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投资银行学知识框架体系

投资银行学知识框架体系

投资银行学知识框架体系
投资银行学知识框架体系

投资银行学

本书从实务的角度探讨了投资银行业务的实践与应用,阐述了投资银行的基本理论、基本业务和基本技能,反映了我国投资银行业务发展的趋势和现状。

作者:杨德勇,石英剑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10-1 ISBN:9787300107639

目录

第一章投资银行导论

第一节投资银行的内涵及功能

第二节投资银行的产生及发展

第三节投资银行的行业模式及行业特点

第四节投资银行的经营业务

第五节投资银行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投资银行的组织结构与管理

第一节投资银行的组织形态

第二节投资银行的组织结构

第三节投资银行的管理体制与治理结构

第三章证券发行与承销

第一节证券业概述

第二节股票的公开发行与承销

第三节债券的公开发行与承销

第四节证券私募

第四章企业上市

第一节发行上市

第二节分拆上市与整体上市

第三节买壳上市与借壳上市

第四节海外上市

第五章证券经纪与交易

第一节证券经纪业务

第二节证券自营业务

第三节证券做市商业务

第六章资产证券化

第一节资产证券化的内涵与特征

第二节资产证券化的类型与运作流程

第三节资产证券化的收益与风险分析

第七章项目融资

第一节项目融资的概念与参与方

第二节项目融资的可行性分析与风险评价

第三节项目融资的投融资结构设计

第四节项目融资风险管理与风险分担

第八章风险投资

第一节风险投资概述

第二节风险投资的参与主体

第三节风险投资的运作流程

第四节风险投资业务

第九章企业并购

第一节企业并购的概念与分类

第二节企业并购的动因与效应

第三节企业并购业务的基本流程

第四节并购与反并购的策略设计

第五节杠杆收购

第六节并购后的整合

第十章金融衍生产品

第一节金融衍生产品的种类和特征

第二节期货和期权交易

第三节互换交易

第四节投资银行在金融衍生产品业务中的作用

第十一章资产管理与咨询

第一节资产管理业务概述

第二节基金资产管理

第三节投资银行在基金资产管理中的角色

第四节投资银行在财务顾问中的角色

第十二章投资银行风险管控

第一节投资银行风险的种类

第二节投资银行风险管理的组织机构

第三节投资银行风险管控技术

参考文献

作者:赵智文,马晓军ISBN:10位[7030208048] 13位[9787030208040]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08-3-1

全书共十章,主要内容包括投资银行概述、股份制改组和首次公开发行、上市公

司再融资、债券的发行与承销、基金的发行与交易、公司并购、资产证券化、项目融资、风险投资、金融工程与投资银行。

本书侧重于介绍投资银行的业务,除第一章外,每章分别介绍一项业务,包括股份制改组和首次公开发行、上市公司再融资、债券的发行与承销、基金的发行与交易、公司并购、资产证券化、项目融资、风险投资和金融工程,全书体系完整,内容丰富。目录

