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气压带风带专项训练

气压带风带专项训练

气压带风带专项训练
气压带风带专项训练

气压带和风带的一图多变专项训练

湖南王春华

气压带和风带作为影响天气和气候的重要因素,在高中地理的教与学中都是一个较难突破的知识点,而且对学生的能力要求相当高,下面是气压带和风带的几种图形变换方面的专项练习题。

1、读北半球大气环流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按照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

律,下列两地所处的气压带或风带是:

C为

D为

(2)从降水的成因类型上看,A带的降水

主要是雨,E带的降水主

要为雨。

(3)C带大陆东岸降水比较丰富,其降水类型

主要是()

A、地形雨

B、锋面雨

C、对流雨

D、台风雨

2、下图是沿某经线的低层大气环流形势剖面图,分析判断:

(1)写

出图中

数字代

码所处

位置的

气压带或风带的名称:①

②③④⑤

⑥⑦。

(2)写出风带的风向:②④⑥

⑧。

(3)因热力原因形成的气压带是、和,因动力原因形成的气压带是、。

(4)当太阳直射在23°26′S时,⑧越过变成风,①的势力,⑨的势力。

(5)7月北半球大陆形成的大气活动中心将下列哪个气压带切断()

(1)A、赤道低气压带B、副极地低气压带

C、⑤副热带高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

3、根据下图所示的气压带和风带位置判断:

(1)图中所示的节气是北半球的()

A、夏至日

B、春分日

B、C、秋分日D、冬至日

(2)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是:夏

季向移,冬季向移。

4、下面的甲图(沿某经线)和乙图(沿30°N)表示的是相同季节的大气环流剖面示意

图,读图回答:

(1)b表示的气压带是;e

表示的气压中心名称

是。

(2)此季节洛杉矶的气候特征

是;伦敦和

北京的盛行风分别是()。

A、a→b

B、b→c

C、e→f

D、f→e

(3)a、b、c、d、e、f六处中,降水最多

的是;多锋面、气旋活动的

是。

5、读北半球中高纬环流示意图,分析判断:

(1)甲地所处位置大约在

(纬度)附近,乙地的纬度位置大约

在附近。

(2)a、b两股气流中温度较低的是

b处盛行的风向是。

(3)乙地的气压带名称是,甲

地的气压带名称是。

6、图中的中心点d点为极点,a、b、c三个纬

线圈的度数分别是0°、30°、60°,图中的箭头表示风向,试判断:

(1)图示的半球为,判断的依据

是。

(2)b处的气压带名称为,c的气压带名称

为。

(3)ab间的风带是,bc间的风带

是。

参考答案:1、(1)副热带高气压带西风带(2)对

流雨锋面雨(3)BD

2、(1)极地高气压带极地东风带副极地低气压带中纬

西风带副热带高气压带低纬信风带赤道低气压带

(2)东南风西北风东南风东北风(3)①⑦⑨③⑤(4)赤道东南减弱增强(5)C

3、(1)D (2)北南

4、(1)副热带高气压带亚洲低压(印度低压)

(2)炎热干燥BD (3)a c

5、(1)30°N 90°N (2)b 极地东风(或东北风)(3)极地高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6、(1)南半球从风向可看出,风向偏向水平运动方向的右方(2)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3)东南信风带盛行西风带

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

第9讲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 【考点整合】 【要点热点探究】 探究点一三圈环流与气压带和风带形成

例1 (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2010年3月以来,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使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图l为火山喷发图片。回答⑴~⑵题。 ⑴导致冰岛火山灰蔓延到欧洲上空的气压带和气流是

A.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B.副极地低气压带和西风 C.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风D.副极地低气压带和东北风 ⑵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命题意图:本题灵活考查了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各圈层的关系,让学生明确考查的方向。 解析:⑴关键在于熟悉冰岛所在的纬度位置,题干中的“北太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已经有了明确的暗示,但需要说明的是冰岛位于北极圈以南,只要知道这一点,很容易得到答案B。 ⑵该题已经说明是火山灰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而不是从火山灰的来源开始,很显然火山灰漂浮在大气圈中,慢慢会沉积下来,进入到水圈、生物圈,最终沉积下来。 答案:⑴B ⑵A 【变式训练】(2011·太原模拟)下图是全球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局部示意图。读图回答⑴~⑵题。 ⑴图中气压带 A.7月份被陆地高压切断B.1月份被陆地高压切断 C.是副热带高气压带D.由热力因素形成 ⑵下列判断和推论正确的是 A.在气压带②影响下,亚欧大陆内部降水稀少 B.受风带③的移动影响,1月份澳大利亚西北部降水较多 C.在风带①的影响下,我国西南地区夏季湿润 D.非洲西南端开普敦受气压带②和风带③交替控制 命题意图:本题进一步考查了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解析:⑴根据图中风带的风向,可判断出图中气压带应为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⑵风带为东北信风带,③风带为西风带。 答案:⑴C ⑵B

