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破乳剂概述

破乳剂概述

破乳剂概述
破乳剂概述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论文题目:原油乳化剂概述

所在院系:理学院

课程名称:精细有机合成与工艺

考生姓名:于欣

学号: S100061380

班级:应化10级研

指导教师:郑晓宇

完成日期:2011年6月24日

原油破乳剂的概述

摘要:对目前常用的非离子破乳剂进行归类介绍,分析乳状液稳定的影响因素,概述破乳剂的破乳机理,并对目前常用的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醚类破乳剂的合成原理和破乳剂改性的研究思路进行介绍,并举例说明梳型破乳剂的合成方法。最后概述破乳剂的发展趋势。

关键字:破乳剂;破乳机理;合成机理;梳型破乳剂

原油从地下采出多以油水乳状液状态出现。据了解,如今国内陆上多数油田原油综合含水率达80%以上,如果不及时脱水,会增加泵、管线和贮罐负荷,引起金属表面腐蚀和结垢;而排放水中含有的油也会造成环境污染和原油浪费,因此无论从经济角度,还是从环境保护角度,均需对原油进行破乳脱水。由于化学破乳剂具有活性高、见效快等优点,投加破乳剂是目前最常用的破乳方法。

一、油田常用破乳剂的种类

破乳剂的破乳效果与原油的性质有关,对某一种原油有效的破乳剂,对另一种原油就不一定有效,因此如何根据原油的性质去选择合适的破乳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目前,国内外的原油破乳剂,品种繁多,但多是非离子型的破乳剂,破乳效果也各有千秋。但就其分子组成来说,主要是环氧乙烷与环氧丙烷的共聚物。目前油田中常用的非离子型破乳剂主要有以下几种[1]:

l. SP型破乳剂

SP型破乳剂的主要组分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十八醇醚,理论结构式为R(PO)x(EO)y(PO)z H,式中:EO-聚氧乙烯;PO-聚氧丙烯;R-脂肪醇;x、y、z-聚合度。

SP型破乳剂外观呈淡黄色膏状物质,HLB值为10~12,溶于水。SP型非离子型破乳剂对石蜡基原油具有较好的破乳效果。其疏水部分由碳12~18烃链组成,其亲水基是通过分子中的羟基(-OH)、醚基(-O-)与水作用形成氢键而达到亲水的目的。由于羟基、醚基亲水性较弱,所以只靠一两个羟基或醚基不能把碳12~18烃链疏水基拉入水中,必须有多个这样的亲水基,才能达到水溶的目的。

非离子型破乳剂的分子量越大,分子链越长,所含的羟基和醚基越多,它的拉力越大,对原油乳状液的破乳能力越强。SP型破乳剂适应于石蜡基原油的另一个原因是石蜡基原油不含或极少含胶质和沥青质,亲油性表面活性剂物质较少,相对密度较小。对含胶质和沥青质较高(或含水大于20%)的原油,SP型破乳剂的破乳能力较弱,原因是分子结构单一,无支链结构和芳香结构[2]。

2. AP型破乳剂

AP型破乳剂是以多乙烯多胺为引发剂的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醚,是一种多枝型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式为:D(PO)x(EO)y(PO)z H,式中:EO-聚氧乙烯;PO-聚氧丙烯;R-脂肪醇;D-多乙烯多胺:x、y、z-聚合度。

AP型结构的破乳剂用于石蜡基原油乳状液的破乳,效果好于SP型破乳剂,它更适合于原油含水率高于20%的原油破乳,并能在低温条件下达到快速破乳的效果。如SP型破乳剂在55~60℃、2h内沉降破乳的话,AP型破乳剂只需在45~50℃、1.5h内沉降破乳。这是由于AP型破乳剂分子的结构特点所致。引发剂多乙烯多胺决定了分子的结构形式:分子链长且支链多,亲水能力高于分子结构单一的SP型破乳剂。多支链的特点决定了AP型破乳剂具有较高的润湿性能和渗透性能,当原油乳状液破乳时,AP型破乳剂的分子能迅速的渗透到油水界面膜上,比SP型破乳剂分子的直立式单分子膜排列占有更多的表面积,因而用量少,破乳效果明显。目前该类破乳剂是大庆油田使用较好的非离子型破乳剂[3]。

3. AE型破乳剂

AE型破乳剂是以多乙烯多胺为引发剂的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醚,是一种多枝型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与AP型破乳剂相比,所不同的是AE型破乳剂是一种二段型的聚合物,其分子小,支链短。分子结构式为:D(PO)x(EO)y H,式中:EO-聚氧乙烯:PO-聚氧丙烯:D-多乙烯多胺;x、y -聚合度。

虽然AE型破乳剂和AP型破乳剂的分子相貌存在很大的差异,但分子成分是相同的,只是在单体用量和聚合顺序上有所差别。

(1)两种非离子型破乳剂在设计合成时,其头、尾的用料量不同,产生聚合分子的长短也不同。

(2)AP型破乳剂的分子为二段式的,以多乙烯多胺为引发剂,与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合形成嵌段共聚物:AE型破乳剂的分子为二段式的,以多乙烯多胺

为引发剂,与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合形成两段共聚物,因此,设计出的AP型破乳剂的分子应比AE型破乳剂的分子长。

AE型是两段多支结构的原油破乳剂,同样适应于沥青质原油乳状液的破乳。沥青基原油中亲油的表面活性剂含量越多,粘滞力越强,油水密度差小,不易破乳。而采用AE型破乳剂破乳速度快,同时,AE型破乳剂又是较好的防蜡降粘剂。由于其分子的多支结构,极易形成微小的网络,使原油中已形成的石蜡单晶落入这些网络,阻碍石蜡单晶体自由运动,不能相互连接,形成石蜡的网状结构,降低原油的粘度和凝固点,防止蜡晶聚结,从而达到防蜡的目的。

4. AR型破乳剂

AR型破乳剂由烷基酚醛树脂(AR树脂)与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和而成的新型油溶性的非离子型破乳剂,HLB值在4~8左右,破乳温度低达35~45℃。分子结构式为:AR(PO)x(EO)y H,式中:EO-聚氧乙烯;PO-聚氧丙烯;AR-树脂;x、y、z-聚合度。

AR树脂在合成破乳剂的过程中,既起引发剂的作用,又进入破乳剂的分子中成为亲油基。AR型破乳剂的特点是:分子不大,在原油凝固点高于5℃的情况下有较好的溶解、扩散、渗透效应,促使乳化水滴絮凝、聚结,能在45℃以下,45 min内把含水率在50 %~70 %的原油中的水脱出80 %以上,这是SP型、AP型破乳剂所不能比的。

二、原油乳状液稳定的原因

乳状液是一种或多种液体分散在另一种与它不相容的液体中的体系,是一种多分散体系。分散的液珠一般大于0.1μm。它们一般属于热力学不稳定的多分散体系,有一定的动力稳定性。

通常,把乳状液中以液珠形式存在的称为内相、分散相或不连续相,另一个相称为外相、分散介质或连续相,乳状液可以分为两类:1.水包油型乳状液(O/W):内相为油,外相为水。在水包油型乳状液中,水是连续相,油是分散相。2.油包水型乳状液(W/O):内相为水,外相为油。在油包水型乳状液中,油是连续相,水是分散相。在油田开发的早期,原油中含水量较少时,油井的产出液多为油包水型乳状液[1]。

影响乳状液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4~6]:

(1)油水的界面张力

加入表面活性剂可以降低油水的界面张力,例如煤油与水的界面张力为40mN?m-1,加入适当的表面活性剂,界面张力可降至1mN?m-1。这样使油分散在水中就容易的多,相对的减少了表面能,使乳状液体系的稳定性得到了提高。在油井的产出液中,原油中一般含有一定量的天然表面活性剂,因此,对于产出液,油和水是以水包油型或油包水型乳状液的形式存在的。

但是相对乳状液而言,即使体系的界面张力最小,最后总要导致乳状液的分层破坏,因为乳状液是热力学上的不稳定体系。

(2)界面电荷的影响

乳状液的液珠带电,使液滴相互接近时产生排斥力而防止液滴的聚结。液-液界面两边都有建立扩散双电层的可能。双电层的电位分布形式将取决于无机盐的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性质和浓度。

