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森林资源与林业可持续发展 思考题

森林资源与林业可持续发展 思考题

森林资源与林业可持续发展 思考题
森林资源与林业可持续发展 思考题

森林资源与林业可持续发展思考题

1、论述森林经理理论与实践、重点研究的领域有哪些?

答:森林经理(森林经营管理)学是林学的主要分支,它是以研究森林区划、调查、评价、森林生长、收获、经营决策和控制调整等理论和技术的学科。在林业中起到协调生态、技术和经济,制定经营目标、组织经营的重大作用。

本学科发挥多学科综合交叉研究和产、学、研相结合的优势,开展森林资源与环境管理领域的理论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方法研究。围绕以下7个主要研究方向开展科学研究和实验:

①森林多功能经营的模式和技术;

②森林生态系统经营。

③森林资源、生态和环境综合监测、评价体系。

④森林模拟技术。

⑤完善森林经理区划和规划的理论和方法。

⑥森林资源和生产信息管理系统。

⑦森林经理与林业发展战略、资产评估、森林认证等相关工作的结合。

重点研究的领域:速生用材林以木材生产为主要目的,安排营林措施要保护地力和减少环境影响。自然保护区以保护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多样性为主要目标,同时兼顾发挥其服务功能。这中间存在许多过渡类型,每种类型上,保护、生产、服务的关系、比例等在各个不同的时间段都有所侧重,这正是森林经理需要研究的重点。

2、叙述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目标构成。

答: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总体目标是通过现实和潜在森林生态系统的科学管理,合理经营,维持森林生态的健康及活力,维护生物多样性及其生态过程,以此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对森林产品及其环境功能的需求,保障和促进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持续协调发展。森林可持续经营目标,按照森林的主导功能和作用可分为四个方面:

①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社会目标:持续不断地提供多种产品,满足人类存在发展过程中对森林生态系统中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的多种产品的需要是森林可持续经营的主要目标。同时还应包括为社会提供就业机会,增加收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目标。

②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经济目的:持续提供多种林产品,带动林产工业发展,为国家或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经济贡献;使森林经营者和森林资源管理部门获得持续的经济收益,没有坚实的经济基础保障,不从根本上发送经济条件,森林可持续经营是没有基础的;提高相关产业经济效益的目标;提高国家、区域(流域)等不同尺度空间防灾减灾的经济目标。

③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环境目标,包括水土保持、涵养水源、二氧化碳储存、改善气候、生物多样性保护、流域治理、荒漠化防治等。

④森林可持续经营目标的协调:国与国之间的利益矛盾,应当在全球统一框架下寻求解决的途径;国家内部、政府应当充当主要调控的角色,建立适当的协调机制,在保障森林经营者、部门乃至全体公民合法的基础上,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目标的协调;对于森林经营部门及个人,应该把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目的融于经济目标之中,避免或减少外部不经济的产生。

3、森林可持续经营宏观调控的目标、必要性和任务是什么?

答:森林可持续经营通过从宏观上把握整个森林资源的发展态势,弥补市场机制作用于森林资源时的自身缺陷,矫正市场在调节森林资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偏差,维持森林资源社会供求总量和结构的平衡,优化森林资源市场,协调森林资源利用与环境需求的矛盾,从而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满足人类对森林资源的社会、经济和生态需求。

宏观调控体系是市场经济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林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部门,必须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相应的林业市场经济体制,必然要求构建完善的林业宏观调控体系。从森林资源本身看,由于森林资源的特点和市场缺陷的存在,需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控制职能,才能保证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的实现。

其具体任务为:①制定林业发展战略和政策,解决林业发展的定位问题;

②制定森林可持续经营宏观调控目标;

③组织重大有关森林可持续经营方面的科技攻关,为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科技支撑;

④制定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法律、法规,并检查各级政府执行法律、法规;

⑤培育和调控森林经营市场,制定市场规则,保持林产品市场竞争的公正、公平;

⑥保护森林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4、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标准与指标体系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

答:标准是用于评价可持续森林经营的条件或过程的类目。它是由一系列定期监测以评价变化的相关指标所表示的特征。

指标是对标准某个方面的度量,是可测定或描述的定量或定性的变量,并可定期观测其变化趋势。

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标准定义了“用于判定森林经营的可持续性的本质要素或原则,必须综合考虑森林和森林生态系统的生产性、保护性和社会性角色。每一项标准都由质和量的指标加以定义,衡量和监测这些指标的办法通常是通过对森林经营活动的效果进行确定”。

标准是一种用智慧和克制来支持人类所需要的变化趋势,是影响决策者行动信息和指导思想。标准具有反映事物本身特征的真实性;要有明确的涵义和可度量性;要成一个体系,即各项指标构成一个标准,几个标准构成一个整体衡量的体系;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即任何标准都是在一定条件下,一定目标下采用的。这就是要求在必要时要作为趋势来估量。因此,标准的指标变化的动态监测是国家水平评价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目标的基础。另外,选用什么标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随着当时的实际情况而变化。因此,森林可持续经营标准和指标是评价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条件或依据。

5、叙述高保护价值森林的概念、内涵及判定标准?

答:高保护价值森林是指由于其具有很高的环境、社会、经济、生物多样性或景观价值而具有显著和关键重要性的森林。

其包含6种类型:生物多样性价值非常丰富的森林、景观价值高的森林、包含或包含于珍稀、受威胁或濒危生态系统的森林、在某些关键情况下提供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例如流域保护、防止水土流失)的森林、满足当地社区的基本需求的森林、对当地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的森林。

其判定标准为:高保护价值森林是指具有下列一种或多种属性的森林区域。

高保护价值1(HCVl):具有全球、区域或国家意义的生物多样性价值(如地方特有种、濒危种、残遗种)显著富集的森林区域。

高保护价值2(HCV2):拥有全球、区域或国家意义的大片景观水平的森林区域,它被包含在森林经营单位内或它内部包含了森林经营单位,其内部存活的全部或大部分物种保持分布和丰度的自然格局。

高保护价值3(HCV3):包含珍稀、受威胁或濒危生态系统或者位于其内部的森林区域。

高保护价值4(HCV4):在某些重要情形下提供自然的基本服务功能(如集水区保护、侵蚀控制)的森林区域。

高保护价值5(HCV5):从根本上满足当地社区的基本需求(如生存、健康)的森林区域。

高保护价值6(HCV6):对当地社区的传统文化特性具有重要意义的森林区域(通过与当

地社区合作确定森林所具有的文化、生态、经济或宗教意义)。

6、简述FSC的十大原则。

答:①遵守法律及FSC的原则。森林经营应尊重所在国国家的法律及国家签署的国际公约和协议,并遵守FSC的所有原则和标准。

②所有权、使用权及责任。对土地及森林资源的长期所有权和使用权应明确界定、建档并形成法律文件。

③原住民的权利。应当承认并尊重原住民拥有、使用和经营他们的土地、领地及资源的法定权利及传统权利。

④社区关系与劳动者的权利:森林经营活动应维护或提高森林劳动者和当地社区的长期社会利益及经济利益。

⑤森林带来的收益:森林经营活动应鼓励有效利用森林的多种产品和服务,以确保森林的经济效益和广泛的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

⑥环境影响:森林经营应保护生物多样性及其相关的价值,如水资源、土壤以及独特的和脆弱的生态系统与景观的价值,并以此来保持森林的生态功能及其完整性。

⑦经营方案:应当制定和执行与森林经营规模和强度相适宜的森林经营方案,并随时进行修改。应清楚地阐述经营的长期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手段。

⑧监测与评估:应按照森林经营的规模和强度进行监测,以评估森林状况、林产品产量、产销监管链、经营活动及其社会与环境影响。

⑨维护高保护价值森林:在保护价值高的森林中进行经营活动,应维护或加强这些森林的特征,并且始终要以谨慎的方法,来考虑关于高保护价值森林的各种决策。

⑩人工林:应按照原则及其标准来规划和经营人工林,人工林可以提供一系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并有助于满足全世界对林产品的需求,同时它对天然林形成一种补充,减轻对天然林的压力,并促进天然林的恢复和保护。

7、木材永续利用与森林可持续经营的主要区别有哪些?