气压带风带的知识点详解

气压带、风带及其移动对气候特征的影响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大气环流的概念和特点 概念:指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特点:全球性、长期性、规律性 2、大气环流的成因及其意义 成因:不同纬度太阳辐射能量差异,造成高低纬间的热量差异 意义:促进高低纬之间和海陆之间的水汽和热量运输、交换,调整全球 的水热分布和平衡,影响全球的大气和气候。 3、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①假设地面均一,地球不自传,不公转---形成单圈环流 形成过程:因为太阳辐射在地表的分布一般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少,所 以赤道附近的低纬度地区热量盈余,温度升高,低层空气膨胀上升, 并向高纬地区扩散,因而赤道的上空有空气流出,地面气压降低,形 成赤道低压带。极地地区终年热量亏损,气温下降,空气下沉,高空 的空气不断地流入补充,只是极地地区空气密度增加,形成极地高压 带。在近地面,极地为高压,赤道为低压,由于气压梯度力,空气由 极地高压带流向热带低压带;在高空,极地为低压,赤道为高压,空 气从赤道流向极地。这样空气互相补偿,循环流动,形成单圈环流。 如图 ②假设地面均一,地球不公转,自转---形成三圈环流(以北半球为例: 低纬环流的形成过程: 赤道及其两侧接受太阳光热最多,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空气减少,气压降低。这样在南北纬5°之间的地区,就形成了一个低 压带,即赤道低压。赤道上升的暖空气在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在赤 道上空向北流向北极上空;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南风逐渐向右偏转 成西南风;到达北纬30°附近上空时偏转为西风。这样来自赤道上 空的气流在这里不断堆积下沉,使近地面气压升高,形成了副热带高 压带。从副热带高压带流出的气流,向南的一支流向赤道低气压带, 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北风逐渐右偏成东北风,称为东北信风。东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教案

《气压带和风带》教案设计 【课题】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大气环流的概念及三圈环流形成原理,全球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分布规律,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分析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解析北半球冬,夏季风气压中心的形成和分布。应用典型气候分析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通过实例的分析掌握气候的五大因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从而掌握对某一区域气候类型与气候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的方法和步骤,进而能比较分析不同区域的气候特征。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绘制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从中分析大气的运动规律,分析典型的 气候,对比分析,简述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读图分析季风,了解季风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2.利用假设和成因分析法引导学生探究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空间思维能力,学会抽象的空间图形分析 2.培养辨证的唯物主义的思想培养学生执着追求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1.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2.海陆分布对气压中心的影响 3.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难点】 1.三圈环流示意图的绘制和理解。特别是低纬环流圈中高空气流在中纬度处的 运动规律,极地东风与盛行西风相遇时气流运动规律。 2.季风对大陆东岸的影响 3.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方法】 读图法,绘图法,讨论法,共同探究法,演示法 【教学过程】 课程导入:和学生回顾热力环流、近地面大气的方向受那几种力的影响和高空大气受两种力的影响下风向和等压线平行。

新课讲授: 1、大气环流:由热力环流到风,然后引出大气环流。理解大气环流的定义和 意义。利用身边的生活情境形象解说大气环流的意义。例如:在夏天,屋内开着空调,当你打开门的时候,外面热的空气被风吹进屋内,这样你就会切肤的感觉到了屋内的温度就有了一定的变化。 2、绘图(理想状态下赤道与极地间的热力环流图) 提出第一个假设地球不自传,地表均一的情况下,地球的大气环流会呈现什么样子的环流形式? 引导学生共同思考,并且提问几个学生不同的思考结果。追问为什么这样想?提问:…… 学生回答…… 分析和评价…… 绘出理想状况下赤道与极地的热力环流的方向 3、过渡:生活如果像这样的单圈环流这样简单,我们的生活就过于乏味了,而 我们的自然环境事实上是一个复杂的统一体,下面我们一起继续探讨大气的到底有什么规律。 提出第二个假设:地球自传,地表均一,地球自传,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请同学回忆前面的知识,例如:空气流动的时候,因为地球自传,会受到什么影响呢? 提问…… 学生回答…… 分析…… 4、以北半球为例,和学生一起分析北半球的气压带和风带 过程:先讲低纬环流圈,然后讲高纬环流圈(这些都是热力动因,学生更能容易理解接受,再讲中纬环流圈。首先说这些环流圈的时候,由此先得出气压带,然后再由气压带和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得出风带的形成。 在黑板板书画图逐步详细的分析低纬环流圈中高空气流在300的纬度处的运动规律和极地东风与盛行西风相遇时气流运动规律(这些是难点,在分析之后再重点分析,借几何绘图帮助学生理解)。 (1)低纬环流(板书) 近地面,副热带高气压带一部分气流向赤道低压带流去。另一部分气流向北流,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由南风逐渐向右偏形成西南风,也叫盛行西风(画箭头⑤)。与此同时,从极地高气压带向南流的气流,逐渐向右偏形成东北风,又叫极地东风(画箭头⑥)。盛行西风与极地东风这两支冷暖不同的气流,在60°N 附近相遇,形成上升气流,在低空形成副极地低压带。上升气流到高空,一部分流向副热带高气压带上空(画箭头⑦)为补充副热带高气压带下沉气流的来源(画箭头⑧)。这样在30°N与60°N之间形成一个中纬环流圈。 (2)中纬环流(板书) 北纬60°附近的上升气流,另一部分流向极地上空(画箭头⑨),补充极地高

气压带和风带的教学反思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教学反思这周讲的公开课《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是我入职以来的第一次正式的公开课,自己也比较重视,所以也认真地准备,收集素材、教学设计、制作课件等等也都尽力的投入。课讲过去了,有做的好的地方也有做的不好的地方,在这里首先谢谢组内的老师的指导,备课组集体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陈玲玲老师主动地和我商讨这节课,帮我进行教学设计,帮我打磨这节课,挤出时间听了我两节试讲课,唐老师到了后来还给我提了很多宝贵的建议,非常感谢他们的指导。 通过这次公开课的经历,收获还是蛮大的。第一,收集教学素材,《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这节课的教学材料都是大家常用的如二战时日本的风战、马纬度,我想能不能通过视频让大家观察全球大气运动的规律性来导入为什么全球大气如此有规律的运动,通过收集资料找到比较高清的视频资料,同时还利用二战时日本的风战提高学生的兴趣,在这里我又做到更为细致的处理,在同一副图中展示日本和美国的相对位置和纬线,引导学生思考。第二,教学设计的连贯,由热力环流导入大气环流,全球性大气运动形成过程复杂,为了更好了解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过程,需要把地球理想化,引入单圈环流导入三圈环流,整个教学过程承接连贯,教学顺畅。第三,课堂活动的调控,如何做好即让学生充好活动而且还比较高效,陈老师说了一点,在课堂活动时一定要让每一位学生明确自己要做什么而且做的步骤,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是能够准确地分析并说出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