第一章投资银行概述

第一节投资银行的基本情况

一、投资银行业务的含义

二、投资银行的主要业务

三、投资银行的内部结构

四、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的比较

第二节投资银行的基本经济功能

一、媒介资金的供求

二、推动证券市场的发展

三、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

四、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

第三节西方的投资银行

一、美国的投资银行

二、欧洲大陆的全能银行

三、英国的商人银行

四、日本的证券公司

第四节我国的投资银行

一、我国投资银行的发展历史

二、我国投资银行的发展特点

三、我国投资银行的发展现状

第二章股份制改组和首次公开发行

第一节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

一、公司的概念

二、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

第二节企业的股份制改组

一、企业股份制改组的内容、程序和模式

二、股份制改组的资产评估及产权界定

三、股份制改组的财务审计

第三节首次公开发行与股票上市

一、证券发行制度

二、投资银行的发行准备工作

三、股票发行的审核

四、股票发行的方式

五、股票的上市

第四节股票发行定价

一、股票的发行价格

二、我国股票发行的定价制度

三、影响股票发行定价的因素

四、股票发行的定价方法

五、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折价现象

第三章上市公司再融资第一节上市公司发行新股

一、上市公司资本市场再融资的方式

二、上市公司发行新股的条件

第二节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

一、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基本概念

二、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的基本条款

三、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发行条件

四、附认股权证公司债券

五、再融资的承销风险

第四章债券的发行与承销第一节债券的基本知识

一、债券的概念和特征

二、债券的种类

三、债券的价格与收益

第二节国债的发行与承销

一、国债的概念

二、国债的发行方式

三、国债的承销程序

四、国债的交易

五、国债的一级自营商制度

六、国债承销的风险与收益

第三节公司债券的发行

一、公司债券的发行条件

二、公司债券的发行主体与发行条件

三、我国公司债券发行的申报与审核

四、公司债券发行与承销的一般程序

五、公司债券的发行定价

六、公司债券的信用评级

第四节金融债券

一、政策性金融债券

二、金融企业债券

三、商业银行次级债券

第五节短期融资券的发行

一、短期融资券发行的条件

二、短期融资券发行的程序

三、短期融资券的特点

第五章基金的发行与交易第一节基金的特征及种类

一、基金的基本概念

二、基金的种类

三、一些特殊的基金

第二节证券投资基金的发行

一、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发行的监管制度

二、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设立程序

第三节证券投资基金的上市交易与赎回

一、封闭式基金的上市交易

二、开放式基金的申购与赎回

第六章公司并购

第一节公司并购概述

一、公司并购的含义及主要形式

二、并购的主要类型

三、公司并购的动因

第二节投资银行的公司并购顾问业务及其操作程序

一、收购方案的设计

二、收购方案的执行

三、并购风险的提示

第三节杠杆收购

一、杠杆收购概述

二、杠杆收购的具体程序

三、杠杆收购的融资体系

四、风险控制

第四节反收购策略

一、预防性反收购措施

二、主动性反收购措施

第七章资产证券化

第一节资产证券化的基本原理

一、资产证券化的含义

二、资产证券化的基本运行机制

第二节资产证券化的作用与风险

一、资产证券化的特征

二、资产证券化的作用

三、资产证券化的风险

第三节资产证券化的主要形式

一、按照基础资产分类

二、按照现金流支付方式分类

第四节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历程

一、美国资产证券化的产生与发展

二、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实践

第八章项目融资第一节项目融资的含义和参与者

一、项目融资的含义和特征

二、适于融资的项目

三、项目融资的参与者

第二节项目融资的基本结构

一、项目的投资结构

二、项目的融资结构

三、项目的资金结构

四、项目的信用保障结构

第三节“产品支付法”或“产品购买协议”模式

一、“产品支付法”融资模式

二、“产品购买协议”融资模式

第四节BOT模式

一、BOT模式的基本概念

二、BOT的运作程序

第九章风险投资第一节风险投资的产生与发展

一、风险投资的基本概念

二、美国风险投资的发展

三、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

第二节风险投资的主体,

一、风险资本提供者

二、风险投资机构

三、风险企业

四、政府机构

第三节风险投资的运行机制

一、项目筛选

二、投资协议

三、投资管理

四、投资退出

第四节投资银行与风险投资

一、投资银行参与风险投资的目的

二、投资银行参与风险投资的方式

第十章金融工程与投资银行第一节金融工程概述

一、金融工程的含义

二、金融工程的产生与发展

三、金融工程的基本原理

四、投资银行在金融工程中的作用

第二节金融远期合约和金融期货

一、金融远期合约

二、金融期货合约

三、金融期货与金融远期合约的比较

四、期货合约和远期合约的定价

第三节金融期权

一、金融期权合约

二、金融期权的分类

三、金融期权的定价

第四节金融互换

一、金融互换合约

二、金融互换的基本类型

参考文献

参考资料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高中数学必修+选修知识点归纳新课标人教A版 一、集合 1、把研究的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集合三要素: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就称这两个集合相等。 3、常见集合:正整数集合: 或 ,整数集合: ,有理数集合: ,实数集合: . 4、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 §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B,如果集合A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则称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记作 .

2、如果集合 ,但存在元素 ,且 ,则称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 B. 3、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 .并规定:空集合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4、如果集合A中含有n个元素,则集合A有 个子集, 个真子集. §1.1.3、集合间的基本运算 1、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与B的并集.记作: . 2、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交集.记作: . 3、全集、补集? §1.2.1、函数的概念

1、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 ,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 ,在集合B中都有惟一确定的数 和它对应,那么就称 为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 . 2、一个函数的构成要素为:定义域、对应关系、值域.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相同,并且对应关系完全一致,则称这两个函数相等. §1.2.2、函数的表示法 1、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解析法、图象法、列表法. §1.3.1、单调性与最大(小)值 1、注意函数单调性的证明方法: (1)定义法:设 那么 上是增函数; 上是减函数. 步骤:取值—作差—变形—定号—判断 格式:解:设

(完整版)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和知识网络图(大全)

力学知识结构图

匀变速直线运动 基本公式:V t =V 0+at S=V 0t+21 at 2 as V V t 22 02 += 2 0t V V V +=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已知分运动求合运动叫运动的合成,已知合运动求分运动叫运动的分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 平抛物体的运动 特点:初速度水平,只受重力。 分析:水平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自由落体的合运动。 规律:水平方向 Vx = V 0,X=V 0t 竖直方向 Vy = gt ,y = 22 1gt 合 速 度 V t = ,2 2y x V V +与x 正向夹角tg θ= x y V v 匀速率圆周运动 特点:合外力总指向圆心(又称向心力)。 描述量:线速度V ,角速度ω,向心加速度α,圆轨道半径r ,圆运动周期T 。 规律:F= m r V 2=m ω2r = m r T 2 2 4π 物 体 的 运 动 A 0 t/s X/cm T λx/cm y/cm A 0 V 天体运动问题分析 1、行星与卫星的运动近似看作匀速圆周运动 遵循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即 =m =m ω2R=m( )R 2、在不考虑天体自转的情况下,在天体表面附近的物体所受万有引力近似等于物体的重力,F 引=mg,即?=mg,整理得GM=gR 2。 3、考虑天体自传时:(1)两极 (2)赤道 平均位移:02 t v v s vt t +== 模 型题 2.非弹性碰撞:碰撞过程中所产生的形变不能够完全恢复的碰撞;碰撞过程中有机械能损失. 非弹性碰撞遵守动量守恒,能量关系为: 12m 1v 21+12m 2v 22>12m 1v 1′2+1 2 m 2v 2′2 3.完全非弹性碰撞:碰撞过程中所产生的形变完全不能够恢复的碰撞;碰撞过程中机械能损失最多.此种情况m 1与m 2碰后速 度相同,设为v ,则:m 1v 1+m 2v 2=(m 1+m 2)v 系统损失的动能最多,损失动能为 ΔE km =12m 1v 21+12m 2v 22-12 (m 1+m 2)v 2 1 .弹性碰撞:碰撞过程中所产生的形变能够完全恢复的碰撞;碰撞过程中没有机械能损失.弹性碰撞除了遵从动量守恒定律外,还具备:碰前、碰后系统的总动能相等,即 12m 1v 21+12m 2v 22=12m 1v 1′2+1 2 m 2v 2′2 特殊情况:质量m 1的小球以速度v 1与质量m 2的静止小球发生弹性正碰,根据动量守恒和动能守恒有m 1v 1=m 1v 1′+m 2v 2′,1 2m 1v 21= 12m 1v 1′2+1 2m 2v 2′2.碰后两个小球的速度分别为: v 1′=m 1-m 2m 1+m 2v 1,v 2′=2m 1 m 1+m 2v 1 动 量碰撞 如图所示,在水平光滑直导轨上,静止着三个质量为m =1 kg 的相同的小球A 、B 、C 。现让A 球以v 0=2 m/s 的速 度向B 球运动, A 、 B 两球碰撞后粘在一起继续向右运动并与 C 球碰撞,C 球的最终速度v C =1 m/s 。问: om (1)A 、B 两球与C 球相碰前的共同速度多大? (2)两次碰撞过程中一共损失了多少动能? 【答案】(1)1 m/s (2)1.25 J .线球模型与杆球模型:前面是没有支撑的小球,后两幅图是 有支撑的小球 过最高点的临界条件 由mg=mv 2/r 得v 临=? 由小球恰能做圆周运动即可 得 v 临=0 .车过拱桥问题分析 对甲分析,因为汽车对桥面的压力F N'=mg-?,所以(1)当v=?时,汽车对桥面的压力F N'=0; (2)当0≤v?时,汽车将脱离桥面危险。 对乙分析则:F N-mg=m , 甲 1.做平抛(或类平抛)运动的物体 任意时刻的瞬时速度的反向延长线一定通过此时水平位移的中点 2. 自由落体

