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胡适书目

胡适书目

胡适书目
胡适书目

序言

这个书目是我答应清华学校胡君敦元等四个人拟的。他们都是将要往外国留学的少年。很想在短时期中得着国故学的常识。所以我拟这个书目的时候,并不为国学有根柢的人设想,只为普通青年人想得一点系统的国学知识的人设想。这是我要声明的第一点。

这虽是一个节目,却也是一个法门。这个法门可以叫做"历史的国学研究法",这四五年来,我不知收到多少青年朋友询问"治国学有何门径"的信。我起初也学着老前辈们的派头,劝人从"小学"入手,劝人先通音韵训诂。我近来忏悔了!那种话是为专家说的,不是为初学人说的;是学者装门面的话,不是教育家引人入胜的法子。音韵训诂之学自身还不曾整理出个头绪系统来,如何可作初学人的入手工夫?十几年的经验使我不能不承认音韵训诂之学只可以作"学者"的工具,而不是"初学"的门径。老实说来,国学在今日还没有门径可说;那些国学有成绩的人大都是下死工夫笨干出来的。死工夫固是重要,但究竟不是初学的门径。对初学人说法,须先引起他的真兴趣,他然后肯下死工夫。在这个没有门径的时候,我曾想出一个下手方法来:就是用历史的线索做我们的天然系统,用这个天然继续演进的顺序做我们治国学的历程。这个书目便是依着这个观念做的。这个书目的顺序便是下手的法门。这是我要声明的第二点。

这个书目不单是为私人用的,还可以供一切中小学校图书馆及地方公共图书馆之用。所以每部书之下,如有最易得的版本,皆为注出。

(一)工具之部

《书目举要》(周贞亮,李之鼎)南城宜秋馆本。这是书目的书目。

《书目答问》(张之洞)刻本甚多,近上海朝记书庄有石印"增辑本",最易得。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附存目录广东图书馆刻本,又点石斋石印本最方便。

《汇刻书目》(顾修)顾氏原本已不适用,当用朱氏增订本,或上海北京书店翻印本,北京有益堂翻本最廉。

《续汇刻书目》(罗振玉)双鱼堂刻本。

《史姓韵编》(汪辉祖)刻本稍贵,石印本有两种。此为《二十四史》的人名索引,最不可少。

《中国人名大辞典》商务印书馆。

《历代名人年谱》(吴荣光) 北京晋华书局新印本。

《世界大事年表》(傅运森) 商务印书馆。

《历代地理韵编》,《清代舆地韵编》(李兆洛)广东图书馆本,又坊刻《李氏五种》本。

《历代纪元编》(六承如)《李氏五种》本。

《经籍纂诂》(阮元等)点石斋石印本可用。读古书者,于寻常典外,应备此书。

《经传释词》(王引之)通行本。

《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等译编) 上海医学书局

(二)思想史之部

《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胡适)商务印书馆。

二十二子:

《老子》《庄子》《管子》《列子》《墨子》《荀子》《尸子》《孙子》《孔子集语》《晏子春秋》《吕氏春秋》《贾谊新书》《春秋繁露》《扬子法言》《文子缵义》《黄帝内经》《竹书纪年》《商君书》《韩非子》《淮南子》《文中子》《山海经》

浙江公立图书馆(即浙江书局)刻本。上海有铅印本亦尚可用。汇刻子书,以此部为最佳。

《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最好先看白文,或用朱熹集注本。

《墨子间诂》(孙诒让)原刻本,商务印书馆影印本。

《庄子集释》(郭庆藩)原刻本,石印本。

《荀子集注》(王先谦)原刻本,石印本。

《淮南鸿烈集解》(刘文典)商务印书馆出版。

《春秋繁露义证》(苏舆)原刻本。

《周礼》通行本。

《论衡》(王充)通津草堂本(商务印书馆影印);湖北崇文书局本。

《抱朴子》(葛洪)《平津馆丛书》本最佳,亦有单行的;湖北崇文书局本。

《四十二章经》金陵刻经处本。以下略举佛教书。

《佛遗教经》同上。

《异部宗轮论述记》(窥基)江西刻经处本。

《大方广佛华严经》(东晋译本)金陵刻经处。

《妙法莲华经》(鸠摩罗什译)同上。

《船若纲要》(葛彗)《大般若经》太繁,看此书很够了。扬州藏经院本。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玄奘译)

《金刚般若波罗密经》(鸠摩罗什译,菩提流支译,真谛译)以上两书,流通本最多。

《阿弥陀经》(鸠摩罗什译)此书译本与版本皆极多,金陵刻经处有《阿弥陀经要解》(智旭)最便。

《大方广圆觉了义经》(即《圆觉经》)(佛陀多罗译)金陵刻经处白文本最好。

《十二门论》(鸠摩罗什译)金陵刻经处本。

《中论》(同上)扬州藏经院本。

以上两种,为三论宗"三论"之二。

《三论玄义》(隋吉藏撰)金陵刻经处本。

《大乘起信论》(伪书)此虽是伪书,然影响甚大。版本甚多,金陵刻经处有沙门真界纂注本颇便用。

《大乘起信论考证》(梁启超)此书介绍日本学者考订佛书真伪的方法,甚有益。商务印书馆将出版。

《小止观》(一名《童蒙止观》,智觊撰)天台宗之书不易读,此书最便初学。

金陵刻经处本。

《相宗八要直解》(智旭直解)金陵刻经处本。

《因明入正理论疏》(窥基直疏)金陵刻经处本。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慧立撰)玄奘为中国佛教史上第一伟大人物,此传为中国传记文学之大名著。常州天宁寺本。

《华严原人论》(宗密撰)有正书局有合解本,价最廉。

《坛经》(法海录)流通本甚多。

《古尊宿语录》此为禅宗极重要之书,坊间现尚无单行刻本。

《大藏经》缩刷本腾字四至六。

《宏明集》(梁僧佑集)此书可考见佛教在晋宋齐梁士大夫间的情形。金陵刻经处本。

《韩昌黎集》(韩愈)坊间流通本甚多。

《李文公集》(李翱)三唐人集本。

《柳河东集》(柳宗元)通行本。

《宋元学案》(黄宗羲,全祖望等)冯云濠刻本,何绍基刻本,光绪五年长沙重印本。坊间石印本不佳。

《明儒学案》(黄宗羲)莫晋刻本最佳。坊间通行有江西本,不佳。

以上两书,保存原料不少,为宋明哲学最重要又最方便之书。此下所列,乃是补充这两书之缺陷,或是提出几部不可不备的专家集子。

《直讲李先生集》(李觏)商务印书馆印本。

《王临川集》(王安石)通行本。商务印书馆影印本。

《二程全书》(程颢、程颐)六安涂氏刻本。

《朱子全书》(朱熹)六安涂氏刻本;商务印书馆影印本。

《朱子年谱》(王懋竑)广东图书馆本,湖北书局本。此书为研究朱子最不可少之书。

《陆象山全集》

《陈龙川全集》(陈亮)通行本。

《叶水心全集》(叶适)通行本。

《王文成公全书》(王守仁)浙江图书馆本。

《困知记》(罗钦顺)嘉庆四年翻明刻本。正谊堂本。

《王心斋先生全集》(王艮)近年东台袁氏编订排印本最好,上海国学保存会寄售。

《罗文恭公全集》(罗洪先)雍正间刻本,《四库全书》本与此不同。

《胡子衡齐》(胡直)此书为明代哲学中一部最有条理又最有精采之书。《豫章丛书》本。

《高子遗书》(高攀龙)无锡刻本。

《学通辨》(陈建)正谊堂本。

《正谊堂全书》(张伯行编)这部丛书搜集程朱一系的书最多,欲研究"正统派"的哲学的,应备一部,全书六百七十余卷,价约三十元。初刻本已不可得,现行者为同治间初刻本。《清代学术概论》(梁启超)商务印书馆。

《日知录》(顾炎武)用黄汝成《集释》本。通行本。

《明夷待访录》(黄宗羲)单行本。扫叶山房《梨洲遗著汇刊》本。

《张子正蒙注》(王夫之)《船山遗书》本。

《思问录内外篇》(王夫之)同上。

《俟解》一卷,《噩梦》一卷(王夫之)同上。

《颜李遗书》(颜元,李恭)《畿辅丛书》本可用。北京四存学会增补全书本。

《费氏遗书》(费密)成都唐氏刻本。(北京大学出版部寄售)

