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SPI 转四串口转接芯片CH9434应用笔记

SPI 转四串口转接芯片CH9434应用笔记

SPI 转四串口转接芯片CH9434应用笔记
SPI 转四串口转接芯片CH9434应用笔记

概述:

CH9434 是一款SPI 转四串口转接芯片,提供四组全双工的9 线异步串口,用于单片机/嵌入式系统扩展异步串口。CH9434 包含四个兼容16C550的异步串口,最高支持4Mbps 波特率通讯。最多支持25 路GPIO,提供半双工收发自动切换引脚TNOW。

特点:

●工作电压:3.3V。

●支持通讯波特率设置,波特率范围1200-4000000bps。

●串口每个方向独立FIFO 缓存,发送1536 字节,接收2048 字节。

●完全独立四个异步串口,兼容16C550并且有所增强。

●串口支持5/6/7/8个数据位以及1/2个停止位。

●串口支持奇、偶、无校验、空白0、标志1 等校验方式。

●支持常用的MODEM联络信号RTS、DTR、DCD、RI、DSR、CTS。

●提供半双工RS485收发使能引脚。

●SPI 最高速率为16Mbit/s。

●支持低功耗睡眠模式,可通过SPI 接口唤醒。

●芯片内置时钟,可选外部晶振提供时钟。

●芯片提供可配置GPIO 功能。

●QFN48_5X5无铅封装,兼容RoHS。

SPI通信格式:

A.发送数据格式第一个字节为操作地址,第二个字节为写入的数据或者读取的数据。

B.操作地址的最高位为操作位,操作位为1则为写入数据,为0则为读取数据。

C.当写入数据时,地址和数据两个字节间需要1uS延时,发送完数据后需要延时3uS才可以进行下一次操作。

D.当读取数据时,地址和数据需要延时3uS,即发送完地址后延时3uS进行数据读取。

例如:要设置“时钟电源寄存器”的值为0x4D,那么就需要先向CH9434发送一个0xC8(时钟电源寄存器的地址+最高位为1表示写入数据),接着再向CH9434发送数据0x4D。

软件控制:

程序设计流程:初始化接口配置->初始化CH9434->初始化串口0到串口3->数据收发。

(1)初始化接口配置,

初始化SPI :GPIO 的设置以及外设SPI 的配置。

复位CH9434的RST 引脚:每次单片机重启都进行一次CH9434的复位。

初始化CH9434:开启CH9434的外部晶振,设置倍频系数。

(2)初始化CH9434,四个串口按需求设置相应的寄存器。

串口参数设置:串口的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校验位。设置LCR 寄存器,将DLAB 置位才能操作DLM 和DLL 寄存器。

串口FIFO 设置:FIFO 触发等级。FIFO 触发等级越高,数据接受中断触发需要的数据越多。 流控设置:开启流控时,仅在检测到CTS 引脚输入有效(低电平有效)时串口才继续发送下一个数据,否则暂停串口发送。

串口中断设置:线路状态中断、发送中断、接收中断

开启中断

设置串口RTS 、DTR 引脚状态

(3)发送数据或接受数据

接收数据函数CH9434UARTxGetRxFIFOData ()

发送数据函数CH9434UARTxSetTxFIFOData ()

通过这两个函数读取RBR 寄存器和向THR 寄存器写入数据。

单片机串口通信协议程序

#include #include #define R55 101 #define RAA 202 #define RLEN 203 #define RDATA 104 #define RCH 105 //#define unsigned char gRecState=R55; unsigned char gRecLen; unsigned char gRecCount; unsigned char RecBuf[30]; unsigned char gValue; void isr_UART(void) interrupt 4 using 1 { unsigned char ch; unsigned char i; unsigned char temp; if (RI==1) { ch=SBUF; switch(gRecState) { case R55: // wait 0x55 if (ch==0x55) gRecState=RAA; break;

case RAA: if (ch==0xaa) gRecState=RLEN; else if (ch==0x55) gRecState=RAA; else gRecState=R55; break; case RLEN: gRecLen=ch; gRecCount=0; gRecState=RDATA; break; case RDATA: RecBuf[gRecCount]=ch; gRecCount++; if (gRecCount>=gRecLen) { gRecState=RCH; } break; case RCH: temp=0; for(i=0;i