民事诉讼法知识体系框架图

民事诉讼法知识体系框架图 基本原则:平等、调解、辩论、处分 基本原则与基本制度 基本制度:合议、回避、两审终审、公开审判 人民调解不影响起诉 主管问题劳动争议仲裁前置 选择仲裁不得诉讼 管辖 级别管辖 地域管辖 管辖问题裁定管辖 管辖权异议 主体论 原告与被告:诉讼权利能力和诉讼行为能力; 特殊情形下的当事人确定 必要共同诉讼 共同诉讼: 当事人普通共同诉讼 诉讼代表人 诉讼代理人 有独立请求权第三人 第三人 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

本证 依照证据与证明责任之间的关系分类 反证 直接证据 依据证据与案件事实的关系分类 证据分类间接证据 原始证据 依据证据的来源分类 传来证据 概念 举证责任合同纠纷举证责任分配 侵权的举证责任分配 绝对免证:自然规律和定理证据论免证 相对免证:众所周知/推定/ 生效文书确认 证明对象三种形式 自认撤回 三点注意 适用与确定(必须;协商与指定)举证延长:可两次延长,本院决定 举证期限效力:增加/变更诉求/反诉-举证期限内 一审程序 “新的证据”概念 二审程序 适用与确定(非必须;协商与指定) 证据交换视为公开质证(认可的证据) 效力: 出庭(证人) 法院调查收集证据:依职权;依申请

原则上都要质证 质证 例外(证据规定47、48):需要保密的证据不得公开质证 证据论不能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年龄智力不相当,证人 无因不出庭;证人有利害;视听有疑点;复件无核对认证明显优势证据:《证据规定》第73条 不利证据的认定:《证据规定》第75条 证明力大小排序:《证据规定》第77条 原告:有利害关系 被告与诉讼请求明确具体 起诉条件主管与管辖要求“正确” 不予受理 程序启动不符合起诉 条件的处理: 驳回起诉 一审程序主管:诉讼与仲裁 不予受理和内涵 应当受理的一事不再理例外 特殊情形注意 离婚、收养婚34 案件的特殊民诉111 规定意见151 诉讼时效:应当受理 主体 申请撤诉的条件时间 撤诉裁定 诉讼程序特殊情形视为撤诉的情形 适用范围不同 诉讼中止与适用效果不同 延期审理恢复审理上不同程序论法定情形不同

小说阅读知识框架体系

小说阅读知识框架体系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 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线索:事物、对比冲突、人物、情感变化、 场面 顺叙(事件由头到尾,次序井然,文气自然贯通,文章显得条理清晰); 倒叙(设置悬念,引人入胜,使小说波澜起伏;突出冲突;突出主题)情叙述方法插叙(使情节完整、结构严密、内容充实丰满、文章曲折有致,深化主题)平叙(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 ①刻画人物 ②点题或突出主题 节作用③给读者的感受 ! 全文一波三折(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戏剧性和可读性) 开头结尾首尾呼应(使结构紧密、完整) ④上下文情节开头倒叙(制造悬念) 结尾戛然而止(留给读者回味) 中间行文伏笔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答题模式:(何时何地)何人何事 ×××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突出了……,表现了…… : ①小说中交代的人物身份、地位、经历、教养等方面 ②人物塑造方法正面外貌、神态、心理、语言、动作 ! 分析角度侧面环境烘托次要人物烘托 ③情节 ④环境,探究人物命运及其思想性格之所以如此的社会原因 ⑤作者的议论和评价,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 人主要人物社会意义(揭示社会现象或给人带来某种启示) ①突出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作用物象②揭示主题

— ③线索,并使结构更加完整 物①烘托主要人物 次要人物②揭示或暗示主题 ③线索人物贯穿全文 答题模式:×××是一个……(思想性格特点)……(身份地位)的人 [ 特点:抓景物形、色、声…… " 调感官视觉、听觉、嗅觉、触觉、感觉…… 环手法:写作层次和观察角度:远景和近景、俯视和仰视 描写技巧: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描写、细节描写、工笔、白描 ①暗示和深化主题思想的 ②烘托人物形象 境作用③创造主人公活动场所,暗示时代背景 ④推动小说情节 。 ⑤渲染营造某种氛围或气氛 答题模式:手法+景物特点+作用 ¥ 第一人称(使文章叙述亲切自然,便于直接抒情,能自由 的 人称表达思想感情,给人以真实、生动之感) 记叙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第三人称(不受限制,灵活自由,可以全面地反映生活) 方法: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 表达方式描写:环境描写、人物描写 议论 抒情