答:①经营取向不同。传统的森林资源永续利用以森林使用价值为取向,林业持续发展以森林的价值为取向。永续利用强调单一商品或价值的生产,以单一的木材生产和木材产品的最大产出为中心,把森林生态系统的其他产品和服务放在从属的位置,其目的是通过对森林资源的经营管理,源源不断地、均衡地向社会提供木材和其他林副产品;可持续林业是从森林生态系统在生命支持系统中的整体作用出发,以森林生态系统在自然、社会系统中的功能维护为中心,目的是通过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管理,向社会提供可持续的福利,而不仅仅是某种物质产品,这种功能的维护不仅是获取森林使用价值的基础,而且是由使用价值所表现出的经济获益持续的保障,更是人类持续生存所依赖于生命支持系统的根本,是森林价值的本质所在。

②核心理论不同。法正林理论是森林资源永续利用的核心理论,该理论基础为森林生长量与采伐量的长期稳定,从而保持稳定的蓄积量,追求年龄或龄级结构的稳定状态。而结构与功能关系的协调理论是可持续林业发展的核心理论,可持续林业以人为中心,更强调了人的作用,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及人与森林生态系统的和谐,强调了当代的横向公平性及不同代人之间的纵向公平性。

③经营模式不同。传统永续利用的经营模式同农业的经营模式基本相似。林业持续发展的经营模式遵循生态系统的客观规律,经营和利用要限制在保持未来生态系统良好状态的目标内。表现为森林健康化,提供最优的功能和效益。

④技术保障体系不同。收获调整和森林蓄积量经营管理是永续收获林业技术保障体系的核心。其实质是把森林作为资产,通过集约经营建立理想结构的林份,实行永续作业,提高生长量、蓄积量和木材产量,以增加社会财富。森林可持续经营是可持续林业的核心是实现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分类经营是可持续林业技术保障体系的基础;生态系统经营是可持续林业的具体技术保障体系,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工具;森林资产化管理是可持续林业的配套措施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条件。

⑤操作尺度不同。永续利用建立在林班和小班空间尺度上的以林场或林业局为范围的部门生产组织形式,这种生产管理组织形式是以法正林理论为依据的。可持续林业发展的空间操作尺度是建立在景观尺度上的林业生产的区域化、社会化管理组织形式,这一管理组织形式是可持续发展林业的结构、功能、效用三者关系协调理论为依据的。

⑥评价尺度不同。法正林状态是评价永续收获林业经营行为的基本尺度。可持续的森林即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功能、效用三者关系协调统一是评判可持续林业经营行为的基本尺度。具体目标为:保持现在和未来森林生物多样性、生产力、更新能力、活力和实现自我恢复的潜力,在地区、国家和全球水平上保持森林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满足当代和后代各方面的需求,而不损害其他生态系统。

8、影响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环境要素有哪些?

答:①生物自然环境。它提供着森林可持续经营可利用的多种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中,其中起关键作用的是土壤、水、热条件,以及自然生态因子间的匹配组合状况。保证有足够面积、配置合理的土地资源是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必备条件之一

②社会政治环境,是指影响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社会政治要素,以及对森林的价值取向和由此所此发的政府、公众对发展林业的态度,以及政府对开展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政策、法律、法规的目标取向。

③经济技术环境,是指森林可持续经营过程中依赖的经济条件与技术体系所构成的综合环境。经济技术环境极大地制约森林经营实践的可行性与合理性。林业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可能提高森林生产力,而且可以极大的提高林业综合开发能力和森林利用率,这已是无需论证的事实。

④市场环境。林业的产业特点决定了它只能是社会效益巨大的公益事业,而且是经济效益相对较低的弱质产业,是受市场机制、自然因素双重约束的风险产业,这就使林业在走向市场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陷入相对被动的困境。

9、叙述中国森林认证的九大原则。

答:原则1. 国家法律法规框架。森林经营单位应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尊重国家签署的国际公约和协议。

原则2. 森林权属。森林、林木和林地的长期所有权或使用权应明确界定、建档,并形成法律文件。

原则3. 当地社区和劳动者权利

原则4. 森林经营方案。森林经营单位应制定和执行森林经营方案,阐明森林经营的目标和措施,并在执行中对其修改完善。

原则5. 营林生产。森林经营单位应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开展营林生产活动,高效地培育、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开发多种林产品。

原则6.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经营应维持和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典型、脆弱的森林生态系统,保持与改善森林生态系统结构。

原则7 .环境影响。森林经营应考虑其对环境的影响,保护和改善环境,发挥森林的环境服务功能。

原则8 .森林保护。森林经营单位应保护森林免受病虫害和火灾的危害,维护森林的健康与安全。

原则9. 森林监测。森林经营单位应监测与评估森林状况、林产品、经营活动及其对社会与环境的影响。

10、森林分类经营的理论基础是什么?我国执行分类经营主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是什么?答:森林分类经营的理论基础是:①森林立地分类理论。建立在森林生态特性、林木生长、自然地域分异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研究基础上的森林立地分类理论,给商品林的树种选择、立地选择、经营区划、经营措施的设计和实施提供了依据,同时也为生态公益林的地域确定、树种选择和经营措施提供了依据;②森林多功能主导利用理论。是建立在地理区域特征、立地特征及最佳林地林木资源配置要求,划分、配置生态公益林或商品林,辅以最适宜的经营措施,发挥多功能,利用主导功能;③生态经济理论。人类是社会经济主体,也是林业经营的主体,主体需求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最高原则。人类对林业生产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是生态需求和经济需求。主体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进行森林经营活动,应遵循生态经济理论的指导。

中国林业分类经营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有:①落实生态公益林的补偿机制;②对现行的林业法律法规进行调整;③建立和完善以林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的林业经营管理机制;④降低林业经营税费。

论述题。

试述现代宏观森林经营主要理论和技术体系。

现代化宏观森林经营主要理论和技术体系

一、现代化宏观森林功能及经营方面的问题

(一)森林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功能的问题

长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林业工作,我国林业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总体上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还很不适应。特别是森林资源和森林产品的增长依然不能满足不断增加的社会对林业的多样化需求。突出问题体现在:

1.森林资源总量严重不足,而且由于人多地少的尖锐矛盾,难以持久大量增加森林面积;据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我国现有4404万公顷的宜林地中质量好的仅占13%,质量差的占52%,而且全国宜林地60%分布在内蒙古和西北地区,今后全国森林覆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都需付出更高代价。