因和过程,为此我设计了学生自制模具,通过学生在模具上绘出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和标出各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来达成学习目标。我的课题活动主题明确,活动的要求都非常细化易于操作,分为三步,第一步,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对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有初步了解;第二步,组内合作,各组前后位同学在绘图时要求按着课本描叙顺序来绘图,避免学生不知从哪里开始,图绘完了同学们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也就了解啦;第三步小组展示和交流,要求学生指出展示同学问题,提出疑问,在展示同时要求演示同学和绘画同学默契协调。在明确要求下,课堂活动显得明显高效,即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课堂思悟的氛围比较浓厚,同时节省了时间增大课堂容量,让学生进一步思考。第四,语言的简练,试讲之后发现最大问题就是讲不完,为此唐老师的建议,导入删减,大气环流不用讲啦,考虑到教学设计的连贯,我还是坚持了自己的看法,我想了两个办法,最占时的活动在各小项活动都明确时间,自己在语言上面要简练,不说废话,记得在热力环流导入部分,用“热膨胀上升、冷收缩下沉”取代“受热地区膨胀上升、受冷地区收缩下沉”等等。第五,注意课堂检测和激发学生的兴趣点。 当然也有很多自己做的不到位的地方。第一,课堂生成性问题自己没有得到及时的处理,在小组交流阶段,学生的生成性问题,为什么低纬度的东北风被称为东北信风带,而中纬度的西南风却被称为盛行西风,为了避免不打断学生,我就没有回答,课时交流结束后自己把这个给遗忘啦。第二,学生在黑板上绘图显得混乱,为了赶课,自

气压带和风带 知识点总结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第一课时三圈环流 ?课标: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学习目标: ?学生能够根据热力环流原理以及地转偏向力的影响画出“三圈环流”示意图,能够说出全球的七个气压带的名称以及六个风带的风向。 ?学生能够通过分析说出各个气压带垂直方向气流的性质(干湿冷暖状况),地面各个风带气流的性质。 ?学生能够结合气压带风带的成因描述不同季节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 一.大气环流有何作用? 1.促进高低纬之间、海路之间水热交换,维持水热平衡 2.影响天气和气候 二.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 1.假设:地球不自转、地表性质均一、太阳直射赤道不移动(只考虑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差异)——单圈环流 2.假设:地表性质均一,太阳直射赤道不移动(考虑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和地转偏向力)——三圈环流 规律总结:气压带与风带相间分布;若只看气压带,高压与低压相间分布。 思考:观察风带,南北半球都存在盛行西风带与极地东风带,名称相同但风向相同吗? 盛行西风在北半球是西南风,南半球是西北风;极地东风在北半球是东北风,南半球是东南风。 三、气流性质: 四、移动规律 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 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第二课时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 小结:北半球气压带被分成了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名称和位置);南半球海洋面积广大,所以仍然近似带状。 为什么亚洲东部的季风最为典型? 亚欧大陆是最大的大陆,太平洋是最大的大洋,造成了最显著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了最典型的季风气候。

第三课时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补充: 1.一个地方的气候形成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分布最广泛的气候类型——地中海气候(除南极洲外各大洲均有分布,但面积并不大) 3.非洲没有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区 4.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只分布在亚洲 注意: 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在欧洲和北美洲的分布特点不同(在欧洲呈片状,北美呈狭长带状),原因都是由于地形的不同,北美大陆西岸南北走向的高大山脉阻挡了西风气流的前进。

2019最新整理-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素材22《气压带和风带》

2019最新整理-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素材22《气压带和 风带》 相关素材 龙卷风 龙卷风,因为与古代神话里从波涛中窜出、腾云驾雾的东海跤龙很相象而得名,它还有不少的别名,如“龙吸水”、“龙摆尾”、“倒挂龙”等等。 现在我们知道,龙卷风是一个猛烈旋转着的圆形空气柱,它的上端与雷雨云相接,下端有的悬在半空中,有的直接延伸到地面或水面,一边旋转,一边向前移动。发生在海上,犹如“龙吸水”的现象,称为“水龙卷”;出现在陆上,卷扬尘土,卷走房屋、树木等的龙卷,称为“陆龙卷”。远远看去,它不仅很象吊在空中晃晃悠悠的一条巨蟒,而且很象一个摆动不停的大象鼻子。 这个大“象鼻”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 大自然里的龙卷风诞生在雷雨云里。在雷雨云里,空气扰动十分厉害,上下温差悬殊。在地面,气温是摄氏二十几度,越往高空,温

