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盐碱土修复方法的研究进展

盐碱土修复方法的研究进展

盐碱土修复方法的研究进展
盐碱土修复方法的研究进展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cology 世界生态学, 2014, 3, 30-36

Published Online May 2014 in Hans. https://www.sodocs.net/doc/7317104615.html,/journal/ije

https://www.sodocs.net/doc/7317104615.html,/10.12677/ije.2014.32005

Progress on Salinization Soil Restoration

Method

Yufang Sun1, Lichun Niu2, Fuqiang Song2*

1College of Sino-Russian,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Harbin

2College of Life Science,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Harbin

Email: sunyufang1026@https://www.sodocs.net/doc/7317104615.html,, *0431sfq@https://www.sodocs.net/doc/7317104615.html,

Received: Feb. 18th, 2014; revised: Mar. 18th, 2014; accepted: Mar. 25th, 2014

Copyright ? 2014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sodocs.net/doc/7317104615.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Salinization of soil not only leads to the decrease in soil productivity, but also elicits various kinds of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With the increase in shortage of land resources, effec-tive methods for repairing the saline soil are in urgent need. In this review, the cause and the type of salinization soil were elucidated, and afterwards the restoration methods to salinization soil were synthetized according to the studies at home and abroad. Finally, the prospect was put for-ward pertaining to the further required investigation on salinization soil restoration, on which the plant-microbial bioremediation technology will be the focus in the future and has a great spread and application potential.

Keywords

Salinization Soil, Cause, Restoration Method, Bioremediation

盐碱土修复方法的研究进展

孙玉芳1,牛丽纯2,宋福强2*

1黑龙江大学,中俄学院,哈尔滨

2黑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哈尔滨

Email: sunyufang1026@https://www.sodocs.net/doc/7317104615.html,, *0431sfq@https://www.sodocs.net/doc/7317104615.html,

收稿日期:2014年2月18日;修回日期:2014年3月18日;录用日期:2014年3月25日

*通讯作者。

摘 要

土壤盐碱化不仅导致土壤生产力降低,而且引发诸多生态环境问题。随着土地资源的紧张,必须寻求有效方法修复盐碱土壤。文章主要阐述了土壤盐碱化的成因及类型,并根据国内外研究进展归纳了盐碱土壤修复的方法,最后对今后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进行了展望,指出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将是今后研究的热点问题,并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潜力。

关键词

盐碱土,成因,修复方法,生物修复

1. 引言

盐碱土资源是我国一种很重要的后备耕地资源,随着人口增加与土地减少、资源短缺与生态恶化的矛盾日益尖锐化,人们越来越重视开发利用盐碱地来缓解危机,使人类的食物供应获得更为广阔的来源。土壤盐碱化治理是一个世界性问题。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粮农组织的不完全统计,全球盐碱地面积已达9.5 × 108 hm 2,且每年以1.0~1.5 × 106 hm 2速度增长[1]。其中,我国盐碱土面积约为9.9 × 107 hm 2,主要分布于5个大区的23个省、市、自治区的平原,包括滨海盐碱土区、黄淮海平原盐碱土区、西北半干旱盐碱土区和干旱盐碱土区以及东北盐碱土区[2],同时,土壤盐碱化引发诸多生态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寻求积极有效的措施防治和改良盐碱土壤,已经引起了学者及各级政府的高度关注。本文针对国内外盐碱土修复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旨在为合理开发利用盐碱土壤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2. 土壤盐碱化概况

2.1. 土壤中盐分来源

土壤中的盐分包括不同的离子,如Cl ?、2

4SO ?、23CO ?、3HCO ?、Na +、K +、Ca 2+、Mg 2+等。通常情况

下,它们在土壤溶液中作为营养成分。当这些离子的浓度达到足以对土壤性状和植物生长产生不良影响时,就成为盐分。主要来源:(1) 海洋,如风暴潮、海雾、海水入侵等。(2) 土壤母质,如离子含量高的岩石、火山灰和矿质分解等。(3) 成土运动,如自然条件下离子变化。(4) 过量施肥,肥料中的一些离子残留在土壤中。(5) 动植物分解物,部分无机离子若不能全部被植物吸收利用,则进入土壤。

2.2. 土壤盐碱化原因

土壤盐碱化的原因很多,主要与气候干旱、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地下水位高、地下水矿化度大等因素有关,母质、地形、土壤质地层次等对盐碱化的形成也有重要影响。

2.3. 中国土壤盐碱化类型

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现代盐碱化:在现代自然环境下,积盐过程是主要的成土过程;二是残余盐碱化:土壤中某一部位含一定数量的盐分而形成积盐层,但积盐过程不再是目前环境条件下主要的成土过程;三是潜在盐碱化:心底土存在积盐层,或者处于积盐的环境条件(如高矿化度地下水、强蒸发等),从而可能发生盐碱成分在土壤表面积聚的情况,而导致土壤的潜在盐碱化。

3. 盐碱土壤修复方法

3.1. 水利工程及农业修复方法

通过水利工程设施,改善用水、管水方法,以便淋洗、冲淡盐分,调控地下水位,达到改良盐碱土目的[3]。暗管排水技术是土壤改良中的一项重要水利工程措施,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应用较多。在宁夏银南灌区,排水工程获得了突出的效果,暗管对农业增产发挥了不同程度的作用[4]。根据水盐运动的规律和特点,控制或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可以减轻盐分积累起到良好的作用[5]。为减少农田土壤水分无效蒸发可利用地膜覆盖[6]、水泥硬壳覆盖以及施用土壤改良剂[7]进行盐碱土改良。在农业生产中实行有效的耕作措施,可以降低土壤盐分含量。它包括深耕细耙、增施绿肥和发展节水农业。深耕细耙,即可以防止土壤板结,又能改善土壤结构,改良土壤物理性状,增强透水透气性和田间持水量,达到保水保肥,降低盐分危害的目的。增施绿肥不仅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还能改善土壤结构和林木根际微环境,增强土壤微生物的活动,达到提高土壤肥力,抑制盐分积累的目的[8]。发展节水农业的主要措施是种植耐旱作物,或采用滴灌、喷灌、管灌等新型节水灌溉方式,这样不仅能解决水源不足的问题,还能有效防止土壤盐渍化,从而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9]。另外,很多地方尝试在盐碱地上种植一些耐盐作物、蔬菜等,如山东东营、辽宁营口等在盐碱地上种植水稻,并在水稻田中养鱼,放鸭等。卢艳丽[10]研究燕麦与不同作物混作抗盐碱生理特性表明,混作比单一作物抗盐碱能力强。

3.2. 化学修复方法

化学修复方法就是施用化学改良剂或一些矿质肥料,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减轻或消除盐碱危害作用[11]。主要利用其中的钙代换出土壤中的代换性钠,或用生成的酸直接中和土壤的碱性,达到改良目的。碱土化学改良剂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含钙物质,如石膏、磷石膏、电厂脱硫后的煤灰石膏;另一类是酸性物质,如硫磺粉、硫酸、硫酸铝、硫酸亚铁等。

王彬等[12]采用大田和盆栽相结合的试验方法,研究了施用脱硫废弃物后对盐碱土壤的改良状况及对油葵(Helianthus annuus)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脱硫废弃物的施用能显著改良盐碱土壤,促进油葵的生长。魏耀锋等[13]研究得出脱硫废弃物施用量为 2.5t/亩时,盐碱土壤改良效果最好,枸杞根系生长最旺盛。有时利用2种或数种化学物质作为盐碱土壤改良剂,例如王晓洋[14],采用4种土壤改良剂,通过改良剂单施和改良剂与石膏配施试验,分析测定了施用这些改良剂后的土壤含盐量和pH值,并测定了作物产量,结果表明,腐殖酸与石膏配施是滨海盐渍土适宜的改良剂组合。但是,化学改良措施若不与生物、水利改良措施相结合,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和目的。

3.3. 生物修复方法

3.3.1. 动物修复方法

盐碱土壤的动物修复方法可以利用一些土中生存的动物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将体内的某些分泌物排放于盐碱土壤中,与土壤中的盐碱成分发生化学反应,降低土壤盐碱度,改良盐碱土。蚯蚓是土壤中分布广泛的动物之一,伍玉鹏等[15]研究得出,接种蚯蚓能够改善盐碱地土壤的理化性质及生物特性,是巩固盐碱地改良效果、促进盐碱地持续利用的有效方法之一。同时,由于动物的生理活动,松动土壤,改善土壤生物结构、土壤孔隙度和含水率等。申雪庆[16]利用蚯蚓处理污泥产生的蚯蚓粪有机肥研究其对盐碱土壤生化关键指标的影响,进而探讨利用蚯蚓粪来改良盐碱土壤,改善土壤生态环境。但盐碱土壤的动物修复方法研究成果欠缺,有待于继续探索研究。

