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部分微生物学名

部分微生物学名

部分微生物学名
部分微生物学名

Acetobacter aceti 醋化醋杆菌Acetobacter pasteurianus 巴氏醋酸杆菌Actinomyces bovis 牛型放线菌Aspergillus flavus 黄曲霉Aspergillus niger 黑曲霉Aspergillus oryzae 米曲霉Azotobactern chroococcum 褐球固氮菌Bacillus anthracis 炭疽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 腊样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 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苏云金杆菌Bacterioides fragilis 脆弱拟杆菌Bacterium casei 乳酪杆菌Beauveria bassiana 白僵菌Candida utilis 产朊假丝酵母Chlamydia pneumoniae 肺炎衣原体Chlamydia psittaci 鹦鹉热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 沙眼衣原体Clostridium acetobutylicum 丙酮丁醇羧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 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pekinese 北京棒杆菌Diplococcus pneumoniae 肺炎双球菌Escherichia coil 大肠杆菌Fusarium solani 腐皮镰刀霉Geotrichum candidum 白地霉Gibberella fujikuroi 腾仓赤霉Hansenula anomala 异常汉遜酵母Lactobacilus bulgeriaus 保加利亚乳杆菌Lactobacilus lactis 如酸乳杆菌Lactobacterium delbrllckii 德氏乳酸杆菌Leuconostos mesenteroides 明串珠菌Micrococcus aureus 金色微球菌Micrococcus lysodeikticus 溶壁微球菌Micromonospora echinospora 棘袍小单孢菌Micromonospora purpura 绛红小单孢菌Mucor mucedo 大毛霉Mucor racemosus 总状毛霉Mucor rouxianus 总状毛霉Monascus purpureus 紫色红曲霉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结核分枝杆菌Neisseria gonorrhoeae 淋球菌

Neurospora crassa 粗糙脉孢霉,俗称红色面包霉Nocaridia asteroides 星状诺卡氏菌

Penicillium chrysogenum 产黄青霉

Pichia farinosa 粉状毕赤酵母

Proteus vulgaris 普通变形杆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铜绿假单胞菌,俗称绿脓杆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 荧光假单胞菌

Rhizobium phaseoli 菜豆根瘤菌

Rhizopus nigricans 黑根霉

Rhizopus oryzae 米根霉

Rhodotorula glutinis 粘红酵母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酿酒酵母

Sarcina ureau 尿素八叠球菌Schizosaccharomvces octosporus 八孢裂殖酵母Schizosaccharomvces pombe 粟酒裂殖酵母

Salmonella typhimurium 鼠伤寒沙门氏菌

Spirulina 螺旋蓝细菌,俗称螺旋藻Staphylococcus aureus 金黄色葡萄球菌Streptobacillus moniliformis 念珠状链杆菌

Streptococcus faecalis 粪链球菌

Streptococcus lactis 乳酸链球菌

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 嗜热链球菌

Streptomyces 链霉菌属Streptoporangium roseum 粉红链孢囊菌Streptosporagium viridogriseum 绿色链孢囊菌

Trichoderma viride 绿色木霉

Thiobacillus thiooxidans 氧化硫硫杆菌

Vibrio cholerae 霍乱弧菌Zygosaccharomyces ashbyi 阿舒接合酵母

Zymomonas mobilis 运动发酵假单胞

Acetohalobium arabaticum 阿拉伯糖醋杆菌

Acido-(词头)酸

Acidphilium cryptum 隐藏嗜酸菌

Acntium velatium 菌幕枪丝霉

Acontium pullans 黑色枪丝霉

Actinopolyspora halophila 嗜盐防线多孢菌

aerobes 需氧

Akal-(词头)碱

Alicyclobacillus acidocardarius 酸热环酸芽孢杆菌

Ab. Acidoterrestris 酸士指环酸芽孢杆菌

Ab. Cyclchrptanicus 环庚基指环酸芽孢杆菌

Alteromonas 交替单胞菌属

Amphibacillus xylamus 木聚糖双芽孢杆菌anaerobes 厌氧

Anaerobranca horikoshii 贺利厌氧分支状菌Aquifex pyrophilus 嗜火液菌

Archaea 古菌、古菌域

-archaea (词尾)古菌

Aspergillus flavus 黄曲霉

A. nidulans 构巢曲霉

A. niger 黑曲霉

A.(或Asp.) oryzae 米曲霉

Bacillus 芽孢杆菌属

B. cereus 蜡状芽孢杆菌

B. insolitus 异常芽孢杆菌

B. caldotenax 热坚芽孢杆菌

B. caldovelox 热溶芽孢杆菌

B. methanolicus 甲醇芽孢杆菌

B. popiliae 日本甲虫芽孢杆菌

B. subtilis 枯草芽孢杆菌B.Licheniformis 地衣芽孢杆菌

Bacillus sp. 一种芽孢杆菌

Bacillus spp. 若干种芽孢杆菌

Bacillus stearothermophius 嗜热脂肪芽孢杆菌Bacteria 细菌域

bacterio-(词头)细菌、菌bacteriorhodopsin 细菌视紫质bacterioruberins 菌红素

-bacterium(词尾)杆菌(属)

Baro-(词头)压

Barophile 嗜压微生物

Bifidobacterium 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 bifidum 双歧双歧杆菌

B. adolescentis 青春双歧干菌

B. breve 短双歧干菌

B. infantis 婴儿双歧干菌

B. longum 长双歧干菌

Binominal nomenclature 双命名法Borderline extreme halophilic 边界极端嗜盐菌Brochothrix thermosphacta 热杀索丝菌Caldocellum saccharolyticum 解糖热纤维菌Candida gelida 嗜冷酵母

carotenoid 类胡萝卜素

Cephalosporium 头孢霉属

chemo-(词头)化(学)Chemolithoautotrophs 化能无机自氧型

chemolithotrophs 化能无机营养型Chlamydomonas acidophila 嗜酸衣藻

Chlorella spp.绿藻

Chondroitin 软骨素

Clostridium botulinum 肉毒梭菌

Clostridium paradoxum 争论梭菌

Clostridium symbiosum 共生梭菌

Clostridium thermohydrosulfuricum 热硫化氢梭菌Cnndida 假丝酵母属

Colwellia 科尔韦尔氏菌属

compatible solute 相容性溶质Corynebacterium pekinense 北京棒状杆菌Crenarchaeota 嗜泉古菌Desulfurococcaceae 硫还球菌科

Deinococcus radiodurans 耐辐射异常球菌Ectoine 1-羟基-3-甲基吡啶Ectothiorhodospira halochloris 盐绿外硫红螺菌Escherichia coli 大肠杆菌

Eu- (词头)真、广

Eubacteria (真)细菌

Euglena spp.裸藻

Eukarya 真核域

Eukaryotes 真核生物

Euryarcharota 广域古菌

extreme-(词头)极端

extremophiles 嗜极微生物

facultative anaerobes 兼性厌氧Fervidobacterium islandicum 海岛闪烁杆菌Gelidibacter 哥利蒂杆菌

-gen(词尾)产(生)