spiFLASH芯片WQ的单片机驱动代码

spiFLASH芯片WQ的单片机驱动代码 #include "w25q80.h" // 注:W25Q80由256 BYTE 组成一个PAGE,不可PGAE擦除,可以进行BYTE PROGRAM 或者PAGE PROGRAM // 由16 PAGE 组成一个SECTOR,可SECTOR擦除 // 由16 SECTOR组成一个BLOCK,可BLOCK 擦除 // 由16 BLOCK 组成一个FULL MEMEORY,可FULL MEMORY 擦除 // 所以,总容量是1M bytes // W25Q80主要命令字 #define READ_ARRAY 0x03 #define SECTOR_ERASE 0x20 #define BYTE_OR_PAGE_PROGRAM 0x02 #define WRITE_ENABLE 0x06 #define WRITE_DISABLE 0x04 #define READ_STATUS_REGISTER 0x05 #define Manufacturer_DeviceID 0x9F // 定义W25Q80的CS脚对应MCU的IO #define W25Q80_CS P1_2 // SPI硬件初始化 void Spi_Init(void) { PERCFG |= 0x02; // SPI1映射到P1口 P1SEL |= 0xE0; // P15~P17作复用功能(clk mosi miso) P1SEL &= ~0x04; // P12作GPIO P1DIR |= 0x04; // P12作输出 P1_2 = 1; // P12输出高电平 U1CSR &= ~0xA0; // SPI主方式 U1GCR &= ~0xC0; // CPOL=0 CPHA=0 U1GCR |= 0x20; // MSB U1BAUD = 0; // 波特率设为sysclk/8 U1GCR |= 0x11;

51串口通信协议(新型篇)

51串口通信协议(新型篇) C51编程:这是网友牛毅编的一个C51串口通讯程序! //PC读MCU指令结构:(中断方式,ASCII码表示) //帧:帧头标志|帧类型|器件地址|启始地址|长度n|效验和|帧尾标志 //值: 'n' 'y'| 'r' | 0x01 | x | x | x |0x13 0x10 //字节数: 2 | 1 | 1 | 1 | 1 | 1 | 2 //求和: ///////////////////////////////////////////////////////////////////// //公司名称:*** //模块名:protocol.c //创建者:牛毅 //修改者: //功能描述:中断方式:本程序为mcu的串口通讯提供(贞结构)函数接口,包括具体协议部分 //其他说明:只提供对A T89c51具体硬件的可靠访问接口 //版本:1.0 //信息:QQ 75011221 ///////////////////////////////////////////////////////////////////// #include #include //预定义 //帧 #define F_ST1 0x6e //帧头标志n #define F_ST2 0x79 //帧头标志y #define F_R 0x72 //帧类型读r #define F_W 0x77 //帧类型写w #define F_D 0x64 //帧类型数据帧d #define F_B 0x62 //帧类型写回应帧b #define F_C 0x63 //帧类型重发命令帧c #define F_Q 0x71 //帧类型放弃帧q #define F_ADDR 0x31 //器件地址0-9 #define F_END 0x7a //帧尾标志z #define F_SPACE 0x30 //空标志0 #define F_ERR1 0x31 //错误标志1,flagerr 1 #define F_ERR2 0x32 //错误标志2 2 //常数 #define S_MAXBUF 16 //接收/发送数据的最大缓存量 #define FIELD_MAXBUF 48 //最小场缓存,可以大于48字节,因为协议是以20字节为

系统串口通讯协议

ZHET 系统串口通讯协议 通 讯 技 术 手 册 型号:SYRDS1-485 (SYRDSSS1) SYRDL1-485 (SYRLSSS1) 玺瑞国际企业有限公司 SYRIS International Corp.

通讯技术手册 通讯协议(Protocol) 卡片阅读机模块(Reader Module)的通讯协议(Protocol)皆出自于SYRIS 的一种标准通讯协议,这种协议格式如下表: 1.SOH 和 END 都是一个字节的控制字符: SOH 控制器端定义为 <0x09> 模块端定义为 <0x0A> END 控制器及模块端均固定为 <0x0D> 其中 <0x> 为十六进制表示法. 2.TYPE 为模块型式编号,固定为一个字节,本型式编号固定为“A”. 3.ID为模块端的识别代码,这一字节的 ASCII 字符必须是在 1 <0x31> 到 8 <0x38> 的范围内,假如控制器端传送之ID值与模块地址编号相同时, 则该模块将会接收控制器端所传送的数据,而模块响应时,也会传回相同的地址编号.

4.FC是通讯功能码(Function Code)和资料(DATA)有相关性,固定为一个 字节,这些资料请参考通讯协议表及相关说明. 5.错误讯息判断代码(Error Code)为两个字节,第一个字节为固定为 <0x0E> ,第二个字节为错误代码,请参考错误讯息代码表. 6.8 BITS BCC是所有字符的检查字段,为二个字节,有关 8 BITS BCC 的 信息和范例程序,请参考附录A. 7.RS485传输协议请设定为”E,8,1”,速率为”19200”. 错误讯息代码表(Error Code Table) ※ Error Code #1固定为 <0x0E>.

