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三数学曲线与方程

高三数学曲线与方程

曲线和方程的概念说课

《曲线和方程的概念》说课稿 临朐二中谢文利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曲线和方程的概念”。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程序设计、板书设计以及教后评价六个方面来汇报对教材的钻研情况和本节课的教学设想。恳请在座的领导、专家、同仁批评指正。 一、关于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曲线和方程”是高中数学人教B版选修2-1第二章第一节的重点内容之一,对一般曲线(也包括直线)与二元方程的关系作进一步的研究。这部分内容从理论上揭示了几何中的“形”与代数中的“数”相统一的关系,为“形”与“数”的相互转化开辟了途径,同时也体现了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为解析几何 https://www.sodocs.net/doc/7e16609530.html,/view/900761eae009581b6bd9eb45.html 的教学奠定了一个理论基础。 2、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处理 本节教材主要讲解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 https://www.sodocs.net/doc/7e16609530.html,/view/9d02094fc850ad02de8041ad.html) 坐标法、解析几何等概念,讨论怎样求曲线的方程以及曲线的交点等问题。共分两课时,这是第一课时。此课时的主要内容是建立“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这两个概念,并对概念进行初步运用。我在处理教材时,不拘泥于教材,敢于大胆进行调整。主要体现在对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的定义进行归纳上,通过构造反例,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讨论、分析、正反对比,逐步揭示其内涵,加深学生对概念的认识然后在此基础上归纳定义。 3、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结合高二学生的认知特点,我认为,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应使学生理解曲线和方程的概念;会用定义来判断点是否在方程的曲线上、证明曲线的方程;培养学生分析、判断、归纳的逻辑思维能力,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并借用曲线与方程的关系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通过对问题的不断探讨,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4、关于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 由于曲线和方程的概念体现了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学生只有透彻理解了这个概念,才能用解析法去研究几何图形,才算是踏上学好解析几何的入门之径。因此,我把曲线和方程的概念确定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另外,由于曲线和方程的概念比较抽象,加之刚刚进入高二的学

高考数学百大经典例题 曲线和方程(新课标)

典型例题一 例1 如果命题“坐标满足方程()0=y x f ,的点都在曲线C 上”不正确,那么以下正确的命题是 (A )曲线C 上的点的坐标都满足方程()0=y x f ,. (B )坐标满足方程()0=y x f ,的点有些在C 上,有些不在C 上. (C )坐标满足方程()0=y x f ,的点都不在曲线C 上. (D )一定有不在曲线C 上的点,其坐标满足方程()0=y x f ,. 分析:原命题是错误的,即坐标满足方程()0=y x f ,的点不一定都在曲线C 上,易知答案为D . 典型例题二 例2 说明过点)1,5(-P 且平行于x 轴的直线l 和方程1=y 所代表的曲线之间的关系. 分析:“曲线和方程”的定义中所列的两个条件正好组成两个集合相等的充要条件,二者缺一不可.其中“曲线上的点的坐标都是方程0),(=y x f 的解”,即纯粹性;“以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曲线上的点”,即完备性.这是我们判断方程是不是指定曲线的方程,曲线是不是所给方程的曲线的准则. 解:如下图所示,过点P 且平行于x 轴的直线l 的方程为1-=y ,因而在直线l 上的点的坐标都满足1=y ,所以直线l 上的点都在方程1=y 表示的曲线上.但是以1=y 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不会都在直线l 上,因此方程1=y 不是直线l 的方程,直线l 只是方程 1=y 所表示曲线的一部分. 说明:本题中曲线上的每一点都满足方程,即满足纯粹性,但以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不都在曲线上,即不满足完备性. 典型例题三

例3 说明到坐标轴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与方程x y =所表示的直线之间的关系. 分析:该题应该抓住“纯粹性”和“完备性”来进行分析. 解:方程x y =所表示的曲线上每一个点都满足到坐标轴距离相等.但是“到坐标轴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上的点不都满足方程x y =,例如点)3,3(-到两坐标轴的距离均为3,但它不满足方程x y =.因此不能说方程x y =就是所有到坐标轴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方程,到坐标轴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也不能说是方程x y =所表示的轨迹. 说明:本题中“以方程的解为坐标点都在曲线上”,即满足完备性,而“轨迹上的点的坐标不都满足方程”,即不满足纯粹性.只有两者全符合,方程才能叫曲线的方程,曲线才能叫方程的曲线. 典型例题四 例 4 曲线4)1(2 2 =-+y x 与直线4)2(+-=x k y 有两个不同的交点,求k 的取值范围.有一个交点呢?无交点呢? 分析:直线与曲线有两个交点、一个交点、无交点,就是由直线与曲线的方程组成的方程组分别有两个解、一个解和无解,也就是由两个方程整理出的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分别满足0>?、0=?、0?即0)52)(12(<--k k ,即 25 21<--k k ,即21k 时,直线与曲线没有公共点. 说明:在判断直线与曲线的交点个数时,由于直线与曲线的方程组成的方程组解的个数 与由两方程联立所整理出的关于x (或y )的一元方程解的个数相同,所以如果上述一元方程是二次的,便可通过判别式来判断直线与曲线的交点个数,但如果是两个二次曲线相遇,两曲线的方程组成的方程组解的个数与由方程组所整理出的一元方程解的个数不一定相同,所以遇到此类问题时,不要盲目套用上例方法,一定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典型例题五