《孟子字义疏证》(戴震)《戴氏遗书》本。国学保存会有铅印本,但已卖缺了。

《章氏遗书》(章学诚)浙江图书馆排印本,上海刘翰怡新刻全书本。

《章实斋年谱》(胡适)商务印书馆出版。

《崔东壁遗书》(崔述)道光四年陈履和刻本;《畿辅丛书》本只有《考信录》,亦可够用了。全书现由亚东图书馆重印,不久可出版。

《汉学商兑》(方东树)此书无甚价值,但可考见当日汉宋学之争。单行本,朱氏《槐庐丛书》本。

《汉学师承记》(江藩)通行本,附《宋学师承记》。

《新学伪经考》(康有为)光绪辛卯初印本;新刻本只增一序。

《史记探原》(崔适)初刻本;北京大学出版部排印本。

《章氏丛书》(章炳麟)康宝忠等排印本;浙江图书馆刻本。

(三)文学史之部

《诗经集传》(朱熹)通行本。

《诗经通论》(姚际恒)闻商务印书馆将重印。

《诗本谊》(龚橙)浙江图书馆《半广丛书》本。

《诗经原始》(方玉润)闻商务印书馆不久将有重印本。

《诗毛氏传疏》(陈奂)《清经解续编》卷七百七十八以下。

《檀弓》《礼记》第二篇。

《春秋左氏传》通行本。

《战国策》商务印书馆有铅印补注本。

《楚辞集注》,附《辨证后语》(朱熹)通行本;扫叶山房有石印本。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严可均编)广雅书局本。此书搜集最富,远胜于张溥的《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丁福保编)上海医学书局出版。

《古文苑》(章樵注)江苏书局本。

《续古文苑》(孙星衍编)江苏书局本。

《文选》(萧统编)上海会文堂有石印胡刻李善注本最方便。

《文心雕龙》(刘勰)原刻本;通行本。

《乐府诗集》(郭茂倩编)湖北书局刻本。

《唐文粹》(姚铉编)江苏书局本。

《唐文粹补遗》(郭麟编)同上。

《全唐诗》(康熙朝编)扬州原刻本,广州本,石印本,五代词亦在此中。

《宋文鉴》(吕祖谦编)江苏书局本。

《南宋文范》(庄仲方编)同上。

《南宋文录》(董兆兆编)同上。

《宋诗抄》(吕留良、吴之振等编)商务印书馆本。

《宋诗抄补》(管庭芬等编)商务印书馆本。

《宋六十家词》(毛晋编)汲古阁本,广州刊本,上海博古斋石印本。

《四印斋王氏所刻宋元人词》(王鹏运编刻)原刻本,板存北京南阳山房。

《疆村所刻词》(朱祖谋编刻)原刻本。王朱两位刻的词集都很精,这是近人对于文学史料上的大贡献。

《太平乐府》(杨朝英编) (四部丛刊)本。

《阳春白雪》(杨朝英编) 南陵徐氏《随庵丛书》本。

以上两种为金元人曲子的选本。

《董解元弦索西厢》(董解元)刘世衍《暖红室汇刻传奇》本。

《元曲选一百种》(臧晋叔编)商务印书馆有影印本。

《金文最》(张金吾编)江苏书局本。

《元文类》(苏天爵编)同上。

《宋元戏曲史》(王国维)商务印书馆本。

《京本通俗小说》这是七种南宋的话本小说,上海覃隐庐《烟画东堂小品》本。

《宣和遗事》《士礼居丛书》本;商务印书馆有排印本。

《五代史平话》残本董康刻本。

《明文在》(薛熙编)江苏书局本。

《列朝诗集》(钱谦益编)国学保存会排印本。

《明诗综》(朱彝尊编)原刻本。

《六十种曲》(毛晋编刻)汲古阁本。此书善本已不易得。

《盛明杂剧》(沈泰编)董康刻本。

《暖红室汇刻传奇》(刘世珩编刻)原刻本。

《笠翁十二种曲》(李渔)原刻巾箱本。

《九种曲》(蒋士铨)原刻本。

《桃花扇》(孔尚任)通行本。

《长生殿》(洪升)通行本。

清代戏曲多不胜举;故举李蒋两集,孔洪两种历史戏,作几个例而已。

《曲苑》上海古书流通处(?)编印本。此书汇集关于戏曲的书十四种,中如焦循《剧说》,如梁辰鱼《江东白苎》,皆不易得。石印本价亦廉,故存之。

《缀白裘》这是一部传奇选本,虽多是零篇,但明末清初的戏曲名著都有代表的部分存在此中。在戏曲总集中,这也是一部重要书了。通行本。

《曲录》(王国维)《晨风阁丛书》本。

《湖海文传》(王昶编)所选都是清朝极盛时代的文章,最可代表清朝"学者的文人"的文学。原刻本。

《湖海诗传》(王昶编)原刻本。

《鲒埼亭集》(全祖望)借树山房本。

《惜抱轩文集》(姚鼐)通行本。

《大云山房文稿》(恽敬)四川刻本,南昌刻本。

《文史通义》(章学诚)贵阳刻本,浙江局本,铅印本。

《龚定庵全集》(龚自珍)万本书堂刻本。国学扶轮社本。

《曾文正公文集》(曾国藩)《曾文正全集》本。

清代古文专集,不易选择;我经过很久的考虑,选出全,姚,恽,章,龚,曾六家来作例。

《吴梅村诗》(吴伟业)《梅村家藏稿》(董康刻本,商务印书馆影印本)

本,无注,此外有靳荣藩《吴诗集览》本,有吴翌凤《梅村诗集笺注》本。

《瓯北诗钞》(赵翼)《瓯北全集》本,单行本。

《两当轩诗钞》(黄景仁)光绪二年重刻本。

《巢经巢诗抄》(郑珍)贵州刻本;北京有翻刻本,颇有误字。

《秋蟪吟馆诗钞》(金和)铅印全本;家刻本略有删减。

《人境庐诗钞》(黄遵宪)日本铅印本。

清代诗也很难选择。我选梅村代表初期,瓯北与仲则代表乾隆一期;郑子尹与金亚匏代表道咸同三期;黄公度代表末年的过渡时期。

明清两朝小说:

《水浒传》亚东图书馆三版本。

《西游记》(吴承恩)亚东图书馆再版本。

《三国志》亚东图书馆本。

《儒林外史》(吴敬梓)亚东图书馆四版本。

《红楼梦》(曹г)亚东图书馆三版本。

《水浒后传》(陈忱,自署古宋遗民)此书借宋徽钦二帝事来写明末遗民的感慨,是一部极有意义的小说。亚东图书馆《水浒续集》本。

《镜花缘》(李汝珍)此书虽有"掉书袋"的毛病,但全篇为女子争平等的待遇,确是一部很难得的书。亚东图书馆本。

以上各种,均有胡适的考证或序,搜集了文学史的材料不少。《今古奇观》,通行本。可代表明代的短篇。

《三侠五义》此书后经俞樾修改,改名《七侠五义》。此书可代表北方的义侠小说。旧刻本,《七侠五义》流通本较多。亚东图书馆不久将有重印本。

《儿女英雄传》(文康)蜚英馆石印本最佳;流通本甚多。

《九命奇冤》(吴沃尧)广智书局铅印本。

《恨海》(吴沃尧)通行本甚多。

《老残游记》(刘鹗)商务印书馆铅印本。

以上略举十三种,代表四五百年的小说。

《五十年来的中国文学》(胡适)本书卷二。

(跋)文学史一部,注重总集;无总集的时代,或总集不能包括的文人,始举别集。因为文集太多,不易收买,尤不易遍览,故为初学人及小图书馆计,皆宜先从总集下手。

10大国学书目

10大国学书目 倒读历史 作者:金克木著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I S B N:9787539924335 出版时刻:2007-1-1 字数:250000 页数:304 本书收入了金克木先生的散文若干,按不同的文体与内容分为八辑,集中再现了金老为学为人的大伙儿风范,充分显示了其深厚的散文功底。作者透过不同学科在不同时期不同进展状况的万花筒,窥见了人们解读历史的差不多路径。那确实是,我们认识历史是从今到古,从现在到过去,从记得最清晰的昨天的事退到不大清晰的从前的情形,是把现在当作过去的基调,从现代追溯和明白得古代的。 因此,历史一成不变,我们对历史的认识却能不断创新。 从历史看时代转移 作者:许倬云著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 I S B N:9787563363186 出版时刻:2007-1-1 字数:90000 页数:138 本书是许倬云先生讲座后整理出来的六篇讲演稿,以“时代转移的诸种因素”开篇点题,以“重建人文价值与社会伦理”归宗结尾,中间就“明清中国之转变”、“近代中国的知识分子”、“台湾近百年来的变化”、“近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演变”等四个主题分别作具体论述,而对像“启蒙的夭折”、“知识分子