spi驱动代码

#include "spi.h" ////////////////////////////////////////////////////////////////////////////////// //本程序只供学习使用,未经作者许可,不得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 //以下是SPI模块的初始化代码,配置成主机模式,访问SD Card/W25Q64/NRF24L01 //SPI口初始化 //这里针是对SPI2的初始化 void SPI2_Init(void) { RCC->APB2ENR|=1<<3; //PORTB时钟使能 RCC->APB1ENR|=1<<14; //SPI2时钟使能 //这里只针对SPI口初始化 GPIOB->CRH&=0X000FFFFF; GPIOB->CRH|=0XBBB00000; //PB13/14/15复用 GPIOB->ODR|=0X7<<13; //PB13/14/15上拉 SPI2->CR1|=0<<10; //全双工模式 SPI2->CR1|=1<<9; //软件nss管理 SPI2->CR1|=1<<8; SPI2->CR1|=1<<2; //SPI主机 SPI2->CR1|=0<<11; //8bit数据格式 SPI2->CR1|=1<<1; //空闲模式下SCK为1 CPOL=1 SPI2->CR1|=1<<0; //数据采样从第二个时间边沿开始,CPHA=1 //对SPI2属于APB1的外设.时钟频率最大为36M. SPI2->CR1|=3<<3; //Fsck=Fpclk1/256 SPI2->CR1|=0<<7; //MSBfirst SPI2->CR1|=1<<6; //SPI设备使能 SPI2_ReadWriteByte(0xff);//启动传输 } //SPI2速度设置函数 //SpeedSet:0~7 //SPI速度=fAPB1/2^(SpeedSet+1) //APB1时钟一般为36Mhz void SPI2_SetSpeed(u8 SpeedSet) { SpeedSet&=0X07; //限制范围 SPI2->CR1&=0XFFC7; SPI2->CR1|=SpeedSet<<3; //设置SPI2速度 SPI2->CR1|=1<<6; //SPI设备使能 } //SPI2 读写一个字节

关于使用STM32硬件SPI驱动NRF24L01

关于使用STM32硬件SPI驱动NRF24L01+ 今天是大年初一总算有时间做点想做很久的事了,说到NRF2401可能很多电子爱好者都有用过或是软件模拟驱动又或是用单片机自带的硬件SPI来驱动,但不管是用哪种方法来驱动我想都在调试方面耗费了不少的时间(可能那些所谓的电子工程师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吧!)网上的资料确实很多,但大多数都并没有经过发贴人认真测试过,有的只是理论上可以行的通但上机测试只能说是拿回来给他修改。本文作者也是经过无助的多少天才算是调试成功了(基于STM32硬件SPI,软件模拟的以前用51单片机已经调通了今天就不准备再拿来讲了,当然如果以后有朋友有需要也可以告诉我,我也可以重新写一篇关于51的驱动的只要有时间是没有问题的。)因为我用的是STM32F103C8T6的系统而且是刚接触不知道别的系统和我用的这个系统有多大的差别所以我不会整个代码全贴上来就完事了,我将就着重思路配合代码写出来,这样对于刚接触单片机的朋友会有很好的作用,但是还有一点请大家要原谅,可能会存在一些说的不好的地方,毕竟我没有经过正规渠道系统地学习过电子知识,对于前辈来说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不可避免的,在此也希望大家指教! 贴个图先:

NRF2401+的资料大家上网查一下,我输字的速度有点不好说!下面我来说一下整个调试流程吧 1.先把STM32串口一调通(因为我不知道STM32 I/O口不知可不可以像51那样并口输出数据,如果可以那就更方便啰)。 2.与NRF2401建立起通信(这个才是问题的关键);

3.利用读NRF2401的一个状态寄存器(STATUS)的值并通过串口发送到PC后通过51下载软件的串口助手显示出来(如果你用液晶来调试那你太有才了,你液晶和NRF2401存在牵连可能就会给寻找不成功的原因造成困难,而且还有不少硬件工作要做)在这说一下本文只调试发送程序,致于接收只改一个程序参数就行了。 我们先来调试STM32F103C8T6的串口1吧(也就是USART1)!它是STM32F103C8T6的片上外设之一,使用它时相对来说简单了不少。首先我要说一下我们要使用STM32的片上外设那么我们必须先对其进行初始化,实际上就是经过这段初始化代码让外设根据我们的要求来工作: void USART1_AllInit(void)//意思是USART1的所有初始化工作,我的英文不好所以可能涵数名可能也不怎么规范 { RCC_APB2PeriphClockCmd(RCC_APB2Periph_USART1,ENABLE);//使能USART1时钟,它是在APB2这条总线上的 RCC_APB2PeriphClockCmd(RCC_APB2Periph_GPIOA,ENABLE);//使能GPIOA时钟,它也是在APB2这条总线上的,因为USART1要用到GPIOA的端口所以也要初始化 RCC_APB2PeriphClockCmd(RCC_APB2Periph_AFIO,ENABLE); GPIO_InitStructure.GPIO_Pin=GPIO_Pin_9; GPIO_InitStructure.GPIO_Speed=GPIO_Speed_50MHz; GPIO_InitStructure.GPIO_Mode=GPIO_Mode_AF_PP; GPIO_Init(GPIOA,&GPIO_InitStructure); GPIO_InitStructure.GPIO_Pin=GPIO_Pin_10; GPIO_InitStructure.GPIO_Mode=GPIO_Mode_IN_FLOATING;

