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MSP430G2系列单片机原理与实践教程

MSP430G2系列单片机原理与实践教程

MSP430G2系列单片机原理与实践教程
MSP430G2系列单片机原理与实践教程

MSP430G2系列单片机原理与实践教程完整版30 MSP-EXP430Launchpad实验指南

前言

MSP430G2系列是德州仪器近期推出的一款产品,在秉承MSP430超低功耗,高集成度的优点的同时,具有高性价比的特点。该系列被称为ValueLine,旨在以8位单片机的价格实现16位单片机的性能。MSP-EXP430Launchpad是TI推出的又一套用于MSP430和电路实验的开发板。在该套不到名片大小的开发板上集成了一片超低功耗16位MSP430单片机,USB口仿真器电路以及各引脚接口等。利用LaunchPad开发板,仅需一台笔记本电脑,就可以在基于图形界面的编程软件CCS上进行嵌入式软硬件系统的开发和调试,真正做到将实验室装进口袋里,让使用者可以随时随地,不受场地和设备的限制进行430的开发工作。

除了学生自主创新实践外,LaunchPad开发板还可以用于本科低年级课程,如嵌入式C语言,电子技术基础,微机原理,单片机等课程的自主实验环节以及课程设计。该套开发板为单片机热爱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

该实验指导书在Launchpad的基础上进行了功能模块的扩展,以期更好地进行实验教学和学习。本书共有六章,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第1章至第3章,对MSP430G2系列单片机的外设进行介绍,CCSv5.1的安装和使用,同时给出了几个基于Launchpad的实际开发案例。第二部分为第4章至第6章,对一体化实验系统以及各扩展模块的硬件电路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在此基础上通过六个基础实验以及六个综合实验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430的开发和应用。

由于时间和篇幅的原因,本书中第三章关于微控制器外设寄存器的更为详细的描述没有

在此书中涉及,但包含在随书光盘的电子文档中,供有需要的读者阅读和参考。

该实验指导书、程序和相关教学材料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MSP430联合实验室赵建老师

和TI单片机大学计划黄争经理共同策划和审阅,在编写过程中,联合实验室老师和同学付

出了辛勤的劳动,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此外,也感谢TI大学计划部崔萌和王沁工程师对

全书进行的修改,整理和完善工作。由于时间和水平有限,书中可能存在错误和不妥之处,

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MSP430实验室

2012年10月

第一章 MSP430G2系列单片机第一节 MSP430系列单片机概述

本章主要内容包括MSP430G2系列单片机的特点性能介绍,launchpad 评估板资源的使用方法介绍及单片机入门的一些基础知识,其中单片机入门知识有关软件的部分希望能够引起读者们的注意,因为目前就单片机开发而言,硬件方案IC制造商总是能够提出多样、成套的解决方案,而工程师在整合方案之余,绝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了编程之中,故而在学习单片机之初养成良好地编程习惯,不失为是工程师之路的一个良好地开端。

1.1.1 MSP430系列单片机及低功耗特性

如今的单片机已经不再是二十年前所谓的SCM,而是从MCU向SOC转型中间期的一个时代,在开始本章节正是内容之前,不妨先解释一下上述提到的几个英文缩写:

SCM:单片微型计算机(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主要是寻求最佳的单片形态嵌入式系统的最佳体系结构。Intel公司的8031就是这个缩写的代名词。

MCU:微控制器(Micro Controller Unit),主要的技术发展方向是:不断扩展满足嵌入式应用时,对象系统要求的各种外围电路与接口电路,突显其对象的智能化控制能力。它所涉及的领域都与对象系统相关,Philips公司是最早提出并将这种概念付诸实践的。 SOC:嵌入式系统System on Chip)即寻求应用系统在芯片上的最大化解决,尤其是对于便携式、轻量小型化的手持设备,对单片集成系统的需求更是强烈。每当工程师们讨论到手持设备,MSP430系列单片机总是第一个被提上议程。

MSP430(Mixed Signal Processor 混合信号处理器)系列最为夺目的亮点之一就是超低功耗运行,这一硬件上的特点甚至带来另一种以中断为主的编程模式(第三节中详细讨论)。关于MSP430系列单片机到底有多省电,可以做如下一个实验:

实验器材:橘子一个、锌电极三支(Zn,可以把废旧的锌锰干电池外皮剪下压平)、铜电

极三支(Cu,可以用铜制钥匙充当)、导线若干,内带秒表程序MSP430+段码液晶小系统

实验步骤:

1.制作原电池。将橘子切成三块,分别在果肉两侧插入锌铜两个电极,锌为负端,铜为正端。再用导线将三个原电池串联,固定牢靠后用万用表测量电池电压。

实测数据每个水果电池电压约为0.8V,三个串联达2.4V,虽然距离MSP430单片机标准供电电压 3.3V还有很大差距,但是在这些条件下

MSP430单片机运行是绰绰有余的。

2.将MSP430单片机系统的VCC、GND分别和水果电池组的正负极连接,观察段码液晶是

否可以受到单片机的正常控制。

水果原电池能提供的电流十分有限,短路实测最大电流不足100uA,而MSP430单片机运行秒表程序功耗仅仅不足2uA,段码液晶约3uA,系统总功耗5uA。对于这个橘子而言,给 MSP430单片机供电实在是屈才了。

3.将该实验装置放在通风良好,温度20摄氏度的环境下,每天三次记录单片机系统的运行状态,检测系统能够维持的时间。

经实验,只要水果没有腐烂变质或者风干(可以适当补充水分),该系统能坚持一个月以上。当液晶上的显示变得模糊不清时,立刻换上新的电源,系统立刻重获新生,这时品尝橘子,几乎没什么酸味了。5uA到底是个什么概念呢,举一个更直接的例子,常用的CR2032 纽扣电池,可以为这个系统提供5年以上的续航能力。

如此种卓越的超低功耗特性,自然给MSP430单片机开拓了广阔的应用空间:第一,正如前文所说,MSP430 单片机就是为了便携式设备而量身打造的。随着技术的日新月异,便携式设备不断的向小型化、轻量化、高精度、多功能化的方向发展,在集成度、电池尺寸、设备大小的限制下,还对处理器运算能力和片上资源有了更高的要求。MSP430 单片机强大CPU(16位处理器,每秒处理指令最高25兆)和片上丰富的接口电路和模拟电路资源,可以实现模拟数字信号混合处理,大部分设计“单芯片”完成,大幅提高集成度和生产效率的同时有效的控制了成本。

第二,超低功耗的特定使得产品电池寿命终身化这个命题得以实现。按照电子产品预期使用寿命5~8年计算,电池设计寿命8~10年,如果产品耗电量足够低的话,一款产品终生只用配上一块电池,无需充电和更换。这样一方面减少了用户的麻烦,另一发明设计和制造的成本也降了下来。例如一款基于MSP430单片机的野外气象观测的传感器节点,可以连续工作数年不更换电池,直至产品寿命终结。

第三,MSP430单片机低功耗还体现在另一方面,即十分微弱的能量,

也能够驱动MSP430 单片机工作,在1.8V以上的电压下CPU都可以正常工作,最新系列的MSP430单片机甚至可

以把这个数值再降低几乎一半至1.1V。这样很多间接电能也能直接给MSP430单片机供电,如小块太阳能电池、信号线自取点、温差能、电缆上磁场能、人体机械运动震动的能量、酸碱性溶液中的能量等等。基于这种间接电能设计的无源设备产品,也是符合当前低碳环保设计理念的新方向。日本最近研制了一种尿液检查卡片,就是以尿液作为电解质发电,驱动低功耗系统进行尿液样本分析。

TI新品发布会上,Scott Roller用“无人能及,实实在在”八个字来形容430系列产品,并将“独特的超低漏电工艺技术”和MSP430 单片机超低功耗系统理念、MSP430 Ware 软件列为MSP430单片机系列”实现超低功耗的三大独门秘籍。

对于单片机开发人员而言,芯片内部工艺或许与设计不是那么相关,但是MSP430单片机低功耗系统在软件方面的操作就至关重要了,因为即使CPU能够以极低的功耗执行指令,而程序总是做一些冗余的动作,那样进行下来,还是会有很多功耗白白浪费,那么MSP430 为软件上控制低功耗又提供了那些可能呢?