与教育”以及有关台湾的三个历史时期等诸多小主题亦作了独到深刻的发挥,表达了许先生一贯的文化 大中国理念和人文普世价值重建的信心。 迦陵诗词稿 作者:叶嘉莹著 出版社:中华书局 I S B N:9787101053654 出版时刻:2007-2-1 字数:150000 页数:281 本书是叶嘉莹先生诗词曲创作的首次完整结集,也是叶先生一生饱经担忧的真实记录,有心人自能从中体会到叶先生历劫之后得见真如的菩提之路。单以创作而言,则其少艾之作已是才情艳发锐感横生,中年之作律细辞工而尤能深切见意,晚岁之作则信手拈来无不惬当,其内容与风格之变读者自不难窥见。然而叶先生本人却并不欲以诗人词人自居,其终身盖以弘扬传统文化为职志,诗词创作在 她而言只是是其馀事。浅深甘苦,读者能够自加品味。 启功谈艺录:张志和学书笔记 作者:张志和编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 I S B N:9787500460084 出版时刻:2007-3-1 字数:183000 本书作者张志和曾师从启功先生攻读博士学位。作者在师从启功先生期间及毕业后经常前往启功先生家倾听其讲书法创作、谈文学艺术,获益匪浅,每次都认真做了记录。启功先生去世后,作者怀着深厚的感情,将全部笔记整理出来,结合先生的教诲,配上相关的书画图片和先生批改作者作品的

胡适《我的母亲》阅读训练及答案

胡适《我的母亲》阅读训练及答案 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就吓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时才教训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②有一个初秋的傍晚,我吃了晚饭,在门口玩,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背心。这时候我母亲的妹子玉英姨母在我家住,她怕我冷了,拿了一条小衫出来叫我穿上。我不肯穿,她说:“穿上吧,凉了。”我随口答复:“娘(凉)什么!老子都不老子呀。我刚说了这一句话,一抬头,看见母亲从家里走出,我赶快把小衫穿上。但她已听见这句轻薄的话了。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地责罚了一顿。她说:“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来说嘴!”她气得坐着发抖,也不许我上床去睡。我跪着哭,用手擦眼泪,不知擦进了什么微菌,后来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眼翳病。医来医去,总医不好。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③我母亲待人最仁慈,最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但她有时候也很有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我家五叔是个无正业的浪人,有一天在烟馆里发牢骚,说我母亲家中有事总请某人帮忙,

大概总有什么好处给他。这句话传到了我母亲耳朵里,她气得大哭,请了几位本家来,把五叔喊来,她当面质问他她给了某人什么好处。直到五叔当众认错赔罪,她才罢休。 (节选自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八年级初二下册《我的母亲》) 1.写了些什么?节选部分第②③段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4分) 2.为什么写这些?节选部分第②③段写母亲这几件事表现了母亲什么品性(是怎样的人)?〈4分) 3.怎样写的?节选部分第①段在语言和写法上有怎样的特点?(4分) 4.为什么这样写?请读节选部分第①段后答复。(4分) (1)“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作者为什么用一个转折连词“但”来强调这一句?(2分) (2)请品味加点词“只”“等”“才”“等”“先……然后”“无论……总”的作用。(2分) 参考答案: 1.①作者因说了一句轻薄的话而受到母亲重重的责罚;②作者患眼疾,母亲想尽规定为其医治;?母亲与五叔的冲突。(4分) 2.第②段体现了母亲“教之严”“爱之慈”的品性;第③段则体现了母亲做人的坚强。(4分) 3.语言上:质朴无华、感情真诚、毫无雕琢的痕迹。写法上:记

胡适送给大学生的毕业赠言

胡适送给大学生的毕业赠言 一胡适:中国公学十八年级毕业赠言-不要抛弃学问 诸位毕业同学:你们现在要离开母校了,我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你们,只好送你们一句话罢。 这一句话是:“不要抛弃学问。”以前的功课也许有一大部分是为了这张毕业文凭,不得已而做的。从今以后,你们可以依自己的心愿去自由研究了。趁现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努力做一种专门学问。少年是一去不复返的,等到精力衰时,要做学问也来不及了。即为吃饭计,学问决不会辜负人的。吃饭而不求学问,三年五年之后,你们都要被后进少年淘汰掉的。到那时再想做点学问来补救,恐怕已太晚了。 有人说:“出去做事之后,生活问题急须解决,哪有工夫去读书?即使要做学问,既没 有图书馆,又没有实验室,哪能做学问?” 我要对你们说:凡是要等到有了图书馆方才读书的,有了图书馆也不肯读书。 凡是要等到有了实验室方才做研究的,有了实验室也不肯做研究。你有了决心要研究一个问题,自然会撙衣节食去买书,自然会想出法子来设置仪器。 至于时间,更不成问题。达尔文一生多病,不能多做工,每天只能做一点钟的工作。你们看他的成绩!每天花一点钟看十页有用的书,每年可看三千六百多页书;三十年读十一万页书。 诸位,十一万页书可以使你成一个学者了。可是,每天看三种小报也得费你一点钟的工夫;四圈麻将也得费你一点半钟的光阴。看小报呢?还是打麻将呢?还是努力做一个学者呢?全靠你们自己的选择! 易卜生说:“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 学问便是铸器的工具。抛弃了学问便是毁了你自己。 再会了!你们的母校眼睁睁地要看你们十年之后成什么器。 附: 胡适先生的演讲是1929年,在中国公学18年级毕业典礼上。 1906年4月10日,中国公学在上海正式开学。 1906年2月,因大批留日学生返抵上海,没有着落,留学生中的姚洪业、孙镜清等各方奔走,募集经费,在上海北四川路横浜桥租民房为校舍,筹办中国公学。两江总督端方每月拨银1000两,派四品京堂郑孝胥为监督。校务实际由王抟沙主持。革命党人于右任、马君武、陈伯平等任教员。 4月10日开学后,共招学生318人,分大学班、中学班、师范速成班、理化专修班 胡适先生给大学生的毕业赠言2 这一两个星期里,各地的大学都有毕业的班次,都有得多的毕业生离开学校去开始他们的成 人事业。 学生的生活是一种享有特殊优待的生活,不妨幼稚一点,不妨吵吵闹闹,社会都能纵容他们,不肯严格的要他们负行为的责任。现在他们要撑起自己的肩膀来挑他们自己的担子了。

胡适如何成为胡适(中)

