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合作学习与课堂教学

合作学习与课堂教学

合作学习与课堂教学
合作学习与课堂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

高效课堂教学方式中提出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正是基于这一理念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它能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那种单一,僵化的弊端,真正让学习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地发展。

首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①、建立固定合作小组。这是最基本的条件,小组成员一般控制在6人左右。经过长期的合作学习之后,使之感觉到我们是一个学习小组,我是这个小组的一员,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②、进行学习方式培训,学校下发了相关资料,向学生介绍各种先进的学习方式。如:介绍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优点、一般的操作方法,使学生产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欲望。

③、举行小组合作学习竞赛、评比活动,定期不定期的进行评优,激发学生合作的积极性,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

其次,洞察学生合作需要的时机。

选择小组合作学习要根据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来定。在任务多,时间紧,学生学习产生困惑,又不具备独立完成的条件和能力时就可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以期获取更大的总体效果。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及时通报进展情况,最后把有价值的信息推荐给全班同学,实现最大程度。

第三、科学地进行分组。

科学分组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每小组成员的组成遵循“组内异质,组组同质”的原则,即根据学生学习成绩、能力倾向、个性特征等进行分组,这样小组合作成员,就可以取长补短,促使学生之间互相学习。每组4人,进行分工。一般分成五种:组织、记录、汇报、总结及评价。每位成员必须承担一定的任务,明白各自该为小组做什么,任务可以自己挑选,也可以相互轮换。这样为学生创造多种尝试的机会,使之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确保每一次合作学习的质量,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责任感。。

第四、适时地引导深入。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合理引导,积极调控。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了解他们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思考的疑难点,引导学生完成任务,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及时表扬速度快、有创新的学生,并通过小组询问,个别询问等途径进行调查,教师要及时把没有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或长时间保持沉默的成员置于小组的讨论中,有效地促进小组合作,成为“促进者”;

当小组间提出问题,产生争论时,应深入到小组中去参加小组的讨论,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成为他们的“合作者”。教师参与小组讨论,是鼓励、引导、促进学生寻找答案,决不是给出答案。

第五、合理地评价结果。

小组合作学习需要小组合作成员的共同努力,每个小组成员必须尽最大努力,才能实现小组目标实现,从而达成班级目标的,与此同时,自身也有所收获和提高。因此评价不能只针对个人,还要针对小组,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进行评价时要把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以鼓励评价为主,同时参照对合作小组集体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小组合作学习过程评价从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彩展示、学习效果方面来评价;对小组成员的评价主要从小组分配的任务是否完成、与别人合作交流是否积极等方面来评价。通过小组自评、互评,组员自评、互评来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选出优秀的小组和个人,形成竞争,以利于下一次合作学习的开展。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学习方法,合作学习应和其他学习尤其是独立学习有机的结合,在培养合作精神上又有自己的独立见解,真正的做到各抒己见,取长补短,集思广益。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 发表时间:2019-01-24T14:03:28.360Z 来源:《教育学》2019年2月总第167期作者:赛雪梅[导读] 如何以课堂为突破口,构建农村小学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摆在我们广大教师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县嵩阳一小651700 摘要:自主学习以及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践运用为学生创新思维、综合能力的提升带来了新问题,我们需要彻底摒弃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搭建起探索、提高的平台。以下笔者对此类问题进行了分析探究,希望对进一步推进相关工作的优化落实有所帮助。 关键词:数学教学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目前,农村小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已势在必行。如何以课堂为突破口,构建农村小学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摆在我们广大教师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学生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积累知识,更重要的是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要想让学生学会学习,就必须要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创新能力。我们要带领学生探索学习而不是灌输知识,要培养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新知的探索者。 一、精心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往往来自于疑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没用疑问,是不会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的,也不会激起学生思维的跌宕起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我们可以通过深入钻研教材,利用教材上给出的每一幅图片或趣味问题,或者从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中选取素材,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使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生活环境中来感受数学,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探究意识,使学生通过主体活动,促成数学问题的解决。 例如,在教学《认识长方形》这一节课时,我在课前让学生准备一把小刀、一个土豆,对于为什么布置这个任务学生非常期待,这样就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上课时,我让学生对着土豆的一边切下,看有什么图形出现,然后让学生从一边切到另一边,一直垂直切,当四边都切完,看看又会出现什么图形。在学生兴趣正浓时,教师就可以开始今天的课程了。让学生自己动手,就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种主动追求知识的特质可以丰富学生自己的知识资源,培养自己观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加学习的信心。同时,这种教学也促使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成功的转变,正如当代教育改革先锋郭思乐教授所言,教师成为了“生命的牧者”。 二、改进学习方式,采用合作学习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1.师生关系平等,教师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 小学课堂上,若师生关系良好,学生就可以无拘无束地参与活动,畅所欲言,大胆表现自己。教师不能太过于严肃,小学生年龄小,相对喜欢和蔼的教师。教师上课时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都被学生看在眼里,都会对教学产生影响。教师只有把学生当成朋友,尊重学生,爱护学生,鼓励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才能获得学生的心,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 例如“250×40的结果至少有两个零”这道判断题,有的学生认为是正确的,因为两个因数的末尾都有一个零,根据因数末尾有零乘法的简便计算法则,一眼就能看出有两个零;而有的学生则认为是错误的,他们认为至少有三个零才对,因为除了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两个零,还有25×4结果还有一个零,也能一眼看出来。这两种观点都有道理,如果教师搞“一刀切”,否认其中的一种说法,就会导致一部分学生失去信心,不敢相信自己的判断能力,只能依赖教师或其他人,久而久之,思维发展就会受到限制。反之,如果教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发散思维,就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此外,教师还应虚心听取学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这样,师生之间才会产生相互信任的氛围,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学习成绩也会逐步提高。此外,教师还要允许学生出错,在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其主动性,让学生大胆思考、积极发言,即使说错了也不要紧,依然要表扬他们的积极性,而后再指出错误进行纠正,这样就解决了学生的后顾之忧。学生大胆想象、积极思考,敢于发表观点,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到了知识。 2.运用小组机制,利用生生合作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让小组成员在合作中探究,对同一个问题发表不同见解,相互讨论,相互切磋,相互启发,从而形成学习的合力。如果时间允许,教师还可以留出小组成果展示的时间或再次组织合作交流,这样学生动起来了,气氛活跃了,学习效率也就提高了。 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小组机制组织学生竞赛。不论是复习提问还是新知探索,在规定时间内看哪组最先完成,看哪组掌握得又快又好。学生有着极强的好胜心,这个方法可以促使他们积极地去预习、听讲,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学习成绩。例如在复习各类运算时,教师可提前出示课前准备好的题板,让学生把答案写在练习本上,待每个组员都做完才算是整个小组完成了,然后看哪一组完成得又快又好。为了在课堂上取胜,课前各组的优生都会主动帮助各组的学困生,从而形成了“兵教兵”的良好学习风气,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自主探究式学习以及合作式学习方式都是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学习方式,并且已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因为它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独立性、自主性有着重要的意义,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程改革倡导探究的、合作的、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它倡导平等、合作和交流。以上笔者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自主学习以及合作学习实践探究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希望对进一步推进相关工作的优化落实有所启示。

