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近代社会的确立与动荡

近代社会的确立与动荡

近代社会的确立与动荡
近代社会的确立与动荡

近代社会的确立与动荡

考点要求

(1)讲述发明珍妮机的故事,了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一系列工作机的发明。

(2)知道瓦特改进蒸汽机的史实,认识蒸汽机在大工厂生产中的作用。

(3)简述发明“旅行者号”机车的基本史实,认识铁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4)简述“三角贸易”的基本内容,了解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性与残酷性。

(5)讲述英国殖民者克莱武在印度疯狂掠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和掠夺是英国最早成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的重要条件之一。

(6)概述玻利瓦尔和章西女王领导反抗殖民统治斗争的主要事迹,体会殖民地国家和人民反抗殖民侵略的正义性。

(7)简述宪章运动的基本史实,了解欧洲早期工业无产阶级在反对资产阶级斗争中提出的基本要求。

(8)讲述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概述《共产党宣言》的历史意义。

(9)讲述“五月流血周”和创作国际歌的主要过程,感受巴黎公社的革命精神。

考点落实

1.1765年纺织工人从翻倒了的纺纱车中受到启发,制造出能够同时纺出多根棉纱的纺纱车,命名为“”,大大提高了纺纱效率,成为真正近代意义上的机器。2.英国机械师改进了蒸汽机,提高了蒸汽机的热效率。1783年,他又把蒸汽机与工作机连接在一起,使工作机获得了强大、持续而稳定的动力。以为代表的、万能的“原动机”的出现和普遍应用,彻底改变了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面貌。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3.1825年9月27日,亲自驾驶他同别人合作设计制造的在新铺设的铁路上试车,并获得成功。

4.1600年,英国人建立了,对印度进行殖民侵略活动。是这一时期英国在印度进行大肆掠夺和野蛮扩张的代表。在印度反英大起义中,率领起义军英勇奋战,1858年6月,在保卫的战斗中壮烈牺牲,表现了印度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不屈精神。

5.“三角贸易”指殖民者带着廉价的工业品从出发,到购买、换取甚至直接猎取黑人,用船运到,卖给种植园主充当奴隶,然后带着满船的黄金、白银、和经济作物返回欧洲。这一灭绝人性的行为持续了几百年,使非洲丧失了难以计数的人口。6.在西属拉美独立运动的领导人中,被称为“解放者” 1825年,上秘鲁独立,为纪念,把这个国家命名为玻利维亚。

7.1836—1858年英国爆发宪章运动,是欧洲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一次早期工人运动。在这个运动过程中英国工人提出一个,要求获得选举权,参与国家管理。8.1848年2月,马克思和恩格斯联合发表《》,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共同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它的发表标志着的诞生。意义:

9.18 71年5月日至日,巴黎公社战士与敌人展开了浴血奋战,最后失败。这就是悲壮的“”。

10.1871年6月,诗人怀着满腔热血写下了一首诗,名为《》,坚信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后来,法国工人音乐家为其谱曲,这就是著名的《》。它唱遍全世界,成为一首全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战歌。

考点记忆

1.歌谣记忆本主题内容:英国哈格里夫斯,手摇纺纱珍妮机。方便有效新动力,瓦特改进

蒸汽机。史蒂芬孙造火车,始创“汽船”富尔顿。社会面貌大变化,西方先进东方差。西英

法殖民国,强占土地搞掠夺。贩奴利润数巨额,三角贸易恶满河。英国号称日不落,洗劫印

度大恶魔。资本主义快发展,血腥积累成强国。印度民族大起义,章西女王高举旗。不畏强

暴勇抗击,壮烈牺牲传后世。玻利瓦尔率军队,横扫南美殖民地。英勇驱逐西班牙,葡属巴

西也独立。英国宪章普选权,工人革命开新篇。马恩《共产党宣言》,科学理论指导咱。巴

黎公社建政权,《国际歌》曲广流传。民族危亡冲在前,视死如归义凛然。

2.本主题的标题近代社会的确立与动荡,确立是工业革命、动荡有两股潮流(一的殖民地

人民的抗争,二是国际工人运动)按这样的线索来整理知识结构进行记忆。

参考答案:

1、哈格里夫斯,珍妮机。

2、瓦特,瓦特蒸汽机,蒸汽时代。

3、史蒂芬孙,“旅行者号”蒸汽机车。

4、东印度公司,克莱武,章西女王,瓜廖尔。

5、欧洲,非洲,美洲。

6、西蒙·玻利瓦尔,玻利瓦尔。

7、《人民宪章》。

8、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国际工人运动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9、21,28,五月流血周。

10、欧仁·鲍狄埃,英特那雄纳尔,狄盖特,国际歌。

随堂练习

一、选择题

1.“在我们的印象里革命往往伴随着刀光剑影和血雨腥风,可是二百多年前,英国却发生了

一场完全不同的变革,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它影响和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这场革命是 ( )

A .英国“光荣革命”

B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C .英国宪章运动

D .英国工业革命

2.英国的煤炭消费量从1800年的1000万吨,猛增到1956年的6000万吨。导致这一变化

的主要原因是 ( )

A .蒸汽机的应用推广

B .铁路运输能力提高

C .火力发电的需求增加

D .煤炭出口贸易扩大

3.下列各项中,哪一项是英国人史蒂芬孙的发明 ( )

A .珍妮纺纱机

B .蒸汽轮船

C .改良蒸汽机

D .火车机车

4.世界博览会通常是展示时代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右图是1851年英国伦敦世界博览会英

国陈列馆的一角,这里展出的展品主要是( )

A .英国在扩张中掠夺来的商品

B .英国历史的主要文物

C .工场手工业时期的技术成果

D.工业革命的新发明

5.表格反映了英国农业人口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海外殖民活动的影响 B.工业化及城市化进程加快

C.资产阶级革命爆发D.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恶果

6.下列属于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影响的一组选项是()

①实现了人类生产方式的变革②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阶级

③人类进入了“钢铁时代”④证明资本主义制度优越于封建制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7.某同学在阅读《世界文明史》时,看到这样的话:“它被誉为‘被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它在不过三代人的时间里,改变了整个英格兰的面貌。它指的是()

A.新航路开辟B.第一次工业革命

C.斯大林模式 D.第二次工业革命

8.“像海绵一样从恒河边上吸取财富,又挤出来倒在泰晤士河中”。此喻指英国()A.垄断黑奴贸易 B.成为海上霸主

C.对印度的殖民掠夺 D.对拉丁美洲的殖民掠夺

9.罪恶的“三角贸易”航程路线是()