3.3.2. 植物修复方法

盐碱土的植物修复方法主要是通过种植耐盐碱的植物,依赖植物的生长发育吸收土壤中的盐碱成分,从而降低土壤的盐碱度,达到修复盐碱地的目的。此方法的功效比较强、经济实惠并且自然环保,研究成果比较多。(1)种植草本植物:多年生禾本科植物星星草(Puccinellia tenuiflora)经人工种植后能够在碱斑地上生长发育,并对盐碱土壤具有改良作用。陈刚等[17]研究表明,星星草的生长增强了盐碱草地土壤氮素的矿质化作用和生物固氮强度,最终促进了盐碱草地的氮素沉积,达到了适合于其它物种的生长的水平,从而使碱斑植被得以恢复。吴春霞等[18]通过植物的耐盐胁迫实验发现了草木樨(Melilotus suaveolens Ledeb)、猪毛菜(Salsola collina)、艾蒿(Artemisia argyi)和补血草(Limonium sinense)4种耐盐生植物对盐碱土的修复功效。哈玲津等[19]对这4种植物进行盆栽试验,生长5个月后,测定土壤的各项生化指标,结果表明,4种植物均能大大降低土壤总盐量。张立宾等[20]研究了碱蓬对滨海盐渍土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种植碱蓬(Suaeda heteroptera Kitog)能够有效地降低土壤表层含盐量,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中N、P、K的含量。与刘玉新等[21]研究碱蓬等耐盐植物的试验结果一致。Ravindran等[22]研究6种聚盐耐盐草本植物并评估其生物聚盐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碱蓬和海马齿组织中有更多的盐积累,土壤中盐含量减少更多。在盐碱地种植一些聚盐的经济作物,通过采摘及收割,不仅可以降低土壤的含盐量,同时也可以改良土壤的物理性能。Matthew Gilliham等[23]发表论文宣布培育出一种抗盐小麦新品种,可以使盐地上的粮食产量提高最多可达25%。张瑛等[24]在种植6a苜蓿(Medicago sativa L.)的盐碱地上,通过对苜蓿地和未种植苜蓿的盐碱荒地(对照)的pH值、盐分及养分的化验测定,结果表明,在盐碱地上种植苜蓿可明显改良盐碱土壤;在0~60 cm的耕作层中,苜蓿地的全盐含量比对照下降了29.8%,有机质比对照提高了4.5%。Akhter等[25]进行野外试验评估种植盐生植物千金子Kallar草[Leptochloa fusca(L.) Kunth]对改良盐碱土物理属性的有效性,Kallar草生长3年后即显著改善了土壤的物理属性,随着时间的延长,土壤中植物可利用水分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可见,耐盐碱的草本植物对盐碱地的修复有积极的效果。(2)种植木本植物:种植一些耐盐碱树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达到修复盐碱地的效果。高彦花等[26]在天津滨海地区营造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杜梨(Pyrus betulaefolia)和银水牛果(Shepherdia argentea)3种林地,造林4年后分别对3种林地的土壤微生物数量、养分和盐分质量分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白刺改良盐碱土的效果最好,杜梨次之,银水牛果较差。陈志强[27]研究表明,沙枣(Elaeagnus moorcroftii)、白蜡(Fraxinus chinensis)、杜梨(pyrus betulaefolia)、甘蒙柽柳(Tamarix austromongolica)、甘肃柽柳(Tamarix gansuensis)、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西伯利亚白刺(Nitraria sibirica)和齿叶白刺(Nitrarial robowskii)较适合在中度苏打盐碱土上生长。(3)种植耐盐碱转基因植物:转基因技术及耐盐碱基因的克隆为耐盐碱新品种的培育提供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单长建[28]研究发现将来自厚叶旋蒴苣苔的转录因子BcWRKYl基因转入玉米中能提高玉米的抗盐碱能力。现阶段国内外研究者主要研究抗盐碱基因,如脯氨酸基因、甜菜碱醛脱氢酶(Betaine Aldehyde Dehydrogenase,BADH)基因[29]、Na+/ H+反转录基因TaNHx1和TaNHx2[30]等;抗盐碱蛋白主要研究质膜和液泡跨膜离子转运蛋白[31]如Na+/H+逆向转运蛋白(Na+/H+Anti-porter or Exchanger,NHX)[32]、液泡膜H+转运无机焦磷酸酶(H+__PPase)等,但将耐盐碱转基因植物应用于大田试验的相关报道还很少。虽然转基因技术还存在生物安全问题,但是随着对植物耐盐遗传机理更为深入研究,转基因技术将会更广泛地应用于植物育种,培育出更多新的耐盐经济作物品种。

3.3.3. 微生物修复方法

微生物修复集经济、环境和生态效益于一身,近年来在盐碱地修复中的应用得到不断加强。微生物菌剂能活化并促进植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产生多种生理活动物质刺激植物生长,抑制病原菌,提高植

物抗性。固氮菌[33]、磷细菌[34]、硅酸盐细菌[35]、菌根菌[36]、光合细菌[37]等都是盐碱土改良利用的重要功能菌。Liu FJ等[37]认为在盐碱湿地接种光合细菌,可以增加有效磷,促进浮游生物生长,提高初级生产力,改善水质。菌根共生通过根外菌丝促进植物吸收矿质养分,改变根组织渗透调节能力,增强植物耐盐碱性[36]。Beatriz Estrada等[38]研究证实接种AM真菌能提高宿主植物玉米的耐盐性。Ricardo Aroca等[39]在三种不同盐度中种植生菜,通过测定其植物根系分泌的信号分子独脚金内酯(strigolactone,SL)的含量,结果证明独脚金内酯能促进丛枝菌根真菌菌丝与寄主植物共生。黄艺等[40]以油松为试材,在自然盐碱土上接种外生菌根,表明外生菌根真菌具有缓解盐碱土壤对植物生长量增长的抑制作用。利用耐盐碱细菌对盐碱土壤进行修复,要求细菌对植物没有过大的损害作用,故此张广志等[41]不少科研人员在此方面,对盐碱土壤中的耐盐细菌进行了大量的筛选和鉴定研究工作。Usha Chakraborty等[42]在含10%的NaCl营养琼脂培养基上筛选出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通过实验证实该细菌具有较强溶解土壤磷酸盐的能力。盐碱土壤中嗜盐碱细菌对盐碱土壤的修复具有良好的效[43]。利用具有活性的微生物菌肥施用于盐碱土壤中,通过微生物生长、繁殖等作用于盐碱土壤使其盐碱成分得到降解,如宋家清等[44]对滨海盐碱土壤施用活性微生物菌肥,探讨菌肥浓度分别对表土层和5 cm土层土壤养分、盐分和pH 值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施用菌肥后表土层铵态氮含量增加明显,速效钾含量一定程度增加,速效磷变化不大,硫酸盐含量降低明显,氯化盐含量下降需要较高菌肥浓度;5 cm土层铵态氮含量下降明显,速效钾含量一定程度增加,速效磷变化不大;硫酸盐升高明显,氯化盐变化较小;施用菌剂处理后土壤酸碱度降至中性。Reddy和Singh[45]从磷矿粉矿山堆放区生长的麻枫树根际土中筛选出一种草酸青霉菌,接种于pH为8.1的碱土中,种植大麦2个月后,碱土中可利用磷含量和有机碳水平增加,且植物体内的磷含量相应提高。李兰晓等[46]认为施用胶质芽孢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等微生物复混肥可明显改善微生物区系,提高盐碱地造林成活率。王婧等[47]在大田中施用不同微生物菌肥产品,试验表明,不同产品均可降低0~40 cm土层盐分含量,同时可改善土壤微生态系统,达到修复盐碱地的效果。杨明等[48]研究表明,施用有机肥是一种改善盐碱土理化性质、增加玉米单产的重要措施。

4. 展望

盐碱地改良利用是一项涉及多学科,长期复杂的研究课题。中国盐碱地资源较为丰富,通过合理开发利用盐碱地资源,变不利条件为有利因素,是促进土壤盐碱化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实践证明,在盐碱地修复研究方面,工程与化学方法都存在着一定的缺点,表现在用工量大、投入成本高、维持时间短和带来其它形式的二次污染。在当今提倡生态效益为重的前提下,生物修复方法已成为研究的热点。

(1) 国际上盐碱地的改良利用已由以水利工程治理为主向生物治理转变,重视开发利用植物耐盐性的研究与应用,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耐盐品种,使得盐碱土直接利用成为了可能[49]。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突破了远源物种不能杂交的禁区。因此,人类应有能力通过现代生物技术将耐盐植物的耐盐基因分离出来,导入到常规的作物中,提高作物的耐盐性。同时,人类可以利用植物细胞的全能性,通过组织培养繁殖耐盐植物,为快速筛选耐盐植物提供了技术保证。

(2) 开展盐碱土微生物特性研究和耐盐碱菌的分离筛选,有利于丰富高效菌种资源,开发应用复合菌剂修复盐碱土。

(3) 不同的盐碱土壤修复方法各具其特殊作用,在生产实践中,应当各种措施合理配合,综合防治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盐碱地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例如,如何利用菌根真菌与植物的共生关系来增加植物在盐渍土壤中的适应能力,提高盐碱地土地生产力和生态效益已成为重要研究方向。

总之,这些研究和措施都是提高这一特殊自然条件下的土地利用、改良利用盐碱地、进而改善自然生态环境简便易行、投资少、见效快的有效可行方法。

项目基金

黑龙江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JC201306);黑龙江省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计划项目(GC13B502);哈尔滨市科技创新优秀学科带头人项目(2013RFXXJ056)。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Malcolm, E. and Sumner, R.N. (1988) Sodic soils-distribution, properties, management and environmental conse-

quence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York.