51单片机spi驱动sd卡程序

AT89C52单片机驱动SD卡系统设计 本文详细阐述了用AT89C52单片机对SD卡进行操作的过程,提出了一种不带SD卡控制器,MCU读写SD卡的方法,实现了SD卡在电能监测及无功补偿数据采集系统中的用途。 长期以来,以Flash Memory为存储体的SD卡因具备体积小、功耗低、可擦写以及非易失性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消费类电子产品中。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价格不断下降且存储容量不断提高,它的应用范围日益增广。当数据采集系统需要长时间地采集、记录海量数据时,选择SD卡作为存储媒质是开发者们一个很好的选择。在电能监测以及无功补偿系统中,要连续记录大量的电压、电流、有功功率、无功功率以及时间等参数,当单片机采集到这些数据时可以利用SD作为存储媒质。本文主要介绍了SD卡在电能监测及无功补偿数据采集系统中的应用方案 设计方案 应用AT89C52读写SD卡有两点需要注意。首先,需要寻找一个实现AT89C52单片机与SD卡通讯的解决方案;其次,SD卡所能接受的逻辑电平与AT89C52提供的逻辑电平不匹配,需要解决电平匹配问题 通讯模式 SD卡有两个可选的通讯协议:SD模式和SPI模式。SD模式是SD卡标准的读写方式,但是在选用SD模式时,往往需要选择带有SD卡控制器接口的MCU,或者必须加入额外的SD卡控制单元以支持SD卡的读写。然而,AT89C52单片机没有集成SD卡控制器接口,若选用SD模式通讯就无形中增加了产品的硬件成本。在SD卡数据读写时间要求不是很严格的情况下,选用SPI模式可以说是一种最佳的解决方案。因为在SPI模式下,通过四条线就可以完成所有的数据交换,并且目前市场上很多MCU都集成有现成的SPI接口电路,采用SPI模式对SD卡进行读写操作可大大简化硬件电路的设计。 虽然AT89C52不带SD卡硬件控制器,也没有现成的SPI接口模块,但是可以用软件模拟出SPI总线时序。本文用SPI总线模式读写SD卡。 电平匹配 SD卡的逻辑电平相当于3.3V TTL电平标准,而控制芯片AT89C52的逻辑电平为5V CMOS电平标准。因此,它们之间不能直接相连,否则会有烧毁SD卡的可能。出于对安全工作的考虑,有必要解决电平匹配问题。 要解决这一问题,最根本的就是解决逻辑器件接口的电平兼容问题,原则主要有两条:一为输出电平器件输出高电平的最小电压值,应该大于接收电平器件识别为高电平的最低电压值;另一条为输出电平器件输出低电平的最大电压值,应该小于接收电平器件识别为低电平的最高电压值。 一般来说,通用的电平转换方案是采用类似SN74ALVC4245的专用电平转换芯片,这类芯片不仅可以用作升压和降压,而且允许两边电源不同步。但是,这个方案代价相对昂贵,而且一般的专用电平转换芯片都是同时转换8路、16路或者更多路数的电平,相对本系统仅仅需要转换3路来说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考虑到SD卡在SPI协议的工作模式下,通讯都是单向的,于是在单片机向

串口通讯—通信协议

串口通讯—通信协议 所谓通信协议是指通信双方的一种约定。约定包括对数据格式、同步方式、传送速度、传送步骤、检纠错方式以及控制字符定义等问题做出统一规定,通信双方必须共同遵守。因此,也叫做通信控制规程,或称传输控制规程,它属于ISO'S OSI七层参考模型中的数据链路层。 目前,采用的通信协议有两类:异步协议和同步协议。同步协议又有面向字符和面向比特以及面向字节计数三种。其中,面向字节计数的同步协议主要用于DEC公司的网络体系结构中。 一、物理接口标准 1.串行通信接口的基本任务 (1)实现数据格式化:因为来自CPU的是普通的并行数据,所以,接口电路应具有实现不同串行通信方式下的数据格式化的任务。在异步通信方式下,接口自动生成起止式的帧数据格式。在面向字符的同步方式下,接口要在待传送的数据块前加上同步字符。 (2)进行串-并转换:串行传送,数据是一位一位串行传送的,而计算机处理数据是并行数据。所以当数据由计算机送至数据发送器时,首先把串行数据转换为并行数才能送入计算机处理。因此串并转换是串行接口电路的重要任务。 (3)控制数据传输速率:串行通信接口电路应具有对数据传输速率——波特率进行选择和控制的能力。 (4)进行错误检测:在发送时接口电路对传送的字符数据自动生成奇偶校验位或其他校验码。在接收时,接口电路检查字符的奇偶校验或其他校验码,确定是否发生传送错误。 (5)进行TTL与EIA电平转换:CPU和终端均采用TTL电平及正逻辑,它们与EIA采用的电平及负逻辑不兼容,需在接口电路中进行转换。 (6)提供EIA-RS-232C接口标准所要求的信号线:远距离通信采用MODEM时,需要9根信号线;近距离零MODEM方式,只需要3根信号线。这些信号线由接口电路提供,以便与MODEM或终端进行联络与控制。 2、串行通信接口电路的组成

