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对余秀华诗歌的评论

对余秀华诗歌的评论

对余秀华诗歌的评论
对余秀华诗歌的评论

诗歌评论

销魂独我情何限——我读余秀华的诗(之一)

销魂独我情何限

——我读余秀华的诗(之一)

最近余秀华写了几首诗,像《一夜风流》、《我把自己毒哑》和《我们活着,我们说话》。这些诗,在不同的论坛上,引发了不同的议论。有些人见了这几首诗,像看到了老鼠,惊恐万状;更多的文友是对余秀华诗作予以肯定,对她诗中流露的莫名苦痛给予同情,对她进行安慰。我想,这是为诗者应该取的。也有诗友认为:“余秀华女士有其独特的视角,她一直以第一人称叙述,这是极高明的艺术手法。诗中的我,并不等于写下此诗的余秀华。”为此,余秀华出面争辩:“我就是写实的人,是脑瘫,所以渴望爱情,但爱情不要我,那么,请允许我为自己出一次轨。这是与我爱的人一次出轨,他完全不懂得的痛苦,那么我能怎么办呢?”我不怀疑余秀华诗中情感的真实性,因为与余秀华短期的交流,更主要的是当你了解到她的现状,她的经历,特别是再对照读她更多的诗后,会被她的诗,更深的感动着。这些过程,令我想起了李煜的诗句:“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子夜歌》这时,我已没有了燃烧的泪水。说实话,在这之前,我曾多次与简池文友议论余秀华的诗。简池说,他很少会被别人的诗感动的流泪,但余秀华的诗,让他流泪了,并建议我给余秀华写诗评。本来,我想等多读余秀华的诗,对她多点了解再写。但读了她这滴血的三首诗,看了一些文友的议论,感觉我不能再沉默了。所以,写下这篇文字,或者这不算一篇像样的诗评,没能抓取余秀华诗作最本质的特点。但,这篇东西,只要能结合她最近的心理变化,结合她以前写下的一些诗歌,能够探讨这位中国现代诗歌史上至今为止,唯一的一位脑瘫患者诗人的诗歌特质,特别是只要能够给这位女诗人在当前的苦闷中,以些许安慰,笔者就很知足了。

一、问君能有几多愁

《希尼诗文集》中说:“真实的诗人必须诚实。”余秀华是诚实的。正是因为她的诚实,她写出的诗歌,也是很诚实的。如曾遭别人辱骂的诗《一个脑瘫者的自言自语》。敢于将自己是个脑瘫患者,用诗歌表达出来,这不仅仅是需要勇气,更重要的是,这展示了诗人诚实的气质。《希尼诗文集》说:“你不能设计一首诗。”我想,好的诗歌,应该都不是诗人设计出来的,而应该是诗人倾诉出来的。记得有人说过,要当一个好诗人,就必须具有骨、气、血。这点,在知道了余秀华的苦难经历后,我敢肯定,这三方面余秀华都具备了。所以,她才能写出像《一个脑瘫者的自言自语》这样的好诗,因为,这首诗如其说是诗,更不如说,这是她对这个社会,对她的不平遭遇的呐喊。

纵观余秀华的诗作,有这么一个倾向,言愁写恨的作品正在加多。这说明了余秀华现在还是处于痛苦之中;也说明了,她更懂得用诗歌这个“鬼影”来发泄自己,来展示自己的内心世界,而这些,她是不惧怕“出丑”的。“我的肩膀尖成一个鬼影,在风口进出/玫瑰是女人的经血涂染的/包括一百次流产后的大出血”《我把自己毒哑》。当一个诗人真实到能用诗歌与自己的灵魂物我为一时,那他的诗除了燃烧的血外,绝不会还有其他。

老天给了余秀华诸多不公,但也赋予了她的诗才,让她能够真实地吐出自己苦难的心声。“在精神的铸形之中,一个人感受力的一半是来自于他置身的处所,他的血缘、历史、或文

化,无论他愿意如何称呼它。然而,与自我相关的认知和争辩,皆源于劳伦斯所称的“我的教养之声。”《希尼诗文集》

二、离恨恰如青草,更行更远还生

在上面我写下的这些标题里,细心的读者会发现,我用的全是李煜的诗句。所以我选择李煜的诗句,是因为我认为,在心境上,现在的余秀华与李煜都是悲情的诗人。但我总是认为,余秀华不能总是悲情的诗人,这是由我们这个时代决定的,余秀华的诗路还会更长,她还会有更大的进步,你不能确定她就是一个悲情的诗人了。其实,我所知的余秀华,一直是追求着美好的向往的。就是在现在的悲痛里,她还坚持着她善良而美好的向往:“雪还来不及走,太阳出来了/鸟雀的语言如隔世的种子/在天蓝里铺开含泪的繁华”。

余秀华的这种思想上的诚实,决定了她的诗路,她的诗歌的诚实。我读过余秀华的一首诗《手(致父亲)》:“我要挡在你的前面,迎接死亡/我要报复你/——乡村的艺术家,玩泥巴的高手/捏我时/捏了个跛足的人儿/哪怕后来你剃下肋骨做我的腿/我也无法正常行走//请你咬紧牙关,拔光我的头发/戴在你头上/让我的苦恨永久在你头上飘/让你直到七老八十也享受不到白头发的荣耀/然后用你树根一样的手/培我的坟/然后,请你远远地走开/不要祭奠我/不要拔我坟头新长的草//来生,不会再做你的女儿/哪怕做一条/余氏看家狗”。在这首诗里,余秀华是用滴血的心,用包含的泪,写下她对父亲那种复杂的情感的。请读者注意,最后的结节,最后的那句“余氏看家狗”。在这里,余秀华的忠实,余秀华对爱的解读,对人生的认识,全部做了最好的注解。她是很传统的。然后,这是现实的磨难,现实对她的不公,让她的诗路,在悲情的路上越走越远。我曾问过余秀华,能否再写这类充满了对父爱的泪的诗作了。她的回答是,不能。这是一个很诚实的回答,也是诗人对磨难的控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更加理解余秀华,更加地认定中国现代诗歌,应该有诗人余秀华一席之地。这不仅仅是她已能做到“不入绝境,难得绝唱”,更主要的是她能够做到在繁杂的生活磨难中,敢于解剖自己,敢于将自己的抗争,用亦正亦邪的真实面孔示人。这是更加难能可贵的。比起那个只知悲情的李煜来说,余秀华是伟大的。她的伟大就在于她的判逆。她在《走路》里写道:“做不到,人正影不歪/许多时候,我无赖地将错就错/一个空杯说,我们干一杯吧/醉后/就没有人知道你最初的模样”。

纵观余秀华一个时期以来的诗作,她的诗具有将抽象的愁恨形之于生动具体的非凡才能。“我咬破了自己的子宫/血液是一个幌子,子孙是一个幌子/没有哭声,我已成一个影子/没有爱人,爱,如此轻巧/我一生背负,无法碰触”。她将要说的话,要呼喊抗议的,全变成了一个个意象的画面,或者是变成了呼之欲出的鬼影,将那些梦撕碎,让人们感叹,让人们震撼,让那些道貌岸然者无地自容。“热衷于蛇的身体,罂粟花,和街角的脸/黑夜深入新年的钟声,一碎再碎,春天如一场意淫/闪电憋死在身体里,一夜风流留下难产/那些花自顾自地开”,“世界需要在肮脏里延续要让诗句点燃磷火,把一个男人诱惑入深湖”。余秀华这类诗的报复,无疑是很精彩的。

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在虞美人这首诗中,有这样的结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我这里借用李煜的诗句,并不是要说余秀华的愁苦是这样。相反,我曾多次对余秀华说,她的诗已达到了一个很高的高度,不足的是还不稳定。这可能是多方面的原因,一是她毕竟是一位脑瘫患者,能写出这样的诗,应该是难得的;二、她的心情往往会影响到她,一些诗作能感到过于生气所带来的急就和直言。还有一点我必须指出,有的文友说余秀华的诗直白,空

泛,并且说她写的“带有明显的倾向性(不说诱导性),你说看到的人如何不联想你的身体情况?”这点我就不敢苟同了。我想,这可能与不了解余秀华的情形有关。还有一点,我想这也与不了解余秀华所展示的诗歌才华,她的诗的语言表达方式有关。这点限于篇幅就不在这篇文章中一一评说了。

我只是想在这里说,余秀华的诗,总体上来说,她是多采取口语式的表达,在很自然的表达里,柔和着散文的因子,多于隐喻。她的诗句的特质是质朴带有诡秘,自然带有桀傲。

林肯曾说,喷泉的高度不会高于它的源头。余秀华的诗,所有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所以有这些特质,这除了苦难的经历给她心灵留下的印记返还外,更多的是她与生以来的骨子里的东西。应该说,这种很超然的东西,在她的诗句里横生着,姿意着,让她的诗句生动着,流淌着,别样着,也让她的诗情展现着,载着她的愁苦和苦痛,载着她的真实的生活,一江春水般的流淌着,给现在的诗坛带来了争议,也给她带来烦恼。

请听她的心声:“松手啊,草长莺飞河水泛泛我的长发敲打着腰身/不敢问昨夜/昨夜又瘦了几分/桃花里的那场风还是起来了/我站在暗处,看满楼灯火/桃花的脸庞冰凉/我飘零/飘零在那风流一场/我为你水性千年/我为你扬花万里/我只是说了一些轻而又轻的话语。”是的,诗言志,诗也会倾吐心声,特别是这么一位不甘世俗的欺压,奋起抗争的残疾人,她唯一能做的就是用笔忠实地记下自己的心路历程,包括她的很具特色的“出格”抗争。在她的笔下,那些像桃花一样飘荡的诗意,像扬花一般流泻的诗句,不正是她的自我写照吗?她能松的了手?只能落得,“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不管怎么说,只要余秀华不违背自己的心愿,敢于直面人生,对抗世俗之风,敢于坚持写实的风格解剖自己,从而也揭示了我们这个社会最低层的一些现状,她的烦恼就不会消失,就会挥之不去,就会被人误解,但也更多的被人重视。

诗人施世游曾说:“一个诗歌写作者身上至少必带这么几种气中的两种:豪气、霸气、才气、匪气、邪气、孩子气。六气择二而不同,风格也各样。”苦难催生了余秀华的诗歌,也在改变着她的诗歌走向,我相信,她的诗会写的越来越好,她的精彩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

2011年1月11日

一面风情深有韵

——我读余秀华的诗(之二)

余秀华的《一夜风流》、《我把自己毒哑》和《我们活着,我们说话》等诗,在一些文学网站引起争议。前天笔者就余秀华的诗写了一评,主要是评她诗的悲情。但笔者发现,有的文友不是正确地展开诗论,有的说她的诗是“不雅”,甚至对余秀华写的爱情诗,也是加以否定;还有的说她“哗众取宠”、“堆砌”,更有的直指说是垃圾等。真的是这样吗?笔者想从引发争议的与林子书系列诗入手,主要从艺术的角度进行探讨。鲁迅先生说过,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你对余秀华的诗看不惯,我想,你应该用艺术的眼光来做出评价,而不是用干嚎的嘴脸,去对一个已经遍体鳞伤的脑瘫者进行攻击。

对余秀华的那些情感诗的评论之事,使我想到了宋代的李清照。当年,李清照写了一首《浣溪沙》:“绣幕芙蓉一笑开,斜偎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在我国几千年封建伦理道德的影响下,历来很多描写和歌颂爱情的诗都遭到了批判和排斥。李清照的这首诗,就被赵万里指责成“语意儇薄”。这大概是赵万里认为,如此大胆的表露爱情,描写男女约会的,不应是李清照所为。所以他宣布

这不应是李清照的诗,是伪诗。时代进步到了今天,却有个别的所谓诗人,比当年的赵万里还甚,对余秀华的几首直抒她的感情生活,揭示她对爱情的向往,对世俗的控诉的诗作不满,横加指责。这就使人很难理解了。以笔者所知,余秀华写诗,都是反映她真实的情形的。她所以能写出《一夜风流》、《我把自己毒哑》和《我们活着,我们说话》这类的诗,是有前因的。其前因就是她写的那几首与林子诗。这里,作者想就余秀华的那几首与林子书的诗作,作一品评。也就借用李清照的这首“语意儇薄”的诗做为题目,来看看余秀华的爱情诗,到底是不是有的人说的垃圾。这里先借用“一面风情深有韵”为题,单评她写的《踏秋行吟------与林子的情书》一诗。后两句当另行文写出。

一、风情渐老见春羞

既然是落脚在李清照的这句诗上,其中的关键词就是“风情”。让我们先来看看风情一词的解释:风情指人的仪表举止,多指女性。风情是女人的韵味,与性感有联系,两者的不同之处是:风情来自于“神”,而性感来自於“形”。神是内在,形乃外在。风情在于情调,在於韵味。真正的风情,不在于卖弄,而在于自然的流露。综观一些封建假道学对余秀华诗的评价,一是说其“不雅”,二是说她“堆砌”,更直接说,这“堆砌”,就是“哗众取宠”。说的更不好听一点,就是她在骚首弄姿。我真不明白了,一个脑瘫者,在长期的痛苦中,突然有了点爱的感受,并用很感人的诗句表现出来,怎会成了这种情形了呢?是的,一个脑瘫者,她没有社会经验,没经历过多的爱,或者说她根本就没有过,她还不知社会的阴暗;但她一旦经历了,那种欣喜的情绪,会自然而然的从笔尖喷发出来,这难道是堆砌吗?我们来读一下她的诗:“风吹草低,风吹的时候所有的事物都低了下去/包括云,鸟鸣,和我的一夜未眠”。你看,她那种获得爱的心情是多么开阔啊,多么欢欣,比云和小鸟还要飞的高,过去夜里苦守的情形,难熬的情形,也包括期待爱的到来的情形,都“都低了下去”,所有的事物在作者的眼里都很低很低了。你再看:“狗尾巴草站得比我高傲,林子,我一直想做一棵植物/开出只有你才能破译的花语”。原本处于社会低层,而今,在爱的到来面前,她像狗尾巴草那样的骄傲着,她要开出最忠贞的花语,唯独给那个他:“只有你”。像这样的爱的歌唱,充斥着整个篇幅。限于本文的篇幅,我不能在这里一一列举了。我真的不明白,这种很准确地表达作者对爱情的感受的好诗句,怎么到了一些人的眼中,就成为堆砌了呢?就成为哗众取宠了呢?甚至成为垃圾了呢?有人会说,那是指她写了床上戏。且慢!我这里指出这些,就是要反驳你们的这一指责。喜剧被悲情所代替,那更能说明余秀华诗的份量,而不是其他;更能说明她的那些滴血的诗句的震撼人心的力量,而不是丑陋。敢于将一些世俗下掩藏的东西,举到诗句的面前,那本身就是最具诗核的东西。那本身就是对那些伪诗,包括那些伪诗人的批判,而不会是其他。在这样散发着爱的阳光的好诗面前,所有的虚伪都会发抖,这是肯定的。在真正意义的,从自己的血腔里吐出的诗情面前,余秀华失去的将是假道学的枷锁,她赢得的将是她的更广阔的诗歌天地!“田野广阔”!

