的节日习俗谈谈民俗的社会功能18何为民俗?人们对民俗的一般理解有哪些?你心中的民俗概念是什么? 19中国古代民俗有哪些显著特点? 20当代中国民俗学学科有何特点?你怎样看待民俗学的学科前景? 21谈谈民俗志在民俗学中的作用? 22简述民俗的独立学科性质 物质生产: 1举例说明交通运输行业习俗的差异与行业特点之间的关系 2什么叫农业民俗,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3简述物质生产民俗的特征。 4简述工匠民俗的三个特点 5坐商的主要特点 物质生活: 1饮食习俗的主要类型与内容 2服饰民俗中的求吉心理 3简述风水观念的基本内容及其文化与心理涵义。 4简述中国民居建筑的民俗特点。 5简述服饰发展的四个阶段 6简述服饰构成的要素。 7商的交易的主要民俗形态 8民族服饰所体现的社会观念有哪几个方面? 9服饰构成要素的变化与服饰承载观念变化的关系 10试举例说明民居建筑试如何反映民族传统观念的。

社会组织: 1什么是宗族?宗族组织民俗的特征? 2为什么说庙会可谓是社区文化的大展示 3家族祭祀的功能 4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宗族是基本的社会单位吗?为什么?5简述宗族组织的民俗要素? 6我国家产继承的基本类型 岁时节日: 1节日习俗与灵魂崇拜的关系 2岁时民俗是怎样形成的?它有什么特点? 3节日风俗的发展与演变主要受哪些因素所影响 4简述传统节日民俗的特点5民间组织对传统节日的作用。人生礼仪: 1何谓人生礼仪,通过仪礼如何对其进行分析解释 2成年礼中考验所具有的意义 3 简述“土葬”与“墓葬”的异同。 4简述我国古代丧服等级制度。 5简述中国古代“六礼”。 6人类婚姻经历的主要阶段 7什么是成年仪礼?它有哪些类型? 8中国古代成人礼的主要内容及其衰微的原因 9简述“通过仪礼”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其学术价值。 民俗信仰: 1民间信仰的基本特征 2信仰民俗的主要表现形式 3巫术的本质特征和类型 4说说巫的种类及其职能。 5简述民间常见的几种巫术形式 6简析民俗信仰与宗教信仰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口头文学: 1民间口头文学的性质及分类 2民歌的类别 3 幻想故事所表现出来的古老观念主要有哪些? 4什么是神话?神话有哪几类内容?试举例说明。 5传说的种类 6民间故事讲述家在故事的传承和发展上的作用。 7神话对起源的解释与民间传说相比有什么不同? 8简述民间诗歌的功能。

《中国民俗学》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民俗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700141032 课程英文名称:Chinese Folklore 课程总学时:32 讲课:32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7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中国民俗学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留学生)本科二年级的一门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能够了解本学科的形成、历史与中国民俗的历史和现状。把握民俗学的基本理论,熟悉民俗的基本类型,提高学生民俗文化的基本素养,加深学生对中国历史文化和基本国情的认识。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拓宽专业知识面,掌握主要的民俗学知识和系统的理论方法,了解中国人的生活智慧和各民族不同的文化面貌,从而在精神上充实自己,在实际生活中学会具体应用。 (三)实施说明 1.中国民俗学课程适用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留学生)本科二年级第二学期使用,共32学时。 2.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教师讲授、分析和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方法,并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模式进行。每一章都结合案例分析,给学生展示生动具体的民俗事项,增强学生的理解力。 3.教师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酌情安排各部分的学时,课时分配表仅供参考。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修完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一年级、本科二年级第一学期课程的学生。 (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 习题以每堂课老师留的作业为主,实践环节可通过定期组织学生观看含有中国民俗情景的影视作品,或进行田野调查采访,还可以设置情境进行多种形式的表演。 (六)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考查 2.考核目标:要求学生了解中国民俗学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掌握中国主要的民俗类别和民俗事项。 3.成绩构成:本课程的总成绩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七)参考书目 《中国民俗学》,乌丙安著,长春出版社,2014年1月版。 《民俗学概论》,钟敬文著,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12月版。 二、中文摘要 中国民俗学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留学生)本科二年级的一门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能够了解本学科的形成、历史与中国民俗的历史和现状。把握民俗学的基本理论,熟悉民俗的基本类型,提高学生民俗文化的基本素养,加深学生对中国历史文化和基本国情的认识。