曲线和方程时

课题:求曲线的方程(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坐标法和解析几何的意义,了解解析几何的基本问题. (2)进一步理解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 (3)初步掌握求曲线方程的方法. (4)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转化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求曲线的方程. 教学用具:计算机.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引入】 1?提问:什么是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 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强调. 2?坐标法和解析几何的意义、基本问题. 对于一个几何问题,在建立坐标系的基础上,用坐标表示点;用方程表示曲线,通过研究方 程的性质间接地来研究曲线的性质,这一研究几何问题的方法称为坐标法,这门科学称为解析几何?解析几何的两大基本问题就是: (1)根据已知条件,求岀表示平面曲线的方程. (2)通过方程,研究平面曲线的性质. 事实上,在前边所学的直线方程的理论中也有这样两个基本问题. 而且要先研究如何求岀曲线方程,再研究如何用方程研究曲线?本节课就初步研究曲线方程的求法. 【问题】 如何根据已知条件,求岀曲线的方程. 【实例分析】

例1:设「、亦两点的坐标是、(3,7),求线段工三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

由斜率关系可求得l 的斜率为 于是有 y~ 沪奶7 即丨的方程为 -0 ① 分析、引导:上述问题是我们早就学过的,用点斜式就可解决?可是,你们是否想过①恰好 就是所求的吗?或者说①就是直线 '的方程?根据是什么,有证明吗? (通过教师引导,是学生意识到这是以前没有解决的问题, 应该证明,证明的依据就是定义 中的两条). 证明:(1)曲线上的点的坐标都是这个方程的解. 设是线段」:王的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贝9 呦?|阙 即 J (呵十if 十S 十if = J (仓_ 十也 将上式两边平方,整理得 首先由学生分析:根据直线方程的知识,运用点斜式即可解决. 解法一:易求线段 二占的中点坐标为(1, 3),

高考数学专题复习曲线与方程

第8讲 曲线与方程 一、选择题 1.若点P 到直线x =-1的距离比它到点(2,0)的距离小1,则点P 的轨迹为( ). A .圆 B .椭圆 C .双曲线 D .抛物线 解析 依题意,点P 到直线x =-2的距离等于它到点(2,0)的距离,故点P 的轨迹是抛物线. 答案 D 2. 动点P (x ,y )满足5x -1 2 y -2 2 =|3x +4y -11|,则点P 的轨迹 是 ( ). A .椭圆 B .双曲线 C .抛物线 D .直线 解析 设定点F (1,2),定直线l :3x +4y -11=0,则|PF |= x -1 2 y -2 2 ,点P 到直线l 的距离d =|3x +4y -11| 5 . 由已知得|PF | d =1,但注意到点F (1,2)恰在直线l 上,所以点P 的轨迹是直 线.选D. 答案 D 3.设圆(x +1)2+y 2=25的圆心为C ,A (1,0)是圆内一定点,Q 为圆周上任一点.线段AQ 的垂直平分线与CQ 的连线交于点M ,则M 的轨迹方程为 ( ). A.4x 221-4y 2 25=1 B.4x 221+4y 2 25=1 C.4x 225-4y 2 21 =1 D.4x 225+4y 2 21 =1 解析 M 为AQ 垂直平分线上一点,则|AM |=|MQ |,∴|MC |+|MA |=|MC |+|MQ |=|CQ |=5,故M 的轨迹为椭圆,∴

a =52,c =1,则 b 2=a 2- c 2=214 , ∴椭圆的标准方程为4x 225+4y 2 21=1. 答案 D 4.在△ABC 中,A 为动点,B ,C 为定点,B ? ? ???- a 2,0,C ? ????a 2,0且满足条件 sin C -sin B =1 2sin A ,则动点A 的轨迹方程是( ) A.16x 2 a 2-16y 2 15a 2=1(y ≠0) B.16y 2a 2-16x 2 3a 2=1(x ≠0) C.16x 2a 2-16y 2 15a 2=1(y ≠0)的左支 D.16x 2a 2-16y 2 3a 2=1(y ≠0)的右支 解析:sin C -sin B =12sin A ,由正弦定理得|AB |-|AC |=12|BC |=12a (定值). ∴A 点的轨迹是以B ,C 为焦点的双曲线的右支,其中实半轴长为a 4,焦距为 |BC |=a . ∴虚半轴长为? ????a 22-? ?? ??a 42 =34a ,由双曲线标准方程得动点A 的轨迹方程 为16x 2 a 2-16y 2 3a 2=1(y ≠0)的右支. 答案:D 5.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1,点E 在边AB 上,点F 在边BC 上,AE =BF =3 7 .动点 P 从E 出发沿直线向F 运动,每当碰到正方形的边时反弹,反弹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当点P 第一次碰到E 时,P 与正方形的边碰撞的次数为( ). A .16 B .14 C .12 D .10 解析 当E 、F 分别为AB 、BC 中点时,显然碰撞的结果为4,当E 、F 分别为