首先,MSP430单片机建立的时钟系统概念,使得CPU、片上模块、休眠唤醒三者时钟彼此独立。总众所周知,时钟频率的高低是决定系统功耗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不同模块的运行速度各不相同,CPU的繁忙程度也并非总是很高,这就造成低速时钟无法满足需求,高速

时钟又会带来功率浪费的尴尬局面。MSP430 单片机时钟系统提供了三种时钟,通过软件寄存器设置,不同时钟可以分别开启关闭,可以分别设置倍频分频系数,为各种模块和CPU 提供多样的选择。基于这样的时钟系统,MSP430 单片机可以实现不同深度的系统休眠,如此梯度化的休眠方式,让整个系统以间歇工作的方式,最大限度的节约能量。

其次,MSP430单片机采用模块化设计,在使用时每个模块都可以由软件单独开启关闭,用到某一模块时打开它,任务完毕之后关闭它,这样也能节省不少的电能。这样的设计还有诸多其他好处,每一种模块都具有独立完整的结构,在不同型号单片机中,同款模块的功能结构使用方

法都是完全一样的。同一家族不同型号的MSP430单片机,实际上就是不同功能模块的组合。这样的设计,对于学习者而言,使得MSP430单片机学习一通百通,对研发者而言,更换更高级的MSP430单片机芯片时,程序移植得心应手。

此外,对于新手而言,如何在保证程序稳定性、健壮性的前提下提高程序执行效率、删除冗余语句,还是一个遥不可及要求。TI 公司就专门组织了老练的程序工程师编写了程序库MSP430 ware,MSP430 430ware 中囊括了几乎所有模块的所有功能函数和海量的例程,把

工程师从底层繁琐的代码编写工作中解放了出来,同时还保证了底层函数的效率和稳定。

1.1.2 MSP430单片机的其他特点

除了超低功耗这一突出优势外,MSP430系列单片机还有不少其他不俗的表现:

1. MSP430单片机内核采用16位RISC(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精简指令集计算机)处理器,单指令周期,运算能力和速度优势明显,某些型号的MSP430单片机内部带有硬件乘法器,在DMA控制器的配合下,性能堪比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数字信号处理,一种专精于复杂信号运算的智能器件)。

2. MSP430单片机采用冯诺依曼结构,寄存器和数据段(即RAM)与代码段(即ROM, FLASH或FRAM)统一编制。这样代码在RAM里同样可以运行,每款MSP430单片机都有FLASH(或FRAM)控制器,通过它可以对ROM的区的代码进行擦写。这种机制可以很方便的实现设备在线升级功能,无需重新烧写程序,固件更新时单片机仍处正常工作状态(在第三章中详细讨论)。

3. MSP430单片机属于工业级芯片,能够在-40~85摄氏度的范围内工作,并且带有PWM 发生器等控制输出。适合各类工业测量、工业控制、电机控制等领域。

4. MSP430单片机作为混合信号处理器,模拟设备也是一大特色,运算放大器、比较器、 ADC、DAC应有尽有。以ADC为例,有高速的ADC10、

ADC12;有高精度的SD16、SD24;还有低成本的SLOPE,可以满足各式各样的测试任务。

5. MSP430单片机具有多种通信接口,涵盖UART、I2C、SPI、USI等等,5系列单片机还带有USB控制器、射频控制器、Zigbee控制器。适用于各种协议下的数据中继器、转发器、转换器的应用中。

6. TI公司实力雄厚,MSP430单片机系列产品生命力旺盛,自1996年问世以来每年都有新的型号推出,更新、更强、更省电的单片机不断的推出。2012年六又推出了新款的“金刚狼”系列,再度挑战低功耗极限。

第二节 LaunchPad Launch!

前言所述,主要谈到MSP430系列单片机在超低功耗领域傲人的优势,具体谈到MSP430G2 系列单片机,其核心竞争力在于超高性价比。G2系列又称“超值系列”,那么它的超值到底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首先,G2系列单片机的售价低,G2全系列单片机共有44款,根据片上资源的丰富程度价格由低到高,最低价格0.34美元,配置最全的2553也仅售0.99美元,这样的价位在单片机范围内可以算是物美价廉了。

G2系列单片机虽然价格不高,但不等于它的功能不强,G2系列单片机作为MSP430系列中的一员拥有大部分MSP430单片机片上外围模块:

? 16MHz主频16位CPU

? 片上程序存储器FLASH(512B/1KB/2KB/4KB/8KB/16KB)及FLASH控制器 ? 片上随机存储器SRAM(128B/256B/512B)

? 通用并行输入输出端口GPIO(4位/16位/20位/24位)

? 支持电容触摸式I/O

? 看门狗定时器WDT

? 上电复位模块BOR

? 多功能通信模块USI(I2C/SPI)USIC_A(UART/LIN/IrDA/SPI) USIC_B(I2C&SPI) ? 比较器模块Comparator A+

? 片内温度传感器 Temp Sensor

? 十位逐次逼近型ADC10

? 斜率型slope ADC

板载着一颗MSP430G2 单片机的launchpad评估实验开发板除了上述片上资源外,板上还有诸多额外的硬件资源:

? 板载USB调试与编程仿真器接口,无驱动可安装

? 支持所有采用DIP14和DIP20封装MSP430G2XX和MSP430F20器件

10

? 红绿两粒LED,两个按键

? 配套两款电容触摸板

? 所有管脚在板子两边引出

这其中最吸引人的当然要数板载USB 仿真器了,从事MSP430 单片机的朋友无一抱怨 MSP430单片机的仿真器价格过高,一只TI官方认证的仿真器动辄上千元,而仿制的仿真也要三百至四百元,顶着侵权的罪名同时还有时刻仿真器死机的风险。现在有了launchapad,USB仿真器即插即用,一根USB线,等待30秒,系统搞定驱动。这无疑是MSP430单片机开发者的福音,扫清了开发者道路上的羁绊。

这么好用的一块开发板得多少钱呢?现在TI正在MSP430G2系列单片机推广期,一块 launchpad开发板仅售4.30美元,折合人民币不到30元,此外TI和国内各大高校和各大电子技术论坛都有合作,还有不少机会可以免费获得launchpad。

第三节 MSP43OG2系列单片机的应用与开发

MSP430G2 系列单片机在各类学生科技实践中已经有了一定的影响,

现简单展示几个

MSP430G2系列单片机在科技活动中的应用成果,这些实例会在本后后面几个章节展开介绍。

1.3.1 多路电源开关

图1.3.1 继电器控制器实物图

该作品特点:

? MSP430G2231为主控芯片

? 四路继电器相互隔离

? 四个按键控制继电器开闭

? 继电器开闭情况由LED显示

继电器是小电流控制大电流的常见器件,作为小电流控者,单片机是一个常见的角色,各式各样的大功率用电器往往扮演被控者。这样的一种应用本身十分简单,无非就是起到一个开关功能,但是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模块,拓展后有广泛的空间,如应用在家居环境,单片机可以控制冰箱、风扇、洗衣机的电源,用作工业环境单片机可以控制风机、电炉、传送带,用作农业可以控制进料通道、畜栏开闭。

1.3.2 风速测试仪

该作品特点:

12

? MSP430G2211为主控芯片

? 驱动一个电源风扇

? 调理转速信号为PWM波

? 以脉冲计数方式测量风扇转速

? 风扇转速显示在LCD上

风冷系统是较水冷、气冷、氮冷几种主流冷却系统中性价比最高的冷却方式,是现在大多数电子设备散热的首选,该作品根据风扇自身的转速反馈信号测算出风扇的实际转速,若能再结合温度检测模块,则可构成一个完整的散热系统。

1.3.3 窗帘电机控制器

该作品特点:

? MSP430G2211位主控芯片

? 单片机驱动直流电机

? 手动按键控制和自动感光控制两种方式

? 自动感光模式下光线强时自动关闭窗帘

智能家居概念提出至今,各式各样的家居智能产品在技术上已没有什么难题,核心障碍是如何做到人性化,如何想用户之所想,代用户之所劳,而家用窗帘控制器就解决的很多想拉窗帘而懒于行动的人烦恼。