Geotoga petraea 结节神袍菌

Glycoprotein 糖蛋白

Halo-(词头)盐

Haloaecula japonica 日本盐盒菌Haloanaerobiaceae 盐厌氧杆菌科haloarchaea 盐古菌

Haloarcula 盐棒杆菌属

Haloarcula 盐盒菌属

Haloarcula marismortui 死海盐盒菌Haloarcula salinarum 萨利娜盐盒菌Halobacterium 盐杆菌属

Halobacterium 盐杆菌属

Halobacterium cutirubrum 红皮盐杆菌Halobacterium trapanicum 特腊帕尼盐杆菌

Halococcus 盐球菌属

Halococcus saccharolyticus 解糖嗜盐球菌

Haloferax 富盐菌属

Haloferax 富盐菌属

Haloferax denitrifiCalls 反硝化富盐菌

Haloferax gibbonsii 吉氏富盐菌

Haloferax mediterrand 地中海富盐菌

Haloferax votcanii 沃氏富盐菌

Halogeometricum borinquense 伯林盐几何菌Halomonas 盐单胞菌属

Halomonas 嗜盐单胞菌属

Halomonas 嗜盐单胞菌属

halophilic 嗜盐

Halorubrum coriense 核盐红菌

Halorubrum saccharovorum 喜糖盐红菌

Halorubrum sodomense 苏打盐红菌

Haloterrigena thermotolerans 耐热盐陆地菌Haloversatile 万能盐微生物

Halovibrio 嗜盐弧菌属

Halrubrum 盐红菌属

Hatobaculum gomorrense 哥莫盐红菌

hydrogen sulfide 硫化氢

Hydroxyectoine 6-羟基-1-羧基-3-甲基吡啶

hyper-(词头)超

hypersaline 超盐

Hyperthermophiles 超嗜热菌

hyperthermophilic Archaea 超嗜热古菌Hyphomonas 生丝单胞菌属

Kingdom Crenarchaeota 嗜泉古菌界

Kingdom Euryarcharota 广域古菌界

Kingdom Korarchaeota(初生古菌界

Klebsormidium fluitans 漂浮克里藻

Korarchaeota 初生古菌

Leptospirillum ferrooxidans 铁氧化钩端螺旋菌Leptospirillum ferrooxidans 铁氧化钩端螺旋菌Leptospirillum thermoferrooxidans 嗜热铁氧化钩端螺旋菌M. halophillus 嗜盐甲烷球菌

Marinobacter 海洋杆菌属

Marinococcus 海球菌属

Mesophilic acidophile 嗜温嗜酸菌

mesophilic 嗜(中)温

Methano mahii 马氏甲烷球菌

methano-(词头)甲烷

Methanoarchaea 甲烷古菌

Methanobacterium 甲烷杆菌属

methanochondrion 产甲烷膜粒

Methano-chondroitin 甲烷软骨素

Methanococcus 甲烷球菌属

Methanococcus vannielii 万氏甲烷球菌

methanogen 产甲烷

Methanopyrus 甲烷嗜高热菌属

Methanosalsus zhilinaeae 朱丽娜盐地甲烷菌Methanosarcina 甲烷八叠球菌属

Methanosarcina 甲烷八叠球菌属

Micrococcus cryophilus 嗜冷微球

Moderately thermophilic acidophile 中度嗜热嗜酸菌murein 胞壁质

Natialba 无色嗜盐菌属

Natrialba asiatica 亚洲嗜盐碱杆菌

Natronobacterium 嗜盐碱杆菌菌属Natronobacterium 嗜盐碱杆菌属

Natronobacterium magadii 马加蒂嗜盐碱杆菌Natronobacterium wacuolata sp.nov 液泡嗜盐碱杆菌新种Natronococcus 嗜盐碱球菌属

Natronomonas 嗜盐碱单孢菌属

obligate alkaliphiles 专性嗜碱菌

-ococcus(词尾)球菌(属)

organo-(词头)有机

organotrophs 有机营养型

-osarcina(词尾)八叠球菌(属)

-otroph、troph (词尾)营养型

pepti-(词头)肽

Peptidoglycan 肽聚糖

Petrotoge meiotherma微热石袍菌

-philic(词尾)嗜(好)

-philie(词尾)嗜(好)

phylogenetic tree 系统发育树

Polaromonas vacuolata 产液泡极地单胞菌

polymerase 聚合酶

pseudo-(词头)假

Pseudoalteromonas 假交替单胞菌属

Pseudomonas aeruginosa 铜绿假单胞菌

P. fragi 莓实假单胞菌

P. fluorescens 荧光假单胞菌

P. putida 恶臭假单胞菌

Pseudomonas 假单胞菌属

pseudomurein 假胞壁质、假肽聚糖

Psychro-(词头)冷

Psychroflexus 嗜冷弯曲菌属

Pyrobaculum 热棒菌属

Pyrobaculum 热棒菌属

Pyrococcus 热球菌属

Pyrococcus 热球菌属

P. furiosus 激烈热球菌

P. woesei 沃氏热球菌

Pyrodictiaceae 热网菌科

Pyrodictium 热网菌属

Pyrodictium occultum 隐蔽热网菌

Pyrolobus 热球菌属

Pyrolobus fumarii 烟孔火叶菌

Rhodotorula 红酵母属

rooted tree 有根树

Saccharococcus thermophilus 嗜热糖菌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啤酒酵母菌

Saccharomyces ellipsoideus 椭圆酵母

-saline(词尾)盐

Salinicoccus 盐水球菌属

Shewanella 希瓦氏菌属

sodium chloride 氯化钠

Sphingomonas 鞘氨醇单胞菌属

Spirulina 螺旋藻

Sporosarcina 芽孢八叠球菌属

Streptococcus salivarius subsp thermophilus 唾液链球菌嗜热亚种sulfate-(词头)硫化物

Sulfolobus 硫化叶菌属

Sulfolobus acidocaldarius 酸热硫化叶菌

sulfur-(词头)硫

T. neapolia 那不勒斯栖热胞菌

T. thermophilus 嗜热栖热菌

therm、thermo-(词缀)热

Thermococcus 栖热球菌属

Thermophilic acidophile 嗜热嗜酸菌

thermophilic 嗜热

Thermoplasma acidophilum 嗜酸热原体

Thermoptoteus 热变性菌属

Thermosipho africanus 非洲栖热腔菌

Thermotoga maritima 海栖热袍菌

Thermus aquaticus 水生嗜热菌

Thermus flavus 黄栖热菌

Thiobacillus cuprinus 铜氧杆菌

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 铁氧化硫杆菌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 氧化亚铁硫杆菌Thiobacillus thiooxidans 硫氧化硫杆菌Thiobacillus thiooxidans 硫氧化硫杆菌Torulopsis 球拟酵母属

Ulothrix zonata 环丝藻

unrooted tree 无根树

Vibrio psychroerythrus 嗜冷红弧菌Yersinia enterocolitica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