胡适如何成为胡适(中) 四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这是众所周知的孟子励志语,胡适好像是其另类执行者:孟子侧重外在打击和历练,胡适强调自我发展和塑造。我觉得,从十五岁起,胡适就大致设计出了未来的知识分子人生,随后他有条不紊,朝着既定目标稳步前行,悠然扎营,以“吾道一以贯之”、“‘今日之我’从不与‘昨日之我’挑战”的方式,成就了自己“民主男神”(唐德刚语)的形象。 广告 inRead invented by Teads 胡适三岁丧父,童年飘零,但父亲胡铁花留给儿子的精神遗产,仍属丰厚。在父亲回忆录里,胡适读到北宋大儒张载(世称“横渠先生”)的名言:“为学要不疑处有疑,才是进步!”如醍醐灌顶,终身受用。——胡适一旦接受了什么,通常都是“一百年不动摇”的。 以张载奉祀孔庙的显赫身份,意外的是,这句令少年胡适一见倾心的治学心经,竟无人知晓,好像偌大中国唯有胡适一人对它啧啧称道。唐德刚自是饱学之士,又曾面聆胡适说出这句名言,却茫然不知所自,遍寻无着后,怀疑“或出宋儒其他语录”。王元化再接再厉,终于在张载《经学理窟·义理》中觅得出处(“观书者释己之疑,明至之未逮,每见每知所益,则学进矣,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遂证“胡适所记不误”。两位学者的态度固然可敬,但他们的努力只是证明了胡适的“别具只眼”:胡适奉为座右铭的这句话,曾长期遭到其他学者的忽视。 忽视“不疑处有疑”的其他学者,对张载另一句靓语往往刻骨铭心,即冯友兰概括为“横渠四句”的那段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传统知识分子——包括生活在当代、思维方式滞留往昔者——遇到这类华丽豪迈语,容易丧失分析力,输心折服,膝盖痒痒地显出“崇拜和倾倒的肌肉特别发达”(俾斯麦语)的模样。倒是胡适,本着“不疑处有疑”的精神,对它反感。据胡颂平记载: (胡适)先生又说:“前几天,高平子的孙儿来,他引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四句空洞的话。我问他:‘怎么叫“为天地立心”?你解说给我听。’我对他说:‘你的祖父是学天文的,你不应该再引这些不可解的话。’” 一进一出,一拒一纳之间,适见出胡适的另类和“异量”。 一句兼具辉煌和不着边际特点的语录体格言,会给引用者增加道德筹码,降低乃至卸除其质疑责任,在偏爱瑰伟词藻者眼里,似乎谁放弃引用,谁就明摆着吃亏。当你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不必担心有人质疑你表述的可靠性,谁都知道那是修辞性夸饰;叫君王“万岁”也比“百岁”“千岁”来得安全,尽管“百岁”已经够意思了,中国历史上还不曾出现过长命百岁的君王。但“为天地立心”和“为万世开太平”不然,它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样,实质是强调知识分子使命,而使命与梦想不同,唯有具备可行性才有捍卫和履践价值。劈头盖脸就是“天地”、“万世”和“天下”,等于把使命嫁接成梦想,把语言魔化为喃喃作法的旌旗。钱锺书曾归纳“文词有虚而非伪、诚而不实者”,“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如属“虚而非伪”,“为天地立心”即属“诚而不实”,我们不必质疑张载的坦诚,但他的号召未能踩实大地,无法内在地恢宏知识分子使命——整天以“为天地立心”来自我鞭策,不可避免地会滑向颠狂梦呓。所以,缺乏“实事求是”精神的老旧知识人热衷引用它,严守知识分子言论本分、心底默念着“拿证据来”的胡适则断然排斥。 经胡适铭记并向国人郑重推出的名言还有不少,据余英时考证,得到国人一致认同的原则“实事求是”,也是胡适率先推荐给国人的,在胡适介绍之前,这个伟大的汉字组合曾沉睡在汉语的海底,无人问津。助推了大陆改革开放的著名口号“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胡适《少年中国的人生观》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8~20题。 少年中国的人生观 胡适 现在中国有几种人生观都是我们该反对的。醉生梦死的无意识生活,固然不消说了。还有一些人,如静坐会的人,如坐禅学佛的人,他们都只是一班退缩懦夫,没有生活的胆子,不敢冒险,只求平安。而另外一种人虽不退缩,但为完全自己的私利起见,所以他们不惜利用他人,作他们自己的器具,不惜牺牲别人的人格和自己的人格,来满足自己的野心;到了紧要关头,不惜作伪,不惜作恶,不顾社会的公共幸福,以求达他们自己的目的。 一切习惯、风俗、制度的改良,都起于一点批评的眼光。个人的行为和社会的习俗,都最容易陷入机械的习惯,到了“机械的习惯”的时代,样样事都不知不觉的做去,全不理会何以要这样做,只晓得人家都这样做故我也这样做,这样的个人便成了无意识的两脚机器,这样的社会便成了无生气的守旧社会,我们如果发愿要造成少年的中国,必须随时随地都要问我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不那样做? 我们须要认定这个世界是有很多危险的,是不太平的,是需要冒险的。世界的缺点很多,是要我们来补救的;世界的痛苦很多,是要我们来减少的;世界的危险很多,是要我们来冒险进取的。俗话说得好:“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我们要做一个人,岂可贪图自在;我们要想造一个“少年的中国”,岂可不冒险。这个世界是给我们活动的大舞台,我们既上了台,便应该老着面皮,拼着头皮,大着胆子,干将起来;那些缩进后台去静坐的人都是懦夫,那些袖着双手只会看戏的人,也都是懦夫。这个世界岂是给我们静坐旁观的?那些厌恶这个世界梦想超生到别的世界的人,更是懦夫,不用说了。 上条所说的冒险进取,并不是野心的,自私自利的。我们既认定这个世界是给我们活动的,又须认定人类的生活全是社会的生活,社会是有机的组织,全体影响个人,个人影响全体。社会的活动是互助的,你靠他帮忙,他靠你帮忙,我又靠你同他帮忙,你同他又靠我帮忙;你少说了一句话,我或者不是我现在的样子,我多尽了一分力,你或者也不是你现在这个样子,我和你多尽了一分力,或少做了一点事,社会的全体也许不是现在这个样子,这便是社会协进的观念。有这个观念,我们自然把人人都看作通力合作的伴侣,自然会尊重人人的人格了。有这个观念,我们自然觉得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和社会有关,自然不肯为社会造恶因,自然要努力为社会种善果,自然不致变成自私自利的野心投机家了。 少年的中国,中国的少年,不可不时时刻刻保存这些正确的人生观。 (本文为1919年3月22日胡适在少年中国学会筹备会上的演讲,原载于1919年《少年中

胡适与白话文

胡适与白话文 对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胡适这个名字是和白话文联系在一起的。是他发起的白话文运动使我们摆脱了文言文的束缚,走进了“我手写我口”的现代社会。至今,人们一提起五四运动,就会联想到文学革命;一提起文学革命,就会联想到白话文运动;一提起白话文运动,就会联想到胡适和他的那篇《文学改良刍议》。其实,不仅仅是我们,胡适本人也是这么联想的。在后来回顾白话文运动的文章中,胡适一再说“胡适一班人”如何如何,好象这白话文运动真的就是这“一班人”搞起来的似的。在《白话文学史》的引子中,胡适第一句话就是这么一个问题:“我为什么要讲白话文学史呢?”然后,他自问自答道:“第一,我要大家知道白话文学不是这三四年来几个人凭空捏造出来的。”这“三四年来”是指自1917年以来,因为胡适的这个引子写于1921年;而这“几个人”就是“胡适一班人”。所以,这句话看上去好象是胡适觉得被人诬陷“凭空捏造”而感到冤屈,他要为自己辩诬,但实际上,他是在得意地告诉读者:“白话文学是这三四年来这几个人造出来的。” 按照传统的说法,五四时期白话文运动起源于胡适那篇发表于1917年元旦的《文学改良刍议》,而其胜利的标志是1920年北洋政府教育部通令全国中小学陆续采用白话(“国语”) 课本。这就是胡适所说的“三四年来”的意思。但是,胡适后来也曾承认,他以为“文学革命至少还须经过十年的讨论与尝试。(胡适:《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在1923年3月12日给韦莲司的信中,胡适说,他曾预计文

学革命“需要十年的讨论,到达成功则需要二十年。”(周质平:《胡适与韦莲司深情五十年》60页)。而陈独秀则更悲观,他在《文学改良刍议》的末尾附了一个“识”:“白话文学,将为中国文学之正宗,余亦笃信而渴望之。吾生倘亲见其成,则大幸也。”也就是说,陈独秀以为在他的有生之年都不太可能看到白话文成为中国文学的正宗。这是怎么回事呢?就算胡适去国多年,不了解国情,判断失误,那么陈独秀这个老革命党怎么也会对形势看走了眼呢? 那么,文学革命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在介绍胡适的文学革命之前,有必要区分“白话文运动”和“文学革命”这两个概念。“文学革命”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文学内容的革命,这实际就是陈独秀在《文学革命论》中提出的“三大主义”;一个是文学形式的革命,即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对胡适来说,文学的形式决定文学的内容,所以他搞的白话文运动就等於文学革命。因此,他把二者混为一谈。但实际上,除了胡适及其追随者之外,绝大多数人的看法恰好相反:文学的价值由其内容来决定。因此,从定义上说,白话文运动是包括在文学革命之中的。 1 少年胡适之烦恼 胡适在晚年的口头禅就是,“哲学是他的职业,历史是他的训练,文学是他的娱乐”。也就是说,文学只是他的业余爱好而已。在康乃尔大学,胡适的主修专业是哲学;在哥伦比亚,他的博士论文题目也是哲学。这既不是他的本行,他也不具备这方面的专长。