二、到处芳魂感旧游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到,余秀华的诗,是发自内心的,自然表达的情感。她的诗是很美的。这是个审美观的问题。应该说,她的诗,是写自己真实生活和情感的,但她的诗,也很唯美。她的这首诗,所展现的,有很多散文的基因。这首先就是表现在她的抒发的婉约美上。这让我想到了李清照。李清照的词独具一家风貌,被后人称为“易安体”。李清照的词主要特点:一是以其女性身分和特殊经历写词,塑造了前所未有的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从而扩大了传统婉约词的情感深度和思想内涵。二是善于从书面语言和日常口语里提炼出生动晓畅的语言;善于运用白描和铺叙手法,构成浑然一体的境界。

读余秀华的一些诗,特别是这首诗,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一点。其一、关于在婉约里加强深度,请看她的诗的结节:“我在小木屋,门前河水瘦,落叶沉重/亲爱的,我点燃诗稿足够这个冬天取暖/雪下来时,你就不用再寻找来时的路。”你看,余秀华在享受爱的欢乐的时

候,还是清醒思看到了她的现实。“门前河水瘦,落叶沉重”,这就是她的认知。而她对爱的坚定也对所爱的人进行了表达:“我点燃诗稿足够这个冬天取暖”。她相信她的爱会克服困难,但也隐隐表达出了她的担心和进一步的期盼:“雪下来时,你就不用再寻找来时的路”。这里请读者注意,余秀华在诗中,两次提到雪,前面她写道:“然后等一场大雪,把我埋到来世,等一只鸟把我钓出”,她为啥要这么写呢?她在这里前后照应,写出了她并不甘心于现在得到的爱,这份爱还不完整,甚至说是不确定,所以,她在这里等雪。这场雪,不应该看成她意识到的寒冷,她心中期待的雪,应该是纯洁的美好的象征。她在追求着,坚持着。读到这里,你还能说她堆砌吗?

其二、关于书面语和口语的结合。一些坚持口语写法的诗人,往往不注意意象,或者在他们的诗里很少有意象,这造成了他们写的诗,很多的是直白的抒发,这也是口语诗被人看轻的一个原因。余秀华的诗不是这样。你看她写的这首爱情诗,每一行可以说都有意象。这就组成了一个个意象团,又通过意象团的构建,展现了了一个很深的意境。我们正是通过她的诗句的口语化,感受到她的诗句的亲和力,通过她组织的那些物象和心灵的游近,感受到美和芳香。

三.眼波才动被人猜

口语的写法,能够很好地贴近生活,贴近诗人的情绪。所以,有的文友在读了余秀华的诗后,下了这样的结论,说她的诗,无非就是“渲泄”。是的,余秀华写情诗,尤其她写的与林子书这几首,是在抒发她爱的情感。但是,如果只是看到了她在“渲泄”,说她落于“俗”套,或是说她乱用词藻,“哗众取宠”等,这些说法,都是站不住脚的。最起码是说明了这些文友并没有看懂余秀华的诗的深意。他们所以说余秀华写的诗堆砌,正说明了她们写诗赏诗的俗性。

好的诗歌很重要的是要有着丰富的想象。余秀华的情诗,是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她的差不多每一句诗,多是借助物象,借助只有她与他爱着的人能够知道的“这一个”,来表达她的爱的心情,所以才会导致一些文友的误读,不理解等。但,这些并不是余秀华写的不好的原因,在某种程度上,只能反映了现在诗界的“俗”和浮躁。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余秀华的诗,既是植根于生活的真实,又是充盈着丰富想象的好作品。她的作品所以很受欢迎,所以很灵动,是因为她的诗,能够摆脱实际生活的拘泥,站在比生活更高的境地去透视过去和未来,这强化了感情,增添了作品的绚丽色彩。如她的这首诗的起句,就将爱站在了一个很高的起点:“田野广阔”。这个起点,既是写出了她的那种被爱所陶醉的心情,也写出了诗人对爱的解读。接下来,她马上写近了,将眼光收回,“两棵树远远地居住,鸟雀前一只后一只地出门”这种带有哲思的诗句,你能够说她是堆砌吗?除非你对诗毫无领悟力,除非你视而不见。接下了诗人不仅仅是写了过程,她的笔触在灵动地游走,心灵上的,未来的担忧,未来的幸福等等。这种写法,在诗思上是扩展的,在架构上是缩进的。限于篇幅就不每一句都去解读了。

有的文友说,余秀华不应该分一二三等,应该一贯到底。这其实还是没有读懂余秀华。她的诗是跃动着的,也是隐喻着的。借用李清照的一句诗:“眼波才动被人猜”。如果,诗将所有的话都说的很明白,那样的诗,绝不会是好诗。施叶丽在《隐喻早期诗歌中的运用》中说:“隐喻是诗歌中不可或缺的一种修辞手段,是诗歌创作的基础砌块,是诗歌的生命原则,是诗人的主要文本和荣耀。可以说诗人是用隐喻来看待生活,用隐喻进行思考的,并把普通的事物转变成象征性的财富。诗人常常使用隐喻避免诗歌的平淡和单调,使诗歌显得更美、更吸引人。诗人用隐喻使内心的感受和思想图像化,即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图像化使诗歌变得清晰、明白、生动、形象,使读者更容易理解诗人试图传达的含义,使读者透过外在的表象深入到诗歌的内在结构从而获得更深层的意义。诗人往往通过A就是B这种隐喻模式给人以惊奇,引起读者关注,促使读者思考、发挥他们的想象,并且激起他们的各种情感,

或怒或喜。正是因为隐喻的运用,一首诗才显得意义深刻,充满魅力和趣味。”

不仅仅是隐喻,在这首诗里,余秀华还巧妙地采取了多种手法,而这些手法,在意象的灵动里,在隐喻的面纱下,更加的多姿多彩,也更加的让她的诗含情脉脉。像前节作者指出的前后写到的雪,这里再指出,开篇的“鸟雀前一只后一只地出门”,到结节的“我在小木屋,门前河水瘦,落叶沉重”,这种前后照应,动静结合的写法,盘活了整首诗篇。明人钱允治说:“这种动静结合的笔法叫曲尽情棕,(《续选草堂诗余》)。沈际飞也说:“片时意态,淫夷万变,美人则然,静实虚动,衬景物情虚甚妙,纸上何遽能尔”?有些事物入诗是需要高超的写作语言方能不使之落入套俗,而不是仅仅一个视角独特的问题。

总之,余秀华这样的带有明显的口语,很个性的写法,应该成为我们诗写作中调度意象,深化诗的意境的范文。愿我们能够在学诗中,正确地运用意象,来构筑诗架,展现诗意,真正地做到“一面风情深有韵”。

2011年1月15日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评余秀华的诗《爱我,在天亮以后》

余秀华的诗,差不多每首总能引起文友们的关注。如果说她的个别诗作,因为写实接近暴露,引起误解;如果说她的一些悲情诗,引发争议,还有情可原,但是,她最近在某论坛发出的爱情诗《爱我,在天亮以后》,竟然引发很严重的误读,这就让人难以理解了。有文友在钟祥论坛发表诗解,说她的这首诗是其实“很轻很脆弱”。期待“很浅也很凄然”。在这位诗评家来看,余秀华的这首诗,是悲情的:从题目上来说,就是很悲情的,浅显的;从诗所表达出的来看,也是“脆弱和很轻,所有的真诚和真实也是,包括爱也是。”还有的诗友,也发表了其他的质疑。真的是以上所列的那样吗?我的回答是:否。余秀华的这首诗,是一首很好的爱情诗。现在,笔者借用钟祥论坛的那位文友的逐节逐句解读的方法,也做一评读。

先来看余秀华这首诗的题目:《爱我,在天亮以后》。那位诗友说,这首诗的题目,表述的是“很浅也很凄然”。这真是不着边际的事。余秀华之所以将这首爱情诗定位于“在天亮以后”。在这里,她是借用了隐喻的手法。天亮,就是说光明磊落,这场爱,就是光明磊落,没有什么在黑夜里的东西。敢于将爱拿到天亮去说,这本身说明了爱的热烈,爱的真诚,爱的很深情很阳光。真不知那位钟祥论坛文友,于余秀华的感受不顾的评论家,为什么会这么狭隘,这么信口乱诌,这么单凭自己的臆想猜度去捉句呢?

笔者在评余秀华的以前诗作时曾说,诗将所有的话都说的很明白,那样的诗,绝不会是好诗。读过很多余秀华的诗,笔者有种感觉,余秀华写诗,很善于运用隐喻。很多的诗人写诗,是在诗篇里运用意象来展现隐喻。像余秀华这样,在题目上,就敲定运用隐喻的,尚不多见。这里指出,很多的诗人写诗,在隐喻的运用上,除了不会考虑题目外,在正篇中,也是多追求一节之奇,或者仅仅是一句一个意象的出彩,很少有能够统篇考量的。余秀华能够在题目上开始作文章,就预示着,她的全篇诗文,都会在隐喻的面纱下,让意象更灵动,令诗篇更加的多姿多彩,让她的诗更加的含情脉脉。为此,笔者也针对性的来个逐节加以祥解:“一、

吻我,如果你的唇和窗外的那棵树

一样安静

你一定不会责怪我有些冷凉的额头

和我

婉若秋天的内心”

这一节的关键词是“安静”,“冷凉”。这是悲情了吗?否。这里是展现的爱的深沉,爱的成熟,爱的心心相印,所以才会有这样的安静的感觉。请注意最后的一句“秋天的内心”。秋天是最好的季节,天高云淡,很开阔的心情。作者将爱放在这个场景中去表达,那种开阔的心境,当然会是安静的了。爱的至高境界,应该是安静的。

“请看着风里的落叶拥抱我

不要探究我身体某处的夜色

不要计算

我留给你的余温”

这节的关键词是落叶、夜色和余温。落叶拥抱,那是一些过往。在这里,诗人表达的是她的大度,她很真诚地将自己的一些过往,和盘托出。不要探究,是要忘记该忘记的一些不幸,去面对新的幸福生活。这里关键在“余温”。这并不是余温,而是相爱的回忆。这是真正的爱,是不能去探究的,更不能去计算的啊。

“秋天正好,风正好,温度正好

我们约好这一次相恋

并在下雪之前

老去,不动声色”

如果说,第一节说到了冷凉,第二节说了落叶和夜色,尚还有余温。这算是冷色调的处置,好像会使人担心,爱会发生点什么。但在这一节的第一句的三个“正好”,将爱的热烈作了最直接的展示。那个所谓的诗评家,为啥就看不到这些呢?总之,这三节的意象是用反正对照的意象表现法写的。对此,我们更应该注意到诗人在这些意象团里所展示的隐喻。

“二、

掸一掸你眉间尘埃

把你的过往埋进一场花开

而我没有退尽的痛楚

是一首无词的小令

供你来猜”

如果说,第一部分是从总体上对爱的抒发,那么,这一节是往细里写了。在这里,作者写出了她的爱,她对爱人以往的包容,都看成了“一场花开”。同时,作者调皮地希望爱人来猜度自己。其实是在告诉爱人,爱情,已将自己的痛楚冲洗掉了。请注意,这里的前两句和后两句,是双向的,在这里,是用两个意象团来展示的。

“为你沏一壶茶,然后

我们的日子在两颗盐里打开

浅浅的咸

抵消我们下一次险滩上的

泪滴”

这里,作者采用了缩进式的写法,更细更深入地写到了爱情的日常生活。“日子在两颗盐里打开”,很形象的表达,很深远的展往,写出了对未来的同甘苦,更加展示了作者爱的彻底性。这里不仅是很形象地表达,意象表现展控的很好。

“你不说话的时候

我们更接近一场白露

我翻阅你心事时

就可以漫不经心”

这里也是两组意象。有的文友对这组不理解,评说,白露怎能漫不经心?且不说,他武断地将两层意思粘了起来,更是说明他根本就没有读懂。白露,在这里是秋天的指代。因为,

唯有到了白露节气,那才是真正秋天的到来。农谚有“白露天气晴,谷米白如银”的说法。作者这里这么说“更接近一场白露”,实际上是说,爱更加接近光明磊落,更加接近于圆满。这是作者心情的表达。接下来的“漫不经心”,就更好理解了,那是作者表达对爱的自信。

在这里,对作者运用白露的意象,笔者不得不说说《诗经?国风》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我们更接近一场白露”,是不是说,更接近于一场浪漫呢?我想是这样。

“三、我们挽手踏进生命的清浅

果实诉说,言语纤细

我给你的

不企及夜晚

但靠近月色”

在这部分,作者将爱的笔触,伸向了想象的时空。借助于秋天,作者说:“挽手踏进生命的清浅”,所以才有了爱的果实,有了这些动人的爱的诉说。应该注意的是这里的最后两句:“不企及夜晚/但靠近月色”。这里的月色,让人想起了白居易的“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这是对中秋的歌唱。

“我说,每一棵草都会开花

我们把手伸进一棵草的内心

只听取

她在黄昏里的声音”

这一节,作者意犹未尽,又借助草的意象,说明自己的身世。在这里,作者强调了开花,强调了内心的表达。黄昏的声音,更应是爱的私语。

“而你在做这些的时候

递给我一个眼神

就好”

写到这里,作者沉醉在爱里,只是要求爱人,看她一眼。那种爱的期待,很形象地作了表达。这样的结节,收束的极妙。

以上分节解读完毕。笔者在这里要说,这样的每节解读诗的评说方式,其实并不可取。笔者之所以要这么做,实在是看不惯个别所谓的诗评者,以己所欲,以己之偏见,强加于诗人的误读误导。是的,余秀华的诗,多是写自己的心情文字,且最近她写了一些引发争议的诗作。但是,余秀华的这首诗,是写于2009年9月19日的。读过余秀华很多诗作的文友,应该知道,余秀华当时多是不写悲情诗的。再说了,靠主观的臆想和猜度,而不是根据诗所表现的艺术性去解读这首诗,更是不应该。所以,这是笔者写这篇评的最直接的原因。是故,对余秀华诗中的隐喻和意象团的构建等分析,限于篇幅,就不去再一一祥细叙说了。

2011年2月4日

:余秀华踢足球去了作者:北方弱

余秀华踢足球去了

小镇上有足球比赛

那个阿Q 年间

街上到处有人起义的小镇

余秀华作为前锋队员派进了首发名单

余秀华左脚控球

在民国和大清年间滚来滚去

像踢着阿Q的脑袋

余秀华一拐一拐地

身子前倾7度

带球晃过了孔乙已的防守

被祥林嫂砍过门槛的土地庙就在眼前余秀华牙牙喊着射门

一只滴血的馒头

滑过闰土头顶上的旧毡帽

直入鲁迅的悲哀处

余秀华下棋去了

像每天早晨

赶着鸭子上架一样

余秀华认真练习着下棋

直到小镇上聚集了很多脑瘫患者

比赛就要开始了

余秀华赶着上架鸭子来到了小镇上小镇从一把茶壶里伸出细长的脖子

五魁首啊六六六啊

余秀华只使用自己的口诀

只几个回合

余秀华的鸭子就上架了

扑棱棱飞进楚河

大象飞呀马后炮啊

岗上开啊宝中宝啊

红中来呀自摸胡啊

余秀华把象棋当成了麻将

推倒长城,杀他个

片甲不留,干干净净

——将军!