临床微生物学专业细菌名编码表

表1 细菌名编码表 1000其它 1100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 1101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1102耳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icularis 1103头状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capitis 1104孔氏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cohnii 1105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cermidis 1106溶血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heamolyticus 1107人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hominis 1108猪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hyicus 1109中间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intermedius 1110缓慢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lentus 1111腐生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aprophyticus 1112施氏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chleiferi 1113模仿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imulans 1114华纳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warneri 1115木糖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xylosus 1116路登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lugdunensis 1117解糖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accharolyticus 1118伪中间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pseudintermedius 1200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 1201少酸链球菌Streptococcus acidominimus 1202无乳链球菌 (Group B)Streptococcus aglactiae(Group B) 1203咽峡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anginosus 1204牛链球菌Streptococcus bovis group 1205星座链球菌Streptococcus constellatus 1206马链球菌 (Group C/G)Streptococcus equi(Group C/G) 1207马肠链球菌(Group D)Streptococcus equinus(Group D) 1208中间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termedius 1209缓症链球菌Streptococcus mitis 1210变异链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 1211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1212化脓性链球菌 (Group A)Streptococcus pyogenes(Group A) 1213兽瘟链球菌 (Group C)S.treptococcus zooepidemicus(GroupC) 1214血链球菌Streptococcus sanguis 1215草绿色链球菌Streptococcus viridans 1216A群链球菌Group A streptococcus 1217B群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 1218C群链球菌Group C streptococcus 1219G群链球菌Group G streptococcus 1220D群肠球菌Group D enterococcus 1221D群非肠球菌Group D nonenterococcus 1222A,C,F,G群链球菌Streptococcus groupA,C,F,G 1223停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dysgalactiae 1240肠球菌属Enterococcus 1241鸟肠球菌Enterrococcus avium 1242酪黄肠球菌Enterococcus casseliflavus 1243坚韧肠球菌Enterococcus durans

微生物考试重点

去年微生物重点 1、分类学: (1)进化树; (2)以前分类和现代分类差别 2、生态学: (1)结构和信息的传递与交流;结构和功能; (2)肠道生态学的安全性; (3)极端生态环境:从分子机制上解释微生物怎么存活,机制上总结归纳,从角度上分析;(4)环境样品中怎么样认识它,微生物的结构(复杂体系中); (5)结构特征反应生态学效应。 3、代谢: (1)代谢网络; (2)NRPS模型:核糖体和非核糖体的形成机制; (2)细胞的生理过程来考虑,代谢网络对微生物的影响。 4、生理学: (1)微生物的发育,细菌的分裂(关键事件); (2)菌丝发育:内因子的影响; (3)异核体和单孢子形成关系; (4)孢子形成机制; (5)表型联现象; 5、发酵过程控制: (1)哪些因素对过程产生影响:泡沫,溶氧,染菌等; (2)应用微生物的开发从哪些方面考虑。

一、分类学: (1)进化树; 微生物的进化是指微生物与其生存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其遗传系统随时间发生一系列不可逆的改变,在大多数情况下,导致微生物表型改变和对生存环境的相对适应。 系统发育是指生物进化的历史。 生物进化测量指征 一、能标示生物进化的指征分子 二、作为进化标尺的生物大分子的选择原则 三、16S rRNA是最佳的生物进化的指征分子,16S rRNA被普遍公认为是一把好的谱系分析的“分子尺” 1、rRNA具有重要且恒定的生理功能。 2、在16S rRNA分子中,含有高度保守、中度保守序列区域和 高度变化的序列区域。 3、16S rRNA分子量大小适中,便于序列分析; 4、和真核生物中的18S rRNA同源 四. 16S rRNA序列的顺序和进化 微生物间16S rRNA序列变化量越大,亲缘关系越远。 进化树是由相互关联的分支线条做成的图形。进化树具有时空概念。分支线条代表着属或种等分类单位;分支末端代表着某种生活着的生物个体。树还有时间尺度,其分支长度代表着已经发生在两线条间的分子进化时间距离。进化树可以是有根树也可是无根树。 进化树在生物学中,用来表示物种之间的进化关系,又称“系统树”、“系谱树”。生物分类学家和进化论者根据各类生物间的亲缘关系的远近,把各类生物安置在有分枝的树状的图表上,简明地表示生物的进化历程和亲缘关系。在进化树上每个叶子结点代表一个物种,如果每一条边都被赋予一个适当的权值,那么两个叶子结点之间的最短距离就可以表示相应的两个物种之间的差异程度。从进化树中还可看出:生物进化有一个规律,都是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 (2)以前分类和现代分类差别 1、经典微生物分类鉴定手段

微生物重点总结题目

微生物重点总结 一.名词解释 (1)益生菌(probiotics):某些细菌或真菌有利于宿主胃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平衡,能抑制对宿主有害的微生物的生长。 (2)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F):是指不存在某些特定的具有病原性或潜在病原微生物的动物。 (3)灭菌(sterilization):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杀灭细菌芽孢、霉菌孢子在内的全部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 (4)消毒(disinfection):杀灭病原微生物的方法,仅要求达到消除传染性的目的,而对非病原微生物及其芽孢、孢子并不严格要求全部杀死。 (5)消毒剂(disinfectant):用于杀灭病原微生物的化学药品。(6)半数致死量(LD50):是指能使接种的实验动物在感染后一定时限内死亡一半所需的微生物量或毒素量。 (7)半数感染量(ID50):某些病原微生物只能感染实验动物、鸡胚或细胞,但不引致死亡,可用ID50来表示其毒力。 (8)毒力因子(virulence factor):构成细菌毒力的物质称为毒力因子,主要有侵袭力和毒素。 (9)机会致病菌(opportunistic pathogene):是指某些细菌通常并不主动入侵宿主,但当宿主的免疫屏障被打开或免疫功能异常时,这类细菌就会进入机体的血液或组织,造成感染并治病。 (10)质粒(plasmid):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多为环状双螺

旋DNA分子。质粒可以自身复制,随宿主菌分裂传到子代菌体。(11)毒力岛(pathogenicity island):PAI是指病原菌的某个或某些毒力基因群,分子结构和功能有别于细菌基因组,但位于细菌基因组之内,因此称之为“岛”。 (12)转化(transformation):供体菌裂解游离的DNA片段被受体菌直接摄取,使受体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的过程称为转化。 (13)转导(transduction):以温和噬菌体为媒介,把供体菌的DNA 小片段携带到受体菌中,通过交换与整合,使受体菌获得供体菌的部分遗传性状称为转导。 (14)微生物:(micro live):是一类肉眼看不见,有一定形态结构,能在适宜环境中生长繁殖的细小生物的总称。 (15)菌落(colony):细菌在适合生长的固体培养基或内部生长,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的独立群体称为菌落。 (16)培养基(culture medium):是人工配制的基质,含有细菌生长繁殖必须的营养物质。 (17)虑过除菌(sterilization by filtration):是通过机械、物理组留作用将液体或空气中的细菌等微生物除去的方法。但滤过除菌常不能除去病毒、支原体以及细菌L型等颗粒。 (18)感染(infection):是指病原微生物在宿主内持续存在或增殖。(19)接合(conjugation):是两个完整的细菌细胞通过性菌毛直接接触,由供体菌将质粒DNA转移给受体细菌的过程。 (20)侵袭力(invasiveness):病原菌在机体内定殖,突破机体的