1.3.4 数字频率计

该作品特点:

13

? MSP430G2231位主控芯片

? 定时计数法测频率

? 兼容正弦波、三角波、锯齿波、矩形波

? 频率测量结果显示在LCD上

频率是电学领域常见参数,频率测量是测控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除了本作品这种定时测量方法外,还有很多复杂精密的方案,低频的频率

测量只需要普通IO口就行了,频率稍高的则要用到定时器或者其他分频方法,目前频域测量的尖端已经触及太赫兹领域,在普通人看来是一个不可能的数量级但是测控界确实已经做到了。

1.3.5 自行车里程表

该作品特点:

? MSP430G2231位主控芯片

? 定时计数法测计算车轮转速

? LCD显示当前速度、里程

? 手动复位里程计数

? 系统掉电数据不丢失

户外运动一直也是这些年来人们业余活动的一个热点,但是在人们尽情享受自行车越野带来的欢乐时,安全却成了常常被户外运动新手忽视的一个关键,而对于缺乏对外界地形、气候等户外经验的人来说,带上一个电子助手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当然这个助手除了能解决户外问题,还得低功耗,但是这对于MSP430 单片机而言并非什么难事,实际上就在2011 年TI杯全国MCU&C2000大赛中,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一个参赛队就以一部用MSP430单片机

为核心,具有谷歌地图定位,记录海拔、时间、温湿度测量显示的“户外助手”作品,获得了专业组特等奖。

第二章 CCS快速上手

第一节 CCS简介

Code Composer Studio是一种针对TI的DSP、微控制器和应用处理器的集成开发环境。 CCStudio包括一套用于开发和调试嵌入式应用程序的工具。它包括用于各种TI设备系列的编译器、源代码编辑器、项目生成环境、调试程序、探查器、模拟器和其他许多功能。CCStudio 提供一个单一用户界面,指导用户完成应用程序开发流程的每一步骤。类似的工

具和界面使用户能够比以前更快地开始使用,并且能够向他们的应用程序添加功能,这些都归功于成熟的生产能力工具。

本章节着重讲解CCS的使用的基本方法和功能,旨在与读者读完后能够快速上手,开始自己的MSP430单片机学习、练习之路,当然这里提到的使用方法也同样适用与DSP等其他

CCS支持的处理器。

功能总览

1. 调试

CCStudio 的集成调试程序具有用于简化开发的众多功能和高级断点。条件断点或硬件

断点以全C表达式、本地变量或寄存器为基础。高级内存窗口允许您检查内存的每一级别,以便您可以调试复杂的缓存一致性问题。CCStudio 支持复杂的多处理器或多核系统的开发。全局断点和同步操作提供了对多个处理器和多核的控制。

2. 分析

CCStudio 的交互式探查器使快速测量代码性能并确保在调试和开发过程中目标资源的

高效使用变得更容易。探查器使开发人员能够轻松分析其应用程序中指令周期内或其他事件内的所有C/C++函数,例如缓存未命中/命中率、管道隔栏和分支。分析范围可用于在优化期间将精力集中在代码的高使用率方面,帮助开发人员开发出经过优化的代码。分析可用于任何组合的汇编、C++或C代码范围。为了提高生产能力,所有分析设备在整个开发周期中都可供使用。

3. 脚本

某些任务,例如测试,需要运行数小时或数天而不需要用户交互。要完成此类任务,IDE 应能自动执行一些常见任务。CCStudio拥有完整的脚本环境,允许自动进行重复性任务,例如测试和性能基准测试。一个单

独的脚本控制台允许您在IDE内键入命令或执行脚本。图像分析和虚拟化

CCStudio 拥有许多图像分析及图形虚拟化功能。其中包括以图形方式在能够自动刷新的屏幕上查看变量和数据的能力。CCStudio还能以本机格式(YUV、RGB)查看主机PC或在

目标电路板中加载的图像和视频数据。

4. 编译器

TI 已经开发了专门为了最大程度地提高处理器的使用率和性能而优化的C/ C ++编译

器。TI 编译器使用各种各样经典的、面向应用的、成熟的、因设备而异的优化,专为所有支持的结构而优化。其中部分优化包括:

消除公共子表达式;软件流水;强度折减;自动增量寻址;基于成本的寄存器分配;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各类资格考试、行业资料、生活休闲娱乐、专业论文、高等教育、中学教育、应用写作文书、外语学习资料、幼儿教育、小学教育等内容。

三亿文库https://www.sodocs.net/doc/7d6665161.html,/

上亿文档资料,等你来发现

点这里,有很多篇《MSP430G2系列单片机原理与实践教程完整版30》

在线阅读本文:https://www.sodocs.net/doc/7d6665161.html,/bp-446a95f2f61fb7360b4c65b0-1.html

数字测图原理和方法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教学实习任务书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2010年11月

一、前言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教学实习是该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和深化课堂所学知识的必要环节。通过实习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际动手能力,使学生具有严格认真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吃苦耐劳的劳动态度以及团结协作的集体观念。同时,也使学生在业务组织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方面得到锻炼,为今后从事测绘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实习地点: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区老北区。 实习时间:2010年11月16日-12月21日(共5周)。 实习成绩考核方面:实习态度、协作精神、观测记录、实习报告。 二、实习目的 1、熟练掌握全站仪的使用,掌握水平角、垂直角、距离的观测,坐标量测,数据记录与整理计算; 2、掌握水准仪的使用和水准测量记录与计算; 3、掌握数字测图的基本要求和成图过程; 4、掌握用全站仪进行小地区大比例尺数字测图的数据采集和计算机地形绘图的方法; 5、掌握测绘实习报告的编写。 三、实习任务 在为期五周的时间里,各小组测绘两幅 1:500比例尺的数字地形图。具体任务如下: 1、布设图根控制导线,进行图根平面控制测量和图根水准高程控制测量,完成导线和水准路线的近似平差计算,得到碎部测量所需的控制点的平面和高程坐标,要在实习报告中提供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的平差计算表格。 2、进行数字测图的碎部数据采集(地物和地貌),在KeyStone(开思)环境下,依据地形图图式的要求,小组内各自完成两幅1:500比例尺的数字地形图的制作,并将两幅1:500地形图进行拼接成更大图幅的1幅地形图。

编译原理教程课西安电子科大出版社第三版后习题答案——第二章

第二章 词法分析 2.1 完成下列选择题: (1) 词法分析器的输出结果是 。 a. 单词的种别编码 b. 单词在符号表中的位置 c. 单词的种别编码和自身值 d. 单词自身值 (2) 正规式M1和M2等价是指 。 a. M1和M2的状态数相等 b. M1和M2的有向边条数相等 c. M1和M2所识别的语言集相等 d. M1和M2状态数和有向边条数相等 (3) DFA M(见图2-1)接受的字集为 。 a. 以0开头的二进制数组成的集合 b. 以0结尾的二进制数组成的集合 c. 含奇数个0的二进制数组成的集合 d. 含偶数个0的二进制数组成的集合 【解答】 (1) c (2) c (3) d 图2-1 习题2.1的DFA M 2.2 什么是扫描器?扫描器的功能是什么? 【解答】 扫描器就是词法分析器,它接受输入的源程序,对源程序进行词法分析并识别出一个个单词符号,其输出结果是单词符号,供语法分析器使用。通常是把词法分析器作为一个子程序,每当词法分析器需要一个单词符号时就调用这个子程序。每次调用时,词法分析器就从输入串中识别出一个单词符号交给语法分析器。 2.3 设M=({x,y}, {a,b}, f, x, {y})为一非确定的有限自动机,其中f 定义如下: f(x,a)={x,y} f{x,b}={y} f(y,a)=Φ f{y,b}={x,y} 试构造相应的确定有限自动机M ′。 【解答】 对照自动机的定义M=(S,Σ,f,So,Z),由f 的定义可知f(x,a)、f(y,b)均为多值函数,因此M 是一非确定有限自动机。 先画出NFA M 相应的状态图,如图2-2所示。 图2-2 习题2.3的NFA M 用子集法构造状态转换矩阵,如表 表2-1 状态转换矩阵 1b a