中学化学概念教学策略

中学化学概念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17-06-15T17:24:38.720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年4月上作者:张晓娟 [导读] 化学概念是化学学科建立和发展的基础,是中学化学学习的主要内容。 摘要:化学概念是化学学科中最基础的内容,它能深刻地反映化学过程中最本质的特征,是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化学知识的“骨架”。化学概念还是学生进行化学思维的依据和出发点。综合化学概念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化学概念的教学应遵循其特定的心理机制和教学规律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学化学;教学策略;化学概念 一、问题的提出 化学概念是化学学科建立和发展的基础,是中学化学学习的主要内容。掌握概念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学生形成能力和发展技能的基础。长期以来,死记硬背、机械记忆是学生学习化学概念的主要方式,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只从概念的字面意义去掌握,在实际应用中不能有效迁移,这种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已经滞后。 二、对化学概念与化学教学关系的理解 1. 化学概念的定义 化学概念是对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属性从化学科学角度的概括,是化学科学发展过程中建立起来的、系统的有关物质化学运动规律及本质属性的描述。它是将化学现象、化学事实经过比较综合、分析归纳等方法抽象出来的理性知识。 2. 对化学概念在化学教学中作用的正确理解 化学概念是中学化学课程学习的主要内容。中学化学课程的知识中化学概念约占80%。现行的化学教学理论根据概念的学科属性对化学基本概念进行了分类,即:分为知识方面的概念和化学技能方面的概念。概念的学习既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教师教学中重要的教学目标和重点。 在历年的高考化学试题中,对基本概念和基于化学概念的意义建构是在化学学习中进行思维的基础。概念都是用来思维的语言,概念不清,思维就难以进行或是根本无法进行。化学概念掌握不牢或是理解不清,不能实现化学概念正确的意义建构,化学学习就会遇到困难。在学习过程中,每一个新的知识点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通过思维而形成或掌握概念,是认识事物的重要环节。 3. 对高中化学教学中化学概念教学策略的正确理解 (1)当前化学概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日常高中化学教学中,笔者经常遇到这样一类情形:一方面教师为了能把一个复杂的、陌生的概念讲得浅显易懂而绞尽脑汁,另一方面学生依旧是一听就懂、一用就错。其实这是由于学生常常不明白概念学习的目的和意义,也很难把握概念的真实意义。并且教师在概念教学过程中也很少注意这方面的教学,他们简单地把它转化为“学概念、用概念”。他们认为中学化学的学习关键在于学生会不会解题。在目前化学概念的教学过程中,常见的教学方式是教师直接给出概念的定义,然后是所谓的理解概念,即从概念的定义语言中讲清概念语言的内涵和外延,凭教学经验告知学生在解答习题时应注意的事项,最后举例、讲解相关习题。这种教学模式实际上是对概念的语言信息进行讲解,是从语言的角度构建概念的意义,概念的构建过程实质是语言学习,而非真正的概念意义的构建。这样的学习会造成学生对概念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局面,读起书来觉得都懂,做起题目来却是无从下手。这种只是让学生被动接受概念的概念教学不能让学生真正的理解概念,不能让学生自主形成概念,不利于学生学习知识,更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 (2)对高中化学概念教学的策略的理解 ①教师需要了解化学概念在学生头脑中建构的理论依据。根据同化理论的教学原则,概念的形成主要依据同化机制,根据同化的两个前提(新学习的概念具有逻辑意义;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已具备同化新概念的适当前位概念)组织教学。如果我们把化学概念看成一个图式的话,构成化学概念的几个部分便是这一图式的变量或通道。在化学概念教学中,学生化学概念的形成是一个从对化学概念的感性认识出发,经过抽象、概括而达到对化学现象理性认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它首先是建立在以往经验的旧概念和新知识联系的基础上,然后通过新知识与原有化学概念的相互作用,构建新的化学概念。这一过程正是图式理论所描述的原有的图式可通过“同化”和“顺应”形成新的图式的过程。如学生在初中化学中就已经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但那仅仅只是从物质得氧或失氧的角度学习,进入高中以后学生仍然需要进一步学习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这个时候教师就需要在初中化学原有图式的基础上从“物质得氧或失氧、元素化合价的升高或降低、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的角度来进一步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 ②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加强概念教学的直观性。化学基本概念的抽象性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一个难点。概念教学时运用各种直观手段,为学生提供直观鲜明的感性材料十分重要。教师要善于选择和利用典型实验引入化学概念,如学习“化学平衡”和“等效平衡”概念时,教师选择比较具有典型性的事例然后通过课堂演示实验并结合多媒体教学课件向学生分析“化学平衡”和“等效平衡”的建立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得出概念。这样,不仅降低了教学难度,而且使学生加深了印象。此外,对一些难以用具体实物或实验来表达的概念,可借助于模型、挂图、投影、幻灯等教具使学生获得形象的感性认识;或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实际,运用形象生动、比喻贴切的教学语言,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如学习过氧化还原反应概念之后,用下图来揭示四种基本类型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外延间的关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2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 桃村中学肖芳 一,科学的引导方法 1、教学组织中的引导。