植物拉丁学名中文名对照

植物拉丁学名中文名对照(ZT) 矮扁柏 Chamaecyparis obtusa cv.Nana Kosteri 矮柳 Salix herbacea 矮山姜 Alpinia pumila 矮生美洲花柏 Chamaecyparis lawlsoniana cv.Minima 安德喜林芋 Philodendron andreanum 八角金盘 Fatsia japonica 八角莲 Disporum leschenaultianum 八仙花 Hydrangea macrophylla 巴西铁树 Dracaena fragrans 白雪委陵菜 Potentilla nitidavar. alba 白边铁树 Dracaena deremensis 白粉藤 Cissus repens 白蝴蝶 Syngonium podophyllum cv white butterfly 白花败酱 Patrima villosa 白花碎米荠 Cardamine leucantha 白花网纹草 Fitionia verschaffeliii 白花油麻藤 Mucuna birdwoodiana 白花紫露草 Tradescatia fluminensis 白屈菜 Chelidoniummajus 白山金腰子 Chrysosplenium baitoshamicum 白山蓼 Poly-gonum laxmanii 白山龙朋 Gentiana jamesii 白山毛茛 Ranunculus japonica var.monticola 白睡莲 Nymphaea alba 白头风毛菊 Saussurea triangulata var. alpina 白头翁 Pulsatilla chinensis 白头翁一种 Pulsatillavernalis 白香石竹 Dianthus arenarins 白雪花 Plumbag zeylanica 白颜树 Gironniera subaequalis 白珠树一种 Gaultherianum mularioides 百里香 Thymus mongolicus 百里香 Thymus rzewalskii 百两金 Ardisia crispa 斑瓣虎耳草 Saxlfra#璯a takedana 斑点虎耳草 Saxifraga punetata 斑花捉构兰 Cyperipedium guttatum 斑纹竹芋 Calaihea zebrina 斑叶堇菜 Viola variegata 斑叶竹芋 Calathea warscewiczzi 板兰 Baphicacacanthus cusia 板兰 Baphicacanthus cusia 瓣蕊唐松草 Thalictrum petaloideum 苞叶杜鹃 Rhododendron redowskianum 报春花 Primula malacoides 报春叶杜鹃 Rhododendron primuliflorum 报春一种 Primula modesta

微生物学整理 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它们都是一些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包括属于原核类的细菌(真细菌和古生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属于真核类的真菌(酵母菌、霉菌、蕈菌)、原生动物、显微藻类;以及属于非细胞类的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 2.微生物学:是一门在细胞、分子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发酵、医药卫生、生物工程和环境保护等实践领域的科学,其根本任务是发掘、利用、改善和保护有益微生物,控制、消灭或改造有害微生物,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服务。 3.细菌:是一类细胞细短、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4.细胞壁:是位于细胞最外的一层厚实、坚韧的外被,主要成分为肽聚糖,具有固定细胞外形和保护细胞不受损伤等多种生理功能。 5.原生质体:指在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原有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新生细胞壁的合成后,所得到的仅有一层细胞膜包裹的圆球状渗透敏感细胞。 7.细胞质:是指被细胞膜包围的除核区以外的一切半透明、胶体状、颗粒状物质的总称。 8.核区:又称核质体、原核、拟核或核基因组,指原核生物所特有的无核膜包裹、无固定形态的原始细胞核。 9.糖被:包被于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厚度不定的透明胶体物质。 10.荚膜:是糖被的一种,包裹在细菌细胞壁外,有固定层次的胶黏物,一般成分为多糖、少数为多肽或多糖与肽的复合物。 11.鞭毛:生长在某些细菌表面的长丝状、波曲的蛋白质附属物。具有运动功能。 12.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低、抗逆性强的休眠构造,无繁殖功能。 13.孢囊:是一些固氮菌在外界缺乏营养的条件下,由整个营养细胞外壁加厚、细胞失水而形成的一种抗干旱但不抗热的圆形休眠体。不具繁殖功能。 14.伴孢晶体:少数芽孢杆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方形或不规则形的碱溶性蛋白质晶体。 15.二分裂:一个细胞在其对称中心形成一隔膜,进而分裂成两个形态、大小和构造完全相同的子细胞。 16.菌落: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内|)以母细胞为中心的一堆肉眼可见的,具有一定形态、构造等特征的子细胞集团。 17.放线菌:是一类主要呈菌丝状生长和以孢子繁殖的陆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属革兰氏阳性菌,广泛分布在含水量较低、有机物较丰富和呈微碱性的土壤中。 18.蓝细菌:旧名蓝藻或蓝绿藻,是一类进化历史悠久、革兰氏染色阴性、无鞭毛、含叶绿素a、能进行产氧性光合作用的大型原核生物。 19.支原体:是一类无细胞壁、介于独立生活和细胞内寄生生活间的最小型原核生物。 20.立克次氏体:是一类专性寄生于真核细胞内的Gˉ原核生物。与支原体的区别是有细胞壁和不能独立生活;与衣原体的区别在于其细胞较大、无滤过性和存在产能代谢系统。 21.衣原体:是一类在真核细胞内营专性能量寄生的小型Gˉ原核生物。 22.真核生物:是一大类细胞核具有核膜,能进行有丝分裂,细胞质中存在线粒体或同时存在叶绿体等多种细胞器的生物。真核微生物:真菌、显微藻类和原生动物等是属于真核生物类的微生物。 23.酵母菌:泛指能发酵糖类的各种单细胞真菌。 24.霉菌:是丝状真菌的一个俗称,指会引起物品霉变的真菌,通常指那些菌丝体较发达又不产生大型肉质子实体结构的真菌。

微生物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

巴斯德效应:在有氧条件下。兼性厌氧微生物终止发酵,进行有氧呼吸,这种呼吸抑制发酵的现象称为巴斯德效应。即呼吸抑制作用。 巴斯德的贡献:1.证实了微生物活动和否定了微生物自然发生学说;2开创了免疫学——预防接种。3.发酵的研究 ;4.巴斯德消毒法,观察丁醇发酵时发现厌氧生命,提出好氧厌氧属于。 柯赫的贡献:1设计了分离和纯化细菌的方法:划线法、混合平板法。2.设计了培养细菌用的肉汁胨培养液和营养琼脂培养基。3.设计了细菌染色技术。4.提出柯赫法则:(证明某种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的病原的基本原则)i.病原体微生物一定伴随着病害而存在; ii; 必须能自原寄主分理处这种微生物,并培养成为纯培养; iii. 分离培养出的病原体比能在实验动物身上产生相同的症状 iiii 必须自人工接种发病的寄主内,能重新分离出同一病原微生物并培养成纯培养。 3.试述染色法的机制并说明此法的重要性。 答:革兰氏染色的机制为:通过结晶紫初染和碘液媒染后,在细菌的细胞膜内可形成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G+由于其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多和交联致密,故遇脱色剂乙醇处理时,因失水而使网孔缩小,在加上它不含类脂,故乙醇的处理不会溶出缝隙,因此能把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牢牢留在壁内,使其保持紫色。反之,G-细菌因其细胞壁薄、外膜层类脂含量高、肽聚糖层薄和交联度差,遇脱色剂乙醇后,以类脂为主的外膜迅速溶解,这时薄而松散的肽聚糖网不能阻挡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的溶出,因此细胞退成无色。这时,在经沙黄等红色染料复染,就使 G-细菌呈红色,而 G+细菌则仍保留最初的紫色。 此法证明了 G+和 G-主要由于起细胞壁化学成分的差异而引起了物理特性的不同而使染色反应不同,是一种积极重要的鉴别染色法,不仅可以用与鉴别真细菌,也可鉴别古生菌。 5. 试述几种细菌细胞壁缺损型的形成,特点和实际意义。 自发缺壁突变:L 型细菌 实验室中形成 彻底除尽:原生质体 人工方法去壁 部分去除:原生质球 自然界长期进化中形成:支原体 实际意义:原生质体和原生质球比正常有细胞壁的细菌更易导入外源遗传物质,故是遗传规律和进行原生质体育种的良好实验材料。 L 型细菌:细菌在某种环境条件下(如低浓度青霉素)因基因突变而产生的缺乏细胞壁的遗传性能稳定的变异类型。