《管理理论与实践前沿专题》读后感

《管理理论与实践前沿专题》心得体会 工商管理1121班吴巧文201211551125 关键词:经济贸易;全球化;改革转型 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不陌生的概念,使快速发展的当今社会早变成了一个地球村,国与国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经济全球化对中国而言是一个可遇不可求的机遇,同时也是一个潜在的威胁。经济全球化的浪潮给中国带来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加快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在受到经济全球化影响而步向繁荣时,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伴随着产业升级的政策,将很多高污染高消耗的企业落户中国,带来了环境和资源的危机。中国也开始意识到产业转型升级,开始从低附加值转向高附加值升级,从高能耗高污染转向低能耗低污染升级,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升级。 中国自从改革开放和加入经济全球化以来,经济贸易发展迅猛,短短几十年时间已经成为世界第一的贸易大国。可中国自身的法律法规、贸易和服务自由保护劳工权益、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环境资源等宏观环境因素并没有跟上“世界第一贸易大国”的脚步,仍然处于发展中国家水平,并无法在短时间内达到相应的水平。经济全球化导致竞争国际化,国内企业规模资金技术等等处于劣势,市场份额减少。原本国有企业在国内很多行业都处于垄断地位,但经济全球化使国有企业的地位发生了动摇,有些企业开始渐渐失去了竞争优势。 现在大多国有企业都存在这资本不足布局的不合理;国企效率低下,缺乏国际竞争力,资产流失严重;科技创新能力低下的弊端。我

认为中国历来的国情使得国有企业认为在国家控股或参与管理的情况下犹如拿到了一张“免死金牌”,不对企业的战略、扩大市场和规模进行合理分析规划,对自身的不足进行合理分析并改革完善,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国内科技体制产学研脱节及企业科研投入欠缺也是阻碍国有企业发展的原因,国内无论是技术还是设备大多仍处于进口状态,缺乏“中国创造”的资源和条件,导致国有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仍落后于发达国家,从而阻碍了创新发展和经济发展。 我认为中国被拒于TPP门外,被TPP的联合国以及美国以TPP 协议上的条约对中国贸易有一定程度上的制约,这是因为中国在经济全球化下经济贸易发展迅猛,各国对中国以后转型发展产生了一定的担忧。即便TPP只是为了促进亚太地区的贸易自由,但对中国贸易还是有一定影响的。因为TPP他国减少对我国出口产品的需求,中国贸易顺差大打折扣,并使外资企业对中国市场产生一定的担忧,有可能将从中国撤退。TPP协议中阻碍中国加入的最重要要素是国企私有化以及生产环境、福利等问题,归根结底还是中国经济贸易发展与自身设备不相符的原因。因此,国企改革以及中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需加快步伐,跟上全球化的潮流。

《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题目

《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是一门独立的实践课程,学分为1,单独记成绩。通过本课程设计,能使学生较好地巩固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关系数据库的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等主要相关知识点,针对实际问题设计概念模型,并应用现有的工具完成简单的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一、设计内容 完成一个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全过程,包括需求分析、数据库设计、数据库建立、数据输入、应用系统的设计和开发、用户界面的设计和实现、系统安装和调试等。 学生以2~3人为一设计小组,从课程设计题目中选择一个题目,要求每班中各组的题目都不相同。二、设计环境 操作系统:Windows XP/2003/Vista/Win7/Win8; DBMS:SQL Server或MySQL等; 开发工具:JA V A、JSP、C#等。 三、设计步骤 1、需求分析 业务流程分析和功能分析。 2、概念结构设计 生成基本E-R图。 3、逻辑结构设计 关系表设计(主键与完整性约束)、范式分析(至少要达到3NF)。 4、功能模块实现、集成及调试 应用系统功能通常根据实际目标设定,一般应具有基本的增、删、改、查功能。 编写实现系统功能的界面和代码。 5、报告编写。 四、报告内容 1、需求分析(功能分析、工作流图、数据流图、数据字典); 2、概念模型设计(E-R图); 3、逻辑设计(E-R模型转换为关系模式,指明所满足的范式并给出理由); 4、系统功能设计 5、功能模块实现(界面及源代码) 6、总结(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课程学习及课程设计的体会)。 7、参考文献 五、报告格式 1、报告一律按A4纸打印,每人1份。 2、全班刻录在一张光盘上,每组一个文件夹,文件夹名为课程设计题目+(该组学生姓名),并在该文件夹中以每个同学的学号+姓名为名称建立子文件夹,子文件夹中是该同学的内容(包括:源代码、课程设计报告电子版)。 特别提示: 凡有抄袭现象一经发现,课程设计成绩均为不及格。

对分课堂理论与实践专题工作坊学习心得

对分课堂理论与实践专题工作坊学习心得 今天,学校教师发展中心邀请了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学科带头人、“对分课堂”创始人张学新及其团队,来我校举办为期一天的“对分课堂教学实践应用与案例分析”专题教学工作坊活动,正好今天没有课,全程参加了培训学习。 上午聆听了张学新教授做的《对分课堂的核心理念与基本方法》的报告,下午我专门聆听了山东理工大学秦洁老师的对分课堂典型案例剖析分享。张教授的报告我通过工作坊以及视频公开课的形式多次聆听,每一次都有一些新的收获。秦教授是我在参加西浦全国教学创新大赛系列活动中结识的一位队友,国庆假期前在大理共同学习,不到半月间就在延大再次相遇了。其实下午还有一位牛喜霞教授也做了对分课堂典型案例剖析分享,但是两个工作坊同时进行,我特意选择了工科组的秦老师,想细致的了解一下在理工科中如何开展对分课堂教学。当然,两位教授的分享,都是干货满满,很受启发。 今天正好是周五,晚上可以有充分的时间对一天内的所学开展一次系统的整理。本文所谈的就是我在工作坊中的点滴收获。

一、确认了对分课堂教学改革是一种便于启动的方式 对分课堂(PAD,讲授-作业-讨论三个模块),展开的流程是根据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进行规划和设计的。基于三个模块可以灵活开展几个环节的教学活动。它传承了传统教学智慧,使讲授法与讨论法两者长短互补。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理念深刻、简明易用,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的4C核心素养。最典型的对分课堂包含四个关键环节,分别是讲授、独立学习与做作业、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这里用我自己的理解归纳一下他的原理和流程。 1.讲授阶段。精讲留白,对所讲述的内容提纲挈领的进行讲授,对重点和难点给出必要的提示。但是这里应该把握一定的原则,不能事无巨细的开展讲授,而是有所取舍的开展讲授。不一定让学生都能听得明白,但是需要让学生了解即将学习的内容的框架结构。从而给学生的自主学习预留一定的空间。 2.独立学习与做作业阶段。学生完全独立的根据教师的提点开展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尽量避免与老师和同伴交流。主要目的就是自己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 一、比例尺的概念及比例尺的分类。 比例尺:图上长度与相应的实地水平长度之比,称为该图的比例尺。 比例尺的分类 ①小比例尺:1:25万、1:50万、1:100万 ②中比例尺:1:2.5万、1:5万、1:10万 ③大比例尺:1:500、1:1000、1:2000、1:5000、1:1万 二、白纸测图与数字测图的基本概念。 (1)白纸测图:传统的地形测量是利用测量仪器对地球表面局部区域内的各种地物、地 貌(总称地形)的空间位置和几何形状进行测定,以一定的比例尺并按图式符号绘 制在图纸上,即通常所称的白纸测图。 (2)数字测图:广义地讲,生产数字地图的方法和过程就是数字测图。数字测图实质上 是一种全解析机助测图方法。它以计算机为核心,在相关输入输出设备的支持下,对地形空间数据进行采集、存贮、处理、输出和管理。 三、什么是大比例尺数字地图? 贮存在数据载体(磁带、磁盘或光盘)上的数字形式的大比例尺地图。 四、大比例尺数字地图的特点。 (1)以数字形式表示地图的内容。 (2)具有良好的现势性。 (3)以数字形式贮存的1:1的数字地图,不受比例尺和图幅的限制。 (4)具有较高的位置精度且精度均匀。 (5)为与空间位置有关的信息系统提供基础数据。 (6)地图的建立需要较大的费用和较长的时间。 (7)读写需要相应的软硬件的支持。 五、数字测图技术特点。 (1)精度高 (2)自动化程度高、劳动强度小 (3)更新方便、快捷 (4)便于保存与管理 (5)便于应用 (6)易于发布和实现远程传输 六、数字测图系统的工作过程及作业模式。 数字测图(digital surveying and mapping,简称DSM)系统是以计算机为核心,在外连输入输出设备硬、软件的支持下,对地形空间数据进行采集、输入、成图、绘图、输出、管理的测绘系统。 大比例尺数字测图分为三个阶段: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地图数据的输出。 广义地理解数字测图系统:采集地形数据输入计算机,由机内的成图软件进行处理、成图、显示,经过编辑修改,生成符合国标的地形图,并控制数控绘图仪出图。 七、数字测图的数据采集方式有哪几种? ①地面数字测图法 ②地图数字化法 ③数字摄影测量法