采取合作学习时,需要教师精心组织,避免学生在互相争执及拖延中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所以在组织合作学习时教师必须重视引导,努力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①在合作学习时,让学生有秩序地分别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避免个别学生独占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同时也避免了争着说、同时说的无效学习行为。②由于班中分成了若干个学习小组,教师无法一一顾及,这就需要学习小组中有一个核心人物来组织学习小组的学习行为。③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学习伙伴之间不可避免会存有意见冲突,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小组成员间往往会争执不休,从而造成了学习的偏向。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基础上学会分析,学会判断,学会归纳整理。④在合作学习时,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倾听其他学生的发言,避免交流时过多的内容雷同,从而提高学习的实效。 2、学习程序上的引导。应该说,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循环反复的过程。学生在教师提出问题,或自我发现问题后,通过自读自悟的方法先尝试自我解决,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交流学习情况,展示学习思路,并进行群体的判断、综合,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最后反思与深化发现深一层次的,或者是新的问题,从而推动小组学习的进一步深入。

3、学习方法上的引导。教师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善用方法加强对学生学习的指导,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①合作学习前创设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教师要运用直观、形象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手段来再现教材提供的情境,如一些实物、图片、声音、录像,或者使用一些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②在合作学习中学生遇到学习障碍时,教师要适当点拨。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参与学生的合作学习过程,并运用各种点拨方式使学生能进一步的深入学习。A:启动式的点拨。在有些情况下,学生在取得了一定的学习成果之后,认为已经达成了目标,从而造成了学习过程的终止。此时,教师要在了解学生学习进程之后,给予及时的肯定与表扬,并起动学生的下一步学习。B:提示式的点拨。当学生对完成学习内容有一定的困难时,教师要及时发现,并给予一定的提示,让学生找到继续学习的途径。C:点睛式的点拨。在学生合作学习到了关键时刻,教师往往可以“突破”式的点拨,使得学习目标一步达成。 二,采用多元化的奖励和激励机制 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一是重视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二是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教师除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外,更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为了充分调动组员的积极性,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探究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探究 为了深入推进“高效课堂”活动,切实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近年来,我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学习体会,撰写本文,意在和各位教师探讨如何组织、开展好“小组合作学习”?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略。由于其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小组合作学习具有四个特点和优势:一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二是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三是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四是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二、学习小组的组建和分工: 合理的学习小组的组建和分工是开展好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小组合作学习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分组,把全班学生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根据性别比例、兴趣倾向、学习水准、交往技能、守纪情况等合理搭配,分成学习小组,每组6人,按长方形围坐(左右两边各坐四人,讲台对面坐两人,背对讲台不坐人),以便启发引导之后,学生面对面地进行小组讨论。 小组组建后要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和培训。每组选组长一名:要求学习成绩、学习能力、组织能力、行为习惯较好者,负责小组管理,收发作业等。记录员一名:要求书写快,认真负责,负责记录小组成员发言、展示情况等。发言人一名:要求口齿伶俐,负责汇报、展示小组学习成果。同时六人之间建立“师徒结对”,一优生和一弱生结对同桌,以便组内帮扶讨论。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