[2]李陪夫(1999) 盐碱地的生物改良与抗盐植物的开发利用. 垦殖与稻作, 3, 38-40.

[3]谢晓蓉, 刘金荣, 金自学, 等(2006) 黑河灌区盐碱化土地的修复与调控研究. 水土保持通报, 2, 107-110.

[4]魏霄, 马静(2007) 宁夏银南灌区暗管排水工程运行效果监测评价. 宁夏农林科技, 6, 18-19.

[5]罗朋(2008) 盐碱土中不同灌水方式的水盐运动规律试验研究. 硕士论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杨凌.

[6]卜玉山, 李伟, 周秋香, 等(2013) 寒旱区地膜覆盖与施肥对土壤作物的效应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3, 69-75.

[7]杨丽丽, 董肖杰, 郑伟(2012) 土壤改良剂的研究利用现状. 河北林业科学, 2, 27-31.

[8]张永宏(2005) 盐碱地种植耐盐植物的脱盐效果. 甘肃农业科技, 3, 48-49.

[9]任威, 罗廷彬, 王宝军, 等(2004) 新疆生物改良盐碱地效益研究.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4, 211-214.

[10]卢艳丽(2004) 燕麦与不同作物混作抗盐碱生理特性研究. 内蒙古农业大学, 内蒙古.

[11]Sadiq, M. (2007) Amelioration of saline-sodic with tillage implements and sulfuric acid application. Pedosphere, 17,

182-190.

[12]王彬, 肖国举, 等(2010) 燃煤烟气脱硫废弃物对盐碱土的改良效应及对向日葵生长的影响.植物生态学报, 10,

1227-1235.

[13]魏耀锋, 苏德喜, 李辉, 等(2013) 施用燃煤烟气脱硫废弃物改良盐碱土的效应研究.安徽农学通报, 1-2, 70-72.

[14]王晓洋, 陈效民, 等(2012) 不同改良剂与石膏配施对滨海盐渍土的改良效果研究. 水土保持通报, 3, 128-132.

[15]伍玉鹏, 吕丽媛, 等(2013) 接种蚯蚓对盐碱土养分、土壤生物及植被的影响.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4, 45-51.

[16]申雪庆(2013) 蚯蚓处理污泥对盐碱土壤关键生化指标的影响. 硕士论文, 东北农业大学, 哈尔滨.

[17]陈刚, 等(2008) 星星草(Puccinellia tenuiflora)人工草地氮素积累对松嫩盐碱草地植被演替的影响. 生态学报, 5,

2031-2041.

[18]武春霞, 吴海燕, 朱文碧, 等(2008) 盐生植物在不同盐碱土壤中的生理反应及耐盐性. 安徽农业科学, 20, 24-

30.

[19]哈玲津, 马媛媛, 杨静慧(2009) 四种野生植物对天津盐碱地土壤改良效果的研究.北方园艺, 4, 83-87.

[20]张立宾, 徐化凌, 赵庚星(2007) 碱蓬的耐盐能力及其对滨海盐渍土的改良效果. 土壤, 2, 310-313.

[21]刘玉新, 谢小丁(2007) 耐盐植物对滨海盐渍土的生物改良试验研究.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 183-

188.

[22]Ravindran, K.C., Venkatesan, K., Balakrishnan, V., et al (2007) Restoration of saline land by halophytes for Indian

soils. 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 39, 2661-2664.

[23]Gilliham, M., Munns, R., Richard, A.J., et al. (2012) Wheat grain yield on saline soils is improved by an ancestral

Na+transporter gene. Nature Biotechnology, 3, 360-364.

[24]张瑛, 罗世武, 王秉龙(2009) 紫花苜蓿改良盐碱地效果研究. 现代农业科技, 20, 4-8.

[25]Akhter, J., Murray, R., Mahmood, K., et al. (2004) Improvement of degraded physical of a saline-sodic soil by recla-

mation with kallar grass (Leptochloa fusca). Plant and Soil, 258, 207-216.

[26]高彦花, 张华新, 等(2011) 耐盐碱植物对滨海盐碱地的改良效果.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8, 43-46.

[27]陈志强(2010) 若干个树种苗期耐苏打盐碱土能力研究. 硕士论文,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

[28]单长建(2012) 抗逆转基因玉米苗期耐盐碱评价方法的初步建立及功能验证. 硕士论文, 东北农业大学, 哈尔

滨.

[29]Yan, L.P., Liu, C.L., Liang, H.M., et al. (2012) Physiological responses to salt stress of T2 alfalfa progenies carrying a

transgene for betaine aldehyde dehydrogenase. Plant Cell, Tissue and Organ Culture, 108, 191-199.

[30]吕萍萍, 胡军, 沈昕, 等(2007) 抗盐胡杨Na+/H+逆向转运蛋白基因PeNhaDl的功能.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

学报, 2, 173-178.

[31]黄萍, 张富春, 王瑜, 等(2007) 跨膜离子转运蛋白与植物耐盐的分子生物学. 生物技术通报, 2, 1-5.

[32]Eckardt, N.A. and Berkowitz, G.A. (2011) Functional analysis of Arabidopsis NHX anti-porters—The role of the va-

cuole in cellular turgor and growth. The Plant Cell, 23, 3087-3088.

[33]张亮, 杨宇虹, 李倩, 等(2013) 自生固氮菌活化土壤无机磷研究. 生态学报, 7, 2157-2164.

[34]于群英, 马忠友, 等(2012) 磷细菌筛选及其对土壤无机磷转化的影响. 水土保持学报, 5, 103-107.

[35]谷付旗, 季秀玲, 魏云林(2013) 土壤硅酸盐细菌的研究进展.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5, 609-616.

[36]揣泽尧, 王冬梅(2010) 菌根真菌增强植物抗盐碱胁迫能力的研究进展. 华北农学报, 25, 254-258.

[37]Liu F J, Hu W Y,Li Q Y (2002) Phytosynthetic bacteria( PSB) as awater quality improvement mechanism in sa-

line-alkali wetland pond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14, 339-344.

[38]Beatriz Estrada ,Ricardo Aroca,et a1 (2013) Native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isolated from a saline habitat im-

proved maize antioxidant systems and plant tolerance to salinity. Plant Science, 201, 42-51.

[39]Ricardo Aroca, Juan Manuel Ruiz-Lozano, et al (2013) Arbuscular mycorrhizal symbiosis influences strigolactone

production under salinity and alleviates salt stress in lettuce plants. Journal of Plant Physiology, 170, 47-55.

[40]黄艺, 姜学艳, 梁振春, 等(2004) 外生菌根真菌接种和施磷对油松幼苗抗盐性的影响. 生态环境, 4, 622-625.

[41]张广志, 周红姿, 杨合同, 等(2008) 盐碱土壤中耐盐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山东农业科学, 9, 18-22.

[42]Usha Chakraborty, Swarnendu Roy, Arka Pratim Chakraborty, et al (2011) Plant growth promotion and amelioration of

salinity stress in crop plants by a salt-tolerant bacterium. Recent Research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3, 61-70

[43]王建明, 罗晓燕, 贺江舟, 等(2009) 塔里木盆地荒漠盐碱生境嗜盐碱细菌的初步研究. 微生物学杂志, 1, 22-26.

[44]宋家清, 郑秀社, 张庆国, 等(2010) 活性微生物菌肥对滨海盐碱土改良的影响. 北方园艺, 18, 22-26.

[45]Singh, H. and Reddy, M.S. (2011) Effect of inoculation with phosphate solubilizing fungus on growth and nutrient up-

take of wheat and maize plants fertilized with rock phosphate in alkaline soils. European Journal of Soil Biology, 47, 30-34.

[46]李兰晓, 王海鹰, 杨涛, 等(2005) 土壤微生物菌肥在盐碱地造林中的作用. 西北林学院学报, 4, 60-63.

[47]王婧, 逄焕成, 等(2012) 微生物菌肥对盐渍土壤微生物区系和食葵产量的影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11, 2186-

2191.

[48]杨明, 孙毅, 等(2013) 有机肥对苏打盐碱土的改良效果研究. 吉林农业科学, 3, 43-46,62.

[49]Miyama, M. and Tada, Y. (2008) Transcriptional and physiological study of the response of Burma mangrove (Bru-

guiera gymnorhiza) to salt and osmotic stress. Plant Molecular Biology, 68, 119-129.