A.欧洲→非洲→美洲→欧洲 B.欧洲→美洲→非洲→欧洲

C.非洲→美洲→欧洲→非洲 D.非洲→欧洲→美洲→非洲

10.下表是某研究报告的一部分。由其内容可见,该部分的研究主题应是()

B

C.黑人奴隶贸易 D.第一次工业革命

11.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和玻利维亚等国的驻华大使,每年的6月5日都要到北京朝阳公园向拉丁美洲解放者”的铜像敬献花篮,你认为铜像人物应该是()

A.尼赫鲁 B.章西女王 C.阿拉法特 D.玻利瓦尔

12.学者们喜欢这样形容德国:这是一个奇妙的国家,它要么拷问世界,要么拷打世界。德国在19世纪40年代“拷问世界”方面的“伟大”史实是()

A.马克思主义的诞生B.第一次世界大战

C.启蒙运动D.工业革命

13.斯塔夫里阿诺斯写到:“马克思并未将自己限制在理论上和写作上。在他的一生中,为组织和鼓励工人,他将知识同各种尝试结合起来。”马克思的理论与实践有()A.发表《人民宪章》,领导英国宪章运动 B.吸取前人思想,创立共产主义者同盟

C.发表《共产党宣言》,指导工人运动 D.创作《国际歌》,领导巴黎公社运动

14.“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与这一首歌曲的产生有直接联系的是()

A.法国大革命 B.英国宪章运动 C.法国巴黎公社 D.中国红军长征

二、非选择题

1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8世纪70年代到19世纪中期,面对殖民主义的暴行,殖民地人民进行了不屈的抗争,斗争结果虽然不尽相同,但都沉重打击了殖民统治,维护了民族尊严。这一时期殖民地人民的斗争一般有三种结果:一是民族独立并逐步强大;二是民族独立但社会发展缓慢;三是失败,殖民统治进一步加强。

(1)请仿照示例,完成问题一和问题二。

示例:结果:民族独立但社会发展缓慢。

名称: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原因:西班牙、葡萄牙实行的封建统治,独立国家确立的社会制度落后。

问题一:结果:民族独立并逐步强大。

名称:

原因:

问题二:结果:失败,殖民统治进一步加强。

名称:

原因:

(2)在这一时期反对殖民统治的斗争中,涌现出了大批杰出人物,你最敬佩的是谁?请说明理由。

16.英国强国之路

材料一:英国皇家历史学会副主席哈里·狄更斯曾说:“17世纪……这是一项伟大的成就,而我们是世界上第一个取得这一成就的国家。”环顾当时的世界,法国正处在君主专制的鼎盛时期;……在亚洲,日本还在被封建幕府制度束缚;而中国,大清王朝268年的江山才刚刚坐了44年。

但是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现代明的入口处,即将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

——《大国崛起解说词——走向现代(英国)》

材料二:18

材料三:19世纪中期,英国生产能力情况、英国的农业工业比重图

请回答:

(1)三则材料反映的核心内容是什么?讲述了该史实的哪些方面?

(1)材料一中“这是一项伟大的成就”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这一成就使英国“抢先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现代文明的入口处”?

(2)材料二的这些发明在世界上通常称为什么事件?结合材料一及所学,分析这一事件为什么首先从英国开始?(至少说出二个因素)

(3)材料三表明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对中国的发展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17.实现民主权利、争取民族独立,是近代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双重任务。为完成这一任务,近现代历史上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人民进行英勇斗争,探索着本民族的复兴之路。材料一:100年前,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野蛮入侵,……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遭受了世所罕有的深重灾难。

——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材料二:1857年5月印度民族大起义开始后,章西女王也于6月初在章西发动起义。起义胜利后,拉克希米·巴依再度登上章西的王位。1858年3月,英国殖民当局在集中兵力攻下德里、勒克瑙后,向章西进攻。章西女王组织反击。在瓜廖尔根据地,女王自愿担任了东门的防守任务。在战斗中,女王被英国骑兵包围,她毫无惧色,独自一人还击包围她的敌人。一个英国骑兵从后面向女王的头上砍了一刀,女王的头部受了伤,但她仍骑在马上挥舞佩刀。前面的敌人又向她的胸部砍了一刀,女王头部胸部鲜血直流,还是用尽最后一点力气把前面那个敌人砍翻在地。章西女王牺牲时年仅23岁。

——人教版初中历史教学用书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的主题是什么?

(2)说出中国近代史上,使“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遭受了世所罕有的深重灾难”的重大历史事件。

(3)请用你所熟悉的史实,说明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

(4)列举印度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而进行的英勇斗争。

(5)中国和印度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当今世界,又共同迈入“金砖五国”的行列。请联系中印近代、现代的相关史实,说说“民主权利”“民族独立”与“民族复兴”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

随堂练习

1.D 2.A 3.D 4.D 5.B 6.D 7.B 8.C 9.A 10.C 11.D 12.A 13.C 14.C

15.(1)

问题一:名称:美国独立战争。原因:独立后美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问题二:名称:印度反英民族大起义。原因:英国殖民者的疯狂镇压;英国殖民者实行分化政策;印度王公贵族的妥协。(2)如:华盛顿;领导美国人民经过艰苦斗争,取得民族独立。他开创了美国民主政治的先河。玻利瓦尔:他率领起义军英勇作战,解放了西班牙在南美洲的殖民地,建立了一系列独立国家,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章西女王:她是印度杰出的女英雄,她领导起义军英勇抗击英国军队,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16.(1)英国强国之路(或英国的崛起),从政治和经济两方面讲述了英国的崛起。

(2)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因为资本主义制度比封建制度先进,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属于不可阻挡的潮流,也是现代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而英国最先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所以抢先进入现代文明。

(3)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制度首先在英国确立,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工场手工业生产已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迫切要求生产技术的改进。

(4)英国已经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5)建立先进的制度;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有理即可)

17.(1)近现代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人民的抗争。

(2)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沙俄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

(3)政治:推翻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社会生活:奖励实业;颁布剪辫令;革除“老爷”、“大人”等称呼;废除跪拜礼;易服饰;禁缠足;提倡中山装等。影响:促进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社会生活发生变迁;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4)章西女王领导的反殖民斗争。1947年印度独立。

(5)史实:中国近代多次反侵略斗争的失败;章西女王领导的起义失败;辛亥革命的成就;印度或共和国成立;新中国成立;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等。