胡适 世间最可恶的事莫如一张生气的脸

胡适:世间最可恶的事,莫如一张生气的脸 胡适先生在《我的母亲》一文中,结合母亲的经历感慨道:“我渐渐明白,世间最可厌恶的事,莫如一张生气的脸;世间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气的脸摆给旁人看。这比打骂更难受。” 人生气时,是最丑的时候 由于父亲早亡,胡适的母亲是当家的后母,家里的财政并不宽裕,一年到头全靠胡适的二哥在上海经营调度。 胡适的大哥从小就是败家子,赌博、吸毒,每次回家就把家里值钱的东西拿出当了,到处欠钱,每到除夕,家里总有一堆要债的,母亲每次都好生招待,等半夜的时候,才每一家债户发一点钱。

好说歹说,把讨债的人劝回去,等到胡适大哥回来,她不出一句责备的话,不露一点怒色,依旧和胡适的大哥大嫂一起吃团圆饭。 胡适描述到:“大嫂是个最无能而又最不懂事的人,二嫂是个很能干而气量很窄小的人。她们常常闹意见,只因为我母亲的和气榜样,她们还不曾有公然相骂相打的事。 她们闹气时,只是不说话,不答话,把脸放下来,叫人难看;二嫂生气时,脸色变青,更是怕人。她们对我母亲闹气时,也是如此。” “我母亲的气量大,性子好,又因为做了后母后婆,她更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我母亲待人最仁慈,最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情感的话。” 母亲的性格对胡适产生很大的影响,使胡适懂得了:尽量不给人看一张生气的脸。 胡适自己这样评价:“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母亲温和的性子和宽宏的气量对胡适影响很大,胡适本人几乎是民国时代,性子最温和宽厚的人。这样的性格也为他带来了好的人缘,以至于在民国时候流行一句话“我的朋友胡适之”,社会各界人士都以和胡适交友为荣。

胡适推荐阅读书目

1.胡适开列的《中学国故丛书》目录 胡适(1891~1962),早年留学美国,1917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1946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62年病逝于台湾。著有《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尝试集》等。 1920年,胡适开列了《中学国故丛书》目录,列举古籍31种,以备中学生阅读。 《诗经》 《战国策》 《论语》 《庄子》 《荀子》 《楚辞》 《淮南子》 《论衡》 《左传》 《老子》 《墨子》 《孟子》 《韩非子》 《元曲选》 《史记》 《汉书》《明曲选》 杜甫 白居易 陶渊明 李白 韩愈 柳宗元 王安石 陆游 辛弃疾 关汉卿 欧阳修 朱熹 杨万里 马致远 2.胡适开列的《实在的最低限度的书目》1923年胡适应清华学校学生之请,开有《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收录图书约190种,后来根据它修订精简成《实在的最低限度的书目》。书目答问/张之洞 九种《纪事本末》 老子/老子 墨子闲诂/孙诒让 元曲选一百种/臧懋循 缀白裘/玩花主人 西游记/吴承恩 淮南鸿烈集解/刘安

中国人名大辞典 中国哲学史大纲/胡适 四书韩非子/韩非 周礼 佛遗教经/迦叶摩腾、竺法兰等译阿弥陀经 宋元学案/黄宗羲 王临川集/王安石 王文成公全书/王守仁 章实斋年谱/胡适 新学伪经考/康有为 诗集传 左传/左丘明 乐府诗集/郭茂倩 宋诗钞/吴之振,吕留良,吴自牧编论衡/王充法华经/鸠摩罗什译 坛经/惠能 明儒学案/黄宗羲 朱子年谱/王懋竑 清代学术概论/梁启超 崔东壁遗书/崔述 文选/萧统 全唐诗/彭定求等 宋六十家词/毛晋 宋元戏曲考/王国维 水浒传/施耐庵 儒林外史/吴敬梓 红楼梦/曹雪芹 荀子集注

胡适读书就是我的命

胡适读书就是我的命 说胡适是个“书呆子”,没有一丝一毫的贬意。毕竟,古往今来,爱读书的人数不胜数,而能像胡适那样读出那么大名气的少之又少。说他是个“书呆子”,只想说明他是个读书种子,爱读书,读了很多书。 胡适读的第一部书,据说是父亲胡传生前为他亲手编纂的四言韵文启蒙课本《学为人诗》。胡传虽然在胡适四岁时病逝,但对胡适有很大寄托,遗嘱里就要他“努力读书上进”。母亲冯顺弟很不起眼,却很有见识,尤其重视胡适的教育。受母亲督促,还在私塾的胡适就读了《原学》《律诗六钞》《小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诗经》《书经》《易经》《礼记》等经典。胡适后来总结这段读书经历,说“我在那九年之中,竟把古文的文理弄通了”。可见,幼时的读书生活对胡适的一生影响甚大。 毫无疑问,胡适的读书天赋在他小时候就展现出来了。到他14岁离开家乡,外出求学,读书之多、之勤,就可想而知了。有人说,胡适后来的成功是天才加上努力的结果。这话不假。有天才而不能苦干不行;没有天才,光是苦干也不行;既没有天才,又不能苦干,那就更糟。于胡适而言,知道自己有天才可恃,却又唯恐被天才所误。所以,越焦虑,

就越努力;越努力,就越有为。日后成为学者、诗人、教授、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种种,委实不让人意外。 胡适读书之广,有目共睹。他曾为清华学生开列了一份“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说是“最低限度”,可里面的《三侠五义》《九命奇冤》等连国学大师梁启超也不曾见闻。他 对胡适说:“我便是没有读过这两部书的人,我虽自知学问 浅陋,但说连最低限度也没有,我不服。”而徐志摩见了书目,更是自叹不如:“十本书里有九本是我不认识它的…… 我是挺佩服胡先生的,关于别的事,我很听他的,但如其他要我照他定的书目用功,那就好比要我生吞铁弹了。” 东坡有言:“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 无竹令人俗。”胡适呢,可无肉,可无竹,但绝不能无书。 他信服的是宋代黄山谷所说:“一日不读书,尘生其中;两 日不读书,言语乏味;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胡适读书 有“三好”:一是好夜读;二是好在厕上、电车里读书;三 是好连贯式读书。他在美国时,一部袖珍本莎士比亚戏剧集就是在坐地下电车或上厕所时读完的。 胡适曾给一位年轻人写过一首互勉诗,很有意思。诗曰:“不做无益事,一日当三日;人活五十年,我活百五十。” 怎样才算“一日当三日”?怎么会是“人活五十他活百五十”?原来,胡适是连晚上睡觉的时间也要用来读书和做事。拿他自己的话说是:“晚上可爱。那是我最好的时间。我可以任

胡适《毕业赠言》全文

胡适《毕业赠言》全文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诸位毕业同学: 你们现在要离开母校了,我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你们,只好送你们一句话吧。 这一句话是:“不要抛弃学问。”以前的功课也许有一大部分是为了这张毕业文凭,不得已而做的。从今以后,你们可以依自己的心愿去自由研究了。趁现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努力去做一种专门学问。少年是一去不复返的,等到精力衰疲时,要做学问也来不及了。即为吃饭计,学问决不会辜负人的。吃饭而不求学问,三年五年之后,你们都要被后进少年淘汰掉的。到那时再想做点学问来补救,恐怕已太晚了。 有人说:“出去做事之后,哪有工夫去读书?即使要做学问,既没有图书馆,又没有实验室,哪能做学问?”