原油乳状液大部分是一种水包油型的乳状液,多数人认为不可能存在扩散双电层,实际上这种能性是有的,因为油相的介点常数低,只要有极少量的离子,就能建立起相当厚的扩散双电层。而在油田的产出水中往往含有大量的阳离子,因此对于原油乳状液,其液滴表面所带的电荷为负电荷。

(3)界面膜的形成

在油水体系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后,在降低表面张力的同时,必然在界面上发生表面活性剂的吸附,在界面上形成界面膜,并有一定的强度,对分散相起保护作用。

界面膜在表面活性剂浓度较低时,吸附的分子少,强度低,当表面活性剂的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界面上的分子排列紧密,组成了定向排列的吸附分子膜,强度也相应的增大,因此液珠聚结时受到的阻力也增加,使形成的乳状液比较稳定。由表面活性剂的表面吸附膜研究指出:若乳化剂中有脂肪醇、脂肪酸和脂肪胺等有机物共存时,则表面膜的强度大大提高。

如果原油中的油水界面张力较低,易于破裂,有利于水滴的合并,原油乳状液的稳定性较差。反之,如果原油中的油水界面张力较高,且强度较高,因而形成的乳状液较稳定。

三、破乳剂破乳机理

近些年来,人们对破乳剂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由于其作用非常复杂,到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理论。目前公认的破乳机理有以下几点[7~9]:(1)相转移—反向变型机理

加入破乳剂,发生了相转化,即能够生成与乳化剂形成的乳状液类型相反(反相破乳剂)的表面活性剂可以作为破乳剂。此类破乳剂易与乳化剂生成络合物使乳化剂失去了乳化性[10]。

(2)碰撞击破界面膜机理

在加热或搅拌的条件下,破乳剂有较多的机会碰撞乳化液的界面膜,

或吸附于界面膜上,或排替部分表面活性物质,从而击破界面膜,使其稳定性大大降低,发生了絮凝、聚结而破乳。

(3)增溶机理

使用的破乳剂一个分子或少数几个分子即可形成胶柬,这种高分子线团或胶束可增溶乳化剂分子,引起乳化原油破乳。

(4)褶皱变型机理

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W/O型乳状液均有双层或多层水圈,两层水圈之间是油圈,因而提出褶皱变型机理,液珠在加热搅拌和破乳剂的作用下,液珠内部各层水圈相连通,使液滴凝聚而破乳。

四、聚醚类破乳剂的合成机理与研究思路

4.1 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醚类破乳剂的合成机理

因目前使用的破乳剂仍然是以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聚醚类破乳剂为主,因此本文只对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聚醚类破乳剂的合成方法进行介绍[11]。

聚醚即环氧丙烷环氧乙烷嵌段聚醚是由含有活泼氢的起始剂(引发剂)在催化剂作用下与环氧丙烷和环氧乙烷反应而得到的。是在引发剂活泼氢的位置引入羟乙基或1-甲基羟乙基(氧丙烯基),这个反应是在酸或碱的催化作用下完成的。

最常用的酸性催化剂是三氟化硼和它的乙醚配合物,有时也用到酸性氧化铝。酸催化是单分子亲电取代反应,其反应历程[12]可简单表示如下(以醇或酚的羟乙基化为例):

最常用的碱催化剂是固体氢氧化钠和固体氢氧化钾。碱催化是双分子亲电加成反应,其反应历程可简单表示如下(以醇或酚的羟乙基化为例):

R-OH三氟化硼-乙醚配合物催化作用较强,羟乙基化反应在25℃~75℃、常压或不太高的压力下进行。固体氢氧化钾和固体氢氧化钠的催化作用较弱,羟乙基化反应要在较高的温度和压力下进行。酚羟基的羟乙基化只采用碱催化法。

上述反应得到的是不同聚合度的聚醚的混合物[13]。

4.2 破乳剂的研究思路

为了合成更高效的破乳剂可以对传统的乳化剂进行改性。其研究方法主要有“改头、换尾、加骨、接枝、扩链、交联、复配”等[14]。

(1)改头

改头是指改变起始剂,选择、设计和合成具有活泼氢起始剂的破乳剂。通常采用的起始剂有酚类、醇类、脂肪胺类、脂肪酸类等。随着研究的逐渐深入,人们采用的起始剂由原来的简单单一化逐渐转变为复杂多元化。

(2)换尾

换尾是利用化学方法将聚合物的端基(-OH)进行酯化而得到新的破乳剂,此法可有效是增大聚合物的分子量。例如,用马来酸酐和胺反应制得的聚合物或者用马来酸酐对环氧乙烷或环氧丙烷共聚物进行酯化改性,得到的破乳剂适用于油包水型原油乳状液的破乳脱水。又如,采用苯甲酞氯、乙酸酐和系列羧酸类产品对聚醚类破乳剂进行酯化,或用松香酸、硫酸等作封尾剂,对聚醚类破乳剂进行酯化改性,会明显提高破乳剂的破乳效果。

(3)加骨

加骨是通过在破乳剂分子中加入新的骨架而生成的一种新的破乳剂,以进一步提高原油破乳剂单剂的破乳性能。例如,在碱作催化剂的条件下,以正丁醇为起始剂,由环氧丙烷、环氧乙烷合成聚氧乙烯聚氧丙烯,然后加入乙氧基聚硅烷进行反应,得到的破乳剂不仅具有破乳脱水的功效,还具有防蜡、降粘的作用。

(4)接枝

接枝是利用特殊的化学反应使高分子量链上的某些官能团与其它化合物反应,从而在分子中引入一定分子量或具有特殊官能团的支链,增大分子量或局部改变分子的结构,使分子破乳效果增强。例如,将C3~C20的二元酸、二元酸酐或二元羧酸酯(如马来酸酐或其聚合物)和多乙烯多胺(至少有2个C和2~5个以上的氨基)进行缩聚反应,然后在碱催化下与环氧乙烷环氧丙烷或环氧丁烷反应,使N部分或全部被烷基化,得到的破乳剂分子结构就像在原来的缩聚产物分子上接上了一个个聚氧烯支链,该破乳剂既可以用于水包油型乳液,又可以用于油包水型乳液破乳。

(5)扩链

扩链是用双官能团活泼氢化合物作扩链剂,采用适当的化学方法,将分子量较低的聚合物连接起来,分子量则会成倍或成几十倍地增加,形成线形分子,以增强破乳效果。当预聚物存在三个以上的活泼官能团时,则有可能发生交联,生成网状的破乳剂。有的采用二元羧酸或二聚脂肪酸作扩链剂,或者用2-丁烯二酸、苯二酸作扩链剂[15],也有用四丙烯琥珀酸酐作扩链剂[16],对聚氧烯脂肪伯胺进行扩链,得到聚氧烯伯胺酷,这一系列的产物对油包水乳液都具有很好的破乳效果[17]。

(6)交联

交联是利用交联剂,将很多高分子交联起来形成分子量更大的超高分子。作交联剂的试剂或预聚物至少有一种有三个以上的官能团。采用山梨糖醇、多乙烯多胺或甘油等作起始剂合成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化合物,然后以多元醇或双环化合物作交联剂,合成的破乳剂具有制备简单、破乳效果好等优点。聚氧烯化合物与酚醛树脂进行轻微的交联,对原油乳液具有较好的破乳效果。但由于交联产物很难溶解,目前的应用还较少。

(7)复配

各种表面活性剂具有协同效应,复配正是通过这一点,按一定的比例将各种具有不同功效的破乳剂混合,使破乳剂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同时也为破乳剂的选择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或者将破乳剂与不同的无机或有机添加剂进行混合,得到既具有破乳功效又具有其它效用如降粘、脱蜡等作用的破乳剂[18]。例如,以一元胺或寡胺或多乙烯多胺或苯酚树脂或用胺改性后的烷基酚甲醛树脂为起始剂,合成系列聚氧烯聚合物A,烷氧基化的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与乙烯的二元或三元共聚物B,一元胺或寡胺的烷氧基二元羧酸和环氧乙烷的共聚物进行缩合后的部分或全部季铵化产物C,以及上述化合物交联后的各类产物D,将A、B、C、D四大类中的各种化合物与助剂(如二元醇酯)进行复配,得到各种不同的破乳剂,这些破乳剂的破乳效果都很好[19]。又如,RAK-5复配破乳剂[20],用多种起始剂、多种分子结构以及多种嵌段形式的破乳剂复配而成,亲油性与亲水性达到了一定的平衡,易于快速分散到油.水界面,对油包水、水包油以及圈套式多重乳液具有较好的脱水效果。