93c66与spi驱动程序

SPI总线在单片机系统中的实现 2007-04-28 10:56 来源:mcuzb //-----------------------函数声明,变量定义------------------------------------------#include #include sbit SCK=P1^0; // 将p1.0口模拟时钟输出 sbit MOSI=P1^1; // 将p1.1口模拟主机输出 sbit MISO=P1^2; // 将p1.2口模拟主机输入 sbit SS1=P1^3; // 将p1.3口模拟片选 #define delayNOP(); {_nop_();_nop_();_nop_();_nop_();}; //-----------------------------------------------------------------------------------// 函数名称: SPISendByte // 入口参数: ch // 函数功能:发送一个字节 //-----------------------------------------------------------------------------------void SPISendByte(unsigned char ch) { unsigned char idata n=8; // 向SDA上发送一位数据字节,共八位 SCK = 1 ; //时钟置高 SS1 = 0 ; //选择从机 while(n--) { delayNOP(); SCK = 0 ; //时钟置低 if((ch&0x80) == 0x80) // 若要发送的数据最高位为1则发送位1 { MOSI = 1; // 传送位1 } else { MOSI = 0; // 否则传送位0 } delayNOP(); ch = ch<<1; // 数据左移一位 SCK = 1 ; //时钟置高 } } //-----------------------------------------------------------------------------------// 函数名称: SPIreceiveByte

Linux下SPI驱动测试程序

Linux下的SPI总线驱动(一)2013-04-12 15:08:46 分类:LINUX 版权所有,转载请说明转自一.SPI理论介绍 SPI总线全名,串行外围设备接口,是一种串行的主从接口,集成于很多微控制器内部。和I2C使用2根线相比,SPI总线使用4根线:MOSI (SPI 总线主机输出/ 从机输入)、MISO (SPI总线主机输入/从机输出)、SCLK(时钟信号,由主设备产生)、CS(从设备使能信号,由主设备控制)。由于SPI总线有专用的数据线用于数据的发送和接收,因此可以工作于全双工,当前市面上可以找到的SPI外围设备包括RF芯片、智能卡接口、E2PROM、RTC、触摸屏传感器、ADC。 SCLK信号线只由主设备控制,从设备不能控制信号线。同样,在一个基于SPI的设备中,至少有一个主控设备。这样传输的特点:这样的传输方式有一个优点,与普通的串行通讯不同,普通的串行通讯一次连续传送至少8位数据,而SPI允许数据一位一位的传送,甚至允许暂停,因为SCLK 时钟线由主控设备控制,当没有时钟跳变时,从设备不采集或传送数据。也就是说,主设备通过对SCLK时钟线的控制可以完成对通讯的控制。SPI还是一个数据交换协议:因为SPI的数据输入和输出线独立,所以允许同时完成数据的输入和输出。不同的SPI 设备的实现方式不尽相同,主要是数据改变和采集的时间不同,在时钟信号上沿或下沿采集有不同定义,具体请参考相关器件的文档。在点对点的通信中,SPI接口不需要进行寻址操作,且为全双工通信,显得简单高效。在多个从设备的系统中,每个从设备需要独立的使能信号,硬件上比I2C 系统要稍微复杂一些。 二.SPI驱动移植 我们下面将的驱动的移植是针对Mini2440的SPI驱动的移植 Step1:在Linux Source Code中修改arch/arm/mach-s3c2440/文件,加入头文件:#include #include <../mach-s3c2410/include/mach/> 然后加入如下代码: static struct spi_board_info s3c2410_spi0_board[] = { [0] = { .modalias = "spidev", us_num = 0, hip_select = 0, rq = IRQ_EINT9, ax_speed_hz = 500 * 1000, in_cs = S3C2410_GPG(2), .num_cs = 1, us_num = 0, pio_setup = s3c24xx_spi_gpiocfg_bus0_gpe11_12_13, odalias = "spidev",

串口通信协议

串口通信协议 串口通信的概念非常简单,串口按位(bit)发送和接收字节。尽管比按字节(byte)的并行通信慢,但是串口可以在使用一根线发送数据的同时用另一根线接收数据。

的检查数据,简单置位逻辑高或者逻辑低校验。这样使得接收设备能够知道一个位的状态,有机会判断是否有噪声干扰了通信或者是否传输和接收数据是否不同步。 什么是RS-232 RS-232(ANSI/EIA-232标准)是IBM-PC及其兼容机上的串行连接标准。可用于许多用途,比如连接鼠标、打印机或者Modem,同时也可以接工业仪器仪表。用于驱动和连线的改进,实际应用中RS-232的传输长度或者速度常常超过标准的值。RS-232只限于PC串口和设备间点对点的通信。RS-232串口通信最远距离是50英尺。 DB-9针连接头 9针串口连接口顺序图 从计算机连出的线的截面。 RS-232针脚的功能: 数据: TXD(pin 3):串口数据输出(Transmit Data) RXD(pin 2):串口数据输入(Receive Data) 握手: RTS(pin 7):发送数据请求(Request to Send) CTS(pin 8):清除发送(Clear to Send) DSR(pin 6):数据发送就绪(Data Send Ready) DCD(pin 1):数据载波检测(Data Carrier Detect) DTR(pin 4):数据终端就绪(Data Terminal Ready) 地线: GND(pin 5):地线 其他 RI(pin 9):铃声指示 什么是RS-422 RS-422(EIA RS-422-AStandard)是Apple的Macintosh计算机的串口连接标准。RS-422使用差分信号,RS-232使用非平衡参考地的信号。差分传输使用两根线