高中数学人教A版选修2-1导学案:第二章第一节曲线与方程第一课时

第二章第一节曲线与方程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了解曲线与方程的对应关系; 2. 建立“数”与“形”的桥梁,感受数形结合的基本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学探究 问题1. 画出2 2x y =)21(≤≤-x 的图像 问题2.画出两坐标轴所成的角在第一,三象限的平分线,并写出其方程 问题4. “方程(,)0F x y =叫做曲线C 的方程,曲线C 叫做方程(,)0F x y =的曲线”这 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试试】 1.点(1,)P a 在曲线2250x xy y +-=上,则a =___ . 2.曲线220x xy by +-=上有点(1,2)Q ,则b = . 【技能提炼】 1.证明与两条坐标轴的距离的积是常数(0)k k >的点的轨迹方程式是xy k =±. 【变式】到x 轴距离等于5的点所组成的曲线的方程是50y -=吗? 2.设,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是(1,1)--,(3,7),求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 【变式】已知等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0,3)A ,(2,0)B -,(2,0)C .中线AO (O 为 原点)所在直线的方程是0x =吗?为什么?

教师问题创生 学生问题发现 变式反馈 1. 如果命题“坐标满足方程f (x, y)=0的点都在曲线c 上”是不正确的,那么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坐标满足方程f (x, y)=0的点都不在曲线c 上 B.坐标满足方程f (x, y)=0的点有些在曲线c 上,有些不在曲线c 上 C.曲线c 上的点不都满足方程f (x, y)=0 D.一定有不在曲线c 上的点,其坐标满足方程f (x, y)=0 2. 与两个坐标轴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方程是( )。 A .y=|x | B.y=x C.y=-x D.02 2=-y x 3. 下面各对方程中表示的曲线相同的一对是( )。 A. y=1与y=0x B.y=x 与x y =1 C.|y |=|x |与2 2x y = D.2lg x y =与x y lg 2= 4. 已知△ABC 的面积为4,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是(-2,0)、(2,0),则顶点C 的轨迹方程是( )。 A.y=2 B.y=-2 C.y=2和y=-2 D.y=2或y=-2 5.下列方程的曲线分别是什么? (1) 2x y x = (2) 222x y x x -=- (3) log a x y a =

2.3.1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公开课教学设计

§2.3.1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 海南华侨中学王芳文 1.教学背景 1.1 学生特征分析 我授课班级是海南侨中理科班,方法储备上,学生经过学习,已经基本适应高中数学学习规律,但是学习方法还是停留在简单模仿,反复练习层次上,对知识的生成与发展,区别与联系认识不深,缺少抽象概括及分析综合能力。 知识储备上,学生已经系统的学习了直线方程,圆的方程以及椭圆的相关知识,学生熟知椭圆的定义,会根据题目条件求简单的椭圆的标准方程。但是由于接触学习椭圆的时间还相对较短,对椭圆的基本性质了解不深,而且理性思维比较欠缺,且计算能力的短板约束使得在处理直线与椭圆等综合问题时还存在困难。把新问题转化为已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缺乏选择、调整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 1.2教师特点分析 自己教学中的优势:注重问题引导、思路分析、善于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善于鼓励学生,能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 不足:课堂教学语言相对不够准确简练、板书不够清晰美观。 1.3 学习内容分析 1、内容分析:学生初步认识圆锥曲线是从椭圆开始的,双曲线的学习是对其研究内容的进一步深化和提高。如果双曲线研究的透彻、清楚,那么抛物线的学习就会顺理成章。所以说本节课的作用就是纵向承接椭圆定义和标准方程的研究,横向为双曲线的简单性质的学习打下基础。从高考大纲要求和课程标准角度来讲,双曲线的定义、标准方程作为了解内容,在高考的考查当中以选择、填空为主。正因如此,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对双曲线缺少应有的重视,成为了学生的一个失分点。而且由于学生对椭圆与双曲线的区别与联系认识不够,无法做到知识与方法的迁移,在学习双曲线时极易与椭圆混淆。在教学中要时刻注意运用类比的方法,让学生充分的类比体会椭圆与双曲线的异同点,使得椭圆与双曲线的学习能相互促进。 2、例题分析: 温故:帮助学生复习椭圆的定义,提出问题。 探究:如图,实验操作:1.取一条拉链,拉开一部分;

曲线和方程_1

曲线和方程 教学目标(1)了解用坐标法研究几何问题的方法,了解解析几何的基本问题. (2)理解曲线的方程、方程的曲线的概念,能根据曲线的已知条件求出曲线的方程,了解两条曲线交点的概念. (3)通过曲线方程概念的教学,培养学生数与形相互联系、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4)通过求曲线方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转化能力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理解解析几何的思想方法. (5)进一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1)知识结构曲线与方程是在初中轨迹概念和本章直线方程概念之后的解析几何的基本概念,在充分讨论曲线方程概念后,介绍了坐标法和解析几何的思想,以及解析几何的基本问题,即由曲线的已知条件,求曲线方程;通过方程,研究曲线的性质.曲线方程的概念和求曲线方程的问题又有内在的逻辑顺序.前者回答什么是曲线方程,后者解决如何求出曲线方程.至于用曲线方程研究曲