度越低。在积雨云顶部八千多米的高空,温度低到摄氏零下三十几度。这样,上面冷的气流急速下降,下面热的空气猛烈上升。上升气流到达高空时,如果遇到很大的水平方向的风,就会迫使上升气流“倒挂”(向下旋转运动)。由于上层空气交替扰动,产生旋转作用,形成许多小涡旋。这些小涡旋逐渐扩大。上下激荡越发强烈,终于形成大涡旋。大涡旋先是绕水平轴旋转,形成了一个呈水平方向的空气旋转柱。然后,这个空气旋转柱的两端渐渐弯曲,并且从云底慢慢垂了下来。对积雨云前进的方向来说,从左边伸出云体的叫“左龙卷”,从右边伸出云体的叫“右龙卷”;前者顺时针旋转,后者反时针旋转。伸到地面的一般是右龙卷,左龙卷伸下来的机会不多。 另外,龙卷风也容易在两条飑线的交点上发生。飑线经常出现在炎热季节强冷空气的最“前哨”。 龙卷风出现时,往往不只一个。有时从同一块积雨云中可以出现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的“象鼻”--漏斗云柱。只是有的“象鼻”刚刚开始下伸,有的“象鼻”下端却已经接地或在接地后正在缩回云中,也有的在云底伸伸缩缩、始终不垂到地面。 龙卷风的范围小,直径平均为200-300米;直径最小的不过几十米,只有极少数直径大的才达到1000米以上。它的寿命也很短促,往

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2.2气压带和风带练习(含解析)

第2讲气压带和风带 一、选择题。 【2019年1月《浙江省新高考创新卷》地理卷(三)】考艾岛(位于太平洋中)上的怀厄莱阿莱山海拔1548米,山上某地年平均降水量11430 mm。完成下列1-2题。 1.甲乙丙丁四个方向,降水最多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年降水最多的地方,其带来降水的盛行风风向为 A.西北风 B.西南风 C.东南风 D.东北风 【答案】1.D 2.D 【解析】 1.结合图示纬度,向北增大,位于东北信风带,甲乙丙丁四个方向,丁位于东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最多的是丁,D对。甲、乙、丙降水较少,A、B、C错。 2.该地位于东北信风带,年降水最多的地方,常年受东北信风影响,其带来降水的盛行风风向为东北风,D对。A、B、C错。 “圣安娜风”是加州南部山谷中的季节性强风,来源于内陆大盆地,吹向西部沿海地区,它以助长所处地区的林区野火而闻名。下图示意洛杉矶地形和圣安娜风风向。 据此完成下列3-5题。

3.圣安娜风 A.风力较小B.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地形的影响 C.温暖湿润D.夏秋季节势力最为强盛 4.南加州地区秋冬季节多山火,其主要原因是 A.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B.气温较高,蒸发旺盛,空气干燥 C.沿岸寒流强盛,空气湿度小D.林区积累的枯枝落叶等易燃物多 5.在遭受同等程度的森林火灾后,图示地区过火林地的水土流失程度 A.夏季比冬季严重B.内陆比沿海严重 C.西坡比东坡严重D.南部比北都严重 【答案】3.B 4.D 5.C 【解析】 3.圣安娜风的形成原因是大盆地秋冬季节高气压强盛,西部沿海地区气压较低,气压差异显著,气流从内陆地区吹向沿海地区,寒冷干燥;经过一些山口,狭管效应使风力增强,越过山脉气流下沉,风速增大,因此圣安娜风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地形的影响大。由题干可知,圣安娜风是季节性强风,由内陆吹向海洋,故排除A、C选项。 4.南加州地区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秋冬季节南加州地区气温较低;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树木落叶较多,故秋冬季节林区积累了大量的枯枝落叶等易燃物。 5.该地区冬季受西风影响,降水较多,在遭受同等程度的森林火灾后,降水多的时段水土流失更为严重;西坡是迎风坡,东坡是背风坡,西坡的降水更丰富,更易造成水土流失;内陆地区降水比沿海地区少,不易造成水土流失;南北部地区的降水都与西风有关,越往北受西部影响的时间越长,降水量越丰富。

【公开课教学设计】《气压带和风带》教案

第二章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开头: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大气运动最简单形式——热力环流,地面冷热不均引起大气上升、下沉运动, 我们一起把上节课的内容再复习一下 ◇ 旧◇课◇复◇习 1、请用箭头标出下图大气运动的方向,并对比近地面两地的气压(P29,图) 2、画出北半球甲、乙两地的风向 【一、大气环流的基本概念】【板书】 大气环流: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画课本) 包括: (一)三圈环流; (二)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三)季风环流; (这节课主要讲前面两个) 【二、 三圈环流的形成】 【板书】 (一) 单圈环流 【板书】 制 假设1.地球不自转(即不考虑地转偏向力) ;2.地表性质均一;3.太阳直射赤道。 在下图中标出大气运动方向箭头,表示赤道与极地之间的热力环流,同时,在方框中填出高低压 热 冷 · 甲 近地面 高空 · 乙 1010/hpa 1006 750/hpa 744

如果考虑地转偏向力,赤道与极地之间的热力环流是否能够维持?为什么? (是/否) 理由:因为实际上地球自转,会产生 ,使大气运动方向发生偏转 (北半球向 偏,南半球向 偏);在高空,风向和等压线 ;近地面,风向和等压线成一夹角,此时,全球大气运动是如何(PPT 演示),我们一起分析下 (二)三圈环流【板书】 假设:1、地表性质均一;2.太阳直射赤道 考虑:地球自转,即存在 在北半球低纬、中纬、高纬会形成三个环流圈,称为三圈环流,那南半球呢? 全球总共会形成6个风带,7个气压带 气压带和风带记忆方法:1、高低压带是怎么分布的?(相间分布)2、气压带名称怎么记忆呢?(以其所在地区命名,热带、副热带、副极地和极地;在热带地区的低气压带称为赤道低压带)3、风向,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4、三圈环流运动:低压—气流上升,高压—气流下沉;同一水平面上,空气从高压流向低压。 根据气压带和风带记忆方法,完成比比谁最快的模块 试在右图填出南半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 并画出风向,用箭头标出三圈环流运动的方向 (提示:南北半球气压带对称分布;南半球地 转偏向力向左) 我们来分析一下气压带的形成机制,气压带的形成机制主要分为热力成因和动力成因,看括号内的提示,分析哪些气压带是属热力成因,哪些是动力成因?