临床诊断基本检查方法练习题优选资料

基本检查方法 A型选择题 1. 下列哪项属局部视诊内容 A. 营养、意识状态 B. 面容、表情 C. 步态、姿势 D. 胸、腹形态 E. 发育与体型 2. 触诊对全身哪个部位的检查更重要 A. 胸部 B. 腹部 C. 皮肤 D. 神经系统 E. 颈部 3. 浅部触诊法适用于下列哪项检查

A. 关节、阴囊、精索 B. 阑尾压痛点 C. 胆囊压痛点 D. 腹部反跳痛 E. 肾脏 4. 下列哪种方法最适用于检查肠管或索条状包块 A. 浅部触诊法 B. 深部滑行触诊法 C. 双手触诊法 D. 深压触诊法 E. 冲击触诊法 5. 下列关于间接叩诊法的叙述,哪项是正确的 A. 为了更好地分辨叩诊音,在每个部位叩诊时,每次均可叩4—5次 B. 确定心、肝的相对浊音界,宜采取轻叩诊法 C. 确定心、肝绝对浊音界,宜采取重叩诊法 D.病灶位置距体表深达7cm左右,需使用中度叩诊法

E. 确定肝上界时,应采取重叩诊法 6. 叩击被少量含气组织覆盖的实质脏器时产生的叩诊音为 A. 实音 B. 清音 C. 鼓音 D. 过清音 E. 浊音 7. 肺内巨大空洞、气胸、气腹叩诊音为 A. 清音 B. 浊音 C. 鼓音 D. 实音 E. 过清音 8. 关于听诊法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 直接听诊法是医生应用耳廓贴附在被检查者的体表进行听诊,因不需用听诊器,可广泛使用

B. 间接听诊法即用听诊器进行听诊的检查方法,此法方便,且对器官运动的声音还能起到放大作用 C. 听诊器钟型体件适用于检查高调声音 D. 听诊器鼓型体件适用于检查低调声音 E. 听诊器的使用是诊断腹部疾病的最重要手段 9. 闻到酸性汗味见于 A. 风湿热或长期服用水杨酸、阿司匹林等解热镇痛药物的患者 B. 肺脓肿、较长时间使用抗生素的患者 C. 有机磷中毒未及时治疗的患者 D. 肝昏迷未及时治疗的患者 E. 麻风病患者 10.下列关于嗅诊的叙述,哪项是正确的 A. 所有的痰液均有臭味 B. 嗅到痰液有恶臭味提示可能患支气管扩张或肺脓肿 C. 凡脓液均有臭昧 D. 脓液恶臭味考虑为化脓性感染

环境修复材料项目立项申请报告范文

环境修复材料项目立项申请报告范文 配合制造业的发展,创新亦须加快驱动,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全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劳工素质的提升。必须强化科技与经济对接、创新成果与产业对接、创新项目与现实生产力对接,加强研发人员创新动力与收入挂钩,让科技进步能贡献及带动经济的发展。 一、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一)项目名称 环境修复材料项目 (二)项目承办单位 xxx有限责任公司 二、项目建设地址及负责人 (一)项目选址 xx新区 (二)项目负责人 崔xx 三、项目承办单位基本情况

公司坚持诚信为本、铸就品牌,优质服务、赢得市场的经营理念,秉承以人为本,宾客至上服务理念,将一整套针对用户使用过程中完善的服务方案。 公司致力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拥有有效专利和软件著作权50多项,全国质量管理先进企业、全国用户满意企业、国家标准化良好行为AAAA企业,全国工业知识产权运用标杆企业。 产品的研发效率和质量是产品创新的保障,公司将进一步加大研发基础建设。通过研发平台的建设,使产品研发管理更加规范化和信息化;通过产品监测中心的建设,不断完善产品标准,提高专业检测能力,提升产品可靠性。 四、项目建设地基本情况 通过几年发展,我市装备制造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品种类逐步增多、产品档次不断提升,初步形成了以乘用车、重型汽车、专用车及零部件为主的汽车制造,以煤炭综采设备为主的煤矿及矿用设备制造,以风机整机组装及叶片、塔筒等零部件制造为主的风力发电设备制造和以压力容器为主的化工设备制造的装备制造产业体系。 五、项目提出理由 项目承办单位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自主创新、自主研发”的理念,始终把提升创新能力作为企业竞争的最重要手段,因此,积累了一定的项目产品技术优势。项目承办单位在项目产品开发、设计、制造、检测等方

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课程论文 摘要针对2014年4月环境环保部公布的首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结果,撰写我国最严重的耕地污染中主要污染物镉、砷、滴滴涕和多环芳烃的微生物修复研究进展。 关键词土壤污染;微生物修复;重金属污染;有机物污染 2005年4月至2013年12月我国开展的首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全国土壤总的超标率为16.1%,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1.2%、2.3%、1.5%和1.1%。人类赖以生存的耕地中土壤点位超标率高达19.4%,迫在眉睫的主要污染物为镉、砷、滴滴涕和多环芳烃[1]。 微生物修复是指利用天然存在的或所培养的功能微生物群,在适宜环境条件下,促进或强化微生物代谢功能,从而达到降低有毒污染物活性或降解成无毒物质的生物修复技术,它已成为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生力军[2]。由于我国土壤调查结果显示在农田耕地中重金属污染物镉、镍、砷、有机污染物滴滴涕和多环芳烃超标最严重,对这些污染物的治理已经迫在眉睫。所以,本文重点阐述针对这5种污染物的微生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1、重金属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研究进展 土壤微生物种类繁多、数量庞大,是土壤的活性有机胶体,比表面大、带电荷和代谢活动旺盛,在重金属污染物的土壤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起到了积极作用。微生物可以对土壤中重金属进行固定、移动或转化,改变它们在土壤中的环境化学行为,可促进有毒、有害物质解毒或降低毒性,从而达到生物修复的目的[3]。因此,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原理主要包括生物富集 (如生物积累、吸附作用)、生物转化(如生物氧化还原、甲基化与去甲基化以及重金属的溶解和有机络合配位降解)、生物固定(如与S2-的共沉淀)、生物滤除(如细菌的淋滤作用)等作用方式。 1.1镉污染 将具有重金属吸附能力的天然蛋白或人工合成肽展示在微生物细胞表面,可以提高微生物对重金属的吸附能力。Kuro da等[4]改造了微生物表面蛋白使得当酵母金属硫蛋白( YMT )串联体在酵母表面展示表达后,4 聚体对重金属吸附能力提高5.9 倍, 8 聚

第十二章 生态恢复与重建

第十二章生态恢复与重建 生态恢复研究综述 ?恢复生态学——研究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退化生态恢复与重建的技术与方法、生态学过程与机理,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 国内外生态恢复研究特点 ?注重恢复过程中植物多样性和小气候变化研究,相对忽视动物、土壤生物研究 ?生态恢复生态效益评价研究多,生态恢复重建生态功能和结构综合评价少?新技术应用有待提高,定性和半定量多,缺少系统的、连续的、动态的定量研究 未来恢复生态学研究趋势 生态恢复理论研究 三大理论基础与生态恢复 ?生态系统管理与生态恢复都要求对生态系统进行程度不同的调控,目的是为了生态系统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生态恢复基本理论问题 生态恢复原理及相关理论基础 ?限制因子原理 ?生态适宜性原理和生态位理论 ?生物群落演替理论 ?生物多样性原理

?斑块-廊道-基底理论 限制因子原理 ?生态因子概念?a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温度、湿度、食物、氧气、二氧化碳和其他相关生物等。 ?生态因子一般特征?a彼此联系、互相促进、互相制约。 ?生态因子限制性作用?a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依赖于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任何生态因子只要接近或超过生物的耐受范围,就会成为这种生物的限制因子。有时会出现多个因子起限制作用。 ?生物恢复工程与限制因子原理?a生态恢复工程是从多方面进行设计与改造生态环境和生物群落。但必须找出该系统的关键因子,才能进行恢复工作。 生态系统的结构理论 ?生态系统结构?a物种结构(种群数、量)、时空结构(空间层次、发展演替)、营养结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合理的生态系统结构?a生物环境相互适应、系统综合功能、高效物流能流; ?结构理论在恢复生态工程中的应用?a恢复工程应采用多种生物物种结合,实现物种之间的能量、物质和信息的流动。 生态适宜性原理和生态位理论 ?生态适宜性原理?a生物由于经过长期的与环境的协作进化,对生态环境产生了生态上的依赖,其生长发育对环境产生了要求。如植物中有喜光、喜阴、喜湿植物等。 生物群落演替理论 ?原生演替 ?次生演替 ?生态恢复工程?a在群落演替理论指导下,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的技术手段,控制待恢复生态系统的演替过程和发展方向,恢复或重建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使系统达到自维持状态。 生物多样性原理 ?生物多样性的表现层次;

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

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 摘要: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是国内恢复生态学研究与实践所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总结了受损生态系统的类型、特征以及修复方法等,以期能够对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有更全面的认识。 关键词:受损生态系统;类型;特征;修复; 受损生态系统是指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在自然干扰、人为干扰、或两者的共同作用下,发生了位移(改变),打破了生态系统原有的平衡状态,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和障碍,并发生了生态系统的逆向演替。当外来干扰因素(如火山爆发、地震、岩石流、雷击、火烧、人类建造大型工程、排放有毒物质、人为引入或消灭某些生物等)超过生态阈值时,生态系统本身无法缓解胁迫,生态系统自我调节功能就会受到损害,系统难以回到原初的生态平衡状态,从而引起生态平衡失调。此时,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和障碍,形成破坏性波动或恶性循环。 1、生态系统的受损类型 主要包括: (1)、突发性受损;特点为时间短、速度快,局部受损严重。例:泥石流、火山爆发。 (2)、跃变式受损;特点为生态系统受到持续干扰,最初不表现明显损伤,破坏性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突然剧烈变化的一种形式。 (3)、渐变式受损;特点为在强度均衡的干扰下,缓慢的、不断加重的受损。例如:使用化肥引起的土壤退化。 (4)、间断式受损生态系统;其为因周期性的干扰而受到损害的一种形式。(5)、复合式受损:生态系统在受损过程中,经历了两种以上的受损形式。 2、受损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 受损生态系统首先是其组成和结构发生了退化,导致其功能受损和生态学过程