线性质则更在其后,本节不予研究.因此,本节涉及曲线方程概念和求曲线方程两大基本问题.(2)重点、难点分析①本节内容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曲线方程概念和掌握求曲线方程方法,以及领悟坐标法和解析几何的思想.②本节的难点是曲线方程的概念和求曲线方程的方法.教法建议(1)曲线方程的概念是解析几何的核心概念,也是基础概念,教学中应从直线方程概念和轨迹概念入手,通过简单的实例引出曲线的点集与方程的解集之间的对应关系,说明曲线与方程的对应关系.曲线与方程对应关系的基础是点与坐标的对应关系.注意强调曲线方程的完备性和纯粹性.(2)可以结合已经学过的直线方程的知识帮助学生领会坐标法和解析几何的思想,学习解析几何的意义和要解决的问题,为学习求曲线的方程做好逻辑上的和心理上的准备.(3)无论是判断、证明,还是求解曲线的方程,都要紧扣曲线方程的概念,即始终以是否满足概念中的两条为准则.(4)从集合与对应的观点可以看得更清楚:设表示曲线上适合某种条件的点的集合;表示二元方程的解对应的点的坐标的集合.可以用集合相等的概念来定义“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即(5)在学习求曲线方程的方法时,应从具体实例出发,引导学生从曲线的几何条件,一步步地、自然而然地过渡到代数方程(曲线的方程),这

高二数学 7.5曲线和方程(第一课时)大纲人教版必修

高二数学 7.5曲线和方程(第一课时)大纲人教 版必修 7、5 曲线和方程课时安排4课时从容说课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是解析几何的重要概念,我们己知,在建立了直角坐标系之后,平面内的点和有序实数对之间就建立了一一对应的关系、然而曲线是由具有某种特征的点集在一起所形成,即曲线为点集,既然平面内的点与作为它的坐标的有序实数对之间建立了一一对应关系,那么对应于符合某种条件的一切点,它的坐标是应该有制约的,也就是说它的横坐标与纵坐标之间受到某种条件的约束、这种约束可由两变数x、y的方程f(x,y)=0来表明、于是符合某种条件的点的集合,就变换到x、y的二元方程的解的集合、这两个集合应具有这样的对应关系:(1)曲线上的点的坐标都是这个方程的解;(2)以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曲线上、于是,一个二元方程也就可以看作它的解所对应的点的全体组成的曲线;二元方程所表示的x、y之间的关系,就是以(x、y)为坐标的点所要符合的条件,这样的方程就为曲线的方程;反之,这条曲线就叫做这个方程的曲线,所以探求符合某种条件的点的轨迹问题,就变为探求这些点的坐标应受怎样的约束条件的问题、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应初步掌握求曲线的方程的基本方法、步骤、●课题

7、5、1 曲线和方程 (一)●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曲线的方程、 2、方程的曲线、 (二)能力训练要求会用曲线和方程的概念直接判断比较简单的曲线和方程间的关系、 (三)德育渗透目标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教学重点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曲线C和方程F(x,y)=0必须满足两个条件:(1)曲线上的点的坐标都是这个方程的解、(2)以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曲线上、这时,才能把这个方程叫做曲线的方程,这条曲线叫做方程的曲线、●教学难点对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间的对应关系的理解、●教学方法启发引导法●教具准备投影片两张第一张:记作 7、5、1 A第二张:记作 7、5、1 B●教学过程Ⅰ、课题导入[师]在本章开始时,我们研究过各种直线的各种方程,详细讨论了直线和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下面哪位同学给大家叙述一下它们的关系?[生甲]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任何一条直线,都有一个表示这条直线的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生乙]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任何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都表示一条直线、[师]这两位同学所描述的都正确,即直线和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是将其两者综合

双曲线标准方程第一课时

双曲线标准方程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双曲线的定义以及有关概念 2掌握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以及类型 ●知识梳理 1双曲线的定义 2定义的变形 3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4椭圆与双曲线的区别与联系 ●交流与展示 1。2 2 1916x y -=双曲线的焦点坐标是__________

2。 22x y =1k 9-k k-5X 表示焦点在轴上的双曲线,则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 3。双曲线2x 2-y 2=8的一点P 到其中一个焦点的距离为10,则P 到另外一个焦点的距离为_______ 4。求下列条件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1)c=5,b=3,焦点在X 轴上 2)焦点为(0,-6),(0,6),a=3 3)以椭圆22 x y +=1169的顶点为焦点,且过椭圆焦点的双曲线

●精讲点拨 1.已知双曲线过P 1)和P 2)两点,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2.已知圆x 2+y 2-4x-9=0与y 轴的两个交点A,B 都在双曲线上,且A,B 两点恰好将此双曲线的焦距三等份,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3。已知方程 2222x y +=1x +y =109-k k-3表示双曲线,且焦点在圆上,求实数k 的值。

●巩固案 1.已知双曲线方程2 2 x y =1205-,那么它的焦距为______ 2.双曲线8kx 2-ky 2=8的一个焦点为(0,3),那么k 的值为___ 322x y +=1y 15-k k-9方程 表示焦点在轴上的双曲线,则k 的范围_________ 4 22x y 121λλλ+=++表示双曲线,则的取值范围 5平面内动点P 到定点F 1(-4,0)的距离比它到定点F 2(4,0)的距离大6,则动点P 满足的方程为 6设圆过双曲线22 x y =1916-的一个顶点和一个焦点,圆心在此双曲 线上,则圆心到双曲线中心的距离是 . 7过双曲线2 2 x y =134-的焦点且与x 轴垂直的弦的长度