《环境微生物学》复习重点总结

《环境微生物学》复习重点 1、微生物是如何分类的?答:各种微生物按其客观存在 的生物属性(如个体形态及大小、染色反应、菌落特征、细胞结构、生理生化反应、与氧的关系、血清学反应等)及它们的亲缘关系,由次序地分门别类排列成一个系统,从大到小,按界、门、纲、目、科、属、种等分类。种是分类的最小单位,“株”不是分类单位。 2、微生物有哪些特点?答:(一)个体极小。微生物的个体极小,有几纳米到几微米,要通过光学显微镜才能看见,病毒小于0.2微米,在光学显微镜可视范围外,还需要通过电子显微镜才可看见。(二)分布广,种类繁多。环境的多样性如极端高温、高盐度和极端pH造就了微生物的种类繁多和数量庞大。(三)繁殖快。大多数微生物以裂殖的方式繁殖后代,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十几分钟至二十分钟就可繁殖一代。在物种竞争上取得优势,这是生存竞争的保证。(四)易变异。多数微生物为单细胞,结构简单,整个细胞直接与环境接触,易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引起遗传物质DNA的改变而发生变异。或者变异为优良菌种,或使菌种退化。 3 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结构有什么异同?各有哪些化学组成?答: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厚约20-80nm,结构较简单,含肽聚糖,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厚约10nm,结

构复杂,分外壁层和内壁层,外壁层又分三层:最外层是脂多糖,中间是磷脂层,内层是脂蛋白。内壁含肽聚糖,不含磷壁酸。化学组成:革兰氏阳性菌含大量肽聚糖,含独磷壁酸,不含脂多糖。革兰氏阴性菌含极少肽聚糖,含独脂多糖,不含磷酸壁。 4、叙述革兰氏染色的机制和步骤。答:将一大类细菌染上色,而另一类染不上色,一边将两大类细菌分开,作为分类鉴定重要的第一步。其染色步骤如下:1在无菌操作条件下,用接种环挑取少量细菌于干净的载玻片上涂布均匀,固定。2用草酸铵结晶紫染色1min,水洗去掉浮色。3用碘—碘化钾溶液媒染1min,倾去多余溶液。4用中型脱色剂如乙醇或丙酮酸脱色,革兰氏阳性菌不被褪色而呈紫色。革兰氏阴性菌被褪色而成无色5用蕃红染液复染1min,格兰仕阳性菌仍呈紫色,革兰氏阴性菌则呈现红色。革兰氏阳性菌和格兰仕阴性菌即被区分开。 5、何谓放线菌?革兰氏染色是何种反应?答:在固体培养基上呈辐射状生长的菌种,成为放线菌。除枝动菌属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染色呈红色外,其余全部放线菌均为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染色呈紫色。 6、什么叫培养基?按物质的不同,培养基可分为哪几类?按试验目的和用途的不同,可分为哪几类?答:根据各种微生物的营养要求,将水、碳源、氮源、无机盐及生长因子等

微生物学必记的拉丁文

普通微生物学必记的拉丁文学名 (注意:红色标记的微生物名称既要会写拉丁文学名又要会认;兰色标记的只要求会认拉丁文学名,会写中文学名。) 细菌 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p)sju:'d?m?n?s] 固氮菌属Azotobacter [?'z?ut?u,b?kt?] 根瘤菌属Rhizobium [rai'z?ubi?m] 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 醋杆菌属Acetobacter [?,si:t?'b?kt?] 螺菌属Spirillum [spai?'ril?m] 沙门氏菌属Salmonella [?s?lm?'nel?] 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e??'riki?] ['k?ulai] 欧文氏菌属Erwinia [?:'wini?] 沙雷氏菌属Serratia(又叫赛氏杆菌) [s?'rei?i?] 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又叫粘质赛氏杆菌) 变形杆菌属Proteus 发酵单胞菌属Zymnomonas 拟杆菌属Bacteroides 弧菌属Vibrio ['vibri?u] 蛭弧菌属Bdellovibrio ['del?'vibri?u] 韦荣氏球菌属Veillonella 脱硫弧菌属Desulfovibrio 立克次氏体属Rickettsia [ri'ketsi?] 衣原体属Chlamydia [kl?'midi?] 支原体属Mycoplasma [?maik?u'plɑ:zm?] 密螺旋体属Treponema [?trep?'ni:m?] 球衣菌属Sphaerotilus 柄杆菌属Caulobacter 浮霉状菌属Planctomyces 贝日阿托菌属Beggiatoa 黏球菌属Myxococcus 着色菌属Chromatium 绿菌属Chlorobium 鱼腥蓝细菌属Anabaena 满江红鱼腥蓝细菌Anabaena azollae 念珠蓝细菌属Nostoc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1.肽聚糖(peptidoglycan)----- 细菌细胞壁中的主要成分,为原核细胞所特有。粘肽(mucopeptide)/胞壁质(murein)。由聚糖骨架和四肽侧链组成。仅有1~2层。 ★2. 细菌细胞壁缺陷型---细菌L型 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结构受到理化或生物因素的作用被破坏或合成被抑制。这种细胞壁受损的细菌在高渗环境下仍可存活者称为细菌细胞壁缺陷型。 革兰氏阳性菌------------ 原生质体 革兰氏阴性菌-------------原生质球 ★3.质粒(plasmid): 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菌细胞质中。为闭合环状的双链DNA,带有遗传信息,控制细菌某些特定的遗传性状---菌毛细菌素毒耐药性 ★4. 中介体(mesosome) 部分细胞膜内陷、折叠、卷曲形成的囊状物。 功能:扩大细胞膜面积;增加酶的含量和能的产生。 ★5. 普通菌毛--- 粘附作用 与细菌的致病性密切相关。如:大肠埃希氏菌的I 型菌毛;肠产毒型大肠杆菌的定植因子 ★6. 性菌毛 传递遗传物质,噬菌体吸附的受体。 F+; F-; F+ F- ★7. 热原质(pyrogen): 细菌合成的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G- 菌细胞壁脂多糖;耐高温;121℃,20min不被破坏;250℃高温干烤才能破坏热原质。蒸馏法可除去热原质。 ★8. 细菌素: 某些细菌产生的具有抗菌作用的蛋白质。仅对亲缘关系近的细菌有杀伤作用。 ★9. 正常菌群(normal flora) 存在于人的体表以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粘膜上的、正常情况下对人无害的细菌。 ★10. 侵袭力(invasiveness):致病菌能突 破宿主皮肤、黏膜生理屏障,进入机体并在体内定植、繁殖和扩散的能力。 ★11. 超抗原(superantien) 是一类具有超强能力刺激淋巴细胞增值和刺激产生过量T细胞及细胞因子的特殊抗原。其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是植物凝集素数千倍。 ★12.外源性感染(exogenous infection) 外源性感染的感染源来自锁住体外,多由一些毒力较强的病原菌引起。传染来源是病人;带菌者;病畜和带菌动物。