关系:民族独立是民族复兴的前提。民主权利的实现能推动民族复兴。民族独立与民主权

利的实现,能推进民族复兴。印度章西女王领导的民族大起义失败;说明:国家没有主权,国家会遭受更深重的灾难,只有独立后,才能走上复兴之路。所以,实现民族独立,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前提。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4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说明:国家实现了民族独立与解放,人民成立了国家的主人,《宪法》规定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所以,只有实现民族独立,人民才能享有民主权利,民族复兴才有望实现。

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专题十五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调整 第I卷(选择题) 1.20世纪30年代前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克服经济危机采取的相同做法是() A.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 B.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C.放弃关税壁垒 D.推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2.在历史学习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历史现象”与“历史结论”的区别问题。“历史 结论”是在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A、在1932年的总统选举中,胡佛在四面楚歌中下台 B、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对资本主义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C、克林顿上台后实施了“宏观凋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 D、为实现工业化,苏联人民以饱满的热情投身于国家建设当中ks**5u 3.下表是美国、欧共体和日本的国民经济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例表(单位:亿美元),结合所学知识,通过对数 A B.世界的经济格局呈现出美、日、欧三足鼎立之势 C.这种经济格局的出现,有力地冲击了两极格局 D.欧、日经济的发展威胁了美国的霸主地位 4.1930年6月,美国国会通过了《斯穆特—霍利关税法》,修订了1125种商品的进口税率,其中增加税率的商品有890种,有50种商品由过去的免税改为征税。在当时的形势下,美国的这种做法( ) A.有力地刺激了美国产品的出口贸易B.加剧了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 C.为摆脱经济危机提供了有效的模式D.加快了美国摆脱经济危机的进程 5.造成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根本原因是() A、经济基础的变化 B、生活习惯的变化 C、价值取向的变化 D、公民素质的变化 6.有人说,牛顿为工业革命创造了一把科学的钥匙,瓦特则用这把钥匙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而亚当·斯密则 是挥舞着一只“看不见的手”为工业革命缔造了一个新的秩序。有关这三个英国人对工业革命贡献的解释最准确的是 A.牛顿提出经典力学理论、瓦特改良蒸汽机、亚当·斯密提出自由放任的经济理论 B.牛顿发明蒸汽机、瓦特改良蒸汽机、亚当·斯密提出市场经济理论 C.牛顿提出经典力学理论、瓦特发明蒸汽机、亚当·斯密提出殖民扩张理论 D.牛顿发明蒸汽机、瓦特发明内燃机、亚当·斯密提出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

初中历史会考复习近代社会的发展与终结

初中历史会考复习近代社会的发展与终结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1、俄国1861年改革: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迫于1861年签署废除农奴制度的法令。★通过1861年和 以后的改革,俄国废除了农奴制,缓解了国内的社会矛盾,避免了革命的发生,也使国家走上了发展资本 主义的道路,这对俄国摆脱落后状况,实现近代化的目标具有积极作用。 2、1860年,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美国内战(1861——1865年)前,北方的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南方保留奴隶制种植园经济。南北方矛盾尖锐,北方主张保护关税,还主张解放奴隶。南方却把奴隶制度扩展到西部新增加的土地上。▲1862年,林肯政府通过《宅地法》,并颁布了《解决黑人奴隶的宣言》。这两个文件提高了人民群众和黑人奴隶的革命热情,扭转了战争的形势。 美国内战的作用:在内战中林肯政府废除了黑人奴隶制,使南方北方在政治体制上统一起来,在经济上成为一个整体,使美国资本主义更加快速地发展起来。经过内战,美国国家和民族的统一得到维护,为其后来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评价林肯: 答:(1)、内战期间,颁布了《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扭转了战局,加速了北方军事胜利的进程。 (2)领导美国人民取得了南北战争的胜利,维护了国家统一,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加速发展扫清了道路,并为美国跻身于世界列国之列奠定了基础。 3、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明治政府实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史称“明治维新” ★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1889年日本颁布了《大日本帝国宪法》。 15.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内容:19世纪晚期,科学技术的发展表现在三方面:①新能源的发展和应 用;②新机器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③新的讯息传递技术、设备的发明与应用。特点:以电为核心、广泛性。同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具有的四大特点是: ①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取得巨大成果。②它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显着特点,第二次工业革命标志进入电气时代。③此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规模广泛,发展迅速。④有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发明成果:①爱迪生发明了电灯、留声机等电器,电的发明和使用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也带动了其他工业部门的迅速发展,特别是钢铁行业。②德国卡尔.本茨1885年成功地设计并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使用汽油内燃机的汽车。③1913年美国工程师亨利.福特首先在汽车的生产中使用了流水线装配工艺。④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制造出人类历史上第一架飞机,取名“飞行者1号”。 4、19世纪晚期20世纪初期,由于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加剧,争夺世界霸权斗争愈演愈烈,导致两大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德、奥、意三国同盟和俄英法三国协约形成。世界局势日益紧张,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关于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的调查报告范本

关于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的调查报告范本

关于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的调查 报告范本 指导老师:张建南 小组组长:王秀娟 小组组员:洪鑫张丽萍吴惠婷陈月燕吴茜娟 问题提出: 改革开放是一次伟大的决策,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决策。从改革开放的政策实施以来,为了进一步贯彻改革开放的方针,我国又提出了一个又一个具有跨时代进程的政策,使我们的国家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理解改革开放也是一场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如何理解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对外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国策?这三十年来,珠海主要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我们小组讨论时: 提出设想: 通过本次小组同学之间的对红旗的调查研究以及研究性学习报告成果交流,使学生掌握研究性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质疑能力及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出最终方案: 分工查阅网络及书籍资料、以及红旗镇的实地调查,从而整理出相关材料,写一篇有关阐述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