曲线和方程优秀教案资料

曲线和方程优秀教案

《曲线和方程》教案 【课题】曲线和方程 【教材】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选修2-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曲线上的点与方程的解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2、初步领会“曲线的方程”与“方程的曲线”的概念; 3、学会根据已有的情景资料找规律,进而分析、判断、归纳结论; 4、强化“形”与“数”一致并相互转化的思想方法。 ◆能力目标: 1、通过直线方程的引入,加强学生对方程的解和曲线上的点的一一对应关系的认识; 2、在形成曲线和方程的概念的教学中,学生经历观察、分析、讨论等数学活动过程,探索出结论,并能有条理的阐述自己的观点; 3、能用所学知识理解新的概念,并能运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从中体会转化化归的思想方法,提高思维品质,发展应用意识; ◆情感目标: 1、通过概念的引入,让学生感受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 2、通过反例辨析和问题解决,培养合作交流、独立思考等良好的个性品质,以及勇于批判、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曲线的方程”与“方程的曲线”的概念 【教学难点】怎样利用定义验证曲线是方程的曲线,方程是曲线的方程

【教学方法】问题探索和启发引导式相结合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 一、感性认识阶段——以旧带新,提出课题 师:在本节课之前,我们研究过直线的各种方程,建立了二元一次方 程与直线的对应关系: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任何一条直线都可以用一个 二元一次方程表示,同时任何一个二元一次方程也表示着一条直线。下面 看一个具体的例子: (出示幻灯片2) 借助多媒体让学生直观上深刻体会如下结论: (出示幻灯片3) (出示幻灯片4,引导学生类比、推广并思考相关问题) 幻灯片3 1、直线上的点的坐标都是方程的解; 2、以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直线上。 即:直线上所有点的集合与方程的解的集合之间建立了一一对应关系。 也即: 幻灯片2 画出方程0y x 表示的直线

高中数学曲线与方程经典考点例题及其讲解

曲线与方程 考纲解读 1.利用曲线与方程的关系辨认曲线;2.求动点的轨迹(方程). [基础梳理] 1.曲线与方程 一般地,在直角坐标系中,如果某曲线C (看作点的集合或适合某种条件的点的轨迹)上的点与一个二元方程f (x ,y )=0的实数解建立了如下关系: (1)曲线上点的坐标都是这个方程的解; (2)以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曲线上的点. 那么这个方程叫作曲线的方程;这条曲线叫作方程的曲线. 2.求动点轨迹方程的一般步骤 (1)建立坐标系,用(x ,y )表示曲线上任意一点M 的坐标; (2)写出适合条件p 的点M 的集合P ={M |p (M )}; (3)用坐标表示条件p (M ),列出方程f (x ,y )=0,并化简; (4)查漏补缺. [三基自测] 1.到点F (0,4)的距离比到直线y =-5的距离小1的动点M 的轨迹方程为( ) A .y =16x 2 B .y =-16x 2 C .x 2=16y D .x 2=-16y 答案:C 2.在△ABC 中,A (0,3),B (-2,0),C (2,0),则中线AO (O 为原点)所在的方程为________. 答案:x =0(0≤y ≤3) 3.已知方程ax 2+by 2=2的曲线经过点A ????-5 4,0和B (1,1),则曲线方程为________. 答案:1625x 2+9 25 y 2=1 4.已知A (-5,0),B (5,0),则满足k AC ·k BC =-1的点C 的轨迹方程为________. 答案:x 2+y 2=25(去掉A 、B 两点) 考点一 坐标法(直接法)求解曲线方程|模型突破 [例1] (2018·成都模拟)动点P 与两定点A (a,0),B (-a,0)连线的斜率的乘积为k ,试求点P 的轨迹方程,并讨论轨迹是什么曲线. [解析] 设点P (x ,y ),则k AP = y x -a ,k BP =y x +a . 由题意得y x -a ·y x +a =k ,即kx 2-y 2=ka 2.