2.森林质量和生产力低下。我国森林中乔木林质量好的仅占16.66%,中等和差的占8

3.34%;乔木林质量指数为0.57,质量整体上处于中等水平;森林平均胸径仅为13.3厘米,平均蓄积量仅为85.88立方米/公顷,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78%,显著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仅为欧洲的40%;我国人工乔木林的蓄积量更是低至49.01立方米/公顷,不到世界的50%。

3.生态服务功能不强。我国乔木林中生态功能好的仅占11.31%,中等和差的占88.69%;全国乔木林生态功能指数平均为0.54,生态功能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

(二)森林经营问题

经营水平不高。长期以来,我国森林经营粗放,目标单一,措施简单,未能形成适合不同地区的、协调发挥多种效益的森林多功能经营技术体系。

(三)应对气候变化问题

当前,如何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瞩目的课题,而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作用也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例如,我国现有森林植被碳储量仅相当于其潜在碳储量的44%,现有人工林固碳能力只有原始林的20%。因此,提高森林质量以增加森林碳汇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2009年9月,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向国际社会庄严承诺,到2020年我国森林面积要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增加13亿立方米。要实

现胡锦涛主席提出的“双增”目标,只有通过增加森林面积和森林的科学经营,可以实现间接减排,是个低成本、易施行、最有效、综合效益大的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既要扩大造林面积,更要在挖掘现有林的潜力上下功夫,即抓好现有森林的科学经营,大力提高森林质量和生产力。因此,开展森林多功能经营理论与技术研究是实现上述目标的关键技术措施之一。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的国情和林情决定了必须实施森林多功能经营,以满足不断快速增加的社会经济发展对林业的多样化需求。因此,

开展森林多功能经营理论与技术和政策研究,是非常急需且十分必要的。

二、现代化宏观森林多功能经营的理论与技术体系框架

森林具有生态、经济、社会、文化等多种功能,但这些功能之间关系非常复杂,有时甚至还相互矛盾,因此只有科学认识了森林的多种功能才能科学经营好森林和发挥好森林的多种效益。

多功能森林经营就是在充分发挥森林主导功能的前提下,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经营,同时发挥森林的其它多种功能,使森林的整体效益得到优化,其对象主要是“多功能森林”。它既不同于现在的分类经营,也不同于以往的多种经营,而是追求森林整体效益持续最佳的多种功能的管理。森林多功能经营强调林业经营三大效益一体化经营,强调生产、生物、景观和人文的多样性目标。其原则是实行长伐期,择伐作业、及时更新(多次收获利用,连续覆盖),人工林天然化经营即近似自然。

由于我国区域辽阔、森林类型多样,很难形成一套通用的、适合不同区域和不同森林类型的森林多功能经营技术体系。为了兼顾整体上的系统性和个体差别,我国森林多功能经营理论与技术体系由两个层次构成,即:一是共性理论与技术,二是不同类型森林多功能经营技术与模式。

共性理论与技术主要包括:森林多功能定量评价理论与技术、森林多功能经营规划和设计技术、森林多功能经营方案编制技术、森林多功能经营监测和评价技术、森林多功能经营保障政策体系。不同类型森林多功能经营技术与模式主要包括:针对我国不同生态类型区的不同森林类型的树种组成和结构及密度等调控技术、森林土壤的水肥维持和改善技术、采伐剩余物利用和处理技术、非木质林产品和林下多种经营技术、珍稀濒危动植物经营和保育技术等。

其中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森林多功能定量评价技术、森林多功能经营规划技术、多功能经营效果监测和评价技术、林分近自然经营技术、固碳增汇经营技术、多功能结构化经营技术、生态采伐更新优化技术、经营措施优先性确定技术、经营决策支持系统技术等。

作为一种崭新的森林经营思想,森林多功能经营的理论框架和方法体系还需要不断地发展与完善,特别是对于中国复杂多样化的森林生态系统的多功能经营管理技术和示范模式更需要大量的研究和实践检验。

森林的多种功能之间关系非常复杂,具有很大的时空变化,有时甚至还相互矛盾,因此只有科学认识了森林的多种功能才能科学经营好森林和发挥好森林的多种效益。然而,我国的森林经营还基本停留在以木材生产等为主的单功能经营阶段,由于缺乏对森林多种功能关系的科学认识,关于森林的多功能经营的理论与技术更是缺乏,成为在社会发展对林业的多功能需求急剧增加的背景下的现代林业发展的技术瓶颈。要在我国实现现代林业,其基本内涵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提出和推广适合各地条件的森林多功能经营技术。因此,开展森林多功能经营理论与技术的研究,对于保障我国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议在国家“十二五”科技计划中设立森林多功能经营方面的研究项目,对技术瓶颈和难点进行攻关,尽快形成我国森林多功能经营的理论与技术体系,从根本上改变我国森林经营的落后局面,从整体上提高我国的森林质量,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森林的多功能需求。

《森林资源与林业可持续发展》E201005

北京林业大学试卷 考试科目:森林资源与林业可持续发展姓名班号成绩 1、试述我国森林的水平地带性分布规律及森林资源的主要特点。(20分) 分布规律: 我国森林地带性分布规律:从南到北,我国典型的森林类型有: (1)热带季雨林:分布于海南岛、台湾南部、西双版纳、雷州半岛等地; (2)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布于秦岭以南大部分地区; (3)温带落叶阔叶林:分布于秦岭以北大部分地区; (4)寒温带针叶林:分布于大兴安岭北端。 每两种森林类型之间往往还存在过渡类型。 中国森林资源的主要特点: 1.人均资源占有量小。人均有林地面积0.113公顷,人均有林地蓄积量7.9立方米,不及世 界人均83立方米的1/10。 2.林业用地面积大,但利用率低。有林地的利用率仅为50.05%,而德国、日本等林业发达国家的林业利用率都在90%以上。 3.林地分布不均匀,影响了多种效益的发挥。林地集中分布在中国的东南部,西北地区很少。土地面积占全国32.2%的西北地区,有林地面积仅占全国的6.7%,活立木蓄积量为全国的7.7%;在东南部又集中分布在东北和西南地区,而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长江中下游和珠江流域则分布较少。由于西南地区的森林大多位于崇山峻岭或高深峡谷之中,交通运输困难,开发利用的难度较大,而且90%是成、过熟林,虽然活立木蓄积量较高,但可采资源量少。中国森林的这种分布格局,造成“北材南运”与“东材西运”,即增加了木材的生产成本,又削弱了森林的总体防护功能。 4.森林管理粗放,生产力低下。中国有林地平均每公顷蓄积量为76.5立方米,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115.5立方米的66.2%;人工林生产力则更低,平均每公顷蓄积量33立方米。 中国森林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成熟林资源日趋减少,可采资源少,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保护和扩大森林资源的任务仍很繁重;对森林资源利用不能放任自流,必须继续实行限额采伐。