自主学习探究

自主学习探究 ——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学习教学模式初探 素质教育是深化教育改革的主题,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为了使素质教育得到有效地实施,就要优化课堂教学,优化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一年来我们致力于建构“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探索,全面推进教育改革,现将模式介绍如下,供同行们参考并予以指正: 一、模式流程 创设情境、明确目标出现问题、启发诱导自主探究、设疑质疑合作探究、解惑释疑分层练习、内化知识深化练习、拓展引伸 二、具体操作方法 1、创设情境、明确目标

教师采用启发讲解、以旧引新、设疑激趣等多种方式创设自主探究学习的问题情境,激发同学探究学习的欲望;同时使同学明确探究目标,增强学习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学习新知识铺路搭桥。 2、出现问题、启发诱导 质疑是创新的开始,一个好的问题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教师要有意识的为同学创设问题情境,并通过点拨、启发、引导,促进同学积极考虑,让他们自主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使其发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3、自主探究、设疑质疑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身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我们要给同学以足够的

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同学围绕探究的问题,自身决定探究的方向,用自身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探究数学知识的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倡议探究、发现学习的方法,并在理解知识的同时提出问题,或由教师根据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或知识的关键处自我设疑挑战同学,充沛发挥同学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4、合作探究、解惑释疑 组织小组学习:通常同桌或四人异质小组对探究结果进行互相讨论、互相补充、互相学习,让每个同学都发表自身的见解,充沛发挥生生间的互补作用,为全体同学,尤其为学困生提供更多的课堂参与机会,并将个人独立考虑的效果转化为全组、全班共有的认知效果,培养同学的群体意识和合作能力。 组际交流:对小组学习中出现的各种结果,,运用分析、比较、讨论等方式进行集体交流,促进同学自我考虑、积极交流、融会贯通,在各自得出的结论之间建立联系,以

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公平学校朱悦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一小组为单位,通过互助交流与倾听,综合概括,从而获得知识的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还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又培养了团队意识。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可充分发挥优生对差生的帮扶作用,可减轻教师的负担,但一年级学生刚入学,让他们进行合作学习还存在一些问题,有的合作意识不够强,有的是学习意识不够强,别人在学他在玩。经过近阶段的小组合作学习,我有以下的心得感悟: 首先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的时候,要提出目的明确的合作问题,并且,问题要具有合作学习的必要,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鉴于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在课堂教学的时候,主要采用了四人一组合作的办法。指导学生进行合理有效的分工,确定一名小组长,从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引导学生的合作方法。其次,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采取合理有效的激励措施,在实际学习中,小组成员全部完成任务的,每个成员都奖励一面小红旗,使学生增强团队意识,体会团体荣誉感。没有全部完成任务的,则不奖励。慢慢的学生越来越体会到小组每个成员都学会的重要性,小组互助学习渐渐有成效。 但这样的合作还刚刚开始不久,特别是一年级小学生还刚入学不久,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低年级的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差,还没有

形成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教师要及时提醒和指导每个组的学生进行相互讨论和交流。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好学生参与的机会更多、往往扮演了一种帮助的角色,困难学生成了听众,往往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致使困难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获益比在班级教学中的获益还少。在小组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现象,这会影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现在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其中一部分学生的性格自私、独立,所以造成了这种现象。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需老师在实践中继续探索。

合作学习教学策略

《合作学习教学策略》读后感 方香华 《合作学习教学策略》是一本指导性很强的书,为教师运用合作性学习的教学方法提供了实践性的指导。作为教师的我获益良多。 这本书对于正在课堂中探索的我们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在书中,它详细的介绍了在合作性学习中,如何对小组成员进行分配,怎样性格特长的人适合在同一小组学习,合作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如何确定与年级层次相适应的角色,有限空间的利用,如何使小组成员之间达成积极依赖的关系。读了这本书,让我更加明白了教师在合作性学习的作用。 书中运用了大量的真实例子进行说明和讲解,让人更强的感受到合作性学习的重要性,以及教师在合作性学习中所起的作用: 一、教学前的决策作用 确定教学和社交技巧的目标。每节课都要包括理论教学、人际交流和小团队技巧的目标。决定小组规模。学习小组的规模应该比较小,两个或三个学生一组,最多四人一组。确定小组成员,通常情况下应该使每个小组中成员的差异最大化。分配角色。通过分配不同的角色让学生互相交流。布置教室和准备材料。 二、解释任务和合作结构的作用 解释教学任务。解释任务、课程的目标,以及学生完成任务所需的相关概念和原理,以及他们所应遵照的程序。解释成功的标准。应该按照一个参考的标准考察学生的工作。构建积极的依赖关系。学生必须详细理解他们是“同舟共济”。他们总是确立了共同的目标,学生要对自己的学习和小组其他成员的学习负责,并且用庆祝、奖励、资源、角色和互相依赖的身份等方法来增强目标的依赖关系。构建小组间的合作。各小组间互相检查和帮助,以将合作的影响拓展到整个班级。确定个人的责任。每个学生对自己的工作富有责任感。可以通过对小组成员随机口头测试、个人测验或让某个成员担任理解检验者的角色,从而确保个人的责任。说明预期的行为。在小组中,教师对所期望的行为解释越清楚,学生就越可能做出那些行为。 三、监督和干预的作用 安排面对面的促进式交流。以确保学生能以促进彼此成功的面对面的方式授课。监督学生的行为。当学生工作的时候,教师要四处走动,观察他们是否理解了任务和材料,并及时做出反馈和援助。表扬能较好运用小团队技巧的学生。收集有关每个小组和每位学生的观察资料。干预并提高完成任务的效率和团队工作的效率。在学生还没有完全理解工作任务时提供任务援助,并在学生协同工作有困难时提供帮助。结束课程。总结课程要点,或复习重要事实,以提高学生的学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落实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