高中数学知识点体系框架超全超完美

高中数学基础知识整合 函数与方程区间建立函数模型 抽象函数复合函数分段函数求根法、二分法、图象法;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 单调性:同增异减赋值法,典型的函数 零点函数的应用 A 中元素在 B 中都有唯一的象;可一对一(一一映射),也可多对一,但不可一对多 函数的基本性质 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 对称性 最值 1.求单调区间:定义法、导数法、用已知函数的单调性。 2.复合函数单调性:同增异减。 1.先看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再看f (-x )=f (x )还是-f (x ). 2.奇函数图象关于原点对称,若x =0有意义,则f (0)=0. 3.偶函数图象关于y 轴对称,反之也成立。 f (x +T)=f (x );周期为T 的奇函数有:f (T)=f (T/2)= f (0)=0.二次函数、基本不等式,对勾函数、三角函数有界性、线性规划、导数、利用单调性、数形结合等。 函数的概念 定义 列表法解析法图象法 表示三要素使解析式有意义及实际意义 常用换元法求解析式 观察法、判别式法、分离常数法、单调性法、最值法、重要不等式、三角法、图象法、线性规划等 定义域 对应关系值域 函数常见的几种变换平移变换、对称变换翻折变换、伸缩变换 基本初等函数正(反)比例函数、一次(二次)函数幂函数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三角函数 定义、图象、性质和应用 函数 映 射 第二部分映射、函数、导数、定积分与微积分 退出 上一页 第二部分映射、函数、导数、定积分与微积分 导数 导数概念函数的平均变化率运动的平均速度曲线的割线的斜率 函数的瞬时变化率运动的瞬时速度曲线的切线的斜率 ()()的区别 与0x f x f ' '0 t t t v a S v ==,() 0' x f k =导数概念 基本初等函数求导 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简单复合函数的导数()()()()()()()().ln 1ln ln 1 log sin cos cos sin 0''' ' 1' 'x x x x a n n e e a a a x x a x x x x x x nx x c c ==== -====-;;;;;;; 为常数()()()()[]()() ()()[]()()()()()()()()()()()[]2)3()2()1(x g x g x f x g x f x g x f x g x f x g x f x g x f x g x f x g x f x g x f -=? ? ????+=?±=±是可导的,则有:,设()()[]()() x u u f x g f ' ' ' ?=1.极值点的导数为0,但导数为0的点不一定是极值点; 2.闭区间一定有最值,开区间不一定有最值。导数应用函数的单调性研究函数的极值与最值 曲线的切线变速运动的速度生活中最优化问题 ()()()(). 00''在该区间递减在该区间递增,x f x f x f x f ?1.曲线上某点处切线,只有一条;2.过某点的曲线的切线不一定只一条,要设切点坐标。 一般步骤:1.建模,列关系式;2.求导数,解导数方程;3.比较区间端点函数值与极值,找到最大(最小)值。 定 积分与微积分 定积分概念 定理应用 性质定理含意微积分基本 定理 曲边梯形的面积变力所做的功 ()的极限 和式i n i i x f ?∑-=1 1 ξ定义及几何意义 1.用定义求:分割、近似代替、求和、取极限; 2.用公式。 ()()()()[]()()()()()()()() c b a dx x f dx x f dx x f dx x f dx x f dx x g dx x f dx x g x f dx x f k dx x kf c b b a c a a b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 .;;;()()()()()() 莱布尼兹公式牛顿则若--==?a F b F dx x f x f x F b a ,'1.求平面图形面积;2.在物理中的应用(1)求变速运动的路程: (2)求变力所作的功; ()?=b a dx x F W ()dt t v s a b ?=

高中数学知识点完整结构图

高中数学知识点1 集合 123412n x A x B A B A B A n A ∈??? ?????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和不属于()()集合中元素的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集合与元素()集合的分类:按集合中元素的个数多少分为:有限集、无限集、空集()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自然语言描述、特征性质描述)、图示法、区间法子集:若 ,则,即是的子集。、若集合中有个元素,则集合的子集有个, 注关系集合集合与集合{}00(2-1)23,,,,.4/n A A A B C A B B C A C A B A B x B x A A B A B A B A B A B x x A x B A A A A A B B A A B ?????????? ????????????≠∈?????=???=∈∈?=??=??=???真子集有个。、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即 、对于集合如果,且那么、空集是任何集合的(真)子集。 真子集:若且(即至少存在但),则是的真子集。集合相等:且 定义:且交集性质:,,,运算{}{},/()()()-()/()()()()()()U U U U U U U U A A B B A B A B A A B x x A x B A A A A A A B B A A B A A B B A B A B B Card A B Card A Card B Card A B C A x x U x A A C A A C A A U C C A A C A B C A C B ????????=????=∈∈???=??=?=????????=???=+?=∈?=?=??==?=?,定义:或并集性质:,,,,, 定义:且补集性质:,,,, ()()()U U U C A B C A C B ????? ?? ?? ?? ?? ?????????? ???????? ??????????????????????? ?????????????????????=???????

奥数知识体系框架

2、年龄问题的三个基本特征: ①两个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 ②两个人的年龄是同时增加或者同时减少的; ③两个人的年龄的倍数是发生变化的; 3、归一问题 基本特点:问题中有一个不变的量,一般是那个“单一量”,题目一般用“照这样的速度”……等词语来表示。关键问题:根据题目中的条件确定并求出单一量; 5、鸡兔同笼问题 基本概念:鸡兔同笼问题又称为置换问题、假设问题,就是把假设错的那部分置换出来; 基本思路: ①假设,即假设某种现象存在(甲和乙一样或者乙和甲一样): ②假设后,发生了和题目条件不同的差,找出这个差是多少; ③每个事物造成的差是固定的,从而找出出现这个差的原因; ④再根据这两个差作适当的调整,消去出现的差。 基本公式: ①把所有鸡假设成兔子:鸡数=(兔脚数×总头数-总脚数)÷(兔脚数-鸡脚数) ②把所有兔子假设成鸡:兔数=(总脚数一鸡脚数×总头数)÷(兔脚数一鸡脚数) 关键问题:找出总量的差与单位量的差。