森林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对策

森林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对策 【摘要】文章介绍了对森林可持续经营基本内容的认识,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现状,经营好森林资源的措施等。 【关键词】森林可持续发展;现状;生态林;对策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自然资源匮乏的发展中大国,面临环境与发展的艰巨任务。在这个背景下,全国林业生产建设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依然面临森林产品和服务的尖锐供需矛盾,森林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方面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如林产品供需逐年拉大,生态环境建设任务日趋繁重,因此,如何实现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就成为21世纪中国林业的重要任务。 1.对森林可持续经营基本内涵的认识 森林可持续经营定义。森林可持续经营有大量定义,如赫尔辛基进程定义为:以一定的方式和速度管理,利用森林和林地,在这种方式和速度下能够维持其生物多样性,生产力,更新能力,活力,并且在现在和将来都能在地方,国家和全球水平上实现它们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的潜力,同时对其它的生态系统不造成危害。显然,森林可持续经营概念丰富的内涵和外延不能简单地从字面来理解,尤其是不能作业一个传统的具体经营活动来解释。森林,一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可以是私有财产,也可以是公共财产,可以是个人财产,也可以是国家财产,但在全球的高度,森林是人类的共同财产。目前,虽然关于森林可持续经营有许多不同的定义,但不管各种定义的形式如何,都应包含四层意思:即发展原则,协调原则,质量原则,公平原则。 2.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现状 森林可持续经营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没有可持续经营的森林就不可能有可持续发展的林业。自199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的后五年,森林可持续经营进入了实质性阶段,世界林业发达国家都开始调整和改造传统森林资源管理系统的理论与技术,并组织研究和实践森林资源可持续标准和指标体系,各国根据各自的国情和林情提出了不同的实现途径。许多发展中国家也采用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来调整和自的林业发展战略着手研究和制定适合发展中国家的森林可持续经营标准和指标,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可以说,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总目标是林业可持续发展,而对于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的途径,以美国1995年《森林和林地资源的长期战略规划》为典型,它明确了“管理生态系统——通向可持续性的工具”的模式。 林业可持续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林业是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基础,可持续发展必须遵循生态平衡准则,要在经济环境协调中求发展。森林是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基础,也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物质基础,社会经济的发展必须依赖于森林生态系统为基础的环境而发展,否则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森林是自然界

林业管理可持续发展战略探讨

林业管理可持续发展战略探讨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态环境日益遭到破坏,导致人类与自然的矛盾日益激烈,严重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林业作为发展生态文明的主力军,是促进生态平衡的基础,所以要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从而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生态文明;林业管理;可持续发展战略 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自然和社会和谐发展的结果,是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为基础的,是为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成果,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奠定基础。因此,加强林业管理,对促进林业发展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提高保护林业的觉悟 随着社会的发展,林业管理部门逐渐淡化了林业管理意识,这就不利于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林业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要严格要求自己,从自身出发,不断加强自身的林业管理意识,把林业管理放在首位,在平时生活中注意观察,通过观察不断摸索林业管理办法。例如:林业管理部门可以通过报纸、网络和多媒体等多种途径来宣传林业发展的优点,让人们从日常生活中逐渐发现林业发展的重要性,从而提升人们的思想觉悟,倡导更多人积极主动的参与林业管理。对有条件的地区,还可以定期开会,讲述林业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以及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2加大林业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 在我国,虽然很早就实施林业管理,但是由于人们的法律意识淡薄,不熟悉林业法律法规,从而导致大量不合理的滥砍、滥伐现象,导致水土流失,破坏环境,更严重的还影响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政府要发挥其主要职能,利用完善的相关法律来约束人们的行为,加大对破坏林业行为的惩罚力度,对林业管理落实到人,让林业管理逐渐走向法律化和规范化,从而更好地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如果林业管理部门发现破会林业发展的行为,就要对破坏人追究到底,并给他讲述相关的林业法律制度,让他意识到法律知识是促进林业的发展的基础,同时也要求他要按法律规定做事,违反法律规定是要受到相应处罚的,他的行为破

浅谈林业可持续发展及经济效益

浅谈林业可持续发展及经济效益 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林业发展的新阶段,它可以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也会让我国的生态环境水平上一个等级。本文主要对林业可持续发展与其经济效益展开探讨,为林业未来的科学发展提出一些可行性意见。 1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可持续发展的全部内容,大自然创造的条件和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人类要想发展需要建立在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上,同时大自然环境的优劣又直接影响着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质量,其实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也是为人类的生存条件提供一定的保障。 2我国林业的发展历程 我国林业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首先是林业的初期发展阶段,也就是传统林业的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我国林业快速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储备了大量的资源,也是森林被大量砍伐的阶段。之后进入到探索林业的发展阶段,在一些林区集中的地带开展稳定森林植被数量的稳定的活动是这阶段的核心,同时在探索阶段,确定了林业生产责任制的制度规则,而由于对林业改革认识不到位,造成我国林业改革的工作进度远远落后于其他方面,到现在为止也没有探索出来一条可行的发展之路。之后就进入到林业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我国当时的林业状态比较差,环境恶化程度不断加剧,国际上也召开了国际环保大会,受这些综合因素的影响,我国林业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但是这个阶段比较的漫长。在第三阶段,林业的经营方式开始转向科学经营路线上来,于是兼顾经济和生态双向效益的可持续发展的林业发展模式被提出来。这也是我国林业发展的全

新阶段。 3对林业生态和经济效益的综合评价 3.1林业的生态效益 通俗来讲,林业的生态效益也就是指林业的发展将会给我国的 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近年来随着环保力度的逐渐加大,森林的生 态效益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同时林业的生态和经济双向效益是 密不可分的,林业生态效益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在创造生态效益,而 林业的经济效益又建立在生态效益的基础上。生态效益本身就具有 比较大的经济价值,所以它们两者是共同存在、相辅相成的。 3.2林业生态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 在我国经济发展阶段,虽然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增长很快,但 是随之而来的是严重的环境破坏,这些对环境造成的恶劣影响也逐 渐在制约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可持续发展的时代,需要在 发展经济的基础上,也加强对环境对生态的建设力度,既要保证经 济的持续增长,也要保证生环境态的平衡。 4关于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在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指引下,我国林业的开发和发展 必须严格遵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林业开发必须是建立在一定的计 划之上的,计划包括对什么区域的林业进行开采,什么时候什么人 进行开采等,这些都需要作出明确的规定,避免乱砍乱伐的现象出现,同时要对林业加强科学化的管理,开采的同时也要加强种植植 被的力度,以保证我国的植被覆盖率不会因林业的开采而下降,只 有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注意保护国家的生态环境,经济才能 以良好的势头快速发展,而且可以长远地健康地发展,如果经济的 发展是建立在破坏环境的基础上,那么迟早会造成国家经济的崩塌。

论森林可持续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7417826807.html, 论森林可持续发展 作者:王永花 来源:《农家科技下旬刊》2014年第01期 摘要:森林可持续发展,怎样发展,这是全人类的问题,关系到全球的空气质量是否好坏,同时森林如何发展也关系到我国的林业事业诸多方面的问题,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科学的发展观,已经深入到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 关键词:林业;可持续发展;森林资源;经济效益 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及其涵义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既满足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期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1] 换句话说,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也就是江泽民同志指出的:“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既有联系,又不等同。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谓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是指社会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的可持续发展。人类的生存离 不开一定的自然条件,而自然条件的优劣往往又会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 二、目前我国林业的发展状况 “我国的林业发展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第一个阶段是林业的初期发展阶段,(1949-1978),即传统林业发展阶段。这是为国家工业化提供积累,大量采伐原始林的过程。第二阶段是林业发展的探索阶段(1978-1992),这一时期的核心活动是在集体林区和其它非国有林区进行…林业三定?:稳定山权、林权,划定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但由于对改革的目标认识不足,林业改革的进展,远远落后于其它部门,迄今未走出一条可行之路。第三阶段始于1992年,受世界环境大会和国际林业转轨的发展态势以及我国环境恶化的现状的影响,我国的林业迈向新的发展之路,但这一过程很漫长。特别是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一般说林区多在山区,而这些地区也是经济上最贫困的地区。”[2]因此,基于经济的诱惑,各地破坏性掠夺式采伐利用仍时常发生。这一时期的林业的发展必须落实到林业的科学经营上。否则,再像过去几十年只知道造林、采伐而不知道森林经营,最终将葬送林业的发展。这也就提出了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的林业经营模式。 三、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及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生态林业建设推动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