4.3 梳型破乳剂的合成

根据此研究思路进行梳型破乳剂的合成。拟选取一种破乳剂并对其进行丙烯酸接枝改性,合成一种具有梳型结构的新型破乳剂[21、22]。

SPl69是我国研发较早、应用地区较广、复配性能较好的一个产品,它是由十八醇与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反应生成的聚合物.属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是常规原油破乳剂之一,其特点是出水清,但脱水速度慢,出水量少,其分子结构简单,结构如下:

利用丙烯酸和SPl69在催化剂和阻聚剂的存在下进行酯化反应,得到含有双键的丙烯酸单酯,然后和丙烯酸在引发剂的作用下进行共聚,得到以聚丙烯酸为主干链,在主干链上的每一个丙烯酸链节的侧方都有不同比例的羧基或聚醚链段作为梳齿的聚合物破乳剂。如下图所示:

反应机理如下:

式中R代表聚醚大分子基团。

五、破乳剂研究发展趋势

目前国内大部分油田处于三次采油时期,在三次采油(也叫强化采油)中为了增大采收率,要加入驱油剂(如聚合物溶液、碱溶液、表面活性剂溶液),所以三次采油采出的乳化原油更稳定。由于这种水包油型乳化原油与通常的油包水型乳化原油不同,具有不同的破乳特性,传统的油包水型原油破乳剂对水包油型原油的破乳己不再适用。所以三采破乳剂的研制变得越来越重要。

原油破乳剂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专一性强。对某一油区或油区某些油井原油有效的破乳剂,对其他油区或油区其他油井未必有效,在某油区原来十分有效的破乳剂随着油田开发的进行,使用效果会变差。寻找普遍适用的原油破乳剂实际上是不可能实现的愿望。高效破乳剂应具有良好的界面活性、絮凝聚结能力和润湿渗透能力,在一个产品中这些性能不可能全部达到最佳。而且利用破乳剂之间的协同效应,可以使破乳剂的破乳性能大大提高。因此,破乳剂复配是提高破乳剂性能的经济、快捷、便利、有效的技术途径[23]。

世界石油资源基数大概要超过6万亿桶,但由于普通原油的可采储量在逐年减少,所以稠油将会成为21纪的主要能源。由于开采原油中稠油比例的增加,所以稠油破乳剂的研制也是破乳剂研究的一个趋势。

参考文献

[1] 初国红. 高校破乳剂的研究与应用[D]. 浙江大学,2003.

[2] 纪学锋等. 聚醚多元醇精制二艺改进[J]. 聚氯酯工业,1 99 8,13(1):24~26.

[3] 范振中等. LBT低温高效稠油破乳剂的研制与评价[J]. 油气田地面工程,2001,20(1).

[4]牟建海.原油破乳机理研究与破乳剂的发展[J].科技与开发,2002,4:26~28.

[5] Nuraje N,Chen Wenhai,Chen Wei,etal.Distribution ofdemulsifiers between crude oil and water phases.J Dispersion Sci Tech,1999,20(5):501~1506.

[6] 陈和平,徐家业,张群正.破乳剂发展的新方向[J].石油与天然气化工,2001,30(2):92~93.

[7] 张键等.乳化原油的化学破乳作用[J].油田化学,2005,22(3):283~287.

[8] 杨杰. 新型破乳剂的合成与评价[D].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07.

[9] Goldszal A,Bourrel M.Demulsification of crude oil emulsion:correlation to microemulsion phase behavior.Ind Engng Chem Res,2000,39:2746~2751.

[10] Goldszal A,Bourrel M.Demulsification of crude oil emulsion:correlation to microemulsion phase behavior.Ind Engng Chem Res,2000,39:2746~2751.

[11] 康万利等.表面活性剂在油田中的应用[J].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236~295.

[12] 唐培望.精细有机合成化学及工艺学.第2版.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231-233.

[13] 智永萍. BLS稠油破乳剂的研究[D].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06.

[14] 孙路路. 一种高效专用破乳剂的开发应用[D].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08.

[15] Kim Y H,Nikolov A D,Wasan D T,et a1.Demulsification of water-in-crude oil emulsions:effects of film tension,elasticity,diffusivity and interfacial activity of demulsifier individual components and their blends.J Dispersion Sei Tech,1996.17(1):33~53.

[16] 胡玉国.原油破乳剂的应用现状和发展方向[J].精细与专用化学品,2000,(5):13~14.

[17] 王俊,陈红侠,于翠艳,等.树枝状聚酰胺一胺对O/W型模拟原油乳液的破乳性能[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02,18(3):60~64

[18] Varadaraj.Chemical demulsifer for desalting heavy crude[P].中国专利:6 1 68702,2001-01-02.

[19] 王稳桃,李国峰,张晓瑛等.高相对分子质量油溶性三组分复配原油破乳剂ZPF-3[J].油田化学,2002,19(3):241~243.

[20] Knauf.Separation of water from crude oil and oil demulsifiers used for this purpose[P].中国专利:5759409,1998-06-07.

[21]李岿.梳型聚合物破乳剂的合成与性能[J].精细石油化工进展,2005,11(6):4~8.

[22]陈志明,胡广群,邵利.梳状聚醚破乳剂的合成[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02,18(2):83~86.

[23]吴利春,刘松涛,刘雪娟. 原油破乳剂的发展现状[J]. 日用化学品科学,2008,31(11):8~10.

长庆油田陕北区原油破乳剂的筛选和复配

长庆油田陕北区原油破乳剂的筛选和复配 作者:张谋真, 郭立民, 刘启瑞, 付锋, 张东瑜 作者单位:张谋真,郭立民,刘启瑞,付锋(延安大学化工学院,陕西,延安,716000), 张东瑜(延炼实业集团公司,陕西,延安,727406) 刊名: 油田化学 英文刊名:OILFIELD CHEMISTRY 年,卷(期):2003,20(3) 被引用次数:3次 参考文献(6条) 1.张鸿江油田原油脱水 1990 2.王彪原油破乳剂研究新进展 1994(03) 3.魏国晟.张宗愚原油破乳剂的研究与应用[期刊论文]-油田化学 1995(02) 4.苑世领.徐桂英原油破乳剂发展的概况[期刊论文]-日用化学工业 2000(01) 5.何庆奎复配破乳剂的应用研究[期刊论文]-油田地面工程 1985(01) 6.刘佐才.崔秀山.高照连复配原油破乳剂研究[期刊论文]-油田化学 2001(02)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艾宏承.王俊梅.钱梅原油破乳剂评价及工业试验研究[期刊论文]-甘肃科技2006,22(11) 2.曲富军.QU Fu-jun油田原油破乳剂的复配研究[期刊论文]-化工矿物与加工2005,34(12) 3.解立春.赵金玲.韩东.王雪萍.崔跃奎安塞油田X集中处理站高效低温破乳剂的筛选与评价[期刊论文]-石油与天然气化工2008,37(6) 4.李时宣西峰原油化学破乳脱水特性研究[期刊论文]-油气田地面工程2004,23(10) 5.徐家业.陈和平.王晓玲己二酸扩链改性聚醚的破乳性能与结构的关系[期刊论文]-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2002,18(2) 6.陈妹.杨小龙.万浥尘丙烯酸改性破乳剂合成和性能[期刊论文]-油田化学2002,19(3) 7.李杰.李翠勤.林蓉.王俊.戴淑娟树状聚酰胺-胺对模拟乳液破乳的影响[期刊论文]-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2003,27(4) 8.王建军.WANG Jian-jun多胺破乳剂的微观破乳性能研究[期刊论文]-化学工程师2010,24(10) 9.梁劲翌.Liang Jingyi溶剂对油溶性破乳剂脱盐效果的影响[期刊论文]-石油化工腐蚀与防护2010,27(3) 10.吴宇峰.罗先桃.张林.杜荣熙复配型原油破乳剂的研制与工业应用[期刊论文]-精细石油化工2004(5) 引证文献(5条) 1.王小琳.唐彬.高春宁.赵伟.任志鹏.罗运柏陕北长4+5层原油用破乳剂的应用性研究[期刊论文]-油田化学 2013(2) 2.郝坚.嵇文涛.王东.马建东浅析数值修约在原油破乳剂闪点测试数据处理中的应用[期刊论文]-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2013(7) 3.张谋真.郭立民.李继忠.刘启瑞.王潇.张东瑜AFTN系列原油破乳剂的研究[期刊论文]-化学与生物工程 2009(4) 4.张谋真.郭立民.刘启瑞.白荣.郭亮.刘志鹏.杨延刚AE系列原油破乳剂的研究[期刊论文]-化学与生物工程 2010(12) 5.石斌龙.张谋真.程蝉.刘启瑞.郭力民AP44原油破乳剂复配的研究[期刊论文]-应用化工 2012(11)