6、盈亏问题 基本概念:一定量的对象,按照某种标准分组,产生一种结果:按照另一种标准分组,又产生一种结果,由于分组的标准不同,造成结果的差异,由它们的关系求对象分组的组数或对象的总量. 基本思路:先将两种分配方案进行比较,分析由于标准的差异造成结果的变化,根据这个关系求出参加分配的总份数,然后根据题意求出对象的总量. 基本题型: ①一次有余数,另一次不足; 基本公式:总份数=(余数+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②当两次都有余数; 基本公式:总份数=(较大余数一较小余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③当两次都不足; 基本公式:总份数=(较大不足数一较小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基本特点:对象总量和总的组数是不变的。 关键问题:确定对象总量和总的组数。 第二部分(知识点7-11) 7、牛吃草问题 基本思路:假设每头牛吃草的速度为“1”份,根据两次不同的吃法,求出其中的总草量的差;再找出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即可确定草的生长速度和总草量。 基本特点:原草量和新草生长速度是不变的; 关键问题:确定两个不变的量。 基本公式: 生长量=(较长时间×长时间牛头数-较短时间×短时间牛头数)÷(长时间-短时间); 总草量=较长时间×长时间牛头数-较长时间×生长量; 8、周期循环与数表规律 周期现象:事物在运动变化的过程中,某些特征有规律循环出现。 周期:我们把连续两次出现所经过的时间叫周期。 关键问题:确定循环周期。 闰年:一年有366天; ①年份能被4整除;②如果年份能被100整除,则年份必须能被400整除; 平年:一年有365天。 ①年份不能被4整除;②如果年份能被100整除,但不能被400整除; 9、平均数 基本公式: ①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 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 ②平均数=基准数+每一个数与基准数差的和÷总份数 基本算法: ①求出总数量以及总份数,利用基本公式①进行计算. ②基准数法:根据给出的数之间的关系,确定一个基准数;一般选与所有数比较接近的数或者中间数为基准数;以基准数为标准,求所有给出数与基准数的差;再求出所有差的和;再求出这些差的平均数;最后求这个差的平均数和基准数的和,就是所求的平均数,具体关系见基本公式②。 10、抽屉原理 抽屉原则一:如果把(n+1)个物体放在n个抽屉里,那么必有一个抽屉中至少放有2个物体。 例:把4个物体放在3个抽屉里,也就是把4分解成三个整数的和,那么就有以下四种情况: ①4=4+0+0 ②4=3+1+0 ③4=2+2+0 ④4=2+1+1 观察上面四种放物体的方式,我们会发现一个共同特点:总有那么一个抽屉里有2个或多于2个物体,也就是说必有一个抽屉中至少放有2个物体。 抽屉原则二:如果把n个物体放在m个抽屉里,其中n>m,那么必有一个抽屉至少有: ①k=[n/m ]+1个物体:当n不能被m整除时。 ②k=n/m个物体:当n能被m整除时。 理解知识点:[X]表示不超过X的最大整数。

高中数学知识结构框图

高中数学知识结构框图必修一:第一章集合 集合含义与表示 基本关系 基本运算 列举法{a,b,c,…} 描述法{x|p(x)} 图象法 包含关系 相等关系 交集:A∩B={x|x∈A且x∈B} 并集:A∪B={x|x∈A或x∈B} 补集:{|} U C A x x U x A =∈? 且 韦恩图; 数轴 子集; 真子集 函数概念 定义域 对应关系 值域 表示 解析法 图象法 列表法 性质 单调性 定义 图象特征 最值 奇偶性 定义 图象特征:对称性 映射映射的概念上升或下降 第二章函数

第三章基本初等函数(Ⅰ) 基本初等函数(Ⅰ) 指 数 与 指 数 函 数 指 数 根式n a 分数指数幂(0,,*,1) m n m n a a a m n N n =>∈> 无理数指数幂 运算性质 指 数 函 数 定义(0,1) x y a a a =>≠ 图象: “一撇或一捺”,过点(0,1).见教材P91 性质: 位于x轴上方,以x轴为渐近线 对 数 与 对 数 函 数 对 数 定义:x a N x a N = 若则叫以为底的对数 运算性质 对 数 函 数 定义:log(0,1) a y x a a =>≠ 图象:位于y轴右侧,以y轴为渐近线.见教材P103 性质:过点(1,0) log()log log log log log log log a a a a a a n a a M N M N M M N N M n M ?=+ =- = () () r s r s r s rs r r r a a a a a ab a b + = = = 幂 函 数 定义:y xα = 具体的五 个幂函数 2 3 1 2 1 y x y x y x y x y x- = = = = = 特征:过点(1,1), 当0 α>时在(0,) +∞ 上递增;当0 α<时, 在(0,) +∞上递减。 换底公式: log log(0,1,0,1,0) log c a c b b a a c c b a =>≠>≠> 图象:P109

语文阅读 知识框架梳理

记叙文阅读 一、记叙文 1、记叙文的定义:通过记人的言行和事情的经过表达中心意思的文章。 2、记叙文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3、记叙文的分类:写人记事写景状物 4、记叙文的顺序; 顺叙——按事情发展的时间顺序写。作用:文章脉络清楚、文理分明、有头有尾。 倒叙——把事情的结果写在前面。作用:是造成悬念,加强文章的表现力。 插叙——记叙中,插入相关的事情和情节,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事情。作用:对主要事件给予补充和衬托。 补叙——文章主要内容写完后,又补充上有关事情和情节。作用:对主要事件作补充。 5、记叙文的详略: 详写:具体生动地表达文章中心。 略写:中心更充分、更完整。 6、记叙文的人称:第一人称:真切自然。第二人称:亲结抒情。第三人称:不受局限,取材丰富 7、记叙文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为主,辅以抒情、议论、说明。 8、记叙文的结构与段落:文章的材料按一定方式组织起来叫结构。 (1)按事情发展或时间顺序(2)按空间位置(3)按事物的内在联系 9、开头、结尾、过度; 开头——点明中心,提出悬念,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 结尾——用结论、抒情深化主题,或含蓄作结,令人回味,呼应开头。 过度——用于事件、时间、空间的转换,承上启下。 10、记叙文的中心:作者通过……的事情,表达……的感情。 11、记叙文运用的写作手法:对比、衬托、照应、象征 12、记叙文的语言:结合语言环境,分析精彩词、句、段、意思及蕴含的思想感情。 词语分析——先弄懂词的本意,再分析词语在句中索要表达的意思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分析时,不要忽略了词性的感情色彩。 句子分析——先看看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结合句子在文中的意思进行分析(修辞作用+内容分析);然后再看看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句子在文首点明中心,交待要素;在文中,承上启下,过度照应;在文尾,呼应开头,收束全文,画龙点睛,升华主题,突出中心等) 段落分析——也从思想内容和结构两个发面进行分析。 二、小说 1、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2、小说的人物:通过人物语言、行动、心理、外貌的描写和情节的叙述,分析人物的形象、身份 地位、思想品质、性格特点等。 3、人物描写方法:正面描写、侧面烘托 4、描写刻画人物的主要手法:语言、行动、心理、外貌(神态) 5、小说的情节;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6、小说的环境描写及作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为情节展开提供背景(交待事件发生地点或背景)烘托人物心情,衬托人物情感渲染气氛反应人物性格品质推动情节发展 三、散文 1、散文的分类:写人记事散文写景抒情散文 2、分析散文: (1)要抓住文中描写的人、事、物景的特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要抓住散文揭示中心思想的独特方式:作者往往以自己在生活中感受最深的某一事物,挖掘其所