生态林业建设推动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 发表时间:2017-10-11T12:10:26.850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16期作者:陈婧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生态林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生态林业建设是在保持生态平衡的前提下发展林业经济,不但保护生态环境,而且促进经济转型以及实现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成都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院(成都市林业勘察规划设计院)四川成都 610031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生态林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生态林业建设是在保持生态平衡的前提下发展林业经济,不但保护生态环境,而且促进经济转型以及实现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本文首先对生态林业的含义、功能、建设生态林业的意义以及生态林发展现状进行了概述,详细探讨了生态林业建设当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加强生态林业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旨在实现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生态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随着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推进,以退耕还林、生态造林等工程为主的生态林业建设在如火如荼的开展。在保护现有森林资源的基础上进行生态造林成为保护生态环境、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首要任务。林业经济是由林业部门和企业进行生产经营并进行组织管理,而发展林业经济是进行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这其实就是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经济模式。而在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漫长进程中,要想实现其经济的可持续,就必须要对我国的国情、林情和人情进行有机的结合和统一。 1 生态林业的含义、功能及建设生态林业的意义 1.1生态林业的含义 生态林业是通过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生长发育规律进行分析,以此来进行森林的经营和管理。以生态林业为基础的经营模式是新出现的一种经营模式,其对经营过程和理念提出了要求,必须保证生物和地球化学的有效循环,保证森林系统充足的养分供给,只有这样才能保留森林系统现有养分不流失,而森林的养分来源更重要的是依靠自肥和永续经营。一般来说,森林经营要遵循少投入多生产的理念,即以最低的投资获取最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因此,需要充分认识森林的过去、现状和将来发展可能出现的情况。这当中必须充分分析森林的演替过程,对每个演替过程进行详细研究。其中要特别注意自然演替过程是否符合森林经营要求。 1.2生态林业的功能 生态林业的主要功能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对水利工程使用寿命都有巨大作用,对农牧畜产、稳产起到屏障作用。生态林业建设是生态经济多样化和生态平衡的环境基础,是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基础作用。生态林业的建设:能够为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生态化创造条件,保护和发展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建设和恢复生态系统,有利于现代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林业不仅可以提供多种可再生资源、能源,还能够为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能够为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经济发展提供广阔前景。目前国际社会判别一个国家或地区是否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 的一个最根本尺度就是看资源的使用和保护是否维持平衡,一种经济只有尊重生态学诸原理才会是可持续发展的,才会是和谐的,生态经济的发展正在带来新的环境革命,森林及其生物资源的发展、生态系统的恢复,必将为新的环境革命、生态经济的发展提供极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能够为科技发展生态化奠定重要的物质和环境基础。 2 生态林业建设的重要意义 林业要以木材生产向生态建设转型,这就促使传统林业要向新型林业-生态林业转变。 木材生产就是砍伐、运输、加工,它是人们追求林业短期经济效益的一和方式,林业经济总量偏小,但这种以牺牲森林资源为代价的生产是有限的,现已被人们渐渐认识。而生态林业建设意义则不同。创建生态林业是追求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的协调、高效,要求在三者之间相互促进,构成一个良性循环的整体。建立以森林植被为主题,林草结合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文明社会,大力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使林业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服务。标志着我国林业以木材生产为主的时代已经结束,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新时代已经开始,林业战略思想发生的这种历史性转变顺应了世界林业发展的客观规律,适应了新世纪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时代大潮。 2.1加强生态林业建设是人与自然和谐的本质要求 强调可持续的、生态性的发展是人与自然和谐的本质要求。加强生态林业建设是生态经济多样化和生态平衡的环境基础,是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基础作用。第一,能够为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生态化创造条件。保护和发展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建设和恢复生态系统,有利于现代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林业不仅可以提供多种可再生资源、能源,还能够为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第二,能够为科技发展生态化奠定重要的物质和环境基础。追求生态化发展已成为科技发展的重要趋势。污染减排作为约束性指标,已列入各级政府的责任目标。目前我们主要采取直接减排即工业减排方式,从长远看也可借鉴国外经验实行间接减排,即造林固碳。森林固碳以其低成本、多效益,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保护和发展森林、野生动植物资源和湿地,建设森林生态系统,是科学技术发展重要的物质和环境基础。第三,能够为人们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生态化提供重要保障。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必然带来人类经济生活乃至社会生活的深刻变革。人们的衣食住行已开始从追求数量转向追求质量,追求无污染,保持天然特性。食品、人居环境等方面生态化趋势尤为明显,由此带动了物质生产、流通和消费方式的生态化。同时,生态环境服务成为有价的消费品,生态旅游不断发展,生态补偿成为影响人们生活和消费方式的重要因素。人们生活、消费方式的生态化转变,有赖于森林生态系统的建设和恢复,不断推动人与自然和谐。 2.2加快生态林业建设是我国建设生态经济的重要力量 建设生态经济是我国物质文明建设在准确把握国情基础上的高度概括。林业提供的丰富而多样化的生物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条件。以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利益、社会利益和经济利益相统一的现代林业建设、绿色产品和旅游产业开发等形成的社会经济发展潜力正在成为我国建设生态经济的重要内容。 2.3加快生态林业发展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 目前国际社会判别一个国家或地区是否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的一个最根本尺度就是看资源的使用和保护是否维持平衡。一种经济只有

林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现状和措施

林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现状和措施 一、甘肃地区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甘肃是一个典型的内陆山地型高原省份,整体山地面积巨大,同时林业覆盖范围广泛,山区、林区中的人口相对集中,全省现有林业面积是耕地面积的1.8-1.9倍。因此结合甘肃的特殊地理环境,林业的发展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同时还占据了甘肃现在的主要发展方向。当期时期国家和政府都以生态环境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尤其是在林业的可持续发展环节中更是十分重视的,因此林业的发展对于甘肃来说首先要以可持续的发展观念下进行的,同时。甘肃林业的可持续的发展主要是以生态环境为蓝本,要求人们在进行林业互动中要首先保证整体林业生态系统的不被破坏,保证林业在甘肃地区以健康持续的发展路线为主。同时还需要主要甘肃各个地方之间的保护。 二、甘肃地区林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现状 从中国的林业发展现状来分析,你会发现中国的森林面积排名世界第五位,人造林的覆盖率也居于世界前列,但是在森林资源的人均占有率却出现明显的不足和分布不均衡的情况。以甘肃地区为例,甘肃地区林业在发展历史中总共经历了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以1949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时期主要是传统的林业发展阶段。这时期甘肃省首要以发展工业化为主,以此加快林业的整体砍伐力度,使得这时期甘肃地区的林业资源大大减少,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在90年底初期,甘肃地区对于林业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管理,同时也明确的山地、森林的归属地问题,加强了林业的保护严禁乱砍乱伐,可以说这个时期是甘肃省在保护林业资源发展的黄金时期,该时期中主要以保护为主,加强林业休养生息的时期同时以确保林业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根基。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该时期在保护中任然存在一些问题,同时在建设期间也缺乏一定的建设经验,在改革方式处于落后的情况各地各自为政的林业改革保护为今后留下一定的安全隐患。20世纪初期,甘肃地区的林业发展开始真正步入可持续的发展快速时期,随着我国经济政治的大国的地位确定受到国外文化的影响,甘肃各地区争相开始重视林业的保护与开发活动,从宣传到可持续保护策略的推出,不断的向一个新的发展道路迈进。但是林业的可持续发展确实一个很漫长的事情,随着甘肃地区对林业的