破乳剂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破乳剂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来源 化学品名称:破乳剂 供应商: 第二项:主要成份 第三项:危害性概述 外观:黄色或棕色粘稠液体 状态:粘稠液体 气味:淡淡的气味 化学品危害:皮肤接触和食入有害;对眼睛有严重伤害的危险;对水生生物有毒,可能对水生环境产生长期的不利影响。 第四项:急救措施 若中毒者丧失意识或发生抽搐,不要让其进流食也不要引诱其呕吐。 吸入:将伤者脱离现场,移至空气新鲜处。若出现症状,就医。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衣着,用大量清水冲洗皮肤。若刺激持续存在,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用清水冲洗眼睛,若戴有隐形眼镜,冲洗5分钟后摘掉隐形眼镜,继续冲洗眼睛至少15分钟。立即接受医疗护理,最好由眼科专家进行护理。 吞食:严谨催吐。立即叫医生和(或)送往急救室。 给医生的建议:是否催吐由医生决定。如实施洗胃,建议气管内或食管内插管加以

控制。当考虑以排空胃的方式来消除毒性时,须权衡吸入性肺炎的危险。无特效解毒剂。治疗应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临床表现来实施。 第五项:消防措施 燃爆特性:查阅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灭火剂:小火使用:二氧化碳、干粉灭火器。 大火使用:雾状水、抗醇泡沫。 灭火时应佩戴的防护器具: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防火服。 有害分解产物:燃烧能生成下列产品:CO和(或)CO2。吸入高度的CO会令人中毒。高浓度的CO2可令人窒息。 特殊燃烧和爆炸危险:本品可能产生移动的火灾危害。切勿将水或泡沫直接射向燃烧着的液池。这样会增加燃烧强度并导致起泡。 第六项:泄露应急处理 人员保护:佩戴合适的个体防护设备。佩戴眼睛和皮肤防护设备。地板可能很滑。小心摔倒。参见第8部分“防护措施”。 环境保护:筑堤收容,防止其污染土壤、地表水或地下水。 清除方法:小量泄露可能适当的吸收材料加以覆盖和吸收。用不产生火花的铁铲移去。 收集到贴有标签的适当容器中。大量泄露可筑堤收容。用泵转移到合适的贴有标签的容器中。根据相应的法规处置。 第七项:操作与储存 操作处置注意事项:避免眼睛接触。避免皮肤和衣服接触。切勿吞食。操作后彻底冲洗。 储存注意事项:保持容器密封。按照良好的工业习惯储存。 第八项:防护措施 工程控制:在多数情况下,良好的全面通风即能达到防护目的。在生物废水处理设备和其他高剪切操作中表面活性剂能引起起泡问题。如果需要在高温的条件下使用本

原油破乳剂的研究进展(1)

原油破乳剂的研究进展 肖稳发X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上海200065) 摘 要:论述了原油破乳剂研究的新进展,包括破乳机理、复配破乳剂、稠油破乳剂、新型破乳剂、反相破乳剂、低温破乳剂。原油破乳剂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原油的脱水温度将在25~35e 或更低的温度、高效低耗、一剂多用的高效破乳剂。 关键词:原油;破乳剂;破乳机理 Research Progress in Demulsifier for Crude O il XI AO Wen -f a (School of Chemistry &Chemical T echnolog y,Shanghai U niversity of Eng ineering Science,Shang hai 200065,China)Abstract:T he research trends of demulsifier for crude oil ar e discussed including demulsificatio n mechanism,built demulsifier ,demulsifier for highly viscous crude oil,new demulsifiers,reversed demulsifier and low temperature demelsif-i er.T he demelsifiers serv ing many purposes w ith hig h effect and less dosage or with dehydration temperature at 25~35e or mo re lower are the development trends. Key words:crude oil;demelsifier;demulsification mechanism 破乳剂的研究和应用已经有80多年的历史了。破乳剂的分子结构由最初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发展到20世纪40年代以后的环氧丙烷和环氧乙烷为单体的嵌段共聚物以及现在的特种表面活性剂和各种均聚物,破乳剂的研究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随着三次采油技术、重质油的开采技术和海洋石油开采技术的使用,破乳剂除了要满足传统破乳剂的基本性能外,还要具有快速、高效且低温条件下也能满足脱水工艺的要求,因此,研究新型原油破乳剂非常必要。 1 破乳机理研究 原油乳状液的破乳脱水有着较强的针对性,至今人们还没找到一种能够适合各种原油破乳的破乳剂。研究破乳剂的破乳机理,首先必须研究乳状液稳定的界面膜特性及在破乳剂作用下界面膜的变化情况,而膜的改变会直接影响到原油的油-水界面张力,因此对界面张力的研究是了解界面膜变化的最 直接方法。 长期以来,通过系统地研究原油乳化液的油-水界面张力与破乳剂的分子结构及破乳效果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破乳剂的破乳效果与原油乳化液的油-水界面张力密切相关,破乳剂降低界面张力能力越强,破乳效果越好。破乳剂的破乳过程包括顶替作用和胶溶作用,在低破乳剂用量下,以顶替作用为主,界面张力随破乳剂用量的增加而降低,较高破乳剂用量下,以胶溶作用为主,界面张力随破乳剂用量的增加而升高。同一原油的油-水界面膜对破乳剂HLB 值的要求有一定的确定性,只有当破乳剂的HLB 值处于或接近最佳值时,才能形成最大的界面吸附,此时界面张力下降得最低。 2复配型破乳剂 由于原油的组成复杂,其中的天然乳化剂和稳定剂含量变化大,特性不尽相同,加之原油物性的影响,不同原油形成的油包水乳状液界面膜的组成、结构和强度有很大不同。一般针对某一含水原油筛选 # 18#X 收稿日期:2004-10-28 基金项目:上海市教委重点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肖稳发(1963-),男,教授,主要从事精细化学品的合成与应用,已公开发表论文45篇。 Vol.12,No.24精细与专用化学品第12卷第24期Fine and Specialty Chemicals 2004年12月21日

几类常用原油破乳剂的作用机理

几类常用原油破乳剂的作用机理 荐 661 常治辉原创 | 2010/3/13 18:19 | 投票 关键字:原油破乳剂 、相破乳机理 早期使用的破乳剂一般是亲水性强的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因此早期的破乳机理认为,破乳作用的第一步是破乳剂在热能和机械能作用下与油水界面膜相接触,排替原油界面膜内的天然活性物质,形成新的油水界面膜。 这种新的油水界面膜亲水性强,牢固性差,因此油包水型乳状液便能反相变型成为水包油型乳状液。外相的水相互聚结,当达到一定体积后,因油水密度差异,从油相中沉降出来。 Salager用表面活性剂亲合力差值SAD(Surfactant affinity–difference)定量地表示阴离子破乳剂的反相点: SAD将所有影响破乳剂的诸因素归纳在一起,当SAD=0时,乳状液的稳定性最低,最容易反相破乳。 2、絮凝–聚结破乳机理 在非离子型破乳剂问世后,由于其相对分子质量远大于阴离子破乳剂,因此,出现了絮凝-聚结破乳理论。这种机理并没有完全否定反相排替破乳机理,而是认为:在热能和机械能的作用下,即在加热和搅拌下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破乳剂分散在原油乳状液中,引起细小的液珠絮凝,使分散相中的液珠集合成松散的团粒。在团粒内各细小液珠依然存在,这种絮凝过程是可逆的。随后的聚结过程是将这些松散的团粒不可逆地集合成一个大液滴,导致乳状液珠数目减少。当液滴长大到一定直径后,因油水密度差异,沉降分离。 对于非离子型破乳剂,SAD定义为: 研究表明:在低温下,非离子型原油破乳剂中环氧乙烷链段以弯曲形式掉入水相,环氧丙烷链段以多点吸附形式吸附在油水界面上。在高温下,环氧乙烷链段从水相向油水界面转移,而环氧丙烷链段则脱离界面进入油相。