管理学理论与实践

什么是管理学 管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管理活动中各种现象及规律的学科,是在近代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和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日益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 管理学是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领域的交叉点上建立起来的一门综合性交叉学科,涉及数学(概率论、统计学、运筹学等),社会科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生理学、伦理学、哲学、法学),技术科学(计算机科学,工业技术等),新兴科学(系统论、信息科学、控制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以及领导学、决策科学、未来学、预测学、创造学、战略学、科学学等。 管理活动自有人群出现便有之,与此同时管理思想也就逐步产生。事实上,无论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我们均可以找到古代哲人在管理思想方面的精彩论述。现代管理学的诞生是以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罗(Frederick Winslow Taylor)的名著《科学管理原理》(1911年)以及法约尔(H.Fayol)的名著《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1916年)为标志。现代意义上的管理学诞生以来,管理学有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管理学的研究者、管理学的学习者、管理学方面的著作文献等等均呈指数上升,显示了作为一门年轻学科勃勃向上的生机和兴旺发达的景象。进入21世纪,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管理学仍然需要大力发展其内容和形式。 [编辑] 管理学概念的发展[1] 早在1911年出版的《科学管理原理》的引言中,泰罗就开宗明义地指出,这篇论文的宗旨之一是“论证最佳的管理是一门实在的科学,基础建立在明确规定的纪律、条例和原则上,并进一步表明,科学管理的根本原理适用于人的行为——从人们最简单的个人行为到我们大公司的业务运行”。他还深信:“同样的原则能以等量的威力适用于所有的社会行为上,在我们的家庭管理上,在我们的农场管理上,在我们的大小商人、我们的教育、我们的慈善机构、我们的大学和我们的政府各部门的业务管理上。” 在大西洋彼岸,与泰罗同时代的法国工业企业家法约尔创立了一般管理学理论。1916年,他在其代表作《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中,从工业企业管理实践的经验总结与理论概括及企业经营职能(包括技术、商业、财务、安全和会计五大职能)中分离出独立的管理活动,提出了经过经验检验的普遍适用的一般管理理论,定义管理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由此确定了管理活动的5种职能和14条管理原则。他认为,这种一般管理理论与方法不仅适用于工商企业,而且适用于政府、军事部门与社会团体。法约尔由此基本上构建了关于管理活动的原则、标准、方法和程序的知识体系,因此,也可以说法约尔奠立了一般管理学的理论基石。法约尔把管理与经营区别开来,意味着管理学是不包含企业经营活动内容的狭义管理学,而同时又提出了普遍适用的一般管理学。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题目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题目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 一、目的: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对于巩固数据库知识,加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十分必要。本课程设计实验主要围绕两方面内容:数据库设计和基本数据库编程实践。经过本实验,使学生了解数据库系统的理论,掌握数据库的设计方法及数据库的运用和基本开发技术。 1. 掌握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方法,熟悉数据库设计的步骤; 2. 经过设计数据库系统应用课题,进一步熟悉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操作技术,提高动手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习基本数据库编程方法。 二、本课程设计内容与要求 掌握数据库的设计的每个步骤,以及提交各步骤所需图表和文档。经过使用MS SQL SERVER ,建立所设计的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数据库查询、连接等基本操作操作。 1、需求分析 根据给定的设计课题,绘制的DFD、DD图表以及书写相关的文字说明。 2、概念结构设计 绘制所选课题详细的E-R图。 3、逻辑结构设计

将E-R图转换成等价的关系模式;按需求对关系模式进行规范化;对规范化后的模式进行评价,调整模式,使其满足性能、存储等方面要求;根据局部应用需要设计外模式。 4、物理结构设计 选定实施环境,存取方法等。 5、数据实施和维护 用MS SQL SERVER 建立数据库结构,加载(测试/虚拟)数据,能体现对数据库的保护(安全性和完整性控制等)。实现各种查询、链接应用程序,并能对数据库做简单的维护操作。 6、设计小结:总结课程设计的过程、体会及建议。 7、其它:参考文献、致谢等。 三、上机任务 1、库、基本表的建立和修改:在SQL SERVER环境下用SQL语言建立库以及库中基本表。 2、数据加载:用手工录入或导入等方法实现基本表中的数据加载。 3、单表查询以及多表查询:在建立的基本表中使用select基本格式和聚集函数;设计合适的视图,实现多表间查询。 4、触发器:根据需要设计触发器,如实现表间关联字段修改时的完整性等问题。 5、存储器:根据需要设计存储过程。

幼儿园课程的理论和实践

第一章幼儿园课程概述 第一节对课程的理解与分析 一、课程的内涵 (一)西方“课程”的词源 用名词形式解释:“跑道”即“学程”。课程即是为儿童设计学习的轨道。 用动词形式解释:“奔跑”即“学习的过程”。课程即是儿童对自己学习经验的认识。英国学者斯宾塞(Spencer, H.)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1859年)一文中首次提及课程。这里课程既可以指一门学科,也可以指学校所有学科 (二)教育史上最有代表性的课程定义(四种维度) 学科(领域)维度课程即学习课目或教材(教科书、教材) 基本观点:课程是指具体的学习科目的总和。 解决的问题:课程内容问题 不足:1.限制了教师视野; 2.只关注“教什么”,不关注“为什么而教”和“怎样教”; 3.只关注知识的逻辑、结构和体系,不关注学生的需要、兴趣、能力以及 所学知识对学习者个人的意义; 4.只关注学生的认知学习,不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5.对课程本身的理解仅局限于客观外在的间接经验,忽略学习者在学校生 活和活动中所获得的各种鲜活的直接经验和主体体验

计划维度课程即教学计划和培养人的蓝图 基本观点:课程是培养人的蓝图和计划。 解决的问题:力图纠正“经验说”的失之过宽,教材说的失之过窄。 不足:遗漏课程实施部分,过分强调静态设计、预成课程,忽视动态设计、生成课程的倾向。 经验维度课程即经验 基本观点:把课程理解为学生的学习经验, 解决的问题:扩大了研究者的视野,转换研究者注意的中心,使教师从过去主要关注“教什么”,到现在开始关注“为什么教”、“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以及“这样教会对学生产生什么影响”。 不足:学习经验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因而带有主观性、个人性和模糊性,这对于教师来说难以把握实践上很难实行。 活动维度课程即活动 基本观点:学生的学习取决于他参加了什么活动,课程应为“在学校教师的指导下出现的学习者学习活动的总体”。 解决的问题:避免了课程经验说的无标准性,比较好地把握了主体与客体、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不足:1、把研究者的注意力引向表层——活动的形式,造成本末倒置,为活动而活动。 2、过分强调一切学习都要从活动实践开始,强调从实践中获得的直接经