《求曲线的方程》教学设计

求曲线的方程 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蒋富扬 一、教材分析 1.教材背景 作为曲线内容学习的开始,“曲线与方程”这一小节思想性较强,约需三课时,第一课时介绍曲线与方程的概念;第二课时讲曲线方程的求法;第三课时侧重对所求方程的检验. 主要内容有:解析几何与坐标法;求曲线方程的方法(直译法)、步骤及例题探求. 2.本课地位和作用 承前启后,数形结合 曲线和方程,既是直线与方程的自然延伸,又是圆锥曲线学习的必备,是后面平面曲线学习的理论基础,是解几中承上启下的关键章节. “曲线”与“方程”是点的轨迹的两种表现形式.“曲线”是轨迹的几何形式,“方程”是轨迹的代数形式;求曲线方程是用方程研究曲线的先导,是解析几何所要解决的两大类问题的首要问题.体现了坐标法的本质——代数化处理几何问题,是数形结合的典范. 后继性、可探究性 求曲线方程实质上就是求曲线上任意一点(x,y)横纵坐标间的等量关系,但曲线轨迹常无法事先预知类型,通过多媒体演示可以生动展现运动变化特点,但如何获得曲线的方程呢?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充分发挥其主体地位的作用,学习过程具有较强的探究性. 同时,本课内容又为后面的轨迹探求提供方法的准备,并且以后还会继续完善轨迹方程的求解方法. 数学建模与示范性作用 曲线的方程是解析几何的核心.求曲线方程的过程类似于数学建模的过程,它贯穿于解析几何的始终,通过本课例题与变式,要总结规律,掌握方法,为后面圆锥曲线等的轨迹探求提供示范. 数学的文化价值 解析几何的发明是变量数学的第一个里程碑,也是近代数学崛起的两大标志之一,是较为完整和典型的重大数学创新史例.解析几何创始人特别是笛卡儿的事迹和精神——对科学真理和方法的追求、质疑的科学精神等都是富有启发性和激励性的教育材料.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条件允许时指导学生课后收集相关资料,通过分析、整理,写出研究报告. 3.学情分析 我所授课班级的学生数学基础比较好,思维活跃,在刚刚学习了“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后,学生对这种必须同时具备纯粹性和完备性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对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的科学性、准确性和优越性等已有了初步了

曲线和方程时

曲线和方程时 Revised by BLUE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2,2020.

课题:求曲线的方程(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坐标法和解析几何的意义,了解解析几何的基本问题. (2)进一步理解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 (3)初步掌握求曲线方程的方法. (4)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转化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求曲线的方程. 教学用具:计算机.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引入】 1.提问:什么是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 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强调. 2.坐标法和解析几何的意义、基本问题. 对于一个几何问题,在建立坐标系的基础上,用坐标表示点;用方程表示曲线,通过研究方程的性质间接地来研究曲线的性质,这一研究几何问题的方法称为坐标法,这门科学称为解析几何.解析几何的两大基本问题就是: (1)根据已知条件,求出表示平面曲线的方程. (2)通过方程,研究平面曲线的性质. 事实上,在前边所学的直线方程的理论中也有这样两个基本问题.而且要先研究如何求出曲线方程,再研究如何用方程研究曲线.本节课就初步研究曲线方程的求法. 【问题】 如何根据已知条件,求出曲线的方程. 【实例分析】

例1:设、两点的坐标是、(3,7),求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的方程. 首先由学生分析:根据直线方程的知识,运用点斜式即可解决. 解法一:易求线段的中点坐标为(1,3), 由斜率关系可求得l的斜率为 于是有 即l的方程为 ① 分析、引导:上述问题是我们早就学过的,用点斜式就可解决.可是,你们是否想过①恰好就是所求的吗或者说①就是直线的方程根据是什么,有证明吗 (通过教师引导,是学生意识到这是以前没有解决的问题,应该证明,证明的依据就是定义中的两条). 证明:(1)曲线上的点的坐标都是这个方程的解. 设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则 即

《圆的标准方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圆的标准方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稿 华川中学 李建军 2007.10.16

《圆的标准方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稿 一.教材分析 圆作为常见的简单几何图形,在实际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圆的方程》安排在高中数学第二册(上)第七章第六节.是前面学习了直线方程、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曲线和方程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建立圆的代数方程,运用代数方法研究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形成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圆的方程属于解析几何学的基础知识,是研究二次曲线的开始,对后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锥曲线等内容的学习,无论在知识上还是方法上都有着积极的意义,所以本节内容在整个解析几何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本节课教材编者共安排了3个例题,例1是求圆的方程的问题,是直接运用所学知识的一个例题;例2是运用圆的标准方程的知识来解决数学问题——求圆的切线问题;例3是运用圆的标准方程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例题。在作业安排上,安排了4个练习题和4个习题,它们分别是3个例题的补充。 二.学情分析 圆的方程是学生在初中学习了圆的概念和基本性质后,又掌握了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的. 但由于学生学习解析几何的时间还不长、学习程度较浅,且对坐标法的运用还不够熟练,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困难,另外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能力,合作交流的意识等方面有待加强. 为了让学生掌握本节课内容,我将例1和例2作为第一课时内容,例3同补充的例题作为第二课时的内容。 由于学生学习解析几何的时间还不长、学习程度较浅,且对坐标法的运用还不够熟练,计划在同学生一道推导圆的标准方程,以便进一步了解坐标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运用。推导出圆的标准方程后,增加圆的标准方程的直接运用的3个练习题,其中有一个是教材中的练习题第一题,通过这样的训练来达到让学生充分掌握圆的标准方程的形式。例1我直接选用教材中的例1,没有做改动;在讲解例2时,我采取先用一个具体的问题来求出圆的切线方程后,从特殊的例子入手,为推导一般的圆的切线方程打下知识和方法的铺垫,体现了“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 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提高,我在课外还布置了3个思考题,以扩充学生的知识面。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①掌握圆的标准方程; ②会由圆的标准方程写出圆的半径和圆心坐标,能根据条件写出圆的标准方程; ③会用圆的相关知识解决切线问题。 (2) 能力目标: ①进一步培养学生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的能力; ②加深对数形结合思想的理解和加强对待定系数法的运用; ③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思维能力。