最新心理学考试知识点整理

1、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况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 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其目的是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着点,增加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 以促进学习的迁移。 定势,也叫心向,指的是先于一定活动而指向 这种活动的心理准备状态。它对于学习迁移既 有可能产生积极影响,也可能起阻碍作用。 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人缺乏 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 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它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 和怎么做的问题,因此也称步骤性知识或过程性知识。 2、社会自我,是指个人对自己的社会属 性的意识,包括对自己在各种社会关系 中角色、地位、权利、人际距离等方面的意识。 3、形式训练说,心理学基础是官能心理学, 人的心灵由意志、记忆、思维、推理等官 能组成。心灵的各种官能是各自分开的实体, 分别从事不同的活动,各种官能可以像肌肉 一样通过练习来增强力量。 4、皮格马利翁效应,教师对学生期望、期待、 热情关注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和人格品质的 一个重要因素。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发生变化, 产生了偏爱的心理和情感,从而使学生心理与 行为产生直接的影响,并促进了预期期望效果的达成。 5、自我效能感,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 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6、遗忘的干扰说,遗忘是由于在学习 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干扰的结果。 一旦排除了干扰,记忆就可以恢复。 教学效能感,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 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 7、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 个人具备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能直 接陈述的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来回答 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 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 8、消极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 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9、理想自我,是个体从自己的立场出 发对将来的我的希望,也即对想象中的 我的认识。理想自我是个体想要达到的 完善的形象,是个人追求的目标。 10、社会助长,也称社会助长作用,指个 人对别人的意识,包括别人在场或与别人 一起活动所带来的行为效率的提高。

钟敬文民俗学概论第2版复习笔记及详解

钟敬文民俗学概论第2版复习笔记及详解 钟敬文《民俗学概论》(第2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内容简介 本书是钟敬文《民俗学概论》(第2版)教材的学习辅导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在参考了国内外名校名师讲授该教材的课堂笔记基础上,复习笔记部分对该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该教材的知识精华。 2.精选考研真题,详析解答思路。本书精选了部分名校的相关考研真题并予以详细解析,有利于强化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 目录 上编 第1章概述 1.1 复习笔记

1.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2章物质生产民俗 2.1 复习笔记 2.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3章物质生活民俗 3.1 复习笔记 3.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4章社会组织民俗 4.1 复习笔记 4.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5章岁时节日民俗 5.1 复习笔记 5.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6章人生礼仪 6.1 复习笔记 6.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7章民俗信仰 7.1 复习笔记 7.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8章民间科学技术 8.1 复习笔记 8.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9章民间口头文学(上) 9.1 复习笔记 9.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0章民间口头文学(下) 10.1 复习笔记 10.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1章民间语言 11.1 复习笔记 11.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2章民间艺术 12.1 复习笔记 12.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3章民间游戏娱乐 13.1 复习笔记 13.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下编 第14章中国民俗学史略 14.1 复习笔记 14.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5章外国民俗学概况 15.1 复习笔记 15.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第一章 心理学概论重点试题解析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第一章心理学概论重点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属于( )。 A.心理动力B.心理过程C.心理状态D.心理特征 2.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来,人们平时表现出来的满意、喜爱、厌恶等主观体验属于( )。 A.态度B.情感C.情绪D.认知 3.( )是一种对事物进行深入认知的需要,是需要的具体体现。 A.动机B.兴趣C.意志D.认知 4.人在认识客观世界时,能在活动中有目的、有计划地改造世界。这种自觉的能动性,是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心理学把这种自觉地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有意识地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叫做( )。 A.意志过程B.行动过程C.认知过程D.情绪过程 6.唯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 A.笛卡尔B.冯特C.洛克D.华生 7.( )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意识经验,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三种元素。 A.经验论B.构造主义C.行为主义D.机能主义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唯理论认为只有理性才是真理的唯一来源 B.经验论认为一切知识和观念都是后天从经验中获得的 C.经验论否认客观的物质世界是外部感觉的源泉 D.构造主义强调内省的方法 9.人不仅能直接感知个别、具体的事物,认识事物的表面联系和关系,还能运用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去间接地、概括地认识事物,揭示事物的本质联系和内在规律,这是由于人有( )。 A.意识B.理智C.感觉D.思维 10.在个体心理系统中,最具有稳定性的是( )。 A.心理动力B.心理过程C.心理状态D.心理特征 二、填空题 1.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塞尔发表了( )一书,标志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2.德国著名心理学家( )l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是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3.西方心理学的理论流派主要有( )、( )、( )、( )、( )。 4.( )的代表人物是弗洛伊德,重视对异常心理和异常行为进行分析,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