编译原理教程课后习题答案——第四章

第四章语义分析和中间代码生成 4.1 完成下列选择题: (1) 四元式之间的联系是通过实现的。 a. 指示器 b. 临时变量 c. 符号表 d. 程序变量 (2) 间接三元式表示法的优点为。 a. 采用间接码表,便于优化处理 b. 节省存储空间,不便于表的修改 c. 便于优化处理,节省存储空间 d. 节省存储空间,不便于优化处理 (3) 表达式(┐A∨B)∧(C∨D)的逆波兰表示为。 a. ┐AB∨∧CD∨ b. A┐B∨CD∨∧ c. AB∨┐CD∨∧ d. A┐B∨∧CD∨ (4) 有一语法制导翻译如下所示: S→bAb {print″1″} A→(B {print″2″} A→a {print″3″} B→Aa) {print″4″} 若输入序列为b(((aa)a)a)b,且采用自下而上的分析方法,则输出序列为。a. 32224441 b. 34242421 c. 12424243 d. 34442212 【解答】 (1) b (2) a (3) b (4) b 4.2 何谓“语法制导翻译”?试给出用语法制导翻译生成中间代码的要点,并用一简例予以说明。 【解答】语法制导翻译(SDTS)直观上说就是为每个产生式配上一个翻译子程序(称语义动作或语义子程序),并且在语法分析的同时执行这些子程序。也即在语法分析过程中,当一个产生式获得匹配(对于自上而下分析)或用于归约(对于自下而上分析)时,此产生式相应的语义子程序进入工作,完成既定的翻译任务。 用语法制导翻译(SDTS)生成中间代码的要点如下: (1) 按语法成分的实际处理顺序生成,即按语义要求生成中间代码。 (2) 注意地址返填问题。 (3) 不要遗漏必要的处理,如无条件跳转等。 例如下面的程序段: if (i>0) a=i+e-b*d; else a=0; 在生成中间代码时,条件“i>0”为假的转移地址无法确定,而要等到处理“else”时方可确定,这时就存在一个地址返填问题。此外,按语义要求,当处理完(i>0)后的语句(即“i>0”为真时执行的语句)时,则应转出当前的if语句,也即此时应加入一条无条件跳转指令,并且这个转移地址也需要待处理完else之后的语句后方可获得,就是说同样存在着地址返填问题。对于赋值语句a=i+e-b*d,其处理顺序(也即生成中间代码顺序)是先生成i+e的代码,再生成b*d的中间代码,最后才产生“-”运算的中间代码,这种顺序不能颠倒。 4.3 令S.val为文法G[S]生成的二进制数的值,例如对输入串101.101,则S.val= 5.625。按照语法制导翻译方法的思想,给出计算S.val的相应的语义规则,G(S)如下: G[S]: S→L.L|L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笔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笔记

一、我国经济体制的决策结构,分权制衡 (4) 1.经济体制的含义 (4) 2.什么是决策结构 (4) 3.分权制衡的含义 (4) 4. 怎么样分权制衡 (4) 5. 决策为何要分权制衡 (5) 二、现代企业部分 (6) 1.什么叫现代企业 (6) 2.现代企业的特点(基于与传统企业的对比) (6) 三、中小企业融资部分 (7) 1.中国民营经济的现状 (7) 2.民营经济发展遇到的困难 (7) 3.我国的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 (7) 4.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8) 5.现阶段进一步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相关对策 (9) 6.怎么样进行金融体制改革 (10) 四、国有企业的高管高薪问题 (12) 1.国有垄断企业高管薪酬过高的原因 (12)

2.解决国有垄断企业高管薪酬问题的对策 (13) 3.我国的分配不公平现象及对社会的影响一 (13) 4.我国的收入分配是否公平 (14) 5.我国的收入分配调节应该注重公平还是效率 (14) 6.怎么样解决我国收入差距拉大的问题 (15) 五、经济体制的决策结构,分权制衡 (17) 1.什么是经济体制 (17) 2.什么是决策结构 (17) 3.分权制衡的含义 (17) 4.怎么样分权制衡 (17) 5. 决策为何要分权制衡 (18) 六、现代企业部分 (19) 1.什么叫现代企业 (19) 2.现代企业的特点(基于与传统企业的对比) (19)

一、我国经济体制的决策结构,分权制衡 1.经济体制的含义 1.经济体制就是资源配置的具体方式或制度模式。经济体制的核心是经济决策权。经济决策权的核心包括两点:一是对资源配置的决策,二是对生产或经营成果分配的决策。 2.经济体制的关键是要解决经济决策权的配置问题。这需要回答两个问题:一是谁有权决策,二是以什么方式决策。 3.市场经济体制的难题是怎样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政府调节与克服市场失灵。市场调节与克服政府失灵的关系需要深入研究。(我们应该知道,既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经济体制。也没有一成不变的经济体制。经济体制具有可变迁性和可选择性。各个国家经济体制的变迁和选择都与该国的政治。历史。文化乃至资源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 2.什么是决策结构 决策结构即决策权分配后所形成的结构,包括3点:1。由谁做出决策;2。决策的方式;3。决策的效果如何评价。这种权利的分配在决定经济体制的效果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分权制衡的含义 分权制衡是指在进行经济决策权配置的时候,将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赋予不同的主体。分权制衡是政府选择经济决策权配置的一种方式。经济决策权配置包括集权模式和分权模式,分权模式又包括:地方分权和企业分权。分权制衡就是分权模式的达到的效果。 4. 怎么样分权制衡 按照科尔内《短缺经济学》的划分模式,按照行政协调和市场协调的比例,可以讲经济体制的模式分为:中央集权。地方分权。企业分权三种。其中:1。中央集权:经济的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都在中央,是一种高度集权模式,如曾经

学校管理理论与实践

提高教学质量,减少“手机控”现象 【摘要】:手机在我们现实生活中越来越普及,几乎随处可见,人们利用它来方便快捷的获取信息,随时随地的与亲戚朋友联系,聊天……但是,在这些好处之后,隐藏着巨大的危害,特别是现在的大学生,与手机几乎是寸步不离,就算是上课也要登QQ,聊天,我们称之为”手机控”.那么寻其原因,我们发现不仅仅是学生的问题,教师、学校、社会环境等等,我们要追根溯源,进行改正。大学校园的种种也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一届届曾漫步于校园中的莘莘学子。只有宽敞明亮的教室,图书馆等良好的硬件设施是远远不够的。正确的管理方法,和人性的校园制度是必不可少的。而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人格、态度、学业等等都会影响学生。 关键词:手机控教育课堂学校管理教师

随着社会的进步,手机已经是一种很普遍的通讯工具,手机作为高科技产物,确实可以给我们带来许多生活上的方便。学生可以通过手机及时与家长联系,也可以向老师汇报学习等.有些大学生甚至已经把它当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它也是大学生爱都随身携带的娱乐工具。尤其是在课堂上…… “噼噼啪啪”!走进大学课堂,已少闻“沙沙”写字声,但手机按键声却不绝于耳。有时在教授讲着讲着的时候,就忽然被一声“滴滴。。。”的qq声甚至是火爆的手机铃声打断。 对于玩手机的现象,在我们的访问中,同学小A说:“每堂课都有人玩手机啊,这个现象很普遍吧。一般女生少点,男生偏多,大多都是发短信、聊QQ、上网浏览网页,一个月包70兆流量才勉强够用呢,大学生上课玩手机早已经成为了全国大多数高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情景一:伴着上课铃声,部分同学就是两耳戴着耳机手里拿着手机,很有节奏感得到走进来坐下。 情境二:望着在讲台上念PPT的老师,坐在课堂上的小A感到昏昏欲睡。她打了个哈欠,习惯性地从包里掏出手机转发了条微博,把人人网的“新鲜事”刷了一遍,看看还没到下课时间,又点开腾讯网看起了新闻…… 对此,同学小C说自己上课时“上网成瘾但主要原因是听到某个地方听不懂,后面也听不下去,只好上网打发时间。”小D则说“自己经常用手机查老师提到的概念、人物、事件,因为解惑及时所以听课质量比不用手机高。所以上课上网是好是坏不能一概而论的。”这样的回应似乎很让我们惊讶了。 但根据近日在省内各高校展开了一项上课手机控专项调查,结果更是令人震惊不已,竟有82.5%的大学生坦承每天上课其心思都在玩手机而无心听课!这不禁让我们思考:如今的大学生究竟怎么了?如今的神圣的大学课堂又是怎么了? 老师的看法: 观点一: 大学生们比较崇尚时尚流行的文化,而手机恰恰满足了大学生的这种心理。另外手机作为一种必备的通信工具人人都愿意使用,不过中小学校可能规定不让使用,而中老年人使用起来也仅仅是打打电话而已,最多发发短信,而大学生却喜欢它的其他功能,比如玩游戏、发微博,上qq之类的。 大学是一个比较开放的小社会,也可以形成各种不同的文化,因为大学生生活得比较密集,流行的文化也较容易传播,而手机既时尚又能满足他们的表现欲望,当然会有很多手机控了。