原油破乳剂筛选的研究

原油破乳剂筛选的研究 摘要: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原油开采量不断增大,原油破乳剂的使用量也逐年增加,文章从破乳剂的性能评价、筛选办法及其发展趋势介绍了破乳剂的应用和发展,以期对行业中破乳剂的使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原油破乳剂评价指标筛选发展 随着世界石油工业的发展,石油开采量日益增加,特别是采用注水强化采油后,原油含水量明显增高,这种油水混合液经过喷油嘴、集输管道逐渐形成比较稳定的油水乳状液。其中原油含水量的增高不仅增大了油井采出液的体积,增加了管道输送的动力消耗和原油集输升温过程中的燃烧消耗;同时原油中所含的地层水有一定的矿化度,引起金属管道和设备的结垢和腐蚀以及炼油加工过程中产生不良影响。所以必须清除这些乳状液,使油水分离,使原油含水<0.5%,含盐<50mg/L [1]。 原油破乳剂是针对石油采出液进行油水分离的油田化学剂,其破乳原理是破乳剂深入并粘附在乳化液滴的界面上,取代原乳化剂并破坏表面膜,将膜内包复的液滴释放并使之聚结,从而使油、水两相发生分离。而作为一理想原油破乳剂应需具有较强的表面活性、良好的湿润性能、足够的絮凝能力、较好的聚结效果。 一、破乳剂性能评价指标 1.HLB值 破乳剂同时具有亲油亲水两种基团,比乳化剂具有更小的表面张力,更高的表面活性。HLB值反映了破乳剂分子中亲油亲水基团在数量上的比例关系,其范围一般在0~20之间。 2.脱水率 指一定实验条件下,原油中脱出水的水量与原油中总含水量之比,一般用体积百分数或质量百分数来表示。 3.出水速率 出水速率是指单位静置沉降时间里脱水的多少或脱水率的大小。一般呈三种情况:先快后慢;先慢后快;等速率。 4.油水界面 指含水原油沉降分出水后油水交界面处的状态,一般有整齐、水平、油水界面分明、界面有网状物、呈“油包水”或“水包油”的乳状液过渡层等。

破乳剂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破乳剂安全技术说明书 M S D S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破乳剂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来源 化学品名称:破乳剂 供应商: 第二项:主要成份 第三项:危害性概述 外观:黄色或棕色粘稠液体 状态:粘稠液体 气味:淡淡的气味 化学品危害:皮肤接触和食入有害;对眼睛有严重伤害的危险;对水生生物有毒,可能对水生环境产生长期的不利影响。 第四项:急救措施 若中毒者丧失意识或发生抽搐,不要让其进流食也不要引诱其呕吐。 吸入:将伤者脱离现场,移至空气新鲜处。若出现症状,就医。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衣着,用大量清水冲洗皮肤。若刺激持续存在,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用清水冲洗眼睛,若戴有隐形眼镜,冲洗5分钟后摘掉隐形眼镜,继续冲洗眼睛至少15分钟。立即接受医疗护理,最好由眼科专家进行护理。 吞食:严谨催吐。立即叫医生和(或)送往急救室。 给医生的建议:是否催吐由医生决定。如实施洗胃,建议气管内或食管内插管加以控制。当考虑以排空胃的方式来消除毒性时,须权衡吸入性肺炎的危险。无特效解毒剂。治疗应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临床表现来实施。 第五项:消防措施 燃爆特性:查阅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灭火剂:小火使用:二氧化碳、干粉灭火器。 大火使用:雾状水、抗醇泡沫。 灭火时应佩戴的防护器具: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防火服。 有害分解产物:燃烧能生成下列产品:CO和(或)CO2。吸入高度的CO会令人中毒。高浓度的CO2可令人窒息。 特殊燃烧和爆炸危险:本品可能产生移动的火灾危害。切勿将水或泡沫直接射向燃烧着的液池。这样会增加燃烧强度并导致起泡。 第六项:泄露应急处理

原油破乳剂技术研发概述

原油破乳剂技术研发概述(上) 2009年09月17日星期四 10:13 从油田送往炼油厂的原油往往含盐、带水,且盐分主要存在于水中,而水则与原油形成了一种相对稳定的乳化液,如果不能通过破乳就很难达到脱水脱盐的目的,也就必然导致生产设备的腐蚀,并造成容器管道壁结垢等现象。油品乳化问题可以说在原油储运和加工过程中经常出现,尤其是随着日益明显的原油劣质化趋势,因此如何高效解决原油乳化问题已经成为提高炼油厂工艺运行效率的一个首要问题。 原油破乳最常用的办法是加破乳剂和水,使油中的水集聚,并从油中分出,而盐份溶于水中,再加以高压电场配合,使形成的较大水滴顺利除去。在原油生产过程中,首先就是找到一种适合所加工原油性质的破乳剂,当然最好是广谱型的高效破乳剂。 1.原油乳化的理化实质 一种乳化液由至少两种不相混溶的液体组成,其中最为常见的一相通常为水。油有可能极细地分散于水中,这种情况称为水包油型乳化液。反之如果油为连续相而水是分散相,就称之为油包水型乳化液。原油中的乳化液就属于油包水型。 水分子之间相互吸引,油分子之间也是如此,但单个水分子与油分子之间则存在明显的排斥力,并在油和水的界面发生作用,此时油水便在各自表面力作用下将接触界面的面积降低到一个“最低值”,形成水滴、油滴或油包水、水包油等毫米级的液滴。实践证明,当往原油中加入某些特定的化学品之后,这种发生在界面上的排斥力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抵消,从而大大降低表面力。 有些物质既含有亲水基团,也含有疏水基团,如果混合液中含有这类物质便极易发生乳化现象。原油乳化就是因为其中含有此类天然的乳化物质,如羧基或酚基等等极性基团就是原油中的乳化物质。与此相应,破乳过程就是反其道而行之。 2.原油破乳剂原理、类型与技术研发状况 2.1.原油破乳剂原理

破乳剂

破乳剂概述 摘要:原油化学破乳剂的应用范围广泛,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本文对各种类型的破乳剂性能和作用机理进行了概括的说明,介绍了破乳剂的选用原则和影响因素,并指出了目前破乳剂研究的总趋势。 关键词:破乳剂机理种类选用原则影响因素应用发展方向1.引言 随着三次采油(尤其是碱驱、表面活性剂驱)在油田的广泛使用,采出的乳化原油多是O/W乳化原油。形成稳定乳状液的主要因素是原油中含有沥青质、胶质等天然表面活性剂物质,他们吸附在油-水界面上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界面膜。由于乳化原油含水会增加泵、管线和储罐的负荷,引起金属表面腐蚀和结垢,因此乳化原油外输前,都要破乳,将水脱出。 破乳的方法[1]有电法、热法和化学法,这几种方法常常联合起来使用。但是使用最多的是化学法。化学破乳法需要的化学剂即破乳剂,目前我国油田年需破乳剂大约2万吨。 2.原油乳状液 乳状液是一种液体分散于另一种不相混溶液体形成的多分散体系,分散的液珠一般大于0.1μm。通常把乳状液以液珠形式存在的一相称为分散相(亦称为不连续相),另一相称为分散介质(或连续相)。 油和水形成乳状液必须具备三个条件[2]: (1)存在两个不相溶液体,即原油和水。 (2)存在一种乳化剂,以形成和稳定乳状液。形成乳状液的类型依赖于存在的乳化剂。若乳化剂在油中具有比在水中更好的溶解性、分散性或润湿性,会有利于油作为连续相的形成,即有利于形成W/O型乳状液。反之,则有利于形成O/W型乳状液。原油乳状液中发现的乳化剂[3]有沥青质、树脂类物质、油溶性有机酸(如环烷酸)、晶态石蜡、微型碳酸盐、硅石、粘土、磺酸盐、硫酸盐或因开采过程加入的化学添加剂,如表面活性剂和碱等。 (3)应具有使油水混合物中一种液体分散到另一种液体充足的混合能(mixing energy)或搅拌。亿万年形成的原油在地层是油水分离的[4],只有开采、集输过程