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之气压带和风带讲解

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之气压带和风带讲解 复习的重点一是要掌握所有的知识点,二就是要大量的做题,的编辑就为各位考生带来了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之气压带和风带讲解 知识点概述 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小节的知识点,主要知识点包括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因素分析,以及气压带和风带形成分布等知识点。 知识点总结 本部分内容主要考点有:大气受热过程;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锋面系统(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低压、高压系统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等。 常见考点考法 运用等值线分布图(如等温线、等压线、等高线等)考查地面状况对气温、气压的影响,以及对风向、风力大小及天气状况的影响。20l1年高考大纲全国卷910题以坐标图为切人点考查了热力作用的时空差异及其影响等方面的知识和相应 的读图能力;提供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或表格数据、文字、坐标图等材料,考查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成因、分布规律、特征等的影响。20l1年高考福建文综1012题通过提供北极

地区等压线分布图的形式综合考查了风向判别、海陆分确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等;以图像或等压线分布图为载体,考查锋面或低压(高压)过境时的天气变化特征。高考江苏地理5-6题、安徽文综第34题、北京文综第7题、广东文综第6题和天津文综地理部分lO11题都侧重考查了锋面、低压、高压等主干知识和天气系统图的分析判读能力 常见误区提醒 误区提醒 通过绘制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和散射等削弱作用;大气保温作用原理重在理解大气逆辐射的意义;热力环流的成因要注意理解大气受热差异与气压差异、气流运动之间的关系;风向的判断要掌握一定的技巧;通过绘图的方法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利用读图分析法掌握主要气候类型分布的规律;熟悉气候类型的判读方法,并注意通过分析统计数据理解和掌握各气候类型的特征;通过列表比较的方法,理解气旋和反气旋、各气压带之间、风带之间、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之问的异同。 (高考江苏卷地理56题)图2是某区域某时地面天气简图。读图回答5~6题。 图2 5.图中M地的风向是( ) A.东北 B.东南 C.西北 D.西南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教案

2.2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课程类型】新课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①能够说出单圈环流与三圈环流各自形成的条件、过程和原因 ②能够画出单圈环流与三圈环流的示意图 ③能够画出气压带和风带的全球分布图 ④能够指出春秋分、夏至日、冬至日的气压带和风带移动方向和位置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教师结合板书板画讲解单圈环流与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讲授法 ②学生观察气压带的形成过程动画,分析气压带形成的原因——观察分析法。 ③学生根据板画合作探究、归纳总结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合作探究、归纳总结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态度 ②培养学生探究事物的能力 ③理解大气运动过程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气压带和风带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④使学生关注全球的环境问题,培养具有人文关怀和国际视野的人 【教学重难点】 重点:单圈环流和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 难点:单圈环流和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过程及其移动 【教材分析】本节是学生在学习了地球自转公转和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学习气压带和风带的知识,同时本节内容也是今后学习全球气候和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的前提。因此,本节课的知识在高中自然地理课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学情分析】初中地理中对这部分的知识没有涉及,但学生已经初步掌握全球的气候类型,但是气候的成因却知道的不多。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在讲解内容需要细致、全面的进行,力求使学生清楚明白的理解并掌握其中的知识点。 【教学方法】讲授法、观察分析法、合作探究、归纳总结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板书 【课时安排】1课时 【设计思路与重难点突破】 本节内容为鲁教版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第二章的内容主要讲解地球的大气运动。通过这一章的教学,学生初步了大气运动状况成因、过程、特点及其类型。本节课内容的重难点是单圈环流和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过程及其移动。 我的设计本节课的思路是: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注重教师讲解;重要的结论由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自己归纳出来,以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充分利用板书进行讲画结合将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通过教师板画、学生跟画等等来突破重、难点。将重、难点分成若干个小问题,通过各个问题的击破,获得对整节课内容的掌握。 【教学过程】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知识点总结与配套复习题

一、全球主要气候类型:

二、气候类型的及判断 步骤依据因素变化结论 1.判断所属 南北半球 气温变化6、7、8月气温高(气温曲线呈波峰线)北半球 12、1、2月气温高(气温曲线呈波峰线)南半球 2.判断所属 温度带 最冷(热) 月气温 最冷月气温>15℃热带气候 最冷月气温在0℃—15℃之间亚热带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最冷月气温在-15℃—0℃之间温带气候 最热月气温<15℃寒带气候 3.确定具体 气候类型 降水的季 节分配 多雨型(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2000mm热带雨林气候 年降水量>700mm温带海洋性气候 夏雨型(夏季多雨,冬 季少雨) 年降水量>1500mm热带季风气候 年降水量750—1000mm热带草原气候 年降水量>800mm亚热带季风气候 年降水量500—800mm温带季风气候 冬雨型(冬季多雨,夏 季少雨) 年降水量300—1000mm地中海气候 少雨型(终年少雨)年降水量<250mm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极地气候 2.几种易混气候类型的比较 气候类型相似点不同点 热带季风气候气温:终年高温(>15℃) 降水:有明显的旱季和雨季 雨季降水量更集中更多(7月份降水突破600mm) 热带草原气候相对降水量较少(若能从气温上判断该地是南半球,则必是 热带草原气候无疑,因为热带季风气候只分布在北半球)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相对冷干 (雨热同期) 最冷月均温(关键)>0℃ 温带季风气候最冷月均温<0℃,雨季较短 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总量有时相当最冷月均温(关键)>0℃,各月降水分配均匀 温带大陆性气候最冷月均温(关键)<0℃,降水各月不一,一般集中 在夏季 温带季风气候气温冬冷夏热 降水状况都是夏季相对较多 均温低于0℃的月份少,有明显的雨季,年降水量相 对较多 温带大陆性气候均温低于0℃的月份多,一般无明显的雨季,年降水 量相对较少 3.气压带,风带,洋流和气候类型随纬度的分布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一)