高二数学教案 曲线与方程

曲线和方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曲线的点集与方程的解集之间的关系,从而掌握“曲线的方程”与“方程的曲线”这两个概念. 2.使学生掌握证明已知曲线C的方程是f(x,y)=0的方法和步骤. 3.通过曲线和方程概念的知识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合情推理能力、数学交流能力、探索能力,确立“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并进一步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对“曲线的方程”、“方程的曲线”定个中两个关系的理解. 教学过程 师:解析几何重要内容之一是利用代数方法来研究几何中曲线的问题.即通过建立坐标系,利用平面内点和有序实数对之间一一对应关系,建立曲线的方程,并通过对方程的讨论来研究曲线的几何性质.为此,在第二章“圆锥曲线”的第一节,先建立曲线和方程的关系. 这里,先看上堂课后留的两个思考题.(板书) 例1 (1)画出两坐标轴所成的角在第一、三象限的平分线l,并写出其方程. (2)画出函数y=2x2(-1≤x≤2)的图象C. (选择二位学生自制的计算机软盘或投影片,请二位学生各自操作,展示在投影仪上.取较好的解答定格,如图2-1.)

师:这二位同学解答很好.请大家对照直线l及方程,对照抛物线的一倍分C及方程,谈谈符合某种条件的点的集合L和C分别与其方程是怎样地联系起来的?(鼓励学生观察、联想,进行数学交流.学生讨论后选其两个回答,再口述一遍.) 生甲:如果M(x0,y0)是l上的任意一点,它到两个坐标轴的距离一定相等,因此x0=y0,那么它的坐标(x0,y0)是方程x-y=0的解;反过来,如果(x0,y0)是方程x-y=0的解,即x0,y0,那么以这个解为坐标的点到两坐标轴的距离相等,它一定在这条平分线l上.为此把直线l与方程x-y=0密切地联系了起来. 生乙:如果点M(x0,y0)是C上的点,那么(x0,y0)一定是y=2x2的解;反过来,如果(x0,y0)是方程y=2x2的解,那么以它为坐标的点一定在C上. 师:学生甲的回答清楚地说明了直线l完整地表示方程x-y=0,而方程x-y=0完整地表示了直线l.但学生乙的回答是否完满,请同学们思考,发表见解,并用最短的语言写在投影片上.(老师巡视后选一张投影展示定格.) 学生乙的回答忽略了-1≤x≤2,从而点集C与方程y=2x2的解的集合G无法建立一一对应关系. 师:请这位同学进一步阐明自己的见解. 生:就本题而言,如(3,18)∈G,但P(3,18)∈C.方程漏掉了制约条件-1≤x≤2.为此正确的理解是:如果点M(x0,y0)是C上的点,那么(x0,y0)一定是y=2x2(-1≤x≤2)的解;反过来,如果(x0,y0)是方程y=2x2(-1≤x≤2)的解,那么以它的坐标为点一定在C上. 师:这样的见解才确切地反映了点集C与方程y=2x2(-1≤x≤2)的解集G是一一对应的.从而,抛物线的一部分C完整地表示了方程y=2x2(-1≤x≤2),而方程 y=2x2(-1≤x≤2)完整地表示了C.现在我们来考虑以下这个问题:点集C还是抛物线

曲线和方程时精修订

曲线和方程时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课题:求曲线的方程(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坐标法和解析几何的意义,了解解析几何的基本问题. (2)进一步理解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 (3)初步掌握求曲线方程的方法. (4)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转化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求曲线的方程. 教学用具:计算机.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引入】 1.提问:什么是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 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强调. 2.坐标法和解析几何的意义、基本问题. 对于一个几何问题,在建立坐标系的基础上,用坐标表示点;用方程表示曲线,通过研究方程的性质间接地来研究曲线的性质,这一研究几何问题的方法称为坐标法,这门科学称为解析几何.解析几何的两大基本问题就是: (1)根据已知条件,求出表示平面曲线的方程. (2)通过方程,研究平面曲线的性质. 事实上,在前边所学的直线方程的理论中也有这样两个基本问题.而且要先研究如何求出曲线方程,再研究如何用方程研究曲线.本节课就初步研究曲线方程的求法. 【问题】 如何根据已知条件,求出曲线的方程. 【实例分析】

例1:设、两点的坐标是、(3,7),求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 首先由学生分析:根据直线方程的知识,运用点斜式即可解决. 解法一:易求线段的中点坐标为(1,3), 由斜率关系可求得l的斜率为 于是有 即l的方程为 ① 分析、引导:上述问题是我们早就学过的,用点斜式就可解决.可是,你们是否想过①恰好就是所求的吗或者说①就是直线的方程根据是什么,有证明吗 (通过教师引导,是学生意识到这是以前没有解决的问题,应该证明,证明的依据就是定义中的两条). 证明:(1)曲线上的点的坐标都是这个方程的解. 设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则 即