我国森林资源现状及林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我国森林资源现状及林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摘要概述了我国森林资源现状与特点,并针对林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对策,以为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林业;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 林业是促进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协调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和社会公益事业。林业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新的发展战略,它是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结合[1-2]。现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人们的观念开始由以前的破坏森林资源向保护森林资源转变。但是,过去长久的掠夺,已经使得我国的森林资源覆盖率偏低,且长期处于劣势状态,要想尽快恢复森林资源的生态功能,提高森林覆盖率,必须全面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1 我国森林资源现状 森林资源是以林木资源为主,还包括林中和林下植物、野生动物、土壤微生物及其他自然环境因子等的资源。我国地域辽阔,物种丰富,森林资源也是多种多样,具有巨大的造林潜力[3]。 1.1 动植物资源 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没有受到第三纪和第四纪大陆冰川的影响,因而保存有大量的特有物种。其中,约有476种陆栖脊椎动物为我国所特有,占我国陆栖脊椎动物种类数19.42%,其中约有2/3的两栖类为特有种。此外,我国还具有许许多多特有的濒危野生动植物资源,如大熊猫、金丝猴、朱鹮、华南虎、羚牛、藏羚羊、褐马鸡、绿尾虹雉、白鳍豚、扬子鳄和水杉、银杉、珙桐、台湾杉、银杏、百山祖冷杉、香果树等。根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约有高等植物32 800种,其中50%~60%为我国所特有,仅次于世界植物最丰富的马来西亚和巴西,居世界第3位;我国约有脊椎动物6 266种,占世界脊椎动物种类的10%左右,此外,我国已经定名的昆虫3 000多种。 1.2 景观资源 我国国土辽阔,地大物博,景观资源丰富,至2011年,我国森林公园总数已增至2 583处,国家级森林公园总数近800处,主要分布在南方和西南。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对森林景观资源的开发起步较晚,目前,我国的景观资源主要以未开发状态、初步开发状态、适度开发状态和过度开发状态4种形式存在,其中,未开发和初步开发状态的占大多数。 1.3 林木资源

森林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森林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摘要: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科学的发展观,已经深入到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森林资源和林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目前的严峻状况,要求我们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深入到林业建设的制度、政策、法律等各个层面,构建一套全新的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法律体系,从而实现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和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林业可持续发展森林资源经济效益生态效益 1、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及其涵义 1987年在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的领导之下,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想联合国提交一份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在报告里提出了我们应致力一条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并且对可持续发展作了明确的定义:既满足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能力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谓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是指社会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的可持续发展。人类的生存离不开一定的自然条件,而自然条件的优劣往往又会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 2、林业的定义及目前我国林业的发展状况 所谓林业,是为进行森林经营组织起来的,以进行木材、林产品生产和保护性资源经营并以后者为基础的基础产业和公益事业。 我国的林业发展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第一个阶段是林业的初期发展阶段,(1949-1978),即传统林业发展阶段。这是为国家工业化提供积累,大量采伐原始林的过程。第二阶段是林业发展的探索阶段(1978-1992),这一时期的核心活动是在集体林区和其它非国有林区进行“林业三定”:稳定山权、林权,划定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但由于对改革的目标认识不足,林业改革的进展,远远落后于其它部门,迄今未走出一条可行之路。第三阶段始于1992年,受世界环发

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及其涵义 1987年在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的领导之下,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想联合国提交一份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在报告里提出了我们应致力一条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并且对可持续发展作了明确的定义:既满足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能力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谓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是指社会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的可持续发展。人类的生存离不开一定的自然条件,而自然条件的优劣往往又会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 二、林业的定义及目前我国林业的发展状况 所谓林业,是为进行森林经营组织起来的,以进行木材、林产品生产和保护性资源经营并以后者为基础的基础产业和公益事业。森林经营包括森林的采伐与更新、森林保护(含病虫害防治与防火)、森林再造、森林抚育和城市森林的建立、管理等一系列林事活动。 我国的林业发展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第一个阶段是林业的初期发展阶段,(1949-1978),即传统林业发展阶段。这是为国家工业化提供积累,大量采伐原始林的过程。第二阶段是林业发展的探索阶段(1978-1992),这一时期的核心活动是在集体林区和其它非国有林区进行“林业三定”:稳定山权、林权,划定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但由于对改革的目标认识不足,林业改革的进展,远远落后于其它部门,迄今未走出一条可行之路。第三阶段始于1992年,受世界环发大会和国际林业转轨的发展态势以及我国环境恶化的现状的影响,我国的林业迈向新的发展之路,但这一过程很漫长。特别是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一般说林区多在山区,而这些地区也是经济上最贫困的地区。因此,基于经济的诱惑,各地破坏性掠夺式采伐利用仍时常发生。这一时期的林业的发展必须落实到林业的科学经营上。否则,再像过去几十年只知道造林、采伐而不知道森林经营,最终将葬送林业的发展。这也就提出了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的林业经营模式。 三、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及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一)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在1992年的世界环境发展大会上提出的,这时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深入到各个方面,我国也已把此定为国策之一。当前世界各国都在研究和判定林业可持续经营的标准和指标体系,我国的林业工作者也参与了这一活动,有关方面也提出了八大标准和66项指标,对这方面的研究也正在深化。

林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现状和展望

林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现状和展望 林业发展对于维持生态环境平衡和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而当前林业保护中存在着问题,使林业可持续发展受到一定的影响。本文就林业可持续发展现状和增强林业可持续发展措施进行了一些探讨。 标签:林业;可持续发展;现状;措施 0 引言 现如今,人们越来越重视经济发展,但是却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林业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危害,其可持续发展进程受到阻碍。林业可持续发展对于保护人们居住生态环境,促进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林区经济效益的提高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对林业可持续发展进行关注,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1 林业可持续发展内涵概述 经济大力发展的同时使生态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我国政府加大了治理生态环境的力度,以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使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发展相互协调。林业发展作为生态环境发展中的重要组成环节,其可持续发展与人们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林业生产包括森林产品、木材等相关林木资源经营活动。林业生产经营不仅包括对林木的采伐,还包括对林木的保护和更新,使林木资源能够持续不断地供应给人类生产生活活动。因此,林业可持续发展就是在开展林业生产时,要根据林业生态环境的特性采取科学合理的开采方式进行,保证林业生态系统不受到严重破坏,使林业生态系统能够稳定、健康的持续发展,使林木资源能够持续更新,而不是被无休止的完全开采,使林业良好的生态系统促进生态效益、經济效益的增加[1]。 2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分析 第一,林业可持续发展能够给人类和动物提供一个和谐稳定的生态环境,良好的生态环境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污染源,净化居住环境,促进人们身心健康发展;第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林业提供大量的木材资源,如果林业生态环境受到破坏,人们开展经济生产活动就会受到原材料缺乏的影响,林业可持续发展可以源源不断地提供给人类各行业生产需要的木材资源,进而促进经济良性循环发展。 3 林业可持续发展研究历程 我国林业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时期,第一时期是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此时期内国家大力发展经济假设,需求林木资源较多,对林木资源开采力度较大,造成大量的森林资源大幅度减少,使林业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使林业可持续发展受到影响;第二个时期是改革开放后至1992年这段时间,此段时期