我要对你们说:凡是要等到有了图书馆方才读书的,有了图书馆也不肯读书。凡是要等到有了实验室方才做研究的,有了实验室也不肯做研究。你有了决心要研究一个问题,自然会损衣节食去买书,自然会想出法子来设置仪器。 至于时间,更不成问题。达尔文一生多病,不能多做工,每天只能做一点钟的工作。你们看他的成绩!每天花一点钟看十页有用的书,每年可看三千六百多页书,三十年可读十一万页书。 诸位,十一万页书可以使你成一个学者了。可是,每天看三种小报也得费你一点钟的工夫;四圈麻将也得费你一点半钟的光阴。看小报呢,还是打麻将呢,还是努力做一个学者呢?全靠你们自己的选择! 易卜生说:“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 学问便是铸器的工具。抛弃了学问便是毁了你自己。 再会了,你们的母校眼睁睁地要看

你们十年之后成什么器。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胡适的名人故事

胡适的名人故事 话说胡适当北大校长的时候,有个学生因生活所迫要辍学。胡适得知后,表示一定会资助他,要他继续学业。开学前,胡适将此事交代给夫人江冬秀,自己出差去了,回来却发现夫人根本没给学生交学费,夫人说照胡适这个资助法,他早晚有一天得靠别人资助。胡适大怒,要与她离婚。后来经人协调,二人达成协议:今后,只要胡适资助学生或有困难的人,江冬秀都要无条件照办;而胡适不得喜新厌旧,抛弃发妻。二人遂得以白头偕老。 预支汪静之稿费 1922年,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本爱情诗集《蕙的风》出版了,这不仅是汪静之的倾力之作,也凝结了胡适的心血,是他亲自审阅删改,并作序言,推荐给书局出版的。 胡适对汪静之的帮助远不止于此。在《蕙的风》刚邮寄给胡适不久,汪静之便写信向胡适借钱。信中说:“我真有不能维持之危险,只好请你再借20元。是的,20,要20才够!邮局寄来,越快越好。你起先借我的40,10元是还上学期的债,30元是暑假内的膳费书费。”过了两个月,汪静之再次写信给胡适:“我从前预料在现在这时候可以得到《蕙的风》的稿费以供我的需要了,但到了现在,徒然失望……在欠债里生活的我,现在又过不去了,所以又无路可归地找到你了,请快快寄30元来借我罢!”

1922年11月汪静之又写信向胡适说道:“你前些时由亚东汇给我的30元钱,还了债就完了。到如今,新债依然如故。夏衣早已入了上海的当店,冬衣还睡在杭州的当店里,又需要看书报没钱买。自去年下半年来,家中没有钱寄我。请原谅我,我现在还要向你借50元才行。”不到1年的时间里,汪静之已经向胡适预支了140元,胡适一而再、再而三地满足了汪静之的要求,而《蕙的风》全部稿费是150元。 暗助林语堂 林语堂留美期间,经济上遇到困难,便向胡适求助。他知道胡适的财力也只够自给自足,便特意注明:能否由尊兄作保向他人借贷1000块大洋,待我学成归国偿还。 胡适果然没有让林语堂失望,不久便如数将款寄到,并说明这是北京大学给林语堂的工资“预支款”。想到北京大学从未有此先例,林语堂心中倍感温暖。凭借这笔款项,他在哈佛大学拿到了硕士学位。之后,他去德国莱比锡大学攻读博士,学习经费又遇到了困难。林语堂如法炮制,再次给胡适去信,希望他出面再向北京大学借笔钱。和前次一样,胡适又给林语堂寄去了1000块大洋。 4年后,林语堂终于学成回国了。他找到北大校长蒋梦麟,感谢他预支了20xx块大洋。蒋梦麟却听得莫名其妙:“什么20xx块大洋?北大什么时候给过你钱?”林语

(整理)国学传统经典必备书目经史子集.

【经史子集】 传统国学经典必备书目 说明:任何书目都可能以偏概全,这是第一,第二,多半会带有个人喜好成份,这一点,就连胡博士的书目都受到梁启超先生的责问,何况我等区区小辈,还望方家不吝赐教。 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历来是我国图书传统的分类方法,题目即为传统国学经典必备书目,所以我一仍其旧,并参考其他学人,选出其中的最基本的核心书籍,简要略述如下: 【经部】 《十三经》及《十三经注疏》。 这是儒家的核心著作,要先理解经文的意义,再去做进一步的研究。研究经学,我认为乾嘉朴学的治学方法是有意义的。好的版本是中华书局的《十三经注疏》。如再讲,可以说十三经几乎包含了整个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思想,但尤要者为:易经、诗经、尚书、礼记、左传、论语、孟子。经部书是国学精华,语言文字之学(旧之小学)是基础,乾嘉以来诸大师小学功力多深厚。只有这两关学扎实了,后面的就不怕了。 《说文解字》、《广雅》,这两部书很重要,先秦两汉的书很多字义的解释要靠它们,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和王念孙的《广雅疏证》注本较好。另外还有《经传释词》《经籍纂诂》《经学历史》《经学通论》等。

《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主要是政治史)浓缩在书里面,虽说是帝王将相的家谱,但现在还没出现能代替它们的史书,所以也就必读了。其中,前四史更是必读书,是纪传体史书的经典代表,文史俱佳。除前四史外,《明史》亦佳。 《水经注》、《通典》、《文史通义》分别是地理书,政书,史评书。尤其是通典,对我们了解唐以前的典章制度很有帮助。另外有《史通》、《通志》、《文献通考》、《资治通鉴》、《国语》、《战国策》《二十二史札记》等。 《四库全书总目》、《书目问答》,目录学是作学问和入门的要旨,知道有哪些书,学什么看什么样的书是作学问、出成果的关键。前者收书3500余种,后者也有2200多种。近日我曾购得《輶轩语详注》一本,《輶轩语》原为张之洞撰,此书可视为《书目答问》的精简本,其中所列经典可作重要参考。 如觉《二十四史》太繁,则除读前四史外,可读通史及断代史,通史则吕思勉的《中国通史》、钱穆的《国史大纲》、张荫麟的《中国史纲》。有人说,中国的通史可读的只有这两部半,因张书只写到汉代,只能算半部。断代史除吕思勉、杨宽、孟森外则有上海人民出版社的《中国断代史系列》亦可读。 其他方面,可读《宋元学案》《明儒学案》《日知录》及柳诒徵的《中国文化史》,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梁启超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清代文化概论》,《近思录》、《传习录》,张太炎的《国学概论》、《国故论衡》,《中国文学史》,《中国古代史学史》《文献学概要》等。

梁实秋《胡适先生二三事》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完成下列题目。 胡适先生二三事 梁实秋 胡先生是安徽徽州绩溪县人,对于他的乡土念念不忘,他常告诉我们他的家乡的情形。徽州是个闭塞的地方。四面皆山,地瘠民贫,山地多种茶,每逢收茶季节茶商经由水路从金华到杭州到上海求售,所以上海的徽州人特多,号称徽帮,其势力一度不在宁帮之下。四马路一带就有好几家徽州馆子。 1928年至1929年间,有一天,胡先生特别高兴,请努生、光旦和我到一家徽州馆吃午饭。上海的徽州馆相当守旧,已经不能和新兴的广东馆、四川馆相比,但是胡先生要我们去尝尝他的家乡风味。 我们一进门,老板一眼望到胡先生,便从柜台后面站起来笑脸相迎,满口的徽州话,我们一点也听不懂。等我们扶着栏杆上楼的时候,老板对着后面厨房大吼一声。我们落座之后,胡先生问我们是否听懂了方才那一声大吼的意义。我们当然不懂,胡先生说:“他是在喊:‘绩溪老倌,多加油啊!’”原来绩溪是个穷地方,难得吃油大,多加油即是特别优待老乡之意。果然,那一餐的油不在少。有两个菜给我的印象特别深,一个是划水鱼,即红烧青鱼尾,鲜嫩无比,一个是生炒蝴蝶面,即什锦炒生面片,非常别致。缺点是味太咸,油太大。 徽州人聚族而居,胡先生常夸说,姓胡的、姓汪的、姓程的、姓吴的、姓叶的,大概都是徽州的。努生调侃地说:“胡先生,如果再扩大研究下去,我们可以说中华民族起源于徽州了。”相与拊掌大笑。 胡先生酒量不大,但很喜欢喝酒。有一次他的朋友结婚,请他证婚,这是他最喜欢做的事,筵席只预备了两桌,礼毕入席,每桌备酒一壶,不到一巡而壶告罄。胡先生大呼添酒,侍者表示为难。主人连忙解释,说新娘是节酒会的会员。胡先生从怀里掏出现洋一元交付侍者,他说:“不干新朗新娘的事,这是我们几个朋友今天高兴,要再喝几杯。赶快拿酒来。”主人无可奈何,只好添酒。 事实上胡先生从不闹酒。二十年春,胡先生由沪赴平,道出青岛,我们请他到青岛大学演