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

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 课程名称: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 课程编号:40406051 课程类型:必修 学时:1周 学分:1 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 编制人:数据库原理课程组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是实践性教案环节之一,是《数据库原理》课程的辅助教案课程。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概念,结合实际的操作和设计,巩固课堂教案内容,使学生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应用现有的数据建模工具和数据库经管系统软件,规范、科学地完成一个小型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把理论课与实验课所学内容做一综合,并在此基础上强化学生的实践意识、提高其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设计要求: 通过设计一个完整的数据库,使学生掌握数据库设计各阶段的输入、输出、设计环境、目标和方法。熟练掌握两个主要环节——概念结构设计与逻辑结构设计;熟练的使用SQL语言实现数据库的建立、应用和维护。集中安排1周进行课程设计,以小组为单位,一般2~3人为一组,组内自由分工协作。教师讲解数据库的设计方法以及布置题目,要求学生根据题目的需求描述,进行实际调研,提出完整的需求分析报告,建立概念模型、逻辑模型、物理模型,在物理模型中根据需要添加必要的约束、视图、触发器和存储过程等数据库对象,生成创建数据库的脚本,提出物理设计的文档,最后应用某种宿主语言完成主要功能设计和实现。 要求如下: 1、要充分认识课程设计对培养自己的重要性,认真做好设计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2、既要虚心接受老师的指导,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课题,独立思考,努力钻研,勤于实践,勇于创新。 3、独立按时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不得弄虚作假,不准抄袭他人内容,否则成绩以不及格计。 4、课程设计期间,无故缺席按旷课处理;缺席时间达四分之一以上者,其成绩按不及格处理。 5、在设计过程中,要严格要求自己,树立严肃、严密、严谨的科学态度,必须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课程设计。 6、小组成员之间,分工明确,但要保持联系畅通,密切合作,培养良好的互相帮助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课程设计选题的原则 课程设计题目以选用学生相对比较熟悉的业务模型为宜,要求通过本实践性教案环节,能较好地巩固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关系数据库的设计理论、设计方法等主要相关知识点,针对实际问题设计概念模型,并应用现有的工具完成小型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具体选题见附录。 四、课程设计的一般步骤 课程设计大体分五个阶段: 1、选题与搜集资料:根据分组,选题目,在小组内进行分工,进行系统调查,搜集资料。

高等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整合

摘要:论述了高职教育理论与实践课程整合中存在的问题;高职教育理论课与实践课程二元分裂的危害;并以任务驱动整合模式、“教学做合一”整合模式为例,阐述了高职教育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整合方法。关键词:高职教育;理论课与实践课;学科式课程模式;任务驱动整合模式一,高职教育理论与实践课程整合存在的问题编辑。理论课与实践课是高职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两种课型。理论课一般包括普通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主要包括实验、实习、实训课。理论课学习的目的是奠基人文素养、掌握专业理论和技术知识;实践课主要是培养职业能力、习得应用技能。两类课程各司其职,互为补充,共同为培养高技能专业人才服务。但就当前高职教育的教学实践看,这两类课程由于整合不够科学,搭配尚不默契,运作不善创新,并没有很好地发挥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合力作用,相反,还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1.沿袭“三段式”的学科式课程模式。“三段式”课程是当前高职课程结构和分类的一种通用模式。即把课程分为普通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实践课三大块进行教学。这种课程体系和布局本质上还是属于学科导向的“知识本位”模式。 (1)从课程内容看,以理论知识为主体。前两“段”都是属于理论知识板块,占70%—80%的比例,同时理论知识教学有明确的规范和要求,而实践教学要求和规范比较模糊,不够完善。(2)从课程结构看,以理论课程学习为起点,学生头脑中建构起来的知识还是以理论知识为核心,而不是以实践需要为核心。(3)从课程内容和组织模式看,“三段式”课程都是有独立、完整的知识体系的,并没有按照技能实践和职业岗位的需要整合教材,课程内容与职业需要相脱节。(4)从课程实施看,“三段式”课程还是以课堂学习为主要形式的,而实践过程作为一种学习形式,只是依附于理论学习,而且即便如此也没得到足够的重视和践行。(5)从课程评价看,“三段式”课程还是以书面评价学生学习结果的,并未采用学生制作的样本来评价。因而“三段式”课程模式虽有理论课、实践课之名,但只是机械拼合、平行叠加,并未进行科学整合,在课程实施上也是与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要求、规律和特点是相违背的。 2.理论课与实践课课时比例失衡。从时间的总体分配看,现行高职一般第一学年学习普通文化课,第二学年为专业课,第三学年上实习实践课。而第三学年学生面临就业压力,真正有效的学习时间就是一个学期。形成了4:1,甚至5:1的理论课与实践课学习时间比。再从具体的课时执行看,教育部2000年《关于制定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明确要求,“三年制专业实践教学一般不低于教学活动总学时的 40%”,但据调查,由于受到资金、设备、师资等因素的制约,多数高职院校实践课开出率都低于这个比例,好一点的也只有 30%[l]。 3.理论课与实践课缺乏科学整合。考察理论课与实践课整合不科学的问题主要有三:(1)时间整合不科学。依据前述,高职前两年学习理论课,第三年才进入实践环节。理论课与实践课间隔时间太长,很不科学。一方面,学生前面学理论时对实践根本不了解,没有实践背景和经验,学习理论的目的性、针对性、动机性不强,而且知行脱节,前学后忘;另一方面,实践教学偏后,相隔两年学生对学过的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要大打折扣。(2)展开顺序不科学。“三段式”课程的展开顺序是先理论后实践。以理论学习作为职业教育的切人点,难免有错位之嫌。(3)方法整合不科学。现行高职理论课与实践课采用的是叠加式的整合模式,理论课与实践课只是被机械地叠加拼合在一起,二者之间形成的是基础和承载的依附关系,而且实践课还在实际操作中被“矮化”和“窄化”。二、高职教育理论与实践课程二元分裂的危害高职教育理论课与实践课程整合上存在的问题,造成了两类课型长期貌合神离、二元分裂的现状。其所形成的危害是多方面的。 1.课程观念失去准绳。高职教育是培养高技能专门人才的教育,其课程设置应该为培养具有应用技能、职业素养、实践智慧的高技能人才服务,遵循“能力本位”课程观,突出实践在课程体系中的核心地位。而当下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奉行的却是理论先行、理论为主的教学策略,理论知识依然是教育内容的主宰。这就必然造成课程建构与课程目标的冲突、培养手段与培养目标的背反,其结果只能离人才培养的目标越来越远。问题在于随着知识增长和频变的加快,终身学习和知识经济的要求,人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知识点考研总结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知识点考研总结 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 一、名词解释 1、大地水准面:把一个假象的、与静止的平均海水面重合并向陆地延伸且包围整个地球的特定重力等位面称为大地水准面。 2、视准轴:物镜光心与十字丝交点的连线称为视准轴。 3、系统误差: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一量进行一系列的观测,如果出现的误差在符号和数值大小都相同,或按一定的规律变化,这种误差称为“系统误差”。 4、偶然误差: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一量进行一系列的观测,如果误差出现的符号和数值大小都不相同,从表面上看没有任何规律性,这种误差称为“偶然误差”。 5、方位角:由直线一端的基本方向起,顺时针方向至该直线的水平角度称为该直线的方位角。方位角的取值范围是0°~360°。 6、危险圆:待定点P 不能位于由已知点A 、B 、C 所决定的外接圆的圆周上,否则P 点将不能唯一确定,故称此外接圆为后方交会的危险圆。 7、全站仪:全站仪是全站型电子速测仪的简称,它集电子经纬仪、光电测距仪和微处理器于一体。 8、等高距:地形图上相邻两高程不同的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称为等高距。