变化的报告。 红旗镇的新楼(实地调查): 研究步骤: 提出问题——收集资料——实地调查——总结展示成果——反复修改——得出结论。 组员分工任务负责: 1: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改革开放30年的变化及经验(陈月燕) 2: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吴茜娟) 3:珠海改革开放30周年政治、经济大事件 ( 联系珠海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谈谈你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 )(吴惠婷) 4:负责照片的处理(张丽萍) 5:资料整理和组合,与各组员交流和反馈。 (王秀娟) 6:后期修改,负责上交作业和反馈老师的建议。 (洪鑫) 成果展示: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已持续高速发展了30年。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以11%的年增长率高速度持续维持30年,中国是一个奇迹。以西方工业化发展道路在看,会出现经济循环,中国好像打破了此经济循环的命运,一直持续发展且没有减慢的迹象。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22课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课标内容】 (1)知道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 (2)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大众传媒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3)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教学目标】 一、知识能力 (1)通过分析《红楼梦》片段材料,初步培养学生阅读、分析信息的能力。 (2)讨论西方社会习俗对中国的影响,使学生逐步了解分析和判断的逻辑方法,初步形成在思考、讨论的基础上与人合作、共同得出结论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感知中国近代社会在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等领域的变化的原因,理解这些变化是适应近代社会发展的结果,对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的方法以及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收集、处理信息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逐步了解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是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产生影响的结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了解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对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影响,学习吸收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逐步形成面向世界的国际意识。 【重点和难点】 重点:(1)交通、通讯工具的变革;(2)大众传媒的影响 难点:西方生活习俗对我国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方法】方法一:表格教学法 方法二:图片教学法 【课时】 1课时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方法一:表格教学法 [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反映中国社会生活的顺口溜: 交通基本靠走; 通讯基本靠吼; 传媒基本靠手; 见面就是叩头。 提问: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有没有发生改变呢?如果有,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教师展示下表,由学生阅读教材,自主探究完成: 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简表

最新第三单元 近代社会的发展与终结名师精心制作教学资料

第三单元近代社会的发展与终结 维度A:基础知识 一、选择题(共22题,每小题2分,计44分) 1.签署1861年废除农奴制法令的沙皇是( ) A、亚历山大一世 B、叶卡特林娜二世 C、彼得一世 D、亚历山大二世 2.之所以说俄国1861年是农奴主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主要依据是( ) A、改革是由农奴主实行的 B、改革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 C、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D、改革是对农民的一场残酷的掠夺. 3.美国政府先后颁布《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起到了什么重要作用?() A、废除了奴隶制 B、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C、维护国家统一 D、发动群众力量扭转战局 4.统一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主流。在美国历史上曾为维护国家统一作出了最大贡献的总统是 () A、华盛顿 B、林肯 C、杜鲁门 D、布什 5.19世纪中期,美国南北矛盾中最尖锐的问题是() A、争夺劳动力 B、争夺联邦政府的领导权 C、提高还是降低关税 D、在西部新领土是否实行黑人奴隶制 6.本身隶属于同盟国,而在大战爆发后望风使舵加入到协约国一方作战的国家是() A、德国 B、土耳其 C、奥匈帝国 D、意大利 7.内战以前,美国南部保留和发展大种植园经济与下列哪个国家联系最为密切?() A、英国 B、德国 C、法国 D、荷兰 8.美国内战是一场() A、资产阶级革命 B、无产阶级革命 C、社会主义革命 D、消灭奴隶制度的革命 9.下列关于美国内战和美国独立战争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两次战争发生的经济原因都与英国有关②都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都改变了美国的社会性质④都是资产阶级革命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10.下列哪个国家通过改革,摆脱了民族危机,逐步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A、日本 B、美国 C、英国 D、法国 11.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大陆上最具竞争力的国家中没有() A、德国 B、法国 C、俄国 D、意大利 12.为了向西方学习,明治政府派出了以为首的使团出使美国和欧洲,学习了许多有用的经验和 治国方略() A、岩仓俱视 B、大平正芳 C、阿倍仲麻吕 D、德川庆喜 13.在日本面临危机的情况下,放弃排斥外国影响的做法,转而接受西方的先进技术和思想并组织倒幕力 量的是() A、新兴地主 B、中下级武士 C、大名 D、商人 14.下列关于明治维新和俄国1861年改革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B、都有利于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都摆脱了严重的民族危机 D、改革都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15.1861年的世界没有下列哪件大事发生() A、中国的洋务运动开始 B、美国内战爆发 C、日本明治维新开始 D、俄国进行农奴制改革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岳麓版(2001)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2课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教案 【课标内容】 ①知道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 ②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大众传媒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③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火车、轮船、汽车、飞机逐渐成为时尚的交通工具;近代邮政的开办,电 报和电话的使用;照相、电影、交际舞等成为娱乐新时尚;大众传媒的影响;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 通过阅读、分析、讨论,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和判断的逻辑方法,初步形 成在了解信息、讨论的基础上与人合作、共同得出结论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感知中国近代社会在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等领域的变化,了解产生这 些变化的原因,理解这些变化是适应近代社会发展的结果,对中国的近代化进 程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的方法以及通过多种途径和方 式收集、处理信息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初步了解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是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影响的结果,是历 史发展的要求。 ②树立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和面向世界的国际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交通、通讯工具、大众传媒等变革的背景、影响。 ●难点:正确认识西方生活习俗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课前引导

我们知道,中国古代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在很长一段时间领先世界水平,但是,由于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随着列强的入侵,紧闭的国门被迫打开,中外交流日益频繁,中国社会习俗也发生了变化。 二、学习新课 (一)交通、通讯和娱乐新时尚 1、显示幻灯片杜牧《过华清池》“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引导学生思考。 中国古代最快捷的交通和通讯工具是什么?请你估算一下当时用这种工具 从广州到西安最快要多久才能把荔枝或者军情送到。 学生体验后,教师指出:到了清末,这种状况有了改观,新的交通工具、通讯 工具开始出现。 2、自学课文,说说近代出现了那些新的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 3、学生讨论归纳:新的交通工具、通讯工具比传统交通、通讯工具的优势。给近代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讲解:中国古代自古以来就使用驿站和民信局作为传递信息的机构。这种 传递方式就普及程度而言都远不如西方邮政。工业革命后,交通工具的变革带 来邮运工具的革命,使得近代邮政发展更为迅速。尤其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电报和电话等通讯工具的使用,为快速传递信息提供了方便。新型通讯工具能 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大大提高了信息传递的速度、容量和范围,因此,对 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幻灯片明确:新的交通、通讯工具更快捷,也更能为大众服务。它的出现,便利了各地区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联系,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中 国近代化进程,人们的生活方式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 4、新的娱乐方式 ①设置问题,比较分析。你知道中国传统的娱乐方式有哪些?近代又出现了那些新的娱乐方式?这些变化对近代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②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随着中外交流的增多,人们的娱乐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娱乐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今天的绝大多数娱乐方式在近代中国已经出现,并逐步成为新的时尚。 (二)大众传媒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近代社会的发展与终结第20课第一次燃遍全球的战火教案