小说知识体系

Ⅰ情节题 一、梳理概括小说情节题 1):提问;①梳理小说的脉络②概括小说情节……等 2):思路:①理清小说的结构层次,按小说叙述顺序、情节发展脉络进行梳理 ②寻找小说的线索来梳理 ③抓住场面,梳理情节 3):答题模式:①从主人公的角度叙述 ②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 ③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 二、分析概括情节结构特点题 1):提问:①构思有什么特点②如何讲述xx故事?......等 2):思路:①线索 ②叙述角度和方式 ③组织材料的详与略 ④安排情节的技巧(详见技巧题) 三:局部情节(段落作用) 1):提问:①文中写了xx内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②某处划线句有什么(结构/内容)的作用? 2):段落作用(记忆默写) 开头段:①悬念式: ②写景式: 中间段:①和情节关系: (四级概念整合)②和人物关系: ③和主旨、情感关系: ④和环境关系: 结尾段:①出人意料式: ②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 ③补叙式: ④卒章显志式: ⑤令人伤感式: ⑥大团圆式: 3):答题模式(详见步步高P212) 4):例题:作品为什么以渡夫的任情高歌为结尾?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Ⅱ环境描写题 一、社会环境 1):特点题 A、思路:①找寻人物活动的所有场所 ②弄情人际关系的特点 ③把握人物的生活、工作状态和心境特点

④从文本中的地域风情、风俗习惯描写中理解 B、答题模式:运用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 C、例题:概括小城生活的特点 2):作用题 A、答题范围:找出具体体现社会环境的语句 B、作用:①交代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复杂的社会关系 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 ③制造悬念,为情节发展作铺垫,使故事产生波澜,揭示社会本 质特征,揭示主题 C、答题模式①突出了...,为...活动提供了背景,与...形成对比 ②烘托了...,有助于塑造...的形象 二、自然环境 1):特点题 思路①描写了哪些景物②景物的共同特征 术语①清幽②明丽③开阔④凄凉(详见步步高P216) 2):作用题 作用(记忆背诵,6种) 答题模式:①交代...时间(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环境】 ②推动...发展,暗示...转换,勾连...情节,为...做铺垫, 为...埋下伏笔【情节】 ③暗示...思想,侧面写...性格,烘托...心理【人物】 ④表达、寄托、暗示、揭示、深化...主旨【主题】 3):例题:小说三次描写阳光,有什么作用? Ⅲ赏析小说形象

高中物理知识框架

高中物理知识框架 高一上物理(必修一) 专题考点存在主要问题分值比例常见题型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认识运动 2、时间位移 3、记录物体的运动信 息 4、物体运动的速度 5、速度变化的快慢 6、用图像描述直线运 动 随着高中知识层次 的加深,概念的抽 象性,对学生物理 感知能力的要求较 高,同时对学生思 维力度的高要求, 使得很多学生无所 适从。 期中:30-40 期末:10-15 高考:5-10 选择题 计算题 实验题 第二章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1、探究自由落体运动 2、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3、从自由落体到匀变 4、匀变速直线运动与 公式的理解深度 公式的灵活运用 其中:60-70 期末:20-30 高考:10-15 选择题 计算题 实验题 第三章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1、探究形变与弹力的 2、研究摩擦力 3、力的等效和替换 4、力的合成与分解 5、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6、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弹力方向的判断, 摩擦力计算问题, 方向问题都是难 点,力的合成和分 解技巧的掌握。物 体的受力分析,静、 动态平衡是本章难 点。 期末:20-30 高考:10-15 选择题 计算题 第四章力与运动1、伽利略的理想实验 2、影响加速度的因素 3、探究物体运动与受 4、牛顿第二定律 5、牛顿第二定律的应 6、超重和失重 7力学单位惯性理解深度不 够;牛二律的灵活 运用,解题技巧的 不熟练;三定律间 的关系不明朗等造 成学生不能对问题 进行综合分析,失 重、超重运动特征 的混淆 期末55-70 高考(运动与力学 综合):45-60 选择题 计算题 高一下物理(必修二) 第一章抛体运动1、什么是抛体运动 2、运动的合成与分 3、竖直方向的抛 体 4、平抛物体的运动 5、斜抛物体的运动曲线运动的合成与 分解,抛体运用的 类型、规律,几种 经典题型解题方法 的掌握(本章难度 很大) 期中:50-60 期末:15-20 高考:5-10 选择题 计算题 第二章圆周运动1、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力往往被学期中:40-50 选择题

小说阅读知识要点及答题技巧归纳

现代文(小说)阅读 一、分析段落在文中的作用。 考点分析: 1.具有特殊作用的段落,往往是全文行文思路的重点,如在结构上,有特殊作用;在内容表达上,富有特色。 2.该题型常见的命题形式有: (1)作者XX段为什么这样写?(好处、效果、妙处等) (2)为什么要写XX段内容?删去XX段可以吗?(目的、用意) (3)在全文结构中有什么作用? 思路点拨: 理解段落在文中的作用主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 1.内容上: 考虑句段与全文写作内容的关系,与主旨、作者情感、观点的关系。 2.结构上: 要注意段落在文章中的位置。 3.表达效果上: 多是针对有表达上富有特色的段落,如有特殊表现手法的句子。 规律总结一: 开头语段的作用: 1.开篇点题,点名时间、地点,点明题旨(内容-主旨); 2.营造气氛,渲染氛围,奠定感情基调;(内容) 3.引出下文,总领全文,为下文做铺垫,设置悬念,埋下伏笔,照应后文,与下文形成对比,欲扬先抑(结构); 4.如果首段连续发问,那么,首段还兼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省(引起读者思考)的作用;如果开篇连续感叹,那么,首段还兼有强烈的抒情作用。(内容) 规律总结二: 结尾语段的作用: 1.总结全文,归结主旨,卒章显志;(内容) 2.暗示主题,强化情感,深化或升华主旨;(内容) 3.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内容) (言有尽而意无穷,有这样作用的段落,往往这一句很含蓄,一眼看不透,即有点“看不懂”)4.呼应标题,呼应开头,首尾圆润,使文章浑然一体。(结构) 规律总结三: 中间语段的作用: 段落较短: ①过渡,承上启下;(结构) (要求分析如何承上,如何启下;如果后文围绕中间某点写,作用是领起后文;如与前