2.2 《气压带和风带(一)》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完三圈环流的形成,掌握其形成过程。 2、会绘制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示意图。 3、理解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移动规律。 【学习重点】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和分布及其运动规律 【学习难点】 三圈环流的形成 【知识链接】 太阳源源不断地向地球输送着能量,使赤道和极地之间的热力环流得以维持,说明太阳辐射是产生和维持大气环流的直接原动力,那么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赤道和极地之间的热力环流发生了哪些变化?下面我们就来了解这一问题。 【导学过程】 知识点一单圈环流 1 结合课本33页活动题及右图描述单圈环流的形成过程。 【思考探究】 现实中单圈环流能否形成?为什么? 知识点二三圈环流(北半球为例) 影响因素:高低纬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 表现:低纬环流(0°~30°),中纬环流(30°~60°),高纬环流(60°~90°) 1.低纬环流 赤道地区上升的暖空气(箭头①),在作用下,由赤道上空向北流向上空(南风),受影响,由南风逐渐偏转成(箭头②),到30°N附近上空时,变成了西风。由于赤道地区上空的空气源源不断地流过来,又不能继续北进,便在30°N附近上空堆积,空气密度加大产生下沉气流(箭头③),这样使得低空气压增高,形

成。在低空,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是由副高指向赤道低气压带,大气在向南流动过程中逐渐向右偏转,形成了(箭头④)。这样在赤道与30°N之间形成一个环流圈。 2 中纬环流 近地面,副热带高气压带一部分气流向流去。另一部分气流向北流,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由南风逐渐向右偏形成,也叫盛行西风(箭头⑤)。与此同时,从极地高气压带向南流的气流,逐渐向右偏形成,又叫极地东风(箭头⑥)。盛行西风与极地东风这两支冷暖不同的气流,在附近相遇,暖空气上升,形成上升气流,在低空形成。上升气流到高空,一部分流向副热带高气压带上空(箭头⑦)为补充副热带高气压带下沉气流的来源(箭头⑧)。这样在30°N与60°N之间形成一个环流圈。 3.高纬环流 北纬60°附近的上升气流,另一部分流向极地上空(箭头⑨),补充极地高气压带下沉气流(箭头⑩)。这样在60°N与极地之间形成一个环流圈。 知识点三气压带和风带 1.在右图中填出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 思考:赤道低气压带与副极地低气压带的形成 有何不同?极地高气压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 的成因有何差异? 知识点四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1 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的原因 2气压带和风带如何有规律的移动 【思考探究】 黄赤交角为0°,还会有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吗? 【学习反思】 【随堂练习】

公开课: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课程标准:运用示意图,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以及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 学习目标:1.运用示意图,分析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区域认知】 2.运用示意图,分析气压带和风带移动对气候形成的作用。【综合思维】 3.运用综合的方法分析判断气候类型,分析气候类型对该区域农业的影响。【地理实践力】 【经验引入】视频:东非野生动物大迁徙 【问题探究】 你所了解的气候类型有哪些? 你知道它们都分布在哪里吗? 你能描述它的气候特征吗? 你知道这些气候特征是如何形成的吗? 【自学质疑】阅读教材P54-55,结合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分析气压带和风带分别对气候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自学质疑二】阅读教材P54-56,完成下列表格 【活动】认识气候特征及其分布规律(图3.20) 1.了解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1)热带、温带、寒带分别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 (2)以北半球为例,自赤道向极地,大陆东岸和大陆西岸分别有哪些气候类型分布?(学生在图上指认) 拓展:全球气候类型分布规律

【小组探究大比拼】 1.为什么会有动物的大迁徙现象?(什么气候类型?它的气候特征 是什么?形成这种气候特征的原因是什么?) 2.我们滕州属于什么气候?它的气候特征是什么?形成这种气候特 征的原因是什么?上海属于什么气候?特点、成因?评价这类气候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3.长江中下游地区理论上应该受副热带高压带的控制,为什么形成了季风气候? 【合作探究】 3.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例,对比其在北美和欧洲西部的分布特点及其

形成原因。 (1)比较温带海洋性气候在北美和欧洲西部分布的位置、范围的差异。 (2)推测造成两者差异的主要原因。 【课堂小结】 气压带和风带是气候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因素。一个地方气候的形成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理性提升】气候类型的判读 【当堂达标】 读“局部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 1.图中表示东北信风带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①控制下的地区的气候特点是终年( ) A.高温多雨 B.炎热干燥 C.温和多雨 D.寒冷干燥 读“风带示意图”,完成下题。 3.对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有重要影响的风带是( )