复备栏目第20课第一次燃遍全球的战火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简述萨拉热窝事件出现的原因、经过及影响,提高学生分析概括 历史现象的能力。 探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及萨拉热窝事件作为突发事件在 其中所起的作用,培养学生多视角地观察、辨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概述凡尔登战役发生的时间、地点、交战双方、结果及意义,帮 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时间和空间概念。 说说凡尔登战役的残酷性,归纳和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 会带来的灾难性后果,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归纳历史资料的能力。 概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止时间、参战双方、战争结果。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课文、查看图片、观看影像资料、收集归纳信息,概括 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的主要过程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灾难性 后果。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组成5~6人的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对收集 来的信息进行分析,探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尤其是突发事 件在其中的作用。 通过观看影片,体验战争灾难,从而激发对和平的热爱。 运用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方法进行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对普林西普的刺杀行为进行评价,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各 民族反抗侵略与瓜分斗争的正义性,以及同暗杀等恐怖活动的区别, 充分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通过与当今世界的恐 怖活动的对比,旗帜鲜明地反对任何形式的恐怖活动,维护世界和平。 通过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灾难性后果的学习,使学生牢固树立起热 爱和平、维护和平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给 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对普林西普的刺杀行为进行评价,帮助学生 正确认识各民族反抗侵略与瓜分斗争的正义性同恐怖活动的区别,充 分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巨大威胁。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在战前,国际政治局势动荡不安,而局势最紧张最敏感的地区是 哪里呢? 二、出示目标,尝试探究

近现代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近现代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近现代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考纲课程标准 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

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重点 难点本课重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本课难点:近现代各种主要经济成份的基本概念、演变过程及相互关系 教法 教具讲述法、讨论法等。新课标历史(必修Ⅲ)、《系统集成历史》二轮总复习学生用书、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 【专题概要】 近现代有四种社会形态: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近现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及其运行机制错综复杂。其经济成份主要包括封建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新民主主义经济和社会主义经济。受经济性质和各历史时期社会矛盾的影响,各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课题研究阶 段性成果展示 指 问题提出: 改革开放是一次伟大的决策,从改革开放的政策实施以来,为了进一步贯彻改革开放的方针,我国又提出了一个又一个具有跨时代进程的政策,使我们的国家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从离我们最近的身边事就能过看出这三十年来祖国的腾飞与富强。或许出生在这个幸福时代的我们对这一切的变化感受的并不深刻,可我们的父母却是在这三十年中成长起来的,对这三十年的变化感受颇深,那么,三十年来主要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提出设想: 通过本次小组同学之间的调查研究以及研究性学习报告成果交流,使学生掌握研究性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质疑能力及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出最终方案: 分组查阅网络及书籍资料、采访调查,整理出相关材料,写一篇有关阐述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的小论文。并以课件形式展示研究成果。 研究步骤: 提出问题——收集资料——调查采访——总结展示成果——反复修改——得出结论。 准备工作一: 把小组分为3个小队采访调查、搜集整理资料: ⑴张云云、潘娅:改革开放以来日常生活的变化 ⑵周玥玥、夏子雯、成鹏、王艺:改革开放以来科技方面的变化 ⑶祁东格、王荣昇、周楠、朱雯:改革开放以来通信方面的变化 准备工作二: 每位同学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小论文,并以课件形式准备展示研究成果。 成果展示: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到现在已有整整三十年的光景,在这三十年中祖国经历了风风雨雨取得了不少的成就。经过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与实施,在改革开放的这三十年中,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生活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从建湖周边的乡村及城市的社会调查中就可以得到不少的答案。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近代社会的发展与终结第19课缔约结盟的狂潮教案北师大版

复备栏目第19课缔约结盟的狂潮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看图指出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的组成国,了解各组成国的地理位 置,提高识图能力。简述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的形成过程,提高文字 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简述德奥同盟条约、法俄军事协定的内容,了解欧洲列强结盟的 目的,培养从历史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来分析问题的能力。 了解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严重后果,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看图指出巴尔干半岛的地理位置,了解列强争夺巴尔干的原因和 后果,提高识图能力和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 利用《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示意图》,采用活动法了解两大军事 集团是怎样形成的。培养综合能力和表达能力。 结合相关条约内容,采用分析的方法理解欧洲列强结成军事同盟 的目的。 用讨论法分析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严重结果。 通过地图直观形象地认识巴尔干地理位置的重要性,结合其历史 背景说一说列强争夺巴尔干的原因和后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资本主义列强为了重新瓜分世界,根据 自身利益的需要而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由于列强的激烈争夺,使巴 尔干成为了欧洲的“火药桶”。 通过本课的学习,帮助学生认识到,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使世界 局势日益紧张,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进一步认识到战争的危害,增 强维护和平、热爱人类生命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两大军事集团形成所造成的严重后果。 难点认识欧洲列强结成军事同盟的目的。 三、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是资本主义高速发展的时期, 但资本主义各国的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这种发展的不平衡导致资本 主义各国的实力对比发生了变化。作为帝国主义筵席上的迟到者—— 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决不满意仅仅得到一些残羹剩饭,他们要求按 照新的实力对比重新瓜分世界。 一国主导的“三国同盟” 1、出示自学目标,布置自学任务: 1)首先结盟的是哪两国?

历史: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doc

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来源:学优中考网xYzKwlf 来源:学优中考网][来源:学优中考 网xYzKw]了解 [来 源:xYzK https://www.sodocs.net/doc/7f15531540.html,][ 来 源:xYzk https://www.sodocs.net/doc/7f15531540.html,] 两次工业革命和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生活的影响[来源:学优中考网 xYzkw][来源:学优中考网北来源:学优中考网xYzkw] 掌握 火车、轮船、电报、电话以及照相、电影的传入,新闻报纸、出版事 业的出现,中国社会习俗的演变概况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理解资料 处理信息 认识近代工业文明的传入,使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顺应人类历史潮流 的变化,是历史的进步;同时也使中华民族付出了沦为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的沉重代价 认识作用 分析利弊 火车轮船的传入,一方面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促进商品经济的发 展;另一方面更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进一步掠夺 讨论探索 我国的科技发明在古代领先于世界,到了近代却落后于西方,主要原 因在于封建制度的制约和农业文明模式的局限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社会进步 发展观点 工业文明的传入,在改造中国社会物质文明的同时,也改造着中国人 的文化生活和社会习俗,这个历史趋势说明了人类社会总是向前发展 着、进步着的,我们必须自觉地与时俱进 思想意识 辛亥革命对中国封建习俗观念的改造,代表着人类历史文明发展变化 的主流趋势和人类优秀文化的发展方向,功不可没 教学重点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认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物质与意