浅谈我对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点认识

浅谈我对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点认识 摘要: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科学的发展观,已经深入到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森林资源和林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目前的严峻状况,要求我们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深入到林业建设的制度、政策、法律等各个层面,构建一套全新的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法律体系,从而实现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和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笔者就自身工作经验以及学习心得入手,谈一下我对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点认识。 关键词:林业可持续发展森林资源经济效益生态效益 一、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在1992年的世界环境发展大会上提出的,这时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深入到各个方面,我国也已把此定为国策之一。当前世界各国都在研究和判定林业可持续经营的标准和指标体系,我国的林业工作者也参与了这一活动,有关方面也提出了八大标准和66项指标,对这方面的研究也正在深化。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涵义,实质表现在三个方面:⑴经济能力,即能源、资源、资金和信息使用的效率、效益和增长率,人均收入、资源储量、资本可替代性等; ⑵社会合力,即人口容量、人口素质、公共意识、文化道德、生活方式、社会公平性、社会稳定性、体制合理性等;⑶生态支持力,即生态自我调节力、生态还原力、资源承载力、环境资源等。 二、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依靠科技发展林业 我认为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根本的策略是科技的发展,因为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经济的发展和对资源与环境的再发展能力的保护。那么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证资源与环境的发展力,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依靠科技来发展经济,改变传统的以环境和自然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因此,在林业发展上,实施科技兴林,不断提高林业建设的科技含量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2、优化林业经济结构,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调整优化林业经济结构,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物质保证。在第一产业方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和其他原料林、速生丰产林、竹林和名特优新经济林建设;在第二产业方面,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促进以低层次原料加工向高层次综合精深加工转变的步伐;在第三产业方面,要加大森林旅游业、花卉业的发展。要采取“以二促一带三”的策略,调整生产力布局,淘汰落后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产业重组,解决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调整林产工业产品结构,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发展优势产品,努力开拓木材林产品的新用途,延伸产

林业经济作用发挥及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

林业经济作用发挥及可持续发展研究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变化,关于我国林业经济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理念。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出后,有效的推动了林业的建设速度。过去的林业建设注重点在经济利益方面,对于生态效益和林业可持续发展都十分不重视,没有考虑到未来的林业状况,只是一味的顾眼前利益的进行林业发展。随着时代的进步,行业的发展,人们已经慢慢的对生态林业建设重视了起来。林业的生态效益有了保障后,林业的经济效益也有能够有效的进行发展。文中,从多个方面入手,对两者的有关内容进行研究。 【关键词】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林业建设;生态林业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目光放远,在发展林业的同时,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共同发展,从而促进林业的健康发展。改变原有的发展模式,按照规定合理的计划生态和经济的共同发展,对林业生态进行全面的保护。在日常开展经济活动时也要以环保为主,杜绝对林业生态造成影响的行为,从而实现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立良好的林业生态环境是林业工作的重要目标,但是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许多林业的资源过度发开,要想改变现有情况,必须要

时刻遵循林业可持续发展,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重中之重,推进林业生态与经济的共同发展,实现经济、社会效益、生态保护的共赢。 一、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国家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过程中,生态林业建设工程也在努力进行。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生态问题成为了我们主要关注的话题,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可利用资源快速减少,导致我国当前经济的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因此,我国应加强对林业建设的重视程度。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林业建设过程中扔存在一些不足。林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对地区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且还能够有效提升会社经济的发展。同时林业经济的发展与生态发展具有很深的关联,两者的发展都是促进地区经济效益提升的关键。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使得人们对原有生态进行大面积的开发,导致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因此,我国对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政策,人们的环保意识也随之增强,林业有助于地区环境的优化,能够抵抗环境的不断恶化,但是因我国目前相关方面的技术还不够支撑林业的建设,林业资源不够丰富,导致我国林业经济无法全面的为可持续发展带来帮助。

浅谈对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一)

浅谈对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一) 论文关键词林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论文摘要我国正处在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的过渡时期,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科学发展观,已成为林业发展的核心理论。针对森林资源和林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目前的严峻状况,应将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到林业建设的制度、政策和法律等各个层次,构建一套全新的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从而实现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和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1可持续发展思想 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Development)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个新概念。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第1次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可持续发展是指以不损害后代人的发展需求为前提,满足现代人的需要和发展。换句话说,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这是因为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2林业的定义及目前我国林业的发展状况 所谓林业,是为进行森林经营组织起来的、以进行木材、林产品生产和实现各种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事业。林业部门包括营林和森林工业两大部门,其主要职能是有计划地绿化现有荒山荒地,扩大森林资源;科学地经营管理好现有的天然林和人工林并进行合理地开发利用;提高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增加木材和其他林副产品的生产,以满足工农业生产、国防建设和人民群众生活的需要;通过林业建设,可充分发挥森林的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护农田和环境保护等多种效能,为确保农业高产稳产而服务;森林经营包括森林的采伐与更新、森林保护、森林再造及抚育间伐和城市森林的建立和管理等一系列林事活动。 我国林业发展有三个阶段,一是林业的初期发展阶段(1949~1978年),即传统林业发展阶段,这是为国家工业化提供积累、大量采伐原始林的过程;二是1978~1992年,林业发展的探索阶段,这一时期的核心活动在集体林区和其他非国有林区进行林业三定,即稳定山权、林权、划定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三是始于1992年至今,受国际林业转轨的发展态势以及我国环境恶化的状况影响,我国林业迈向新的发展之路。原林业部根据《中国21世纪议程》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林业行动计划》,确定了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 3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及其实现对策 3.1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可持续发展的林业是从森林生态系统在生命支持系统中的整体作用出发,以森林生态系统在自然、社会系统中的功能维护为中心,通过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管理,向社会提供可持续的服务,而不仅仅是某种物质产品。这种功能的维护不仅是获取森林使用价值的基础,而且是由使用价值所表现出的经济获益持续的保障,更是人类持续生存所依赖于生命支持系统的根本,是森林价值的本质所在。 林业可持续发展决定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经济能力,即能源、资源、资金和信息使用的效率、效益和增长率、人均收入、资源储量和资本可替代性等;二是社会合力,即人口容量、人口素质、公共意识、文化道德、生活方式等;三是生态支持力,即生态自我调节能力、资源承载力、资源环境等。 3.2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应从诸多方面发展 3.2.1依靠科技。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经济的发展和对资源环境的再发展能力的保护,因而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证资源于环境的发展力,最有效的解决方法是靠科技来发展经济,改变传统的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因此,在林业发展上,实施科技兴