余秀华赶着鸭子上架

在横店在钟祥

没有人能赶着鸭子上架

全武汉也只有余秀华一个人

呱呱呱

只要余秀华的鸭子开始叫了

全湖北的鸭子都得跟着转脖子

余秀华在鱼塘边上架起了一排竹竿

三十六只鸭子站成一线

余秀华手里举着一根竹竿

七十二个动作点到为止

只会下象棋的邻居老杨

也被余秀华摁在地上插上了翅膀

三十六只鸭子得有个小队长

老杨呱呱叫着

怎么听,横店方言都像一只公鸭子

呱呱呱

九头鸟的湖北

不如余秀华的三十六只鸭子

湖北佬的位置倒给了一个女人

余秀华不写诗歌了

她要赶着鸭子上架

她的腿脚不方便

她要让一群鸭子过上天空里的生活

不再像余秀华一样摇摆

不谈走饭,并非不尊重她的洒脱——4月,悄然

走进余秀华的灵异世界

在这个略显单调的四月,我显然没有驾驭好内心深处那群荒芜的泡泡,它们渴望被乍起的夏风舔吻并点破那根麻木已久的神经。作为一名读者,首先我以为可以轻松抑制自身的这些隐性的顽疾,至少在接受走饭诗歌过程中应当表现出一种抽象的爱怜,而并非从另一个点上去抽离它的可行性。对于时代本身而言,一个人的悄然离去和悄然落地同样的微不足道,如果他一无所有或者单纯的不能再单纯的话。走饭她只是一个孩子,她用灵性调皮了她短暂的人生,好比有人用冗长灌输着他的质感一样。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能从生命的痕迹中看见希望和柔美的光芒,因为我们的爱,绝非仅仅停留在一枚孤独的枝桠之上,它需要夏日,需要阳光,需要人间的宽容和隐忍。以上抒情算是承上启下吧,尽管它不能巧妙的把注意力引到今天我要突出的主人公——余秀华身上。

将走饭和余秀华的诗放到一起,我会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快慰和感动。它们(诗歌)都存在着美丽的灵异性和开阔性,区别在于,走饭在通往灵异的自我空间中有所保留,她用一

种慵懒的方式把自己搁浅,她害怕往前。而余秀华所释放出来的灵异则不仅仅局限于灵异,她更为注重内心深处的铺垫和深造,这种对比很大程度上彰显出两个生命个体价值体系的差异化,以及她们对诗歌和生命所持有的两种不同主张。如果你曾经有过爱,有过青年时代,那么你完全不必把自己包裹起来,完全可以蹲下来听听余秀华对自己人生的一次轻唱,也许这样可以让你想起什么,也许什么都不能。

很明显,余秀华的诗真正意义上触动我们神经的不仅仅是那种灵异,更多的是灵异世界中的开阔性和包容性。

《跪向这样的人生,一腔热情为谁媚》,当读到这样的标题,你是否会有一种迫切解构当下女性价值观的冲动?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我很想知道余秀华属于哪种女性心理类型,因为这无疑是走进她诗歌的一个先决条件。从大的方向来分,中国女性不是传统就是现代。然而这样的分法显然是不科学的。就拿走饭和余秀华来说,她们同属新时代女性的代表,在思想上存在着诸多想通的地方,比如对待事物的敏锐性和先觉性;但她们又存在致命的区别,读走饭的诗,会一种疼痛感,她就像我们身边的一个小侄女,充满个性和灵气,又有些捉摸不透的冷艳。读余秀华的诗,你会不自觉的产生一种崇敬感,这股崇敬感主要来自于诗歌的隐忍和开阔性,每当她把读者带向一个深渊,又会原地折返,并呈现出一种灵魂深处的成熟美。需要一场病痛,我才能腾出时间/不露痕迹地想一想你/不动声色地伤悲和欢喜/秋,就这样深了/沉鱼落雁,收割后的田野有红透了的情缘/等你打马前来。整个基调虽然忧伤,但不灰暗,它是一种压抑着的希望,抒发了一个年轻女子对现实情缘的企盼之情。

再来看看下面这段:我们在世俗里远离,握不暖一句诺言/夜晚,在你的小城更加模棱两可/只有点一茎红烛,我才配给你写信/用小毫,写小思念/在生命的大痛上,独舞成痴。我们可以轻易的发现,这出自一个年轻女子的口吻,而且具有淡淡的浪漫主义气息。它透露出潜在的自卑情绪,无论对于身体还是心灵,都带有冷色调,这一段在诗意的呈现上较为干涩和直接,与前面铺就的主题产生了些许冲突。这种冲突为诗歌整体基调布上一层薄薄的雾状。

我还是怕一用力,点穿了生活的苦/我怕一个矫情,回不到最初/红柿子在风里,计算跌落的日子/它的甜会砸醒土地/不会砸着我。这几句可谓把余秀华质朴、沉稳的一面暴露无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余秀华是矛盾着的个体,她在渴望浪漫主义的同时,内心深处又无法回避现实主义的炙烤。现实生活的坚硬和苦楚给了她难以言状的压抑和空茫。从而也就有了如此充满惆怅感的句子:它的甜会砸醒土地/不会砸着我。

随着余秀华情感的不断递增,她的诗句也发生着线性裂变,在这种裂变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主观情绪过重的问题。关于这个弊端,她本人或许并不这样认为,而作为读者,我们必须清晰的意识到这种主观情绪的尺度将是丈量一首诗歌通往成功的主要坐标。《给我一双高跟鞋》当中,似乎有过此类不足。而《在你的名字里独白》中,她很快又将这种不足加以弥补,推进中她开始不再那么用力,像是找到一把克制情绪的钥匙,轻巧地把自己掩藏起来,完成了举重若轻的华丽转身:我把火山埋在海水的蓝里,等你平安穿过/我在许多人身上没有找到家/亦,你来的时候,我的门锁青苔密布/亲爱的,你要把钥匙捏出潮汐/让一尾鱼在春天里复活。

《亦,我们去北方》,我当它是余秀华这组诗歌的高潮部分,她把很多理想性的东西全都放在了这里,包括对美好人生的追求,以及对唯美爱情的向往。余秀华通过“北方”来释放内心深处的能量,她就像一名爱情路上的义士,义无反顾的迈出了北上的征程,尽管这些都是她内心里的一种希冀,但它为余秀华实现爱情凤凰涅槃的浪漫之旅开辟了道路:亦,我们需要用辽阔来喂养生命/就算来生,我投落它处/能嗅到你食指上的烟味,便不孤独/我要在那样的长风里狂奔,把江南的玫瑰/刺成药,暖你双足。余秀华在这一首中实现了思想突破,不仅将小我的爱恋赋予了浓郁的大地色彩,同时也开凿出一种人生的苍凉和厚度。这就是余秀华诗歌灵异世界最为迷人的地方。

高亢之后,《情书》中明显暴露出余秀华的极度落寞。这封《情书》实际上是她用来祭奠爱恋的遗书。它比谁都清楚,现实的爱情难以抚平肉体的阵痛,而那种来自身体的疼痛,唯有通过隐忍来抵制。总体来说,余秀华结尾部分营造出来的孤独和无望在很大程度上迎合了诗歌的主题基调,也基本符合她本人的情感走向。

平行,穿越和文学的根

——也谈余秀华诗歌的多元性

又是春天,又是四月。先是樱花的开放,然后是桃花,李花,再之后是油菜花,成片片面的,让原野变成灿烂的海洋。很多年以来,我都已经找不到一个有关于春天的明晰的线索。每天都在城市的街巷中行走,每天都在看不见的围栏中生活。过于宽大而精致的城市,让我将土地的消息一再遗忘。前段时间某个夜晚,只是偶然,我路过一口荒废已久的池塘,我和一阵蛙鸣不期而遇。这些失去原野的土著居民,最终还是在春天苏醒,唱响了一支古老的歌谣。直到那一刻,我才确信:我的脚步再次迈进了春天的门槛。

事实上,春天能时只是某种意境的呈现。比如在南方,四月已是春之将暮;而在遥远的北方,黑色的泥土还不曾完全解冻,树木湿漉漉的枝条刚刚击退了冰雪的缠绕,惺惺然,于四月的微风中轻轻摇摆。原野依然是荒凉,还看不到花草的影子,直到五月,最北方的春天才刚刚开始。我们此时说的,也只是北半球的春天,至于南半球,正值暮秋时节罢。多有意思,我们总是生活在生活的表象之下。

我又想起了鄂中一个叫钟祥的小城。这座小城的某一个角落,座落着一个平凡的近似于古怪的村庄——横店村,据说余秀华就住在那里,一个诗文近妖的女子。想必她那里,此时也还是春天吧。

在王小波生命的最后阶段,他形容自己就像是一条洋拉子一般的蠕虫。情绪灰暗,什么都做不了是他表述的本意,这种形容有些特别。在我儿时的记忆里,洋拉子并非善类。它喜安静,潜伏在绿色的树叶间,行动似乎也不迟钝,总是能给靠近它的妄人狠狠地一刺。小时顽劣,好攀爬的我,没少吃它的苦头。王小波为什么要形容自己是蠕虫?我想这并不是他身体虚弱的表证,或是精神苦闷的错觉。时至今日,有越来越多的人,分明能感受到他那种身体背叛,灵魂空置的痛楚。

我们还是回到文学本身。很多年前马原说小说死了。王蒙曾笑言:不是小说死了,是马原的小说死了。我个人觉得王蒙的笑多少有些牵强。虽然后来马原最终又提起了笔。说小说死了,马原不是第一人,也不是唯一的一个人。小说死了之后的散文死了,诗歌死了,最终的命题是:文学死了。事实上死了好,为什么不能死?戏剧早死了,我们现在有了电影;电影现在还没死,我们又有了网络。生活的多元性比照着人类精神的空虚,我们生活在一个造梦的时代,文学产业化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快速成为这个时代的精英。被放牧的人群聚积在灰色的山顶,四周是死亡的围栏,幸福或狂欢几乎是你唯一的选项。你必须找到快感,如果没有,你可以幻想。生活终极的命题是:生活还要继续。有生活也就会有灾难,痛苦和抵抗。至于文学,它从来都是伴随着灾难,痛苦和抵抗而生的。

文学失去了它原来的样貌和色彩,被现代生活撕裂和异化,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文学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文学的存在和发展,不可能脱离人类生活的土壤。文学的想像和虚

构,也只是站在广阔的人类社会生活的背景之下来完成的。文学创作个性化的体验,和人类创作意义框架内的共识并不违背。从这种意义上来讲,文学的空中楼阁——后工业化时代文学的产业化,只是一种文明的臆想。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是:过度的物质文明,粗暴地占据了现代人并不丰盈的内心。如果说现代文学的没落不是我们所想要见的,那么现代文学的根在哪里,现代文学该向何处去?就是我们不应该,也无法回避的问题。

和王小波不同的是,张爱玲生命的最后几年,一直都是在漂泊,流浪和逃避。张爱玲和她憎恶的虱子,最终消逝在加州某个阴暗的小旅馆里。现代文学的撕裂,异化,同现代现代物质文明的生活,是一个过于宽泛的话题。可能现代物质文明更准确,更具体的表述是现代城市文明。城市是一个光怪陆离的综合体:它既包含了光明,美善,兴盛;也隐藏着阴暗,罪恶和堕落。是的,我们生活在一个尴尬的时代。从另一种意义上来讲,与其说我们是在谈论现代文学的撕裂和异化,还不如说我们是在谈论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的撕裂和异化。

很显然,余秀华生活的横店村,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乡村。那种贴近自然,如梦幻般轻盈而自在的乡村,已不可避免地遭受到现代城市潮流的冲击和侵蚀。当然,城市并非是完美的战胜者,它过于驳杂的骨质结构,也越来越难以支撑起它日愈庞大,日愈臃肿身躯。“城市在想像的夜色中坍塌,燃烧。灵魂必将灰烬的方式抵达。”而乡村已无路可走,城市的光吸引着它。它已褪去昔日灵秀,恬静的衣衫,城市的呻吟和喘息却又让它惊惶无措。余秀华的文字也便是在如此的龃龉中左右摇摆:一方面是耽于梦幻的希冀;一方面是沉入放纵的渴望。“看吧,那棵孤独而又狂热的灵魂,在破裂的生活里发泄,和寻找。”

无可置辩,余秀华个人体验和感悟式的写作,不可能带有‘现代文学的根’‘现代文学的走向’诸如此类问题的思索。如果这也是盲目的话,那么这也是这个时代的盲目。创作者必须忠实于自己的生活,忠实于自己的内心。当内心和生活产生巨大裂痕的时候,那么创作者就必然是迷茫,是困惑,是痛楚。平行的写作在我看来只是一种虚构,甚或是懦弱的逃避。创作者不可能飘浮于生活之外,而又能写出保持生活本来面目的作品中。寻觅是一个痛苦的过程,惟有坚强者才能抵达目的。如果我们一时不能理清生活的脉络,那我们还不如忠实于自己的情感,忠实于我们自己的内心,贴近生活本来的面目。时间的沉淀,往往是文学创作最好的工艺师,它能还原出好的文学作品其应有的光泽。

毫无疑问,余秀华深爱着她赖以生存的横店村,虽说这个横店村从历史或人文的角度来讲,已是不完整的,或残缺不全的。但余秀华的爱却依然是刻骨铭心的。“它闲了几十年了,把寂寞闲的不叫寂寞。我走出村看到,它伊哑一声,为我开门;我回到村时,它开门等我进来又关上;我踢了它一脚,它笑的惊起了水鸟。多少年前,我在它身上溜上溜下。不管有多少日子青黄不接,我的三哥,骑着竹马,他在石磨上,编一对草耳环,等我出嫁。”应该说拥有这样一个横店村的余秀华,依然是幸运或幸福的。那口大石磨闲了几十年了,把寂寞闲的不叫寂寞,但当余秀华的文字,拂去石磨上时间的尘埃,它便又还原出了历史的鲜活。文学的根,也就是文学写作意义的根据是什么?城市的泛滥,自然的缺失,必将导致现代文学写作意义的断裂。传统的文学性和未知的城市流,就这样悬挂在裂缝的两个边缘。

信仰是什么?这似乎是一个有些奇怪的话题。前段时间看西川的言谈录,他甚至说到中国人几乎没什么信仰,信仰菩萨也只是在自己遇到难处的时候才想到去拜一拜。这多有意思,真主和耶稣终归在中国也没流行起来,由此我也感受到了自己的罪孽深重。事实可能并没有我们想像的悲观,我们老祖宗不是还有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么?我们老祖宗还创造出了属于他们自己的传说;我们老祖宗甚至还以智者的方式接近或触摸了无所不在的‘道’。我们后来