高中物理知识完整结构图

高中物理知识完整结构图 第一章力 产生原因:由于地球吸引 大小:G= mg 方向:竖直向下 ■'重心:重力的等效作用点,重心不定在物体上 产生条件:①物体间直接接触②接触面发生弹性形变 力弓方向:与物体所受外力方向、物体形变方向相反 L胡克定律:F= kx 产生条件:①接触面粗糙②接触处有挤压③相对滑动 方向:与接触面相切,跟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大小:F= F N 产生条件:①接触面粗糙②接触处有挤压 ③相对静止,但有相对运动趋势 方向:沿接触面,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与物体所受其他力的合力方向相反 大小:O V F W F max 力 的合成 与分解 -合力与分力:等效代替关系 3运算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正交分解法?合力范围:| F i-F』< F<| F1+F2I 受力分析「隔离法 整体法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力的三要素:大小、万向、作用点 力的图示: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形象地表示力的三要素

第二章直线运动 「参考系、质点 时间、时刻 位移 速度 ■加速度 直线运动一 s v=T s=vt v t= v 0+ at v-1 图象 -v o+ v t v= = v t 2 2 「v t = gt ._ 1 . 2 自由落体* =2g v t=2 gh v t2- v0=2 as 特例彳v t = v o- gt h=v o t- gt2 2 2 L v t - v o =- 2gh 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

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勻速亘疑动狀态或静止状态,亘到有外力迴康 『基本公式;a= -^-龙F=吨 特点:矢童性;日的方向与ZF 的方向时割相同 焉时性:a^ZF 同时产生同对消失、同时变化 独立性:作用在物体上的各个力各自产主一个加速度,物体的加速 废是这些分加速度的矢重和 I 应用:①两冀常见的动力学题目 扛:已知受力情况,确定运动情况 比已知运动情况,确定受力情况件顿运动定律杲联结力和运动 的桥梁1 ②超重.失重问题 塞物体在竖賣肓向有向上的加速度,处于超重状态 物体在耍直方向有向下的加速度,处于失重状态 b:物体处于超重' 失重状态时,界枝持物的压力或对悬逼的拉力 大于重力或小于重力,限物体的重力尢六殳有变化 「内容二 F=-F ‘ 特点;F 与F 大小相等方向t 目反、同性质、作用时頂朋同 ■■关键;作用力、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鬧区别 匚适用范围;宏观、低速、惯ft 券考系牛矍一定律 牛顿 第二 宀獐 - —— 牛矍三定律 _ 在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陰性、惯性参垮系 L 质量是物体惯臥小的唯一量度

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体系每单元的总体框架

《生活与哲学》全册知识体系构建图表 第一单元线索: 什么是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派别→真正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 含义: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基本问题:思维(意识)与存在 (物质)的关系问题 哲 基本观点: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 唯物 物质决定意识。 学 主义 基本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进步性 基本 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局限性 概 派别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唯心 基本观点: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 论 主义 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形态 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哲学与时代 ↓ 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思想、方向) 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产生的历史条件: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直接理论来源 (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基本特征 (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 体系 辩证唯物主义:辨证唯物论、唯物辨证法、认识论 主义哲学 构成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人生观、价值观 毛泽东思想:精髓、活的灵魂 中国化的重 邓小平理论:主题、哲学思想 大理论成果 中国特色 “三个代表” 主题 社会主义 重要思想 本质 理论体系 科学发展观:主题、提出意义

《生活与哲学》全册知识体系构建图表

一、辩证唯物论(世界的本质是什么)

三、唯物辩证法(世界怎样存在)唯物辩证法线索图: 总特征(基本观点):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 概根本观点:矛盾的观点

江苏省高中数学知识点体系框架超全超完美

数轴、V een 图、函数图象 集合 集合元素的特性 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集合的分类 有限集 无限集空集φ 集合的表示 列举法、特征性质描述法、V een 图法 集合的基本关系 真子集 子集几何相等性质 集合的基本运算 补集 交集q p 并集q p . p q ,则逆命题:若. q p ,则原命题:若. q p ??,则否命题:若.p q ??,则逆否命题:若互为逆否互逆 互逆 互否 互否 四种命题 {}{}{}{}{}{}{}{}. 000)8()7()6(22)5()4()3()2()1(1φφφφφφφ???∈?∈????=??-≠ ,表示空集,表示集合, ,区别:,,的集合; 表示只有一个元素表示元素, 区别:一般地,与表示集合与集合关系; 表示元素与集合关系,的区别:,个真子集; 有个子集,个元素的集合有含有;,则,若; 或则则;真子集; 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a a a a a n C A C B B A B A B A B A A A n n ()()()()()()()()()()()()()()()()(); ;结合律:; ; 分配律:; ; ;;;或,,;,,,C B A C B A C B A C B A C A B A C B A C A B A C B A B C A C B A C A A C C A C A U A C A B A B A B A A B A B A B A A B A A A A A A A A A A U U U U U U U ========????=??=====)6()5()4()3()2()1(φφφφ基本逻辑 联结词 ∨或() q p ??或∧且? 非q p ∧q p ∨量词 全称量词存在量词 全称命题存在命题 ()()00::x p M x p x p M x p ?∈??∈?,;则,若()() x p M x p x p M x p ?∈??∈?,;则,若::00否定 第一部分集合与简易逻辑 退出 上一页 函数与方程区间 建立函数模型 抽象函数复合函数分段函数求根法、二分法、图象法;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 单调性:同增异减赋值法,典型的函数零点函数的应用 A 中元素在 B 中都有唯一的象;可一对一(一一映射),也可多对一,但不可一对多 函数的基本性质 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对称性 最值 1.求单调区间:定义法、导数法、用已知函数的单调性。 2.复合函数单调性:同增异减。 1.先看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再看f (-x )=f (x )还是-f (x ). 2.奇函数图象关于原点对称,若x =0有意义,则f (0)=0. 3.偶函数图象关于y 轴对称,反之也成立。 f (x +T)=f (x );周期为T 的奇函数有:f (T)=f (T/2)= f (0)=0.二次函数、基本不等式,对勾函数、三角函数有界性、线性规划、导数、利用单调性、数形结合等。 函数的概念 定义 列表法解析法图象法 表示 三要素使解析式有意义及实际意义 常用换元法求解析式 观察法、判别式法、分离常数法、单调性法、最值法、重要不等式、三角法、图象法、线性规划等 定义域 对应关系值域 函数常见的几种变换平移变换、对称变换翻折变换、伸缩变换 基本初等函数正(反)比例函数、一次(二次)函数幂函数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三角函数 定义、图象、性质和应用 函数 映 射 第二部分映射、函数、导数、定积分与微积分 退出上一页