SPI接口详细说明

SPI 串行外设接口总线,最早由Motorola提出,出现在其M68系列单片机中,由于其简单实用,又不牵涉到专利问题,因此许多厂家的设备都支持该接口,广泛应用于外设控制领域。 SPI接口是一种事实标准,并没有标准协议,大部分厂家都是参照Motorola的SPI接口定义来设计的。但正因为没有确切的版本协议,不同家产品的SPI接口在技术上存在一定的差别,容易引起歧义,有的甚至无法直接互连(需要软件进行必要的修改)。 虽然SPI接口的内容非常简单,但本文仍将就其中的一些容易忽视的问题进行讨论。 SPI ( 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 ) SPI接口是Motorola 首先提出的全双工三线同步串行外围接口,采用主从模式(Master Slave)架构;支持多slave模式应用,一般仅支持单Master。 时钟由Master控制,在时钟移位脉冲下,数据按位传输,高位在前,低位在后(MSB first);SPI 接口有2根单向数据线,为全双工通信,目前应用中的数据速率可达几Mbps的水平。 SPI接口信号线 SPI接口共有4根信号线,分别是:设备选择线、时钟线、串行输出数据线、串行输入数据线。 设备选择线SS-(Slave select,或CS-)

SS-线用于选择激活某Slave设备,低有效,由Master驱动输出。只有当SS-信号线为低电平时,对应Slave设备的SPI接口才处于工作状态。 SCLK:同步时钟信号线, SCLK用来同步主从设备的数据传输,由Master驱动输出,Slave设备按SCK的步调接收或发送数据。 串行数据线: SPI接口数据线是单向的,共有两根数据线,分别承担Master到Slave、Slave到Master的数据传输;但是不同厂家的数据线命名有差别。 Motorola的经典命名是MOSI和MISO,这是站在信号线的角度来命名的。 MOSI:When master, out line; when slave, in line MISO:When master, in line; when slave, out line 比如MOSI,该线上数据一定是Master流向Slave的。因此在电路板上,Master的MOSI引脚应与Slave的MOSI引脚连接在一起。双方的MISO也应该连在一起,而不是一方的MOSI连接另一方的MISO。 不过,也有一些产家(比如Microchip)是按照类似SDI,SDO的方式来命名,这是站在器件的角度根据数据流向来定义的。 SDI:串行数据输入 SDO:串行数据输出 这种情况下,当Master与Slave连接时,就应该用一方的SDO连接另一个方的SDI。 由于SPI接口数据线是单向的,故电路设计时,数据线连接一定要正确,必然是一方的输出连接另一方的输入。 其实这个问题本来很简单的,但由于不同厂家产品的命名习惯可能不同,因此还需小心,以免低级出错。 数据传输的时序模式

串口通信协议程序

串口通信协议程序 主机程序: /* 主机主要处理 : 主—>从 1.给从机发送命令 2.给从机发送数据 3.命令从机向主机发送数据 从—>主由中断程序处理根据从机发送过来的请求类型 0.请求主机发送命令(包括主到从的1,2命令) 1.请求主机接收数据 2,3保留 */ #include #include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define slav1_addr 0x01 #define slav2_addr 0x02 #define COMEND 0 #define REC_DATE 1 //主机向从机发送多数据命令高四位为1111,所以其他命令高四位不能为1111 #define cmd_X 0x12 #define cmd_rec_data 0x11 sbit signal=P3^2; uchar temp_addr,num,rec,style,re_addr; uchar buf[20]; uchar rec_data[10];

void delay(unsigned int i) { while(i--); } void init_uart(void) { TMOD=0x20; //定时器方式2--8位reload模式 TH1=0xfd; TL1=0xfd; PCON=0; //波特率不加倍 SCON=0xf0; //方式三 TB8=1; //发送地址时第九位为1 SM2=1; //接收到第九位为1时才能接收数据 TR1=1; //要在设置scon后开定时 ES=1; //开中断 EA=1; } //发送命令 void uart_send_cmd(uchar addr,uchar cmd)//uchar *date) { while(signal==0); //检查总线是否被占 signal=0; //占用总线 EA=0;//关中断 do {

串口通信协议程序

主机程序: /* 主机主要处理: 主—>从 1.给从机发送命令 2.给从机发送数据 3.命令从机向主机发送数据 从—>主由中断程序处理根据从机发送过来的请求类型 0.请求主机发送命令(包括主到从的1,2命令) 1.请求主机接收数据 2,3保留 */ #include #include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define slav1_addr 0x01 #define slav2_addr 0x02 #define COMEND 0 #define REC_DATE 1 //主机向从机发送多数据命令高四位为1111,所以其他命令高四位不能为1111 #define cmd_X 0x12 #define cmd_rec_data 0x11 sbit signal=P3^2; uchar temp_addr,num,rec,style,re_addr; uchar buf[20]; uchar rec_data[10]; void delay(unsigned int i) { while(i--); } void init_uart(void) { TMOD=0x20; //定时器方式2--8位reload模式 TH1=0xfd; TL1=0xfd; PCON=0; //波特率不加倍 SCON=0xf0; //方式三 TB8=1; //发送地址时第九位为1 SM2=1; //接收到第九位为1时才能接收数据