识的辩证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回顾前面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方而出现了怎样的趋势?(A、经济上:自然经济解体,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在曲折中发展,出现工业化趋势;B、政治上:封建帝制解体,出现民主化趋势;C、思想文化上:出现了提倡民主科学的趋势。) 设问导入:我们今天看看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布置学生阅读104 ——109页全课内容,对外国传入的重要交通通讯工具、文化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的事实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按小组交流个人看法,要求人人过关°)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 1、19世纪初,火车、轮船的传入,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A、使人们的出行速度大大加快[交通便捷];B、极大地促进了商品的流通;C、也便利了外国列强对中国的掠夺。) 2、你知道中国第一?条铁路和第一艘轮船的名称吗?(淞沪铁路、“黄鹄”号轮船) 教师小结、过渡:这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科技发明对中国的影响,使得当时中国的社会经济和物质生产发生了重大变化,开始与世界“接轨”。19世纪70年代以后,第二次工业革命科技发明陆续传入中国,进一步促进了中国的物质生产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并在这个基础上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使得中国人的文化生活也发生了剧烈的变迁。 文化生活的变迁 1、19世纪70年代以后,传入的通讯工具是什么?(有线电报)对社会生活哪些方面产生影响?(商业、新闻、家庭联系等) 2、当时还从西方传入哪两样发明,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照相和电影) 3、中国电影历史上的三个“第一部”分别是什么?(组织学生“对号入座”:A、中国第一部无声电影:《定军山》;B、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C、中国第一部获得国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中国近代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知识梳理 (一)近现代以来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自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经济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出现工业化的趋势;政治上西方资本主义的君主立宪、民权、平等思想传入,出现民主化的趋势;思想文化方面反对传统儒教,提倡学习西方,出现了科学民主的趋势。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在一步步向现代化迈进,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迈进。随着这些变化,近现代中国的社会生活方面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1)衣:人们的衣着,基本上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经济面貌和现代化的程度。辛亥革命前,有不少仁人志士率先奋起剪掉象征清王朝的辫子,表示反对封建专治的决心。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剪辫令,几年里全国男子绝大部分都剪掉了辫子;服饰上的变化是出现中山装和旗袍;同时废除了残害妇女身心健康的缠足陋习。在新中国改革开放前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被形容为“蓝(灰)色的海洋”,当时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发展,服装样式也逐渐多样化,男装以西服和茄克衫为主,女装式样更多,牛仔服是男女青少年喜爱的款式,最为流行。展示新颖款式的时装表演会接连不断,日新月异的时装令人目不暇接。 (2)食:饮食习惯具有强烈的民族传承性,也受着自然环境和生产方式的巨大影响和制约。如南方稻作农业区以稻米为主食,北方旱作农业区则以菽麦粟米为主食。民国时期的饮食结构有了新的变化。在一些沿海城市,西餐已逐渐成为时尚的佳肴。外国传来的卷烟,大量地排挤了中国的旱烟和水烟。这些现象,使中国的传统食品工业发生了变化。但在广大的农村,贫苦农民仍旧是吃糠咽菜,西方食品在那里根本没有市场。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国家对城镇居民实行粮食定量供应。随着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绝大部分人的饮食结构正在发生变化。主要是饮食多样化,主食的比例逐渐下降,副食和果品的比例逐渐增加。主食的内容也在变化,以大米和面粉等细粮为主食,吃玉米面和高粱面的人在逐渐减少。肉类食品、各种新鲜的水产品、新鲜蔬菜、饮料到处都能买到。 (3)住:在住宅建设方面,民国时期城市的老式房屋和农村的茅草房仍旧大量存在,在沿海城市,一些巨商富贾和大官僚,盖起了“洋楼”。城市住宅中,有电灯和自来水,为广大市民的生活使供了方便。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从80年代开始,居民住房不断得到改善。不仅人均居住面积扩大,而且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也有了明显的改善。 (4)行:民国时期的交通较前有了一定的改善。轿子、马车逐渐减少,人力车、自行车成了常见的代步工具。城市里有了柏油马路,有公共汽车和有轨电车。公路和铁路交通也有所发展。新中国成立后,交通方面变化很大。新修建了许多铁路,城市交通除公共汽车、电车以外,还有出租汽车,少数大城市开始拥有地铁。城乡人民个人的交通工具主要是自行车,中国因此被称为“自行车王国”。民用航空在改革开放后发展很快,现在所有的公民都可以乘坐飞机。利用假日旅游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许多人生活内容的一大变化。人们逐渐打破了过去封闭式的生活环境,走出家庭,走出本乡本县,出外旅游了。 (二)近现代交通、通讯的发展 交通: (1)19世纪末,列强竞相在中国投资修筑铁路,如俄、德、英、法分别修筑了中东铁路、胶济铁路、广九铁路、滇越铁路等。列强通过修路获得了高额利润,控制铁路沿线的大片土地和资源以及运输军队等。列强控制的铁路延伸到哪里,他们的势力就扩展到那里。 (2)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是由詹天佑主持修筑的京张铁路。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化

一:服饰的变化 1.概况 A.第一个阶段:鸦片战争后到新中国的建立(1840-1949年)。 原因:西方的影响;吸收西方服饰特征加以改造;人们思想解放,观念变化,审美观发生变化具体表现: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上衣下裙.旗袍同时流行 主要特征:中式与西式、传统和现代服饰并存. 体现时代特征: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第二个阶段:新中国建立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1949-1978)。 原因:苏联的影响,政治运动影响,革命思想影响 具体表现:列宁装、连衣裙.干部装、绿军装成为时尚 主要特征:政治色彩强烈与革命相关的服饰成为主流 体现时代特征:独立自主,巩固独立 C.第三个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后(78年-至今)。 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国力增强,思想解放,观念更新,创新意识….. 具体表现:服饰美观大方,款式层出不穷。 主要特征:与世界接轨,多彩呈现; 体现时代特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代 2、变化特征: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到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 二:饮食文化 1.概况:传统菜系:粤菜、鲁菜、川菜、淮扬菜 2、变化趋势:由传统菜系向传统菜系交融,中西餐并行。 三、居室建筑的演进 1、概况:传统住宅(北京四合院) 2、变化特征:传统居室建筑趋向西化、中西合璧。 四、移风易俗——习俗风尚的变革 1、社会习俗的变化情况 婚姻:清末民初,提倡婚姻自主 丧葬:19世纪20年代初出现西式丧礼.新中国成立后, 丧葬由土葬开始向火葬改革 其他:民国建立后发型、放足、历法、社交礼仪发生变化 思考: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发生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变化原因: 内因:国内的历史剧变;政治(环境、形势);经济(生产力的提高);文化(思想观念的转变)。 外因:国外外来文化的涌入 变因 1.西方国家对中国侵略的客观影响