《中国民俗学》课程

一、课程简介 《中国民俗学》课程作为旅游管理专业所开设的专业方向课,主要是通过对民俗的基本原理以及物质生产民俗、服饰民俗、饮食习俗、居住民俗、交通民俗、人生仪礼民俗、岁时节日民俗、信仰民俗、民间游艺等各类民俗事象的分门别类的简扼介绍,为广大旅游专业的学生提供较为全面的民俗文化基础知识。本课程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丰富的知识性,通过民俗和旅游的有机结合,将国内各民族的民俗呈现给学生。 二、课程设置目的与教学要求 旅游管理专业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专业,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旅游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而且也需要学生学习和了解有关传统文化方面的知识。了解、熟悉中国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对于民族间的友好往来,开展旅游活动都极其重要。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增强学生对历史文化和中外各民俗的认识,系统地掌握民俗的概念、基本特征和社会功能,以及民俗与旅游之间的密切关系,力争从民俗的深层文化内涵出发,揭示民俗文化与旅游文化之间的本质联系,为深入探索旅游文化活动的特征及其发展规律奠定基础;使学生既能对中国各民族的风俗有所了解,又能根据民俗学的基本原理对各种民俗现象进行分析理解。为从事旅游相关专业工作及学好后续专业课程打好基础。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中国民俗学》作为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的专业课程,它与旅

游管理专业的其他课程有着密切的关系,与《导游基础知识《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等课程相互衔接配合。 四、使用教材:苑利、顾军编著的《中国民俗学教程》(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一书。 五、课时安排:本课程计划安排40个学时,实际讲授39学时,作业交流1学时。 六、学习方法指导 1、正确处理教材和参考书籍的关系。 《中国民俗学》的配套读物较多。教材是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对课程知识体系的广度、深度和难易程度,按照认识规律所作的全面规范。参考书籍是补充、完善知识结构的辅助资料,有助于扩大知识面、深化理解、加深印象。在阅读教材时,应先翻阅教材中有关这一章的思考题,这是各章的基本知识点及对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和考核目标,以便在阅读材料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2、要注意从内在逻辑关系上理顺与掌握知识体系。 本课程教材在知识结构方面存在着密切的内在逻辑联系,总体上由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础知识三个有机部分构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全书甚至每一章节的编制一般都是先总说,再分说;都采取先阐述基本理论,然后教授基本分析方法,再介绍基础知识的顺序,以便读者能够循序渐进的掌握各种民俗事象。学习时,必须首先抓住知识体系,纵横联系,全面系统地消化和吸收,切忌孤立地死记硬背某些概念和结论。

吉大17春学期《民俗学》在线作业一

吉大17春学期《民俗学》在线作业一 一、单选题(共5 道试题,共20 分。) 1. 生命降生仪式称为()。 A. 洗三 B. 满月 C. 周岁 D. 抓周 正确答案: 2. ()是我国节日风俗的定型期。 A. 秦代 B. 汉代 C. 宋代 D. 清代 正确答案: 3. 元宵节燃放灯火之俗始于()。 A. 祀蚕神 B. 佛教正月十五“燃灯表佛” C. 祭祀紫姑神 D. 汉武帝祀太乙神 正确答案: 4. 民间歌谣中数量最多的是()。 A. 情歌 B. 时政歌 C. 仪礼歌 D. 生活歌 正确答案: 5. 影响最大的民间宗教秘密组织是()。 A. 天师道 B. 太平道 C. 白莲教 D. 十姊妹 正确答案:

吉大17春学期《民俗学》在线作业一 二、多选题(共10 道试题,共40 分。) 1. 从组织行为来看,社会组织民俗可以分为()。 A. 组织的角色民俗 B. 组织的观念民俗 C. 接纳组织成员的民俗 D. 组织的活动民俗 正确答案: 2. 物质生产民俗主要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它的特征主要表现为()。 A. 类型性 B. 地域性 C. 季节性 D. 功能性 E. 科学性 正确答案: 3. 属于中国古代居民住房风格的是()。 A. 半穴居 B. 井干式 C. 石室 D. 干栏式 E. 竹木结构的草房 正确答案: 4. 下列属于宗教组织结构民俗的是()。 A. 分家 B. 立族 C. 入族 D. 合谱 正确答案: 5. 术士主要包括()。 A. 山 B. 医 C. 命 D. 卜 正确答案: 6. 民间服饰主要包括()。 A. 衣着 B. 各种附加的装饰物 C. 对人体自身的装饰

大学心理学期末考试要点归纳

心理学要点 一、名词解释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3、无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做意志的努力的注意。无意注意不是 由意识控制的注意,也叫不随意注意。 4、有意注意又称随意注意,它是有预定目的,在必要时还需做一定的意志努力的注意。 5、兴趣是指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并在其中产生积极情绪体验的心 理倾向。人类的兴趣表现在力求认识世界,因此又叫认识兴趣。 6、意识:心理反应具有不同的形式,意识是心理反应的最高形式,是人类特有的心理 现象。广义的意识是作为直接经验的个人的主观印象,表现为知、情、意的统一。 】 7、无意识是相对于意识而言,是指个体不曾察觉到的心理活动的过程。 8、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9、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10、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人们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 和从事过的活动,都会在人们头脑中留下不同程度的印象,这就是记的过程;在一定的条件下,根据需要这些储存在头脑中的印象又会被唤起,参与当前的活动,得到再次应用,这就是忆的过程。 11、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是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反映。 12、创造思维是指运用新颖、独特的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产生新思想、新假设、新 原理的思维。 13、想象是对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事物新形象的过程。 14、无意想象是指没有预定目的的、不自觉的想象,又称不随意想象。 \ 有意想象是指有预定目的的、自觉进行的想象,又称随意想象。 15、情绪和情感是个体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其需要所产生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16、意志是人自觉的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支配自己的行为,克服各种困难,以实现 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17、能力是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是活动得以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是人们顺利 完成某种活动的必要的心理条件。 18、人格是指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模 式包括了个体独有的、稳定而统一的各种特质或特点的总和。 19、性格是指人对现实具有评价意义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性格是个性 中比较稳定的、独特的、起核心作用的心理特征。 20、气质是指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和灵活性方面的典型的、稳定的动力方面的心 理特征。 '

【民俗学概论C1.2钟敬文】

民俗学概论 钟敬文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民俗与民俗学 一、什么是民俗 1、【民俗的基本概念】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中下层民众所创造、想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2、“folklore”这个词是英国学者汤姆斯于1846年创立的 3、【历史上人们对“民俗”概念的狭义理解】 ①.文化遗留物说。(英国文化进化学派) ②.精神文化说。(英国民俗学会) ③.民间文学说。(美国学者厄特利和苏联学者) ④.传统文化说。(西方普遍流行) 4、【广义的“民俗”】民俗是人民大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民俗是中下层民间文化的一部分。它是民间文化中带有集体性、传承性、模式性的现象,主要以口耳相传,行为示范和心理影响的方式扩布和传承。 5、【民俗事项分类】 (1)物质民俗:是指人民在创造和消费物质财富过程中所不断重复的,带有模式性的活动,以及由这种活动所产生的带有类型性的产品形式。 (2)社会民俗:也称社会组织及制度民俗,是指人民在特定条件下所结成的社会关系的惯制,它所涉及的是从个人到家庭、家族、乡里、民族、国家乃至国际社会在结合、交往过程中使用并传承的集体行为方式。(3)精神民俗:是指在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民俗。它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自然与社会过程中形成的心理经验,这种经验一旦成为集体的心理习惯,并表现位特定的行为方式并世代传承,就成为精神民俗。 (4)语言民俗:是指通过口语约定俗成、集体传承的信息交流系统。它包括两大部分:民俗语言与民间文学。 二、民俗学的性质与任务 1、【主要任务】是以科学的态度,对历史与当代的民俗事象,进行调查、收集、整理、描述、分析和论证,探求它的本质结构、特点与社会功能,揭示其发生、发展、传承、演变、消亡的规律,为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服务。民俗学是一门帮助人们认识历史与文化、改造现实社会生活的人文科学。 2、【民俗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民俗学具有交叉学科的性质。 ①民间文艺学与民俗学:民间文艺学是民俗学的分支学科之一。 ②历史学与民俗学:民俗是历史的一部分。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研究历史的人必须了解民俗,研究民俗的人,也需要参考历史文献。 ③文化人类学与民俗学:民俗是文化人类学的研究对象之一。但文化人类学关注人类一切文化现象,侧重于从整体上对人类文化的起源、成长、变迁以及文化的类型、结构、机能进行研究,而民俗学只注重研究民间文化传承。 ④社会学与民俗学:社会学以社会生活为对象,民俗只是社会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社会学的视角侧重于对现实社会的诸多问题进行解剖,民俗学的视角则是着重对传承性的社会现象进行研究和阐释。 ⑤民族学与民俗学:二者都以民族文化为研究主体,民俗学研究离不开各民族的民俗现象,民俗学研究也需要民族学理论和方法的辅助。但民族学家比较重视整个民族文化的起源、发展以及民族的迁徙、融合、分化等问题,民俗学家所关注的则是各种社会群体中民俗事象的本质、功能、结构特点以及历史发展规律等。