者不正是如此的丰足中成长起来的么?最终,我们却对我们的信仰提出了质疑。但这种质疑的核心,又似乎并不应该是信仰,而是生活。生活不就是最大的信仰么?余秀华想必也是有着自己的信仰:“不再叩问土地,我的谦卑,让我的诗句也俯首向下,在一颗露水里安身立命,再不碰触内心的贵族气息,让它抵挡来世或前生。匍匐在狗尾草的摇晃,我的信仰穿过水声,挽留住浮云,以火焰的姿势把黑夜溺进水里。”土地的象征是自然,火焰的象征是光明,这此都可能是我们最初的信仰,我们甚至因为拥有如此的信仰而使自己内心丰盈,包含着贵族的气息。但现代生活给予我们的却是痛苦的反思,生活的断裂,必然造就了信仰的缺失,我们只能以谦卑和匍匐的姿势重新审视生活。我们甚至幻想‘以火焰的姿势把黑夜溺进水里’,但黑夜的消失,也不一定就是光明的重构,与其说这是余秀华个人的局限性,还不如说这是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的局限性。

历史的进程和历史的使命的凸显,是我们文学创作不得不面对的一个话题。生活的变革只是推动或改变历史的进程,而不是抵达目的。生活变革的方向是趋向真理,它本身不可能取代真理。由此可见:任何历史时代的生活变革,都有其历史时代的局限性。生活变革的不彻底性和真理的唯一性是悖论。这也是尼采的困顿,他最终弄出了查拉斯特图拉——超人或强意志力。文学的创作同样如此,它找不到超人或强意志力。每一颗敏锐的内心,每一个不安的灵魂,都将在存在中备受煎熬。正是这种煎,却以不可思议的方式促成了文学作品的产生。我们不断地离开,我们不断地行走,我们憎恶没有痛楚的灵魂和生命的风化。我们在一个被隔绝的,没有光亮的黑屋子里反复寻找,发泄和呐喊。也正是在这种寻找,寻找和呐喊中,文学的水珠在一点一点聚积。而历史的进程不正是由生活的点滴所构成的么?对于生活细节的呈现,可能比一个空泛的有历史事件更加接近于文学创作的实质。“我不说四季,五谷,犁耙;不说世界的秩序需要酒,药丸,和刺着蛇纹的诺言。当我裸体浮在城市的上空,父亲和孩子的尸体在门口,说出了秘密。”,“父亲的一滴汗打响了锄头,我忽然变得异常安静,河流正绕过山头,斜阳低垂,山那边的火车绕过了玉米地。”

余秀华个体的存在,相对于历史宏大的进程来说,总是显得那么的微不足道;余秀华的文字写作,也不可能轻巧地担负起某个近乎于神圣的历史使命。但余秀华却忠实于她自己的生活,忠实于她自己内心,我们从她的文字里同样看到了城市,看到了河流,看到了绕过玉米地的火车,以及刺着蛇纹的诺言。我们依然看到了流动的历史在她的内心,留下的难以抹灭的印痕。创作者个人的体验和感悟,就这样和历史悄然的对接。

如果仅以此来谈论现代文学创作和余秀华诗歌的多元性,显然是不够的。余秀华诗歌文字所具有的古典的美,几乎无处不在。“我流落在你名字的黑洞里,风声四起。月亮的南边,一个女人夜夜倾听你的鼾声我不敢询问;她湿润着你的手势,我不敢像她一样穿一身红裙。与月亮无关,一个季节坠地有声。在你的名字之上,一切应约发生却又呼之不及;是谁故意推迟黎明,用九死一生的决心说服疼痛。用一千条月华,捆绑我。”余秀华的诗歌语言也并非是一尘不变的,正如同生活的变迁终究是要在时间深处留下印迹。事实上现代文学创作语言形式的坍塌以及探索性的重构,也不是一个新的话题。当古典的美并不足以表述现代生活多元性的时候,我们必然要重新审视我们文学创作的语言形式。坍塌是早已存在的,而重构也并非一促而就。这种语言表述的边缘状态,可能还将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很多人都在现时代语言的泥泞中摸索,也只有如此的摸索,才能在历史的进程中时时保持文学语言的鲜活。从这种意义上来讲,诗歌口语化的创作,未尝不是一个有益的尝试。余秀华也同样进行了如此的尝试:“A说他爱我,说生命需要幻想的支撑;你的床是什么质地?我的体重比一个村庄还重.............我说。我说我有孩子,有老亦,有成群接队的狐狸,你爱我,就要爱我的全

部。A说有一个人白头到老就好;头发白了就容易看见虱子,我说。我看见他头发那么黑,白起来不容易。”从这里我们几乎可以看到余秀华诗歌语言的天赋,但同时我也能从这里看到她语言内部的跨越和分裂。她这首诗的名字叫‘爬满虱子的白月光’,她这首诗名意境的突兀,甚至比她诗歌口语表述的形式,更令人吃惊,反思。

从以上这首诗,我们还能引申出另外一个话题:人性的黑暗和光明的过渡,或者是身体的放逐和内心的流亡。泛城市化对现代人生活的冲击,并不仅仅只是以物质的形态呈现。欲望是泛城市化的一个缺口,从这里我们可能以观照出人性深处的斑驳。如果单纯地以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来比拟人性,无疑是一种浮浅。站在光明和黑暗之间,我们似乎可能轻易地做出抉择,但在现实生活中这种抉择却变得日益艰难。到目前为止,还没谁能对城市和现代做出一个准确而深刻的表述,我们总是在一条黑暗和光明交织的,幽暗的小路上行走。有时放逐,或者也是内心对生活最大的抵抗。“今天我不姓余,不姓赵钱孙李;今夜我要收网。人生的猎物温热的欲望,陌生的城市霓虹,赤身裸体。有目标的女人抖落露水,五谷,石磨和女儿;有目标的女人花掉半年的积蓄,换一盏床头灯,空调,电视,洗手间。拿去都拿去,告诉我罪恶就是罪恶;不需要辩解,罪恶铺天盖地。我们需要高潮,我萎缩乳房要开花;罂粟闪烁,我干裂的嘴唇要涂色,黑的也行。你的体毛一直在长,覆盖了我的腹白。我笑,我得意地笑,我笑这床的不牢靠。你要狠狠地从我身体里掏出伦理道德,残缺隐忍,美和丑;你要抓住我,不让我跳井,陷入荒漠;不,不许说爱我,不许说我的诗歌和家庭;你是否完全进入我的身体?你还要用多少力气来把我揉碎?”诗中所勾勒出的现场,在我们所生活的城市里可以说比比皆是。这就是我们最真实的生活:情欲的迷失和泛滥,人性的扭曲与呻吟;身体和感官的享乐,道德同伦理的背离。城市是光鲜的,人们戴着各式各样的面具在这个舞台上走来走去,每一个面具背后,都陷藏着一个空虚而又苍白的灵魂。每个人都有脱下面具的时候,脱下面具我们就露出现了生物的本能。情欲和挑逗构成了她这首诗奇异的表象,表象背后却是尖锐的批判和控诉:首先是她对自身的批判和控诉,然后是她对生活近似于绝望的呐喊。

谈论余秀华,还有一个不应该回避的话题:那就是她身体的残疾。残疾的身体对一个人的内心世界的影响有多大,这对于我们每一个正常的人来说,可能是无法猜度和想像的。虽然命运的不公,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但我想物质上的富足和贫乏,种处欲望的达成和失落,是远远不能和一个人身体的残疾相提并论的。维纳斯为何要以断臂的形式,伫立于一座城市的中心,这是我一直都在思索的。我不想轻易说出残缺的美,这可能是虚妄。余秀华也有着她的愁苦,悲愤和诅咒。这种愁苦,悲愤和诅咒几乎是她与生俱来,且又无法摆脱的。余秀华甚至拥有一个让自己堕落或放纵的理由。但身体残疾的余秀华,还有出乎人意料的另一面:“父亲用锄头抠出一个窝,我丢下两颗花生。窝不深,我很想把自己丢进去。我想知道如今的我,被风一撩,也去发芽。一颗花生不经意碎在了手心里,我被一声哭喊尺得乱了步伐;谁在红纱帐里枯坐了一个冬天,爱情敲了一下门,你一个惊喜,就粉身碎骨;它跳了一下,落在了窝外,红得如一句没有说完的诺言。天那么蓝,老天,你在种我的时候,也是不是这么漫不经心。”在这首诗里,我并没有看到一个残疾的余秀华,我看到的是一个意态丰盈的余秀华,我看到的是一个穿越了生活的表象,和命运站在对立又平行位置,不屈抗争着的余秀华。她没有妥协,她几乎是厌恶和解,她甚至学会了用文字来调侃。在诗歌的河流里自由穿行的余秀华,更加接近于生活和灵魂的真实。

我曾笑言:你(余秀华)是一个被情欲折磨的死去活来的女人。事实上,我为自己的虚伪和矫情深感羞愧。情欲在灰色的现代城市生活的泥潭中沉陷,几乎快要变成一个恶毒的名词。我不想谈论情欲相对于生命的永恒意义,以及情欲和爱情过于暧昧的关系。我想到的或许只

是没有情欲的生命,该是一种怎样的荒凉和贫乏。余秀华的诗歌中涉及到情欲的表述或场景再现颇多,但我在这里看到的却不是一个耽于情色的余秀华,我看到更多的是她那紧张而又尖锐的文字中,跳或流露出的叛逆的美。:“小情人,小情人,他欲火丛生撕开了外衣。小情人,小情人,他隔着视频抖了抖胸肌;你如果敢直面惨烈的人生,这瓶白兰地我就一饮而尽............我启开了瓶子,四月的芬芳和死亡的气息互不让步;他脱,脱。我喝,喝。他脱得死慢死慢,我喝得死快死快...........老蔡,老蔡,你什么时候这么白?他突然冷了,穿上大衣,问:老蔡是谁?”是啊,老蔡是谁?我们在空旷而暄闹的城市中行走,身后有人用几十年前或几十年后的声调在叫我们的名字,城市的空气中同样弥漫着四月的芬芳和死亡的气息,老蔡就像是一个空虚的符号,散落在四周漫不经心的人群中。尼采在他生命的某个时期,想紧紧拥抱住任何一个他身边熟知或不熟知的人,遗憾的是他身边并没有人。是的,我们都很孤独。

我们不能像蠕虫一样活着。文学的路,还要继续。无论是时代,还是生活本身,都不应该成为我们自我放逐的理由。

我比较关注余秀华的诗,这一位饱经生活风霜的女诗人,用字遣词非同一般:有她的内涵,有她的风格,有她的情感。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首《一院子的玉米棒子多麽性感》。

第一小节:“它的黄,仅仅是一种颜色?”当然不是,它的黄还表明了它的成熟。稻谷金黄一片,是成熟,玉米棒子黄了,也是成熟。“此刻,我的叙述中断,在一院子的玉米中间走失/ 我是它们其中任何一个都矫情/ 我是它们中间任何一个都居心不良”。此刻,我默默走在院子里,走在玉米棒子中间,如果把我自己比作它们中间的任何一个,就是自我“矫情”,我远没有它们成熟;如果把自己说成是它们中间的一个,就是我的“居心不良”,我远没有它们成熟。“它们横七竖八,漫不经心/ 好吧,这样的高傲前我愿意低头”。它们成熟的这样潇洒,如此随意,它们漫不经心地,横七竖八地躺在那里,珍贵又高傲,面对它们,我甘心低头,我愿意仰望它们。

第二小节:“我粗鲁地把它们想成男人的生殖器官/我把它们踢飞起来,或者把它们踩扁/没有谁阻挡我成为一个女王/我善良地时候,也会爆米花/让它们如花地观摩/--------爱情或者,寂寞”。先把整节录在这里,我们就可以比较完整的来谈读后的感觉。把玉米棒子想象成男性的生殖器官,余秀华当然有这种自由,然而把“它们”都踢飞起来,还或者把“它们”踩扁,这又是为什麽呢?余秀华已经明言,自己是在“粗鲁”地想象着这一切行为的,目的是“没有谁阻挡我成为一个女王”。这里我们理解了她的想象,她的疯狂。她的要求是做女王。当然,不是我们一般理解的,管理国家,奴役人民的女王,她是想成为自己生活的女王,她要主宰自己的人生。至所以把它们“踢飞”或者“踩扁”,都表达了余秀华对当前自己生活状态的不满心,对安於现状的反叛。“我善良的时候,也会爆米花/ 让它们如花地观摩/--------爱情或者,寂寞”。平静的时候,余秀华一样也平静的生活,把玉米爆出满天花朵,看尽生活里的爱情或者寂寞。

第三小节:“其实今年雨水少,玉米长了虫,发了霉/我确定那些虫都是女性/ 所以我掐死它们毫无怜悯/ 被虫蛀过的玉米棒子被我扔在一边/ ------被恶俗偷过心的人/ 怎么配进我的小院”。如果说第一小节,余秀华面对收获到家的劳动果实(玉米棒子),叙述了自己的兴奋和骄傲;第二小节表达了自己对目前生活和状态不尽满足的话,这第三小节的诗就是以一种平静的心情和囗吻和大家拉着家常。今年的雨水少,不少玉米长了虫,发了霉。这些可恶的虫子多麽象女人强奸了还未成熟的玉米棒子啊,把它们给“蛀”了。呸!“被虫蛀过

的玉米棒子被我扔在一边/ ------被恶俗偷过心的人/ 怎么配进我的小院”。我不知道当地语言是否如此形象的来描述被虫子蛀过的玉米棒子,但是对於欠“捧”的玉米棒子的处理,“被我扔在一边”,依然让我们大家伙读到了劳动的气息,生活的感受

诗的创作,尤其是一首成功的诗的创作,它不能没有生活经历和没有生活的体验和感受,一定要有。人们说,人美,就没有不美的衣服;声好,就没有不动听的歌。只要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就一定有感动人的地方。余秀华,祝贺你。

附《一院子的玉米棒子多么性感》

它的黄,仅仅是一种颜色?

此刻,我的叙述中断,在一院子的玉米中间走失

我是它们其中任何一个都矫情

我是它们中间任何一个都居心不良

它们横七竖八,漫不经心

好吧,这样的高傲前我愿意低头

我粗鲁地把它们想成男人的生殖器官

我把它们踢飞起来,或者把它们踩扁

没有谁阻挡我成为一个女王

我善良地时候,也会爆米花

让它们如花地观摩

--------爱情或者,寂寞

其实今年雨水少,玉米长了虫,发了霉

我确定那些虫都是女性

所以我掐死它们毫无怜悯

被虫蛀过的玉米棒子被我扔在一边

------被恶俗偷过心的人

怎么配进我的小院

读余秀华的诗,我不能说自己的理解和作者的创作原意完全合拍。但这不阻碍我读后再回头,饶有兴趣的思考她的诗。这一首『一棵玉米棒的宽广,或背叛』,是余秀华一贯风格的作品,是让读者总以为理解了之后,又感到不够,好象缺少点什麽的文字;是让读者感悟了一些东西,又似乎原来更有深意在里面的诗。她的诗,没有完整的情节,甚至可以说连她本人想表达的情绪都是零碎和多元的,让读者感到纠结和迷惑。然而,你读后回头整理一下自己的感受,你就会被余秀华诗歌里所呈现的画面所感动,被她心中洋溢的的情绪所感染。下面,我讲述自己的理解。

诗的题目是『一棵玉米棒子的宽广,或背叛』,玉米棒子有什麽可宽广或者有什麽可背叛的?