高中数学第二册说讲稿《曲线和方程》优秀说课稿-最新范文

高中数学第二册说讲稿《曲线和方程》优秀说课稿-最新范文 7.6曲线和方程(2)求曲线的方程 ●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蒋富扬 教材《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中教科书(必修)第二册(上)》 一、教材分析 1.教材背景 作为曲线内容学习的开始,“曲线与方程”这一小节思想性较强,约需三课时,第一课时介绍曲线与方程的概念;第二课时讲曲线方程的求法;第三课时侧重对所求方程的检验. 本课为第二课时 主要内容有:解析几何与坐标法;求曲线方程的方法(直译法)、步骤及例题探求. 2.本课地位和作用 承前启后,数形结合 曲线和方程,既是直线与方程的自然延伸,又是圆锥曲线学习的必备,是后面平面曲线学习的理论基础,是解几中承上启下的关键章节. “曲线”与“方程”是点的轨迹的两种表现形式.“曲线”是轨迹的几何形式,“方程”是轨迹的代数形式;求曲线方程是用方程研究曲线的先导,是解析几何所要解决的两大类问题的首要问题.体现了坐标法的本质——代数化处理几何问题,是数形结合的典范. 后继性、可探究性 求曲线方程实质上就是求曲线上任意一点(x,y)横纵坐标间的等量关系,但曲线轨迹常无法事先预知类型,通过多媒体演示可以生动展现运动变化特点,但如何获得曲线的方程呢?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充分发挥其主体地位的作用,学习过程具有较强的探究性. 同时,本课内容又为后面的轨迹探求提供方法的准备,并且以后还会继续完善轨迹方程的求解方法. 数学建模与示范性作用 曲线的方程是解析几何的核心.求曲线方程的过程类似于数学建模的过程,它贯穿于解析几何的始终,通过本课例题与变式,要总结规律,掌握方法,为后面圆锥曲线等的轨迹探求提供示范. 数学的文化价值 解析几何的发明是变量数学的第一个里程碑,也是近代数学崛起的两大标志之一,是较为完整和典型的重大数学创新史例.解析几何创始人特别是笛卡儿的事迹和精神——对科学真理和方法的追求、质疑的科学精神等都是富有启发性和激励性的教育材料.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条件允许时指导学生课后收集相关资料,通过分析、整理,写出研究报告. 3.学情分析 我所授课班级的学生数学基础比较好,思维活跃,在刚刚学习了“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后,学生对这种必须同时具备纯粹性和完备性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对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的科学性、准确性和优越性等已有了初步了解,对具体(平面)图形与方程间能否对应、怎样对应的学习已经有了自然的求知欲望. 二、目标分析 1.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理解坐标法的作用及意义. 掌握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和步骤,能根据所给条件,选择适当坐标系求曲线方程. 过程性目标

曲线和方程

课题:7.5曲线和方程(一)曲线和方程 教学目标: 1.了解曲线上的点与方程的解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领会“曲线的方程”与“方程的曲线”的概念及其关系,并能作简单的判断与推理王新敞2.在形成概念的过程中,培养分析、抽象和概括等思维能力,掌握形数结合、函数与方程、化归与转化等数学思想,以及坐标法、待定系数法等常用的数学方法王新敞 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合情推理、合作交流及独立思考等良好的个性品质,以及主动参与、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王新敞 教学重点:理解曲线与方程的有关概念与相互联系王新敞王新敞 教学难点:定义中规定两个关系(纯粹性和完备性)王新敞王新敞 授课类型:新授课王新敞 课时安排:1课时王新敞 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王新敞 教材分析: 曲线属于“形”的范畴,方程则属于“数”的范畴,它们通过直角坐标系而联系在一起,“曲线和方程”这节教材,揭示了几何中的“形”与代数中的“数”的统一,为“依形判数”和“就数论形”的相互转化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这正体现了几何的基本思想,对解析几何教学有着深远的影响.曲线与方程的相互转化,是数学方法论上的一次飞跃.本节教材中把曲线看成是动点的轨迹,蕴涵了用运动的观点看问题的思想方法;把曲线看成方程的几何表示,方程看作曲线的代数反映,又包含了对应与转化的思想方法王新敞 由于曲线和方程的概念是解析几何中最基本的内容,因而学生用解析法研究几何图形的性质时,只有透彻理解曲线和方程的意义,才能算是寻得了解析几何学习的入门之径.求曲线的方程的问题,也贯穿了这一章的始终,所以应该认识到,本节内容是解析几何的重点内容之一王新敞 根据大纲要求,本节内容分为3个课时进行教学,具体的课时分配是:第一课时讲解“曲线与方程”与“方程与曲线”的概念及其关系;第二课时讲解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第三课时为习题课,通过练习来总结、巩固和深化本节知识,并解决与曲线交点有关的问题。考虑到本节内容的基础性和灵活性,可以对课本例题和练习作适当的调整,或进行变式训练王新敞 针对第一课时概念强、思维量大、例题习题不多的特点,整节课以启发学生观察思考、分析讨论为主。当学生观察例题回答不出“为什么”时,可以举几个点的坐标作检验,这就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方法;或引导学生看图,这就是“从具体(直观)到抽象”的方法;或引导学生回到最简单的情形,这就是以简驭繁;或引导学生看(举)反例,这就是正反对比,总之,要使启发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王新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