浅谈在课堂教学中有效落实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落实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呢?我就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落实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谈谈自己几年来的一些体会。 一,创设参与教学的氛围,让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参与教学过程,能根据自己的学习要求,管理和控制学习环境,自己设置学习目标,根据自己的学习计划控制学习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丰富的信息资源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取出所需要的资料,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案,以培养学生自我探索的能力。教学过程要着眼于学生主动学习,要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要能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所学知识;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来管理和控制学习环境,自己设置学习目标,根据自己的学习计划控制学习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借助丰富的信息资源,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收集资料,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以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的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就是要学生在上课时积极思考、主动提问、主动回答问题、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意见或者对他人意见做出评价,做到在学习过程中主动预习、主动复习,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等。 比如,我在上《锡林郭勒大草原》一课,对于草原,很多山村的孩子只从一些片段或者是一些图片上有一点认识,真正到过大草原的根本就没有,我也没去过大草原!那怎么办呢?我根据各个学生的情况,布置各种不同的任务,从各个渠道去收集和认识大草原,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孩子都能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老师的表扬,自己要求学习的劲头、求知欲望更浓,对课文理解就更深刻,就更能感受到作者文章要表达的情感,课文教学目的就轻而易举地完成了!老师也成功的把学生引上爱学习的路上!比起老师眉飞色舞、滔滔不绝的灌输,学生被动的当录音机效果,不言而喻! 另外,课堂教学应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进行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自主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 二,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 合作学习是针对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习。小组合作研究是学习中经常使用的一种组织形式,现代社会的许多创新成果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疑难问题的解决常常需要多个个体的协作。通过小组合作研究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概念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即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就学习而言,学生学会合作,享受到合作学习的成功喜悦,便会加强学习动机,从而更喜欢学习。因此,教学设计要促使学生的合作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保证施教活动的有效性和预见性。 在《东郭先生和狼》一课中,我没有急着讲授课文内容,我也没要求学生要怎样去了解课文,我只布置一个任务:全班同学在各组组长的组织下,编演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看哪

小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自主合作学习模式探究 一.背景 新课程要求我们的课堂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主体性为主要目标的课堂,强调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从发现中寻找快乐,从解决问题中增强信心,从不断体验中获得新知。打破长期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这种课堂主要靠教师向学生灌输,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被动状态,其主动性、积极性难以发挥,既不能保证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推进我国教育的深化改革,以利于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人材的成长,必须明确认清教学过程的本质,在先进的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创建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既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又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新型教学结构。 二、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的学习方法是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高效掌握知识,迅速增长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知识源于行动”和“认识发生于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观点,认为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是教育的最高原则。只有自己具体地和自发地参与各种活动,才能形成自己的假设,并给予相对合理的证实或否定,才能获得真实的知识。 杨振宁博士指出,如果说在过去还有可能一个人独立完成诺贝尔奖项的话,那么,进入80年代以来,尤其是进入信息社会以来,没有人们的共同参与,相互合作,任何重大发明创造都是不可能的。在经济一体化与专业分工日趋精细的大趋势之下,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已经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重要品质。 要通过参与式的交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能够为自己行为负责的人。教师的角色作用在于引导学生,选择有用的信息,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营造师生共同学习、探索和研究问题的环境氛围,建立对话式、交互式、融合式的教学模式,正在成为教师从业的必备素质。 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要在学习中培养。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应该努力创设合作式学习的情境,为学生合作意识的养成与交往能力的发展搭建舞台。课堂上,应该更多地让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共同切磋;活动中,应该更多地让学生相互协作,共同参与;生活中,应该更多地让学生互相帮助、共同分享。使学生在充满合作机会的个体与群体的交往中,学会沟通、学会互助、学会分享,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理解他人、欣赏他人的同时,也能更好地使自己得到他人的理解与欣赏。现代教育理念认为,一个人今天在校的学习方式,应与他明天的社会生存方式保持内在的一致性;而合作学习正是这种一致性的切入点之一。教师在平等民主的基础上与学生合作,让同学之间互相合作;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启发的教育作用,在学生的主动参与中使之完成合作意识的内化与能力的提高,这是现代教学中一个值得关注