微生物知识点总结

一、名词解释: 1.温和噬菌体(temperate phage):噬菌体基因与宿主染色体整合,不产生子代噬菌体,但噬 菌体DNA能随细菌DNA复制,并随细菌的分裂而传代。 2.溶原性:温和噬菌体这种产生成熟噬菌体颗粒(前噬菌体偶尔可自发地或在某些理化和生 物因素的诱导下脱离宿主菌基因组而进入溶菌周期,产生成熟噬菌体,导致细菌 裂解)和溶解宿主菌的潜在能力,称为溶原性。 3.溶原性细菌:带有前噬菌体基因组的细菌称为溶原性细菌。 4.荚膜:荚膜是一些细菌在其细胞表面分泌的一种黏性物质,把细胞壁完全包围封住,这层 黏性物质就叫荚膜。 5.菌胶团:有些细菌由于其遗传特性决定,细菌之间按一定的排列方式互相黏集在一起,被 一个公共荚膜包围形成一定形状的细菌集团,叫做菌胶团。 6. 芽孢:某些细菌遇到不良环境时,在其细胞内形成一个内生孢子叫芽孢。 7.酶的活性中心:是指酶的活性部位,是酶蛋白分子直接参与和底物结合,并与酶的催化 作用直接有关的部位。 8.生长因子:是一类调节微生物正常生长代谢所必需,但不能用简单的碳、氮源自行合成的 有机物。 9.培养基:根据各种微生物对营养的需要(如水,碳源,能源,氮源,无机盐及生长因子等), 按一定的比例配制而成的,用以培养微生物的基质,称为培养基。

10.选择培养基:根据某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对各种化学物质敏感程度的差异而设计、 配制的培养基,称为选择培养基。 11.鉴别培养基:几种细菌由于对培养基中某一成分的分解能力不同,其菌落通过指示剂显 示出不同的颜色而被区分开,这种起鉴别和区分不同细菌作用的培养基, 叫鉴别培养基。 12.发酵:是指在无外在电子受体时,底物脱氢后所产生的还原力[H]不经呼吸链传递而直接 交给某一内源性中间产物接受,以实现底物水平磷酸化产能的一类生物氧 化反应。 13.好氧呼吸:是有外在最终电子受体(O2)存在时,对底物(能源)的氧化过程。 14.无氧呼吸*:无氧呼吸又称厌氧呼吸,是一类电子传递体系末端的受氢体为外源无机氧化 物的生物氧化。 15.土壤自净:土壤对施入一定负荷的有机物或有机污染物具有吸附和生物降解的能力,通 过各种物理、化学过程自动分解污染物使土壤恢复到原有水平的净化过程, 称土壤净化。 16.水体自净:天然水体受到污染后,在没有人为的干预条件下,借助水体自身的能力使之 得到净化,这种现象成为水体自净,其中包括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的作用。17:水体富营养化(环化有) 18.硝化作用:氨基酸脱下的氨,在有氧的条件下,经亚硝酸细菌和硝酸细菌的作用转化为 硝酸的过程。

物种拉丁学名书写规范

物种拉丁学名书写规范 对于物种的属名,通常情况下,应将其写全,如菜豆Phaseolus vulgaris,Phaseolus就是菜豆属的全写形式。但是,如果在一处有同一属名的多种物种,可将第一个物种的属名全写,后面的属名缩写。如菜豆Phaseolus vulgaris、小豆P.angul等。物种的种加词,不论在什么情况下,只要用拉丁学名,一定要写全。 1. 大小写和括号 通常情况下,物种的亚属、组、亚组、系、命名人姓氏用正体,属及种加词用斜体。即使物种的属采取缩写的形式,亦必须用斜体。如带鱼为硬骨鱼纲鲈形目(Perciformes)带鱼科(Trichuridae)带鱼属Trichiurus,其拉丁学名为T. lepturus。 属及命名人姓氏的首字母要大写,即使缩写后的属和命名人姓氏的字母亦必须用大写字母。 中国大陆许多文献将物种汉语名后的拉丁学名用圆括号括起来的习惯用法不妥。原因在于: 第一,在国际生物学界有为物种亚属的名称加圆括号的规定; 第二,有些种的原定属后被降为亚属,需要将亚属名和原命名人姓氏用圆括号括起来; 第三,原命名人把某个种归入某个属,后来人们发现不妥而将该种移到另外的属,生物学界习惯将原命名人姓氏加圆括号,并将移属

人的姓氏置于原命名人姓氏的后面;