对於余秀华的文字你只能去意会,题目的意思是说,玉米棒子的正反两面的故事,或者说玉米棒子给人正反两面的感受。跟着第一句就让人刮目相看:「而且,它站在需要我仰视的高度」,直接用「而且」作为诗的开头句,让人一下子进入了内容。「而且」是连接词,而余秀华把「而且」以前的内容和情节都省略了,从中间走进正题,进入内容。这样的写法,这样的手段,没有一定的文字驾驭能力,绝不敢使用。「但是我和它都没有恶意//我的动作和它的下坠都是艺术,临摹即是错误//我们之间的暗语纷乱地落进草丛」,请把这几句诗看成一幅田园风光画:我和它(玉米棒子)是那麽平和地站在一起,我采摘玉米棒子,玉米棒子在我的采摘下,坠向地面,这样劳作的画面本身就是一种艺术,是任何别人摹仿不来的。我的劳动,玉米棒子成熟后的感受,我们共同喜悦的情绪,一起溶进生我养我的土地里,草丛中。第二小节:「一只小蜈蚣突然窜了出来,慌张而妩媚//然后是一群小蚂蚁,它们的生日舞会在小风里左摇右摆//一棵玉米棒子里的细节//让整个村庄或世界动荡不止」。

这里描述了一个童话,不知道是否因为玉米棒子坠向地面的时候,惊动了小蜈蚣,它突然的窜了出来,很慌张,却很妩媚。又看见一群小蚂蚁,热热闹闹地在风中左摇右摆,好象在开生日舞会。这样的描写,体现了作者的心情,劳作时的愉快感染了一切,蚂蚁开着生日舞会,蜈蚣也妩媚!后面二句是允满了欢笑的幽默:一棵玉米棒子,让整个村庄整个世界动荡不止啊!

第三小节:「田野里的次序微微变化,被风养活的也包括我//我让一只蚂蚁爬上我的胳膊//它小小的嘴如果正好咬开内心的闸门//我也能披一肩金黄飘进秋天」

应该说,全诗最让我感动的是这一小节,联系到余秀华的许多作品都着重描写和叙述人生的悲伤,生活的沉重,以及对未来的无奈,这一小节就尤其让我感动和欣慰。秋收季节采摘着玉米棒子,收获着劳动成果,风吹来,心旷神怡,风啊,不仅养育了玉米棒子,养育了田野,也养育了我。如果不是真正的从心底里感谢着大自然的养育之功,就不可能醒悟出「被风养活的也包括我」这样情真意切的诗句。这时候,那怕是蚂蚁爬上我的胳膊,也让人欣喜如狂,「它小小的嘴如果正好咬开内心的闸门//我也能披一肩金黄飘进秋天」,小蚂蚁那怕咬我一囗,我都会幸福愉快地象天使般飘进金黄的秋天!这将是一个怎样让人目眩的画面?让人难忘的场景?在秋天,在收获的日子,在采摘果实的时刻,荣动者的欢乐和幸福之情,在余秀华的诗歌里,被表达的丝丝入扣,被描写的纤悉无遗,被渲染的淋漓尽致。我为余秀华的高兴而高兴,为余秀华的欢乐而欢乐,为余秀华的激动而激动。我愿意多看到余秀华描写高兴、欢乐、激动的诗。我热烈的等待着。

附:一棵玉米棒子的宽广,或背叛

而且,它站在需要我仰视的高度里

但是我和它都没有恶意

我的动作和它的下坠都是艺术,临摹即错误

我们之间的暗语纷乱地落进草丛

一只小蜈蚣突然窜了出来,慌张而妩媚

然后是一群小蚂蚁,它们的生日舞会在小风里左摇右摆

一棵玉米棒子里的细节

让整个村庄或世界动荡不止

田野里的次序微微变化,被风养活的也包括我

我让一只蚂蚁爬上我的胳膊

它小小的嘴如果正好咬开内心的闸门

我也能披一肩金黄飘进秋天

.《余秀华的诗歌》

《我爱你》

巴巴地活着,每天打水,煮饭,按时吃药

阳光好的时候就把自己放进去,像放一块陈皮

茶叶轮换着喝:菊花,茉莉,玫瑰,柠檬

这些美好的事物仿佛把我往春天的路上带

所以我一次次按住内心的雪

它们过于洁白过于接近春天

在干净的院子里读你的诗歌。这人间情事

恍惚如突然飞过的麻雀儿

而光阴皎洁。我不适宜肝肠寸断

如果给你寄一本书,我不会寄给你诗歌

我要给你一本关于植物,关于庄稼的

告诉你稻子和稗子的区别

告诉你一棵稗子提心吊胆的

春天

余秀华,名字这么熟悉好像渗透着我童年越到的桃子和杏子,好像藏匿着我丢失的事物,刻着星辰的桃木人,人们说那是傩。飘舞制风,制雨,制年岁。我又如此陌生,第一次读你的诗歌我就一阵悚然,我回头分析悚然来自何处,很熟悉也很亲切的句子和词语,没有架子,也没有严肃,当我误以为这就是全部,我踏进去,掉进你的陷阱,掉进你的狄安娜的沼泽和镜子里的沼泽,湖波和心绪综合症,我寻找出路,而且很容易找到一条通往天空的白皙的渡口,但是我错了。就像我以为夜晚的篝火很近,我热情走过去,所得是什么,所得就是无法与这样的篝火相遇。今天是腊月二十八,偶尔听见小区震动的爆竹声。隔壁切菜的声音也此起彼伏,好像有人在捏面在蒸煮。还有人在念叨,在抚摸。这样退去风雨交加的生活夹角,是夹击也是拥抱,是理解也是分散注意力。我不得不绷紧胸口,阅读你,其实是再次阅读,我这几天一直在阅读,读你们,并把你们的诗歌收起来,但我一直没敢下笔,没敢在你们的文字下说些什么,好像我是剧情反弹,而没必要成为角色。也好像我为懒散无序而寻找借口,直到今天,我觉得水到渠成了(这像是天黑了,赶鸭子上架,鸭子笨拙的姿势攀岩一样攀进自己的窝巢。否则就可能落尽年的血盆大口,被吃掉。)言归正传:你在爱着,爱是一种病症,这病症构成了我们的生命。

《我爱你》这样的题目谁敢写呢?我们习惯打扮成魔术师或者养生大师或者营养大师,我们唯一不需要做的就是打扮成诗歌大师,那样我们就会蔑视文字和感情,也会俯视诗意和爱意,

不是暧昧和模糊,而是造自己的卫星造自己的阴天和雨天,晴天和低空飘出震颤。余秀华就这么,就这么没加刻意和顾虑地写下了题目:我爱你。

“巴巴地活着”没有任何拖泥带水,不用酒杯来衡量沉醉,不用时间来计量岁月,不用,把姿势和水分去掉,把花朵去掉留下那托出花朵的根。甚至把根去掉,留下簇拥根的泥土,这就够了。但是读者和作者一样,总是耽溺与色彩和声音和姿势,创造一种沉痛和深刻,那就用最少最朴素的词语来建造这些必不可少吧,留下最少最最坚韧容量又最大,最可能成为一切来源和去路的词语结成诗句吧。我听见余秀华在说:用生命造句。

接着作者写到吃药、喝茶。这是生活的节奏,谱写日子,这么简单又如此悲凉,我感觉到北窗永不见阳光的那种悲凉,我感觉到地下难以返到地面的地下,不是地下水,而是地下的泥土,地下融入裹挟爱的泥土,不去触动,一边留下那安静的嘴唇和清澈的眸子,一边留下安静和清澈,失去嘴唇和眸子。

巴巴地活着,每天打水,煮饭,按时吃药

阳光好的时候就把自己放进去,像放一块陈皮

茶叶轮换着喝:菊花,茉莉,玫瑰,柠檬

这些美好的事物仿佛把我往春天的路上带

所以我一次次按住内心的雪

它们过于洁白过于接近春天

其实我们早就认识的,你的墙壁,你的窗子。你看见的雪和春天。你在二者之间联系,取得联系。熟悉的内容,生活就像一张画满铅笔线条的白纸,而变得不那么白了,空间也变得小了,拥挤了,你反过来写诗,写歌。我刚写了前几句,我就一个劲咳嗽,我以为咳出了血,其实是花生碎末。哎,我担心这样阅读你的诗歌不够虔诚,于是,我到洗手间洗了手,洗了脸,我感到精神也振作起来,也感觉到你说的春天就要来了,正是晚餐时间,外面的爆竹声都息了,人们咀嚼和动箸之声,人们沉默和交谈之声,我推开这些沉浸在你的诗歌中,让我这样开启夜幕到来,让我作为一种寂寞的空气在剧场上停留一会儿,让我通过你对春天说话,对爱说话:

如果给你寄一本书,我不会寄给你诗歌

我要给你一本关于植物,关于庄稼的

告诉你稻子和稗子的区别

告诉你一棵稗子提心吊胆的

春天

对春天又爱又怕,春天就这样到来了。等等,把春天从蜡烛下面移开,轻轻移开,就像打开往日的手帕,轻轻打开,好像见不得自己的秘密,弥漫吧,留下最后一层薄薄的,看出往事的轮廓,隔着很多山和水轻轻吻一下。这就是我所想的,关于你震荡的心,一个女诗人对于春天的不等式,不等式长存,而我们对于春天的召唤就应答一句,用我们写在大地上的有关天空的诗歌,让云和雨来读吧。我必须把自己推到后排去,退成一堵墙壁。我不许安然在墙壁内部,像一块禅定的转,有着我喜欢的棱角和体积,而且被你滚烫的生命抚摸过。这样安度岁月并阅读你投来的尘世倒影,夹杂泥沙的倒影,那流淌,自省,本省就是一面蒙着帆的

余秀华诗歌集

余秀华,女,1976年生,诗人,湖北钟祥人石牌镇横店村村民。因出生时倒产、缺氧而造成脑瘫,使其行动不便,高中毕业后赋闲在家。余秀华从2009年开始写诗,主题多关于她的爱情、亲情、生活感悟,以及她的残疾和无法摆脱的封闭村子。1995年,19岁的余秀华“在非自由恋爱下结婚”,这段婚姻除了给她带来了一个现在已经18岁在武汉念大学的儿子外,更多的是不幸和苦闷,尽管直到现在两人并未离婚,但多年来两人已少有联系。 代表作《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如何让你爱我》、《经过墓园》、《我爱你》、《井台》、《梦见雪》、《致雷平阳》、《那些秘密突然端庄》、《打谷场的麦子》、《我们在这样的夜色里去向不明》、《摇摇晃晃的人间》等。 《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 其实,睡你和被你睡是差不多的,无非是 两具肉体碰撞的力,无非是这力催开的花朵 无非是这花朵虚拟出的春天让我们误以为生命被重新打开 大半个中国,什么都在发生:火山在喷,河流在枯 一些不被关心的政治犯和流民 一路在枪口的麋鹿和丹顶鹤 我是穿过枪林弹雨去睡你 我是把无数的黑夜摁进一个黎明去睡你 我是无数个我奔跑成一个我去睡你 当然我也会被一些蝴蝶带入歧途 把一些赞美当成春天 把一个和横店类似的村庄当成故乡 而它们 都是我去睡你必不可少的理由 《蓝色的牵牛花》 这么多空酒杯,这么多被举起就已经坍塌的力 这么多言简意赅的坚持,这么多伸进秋天的诅咒 哦,这么多落进枝头不再流浪的云 一滴露水滚在杯口是危险的 一束夕光聚在杯底是危险的 有风是危险的,没有风更危险 ——更危险的是,我对这样的危险着迷 它的蓝多需要怀疑 又多需要省略 只是,这漫山遍野的蓝 这比湖水更清冽的呼吸 我不习以为常,又能怎样 《如何让你爱我》

席慕容最经典的八首诗歌

席慕容最经典的八首诗歌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席慕蓉,散文家,诗人,画家。写爱情、人生、乡愁,写得极美,淡雅剔透,抒情灵动,饱含着对生命的挚爱真情。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成长历程。初相遇/席慕容美丽的梦和美丽的诗一样,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常常在最没能料到的时刻里出现。我喜欢那样的梦,在梦里,一切都可以重新开始,一切都可以慢慢解释,心里甚至还能感觉到,所有被浪费的时光竟然都能重回时的狂喜与感激。胸怀中满溢着幸福,只因你就在我眼前,对我微笑,一如当年。我真喜欢那样的梦,明明知道你已为我拔涉千里,却又觉得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好象你我才初初相遇。抉择/席慕容假如我来世上一遭只为与你相聚一次只为了亿万光年里的那一刹那一刹那里所有的甜蜜与悲凄那麽就让一切该发生的都在瞬间出现吧我俯首感谢所有星球的相助让我与你相遇与你别离完成了上帝所作的一首诗然后再缓缓地老去与你同行/席慕容我一直想要和你一起走上那条美丽的山路有柔风有白云有你在我身旁倾听我快乐和感激的心我的要求其实很微小只要有过那样的一个夏日只要走过那样的一次而朝我迎来的日复以夜却都是一些不被料到的安排还有那麽多琐碎的错误将我们慢慢地慢慢地隔开让今夜的我终於明白所有的悲欢都已成灰烬任世间哪

一条路我都不能与你同行莲的心事/席慕容我是一朵盛开的夏莲多希望你能看见现在的我风霜还不曾来侵蚀秋雨还未滴落青涩的季节又已离我远去我已亭亭不忧亦不惧现在正是最美丽的时刻重门却已深锁在芬芳的笑靥之后谁人知我莲的心事无缘的你啊不是来得太早,就是太迟回眸/席慕容前世,我频频回眸挥别的手帕飘成一朵云多少相思多少离愁终成一道水痕送我远走今生,我寻觅前世失落的足迹跋山涉水走进你的眼中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我用一千次回眸换得今生在你面前的驻足停留问佛:要多少次回眸才能真正住进你的心中佛无语,我只有频频回首像飞蛾扑向火可以不计后果可以不要理由回眸再回眸千次万次你在我眼中也在我心中我频频回顾着期待你的温柔我频频回顾着渴望长相厮守前世我在舟中回眸莲叶一片一片连成我眼中的哀愁今生佛成全我的思念让我走进你的眼中我寻觅了很久累了只想在你怀中停息只想让你的手揩去我脸上的泪痕只想让你的体温温暖我冰凉的双手不要问我为何今生千里迢迢将你寻觅我没有喝孟婆汤心中牵挂着你不要问我为何哭泣我没有喝孟婆汤仍记得前世离别时心底的绝望说我喜极而泣吧泪落在你的襟上前世的种种哀愁开成一树繁密的丁香我只想与你携手在树下看那一朵开成五瓣向我们预言幸福今生我仍旧频频回望今生我仍旧不喝孟婆汤来世我还会千里迢迢将你寻觅来世我还会和你手牵手寻找五瓣的丁香一棵开花的树/席慕容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