初中历史会考复习:近代社会的发展与终结

1、俄国1861年改革p.74: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迫于1861年签署废除农奴制度的法令。★通过1861年和以后的改革,俄国废除了农奴制,缓解了国内的社会矛盾,避免了革命的发生,也使国家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这对俄国摆脱落后状况,实现近代化的目标具有积极作用。 2、1860年,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美国内战(1861——1865年)前,北方的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南方保留奴隶制种植园经济。南北方矛盾尖锐,北方主张保护关税,还主张解放奴隶。南方却把奴隶制度扩展到西部新增加的土地上。▲1862年,林肯政府通过《宅地法》,并颁布了《解决黑人奴隶的宣言》。这两个文件提高了人民群众和黑人奴隶的革命热情,扭转了战争的形势。 美国内战的作用:在内战中林肯政府废除了黑人奴隶制,使南方北方在政治体制上统一起来,在经济上成为一个整体,使美国资本主义更加快速地发展起来。经过内战,美国国家和民族的统一得到维护,为其后来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评价林肯: 答:(1)、内战期间,颁布了《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扭转了战局,加速了北方军事胜利的进程。 (2)领导美国人民取得了南北战争的胜利,维护了国家统一,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加速发展扫清了道路,并为美国跻身于世界列国之列奠定了基础。 3、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明治政府实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史称“明治维新”p.86 ★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1889年日本颁布了《大日本帝国宪法》。 15.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内容:19世纪晚期,科学技术的发展表现在三方面:①新能源的发展和应用;②新机器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③新的讯息传递技术、设备的发明与应用。特点:以电为核心、广泛性。同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具有的四大特点是: ①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取得巨大成果。 ②它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第二次工业革命标志进入电气时代。③此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规模广泛,发展迅速。④有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发明成果:①爱迪生发明了电灯、留声机等电器,电的发明和使用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也带动了其他工业部门的迅速发展,特别是钢铁行业。②德国卡尔.本茨1885年成功地设计并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使用汽油内燃机的汽车。③1913年美国工程师亨利.福特首先在汽车的生产中使用了流水线装配工艺。④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制造出人类历史上第一架飞机,取名“飞行者1号”。 4、19世纪晚期20世纪初期,由于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加剧,争夺世界霸权斗争愈演愈烈,导致两大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德、奥、意三国同盟和俄英法三国协约形成。世界局势日益紧张,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5、▲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根本原因: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加剧。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在欧洲形成了西线、东线、南线,起决定作用的是西线和东线。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残酷的战役是凡尔登战役。结果: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宣告结束。这一场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一战性质)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社会生活的变化知识点总结

社会生活的变化知识点总结 《社会生活的变化》是初二历史上册的内容,这一课讲述了中国近现代社会处于剧变的历史时期中国近现代社会处于剧变的历史时期,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以下是为你整理的社会生活的变化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阅读。 社会生活的变化必考知识点社会生活的变化 1.科技改变生活 (1)轮船、火车的传入: 19世纪初,西方发明了轮船、火车。后相继传入中国,使人们的出行速度大大加快,也极大地促进了商品流通。 (2)电报、照相、电影的传入: 19世纪70年代,中国开始架设有线电报。近代以来,照相和电影也传入中国,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2.礼仪的变化: 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等法令,废除了有损人格的跪拜礼,取消了“老爷”、“大人”之类的称谓,代之以“先生”、“君”等平等的称呼。 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教学重点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认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回顾前面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出现了怎样的趋势?(A、经济上:自然经济解体,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在曲折中发展,出现工业化趋势;B、政治上:封建帝制解体,出现民主化趋势;C、思想文化上:出现了提倡民主科学的趋势。) 设问导入:我们今天看看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布置学生阅读104;;109页全课内容,对外国传入的重要交通通讯工具、文化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的事实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按小组交流个人看法,要求人人过关。)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 1、19世纪初,火车、轮船的传入,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A、使人们的出行速度大大加快[交通便捷];B、极大地促进了商品的流通;C、也便利了外国列强对中国的掠夺。) 2、你知道中国第一条铁路和第一艘轮船的名称吗?(淞沪铁路、“黄鹄”号轮船) 教师小结、过渡:这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科技发明对中国的影响,使得当时中国的社会经济和物质生产发生了重大变化,开始与世界“接轨”。19世纪70年代以后,第二次工业革命科技发明陆续传入中国,进一步促进了中国的物质生产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并在这个基础上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使得中国人的文化生活也发生了剧烈的

北师大版中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 近代社会的发展与终结 第一次世界大战 北师大版

中考试题分类汇编——近代社会的发展与终结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选择题 1.(·黑龙江齐齐哈尔·21)一位历史学家在评价20世纪初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已经变成一只‘火药桶’,只需一粒火星将它引爆。”这里的“火药桶”和“火星”是指( ) A.巴尔干——萨拉热窝事件B.意大利——萨拉热窝事件 C.德国——慕尼黑阴谋D.苏台德区——慕尼黑阴谋 【答案】A 2.(·黑龙江齐齐哈尔·23)战争带给人们的是灾难和痛苦。发动两次世界大战,但都以失败告终的国家是( ) A.德国 B.意大利C.奥匈帝国 D.日本 【答案】A 3.(·云南德宏·20)发生在一战中,因为战役极其惨烈,被称为“绞肉机”、“屠宰场” 的战役是( ) A.滑铁卢战役B.凡尔登战役C.斯大林格勒战役 D.攻克柏林战役【答案】B 4.(·广东·22)恩格斯说:“未来的战争是世界战争,规模空前、破坏巨大,将长达3-4年,将有800-1000万士兵互相残杀,把整个欧洲吃个干净,导致欧洲贫困普遍化。”最先验证了恩格斯说法的战争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B.第二次世界大战 C.“冷战”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A 5.(·江西·14)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截图属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示意图的是( ) A B C D 【答案】A