第四,在发现同种异名时,为了保证物种拉丁学名的稳定性,加之遵循早发表者具有优先资格的国际惯例,异名加圆括号置于原名之后; 第五,有些物种原来的拉丁学名经后人研究被否定,并以一种全新的名字发表,原来的拉丁学名被废止,但在生物学专著中通常以原始文献的方式将原名置于新名之后并加圆括号。 鉴于上述五点,为了避免出现括号套括号现象发生,使志书版面清新,方便志书读者阅读,在此建议入志物种汉语名后的拉丁学名不加括号,直接置于汉语名之后。 2. 拉丁学名的省略 入志物种在志书的什么地方加拉丁学名,应按以下原则处理: 第一,在志书正文中首次出现的物种汉语名称后加拉丁学名,以后再次出现该物种一律只写其汉语名。 第二,志书的篇、章、节等标题中的物种,不加拉丁学名。 第三,插图(包括照片、地图、示意图等)、表格中的物种,不加拉丁名。 第四,夹注、脚注、篇(章、节)后注中的物种,不加拉丁学名。 第五,序言、凡例、目次、大事记(或大事年表)、概述、综述(篇、章、节正文前)、附录、参考文献、后记中的物种,不加拉丁学名。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微生物名词解释 1.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2.微生物学:是在分子、细胞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各类微小生物的形 态结构、生长繁殖、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 等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发酵、医学卫生和生 物工程等领域的科学。 3.细菌:是一类细胞细短、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方式 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4.细胞壁:位于细胞最外的一层厚实、坚韧的外被,主要成分为肽 聚糖,具有固定细胞外形和保护细胞不受损伤等多种生理功能。 5.原生质体:指在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原有细胞壁或用青霉 素抑制新生细胞壁的合成后,所得到的仅有一层细胞膜包裹的圆 球状渗透敏感细胞。 6.细胞质:是指被细胞膜包围的除核区以外的一切半透明、胶体状、 颗粒状物质的总称。 7.核区:指原核生物所特有的无核膜包裹、无固定形态的原始细胞 核。(又称核质体、原核、拟核或核基因组) 8.糖被:包被于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厚度不定的透明胶体物质。 9.荚膜:糖被的一种,包裹在细菌细胞壁外,有固定层次的胶黏物, 一般成分为多糖、少数为多肽或多糖与肽的复合物。 10.鞭毛:生长在某些细菌表面的长丝状、波曲的蛋白质附属物。(具 有运动功能) 11.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 形、厚壁、含水量低、抗逆性强的休眠构造,无繁殖功能。 12.孢囊:是一些固氮菌在外界缺乏营养的条件下,由整个营养细胞 外壁加厚、细胞失水而形成的一种抗干旱但不抗热的圆形休眠体。 不具繁殖功能。 13.伴孢晶体:少数芽孢杆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 一颗菱形、方形或不规则形的碱溶性蛋白质晶体。 14.二分裂:一个细胞在其对称中心形成一隔膜,进而分裂成两个形 态、大小和构造完全相同的子细胞。 15.菌落: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以母细胞为 中心的一堆肉眼可见的,具有一定形态、构造等特征的子细胞集 团。 16.放线菌:是一类主要呈菌丝状生长和以孢子繁殖的陆生性较强的 原核生物。(属革兰氏阳性菌) 17.蓝细菌:一类进化历史悠久、革兰氏染色阴性、无鞭毛、含叶绿 素a、能进行产氧性光合作用的大型原核生物。(旧名蓝藻或蓝 绿藻) 18.支原体:是一类无细胞壁、介于独立生活和细胞内寄生生活间的 最小型原核生物。 19.立克次氏体:是一类专性寄生于真核细胞内的Gˉ原核生物。20.衣原体:是一类在真核细胞内营专性能量寄生的小型Gˉ原核生 物。 21.真核生物:是一大类细胞核具有核膜,能进行有丝分裂,细胞质 中存在线粒体或同时存在叶绿体等多种细胞器的生物。 22.酵母菌:泛指能发酵糖类的各种单细胞真菌。 23.霉菌:会引起物品霉变的真菌,通常指那些菌丝体较发达又不产 生大型肉质子实体结构的真菌。(丝状真菌的一个俗称) 24.菌丝体:当霉菌孢子落在适宜的基质上后,就发芽生长并产生菌 丝,由许多菌丝相互交织而成的菌丝集团。 25.养菌丝:匍匐生长于培养基内,吸收营养的菌丝。(也称基内菌 丝,较细、色浅) 26.气生菌丝:营养菌丝发育到一定阶段,伸向空间形成气生菌丝, 较粗、色深。 27.孢子丝:气生菌丝发育到一定阶段,其上可分化出形成孢子的菌 丝. 28.蕈菌:指那些能形成大型肉质子实体的真菌。(又称伞菌) 29.病毒:超显微的,无细胞结构,专性活细胞内寄生,活细胞外具 有一般化学大分子特征,一旦进入宿主细胞又具有生命特征。 30.一步生长曲线:定量描述烈性噬菌体生长规律的实验曲线。 31.温和噬菌体:侵入相应宿主细胞后,并不增殖,裂解,而与宿主 DNA复制而复制,此时细胞中找不到形态上可见的噬菌体。32.烈性噬菌体:凡在短时间内能连续完成吸附、侵入、增殖、成熟、 裂解这五个阶段而实现其繁殖的噬菌体。 33.噬菌斑:一个由无数噬菌体粒子构成的群体,透亮不长菌的小圆 斑,每一个噬菌斑是由一个噬菌体粒子形成的。 34.溶源性细胞:细胞中含有以原噬菌体状存在的温和噬菌体基因组 的细菌细胞。 35.亚病毒:凡在核酸和蛋白质两种成分中,只含其中之一的分子病 原体。 36.类病毒:一类只含RNA一种成分、专性寄生在活细胞内的分子病 原体。 37.拟病毒:一类包裹在真病毒粒中的有缺陷的类病毒。(也称类类 病毒、壳内类病毒或病毒卫星) 38.朊病毒:是一类不含核酸的传染性蛋白质分子。(又称“普利昂” 或蛋白侵染子) 39.生长因子:是一类调节微生物正常代谢所必需,但不能用简单的 碳、氮源自行合成的有机物。 40.营养类型:指根据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主要营养要素即能源和碳 源的不同,而划分的微生物类型。 41.光能无机营养型:是一类能以CO?作为唯一或主要碳源,以无机 物如H2、H2S、S等作为供氢体或电子供体,并利用光能进行生 长的微生物。(如藻类、蓝细菌和光合细菌)

卫生微生物考试重点

一.卫生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 1.环境中与人类相关的微生物即卫生微生物 2.卫生微生物所处的环境:物理环境和生物环境 二.卫生微生物学的应用及研究前景 1.在感染性疾病中的控制和治疗及其预防的应用 2.在生物危害和恐怖中的应用 3.在生物病原性突发事件中的应用 4.在科学发展和研究中的应用 5.在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服务中的应用 三.微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三个基本规律 1.限制因子定律:存在于稳定环境中,任何生物的生物量取决于环境中该生物生长所需的最低营养浓度。 2.耐受性定律:是指生物对于环境中生态因子能耐受的范围。 3.综合作用定律;一个生物或一群生物的生存和繁殖取决于综合环境 四.微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作用类型 1.互生关系:偏利互生.互利互生.互惠互生 2.寄生关系 3.捕食关系 4.竞争关系 5.拮抗关系 6.种间共处 五.微生物生态研究的应用 1.在病因研究中的应用 2.在认识疾病本质中的应用 3.在疾病防治中的应用 4.在环境污染研究中的应用。 六.真菌包括哪些微生物,水体富营养化于哪种藻类相关 酵母菌.霉菌.丝状菌.类酵母菌甲藻海洋赤潮

七.什么是蓝藻菌,其中哪几属与水体富营养化有关 1.蓝藻菌是一种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含叶绿素A,能进行光合作用 2.鱼腥藻属,颤藻属,微囊藻属 八.放线菌的一般特征是什么 原核微生物,其细胞壁含有胞壁酸,对抗生素敏感,无性生殖,大多属革兰阳性菌,体积比细菌大,以um计算,菌落形态介于霉菌和细菌之间,多数为腐生菌,厌氧或微需氧。 九.微生物检测时样品的采集原则 1.注意采样的代表性 2.样品的采集原则:避免采样时外界微生物对于样品的新污染,避免采样时微生物的杂灭作用和引入新的抑菌物质,保护目的微生物,详细的样品标记。 十.什么是卫生指示微生物,其选择标准是什么 1.是指用以指示样品的卫生状况和安全性的微生物 2.标准:数量大,易于检出,经济,简便,方便,效率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即数量发生变化时具有明显的反应。 十一.为什么检测指示微生物能反应样品的安全性 1.致病微生物种类繁多,很难分别分离和鉴别 2.分离鉴别致病菌需时长,很难满足实际需求 3.致病菌的数量少,检测方法灵敏度不高,容易产生假阴性结果 4.分离鉴别致病菌花费较高,对技术人员的要求也较高 十二.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 处理剂量.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温度.湿度.酸碱度.化学拮抗物质.穿透力

微生物期末重点总结

微生物期末重点总结

微生物期末重要内容串讲1 1.比面值(P8):把某一物体的单位体积所占有的表面积称为比面值。物体的体积越小,其比面值就越大。微生物是一个比面值大(小体积,大面积)的系统,因此拥有巨大的营养物质吸收面,代谢物质排泄面,环境信息交换面。现以球体的比面值为例: 比面值=表面积/体积= 2.菌落(P34):将单个细菌细胞或(其他微生物)细胞或一小堆同种细胞接种到固体培养基表面(有时为内层),当它占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并处于适宜的培养条件下,该细胞就会迅速生长繁殖并形成细胞堆,此即菌落。如果菌落是一个单细胞繁殖成的,它就是一个纯种细胞或克隆。如果把大量分散的纯种细胞密集地接种在固体培养基的较大平面上,结果长出大量“菌落”已互相连成一片,这就是菌苔。 菌落特征:一般呈现湿润、较光滑、较透明、较粘稠、易挑取、质地均匀以及菌落正反面或边缘与中央部位颜色一致等。 3.荚膜(P27):荚膜是细胞的特殊结构,是某些细菌在细胞壁外包围的一层粘液性物质,一般由