浅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浅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 习 作者:松岗中心小学邓肖…文章来源:松岗中心小学点击数:771 更新时间: 2007-5-14 【摘要】在新课程理念下,合作学习作为新型学习方式被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实践中。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合理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呢?我个人认为应注重从三方面着手:首先是基础环节,即组建合理的合作小组;然后是中心环节,即在课堂中开展实在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最后是反馈环节,即考察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和成效。 【关键字】新课程课堂教学实践组建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 【正文】 在新课程理念下,合作学习作为新型学习方式被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去听课或者参加某些教研活动时,经常会看到一种现象:整个课堂熙熙攘攘,热闹非常,各个小组在热烈地讨论问题,有的时候甚至会见到一节40分钟的《找规律》的数学课,老师就组织了5次小组合作学习,整节课基本上都是在小组活动中度过。其实这种现象在现在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应该是在学生个体无法完成或个体无法有效完成任务;或者是受到外在条件限制需要小组合作学习;或者是学生对自己产生的想法和做法有待与他人讨论、分享成功喜悦时才有必要、有价值、有成效。而不应该作为一种形式落实到教学中,更不应该作为一种点缀安排在课堂教学中。更有甚者,有的老师在评价一节课时,会因为教者没有组织小组学习而对该节课实行全盘否定。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合理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呢?我个人认为应注重从三方面着手:首先是基础环

节,即组建合理的合作小组;然后是中心环节,即在课堂中开展实在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最后是反馈环节,即考察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和成效。 一、基础环节:组建合理的合作小组 组建合理的合作小组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合作学习的研究结果表明,小组的组成对合作学习的效果影响较大。我们应该尽量找出有效的分组方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 1、分组: 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 所谓“异质”分组,就是把学习成绩、能力、性别甚至性格、家庭背景等方面不同的 2至8名学生分在一个合作小组内。这样,小组内的学生之间在能力、个性、性别等方面是不同且互补的,便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由于各小组是异质分组,这样就使得各小组间是同质的,为各小组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进行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这是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是实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重要技术,在实践中的具体做法是:先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包括性别、学习习惯、个性特点、组织能力、学业成绩等情况,然后将全班学生按成绩划分为优、良、中、差四个层次,把四个层次学生适当搭配,分成合作小组,各小组间的层次、人数、性别比例基本平衡,最后选择组织管理能力和责任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组长可由教师指定,也可由组 员推选,还可以实行轮换制,让每个学生都得到这方面的发展机会。异质合作小组的规模是不确定的。如果学生不习惯合作学习,教师就应有意识地安排他到2人配对的小组中,完成一些简单的认知目标明确的任务,以便使他获得一些经历,进而从事涉及范围更广的工作。多于 6人的小组就需要有一位有才能的领导者,否则,学生们就不可能在没有经验和不经训练的条件下相互帮助。我所任教的班级人数比较多,有56人,我按照上面所说的原则一般把我们班分成7组,每组8人,因为每组的人数比较多,因此我充分了解了各学生的情况,除了各学生的数学成绩外,我还对他们在学习其他科目时的表现和学习成绩都作了了解,然后才慎重地挑选了8位数学小组长来领导这8个小组。 2、分工。 在传统的小组活动中,小组成员往往没有明确的个人责任,这容易导致“责任扩散”,小组成员各做各的、一盘散沙,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小组成为学生逃避学习责任的“避风港”。如在一节“长方形的面积计算”课上,我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讨论长方形的计算公式时,各小组的同学虽然围在了一起,但却各自摆弄着自己手中的学具,有的同学甚至在商量放学后去哪里玩,个别的学生还在那里静静地看书。讨论的时间到了,我让同学来回答讨

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理论介绍 珠海拱北中学黄谨 (一)合作学习的历史溯源 1.思想溯源 二千多年前,我国就产生了合作学习的思想。《诗经·卫风》中指出“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教育名著《学记》中也提出“相观而善谓之摩”“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许多私塾都采取“高业弟子转相传授”的办法教学;书院更是盛行“切磋”之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大力倡导“小先生制”。这些提法、行为都体现了合作最基本的理念——互相帮助,共同发展。 在西方,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奥勒留、托马斯·阿奎那等人都曾在著作里论述过合作学习的思想。如:亚里士多德认为营造一种合作式的宽松的学校气氛,能激发人求知的本性,有利于人潜能的发挥。公元一世纪,古罗马昆体良学派就指出学生们可以从互教中获益,他始终强调一个观点“大家一起学习,可以互相激励,促进学习”。文艺复兴时期捷克的大教育家的夸美纽斯也在其著作中明确提出,学生不仅可以从教师的教学中获得知识,还可以通过别的学生获取知识。启蒙时期,法国的卢梭、英国的洛克、美国的杰弗逊和本杰明·富兰克林都曾指出过合作的思想。 2.实践溯源 除了在个别教学中小范围实践合作学习的理念之外,十八世纪,约瑟夫·兰开斯特和安德鲁·贝尔开始在英国广泛使用合作性学习小组;19世纪初,合作学习的方式传入美国,并不断发展。教育家帕克和杜威都做出了重要贡献。帕克认为学校是最适宜于实现民主并让儿童共同学习和共同生活的地方,他的“昆西教育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杜威则把合作学习作为“从做中学”教学方法的组成部分。 而通常我们所现在普遍谈论的,其实是指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在美国重新兴起且至今都盛行不衰的合作学习。它的“重新兴起绝非偶然,它既反映了自1957年前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后,美国朝野要求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的呼声,也是对传统教学形式的反思和对传统评分制的批判。”(王凯《论合作学习的局限性》)而它一旦兴起,就迅速发展,现在“合作学习已广泛地应用于美国、以色列、新西兰、瑞典、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荷兰、英国、德国等国的大中小学教学”。(高艳、陈丽、尤天贞《关于合作学习的元分析》) (二)合作学习的基本内涵 国外对合作学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在不同的国家,合作学习的研究角度、实践