中国民俗学真题及答案

中国民俗学真题及答案 2010-07-20 11:2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3.0 分,共3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节日风俗的产生,直接相关的观念是:() ( A ) A.尊亲敬祖 B.原始信仰 C.祛邪止恶 D.伦理观念 2.端午节的恒定主题是:() ( C ) A.避瘟 B.吃粽子 C.纪念屈原 D.划龙舟 3.在商业民俗中,最古老最原始的交换方式是:() ( B ) A.行商 B.集市 C.坐商 D.马帮 4.坐商的民俗传承,主要表现为() ( A ) A.幌子牌匾 B.固定摊位 C.营业时间 D.专营商品 5.中国民居建筑所具有的共同民俗特点是:() ( A ) A.聚族而居 B.设有堂屋 C.设有神龛 D.设有照壁 6.进入人群仪式称为() ( A ) A.满月 B.洗三 C.抓周 D.百碎 7.以民间风俗习惯为研究对象的人文科学是:() ( C ) A.民俗学 B.人类学

C.民间文学 D.社会学 8.创用民俗学英文“Folklore”的学者汤姆斯是哪个国家的:() ( C ) A.美国 B.法国 C.英国 D.德国 9.人民集体创作和流传的口头文学,叫做:() ( D ) A.神话传说 B.民间戏剧 C.民间歌谣 D.民间文学 10.具有相对稳定的长期传承特点的渔业习俗是:() ( A ) A.占验习俗 B.岁时习俗 C.生产时序 D.渔业禁忌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7.0 分,共7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我国工匠民俗的重要特点,即:() ( ABC ) A.师承关系的系谱性 B.技术传授的封闭性 C.生产活动的神秘性 D.师徒关系的亲缘化 E.工匠来源的地域性 2.物质生产民俗主要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它的特征主要表现为:( ) ( BCDE ) A.类型性 B.地域性 C.季节性 D.功能性 E.科学性 3.原始初民的居住方式,经历过的阶段有:( ) ( CE ) A.半穴居 B.干栏式 C.利用天然空间 D.四合院 E.人造居住空间 4.诞生仪礼是人一生的开端礼,大体包括()