气压带风带的知识点详解

气压带、风带及其移动对气候特征的影响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大气环流的概念和特点 概念:指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特点:全球性、长期性、规律性 大气环流的成因及其意义 成因:不同纬度太阳辐射能量差异,造成高低纬间的热量差异 意义:促进高低纬之间和海陆之间的水汽和热量运输、交换,调整全球的水热分布和平衡,影响全球的大气和气候。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① 假设地面均一,地球不自传,不公转---形成单圈环流 形成过程:因为太阳辐射在地表的分布一般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少,所 以赤道附近的低纬度地区热量盈余,温度升高,低层空气膨胀上升,并向高纬地区扩散,因而赤道的上空有空气流出,地面气压降低,形成赤道低压带。极地地区终年热量亏损,气温下降,空气下沉,高空的空气不断地流入补充,只是极地地区空气密度增加,形成极地高压带。在近地面,极地为高压,赤道为低压,由于气压梯度力,空气由极地高压带流向热带低压带;在高空,极地为低压,赤道为高压,空气从赤道流向极地。这样空气互相补偿,循环流动,形成单圈环流。 ② 假设地面均一,地球不公转,自转---形成三圈环流(以北半球为例:低纬环流的 形成过程: 赤道及其两侧接受太阳光热最多,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空气减少,气压降低。这样在南北纬5°之间的地区,就形成了一个低压带,即赤道低压。赤道上升的暖空气在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在赤道上空向北流向北极上空;受地转偏向 力的影响,南风逐渐向右偏转成西南风;到达北纬30°附近上空时偏转为西风。 这样来自赤道上空的气流在这里不断堆积下沉,使近地面气压升高,形成了副热带高压带。从副热带高压带流出的气流,向南的一支流向赤道低气压带,在地转偏 向力的影响下,北风逐渐右偏成东北风,称为东北信风。东 1、 2、 3、 一低1

气压带和风带形成教案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第一课时) 授课人:张文运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理解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模式,掌握大气环流运动的规律。 2.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二、过程和方法 1.运用对比、类比方法,在三圈环流示意图上理解、识记三圈环流、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的特点。 2.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据图说明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三圈环流的学习,了解大气环流对全球的热量平衡和水量平衡的重要作用,同时认识地理要素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 【教学重点】 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成因 【教学难点】 三圈环流形成的动态过程。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第1课时:气压和风带的形成 【教学过程】 【复习内容】找两个学生到黑板前面作题: 要求: (1)读图1,写出A、B两点地面及高空的高低气压状况,并画出所形成的热力环流 (2)读图2,画出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影响下北半球A点的风向画完后请学生回答: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大气运动最常见的形式是什么?在运动的地球上南北半球风向偏转的规律是什么? 【新课导入】我们知道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冷热不均,因为太阳辐射在全球各纬度分布的不均,使全球的大气在不停地运动,大气的运动是有规律的,由于大气有规律的运动和温度不同使地球各个部位产生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到底全球有哪些气压带和风带呢?这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气压带和风带 【指导看书】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教材P33第一段,思考: 1.什么是大气环流? 2.大气环流有什么意义? 【学生回答】 1.大气环流是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它反映了大气运动长时期的平均状态。 2.促使高低纬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交换,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分布。 【板书】一、大气环流及意义 【引入】“大气环流是怎样的呢?”这就是我们要解决的下一个问题

气压带和风带知识点总结与重难点

气压带和风带 知识点一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移动规律 1.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判断技巧 (1)看对应的纬线分布特点: 纬线0°、30°、60°、90°分别是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对应的中心纬线。 (2)看相间分布特点: ①气压带和风带是相间分布的。 ②所有的气压带是高低压相间分布的。 2.表格记忆风带的风向 信风带盛行西风带极地东风带 北半球东北风西南风东北风 南半球东南风西北风东南风【特别提醒】气压带、风带形成的根本原因是高低纬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热力原因形成的气压带是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动力原因形成的是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 2.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 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大多与气压带、风带的性质有关,如下所示: (1)赤道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为气流上升区,降水多。 (2)副热带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为气流下沉区,降水少。 (3)极地东风和信风由高纬吹向低纬,性质干燥;中纬西风由低纬吹向高纬,性质湿润。 3.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单一气压带、风带影响下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 气压带、风带形成的气候类型气候特征 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 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

或信风带控制 常年受极地高气压带控制 冰原气候 全年严寒,降水稀少 常年受西风带控制 温带海洋性气候 全年温和多雨,降水季 节分配均匀 (2)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 气压带、风带 形成的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赤道低气压带 热带草原气候 湿季高温多雨 信风带 干季高温少雨 西风带 地中海气候 冬季温和多雨 副热带高气压带 夏季炎热干燥 知识点二 北半球气压中心与季风环流 1.南北半球相比,北半球因陆地面积广,且海陆相间分布,故气压带多呈块状分布。 2.亚欧大陆及东部太平洋上的气压中心: (1)1月份??????????亚欧大陆:亚洲高压太平洋上:北太平洋低压陆地高压切断 副极地低气压带 (2)7月份? ?????????亚欧大陆:亚洲低压太平洋上:夏威夷高压陆地低压切断副热带高气压带 3.亚洲东部面临最大的太平洋,背依最大的亚欧大陆,海陆热力差异最显著,形成了最典型的季风环流。 4.南亚的西南季风是由于夏季东南信风带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而形成的。 5.根据陆地上的气压类型(高、低气压)和季风风向可判断季节。 【对比分析】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比较 项目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季节 冬季 夏季 冬季 夏季 风向 西北风 东南风 东北风 西南风 源地 蒙古、西伯利 亚 太平洋 蒙古、西伯利 亚(亚欧大陆内部) 印度洋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及气压带、 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性质 寒冷 干燥 炎热多 雨 温暖干燥 高温高湿