概念教学记忆策略

初中化学概念教学中记忆策略的探索 徐玉英吴江市平望二中 问题的提出 我们都知道,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的事物的反映,是人类获得知识,积累经验的重要手段。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比较多,学生对基本概念的记忆和掌握程度关系到后期化学课学习的难易度,所以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和记忆的规律,研究化学概念的记忆策略,帮助学生记住化学的基本概念是化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 策略探索 一、提高兴趣促进记忆 歌德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欢悦的心境学得的东西终身难忘,莘莘学子深有体会。 1、故事激趣 化学的研究过程,是人类不断探索的过程。介绍科学家的一些探索故事,将科学知识的教学同产生该知识的研究过程联系起来,既能够激发学生听课的兴趣,提高上课注意力,还能够使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在元素概念的教学中,我们可以从古代的元素观到玻义尔的元素概念,从道尔顿的原子学说到阿伏加德罗的分子理论,从单质的概念到同素异形现象直至原子结构理论,适时地把这些历史过程有选择地配合有效的教学方法传授给学生。这样,学生就会了解元素概念的演变过程,理解其丰富而完整的内容,知晓其实质,开阔学生眼界,增强记忆。 学习“燃烧”概念时,我们结合人类对燃烧实质探索的历史,从舍勒和普利斯特里的“燃烧”学说,拉瓦锡的“物质与氧气燃烧”到现在的广义燃烧定义的发展,使学生体会到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螺旋式上升的,化学的知识是有阶段性的,同一的概念在不同的认识阶段其内涵是不同的,它会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得到补充或修正。我们要教育学生用发展的观点去追踪化学的概念的演化过程,把静态的知识变成动态的知识。 2、实验引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能以直观的感性材料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使课堂充满生机富有情趣。再通过教师的演示,使学生在观察实验中建立起准确的第一印象,并有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索,更好地理解物质的变化规律。通过实验要让学生掌握充分、可靠的感性材料,透过实验现象深入里层、去粗取

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有效方式

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有效方式 数学学科定安县实验中学张楠 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一般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来看,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则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要让学生通过网络环境、解题反思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的自主学习方式来学习。学生只要能运用好的学习方法,就等于找到了捷径;学生只要养成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就等于建立了一种自我调节的推进机制。在长期的内因和外因交互作用下,让学生的学习实践活动沿着正确的方向、途径发展,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不断调节,自我完善。 关键词:有效教学;自主探究 一、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也在悄然改变着传统的学习方式。为了更好的推进素质教育和学校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进程,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充分利用和开发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开展学生自主性学习,从而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各种教学技术的支持。在新课程教改中,本人对不同环境下的学生自主学习方式进行了初步探索。 二、解题反思模式下的自主探究学习 在学习中形成反思习惯对学生自主学习知识和思维品质的培养都有积极的意义。培养学生把解题后的反思应用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养成检验、反思的习惯,是提高学习效果、培养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反思解题思路可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反思解题途径,可培养思维的批判性;反思题目结论,可培养思维的创造性;运用反思过程中形成的知识组块,可提高学习思维的敏捷性;反思还可提高学生思维自我评价水平,从而可以说反思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将自己内隐思维活动的调节,控制过程展示出来,问题解决后不要停止,应立即引导学生进行问题后的反思,并把反思中的得失板书出来,使学生能够效仿。 2、教师要启发学生解题思路的发现和结论的猜想,并树立自觉的猜想意识,努力培养学生猜想的主动意识,鼓励学生从解决问题后的反思出发,大胆猜想,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进行自主学习。 3、通过解题后对习题特征进行反思,用自己的语言或数学语言对习题进行重新概述,培养思维的深刻性,促进知识的正向迁移,提高解题能力。 4、反思题目结论,进行解题成果的扩大,培养思维的创造性。而且还要将反思对象扩展到学生作业后要写反思,利用作业空出的反思栏给老师提出问题。结合作业作出合适的反思。有了作业反思的要求,师生在教学上便产生了互动和交往,根据从学生的反思老师可以随时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学习态度等很多有利于教学的信息。 案例1:在讲解《勾股定理》时,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对于任意的直角三角形,如果它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b a ,,斜边为c ,那么一定有222c b a =+。 问题提出:那么当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3和4,那么斜边为多少? 这是一个典型的利用勾股定理解题的题目,我们的做法是根据勾股定理再结合平方根的知识,得到斜边的长度为5254322==+。 引导学生对题目的结果进行反思:从具体再到抽象,我们可以得到一系列相同题目的解题公式:任意的直角三角形,如果它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b a ,,斜边为c ,那么一定有222222,,a c b b c a b a c -=-=+=。 通过这个问题的反思,使学生自己应用知识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并且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具体——抽象——具体”的形成过程,完成知识的自主探索学习。 5、除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外,用一段时间进行专门解题思维训练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和反思能力的有效途径。