余秀华的诗句

余秀华的诗句 其实,睡你和被你睡是差不多的,无非是两具肉体碰撞的力,无非是这力催开的花朵无非是这花朵虚拟出的春天让我们误以为生命被重新打开大半个中国,什么都在发生:火山在喷,河流在枯一些不被关心的政治犯和流民一路在槍口的麋鹿和丹顶鹤我是穿过槍林弹雨去睡你我是把无数的黑夜摁进一个黎明去睡你我是无数个我奔跑成一个我去睡你当然我也会被一些蝴蝶带入歧途 把一些赞美当成春天把一个和横店类似的村庄当成故乡而它们都是我去睡你必不可少的理由《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 但你还是你,有我一喊就心颤的名字。《风吹》 雪下不下来都阻挡不了我的白,我白不白都掩饰不了一生的荒唐《雪》 我爱上这尘世纷纷扰扰的相遇爱上不停重复俗气又沉重的春天 爱上这承受一切,又粉碎的决心《源》

幸福如一片叶子含在嘴里这个三月,走得小心翼翼我不知道我是否能够获取水分并从一条经脉上得到秋天的走向想让我的一个短句穿过秋天的埋伏天凉的时候,我怀抱紧张回首,还会惊心我不知道我身后的脚印是否如一个酒杯怀揣着月亮我开始信任我的平凡,我的世俗和一钱不值我把一个句子放在山后长长的斜坡上让叶子盖满它的身体可我不知道哪一片叶子的泪光 会得到整个秋天的原谅《但是,我不知道》 除了陽光,我总是不够富裕从春天开始的寂寞的流程让我越来越满,无法掏空《陽光肆意的窗口》 但是我谢谢那些深深伤害我的人们也谢谢我自己:为每一次遇见不变的纯真《再见,2014》 我是我自己的灾难,你是灾难的四分之三。《37岁生日自嘲》 无论如何,我依旧无法和他对称我相信他和别人的都是爱情唯独我,不是《唯独我,不是》 我是穿过槍林弹雨去睡你我是把无数的黑夜摁进一个黎明去睡你

21世纪最经典的现代诗-愚人

《你一定要走吗?》——泰戈尔 旅人,你一定要走吗? 夜是静谧的,黑暗昏睡在树林上。 露台上灯火辉煌,繁花朵朵鲜丽,年轻的眼睛也还是清醒的。 旅人,你一定要走吗? 我们不曾以恳求的手臂束缚你的双足, 你的门是开着的,你的马上了鞍子站在门口。 如果我们设法挡住你的去路,那也不过是用我们的歌声罢了, 如果我们曾设法挡住你,那也不过是用我们的眼睛罢了。 旅人,要留住你我们是无能为力的,我们只有眼泪。 是什么不灭的火在你眼睛里灼灼发亮? 是什么不安的狂热在你的血液里奔腾? 黑暗中有什么呼唤在催促你?你在天空的繁星间看到了什么可怕的魔法,是黑夜带着封缄的密讯,进入了你沉默而古怪的心? 疲倦的心呵, 如果你不爱欢乐的聚会,如果你一定要安静, 我们就灭掉我们的灯,也不再弹奏我们的竖琴。 我们就静静地坐在黑夜中的叶声萧萧里,而疲倦的月亮 就会把苍白的光华洒在你的窗子上。 旅人啊,是什么不眠的精灵从子夜的心里触动了你? 《系一根心弦》——泰戈尔 你七弦琴流泻的乐声 跌宕,变幻。 琴弦向我悄悄地系上 一根心弦。 从此我的心一年四季 与你弹奏的乐曲一起 铮铮作响, 我的魂与你的旋律一起

袅袅荡漾。 你的眸子里闪耀着我的 希望之灯, 你的花香中交融着 我的憧憬。 从此白天黑夜, 在你绝世的娇颜之间 我的心放光,开花, 怡然轻晃, 我魂灵的影子隐现在 你的脸上。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印度]泰戈尔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生与死 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而是明明知道彼此相爱却不能在一起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明明知道彼此相爱却不能在一起 而是明明无法抵挡这股想念却还是故意装作丝毫没有把你放在心里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明明无法抵挡这股想念却还是故意装作丝毫没有把你放在心里而是用自己冷漠的心对爱你的人掘了一条无法跨越的沟渠 《假如我今生无缘遇到你》——泰戈尔 假如我今生无缘遇到你, 就让我永远感到恨不相逢—— 让我念念不忘,

余秀华《山民》阅读题目及答案

山民 余秀华 你把我灌醉,说镇上人群聚集。但我想着山里的一棵槐木 你把我灌醉,说有人请我跳舞。但我想着山里一棵落了叶的槐木 照着我的阳光,能照着槐木北面的小松鼠洞,照着它慌张的母亲 才能被我赞颂 我是背着雨水上山的人,过去是,未来也是 我是怀里息着乌云的人,过去是,现在也是 你看我时,我是一堆土 你看我时,风把落叶吹散,我是一堆潮湿的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C A、这首诗的每一节都有非常对称的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形式上音律 和谐。第二段并不对称 B、这首诗运用了很多隐晦的意向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如“槐木”“小松鼠洞” “雨水”“乌云”等,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苦闷与疲劳。诗人想表达的 是自己对乡村的喜爱和扎根农村的决心 C、诗人突然成名,如同被灌醉。但诗人依然希望保持朴实的乡村生活,继 续做一个山民,不被外界所干扰。 D、社会开始关注诗人的家乡,并试图帮助它。但这些举动不断使诗人迷失, 这也遭到诗人的反感。诗人并未迷失,并且感激关注并帮助乡村的人们 2、下列对这首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D A、诗人在遭到外界的关注后依旧没有醉倒,依旧知道自己只是一个山民。 她将自己比作落了的槐木,满是岁月的风霜。 B、社会关注落后贫困的农村,就如同太阳一样照进她的家乡,改善农村的 生活面貌,受作者的赞誉。 C、“背着雨水”和“息着乌云”或许意在指自己的先天缺陷,有一层伤感 之意,但诗人的内心依旧善良。 D、最后一节诗人以泥土自比,表现了诗人因先天缺陷产生了一种自卑的心 理而感到感伤。泥土表现了诗人对乡村的深厚情感,并未表现自卑之情

3、诗人开篇写“你把我灌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①“你把我灌醉”指诗人突然成名而受外界关注,并突然受到他人赞誉而 产生的迷失感。 ②“人群聚集”“请我跳舞”和“一棵槐木”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了诗人 对外界影响的抗拒。 ③诗人以槐木自比,表达了自己希望保继续持朴实的乡村生活,不被名利 所打扰的愿望。 4、“狂风”“土”等意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与决心? ①诗人以土自比显示了诗人扎根于农村的决心,坚定地做一个山民。 ②“潮湿的土”象征饱含热泪的诗人,对自己的家乡饱含着深厚的情感。 ③诗人将外界给予的各种标签和言语比作落叶,希望将它们吹散,保持自 己诗人的本性。

文艺复兴时期诗歌评价

文艺复兴时期诗歌评价 08级高校教师在职研究生陈冬云 【摘要】:伊丽莎白时代,即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们的激情大增,这一时期的文学出现了新的体裁,如十四行诗、长、短篇小说以及打破悲喜剧界限的戏剧等等。这时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最常见的主题是:时间在飞快地流逝,爱情永恒不灭,死亡不可避免,要抓住时光及时行乐,不同风格的诗歌为这些主题赋予了新的时代风采。 【关键词】:文艺复兴运动爱情诗及时行乐寓教于乐 文艺复兴是14~16世纪反映西欧各国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文化运动。它是以复兴古罗马希腊文化为名,以人文主义为旗帜,形成了人文主义社会思潮。所谓人文主义,其核心内容就是提倡人性,反对神性,要求人们追求现世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反对宗教束缚和盲从盲信。其实质是欧洲从封建主义到资本主义这一历史阶段的过渡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是资产阶级为自己登上历史舞台并最终夺得统治地位而进行的舆论准备。所以马克思说:“借用它们的名字、战斗口号和衣服,以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来的语言,演出世界历史新的一幕。”它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需要,为近代自然科学和各种学术的发展清除了思想障碍。其主要中心最初在意大利,16世纪扩及德意志、尼德兰、英国、法国和西班牙等地。 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特征是人文主义,具体表现在科学、宗教、文学、艺术和教育等诸多方面。人文主义者要求文学艺术表现人的思想感情,科学为人生谋福利,教育发展人的个性,即把人的思想、感情和智慧从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这时期涌现出大批杰出的艺术家和优秀的作品,诗歌的创作更是浩如烟海,而诗歌的主题围绕时间、爱情展开。诗人们歌咏爱情,追求美,号召人们摆脱束缚,及时行乐,享受现世的幸福。与此同时,诗人们深入生活,作品反映现实,通俗易懂,寓教于乐。 一、时间与死亡 艾特蒙德·斯宾塞(Edmund Spenser, 1552—1599)在《爱情小唱》中巧妙地隐含了时间的特性:时间既有衰亡意象的直线发展性,又有永恒意象的圆形循环性。他的《爱情小唱》以89首十四行诗作为整体,阐释了斯宾塞的时间观:人类可以通过爱情和诗歌两种方式战胜时间,即变直线时间为圆环时间,以达到永恒。这使得《爱情小唱》的意义已经超脱了一般的爱情诗歌,具有深刻的哲理---文学使人不朽。在Sonnet 75 中,诗人认为只要依仗诗句,

余秀华的诗歌

【我爱你】 巴巴地活着,每天打水,煮饭,按时吃药 阳光好的时候就把自己放进去,像放一块陈皮 茶叶轮换着喝:菊花,茉莉,玫瑰,柠檬 这些美好的事物仿佛把我往春天的路上带 所以我一次次按住内心的雪 它们过于洁白过于接近春天 在干净的院子里读你的诗歌。这人间情事 恍惚如突然飞过的麻雀儿 而光阴皎洁。我不适宜肝肠寸断 如果给你寄一本书,我不会寄给你诗歌 我要给你一本关于植物,关于庄稼的 告诉你稻子和稗子的区别 告诉你一棵稗子提心吊胆的 春天 【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 其实,睡你和被你睡是差不多的,无非是 两具肉体碰撞的力,无非是这力催开的花朵 无非是这花朵虚拟出的春天让我们误以为生命被重新打开 大半个中国,什么都在发生:火山在喷,河流在枯 一些不被关心的政治犯和流民 一路在枪口的麋鹿和丹顶鹤 我是穿过枪林弹雨去睡你 我是把无数的黑夜摁进一个黎明去睡你 我是无数个我奔跑成一个我去睡你 当然我也会被一些蝴蝶带入歧途 把一些赞美当成春天 把一个和横店类似的村庄当成故乡 而它们 都是我去睡你必不可少的理由

【石磨】 横店的石磨上,谁栓住了我前世今生 谁蒙住了我的眼睛 磨眼里喂进三月,桃花,一页风流 磨眼里喂稗草,苍耳,水花生 ——假如风能养活我,谁就不小心犯了错 我转动的上磨大于横店,横店是静止的下磨 大于横店的部分有我的情,我的罪,我的梦和绝望磨眼里喂世人的冷,一个人的硬 磨眼里喂进散,大雾,雪 ——风不仅仅养活了我,谁一错再错 谁扯下我的眼罩,我还是驮着石磨转动 白天和夜里的速度一样 没有人喂的磨眼掉进石头,压着桃花 掉进世俗,压住悲哀 ——这样的转动仅仅是转动 【就做一朵落败的花】 我承认,我是那个住在虎口的女子 我也承认,我的肉体是一个幌子 我双手托举灵魂 你咬不咬下来都无法证明你的慈悲 不要一再说起我们的平原,说出罪恶的山村 生活如狗 谁低下头时,双手握拳 花朵倒塌,举着她的茎鲜血淋漓 我一再控制花朵的诉说,和诗毒蔓延 如同抵挡身体的疾病和死亡的靠近 你需要急切地改变注视的方向 改变你害怕举灯看见的自己的内心 生活一再拖泥带水

诗歌点评

诗歌点评 30首好诗好评 一.悬崖边的树 曾卓 不知是什么奇异的风 将一棵树吹到那边-- 平原的尽头 临近深谷的悬崖上 它倾听远处森林的喧哗 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 它孤独地站在那里 显得寂寞而又倔强 它的弯曲的身体 留下了风的形状 它似乎即将倾跌进深谷里 却又像是要展翅飞翔…… 曾卓,原名曾庆冠,1922年生于武汉,祖籍黄陂,是抗日救亡浪潮中成长起来的一代诗人之一。14岁开始写作,16岁加入中国共产党。17岁正式发表作品。流亡重庆时,与邹荻帆、绿原等人组织了在诗坛产生较大影响的“诗垦地社”,出版过《诗垦地丛刊》。1947年从中央

大学历史系毕业后,在汉口大刚报编副刊《大江》。当时有人说:“《大江》是武汉的一点光。” 解放后,曾任长江日报社副社长、市文联副主席。1958年卷入胡风案,1979年平反。后曾任中国作协理事、湖北省作协副主席、武汉市文联副主席。2002年10日在武汉结束了他的人生旅程。 看完《悬崖边的树》,我们的脑海中会定格着一幅画:空旷的草原的尽头,一棵树独处悬崖边。似将跌近深谷,又像展翅飞翔!没有任何刻意的渲染,然而这道奇特的风景异常清晰。 诗的开篇就营造出一种近乎凄凉的氛围,草原的尽头,临近深谷的悬崖。在这样的环境中,一棵树显得那样地孤独而又无助,它似乎被喧嚣的世界所遗弃,只能默默“倾听远处森林的喧哗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显得寂寞而又倔强”的树,它坚强的性格使它似乎没有就此消沉,尽管流逝的岁月在它身上打下深刻的烙印, “它的弯曲的身体”,“留下了风的形状”。诗的最后一句是点睛之笔,在人们为这棵树的命运担忧时,作者笔锋一转,写出树的决心和意志——展翅飞翔,给人一种蓬勃向上的力量。它让我们感悟得更深、想得更多……的确现代生活的节奏日渐加快,人们在忙碌中似乎少了一份关怀。在你身处逆境或遭受挫折时,总