民俗学在线作业答案

民俗学作业一 1、物质生活民俗,包括( )、服饰、居住、建筑及器用等方面的民俗。饮食 2、我国著名民俗学专家()在中国当代民俗学研究重整旗鼓之际,敏锐地指出,当前我们的民俗学研究“不能固守英国民俗学早期的旧框框”,要“以国家民族社会生活中活生生的现象为对象”,并首先提出了“民众的…生活相?”的新概念。 八大菜系中粤菜是以广州、( )、东江三种地方菜为主体的菜系。潮州 3、中国现存最伟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中国古建筑艺术最典型的代表是( ) 故宫 4、中国十二生肖的出现,是( )的一种表现。动物崇祀 5、Folklore为民俗学国际通用术语,由民俗学开创者()率先提出,它本是Folk与lore合成的。Lore为知识,研究之义,Folk意为没有文化,土里土气的乡下民众。汤姆斯(Thomas 6、《菊花与刀》美国文化人类学家()写的一部研究日本国民性和日本民族文化的书本尼迪克特 7、英国的詹姆斯,乔治·弗雷泽(James George Frazer)在著名的( )书中谈到禁忌的原则。《金枝》 8、有学者称()为中国古代的“恋爱节”,或可称之为中国古代的“狂欢节”。春游 9、我国早期婚俗中,()普遍实行族外婚姻。黄帝时代 10、我国著名民俗学专家()在中国当代民俗学研究重整旗鼓之际,敏锐地指出,当前我们的民俗学研究“不能固守英国民俗学早期的旧框框”,要“以国家民族社会生活中活生生的现象为对象”,并首先提出了“民众的‘生活相’”的新概念。邬丙安 12、民俗的载体包括口承的、心意的和()的载体历史典籍 13、先民囿于物质条件和社会生产的限制和初民唯有的野性思维能力,最初持万物与人一样有灵的观念,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并借助想象,企图支配、征服自然万物,由此而萌发了中国先民童年阶段的最早的民俗——(崇拜14、史诗,叙事诗如《诗经》中的《生民》《公刘》,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蒙古史诗《江格尔》,苗族史诗《古歌》等凭借()传播。多种载体结合 15、( )是华北地区的传统民居样式:砖木结构,在抬梁式木构架的外围砌砖墙。其建筑样式,与北方地区的生态环境,地理条件和民众心态是十分协调和一致的。干拦式建筑 ( )是华北地区的传统民居样式:砖木结构,在抬梁式木构架的外围砌砖墙。其建筑样式,与北方地区的生态环境,地理条件和民众心态是十分协调和一致的。干拦式建筑 解释民俗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和作用。 民风民俗是贴身的“老棉袄”,外国人来中国最喜欢搜罗那些民风民俗的残迹和余物,因为这里面包含着久远的民族个性。随着时光流逝,我们保留下来的民风民俗逐渐减少了。但是每年在特定的日子,它们会大规模卷土重来,这些日子主要是指传统的节日,尤以春节最为重要。如今民风民俗仍在,但也许已经具有了新的含义,它在于我们重新找回自己的身份证明,重新体验一种“回老家”的感觉,或者在这个年关的时候怀念那些已经过完了的岁岁年年。 在许多地方,比如在浙江青田,进矿挖煤,不可说“洞”字,而老鼠却成了矿工们的吉祥物。他们认为“老鼠”代表着安全。而民间向来有老鼠娶亲的吉祥画。这里面也许有科学依据,因为在矿井下,如果有很多老鼠,也许能证明这里有通向外面的孔穴,因此有利于安全。 由此看来,许多民俗其实具有着某种科学的成分,但是这种科学的成分是以非科学的包装而出现的,因此它就远离了科学的本性了。而有些民族禁忌,则有着某种心理学的解释。有些禁忌是古老的信仰,人们信仰万物有灵论。人们认为我们身边的每个东西都有生命,有自己的想法,不仅仅是动植物,就是茶杯、茶壶等也有自己的生命,所以它们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影响。所以好多人制造了一些禁忌,比如茶壶的嘴不能对着自己的客人,因为茶壶的谐音是“茶虎”,如果对着客人自然就是冒犯他了。再如客人第一次来你家,你可不能让他吃饺子,因为饺子是滚烫的滑溜的,吃饺子难道是让客人快点滚不成?今天看来,这些鸡零狗碎的细节,其实也是一种交流感情的方式,比如一个拙于言语的人不能向自己的客人用话语表示亲近和好感,他就可以利用这些小细节来让客人体会到主人对他的尊重。这不也给平凡的生活添加了很多神秘的乐趣吗? 为什么说民俗不仅仅是“文化遗留物”? 它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当地人所创造的精神财富,是当地文明的一部分。 托姆斯(Thoms)在他的民俗概念和民俗研究中吸收了海德?D格林(Herder-Grimm)的把民俗定义为民族遗留物的观点,但它也受到了“泰勒的科学”的进化观的影响。1871年爱德华?莫莱特?泰勒(Edward Murnett Tylor)在他的作品《原始文化》中声称文化是泛人类野蛮过去的结果,文化的发展可以由一些“遗留物”?D?D风俗和思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