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环节

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环节 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并通过学生的各种有用学习合作,引导学生互相启发、共同探究。也就是说,在三种学习方式中,自主学习是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探究学习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目的,而合作学习是促进学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有用途径。基于此点,小组合作学习就自然成为新课程教学中应用的最多的教学组织形式。小组合作学习实质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优良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小组合作学习的重点在于小组合作是否有用,也只有有用的小组合作,才能使课堂达到高效。 一、选择具有合作价值的学习内容使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严重前提 首先,学习内容可详尽分解。合作学习,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实现共同提高。要选取那些内容可分解,可让每个合作成员有明确任务,又比较适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 其次,讨论的问题要有思考性、,启发性、探究性。“学源与思,思起与疑。”常有疑点才能常思考、常探索、常创新。探究疑点的时候是注意筛选那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可以答案多样、学生感兴趣、爱参与的内容。 二、学生独立思考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发展动力 合作学习是通过建立在个体需求的基础上的,只有学生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合作学习才会有成就。如: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写下来,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再讨论,形成集体意见。否则,在学生对问题还没有形成独立见解之前就急于讨论,学生的思维还没有打开,简易被别人观点同化,出现人与亦云的现象。 三、学习任务明确分工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有用方法和手段 合作学习中学习任务的确立也要考虑学生的兴趣与需要,是贴近学习实际的、有选择性、有一定难度的、具有思考价值的。各小组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选择学习任务,小组成员间也要根据个人特点分配任务。 四、教师引导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

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_发展性教学实验室研究报告之二_裴娣娜_百.

#教学改革园地# 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 发展性教学实验室研究报告之二 裴娣娜 (北京师范大学教科所,北京100875 [关键词]发展性教学;合作学习 [摘要]合作学习是发展性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策略。该文就合作学习的目标、教学中合作交流的形式及类型、合作学习的实效性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5308(200002-0001-06[中图分类号]G424.24 问题的提出: 教学活动是一种社会性交往活动,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在这种特殊的认识活动中,教学过程成为师生间、学生间信息传递的互动过程,也是师生间、学生间情感交流的人际交往过程。交往,是人与人之间在共同活动中发生相互作用和联系的基本方式,也是社会群体赖以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学生正是在相互合作与交往中得到发展。 发展性教学的合作学习是建立在科学的交往观基础上的。将教学过程作为师生共同构建学习主体的过程,在充分尊重人格的基础上,通过多样、丰富的交往活动,不仅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和谐的教育环境,而且使教学认识成为一种社会文化活动,将主体间的社会交往纳入认识活动过程,承认教学认识活动的社会性,并作为学生认识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发展性教学,关注教学活动中体现出来的群体间人际关系和交往活动,积极建立群体合作学习关系。这就是:使教师在/权威、顾问、同伴0三种角色的选择中,使学

生在/竞争、合作0两种关系的处理中,师生在主动与受动角色扮演中形成良性促进的和谐关系。这种关系是一种相互接纳、相互理解的合作、民主、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如果真正做到了让学生拥有轻松、宽裕,不仅有利于使学生获得集体意识和行为规范,提高自我教育的水平,实现个体与社会的沟通,同时也将极大地激发教师和学生的主动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师生都获得自我的充分发展。 立足于现代教学的高度,针对传统班级教学存在的弊端,近年来我国教育工作者从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角度出发,将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对小组合作学习与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关系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初步成效。目前我国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有关的教学实验点已不下数十处。其中较有代表性的如杭州大学教育系的/个性优化教育的探索0、山东教科所的/合作教学研究与实验0、湖南师大教育系的/协同教学实验0以及北京师大教育系/少年儿童主体性发展实验0等[1]。不仅引进、介绍了国外有关研究成果,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特点和环节作了初步阐释,而且将/合作0概念引进课堂教学,创设了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新的教学形式,打破了传统班级教学的垄断地位,为教学组织形式改革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但是,应该看到,我国目前对合作学习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这种不足主要表现在:1对合[收稿日期]2000-01-14 作学习个别要素、一般特征研究多,对其理论基础作系统、深入研究得少;o对各国合作学习的产生背景、国内外教育教学条件差异以及实施条件研究不足;?对合作学习本身蕴涵的现代教学理论特质研究不够,不能深入揭示交往、社会性因素怎样参与认识过程,在认识总体机制中的作用,以及小组合作学习与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内在联系等问题,因而带来实践中的盲目性。 为了构建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我们确定了以下研究的问题及研究方法: 研究的主要问题:1理论基础考察合作交往与学生发展;o合作学习的目标定位;?合作的意识与合作学习的行为表现;?合作交往的形式及类型分析;?学生合作交往意识及其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策略与合作小组构成的方式;?集体、小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