小说阅读知识框架体系

小说阅读知识框架体 系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小说阅读知识框架体系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 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线索:事物、对比冲突、人物、情感变化、 场面 顺叙(事件由头到尾,次序井然,文气自然贯通,文章显得条理清晰) 倒叙(设置悬念,引人入胜,使小说波澜起伏;突出冲突;突出主题) 情叙述方法插叙(使情节完整、结构严密、内容充实丰满、文章曲折有致,深化主题)平叙(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 ①刻画人物 ②点题或突出主题 节作用③给读者的感受 全文一波三折(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戏剧性和可读性)开头结尾首尾呼应(使结构紧密、完整) ④上下文情节开头倒叙(制造悬念) 结尾戛然而止(留给读者回味) 中间行文伏笔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答题模式:(何时何地)何人何事 ×××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突出了……,表现了…… ①小说中交代的人物身份、地位、经历、教养等方面 ②人物塑造方法正面外貌、神态、心理、语言、动作

分析角度侧面环境烘托次要人物烘托 ③情节 ④环境,探究人物命运及其思想性格之所以如此的社会原因 ⑤作者的议论和评价,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 人主要人物社会意义(揭示社会现象或给人带来某种启示) ①突出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作用物象②揭示主题 ③线索,并使结构更加完整 物①烘托主要人物 次要人物②揭示或暗示主题 ③线索人物贯穿全文 答题模式:×××是一个……(思想性格特点)……(身份地位)的人 特点:抓景物形、色、声…… 调感官视觉、听觉、嗅觉、触觉、感觉…… 环手法:写作层次和观察角度:远景和近景、俯视和仰视 描写技巧: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描写、细节描写、工笔、白描 ①暗示和深化主题思想的 ②烘托人物形象 境作用③创造主人公活动场所,暗示时代背景 ④推动小说情节 ⑤渲染营造某种氛围或气氛 答题模式:手法+景物特点+作用 第一人称(使文章叙述亲切自然,便于直接抒情,能自由的

高中物理知识网络图

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所以每一个实在的力都有 力 的 概 念 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力的合成与分解一个力的作用效果,如果与几个力的效 三要素 矢量性 大小、方向、作用点 力的矢量性表现在它不仅有大小和方向,而且 它的运算符合平行四边形定则。 效果力的作用效果表现在,使物体产生形变以及改变物 果相同,则这个力叫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叫这个力的分 力。 由分力求合力的运算叫力的合成;由合力求分力的运算叫 力的分解。 体的运动状态两个方面。 重力由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大小G=mg。g 为重力加速度,由于物体到地心的距离变化和地球自转的影 响,地球周围各地g 值不同。在地球表面,南极与北极g 值较大,赤道g 值较小;通常取g=9.8 米/秒2。 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几何形状、质量分布有关。 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吸引力叫万有引力,F =G Mm 。通常取引力常量G=6.67×10-11 牛·米2/千克2。物体的重力可以认为是三 种 常 见 的 力 R 2 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 弹力弹力产生在直接接触并且发生了形变的物体之间。支持面上作用的弹力垂直于支持面;绳上作用的弹力沿着绳的收缩方向。 胡克定律F=kx,k 称弹簧劲度系数。 滑动摩擦力物体间发生相对滑动时,接触面间产生的阻碍相对滑动的力,其方向与接触面相切,与相对滑动的 方向相反;其大小f=μN。N 为接触面间的压力。μ为动摩擦因数,由两接触面的材料和粗糙程度决定。 摩 擦 力 静摩擦力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产生相对运动趋势时,沿接触面产生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的静摩擦力。静摩擦 力的大小随两物体相对运动的“趋势”强弱,在零和“最大静摩擦力”之间变化。“最大静摩擦力”的具体值,因两 物体的接触面材料情况和压力等因素而异。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它所受合外力的大小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 方向相同。表达式F 合=ma,其中F 单位:牛(N);m 单位:千克(kg);a 单位:米/秒2(m/s2)。意义:力是改变物 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功功是能量转换的量度,即:有功必有能量形式的转换.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发生了形式 转换。大小:W=FScosα(两个要素:①力②力方向上有位移)单位:焦(J) 正功:表示动力功(即力与位移夹角小于900。) 负功:表示阻力功(即力与位移夹角大于900。) 功率平均功率P =W t单位:瓦(焦/秒)即时功率P=FVcosα,单位:瓦(焦/秒)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所具有的能 E K =mv 2 动能定理合外力所做的功等于 物体动能的变化。表达式 2。(动能是运动状W=E K2—E K1(动能定理适 态的函数,是标量) 用于变力做功的过程) 重力势能E P=mgh h 为物体 距零势能位置的高度。零势能位置可 势能由于物体之间相对位置和 依具体问题解题方便而定,故重力势 物体各部分间相对位置决定的能叫 能的大小只有相对的意义。重力势能 势能。 的变化表示了重力做功的多少。 机械能守恒定律(动能和 势能统称机械能) 在只有重力做功的情 形下,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 能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 的总量保持不变。 同样,在只有弹力做功 的情形下,物体的动能和弹 性势能发生相互转化,机械 能总量也保持不变。 冲量力和力的作用时间的乘积 叫做力的冲量单位牛·秒。冲 量的方向,即力的方向。 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 变而具有的能。 动量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 叫做动量单位:千克·米/ 秒。动量的方向,即速度的方 动量定理物体所受合力的冲量 等于物体的动量变化。 表达式Ft=P 末-P 初 系统动量守恒定律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之和为零,这 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惯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衡量惯性的大小的物理量是质量。 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间相互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力 与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是同种性质的力,它们分别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不存在“平衡’问题。) 力学知识结构图 功 和 能 冲 量 和 动 量 牛 顿 运 动 定 律 运 动 和 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