阳离子型破乳剂组分C的合成及配方优选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第!"卷第#期!$$%年&!月’()*+,-.)/0-12,3456+).5*72,8626*659:;

破乳剂安全技术说明模板MSDS之欧阳家百创编

破乳剂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欧阳家百(2021.03.07)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来源 化学品名称:破乳剂 供应商: 第二项:主要成份 第三项:危害性概述 外观:黄色或棕色粘稠液体 状态:粘稠液体 气味:淡淡的气味 化学品危害:皮肤接触和食入有害;对眼睛有严重伤害的危险;对水生生物有毒,可能对水生环境产生长期的不利影响。第四项:急救措施 若中毒者丧失意识或发生抽搐,不要让其进流食也不要引诱其呕吐。 吸入:将伤者脱离现场,移至空气新鲜处。若出现症状,就医。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衣着,用大量清水冲洗皮肤。若刺激持续存在,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用清水冲洗眼睛,若戴有隐形眼镜,冲洗5分钟后摘掉隐形眼镜,继续冲洗眼睛至少15分钟。立即接受医疗护理,最好由眼科专家进行护理。 吞食:严谨催吐。立即叫医生和(或)送往急救室。 给医生的建议:是否催吐由医生决定。如实施洗胃,建议气管内或食管内插管加以控制。当考虑以排空胃的方式来消除毒性时,须权衡吸入性肺炎的危险。无特效解毒剂。治疗应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临床表现来实施。 第五项:消防措施 燃爆特性:查阅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灭火剂:小火使用:二氧化碳、干粉灭火器。 大火使用:雾状水、抗醇泡沫。 灭火时应佩戴的防护器具: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防火服。 有害分解产物:燃烧能生成下列产品:CO和(或)CO2。吸入高度的CO会令人中毒。高浓度的CO2可令人窒息。 特殊燃烧和爆炸危险:本品可能产生移动的火灾危害。切勿将水或泡沫直接射向燃烧着的液池。这样会增加燃烧强度并导致起泡。 第六项:泄露应急处理 人员保护:佩戴合适的个体防护设备。佩戴眼睛和皮肤防护设备。地板可能很滑。小心摔倒。参见第8部分“防护措施”。 环境保护:筑堤收容,防止其污染土壤、地表水或地下水。 清除方法:小量泄露可能适当的吸收材料加以覆盖和吸收。

破乳剂实验报告-20140116--修改

辽河油田原油采出液破乳实验报告 1、概述 辽河油田是全国第三大油田,也是我国最大的稠油(高黏度重质稠油,俗称稠油)生产基地,以稠油开采为主,其稠油产量占总产量的70%,其油区油层厚,储量丰度高,储量大,已探明稠油地质储量968 Mt,动用储量665 Mt。同时,辽河油田也是国内油藏类型多、开发难度大、工艺最复杂的开发试验区。 根据2012年上半年统计数据,目前辽河油田日产含油污水总量约l4.86×104 m3,其中稠油污水8.41×104m3,稀油污水4.7×104m3,高凝油污水1.75×104m3。稠油污水水量占整个辽河油田污水总量的56.6%。稀油和高凝油区块污水回注率接近100%,稠油污水回注率仅为22.3%,整个油田污水回注率约为62%。中石油要求各油田污水回注率不低于98%,显然不能达到要求,主要因素是稠油污水。在所有油气田污水处理中,稠油污水因其水质成分复杂、油水密度差小、乳化严重,处理难度最大,因此这些数量巨大的稠油污水的合理处置是摆在辽河油田面前的一个非常严峻的经济和技术问题,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影响稠油污水处理效果的因素主要是:采油过程中加入的各种添加剂,使得污水含油量高,乳化严重,成分复杂,水质波动大;稠油是天然的高黏度、高分子复杂化学物质,且埋藏浅,多蕴藏在砾岩之中,开采时必然从地层中携带出大量矿物成分,水质硬度高,杂质含量大,进一步增加了稠油污水的处理难度;采出液在脱水沉降过程中,加入了破乳剂,大量的化学药剂形成了较稳定的乳状液,这种污水不仅含油量高,而且乳状液的稳定性极强;稠油黏度较大,使污水除油以及净化处理更加复杂,难度更大;由于稠油热采方式的改变及开采年限的增加,使得稠油污水水质变得不稳定,影响除油效果。 本实验所用的稠油污水就是辽河油田产生的此类污水。初步分析表明,该污水油含量:5.94g/L,pH=6.75,COD=15000,产地:辽河油田。针对该稠油污水,课题组首先筛选了几种破乳剂,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配合使用,以期达到较好污水处理效果。 2、污水处理实验 2.1药剂筛选部分: 本实验预选了几种常见破乳剂,与CYD-WU438同时实验,如表1为常用破乳剂及CYD-WU438处理辽河原油废水的破乳效果对比。 表1 破乳剂筛选表格 注:CYD-WU438为树枝状聚合物类破乳剂;CPAM为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类破乳剂; THG-A2、THG-A3为聚乙烯多胺类反相破乳剂; HB-TM为环氧丙烷聚醚类破乳剂。

润滑油破乳性的影响因素及解决方法

润滑油破乳性的影响因素及解决方法 摘要:润滑油在机械中主要起降低摩擦和减缓磨损的作用,以保证机械有效和长久的工作。但是润滑油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会进入少量的水,从而影响润滑油的性能,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工业需要的润滑油要有良好的破乳性。 关键词:润滑油;破乳性;影响因素;解决方法 两种互不相容的液体,其中一种液体以微小液滴分散在另一种液体中所形成的体系称为乳化液。破乳,即破坏一个乳化液,使它分成油水两层的过程。润滑油的破乳性指从润滑油与水形成的乳化液中彻底分离出水的能力,又称为分水性能。许多润滑油,如齿轮油、汽轮机油和船用油,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混入冷却水、冲洗水、冷凝水及环境中其他形式的水及水汽。如果油钻不具备将混入油中的水迅速彻底分离的能力,油品就会乳化,从而降低甚至失去油品的润滑性能,加速油品的氧化变质,加剧机件的磨损和设备腐蚀。故润滑油的抗乳化性能是润滑油品质的一项重要指标。实际中影响润滑油破乳性的因素有很多种。 一、润滑油的成分因素 润滑油由基础油和添加剂两部分组成,基础油是润滑油的主要成分,决定着润滑油的基本性质,添加剂则可弥补和改善基础油性能方面的不足,赋予某些新的性能。 基础油由原油提炼而成,原油中本身含有天然乳化剂,所谓乳化剂是指有助于油和水形成稳定乳化液的物质,如沥青质、胶质、石蜡等,其在原油中的含量会对润滑油的稳定性产生一定的影响,含量越低,润滑油稳定性越高。对于发动机润滑油和大部分的工业润滑油都属于馏分润滑油,即都是从减压馏分油中抽取的,称为中性油。我国生产高质量中性油是采用“老三套”传统工艺,即溶剂精制—溶剂脱蜡—白土补充精制,只采用物理精制的方法,对于石蜡基原油效果较好,对于中间基和环烷基原油则效果不好。中石化做过研究表明,溶剂精制工艺是改善润滑油基础油抗乳化性能的一个重要步骤,且基础油精制深度越深,对抗乳化性能不利的胶质组分就脱除得越干净,相对的保留在基础油中的胶质组分对抗乳化性能的影响就越小。因此炼厂要想生产出高质量的基础油,提高润滑油的品质,增加市场竞争力,就必须改变现有的基础油的加工方法。 添加剂主要包括破乳剂、抗氧化剂、清洁分散剂、消泡剂、增粘剂、防锈剂、抗凝剂等,这保证了润滑油在使用中的稳定性。破乳剂就是通过改变油水的界面性质来达到油水分离的效果。对于乳化液而言,其稳定的主要因素界面膜的性质,而破乳剂都有良好的表面活性,可以置换出油水界面上的乳化剂,加入破乳剂后破乳剂吸附于油∕水界面膜上,可以改变油∕水界面张力,消除液珠外面的保护膜,使液珠容易结合在一起而实现相转变,从而达到分水目的。 但是很多添加剂是有乳化效果的,比如清洁分散剂,抗氧化剂、防锈剂都具有降低