的弱化,引起系统自我维持能力减弱且不稳定。但系统成分与其结构的改变,是系统受损的外在表现,功能衰退才是受损的本质。基本特征,如下:(1)、物种多样性的变化;(2)、系统结构简单化;(3)、食物网破裂;(4)、能量流动效率降低;(5)、物质循环不畅或受阻;(6)、生产力下降(;7)、其他服务功能减弱;(8)、系统稳定性降低。 3、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 对于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根据生物群落演替的基本规律,首先要考虑对生态系统最基本功能的修复,然后再进一步完善物种组成及结构。因此,“优先性”是受损生态系统修复是应该考虑的重要问题。同时,人类可以根据生态学原理,有目的地采取摹写措施,是受到损害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得以恢复和完善,实现生产力高、生物多样性丰富、系统趋于稳定的目的,这个过程被称之为“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 (1)、受损森林生态系统的修复 森林生态系统由于虫害、干旱、洪涝和地震等自然灾害,但最主要的是由于人类的活动所导致系统受损,其变化的特点通常都是生产力减低,生物多样性减少,调节气候、涵养水分、保育土壤、贮存营养元素能力等生态功能明显降低。目前,对受损森林生态系统的修复方法主要有:封山育林、林分改造、透光抚育或遮光抚育、林业生态工程等措施等。 (2)、受损草地生态系统的修复 世界草地资源面积约占陆地总面积的38%。我国有392万km2 的草地,约占国土面积的41%。草地生态系统受损原因主要归结为人类干扰。人类干扰的原因中,主要是过度放牧、垦殖和污染。另一方面,我国草原区所处的自然条件都比较恶劣,春季干旱,夏季少雨,冬季严寒,自然灾害频繁,这是造成草原退化的自然因素。所以,造成草地生态系统受损和退化,应是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的结合。受 植被的密度和生物多样性的下降,这种结构的改变还导致了群落的矮化。土壤退化

经典骨科诊断常见检查方法详解

经典骨科诊断常见检查方法详解 1.前屈旋颈试验:(Fenz sign)先令患者头颈部前屈,再左右旋转活动,若颈椎处出现疼痛即为阳性,提示颈椎骨关节病,表明颈椎小关节多有退行性病变。 2.椎间孔挤压实验:(Spurling sign)患者头转向患侧并稍屈曲,检查者左手掌置于患者头顶,右手轻叩击掌背当患肢出现放射性疼痛或麻木感时,即为阳性。提示有神经根性损害,见于神经根型颈椎病。 3.颈脊神经根张力实验:(Eaten sign 或Lasequard sign)患者坐位,检查者一手将患者头部推向健侧,另一手握住患者腕部并向下牵引,如出现患肢的麻木疼痛即为阳性。提示神经根型颈椎病、臂丛损伤或前斜角肌综合征。 4.Addsion sign:患者坐位,仰首转向患侧,深吸气后屏住呼吸,检查者一手抵住患者下颌,一手摸患侧桡动脉,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则为阳性。提示血管受挤压,常见于前斜角肌综合征。 5.Thomas sign:患者仰卧,大腿伸直,则腰部前凸;屈曲健侧髋、膝关节,迫使脊柱代偿性前凸消失,则患侧大腿被迫抬起,不能接触床面,即为阳性。常见于腰椎、骶髂关节及髋关节内有病变,或内收肌痉挛。 6.直腿抬高试验:(Lasegue sign)患者仰卧,检查者一手握住患侧足跟,另一手保持膝关节伸直,抬高患肢至患者疼痛,并记录其角度,在60~70度出现坐骨神经的放射性疼为阳性。 7.Bragard sign(加强实验):在Lasegue(+)时,缓慢放低患肢高度,待放射性痛消失后再将踝关节被动屈曲,如再度出现放射性疼痛,即为阳性。此二征阳性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诊断依据。 8.Arid test:患者坐立于床边,双小腿下垂,分别抬高小腿,观察出现疼痛和麻木时小腿高度和膝关节屈曲角度,结果同lasegue。 9.反Lasegue sign:患者俯卧,被动屈曲膝关节(股神经受牵拉)会出现疼痛,提示可能有高位间盘;屈膝并过伸髋关节,疼痛加重提示高位间盘病变。

什么是生态修复

生态修复的是生态学的一个分支,生态修复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逐渐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和概念,涉及到的有生态恢复、生态修复、生态重建、生态改建、生态改良等方法。其实简单的来说它就是对以往遭受环境破坏的土地系统进行修复,重建。本文从广义上界定“生态修复”,即包括生态修复和重建的双重含义。 一、生态修复和重建 生态修复主要包含修复和重建两个方面,两者所包含的内容截然不同。生态修复的原意可以被翻译为“自然回复到原来的事物,即生态系统被干扰前的生态结构的过程”,并且这里的修复是不在人为干预的情况下自然发生的。而生态修复要强调自然环境需要回复到被干扰被污染之前的情况。而生态重建是人为干预的事件,可能需要生物、化学、工程的方法来帮助重建生态系统环境,生态修复更多的是技术层面的。打个比方,在边坡还绿过程中 生态修复比生态保护更具积极含义,又比生态重建更具广泛的适用性,也可用于人工生态系统。生态修复既具有恢复的目的性,又具有修复的行动意愿。 二、生态修复的方法 生态修复中土壤改良是基础,土壤改良的修复和重建主要是工程措施辅以生物措施和农耕措

施,减少水土流失,保存土壤养分。其中较为普遍的一种土壤改良方法就是土地盐碱化治理。中国有大量盐碱地,其中18亿的可耕地中的三分之一都在受到盐碱化的危害。而解决土壤盐碱化的问题,可以直接增加国家土地供给,粮食供给,增加就业,改善生态环境。因此开发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盐碱地改良技术方案对国计民生,对生态环境的改善都是十分必要的。 而木纤维利用无土喷播技术,通过土壤改良剂与木纤维的混合使用,降低土壤的含盐量、酸碱度、改善了土壤结构,为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创造了理想环境,再施入有机肥和微生物肥,调解土壤的PH值以及理化特征,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作物品质和肥料利用率,让光秃秃的土壤再次还绿。 最后,无论生态修复抑或生态重建,其最终目的都是使退化或受损的生态系统回归到一种稳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状态。 东南生态修复有限公司,属东南集团旗下生态板块,专业从事矿山修复、边坡绿化、土壤改良、固废覆绿等生态修复领域材料及工艺的研发与应用。公司自主研发的薄层、厚层无土喷播木纤维基质材料,荣获国家多项发明专利,填补国内热处理植物纤维喷播基质的空白;自主研发的SPF复绿工艺,以成本更低、效果更好、效率更高的市场需求为导向,成功解决生态环境修复领域“快速复绿”“永久持绿”两大难题。公司目前拥有专家、工程师23名,配套有126个专业的生态修复工程队及各项地质灾害资质和园林绿化资质,专业提供从勘察、设计、施工及养护的整体生态修复方案。

环境修复原理与技术

环境修复原理与技术 一、单选(13分) 1、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基本反应类型不包括() A中和反应 B、氧化反应 C、还原反应 D、水解反应 正确答案:A 2、以下不属于物理修复技术的是() A、原位可渗透反应墙技术 B、固化稳定化修复技术 C、电动力学修复技术 D、热力学修复技术 正确答案:A 3、以下不属于环境生物修复技术局限性的是() A.需要大型设备,造价昂贵 B、耗时长 C、条件苛刻 D、并非所有进入环境的污染物都能被利用 正确答案:A 4.可处理性试验方法不包括( A.水体灭菌实验 B.土壤柱试验 C、反应器实验 D.摇瓶实验 正确答案:A 5、微生物修复的影响因素不包括() A大气性质 B、微生物活性 C、污染物特性 D、土壤性质 正确答案:A 6、土壤污染的特点不包括() A.隐蔽性 B、可逆性 C、长期性 D、后果严重性 正确答案:B

7、稳定塘修复技术可以分为微生物稳定塘和水生生物塘,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微生物稳定塘的是() A好氧塘 B、养殖塘 C、厌氧塘 D、曝气塘 正确答案:B 8、干扰可以分为自然干抗和人为干扰,以下不属于自然干扰的是( A.文化活动或过程干扰 B、火干扰 C.土壤性干扰 D.动物性干扰 正确答案:B 9、修复不包括() A恢复 B、重建 C、整顿 D、改建 正确答案:C 10、气体抽提修复技术优点不包括() A、处理量大 B、干扰小 C、对不易挥发有机污染物处理效果明显 D、易于与其他技术组合使用 正确答案:C 11、生命现象的典型表现是() A同化作用 B.异化作用 C、新陈代谢 D、呼吸作用 正确答案:C 12、大气污染的修复净化技术不包括() A.植物修复技术 B.微生物修复技术 C、无机矿物材料修复技术 D、原位修复技术 正确答案:D