叶芝最经典的八首诗歌

叶芝最经典的八首诗歌 威廉·巴特勒·叶芝(1865~1939),爱尔兰诗人、剧作家和散文家,著名的神秘主义者,是“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的领袖,也是艾比剧院的创建者之一。叶芝的诗受浪漫主义、唯美主义、神秘主义、象征主义和玄学诗的影响,演变出其独特的风格。 《当你老了》 当你老了,头发白了,睡思昏沉 炉火旁打盹,请取下这部诗歌 慢慢读,回想你过去眼神的柔和 回想它们昔日浓重的阴影 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 爱慕你的美丽,假意和真心 只有一个人爱你朝圣者的灵魂 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痛苦的皱纹 垂下头来,在红火闪耀的炉子旁 凄然地轻轻诉说那爱情的消逝 在头顶上的山上它缓缓地踱着步子 在一群星星中间隐藏着脸庞 《深沉的誓言》 因你未守那深沉的誓言 别人便与我相恋 但每每,在我面对死神的时候, 在我睡到最酣的时候, 在我纵酒狂欢的时候, 总会突然遇到你的脸。 《白鸟》 但愿我俩,亲爱的, 是双白鸟飞翔在大海浪尖! 流星虽未殒逝, 我们已厌倦它的耀眼; 暮色中蓝色的星星低垂天边, 其微光已在我们心中,

亲爱的,唤醒一丝不灭的伤感。 沉溺于梦幻, 露沁的百合与玫瑰让人生厌; 啊,莫梦它们, 亲爱的,划过夜空的流星璀璨,或那徘徊于降露时低垂蓝星的惚光:但愿我俩:我和你, 化作双白鸟流连于浪尖! 我心头萦绕着 无数的岛屿和丹南海岸, 那里岁月定将我们遗忘, 悲伤不再重现; 只要我们远离玫瑰, 百合和恼人的星光, 我俩就会是双白鸟, 亲爱的,激荡于大海浪尖! 《青春的回忆》 那些时光,流逝如剧中场景; 我又了爱情带来的智慧; 我有些天赋,然而, 无论我说些什么, 虽能得到她的赞许,却挡不住 一片从苦寒的北方飘来的云 突然隐去了爱神的月亮。 相信我的每一句话, 我赞美她的肉身与灵魂 直到骄傲光耀了她的眼, 直到幸福绯红了她的颊, 直到虚荣轻盈了她的脚步, 然而,虽有这样的赞美,我们 能找到的也只有头顶的阴黑。 《致风中跳舞的孩子》 在岸边跳舞,

10首中国最经典的古诗词

10首中国最经典的古诗词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不过涕下! 陈子昂(公元659~公元700年),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 拾遗。其诗风骨峥嵘,寓意长远,苍劲有力,有《陈伯玉集》传世。《登幽州台歌》和《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也是他杰出的代表作。他是唐诗开创时期在诗歌革新的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重大功绩的诗人,杜甫称赞他:“千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白居易赞他:“杜 甫陈子昂,才名括天地。”韩愈称赞他:“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都对他在唐诗发展上的功绩有高度的肯定,也反映了唐代诗人的公论,至于他的《感遇诗》直接启发了张九龄《感遇》和李白《古风》的创作,李白继承他以复古为革新的理论,进一步完成唐诗革新的历史任务,更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从这首流传千古的《登幽州台歌》,我们当能够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本篇在艺术表现上也很出色。上两句俯仰 古今,写出时间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 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 外动人。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工部。 汉族,由湖北搬到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 义诗人、世称“诗圣”、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李杜”。杜甫 的诗篇流传数量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 后世影响长远。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意脉贯通而 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以仄起仄落的五律正格,写得铿然作响,气度浑灏,因而一千二百余年来一直脍炙人口,历久不衰。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1081─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属山东)人。李清照 是我国宋代一位的女词人,是宋朝词坛的一颗明星。她以他自成一格 的词作,独树一帜,赢得了当时和后世的好评,在诗歌使上占据着重 要的位置。

余秀华经典诗歌

余秀华经典诗歌

余秀华经典诗歌 《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 其实,睡你和被你睡是差不多的,无非是 两具肉体碰撞的力,无非是这力催开的花朵 无非是这花朵虚拟出的春天让我们误以为生命被重新打开大半个中国,什么都在发生:火山在喷,河流在枯 一些不被关心的政治犯和流民 一路在枪口的麋鹿和丹顶鹤 我是穿过枪林弹雨去睡你 我是把无数的黑夜摁进一个黎明去睡你 我是无数个我奔跑成一个我去睡你 当然我也会被一些蝴蝶带入歧途 把一些赞美当成春天 把一个和横店类似的村庄当成故乡 而它们 都是我去睡你必不可少的理由[10] 《经过墓园》 如同星子在黄昏,一闪。在墓园里走动,被点燃的我 秘密在身体里不断扩大,抓不住的火 风,曳曳而来,轻一点捧住火,重一点就熄灭我

他们与我隔土相望。站在时间前列的人 先替我沉眠,替我把半截人世含进土里 所以我磕磕绊绊,在这座墓园外剃去肉,流去血然而每一次,我都会被击中 想在不停的耳语里找到尖利的责备 只有风,在空了的酒瓶口呼啸似的呼啸 直到夜色来临,最近的墓碑也被掩埋 我突然空空荡荡的身体 仿佛不能被万有引力吸住 《井台》 许多井散落在地里,你若有醉意 就无从寻觅。 哪一口枯了,风声四起 哪一口丰盈,拍一拍就溢出蜜 而井台,蛊惑里的善良和敌意 让日子一砖一砖扣得紧密 漏风,漏雨无非一种象征意义 汲水的人消逝于水的自身 大地饥渴 红衣的女子用乳房一遍遍 搽去井台上的几粒鸟粪 整个胸堂,都弥漫云的回音

《梦见雪》 梦见八千里雪。从我的省到你的省,从我的绣布 到你客居的小旅馆 这虚张声势的白。 一个废弃的矿场掩埋得更深,深入遗忘的暗河 一具荒草间的马骨被扬起 天空是深不见底的窟窿 你三碗烈酒,把肉身里的白压住 厌倦这人生粉扬的事态,你一笔插进陈年恩仇 徒步向南 此刻我有多个分身,一个在梦里看你飘动 一个在梦里的梦里随你飘动 还有一个,耐心地把这飘动按住 《致雷平阳》 我以诗人的身份向你致敬,以农民的身份和你握手 他年,我流离失所,我就抵挡一辈子的清白沽酒一壶 邀你对酌 为只为,一只狗在你心头吠过秋风 为只为,牧羊的时候,你的孤独,对峙,和解和贪图 为只为,一条河弯弯曲曲,只有你清楚他的去向 为只为,一个老诗人离去,你在异乡的佛像前长跪,泣不成声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

灌云县第一中学2012届高三语文诗歌鉴赏教学案 诗歌鉴赏之评价诗歌的思想容 灌云县第一中学高三语文艳玲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诗词中常见的有关思想容的术语; 2、熟练掌握思想容鉴赏题的答题步骤和解题方法,并能够学以致用; 3、提高鉴赏思想容题型的能力。 【学习重点】 1、熟练掌握诗词中常见的有关思想容的术语,并记忆。 2、熟练掌握思想容鉴赏题的答题步骤和解题方法。 【学习难点】 掌握思想容鉴赏题的答题步骤和解题方法,并能够在实际解题中灵活地加以运用。 【教学方法】 互动探究法讨论交流法讲授法 【考点阐释】 2012年高考卷考试说明指出诗歌鉴赏考查要点包括: ⑴鉴赏诗歌中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⑵评价诗歌的思想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考点解读:古代诗歌的思想容,是指诗歌所表达的意思,所蕴含的意义,所创造的意境,所表现的主题,所流露的感情等。评价思想容,就是理解诗词所表现的生活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价其深层涵;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感情,能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 考查形式:一般不单独设题,而往往与鉴赏诗词的形象、语言或表达技巧联系在一起。 1.从近几年高考试题来看,所谓"评价"实际上主要是指理解. 2.试题切入角度小,但以对全诗的理解为基础,且离不开景,情,境. 3.所选诗词抒发的一般是人之常情,如山水情,故园情,别离情等 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加大了思想感情类试题的考查力度。2009年至今的高考诗歌鉴赏题中,大部分都直接考查了诗歌的情感,全都采用主观题形式进行考查,或着眼于具体诗句,或着眼于全篇。有的直接要求回答作者情感或观点的容,如2009年卷;有

最经典有名、寓意深刻的十首古诗

最经典有名、寓意深刻的十首古诗 最经典有名、寓意深刻的十首古诗 七步诗 据《世说新语·文学》记载:曹植的哥哥曹丕做了皇帝后,要想迫害曹植,于是命令曹植在走七步路的短时间内做一首诗,做不成就杀头。结果曹植应声咏出这首《七步诗》。诗人以箕豆相煎为比喻,控诉了曹丕对自己和其他兄弟的残酷迫害。 前两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一“燃”一“泣”写出“萁”“豆”的尖锐矛盾,及豆萁对豆子的残酷迫害。最后两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画龙点睛提示诗歌主题。“同根”一语双关,表面上指“萁”和“豆”是在同一根上面生长起来的,实际上是说自己与曹丕是同一父母所生,责问曹丕为什么要对同胞兄弟逼迫得这样急。 这首诗的比喻十分贴切,浅显生动。虽然诗歌本身是否真为曹植所作,还难以确定,但这首诗反映曹魏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倒是十分形象真切的,确实是一首好诗。 鸟鸣涧 这首五言小诗主要描绘深山幽谷夜晚寂静的情景,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心情。 芙蓉楼送辛渐 这首诗不像一般的送别诗那样,努力抒发对友人的深深眷恋之情,而是着重讲述自己的纯洁感情和高尚志向。当时,诗人的朋友辛渐即将取道扬州,北上洛阳。正在江宁(今江苏南京)任职的诗人,亲自送行到了润州,在西北城楼(即“芙容楼”)为他饯行,并写下这首诗。“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寒冷的夜雨,滔滔的江流,连朦胧的远山也显得孤单,这种景象衬托出诗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但诗的重点却在后两句。朋友此番西行的目的地是洛阳,那里也有诗人众多的亲人和朋友。诗人深深思念洛阳的亲友,并想象他们也同样深深思念着自己。他嘱托辛渐,当亲友们问起来,就说我的内心依然纯洁无瑕,就像冰那样晶莹,像玉那样透亮。诗中用一个巧妙的互相映衬的比喻,来形容一种纯洁完美的品格,显示出很高的语言技巧,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江畔独步寻花 首句“黄四娘家花满蹊”,点明寻花的地点。“蹊”是小路。“花满蹊”是说繁花将小路都盖住了,连成片了。次句“千朵万朵压枝低”。“千朵万朵”形容数量之多。“压枝低”中的“压”和“低”两个字用得十分贴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花密密层层,又大又多,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这句是上句“满”字的具体化。第三句“留连戏蝶时时舞”。“留连”是形容蝴蝶飞来飞去舍不得离开的样子。这句从侧面写出春花的鲜艳芬芳。其实诗人也被万紫千红的春花所吸引而留连忘返。第四句“自在娇莺恰恰啼”。“娇”是形容莺歌柔美圆润。“恰恰啼”是说正当诗人前来赏花时,黄莺也在鸣叫。只因为诗人内心欢愉,所以想当然地认为黄莺特意为自己歌唱。这与上句说彩蝶留连春花一样,都是移情于物的手法。由于诗人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手法,使物我交融,情景相生,这首小诗读起来就更亲切有味。 石灰吟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竹石 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题画诗。首二句说竹子扎根破岩中,基础牢固。次二句说任凭各方来的风猛刮,竹石受到多大的磨折击打,它们仍然坚定强劲。作者在赞美竹石的这种坚定顽强精神中,隐寓了自己风骨的强劲。“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常被用来形容革

2015年高考备考作文素材:诗人余秀华

2015年高考备考作文素材:诗人余秀华2015年高考备考作文素材:诗人余秀华 fcs2002 (一)人物剪影 余秀华,女,1976年生,湖北钟祥石牌镇横店村人,网络诗人。 代表作《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作品被《诗刊》发布后,余秀华的诗被热烈发,人们惊艳于余秀华的天才和诗歌的质朴滚烫、直击人心。 2015年1月,余秀华的两本书开售,分别是湖南文艺出版社的《摇摇晃晃的人间》,以及广西师大出版社的《月光落在左手上》。 2015年1月28日,余秀华当选湖北省钟祥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写了6年诗的湖北诗人余秀华几乎在一夜之间成了名人,她的作品行文质朴、感情浓烈,在圈中被反复传递,迅速被人熟知与谈论。过人的文字天赋,加上身体残疾,更使余秀华和她的诗歌成了热门话题。 余秀华出生于1976年,湖北钟祥市石牌镇横店村村民。因出生时倒产、缺氧而造成脑瘫,使其行动不便,高中毕业后赋闲在家。余秀华从2009年开始写诗,主题多关于她的爱情、亲情、生活感悟,以及她的残疾和无法摆脱的封闭村子。[3] 1995年,19岁的余秀华在非自由恋爱下结婚,这段婚姻除了给她带来了一个已经18岁在武汉念大学的儿子外,更多的是不幸和苦闷,尽管直到现在两人并未离婚,但多年来两人已少有。[3-4] 诗歌作品 《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如何让你爱我》、《经过墓园》、《我爱你》、《井台》、《梦见雪》、 《致雷平阳》、《那些秘密突然端庄》、《打谷场的麦子》、《我们在这样的夜色里去向不明》、《摇摇晃晃的人间》等。 人物自述:为什么写诗 那一定是它们触动了我,温暖了我,或者让我真正伤心了,担心了。写诗是一件小我的事情,我觉得我的残疾就是命,有些事情你改变不了,改变不了的就是命运……你在这个地方,你想走你想飞,但是你飞不起。 在《诗刊》配发的自述《摇摇晃晃的人间》里,余秀华写道: 一直深信,一个人在天地间,与一些事情产生密切的,再产生深沉的爱,以致到无法割舍,这就是一种宿命。比如我,在诗歌里爱着,痛着,追逐着,喜悦着,也有许多许多失落——诗歌把我生命所有的情绪都起来了,再没有任何一件事情让我如此付出,坚持,感恩,期待,所以我感谢诗歌能来到我的生命,呈现我,也隐匿我。 真的是这样:当我最初想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时候,我选择了诗歌。因为我是脑瘫,一个字写出来也是非常吃力的,它要我用最大的力气保持身体平衡,并用最大力气左手压住右腕,才能把一个字扭扭曲曲地写出来。而在所有的文体里,诗歌是字数最少的一个,所以这也是水到渠成的一件事情。 而那时候的分行文字还不能叫做诗歌,它只是让我感觉喜欢的一些文字,当那些扭扭曲曲的文字写满一整本的时候,我是那么快乐。我把一个日记本的诗歌给我老师看的时候,他给我的留言是:你真是个可爱的小女生,生活里的点点滴滴都变成了诗歌。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让我非常感动,一个人能被人称赞可爱就够了。我认定这样的可爱会跟随我一生,事实也是这样。 于我而言,只有在写诗歌的时候,我才是完整的,安静的,快乐的。其实我一直不是一