破乳剂安全技术说明书 - Y203

原油破乳剂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原油破乳剂 产品型号:WD22-401-Y203 化学品英文名称Demulsifier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CAS No 聚醚 甲醇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害性类别: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吸入后引起上呼吸道刺激、头痛、恶心、呕吐。一般吸入和在工业操作过程中不会引起中毒危害。 燃爆危险:本品易燃。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畅。通呼吸困难时给输氧。 食入: 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水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 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 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行动:建议应急处理人员穿防护工作服,严格限制人员出入。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尽可能将溢漏液收集在密闭容器,用锯末、砂子或其它具有吸附能力的物质充分吸收。 大量泄漏: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注意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按易燃化学品储存,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应与氧化剂、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局部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 眼睛防护:必要时,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要求:工作场所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饭前要洗手。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黄色或棕色均相液体 相对密度(水=1):0.800~1.000 主要用途:用于原油的破乳、脱水 其它理化性质:相对脱水率≥90%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常温和一般储存条件下稳定。 禁配物:强氧化剂

01 破乳剂标准

Q/TQF 油气集输用破乳剂 环氧丙烷环氧乙烷嵌段聚合物(水溶)TQF—Ⅰ 台安县泉沣化工有限公司企业标准发布

Q/L TQF 001—2015 前言 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台安县泉沣化工有限公司负责起草。 本标准由台安县泉沣化工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台安县泉沣化工有限公司归口管理。 本标准起草人:刘德强、张良、魏国。

油气集输用破乳剂环氧丙烷环氧乙烷嵌段聚合物(水溶)TQF-Ⅰ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油气集输用破乳剂环氧丙烷环氧乙烷嵌段聚合物(水溶)TQF—Ⅰ的分类与命名、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与保质期。 本标准适用于油气集输用破乳剂环氧丙烷环氧乙烷嵌段聚合物(水溶)TQF—Ⅰ。 下列文件中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61—2008 闪点的测定宾斯基-马丁闭口杯法 GB/T 265—1988 石油产品运动粘度测定法和动力粘度计算法 GB/T 510—1983 石油产品凝点的测定方法 GB/T 6680—2003 液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 GB/T 16483-2008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内容和项目顺序 SY/T 5281—2000 原油破乳剂使用性能检测方法(瓶试法) SY/T 5329—2012 碎屑岩油藏注水水质推荐指标及分析方法 SY/T 5797—1993 水包油乳状液破乳剂使用性能评定方法 JJF 1070-2005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 3 分类与命名 产品型号为: 现场生产作业环境 4 要求 4.1 性能指标 产品技术性能指标见表1

破乳剂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破乳剂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欧阳学文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来源 化学品名称:破乳剂 供应商: 第二项:主要成份 第三项:危害性概述 外观:黄色或棕色粘稠液体 状态:粘稠液体 气味:淡淡的气味 化学品危害:皮肤接触和食入有害;对眼睛有严重伤害的危险;对水生生物有毒,可能对水生环境产生长期的不利影响。 第四项:急救措施 若中毒者丧失意识或发生抽搐,不要让其进流食也不要引诱其呕吐。

吸入:将伤者脱离现场,移至空气新鲜处。若出现症状,就医。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衣着,用大量清水冲洗皮肤。若刺激持续存在,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用清水冲洗眼睛,若戴有隐形眼镜,冲洗5分钟后摘掉隐形眼镜,继续冲洗眼睛至少15分钟。立即接受医疗护理,最好由眼科专家进行护理。 吞食:严谨催吐。立即叫医生和(或)送往急救室。 给医生的建议:是否催吐由医生决定。如实施洗胃,建议气管内或食管内插管加以控制。当考虑以排空胃的方式来消除毒性时,须权衡吸入性肺炎的危险。无特效解毒剂。治疗应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临床表现来实施。 第五项:消防措施 燃爆特性:查阅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灭火剂:小火使用:二氧化碳、干粉灭火器。 大火使用:雾状水、抗醇泡沫。 灭火时应佩戴的防护器具: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防火服。

有害分解产物:燃烧能生成下列产品:CO和(或)CO2。吸入高度的CO会令人中毒。高浓度的CO2可令人窒息。 特殊燃烧和爆炸危险:本品可能产生移动的火灾危害。切勿将水或泡沫直接射向燃烧着的液池。这样会增加燃烧强度并导致起泡。 第六项:泄露应急处理 人员保护:佩戴合适的个体防护设备。佩戴眼睛和皮肤防护设备。地板可能很滑。小心摔倒。参见第8部分“防护措施”。 环境保护:筑堤收容,防止其污染土壤、地表水或地下水。 清除方法:小量泄露可能适当的吸收材料加以覆盖和吸收。用不产生火花的铁铲移去。 收集到贴有标签的适当容器中。大量泄露可筑堤收容。用泵转移到合适的贴有标签的容器中。根据相应的法规处置。 第七项:操作与储存

破乳剂类型

破乳剂 Demulsifier 由于一些固体难溶于水,当这些固体一种或几种大量存在于水溶液中,在水力或者外在动力的搅动下,这些固体可以以乳化的状态存在于水中,形成乳浊液。 理论上讲这种体系是不稳定的,但如果存在一些表面活性剂(土壤颗粒等)的情况下,使得乳化状态很严重,甚至两相难于分离,最典型的是在油水分离中的油水混合物以及在污水处理中的水油混合物,在此两相中形成比较稳定的油包水或者水包油结构,其理论基础是“双电层结构”。 在此情况下,投入一些药剂,以破坏稳定的双电层结构,以及稳定乳化体系,从而达到两相分离的目的。使用的这些为了达到破坏乳化作用的药剂称之为破乳剂。 2主要用途 破乳剂是一种表面活性物质,它能使乳化状的液体结构破坏,以达到乳化液中各相分离开来的目的。原油破乳是指利用破乳剂的化学作用将乳化状的油水混合液中油和水分离开来,使之达到原油脱水的目的,以保证原油外输含水标准。 有机相与水相的有效分离,一种最简单的有效方法是采用破乳剂,消除乳化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乳化界面,达到两相分离。然而不同的破乳剂对有机相破乳能力是不同的,破乳剂的性能直接影响两相分离效果。青霉素生产过程中,一个重要程序是用有机溶剂(如醋酸丁酯)从青霉素发酵液中萃取青霉素,由于发酵液中含有蛋白质、糖类、菌丝体等的复杂物,萃取时有机相与水相的界面不清,呈一定强度的乳化区,对成品得率影响很大。为此必须使用破乳剂破乳,消除乳化现象,达到两相快速有效分离。 3常见破乳剂 目前油田中常用的非离子型破乳剂主要有以下几种: 1. SP型破乳剂 SP型破乳剂的主要组分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十八醇醚,理论结构式为R(PO)x(EO)y(PO)zH,式中:EO-聚氧乙烯;PO-聚氧丙烯;R-脂肪醇;x、y、z-聚合度。SP型破乳剂外观呈淡黄色膏状物质,HLB值为10~12,溶于水。SP型非离子型破乳剂对石蜡基原油具有较好的破乳效果。其疏水部分由碳12~18烃链组成,其亲水基是通过分子中的羟基(-OH)、醚基(-O-)与水作用形成氢键而达到亲水的目的。由于羟基、醚基亲水性较弱,所以只靠一两个羟基或醚基不能把碳12~18烃链疏水基拉入水中,必须有多个这样的亲水基,才能达到水溶的目的。 非离子型破乳剂的分子量越大,分子链越长,所含的羟基和醚基越多,它的拉力越大,对原油乳状液的破乳能力越强。SP型破乳剂适应于石蜡基原油的另一个原因是石蜡基原油不含或极少含胶质和沥青质,亲油性表面活性剂物质较少,相对密度较小。对含胶质和沥青质较高(或含水大于20%)的原油,SP型破乳剂的破乳能力较弱,原因是分子结构单一,无支链结构和芳香结构。

关于编制石油破乳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说明

石油破乳剂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编制单位:北京中投信德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编制时间:https://www.sodocs.net/doc/7d1538926.html, 高级工程师:高建