胡适“健全的个人主义”解析

胡适“健全的个人主义”解析 徐长甫 摘要:本文对胡适“健全的个人主义”人生观作一简单介绍与评析。认为胡适提倡的个人主义有四层含义,一是从充分发展个人入手,二是自由独立的人格与思想,三是积极进取的精神与负责的态度,四是尊重并容忍他人。认为,“充分发展个人才能”和“造成自由独立的人格”是其中心见解,积极、负责与容忍的态度是胡适人生的基本态度。胡适“健全的个人主义”并不会与“集体主义”相冲突,是和平建设时期难得的精神财富。 关键词:胡适,个人主义,健全的个人主义,人生观 胡适是中国现代思想史上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和学者之一,同时也是争议最多的人物之一。在很长的一个时期里,他的名字只有在被批判、被诅咒的时候才会被提起。胡适的“个人主义”人生观,就是曾经受到批判的思想之一。 胡适先生在《介绍我自己的思想》一文中说,有三篇文章代表了他的人生观,其中一篇就是《易卜生主义》。他说,易卜生最可代表十九世纪欧洲的个人主义的精华,是一种“健全的个人主义”人生观,是他的宗教。 [1]由此他的“个人主义”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一度受到众人的批判,直至今日胡适先生的“个人主义”观仍被许多人所误解。 所以,我们有必要了解清楚,什么是胡适所提倡的个人主义。胡适先生认为,个人主义有三种:一种是“假的个人主义”。他引用杜威博士在天津青年会讲演“真的与假的个人主义”中的话说,这是一种“自私自利,只顾自己利益,不顾群众利益的为我主义(Egoism)”,然而他认为,由于大家“多明白这种主义的害处,故他的危险究竟是不很大的”。一种是“独善的个人主义”,他的共同性质是“不满于现社会,却无可奈何,只想跳出这个社会寻一种超出现社会的理想生活”,由于它是很受人人崇敬的,所以是格外危险的。只有最后一种,才是“真的个人主义”,胡适先生称之为“健全的个人主义”,也就是个性主义(Individuality)。[2]其中心见解有两个:第一是“充分发展个人才能”,第二是“要造成自由独立的人格”。[3] 胡适先生认为,一些人把健全的个人主义人生观当作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人生观来批评,平心而说,“是不公道的,是根据于一种误解”。他举苏俄当时用种种方法来提倡个人努力的例子反驳说,社会主义国家也同样需要“充分发展个人的才能”,同样需要有“独立自由思想的个人”。[4] 胡适先生所提倡的“健全的个人主义”至少包含有以下几层含义: 1、从充分发展个人入手:有益于社会,先塑造自己 胡适先生是提倡个人发展的,而且他认为,社会的进步必须从充分发展个人入手。他多次引用易卜生的话说“你想有益于社会,最好的法子莫如把你自己这块材料塑造成器”,“你的最大责任是要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5],他认为,只有“把自己铸造成器,方才可以希望有益于社会,真实的为我,便是最有益的为人”。他很重视个人发展的作用,他说“争个人的自由,便是为国家争自由,争自己的人格,便是为国家争人格”[6] 。我们要有益于社会,我们就必须从自我塑造做起,一个没有充分发展的人对社会的贡献是有限的。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胡适先生所提倡的“健全的个人主义”绝不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个人发展。他虽然强调救国要从发展个人入手,但其目的却是要“有益于社会”。我们在谈及胡适先生的“个人主义”人生观时,绝不能忽略胡适先生也是崇尚博爱的、也是提倡社会协进观念、讲究社会责任感的。他提倡“健全的个人主义”人生观,为的也绝对不是个人的得失,而是出于对一代人的关爱,是出于救国之心,是超出个人境界的。

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胡适)

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胡适) 序言 这个书目是我答应清华学校胡君敦元等四个人拟的。他们都是将要往外国留学 的少年。很想在短时期中得着国故学的常识。所以我拟这个书目的时候,并不为国 学有根柢的人设想,只为普通青年人想得一点系统的国学知识的人设想。这是我要 声明的第一点。 这虽是一个节目,却也是一个法门。这个法门可以叫做“历史的国学研究法”, 这四五年来,我不知收到多少青年朋友询问“治国学有何门径”的信。我起初也学 着老前辈们的派头,劝人从“小学”入手,劝人先通音韵训诂。我近来忏悔了!那 种话是为专家说的,不是为初学人说的;是学者装门面的话,不是教育家引人入胜 的法子。音韵训诂之学自身还不曾整理出个头绪系统来,如何可作初学人的入手工 夫?十几年的经验使我不能不承认音韵训诂之学只可以作“学者”的工具,而不是 “初学”的门径。老实说来,国学在今日还没有门径可说;那些国学有成绩的人大 都是下死工夫笨干出来的。死工夫固是重要,但究竟不是初学的门径。对初学人说 法,须先引起他的真兴趣,他然后肯下死工夫。在这个没有门径的时候,我曾想出 一个下手方法来:就是用历史的线索做我们的天然系统,用这个天然继续演进的顺 序做我们治国学的历程。这个书目便是依着这个观念做的。这个书目的顺序便是下 手的法门。这是我要声明的第二点。 这个书目不单是为私人用的,还可以供一切中小学校图书馆及地方公共图书馆 之用。所以每部书之下,如有最易得的版本,皆为注出。 (一)工具之部 《书目举要》(周贞亮,李之鼎)南城宜秋馆本。这是书目的书目。 《书目答问》(张之洞)刻本甚多,近上海朝记书庄有石印“增辑本”,最易得。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附存目录广东图书馆刻本,又点石斋石印本最方便。 《汇刻书目》(顾修)顾氏原本已不适用,当用朱氏增订本,或上海北京书店翻印本,北京有益堂翻本最廉。 《续汇刻书目》(罗振玉)双鱼堂刻本。 《史姓韵编》(汪辉祖)刻本稍贵,石印本有两种。此为《二十四史》的人名索引,最不可少。 《中国人名大辞典》商务印书馆。 《历代名人年谱》(吴荣光)北京晋华书局新印本。 《世界大事年表》(傅运森)商务印书馆。 《历代地理韵编》,《清代舆地韵编》(李兆洛)广东图书馆本,又坊刻《李氏五种》本。《历代纪元编》(六承如)《李氏五种》本。 《经籍纂诂》(阮元等)点石斋石印本可用。读古书者,于寻常典外,应备此书。 《经传释词》(王引之)通行本。 《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等译编)上海医学书局 (二)思想史之部