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研究进展_白降丽

浙江林学院学报 2005,22(4):464~468 Journal of Zhe jiang Forestry C ollege 文章编号:1000-5692(2005)04-464-05 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研究进展 白降丽1,彭道黎1,庾晓红2 (1.北京林业大学省部共建森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2.四川农业大学林学园艺学院,四川雅安625014) 摘要:如何保护好现有的健康生态系统,并恢复和重建退化的生态系统,已成为生态系统研 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在介绍退化生态系统及其恢复与重建等概念的基础上,讨论了退化生态 系统恢复与重建的目标、基本原则、方法以及程序,并进一步阐述了退化森林生态系统、退 化草地生态系统、退化湿地生态系统、废矿地、退化海岛生态系统、退化水生生态系统等恢 复与重建的研究进展。指出了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研究趋势,主要包括生态系统退化 的预测预报机制的研究,退化生态系统恢复过程和机理的研究,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 关键技术体系研究,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评价标准、评价方法、评价技术和评价指标 体系研究以及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关系研究。参47 关键词:恢复生态学;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S718.5 文献标识码:A 人类在改造利用自然的过程中,伴随着对自然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长期的工业污染,大规模的森林砍伐以及将大范围的自然生境逐渐转变成农业和工业景观,形成了以生物多样性低、功能下降为特征的各式各样的退化生态系统(degraded ec osystem)。这些变化都严重威胁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如何保护现有的自然生态系统,综合整治与恢复已退化的生态系统,以及重建可持续的人工生态系统,已成为摆在人类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1 几个相关概念 1.1 退化生态系统 陈灵芝等[1]认为退化生态系统是指生态系统在自然或人为干扰下形成的偏离自然状态的系统。章家恩等[2]认为退化生态系统是一类病态的生态系统,是指生态系统在一定的时空背景下,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或者在二者的共同干扰下,生态要素和生态系统整体发生的不利于生物和人类生存的量变和质变,其结构和功能发生与其原有的平衡状态或进化方向相反的位移(displacement),具体表现为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固有功能的破坏或丧失,生物多样性下降,稳定性和抗逆能力减弱,系统生产力下降。这类系统也被称之为“受害或受损生态系统(damaged ecosystem)”。 不同的学者对退化生态系统类型的划分是不同的。余作岳等[3]将退化生态系统分为裸地、森林采伐迹地、弃耕地、沙漠化地、采矿废弃地和垃圾堆放场等类型。章家恩等[2]认为退化生态系统应分为 收稿日期:2004-09-09;修回日期:2005-03-28 基金项目:“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2001BA510B) 作者简介:白降丽,博士研究生,从事森林生态学研究。E-mail:bjl wtx@s https://www.sodocs.net/doc/7317104615.html,

环境化学(黏土矿物材料与环境修复)

黏土矿物材料与环境修复 摘要: 黏土矿物材料、赤潮、水体污染、大气污染、放射性污染、环境替代材料人类应用黏土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开始利用黏土作为烧制各种陶器和砖瓦的原料。而人们有意识地研究黏土则始于20世纪初。在X射线衍射技术诞生以前,人们并不知道黏土的真实本质。黏土科学作为一门21世纪人类将会迎来一个“新石器时代”,人类对非金属矿产的需求将大大超过对金属矿产的需求。黏土矿物在人们的生产领域将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黏土矿物广泛存在于各种地质体中,特殊的晶体结构赋予黏土矿物许多特性,例如脱水、复水性能,膨胀和收缩性能、可塑性能、离子交换性能等。黏土矿物的粒级又属胶体范围,高的比表面积和表面双电层结构使其具有胶体的特性。在本质上,黏土矿物属热力学不稳定系统。天然黏土矿物大都具有某种活性,这种活性正是晶体结构和胶体性质的反映。 黏土矿物材料治理赤潮污染 赤潮是指由海洋环境条件的改变,促使某些浮游的藻类生物爆发性的繁殖而引起的异常现象。主要发生在近海域。关于赤潮发生的原因虽然尚未完全查明,但根据有关报道看来,科学家们在这一问题上已取得基本一致的共识,认为基本有三条: 1、水域化学因素的变化,是由于城市生活用水、工业废水的大量倾入,使内弯和浅海区无机态氨、磷酸盐和铁、锰等微量元素增加,为赤潮生物的大量繁殖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物质; 2、由于水温和盐度的变化,一般为20~33℃的水域中,赤潮水域的盐度一般为27%~37%; 3、气象条件的变化,通常赤潮出现在闷热、风平浪静的夏季。一般认为,赤潮是生物、营养物质、地理条件、海流等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近几年来,有害赤潮对沿海经济产生的危害明显增大,其主要原因是:

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一般方法研究

现代生态学 课程论文 题目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一般方法研究姓名胡节学号2016303110112 专业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中国·武汉 2016年12月

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一般方法研究 ——以休斯顿植物园与自然中心修复规划为例 胡节 摘要: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伴随而来越来越严重的生态问题,环境污染、景观破坏、土地退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增加了对生态系统的胁迫。人类面临着合理恢复、保护和开发自然资源的挑战,因此对破坏的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成为现代研究中最引人注目的趋势之一。本文从生态恢复性的概念及其发展历程着手,探讨出了生态恢复性设计的一般方法,并以休斯顿植物园与自然中心规划为例详细分析了其从诊断分析生态破坏的原因,到制定方案、评估检测,再到实施实践后期的管理与监测整个恢复过程。以此推广到更多的恢复性设计中。 关键词:破坏;恢复;生态;恢复性设计 The Study of Common Approach for The Restoration of Ecosystems --Taking The Rehabilitation Plan of Houston Plantation & Natural Center As An Example Hujie Abstract:Along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landscape destruction, land degradation and loss of biodiversity are the challenges of ecological system, which is facing the challenge of reasonable recovery, protection and exploita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general method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nd the causes of ecological destruction of Houston's botanical garden and Nature Center. Detection, and then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late management and monitoring of the entire recovery process. Key words:Destruction; Restoration; ecological;restoration design 1.绪论 近年来,因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科学与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对环境大规模的开发利用,使得植被受大规模的破坏,甚至全球生态系统在逐渐退化,生物多样性在不断丧失,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遭受到极大威胁。环境污染、植被破坏、土地退化、水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增加了对自然生态系统的胁迫。合理恢复、保护和开发自然资源已变成人类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破坏了的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以成为现代研究中最引人注目的趋势之一。 1.1相关概念辨析 1.1.1恢复 恢复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指受损状态恢复到未被损害前的完美状态的行为,既包括回到起始状态,又包括完美和健康的含义;广义则包含将一个目标或对象带回到相似于先前(并非原有)的状态;但目前所说的恢复是仅作为一个概括性词语存在,它包含改造(reclamation)、修复(rehabilitation)、挽救(redemption)、更新(renewal)以及再植(replantation)等术语[1]。 1.1.2景观生态学理论

诊断学 基本检查法 试题

第一节基本检查法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有 A.望诊触诊视诊叩诊听诊 B.一般检查实验室检查X线检查心电图检查 C.望诊触诊叩诊听诊 D.望诊触诊问诊听诊 2.检查胆囊压痛的方法用 A.浅部触诊法 B.冲击触诊法 C.深部滑动触诊法 D.深压触诊法 3.检查皮肤、关节及肿块用 A.深压触诊法 B.浅部触诊法 C.冲击触诊法 D.双手触诊法 4.对腹水患者行肝脾包块触诊使用 A.浅部触诊法 B.深部滑动触诊法 C.冲击触诊法 D.深部触诊法 5.检查腹部压痛点常用 A.深压触诊法 B.冲击触诊法 C.双手触诊法 D.深部滑动触诊法 6.肝、脾、肾检查时常用 A.双手触诊法 B.冲击触诊法 C.深压触诊法 D.浅表触诊法 7.浊音叩诊的特点 A.音调低音响较大震动时相长 B.音调低音响更强震动时相较长 C.音调较高音响较弱而震动持续时间较短 D.音调高音响强震动持续时间短 8.正常肺部叩诊音呈 A.清音 B.浊音 C.过清音 D.鼓音 9.触诊检查主要用于 A.脑部 B.腹部 C.关节 D.皮肤 10.肺组织实变时叩诊为 A.鼓音 B.实音 C.过清音 D.浊音 11.肺气肿患者叩诊音为 A.鼓音 B.清音 C.过清音 D.浊音 12.一位左侧胸痛的病人,坐位左下胸部叩鼓音,多考虑 A.左侧气胸 B.肺气肿 C. 正常胃泡音 D.胸腔积液 13.大量胸腔积液时叩诊音是 A.鼓音 B.浊音 C.实音 D.过清音 14.气胸患者叩诊音呈 A.过清音 B.鼓音 C.清音 D.实音 15.直接叩诊法常用于 A.肺炎 B.肺结核 C.肺肿瘤 D.大量胸腔积液 16. 触诊对全身哪个部位的检查更重要 A.胸部 B.腹部 C.皮肤 D.神经系统 17. 浅部触诊法适用于下列哪项检查 A.关节、阴囊、精索 B.阑尾压痛点 C.胆囊压痛点 D.腹部反跳痛 18. 下列哪种方法最适用于检查肠管或索条状包块