关于编制石油破乳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编制说明 (模版型) 【立项 批地 融资 招商】 核心提示: 1、本报告为现代模板形式,客户下载后,可根据报告内容说明,自行修改,补充上自己项目的数据内容,即可完成属于自己,高水准的一份可研报告,从此写报告不在求人。 2、客户可联系我公司,协助编写完成可研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大纲(具体可跟据客户要求进行调整) 编制单位:北京中投信德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专 业 撰写节能评估报告资金申请报告项目建议书 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1.1项目概要 (1) 1.1.1项目名称 (1) 1.1.2项目建设单位 (1) 1.1.3项目建设性质 (1) 1.1.4项目建设地点 (1) 1.1.5项目主管部门 (1) 1.1.6项目投资规模 (2) 1.1.7项目建设规模 (2) 1.1.8项目资金来源 (3) 1.1.9项目建设期限 (3) 1.2项目建设单位介绍 (3) 1.3编制依据 (3) 1.4编制原则 (4) 1.5研究范围 (5) 1.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5) 1.7综合评价 (6)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可行性分析 (7) 2.1项目提出背景 (7) 2.2本次建设项目发起缘由 (7) 2.3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7) 2.3.1促进我国石油破乳剂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8) 2.3.2加快当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8) 2.3.3满足我国的工业发展需求的需要 (8) 2.3.4符合现行产业政策及清洁生产要求 (8) 2.3.5提升企业竞争力水平,有助于企业长远战略发展的需要 (9) 2.3.6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的需要 (9) 2.3.7促进项目建设地经济发展进程的的需要 (10) 2.4项目可行性分析 (10) 2.4.1政策可行性 (10) 2.4.2市场可行性 (10) 2.4.3技术可行性 (11) 2.4.4管理可行性 (11) 2.4.5财务可行性 (11) 2.5石油破乳剂项目发展概况 (12)

破乳剂概述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论文题目:原油乳化剂概述 所在院系:理学院 课程名称:精细有机合成与工艺 考生姓名:于欣 学号: S100061380 班级:应化10级研 指导教师:郑晓宇 完成日期:2011年6月24日

原油破乳剂的概述 摘要:对目前常用的非离子破乳剂进行归类介绍,分析乳状液稳定的影响因素,概述破乳剂的破乳机理,并对目前常用的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醚类破乳剂的合成原理和破乳剂改性的研究思路进行介绍,并举例说明梳型破乳剂的合成方法。最后概述破乳剂的发展趋势。 关键字:破乳剂;破乳机理;合成机理;梳型破乳剂 原油从地下采出多以油水乳状液状态出现。据了解,如今国内陆上多数油田原油综合含水率达80%以上,如果不及时脱水,会增加泵、管线和贮罐负荷,引起金属表面腐蚀和结垢;而排放水中含有的油也会造成环境污染和原油浪费,因此无论从经济角度,还是从环境保护角度,均需对原油进行破乳脱水。由于化学破乳剂具有活性高、见效快等优点,投加破乳剂是目前最常用的破乳方法。 一、油田常用破乳剂的种类 破乳剂的破乳效果与原油的性质有关,对某一种原油有效的破乳剂,对另一种原油就不一定有效,因此如何根据原油的性质去选择合适的破乳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目前,国内外的原油破乳剂,品种繁多,但多是非离子型的破乳剂,破乳效果也各有千秋。但就其分子组成来说,主要是环氧乙烷与环氧丙烷的共聚物。目前油田中常用的非离子型破乳剂主要有以下几种[1]: l. SP型破乳剂 SP型破乳剂的主要组分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十八醇醚,理论结构式为R(PO)x(EO)y(PO)z H,式中:EO-聚氧乙烯;PO-聚氧丙烯;R-脂肪醇;x、y、z-聚合度。 SP型破乳剂外观呈淡黄色膏状物质,HLB值为10~12,溶于水。SP型非离子型破乳剂对石蜡基原油具有较好的破乳效果。其疏水部分由碳12~18烃链组成,其亲水基是通过分子中的羟基(-OH)、醚基(-O-)与水作用形成氢键而达到亲水的目的。由于羟基、醚基亲水性较弱,所以只靠一两个羟基或醚基不能把碳12~18烃链疏水基拉入水中,必须有多个这样的亲水基,才能达到水溶的目的。

原油破乳剂筛选及破乳效果研究_李美蓉

原油破乳剂筛选及破乳效果研究 李美蓉1 冯 刚2 娄来勇1 王雪峰2 徐俊超1 (1.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东营257061;2.大港油田采油二厂,大港300280) 摘 要 依据“破乳性评分”(DV )值,采用室内瓶试法为大港扣50区混合原油筛选出性能较好的破乳剂。考察了温度和破乳剂浓度对脱水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选用庄大破乳剂,温度60℃,破乳剂浓度100mg /L 条件下,脱水效果最好,脱出水色清,油水界面齐,脱水后原油含水率0.57%,脱出水中含油6.34mg /L 。采用滴体积法测定了破乳剂及破乳剂浓度对原油及沥青质、芳香分、胶质和饱和分4组分的油水动态界面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油及4组分中加入破乳剂后,界面张力都降低,尤其是庄大破乳剂对油/水界面张力降低幅度最大;随着破乳剂浓度的增加,原油及4组分油/水界面张力呈现下降趋势,但当破乳剂浓度大于100mg /L 时,界面张力呈现上升趋势,各组分出现最低界面张力时对应破乳剂浓度基本在100mg /L 左右。因此,选择庄大破乳剂,其浓度100mg /L 对脱水和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效果都好。 关键词 原油 破乳剂 脱水率 界面张力 收稿日期:2006-09-15。作者简介:李美蓉,副教授,1989年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现主要从事化学教学及油田化学方面的研究工作。 原油中的天然活性剂一般由石蜡、有机酸、沥青质和胶质等物质所组成。在原油开采过程中, 水通常以非常细小滴(珠)的形式存在,形成油包水乳状液,这对原油的提炼加工造成非常大的危害。目前,一般要求将原油中水的质量分数降低至0.5%左右。据报道,世界上2/3的原油需要破乳脱水后才能进行提炼加工。乳化原油脱水困难的原因在于:高粘度的原油使得水珠难以依靠重力来分离,这些大小在1~100μm 之间小水珠可以在原油中稳定存在几个月甚至一年而不与原油分层;由于原油中天然表面活性剂吸附在油水界面并形成一层弹性“外壳”,这层弹性“外壳”阻止了水珠之间可能存在的相互凝并。最常用的破乳方法是在原油中加破乳剂,以破坏由天然表面活性剂在界面上形成的弹性外壳,使得小水珠凝并成大水滴,从而大大缩短分离时间〔1〕。笔者针对大港扣50区原油性质筛选出较好的破乳剂,并考察了温度、破乳剂浓度对脱水效果的影响,以及破乳剂浓度对原油及4组分油水动态界面张力的影响。1 实验部分 1.1 材料和仪器 材料:扣50区混合原油及极性4组分;破乳剂(7种);无水乙醇和二甲苯均为分析纯。 仪器:恒温水浴;电子天平;具塞量筒;移液管;容量瓶;密度瓶;注射器(针头内径参考有关标 准)。 1.2 实验方法 1.2.1 化学破乳剂优选方法———具塞量筒法 用具塞量筒法测定原油的脱水率,实验温度均为50℃和60℃,筛选出性能较好的破乳剂;再对破乳剂进行温度及浓度筛选。1.2.2 滴体积法测界面张力〔2,3〕 用滴体积法可以测定界面张力,设存在两种不相溶液体,液体1的密度大于液体2,在测定温度下恒温,利用注射器向液体1中上浮液滴,计算出界面张力。 所成液滴大小与液体1、2间的界面张力、密度差和所悬此液滴的注射器针头半径的关系为: (ρ1-ρ2) V g =2πr γ(1)式中,ρ1为液体1的密度;ρ2为液体2的密度;V 为液滴的体积;g 为重力加速度;r 是注射器针头半径,可查阅针头孔径标准确定;γ为液体1、2间的界面张力。 1.2.3 破乳性评价方法〔4,5〕 依据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5281291规定的方法,将含水稠油及设计量的破乳剂溶液加入50mL 具塞量筒中,在脱水温度下恒温20min 后手摇200次,恒温静置,记录不同时间的脱水量,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