浅析林业可持续发展策略

浅析林业可持续发展策略 摘要:可持续发展是指以不损害后代人的发展需求为前提,满足现代人的需要 和发展。换句话说,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这是因为它 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 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 和安居乐业。 针对森林资源和林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目前的严峻状况,应将可持续发展理念 深入到林业建设的制度、政策和法律等各个层次,构建一套全新的可持续发展的 政策法规体系,从而实现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和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林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人类对于自己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都没有给予足够 的重视,而且在现代化工业的影响下,各种资源逐渐的减少甚至枯竭了,水土流 失的现象也是极为严重的,土地沙漠化也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之一。在钢筋混 凝土的包围下,绿地也越来越少,林业资源也日益的遭到了破坏,这些因素都严 重的威胁到了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环境。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平衡和发展等都对 林业资源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生态环境的有效发展对于气候的调节,或者 是保持水土等方面都发挥着防风固沙的作用。因此,加强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 合理利用现有的一些资源等,对于推动林业的可持续发展,都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而且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应从诸多方面发展。 1 营林的管理办法要先进,做到以科学治林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林业资源的统一管理是促使营林工作顺利开展的 一个重要环节,对林业资源实行统一管理的制度有利于提高相关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对于完成营林计划也是很有帮助的。比如说,可以加强林业专门机构——林 业站的管理力度。林业站也应该对此设置相关专业的营林专业小组,为林业资源 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出一批批业务能力强的营林专业人员,然后再各自明确分工, 这样也能够预防即便出现紧急情况也能保障在人手的调配以及控制方面做到游刃 有余。也需要定期对这些员工进行专业化的营林知识的相关培训工作,用专业的 营林知识指导他们,不断地推动区域林业资源的健康、有效发展,防止破坏区域 林业资源现象的出现,要想方设法地提高林业的科技发展水平,缩小和国外林业 资源之间的差距,同时也要更好地做好防治林业病虫害的工作。为更好的实现营 林规划打好坚实的基础。 2 发挥科技的引领作用,推动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来说助推力主要是科技,科学技术是第一 生产力,把这句话应用在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当中也是非常适合的,且是最有利的 佐证。所以,应该结合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大局,深入实施科技兴林的战略,要不 断的支持扶持基层林业工作人员进行林业科技的创新与更新,还要和上级的科研 机构进行必要的合作,要不断的建立和完善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体系,切实的把科学技术运用到林业的“地气”当中,为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 的基础。如果想要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以先进的科技作为支撑。因为有 着丰富的林业资源储备,我国的林业发展也取得了一些进步,但是,由于在科技 上过于薄弱,特别是在选择良种的时候、或者是经济栽培技术上等都面临着比较 严峻的问题。因此,就需要林业的主管部门积极的引入适合产业管理和发展的企 业机制,加强对林业技术人员和林业承包人员的相关技术培训,及时的引进一些

生态文明与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在物质生活丰富的同时,对于生态文明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往的时候,由于不重视,在粗放型经济发展中导致了生态环境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发现,生态环境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社会的综合发展都有密切的关系,只有抓好了生态文明才能实现真正的发展。而林业可持续发展则是生态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要受到应有的重视。 在党的十八大上,我们党提出了全面、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发展理念,该理念一经提出就在全国范围内引发了深刻反响,人们对于生态文明建设更加的重视,同时,立足于社会的新发展对生态文明也有了新的认识,怎样才能更好的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问题。以往的时候,人们对于生态文明不是特别重视,各种类型的问题相继出现,环境污染、水体破坏……这些都恶劣了生态环境的质量,降低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在新的发展环境下,扎实推进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成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而且还对于国名经济各个方面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生态文明与林业可持续发展 (一)基本内涵分析 人类社会在发展的过程中,只是一味的注重物质利益的索取,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例如,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排放污水、废气,各种乱砍滥伐现象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各种沙尘暴、雾霾灾害天气出现,这些问题倒逼着人类对过往的发展行为进行反思,生态文明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生态文明强调人类社会在发展的同时,要努力实现各个方面的平衡发展,不能因为一己之私就损坏生态环境。 从时间上来看,中国共产党对生态文明,一直是非常重视的,在党的十七大上最 先提出了生态文明的口号,对我们过去的 改革发展进行了深刻反思,对生态文明进 行了国家层面的规划。林业可持续发展,最 初是由联合国提出来的,这是联合国结合 全球气候变化和林业生产之间关系综合分 析进行的深层次研判。从多个层面来提升 现有林业资源的生产能力,确保这个生产 能力能够实现持续不断的更新,努力增加 林业资源当中物种和生态的多样性。在可 持续发展指导下,森林资源得到了综合的 开发、培育和利用,自身整体的生态环境保 护功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二)生态文明和林业可持续发展之间 的关系分析 生态文明,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 划,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其中就有林业方 面的基本发展情况,林业可持续发展是生 态文明的重要一环,一旦出现问题会极大 的降低生态文明的基本质量。林业可持续 发展,在落实上一定要充分考虑经济、生态 和社会的多重发展目标,从某种角度上来 看,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致力于生态 文明这个大目标。 通过多年的调查研究发现,林业在生 态文明中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作 用,必须要深化植树造林工作,努力增加现 有林业的基本种植面积,这样才能发挥林 业资源在水土保持、空气净化等这些方面 的作用,这样林地资源才能最大限度的保 持平衡,生态文明在实际推进的过程中才 能找到更多的落脚点。从生态文明建设上 来看,林业可持续发展是最容易实现的一 环,林业在生态发展的保护上起着全方位 且是不可代替的作用。 二、当前我国林业在可持续发展方面 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一)森林资源总量大,人均却明显不足 我国林业资源总体上来看,量非常大, 在全世界排名上也居于中间靠上的位置, 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平均到每一个人 的身上之后,人均林业资源就明显靠后了, 再加上我们改革发展的推动,各种林业消 费行为不断增多,这些都加剧了我国林业 资源的消耗,每年在大量林业资源被消耗 的基础上,还需要从国外进口非常多的林 业资源。 (二)林业建设管理相对落后 在林业管理上,我们国家的投入相对 来说比较有限,相对于整体的林业建设管 理,社会资源还没有很好的融入进去。在林 业生产中,涉及到的部门多,各种推诿扯皮 现象大量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建设管 理的基本成效。 三、新形势下深化我国林业可持续发 展的基本策略 林业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密切相 关,新形势下,必须要加大林业可持续发展 力度,首先,要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 势,制定总体的林业可持续发展规划,包括 需要增加生产的林业种类等,凸显林业的 多样性;其次,加大林业生产投入力度,加 快社会资源融入林业资源生产的力度,推 动我国林业生产投入不足问题的解决;再 次,结合当前的建设管理,完善林业部门建 设管理职能,明确职责分工,同时,加大林 业生产过程中各种技术等的研发,以此提 升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科技水平。 综上所述,生态文明和林业可持续发 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充分的认识 了其基本内涵之后,就要多层面推进林业 可持续建设,这样才能更好的凸显林业可 持续发展对生态文明的作用功效。 (通联: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林木种 苗站) 生态文明与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宋晓新 SHI JIAN TAN SUO/实践探索 95 2019第1期中(总第288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