TR1=1; //要在设置scon后开定时 ES=1; //开中断 EA=1; } //发送命令 void uart_send_cmd(uchar addr,uchar cmd)//uchar *date) { while(signal==0); //检查总线是否被占 signal=0; //占用总线 EA=0;//关中断 do { do { SBUF=addr; //发送从机地址 while(TI!=1); TI=0; } while(RI!=1); //一直等待从机响应 //while循环里可加入出错处理temp_addr=SBUF; RI=0; } while(temp_addr!=addr); //一直等到从机回应的地址相同 //while循环里可加入出错处理 TB8=0; //发送数据第9位为0 // SM2=0; // 接收到第九位为1时才置位RI //每次一个数据 SBUF=cmd; while(TI!=1); TI=0; TB8=1; // SM2=1; RI=0; TI=0; //不处理期间发生的中断 EA=1; signal=1; //释放总线 }

串口通信协议

标签:RS232RS485串口协议比较 串口通信协议比较 串口通信协议主要有RS232、RS422 、RS485。下面将从其发展历史、各自特点来介绍各种协议,RS232和RS485的区别和接法。 首先是发展历史。最开始出现的串口通信协议是RS232,1962年发布的。由于其传输速度、单向传递、传输距离短等多方面的制约,因此使用受到限制。于是人们在RS232的基础上做了相应的改进,提高了相应的传输速度、传输距离,于是出现了RS422的雏形,并在工业上得到了相应的应用。但由于任然是单向传输的,使构成的网络只能是单向的。既只能是主机给从机发送指令或数据,从机只能接受并处理相应的消息,不能反映相应的结果。于是人们又做了相应的调整。最后于1983年发布了RS485通信协议。 正如前面所说的。RS232协议是一种简单的串口通信协议,也是最基本的。一般用在实验室等短距离、对传输速度等要求不高的场合,并且与TTL电平不兼容。 RS422有了相应的提高。是一种单机发送,多机接收的平衡通信协议接口,传输速度最高可以达到10Mbps,传输距离最远可达到4000英尺,并且在这条平衡总线上能最多带10个从机,但是任然是单向的传输。 RS485是一种多点,双向通信的平衡通信协议接口。再RS422的基础上增加了网络中接点(多机)的数量和双向通信能力,同时还增加了驱动器的传输能力和冲突保护特性,扩展了总线共模范围。传输速度最高可以达到10Mbps,标准距离可以达到4000英尺,实际能达到3000米,并且在这条线上最多可以带128个收发器。 RS232和RS485的区别: 1.传输速度不同。RS485可以达到10Mbps,高于RS232的速度。 2.电气特性不同。RS485采用的是平衡驱动器和差分接收器的组合。RS485 是输出的是差分信号,抗共模干扰能力强。逻辑“1”是两输出信号的+(2~6)V,“0”是-(2~6)V表示。电气信号低于RS232的电气信号,不容易损坏接口芯片,并且与TTL电平兼容。 3.传输距离不同。RS485标准距离为4000英尺,实际可以达到3000米。远远大于RS232的距离。 4.接收器数量不同。RS485接收器最多可以达到128个,即多站能力。而RS232只能是一个,即单站接点。

SPI驱动介绍

文档编号: SPI驱动使用介绍 文档状态:[ ] 草稿[√] 正式发布[ ] 正在修改 版本0.01 校对版本日期2013-12-18 审核编制孙忠刚批准

版本变更记录 版本日期修改人变更理由/变更内容 孙忠刚初始版本 0.01 2013-12-18

1. SPI驱动提供的通讯方式 Spi提供两种通讯方式,对应的驱动接口分别为SyncTransmit和AsynTransmit。 a)同步通讯方式 当驱动接口Spi_SyncTransmit执行完毕,即完成SPI通讯。当SPI总线传输数据时,CPU处于轮询等待状态,直至SPI通讯结束CPU方继续向下执行。 b)异步通讯方式 当驱动接口Spi_AsynTransmit执行完毕,但SPI通讯不一定完成。CPU将待发送的数据写入SPI数据发送缓冲区,触发SPI通讯,CPU继续向下执行,而不等待 SPI通讯结束。 2. SPI驱动使用方法 a)基础知识介绍 在AutoSar标准中,与SPI通讯相关的三个术语:Channel、Job和Sequence。 1个Channel对应1个发送缓冲区和1接收缓冲区; 1个Job对应着1次SPI通讯发送的内容(既SPI 一次片选过程所传输的内容)。 1个Sequence 对应着1个SPI通讯序列(job序列)。多个Job可以分配给一个Sequence。 关于每个术语的详细解释,参考AutoSar标准。 SPI通讯是基于Sequence触发的,即使发送1个Job也要将该Job分配给1个队列,然后通过触发Sequence来实现Job的传输。 b)两种使用方法 方法1:对应1个SPI外设芯片,分配1个Job、1个Sequence。使用此种方法,触发一次Sequence,只能传输一个Job,当对外设发送多个Job时,需要多次触发Sequence,且在下一次触发Sequence时,必须确保上一次Sequence已经传输完毕,否则下一次Sequence传输会因为上一次Sequence传输占用SPI总线而失败。 方法2:对应1个SPI外设芯片,结合对外设芯片的控制方法,分配多个Job和多个Sequence,有目的分配Job到相应的Sequence中。在不同控制逻辑中,触发不同的Sequence,传输不同个数的Job序列。当对1个Sequence分配多Job时,触发此Sequence就可以完成多个Job的传输,SPI 驱动本身来保证Job序列的传输,不会产生下一个Job传输因为上一个Job占用SPI总线而失败的情况。