9、数字测图系统:是以计算机为核心,在硬件和软件的支持下,对地形空间数据进行数据采集、输入、处理、输出及管理的测绘系统,它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 10、数字地面模型(DTM ):是表示地面起伏形态和地表景观的一系列离散点或规则点的坐标数值集合的总称。 11、数字高程模型(DEM ):数字高程模型DEM ,是以数字的形式按一定结构组织在一起,表示实际地形特征空间分布的模型,是定义在 x 、y 域离散点(规则或不规则)上以高程表达地面起伏形态的数字集合。 二、简答题 1、实际测绘工作中,一般采用的基准面和基准线各是什么 大地水准面和铅垂线是测量外业所依据的基准面和基准线;参考椭球面和法线是测量内业计算的基准面和基准线。 2、角度观测的主要误差来源(种类)有哪些 1)仪器误差:(1)水平度盘偏心差(2)视准轴误差(3)横轴倾斜误差(4)竖轴倾斜误差;2)仪器对中误差;3)目标偏心误差;4)照准误差与读数误差;5)外界条件的影响。 3、何谓视差如何消除视差 如果目标像与十字丝平面不重合,则观测者的眼睛作移动时,就会发觉目标像与十字丝之间有相对移动,这种现象称为“视差”。 消除视差的方法为:先转动目镜调焦螺旋,使十字丝十分清晰;然后转动物镜调焦螺旋,使目标像十分清晰;上下(或左右)移动眼睛,如

《幼儿园管理理论与实践》 (8106)在线作业

1.幼儿园总务工作的服务性体现在() 为保教工作服务为幼儿服务为教职工服务为家长服务2.西方与管理相关的人性假设中,X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 好逸恶劳 强制与惩罚 志向不大,规避责任,求生活安全 3.幼儿园管理方法中的经济方法特点有() 有偿性 平等性 间接性 4.幼儿园管理方法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特点有() 长期性 启发性 复杂多样性 5.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的决定因素有() 幼儿年龄特点 幼儿身心发展规律 幼儿园集体教育形式 幼儿园教育的社会功能 6.管理理论的初创时期,代表人物有() 法约尔 韦伯 泰勒 7.幼儿园的健康管理包括() 疾病预防 身体锻炼 心理健康 健康检查和评估 8.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中,“双因素”是指() 保健因素 激励因素 9.班级保教计划的内容有() 班级情况分析 班级工作目标的确定 实施措施

重要工作安排 10.幼儿园计划从计划覆盖的范围分,可分为() 幼儿园全园计划 各部门计划 个人计划 11.幼儿园家长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包括() 加强计划性 注重制度建设 教育培训与指导 12.园长在工作中应该处理好的关系有() 与上级的关系 与群众的关系 与园领导班子内部成员的关系 13.通过以下哪些方式可以实现幼儿园家长工作() 家园联系簿 家长园地 家长开放日 家长委员会 14.幼儿园教研活动的任务有() 组织教师的业务学习 组织交流活动 集体备课 创编教材 15.社区建立的基础是一定的() 社会关系 生产关系 16.幼儿园物品管理中应注意() 为教学服务 勤俭节约 逐步走向社会化 17.幼儿园公共关系的原则有() 信誉至上 公开开放 互惠互利 全员参与 18.影响幼儿园班级组织的外部因素包括()

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

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

————————————————————————————————作者:————————————————————————————————日期:

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 课程名称: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 课程编号:40406051 课程类型:必修 学时:1周 学分:1 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 编制人:数据库原理课程组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是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是《数据库原理》课程的辅助教学课程。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概念,结合实际的操作和设计,巩固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应用现有的数据建模工具和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规范、科学地完成一个小型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把理论课与实验课所学内容做一综合,并在此基础上强化学生的实践意识、提高其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设计要求: 通过设计一个完整的数据库,使学生掌握数据库设计各阶段的输入、输出、设计环境、目标和方法。熟练掌握两个主要环节——概念结构设计与逻辑结构设计;熟练的使用SQL语言实现数据库的建立、应用和维护。集中安排1周进行课程设计,以小组为单位,一般2~3人为一组,组内自由分工协作。教师讲解数据库的设计方法以及布置题目,要求学生根据题目的需求描述,进行实际调研,提出完整的需求分析报告,建立概念模型、逻辑模型、物理模型,在物理模型中根据需要添加必要的约束、视图、触发器和存储过程等数据库对象,生成创建数据库的脚本,提出物理设计的文档,最后应用某种宿主语言完成主要功能设计和实现。 要求如下: 1、要充分认识课程设计对培养自己的重要性,认真做好设计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2、既要虚心接受老师的指导,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课题,独立思考,努力钻研,勤于实践,勇于创新。 3、独立按时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不得弄虚作假,不准抄袭他人内容,否则成绩以不及格计。 4、课程设计期间,无故缺席按旷课处理;缺席时间达四分之一以上者,其成绩按不及格处理。 5、在设计过程中,要严格要求自己,树立严肃、严密、严谨的科学态度,必须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课程设计。 6、小组成员之间,分工明确,但要保持联系畅通,密切合作,培养良好的互相帮助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课程设计选题的原则 课程设计题目以选用学生相对比较熟悉的业务模型为宜,要求通过本实践性教学环节,能较好地巩固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关系数据库的设计理论、设计方法等主要相关知识点,针对实际问题设计概念模型,并应用现有的工具完成小型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具体选题见附录。 四、课程设计的一般步骤 课程设计大体分五个阶段: 1、选题与搜集资料:根据分组,选题目,在小组内进行分工,进行系统调查,搜集资料。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建设规划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可操作性建设规划 一、课程建设目标 1)水平目标 本课程现确定为外国语学院重点建设课程,中期目标为校级精品课程,远期目标定位为省级重点建设或精品课程。 A.把该课程建设成为一门教学内容丰富、教学体系创新,融纸质教材、电子教案、网络媒介为一体的立体式现代化精品课程。 B.1-2年内申报成功校级精品课程,5年内力争申报省级精品课程。 C.通过课程建设,培养一支具有一定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教师队伍;力争5年内产生一名校级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晋升教授1名,副教授1-2名。2)类型目标 按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相关要求和本校英语专业建设实际,本课程类型为专业技能必修课。 二、课程描述 1)课程的地位、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大学本科英语专业高年级开设的一门课程。目的在于向学生讲授英汉翻译的基本原理和技能,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英汉互译实践,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翻译理论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学生通过翻译理论学习, 对国内外影响较大的翻译理论, 流派, 代表人物进行大致了解,为今后的翻译实践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翻译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进行与翻译理论同步的翻译实践, 使学生通过翻译实践了解熟悉各种翻译技巧, 增强对中英语言和文化差异对翻译影响的认识。本课程将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指导学生进行大量的翻

译实践,使学生实际翻译水平提高到大纲所要求的水平。课程将运用翻译理论去指导翻译实践,从翻译实践中总结出翻译的技巧,然后把这些技巧运用到实践中去。学生通过翻译实践了解熟悉各种翻译技巧, 增强对中英语言和文化差异对翻译影响的认识,初步掌握英汉和汉英翻译理论、方法和技巧并具备相关英汉口笔互译的能力。课程细分目标任务如下: 笔译:通过介绍各类文体语言的特点、汉英两种语言的对比和分析以及各种不同文体的翻译方法,使学生掌握英汉双语翻译的基本理论,掌握英汉词语、长句及各种文体的翻译技巧和英汉互译的能力。要求译文比较准确、流畅,翻译速度达到每小时250-300字 口译:通过讲授口译基本理论、口译背景知识和训练口译的基本技巧,使学生掌握口译的基本理论和专题连续传译的技能,初步学会口译记忆方法、口头概述,口译笔记及现场口译技巧,以求学生能较准确、流畅地进行汉英对译。2)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翻译是一个语言学习者的语言和知识综合能力的体现,因此要求学生有较宽的知识面和扎实的双语基础。本课程是一门综合课程,着重翻译理解与表达两大方面,它与其它专业课程如:综合英语、阅读、写作、听力、口语、语法、跨文化交际、英美文学、大学语文等密不可分,它的提高必须以良好的中英文能力为基础。此外,学生还应具备良好的政治、经济、文化素质和一定的文化学、语言学和文体学知识。 三、课程建设主要任务分解与落实 1)课程负责人 李特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