教授胡适 阅读附答案

教授胡适阅读附答案 教授胡适 胡适的教授生涯始于北京大学。1917年初,《新青年》主编陈独秀向北京大学新任校长蔡元培力荐胡适,同时动员在哥伦比亚大学师从杜威学习哲学的胡适回国任教。当时正在紧张写作博士论文的胡适,还没等博士学位到手便回国了,于当手9月10日到北大就任教授,这时他刚刚二十六周岁。 初到北大任教的胡适,在哲学系讲授“中国古代哲学”。“中国哲学史”是北大的老课了,在胡适之前由陈汉章讲授。陈从伏羲讲起,讲了一年才讲到《尚书》的《洪范》篇。胡适授课却不管以前的课业,他发给学生的《中国古代哲学讲义》,一反前例。当时读大一哲学系的顾颉刚回忆说,胡适一开头就用《诗经》作时代的说明,丢开唐、虞、夏、商直接从周宣王以后讲起。“这一改把我们一班人充满着三皇、五帝的脑筋骤然作一个重大的打击,骇得一堂中舌挢而不能下。”在他们学生眼里,这简直就是一场“思想造反”,有几个不安分的学生拉着读大二文学系的傅斯年,策划“扳倒”老师——将这个比他们大不了几岁的年轻的留洋教授赶走。当时傅斯年在北大已赫赫有名,此前他就曾将教授《文心雕龙》的教授、章太炎的门生朱蓬仙成功逐出门外,他将朱的讲义一夜读完,勾出了三十多条错误,将了他一军。校长蔡元培看了,只得将朱辞退,但傅斯年“鉴定”完胡适的课后,得出的结论是:这个人书虽然读的不多,但他走的这条路是对的。你们不能闹。”就这样,这件事才得以平息。第二学期,北大恰好也有一门“中国哲学史”的课,由一位老教授任课,当时冯友兰正在哲学系读三年级,据冯友兰回忆,某次课上,这位老教授手里挥舞着胡适的讲义,冷嘲热讽地对学生说:“我说胡适不通,果然就是不通,只看他的讲义的名称,就知道他不通。哲学史本来就是哲学的大纲,说中国哲学史大纲,岂不成了大纲的大纲了吗?”好在胡适在学生那里基本站稳了脚跟,加之有校长蔡元培的鼎力相助,他在北大的教授位子也就此坐稳了。 除了在北大任教,胡适还先后担任多所大学的兼职教授,并长期兼任教育部讲习所兼职讲习,至于胡适在国内外大学的演讲、讲学,那就难以计数了。 胡适课讲得好,这在所有听过他课的学生那里,基本上是公认的。1917年考入预科的田炯锦回忆说:“诸师长中,我最喜欢听胡先生的课,他不但有许多新颖的见解,而且擅长表达。”曾就读于北大的朱海涛回忆说:“适之先生在校中开的课——中国文学史是一门极叫座的课。他讲《诗经》,讲诸子,讲《楚辞》,讲汉晋古诗,都用现代的话来说明,逸趣横生,常常弄到哄堂大笑。” 胡适讲的课,内容大多比较新颖,他特别注重运用他那套所谓“科学的方法”,尤其是杜威的实验主义方法,来分析和解释中国的典籍,有断制,新见迭出。在教学方法上,胡适推崇研究性教学,在教学中“往往把我不能解决的问题做题目,叫同学来研究”。胡适说自己并不喜欢上大课,而更喜欢上小型的研讨课,因为“班次太大,不能大家互相讨论研究”。 胡适的日记、笔记中也多有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记载和分析。1931年8月28日阅完“中古思想史”试卷后,对75位学生按分数排队,排出“皆有希望成才”“尚有几分希望”“中人之资”“绝无希望”的,甚至还依次“卜其人的终身”。 常有同事向胡适讨教讲课的奥秘,他的回答是:“一小时的课,必须有四小

胡适:中国公学18年级毕业赠言

胡适:中国公学18年级毕业赠言 胡适(1891-1962),安徽绩溪人,中国现代著名学者。本篇发表于1929年,中国公学18年级毕业典礼上。 诸位毕业同学们:你们现在要离开母校了,我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你们,只好送你们一句话罢。 为一句话是:“不要抛弃学问。”以前的功课也许一大部分是为了这张毕业文凭,不得已而做的。从今以后,你们可以依自己的心愿去自由研究了。趁现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努力做一种专门学问,少年是一去不复返的,等到精力衰时,要做学问也来不及了。即为吃饭计,学问也决不会辜负人的。吃饭而不求学问,3年5年之后,你们都要被后进少年淘汰。到那时再想做点学问来补救,恐怕已太晚了。 有人说:“出去做事之后,生活问题急需解决,哪有工夫去读书?即使要做学问,既没有图书馆,又没有实验室,哪能做学问?” 我要对你们说:“凡是要等到有了图书馆方才读书的,有了图书馆也不肯读书。凡是要等到有了实验室方才做研究的,有了实验室也不肯做研究。你有了决心要

研究一个问题,自然会撙衣节食去买书,自然会想出法子来设置仪器。 至于时间,更不成问题。达尔文一生多病,不能多作工,每天只能做一点钟的工作。你们看他的成绩!每天花一点钟看10页有用有书,每年可看3600多页书,30年读11万页书。 诸位,11万页书足可以使你成为一个学者了。可是,每天看三种小报也得费你一点钟的工夫;四圈麻将也得费你一点钟的光阴。看小报呢?还是打麻将呢?还是努力做一个学者呢?全靠你们自己的选择! 易卜生说:“你的最大的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 学问便是铸器的工具。抛弃了学问便是毁了你自己。 再会了!你们的母校眼睁睁地要看你们10年之后成什么器。

五四人物志之胡适3

第三集 陈晓楠主持人:今天继续讲胡适的故事。从1917到1919年,短短两年之间,胡适号召的“文学改良”引起了中国青年强烈的反应,他用新方法整理了中国哲学史,澄清了浮夸淫琐的文字障碍,创立了新式标点,印出了白话诗集≤尝试集≥,在南方,孙中山写信给海外同志,告诉他们,欲收革命之成功,必有赖于思想之变化,他也极力赞美从北方起来的那个变化,还为它起了一个美丽的名,“新文化运动”这“再造的文明”不仅将改变中国人的语言方式,还将给传统伦理,风俗,人际关系以致命的一击。但这个任务并不轻松,在北京,保守派们将胡适和陈独秀看成了眼中钉。旁白:从民国6年秋天到民国8年3月,陈独秀和胡适这大小两只兔子,在北大同处了一年多,这一年多也使他们建立了终生的友谊,二人都喜欢吸烟,胡适在美国留学期间,曾有过戒烟的想法,终究没有办到,业余时间,胡适夫妻喜欢打麻将,陈独秀的妻子也经常参加,但陈独秀不打,他曾学过击剑和拳击,喜欢户外活动,民国8年3月,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情,胡适和陈独秀同时接到了一封恐吓信,(就是骂陈独秀“陈独秃”说胡适是“胡闹”说你两个人也闹得差不多了,现在有人啊,要你两个人的命,)当时也有人向北洋政府写匿名信,指责蔡元培纵容陈独秀和胡适胡闹,(北京政府当局说他们怎么样怎么样,这一点是蔡元培最反对的,就是你学者之间怎么争辩都可以,你不要把一个诠释者引入进去,写信告密),虽然心中不悦,但政府方面的压力,蔡元培也不能不重视,做为新文化圈子外面的旁观者北大最年轻的教授梁溯?溟后来回忆

说:胡先生为人和气平易,原不须蔡先生怎样费力支持,陈先生就不同了在校内得罪人不少,在校外引起的反对也很多,而且细行不检,予人口实,梁说的“细行不检,予人口实”是指民国8年,就是1919年3月,陈独秀在八大胡同,和一个学生争抢一妓,因争风吃醋,抓伤妓女下体,当时舆论大哗,蔡元培也不能袖手旁观了,(说陈独秀就跟这个妓女翻脸,就是对这个妓女实行暴力,这个事情就由传单,小报在这个社会上流传,这样对北大伤害太大了,必须让他离开北大),北大随后发布了陈独秀“请假南归”的消息,“请假南归”实际上是蔡元培善意的谎言,(但是这个东西,在清代末年和民国初年的时候,作为知识分子呢,它不算问题,就大多数都有三姨太,四姨太,那个时候娶过妻啊妾啊成群的,它不为过,它是根据这个伦理道德,它不反对,)(胡适始终认为,把陈独秀从文科学长拉下来这件事情,是蔡元培的一个败笔,对他自己当时没有能力尽力的,阻止这件事情发生,他一直是耿耿于怀的),胡适对蔡元培没有保护住陈独秀,很有怨气,他认为,道德品行问题应该同学术问题分开,胡适说:那些老先生们,平时不也嫖娼狎妓嚒,但问题的关键是,陈独秀是参加了北大标榜“不嫖,不赌”进德会的,(陈独秀你们搞一个进德会,明确表示不嫖娼,不纳妾,不当官什么的,你表态了,你再去搞那些东西,你就没信用了,)陈独秀离开北大后,失去的不仅是文科学长的社会地位,更有每月三百大洋的薪水,激愤中的陈独秀思想也开始发生转变。主持人:1919年4月30日,胡适向北大请假,他要去上海迎接自己的美国老师杜威,杜威在中国有很多学生,包括胡适,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