单片机C51串口中断接收和发送测试例程(含通信协议的实现)

通信协议:第1字节,MSB为1,为第1字节标志,第2字节,MSB为0,为非第一字节标志,其余类推……,最后一个字节为前几个字节后7位的异或校验和。 测试方法:可以将串口调试助手的发送框写上 95 10 20 25,并选上16进制发送,接收框选上16进制显示,如果每发送一次就接收到95 10 20 25,说明测试成功。 //这是一个单片机C51串口接收(中断)和发送例程,可以用来测试51单片机的中断接收//和查询发送,另外我觉得发送没有必要用中断,因为程序的开销是一样的 #include #include #define INBUF_LEN 4 //数据长度 unsigned char inbuf1[INBUF_LEN]; unsigned char checksum,count3; bit read_flag= 0 ; void init_serialcomm( void ) { SCON = 0x50 ; //SCON: serail mode 1, 8-bit UART, enable ucvr TMOD |= 0x20 ; //TMOD: timer 1, mode 2, 8-bit reload PCON |= 0x80 ; //SMOD=1; TH1 = 0xF4 ; //Baud:4800 fosc=11.0592MHz IE |= 0x90 ; //Enable Serial Interrupt TR1 = 1 ; // timer 1 run // TI=1; } //向串口发送一个字符 void send_char_com( unsigned char ch) { SBUF=ch; while (TI== 0 ); TI= 0 ; } //向串口发送一个字符串,strlen为该字符串长度 void send_string_com( unsigned char *str, unsigned int strlen) { unsigned int k= 0 ; do {

串口通信协议

VC++ 的串口通讯 代翔 在VC++中有两种方法可以进行串口通讯。一种是利用Microsoft公司提供的ActiveX 控件 Microsoft Communications Control。另一种是直接用VC++访问串口。下面将简述 这两种方法。 一、Microsoft Communications Control Microsoft公司在WINDOWS中提供了一个串口通讯控件,用它,我们可以很简单 的利用串口进行通讯。在使用它之前,应将控件加在应用程序的对话框上。然后再用 ClassWizard 生成相应的对象。现在我们可以使用它了。 该控件有很多自己的属性,你可以通过它的属性窗口来设置,也可以用程序设置 。我推荐用程序设置,这样更灵活。 SetCommPort:指定使用的串口。 GetCommPort:得到当前使用的串口。 SetSettings:指定串口的参数。一般设为默认参数"9600,N,8,1"。这样方便 与其他串口进行通讯。 GetSettings:取得串口参数。 SetPortOpen:打开或关闭串口,当一个程序打开串口时,另外的程序将无法使 用该串口。 GetPortOpen:取得串口状态。 GetInBufferCount:输入缓冲区中接受到的字符数。

SetInPutLen:一次读取输入缓冲区的字符数。设置为0时,程序将读取缓冲区的 全部字符。 GetInPut:读取输入缓冲区。 GetOutBufferCount:输出缓冲区中待发送的字符数。 SetOutPut:写入输出缓冲区。 一般而言,使用上述函数和属性就可以进行串口通讯了。以下是一个范例。 #define MESSAGELENGTH 100 class CMyDialog : public CDialog { protected: VARIANT InBuffer; VARIANT OutBuffer; CMSComm m_Com; public: ...... } BOOL CMyDiaLog::OnInitDialog() { CDialog::OnInitDialog(); m_Com.SetCommPort(1); if (!m_Com.GetPortOpen()) { m_Com.SetSettings("57600,N,8,1"); m_Com.SetPortOpen(true); m_Com.SetInBufferCount(0); SetTimer(1,10,NULL); InBuffer.bstrVal=new unsigned short[MESSAGELENGTH]; OutBuffer.bstrVal=new unsigned short[MESSAGELENGTH]; OutBuffer.vt=VT_BSTR; } return true; } void CMyDiaLog::OnTimer(UINT nIDEvent) { if (m_Com.GetInBufferCount()>=MESSAGELENGTH) { InBuffer=m_Com.GetInput();

相关主题