6.(·辽宁辽阳·13)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交战双方都满怀信心地期待着一场短时间内就能取得胜利的战争。但是,不久他们便发现自己被一场持久的、残酷的战争所折磨。这场战争中损失的财富和伤亡的人数是前所未有的。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A .人们期待着战争的爆发 C .战争引起民族解放运动 B .战争引起无产阶级革命 D .战争带来的灾难超乎人们预想 【答案】D 7.(·湖南常德·27)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争夺世界霸权的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形成的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使国际危机和局部战争不断发生,这两大军事集团是( ) A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华沙条约组织 B .轴心国集团、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C .三国协约、三国同盟 D .社会主义阵营、资本主义阵营 【答案】C 8.(·江苏无锡·20)1914年秋,正当一个又一个欧洲国家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屠杀之际,英国外交大臣格雷伯爵评论道:“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 ▲ 。( ) A .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 B .三国同盟的形成 C .萨拉热窝事件 D .德国闪击波兰 【答案】C 9.(·四川乐山·26)运用数据进行分析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表2反映了英、法、德、美四国实力的对比变化。导致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表2 1860—1910年英、法、德、美实力变化表 A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B .殖民扩张 C .第二次工业革命 D .第三次科技革命 【答案】C 10.(·山东济宁·15)结盟是战争的序幕,战争是政治的继续。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同盟国和协约国。属于同盟国的是( ) 英 法 德 美 1870年工业产量位次 1 2 3 4 1913年工业产量位次 3 4 2 1 国 别 项 目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 一、单选题选择 1.睁眼看世界,寻求革新救国思想,魏源在下图所示著作中提出的思想主张是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B师夷长技以制夷 C物竞天择,适者生存D师夷长技以自强 2.上图是某校八年级3班陈平同学作的一幅名为“艰苦挣扎”的漫画。漫画想要表达的是A封建社会自然经济的艰难发展 B中国革命的曲折发展经历 C民主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D清朝由关闭到开放的历程 4.《申报》曾刊登如下公告:“凡未去辫者,于令到之日,限20日一律减除净尽,有不尊者以法论”。该公告颁布的时代背景是 A维新派倡导改革社会习俗 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车成立 C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科学 D洋务运动解放人们思想 5.右图中的老者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曾被誉为“中国轻纺工业第一人”,又被称为“状元资本家”。此人是 A张謇 B李鸿章 C陈启元 D张之洞 6.下表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中国人礼节、称呼的变化。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A共和思想的传播 B科学精神的深化 C等级制度的强化 D平等观念的践行 7.1926年,中国的“红三角”牌纯碱在美国费城举办的万国博览会上获金质奖章。与这一成就有关的科学家是 A詹天佑B侯德榜C钱学森D邓稼先 8.凭着“天底下的路都是从无到有走出来的”这一信念,在没有一个外国人参加的情况下,他带领他的团队,经过六年的潜心研究,研制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他是 A钱学森B杨振宇C王金昌D邓稼先 9.下列图片直接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 A外交成就B国防建设C航天事业D医疗技术 10.从无人飞船到宅人飞船升入太空,现代中国人变传说为现实。我国第一艘无人飞船是 A“东方红1号”B“神舟一号”C“神舟五号”D“神舟六号”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马关条约》签订后,外国人纷纷在中国开办厂矿,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力和原料,直接剥削中国人民。在此情况下,1899年5月,坐落在江苏南通的大生纱厂建成投产了,这件事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因为纱厂的主人。,是五年前夺魁的状元张謇。一个状元竟然“舍本逐末“,在这历史上还未曾有过,在张謇的经营下,大生纱厂不断发展,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纱厂发展更加迅速。但好景不长,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加强对中国倾销棉花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近代社会的发展与终结第18课叩响现代文明的大门教案北师大版1

第18课叩响现代文明的大门〖课程标准〗 知道本茨和莱特兄弟的发明活动。 了解汽车和飞机两种交通工具的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本茨和莱特兄弟的发明活动。 能够列出本茨和莱特兄弟的重要发明,培养归纳能力。 了解汽车和飞机两种交通工具的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收集本茨和莱特兄弟等发明家的小故事,相互交流并讨论他们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用表格归纳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汽车、飞机的发明极大改变了人类的社会面貌和生活方式。我们应该学科学、爱科学。 学习发明家、科学家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科学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生通过收集发明家的科学创造活动的有关资料,体验勤奋踏实、坚持不懈、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难点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划时代的意义,使人类叩响现代文明的大门。说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教学准备〗 师生收集卡尔?本茨、莱特兄弟、冯如等人的发明创造的资料。 学生收集飞机、汽车的图片、模型,并简单介绍其基本工作原理。 播放记录片《莱特兄弟》的相关设备。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第17课我们学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同学们回忆:第二次工业革命从什么时候开始?其时代特征是什么?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新能源有哪些?新机器新产品有哪些?本课我们学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第三个方面――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情况。 内燃机的发明与改进 1.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发明了哪些新交通工具?(汽船、蒸汽火车)这些交通工具以蒸汽机为动力,取代了以畜力、风力等为动力的马车、帆船。交通工具革新的重要前提是动力系统的革新。本课学习汽车、飞机的发明,首先了解新的动力系统――内燃机的发明。 2.内燃机的工作原理是怎能样的?课前要求同学们查找资料,访问老师,了解这方面的科学知识。现在要求同学们来介绍相关知识。 内燃机是让燃料直接在机器内部燃烧来产生动力。当活塞向外运动时(第一个运动),燃料与空气的混合气被吸入汽缸。当活塞向内运动时,(第二个运动)混合气被压缩到最高点,火花引发爆炸,推动活塞向外运动(第三个运动,也是做力冲程)。当活塞向内运动时(第四个运动),废气被排出。此后,整个运动周而复始。 3.最先发明的内燃机以煤气为燃料。煤气内燃机燃值较低,并且产生煤气使用不方便。而19世纪70年代以后石油开采、提炼技术都有很大发展,所以后来用汽油、柴油取代煤气成为燃料。因此内燃机经历了煤气内燃机到汽油、柴油内燃机的发展过程。 汽车和飞机的发明(非凡的轮子与翅膀) 1.动力系统的革新带来交通运输业的革命。与现代生活密切相关的汽车、飞机出现了。我们享受这些现代物质文明,不能忘记发明家的辛勤劳动。老师要求同学们课前收集发明汽车、飞机的各位发明家的有关资料。现在请同学们分别介绍,比一比哪一组收集的资料最充实、介绍得最好。 课前同学们在收集资料中,老师适时指导,并且老师也应准备相关资料。 卡尔?本茨是德国工程师。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辆实用的内燃机汽车,被称为“汽车之父”。第一辆本茨汽车于1885年制成,只有三轮,时速13~16千米,现保存于慕尼黑科技博物馆中,并标有说明“这才是第一辆汽车”。1893年制造出第一辆四轮汽车,1899年制造出第一辆赛车。 亨利?福特是美国企业家。1893年自己动手制造了一辆汽车,他驾车行驶1600千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