糖和多肽组成。细菌不仅可利用荚膜抵御不良环境;保护自身不受白细胞吞噬;而且能有选择地粘附到特定细胞的表面上,表现出对靶细胞的专一攻击能力。 4.反硝化作用(P116):反硝化细菌在缺氧条件下,还原硝酸盐释放出分子态氮(N2)或一氧化二氮(N2O)的过程。微生物和植物吸收利用硝酸盐有两种完全不同的用途:一是利用其中的氮作为氮源,称为同化性硝酸还原作用:NO3—NH4—有机态氮。许多细菌、放线菌和霉菌能利用硝酸盐做为氮素营养;另一用途是利用NO2-和NO3-为呼吸作用的最终电子受体,把硝酸还原成氮(N2),称反硝化作用或脱氮作用:NO3—NO2—N2。能进行反硝化作用的只有少数细菌(一般为兼性厌氧微生物),这个生理群称为反硝化细菌。 5.L型细菌(P23):由英国学者李斯特(Lister)发现的细菌,它是一种典型的细胞壁缺陷型细菌,专指那些实验室或宿主体内通过自发突变而形成的遗传性稳定的细胞壁缺损菌株,在固体培养基上可以形成“油煎蛋”似的小菌落。 6.温和噬菌体(溶源性)(P77):某些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将自身基因组整合到细菌细胞染色体

细菌的分类与命名微生物命名规则

细菌的分类与命名 细菌分类学 细菌分类学(taxonomy)是指对细菌进行分类、命名与鉴定的一门学科。它的任务是在全面了解细菌的生物学特征的基础上,研究它们的种类,探索其起源、演化以及与其他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进而提出能反映自然发展的分类系统,并将细菌加以分门别类。它包括三个方面:分类(classification)、命名(nomenclature)和鉴定(identification)。 一、基本概念 1.细菌分类是根据每种细菌各自的特征,并按照它们的亲缘关系分门别 类,以不同等级编排成系统。分类有两种:①以细菌的形态和生理生化特性为依据的表型特征分类法,包括有传统分类法(classical classification)和数值分类法(numerical classification);②用化学分析和核酸分析,以细菌大分子物质(核酸、蛋白质)结构的同源程度进行分类称种系分类(phylogenetic classification)或自然分类(natural classfication)。 2.细菌命名在分类基础上,给予每种细菌一个科学名称,使之在生产实践、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工作中相互交流成为可能。按照细菌命名的法规,能保证所有的科研工作者以同样方式给予细菌命名。 3.细菌鉴定将未知细菌按分类原则放入系统中某一适当位置和已知细菌比较其相似性,用对比分析方法确定细菌的分类地位。若与已知细菌相同即采用已知菌的名称,不同者则按命名原则确定一个新名称。 二、分类等级

细菌的分类等级和其他生物相同,依次为界(kingdom)、门(division)、纲(class)、目(order)、科(family)、属(genus)、种(species)。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界(procaryotae),包括有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和螺旋体。 分类等级拉丁字尾比较固定,表示方法如下:目-ales、亚目-ineae、科-aceae、亚科-oideaae、族-eae、亚族-inae。 种是细菌分类的基本单位,将生物学性状基本相同的细菌群体归成一个菌种;性状相近、关系密切的若干菌种组成一个菌属;相近的属归为一科;依次类推。在两个等级之间,可添加次要的分类单位,如亚门、亚纲、亚属和亚种等。群和组不是正式分类等级,是泛指具有某种共同特性的某个集体,任何等级都可借用。 同一菌种的各个细菌,在某些方面仍有一定的差异,可再分成亚种(subspecies),亚种以下的分类等级为型(type),以区别某些特殊的特征。例如抗原结构不同而分的血清型(serotype);对噬菌体敏感性不同的噬菌体型(phagetype);对细菌素敏感性不同的细菌素型(bacteriocin-type),生化反应和某些生物学性状不同的生物型(biotype)。 由不同来源分离的同一种、同一亚种或同一型的细菌,称为株(strain)。株的建立是从一次单独分离物的单个原始菌落传代的纯培养物,例如从10个肺结核患者的痰液中分离出的10株结核分枝杆菌。具有某种细菌典型特征的菌株称为模式菌(typical strain)或标准菌株(standard strain),它是该种菌株的参比菌株。在细菌的分类、鉴定和命名时以模式菌为依据,也可作为质量控制的标准。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绪论 微生物分类学microbial tasonomy 研究微生物分类理论和技术方法的学科称为微生物分类学。 分类classification 分类是根据一定的原则(表型特征相似性或系统发育相关性)对微生物进行分群归类,根据相似性或相关性水平排列成系统,并对各个分类群的特征进行描述,以便查考和对未被分类的微生物进行鉴定。 命名nomenclature 命名是根据命名法规,给每一个分类群一个专有的名称。 鉴定identification 指借助于现有的微生物分类系统,通过特征测定,确定未知的、新发现的或未明确分类地位微生物所应归属分类群的过程。 分类单元taxon, 复数taxa 是指具体的分类群,如原核生物界(Procaryotae)、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等都分别代表一个分类单元。 种species 种是生物分类中基本的分类单元和分类等级。微生物的种可以看作是:具有高度特征相似性的菌株群,这个菌株群与其他类群的菌株有很明显的区别。 属g enus 是介于种(或亚种)与科之间的分类等级,也是生物分类中的基本分类单元。通常是把具有某些共同特征或密切相关的种归为一个高一级的分类单元,称之属。 .居群population 是指一定空间中同种个体的总和。每一个物种早自然界中的存在,都有一定的空间结构,在其分散的、不连续的居住场所或分布区域内,形成不同的群体单元,这些群体单元就称居群。 亚种subspecies, subsp., ssp. 当某一工人种内的不同菌株存在少数明显而稳定的变异特征或遗传性状而又不足以区分成新种时,可以将这些菌株细分成两个或更多的小的分类单元称为亚种。亚种是正式分类单元中地位最低的分类等级。 变种variety 变种是亚种的同义词。在《国际细菌命名法规》(1976年修订本)发表以前,变种是种的亚等级,因“变种”一词易引起词义上的混淆,1976年后,细菌种的亚等级一律采用亚种,而不再使用变种。 新种species nova, sp. nov, nov sp. 新种是指权威性的分类、鉴定手册中从未记载过的一种新分离并鉴定过的微生物。 型type 常指亚种以下的细分。当同种或同亚种不同菌株之间的性状差异,不足以分为新的亚种时,可以细分为不同的型。 菌株strain 从自然界中分离得到的任何一种微生物的纯培养物都可以称为微生物的一个菌株;用实验方法(如通过诱变)所获得的某一菌株的变异型,也可以称为一个新的菌株,以便与原来的菌株相区别。菌株是微生物分类和研究工作中最基础的操作实体。 菌型form 曾用做菌株的同义词,现已废除,仅作若干变异型的后缀。如噬菌体变异型Phagovar、血清变异型Serovar、生物变异型Biovar、形态变异型Morphovar、致病变异型Pathovar。 菌群group 指两种微生物及介于它们之间的一些过度类型的菌种,具有某些共同性状。如大肠菌群包括大肠杆菌、产气肠杆菌及它们之间的过度类型。 俗名common name俗名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使用的普通名称。其优点是在一定的区域内通俗易懂便于记忆,但局限性是不便于国际间的交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