环境生物修复技术复习题

2016环境生物修复技术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原位生物修复 指在污染的原地点采用一定的工程措施进行生物修复。采用工程措施但不挖掘或抽取地下水等方法。 2、环境生物技术 直接或间接利用完整的生物体或生物体的某些组成部分或某些机能.建立降低或消除污染物产生的生产工艺,或者能够高效净化环境污染以及同时生产有用物质的人工技术系统,称之为环境生物技术。 3、膜污染 膜污染是指在膜过滤过程中,水中的微粒、胶体粒子或溶质大分子由于与膜存在物理化学相互作用或机械作用而引起的在膜表面或膜孔内吸附、沉积造成膜孔径变小或堵塞,使膜产生透过流量与分离特性的不可逆变化现象。 4、稳定塘处理技术 稳定塘旧称氧化塘或生物塘,是一种利用天然净化能力对污水进行处理的构筑物的总称。其净化过程与自然水体的自净过程相似。通常是将土地进行适当的人工修整,建成池塘,并设置围堤和防渗层,依靠塘内生长的微生物来处理污水。主要利用菌藻的共同作用处理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稳定塘污水处理系统具有基建投资和运转费用低、维护和维修简单、便于操作、能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和病原体、无需污泥处理等优点。 5、植物促进 也称之为植物提取,植物根系将土壤中重金属或有机污染物从污染的土壤中转移到植物的地上部分。一般指那些能累积超过叶子干重%的Mn,或者%

的Co、Cu、Pb、 Ni、Zn,或者%的Cd的植物。目前世界上有 500多种这样的植物。 6、湿地处理系统 人工湿地处理系统是由人工优化模拟湿地系统而建造的具有自然生态系统综合降解净化功能,且可认为监督控制的废水处理系统,是一种集物理,化学,生化反应于一体的废水处理技术;一般由人工基制和生长在其上的水生植物组成,是一个独特的土壤,植物,微生物综合生态系统。 7、土地处理技术 利用土壤-植物系统的自我调控机制和对污染物的综合净化功能对被污染的河水进行异位处理的技术。 8、矿化作用 指有机污染物在一种或多种微生物的作用下彻底分解为H2O、CO2和简单的无机化合物如含氮化合物、含磷化合物、含硫化合物和含氯化合物等的过程。 9、生物强化 是指通过向传统的生物处理系统中引入具有特定功能的微生物,提高有效微生物的浓度,增强对难降解有机物的降解能力,提高其降解速率,并改善原有生物处理体系对难降解有机物的去除效能。 10、生物冶金 生物冶金技术,又称生物浸出技术,通常指矿石的细菌氧化或生物氧化,由自然界存在的微生物进行。这些微生物被称作适温细菌,大约有微米长、微米宽,只能在显微镜下看到,靠无机物生存,对生命无害。这些细菌靠黄铁矿、砷黄铁矿和其他金属硫化物如黄铜矿和铜铀云母为生。 12、颗粒污泥 颗粒污泥是指UASB工艺中起净化污水作用的污泥颗粒。好氧颗粒污泥

第六周环境修复材料

第五部分:合成可降解材料和天然可降解材料 一、概述 所谓环境降解材料,一般指可被环境自然吸收、消化、分解,从而不产生固体废弃物的一类材料。一些天然成分的材料如木材、竹材,以及一些由天然纤维加工的纸制品,一些天然提取物如甲壳素、玉米蛋白等是自然的环境降解材料。人工合成的环境降解材料,目前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仿生物材料中的生物降解磷酸盐陶瓷材料,另一类就是目的产量最大、用途最多的生物降解塑料。 1、生物降解塑料的研究背景 塑料具有优异的特性,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塑料的产量和用量不断增加,随之出现的问题是废弃塑料量也不断增加。通常所说的废塑料主要有三种:一种是聚乙烯,主要用来做农业上的塑料薄膜、购物袋;另一种是聚丙烯。一般用做装水泥与化肥的编织袋,建筑防护用的安全棚,包装用的打包带等;还有一种是聚苯乙烯,主要用做泡沫减震塑料、快餐饭盒,包装填充物。 所谓白色污染就是由各种用过的,难以被大自然消化的塑料饮瓶、塑料包装袋、农用塑料薄膜、塑料填重材料等作为垃圾被抛弃,引起的一种白色垃圾污染现象。 普通的高分子塑料在自然环境分解速度很慢。大量使用和废弃高分子塑料使其长期在环境中大量积累,是白色污染遍及全球的主要原因。 2、生物降解塑料的分类 生物降解塑料是指具有满意的使用性能,且使用后能被自然界微生物或光最后完全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及其他低分子化合物使之成为自然界中碳素循环的一个组成部分的一类高分子材料。 到目前为止,有关生物降解塑料的开发可分为四大类:淀粉填充型、微生物合成型、化学合成型、天然物质利用型等。 淀粉填充型 淀粉因其价廉物美,又是一种易于工业化的材料,使其成为可降解塑料的一种重要原料。目前市场上出现的淀粉聚合物就是由淀粉制备的生物降解塑料。淀粉填充型可降解塑料的一个缺点是其耐水性较差。改性方法是将原料制备成热塑性淀粉,再与少量的聚烯烃塑料共混,以改善其耐水性;另一种改性方法是把淀粉进行疏水化处理,即在天然淀粉的大分子上接枝疏水性基团以达到增强其耐水性的目的。表5-1是淀粉塑料和聚乙烯塑料的力学性能比较。可见,淀粉塑料的弹性模量、剪切模量和延伸率等性能指标都介于低密度聚乙烯(LDPE)和高密度聚乙烯(HDPE)之间,表明淀粉塑料的性能可与聚乙烯塑料相媲美。 表5-1淀粉塑料和聚乙烯塑料的力学性能比较 微生物合成型 开发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目前的一个研究热点是采用生物工程技术来合成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主要成分是微生物聚酯,以得到更廉价的可降解塑料产品。例如,运用遗传工程把白杨木的叶子干燥,磨碎成细粉末,然后萃取出叶绿体,就可从白杨木的叶绿体中得到聚羟基丁酸酯(PHB)的母粒料,从而获得PHB降解塑料。英国利用原核生物和真菌的细胞在分子水平上合成PHB并已获美国专利。

环境修复技术

环境修复技术 Environmental Bioremediation Technology 一、课程基本信息 学时:32 学分:2.0 考核方式:考查 中文简介:环境修复技术是在上世纪90年代迅速发展的一种治理土壤、沉积物、水体和海洋中有毒化学品污染的新技术。本课程重点围绕生物修复技术,主要讲授生物修复的基本特点及其理论基础,即微生物对污染物的作用及其毒理效应、污染物对生物降解的作用、环境因子对污染物生物降解的影响等。同时,本课程结合实例以专题形式介绍修复技术在不同污染环境中的应用,包括富营养化湖泊和河涌的生态修复、人工湿地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有机污染物土壤的生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生态修复、连作土壤微生物污染的修复和农业非点源污染修复技术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当前修复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情况,掌握针对不同污染环境下所采用的生物修复技术,提高学生理论知识应用能力,为培养具有较强实操能力的环境专业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环境修复技术是一个多学科的交叉课程,需要化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毒理学、工程学、土壤学、水文地质学、植物学等方面的综合知识。本课程从生物修复的基本知识入手,重点介绍不同污染环境下所采用的修复技术、污染物降解的基本过程及其影响因素,以使学生对生物修复的原理、发展、应用以及存在的问题有明晰和透彻的了解。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方法和手段有: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体验学习教学法、调查研究和专业网站学习法等。 四、教学内容及目标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 3 第一节本课程授课内容、成绩评定与学习方法了解 第二节背景知识了解 第三节基本概念掌握

典型脆弱生态修复与保护研究-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

附件3 “典型脆弱生态修复与保护研究”重点专项 2016年度申报指南 为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按照《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要求,科技部会同环境保护部、中科院、林业局等相关部门及西藏、青海等相关省级科技主管部门,制定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典型脆弱生态修复与保护研究”重点专项实施方案。本专项紧紧围绕“两屏三带”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科技需求,重点支持生态监测预警、荒漠化防治、水土流失治理、石漠化治理、退化草地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技术模式研发与典型示范,发展生态产业技术,研究生态补偿机制、资源环境承载力等评价方法体系,形成典型退化生态区域生态治理、生态产业、生态富民相结合的系统性技术方案,在典型生态区开展规模化示范应用,实现生态、经济、社会等综合效益。 本专项执行期从2016年至2020年,2016年第一批支持项目不超过专项总任务的30%。要求以项目为单元组织申报,项目执行期3-5年。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报,项目承担单位有义务推动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对于企业牵头的应用示范类任务,其他经 —1—