高中地理《气压带和风带》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大气环流的概念及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规律; 2.理解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热力环流原理,分析单圈环流的形成; 2.通过假设推论的方法,思考并绘制三圈环流模式图; 3.绘制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示意图,分析大气运动的规律性。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由理想状态逐步接近实际状态”的思路,感受地理研究的科学方法; 2.形成事物运动、变化、联系的发展观 二、重难点 【教学难点】 三圈环流形成的动态过程。特别是低纬环流圈中高空气流在30°的纬度处的运动规律,极地东风与中纬西风相遇时气流运动规律。(内容较抽象一般学生较难理解) 【教学重点】 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成因过程和名称三、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内容。本节课教材在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中起着关键作用,是承前启后的纽带。不仅是上节课“热力环流”、“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等知识的延伸、综合和运用,也是学习和探讨“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的基础,同时学好这部分的知识对帮助理解气候成因、特点将起到不可缺少的作用。但在本节内容中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是学习的难点,但并不是重点,本节教材的重点是三圈环流的结果即在地球表面形成的气压带和风带及其分布和移动规律。 四、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两节课中学习了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为这一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但全球性大规模的大气运动比较抽象,且形成过程难以理解,还需要学生加上立体空间思维。所以这一节课,如何清晰地展示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给学生一条清晰的思路是很重要的。 伍、教学过程 (一)导入 利用李克强总理访问新西兰的新闻,引出新西兰惠灵顿被称为“风城”,引导学生思考原因,带着这个问题从而进入本节课《气压带和风带》,既交代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二)新课教授 【第一环节:自主学习】 学生自主阅读课本第一段内容,找出并理解大气环流的概念和意义。 【第二环节:知识回顾】 回顾热力环流过程,找一个学生在黑板完成,其余学生在纸上完成。

高中地理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典例在线 下图所示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示意图,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读图回答1—2题。 1.图例所示的气压带名称是A.赤道低气压带B.副热带高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D.极地高气压带 2.下图中能正确表示P风带风向的是 答案 【答案】1.B 2.B 解题必备 气压带、风带与三圈环流 1.大气环流 (1)特点:全球性、规律性、长期性。 (2)成因:不同纬度太阳辐射能量差异,造成高低纬间的热量差异,从而引起大气不断地运动。 (3)意义:促进了高低纬之间和海陆之间的水汽和热量运输、交换,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分布和平衡,影响全球的大气和气候。

2.三圈环流 3.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气压带 分布 成因 特征 气流 属性 极地高气压带(2个) 90°附近 热力成因 冷高压 下沉 干冷 副极地低气压带(2个) 60°附近 动力成因 冷低压 上升 温湿 副热带高气压带(1个) 30°附近 动力成因 热高压 下沉 干热 赤道低气压带(1个) 0°附近 热力成因 热低压 上升 湿热 风 带 分 布 成 因 极地东风带(2个) 副极地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之间 北半球:东北风;南半球:东 南风 中纬西风带(2个)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北半球:西南风;南半球:西 三圈环流的形成 ???? ?高低纬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影响?三圈环流????? ①低纬度环流圈②中纬度环流圈 ③高纬度环流圈

之间 北风 低纬信风带(2个)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赤道低气压带之 间北半球:东北风;南半球:东 南风 4.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的俯视图 5.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 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学霸推荐 读不同季节部分纬度范围内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

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第一课时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正确画出理想状态下赤道和两极之间的单圈环流 2、掌握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名称、分布和季节的移动规律 3、能正确绘制气压带、风带模式图 学习过程 1、知识回顾 (1)热力环流的概念: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 (2)热力环流的成因:地面冷热不均 (3)热力环流是大气环流最简单的形式,往往是规模较小,周期较短,如海陆风、山谷风、城郊风等。 2、合作探究:完成课本P33活动(1) (1)假设条件: ①地表均一 ②地球不自转 (2)引起大气运动的原因 高低纬度之间的受热不均 (3)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①在下图中标出大气运动方向箭头, 表示赤道与极地之间的热力环流 ②并比较赤道与极地近地面气压的高低 3、快速阅读课本P33第一段 (1)了解大气环流的概念 (2)说出大气环流的主要原因 (3)理解大气环流的特性:全球性、规律性、长期性 4、合作探究:完成课本P33活动(2) ①赤道与极地之间的热力环流能不能维持下去? ②为什么? 5、仔细阅读课本P34最后两段,认识三圈环流及气压带的形成过程。

6、在下图中画出南半球的三圈环流,标出南半球的气压带。 8、在下图中标出气压梯度力、画出风向

9、读图2.11并阅读课本P35最后一段,说出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 课堂小结 1、假设条件:地表均一;地球不自转。 赤道和两极受热不均单圈环流 2、假设条件:地表均一。 地球自转地转偏向力三圈环流 热力差异7个气压带和6个风带 3、地球公转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自主检测——巩固反馈 【A组】 1、形成三圈环流的原因有() 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②地球地转偏向力 ③太阳辐射使高低纬度的受热不均④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A①② B②③C①③D③④ 2、下列各气压带和风带中,只位于北半球的是() A盛行西风带 B东北信风带 C副热带高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 3、在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中,两只冷暖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在() A南北纬30°附近B南北纬60°附近C赤道附近D极地附近 4、我国南极长城站的五星红旗常年飘扬的方向是() A向东南飘B向西南飘C向西北飘D向东北飘 5、有副热带高压带流向副极地低气压带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形成() A东北信风B极地东风C盛行西风D东南信风 6、读图并完成以下内容 90°60°30°0°30°60°90° 就北半球而言,此图表示的是一年四季中_______季的现象,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B组】 1、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有规律的南北移动的原因是() A 太阳辐射在各纬度的差异 B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C 海陆分布不均的影响 D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