余秀华诗评

《诗歌,是人间的药》 ——刘年的第二本诗集,为何《生命苍凉如水》的后记 1 诗无定势,水无常形。 2 把“诗人”这顶帽子,从垃圾堆里翻出来戴上。 可以骂我,笑我,嫌我,唾我,弃我,但不要同情我。 我在怜悯世界。 3 深秋的后半夜,你会看到词语和星星一样,熠熠发光。 4 喜欢苏东坡。 诗人见面就当讲真话,五分钟之后,当可以谈心;诗人当有趣,好玩,当喜欢音乐和山水;诗人当像热爱诗歌一样热爱女人,当像热爱女人一样热爱生活;诗人把手里的笔换成刀,就是侠客,诗人当关心弱者和星空;诗人在写不出诗的时候,应当坐几个小时的汽车,再转手扶拖拉机,去乡下找一个煮得一手好鱼的朋友。 一生不读顾城诗。 5 希望,我的诗歌,当了外公的大学中文系的教授都喜欢看。 初中二年级接到第一封情书的女生,都看得懂。 6 写到最关键的时候,诗和禅一样,不可教,不可学,只可悟。 文字分行,并不是难事,如何让分行的文字,变成真正的诗歌,就如同把石头点成金一样,这是诗歌最神奇最神秘的地方。诗意就像一个顽皮的小妖精,你不知道她什么时候、躲在哪里,以何种面目出现,没有人可以完全控制她。 诗,通灵通神,诗,无法无天。 无法用公式推导,无法用定理来证明,无法用金钱来买通,也无法用手枪来威胁。 7 诗在城外六七里,过了柳庄再往西。

8 诗歌,是一个情人,你需要的时候,总在那里。 你可以对他说内心最深处的话。 不管天再冷,夜多长,也不管你有没有户口和房产证。 9 喜欢落日、荒原和雪。 背着背包在雪原上行走,就像一颗背负着多重含义的汉字,在苍茫的白纸上奔突。 10 诗写到最后,拼的是胸襟、心质和风骨。 狭隘、卑鄙、贪婪、奸邪的小人,可以写一流的小说、散文、材料、电视剧连续剧剧本,可以写一流的书法,可以画一流的画,但拿一流的诗歌毫无办法。 唐人以诗取仕是有道理的,大唐的繁荣也是有道理的。 11 我诗歌里的痛,有十分之七,来源于这片大地。 12 我写诗,除了迷恋语言之外,还想成名,想让那些伴随我多年的误解变成理解。生活没规律,暴饮暴食,熬夜失眠,没有医疗保险又总喜欢冒险,对长寿没有追求,所以,我估计活不长,希望,诗歌能延长我的生命。 希望,百年之后的某个雪夜,有个人看着我的诗歌,像看着我一样,潸然泪下。 13 我有个儿子,经常教他读诗。 我不赞成他当诗人。 一生和灵魂近距离接触,是一件很危险的事。 14 新诗,本质就是自由。生命的本质,也是自由。 所以,诗歌,是纸上的生命,而每个生命,都是大地上的诗歌。 15 “女不看《三国》,男不看《红楼》。”

余秀华的诗-读这几首就够了

余秀华的诗,读这几首就够了 余秀华的走红表面上是一种诗歌现象,但本质上是一种传播现象,正因为这种现象的消费本质,导致了余秀华的诗歌被误读,其文学性被忽略。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自媒体时代的来临,为纪传色彩浓厚的作品的传播创造了条件,其中一些处境艰难的女作家尤其引人注目,她们敢于用文字述说生活的艰难,抒发个人的不幸,引发了大众的同情与共鸣。大众关注的是她们本人,而她们的作品则被忽略,被误读,余秀华的诗歌也许就是被误读、被歪曲最严重的。 《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是余秀华的成名作,却未必是她的代表作。许多人因这首诗而认识余秀华,但也有不少人因这首诗而拒绝余秀华。本文就是要在余秀华现象潮水过后,细数一下她的诗歌有多少值得回味和欣赏的东西,她诗歌中的文学成分有多少。 阳光好的时候就把自己放进去,像放一块陈皮身体的病痛、生活的不幸既是人间的苦难,也是人生的馈赠。面对这种馈赠,多数人宁愿把自己变得粗糙无感去回避,唯有诗人以一颗善感的诗心去接受。余秀华是善感的,她的诗歌绝大部分取材于家乡横店村,写自己简单的乡村生活,写个体生命的体验感受。她善于在日常生活的琐事中写出了属于她的生命感受。阳光、云彩、麦地这些普通的景物,常常被她翻

出前人未发之新意。赞美诗 这宁静的冬天阳光好的日子,会觉得还可以活很久甚至可以活出喜悦黄昏在拉长,我喜欢这温柔的时辰喜欢一群麻雀儿无端落在屋脊上又旋转着飞开小小的翅膀扇动淡黄的光线如同一个女人为了一个久远的事物的战栗 经过了那么多灰心丧气的日子麻雀还在飞,我还在搬弄旧书玫瑰还有蕾一朵云如一辆邮车好消息从一个地方搬运到另一个地方仿佛低下头看了看我《赞美诗》应属余秀华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是对冬日夕阳的赞美之诗,也是对未来希望的渴望之诗,是对心灵进行自我慰藉的温暖之诗。余秀华对阳光是敏感的,“阳光好的日子,会觉得还可以活很久/甚至可以活出喜悦”,在另一首诗中她写道:“阳光好的时候就把自己放进去,像放一块陈皮”,这种语言是一种掏心掏肺的神来之笔,说不清是什么技法,但它就是能道出了你胸中欲吐之块垒。而“一朵云如一辆邮车”,搬运着好消息,这种想象也令人眼前一亮。再看这首:下午,摔了一跤 提竹篮过田沟的时候,我摔了下去一篮草也摔了下去当然,一把镰刀也摔下去了鞋子挂在了荆棘上,挂在荆棘上的还有一条白丝巾轻便好携带的白丝巾,我总预备着弄伤了手好包扎但10年过去,它还那么白赠我白丝巾的人不知去了哪里我摔在田沟里的时候想起这些,睁开眼睛云白得浩浩荡荡散

余秀华经典诗歌

《我爱你》——余秀华 巴巴地活着,每天打水,煮饭,按时吃药 阳光好的时候就把自己放进去,像放一块陈皮茶叶轮换着喝:菊花,茉莉,玫瑰,柠檬 这些美好的事物仿佛把我往春天的路上带 所以我一次次按住内心的雪 它们过于洁白过于接近春天 在干净的院子里读你的诗歌。这人间情事 恍惚如突然飞过的麻雀儿 而光阴皎洁。我不适宜肝肠寸断 如果给你寄一本书,我不会寄给你诗歌 我要给你一本关于植物,关于庄稼的 告诉你稻子和稗子的区别 告诉你一棵稗子提心吊胆的春天 《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余秀华 其实,睡你和被你睡是差不多的,无非是 两具肉体碰撞的力,无非是这力催开的花朵

无非是这花朵虚拟出的春天让我们误以为生命被重新打开大半个中国,什么都在发生:火山在喷,河流在枯 一些不被关心的政治犯和流民 一路在枪口的麋鹿和丹顶鹤 我是穿过枪林弹雨去睡你 我是把无数的黑夜摁进一个黎明去睡你 我是无数个我奔跑成一个我去睡你 当然我也会被一些蝴蝶带入歧途 把一些赞美当成春天 把一个和横店类似的村庄当成故乡 而它们 都是我去睡你必不可少的理由 《我养的狗,叫小巫》——余秀华 我跛出院子的时候,它跟着 我们走过菜园,走过田埂,向北,去外婆家 我跌倒在田沟里,它摇着尾巴 我伸手过去,它把我手上的血舔干净 他喝醉了酒,他说在北京有一个女人 比我好看。没有活路的时候,他们就去跳舞 他喜欢跳舞的女人

喜欢看她们的屁股摇来摇去 他说,她们会叫床,声音好听。不像我一声不吭 还总是蒙着脸 我一声不吭地吃饭 喊“小巫,小巫”把一些肉块丢给它 它摇着尾巴,快乐地叫着 他揪着我的头发,把我往墙上磕的时候 小巫不停地摇着尾巴 对于一个不怕疼的人,他无能为力 我们走到了外婆屋后 才想起,她已经死去多年 《你没有看见我被遮蔽的部分》——余秀华 春天的时候,我举出花朵,火焰,悬崖上的树冠 但是雨里依然有寂寞的呼声,钝器般捶打在向晚的云朵 总是来不及爱,就已经深陷。你的名字被我咬出血 却没有打开幽暗的封印那些轻省的部分让我停留:美人蕉,黑蝴蝶,水里的倒影 我说:你好,你们好。请接受我躬身一鞠的爱 但是我一直没有被迷惑,从来没有 如同河流,在最深的夜里也知道明天的去向 但是最后我依旧无法原谅自己,把你保留得如此完整

诗词点评经典

诗词点评经典。 1. 直抒胸意,文笔精炼,词句工整 2. 田园生活,农家风味,潇洒心境,高洁情怀,如一杯浓酒,越品越香。 3. 文笔犀利,诙谐耐人寻味。 4. 文辞典雅,飘逸洒脱,对仗工整,意境优美, 5. 艺术源于生活,旅游赏景乃一大快事,又能提供素材,词工韵美, 6. 辞工韵美,立意优雅, 7. 洋洋洒洒,词义委婉,缠绵动人,读之令人荡气回肠,用词考究,表达意境完美无瑕, 8. 田园杂兴选杂感,文笔洒脱,心境辽阔,只有平和的心态相伴才会开心的生活,辞工韵佳, 9. 文辞豪放飘逸,志趣高洁,胸怀磊落,辞工韵美, 10. 文辞典雅,情景交融,意蕴飘逸,温婉凄清,词和韵美, 11. 且载图明示。笔锋遒劲,语句铿锵。 12. 长国人志气好词,鼎力支持 13. 自古深情惟一痴。,字字珠玑,相思一叙,一步一曲,一花一絮,君兮我兮,词工韵美, 14. 词工律正,珠玑含泪,句句憾心,盼燕归,感动中,,,, 15. 作者亲临,真实生动,很有现场感! 1. 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潇洒的笔法,记述了回乡之所见、所闻、所忆、所思,进而展现给读者一种隽美、淡淡的惆怅之感! 2. 作者更以细腻的笔法,递进了一步,非常生动地刻画了早晨温暖的阳光,正照耀着山坡上的小羊、田陌上追着雀儿的小狗,还有一大群农村孩童正围绕着大树,无忧无虑、嘻嘻哈哈地唱着歌谣。您看!朴素、宁静、恬淡自在的一副旧时农村图,犹在眼前啊! 3. 让作者心头郁悒、感慨万千,默默地以往事只能回味来作结。

4. 此律虽没有深奥的文字、华丽之辞藻,但亮在言淺意深,且深具感染力。一般普罗大众也都看得懂,更易引起共鸣。这或许就是所谓的雅俗共赏吧!以上这点就是我推介此律的最大因素。朋友们!当您读完全诗后,或许您也会感染到一股淡淡的惆怅之味,久久不去吧! 5. 乡土味十足,象随手沾来,得心用手,备感亲切熟悉。 6. 一句一意,前紧后松,读来饶有兴趣,品味十足。 7. 格律严谨言淺意深更易引起共鸣 8. 作者更以细腻的笔法,递进了一步, 9. 把黄河儿女的豪情奔放、阳刚之气充分体现了出来,也体现了作者的豁达襟怀。 10. 意味深长。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儿女血肉与智慧的结晶,有着极为丰 11. 这首词通俗易懂,读后使人振奋,胸襟开阔,值得学习推荐。 12. 我是诗词初学者,写评论更是班门弄斧,不对之处,请行者指出。 13. 瞻仰英烈凭吊勇士正是要继承那一股“血肉长城谁可敌”的民族精神,当着“手提落日戍神州”的中国人在东海、在南沙、在所有国境线上威严行走时,一切入侵者能不胆寒么? 14. 读题目,就知道此诗来得真适时,或许就是为南海争端、东海保钓之近期国土纷争事件接连发生有所感悟有所愤慨而吟唱的,但却不知道这涂运桥会把一首游览诗吟唱得这么痛快、这么豪爽、这么激荡国人的情志与胸臆。要说一说这首七律的豪放气魄与精彩文笔如何地首屈一指,还不是三言两语便可说得透彻之事,这里只择紧要之处作一番解读吧。 15. 儿庄大捷,相信绝大多数的中国人都知道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最可以扬眉吐气的一场漂亮战役。在历时近半个月的激战中,共歼灭日军1万余人。为此,中国军队也付出了巨大牺牲,参战部队4.6万人,伤亡、失踪7500人。这场战役,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凶焰,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必胜信 16. 诗人一拿起手中的笔,略一思索,许多意象雄浑、气魄广大的词句就奔涌而出。 17. 这只不过是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具备了扎实的功底,在此基础上,心中的激情恰与眼前的实景交汇,顿时撞击出思想的光芒,笔下写出来的诗句,竟是可遇不可求的天籁之音。例如这结句的“手提落

余秀华的诗歌全集阅读

她的诗,放在中国女诗人的诗歌中,就像把杀人犯放在一群大家闺秀里一样醒目——别人都 穿戴整齐、涂着脂粉、喷着香水,白纸黑字,闻不出一点汗味,唯独她烟熏火燎、泥沙俱下,字与字之间,还有明显的血污。” ——2014年,在《诗刊》9月号中,编辑刘年如是介绍农村诗人余秀华。 1976年生于湖北钟祥市石牌镇横店村的她,因出生时倒产缺氧而造成脑瘫,行动不便,高中 毕业后赋闲在家。自2009年开始,至今已经写了16年诗歌,如今,她终于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和富士康90后“打工诗人”许立志一样,生活也给了余秀华以艰辛,而诗歌则让梦想照进她的现实。身体没有充分的自由,选择写诗只因为诗歌是字数最少的一个,于她而言最容易;但 诗歌却是来自梦与自由的想象,是照进她的残疾和不幸婚姻、她的无法摆脱的封闭农庄里一 抹灿烂的光亮。 许立志跳楼身亡了,余秀华则称自己“在泥水里匍匐前进”。虽然于她而言,诗歌“不过是一个人摇摇晃晃地在摇摇晃晃的人间走动的时候,它充当了一根拐杖”,但无疑,这根拐杖撑起的不止她自己。 现在,她的新浪博客头像似乎是一张自拍,皮肤白皙、表情宁静,和每个爱自拍的女孩子一样,眼神里带着热忱和期许。 《我爱你》 巴巴地活着,每天打水,煮饭,按时吃药 阳光好的时候就把自己放进去,像放一块陈皮 茶叶轮换着喝:菊花,茉莉,玫瑰,柠檬 这些美好的事物仿佛把我往春天的路上带 所以我一次次按住内心的雪 它们过于洁白过于接近春天 . 在干净的院子里读你的诗歌。这人间情事 恍惚如突然飞过的麻雀儿 而光阴皎洁。我不适宜肝肠寸断 如果给你寄一本书,我不会寄给你诗歌 我要给你一本关于植物,关于庄稼的 告诉你稻子和稗子的区别 . 告诉你一棵稗子提心吊胆的 春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