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如指南未明确支持项目数,对于同一指南方向下采取不同技术路线的项目,可以择优同时支持1-2项。除有特殊要求外,所有项目均应整体申报,须覆盖全部考核指标。每个项目下设任务(课题)数不超过10个,项目所含单位数不超过20个。 本专项2016年第一批项目申报指南如下: 1. 生态监测与评估技术 1.1 生态系统监测设备研制及产业化 研究内容:研制用于各生态要素和参量的数据自动采集器、远程控制的无线传感器及其节点和基站等立体综合生态监测设备,构建生态物联网监测体系,并进行示范。 考核指标:研制针对不同生态要素的数据采集器10-12种,无线传感器2-3种,实现产业化应用,构建生态物联网监测系统,逐步满足国家实时生态监测的需求。 1.2 生态系统多源数据融合与评估技术及应用 研究内容:针对不同途径、手段和方法获得的生态要素数据,开展多源数据生态要素同化和空间尺度转换、长时间序列及精细和标准化生态参数数据集生成等技术研发;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遥感参数驱动的生态系统过程模型、生态质量评估模型。 考核指标:突破多源数据融合技术,加强部门数据共享,实—2—

西安交通大学17年9月课程考试《环境修复原理与技术》作业考核试题

西安交通大学17年9月课程考试《环境修复原理与技术》作业考核试题 一、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40 分。) 1. 微生物修复的影响因素不包括() A. 大气性质 B. 微生物活性 C. 污染物特性 D. 土壤性质 正确答案: 2. 水环境的修复原则不包括() A. 成本最低原则 B. 生态学原则 C. 水体地域性 D. 最小风险和最大利益原则 正确答案: 3. 大气污染的修复净化技术不包括() A. 植物修复技术 B. 微生物修复技术 C. 无机矿物材料修复技术 D. 原位修复技术 正确答案: 4. 以下不属于植物修复技术优点的是() A. 植物修复技术影响因素少 B. 植物修复的开发和应用潜力巨大 C. 植物修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 D. 植物修复过程易于为社会接受 正确答案: 5. 修复不包括() A. 恢复 B. 重建 C. 整顿 D. 改建 正确答案: 6. 可处理性试验方法不包括() A. 水体灭菌实验 B. 土壤柱试验

C. 反应器实验 D. 摇瓶实验 正确答案: 7. 重金属对植物的伤害不包括() A. 细胞壁结构和功能受到破坏 B. 光合作用受到抑制 C. 呼吸作用发生紊乱 D. 细胞核核仁遭到破坏 正确答案: 8. 气体抽提修复技术优点不包括() A. 处理量大 B. 干扰小 C. 对不易挥发有机污染物处理效果明显 D. 易于与其他技术组合使用 正确答案: 9. 以下不属于植物对重金属抗性机制的是() A. 阻止重金属进入体内 B. 将重金属在体内通过酶的作用分解掉 C. 将重金属排出体外 D. 对重金属的活性钝化 正确答案: 10. 干扰可以分为自然干扰和人为干扰,以下不属于自然干扰的是() A. 文化活动或过程干扰 B. 火干扰 C. 土壤性干扰 D. 动物性干扰 正确答案: 11. 以下不属于环境生物修复技术局限性的是() A. 需要大型设备,造价昂贵 B. 耗时长 C. 条件苛刻 D. 并非所有进入环境的污染物都能被利用 正确答案: 12. 我国富营养化湖泊水库的共同特征不包括() A. 总氮和总磷浓度高 B. 透明度差 C. 水体叶绿素过高 D. 恶臭 正确答案: 13. 以下不属于物理修复技术的是() A. 原位可渗透反应墙技术 B. 固化稳定化修复技术 C. 电动力学修复技术

退化土壤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研究综述

土壤生态学作业 退化土壤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研究综述 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土壤退化是土壤物理、化学、生物学性质恶化导致肥力下降的总称,因此可分为土壤物理退化、土壤化学退化、土壤生物退化,土壤荒漠化是土壤退化的终极形式。土壤退化的原因非常复杂,有些完全是由于人类不合理利用所引起的,大部分是人类活动与自然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以土壤侵蚀的形式致使土壤退化。 ①土壤物理退化:土壤物理退化主要有土层变薄、土壤沙化或砾石化、土壤板结紧实等,前三者主要是由土壤侵蚀引起的,而土壤板结紧实主要是耕作栽培措施不当所致,特别是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提高,机械作业导致土壤压板也越来越严重。 土壤侵蚀也称水土流失,是指表层土壤或成土母质在水、风、重力等力量的作用下,发生各种形式的剥蚀、搬运和再堆积的现象。可见土壤侵蚀包括水力、风力、重力和冻融等类型。 水力侵蚀是指由于地表水的径流,导致土壤随水流走的现象,是最普遍、最广泛、最严重的一种土壤侵蚀,所以一般将土壤侵蚀视为水土流失。 风力侵蚀是指风将表层土壤吹走的现象,一般当风速>4~5米/秒时,就会产生风力侵蚀的现象,当风速达8米/秒时,风力侵蚀就很严重。风力侵蚀的结果往往导致表层土壤沙化或砾石化,最终成为沙漠。 ②土壤化学退化:土壤化学退化包括土壤有效养分含量降低、养分不平衡、可溶性盐份含量过高、土壤酸化碱化等。长期单一的耕作种植制度,不仅过度消耗某些养分,造成土壤养分不平衡;而且有害有毒的物质增加,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 主要是由于土壤氮磷不平衡,因此,九十年代前后施用磷肥的效果格外显著,但不久又出现大面积缺钾,钾肥效果越来越好,特别是高产农田,钾肥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肥料,微量元素肥料也有很好的效果。

湿地生态系统恢复技术

湿地生态系统恢复技术 湿地是分布于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之间具有独特水文、土壤、植被与生物特征的生态系统。按拉姆萨尔(Ramsar)公约,湿地的定义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水域。”湿地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了水资源、生物资源、能源(泥炭、海盐等)、交通和旅游等资源,是地球上最具生产力的生态系统之一。湿地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组成部分交互作用,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蓄洪防旱、净化水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其他系统不可替代的环境功能和生态效益,被称为“地球之肾”。 我国湿地面积约2.5×107平方米,仅次于加拿大和俄罗斯,居世界第三位。但是,由于人口膨胀以及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湿地生态系统遭受了来自人类社会的巨大压力。主要表现为城市污染物的排放(废水、垃圾)、农业面源污染、湿地盲目开垦、滥捕滥捞、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等,其结果造成河流断流、泥沙淤积、湖泊萎缩、污染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湿地己经成为全球最受威胁的生态系统之一,对湿地进行生态修复迫在眉睫。 湿地生态系统属于水域生态系统。其生物群落由水生和陆生种类组成,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物种迁移与演变活跃,具有较高的生态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物生产力。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过程研究是揭示湿地功能机理的关键。当前,国内外湿地生态过程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①化学过程侧重研究各类湿地C、N、S、P等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和Hg等重金属循环,沉积物、枯落物的积累和降解及微生物在养分循环中的作用。②生物过程研究更加注意长期定位和模拟实验研究。同时开展了物种迁移与基因流动过程对区域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 ③物理过程仍是侧重湿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将系统热力学、信息论及控制论等新兴理论应用于湿地能量流动研究。通过对湿地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与相应研究,揭示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过程。 湿地生态系统特点:一是脆弱性。水是建立和维持湿地及其过程特有类型的最重要决定因子,水文流动是营养物质进入湿地的主要渠道,是湿地初级生产力的决定因素,因此,湿地对水资源具有很强的依赖性。由于水文状况易受自然及人为活动干扰,所以湿地生态系统也极易受到破坏,且受破坏后难以恢复,表现出很强的脆弱性。二是过渡性。湿地同时具有陆生和水生生态系统的地带性分布特点,表现出水陆相兼的过渡性分布规律。三是结构和功能的独特性。湿地一般由湿生、沼生和水生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因子以及与其紧密相关的阳光、水分、土壤等非生物因子构成。湿地水陆交界的边缘效应使湿地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和生态环境特征,为多样的动、植物群落提供了适宜的生境,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和丰富多样的生物多样性。四是较强的自净和自我恢复能力。湿地通过水生植物和微生物的作用以及化学、生物过程,吸收、固定、转化土壤和水中的营养物质的含量,降解有毒和污染的物质,净化水体。因此,湿地具有较强的自净和自我恢复能力。 湿地恢复 ,一方面指受损湿地生态系统通过保护使之自然恢复的过程 ,另一方面指通过生态技术或生态工程对退化或消失的湿地进行修复或重建 ,再现干扰前的结构和功能 ,以及相关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过程 ,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具体包括提高地下水位来养护沼泽 ,改善水由栖息地 ;增加湖泊的深度和广度以扩大湖容 ,增强调蓄功能; 迁移湖泊、河流中的富营养沉积物以及有毒物质以净化水质 ; 恢复泛溢平原的结构和功能以利于蓄纳洪水 ,提供野生生物栖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